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庭暴力自述材料
家庭暴力诉讼自述材料
我叫,今年 岁。我与丈夫(男方)于1986年结婚,至今已有25年了,生育两个孩子,大儿子今年23岁,大学毕业,无职业,小儿子今年11岁,上小学。
我与(男方)属于自由恋爱,当年我的家庭条件相对较好,而他家比较贫困,我父母坚决反对这门婚事,但由于我坚持自己的选择,父母最终还是同意了我们结婚。但好日子并不长,我曾经无数次憧憬的美好婚姻,很快就被(男方)用暴力击碎。结婚没多久,他就表现出严重的心理扭曲现象,不许我与别的男性说话,不许我穿漂亮衣服,不许我梳妆打扮,若对他有出丝毫不满,哪怕是轻轻顶一句嘴,他就会大打出手,让我饱受暴力与虐待,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损害。当我实在难以仍受的时候,我想到了离婚,可事与愿违,我发现自己怀孕了,为了我的孩子能够顺利降生,为了孩子以后能有个完整的家,我打消了离婚的念头。可他却变本加厉,丝毫没有放松对我施加暴力,就连我怀孕期间还多次拳打脚踢。为了孩子,我一仍在仍,可他却毫无顾忌,竟然在1993年至1995年三年出轨,背叛家庭,背叛孩子。在亲戚、朋友们的好言相劝下,他勉强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我也再次宽容和原谅了他,自次之后他虽然也收敛了自己,没有再对我施加暴力,可经常性的恶语中伤、挖苦讽刺等语言上的攻击从未停止过,给
致的肠粘连,2010年9月我再次做了手术。由于没钱做手术,手术前我曾先后三次向(男方)索要住院治疗费,可他不但不给,反而嘲笑我、讽刺我,还说我生活作风不好才得的病,迫于无奈我只好向我哥哥借了7000元做手术(至今还欠哥哥74000元购房款)。手术后,(男方)不但不去医院探视和照顾我,还在4天后无故失踪,而且不给婆婆和孩子留一分钱。由于大儿子在陕西上学,小儿子年龄小,我没有其他办法,只能请求年近60岁的姐姐到医院照顾我,出院后到家里照顾婆婆、孩子和我。
失踪 天后,(男方)在亲戚朋友的劝说下回家了,由于害怕被亲戚朋友责骂,他虽然勉强承担起了照顾我的责任,但仍然不忘对我施加暴力,经常在饭菜中放大量的辣椒,使我的肠胃功能严重受损,我不得不搬到我姐姐家继续修养,可他却造谣说我狠心的撇下孩子不知去向。2011年1月,我病情好转后准备回家,在知道我要回来时,他不顾孩子的冷暖,不但不交水、电、暖、物业等费用,还把家里的柴米油盐全部用光用尽,而且还提出要和我离婚,给我和孩子的生活造成极度困难。
现在,我没有别的选择,只能鼓足勇气拿起法律武器,控诉(男方)的家庭暴力,恳请法院给予支持。
自述人: 2011年1月20日
第二篇:家庭暴力浅析
贯彻男女平等 基本国策征文
家 庭 暴 力 浅 析 山东星辰供水公司 贾万宁
家庭暴力是近年来我国婚姻领域的较为突出的问题,且逐年呈上升趋势,对其社会危害性不可忽视。家庭暴力由来已久,它不仅在我国而且在全世界各国都普遍存在。家庭暴力直接危害家庭的弱势成员,其中尤以妇女为甚。近年来,根据我国社会调查显示,家庭暴力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这是个十分突出的社会问题。家庭是社会的基础细胞,反家庭暴力是保护和修复社会基础细胞,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任务。目前世界上有44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反家庭暴力的法律,中国近年也在反家庭暴力工作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还有很多问题和工作有待探索和落实。
一、家庭暴力的社会危害不可低估
家庭暴力是近年来我国婚姻领域的突出问题。严重的家庭暴力导致的难以挽回的恶性案例不断见诸报端。全国妇联的一项最新抽样调查表明:每年约40万解体家庭中,离异者的暴力事件比例高达47%。而2012年下半年全国妇联根据来信来访统计显示:反映家庭暴力事件的占婚姻家庭类的18.3%。家庭暴力不仅出现在普通家庭,各种阶层和层次的家庭也存在,包括文化层次相对较高的干部和知识分子。可见家庭暴力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和众多群体。
去年9月,“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家暴妻子Kim一时引起舆论关注。名人效应下,更多人看到的是两个成年人之间的战争,但同样受到伤害的还有他们的女儿。家暴事件后,李阳坦言,这件事让小孩生活在恐惧中,担心家庭是不是要破裂了。李阳对Kim殴打非常严重的那次,3岁的小女儿亲眼目睹了,此后都很难安睡。而事件发生后,在三个孩子的图画中,总出现龇牙咧嘴、眉头紧蹙的眼镜男。画里的孩子都是哭的,流着大滴大滴的眼泪„„
家庭暴力引发的女性以暴抗暴的案件明显增加。在家庭暴力中受害的主要是妇女、儿童和老人,其中妇女占九成。施暴者多是采用拳打脚踢等身体暴力,另外还存在语言威胁、冷暴力以及性虐待等精神暴力。家庭暴力严重威胁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对家庭稳定极具破坏力,同时也严重影响社会治安。近年来,儿童遭受家庭暴力的案例也逐年上升,已经演变成为一种社会问题,我们在近期的虐童事件曝光后总是沉浸在一波又一波的震惊和谩骂中,儿童遭受的非人待遇让我们不得不反思,到底我们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到底为什么我们的孩子要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当我们看到一些父母在等待孩子救援的过程中脸上深深的忏悔和愧疚时,我们不知道应该欣慰还是应该痛心。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不仅性格受到不良影响,也增加了成年后的暴力倾向。
二、家庭暴力的依然存在还有诸多原因
1、“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社会经历的大国,在封建社会“三从四德”“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严重束缚着中国妇女的思想,甚至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现在,封建社会的余毒依然存在,“大男子主义”仍然奉行。夫妻之间稍有不和,便有拳脚相向,轻则打骂,重则棍棒相加。在我们淄川偏远的一个乡镇,有这么一对夫妻,妻子常年经受丈夫的折磨,丈夫在酒后或者稍有不顺心的事就对妻子大打出手,经常打的遍体鳞伤,妻子忍气吞声,十几年如一日,直到今年丈夫用木棍将其的腿打断,其娘家人知道后才到公安机关报了案。当办案人员问她为啥不早报案时,该妇女回答是为了孩子。象这种案例在农村数不胜数。
2、对家庭暴力依法处置难
一是社会各界包括执法部门对家庭暴力的认识有待提高。当前,一些部门对家庭暴力仍然重视不够,认为“清官难断家务事”、“夫妻没有隔夜仇”,处理家庭暴力案件缺乏热情。二是公安、法院、司法、民政等部门各管一方,相互间的沟通、协调缺乏机制约束,有相当一部分家庭暴力案件被借口推到当地妇联组织解决。三是妇联系统虽是受害妇女的娘家,但由于基层妇联组织人手少、工作面宽、经费严重不足,给调解和救助工作带来一定困难。目前适用于家庭暴力方面的法律法规可操作性不强,处罚的尺度和依据不好把握。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儿童和老人,真正达到《刑法》规定伤害程度的不多,往往难以对施暴者进行依法处理。即使受害者向有关部门反映了,也多是进行说服教育和司法调解,虽可以暂时缓解矛盾,但从有效的惩治方面看,显得十分乏力。四是因家庭暴力具有长期性、欺骗性和隐蔽性的特点,加之受害人法制观念淡薄和社会经验相对不足,往往难以取得对己有利的证据,在维权中处于不利地位。
3、救助体系不完善
没有统一协调的救助机构和干预措施。目前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缺乏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社会救助系统的支持,新《婚姻法》虽对家庭暴力规定了救助途径,但现实生活中没有哪一个部门或机构能“包打天下”,存在有关部门强调自身困难、互相推诱的现象。特别是经济条件差的受害人无法摆脱困境,另外家庭暴力案件进入司法程序后,受害人仍受到暴力威胁,没有安全保障。
