【与名师对话】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题型十五 图文混合类非选择题专项训练.doc

时间:2019-05-13 08:30: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与名师对话】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题型十五 图文混合类非选择题专项训练.doc》,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与名师对话】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题型十五 图文混合类非选择题专项训练.doc》。

第一篇:【与名师对话】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题型十五 图文混合类非选择题专项训练.doc

题型十五 图文混合类非选择题专项训练

1.(2015·四川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 明朝后期,玉米、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逐渐得到推广。番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遂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而粮食生产革命和人口爆炸互为因果,清代以来,人口压力不断增加,原本人烟稀少的广大山区,因为“老林初开,包谷不粪而获”和番薯“备荒第一物”的特性,玉米、番薯等栽种遍野,“生齿日繁”。“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遏淫霖,沙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

——摘编自何炳棣、陈树平等的研究成果

(1)结合所学知识,以“交流与联系”为主题,解读材料一。

(2)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洲作物传入对明清中国的影响。

[解析] 第(1)问,以“交流与联系”为主题,从促进世界交流的因素以及世界各地交流的表现、影响等角度解读材料一,从图中箭头的方向可知交流是双向的,从“玉米”“番薯”“小麦”“麻疹”“天花”等可知利弊兼有。第(2)问,从材料二中可以得出高产作物广泛种植和导致水土流失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高产作物的种植促进了人口的增长,同时使得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和工商业的发展。

[答案](1)新航路开辟;新旧世界(或新旧大陆)之间物种交流、疾病传播;物种交流密切了各地区联系;疾病传播给人类带来灾难。

(2)促进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促进了人口增长和人口流动。改变了人们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土地资源过度开发,破坏了自然环境。

2.(2015·合肥市第一次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来自日本、朝鲜的遣唐使,通过贡赐关系与中国建立了变相的官方贸易往来。海上民间贸易也日益发展……中国海船从广州经南海到波斯湾的巴士拉港,全程需三个月。这条航线把中国和以室利佛逝(今苏门答腊)为首的东南亚地区、以天竺为首的南亚地区、以大食为首的阿拉伯地区,通过海上丝绸贸易连接在一起。……为了管理海上贸易,从唐朝开始专门设置了市舶司。到了宋代,市舶司的收入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包括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西南四省市(重庆、四川、云南、广西)。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宋时期中国海外贸易的主要特点。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海外贸易的中心和贸易方式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3)阅读材料三,指出与古丝绸之路相比,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在地域上有何发展?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有利因素。

[解析] 第(1)问,主要依据材料一从贸易范围、商品种类、贸易形式、贸易规模等方面概括其主要特点。第(2)问,依据图中箭头的指向和贸易的内容说明欧洲海外贸易的中心和方式;联系时间信息说明其形成的原因。第(3)问,先根据材料三中两条丝绸之路的区域变化说明发展,之后结合国内外的相关史实分析说明其有利因素。

[答案](1)主要特点:海外贸易覆盖范围广;官方贸易与民间贸易并举;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海外贸易收益较高;海外贸易以丝绸、瓷器为主。

(2)中心:大西洋沿岸。方式:以殖民贸易为主。原因:新航路的开辟和海外殖民活动的拓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

(3)发展:增加了西南地区;与亚太地区紧密相连。有利因素:改革开放和综合国力的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外交政策的调整;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民族政策的实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的发展。

3.(2014·江苏盐城调研)如何对待西方文明是近现代中国人一直以来探讨的重要话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仿效,可以盲从,搬进中国来也可以行得通。如果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像学外国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

——孙中山《三民主义·民权主义》

材料三 ……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资政新篇》的核心内容。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后期对西方文明持怎样的态度?

(2)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对西方文明的态度。结合孙中山的实践活动加以说明。(3)材料三中,陈独秀又是如何对待西方文明的?这给新文化运动带来了什么影响?(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在当今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该如何正确对待东西方文明?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的答题关键在于根据材料理解所问,结合所学回答问题;第二小问结合其内容和太平天国运动我们知道太平天国领导人既提倡向西方学习优秀成果,又反对列强干涉中国内政。第(2)问,孙中山对西方文明的态度,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其态度是可以照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则必须结合本国国情;第二小问用所学史实来论证该观点即可。第(3)问,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陈独秀绝对肯定西方文明,绝对否定本国传统文化;由此并结合所学回答第二小问。第(4)问,结合材料和所学回答即可。

[答案](1)内容:倡导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态度:借鉴西方文明中的有益部分,但反对列强干涉中国。

(2)态度:西方物质文明可以仿效,但政治文明不可照搬。

说明:仿效西方物质文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借鉴西方的政治文明,确立三权分立制和责任内阁制,同时强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并将民权与反帝相结合。

(3)对待:完全肯定西方文明。

影响: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但使运动带有偏激性,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4)对待: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有益地借鉴西方文明。4.(2014·江苏无锡调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繁荣的经济以各种方式促进了英国的海外事业……使英国殖民者和商人胜过他们的竞争者。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8世纪,大英帝国已经成为一个密切协调的贸易团体:加拿大的小麦和木材,澳大利亚的羊毛,印度的棉花、黄麻和茶叶,以及西印度群岛的蔗糖,都主要是为英国市场生产的。从英国的角度看,印度正成为英国工业品的主要市场。

——《剑桥插图大英帝国史》

材料二 议会在1701年通过的“嗣位法”,在立宪君主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法案规定,威廉三世死后,王位应传给詹姆斯二世的第二个女儿安妮。……国王所作的一切决定和政府的命令,必须由同意该项决定的枢密院的成员,即政府的大臣签署才能生效。此外,法案还规定,以后法官的任免权不再属于国王而属于议会;以后凡议会谴责、定罪的人,国王都不能任意赦免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三

(1)

17、18世纪,英国“海外事业”的“竞争者”主要是哪些国家?“竞争”结果如何?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2)依据材料二,归纳当时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以上三则材料之间有何内在联系,并指出其对英国的共同影响。

[解析] 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7、18世纪英国殖民扩张的对手、结果。第(2)问,根据材料从议会权力、国王权力、司法权角度分析。第(3)问,材料三反映的是工业革命。材料一反映的是殖民扩张,其为工业革命提供市场;材料二反映的是英国代议制,其为工业革命提供政治保障。

