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古诗欣赏第一单元 美丽的四季
第一单元 美丽的四季 百花争艳的春天
1、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 婀娜的柳树好像是用青绿色的玉片装扮起来的,无比美丽。千万条柳条低垂着,好像一条条轻柔的丝带。不知道这些细细的柳叶是哪个巧手裁剪出来的?原来啊,那二月的春风就像锋利的剪刀一样。
[作品赏析]这是一首赞美早春二月的杨柳的咏物诗。通过对春天的柳树生动形象的描绘,赞美了春天带给大地的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这首诗清新自然,比喻奇巧,想象丰富。
2、春夜喜雨 [唐]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zhòng锦官城。[译文] 春雨好像知道时节的需要,到了春天,它就自然地应时而生。随着和风在夜了悄然飘落,默默滋润着万物,不露声息。野外的小路上空乌云浓密,只有江上的小船还亮着一盏渔火。清晨观赏被细雨滋润过的春花,繁花簇簇开遍了美丽的锦官城。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春雨的诗,题目中的“喜”字统领全篇。全诗八句,随没出现一个“喜”字,但仔细品味,哪句话中不透露着浓浓的喜悦之情呢?
春雨不仅给带地带来了勃勃生机,而且给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希望。全诗概括又形象,字里行间充分流露了诗人关心农事,渴求春雨的喜悦心情。
3、绝句 [唐]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 两只黄鹂站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唱,一行白鹭飞向蓝天。远远地可以看到窗外岷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外停靠着来自万里之外的东吴的航船。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描绘了自己居住的四川成都草堂以及浣花溪明媚的春光。全诗四句写了四景,有动有静,远近结合,有声有色,有高有低,场面开阔,景物丰富,表达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4、江畔独步寻花 [唐]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译文] 黄四娘家的小路旁开满了缤纷的鲜花,花儿们争奇斗艳,把枝条都压弯了。戏耍的蝶儿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婉转动人。
[作品赏析] 春天到了,阳光明媚,诗人独自漫步江边,寻找春天繁花似锦、蝶舞莺歌的美丽景象,写下了这首诗。全诗描写动静相应,有声有色,意境十分优美,表达了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
5、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 译文] 竹林外的桃花刚开了三两枝,群鸭知道江水变暖,开始下水嬉戏了。蒌蒿满地,芦芽肥嫩,恰是河豚将要上市的时节。[作品赏析] 这是苏轼为朋友写的题画诗,刻画了一派初春景象,全诗洋溢着一股浓厚而清新的生活气息。
6、春日 [宋]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 风和日丽来到泗水边赏景,一望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处处可以领略到东风的面容,万紫千红都呈现出春的气息。
[作品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泗水边观赏春景,抒写自己春游中富有哲理的感受。烈日炎炎的夏季
7、小池 宋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译文] 泉眼无声地流淌着细流,树影映在水中爱恋日光的温柔。小嫩的荷叶才露出一点儿尖角,早就有蜻蜓驻立在上头。
[作品欣赏] 这首诗描写了初夏时节小池优美的风光。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枝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
8、四时田园杂兴(之一)[宋]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译文] 白天锄地夜晚捻搓麻线,农家男女没有片刻工夫休息。小孩子虽然不懂得耕田织布,但也在桑树阴下学着种瓜呢。[作品赏析] 这是诗人《四时田园杂兴》组诗中的一首,主要是写夏日。头两句写农民们白天下地干活,晚上搓麻线织布,男男女女都不得空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生动地描绘了乡村里男耕女织、日夜辛劳的情形,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敬重之情。后两句写得意趣横生而意味深远: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地也不会织布,但却在茂盛成阴的桑树下学种瓜。这些孩子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十分有趣,也颇有特色,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天高云淡的秋季
9、山行 [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做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写诗人深秋时节在山中行走时所见到的美丽景色。诗人巧妙地捕捉了山行途中所见的几幅景观:远望一条山石铺成的小路蜿蜒曲折,折伸向高山之巅;近看山间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显现出几户人家;四周枫叶如火,更显得红艳娇美,远远胜过早春二月的花。在这里,有白云、有红叶,色彩明丽;山路、枫林、人家、和谐温馨;还有因爱这枫林晚景而停车观赏的诗人也在这幅画面中,使画面更显得有情有意。写秋景,全诗却无半点悲凉萧瑟的气氛。
10、秋夕 [唐]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译文] 秋夜里烛光冷清映着画屏,手拿着青罗小善扑打飞萤。石阶上夜色深沉凉如水,静坐着仰望牛郎织女星。大雪纷飞的冬季
11、江雪 [唐]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作品赏析]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在冰天雪地里独自钓鱼的老渔夫形象。诗歌前两句是大笔写景:千座山上见不到一只飞鸟,万条路上也看不到一个人影,境界非常开阔,而且显得非常寂静。为什么既不见飞鸟,也不见行人?原来是因为大雪纷飞,寒冷异常。然而就在这漫天风雪人鸟绝迹的茫茫大地上,却有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渔夫,独自一人驾船在江上垂钓。画面的背景特别空旷而冷寂,而画中老渔夫的孤独形象尤其突出,引人注目。
12、别董大 [唐]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第二单元 壮丽的祖国山河 江河湖海类:
1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译文] 浓墨般的乌云汹涌,却也未能遮住青山,晶亮的雨滴像珍珠一样跳入船舱中。地面卷起一阵大风,忽然吹散了乌云,望湖楼下平静的湖面,如同辽阔的蓝天。
[作品欣赏] 这首诗描写了夏日西湖下阵雨时的景象。诗人抓住夏日阵雨时的特点,写出雨前、雨中和雨后的不同情景。时阴、时晴,变幻莫测,多姿多彩,景色动人,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景色的喜爱之情。