笔者认为,反家庭暴力的最大困难,一是几千年封建社会男尊女卑传统观念的根结;二是现实法律的不完备。所以必须运用法律、行政、教育和管理进行综合整治。
三、法律是防治家庭暴力最有效的手段,期待早日完善
完备的反家庭暴力法律制度应包括:对施暴者的制裁;对受害人的保护和救助措施;相关机构干预家庭暴力行为的法律义务和责任;处理家庭暴力案件的法定程序等内容。
1对施暴者的制裁
(1)施暴者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根据《婚姻法》(修正案)第32条规定,家庭暴力是诉请离婚的法定理由之一。该法第46条规定,一方实施家庭暴力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离婚损害赔偿。施暴者依法应当承担离婚损害责任。
(2)施暴者应承担行政责任。《婚姻法》(修正案)第43条规定,对于实施家庭暴力,受害人可以请求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的法律规定予以行政处罚。
(3)施暴者应承担刑事责任。家庭暴力情节严重的,或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构成刑法相关犯罪的,应根据我国刑法和刑事诉讼法规定,追究其刑事责任。
2为受害人提供社会救助和法律救助
只有采取积极措施及时帮助受害人摆脱家庭暴力,才能切实使受害人免受暴力痛苦。基层组织是受害人最容易和最便于救助的组织,这些组织有条件及时给予劝解,教育施暴者,调解引发暴力的纠纷,化解矛盾。而公安机关是承担着社会治安管理的专门职责,最能及时有效地制止家庭暴力,帮助受害人摆脱困境,以免受到更严重伤害。
3相关机构干预家庭暴力行为的法律义务与责任
一些地方在此方面作了有效的探索,如陕西省人大通过了《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湖南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决议》,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公安厅、司法厅、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和省妇联联合颁布了《关于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行为的规定》,均对家庭暴力的司法及社会干预作了具体的规定,有的明确了相关机构的法定义务,并规定对负有法定义务制止和处理家庭暴力行为而不予制止和处理,导致矛盾激化、造成严重后果的直接责任人,应追究其责任。这些法规还强化了公安机关在家庭暴力发生之初的干预以及检察机关对家庭暴力案件的公诉职能,促进了相关机构及人员对家庭暴力的积极干预。
4相应的诉讼机制
在诉讼机制上,建议设立专门的家事法庭,针对家庭暴力案件隐蔽性和反复性的特点,专门对家庭暴力案件进行审理,强调法官对证据调查介人的主动性,而且要加强对家事法官的培训,消除对家庭暴力错误的主观认识,以使家庭暴力案件得到及时和公正的处理。
笔者认为,用属于民法范畴的《婚姻法》来规范家庭暴力是不够的。因此制定专门的《反家庭暴力法》是健全和完善国家立法的迫切需要。
中宣部、最高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卫生部、全国妇联等七部委已于去年联合制定了《关于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若干意见》,其中一大亮点是加强了公安警察在反家庭暴力中的作用,规定了七部委各自的职责。该《意见》已正式颁布实施,是目前反家庭暴力的重要依据之一。人们企盼良久的反家庭暴力立法(草案)也已经形成,尚待实施。
四、社会的正面宣传氛围有待加强。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通过多媒体加强正面典型宣传,在社区、单位等形成尊老爱幼,尊重妇女光荣的社会风气,提倡新风气,新风尚,创和谐的氛围。一是鼓励教育妇女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更新观念,树立新时期男女平等、互相理解、共同进步的新思想。二是加强普法教育,要继续加强对妇女的法律宣传教育,提高妇女的法律意识,引导她们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举办新《婚姻法》培训班,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等等。三是加强文化、技能培训。教育妇女学习文化知识,提高劳动技能,克服依附思想,积极投身于经济建设,提高经济地位,争取经济独立,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远离家庭暴力,实现男女平等。
展望反家庭暴力的前景,坚冰正在打破,春天亦不会太远了。
作者:贾万宁
单位:山东星辰供水公司 联系电话: ***
第三篇:家庭暴力论文模块
目
录
一、家庭暴力的概述
(一)含义
………………………………………
(二)种类
………………………………………
(三)特征
………………………………………
二、我国家庭暴力产生的原因
(一)家庭暴力产生的社会原因…………………………
(二)受害者自身的原因…………………………………
(三)对我国家庭暴力的分析……………………………
三、国外应对家庭暴力的立法实践
(一)国外应对家庭暴力的立法实践……………………
四、我国应怎样应对家庭暴力
(一)法律干预
………………………………………
1、完善立法
2、加强执法
(二)综合治理
………………………………………
1、构建社会网络
2、加强教育,提高全民意识
五、结语 ……………………………………… 14
六、注释 ………………………………………
七、参考文献 ……………………………………… 166 7 9 12 13 15
二、我国家庭暴力产生的原因
我国家庭暴力的形式多样,它主要包括:一是身体暴力,主要包括对身体直接的攻击行为,如拳打,脚踢,用工具进行攻击;二是精神暴力,主要包括辱骂,刁难,当众或私下恶意进行贬低,挖苦,嘲笑等等不涉及身体伤害的暴力;三是性暴力,是指恶意进行攻击性器官,强迫发生性关系等行为。
家庭暴力直接影响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尊严,导致家庭破裂,更有甚者,因家庭暴力而引起的自杀,故意伤害或杀人等犯罪行为,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安全。导致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不乏有受害者自身的原因,但更多的是社会原因。
(一)家庭暴力产生的社会原因
1.传统文化的根源
中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封建文化,独特的文化体系,作为封建文化的指导思想,“三纲五常”理论不仅成为封建阶级进行政治统治的工具,经过统治者的大肆宣传,还成为了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观念,而且这些观念在政治生活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1]。在人们的思想中,父权和夫权的思想仍大有市场,因此在家庭中丈夫摆布、欺凌、役使自己的妻子便成了很自然的事情。这一落后观念的另一负面影响是受害人对于家庭暴力的容忍和麻木,从而强化了被害人的角色。在这样的传统观念影响下,很多妇女在受暴之后选择逃避,在当时或者事后回娘家,或自寻清静,除此之外,不自救、也不寻自救之路。笔者认为,正是因为存在这样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传统观念和意识,所以才会有很多的受暴妇女在遭受家庭暴力的侵害后一直忍受,不去也没想到要去寻找别的方式自救,结果可想而知,对于这样的情形,社会难道不应该负责吗?