[答案](1)国家:荷兰和法国。

结果:英国击败荷兰和法国,确立海上霸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2)特点:议会权力高于王权(或议会掌握立法权,并通过立法对王权作具体限制);国王行使行政权但受大臣牵制;司法权独立于王权。

(3)联系:殖民扩张与掠夺为工业革命兴起提供资金和市场条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推动政治民主化的进程;资产阶级代议制为工业革命提供政治保障。

影响:促进英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5.(2014·山东潍坊一模)古今中外,对海洋的重视和利用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也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兴衰。保护海权日益成为中国面临的紧迫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非凡的远洋探险到1433年由于皇帝的命令而突然停止。倘若在欧洲,这种停止是完全无法想象的。中国的皇帝能够发布一道道对其整个国家有约束力的命令,欧洲绝无这样的皇帝……欧洲人在海外冒险事业上相互竞争着,没有任何帝国当权者阻止他们这样做。西欧的商人也与中国的商人不同,他们有政治权利和社会声望,从而保证了要实施任何禁止海外冒险事业的法令是不可能的。欧洲有与外界进行贸易的传统,欧洲对外国的产品有真实的需要和强烈的需求,而中国完全不是如此。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夫制驭外夷者,必先洞夷情。……西夷之海艘,坚驶巧习,以其恃贸易为生计,即恃海舶为性命也。中国之师船,……其船窳(粗劣)漏,断不可以涉大洋。……当缮舟舰,练水师,必使中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战舰已就,则内地出洋之商,愿禀请各艘扩货者听。”“东西海权之争实在南洋,西夷之本土距中国甚为遥远,其窥吾国必以南洋为基地。倘因诸华人流寓岛上者,举其雄桀,……略等藩镇,庶足为南服锁钥与!”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三

材料四 在世界海权兴衰交替500余年的历史进程中,控制和利用海洋一直是世界大国追求的目标,然而其追求海权的历史命运则截然不同。有的国家通过发展海权实现了国家长久的强盛;有的国家则惨遭失败乃至国运衰落;有的国家的海权保持了长久的存在,有的则很快完成了从崛起到衰落的蜕变;还有的国家的海权追求一方面促进了国家崛起,但过度追求又埋下了国家衰落的根源。同样的海权追求导致了国运盛衰久暂的天壤之别,其根源无疑值得进行深刻反思。

——刘中民《海权与大国兴衰的历史反思》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中国远洋探险停止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归纳魏源维护海洋权益的观点。

(3)指出材料三漫画反映的主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海权丧失的原因。(4)结合史实说明材料四中关于海权与大国兴衰的观点,并谈谈你的认识。

[解析] 本题围绕着热点话题海洋、海权,考查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第(1)问可从专制政体、经济政策、商人地位、中国经济特点、对外推行政策等角度归纳。第(2)问要求回答魏源维护海洋权益的观点,根据材料归纳即可。第(3)问可联系漫画中的文字信息来思考。第(4)问首先归纳材料四的观点,再举史实来分别说明这三种状况。

[答案](1)原因:君主权力至高无上;中国重农抑商,商人没有政治权利和社会地位;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推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

(2)观点:建立强大的近代海军;大力发展海外贸易;经营南洋以为屏藩。(3)主旨:当时的政治制度和官员腐败阻碍了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

原因:近代中国经济、技术落后,国力弱小;封建体制落后,政府腐朽无能;帝国主义对沿海地区的侵略、控制;传统的重陆轻海思想的影响。

(4)观点:海权决定大国兴衰。

史实说明:发展海权能够促进国运的兴盛,如英国、美国等;丧失海权导致国运衰落,如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武力挑战海权霸主容易使国力受损,如日本、法国、德国等;过度发展海权损伤国民经济,如日本、苏联等。

认识:适度发展海权,能够促进国运兴盛,维护国家在世界上的利益;中国应该保护自己的海洋领土主权,努力维护海洋利益。

第二篇:【与名师对话】2016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跟踪训练11 第一部分 专题复习讲座 专题十一 唯物辩证法

百度文库

专题跟踪训练(十一)

(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2015·湖北武汉调研)某市从2011年10月起在当地一医院部分科室率先试行“先住院后付费”诊疗服务模式,试行期间从未发生过逃费、欠费的情况。在总结试行经验的基础上,该市从2014年8月起,在全市二级以上医院选择适宜科室、病种分步推行“先住院后付费”模式。该市上述做法的辩证法依据是()①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③矛盾普遍性寓于矛盾特殊性之中 ④矛盾特殊性通过矛盾普遍性表现出来

A.①③ C.①④

B.②③ D.②④

[解析] 在总结试行经验的基础上,该市在全市二级以上医院选择适宜科室、病种分步推行“先住院后付费”模式,体现了②;该市试行“先住院后付费”模式,体现了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但不能说是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相互转化,①错误;矛盾普遍性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④错误。

[答案] B 2.(2015·河北五校联盟质监(二))中国气象局印发的《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提出,2015年,全国各省(区、市)气象部门将形成人工影响天气改善空气质量作业能力,在重污染(且有降水形成)的条件下采取相应的气象干预措施,消减雾霾,清洁空气。这说明()①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改善空气质量的依据 ②人工影响天气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能够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④必须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

A.①② C.①③

B.③④ D.②④

[解析] 2015年,全国各省(区、市)气象部门将形成人工影响天气改善空气质量作业能力,体现了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②正确;在重污染(且有降水形成)的条件下采取相应的气象干预措施,消减雾霾,清洁空气,说明我们要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④正确;改善空气质量需要我们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但这种能动性不能成为改善空气质量的依据,①错误;人为事物的联系一经形成,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③错误。

[答案] D 3.(2015·云南统一考试)《韩非子·喻老》中记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

百度文库

百度文库

太师箕子感到害怕的理由是:纣王用象牙筷子肯定不能配土瓷瓦器,要配犀碗玉杯;犀碗玉杯肯定不能盛粗茶淡饭,要配山珍海味„„而奢靡享乐最终会亡了国家。太师害怕是因为他()①从偶然联系中看到了必然联系 ②认识到联系是客观的 ③认识到旧事物不甘心灭亡,必将阻碍新事物的发展 ④从享乐思想的量变之始看到不断积累导致的后果