14、、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 波光粼粼、晴空万里的西湖景色十分美丽,烟雨凄迷、斜风细雨中的西湖也很奇妙。若把西湖比作西施美人,淡妆浓抹都是那么美丽多娇、恰到好处。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首句写西湖晴天的景色: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次句描写雨天的西湖:在雨幕笼罩下,群山迷茫,若有若无。最户两句把西湖比作古代美人西施,新颖奇特,别开生面,写出了西湖的神韵
15、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 湖光秋月相互映照多么和谐,湖面平静好像铜镜没有打磨。远望洞庭湖美丽的君山和湖水,好似白银盘里托着一个青色的田螺。[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刘禹锡被贬官到郎州上任途中经过洞庭湖时所作。诗篇描写的是秋夜月色下的洞庭美景。月夜里,不见洞庭湖的浩瀚气势,迷蒙中,只见风平浪静,波光粼粼,月光柔媚,与湖水相映,明亮的湖水环抱着青翠的君山,就好像那白银盘里托着秀美的青螺,呈现出一派秀丽的景色和一种宁静和谐的气氛,使人感到十分清心怡神。从这里也可看出诗人贬谪,但他并不失意伤感,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宽广豁达的胸怀。诗篇写景细致优美,比喻形象新奇。
16、、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谣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译文] 阳光洒满香炉峰,峰顶升腾起紫色的云烟,远望瀑布直挂在山前的江边。飞泻而下的激流,来自三千尺高空,让人怀疑是那天上的银河飞落九天。
[作品赏析]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自己对自然的无限热爱,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豪放的气势,抒发了他向往自由、热爱生活的炽热感情。
17、浪淘沙 [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译文] 黄河曲折向海,卷动万里泥沙。汹涌的巨浪,怒吼的狂风,仿佛来自天涯。沿黄河溯流而上,直达银河。请你跟我一同去拜访牛郎织女的家。
[作品赏析] 诗人从一个非常宏大的背景入手,将万里九曲黄河尽收眼底,在诗人笔下,黄河奔腾万里,仿佛从天际汹涌而来,携风卷浪,夹带泥沙,奔涌而去。后两句,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奇异的景象:沿黄河溯流而上,直达银河,就可以与天上勤劳善良的牛郎织女一家相会,想象新奇美丽,令人神往。这首诗一方面抒写了黄河波澜壮阔的壮美景色,另一方面是诗人自己不畏艰难险阻,逆流而上的真实写照。描写山的:
18、独坐敬亭山 [唐] 李白(敬亭山在安徽省宣城县北)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译文] 一群群的鸟儿都已经高高飞走,一片白云也悠闲地飘去渺无踪影。我和敬亭山久久地相互看着,不觉得厌倦,只有那敬亭山孤独地站在对面。
[作品赏析] 这首描写山景的诗有一个特点,就是它不是从外形、气势或动态上去描绘山色,而是把山作为跟作者有同样感情的人,从静态写山的孤独,写山的坚定。题目中的“独”不仅是写作者,也是写山。在充分表达了诗人的苦闷、凄凉和孤独的情感中,也隐含了一种坚定。
19、望天门山 [唐] 李白(天门山在安徽省)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 高高的天门山被长江拦腰劈成两半,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掉头。两岸的青山对峙相望,一叶孤舟从东边急驶飘来。[作品欣赏] 诗人在这首诗中描绘了天门山独特而又雄伟壮阔的风光。天门山拔地而起,巍峨险峻,长江汹涌澎湃,在作者的描绘中,两山相隔对峙是长江所为,远远望去,就像一座大门,而湍急奔腾的江水因为地势的原因,突然掉头向北。这两句写出了天门山独特而雄奇的气势。后两句则写船行江上,两岸的青山出现在眼前,那江上急驰而来的一叶孤舟,好像从天边的红日之处驰来。这样的描写使读者仿佛能看到扑面而来的峡,听到奔腾咆哮的激流发出的声音,给人十分深刻的印象。
20、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 正面的庐山绵延起伏,侧面看却是巍然耸立的高峰,再从远近高低等不同角度观察,庐山更是千姿百态,没有完全相同的景致。至于为什么会无法辨别庐山的全貌,那是因为自己置身在山中。[作品赏析]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变化多姿、雄伟壮观的景象,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
第三单元 送别组诗
21、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译文] 美丽的西湖到底是在六月之中,湖光山色跟别的时节大不相同。连天的荷叶一望无际颜色碧绿,朝阳映照的荷花显得格外红艳。[作品赏析] 杭州西湖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诗人写六月的西湖,不写山,不写水,却抓住了夏日西湖的荷花来写,既合时令特色,又合地理特点。写荷,诗人一写荷叶,突出其范围广和颜色绿;一写荷花,荷花自水中而出,本来就很娇艳,更由于朝阳的映照,越发红得光彩照人。全诗色彩鲜明,清新秀丽,诗中有画,于写景中流露出诗人陶醉于大自然美景的情趣。
23、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 渭城的朝雨,湿润了地上的沙尘,客舍旁的柳枝在雨中更加青嫩可人。劝我的好友再喝一杯美酒,因为您西出阳关便没有知己友人。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诗的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氛围。这是在初春一个细雨纷纷的清晨,天气带着凉意,雨中的旅馆和青翠的杨柳,上作者和即将离别的朋友感到异常的亲切,又隐隐产生一种离别的伤感,含蓄地表达了一种难分的情绪。后两句是一个整体,朋友即将去塞外荒漠,要品尝独行跋涉的艰辛寂寞,因此,作者在朋友临行前一再劝酒话别,饱含了一种深挚的感情和美好的祝愿。在前两句的基础上,那种恋恋不舍之情表达得更为深厚、强烈。
24、赠汪伦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送别诗还有《别董大》、《赋得古原草送别》《送友人》《芙蓉楼送辛渐》
第四单元 边塞组诗
25、凉州词 [唐]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文] 奔腾不息的黄河好像来自天际,一座孤城在崇山峻岭之中巍然屹立。羌笛又何必吹奏那哀怨的曲调,春风从不曾吹过荒凉的玉门关。[作品赏析] “凉州词”是唐代乐府《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首句写作者极目远眺黄河上游,描绘出一幅动人的画面:辽阔的西北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天际云端直泻而下。然后作者的视线由远而近,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只有一座边塞孤城巍然屹立,现得十分孤独寂寞。
第四单元 边塞组诗
25、凉州词 [唐]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文] 夜光杯斟满了香醇的葡萄酒,正要痛饮却听到了催人出征的琵琶声。我若醉卧在战场莫要笑我贪杯,从古至今征战沙场的将士有几个人能生还?