2.社会经济根源
妇女的经济收入不高,经济地位较低,这是诱发家庭暴力的危险因素。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夫妻之间存在着实际的收入差别,丈夫由于收入水平的提高,再加上传统文化的夫权观念作祟,很容易强化自己在家庭中的控制角色,因此暴力的发生在所难免[2]。农村妇女,特别是农村贫困妇女大部分没有独立的经济根
源和家庭经济支配权,妻子在经济上必须依靠丈夫生活,这种依附关系致使丈夫施暴时更加有恃无恐、理直气壮,而妻子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只能一忍再忍,除此别无他法。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经济收入方面的巨大差异是导致家庭暴力的实质原因。在这一方面社会就更应该负责,因为自古以来,社会就强化男性在整个社会中的主导地位,许多的经济命脉都掌握在男性的手中。女性自古以来在经济上就处以弱势,这一方面是因为女性自身心理、生理方面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社会对女性的不信任、不支持,所以才会导致今天女性在经济地位上的弱势,为此社会应负很大的责任。
3.社会救助的缺失
社会救助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主要包括其家人、亲戚、朋友、同事。它与受害着贴近,对其生活有较大的影响。一般来说,这些是受害妇女在遭受家庭暴力之后疗伤的好去处,但是实际上这些救助者普遍认为家庭暴力是家庭私事,保护妇女权益观念淡薄,缺乏反对家庭暴力的意识,更有甚者劝导妇女看开点、相信命等,当妇女遭受暴力之后,消极劝导妇女,对妇女的负面影响很大,根本未起到良好的作用。第二部分主要包括警察、法院、医疗、社会及专业服务机构等。但是这些机构之间缺乏合作的主动性,司法保护无力。在反家庭暴力中,这些机构的作用非常重要。实践中如果家庭暴力达不到重伤程度,检察院一般不会提起公诉,如果受害人不告发,司法机关也认为是家庭私事。受害人多数得不到有效地司法保护,反而招致施暴者更加残酷地进行虐待。因此在遭受家庭暴力之后,女性向这些机构求助意愿不大。
(二)受害者自身的原因
1、妇女自身的素质低下
中国妇女存在文化弱项,女性在文化上仍然处于不适应科技、信息时代需要的落后局面;其次是就业弱项,由于缺乏生产、管理实践的锻炼,不少妇女在处理社会事务方面往往表现得很脆弱,很容易放弃自我,在处理问题时缺少应有的主见[3]农村妇女,特别是农村贫困妇女大部分没有独立的经济根;第三个方面就是心理素质弱项,不少妇女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家庭暴力面前,既自卑又自弱,逆来顺受,有理胆不壮。另外对丈夫的精神及经济的依附,也致使其在遭受到侵害时,选择了沉默和忍耐。
2、妇女维权意识低下
很多受到虐待的妇女不敢甚至也不懂得向妇联和当地的公安机关、村委会求助,在这样的一些情形下就使得更多的被害人,特别是女性,在受到侵害时,宁可在家忍气吞声也不愿声张,因此致使很多家庭暴力不能及时得到解决。直到这 些暴力行为导致恶性事件发生时,才大白于天下。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显示,只有13.4%的妇女,经历10次以下的暴力侵害,她们才会向法院或社会求救,而绝大多数调查者平均要经历24.3次暴力侵害后,她们才会向法律或社会求助[4]。正是因为妇女维权意识较低,所以才会导致有如此多的家庭暴力犯罪的案例。
(三)对我国家庭暴力的分析
我国家庭暴力的主体主要是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家庭内的成员,一般具有亲属关系和共同生活这两个特征,如夫妻之间,父母子女之间等。家庭暴力侵害的客体主要是家庭内部成员的人身权利,具体为身体权、健康权、生命权、自由权等等。身体权是家庭成员维护其身体完整,并支配其肢体,器官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其中包括性权利。健康权是家庭成员维护其人体各种生理职能的正常运转,不受身体和心理侵害的权利。生命权是以家庭成员的生命安全的利益为内容的权利。自由权是家庭成员在法律范围内,按照自己的意志和利益进行活动和思维,不受约束、控制或妨碍权利。家庭应以暴力为要件,家庭暴力的实施者应承担其相应的法律责任。对于手段残酷,情节恶劣,后果严重的重大暴力,触犯刑法的,应承担刑事责任。对于一般的伤害行为,应受到治安处罚法的处罚,构成民事侵权行为的,还应承担民事责任。
1、家庭暴力立法的现状
我国已基本上形成了以《宪法》为主体,包括《刑法》《民法通则》《婚姻法》《妇女权益保护法》等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体系,我国《宪法》第4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与男子具有平等的权利。”第49条又规定:“禁止破坏婚姻自由,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这是对家庭暴力最严正的规定。我国《民法通则》第98条规定:“我国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妇女权益保护法》规定“妇女生命健康权不受侵犯”,“禁止用迷信,暴力手段残害妇女”。我国《刑法》第260条规定: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处两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2条第四款规定:“虐待家庭成员,受虐人要求处理的”,“对尚不构成刑事处罚的,处以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警告”[5]。
2、家庭暴力立法的不足
我国家庭暴力滋生的法律原因主要是立法不完善和法律的操作性不强,虽然我国已基本上形成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体系,对家庭暴力都有规定,但情节泛指一般,规范比较原则,抽象,对现实生活中各式各样的家庭暴力在使用上力不从心,规范比较原则,抽象,对现实生活中各式各样的家庭暴力在使用上力不从心。
三、国外应对家庭暴力的立法实践
(1)美国
在美国的一些公立院校和私立院校的法学院,一般都设有“法律诊所”。“诊所”一般都自主管理,无须到政府注册,不受政府干涉,免费代理贫困妇女儿童受暴力侵害的法庭上诉,以让受害者获得公正和安全。美国有众多的反家庭暴力组织,受虐妇女可寻找这些组织申请帮助。反家庭暴力是一个跨专业的领域,因为面对受害妇女,她反映的不仅是法律问题,还有心理学等方面的深层问题。建立的家庭暴力辩护诊所,除了由法学院的一些自愿参与的老师和学生,还有心理学专家、社会工作者介入。这些人一般都是志愿者。对待受虐妇女,工作人员一方面积极倾听并通过情感交流进行支持,另一方面传授反家暴技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代理法庭辩护。