A.①② C.①④

B.②③ D.③④

[解析] 箕子从纣王偶然一次的奢侈要求,看到了其必然进一步追求与高档奢侈品相配套的更多物品,而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导致质变的发生,故①④正确;追求奢侈生活不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联系,排除②;材料不是强调旧事物对新事物的阻碍,而是强调了贪图享乐的危害,③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4.(2015·湖北六校调考)中国文化中有许多真知灼见。下列语句中与“要想跳得更好,必须先退后一步”(蒙田《随笔集》)体现哲理相同的是()A.人生悲剧有二:一是欲望得不到满足,二是欲望得到了满足 B.一个时代的文明成为下一个时代的文明的肥料

C.一匹马如果没有另一匹马紧紧追赶并要超越它,它永远不会疾驰飞奔 D.人可以爬到最高峰,但他不能在那儿久住

[解析] “要想跳得更好,必须先退后一步”体现的是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A体现的是矛盾的普遍性,B体现的是联系和发展的观点,C体现的是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D体现的是发展的普遍性。故选C。

[答案] C 5.(2015·贵州七校第一次联考)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美联储宣布执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当地时间2014年10月30日,美联储宣布将从11月起正式停止延续6年之久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当地时间2014年10月31日,日本央行则宣布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将基础货币年供应量从70万亿日元增加至80万亿日元。这体现的辩证法哲理是()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②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④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①③

[解析] ②属于唯物论,不符合题目规定的辩证法范围,排除;美国和日本采取相反的货币政策,体现了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①正确;美国货币政策由量化宽松到结束量化宽松,体现了事物自身的否定,④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条件的变化使得矛盾双方发生转化,③

百度文库

百度文库

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6.(2015·宁夏银川第五次考试)2013年12月13日闭幕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强调,要优化布局,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宏观布局,把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从思想方法看,“优化布局”()①体现用综合的思维方法来解决问题 ②应在立足整体的前提下选择最佳方案 ③就是要用共性的认识指导具体做法 ④要坚持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 由关键语“优化布局”“宏观布局”“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可知应选①②;材料未涉及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③排除;坚持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优化布局”涉及的是辩证的思维方法,④排除。

[答案] A 7.(2015·安徽合肥第一次质检)下列说法中蕴含着矛盾具有同一性的是()①和谐就是美和善 ②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③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④我们嘲笑别人的缺陷,却不知道这些缺陷也在嘲笑我们自己

A.①③ C.②③

B.①② D.②④

[解析] 矛盾的同一性是对立的双方的同一,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①没有涉及对立双方,排除;③否定事物之间的差异与对立,认为同一性可以离开斗争性,错误;②强调了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体现了矛盾双方的相互贯通,正确;④强调了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正确。

[答案] D 8.(2015·贵州高三监测)云南泸水县有一个神话般的湖泊,人们叫它听命湖。每逢大旱人们到听命湖畔祈求天神降雨,摆好祭品,载歌载舞,瞬息,听命湖上空便乌云翻腾,风雨随之而来。神奇诱惑着人们来寻踪探迹。科学家们通过研究终于解开了其中的奥秘。原来听命湖的上空弥漫着饱含水分的浓雾,遇到声波震动,就会凝聚成雨和冰雹。从哲学上看,解开自然界的神秘需要()①善于突破事物表面的联系,把握其本质联系 ②善于根据事物之间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③尊重事物联系的多样性,重视发挥偶然联系的作用 ④尊重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发挥创新观念改造世界的作用

A.①②

百度文库

B.①③

百度文库

C.③④ D.②④

[解析] 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奥秘,把握了事物的本质联系,表明人能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①②入选;科学家揭示了事物的必然联系,③不选;观念不能改造世界,观念要通过指导实践来改造世界,④错误。

[答案] A 9.(2015·贵州高三监测)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4年11月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降息对于股市整体来说属于实质性利好,但是考虑到行业属性的不同,各个行业所受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再考虑时间跨度的影响,即使是一个行业从短期和长期来看,所受的影响也不尽相同。这表明()①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 ②要着重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③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④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 C.③④

B.①③ D.②④

[解析]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①错误;降息对于股市整体来说属于实质性利好,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②排除,③符合题意;各个行业所受的影响不尽相同,一个行业从短期和长期来看,所受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④符合题意。

[答案] C 10.(2015·江苏第一次模拟)下面漫画《挑担平衡》(作者:李二保)启示我们()

①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看问题要把握事物主流 ③要正确把握事物的联系 ④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 漫画中的人物不是通过担子两端东西的调整实现平衡,而是另外增加一端的重量实现平衡,没有准确把握矛盾的特点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没有正确把握事物的联系,不能根据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平衡关系,故③④正确;漫画反映的现象不是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而是没有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排除①;漫画没有体现矛盾的主次方面,排除②。

[答案] D

百度文库

百度文库

11.(2015·山东统考)打击与挫败是成功的踏脚石,而不是绊脚石。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①主要矛盾决定着事物的发展方向 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③想问题办事情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④

[解析] 打击和挫败是走向成功的踏脚石,表明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也说明人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②③正确;材料未涉及主要矛盾,①排除;材料未涉及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④排除。

[答案] B 12.(2015·湖北武汉毕业生调研)《五子十童图》是以人为题材的共生画,画中画了一群活泼可爱的儿童,只有五张脸、五双手、五双脚,故称“五子”。但通过身体部位的相互借用,却可以数出姿态各异的“十童”。关于共生画,下列评析正确的是()

①构造画面需要立足整体,把握各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 ②欣赏画作需要欣赏者发挥意识能动性,自主建构画面 ③画的创作要敢于突破人体结构规律,匠心独运、巧妙设计 ④审美趣味因人而异,画面的内涵取决于欣赏者的审美取向

A.①② C.②③

B.③④ D.①④

[解析] 该共生画正是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通过“五子”身体部位的相互借用,画出了姿态各异的“十童”,①正确;人们在欣赏此画作时,必须有意识地建构画面,才能看出“十童”,②正确;③错在“突破人体结构规律”;画面的内涵是客观的,④错误。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13.(20分)(2015·湖北武汉毕业生调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百度文库

