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事传承美德 人性闪烁光芒
小事传承美德 人性闪烁光芒
——物业科退休浴池员工拾金不昧事迹报道 拾金不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人高尚品质和崇高社会责任感的具体体现。在努力构建和谐矿区的日子里,物业科的好人好事层出不穷,职工用自己拾金不昧的实际行动展现了后勤人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精神风貌,树立了良好的服务形象。
3月3日下午,退休浴池职工李明在工作中,拾获手机一部和手表一块,李明没有片刻的犹豫,立即将失物交到后勤队办公室,并与队部管理人员任队一起共同寻找失主。李明主动通过手机联系人通知失主家人,在取得联系后,一直在原地等待失主的到来。当失主得到失而复得的手机时,感动的连声感谢。至今,尚未找到失主的手表仍然放在队办公室,等待失主。
李明同志的拾金不昧精神充分体现了我科职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风貌,展现了我科职工的高尚品质和良好的社会公德,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社会主义荣辱观,其拾金不昧的崇高品质为我们树立了优异的榜样,值得我科全体职工的认真学习。
为此,对李明同志拾金不昧的行为特提出通报表扬,望其再接再厉,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发光发热。同时,也鼓励我们物业科的每一位员工向李明同志学习,把这种美德和崇高品质在职工队伍中发扬光大。
“勿以善小而不为”。爱心就像一盏灯,灯光亮一些,身边的黑暗就会少一些;每颗心灵就像一扇窗,窗户打开,光亮就会进来。物
业科的员工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岱河矿区点亮了一盏灯,诠释了后勤人“我们一直用心服务”的工作理念。
第二篇:让课堂闪烁人文的光芒
让语文课堂体现人文教育
姓
名:陈梅娥
地
址:洛阳市伊川县江左镇 单
位:魏村小学 联系电话:***
让语文课堂体现人文教育
伊川县江左镇魏村小学
陈梅娥
(摘要):长期以来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种误区:我们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教育,而忽视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其实,《语文课程标准》早就将语文的学科性质定义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里的“人文性”既包括人的文化性,又包括文化的人性,它的实质就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主要是指人格、情感、意志、性格、心理品质等。只有让语文课堂体现人文的光芒,才能使语文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近期,我到江左中心小学听了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听了5节课。参赛的老师都是各校的佼佼者,他们沉稳的心理素质、漂亮的粉笔字、流利标准的普通话、灵活的课堂反馈、娴熟的课堂驾驭能力„„无不让人佩服不已。尤其是参赛课堂时时闪烁的人文光芒,更让我这个平日疏于学习的“老教师”羞愧难当。
《语文课程标准》早就将语文的学科性质定义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里的“人文性”既包括人的文化性,又包括文化的人性,它的实质就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主要是指人格、情感、意志、性格、心理品质等。在具体的教学中要体现人文性,就得变“教师强加体验”为“学生亲历体验”(如《画家和牧童》分角色表演),变“讲授式教学”为“研究性教学”(如《赠汪伦》问题研究),变“课堂权威”、“话语霸权”为“课堂民主”、“心灵沟通”(如《匆匆》的 2
文本对话)。总之,学生作为具有文化个性的人,在语文课程中就应该受到人文关怀,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他们的体验和个性心理特征就应该受到尊重,我们许多参赛老师在这方面做得很好,连一个很小的细节都不放过,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哪怕有一个学生没读完,老师也会耐心地等待他读完,甚至把话筒对着他,把他(她)的朗读声扩出来予以鼓励。这真正是在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真正凸显了教师的人文关怀。
回想自己,在语文课堂上让学生读书时,常常是少数学生还没读完,我就拍手或在黑板上写上“停”,这些学生就只得放下书来,就是有个别学生读兴正浓,想坚持把书读完,也在周围学生“善意”的提醒下闭嘴了,很少给学生自由活动,充分展示个性的空间,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没有给学生发挥的余地,在语文教学中,我往往是只重视对学生进行字、词、句、段、篇等知识性的教育,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情感性的人文教育,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学生学习语文的效果可想而知。两相对比,真是令人汗颜!