[作品赏析] 这是盛唐边塞诗中的一篇名作。诗中描写了将士们在艰苦的戍边生活中的一次开怀畅饮、一醉方休的酒宴,表现了将士们的激情及壮志。首句以奇丽的彩笔描绘出豪华欢乐的酒宴场面,并富有浓郁的西域特色。正欲开怀畅饮时忽然,铮铮的琵琶声从马上传来,不断催促我快快喝酒。三四句把战士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豪情渲染得淋漓尽致。诗人在这里不仅表达了悲凉之意,而且在豪情之余表达了对战士们命运的同情。
27、出塞 [唐]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8、从军行 [唐]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前出塞》》《塞下曲》《春望》
第五单元 爱国组诗
29、《夏日绝句》 [宋] 李清照
[译文] 活在世上就要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成鬼中英雄。至今人们还在怀念项羽,他宁肯自杀也不肯逃回江东。
[作品赏析] 这首诗其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准则: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为国捐躯,死也要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
30、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31、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宋]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译文] 郁孤台下日夜奔腾的大江啊,有多少难民的泪水在江中流淌。抬头北望沦陷的故都卞京开封,可惜无数山峦把我的视线阻挡。青山哪能阻止滔滔江流,江水终究汹涌奔向东方。江边的黄昏我正在忧愁,又听到鹧鸪哀怨地啼唱。
[作品赏析] 辛弃疾所处的时代,金兵入侵,中原沦亡,朝廷南迁。这引起诗人无限的感慨。这首词写诗人登台望远,忧国忧民,表现出对沦亡国土的深切思念之情,同时表达了作者不能实现驱敌救国理想的苦闷。开头两句写逃亡难民,泪洒江中,满腹哀怨,一腔悲痛。接着写诗人企望着沦陷的国土而被青山阻隔,更觉沉痛。五六句是全词的重点,流露出诗人收复失地,驱逐敌人的强烈愿望及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末尾以鹧鸪的叫声,写出自己内心的哀愁,十分贴切。诗中写景与抒情紧密结合,融为一体,感染力强。
32、过零丁洋 [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译文】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周星。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下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后为誓死明志而作。一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但限于篇幅,在写法上是举出入仕和兵败一首一尾两件事以概其馀。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中,亡国的悲剧已不可避免,个人命运就更难以说起。但面对这种巨变,诗人想到的却不是个人的出路和前途,而是深深地遗憾两年前在空航自己未能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从而扭转局面。同时,也为自己的孤立无援感到格外痛心。我们从字里行间不难感受到作者国破家亡的巨痛与自责、自叹相交织的苍凉心绪。末二句则是身陷敌手的诗人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这使得前面的感慨、遗恨平添了一种悲壮激昂的力量和底气,表现出独特的崇高美。这既是诗人人格魅力的体现,也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的精神美,其感人之处远远超出了语言文字的范围。
33、狱中题壁 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译文] 望门投宿想到了东汉时的张俭,希望你们能像东汉时的杜根那样,忍死求生,坚持斗争。即使屠刀架在了我的脖子上,我也要仰天大笑,出逃或留下来的同志们,都是像昆仑山一样的英雄好汉。[作品赏析] 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深陷牢狱,在狱中的墙壁上写下了这首诗,后人称其为《狱中题壁》。前两句诗人用了张俭和杜根的典故,在此用典是希望外逃的康有为等要像张俭、杜根那样不畏艰险地活下去,保存维新变法的火种,等到时机成熟,使之再燃烧起来。“我自横刀向天笑”表达了他不惜以牺牲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来震撼封建权贵,使之实行改良运动的决心。诗人的爱国之心,可爱、可敬,诗人为变法救国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与日月同辉,与泰山并重。《示儿》 《已亥杂诗》
第六单元 咏物组诗
34、蜂 [唐]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译文] 无论是平地还是山尖,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蜜蜂都能飞去采蜜,它们仿佛占尽了世上的无限风光。但它们采尽百花成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酿造香甜的蜂蜜呢? [作品赏析] 这首诗寓意十分深刻,诗人先写蜜蜂劳动,四处采花蜜,好像很风光。但诗人同时思考这么一个问题:勤劳的蜜蜂这样整天忙忙碌碌,采得百花酿成蜜,到底为谁辛苦为谁忙碌呢?诗人在诗中借赞美蜜蜂来赞美劳苦大众,而“为谁辛苦为谁甜”则道出了作者的激愤,表达了对不劳而获者的痛恨与不满。
35、咏鹅 [唐] 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36、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37、梅花 [宋]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作品赏析] 这首诗赞赏了梅花不畏严寒、独自开放的顽强精神,表现出诗人不同凡俗的品格。前两句写梅花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后两句写梅花的颜色和香气,似雪非雪,幽香远瓢,既可敬又可爱。诗中不仅描写了梅花的外形美,更突出了它内在的品格美。
38、墨梅 [元]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漠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作品赏析] 这首题画诗是说作者画梅花不以追求色彩艳丽来讨人称赞,而要画出的是梅花不同凡俗的精神,抒发了作者高洁的志趣和情怀。
38、竹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作品赏析] 这首诗借物喻人。诗人通过咏诵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前两句赞美劲竹的内在精神,首句“咬”字极为有力,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次句表明劲竹对生活条件并无过高要求,显出它的生命力十分顽强。后两句进一层写恶劣环境对劲竹的磨练以及它不屈不挠的精神。
39、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作品赏析] 诗中借咏石灰,表现了自己不畏艰难、坚贞不屈,甘为民众的利益作牺牲的高尚精神。首句写开采石灰岩的艰难困苦,面对严酷考验,却从容自若,处之淡然。“烈火焚烧”与“若等闲”鲜明对照,更衬托出石灰的顽强。后两句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示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涌流高洁品格在人间的追求。诗中运用了拟人、借喻等手法,形象生动,语言也铿锵有力。
第二篇:第一单元古诗诵读
第一单元古诗诵读
教学目标:
1、读通诗句,理解内容,体会诗人的心情。
2、通过诗句展开想象并理解诗意。
3、背诵、默写诗文。
4、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阅读、感悟学习的过程。教学重点:能够背诵并默写古诗 教学难点:
1.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自己理解诗意 2.能够感悟诗人所抒发的情怀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用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万树鸣蝉隔岸虹,乐游原上有西风。”“乐游原头春尚早,百舌新语声卑卑。”„„
出示有关乐游原的诗句引出课题。2.作者介绍:
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婉约派。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3.读题,解题。乐游原:地名,在长安城南,唐朝时是有名的游览胜地。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读准读通。
2.指名读,纠正字音,指导“驱”,读写。
3.默读古诗,结合图片,理解诗意。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
4.出示:向晚意不适
从这句诗当中体会诗人心情是怎样的?你从哪里能看出来?(不适)词语解释:向晚:傍晚。
意:心情。
不适:不悦、不快。5.你心情不好的时候会怎样做?诗人又是怎样做的呢?