百度文库

材料 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和谐思想包括天地万物和谐、天人和谐、人人和谐等方面的内容。孔子主张“和为贵”,墨子提出“兼相爱”,孟子倡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庄子阐述“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但是,传统和谐思想是在古代自然经济和封建专制制度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以巩固封建专制为目的,以等级划分为特征,借助“礼”的伦理文化推行,要求人民“安分守己”,充满了人治色彩,这在本质上与现代社会的民主与法制格格不入,与现代社会追求的公平正义、平等自由背道而驰。

党的十八大把“和谐”理念确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大力弘扬民主、自由、平等、法治等思想。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的观点,分析从传统和谐思想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飞跃的过程。[解析] 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确发展的观点的知识范围,然后结合设问和材料分析,明确从传统和谐思想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就体现了发展具有普遍性,人的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变化发展的;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传统和谐思想的“扬弃”,这涉及的是辩证否定观,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答案]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4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传统“和谐”思想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的结果,(3分)是对传统和谐思想的发展和升华。(4分)(如果答出“认识是变化发展的、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深化、扩展和推移”等,可以替代“事物是变化发展的”给2分)辩证否定是发展的环节,(3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传统“和谐”理念进行的辩证否定,(3分)是在传统“和谐”理念中孕育产生的,克服了其中过时的内容,汲取了其中积极、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3分)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如果答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可以酌情给1分,但满分不得超9分)14.(16分)(2015·吉林长春质监(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文化是中国文化内涵的一种具体表现,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与中华文化相结合形成的具有鲜明特征的文化现象。

多年来,我国茶叶出口处于有名茶品种,却无名茶品牌的尴尬境地。提及西湖龙井、金骏眉、大红袍、安溪铁观音等名茶品种,可谓美名在外;但问起名茶品牌,国际上却是一片寂寥。原因在于,中国茶企相对发达国家的茶企生产规模小,出口的茶叶品种单一,多为大宗原料出口,科技创新含量低,文化推广力度有待加强。英国不产茶,但却有一个“立顿”。立顿红茶行销全世界,靠的就是它的品牌。如何让中国茶品牌追赶国际脚步,打造全球化的“明星效应”,这是中国茶企需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中国茶如何才能走向世界。

[解析] 解答本题,需要运用矛盾的观点探讨中国茶走向世界的做法。中国有名茶品种,百度文库

百度文库

却无名茶品牌,要让中国茶走向世界,就要努力实现从名茶品种到名茶品牌的升级,这涉及的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我国茶产业存在着不少问题,要让中国茶走向世界,就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揭露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要让中国茶走向世界,就要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挖掘茶文化的内涵,这涉及的是矛盾具有特殊性,需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英国在茶品牌方面的塑造是经验,是矛盾的普遍性,我们应该借鉴,这涉及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问题,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答案] 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中国有名茶品种,却无名茶品牌,要努力实现从名茶品种到名茶品牌的升级。②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正视当前我国茶产业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市场,实现中国茶产业的快速发展。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立足中国实际、挖掘茶文化内涵,彰显中国茶文化的独特魅力。④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中国茶产业要借鉴其他国家茶品牌的成功经验,开创中国茶品牌。(16分,每点4分)15.(16分)(2015·河北五校联盟质监(二))2014年4月23日是第19个世界读书日。某校高三(3)班打算开展以“倡导全民阅读,共建书香中国”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思维碰撞

2014年,全民阅读立法、起草工作仍在推进中,力求将全民阅读纳入法制化轨道,推动全民阅读常态化、制度化。但是,对于阅读立法,社会上存在不同看法。赞成者认为,将阅读提升到国家宏观战略的层面,有利于提升国民阅读水平,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反对者认为,阅读水平提升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希望通过立法使其毕其功于一役并不现实,且真正实施起来困难重重。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简要评析上述两种看法的合理性。

[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应明确设问要求我们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评述两种观点的合理性,而非全面评述两种观点。对于赞成者的观点,我们只要抓住关键语“提升到国家宏观战略的层面”,便可知道可运用整体与部分相统一的知识。当然,因为这样做有利于提升国民阅读水平,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因而也可运用联系的普遍性原理予以评述。对于反对者的观点,根据关键语“阅读水平提升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真正实施起来困难重重”,可知涉及的哲学原理分别是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和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答案] ①评析赞成者: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中,整体统率部分。将阅读提升到国家宏观战略的层面是立足全局的表现,有利于实现最优目标。(6分,若从普遍联系的角度分析,可酌情给1至2分)②评析反对者: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阅读需要潜移默化的过程,不可急功近利。(6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人们对阅读立法的认识还需要一个过程,实施起来不会一帆风顺。(4分)

百度文库

第三篇:2015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之专项训练效果检测题17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与国共十年对峙

一、选择题

1.(2014·湖南五市十校联考)“从18世纪以来,讲科学理性、讲自由、讲人权、讲法治、讲个人的尊严,这些价值通过五四成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文化结构中所不可或缺的一些基本价值。”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院院长杜维明的这句话表明()A.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五四运动彰显了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C.五四运动弘扬了民主、科学精神 D.五四运动促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2.(2014·湖北名校联考)对“五四”集会游行示威,梁漱溟评价说:“纵然曹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时,他仍有他的自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绝不能说我们所作的都对,就犯法也可以使得;我们民众的举动,就犯法也可以使得。”在此,梁漱溟()A.赞扬了“五四”民主、科学的精神 B.认可国民的正义行动体现了自由原则 C.肯定了“五四”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D.主张在民主法治的原则下捍卫国家权益

3.(2014·柳州模拟)中共三大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国共合作及共产党员是否加入国民党,经过一个多星期的会议,最终《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在会上以5票的优势(21票赞成,16票反对)通过。该议决案的通过,推动了()A.五四运动

C.土地革命

B.国民大革命 D.抗日战争

4.(2014·安徽皖南八校联考)读下面画报封面及其说明

中幅画面印“农民利益的拥护者”孙中山总理遗像和廖仲恺先生遗像。右幅漫画题词:“农友们!快快组织起来啊!”左幅漫画为一瘦骨嶙峋的农夫浇灌禾穗。禾穗十分茁壮,但五条肥硕的害虫地主、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却在无情地啃噬穗子,题词:“我们辛辛苦苦,他们却吃得快快活活,不把他们除掉,我们何以安生?”