美国的犯罪学家在进行家庭暴力犯罪研究时,都试图回答,“为什么在如此长的时间里,在有充足的证据证明家庭是最严重的暴力场所的情况下,所有的公共机构和私人团体都会忽视它的存在呢?”[6]就目前来看,中国的妇女遭受家庭暴力后往往难以申请警察的帮助,而美国妇女则不同。美国妇女面对家庭暴力有一把“保护伞”,即“民事保护令”。这种“保护令”的申请很简单,受虐妇女难以忍受丈夫的家庭暴力,自己可以到法院申请保护,法院会获准该妇女受有限保护。妇女要求什么保护都可以提出来,这就是“保护令”。“保护令”规定,丈夫在一定的时间内不准接触妻子,或不准丈夫对子女监护;或者规定丈夫在50米的距离内不准接近妻子的住处;或者规定丈夫在多长时间之内不准带枪,等等。这种“保护令”的有效期一般为1至2年。受虐妇女可通过两个办法实现“保护令”上规定的保护。一是打电话找警察,丈夫违反“保护令”的规定,警察可以将丈夫逮捕,甚至可由警察局起诉丈夫违反“保护令”,对丈夫进行定罪。二是妇女可以直接到法院自诉,要求法庭判丈夫“藐视法庭”罪。当然,这样的罪不一定会将丈夫送进监狱,除非严重违反“保护令”。“保护令”得到了当事人、法院、警察局三方的拥护。当事人的可操作性强,可以申请什么时候、通过什么方式得到保护;法院减少了诉讼;警察局认为避免了夫妻之间的进一步冲突,减少了警力。
(2)英国
1995家庭暴力法案第3条对家庭暴力的含义作出了一个包括身体、性和心理伤害的宽泛解释。有新西兰学者认为,由于“伤害”与“暴力”有争议性的不同内涵,该词语的采用可能会产生一些解释上的困难。而且,更有疑难的解释是“心理伤害”。立法为其提供了一些示例,但没有作出限制性的解释。因此,恐吓、骚扰、损害财产、威胁,以及对儿童来说,让儿童目睹伤害,都是潜在的心理伤害。还有其他例子可循,如勾引、不断地打电话、羞辱受害人,但对诸如忽视对方或拒绝。
旧法仅适用于缔结婚姻的夫妻,新法拓宽了其适用范围。1995家庭暴力法案第4条对“家庭关系”的新解释涵盖了伴侣、家庭成员、日常共居一室的人及关系密切的人。根据该法,同性恋伙伴是该法第2条解释的合法缔结婚姻关系的“伴侣”和“任何按照婚姻的本质关系共同生活的人(无论是同性还是异性、无论现在或过去能否合法地缔结婚姻关系)”。
(5)加拿大
加拿大学者Julien D.Payne和Marilyn A.Payne在其《加拿大家庭法入门》一书中专章介绍了加拿大的家庭暴力立法。加拿大刑法典和联邦离婚法等法律对家庭暴力问题作了一些规定,各省的法律也作了一些相关的规定,Saskatchewan在1994年还制定了《家庭暴力受害者法案》,但均未对家庭暴力这一概念作出明确的解释。该书作者将家庭暴力分为对老年人的伤害、配偶伤害和对儿童的伤害,并分别作了一些阐释。他们认为,对老年人的伤害虽然存在于包括制度照顾的情形,但也常常包括晚辈家庭成员,经常是子女或孙子女对老年人的伤害。对老年人最普遍的伤害是经济伤害,常与此相伴的还有情感伤害。配偶伤害严格说来限于缔结婚姻关系的人,但也经常用来指已离婚的配偶或按普通法关系生活的人之间的行为。配偶伤害包括对身体、性、心理或情感的压制。配偶伤害呈各种形式,但均包含对配偶、已离婚配偶或普通法配偶予以控制或对其不适当地行使武力。它常常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它是一段持续时间内发生的故意的行为过程。对儿童的伤害可以包含身体、性或情感压制,也包括经济上的剥夺,如不提供足够的食物、衣服、住房或医疗照顾。
西方对于家庭暴力的系统研究是从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的。在实证的调查基础之上,西方学者分析了家庭暴力产生的个体因素、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不同的理论体系。[7]
四、完善我国家庭暴力的措施
(1)法律干预
1、完善立法
目前我国在反家庭暴力方面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签署了《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的歧视公约》、《儿童权利公约》等国际公约,是《北京宣言》、《行动纲领》等国际文件的承诺国,已向全世界庄严承诺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家庭暴力,保护妇女、儿童、老人等一切弱势群体权益。同时也完善国内的法律体系对家庭暴力的干预,在宪法、刑法、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治安处罚条例等法律规范都有对家庭暴力的禁止性规定,特别是婚姻法,其中规定了对家庭暴力受害人的救助措施:受害人有权向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所在单位和公安机关等寻求救助(第四十三条);相应的机构应当应受害人要求采取救助措施;对构成犯罪的,司法机关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四十三、四十五条)。规定实施家庭暴力为法院准许离婚的法定情形之一(第三十二条),并规定因家庭暴力导致离婚的,受害人有权请求赔偿(第四十六条)。新刑法也制定了针对家庭暴力的条文,但是受国家政策的影响,司法资源主要集中在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暴力犯罪和经济犯罪的处理,但对家庭暴力一直没有成为防御犯罪政策的重点,还没有专门针对家庭暴力的防范政策。
迄今为止,我国尚无一部专门的法律来规范制止家庭暴力,而目前已有44个国家和地区对家庭暴力有明确的立法规定。例如:1994年英国出台了家庭暴力法;1995年12月新西兰通过了《家庭暴力法》全面调整家庭暴力问题;新加坡对此也有专项的立法。对家庭暴力证据保全方面的法律规定仍是一个空白,很多家庭暴力案件因缺乏证据无法立案。因此可以考虑制定一部专门的反家庭暴力法,加大实施家庭暴力的风险系数,明确家庭暴力法律干预机构,有效的运用举证责任制度,科学制裁施暴者,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和威慑力。
2、加强执法
反对和制止家庭暴力,不仅需要完善立法,更需要法律的有效执行。家庭暴力不仅包括刑法的犯罪行为,且还包括具有社会危害性,用刑法方法以外的方法进行处罚或者应当通过修改以后的《刑法》进行处罚的行为。[8]实践证明,法律 的刚性权威对家庭暴力现象具有有效的威慑效应,执法机关的干预是制止家庭暴力最有效的手段,因此应当使执法人员明确对家庭暴力的意识和责任,特别是基层公安派出所和司法所处于处理家庭暴力事件的第一线,应向家庭暴力受害人提供有效的救助。与此同时,司法机关应当重视对于家庭暴力案件的受理和审理。公安、检察机关和法院应该联手形成一个反对家庭暴力的网络,向社会公众发出强有力的信息:家庭暴力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委员会在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行为方面的特殊作用。我国有三大调解制度,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和人民调解。人民调解具有防范犯罪、化解矛盾、节约司法资源的功能,也是我国特有的调解制度。社区是家庭暴力是主要发生地,是保护妇女人身权利的第一道防线。加强社区防范,家庭矛盾,能有效的防止矛盾的激化,引发家庭暴力。当然,人民调解适用的对象主要是不构成家庭暴力犯罪的矛盾纠纷,从而使家庭暴力化解在初级阶段,而对严重的家庭暴力犯罪,必须运用司法调解,通过司法机关的惩罚,使施暴人认识其行为后果的严重性。基层调解组织在调解工作过程中,积极向当事人宣传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社会公德,提高妇女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公民的法制观念,从而预防和减少家庭暴力的发生,最大限度的制止衣包家庭暴力行为转化为恶性暴力案件。
(2)综合治理
1、构建社会网络