思考:自由发言讲讲平时心情不好的时候会做些什么?引出下句:驱车登古原
6.面对美景,诗人有什么感慨? 出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译诗]
傍晚十分我心情不太好,独自驱车登上了乐游原。
这夕阳晚景的确十分美好,但遗憾的是已经临近黄昏。
《乐游原》表达作者对 美好事物容易失去的感叹和对美好人生的眷恋 7.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与“诗仙”李白并称“大李杜”。他曾经在成都居住,写了很多与成都有关的诗,成都成都“杜甫草堂”就是纪念他的,因为那是他以前居住的地方
引出:《赠花卿》并解释题意:花卿: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花敬定 8.出示古诗,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解释词义:
锦城:锦官城,指成都
丝管:音乐
纷纷:形容乐曲的轻柔悠扬 天上:双关语,虚指天宫,实指皇宫 几回闻:听到几回。意思是说人间很少听到 诗意:
锦官城里的音乐声轻柔悠扬,一半随着江风飘去,一半飘入了云端。
这样的乐曲只应该皇宫内才有,平常百姓家哪里能听见几回? 板书设计:
《乐游原》表达作者对 美好事物容易失去的感叹和对美好人生的眷恋 作业设计:
1.背诵并默写古诗二首,家长监督并签字
2.预习第4课餐桌上的大学并完成《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家长监督并签字
第三篇:古诗欣赏
诗词赏析《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原文】
[唐]张九龄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⑴。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⑵。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⑶。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⑷。【注释】
⑴首二句: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使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亲友,此时此刻也该是望着同一轮明月。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⑵情人:指多情之人。可以指诗人自己,也可以指亲爱之人,即是亲人或是男女情人。遥夜:长夜。怨遥夜:因离别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长。竟夕:终宵,即一整夜。
⑶怜:爱。滋:湿润。怜光满:爱惜满屋的月光。这里的灭烛怜光满,很显然根据上下文,这应该是个月明的时候,应该在农历十五左右。此时月光敞亮,就是在现在今天,熄掉油灯仍然感受得到月光的霞美。当一个人静静的在屋子里面享受月光,就有种“怜”的感觉,这只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受而已,读诗读人,应该理解当时诗人的心理才能读懂诗词。光满自然就是月光照射充盈的样子,满描写了一个状态,应该是月光直射到屋内。
⑷末两句:月光虽可爱,却不能用手抓:送给远方的亲人,只好回屋睡觉,希望得个好梦。陆机《拟明月何皎皎》:“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盈手:双手捧满之意。盈:满(指那种满荡荡的充盈的状态)。【译文】
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这时,远在天边的亲人和我同样在望着月亮。有思念之情的人,怨恨夜太长了,因为整整一夜里,思念之情都无法间断。熄灭了蜡烛,更觉得月色皎洁可爱,披衣走到屋外长久地望月,感到了深夜露水浸润的凉意。月光虽然可爱,却不能满满地捧在手里把它送给远方的亲人,倒不如回去睡觉,在梦中与亲人相会。【作者】
张九龄(678---740),又名博物,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唐代有名的贤相;举止优雅、风度不凡。自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之士,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因此一直为后世人所崇敬仰慕。
他出生于官宦世家。少聪慧能文,弱冠参加科举考试获中进士,为秘书省校书郎、右拾遗。又登“道侔伊吕”制科,为左拾遗。他曾上书唐玄宗李隆基,主张重视地方官人选,纠正重内轻外风气;选官应重贤能,不循资历。后因与主政者不合,一度辞官返回家乡。期间,主持修筑梅关古道上的大庾岭驿道,保障了南北交通要道的畅通。唐开元六年(718)返回京城,宰相张说重其文才,称为“后出词人之冠”。开元十一年(723)被任为中书舍人。及张说罢相,因受权力斗争**的牵连而被调往外地任官。开元十九年,玄宗召为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再迁中书侍郎。由于他才学超群,风度亦甚佳,因而颇受玄宗的赞赏。开元二十一年,被任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丞相),主理朝政。张九龄针对社会弊端,强调保民育人,反对穷兵黩武;主张省刑罚,薄征徭,扶持农桑;坚持革新吏治,选贤择能,以德才兼备之士任为地方官吏。他的施政方针,缓解了社会矛盾,对巩固中央集权、维护“开元盛世”起了重要的作用,因而被后世誉为“开元之世清贞任宰相”的三杰之一。
张九龄诗歌成就颇高,独具“雅正冲淡”的神韵,写出了不少留存后世的名诗,并对岭南诗派的开创起了启迪作用。九龄才思敏捷,文章高雅,诗意超群,其《感遇》、《望月怀远》等更为千古传颂之诗。有《曲江集》二十卷传世。张九龄的诗早年词采清丽,情致深婉,为诗坛前辈张说所激赏。被贬后风格转趋朴素遒劲,是一个伟大的诗人。【赏析】
《望月怀远》是唐朝诗人张九龄所作,乃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意境幽静秀丽,情感真挚。结构深入不紊,语言明快铿锵。其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千古佳句。