1927年元旦出版的《农民画报》第一期封面这一组漫画指明了()

A.三民主义的局限性

B.农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 C.国共合作存在的隐患

D.当时农民运动的革命对象和目标

5.(2014·广东百校联考)观察右侧的政治宣传画,其表达的主题是()

A.反封建、反侵略 B.政治独立、经济自主 C.国共合作,民族抗战 D.武装民众,农村割据

6.(2014·开封模拟)下图漫画《同去,砍人去》,反映了发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A.五四运动遭镇压

C.国民党“一大”召开

B.第一次工人运动失败 D.国民大革命失败

7.(2014·安徽示范高中模拟)德国学者南特威希曾说过:“我想谈谈我个人对毛泽东的评价,毫无疑问,他的最大的功绩在于,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找到一条路,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大国。”材料中的“一条路”是指()A.坚持“城市中心”

C.坚持“持久战”

B.工农武装割据 D.实行人民民主

8.(2014·安徽黄山联考)1929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通过《禁止污蔑太平天国案》,蒋介石称赞说:“太平天国之历史,为十九世纪在东方第一光荣之历史。”但是,1930年后国民党政权对太平天国运动则进行了全面否定和批判。导致这种转变的原因应该是()A.新中国对太平天国运动肯定 B.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 C.中共领导的土地革命蓬勃发展

D.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9.(2014·鹤壁模拟)不同历史时期党员构成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下图中党员构成变化的原因理解准确的是()

A.国民大革命运动蓬勃展开 B.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 C.“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行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0.(2014·江西南昌模拟)在某影视作品中,毛泽东有这样一句台词:“山沟沟里的共和国很快就要成为马背上的共和国。”“马背上的共和国”喻指()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红军进行战略转移的长征 C.八路军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D.解放战争时期中央机关转战陕北

11.(2014·湖北武汉模拟)1936年8月24日,《大公报》发表的社评《朱徐毛彭等之新动向》中指出:“近来朱德、徐向前、萧克、贺龙及毛泽东、彭德怀等,突由川陕分道窜往西北,情形极可注意。”由此报道可以看出()A.蒋介石加紧了对红军的军事“围剿” B.《大公报》在为国民党提供军事情报 C.该社评是站在“剿匪”立场上立论的 D.工农红军已完成了战略转移

12.(2014·新乡模拟)“径启者:兹附上广东银行大洋三百元支票一张,希如照收,即转湖南省党部毛泽东同志。此致中央执行委员会汪精卫”。与这一文件相符合的史实是()A.中国共产党开展工农武装割据 B.国民政府已经完成统一 C.国共合作开展国民大革命 D.国共合作开展抗日战争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工商界及学界的人何以不起来反对军阀呢?他们在专制政权下作了几千年的顺民,不知道什么是民权,忽然要他们起来作国家的主人翁,好像一个不会游水的人,要在海

洋的大波涛之中去游泳,势非淹死不可。

——《中国近代史大纲》

材料2:作为一种社会政治组织,民国时期的政党在社会结构中真正起到扭转乾坤作用的,是中国共产党。

——《中国通史》

材料3: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绊。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1)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1分析,20世纪初“工商界及学界”起来进行反抗的表现是什么?是否真的被“淹死”?结果如何?

(2)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为“扭转乾坤”制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它的成立有何意义?

(3)据材料3,指出孙中山在晚年为了“民族革命”的继续,在政治上有什么重大发展?影响是什么?

(4)综合三则材料,分析说明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国民大革命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的政策。„„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

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1921年7月)材料2: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此次全国大会亦通过此议决。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1923年6月)材料3: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迅速地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

——毛泽东《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1926年9月)(1)根据材料1和材料2,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发生了什么转变?结合材料2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转变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转变产生的直接成果,这一成果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3)结合材料3和所学知识,分析从国民革命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的认识有哪些发展?

课后达标检测5 1.解释:选C。分析材料,作者认为通过五四运动,“讲科学理性、讲自由、讲人权、讲法治、讲个人尊严”等思想得到了弘扬,反映材料的应是C项。A、B、D三项说法都正确,不符合题意。

2.解释:选D。曹汝霖等卖国贼罪大恶极,学生“五四”集会游行示威,表达捍卫国家权益的爱国热情;但在此名义下的暴行触动法律的底线,是应该抵制的。故梁漱溟主张应

该在民主法治的原则下捍卫国家权益。

3.解释:选B。中共三大通过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决议,促进了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到来,故B项正确。

4.解释:选D。注意时间信息1927年,即可排除A、B两项,此时三民主义已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此时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是北伐,而C项材料中并未体现,选择D项。

5.解释:选A。从图片信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走狗张作霖、打倒残杀北方民众的罪魁张宗昌”,可知图片反映了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北伐战争。北伐战争的主题是反封建、反侵略。这幅图片反映了全国各革命阶级联合起来打倒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故选A。

6.解释:选D。从图中可获得信息,汪精卫和财阀、青红帮同去砍人,指的是砍杀中国共产党党员,这一事件发生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意味着国民大革命的失败。

7.解释:选B。在土地革命、解放战争和抗日战争中,毛泽东提出井冈山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在抗日战争中仍然坚持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农村包围城市)。故答案选B。

8.解释:选C。1930年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提出“土地革命总路线: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打击了国民党专制独裁统治,故选C。

9.解释:选C。观察图可知,1927年4月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中工人占51%,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工作的重心在城市;1928年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中农民占76%,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开展土地革命,实行“工农武装割据”,C正确。

10.解释:选B。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关史实。“山沟沟里的共和国”指的是土地革命时期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央政府被迫离开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因此,“山沟沟里的共和国”成为“马背上的共和国”。

11.解释:选C。依据材料中的时间“1936年8月”可以看出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此时期的阶级矛盾是主要矛盾,材料中“突由川陕分道窜往西北,情形极可注意”说明该报道是站在国民党“剿匪”立场上立论的。

12.解释:选C。从材料中的表述可得知,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行合作,故A、B表述错误;从湖南省党部毛泽东,可分析当时中国共产党尚未建立自己的政权,故不可能是抗日战争时期,排除D。