我带的是低年级语文,虽然我学过儿童心理学,也了解低年级学生的特点,知道他们集中注意的时间短,持久性差,我们教师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心理,要想方设法地开展教学活动,调动他们的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激发学生人人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在实际的教学操作中,虽然也能采用一些方法,如游戏呀、运用多媒体呀,但却由于种种原因常常简单化,单一化,往往用教师的权威强制学生参与学习。就拿检查学生生字掌握情况这件事来说吧,这次赛课,每位教师方式都灵活多样。如杨淼文《四个太阳》:学生合作互查,开火车查,哪个生字爱错找出来再查,教师报学生举字卡查„„就是教师报,报的形式也不是单一的,有直接报生字的,有报偏旁的,有报字的结构的,有报字谜的„„总之,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从多种角度、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将检查寓于玩字卡的游戏当中,学生学得既主动,又愉快。我想,教师多动一下脑筋,学生就多一份收获,作为教师,学生就是我们的服务对象,我们是干脑力劳动的,如果不尊重我们的服务对象学生,如果不动脑为学生做好服务,我们真的将愧对“教师”这一称号了。
从教30年来,我的课堂闪烁了人文之光吗?我扪心自问。
曾记得在内地上一堂公开课《司马光》,自己正认为上得得心应手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如果掉进缸里去的是司马光,旁边又没有司马光砸缸,那该怎么办?”突然冒出这么一个问题,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一下子懵了,根本没去细想,就回了一句:“掉进缸里去的是司马光,旁边当然没有司马光砸缸哟!”课上完后,我还暗自庆幸自己有灵活的课堂随机应变能力,没有因学生的质疑而出纰漏,课上得还算成功。现在想起来,怎一个“哎——”字了得!那个学生所问的意思是,如果司马光是溺水者,旁边又没有能想出砸缸办法来救人的另一个“司马光”,该怎么办?多聪明的一个孩子,多好的一个施行“自救教育”的问题呀,却被我三言两语打发了,忽略了,说到底,这是语文的人文性被我忽略了呀!
看来,我真的是该仔细地审视一下自己的课堂教学,真的是到了要彻底地转变自己的某些观点的时候了,也许过去我的语文教学过于强调工具性,总觉得学生如果听说读写的能力没上去,那就是我这个语文老师的失职,因此,我想尽一切可能的办法去提高学生的各种语文能力,而很少去注意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自《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之后,虽然我也学习过,但仍然没在思想上引起重视,认
为那只不过是新课改的一个举措,只不过是语文课程价值完整性复归的一个昭示,评价体系没发生根本的改变,考试还是考学生语文工具性掌握得怎么样,谁还去考人文性掌握的怎么样?这也没法考呀?所以,在教学中,我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试想,课堂上哪有人文光芒的闪烁?
通过这次青年教师赛课活动,我觉得课课都在鞭策着我,真是后生可畏呀!反思自己,再不学习,再不洗脑,在课改中“冲浪”,非但不能成为弄潮儿,反而会灌水、会淹死,这不是危言耸听,如果再不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一味地对学生只进行知识的教育,而忽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只会使我们的语文课堂黯然失色、死气沉沉。只有,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展现学生个性,认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人文教育贯穿语文教学的始终,才能营造一个学生喜于乐见的高效课堂,让我们的语文课堂都闪烁起人文教育的光芒吧!
