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命在奉献中闪光(大全)
信念在追求中升华
生命在奉献中闪光
——记攀枝花市仁和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执行主任李先荣同志优秀事迹
人生是一部音域宽阔、感情激越的进行曲,无私奉献是曲子中最平缓却不失秀丽的背景部分。在人生的道路上,攀枝花市仁和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执行主任李先荣同志,以铮铮作响的敬业脚步,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用无私奉献的爱岗情怀,谱写了一曲情系下一代工作的壮丽凯歌。
李先荣,男,现年67岁,汉族,四川省省绵阳市三台县人,197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本科毕业。历任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政府副区长、区长、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等职,2002年退休,现担任攀枝花市仁和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执行主任职务。2007年被省关工委评为“关心下一代工作优秀工作者”荣誉称号。
奉 献 的 序 曲
2003年,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刚刚恢复,重新起步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如同一个襁褓中的婴儿一样,需要加倍的关心与呵护。上级领导高度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并清醒的认识到,要保证关心下一代工作迅速走上正轨,“选好班长”才是关键。在这种情况下,李先荣同志“闲不住”了,别人都认为退休了就该好好的安享晚年的时光,他却坚持说“夕阳就要继续 发光发热直到她落山为止”,他极力地向领导推荐自己,也表明了自己想为仁和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奉献力量的决心与信心,最后,通过组织的协商、讨论及筛选、任命,于2004年4月开始,担任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一职。
李先荣同志对关工委工作有其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对于我们这些离退休的老同志来说,发挥余热就是要将我们从多年的工作、学习、生活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教训及威信充分利用到促进社会发展、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和关爱老年人的伟大事业中去,继续以我们的绵薄之力,汇聚社会的众人之心,共同建设美好家园。这不仅仅代表个人的愿望,也是社会对新时期离退休老同志们提出的新要求。那么,如何发挥余热优势,如何推动社会力量共同开展“双关”工作,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就成了“五老”队伍成员值得探寻的问题了。他认为,要进一步做好关工委工作,为全区青少年提供和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氛围,就要“强化一个意识,争取两个支持,发挥三个优势”。一是强化“双关”意识,完善关工机构;二是充分发挥“五老”在青少年维权工作上的优势,努力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三是充分发挥关工委的组织优势,及时为未成年人做力所能及的实事;四是努力发挥“五老”的能动优势,大力倡导“老少共创”、“老少共建”。他不仅是这么说的,在工作中也是这么兢兢业业践行的。
李先荣同志本着充分发挥余热的想法,以一个共产党员对事业高度负责的责任,主动接过了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大旗。到2004年底,仁和区6个乡镇(平地镇、金江镇、总发乡、中坝乡、大田镇、仁和镇)已在村一级建立了关工小组,更多的基层关工委组织逐步建立完善;在原有文化体育教育界、科技卫生界、法律界3个工作队的基础上,还新建了工商界工作队,广泛引导、宣传社会工商界人士充分关注、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在一年的时间里,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共收到捐资助学款(包括团市委社会力量捐资助学款)共计81870.00元,帮助了部分家庭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组织了诗歌朗诵比赛、青少年读书日暨读书征文大赛、青少年书画大赛暨作品展、青年技能比武暨珠算大赛、农村青年文艺汇演暨青年文化节等青少年教育活动10余次,陶冶了青少年的情操,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兴趣爱好,增强了青少年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虽然这只是一组简单的数字,但是,在这组简单的数字后面,又有谁知道李先荣同志耗费了多少心血?付出了多少代价?正是由于李先荣同志不辞辛劳的付出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各成员的通力合作,仁和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开局。
早年的求学经历养成了李先荣同志严谨的生活和工作态度,秉承毛泽东同志“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在2004年刚刚上任的时候,李先荣同志多次带领区关工委的老同志配合区教育局、团区委、区妇联、区未保委等单位,深入到最基层最 底层的乡镇、街道、学校、村、社区和家庭,就一些最普遍的中小学生社会教育课题,如“仁和区中小学青少年接受教育及其生存发展环境状况”、“农村初中学生辍学情况及原因”、“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情况”、“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开展调查研究,形成了近10份针对性较强的调研报告上报区委、区政府,引起了相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及时准确的反应了基层的真实情况,为相关部门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客观真实的依据,也为下一步关工委的工作夯实了基础。