13.解释:第(1)问据材料首先判断出反抗的表现是五四运动,然后回答其结果。第(2)问第一小问回答中国共产党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目标,第二小问从革命面貌改变回答。第(3)问回答国民大革命的兴起与影响,结合所学回答。第(4)问回答出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和国民大革命之间的必然联系。

答案:(1)表现:五四运动。没有。取得反帝反封建的初步胜利,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开端。

(2)奋斗目标:用革命军队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意义: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3)发展:改组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影响:促进了国民大革命的到来。

(4)五四运动中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道路,为创建中国共产党奠定了基础;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大力开展工人运动,在实践中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当时革命的国民党成为对象;孙中山在进行民主革命的过程中认识到必须联合中国共产党,最终促成国共合作。

14.解释:第(1)问,从材料1中的“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到材料2中的“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说明中共由独立、攻击转变为与国民党进行党内合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转变是中共吸取了“二七”惨案的教训,应从中共与国民党两个角度去分析。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国共第一次合作,国民大革命运动兴起,进行北伐战争,“打倒列强,除军阀”。影响结合所学回答。第(3)问,抓住材料3中的“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可知认识到了农民阶级的重要性等。

答案:(1)转变:从独立、攻击到决定党内合作。原因:共产党人认为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是唯一革命的党;中国共产党还不是一个强大的党,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遭受挫折,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执行共产国际的决议;孙中山决定同共产党合作。

(2)成果:国共合作实现(或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积极影响: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创建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批军事骨干。

(3)认识到掌握革命和革命武装的领导权的重要性,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认识到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决定开展土地革命。

第四篇:【与名师对话】2016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跟踪训练7第一部分 专题复习讲座 专题七 国际社会与我国的外交政策

专题跟踪训练(七)

(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2015·湖北武汉高三调研)法国总统奥朗德表示,过去半个多世纪,中国取得了巨大成就,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升。两国都主张世界多极化,携手促进世界和平与繁荣,法方愿拿出50年前的战略远见和政治勇气,同中方全面增强战略合作,开启中法关系新纪元。这一战略是基于()①中国是有着巨大发展潜力的最大发展中国家 ②中国政府一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③谋和平、促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府的共同追求 ④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积极因素和主导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中国取得了巨大成就,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升,说明了①;两国都主张世界多极化,携手促进世界和平与繁荣,说明了②;谋和平、促发展确实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但不一定是各国政府的共同追求,③排除;④错在“主导”上。

[答案] A 2.(2015·河北名校质监(二))总书记在2014年11月9日举行的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首次提出“亚太梦想”。“亚太梦想”简单来说就是坚持亚太大家庭精神和命运共同体意识,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共同致力于亚太繁荣进步;就是继续引领世界发展大势,为人类福祉作出更大贡献„„就是让人民过上更加安宁、富足的生活„„“亚太梦”引起各方热议,下列评论正确的是()①“亚太梦”是对人类共同利益的追求,符合时代主题 ②“命运共同体意识”是建立在亚太各国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之上的 ③“让人民过上更加安宁、富足的生活”是“中国梦”和“亚太梦”一脉相承的追求 ④“引领世界发展大势”显示出中国崛起后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方面发挥领导作用的信心和决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亚太梦”涉及亚太各国的共同发展,因而是对人类共同利益的追求,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①正确;“中国梦”和“亚太梦”都要致力于人民生活幸福,③正确;亚太各国有共同的国家利益,但不能说根本利益一致,②错误;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方面发挥领导作用这一说法不符合事实,④错误。

[答案] C 3.(2015·高考名校联考优化卷(六))2015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 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李克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在报告中指出,办好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相关活动,同国际社会共同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和国际公平正义。中国隆重纪念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体现了中国人民()①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②维护世界持续和平的坚定决心 ③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的原则立场 ④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要求和愿望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②

[解析] 中国隆重纪念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为了牢记历史,铭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英勇献身的英烈,表明中国人民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这也体现了中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决心,故①②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世界的发展,③与题意不符。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 D 4.(2015·黑龙江大庆第二次质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阿布贾出席第24届世界经济论坛非洲峰会全会时,发表了题为“共同推动非洲发展迈上新台阶”的特别致辞。李克强说,包容性增长已成为世界普遍认同的发展理论。我国倡导这一发展理论体现了()A.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合作是我国外交的基本准则 B.在寻求共同利益的前提下维护自己的核心利益 C.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D.坚持在平等、互利、互惠基础上开展国际合作

[解析] A错误,我国外交活动的基本准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错误,我国在坚定维护自身核心利益的前提下寻求各国的共同利益;C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我国的包容发展理念,是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平等、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开展国际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的表现。D正确。

[答案] D 5.(2015·宁夏银川一中第五次考试)2014年11月10日,习近平在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欢迎宴会上的致辞中说,2000多年前,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意思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一样涓涓细流,泽被万物。亚太经合组织以太平洋之水结缘,我们有责任使太平洋成为太平之洋,友谊之洋。习近平的上述讲话体现了()①我国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②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③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④我国的发展是开放共赢合作的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我们有责任使太平洋成为太平之洋,友谊之洋,体现了我国维护世界和平,促 进共同发展的外交宗旨,也说明我国的发展是开放共赢合作的发展,②④正确;我国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国的国家利益,材料涉及的是共同利益,①排除;材料无涉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立场,③排除。

[答案] D 6.(2015·河北保定高三调研)“一带一路”是中国和亚洲邻国的共同事业,中国将周边国家作为外交政策的优先方向,践行亲、诚、惠、容的理念,愿意通过互联互通为亚洲邻国提供更多公共产品,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材料表明()①我国将在亚洲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 ②中国和亚洲邻国在国家根本利益上具有一致性 ③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④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成为时代潮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①错误,我国主张世界各国在平等的基础上发展友好关系,中国在亚洲事务中发挥积极的建设性作用,而不是发挥主导作用;②错误,中国与亚洲邻国之间有共同的利益,但也有利益的分歧,国与国的根本利益不可能一致;③正确;中国通过“一带一路”的建设加强与邻国的合作,实现共赢发展,顺应了时代潮流,④正确。

