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中学邹暁黎老师优秀事迹材料

时间:2019-05-13 08:07: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松山中学邹暁黎老师优秀事迹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松山中学邹暁黎老师优秀事迹材料》。

第一篇:松山中学邹暁黎老师优秀事迹材料

松山中学邹晓黎老师优秀事迹材料

十四年前,她怀着满腔的热情和无尽的信仰扑在了农村教育这方土地。在学生们眼中,一身朴素得体的衣着, 一副和蔼可亲的笑脸;在同事们的眼中,踏实勤奋的工作作风,少言寡语却一丝不苟;在学校领导眼中,担任两个班的英语还要兼上一个年级的美术课,却从无怨言;在社会眼中,爱生如子,考试成绩连年级部第一。她就是松山中学担任七年级英语、美术、班主任的邹晓黎老师。

一、矢忠教育,扎根农村,奉献青春。

1998年8月,邹晓黎毕业后被分配到金山中学工作,2009年学校撤并,她又到了松山中学工作。十四年来,她不是住在集体宿舍就是她每天上下班往返近10公里路程,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与她一起分配的很多教师尤其是女教师都想方设法调到了城里,有人多次问她:你怎么不调进城里?她坦诚地说:“我舍不得这里的孩子,这里的孩子需要我,只要能够体现自己的价值,在哪里工作都一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这样她把最宝贵的青春献给了农村的教育事业。

她以事业为荣,以学校为家,以他人为友。她始终认为: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学教师,只凭一些简单的技能技巧是远远不够的,要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就要不断的提高自身能力,适应形势发展对教师的要求。因此工作中虚心求教,锻炼教学基本功,提升教育水平,优化教学行为。她勤于课改,潜心教研,以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指导为基础,以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坚持教书育人相结合。课堂上,优化教育资源,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课外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坚持面向全体,注重个性,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多年来,她的所任教的班级教学成绩十分突出,名列级部前茅,在与外校几次比较中,均获第一名,为学校争得了荣誉;撰写的论文多次在市、县级刊物上发表,优质课评选获得学校和上级业务部门一致好评。

二播洒爱心、铸就师魂,尽显光辉。

邹晓黎老师不仅在教学工作中出类拔萃,在班主任这块教育地里她更是辛勤地耕耘,默默地奉献着,受到了学生的爱戴,家长的好评,领导的肯定和同事们的赞许。在担任班主任工作十四年间,她注重用爱心和耐心感染学生,因材施教,主动热情地帮助学生,促使学生形成团结、勤奋、道德的优秀品质。她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从培养和建立新型师生平等关系入手,寻找学生心灵世界的窗口,在知人的基础上教书育人,她的学生既不怕她,又格外亲近她,有什么心理话都愿意给她说。因此,她的话总能说到学生的心坎上,她的班级也总是学校最稳定、成绩最好的班级。

“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不能让一个差生掉队,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只要对差生有爱心、耐心、恒心,就能„„”她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1998年刚毕业的她就接任了两个班的英语并兼任班主任。这个班级由于特殊原因,一个月内更换了两次班主任,面对教室里乱七八糟的问题学生,她没有退缩,在两三个星期的时间里挨村挨户打听,走遍了班里所有同学的家。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后,开始对症下药。和学生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一起吃饭。对于犯错误的孩子,她总是耐心地讲道理,谈心,一次、两次、多次,不厌其烦,时间久了,班里悄悄地发生了变化,学生的行为习惯有了很大的改观,学校领导对安排一个“黄毛丫头”管理这样一个“脏、乱、差”班级也放了心。

2005年已经怀孕五个月的邹晓黎老师带过的班里曾经有一个乌头垢面的男孩——王志刚,这个学生上课从来不抬头,下课总是望着窗外发呆,迟到早退不写作业更是家常便饭。在多次找他谈话,没有什么结果的基础上,有一天邹晓黎老师拖着臃肿的身子,爬山路走了十六里路到了王志刚的家,家里黑乎乎的非常贫穷,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更别说电视冰箱了,这在现在的农村是无法想象的。听到声音后从里屋走出拄着拐棍年迈的奶奶,随后又出来一个傻乎乎的姑娘,经老人说明才知道,原来王志刚7岁那年一场车祸让爸爸成了植物人,妈妈既要要上山干活还要照顾爸爸和从小就精神失常的姐姐和上学的他,承受不了压力的妈妈偷偷离开了这个不幸的家庭,留下年幼的他和10岁的姐姐。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二亩果园,还要靠小小的王志刚来做。邹晓黎老师震惊了,在爱心的驱使下,从那天开始她特别关照这个学生,给他买衣服,买鞋子,买学习用品,上学时中午给他做可口的饭菜,把自己穿剩的衣服送给他姐姐,礼拜天会和他一起上山,一起劳动。慢慢地孩子开口说话了,不迟到早退了,学习成绩也逐步赶上了。初中毕业后,邹晓黎同志为他联系了一所职业技术学校,送他报名,缴清一切学习费用后,每月还要负担几百元的生活费。为了顾及家人的感受,她只有独自承受着经济的压力,倍加节省自己的开支,就连儿子过生日,也只是花费几元钱买上一件小礼物,每每想到这些,她都会偷偷地流泪。尽管如此,她没有退缩,反而更加坚强。在王志刚结婚典礼上,王志刚携着新娘子深情的对邹晓黎说:“论年龄您是我的姐姐,其实在我心里,您早就是我的妈妈。”