第三篇:让课堂闪烁人文的光芒
让课堂闪烁人文的光芒
暑假期间,我县举行了教师培训,我听了15节课。讲课的老师都是各地的佼佼者,他们沉稳的心理素质、漂亮的粉笔字、流利标准的普通话、灵活的课堂反馈、娴熟的课堂驾驭能力……无不让人佩服不已。尤其是参赛课堂时时闪烁的人文光芒,更让我这个平日疏于学习的“老教师”羞愧难当。
《语文课程标准》早就将语文的学科性质定义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里的“人文性”既包括人的文化性,又包括文化的人性,它的实质就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主要是指人格、情感、意志、性格、心理品质等。在具体的教学中要体现人文性,就得变“教师强加体验”为“学生亲历体验”(如《画家和牧童》分角色表演),变“讲授式教学”为“研究性教学”(如《赠汪伦》问题研究),变“课堂权威”、“话语霸权”为“课堂民主”、“心灵沟通”(如《匆匆》的文本对话)。总之,学生作为具有文化个性的人,在语文课程中就应该受到人文关怀,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他们的体验和个性心理特征就应该受到尊重,搜有讲课老师在这方面做得很好,连一个很小的细节都不放过,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哪怕有一个学生没读完,老师也会耐心地等待他读完,甚至把话筒对着他,把他(她)的朗读声扩出来予以鼓励。这真正是在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真正凸显了教师的人文关怀。回想自己,在课堂上让学生读书时,常常是少数学生还没读完,我就拍手或在黑板上写上“T”,这些学生就只得放下书来,就是有个别学 1
生读兴正浓,想坚持把书读完,也在周围学生“善意”的提醒下闭嘴了。两相对比,真是令人汗颜!
我带的是低年级语文,虽然我学过儿童心理学,也了解低年级学生的特点,知道他们集中注意的时间短,持久性差,我们教师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心理,要想方设法地开展教学活动,调动他们的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激发学生人人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在实际的教学操作中,虽然也能采用一些方法,如游戏呀、运用多媒体呀,但却由于种种原因常常简单化,单一化,往往用教师的权威强制学生参与学习。就拿检查学生生字掌握情况这件事来说吧,这次赛课,每位教师方式都灵活多样。如杨淼文《四个太阳》:学生合作互查,开火车查,哪个生字爱错找出来再查,教师报学生举字卡查……就是教师报,报的形式也不是单一的,有直接报生字的,有报偏旁的,有报字的结构的,有报字谜的……总之,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从多种角度、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将检查寓于玩字卡的游戏当中,学生学得既主动,又愉快。我想,教师多动一下脑筋,学生就多一份收获,作为教师,学生就是我们的服务对象,我们是干脑力劳动的,如果不尊重我们的服务对象学生,如果不动脑为学生做好服务,我们真的将愧对“教师”这一称号了。
从教10年来,我的课堂闪烁了人文之光吗?我扪心自问。
曾记得在内地上一堂公开课《司马光》,自己正认为上得得心应手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如果掉进缸里去的是司马光,旁边又没有司马光砸缸,那该怎么办?”突然冒出这么一个问题,完全出
乎我的意料,我一下子懵了,根本没去细想,就回了一句:“掉进缸里去的是司马光,旁边当然没有司马光砸缸哟!”课上完后,我还暗自庆幸自己有灵活的课堂随机应变能力,没有因学生的质疑而出纰漏,课上得还算成功。现在想起来,怎一个“哎——”字了得!那个学生所问的意思是,如果司马光是溺水者,旁边又没有能想出砸缸办法来救人的另一个“司马光”,该怎么办?多聪明的一个孩子,多好的一个施行“自救教育”的问题呀,却被我三言两语打发了,忽略了,说到底,这是语文的人文性被我忽略了呀!
听课后不久,我们就学完了第三单元,我让学生写一篇作文《我爱家乡》,一向成绩很好的俞珏兵这次仍然写得很好。我把她的作文念给全班同学听,当念到“我的家乡江西婺源人杰地灵,有中国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时,学生刘晓红插嘴:“不对,詹天佑是广东人!”我脱口而出:“刘晓红,捣乱呀,你?”“詹天佑就是广东人!”她不服气地嘀咕着。因她每次语数英考试老垫底,平时又不大守纪,大家见我不屑的样子,也七嘴八舌地说她:“是吗?那你怎么不写到你的作文里去呀?”“他就是广东人,我听我爸爸说的。” 刘晓红的眼泪也快流出来了。我见了,犹豫了:“也许她这回说的是对的?”我疑惑地读完了全文。回到办公室,正好办公桌上有刚到的2004年3月的《小学语文教师》,我随手翻开看看,真是无巧不成书,里面正好有一篇《詹天佑是何地人》的文章,看完后,我才知道,刘晓红真的不是捣乱,詹天佑祖籍是今江西婺源,但他出生于广东省南海县,并在那儿度过了童年时代。这次是我戴“有色眼镜”看人,错怪她了。直到现在,她那种委屈的眼神,仍常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那眼神分明在抗议着老师对她的不公啊!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好的差的都一视同仁,让他们都在课堂上有畅所欲言的机会,让他们都能得到尊重,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民主,才是真正的和谐,才是真正充满人文气息的课堂啊!