家庭暴力作为暴力的一种情形,不能简单的将其视为一般的家庭问题,而应把它看作是一种社会问题,将其纳入社会综合治理范畴,必须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运用法律、行政、教育和管理等各种手段进行治理。全社会要从舆论、道德到法律、机制,从司法机关、社区、单位到家庭编织一个反家庭暴力之网。完善执法监督系统,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监督作用,发挥妇联等社会团体的作用形成一个各部门协作,齐抓共管的社会网络。
2、加强教育,提高全民意识
教育水平低下,男权思想根深蒂固都是产生家庭暴力的因素。通过教育,借助舆论和其他媒介,使得每个人懂得尊重他人,消除封建残余思想,明白家庭暴力也是一种犯罪行为。因而在反家庭暴力的宣传中应包括尊重公民权利的意识,对家庭暴力处罚的案例,国家的相关政策,重点家庭暴力的报道,家庭教育的方法的等,使施暴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受害人懂得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完善的立法能够为家庭暴力问题的解决提供最为坚实的基础和后盾,完善的司法能够为家庭暴力问题的解决提供最为有利的执行力保障,有效的司法干预机制能够用法律为受害人撑起一片没有暴力的蓝天。简而言之,解决家庭暴力问题,法律不能缺席。
五、结语
本文首先阐术了家庭暴力的概念、种类、特征,然后重点阐述了家庭暴力产生的原因、社会危害以及遏制家庭暴力的法律预防措施。针对我国反家庭暴力立法存在不足和司法及执法方面存在很大漏洞的现状,建议立法机关加强对家庭暴力方面的立法,各部门协作、齐抓共管,抑制家庭暴力案件迅猛上升的势头。总之,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任重而道远。随着家庭暴力的日趋增多和手段的逐步升级,整治家庭暴力、为受害者伸张正义、讨回公道,应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必须把家庭暴力问题纳入社会综合治理的范畴,通过道德教育、舆论宣传、社会救助、法律规范等一系列系统工程,才能达到预防、制止、消灭家庭暴力现象的目的,使家庭暴力在新世纪成为历史性话题,真正实现社会和谐。
参 考 文 献
参见郑肇芳:《反对在家庭中对妇女的暴力与夫权主义》,载马原主编《坚决制止和消除
对妇女的暴力》,人民法院出版社,1997年3月版。
吴妙华:《论对家庭暴力的界定与防范对策》,载马原主编《坚决制止和消除对妇女的暴
力》,人民法院出版社,1997年3月版。
荣维毅,宋美娅.反对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夏吟兰,李明舜.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法律干预之实证研究[A].反对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
对策研究与干预项目[Z],北京:中国法学会,2002.刘伯红.女性权利[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巫昌祯,杨大文.防治家庭暴力研究[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0 参见人民网,法界动态专栏2005年11月24日刊载,《我国重视家庭暴力防治,维护妇
女合法权益》。
陈丽平.立法对家庭暴力说不[N].法制日报,2005.08.15.王维航.我国现代婚姻暴力问题及对策[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2.120-121.陈敏.我国家庭暴力受害人的司法保护[J].中国律师,2003.4.73.荣维毅.中国妇女报有关家庭暴力问题宣传报道的成绩和经验[C].妇女传媒与妇女发展论
坛,2004.9.李明舜.制定反家庭暴力法的几点思考[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3.2.23-24.江晓军,熊曙辉.长沙市芙蓉区创建“零家庭暴力社区”受肯定[N].湖南日报,2002.4.4.陈丽平.中国法学会反家暴网络理事会主席陈明侠呼吁尽快制定家庭暴力防治法[N].
第四篇:反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它严重伤害和威胁了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家庭暴力最大的受害者是妇女。我国现行法律对防治家庭暴力做了相关的规定,特别是新婚姻法明确规定禁止家庭暴力,但仍然存在着定义不明、适用不合理等缺陷。在此,笔者就家庭暴力的概念、成因、危害以及制定反家庭暴力法等相关问题做些粗浅分析,提出自己的一家之言,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之功效。
一、家庭暴力概述
家庭暴力目前尚无统一界定的概念。在我国,一般认为家庭暴力是指在以婚姻、血缘和法律关系为基础而构建的家庭中,家庭成员以暴力、胁迫或其它手段侵犯其他家庭成员身体、精神和性等人身权利的强暴行为。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一)》对家庭暴力行为给出了具体的定义:“家庭暴力行为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其他手段,给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全国调查发现,遭受过家庭暴力的妇女高达30%,据国务院《中国妇女状况的白皮书》统计,我国每年解体的40万个家庭中,四分之一缘于家庭暴力。根据中国妇女联合会权益部门统计,在目前的家庭暴力事件中,丈夫对妻子实施暴力的占绝大多数,家庭暴力的受害者90%至95%是女性。在我国农村,家庭暴力可谓司空见惯,丈夫虐待、殴打妻子的事时有发生,一些人对其可谓近乎麻木。家庭暴力基本上是家庭中居于强势地位的成员对处于弱势地位的成员实施的,以前受害者主要是妇女、儿童和老人,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一个新的趋势,男性也开始成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本文所指的家庭暴力主要是指家庭成员中,夫妻之间即婚姻主体之间的暴力行为。
家庭暴力按其危害程度可分为一般暴力和重大暴力,按其形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身体暴力。身体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它手段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
2、语言暴力。是指以语言威胁、恐吓、恶意诽谤、辱骂、使用伤害自尊的语言等,给对方造成精神上的压力及痛苦。
3、性暴力。是指故意攻击性器官、强迫发生性行为、性接触等暴力行为。
4、冷暴力。冷暴力是目前出现的一种新的家庭暴力形态,在有些家庭,夫妻双方在产生矛盾时,不是通过殴打等暴力方式处理,而是对对方表现的比较冷淡、轻视、放任和疏远,漠不关心对方,将语言交流降低到最低限度,停止或敷衍性生活,懒于做家庭工作,这些都是冷暴力中较常见的做法,也是现代家庭中一个易被人忽视的问题。
二、家庭暴力的成因及其危害
(一)家庭暴力的成因
1、传统男权文化的影响是产生家庭暴力的重要原因。我国长期以来的文化基础是男性中心本位文化,男女在家庭及社会结构中的地位极不平等,我国古代封建礼教所宣扬的“三从四德”思想更是其极端表现。现在,根深蒂固的男权主义虽然已经有很大的改变,但其遗留的影响依然存在。