三德育引领、无私奉献,率先垂范。

“教育事业就是爱心事业”这句话成为了邹晓丽老师的座右铭,学生成了她生命中不可分割的朋友与伙伴,她与学生朝夕相处,欢度节日,分享快乐。任教十四年来,她不辞辛劳,足迹踏遍学校辖区每一个村落,为学生补课,送学生回家,为学生买学习用品,与家长谈心,她体会到只有在爱心的浇灌下学生才能健康成长。她在思想上树立高度的责任感与奋斗目标,她把热爱教育事业放在首位,注重为人师表,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立足本职,勤奋钻研业务,努力提高文化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的技能。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做到不迟到,不早退,端正教育思想,热爱教育事业,坚持教养并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日常生活方面,她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循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乐于奉献,任劳任怨,尽心竭力地做好领导交给自己的每一项任务。注重自身的师德修养,时刻牢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同事及学生面前做出表率,成为一名大家公认的优秀的青年教师。

马克思说,“人活着是要有点精神追求的。”她坚信这句名言。因此,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她还渴望有更多的锻炼自己的机会,不断地完善自己,超越自己。所以从参加工作起,她就积极参加各种讲课、评课活动,多次担任观摩课、公开课任务,让自己在教育的舞台上能有所成就。

第二篇:XXX中学XXX老师事迹介绍材料

XXX中学XXX老师事迹介绍材料

XXX,男,汉族,河南省人,是我校2013届特岗教师,到我校以来各方面表现突出,在他的带动下很多教师的积极性得到很大的提升,特别是英语科的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进步,赢得了学校和社会的一致好评,现将其到我校以来的情况介绍如下:

一、工作务实,爱岗敬业

1、XXX老师到我校以来,不管遇到什么样恶劣的天气,他总是每天都先于学生来到学校,一学期下来从未间断。在他的感召下,他所任班级的学生几乎没有迟到现象,也在校内也形成了良好的影响。

2、他不计利益,只为学生的成长考虑,每天的早自习课他不仅辅导所任班级的学生,还到其他班级进行辅导,只要有学生需要他的地方他就到哪里;他把自己积累起来的好的资料拿来分享给所有的英语老师;课外他为学生辅导的时候,只要想学英语的都可以去,他总是一视同仁。他说道:只要学校的教学成绩好了,不管哪个老师拿第一都一样。

3、由于学校考虑到他英语底子好,和他商量想让他多担些担子,他二话不说就一口答应了下来,承担了九年级两个班的课和七年级一个班的课,在过去的一个学期里,他从未埋怨过苦、从未埋怨过累,倒反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之中,他说:这样的生活很充实。这么朴实的一句话道出了一个热爱工作的热血青年的心情。

二、关爱学生,为人师表

看着学生一双双淳朴而又充满对知识渴望的眼睛,我决心把我全部的爱都给他们,帮助他们克服重重遇到困难,让更多的孩子能走出大山,将来能帮助更多的人。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有学生生病了,他利用学到的医学知识为他们诊断、为他们买药、为他们找热水;有学生家长生病了,他不管路途有多远、有多艰险跟随学生一起到家里为他们看病买药,为的是让学生能无忧无虑的在学校学习;在学校组织为生病的孩子进行捐款时,他捐的是最多的。一个月下来,他剩下自己生活的工资所剩无几。他说: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我要尽最大能力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虽然生活过得简单点,这样我很满足。

三、热爱教育,全身心投入

这个假期我不回去了,我要留下来为想学习英语的孩子补课。在大家都想着放假回家和家人团聚过一个团圆年时,他却跟大家说了这样一句话,他说到了他也做到了:2014年春节他留在了石门坎,为这里学习的孩子提供了一个温馨的场所,让寒冷的冬日变得温暖无比,让很多对学习失去信心的孩子重新燃起了新的希望,为了让学习困难生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他把一个叫做XXX的学生留在自己的住处随时进行辅导,直到这个学生充满自信的站在讲台上带领同学共同学习英语;假期间,他利用空暇时间走访了很多学生家长,了解他们的情况,遇到想辍学的学生或不想送孩子继续读书的家长,他总能耐心进行劝导,让一些走在辍学边缘的孩子又坚定了继续到学校学习。他又说:我希望在三年有限的时间里释放出最多的能量,让青春无悔!