[答案] B 7.(2015·广西第一次适应性检测)中国政府坚持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提出携手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一系列合作倡议。这说明我国()①致力于加强同周边国家的合作与交流 ②在对外活动中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本立场 ③积极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④积极维护世界各国的利益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解析] 中国政府坚持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提出一系列对外合作倡议,体现了①;我国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有利于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③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②错误;我国积极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兼顾他国合法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④错误。

[答案] B 8.(2015·江西新余统一考试)2014年11月8日,亚太经合组织第26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闭幕。会议通过了《北京反腐败宣言》,成立APEC反腐执法合作网络,在亚太加大追逃追赃等合作,携手打击跨境腐败行为。在亚太加大追逃追赃等合作,是基于()①亚太经合组织与中国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②各国之间相互依存度日益加深 ③亚太各国有着共同的利益需求 ④加强与亚太经合组织的合作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国家与国家、国家与国际组织的合作是基于存在共同的利益,而不是根本利益一致,①观点错误,③入选;在国与国的相互依赖程度加深的前提下,反腐既关系中国发展,也关系各国利益,②入选;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④观点错误。

[答案] C 9.(2015·江西上饶模拟考试)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但越南、菲律宾等国相继提出所谓“主权诉求”,同时还有一些别有用心的大国搅局,这使南海由“平静之海”变为“复杂之海”。某班同学就此展开讨论,最切合讨论主题的观点是()①国家间的利益对立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②发展中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日益受到关注 ③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仍然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④发展问题主要是指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解析] 中国与越南、菲律宾等国在南海问题上的争端,体现了利益的对立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①正确;某些大国别有用心地挑起南海争端,这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表现,严重地威胁了地区的和平与发展,③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可持续发展与发展问题的内涵,故②④不符合题意。

[答案] D 10.(2015·河南八市第三次联考)国家存在三个层次:三流国家输出产品,二流国家输出标准和规则,一流国家输出文化和核心价值。中国高铁的快速发展和成功运行,使得我们推销中国高铁特别有底气。材料告诉我们,我国在高铁输出中应该()①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 ②嵌入中国标准和规则,注入中国文化和核心价值 ③打造高铁国家符号,提高国家软实力 ④将中国文化和核心价值融入其中,进行文化渗透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 ①与题意不符,不选;文化渗透不符合我国的外交政策,④不选;由题意可知,我国在高铁输出中,需要注意输出“标准和规则”及“文化和核心价值”,故②③正确,选C。

[答案] C 11.(2015·湖南株洲质检(一))2014年9月24日,在纪念孔子2565周年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协和万邦”“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远亲不如近邻”“亲望亲好,邻望邻好”“国虽大,好战必 亡”等和平思想依然是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理念。这表明()A.中国致力于发展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B.中国坚定不移地维护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 C.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目标 D.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解析]习近平的讲话强调了中国坚持用和平方式实现发展,用中国的发展促进世界和平,D正确。中国愿意在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A不选。中国坚定不移地维护本国利益,尊重别国的正当利益,B不选。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C错误。

[答案] D 12.(2015·山东齐鲁名校第一次调研)2015年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决不允许开历史倒车。”中国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理应担当起这个责任与使命。中国提出并积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以实际行动切实加强亚洲各国的沟通、理解与合作。这表明()①中国是战后国际秩序的实际主宰者 ②中国是《联合国宪章》的坚定支持者 ③中国是维护亚洲安全的中坚力量 ④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遵守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故②③符合题意。中国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故中国不可能成为战后国际秩序的主宰者,①排除;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故④说法错误。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52分)13.(20分)(2015·山西高考前质量监测)材料一 2015年1月28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铁路、核电、建材生产线等中国装备“走出去”,确立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提升合作层次的政策措施。

材料二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战略建立在共同发展的基础之上,从政策沟通、贸易畅通、道路联通、货币流动和人心相通的互联互通做起。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倡导成立了丝路基金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后,被一些媒体解读为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

注: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在二战后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国家给予参与重建和130亿美元 的援助计划。在帮助西欧的同时又刺激美国出口,为美国经济开拓了新的巨大市场。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相关知识,简要评析“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观点。

[解析] 本题属于评析类的设问,结合本设问,就是要回答“一带一路”和“马歇尔计划”的异同点,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积极作用和“马歇尔计划”的消极面。立足外交政策,两者的相同点都是维护国家利益;不同点体现在两国外交政策性质及目的不同,据此可组织答案。

[答案]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4分)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和美国马歇尔计划都符合各自国家利益,马歇尔计划促进了欧洲战后恢复和发展,“一带一路”战略也有利于推动我国及相关国家的发展。(4分)美国马歇尔计划主要目的在于建立美元的世界霸权地位。(4分)我国“一带一路”战略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不干涉地区国家内政,而是遵循市场和商业规律,各方平等互利,共同推进,符合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和宗旨,也有利于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4分)总之,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是坚持和平外交政策基础上的互利共赢,不应简单解读为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4分)14.(3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4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时,赞赏他数十年来积极致力于推动中美关系发展并作出的特殊贡献。习近平指出,中美双方一致同意将继续推进中美合作伙伴关系,探索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确定两国关系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中美双方要从战略高度认识当今时代形势,始终把握两国关系的正确走势,要加强在双边领域的务实合作,保持在国际地区问题上的沟通协调,这既有助于中美关系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助于世界的稳定与发展。

(1)结合材料,分析中美双方一致同意将继续推进中美合作伙伴关系的政治生活依据。(12分)(2)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加强中美双边领域的务实合作,维护世界的稳定与发展。(20分)[解析] 第(1)问,中美合作伙伴关系既体现了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也体现了当今时代的主题;第(2)问考查的核心在于加强国际合作,维护世界的稳定与发展的原因,要注意答案的全面性。

[答案](1)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6分)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进一步加强中美合作伙伴关系体现了时代潮流,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6分)(2)①我国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维护世 界的和平与稳定。(5分)②我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通过自身发展促进世界和平。(5分)③我国作为主权国家,要自觉履行义务,遵守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5分)④我国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5分)

第五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限时训练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三民主义(含解析)