2005年2月25日,仁和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召开年度工作总结会,在回顾和总结一年来的工作时,与会人员一致认为,仁和区关心下一代工作能够顺利的步入正轨,与李先荣同志端正的工作态度、呕心沥血的工作作风是密不可分的。
李先荣同志懂得,关心下一代工作是群众性的伟大事业,要想取得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突破性进展,必须千方百计地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在党的培养和教育下,李先荣养成了一名基层干部所应有的双重性格,即在工作中不仅敢于严格管理而且善于团结工作人员。在对仁和区青少年学生和范围内的网吧进行专项调查工作中积极倡导、参与聘请了26名“五老”网吧义务监督员和90名仁和区首批中小学生校外志愿辅导员。
闪 光 的 足 迹
在生活的道路上,幸福的浪花往往澎湃在亲密无间的天伦之乐中。因为,每一个人都渴望在家庭这个避风港湾中,奉献一份爱心,享受一份温情,但是,当一名共产党员认识到他所从事的事业是崇高的事业,那么,党旗下的誓言和共产党员的使命感,就会鼓舞他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地献身于崇高的事业中去。
2004年初,李先荣同志在带领关工委老同志深入学校调研关心下一代工作时,得知攀枝花市第六初级中学有部分学生还缺少冬天御寒的衣物,随即马上发动区关工委的党员、老同志捐款,购置了21床毛毯送到学校,为困难学生送去了温暖,及时解决了学生的困难,让学生能够安心在校读书。2005年春节前夕,在人们都忙于置办年货与家人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李先荣同志得知还有留守儿童冬天穿不暖的情况,于是李先荣同志便亲自与关工委老同志一道,前往布德镇中心村看望慰问了那里因父母长年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唐勤明和张茂祝,为他们送去了崭新的冬衣和春节慰问品。同时,联合团区委购置了50件冬衣,分发给我区其它地方因父母长年在外打工而不能回家的留守儿童,尽力让他们也能度过一个“温暖”的春节。一件件温暖的冬衣穿在留守儿童的身上,不仅温暖了他们的身体,也温暖了他们的心,让家长和孩子们充分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爱以及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对他们的关心和帮助,让他们能够穿上新衣度过欢乐的春节。
2006年,李先荣同志继续积极倡导留守学生关爱行动,发动各级关工组织与留守学生结成“一助一”或“多助一”的帮扶形式,联合妇联开展代理家长选拔工作,截止2007年6月底,已结成各种帮扶对子130余对,切实的使留守儿童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同时,还亲自带领区关工委老同志积极参与团区委开展的留守学生之家的建设工作,及时派出“五老”志愿者、校外辅导员协助团区委分别在我区的同德镇、啊喇乡建立了2个留守学生之家,并为其募集了10000余册书籍,用于留守学生之家的建设,使当地及周边的90余名留守学生享受到了实惠,充分发挥了留守学生之家的区域辐射和以点带面的作用。
2007年6月1日,李先荣同志和仁和区关工委、团区委等相关领导和同志一行60余人,赴务本乡与儿童朋友们共庆“六·一”儿童节,使务本校区的孩子们洋溢在喜庆的节日氛围中。在开幕仪式上,李先荣同志鼓励孩子们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号召孩子们积极参与“创卫”事业,人人争当社会满意小公民,希望他们从小事做起,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带动身边人共同为“三创”出份力,真正实现我区“老少共建和谐社会”的目标。随后,李先荣同志带领区关工委、务本乡政府、部分民营企业共同为务本校区捐献了10100.00元的捐资助学金以及蓝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棋类等体育用品,以帮助该校学生改善校内生活环境,提高学习质量,锻炼身体素质。仪式结束后,区关工委艺术团为孩子们带去 了精心准备的《健身腰鼓》、合唱《仁和的明天更美好》、乐器合奏《让我们荡起双浆》等节目,小朋友们也身披节日的盛装为老同志们献上了优美的舞蹈《欢乐锅庄》、小品、相声,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老少共庆“六一”儿童节,让这些儿童更多的感受到“五老”人员对少年儿童的关爱,也让这些老同志看到了祖国的希望。
2008年是我市创建四川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关键之年,为贯彻落实市关工委有关文件精神,李先荣同志本着作为一个攀枝花市民的责任感以及对工作负责的态度,仁和区关工委于3月12日联合团区委、区环保局在我区仁和镇、前进镇、金江镇、大和中路街道等城区开展了以“共创环保模范城,同享人居好环境”为主题的“创模”宣传活动。3月12日上午9时,各镇、街道关工委积极响应,以各社区为宣传点,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向过往群众散发“创模”宣传资料,讲解“创模”的目标、意义及要求,并进行了现场签名留言活动,切实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知晓率。尤其是在仁和镇、大河中路街道,还特别邀请了老年腰鼓队、秧歌队助阵,活动现场一时人流如织,鼓声铿锵,彩旗飞舞。此次“创模”宣传活动,为了积极响应“老少共创环保模范城市”活动的号召,各镇、街道关工委经过动员,召集了600余名老年人及300余名青少年参与,共计发放宣传资料10000余份,为我市创建环保模范城市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
2009年10月23日,为了给仁和周围的青少年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在大河中学(我区唯一一所高级中学)全力营造“200米范围内无文化娱乐场所示范环境” 活动、“贯彻落实《攀枝花市“中国‘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实施方案》等活动为载体,筹建了以关工委成员为主的“网上信息及上网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调查组,由李先荣同志任组长,对仁和区范围内的27家网吧进行专项调查,随后,他又发起了招募“五老网吧义务监督员”的行动,共招募大河中路街道、仁和镇、金江镇、平地镇、太平乡、大田镇的18名“五老”志愿者,这些对所在片区的网吧进行义务监督的“五老”志愿者也将发扬李先荣同志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勤恳工作,将义务监督工作做好,为我区的青少年健康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李先荣同志也对大家提出了要求,要求“网吧义务监督员”探索工作思路,结合实际,扎实工作,不断推进“五老”队伍建设工作,增加关工委工作影响力,为建设和谐仁和再添新功!