XXX老师的到来,也给XXX民族中学带来了很多正能量,我们希望在这种正能量的驱使下XXX民族中学越办越好,离我们的中国梦越来越近。

XXXX中学

2014年2月21日

第三篇:宁夏优秀老师事迹

宁夏优秀老师事迹

“塞上红烛”无悔人生--------冯志远同志先进事迹介绍

“塞上红烛”无悔人生(上)

和煦的阳光,洒满长春市一汽家属院的一间普通房间。房间里盛开的鲜花,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清香。病床上,躺着一位双目失明、全身瘫痪的垂暮老人。他就是先后“感动吉林”、“感动宁夏”的新闻人物。吉林省省委领导来了,宁夏回族自治区领导来了,教育部领导来了„„所有的人都是怀着崇敬而来,带着感动而去。

他叫冯志远,是宁夏中宁县的一位退休教师。他何以令那么多人深深感动?记者就此先后在吉林、宁夏采访了他的亲人、领导、同学、学生、同事,了解到许多鲜为人知、也更令人感动的事迹。冯志远老师的形象,在记者的眼前也变得越来越清晰、越来越高大了。告别新婚,他志存高远义无反顾

1953年,冯志远从东北师大中文系毕业,分配到上海市市南中学。1956年,他又调到上海第一速成师范任教。在市南中学时,他结识了同样毕业于名牌大学的马老师。4年后,他们喜结连理。

就在这时,即将成立的宁夏回族自治区派人到上海请求智力支援。校长征求冯志远的意见,冯老师二话没说,当即表示同意。新婚妻子的劝说,也没有动摇他的决心。

冯志远所在的“文教大队”,在自治区成立之前就赶到了。他们先后被安排兴修银川老城与新城之间的公路、到农村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直到1960年4月,他才被派到创办不久的中宁县鸣沙中学。

宁夏荒凉的农村与繁华的大上海反差太大。冯志远他们住的是透风的土坯房,睡的是冰冷的土坯炕,用的是烟气腾腾的土炉子,点的是用药瓶自制的煤油灯,吃的是野菜为主、毫无油水的调和饭。就是这样的饭也填不饱肚子,许多人患上了浮肿病。

冯志远到宁夏时,宁夏的基础教育还相当落后。在当地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中,受过高等教育的很少。像冯志远这样的名牌大学毕业生是凤毛麟角。后来,与他同来的人陆续都走了,只有冯志远始终留在农村。冯老师一直生活在宁夏农村。当地一位校长称他和其他外籍教师是中宁县教育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倾心育人,他才华横溢,富有建树。不论是在鸣沙中学,还是在关帝中学,都有人称冯老师知识渊博,是教学水平最高、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冯老师先后讲过的课有:语文、俄语、历史、地理、英语。有一段时间,学校缺教师,他同时教几门课。

他创造的“情景教学法”,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高尔基的《海燕》时,他让学生分别扮演文中的角色;教《黔之驴》时,他配有各种形体动作„„学生们惊喜地发现,课上完了,课文也会背了。他教的许多课,令人终生难忘。

教书,成为他的最大乐趣;讲课受到学生欢迎,成了他最好的精神享受。他的许多学生记得:上课铃声还没敲响,冯老师就早早站到教室门口了;下课了,冯老师连口水也不喝,又与学生在课下亲切交谈,热烈讨论。他的教学,对不少人产生终生的影响。有些原来语文成绩差的人,工作后竟成为单位的“笔杆子”,有的人还成为当地知名作家。

虽然教了一辈子书,有些课讲过几十遍了,但他每次上讲台前还要认真备课。

用“桃李满天下”来形容冯老师教过的学生,一点也不过分。冯老师的学生在北京、上海等地的许多大学里当上了教授,而更多的人则成为各行各业的有用之才。学生的进步,是冯老师最大的享受和精神安慰。一次,他的一个学生把自己新出的书送给他,他兴奋得两眼放光,溢出了泪水。

燃烧自己,红烛光辉照人间

冯志远早年患有“视网膜色素变性”病,许多医生不止一次叮嘱、甚至警告过他:一定不能劳累过度,否则会双目失明!

但是,一投入工作,冯志远就什么也不顾了。他每天5点起床,直到深夜12点左右才休息。他给学生批作文批得特别细,一个错别字、一个标点符号都不放过。他批的作文本上,几乎所有空档都被批语填满。他还把学生叫到跟前进行面批。每个学期里,每个学生差不多都有一次以上获得“面批”的机会。有时,眼睛实在累得不行了,他就让学生自己念,他则边听边改。

“十年浩劫”结束后,积压在冯老师心中的巨大能量喷涌而出,看到学生钻劲十足,他更是喜上眉梢,他的体力透支也越来越严重。那时,每天夜晚,每间教室里都灯火通明。冯老师在教室之间穿梭辅导,从这个教室走出,又往那个教室走去,几乎没有在深夜12点以前休息过。他的视力急剧下降,不得不借助放大镜来备课、批作业,到后来,就是借助放大镜,也只能一个字一个字地看了。在眼睛一再发出抗议的情况下,他才闭一闭眼睛,缓解一下疲劳。

视力的下降,冯志远早有警觉。对其严重后果,他也有过预料。但他想到自己老了,一定要抓紧时间工作。为了把过去耽误的东西找回来,他已经顾不了许多了。终于,在一次语文课上,黑幕罩上了他的双眼,他从此陷入无边的黑暗之中。他是被学生们扶着走下讲台的。这是1985年,他55岁。有人为他感到惋惜:如果平时多注意点,不那么过分劳累,他不会这么早就失明!