看来,我真的是该仔细地审视一下自己的课堂教学,真的是到了要彻底地转变自己的某些观点的时候了,也许过去我的语文教学过于强调工具性,总觉得学生如果听说读写的能力没上去,那就是我这个语文老师的失职,因此,我想尽一切可能的办法去提高学生的各种语文能力,而很少去注意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自《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之后,虽然我也学习过,但仍然没在思想上引起重视,认为那只不过是新课改的一个举措,只不过是语文课程价值完整性复归的一个昭示,评价体系没发生根本的改变,考试还是考学生语文工具性掌握得怎么样,谁还去考人文性掌握的怎么样?这也没法考呀?所以,在教学中,我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试想,课堂上哪有人文光芒的闪烁?
这次暑期培训听课,我觉得课课都在鞭策着我,真是后生可畏呀!反思自己,再不学习,再不洗脑,在课改中“冲浪”,非但不能成为弄潮儿,反而会灌水、会淹死,这不是危言耸听。让我们的课堂都闪烁起人文的光芒吧!
第四篇:“师德为先 师风为首”在这里闪烁光芒 文档
“师德为先 师风为首”在这里闪烁光芒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教师历来是备受社会尊重和关注的职业,师德师风建设也日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许昌县实验中学,作为许昌市人民满意学校,始终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发扬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狠抓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近年来先后组织实施了许昌县教育体育局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一系列活动,进一步树师德、铸师魂、正师风,学校上下风清气正,干事创业激情高涨,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好势头,在全县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让遵德守范成为自觉行动
师德师风建设重在教育引导,然而,空洞的说教往往苍白无力,而且极易引起教师的反感。如何使师德教育生动活泼起来,如何使恪守师德准则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许昌县实验中学在这方面积极创新,通过活动引领、换位体验、文化熏陶等形式,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为了将师德师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许昌县实验中学精心组织了一系列喜闻乐见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让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接受到师德师风建设的心灵洗礼。2013年暑假,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了许昌市中华传统文化培训,感受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五天短暂的时间,大家共同学习、分享、内省、探讨,每位参与者都沉浸在传统文化的馨香和团队的温暖之中。培训活动深深感染了每位教师,也激励着每位教师在生活工作中学习并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做一个有道德的人。2013年开学初,学校组织开展了“实验大讲堂”,每月一主题的大讲堂活动,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广大教师热情参与,自觉开展了有关教师理想信念、职业操守、精神风范讨论,形成了“只为满园桃李艳,任凭双鬓染秋霜;只为行程杜鹃美,愿将年华酿芬芳”师德共识。2014年5月,为创建许昌市文明单位,学校开展了“道德讲堂”,以“争做师德标兵”为主题,分“讲故事、唱歌曲、学模范、诵经典、发善心、送吉祥”六个环节。通过身边看得见、学得到的人和事宣扬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敬业奉献和孝老爱亲的道德品质,全体教师沐浴道德洗礼,品悟道德力量,让心灵净化,让好心滋长,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每学年组织“践行雷锋精神,唱响师德赞歌”主题歌咏赛,举办“老师,您好”为主题的师德故事会,以歌舞、访谈、诗朗诵、讲述等形式,再现黄启明、李朝娟、崔桂玲等十位教师的感人至深的真实故事,使广大教师受到深刻的教育和震撼。