《望月怀远》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及妻子而写的,乃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在天边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有怀远之情的人,难免终夜相思,彻夜不眠。身居室内,灭烛望月,清光满屋,更觉可爱;披衣出户,露水沾润,月华如练,益加陶醉。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采撷以赠远方亲人,倒不如回到室内,寻个美梦,或可期得欢娱的约会。诗的意境幽静秀丽,情感真挚。层层深入不紊,语言明快铿锵,细细品味,如尝橄榄,余甘无尽。“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千古佳句,意境雄浑豁达。
古人对月,有着深厚的感情,联想非常丰富。望月怀人,常常成为古诗词中的题材,但像张九龄写得如此幽清淡远,深情绵邈,却不多见。诗是通过主人公望月时思潮起伏的描写,来表达诗人对远方之人殷切怀念的情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二句寄景抒情,出句写景,对句由景入情。诗人用朴实而自然的语言描绘出一幅画面:一轮皎月从东海那边冉冉升起,展现出一派无限广阔壮丽的动人景象。正因明月深奥莫窥,遥远难测,就自然而然地勾起了诗中人的不尽思念。他设想,遥隔天涯的远人.此时可能也在对月相思吧。诗中人不说自己望月思念对方,而是设想对方在望月思念自己。构思奇巧,含蕴有致,生动地反衬出诗寄托的深远。诗着一“生”字,极为生动,这同张若虚“海上明月同潮生”诗句中的“生”字,有着同工异曲之妙。“天涯共此时”句,是从谢庄《月赋》中“隔千里兮共明月”化出的。这两句,由海上、明月、天涯构成雄浑阔大的意境。望月是实景,怀远是设想,诗人巧妙地把写景和抒情融合起来。写出彼此共对皓月之境,又蕴含怀远之情,也留下联想和想象的空间。首联擒题,以下诸句便由此生发开去。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二句,是说多情人怨恨着这漫漫的长夜,对月相思而彻夜不得入眠。这是对诗中人由想象而返回现实,由望月而转身就寝的矛盾心情的表述。这里写出多情人由怀远而苦思,由苦思而难眠,由难眠而怨长夜的种种连锁动作过程,也包含着有情人的主观感情色彩。这一声“怨长夜”,包孕着多么深沉的感情!
按律诗的要求,颔联应是工整的对偶,但此诗却采用流水对的格式,这固然说明唐代初期律诗尚无严格的要求,一定程度上仍保存着古诗的风貌,另方面此联采用流水对的形式,跟首联在内容上就显得更为密切,蝉联而下,自然流动,给人一种气韵纯厚之感。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二句,写诗中人因遥思远人,彻夜相思,灭烛之后,尤觉月华光满可爱,于是披衣步出室外,独自对月仰望凝思,不知过了多久,直到露水沾湿了衣裳方觉醒过来。这是一个因相思所苦的非痴即呆的形象。这一联貌似写赏月,实则寓写怀远幽思。月的清辉,最易引入相思,诗人神思飞跃,幻想月光能成为所思念之人的化身,身可与之相依为伴。诗人多想让这种幻想成为现实!所以“灭烛”,正是为了追随月光;“披衣”,则是为了同月华多停留些时刻,此中情景,甚有“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之意。诗写出月光的可爱,也写出诗人寄意的深远。这联属对工整,顿挫有致。句中的“怜”和“觉”两个动词用得好,使诗中人对远人思念之情得到充分表达,这是一种因望月而怀人,又因怀人而望月的情景相生写法,它勾勒出一个烛暗月明,更深露重。人单思苦,望月怀远的幽清意境。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二句。写因思念远人不得相见,故面对月华情不自禁地产生把月赠送远人的想法。晋人陆机拟古诗《明月何皎皎》有“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句,诗中的“不堪盈手赠”即由此化出。随之而来便产生寻梦之想。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痴念。但借此更衬托出诗人思念远人的深挚感情,使诗的怀远更为具体、更有含蕴。诗便在这失望和希望的交集中戛然收住,读之尤觉韵味深长。
《望月怀远》是月夜怀人之作,情深意永,细腻入微。全诗以“望”、“怀”着眼,把“月”和“远”作为抒情对象。所以诗中处处不离明月,句句不离怀远,把月写得那么柔情,把情写得那么沉着,把月写得美丽。望月念远,相思难眠,梦中相逢,都是人世间常有的情景,诗人娓娓道来,亲切感人。《增定评注唐诗正声》引郭云:“清浑不著,又不佻薄,较杜审言《望月》更有余味。”《唐诗刊选脉会通评林》云:“通篇全以骨力胜,即„灭烛‟、„光满‟四字,正是月之神。用一„怜‟字,便含下结意,可思不可言。”
这首诗表现的情意是沉着缠绵而不见感伤,语言是自然浑成而不露痕迹。这种风格对以后的孟浩然、王维等诗人有着深远的影响。
第四篇:古诗欣赏
古诗欣赏《绝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会读“绝句黄鹂窗万船”,会写“句吴万”
2、通过理解字词句的意思,弄清诗句的含义,在解词理句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全诗的大意。重点理解“含”字的妙用。
3、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领会诗的意境,从而体验诗人作诗时的欢快的心情。
一、导入,揭题
1、导入:同学们,我们唐代有两位著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的美称,是—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他是—杜甫。杜甫的诗在唐代诗作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写的一首绝句。(板书课题,齐读)
2、学字:“绝”。师:大家都知道,绞丝旁的字多与丝线有关。这个字的意思是把丝线割断。
扩词:断绝、绝技、绝活、绝招。
3、绝句由四句组成,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师范读,注意听老师读诗的节奏。这首诗的节奏是223。
3、自由练读,注意节奏。
4、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诗句给我们勾勒了一幅怎样画面?