双目失明,他依然高擎知识的火炬

眼睛失明了,他的心依然亮堂堂:他比任何时候都更清楚自己该干什么、还能干什么。按说,一位奉献了大半生的失明教师,完全可以心安理得地颐养天年,谁也不会为此说什么。

但学生们担心他就此离开:“冯老师,你会离开我们吗?”他也离不开这些朝夕相处的学生们:“大家放心吧,我不走,我陪你们一块儿学习!”他知道,当时学校很缺教师。对自己今后的生活,他已经深思熟虑了:我还要继续上讲台!虽然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教语文了,但是,自己完全可以凭着记忆和过去讲课的基础上历史课、地理课,还可以用自己平生所学辅导学生!

他找到学校领导,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不久,学校重新为他排了课。冯志远用8个字形容他当时的心情:喜出望外,正中下怀。

于是,关帝中学从此就有了这样感人的一幕:上课铃声没响,就有两个学生来到简陋的教师宿舍,将早已穿戴整齐的冯老师扶到教室。他还没有走上讲台,学生们就怀着敬仰的心情迫不及待地齐声高喊“老师好”了。学生们听他的课,更加认真、更加专注,课堂气氛也更好。下课了,又是学生把他扶回宿舍。这样的场景,每周都要出现六七次。哪位老师有事,他就要求顶课。他常常出现在不同班级的讲台上。

就这样,他以“盲人教师”的身份继续活跃在讲台上。至于课外辅导活动,则一直持续到他退休之后、离开宁夏之前,他那十几平方米的小屋,常常挤满了求知的学子,常常被欢声笑语填满。

就是到了2000年春天,冯志远还借校长前来看望之机,郑重提出要求:我的眼睛看不见了,手还能动,脑子也不糊涂。我还能教学生拉二胡。

冯老师失明后,学校组成了“学雷锋小组”,轮番照顾他的生活。

1992年,王泽娟、白燕玲两个学生陪同冯老师去长春。住在一汽家属院的妹妹冯宝珍希望他就此留下,但他只住了几天就返回了宁夏:宁夏有他的牵挂,有他继续展示人生价值的舞台!

默默忍受分离之苦,他舍小家顾大家

大诗人杜甫曾写诗《新婚别》,专道新婚别离之苦。喜爱唐诗的冯志远对此有更深的感受,但他为了西部的教育事业默默地忍受了。只有到了寒暑假,他与马老师才有相聚的机会:有时马老师来,更多时是冯老师回。直到冯老师40岁时,他们才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

但是,远在大西北的冯老师却没有能力照顾母子俩。冯老师至今还记得:一次,儿子得了急病,妻子发来电报催他回去。此时正赶上中考,学生实在离不开他。他犹豫再三,还是决定先留下来。那几天他坐卧不宁,老是念叨:不知九实的病怎么样了?等中考结束、他风尘仆仆赶回上海时,儿子的病已经好了,他心里的一块石头才落了地。

冯老师心中有一段温馨的回忆:他一回到上海家中,儿子就拉住他的手不放,亲热得不得了,他要让父亲带他玩遍公园里的所有游戏,直到累得迈不动步为止。每次离家回宁夏,儿子都要搂着他问:什么时候再回来?

冯志远的许多同事、学生都告诉记者:冯老师对妻子、儿子的感情很深。儿子小时候,他听说《安徒生童话集》出版了,立即托人买下来寄给儿子。虽然远隔千山万水,但他一直关心着儿子的成长。他常对照顾自己生活的学生王福海说,九实理科好,文科不太好,可我从没有给他辅导过。一看见你们,我就想起他。他和他妈妈过得挺不容易啊。

儿子考上武汉一所大学后,他兴奋异常,逢人就讲。儿子在大学读书期间,他每月都按时请学生替他寄钱。有时学生不在,他就自己拄着棍子摸索着到邮政所去寄。

妻子得了癌症,他在假期赶回去悉心照料了一个月。听说胎盘对保养身体有益,冯志远就托在医院工作的学生找了一个寄去,妻子服用后连连说好。长期两地分居,带给冯志远的除了思念,还有愧疚。他总是感到愧对妻儿。他的学生们说,冯老师这些年都在舍小家顾大家啊!

爱生如子,他谱写了一段段人间佳话

冯志远与许多学生的感情都超出了师生之情,达到父子、父女的境界。

冯老师从不大声训斥学生,更不歧视差生。即使批评学生,他也总能让学生心悦诚服。几十年中一直像照顾父亲那样照顾冯老师的刘天龙,与老师的感情就“起源”于冯老师对他“学外语无用”的严厉批评。很多所谓差生,经过他的教育引导,后来都变成优等生。

鸣沙中学英语教师刘世德,是在“文革”期间读完小学、初中的,基础较差。上高中后,刘世德问冯老师:“像我这么差的能学好吗?”冯老师以不容置疑的口气说:没问题。你到我屋里,我给你个别指导。从此,他就成了冯老师宿舍里的座上客。冯老师鼓励他:你进步了,老师奖励你!不久,冯老师真的买了一支钢笔送给他。刘世德如获至宝,格外珍惜这支笔。他举着这支已经磨秃了笔尖的笔对记者说,这支笔,陪伴我35年了。一看见它,我就想起冯老师!