为了检查网吧监督工作的落实情况,李先荣同志还亲自前往仁和镇、大河中路街道所辖的多个网吧进行查看,亲自确认网吧监督工作的开展情况。到2010年年底,“五老网吧义务监督员”人数增加至78人,对仁和区现有的26家网吧进行全面监督。充分的发挥了“五老”队伍成员的余热,为仁和区境内的青少年健康成长竖起了一道“防火墙”。截止到目前,“五老网吧义务监督 8 员”累计收缴电脑10台,查封非法网吧1家,有效的净化了青少年的精神生活空间。
2010年10月26日至28日,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李先荣同志一行人对太平乡、平地镇、总发乡、同德镇、布德镇基层“六好”关工委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视察。充分的剖析了“六好”关工委的成功经验和共同特征。号召其它基层关工委要向先进典型学习,且对各基层关工委提出了明确要求:乡镇关工委要充分发挥“急党政所急、想青年所需、尽关工委所能”作用,主动争取党委、政府支持,进一步壮大五老队伍,在贴近青少年做好帮扶工作上狠下功夫,将关工委工作推进到村、社区。
2011年,李先荣同志认为,在建党九十周年来临之际有必要对我们的青少年进行一系列的主题爱国教育,加强他们对党、国家和社会主义的认识。于是,关工委协同团区委、区教育局、区委宣传部在7月16日至18日,组织了四川万名青少年夏令营攀枝花市仁和区分营“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活动,期间,带领参加夏令营的100余名青少年相继参观了“大田会议”遗址、大田石榴基地、苴却砚工业园区及苴却砚博物馆等,让参加夏令营的青少年都感受到仁和区经济发展的新气象,也让青少年能够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随后,还组织青少年进行了素质拓展、“我是小义工”、“我是小小交通员”活动,还组织青少年前往敬老院义务劳动,并为老人送去香甜的水果。此次活动历时3天,但取得的良好效果有目共睹。在这短短的3天里,孩子们用自己的汗水,用自己的智慧演绎了自己的风采,收获了 9 自己的快乐!在夏令营活动中,孩子们表现出了顽强拼搏、挑战自我、战胜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通过丰富的活动,孩子们都获益匪浅,受到了教育、得到了磨练、增长的见识。
水手的幸福在于他能够征服狂风巨浪,使航船顺利地到达胜利的彼岸,而一名共产党员的幸福,则在于无私的奉献。近10年来,60多岁高龄的李先荣同志依然默默的坚守在工作的第一线。就像有的人评价他说:“他的威信是依靠自己在无声之中用默默无闻的奉献建立起来的”。李先荣同志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荣使命,在工作道路上,用无私奉献的翅膀使自己成为一只奋飞的头雁。
公 仆 的 情 怀
从李先荣同志面对党旗举起右手的时候起,就懂得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深刻含义,也正是从那个时候起,他就开始用真诚的爱心去帮助所有的人,他觉得这是共产党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凝聚人心团结群众的桥梁,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是光荣神圣的,就应该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2005年1月19日,李先荣同志认为关心下一代工作既然是“关心下一代”,也就不应该歧视那些失足青年,他们经常受到别人的歧视和社会的忽略,他们是最需要关心的群体,于是,区关工委组织大河南路社区居委会关心下一代工作小组的有关人员,深入到市劳教所对劳教人员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帮教活 10 动,召开了由200余名劳教人员参与的帮教大会,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李先荣同志在帮教大会上作了精彩报告,他用语重心长的话语耐心的给那些失足青少年讲解人生的真谛,叫他们不要灰心,积极改造,争取早日回归社会,重新做人,将来服务社会,奉献社会。他的讲话获得所有在场人员的一阵阵掌声。会后,大河南路社区居委会关心下一代工作小组向劳教人员赠送各类书籍100余册,丰富了劳教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这次活动的开展,让那些失足青少年深切的感受到了社会对他们的关爱及重视,他们不再是被社会所抛弃的人,一个个都树立起了好好改造重新做人的信心和决心。
2006年,在“创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号召下,李先荣同志认为要让社会和谐首先就要让家庭和谐,要让家庭和谐首先就得让老少和谐。本着这样的想法,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在李先荣同志的组织策划下,利用春节、儿童节、九九重阳、所情节等重大节日,组织人员举办各种慰问演出,并深入到乡镇、社区和敬老院,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尽力帮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为他们送去党和社会的祝福。在节日期间,李先荣同志还号召全区少年儿童从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来回报爷爷、奶奶、父母和其他关心他们的人为其所做的无私奉献,增强对老、少的关心,也使“老少共创、老少共建”不断深入人心,区关工委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添砖加瓦。