三、创设情境,细读古诗
1、学习第一句诗
(1)如果把诗配上画,按诗句的描绘,应首先画什么?(黄鹂)(2)出示“黄鹂”图。
怎样记住这个“鹂”字?(加一加)
诗中那活泼可爱、小巧玲珑的黄鹂鸟儿在什么地方呢?(柳树间)怎样的柳树呢?诗人是用哪个字来形容柳树的?(翠)
可见此时正是早春时节,那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做什么?(鸣叫)那么你们想美丽的黄鹂鸟儿会在翠绿的柳树间怎样地鸣叫呢?(欢快地、自由自在地)
(3)让我们用欢快的语调读第一句诗,注意节奏。
2、学习第二句诗
(1)诗人正陶醉于黄鹂悦耳的鸣叫声中,忽然眼前掠过一道白色的弧线,你们猜猜这白色的弧线是什么?(白鹭)
(2)出示“白鹭”图,并介绍:白鹭是一种水鸟,浑身羽毛洁白,在天空飞翔的身姿十分优美。
(3)诗中写的是一只白鹭吗?(不是)哪个词告诉你的?(一行)
(4)洁白的鹭鸟飞向蔚蓝的天空,这样的画面可真美啊!让我们齐读第二句,读出画面的美来。
3、体会诗境
(1)你找到了诗中的表示颜色的字吗?请小朋友在书上圈出来(黄、白、青、蓝)。
(2)诗人用色彩鲜明的字写出春天景物的特征,仿佛有一幅早春美景图展现在我们面前。同学们能不能看着画面,结合诗句,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这美好的画面。大家可以按这样的句式来说: 出示句式:这早春的景色真美啊,天空,柳树,黄鹂,白鹭
。诗人觉得眼前的一切就像。
(3)同学们描绘得真美啊,让我们把一、二句诗联起来读一读,读出画面的美来。
4、学习第三句。
(1)真是春意融融,生机勃勃,诗人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这时他一抬头,却又被另一处景物所吸引,是什么?是远处的西岭雪山(2)西岭是位于成都西边的岷山,那里的积雪终年不化,所以诗人说“千秋雪”。板书“今”,加一点:“今”变为“令”。“令”字变成“含”(变的过程中说:大家看,令字一点被咬掉,放在口中不咽下,就是---含)
师:诗人从窗口向远望,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景色像镶嵌在窗框里一样。
5、学习第四句诗
(1)诗人向近处看,又看见门前的什么?(船只)泊就是停泊位的意思。
去哪儿的船?(东吴)我们一起来背一下百家姓前两句: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吴是一个姓氏。东吴是三国时期孙权在江苏一带建立的政权,所以东吴指江苏一带的地方。而杜甫是在四川成都,真是千里迢迢而来。
(2)所以从东吴来的船只路途遥远,诗中用一个词---万里。现在同学们能明白这句诗的大意了吧。
船的部首是“舟”字旁,作偏旁时,横变提,而且右半部不出头。(3)让我们一起用愉快的语气齐读三、四句诗。
四、背诵古诗
真是一首好诗啊,如此佳作,我们怎能不吟诵吟诵。(1)自由背诵古诗。(2)指名背诵。齐诵。
五、小结
这堂课我们一齐走进诗人,体会诗人作诗的情形,弄清了每句诗的意思,还想象画面感受诗的意境。相信同学们会利用这种学古诗的方法学会更多更好的古诗,有更大的收获!
六、巩固生字
1.回顾“绝、鹂、窗、船”的记法 2.字卡抽读所有生字
3.指导书写“句、吴、万”
古诗欣赏《望天门山》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3、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自制的谱曲的诗句和李白其它山水诗的课件。
2、学生准备:朗读古诗,平时积累一些李白的诗歌。教学重点: 情感朗读,感悟诗境。教学难点:感悟诗境。课前谈话:
师:听说你们很聪明,那我考考你们。(板书:山),什么字?你能说带有山或与山有关的成语吗?喜欢游山玩水吗?都游过哪些山?还想去游哪些山?
一、揭题
老师带你们去游天门山,怎么样?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板书:望天门山。
二、读通诗文,初悟诗意
1、刚才让老师领略了你们扎实的语文基本功,现在再去过难关,有信心吗?底气不足呀。
会读这首诗吗?自己大声读读。
你们刚才的表现也激起了老师的表现欲,我也要读一读。(师范读,生鼓掌。)能说说你为什么给我掌声吗?
现在你们是否也想读?你觉得我哪里读得不错,欣赏我的,你可以学习我的,如果你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你就读出你自己的感觉。
男生来读读。女生来读读。全班一起读。
2、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首诗,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如果说这首诗就是一幅画,那画里都画了些什么呢?再去读读、找找、划划。
反馈: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3、我还知道你们班画画水平很不错的,来展示一下吧,把这首诗画出来。想要把这首诗画好,该做些什么准备?(读诗、读懂诗的意思)
生自由作画。
谁来向各位展示一下自己的佳作,说说自己画中的得意之处。根据生的回答追问你为什么这样画?有何依据?
三、想象,领悟诗意
1、师也画一画,板画天门山。这是——?天门天门,顾名思义就是天上的门,可见——?能用“天门山真什么”来说说吗?(高、俊秀、险„„)
是呀,难怪诗人写到天门山犹如被江水冲击而隔断似的,这么雄伟这么有气势,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哪!
2、师板画江水回旋、向北流。老师画的是什么?(水)怎样的水?(碧水)碧水还可以说什么水?(清清的水、绿绿的水、干净的水„„)这样的水流到天门山的时候,由于山势的阻挡,产生回旋,转向北流了(师结合板书加上手势来说)。
现在,你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什么画面?你仿佛听到了什么?(水狠狠地、猛烈地撞击岩石,发出哗哗、很响的、震耳欲聋的声音„„)大自然的景色真是秀丽神奇!