许昌县实验中学每项工作都抓到了点子上,2014年教师节前夕,总书记在北师大与师生座谈以后,学校立即响应教体局号召,积极开展了“学习总书记讲话精神、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活动,活动为期一年,分为学习宣传、自查自纠、整改落实、总结表彰四个阶段,目前仍正紧锣密鼓地推进。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一所学校的领头羊。李英校长说,作为一所学校高度重视师德师风的建设,才是一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作为教师就要教好书、育好人,必须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也就是“师德”。作为许昌县实验中学的老师,就更要讲“师德”,为人师表,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站稳三尺讲台,耕好半亩方田,全心全意为教育事业作贡献。“如果师德不高就会地动山摇,就不可能教好书、育好人,甚至会危害学生。”
校园文化的感染力是不可低估的。许昌县实验中学十分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学校通过发掘人文积淀、提炼校园精神来营造氛围、彰显特色。学校道德文化长廊张贴有《孔子言孝》、《弟子规》、庄子、老子、孟子、墨子画像等。层层楼道、教室内外、宿舍间,到处流淌着传统文化的气息,这些传统文化不仅浸润着整个校园,还让人强烈地感受到一种典雅而浓郁的校园文化道德氛围;制作的墙体标语、玻璃橱窗、学校餐厅、运动场、绿地等也都成了道德文化的传播阵地,校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一角一景,无不发挥着德育引导和熏陶作用。在这里,传统文化代代相传,孕育一代又一代的优秀教师群体。谈到校园文化作的用,李朝娟老师说,她每天都生活在感动之中,身边很多教师的很多细节,都在感动着她,影响着她,大家都这样心无旁骛地干工作,她没有理由不全身心地投入。
让师德制度真正管人管事
美德之花须时时浇灌,师德建设须持之以恒。许昌县实验中学从推进师德师风建设的科学管理和长效管理出发,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坚持依法治教治校,坚持制度管人管事,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并狠抓落实,使制度管事管人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在师德标准上,除了严格执行上级有关要求外,还结合学校情况,研究出台了《许昌县实验中学教师从业行为“十不准”》,明确将“接受学生家长宴请、收受学生或者家长赠送的礼品礼金及有价证券、从事有偿家教、到民办培训机构兼职兼课、替民办培训机构招揽生源、收受招生回扣”等行为列入禁区,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普遍欢迎。针对教师日常行为中存在的一些细节问题,同时制定了《许昌县实验中学教师礼仪规范》、《许昌县实验中学教师行为规范》等多个制度,力图从制度层面规范约束教师言行举止,让“行为世范”的要求真正具体化,为全体教师提供师德师风行动指南。
在师德考评方面,许昌县实验中学制定了《师德师风建设考评细则》,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考核、评优评先、职称晋升、职务聘任、名师和骨干教师评选的重要依据,并专门聘请了20名学生家长参与学校教师的综合评价。实行“一月一调查、一期一考评、一年一考核”,定期对学校有关师德师风的制度建设、实施进度、实施力度和实施效果进行考核评估,使师德建设真正落到实处。针对教师师德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个一个地分析研究,一个一个地督查治理,形成了强大声势,收到了明显效果。
让教师人人都能出彩出色
在严格要求教师的同时,学校注重走近教师心灵,关注教师成长,千方百计为教师成才搭建平台,创造机会,让师德规范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典型引路、榜样示范,是许昌县实验中学激励教师成长进步的一大举措。除了每年一届的教师节优秀教师表彰外,还组织了“文明教师家庭”评选活动,“文明教师”、“师德标兵”、“师德师风先进个人”等系列评选活动,学校通过“个人申报——年级推荐——校级初评——公示结果——学校终评”的公平、公正、公开的评选程序,评选并表彰了崔桂玲、黄启明、魏俊英、李朝娟等数十名 “师德先进个人”。这些可信、可敬、可学的身边典型,无时无刻都在激励着广大教师。通过这种选树身边典型,在全校弘扬了敬业奉献、创业乐教的正能量,发现和培养了大批师德高尚的典型。
人文关怀是师德建设的核心所在。学校还把师德建设与人文关怀结合起来,以真情服务作为师德师风建设“心”引擎。以关心爱护教师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基本前提,在为广大教师办好事、办实事中增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感召力。学校工会专门成立了困难教职工帮扶中心,通过社会捐赠、师生捐赠、教师互助等渠道筹措经费,为困难教职工提供针对性的帮助。