2、我国惩治家庭暴力的法律法规不完善也是原因之一。事实上,我国对于家庭暴力并非完全的“无法可依”,我国的刑法、民法、继承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和治安管理条例等对此都有相关的处罚规定,但是并不完善,普遍存在着规定不明确、立法分散、原则性强、可操作性差的缺陷,这些都成为了家庭暴力滋长的重要原因。
3、生活压力的发泄。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作和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心理负担越来越沉重,长期积聚的生活压力需要得到彻底的发泄,一旦这种情绪被错误地带到家中,就很容易成为家庭暴力的导火索。
4、社会整体环境的影响。一方面,社会对酗酒、吸毒、重婚、“婚外情”等很容易引发家庭暴力的丑恶现象没有形成有效的解决手段;另一方面,家庭暴力长期来被视为“家务事”,在通常情况下,很少会有相关部门主动管理。尽管家庭暴力性质比社会上一般暴力恶劣,但它成了相关部门不予介入,惩治过轻的真空地带,这实际上是对施暴者的姑息纵容,失去了法律应有的震慑和预防作用。
(二)家庭暴力的危害
1、家庭暴力侵害了妇女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家庭暴力不仅直接侵害了妇女的人身权利,如身体权、健康权、生命权和自由权,还伴随着对妇女精神上的摧残,只不过因为身体上的损伤是外在的、较为明显而吸引了人们更多的注意,精神上的损伤是内在的、较为隐蔽而容易被忽视。遭受暴力的妇女长期生活在恐怖、紧张的气氛中,心里充满了恐惧与悲哀,在找不到正当解脱途径的情况下,她们只好采取回娘家、出走,甚至自杀等消极反抗方式。当虐待超过了她们肉体、精神上的承受能力时,有些被迫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从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变成了害人者。
2、家庭暴力造成了子女的人格异常。家庭暴力除了对妇女的危害外,对子女的危害也十分严重,而且给未成年人带来的负面影响往往会终其一生。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子女,由于受家庭暴力的影响,其生理、心灵上必然会受到较大的伤害,大多数患有恐惧、焦虑、孤独、自卑、不相信任何人等心理障碍。在他们长大之后,如果其心理得不到及时诊治,很可能会成为新的家庭暴力的实施者,其中有的人甚至会成为敌视社会、报复社会的人,结果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一点,已为社会上发生的许多案例所证实。
3、家庭暴力严重地危害社会安定、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需要全社会成员的共同参与,社会的每一个人都应当是社会生存、发展的创造者。受家庭暴力侵害的人,在其做人最基本的权利都被暴力所侵害、所剥夺的情况下,在身心受到严重伤害的情况下,根本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社会生产中去,家庭暴力不仅严重侵害了这部分人的人身权利,而且影响了他们参与社会活动、社会生产的积极性,从这个意义上讲,家庭暴力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三、制定完善的反家庭暴力法
为了使反家庭暴力法在保护家庭暴力受害人、制裁施暴者,保障平等、和睦、文明的家庭关系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笔者认为制定反家庭暴力法应重点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明确反家庭暴力法在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由于家庭暴力是个社会问题,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适用的法律规范也十分广泛,因此,对家庭暴力的防治既需要一部专门的法律,同时更需要形成一个完备的法律体系,建立起一个以宪法为根据,以反家庭暴力法为主体,包括妇女权益保障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民法通则、婚姻法、刑法、诉讼法等法律和相关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以及我们国家参加的有关国际人权约法在内的法律体系对于我国反家庭暴力立法尤为重要。既然家庭暴力法是这一法律体系的主体,就应当具备相应的“纲领性”和“综合性”,纲领性就是这部法律应明确防治家庭暴力的指导思想和应遵行的基本原则,为其他法律规定相关内容提供法律依据;综合性就是内容上既有实体法的内容,又有程序法、组织法的内容,既有民事责任的规定,又有行政责任、刑事责任等方面的规定,既有引述、重申性规定,又有协调性、独创性、保障性的规定,既有倡导性、宣言性的规定,又有义务性、强制性的规定。
(二)明确反家庭暴力立法的指导思想、立法目的和基本原则
反家庭暴力立法应当坚持依法治家、以德治家的方针,以建设和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稳定的婚姻家庭关系为宗旨,充分体现关怀弱者、保护人权的精神;以宪法为根据,整合民法通则、婚姻法、继承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法规的有关规定,根据反家庭暴力的实际要求,将现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系统化、具体化,使之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确立预防和制裁相结合、制裁和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对施暴者应坚持教育、矫治、制裁相结合;对受害者应坚持保护、补偿、帮助相结合。
(三)明确家庭暴力的概念
目前,对于家庭暴力的内涵还没有全国性的法律做出权威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认为:“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这一解释显然与国外的规定和认识有所不同。我们认为,在未来的反家庭暴力法中,应该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以列举的方式明确法律干预家庭暴力的范围,而且在确定家庭暴力范围时应注意从以下几方面界定:
1、家庭暴力可发生在婚姻家庭、未婚同居家庭中;
2、家庭暴力可发生在夫妻间、曾有配偶关系的人间、伴侣间、父母子女间、兄弟姐妹间、祖孙间以及其他家庭成员间;
3、家庭暴力的手段既有作为的,也有不作为的,既有直接指向受害人的,也有间接指向受害人的,既有身体的,也有语言的;
4、对受害人造成的损害有身体方面的、性方面的、精神和情感方面的、经济方面的;
5、从程度上讲,对受害人造成任何损害和伤害的行为都应属于家庭暴力的范畴。
(四)明确各级政府干预家庭暴力的责任
各级政府作为国家法律的执行机关,在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的职责,因此,反家庭暴力法应明确规定各级政府的各部门有责任结合自身的具体职能,采取各种必要措施,以加强对家庭暴力的行政干预。
1、采取组织措施。在政府采取的各种措施中,采取组织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徒法不足以自行,为了将有关防治家庭暴力的法律规定落到实处,设立防治家庭暴力的专门机构是必要的。同时应明确相应的监督机构,加强对家庭暴力案件处理的法律监督和社会监督等。