王泽娟、白燕玲与冯老师更是亲如父女。王泽娟母亲去世早,经济也不宽裕,本想考个中专就算了。她开始对外语并不感兴趣,冯老师听她发音好,就一再鼓励她并和她一起学英语。

一次,她从外面回来,发现自己的桌上摆着两套英语教材、6盘磁带。一看包上的地址竟是外地寄来的。就在她莫名其妙时,冯老师解开了疑团。原来,冯老师在电台广播中听到相关信息,就不声不响地委托别的学生寄钱邮购。他对王泽娟说,你好好学吧,老师支持你!

1994年,王泽娟如愿考上宁夏大学外语系。王泽娟激动地说,冯老师既是严师,又是慈父。如果没有冯老师,我的一切都不可想象!

冯老师还用自己微薄的工资为一些穷困的学生买书、买本。他究竟资助过多少学生,现在谁也说不清了。许多人都说冯志远“爱生如子”。刘世德则说,“爱生如子”四字,都不足以概括他对学生的感情!

许多人至今还记得30多年前冯志远调离鸣沙中学的情景:从他的宿舍到校门口只有100多米,他竟走了近一个小时!摸摸这个学生的头,拉拉那个学生的手,叮嘱这个要好好学,告诫那个要注意什么。拖拉机停在校门口已经多时了,可冯老师多次上去,又多次下来。他与学生是那样难舍难分,令许多人洒下泪水。

冯志远为学生付出了许多人没有付出的爱,也得到了许多人无法得到的爱。师生共同谱写出一曲曲人间佳话。逢年过节,总有学生接他到家同过。接得晚了,就被别人接走了。平时,学生们总是把家里最好吃的东西拿给他吃。

冯志远生活在学生们中间,不感到孤单,也很少有独自漂泊在外的感觉。他真的把自己当成中宁人了。

“塞上红烛”无悔人生(下)

问心无愧,他从不为一己之私伸手

结束两地分居的日子,一直是冯志远的心愿。他想把马老师调到宁夏来,也想把自己调回上海去。他写过请调报告,但学生们的目光,令他犹豫再三,始终没把报告递上去。

原鸣沙中学校长苏仲深说,如果冯老师调到银川或县城,马老师可能就会来宁夏工作。可他始终没有动,甚至连调动的要求也没提。后来,政策宽松了,他的眼睛又不行了。他是不愿成为妻儿的负担啊。

曾有人问:冯老师毕业于名牌大学,又当了一辈子教师,何以连个职称也没有呢?其实,这个问题并不复杂:他根本就没有申报!“文革”后教师评职称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那时,他的眼睛失明了,他也改教历史了,所带课时也没原来多,自己就主动放弃了。

至于冯老师工作几十年却没有任何获奖记录问题,那也不难解释。由于“左”的影响,什么荣誉会落到他的头上?当“左”的迷雾散去时,他也老了。

对个人报酬问题,他也不很在意。在上海时,他就是中教五级了。到宁夏后,每月又加了6元,工资达到89.5元。在当时可是“高薪阶层”啊。此后几十年,老师们多次调整工资,他都没调,长期在原地踏步。慢慢的,他便由“高薪阶层”变成了“低薪阶层”。

2000年,新任校长王文华无意间看见了他的工资条。见上面只有600多元,感到很吃惊。不料,冯老师却没有抱怨工资太低,而是平静地说:“不少了。”

直到报销医药费吃紧,他才在别人的劝说下、由别人代笔打了一份报告。最终,他还是没有把报告交上去。记者在长春就见到了这份已经保存11年的报告。

当许多人在为他的境遇鸣不平时,他自己却早已释然了。

他在诗中写道:“为公谋福得拥戴,营私一己众论轻。小天地内少置计,大宇宙间多用功。”冯老师心态好,与他的简朴生活有关。他的住处,除了普通的床铺和简单的饮食器具外,就再也没啥东西了。他的简朴超出想象。

他的收入,除了寄给远在上海的妻儿外,大部分都用来买书、订报、资助学生了。

终生学习,他像一个不懈攀登高峰的运动员

他学的是中文,但俄语、英语、日语都达到相当的水平,这都源于他的自学。他先后教过五六门课程。上世纪80年代初,学校一时没有合适的英语教师,他主动请缨,又教起了英语。

冯老师几乎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教学之余,他就呆在屋里看书学习,很少出门。

人们都说他学识渊博,是个“活字典”,什么难题都难不倒他。有一次朱自国老师看见他很吃力地用放大镜看书,就说:“你的眼睛都成这样了,怎么还看书?”冯老师平静地说:“能看一点是一点。活到老学到老嘛。”冯老师古典文学修养深厚,一直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他发现许多注释错了:将来我要给这些书重新做注释!可惜,他失明了,没能完成这个计划。

双目失明后,冯志远把听广播看成是与外界联系、获取知识的最重要渠道。听知识性节目,是他每天必须完成的“功课”。失明21年来,他听坏的收音机已有十几个了。

离开宁夏的时候,他扔掉了破旧的被褥,独独舍不得丢下跟了他多年的图书、卡片和教案。他带到长春的全部家当就是那六七箱书!