专题限时训练(七)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三民主义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4·南通调研)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写道:“国中有大事,王及官、民俱至巴里满衙门,公议乃行……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即不咸允,亦须十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这一介绍反映了魏源()A.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愿望 B.对西方民主的朦胧认识 C.反对当时清朝的专制制度 D.向往美国的民主政治制度 2.(2014·烟台模拟)(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材料评述的是()A.经世致用

B.中体西用 C.维新思想

D.兼容并包 3.(2014·衡阳联考)有史家评论道:“须知那个时候的中国,要在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天地里容纳若干资本主义的新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此观点强调了“中体西用”()A.充斥封建主义的旧文化 B.容纳资本主义的新文化 C.符合当时的国情 D.是理想的救国方案 4.(2014·武汉训练)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流行语,在新式学堂及学会均以其作为办学创会的口号,实际教学内容和发展目标却偏重于西学。形成此现象的原因是()A.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力量日益壮大 B.西学已经成为当时国人的共同追求 C.新式学堂和学会创办人多为洋务派 D.以“中学为体”为旗号有利于西学传播 5.(2014·太原模拟)郑观应在《商务叹》中写道:“轮船招商开平矿,创自商人尽商股。……总办商董举自官,不依商律由商举。……名为保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华商因此不及人,为丛驱爵成怨府。”郑观应感叹的是()A.股份经营弊端丛生

B.政府大力干预经济 C.民族工业发展艰难

D.外商挤压民族工业 6.(2014·临沂模拟)“但是任何一种改革运动要想在中国得到广泛的支持,首先必须借助于外国,改变老一套办法,并在哲学上找到根据。这种根据还得从孔孟之道里去找,因为那仍然是中国统治阶级信仰的命根子。”(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这可以用来诠释()A.抵抗派的师夷制夷思想 B.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 C.维新派的维新变法思想 D.革命派的民主共和思想 7.(2014·荆州质检)1891年和1898年,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分别刊出,康有为“既不尽依公羊典范,更不秉承今文家法。惟取能合用其说者,合己说者则取之,不合

(1)依据材料一,指出清政府的外交理念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8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民众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20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8分)

(3)从社会转型的角度指出上述变化反映的近代前期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4分)

14.(2014·临沂检测)近代中国出现了几千年未有之变局,有识之士对此做出了积极回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有两种传统,足以影响士大夫对外之基本态度。其一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优越感,其二是戒勤远略的历史教训……历代积累的经验,造成中国人素来具有一切自足、无待外求之心理。

材料二 中国人对于中国所处地位“变局”的发现,在19世纪后半期成为中国先知先觉之士议论中的一项重要前提。这些人的共同认识,以为中国正面临数千年来一个巨大的变局,在中国历史上将产生一个前所未见的创新机运。

材料三 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以上材料摘编自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中国人素来具有一切自足,无待外求之心理” 形成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19世纪中后期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大变局”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

想来论证学习西方的必要性,故B项错误;康有为维新变法的思想把西方政治学说同中国儒家思想相结合,打着孔子的旗号来宣扬维新变法的思想,故C项正确;民主共和思想与题干“这种根据还得从孔孟之道里去找”不符,故D项错误。

7.选A 康有为两部著作“既不尽依公羊典范,更不秉承今文家法”,而是选取其中符合自己需要的部分,是为了达到为政治改革服务的目的,故A项正确,D项错误;“合己说者则取之,不合者则伪之”,不符合客观的考据考证,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康有为著作中的“今古文之争”,故C项错误。

8.选A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发表抨击尊孔复古的文章,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向封建主义及其意识形态发动了进攻,把斗争矛头指向传统的儒家思想,故A项正确;B、C、D三项不是对材料的正确理解,错误。

9.选A 由题干中“废除汉字、不读中国书等种种骇人听闻的说法便一个接一个地喊出来了”可知作者认为新文化运动存在过激的倾向,故A项正确。B、C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作者的观点批评了新文化运动中的过激倾向,有一定的道理,故B、C、D三项错误。10.选C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列强的侵略和西学的涌入,仅仅反映出外部的因素,故A、B两项错误;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中学地位逐渐下降的主要原因既有外部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救亡图存的需要,也有内部近代中国对西方认识不断深入,即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故C项正确;知识分子的思想渐趋激进也是受社会发展变化的影响,故D项错误。

11.选A “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意即是从中国社会中已存在的思想继承而来,只有民族主义,故A项正确;民权主义属于“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故B项错误;“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是指民生主义,故C项错误;民主主义不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内容,故D项错误。

12.选A “更多工人参加进来”说明孙中山思想的转变,提出了三大政策,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显示消灭北洋军阀独裁统治的目标,故B项错误;1922年清政府已经被推翻,故C项错误;题目要求对史料的解读,而非评价,故D项错误。

13.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信息内容可知由“天朝上国”自居到平等外交的理念;第二小问结合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开展洋务运动,两次鸦片战争失败后的反思,西学东渐等来作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的“进入20世纪,‘国民’‘权力’话语逐渐取代了‘臣民’‘子民’话语”来作答;第二小问结合20世纪左右发生的事件或运动来作答即可。第(3)问根据材料一中的外交中的变化和材料二中的称呼的变化,可以得出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趋势。

答案:(1)变化:由“天朝上国”到平等外交的理念。原因: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开眼看世界;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科技;两次鸦片战争失败后的反思;西学东渐。(任意两点即可)(2)变化:由“臣民”到“国民”。原因:戊戌变法传播了启蒙思想,促进了思想解放;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确立了共和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进一步促进了思想解放。

(3)趋势: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近代化)。14.解析:第(1)问原因直接从材料中可概括出“以中国为中心的优越感”“戒勤远略的历史教训”,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根源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第(2)问第一小问抓住题干时间“19世纪中后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西方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的出现;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归纳西方冲击的表现即可。第(3)问第一小问结合近代中国社会的主题进行分析可知近代思潮不断涌现的原始动力是救亡图存,实现国家独立和富强;第二小问结合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进行归纳即可。

答案:(1)原因:中国中心的优越感;戒勤远略的历史教训;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2)原因: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社会全面危机。表现:政治:领土和主权大量丧失,逐渐沦为

下载【与名师对话】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题型十五 图文混合类非选择题专项训练.doc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与名师对话】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题型十五 图文混合类非选择题专项训练.doc.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