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安徽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点
2011年安徽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点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是实施《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开局之年。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高举旗帜服务大局、德育为先育人为本、与时俱进改革创新、贴近实际贴近师生的总体要求,在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建设上取得新进展;在增强思政理论课实效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实现新突破;在加强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鼓舞士气、提振精神,服务师生、服务发展上取得新成效;在加强校园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凝聚团结奋进的精神力量,促进创先争优上迈上新台阶;在健全机构队伍,提升工作能力,创新方式方法,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化科学化上迈出新步伐。
一、集中抓好一项工程
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建设,一是以建设工程为龙头,切实贯彻落实《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程的意见》(皖教工委〔2010〕22号),围绕课程、基础条件、师资队伍3个方面,启动建设工程实施,开展好项目建设,做好项目申报、评审工作,加强工程建设管理。二是实施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试行)》,全面开展检查和督促工作,重点促进机构队伍建设。三是开展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现状调研,召开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暨队伍建设经验交流会,总结推广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先进做法和经验。四是实施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规范并加强研究生思政理论课教学工作。
二、广泛开展三项教育
1.推进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师生、武装头脑、铸造灵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巩固广大师生团结奋斗的共同理想。一是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增强大学生的认知认同,转化为精神信仰和价值追求。着重开展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大力进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二是开展“划清四个重大界限”、“六个为什么”“七个怎么看”等普及性读本学习总结工作,继续推荐学习书目,开展学习活动。三是加强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适时召开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经验交流会。四是继续做好国家级和省级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的组织工作。五是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通俗化、具体化研究工作。2.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 严格按照中央总体部署和省委统一要求,精心组织广大师生学习党史,加深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焕发为党和人民事业奋发进取的巨大热情。一要通过干部教育培训、党委中心组学习、思政理论课和个人自学形式,运用报告会、座谈会、纪念征文、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歌咏、报告会、红色旅游、主题实践、主题班会晚会、组织学生瞻仰革命遗址、参观红色旅游景点和革命博物馆、革命纪念馆等形式,特别要发挥学校报刊、广播、网络、手机等媒体作用,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丰功伟绩、优良传统、宝贵经验,加深广大师生对党的历史和中国近现代史的了解和认识,坚定在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二要组织“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两弹一星”元勋事迹学习教育活动。三要在校园开展中宣部等推荐的《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免费放映活动。
3.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
一是在高校教职工中集中开展《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其实施工作的宣传教育,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宣传活动,提高教职工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增强把握教育教学规律和履行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自觉性主动性。二是根据教育部《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围绕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十二五”规划和地区重大发展问题、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等主题和社会公平、收入分配、股市楼市、就业社保、教育卫生、安全生产等热点,联系实际开齐开足开好形势与政策课,回答大学生关心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三是推进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四是组织编写推广并使用形势与政策教育地方教材。五是邀请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为大学生们作形势政策报告。
三、着力抓好五项建设 1.抓好辅导员队伍建设
一是开展《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第24号令)和《省委教育工委、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意见》贯彻落实情况检查、督查。加强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加强辅导员的配备与培养、管理与考核,着重解决专职辅导员岗位及数量不足问题。二是制定2011-2015年高校辅导员培训规划,通过辅导员培训基地组织开展年度辅导员专题培训、高级研修、岗前培训和在职辅导员轮训、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培训,采取新颖有效方式提升培训效果,加强培训考核。三是探索专职辅导员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新办法,试行在申报的学科组内作为单独类别,侧重工作业绩等,予以优先、分别评审。四是开展辅导员工作技能大赛,继续开展年度人物评选。五是支持《高校辅导员学刊》建设,加强刊物使用与发行。2.抓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