其实我画的水是一条江,叫什么?(楚江)楚江又叫什么?(长江)在古代,长江在天门山之前的中游流经战国时期的楚国地域,被称为楚江,天门山之后的下游流经吴国地域,被成为吴江。
我画的其实就是诗里的哪几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师神情并茂读这两句诗。你也想读读吗?我们比赛读,你们不先练练吗?指名几位生读,评读,评出优胜者。
3、你们读出了山的气势,山的磅礴,诗里还有写山的吗?(两岸青山相对出)这又是怎样的山呢?(请两位生来表演,为了显示山的高大,可以向上伸手臂并向中间靠拢点,演示山向中间突出的样子)师板画两岸的青山,同时板画孤帆和太阳。
4、看看老师又画了什么?怎样的小船?怎么行驶的?从孤帆你还能联想到什么?(作者在这船上欣赏风景,被美景陶醉了,写下这流传千古的佳作。)
刚才我画的是哪两句?(两岸青山相对出,一片孤帆日边来。)师做手势范读,生练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
四、诵吟古诗,拓展积累。
1、这么美的诗,能积累下来吗?可以做做动作背。生自由背诵,指名背,齐背。
2、在古代,古人可不像你们这样读诗、背诗,他们是吟诗,吟唱诗歌,也就是把诗歌唱出来。今天我们也来学一学古人,唱一唱诗。课件出示:谱上曲的诗句。
师唱,生跟唱,师生齐做动作唱。
3、知道这么精彩的诗是谁写的吗?对李白你了解多少?
李白是我国唐朝著名的诗人,背后人誉为“诗仙”,现存诗歌将近1000首,其中有很多是写山水的,你还知道李白哪些写山水的诗?
老师也找了几首,给同学们欣赏。课件出示:《独坐敬亭山》、《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广陵》、《天门山》。
五、结语
古诗是我国文化宝库里的一多奇葩,而李白只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星,还有很多诗人和他们的诗歌也很有名,千古流传,等着你们去欣赏,去诵读。
第五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三首》教学案
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三
首》教学案
第一单元诵读欣赏《行路难》
教学目标:
:了解作者;
2:体会李白诗风,感悟诗意。
正课:
一、朗读《行路难》。
二、解题。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离开长安时所作。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三、了解作者: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现实,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河,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他善于从民间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四、赏析。
(1)前四句为全诗奠定了抒情的基调。
李白离别京城,亲朋好友为他设宴饯行,宴席十分豪华。
金樽、玉盘——极言饮食器具之精美
清酒、珍馐——极言酒肴之珍奇
斗十千、直万钱——极言酒、菜之珍贵。
然而禀性豪爽嗜酒如命的诗人对此美酒佳肴却“不能食”“心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与“金”“清”“玉”“珍”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诗人极度愤懑、抑郁不舒的心情。是什么原因使得诗人如此呢?(联系背景)
(2)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
“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了人生道路艰难险阻。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他才高志大,很想如管仲、张良、诸葛亮等历史上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宏大的事业,可是受诏入京后,皇帝却没有重用,而且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像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性格的人,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垂钓碧溪”“乘舟梦日”的典故,表达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业的信心。
(3)这四句节奏短促,反复感叹过去自己那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表现出进退失据而又不甘自弃,继续探索寻求出路的复杂心理。
(4)最后两句诗人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
李白毕竟是盛唐的大诗人,他悲而不伤,那积极入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诗人用“长风破浪”比喻其宏伟抱负,接以“会有时”,肯定这一抱负有施展的时候。其坚定的信念,不屈的精神,表现得何等豪迈、直爽!
“直挂云帆济沧海”由乘长风破万里浪推演而来,创造出一个雄浑阔大的意象,融入了诗人“辅弼天下”,大济苍生的宏伟蓝图。
(5).学生再读这首诗歌,背诵。
五、小结:
这首诗为古风,巧用典故,夸张的描写,象征的运用,跳跃式的结构,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的诗风,全诗基调是昂扬激越、乐观向上的。
六、板书设计
行路难
停杯、不食、拔剑、茫然——忧郁悲愤
冰塞黄河、雪满太行——应题“行路难”
长风破浪、云帆济海——乐观自信
(昂扬激越豪迈乐观)
课后作业
背诵诗歌
第一单元诵读欣赏《游山西村》
一、教学目标:、知识:背诵这首诗;理解诗的意境。
2、能力:诵读能力;联想、想象能力。
3、德育:陶冶美的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背诵此诗。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的意境。
三、教学过程:
、作者及背景简介:
爱国诗人陆游在政治斗争中,屡受统治集团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但他坚持抗金主张,始终不渝。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陆游由于支持张俊北伐失败被罢官还乡。居山阴(今绍兴)镜湖之三山村。这道诗作于次年春。诗中生动地描写了农村淳朴的习俗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表现出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真挚的情感。
2、“莫笑农家腊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农家热情、淳朴、热情好客,以丰馔款待客人的情况。“足鸡豚”,形容菜肴很丰盛。“足”,“足够”。“豚”,小猪,这里泛指猪。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联描绘了山水复杂纡曲的美丽风光,表现了游者的惊喜和豪兴。这两句写的是眼前景,述的是真实感受。重重叠叠的山岭,弯弯曲曲的流水,远远望去好象前面已经无路可通了,可是,走到近前,在垂柳掩映、山花烂漫的地方,突然又出现了一带村庄。
两句后来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忽又绝处逢生的情境。它给人以坚持不懈、生意不绝的启示,引导人们从一个狭小的圈子奔向一个开阔、明朗、优美的崭新天地,所以被人们传诵不衰。
4、“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前一联写村外风光,这一联转为写村中所见所闻。春社日将临,农民要祭祀土地神以祈丰年,击鼓弄箫、载歌载舞,热闹异常;农家的穿载简洁朴素,还保留着古代的风俗习尚。这二句勾勒出一幅纯真明快的农村风俗画。