2007年春节前夕,李先荣同志组织区关工委探望了各乡镇对关工委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基层关工委人员,并且给他们送去了慰问品,李先荣同志表示,没有这些基层人员的踏实的工作,没有这些基层人员的鼎力支持,就不会有关工委工作今天取得的良好局面。
为感谢我区“五老”志愿者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做出的贡献,切实做好拥军拥属工作,激发老同志参与关心下一代事业的热情,2011年1月27日至28日,区关工委主任李先荣同志一行深入总发乡、仁和镇走访慰问了部分“五老”志愿者,详细了解了他们的身体状况及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对他们在我区关心下一代工作中作出的贡献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并为他们送上了新春祝福。得知他们生活拮据全部靠务农来维持生计并且还坚持进行义务的关工委工作时,李先荣同志立即掏了自己的几百块钱递到这些老人手中,同时希望他们在新的一年里再接再厉,继续投身到关心下一代工作和双拥工作中来,为我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双拥工作长足发展献言献策,争取做出更大的贡献。
2011年6月15日,区关工委在仁和区商业文化广场进行了为期1天的“白发伴童年 爱心助成长”摄影展巡展活动。相片真实再现了我区少年儿童的学习生活,生动表现了孩子的纯真可爱,同时客观反映了党政领导、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对少年儿童的关心爱护。巡展活动中,吸引了很多民众驻足观看,活动中,李先荣同志表示:“干了就别怕别人知道”,这种活动应该多开展、多宣传,让全区人民了解关心下一代所做的工作,特别是为贫困学生做出的好事、实事,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了解关工委工作、支持关工委工作,让这个社会更加的和谐、美好,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下一代的良好氛围。
李先荣同志还积极配合区司法部门和文教系统,调动我区离退休老同志的积极性,号召他们加入到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行列中来,大力倡导“学校、社会、家庭”三合一教育模式,联合各方面力量,从中小学生本身出发,深入开展中小学生社会教育工作,不断增强未成年人的维权意识。同时,他还努充分调动 “五老”人员丰富的社会经验和威望,广泛开展道德教育、维权活动,积极做好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和帮教,并结合我区开展“平安区”创建等活动,深入开展综治教育、维权岗活动,使综治和权益保护融入到了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中。在他们的努力下,区关工委、团区委、区综治办等单位共同为我区32所中小学配备综治副校长,建立了以司法机构、新闻媒体及其他涉及青少年合法权益的服务机构等为主的青少年维权岗5个,维权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李先荣同志还积极呼吁我区社会力量开展捐资助学活动,并制定出台了《仁和区社会力量捐资助学工作管理办法》,截至目前,共收到各类捐资助学款30余万元,受助学生多达1500余人次。
李先荣带领关工委老同志们,以“三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老少共创卫生城市”“老少创模服务队”活动,积极组织、发动“五老”志愿者组建创卫、创模志愿服务队、文明志愿劝导队,并多次深入17个社区基层关工委指导、帮助他们组建特色服务队,据统计,在他们的倡导下,全区“五老”创卫、创模服务队(含各乡镇、街道及社区)已达15支,共吸收了150余名老同志参与其中。区关工委艺术团也在李先荣等关工委班子的带领下,多次深入社区开展创卫宣传活动,并配合团区委组建了仁和区文明劝导队、卫生突击队、义务宣传队,共开展了50余次各种形式的“三创”活动,李先荣同志还大力倡导“祖孙共创”、“亲子同建”等形式的创卫活动,多次组织家人及部分老同志开展义务劳动,当别人向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时,他只说了一句:“以绵薄之力,汇众人之心,共建美好家园,就是我最大的愿望”。他们的努力将仁和区的“老少共创”活动推向了一个新的起点。