2、司法行政部门应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密切配合,做好家庭矛盾的调解工作,有效控制家庭暴力;解决受害家庭成员的法律援助问题;对要将施暴者告上法庭的受害人,当他们遇有经济上困难的时候,应有一些政府指定的法律机构,为其代理诉讼,并减免费用,使受害者得到切实的帮助。与此同时,司法行政部门还应与文化部门密切配合,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在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中,积极宣传家庭暴力行为的严重性和社会危害性,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加大公安机关的干预力度。反家庭暴力法应具体规定公安机关处理家庭暴力案件的职责和措施,特别是要明确公安机关处理家庭暴力案件的具体方法、步骤、程序措施,为公安机关在处理家庭暴力案件时依法行使治安处罚权、刑事案件侦查权提供法律依据;明确要求公安机关在处理家庭暴力案件时,必须有效地保护被害人,最大限度地减少重伤、死亡、自杀等现象的发生。对于已然发生的家庭暴力案件,在处理时,应做到及时制止、及时救治、消除隐患、减少损害。既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稳定施暴者的情绪,避免矛盾升级,造成更大的损害,又要做好受害人的安抚工作,给予被害人以关怀、同情、鼓励,使之有勇气同家庭暴力作斗争,最终摆脱家庭暴力。
4、计划、财政、民政等有关部门应将防止家庭暴力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特别是要拨付必要资金予以支持,并把救助家庭暴力受害者,加强受害家庭成员的福利保障,特别是女性家庭成员(尤其是农村女性家庭成员)的福利保障列为其中的重要内容。医疗卫生行政部门应要求各医疗单位建立救助家庭暴力受害人的运行机制,积极与司法机关配合,及时为家庭暴力受害者出具自己掌握的符合处理案件要求的证据材料,并提供系统的医疗卫生服务和相关指导。
(五)明确司法机关干预家庭暴力的职责和措施
司法机关干预措施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具有强制性,是各种干预家庭暴力的措施体系中最有效和最后的手段,因此强化对家庭暴力的司法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反家庭暴力法应当在完善司法干预措施、改革司法体制方面有所创新:
1、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规定人民法院依据家庭暴力受害人的申请可以签发禁止令或保护令。保护令的内容一般包括,在一定的有效期间内施暴者不得靠近申请人,限时搬出申请人的住所等。违反禁止令的行为人,除了有可能引发其它刑事、民事的诉讼程序外,还可能被处罚款和受到逮捕以及刑事起诉。
2、对于构成犯罪的家庭暴力案件,允许受害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以此方便家庭暴力受害人起诉、参加诉讼;增设保安处分,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对可能实施家庭暴力的人或虽实施了家庭暴力方面的犯罪但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人适用保安处分;
3、设立专门机构以增强司法干预的力度。欧美等国家的一些地方,设立了专门的家庭暴力法庭,选派专门人员,依专门的程序来审理家庭暴力案件,为受害妇女提供更为及时、方便有效的帮助。同时,也积累了审理家庭暴力案件的经验资料和信息,为全社会对家庭暴力的防治起到积极的推广作用。目前,我国山西、湖北等多个省市的法院也在这方面作了有益尝试。
(六)明确家庭暴力在证据方面的特殊要求
目前,对家庭暴力的法律干预现状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除了法律规定不完善外,证据不足也是很大的障碍。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当事人证据意识不强,没有充分注意收集证据,但更重要的是现行的证据规则在证据的采信、认定等方面没有充分考虑家庭暴力案件的特点,因此,在不违反法律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对有关家庭暴力的民事诉讼中涉及的证据采信、证明标准、反证责任、司法鉴定的程序等方面作出一些新的规定,适当减轻家庭暴力受害人的举证责任。这些规定既符合家庭暴力案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又充分体现了反家庭暴力法关怀弱者、保障人权的特点,也有利于实现真正的司法公正。
家庭暴力作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它的解决虽然不能仅仅依靠法律,但离开了完善的法律却又是万万不能的。因此,希望国家对反家庭暴力法的制定给予高度的重视和关注并采取必要的有针对性的措施,充分利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所创造的条件,充分利用立法资源,坚决同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作斗争,把家庭暴力减少到最低、最小的限度。
参考文献:
[1] 高铭暄,马克昌:《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 黄列:《家庭暴力:从国际到国内的应对》,载《环球法律评论》2003年春季号。
[3] 巫昌祯,杨大文:《防治家庭暴力研究》,群众出版社,2000年版。[4] 刘伯红:《女性权利》,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年版。
[5] 全国妇联蓝皮书:《各地有关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法规政策》,2002年6月。
(江苏省响水县人民法院·孙海娇)
来源:中国法院网
第五篇:家庭暴力研究
家庭暴力研究
摘要
家庭暴力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的问题,能否妥善解决家庭暴力问题事关人权的保护、家庭的和睦和社会的和谐。随着家庭暴力事件不断涌进社会公众的视野,关于如何解决家庭暴力的问题也被推至风口浪尖。本文就新婚姻法下的家庭暴力情况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
家庭暴力;婚姻法;反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作为一种社会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在我国,家庭暴力亦是普遍存在,在以往的婚姻法中也有对家庭暴力做出一定的规定条例,但并不明确,我国民警在处理家庭暴力事件中也以劝说为主,对于严重家暴情况缺乏惩罚手段,但《新婚姻法》发布后,第一次明确指出家庭暴力事件发生,施暴人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这一法令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家庭成员的保护,但在我国家庭暴力由来已久,新婚法又是否能改变这一现状呢?