就是重病在身回到了长春,他还向在一汽当高工的妹夫学过日语。

学习,伴随了他的一生。学习,让他从容地生活、从容地工作,坦然地面对一切。

活出自尊,他从不向命运低头

如果不是1999年12月突发脑血栓,冯志远可能至今还生活在他心爱的学生们中间。那次发病,是学校把他送到医院救治的。所幸发现及时。2001年5月,自感身体越来越差的冯老师给妹妹冯宝珍打电话说:“放假后,你来看看我吧,晚了恐怕就见不着了。”冯宝珍哭了。几天后,冯宝珍筹集了一笔钱,带着儿子和侄女来接他了。

真的要走了、要远离学生们了,他反倒犹豫不定了。妹妹来了一周,他还没做出走与留的决定。冯宝珍反复劝说无效,就请求王文华校长帮她做工作。王校长分析,冯老师不太想走,是因为他习惯了学校的环境、离不开他的学生,也不愿拖累妹妹。

白燕玲说,冯老师虽然生活不便,但他活得很自尊,只要自己能做的事,就不麻烦别人。他自己的衣服坚持自己洗。为了不让学生洗,他常常把自己要洗的衣服藏起来。王泽娟也说,说我们照顾他,其实也就是帮他打饭、打水、寄信、念念书报而已。他的大小便都是自己倒掉,从不让别人沾手。为此,他不知摔倒过多少次。

一次,王泽娟从外面回来,见冯老师不在,就急忙去找,原来,冯老师又在外面摔倒了。冯老师的衣服虽然都不新了,但穿戴一直都整整齐齐。他原来的烟瘾较大,中山装被烧了许多小洞。为此,他彻底戒了烟。

他的学生分布在各地各个岗位,干什么的都有,但他从不让学生为自己办私事。他说,我最快乐的时候,就是学生们围着我问这问那,我希望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我闭上眼睛那一天。刚回长春时身体尚好,他就对妹妹说,你替我找几个学生吧,我来辅导,不收费!

失明了,他仍要做个有用的人,依然得到了人们的敬重。

始终怀着感恩的心,他重情守义苛己待人

自己为社会做了多少,他都觉得是应该的,而且总是觉得做得不够;别人为他做了一点,他都念念不忘,感怀不已:冯老师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王文华是1999年年底调到关帝中学担任校长的,与冯志远相处只有短短一年多时间,但他却多方关照冯老师。冬天,他把冯老师安排到有暖气的办公室住下。上下水通了,他又为冯老师安上了坐便器。冯老师很感动,每次见到王校长都要说:“学校对我太好了。”

冯老师对自己的学生,也充满着感激。在长春采访时,他一口气说出许多曾经帮助过他的名字。他对记者说:“文革”中批斗老师,好多学生暗中保护他;糊了高帽子,学生不让他戴;游斗老师,学生不让他上街;他从没有被打过„„学生的保护,让他躲过了那场劫难。

就是对自己的妹妹,他也充满感激之心。对妹妹一家的感激之情,让他写下《病中赠妹》诗:“倒屎倒尿胜护工,勤于洗擦侍仲兄。两番住院连三月,倍感同胞一奶情。”

病中,他更加思念远在上海的妻儿,心里的愧疚更是挥之不去。

记者在采访中得到消息,他的儿子在春节后专程到长春看望了他。他的妻子也在不久前打来长途电话,对他表示问候和理解。马老师还对记者说:其实,我在心里早已不怪他了。他这一辈子也不容易啊。

记者问他有什么要求,他连声说:“没有。”冯老师的一生,真正做到了心如止水,而且无怨无悔。

第四篇:爱心铸师魂 邹良娟老师事迹

爱心铸师魂——园岭小学邹良娟老师先进事迹材料

每个教师的肩上都扛着一份托起明天太阳的重任,邹良娟老师,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这样倾心诠释着,她把当好一名教师作为一生最大的追求,心中的信念促她前行,她用自己满腔的“情”和“爱”编织美丽和人生,以平凡垒筑人生的崇高。

一、锐意进取,不断超越。邹良娟老师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时时以一个优秀党员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有极强的敬业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在多年的教育教学中,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认识水平,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工作要求,她不错过任何一个可以提升自身素质的机会,积极参加各种政治学习,积极参加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向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学习。2007年10月通过努力学习考取了深圳大学学院的研究生,并于2010年12月顺利取得教育硕士学位证书。多年来,她一直担任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如今她勇挑重担,兼做学校办公室助理工作,任劳任怨、尽心竭力地工作着。