李先荣就是这样,哪里需要就在哪里出现,勤勤恳恳、不求回报的坚持着这些既平凡而又伟大的事,永远都以无私的公仆情怀,温暖着别人的心,用党旗下的光辉誓言实践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结
语
世界上有一种事业叫责任。世界上有一种精神叫奉献。能把这四个字联系在一起的人,他的人生是充实的。一个能够为奉献而不断奋斗的人,一个能够在工作中不断奉献的人,他的人生是精彩的。
一个能够泼浓墨于人生画卷的人,一个能够把自己的事业与时代、与社会相融的人,他的人生是幸福的、是有价值的。
李先荣同志就是这样一个人,因为关工委的工作已经成为他的一种完美生活。
历史在无限的荣光中永恒,未来在执著的奉献中生辉。面对成绩和荣誉,李先荣同志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常常告诫自己:荣誉只是一时的,它只是你前进的开始,永远不能为眼前的成绩和表扬而满足,只能把这个成绩当做攀登下一个目标的阶梯,把这个表扬当做继续奉献的力量。
有人问他:“这样干不求回报有意义吗?”他回答说,价值就体现在一次一次的奉献之中,每当你看见那些老人或者青少年的燃眉之急得到解决后他们露出的慧心笑容,你就会明白什么是价值、什么是奉献。他是一个平凡的退休老干部,但是他却做着一些注定让他不平凡的事,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的投身于关工委工作中,不计报酬,最大限度、力所能及的进行着这份平凡的工作,这就是李先荣同志的坚持,这就是李先荣同志的奉献。
携着昨日的辉煌,带着美好的向往,李先荣同志带领着仁和区关工委又唱响了春天的畅想曲。关心下一代、关爱老年人工作,是一个长期、艰难的事业,而李先荣同志的无私奉献和兢兢业业 的精神是值得每一位工作人员和社会人士学习的榜样,同时也需要更多像李先荣一样的离退休老同志参与进来,共同为关心下一代、关爱老年人事业做出贡献。
第二篇:让生命在奉献中闪光
让生命在奉献中闪光
尊敬的各位领导,你们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让生命在奉献中闪光,一袭白衣总是飘然于痛苦的呻吟中,得到的总是感激的眼神,付出的也总是辛勤的汗水,这就是我们奋斗在医疗事业第一线的兄弟姐妹们天天重复的工作。原来,奉献就是这么简单,而就是这样简单的奉献,让我们的生命如此闪亮!
也许在座的护士姐妹会说,作为一名护理工作者,每天看到的是病人痛苦的表情,听到的是病人的呻吟声,闻到的是血腥味、大小便味,干的是一成不变、没完没了的生活护理,那是多么累又多么辛苦。但是,请不要忘了我们是护士,那些是我们的职责。是护士,就该为病人营造生命的绿色;是护士,就该承担起点燃生命、重塑希望职责;是护士,就该转变护理观念,用现代化的护理理念对病人进行优质服务;是护士,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是我们的天职。南丁格尔曾经说过,护理工作是一门艺术,护士要有一颗同情的心和一双愿意工作的手。是啊,就是这双勤劳的双手和这颗同情心让病人看见了生命的阳光。
作为一名护士,我们的工作是平凡的,忙碌的,或许,还会有人感到一些枯燥和单调,但是,当我们看到患者带着忧愁和病痛 而来,又带着希望和满意而归的时候,所有的辛苦都在一瞬间变成了收获的喜悦。正是因为群众满意,群众才会在有病痛的时候想起我们医院,所以,我们更要从细节入手,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不辜负群众对我们的期望,患者作为我们的服务对象:是特殊群体,身体或心理 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特别需要我们的关心和照顾,需要思想上的沟通和情感上的交流,只有我们给予微笑、热情优质的服务,患者才能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接受治疗,很快康复。每当我想起病床上那一张张熟悉的脸,一声声均匀的呼吸,交接班时那满怀感激的目光,想起那一声关怀,一声赞许,一句谢语,一脸欢笑,一个回望……它们都让我领悟生命的意义,让我更清楚的感受到护士这份职业,是倾尽自己全部热情和耐心的默默奉献,诠释的是洗尽铅华沉淀下来的最朴实的人间真情。工作中的点点滴滴,都让我愈发的明白,作为一名护士,虽不会有硕果累累的业绩和惊天动地的事迹,也永不会成为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我们的工作岗位注定是默默无闻的,但是我,还有那些和我一样的朋友们都明白,我们的工作辛苦,我们的力量有限,我们没有光环,没有假期,没有盛誉,但是我们的工作却和千百万人的命运息息相关,和千百万人的幸福紧密相连,也正是因为有我们的存在,人们的生活才有所不同,他们的生活才更加美好。
有时候我们会被推到医患矛盾风口浪尖,面对太多的不理解,我们充满了无奈,有时候,也会因为工作强度太大,不知不觉间变得烦躁和脆弱,有时候,也会因为家人的抱怨和不满,偷偷流下难受的泪水。可是每当想起“医者仁心”四个字,想起病人一双双渴求帮助的眼神,我们又充满了前进的勇气和决心,因为这本来就是“白衣天使”的使命,更是三好一满意活动的精神内涵。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以“三好—满意”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切切实实为病人服务。让我们共同努力去面对崭新的明天!