两年来,许昌县实验中学正是在李英校长的这种“师德为先,师风为首”的思想指导下,逐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规范教师从教行为;不断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自觉性;大力培养教师的师德意识和人格品质,塑造了良好的师德形象。学校先后荣获了“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家长学校”、“河南省校园文化艺术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卫生先进单位”、“许昌市办学管理规范学校”、“许昌市素质教育示范学校”、“许昌市师德师风建设先进单位”、“许昌市文明学校”、“许昌市教师发展年先进单位”、“许昌市绿色学校”、“许昌市五四红旗团委”、“许昌市优秀少先队集体”、“许昌市团队建设先进单位”、“许昌市依法治校示范校”、“许昌市教育宣传工作先进单位”、”许昌市人民满意学校(许昌市名校)”等荣誉称号,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赢得了人民满意的口碑。
“师德为先,师风为首”是一种助推器,它使许昌县实验中学的老师们充满了力量、装满了责任、赋予了担当;“师德为先,师风为首”是一个播种机,它使许昌县实验中学的老师们充满了阳光、填满了希望、放飞着梦想,在“弘扬高尚师德,办人民满意学校”的道路上洒满了光辉„„
第五篇:让语文教学闪烁道德的光芒
让语文教学闪烁道德的光芒
语文教学不只是一个知识系谱,它同时具备了塑造美好心灵、建立健全人格、培养审美情趣的功能。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首当其冲承担起传承民族文化在弘扬民族美德的责任,让课堂给学生审美享受,给学生情感熏陶,点燃思想火花。
一、要热情,用发自肺腑的职业情感去感染学生。
教师的教学不仅要注重传授知识技能,还应以自己的教学态度去影响学生,让学生充分认可,并善于运用情感教育,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教学实践告诉我:任何一个语文活动,如没有教师的参与,学生即使因好奇开始时兴趣很浓,热情的火焰也会日趋熄灭。因此教师要参与其中,与学生共享探究的美丽。朗读感知,涵泳体味,对对联、小练笔„„我和学生一道,感受语文的魅力;阅读、批注、课堂作业、读书笔记„„我与学生一起,体味学习的乐趣。教师高度的工作热情,使师生感情融洽了,学生求知态度端正了,求知欲望深厚了,教学效果当然会更上一层楼。
二、要真诚,用高尚的人格去影响学生。
处于成长的学生,摹仿性强,可塑性强,最易受他人的影响。教师要懂得以人格培育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的特点。作为年轻教师尤其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塑造自己高尚的人格,完美的形象。
诚实的力量是伟大的。“唯诚可以破天下之伪”(明代思想家薛碹语)。记得那次又接到讲课任务,教学设计完成后对学生说了要讲哪课,要求按常规预习即可。可好多同学替我紧张,一再追问有什么问题,欲做充分准备。我对学生说:“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的真实。我们宁要真实的缺憾,绝不要虚假的完美!”班里鸦雀无声了,但孩子们脸上写满认可,亦多了几分自信。那节课是成功的!师生交流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求知,课上精彩不断。后来学生作文中的写实抒真,生活中的真诚表现让我充分认识到教师的人格是一种能量,一旦成为一种行为,就会激励、影响更多的学生,就会承传久广。
三、要博学,以深厚的专业知识来启发学生。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语文老师是博学的,至少他们有这样的期望。在讲课的时候,如果你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那学生对教师的佩服程度可想而知。
当今社会科技发达,信息灵通,教师必须注重搜寻信息、博览群书,讲课时渗透信息,充实教学内容,学生在自己合作探究的同时教师必须对学生的质疑有一个丰富完美的解答,这样学生就会学得满足满意。同时还要注意课文阅读取材的广泛性,使教材承载着大量的社会、人文、历史及自然科学知识,学生在学习使用语言的同时,还将接触到许多诸如文化艺术、古今中外的背景知识和一些未知领域。
语文学科富含人文因素,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最佳工具。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我们只有看到美在渲染,听到爱在宣泄,感受到情在流淌,语文教学才能闪烁道德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