二、认真教学,潜心教研。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她不断地刻苦钻研业务,认真研究教材教法,研究新课程标准,注重多方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学习习惯,对工作讲求实效,对学生因材施教,备课时精心设计环节,努力钻研教材,向40分钟课堂要质量。2011年3月获深圳市语文评优课一等奖;教育学生上,她很注重培优扶差的工作,积极参加爱生行动。对于后进生,她总是给予特殊的照顾,在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大力的表扬;课后多找他们谈心、交朋友,树立起他们的信心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还记得在2006届(1)班中有一个男孩,由于比较腼腆的性格使他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久而久之导致缺乏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成绩很不理想,远远落在班级队伍后面,更重要的是他学习方法不正确,在课堂上他也表现出思想抛锚,甚至有时还会打瞌睡。翁老师知道,十二三岁的小孩正处于青春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有很强的自尊心和逆反心理,必须得因势利导。她有意识地在课堂上多提问他,首先尽量避免他在课堂上走神。对他的主要精力是放在平时的作业上,每个星期都要找他两次,一是指导他的作业,通过指导作业强化巩固所学的知识,针对性地弥补他的薄弱环节。二是和他谈话,她知道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需要的是平等的交流,他们就像姐弟一样,除了谈学习之外,还说一些生活中的琐事。慢慢的,他们逐渐消除了师生间固有的隔阂,他变得很信任老师,也很愿意、主动地把他自己的心里话告诉老师,在学习上不懂的地方提问老师。翁老师除了帮他辅导功课外,更重要的是帮他改进学习方法,专门找一些适合他的资料给他学习,让他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日复一日,就这样一直坚持着,在他初三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中,满分100分的试卷他考了78分,他的进步是全班最快的。“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中考数学中,满分120分的试卷,他考出了110分的好成绩,顺利地进入了高中学习。

三、关爱学生,无私忘我。邹良娟老师始终相信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作为一个教师所必备的,有了这种精神,教师才能更好地成为教育者,才能将“爱”化为动力、化为精神力量。她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 ”。也有人说“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爱就意味着奉献。教师的爱更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报酬;只讲产出,不待回报的充满奉献的爱。

邹良娟老师凭着对教师职业的崇敬、对她的学生的热爱,执着追求、辛勤耕耘、无怨无悔。她的所作所为,得到了学校领导、同事和家长的肯定,2011年被评为深圳市“讲奉献好党员”,2008、2011考核优秀,还曾多次获“校优秀班主任”、“校先进工作者”、“校师德标兵”、“校科研积极分子”等称号。“愿以真心换真情,只待桃李又芬芳”,二十余年的时间,她执着于三尺讲台,勤勤恳恳,无私奉献,书写着自己的人生理想!

第五篇:优秀幼儿园老师先进个人事迹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事迹材料,仅供参考!


*县*镇新苗幼儿园始建于一九九四年三月,十一年来,该园始终坚持贯彻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管理条例》,树立促进幼儿全在和谐发展的办园指导思想,创建优雅的校园环境,狠抓保教质量的提高。先后为1000多名幼儿提供了优质的保教服务,培养了十余名幼教工作者,积极支持资助老级师在职提高培训3人;帮助、扶持数名幼儿教师创办幼儿园。深受各级党政、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赞誉,并先后于*被评为四川省民办教育先进个人。

一、改善办学条件创建优雅校园

一九九四年,该园仅靠租赁镇房管所的房屋作为校园,由于条件不够理想,一九九七年,在*镇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鼓励支持下,通过贷款和自筹资金近20万元,在*镇老街中段买下了建军村的一户民房,又征用了房屋周围的一片荒地,修建了一所占地450平方的幼儿园。建有一楼一底的教室、办公室、幼儿休息室、厨房、厕所400多平方米,室外活动场300多平方米,修筑了花台四个,配备了幼儿喜欢的秋千、滑梯、转椅、组合玩具、沙袋、小型篮球场地等。添置了崭新的幼儿课桌椅200余套,购买了风琴4部、录音机1台、电话1部、玩具柜4个、毛巾架4个、消毒柜1个,还有大量的皮球、跳绳、各类积木玩具图书资料。园内环境优雅,设备齐备,幼儿在园学习、活动乐在其中。

二、加强师资建设鼓励终身从教

该园在聘用教师工作中要求参加聘用的教师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接受过专业的培训、热爱幼儿、热爱幼教工作,对幼儿要有爱心、耐心和童心。对个别办园初期就在该园任教数年,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和幼儿园一起成长起来的却没有取得相应的幼教合格证书的教师,由该园给他们提供学习的机会并报销绝大部分的学习费用。让他们一边工作一边进修,最终成为一名各方面都合格的幼儿教师。如今,该园已经建立起了一支即有稳定的专业思想,又有扎实的专业技能的幼儿教师队伍,她们热爱幼教事业,积极认真地组织好每一个教学活动,坚持教书育人,保教结合的原则,人人能歌善舞,好学上进,热爱幼儿,深受幼儿的喜爱的家长的好评。为了稳定师资队伍,鼓励教师终身从事幼教工作,本园实行了:

1、工资与效益挂钩制。工资根据本班幼儿人数多少来定,幼儿人数越多、管理得越得、工资越高,这样就鼓励了教师热情接待幼儿,经常给家长取得联系,尽量避免生源流失。

2、每年增加教师的工龄、教龄津贴。

3、每月设立全勤奖、教学奖、安全奖,月底工资总结时按评估制度发放。

4、每月工资当月对现,从不拖欠,每月教师工资在400-550元之间。

5、节假日或组织教师参加一些喜闻乐见的活动,或给教师们分发一定的活动纪念品;或是发一定的活动经费。使教师们能开开心心、愉快的工作,从而稳定了该园的师资队伍。

三、强化内部管理提高办园质量

(一)树立服务观念,完善服务措施

1、该园在重视保教质量的同时,还不断加强为幼儿家长服务的观念。每天早上六点半开校门,为需要早起经商或外出的家长送孩子入园开方便之门。因工作关系不能按时接孩子回家的家庭,幼儿园无偿延长服务时间直到将孩子安全送交家长手中。

2、幼儿园为每一位幼儿加入一份学生校园平安、意外、疾病住院医疗保险。发现幼儿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家长,并做好相关的护理应急措施。这样就减少了家长的后顾之忧。

3、成立幼儿成长手册,记录幼儿在园四年的成长过程。

(二)合理利用经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对幼儿交来的经费,除发放教职工工资、支持教师专业进修;科学营养的安排幼儿生活等其它杂费开支外,遵循取之于幼儿用之于幼儿的原则,不断更新、添制和维修幼儿用床、桌子、椅子、席子、床单、毛巾、茶杯、餐具、炊事用具和室内、外玩具等。

(三)制度完善。

该园自建立以来,曾多次实地考查并借鉴了同类、同级、各层次的幼儿园的先进经验,做到扬长避短,在此基础上制定并完善了考勤制度、安全制度、卫生制度、炊事员制度等一系列岗位职责,对每位教职工的工作给予合理公正的评价,对工作做得好的教职工,如师德规范好、保教工作踏实、全勤等都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对个别不良思想和行为给予否定,做到奖勤、罚懒,多劳多得,鼓励先进,带动全体。

(四)在保育工作方面:

1、定期对园内设施、玩具进行安全卫生检查,消除隐患,确保幼儿平安、健康。

2、全理安排幼儿膳食,保证膳食质量,长期坚持做好饭菜留样工作。

3、加强了晨检工作检查、监督工作。对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4、该园坚持每期结束前组织全体教师座谈,分析总结本学期各项工作落实情况、各学科活动设计、组织教学过程中的成败得失,总结经验、听取教训,不断前进。

下载松山中学邹暁黎老师优秀事迹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松山中学邹暁黎老师优秀事迹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老师爱岗敬业优秀事迹[推荐五篇]

    老师爱岗敬业优秀事迹 男,合肥人,副教授,1972年12月24日出生,1983年7月毕业于工学院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专业,工学学士,年取得福州大学电气工程专业工程硕士学位;1983年8月起在我校任......

    中学优秀班干部事迹介绍

    [中学优秀班干部事迹介绍] 晃眼,两年便过去了,在这两年中,我在老师的帮助下,带领着一个和谐、团结的大家庭,共同奔赴在希望的路道上,中学优秀班干部事迹介绍。首先,作为一班之......

    优秀中学共青团员事迹 (合集五篇)

    优秀中学共青团员事迹 西洪一中九(4)班学生:刘某某近年来,在团组织的精心培养下,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帮助下,我严格要求自己,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思想、学习、实践等各方面取得......

    中学优秀班干部事迹介绍

    中学优秀班干部事迹介绍 晃眼,两年便过去了,在这两年中,我在老师的帮助下,带领着一个和谐、团结的大家庭,共同奔赴在希望的路道上。 首先,作为一班之长,我知道,除了老师以外,自己就是......

    中学优秀团支书事迹简介

    xxx,男,1995年7月出生,担任xxx学校初二(7)班团支书,校学生会学生干部。入校以来,他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好了模范带头作用,能够妥善处理好班级工作与学生会工作之间的关系,......

    教师先进事迹材料,优秀老师主要事迹[合集]

    教师先进事迹材料 优秀老师主要事迹老师从师范毕业后,24 年来一直在教学癿第一线,幵每年都是超额完成工作量,幵做出了骄人癿成绩,今年九年级中考,他所担任癿数学科成绩喜人。近几......

    优秀老师评选事迹资料(五篇材料)

    优秀老师评选事迹资料 XX,女,年月出生,年月日加入中国共产党,本科文化,中学高级教师。年月参加教育工作,年月调县幼儿园任园长兼党支部书记至今。从教以来,她以其感人的人格魅力,求......

    我喜爱的老师优秀事迹

    我喜爱的老师优秀事迹一、 个人信息 姓 名:刘亚洲;性 别:男;出生年月:1990年2月14日;工作部门:内江职业技术学院中专部;工作岗位:中专部生活指导老师。 二、 推荐词 用爱开启学生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