第三篇:让生命在奉献中闪光
《让生命在奉献中闪光》(参考)
什么是奉献?在革命战争年代,不怕流血牺牲就是奉献;在和平建设时期,不计得失报酬就是奉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奉献是什么?申纪兰用她平凡感人的事迹告诉我们:奉献就是坚定信念,淡泊名利,爱岗敬业。
“没有党,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党,就没有我申纪兰”。“永远听党的话,永远跟党走”。申纪兰这些朴实无华的话语,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她几十年如一日,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党,奉献给了人民。作为老干部工作者,虽然我们从事的只是平凡而普通的工作,但是我坚信,真正的伟大寓于平凡之中。只要我们坚定理想信念,自觉地把本职工作同党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老干部服务的意识,把为老干部服务作为理想起点和信念支点,在平凡中,我们一样能够奉献!
申纪兰对党无限忠诚和热爱,对于名利,她却看得很淡。“不转户口、不定级别、不领工资、不要住房、不调工作关系、不脱离生产劳动”,申纪兰用她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名利。“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作为老干部工作者,必须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受得起冷落,这样才能经受住各种诱惑的考验,树立“平民”意识,忠于“平凡”工作,保持“平静”心态,甘于“平淡”生活,以淡泊的情怀书写出高尚的人生。“不是西沟离不开我,而是我离不开西沟”。当听到这句话时,我真切地感受到一种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一位本色厚重的共产党员,一位朴素的农村女干部,一位心地善良的普通农民,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老人„„这一个个不同的身份,展示了申纪兰不同凡响的人生历程。这位带领广大乡亲脱贫致富的“领头羊”,这位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见证人”,之所以能够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正是在于她一生牢记党的宗旨,胸怀满腔热情,凭着忠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和创新的魄力,五十多年如一日,用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誓言。在申纪兰的身上,我看到了什么叫政治坚定,什么叫忠诚执着;懂得了什么叫心系群众,什么叫公仆情怀;明白了什么叫奋力开拓,什么叫创新发展;领悟了什么叫淡泊名利,什么叫艰苦朴素!申纪兰的可贵之处在于,50多年倾心尽力做一件事,但却真正做好了这件事。她不但带领家乡人民从贫穷走向富裕,也创造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就是纪兰精神!
学习纪兰精神,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树立一个好的形象,实现作风转变,同样需要我们坚持不懈,更需要我们身体力行。如何把学习体会融入创新工作的思路中,是我一直在思索的问题。现在我找到了答案。就是要像申纪兰那样,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树立艰苦奋斗新形象。
有人说:没有信念的民族是失去脊梁的民族,不会感恩的民族是放弃未来的民族。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个人,以党的事业为自己坚定的信念,把党的恩情牢记心中,用毕生的心血构建出一座高高耸立的丰碑,她就是申纪兰。她几十年如一日,牢记党的宗旨,忠实实践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脚踏实地、勤奋工作,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充分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有这样一个人,她最高上过天安门,最低下坑掏茅粪。在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她把党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从不做任何有损党和人民利益的事情,敢于同一切损害党的形象、损害人民利益的行为作坚决的斗争;她始终保持不脱离群众、不脱离劳动的传统;她自觉遵守党纪国法,讲操守、重品行,始终保持高尚的精神境界。
申纪兰同志作为全国著名劳动模范,几十年如一日,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以她非凡的人格魅力塑造了当代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人们称赞她,尊敬她,是因为她在平凡的劳动和生活中,创造了常人所难以企及的不朽业迹;人们称赞她,尊敬她,是因为她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而甘于奉献自己的一切。她曾担任过多个领导职务,无论在哪个岗位,她都能够自觉遵守党纪国法,严格执行领导干部清正廉洁的各项规定,讲操守、重品行,始终保持着高尚的精神境界。
我们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八个方面良好风气和省委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狠抓工作落实的决定,就是要大力弘扬申纪兰同志的优良作风和可贵精神,切实做到理想坚定、行为模范、品质优秀、能力高强。