对于家庭暴力的概念,我国学者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一部分人认为家庭暴力就是家庭成员之间一方侵犯他人的人身权利,造成他人人身伤害的行为,也有一部分人认为,家庭暴力是家庭成员内部间以暴力手段欺凌弱者,并对其人身和精神造成一定的损害的行为。在学界又将家庭暴力分为广义和狭义上的概念,广义上包括夫妻,父母子女以及其他的家庭成员等等,而狭义上的理解就是丈夫对妻子实施的不法侵害,包括人身权利的侵犯,精神虐待情感虐待和性虐待等,本所讨论的家庭暴力只是狭义上的家庭暴力,也就是夫妻间产生的情感伤害和人身伤害。我国学者张曙、李熠认为: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手段侵害家庭成员身体上、精神上或性方面权利的行为。家庭暴力有如下法律特征:第一,家庭暴力的主体是家庭成员。第二,家庭暴力侵害的客体是家庭成员的人身权利。具体而言,包括身体、精神、性三个方面。第三,家庭暴力的实施者主观上具有故意。第四,家庭暴力的实施者客观上采取了暴力、胁迫或其他手段。○ 家庭暴力实际上是一个普遍发生的问题,世界各地都存在,只是发生频率不同,在我国,家庭暴力在某些地区也绝不是个别现象,在一项调查中发现,我国近三分之一的家庭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这是多大的比例啊!这项调查还显示,除了我们传统印象里的拳打脚踢,还有用木棍,绳索等工具施暴的,还通过冻、饿等虐待方式进行惩罚,以及性侵害。在一些地区,存在家庭暴力的家庭竟达到一半左右,而在这一半中,百分之九十五都是丈夫对妻子实行的暴力侵害,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已经证明我国的家庭暴力情况已经十分严重,并且呈上升趋势,在一些资料的数据中,我们不难发现,相比于八十年代,家庭暴力上升了 25.4%,并且这一数据还是在逐年增长,现在离婚率普遍升高,而离婚率居高不下的今天,竟然有四分之一的离婚源于家庭暴力,在相关机关积极干预以及法制约束的前提下,家庭暴力的势头依然有增无减,这些数字足以让我们不寒而栗。据中国全国妇联的一项调查表明,在全国2.7亿个家庭中,有0.81亿个家庭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约占全国家庭总数的30%,且施暴者有90%是男性。据报道,全世界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妇女在她的一生中遭受过暴力、性暴力或虐待,家庭暴力问题已日益受到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的重视。近年来,很多国家相继出台了防止家庭暴力法案。
家庭暴力不是偶然发生,而是在一定范围内大量存在的。一项最新统计资料显示,在广东去年调解处理的12.7万余件各类纠纷中,因家庭纠纷就占22000余件,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全国调查发现遭受过家庭暴力的妇女高达30%.近年来家庭暴力呈上升趋势,据全国妇联统计,2005年至2015年十年间,全国家庭暴力的投诉案件上升了4.16%.而从对近年离婚案件的分析来看,家庭暴力导致离婚的比例却逐年上升。根据调查显示家庭暴力离婚案件中,因丈夫的暴行而涉讼,导致夫妻离异的占绝大多数。
《反家庭暴力法》继受了《婚姻法》司法解释一的规定,将家庭成员间的家庭暴力作为主要规制对象。为维护法律体系的统一性,家庭成员应限定于近亲属范围内,具体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另外,《反家庭暴力法》还将适用主体扩大至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在不评价相关社会关系的前提下实现对人权的保障,具体包括具有监护、扶养、寄养、同居、直系姻亲等关系的人。同居者中争议较大的非婚同居者、婚外同居者、同性同居者亦应包含在内。○妇联热线情况统计显示,2012年有12.6%的家庭暴力受害者通过派出所、110指挥中心、街道、居委会等途径求助,2015年初求助比例提高了38.8个百分点。对问卷调查的统计显示,遇到家庭暴力时,59%的人希望求助外界解决。在选择求助单位时,27.5%的人选择妇联、村居委会,20.6%的人选择法院或派出所,20.5%的人选择亲戚朋友,12.5%的人选择双方单位。妇联、居委会成为公众解决家庭法律力的首选单位。
从家庭暴力成因来看,主要有四点。一是思想上原因。中国自古以来的封建思想,妻子要三从四德,这固然是优良传统,但是男尊女卑思想过于严重,导致夫权统治思想是蔓延,妻子的人权得不到保障,沦为丈夫的附属品,封建礼教中的夫君成为一家之主,掌握家庭经济具有最高权力,从而对妇女不尊重也不重视。第二点是婚姻家庭方面的原因。1)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导致婚姻基础不好。2)对于一些有酗酒恶习的丈夫来说,酒后施暴常见。3)对于一些赌博严重的人来说,妻子阻挡丈夫赌博也会引起家暴。4)经济地位不对等,夫妻双一方因失业等因素对另外一方有着严重的经济依赖,形成不平衡的家庭关系,如果双方关系略有不和,无深厚的感情基础,长期持续不平衡的经济地位可能导致出现经济控制等3暴力现象。○第三点是社会方面原因。遭遇家庭暴力的妇女通常不愿声张,首先对家庭暴力的认识不足,认为是家庭纠纷法律不予干涉,其次遭遇家庭暴力的妇女不愿过多谈论此事,导致家庭暴力有增无减,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也有可能使家暴成为一种缓解压力的方式,导致家庭暴力事件频发。最后是法律方面原因。目前,我国针对家庭暴力的法律并不完善,在法律体系上,家庭暴力的规范比较分散,可操作性不够强,而且家庭暴力属于告诉才处理的案件,执行力,明显跟不上去,还有家庭暴力发生地点通常都是个人场所,取证困难,使办案难度大大增强,而对受害人救济的法律途径较少都成为家暴逐年增加的原因。
解决家庭暴力的对策
(一)注重立法
联合国1993年通过了《消除对妇女暴力宣言》。我国也高度重视家庭暴力问题。为了明确禁止家庭暴力,加强对受害者的保护和救助,目前在《新婚姻法》已将“禁止家庭暴力或以其他形式虐待家庭成员”写入总则,并辅之以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建立多层次的社会支持体系
1、充分发挥基层居委会等组织的调解作用。
2、强调执法机关及时介入,有效制止的职责。
3、建立类似于国外妇女庇护所性质的社会救助机构。成立家庭暴力救助中心,开辟妇女热线电话,为受害妇女提供法律帮助和心理咨询。
(三)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
通过宣传栏、婚姻家庭学校、家庭对话会、法律进家活动、广场咨询等面对面的形式,向公众传播反对家庭暴力的方式方法和法律知识,在全社会形成家庭暴力是社会公害,人人反对家庭暴力的良好氛围。要借助媒体的力量,通过对一些大要案的曝光,以案说法等形式,鞭笞家庭暴力行为。要加强群众的法制教育,转变“家丑不可外扬”的错误观念,引导广大人民学法、知法、用法、守法,树立证据观念和证据意识,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四)建立心理障碍排解机制
通过增加心理咨询机构和心理咨询从业人员,改善人际交流条件,引导树立 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等多种措施,增加心理障碍排解途径,缓和人们的心理压力,以冷静处事,制止、减少直至消灭家庭暴力。
(五)加强道德教育,提高全民素质
消除封建残余思想,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形式加强国民的道德教育,提高社会道德水准,制止、减少直至消灭家庭暴力。全社会要从舆论、道德到法律、机制,从司法机关、社区、单位到家庭编织一个反家庭暴力之网。
(六)制定专门的预防家庭暴力法
针对家庭暴力的长期性、复杂性与严重性,许多国家和地区制定了专门的家庭暴力法。由于我国家庭暴力有关的现行法规,有许多的漏洞与缺失,因此我国在今后的立法规划是建立专门的预防家庭暴力法,做到可操作性强,执法部门明确、各部门分工明确,让反家庭暴力真正做到有法可依,且能在全国范围内起到统一的威慑作用。同时婚姻法应当进一步明确规定各部门对家庭暴力干预和制止的义务和责任,建立起既分工明确又能协调合作的防治机制,并对负有相关法律义务和责任而怠于履行、不履行的人员确定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参考文献
1张曙、李熠.论家庭暴力的内涵——对现行婚姻法中家庭暴力概念的质疑 [J].社会科学研○究,2003(2):107-109.2何银平.《反家庭暴力法》适用主体范围界定 [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16(4):109-113.3张菁.论《反家庭暴力法》对家庭暴力的规制 [J].法制博览,2016,07:94-95.○4闫茜.论婚姻法对家庭暴力的规制 [j].法制与社会,2015,4:282-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