5、“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意思是说,从今以后,假如你们允许我在空闲的时候趁着晚上的月色前来访问的话,那么,我会随时在夜间拄着杖叩启你们的家门的。这里,不仅说明了陆游与当地农民相处得多么融洽,也充分表露了诗人对山西村和山西农民无限喜爱的真挚情感。
课前作业设计:
背诵这首诗。
第一单元诵读欣赏《饮酒》
一、教学目标:
:体会诗歌语言的特点。
2:理解陶渊明追求平静自由生活的志趣。
3:体会诗意。新课标第一网
二、重点、难点:
:重点: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难点:创作背景的介绍;
诗人的整体评价。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步骤
(一)导语
中国的传统文学浩如烟海、博大精深,诗歌和散文更是两股清泉,我们应不断地汲取,让它们永久地留在血液里,终生受益。以前我们学过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哪位同学能背诵一下:“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我们可以看到诗人一洗都市的喧嚣、尘世的铅华,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和农家生活的画圈。展示了山村优美的风光,恬静的生活,老友间的情谊,透出诗人淡泊名利、追求闲适恬静的田园生活的情趣。大家还能知道哪些诗人也是田园诗人(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谢灵运《登池上楼》中写冬去春回的神助之语: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渊,杂英满芳甸。”)请大家把课本打开,今天我们来共同研讨真正的隐士,田园诗派的开创者,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的一首田园诗上品《饮酒》来领略他给我们展示的清净世界。
(二)、解题:本篇为《饮酒》组诗的第五首,此组词共二十首,为陶渊明酒后写的杂感诗。
在古代酒与人关系甚密,可解忧可增兴。
曹操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斗酒诗百篇。
杜甫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
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陶亦自云:性嗜酒,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俗语:酒后吐真言,我们来看看陶渊明的真言。
(三)正课:、一读:一字一词地读,凭借注释,读准字音,了解词意义,体会文意。
2、逐步读——析——赏。
教师范读前四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点明“而”转折——矛盾人境无车马喧。
自问自答实——虚意味深长。
学生齐读(注意问句升调,答句的意味深长)
归纳:他置身人境,却能做到“无车马喧”,不染世俗之事,原因何在?诗人意味深长地说“心远地自偏”,心既远离了尘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板书心远——骨心静——境自静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无求名求利之心,即使身居闹市也宛如在山,这深刻的道理被诗人平淡说出亲切感人.中国禅宗六祖能一日诵经,风吹幡动,一曰:“旗动”二曰:“风动”慧能曰:“心动”亦点明此意。
学生齐读,体会诗意。
3:接着诗人顺势而下写出无限的意趣。
教师范读后六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初句点明:妙在“悠然”——无意看山。
“见”不是“望”“看”——景已入心。
触景生情,与自然化为一体,进入更高的境界。
这是诗人推崇的田园生活优雅闲适的绝妙写照,也是作者追求的飘逸之梦。王维诗中亦云其悠闲“倚杖紫门外,临风听暮蝉”。
至于“菊”字,我们可从苏东坡《冬景》中可见“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傲霜枝”一个“傲”字尽现其意。
周敦颐《爱莲说》中曾云“晋陶渊明独爱菊”物芳可明志洁足见其节操高尚,淡泊名利。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归园田居》中“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归去来兮辞》中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可见此句有两意:)、在己,鸟知回,我知回,已回。
2)、在人,鸟知回,你们为什么不肯接受这美好的归宿,投身宁静优美的自然怀抱中呢?这是一种真情的召唤。在自然的感召下,诗人的心更宁静了,他悟得了真意:鸟日出而出,日归而返,那么我要像飞鸟一样,纵身大自然之中,以尽百年,不也欣然自得吗。正如《挽歌》中云“死去何足惜,托体同山阿”这接近于老庄的自然无为,返朴归真。但诗人悟得有没有说出?——引出末句。
归纳:此句展现无比广阔无比自由的内心世界,这个世界正是陶渊明毕生追求的世界,人生修养的最高境界,不是很多人能懂得,足见其诗“旷达中含几多悲凉,飘逸中带几多沉重。
此时景情意合而为一,实乃诗之完美境界。
体味、讨论、齐读。
课前作业设计:
文学常识简介: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谥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在其自传性散文中称“五柳先生”(宅边有五柳树,因此为号焉)
他的一生经历可分为三个阶段。二十九岁以前家居时期,“猛志逸四海”,有“大济于苍生”之志。二十九到四十一岁或仕或隐时期“一心处两端”四十一岁辞彭泽令隐居躬耕时期,史记当他在做彭泽令时,郡里派一个督邮来县,县吏叫他来带相迎,以示敬意,他说“吾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当天就离职回乡,并写下了著名的《归去来兮辞》表示归隐的决心,“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在次年写的《归园田居》中曾云其志向和对世俗的观点“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做官是“误落尘网中,久在樊笼里”归田园是“复得返自然”(这里的自然不仅指回到大自然的怀抱,而且包含道家的所谓纯真本性的意义,将被扭曲了的人性重新恢复到自然的面目)
代表作:诗歌《归园田居》《饮酒》《桃花源诗并序》
散文《桃花源记》成语世外桃源的出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花垂鬓,并怡然自乐。”
课后作业设计:
评:、陶自评“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2、宋陈师道评“渊明不为诗,写其胸中之妙尔。”
3、金元好问“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醇。”
轻松一刻:古诗拾趣,巧填植物名。、采()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人闲()花落,夜静春山空。
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始盛开。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开。
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出墙来。
6、人面不知何处去,()依旧笑春风。
7、竹外()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8、沾衣欲湿()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别样红。
10、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来。
1、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村。
12、()()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3、来日绮窗前,()著花未?
4、停车坐爱()晚,()红于二月花。
5、()尽已无擎雨盖,()残犹有傲霜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