理想坚定,就是要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始终保持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坚定立场,如申纪兰说的那样,“共产党员就要听党话、跟党走”。不断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始终把实现和维护老干部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行为模范,就是要自觉遵守党纪国法,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保持开拓进取、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精神状态。像申纪兰那样:“有好处的事情,只能先尽群众,哪能先尽干部”。密切与老干部的联系,努力成为坚定信念、全心全意为老干部服务的模范,成为熟悉老干部政策、精通老干部工作业务的模范,成为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模范。
品质优秀,就是要坚持原则,公道正派,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努力把党员干部的先进性体现在为老干部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上,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春回大地,春意盎然,申纪兰的思想和事迹吹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学习申纪兰同志敢想敢干,敢于领先的精神和勇气。正所谓她常说的“穿新鞋,走新路”“吃饱肚,种好树,搞好企业迈大步”。的确,识时务者为俊杰,正是由于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申纪兰同志成为时代的“常青树”和“不老松”。从互助组,到初级社,再到高级社,以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无不闪耀着申纪兰同志的创新理念和开拓精神。
申纪兰的事迹深深打动着我,也一定鼓舞着大家,我们学习申纪兰的精神,目的不是停留在认识上,体现在口头上,更重要的是要落实在行动上,体现在推进工作的实践中。
创新是一种精神,创新更是一种动力。干事创业,贵在奋斗。奋斗就会有艰辛,艰辛孕育新发展。创新的过程不仅充满艰辛和坎坷,而且要面对挫折和失败,创新如登山,唯有不畏艰险,自强不息,不懈努力,才能到达光辉的顶点。
我要以申纪兰同志为榜样,努力做到矢志奋斗,永不懈怠,绝不能无所作为,半途而废;努力做到勤勉敬业,埋头苦干,而不能心浮气躁,好高骛远;努力做到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紧跟时代步伐,加强思想修养,不畏艰苦,勇挑重担,时刻怀着责任在肩的使命感,永葆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按照李局长在党风廉政建设干部大会上提出的“主动思考,用心工作,勇于负责,团结协作,不求名利,遵章守纪”的行为标准,自警自省,自励自强,加强自身修养,规范自身行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在各位领导和同志们的带领下,经风雨,见世面,大力弘扬开风气之先的光荣传统,让青春在创新中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会遇到名和利的问题。对待名和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我们党员干部应当如何对待名和利呢?
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心中装着人民,心中装着党的事业,是共产党人应有的精神追求。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饱受磨难,历经艰险,带领中国人民不断走向新的胜利,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无数共产党员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为民族解放、人民幸福、国家振兴不惜奉献一切。
申纪兰同志就是这样一位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值得我们永远学习、敬仰的楷模。她曾在省、市、县担任过领导职务,是一至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担任领导职务后,组织上多次要给她转户口、定级别,她都婉言谢绝,并郑重向组织提出“不转户口、不定级别、不领工资、不要住房,不调动工作关系,不脱离劳动”,至今她仍住在西沟老家。她总是说:“党员干部的本色是劳动,是奉献,是服务”,“党给我太多了,我对党的贡献太少了”。她用朴实的语言和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纵观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无不是兴于勤俭,败于奢靡。从匡衡凿壁偷光,车胤莹囊夜读,到勾践卧薪尝胆,立志报国;孙膑身残志坚,誓展宏图的故事里,我们看到艰苦奋斗就像一把锋利的磨刀石,砥砺人们的品格,磨炼人们的意志,激励有志之人成才。
老干部事业崇高与清贫相伴,责任与奉献共存。老干部工作没有特权,没有名利,想让平凡的工作不平淡,平凡的事业显亮点,没有艰苦奋斗、敢于拼搏的精神是不行的。老干部工作已经走过了25个春秋,25年来广大老干部工作者不计名利、默默奉献、勤奋敬业、开拓进取的精神,时时刻刻激励着我做好平凡事、遇难不畏缩、勇挑责任担、努力学模范。
让我们继续扛起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旗帜,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地做好每一份平凡的工作。也许你曾经羡慕过一掷千金、挥金如土的“潇洒”,但那只是昙花一现的美丽,经不起时间的考验。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争做创建节约型机关的表率,不奢侈浪费,不大手大脚,从节约一分钱、一粒粮、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做起,用行动实践我们的诺言。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最后我想用一句座右铭与大家共勉:“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要我们能够坚守艰苦奋斗的精神家园,就一定能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创造美好未来!
第四篇:让生命在奉献中闪光
让生命在奉献中闪光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让生命在奉献中闪光》。一位诗人曾说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那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呢?答案只有两个字,奉献!奉献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价值,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而应当看他贡献什么。列夫·托尔斯泰也说: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奉献,应当贯穿我们生命的始终。
在我看来,奉献不是套话、也不是大话、更不是空话。2012年,我市上下广泛深入开展道德模范创评活动,评选出的道德模范大多来自基层。评选活动结束后,他们又融入茫茫人海之中,去恪守平凡的岗位,去续写平凡的故事。其中,那对平凡夫妇的无私奉献更是让我们为之感动。“四十三年,一万五千六百九十五个日夜,你们无怨无悔地坚持,用超越亲情的大爱造就了生命的奇迹。青发变白丝,大爱永相存,老时不孤独,晚辈皆儿孙。祝你们永远幸福!向你们致敬!”这是市道德工程建设组委会为2012道德模范特别奖获得者王华堂、张翠兰夫妇写下的致辞。他是一名退伍军人,也是一位父亲,他叫王华堂,今年78岁;她是一名退休的妇科医生,也是一位母亲,她叫张翠兰,今年76岁;他是
一名脑瘫患者,曾是一名弃儿,因为遇到了王华堂、张翠兰夫妇成为了他们今生唯一的儿子,拥有了家的温馨,他叫王群,今年43岁。他们的故事让我们懂得,人世间有一种爱是割舍不断的,即便毫无血缘关系,依然可以诠释出人间最难能可贵的大爱亲情。
或许,时间能让记忆泛黄,能让年轻的面庞刻上皱纹,能让矫健的身躯变得蹒跚,但却不能改变真情的可贵。一时的付出可能是因为热血的冲动,43年的坚守奉献却意味着人性的至善,彰显着人间的大爱。王群是不幸的,身患重症被家人抛弃,但他也是最幸运的,因为遇上了王华堂夫妇。王华堂夫妇是艰辛的,因为43年来都在照料脑瘫的儿子,但他们又是幸福的,因为他们心中拥有着世上最珍贵的爱,他们用自己的奉献诠释着什么是“平凡的良心”。
奉献对于任何人都不苛刻,不能长成参天大树做栋梁之材,不妨做一棵小草为青春献上一丝新绿;不能成为天之骄子,不妨做一名普通的劳动者,为改革发展尽毕生之力。也许我们一生中不会遇到生与死的决择,但是需要我们奉献、需要我们付出的机会却有很多。回首看看我们身边,看看深夜时分还有多少盏灯在亮着,看看周末时候还有多少个科室在忙碌着,尽管没有任何报酬和奖励,他们却始终加班加点,毫无怨言,这就是我们的财政干部,一群永远微笑着勇于挑战不知疲惫的人,一群有道德有益于人民的人。他们每天都
兢兢业业,忘我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他们的辛勤努力下,我们的财政事业伴着新世纪的朝阳蒸蒸日上!
朋友们,工作着是美丽的,凭着岁月赐与我们的年轻臂膀和满腔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我们所追求的事业中吧,在奉献中燃烧自己的青春,在奉献中实现人生的价值,在奉献中让生命闪光。
第五篇:让生命在奉献中闪光
让生命在奉献中闪光
--大走访“开门评警”演讲稿平云
各位领导、战友们:
大家好!我叫平云,是仁德派出所的普通民警,今天很高兴有这个机会在这里与大家一起交流、学习。今天我的演讲题目是《让生命在奉献中闪光》。
我非常欣赏一句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当我们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为碌碌无为而羞愧。作为一名国家公职人员、一名人民警察,我们的人生价值是怎么体现呢?我想只有真正做到“立足本职,创先争优”,在服务群众中,履行岗位职责,只有自己的工作得到群众的肯定,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价值。
今年来,全国公安系统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我们仁德派出所全警参与,积极行动,严格按照公安部和省厅要求,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把上访、下访和走访、回访结合起来,把扶危帮困与问计、问需、问安结合起来,不断提升爱民实践活动实效。今年以来,共走访社区群众120余户,发放警民联系卡100余张,调节纠纷矛盾20余起。一个个数字后面有着一幕幕群众感激的情景,一张张警民联系卡后面有着我们一次次获得的成功喜悦。“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的深入开展,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人生价值在奉献中体现,生命价值在奉献中升
了困绕了他多年的纠纷。
奉献也要用心:群众利益无小事,但只要我们牢牢抓住群众工作这条主线,用心就能做好。去年7月份,南钟社区西门街贫困户马永坤家,由于雨水天雨量充沛,大量洪水经排水沟溢到他家的菜地里,致使菜地长时间浸泡,各种作物及蔬菜全部被冲毁,损失严重,民警李国富走访获知情况后,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积极取得南钟社区的支持,在相关部门的多方努力下,从自来水厂协调了2000元递到马永坤手中,马永坤一家接过李国富手中沉甸甸,代表社区、民警关怀与救助2000块钱,感激的泪水不觉在眼眶中打转。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一件小事能加深警民之间的感情。只要怀着对群众的真切情意,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就能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
“勿以善小而不为”,群众渴求的事情,事情再小、再微不足道,我们都要尽力做好,民生多小事,小事涉民利,民生无小事,小事连民心,诸如群众被偷被抢,落户改名、办证开信、邻里纠纷等所谓的“小案”、“小事”对于公安机关来说也许是司空见惯、微不足道,但对于普通群众来说,可能是切身利益的大事,难事,这是千分之一和百分之百的关系,不解决老百姓身边的这些点滴小事,就是对老百姓感情百分之百的伤害,就不可能实现民安,就不可能达到真正的和谐。
我想,创先争优不是空洞的说辞,而是真真切切,点点滴滴体现在我们每一个平凡的工作日子里,体现在每一个普通的公安民警身上。如果我们人人都能成为一个履职尽责的人,把工作当成一种经历,把工作当成一种使命,那我们的事业一定会蒸蒸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