一是在高校校园网络开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栏工作,围绕主旋律,丰富栏目形式和内容,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络阵地。二是组织开展全省高校十佳网站评选,促进校园网络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丰富内容,创新形式,提升水平,增强吸引力和影响力。3.抓好校园文化建设
一是组织开展全省高校校园文化和网络文化优秀建设成果评选活动。二是会同团省委等相关部门加强并规范高校学生社团活动,发挥高校共青团、学生会、社团作用。三是认真总结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和经验,为全省推进文化强省建设会议提供先进经验材料。四是继续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五是组织开展本科高校非艺术专业师生革命传统经典乐曲钢琴、提琴大赛以及书画摄影比赛。
4.抓好系统精神文明建设
一是要认真落实省委文明委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要求和部署,结合高校实际,广泛深入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切实加强精神文明日常工作。二是健全省委教育工委文明委文明单位评选机制,启动评选工作。三是召开高校文明创建工作座谈会,开展第九届“省级文明单位”总结表彰工作。四是深入推进高校公民道德建设,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做好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和“中国好人榜”、第二届安徽省道德模范选拔推荐工作,加强对道德模范的宣传学习。五是继续开展大学生“三下乡”和系列志愿者活动,认真总结工作经验。六是开展高校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的发掘和宣传,建立高校系统典型发掘、培育、宣传、学习工作机制,切实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
5.抓好思想政治工作长效机制建设
一是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动态分析制度。二是完善辅导员培训进修制度。三是建立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评价与督查制度。四是建立对高校讲坛、论坛、学术报告、讲座等的报批管理制度。五是建立校报、学报、校内广播电视和校园网的审读抽查制度。六是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比制度。七是建立思政理论课教学“手拉手”帮扶共建制度。八是加强高校思政研究会制度建设,强化研究工作。
第二篇:思想政治工作要点
海南省第二劳教 戒毒所政治处 2012年思想政治工作要点
2012年,海南省第二劳教 戒毒所思想政治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劳教戒毒工作为中心,以开展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以深化创先争优和“文明大行动”活动为着力点,以提高队伍执法能力为核心,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动力,以加强政工部门自身建设为保障,全面提升我所政工工作科学化水平,为劳教戒毒工作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和有力的人才支持。
.一、大力加强组织宣传工作
(一)深入开展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按照省局活动实施方案要求,研究制定我所活动实施方案,协调成立领导小组及工作机构,确定所领导和科室、大队联系点,层层分解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责任,抓好动员部署。通过举办一次专家讲座、召开一次座谈会、上交一篇心得体会文章、讲一堂党课、举办一次论坛等“五个一”活动,以及集中教育培训和开展“当合格民警、做文明先锋、推动基层发展”大讨论等形式,着重抓好理想信念、群众观点、公正执法、清正廉洁等四个专题教育。积极配合省厅巡回宣讲工作,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将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与文明大行动、创先争优、向雷锋同志学习、基层基础建设年等活动相结合,着力抓好“学雷锋,见行动”、“自查自评”、“公开评议”、“整改落实”等几项活动,组织民警对照核心价值观,查摆问题,剖析原因,整改提高。组织编排文艺节目,参加省厅文艺汇演。
(二)扎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按照省局要求,指导我所党支部和党员以迎接党的十八大为主题,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履职尽责创先进、立足岗位争优秀,为加强劳教戒毒场所基层基础建设,推进劳教戒毒工作改革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服务国际旅游岛建设作出新成绩。总结我所活动经验、成效和做法,收集梳理,形成总结报告,上报省局。
(三)扎实开展“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按照省局部署,扎实开展“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按照“分类定级、健全组织、晋位升级、创先争优”的工作要求,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加强党员管理教育,促进党建工作者队伍建设,强化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有效落实司法部《加强司法行政系统领导班子思想建设意见》,加强领导干部党性和作风教育,提高领导班子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配合省局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全面加强我所党组织建设,有序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四)加强宣传表彰和舆论引导监督工作。贯彻落实《海南省司法行政系统表彰奖励暂行规定》,抓好表彰奖励工作,推进表彰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组织开展“四无”单位、“四无”大队、“个别教育能手”、“优秀共产党员”、“模范党支部书记”等评选表彰活动。积极配合省局做好黄小芳先进典型的宣传工作,着力抓好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八大精神和文明大行动、创先争优、向雷锋同志学习等几项大活动的宣传,营造氛围,树立正气,弘扬新风。各科室、大队组建兼职网评队伍,相互联动,共同做好日常监测和定期研判工作。
(五)进一步加强机关党建工作。结合形势,制定所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计划,加强领导班子理论学习,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理论水平,更好地发挥领导干部的学习带头示范作用。做好民主生活会筹备工作,保证民主生活会成功召开。进一步规范完善党建工作制度,加强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大力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一)抓好理论学习教育。重点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党的十八大、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教育,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政策理论水平。
(二)抓好业务培训。按照省局安排,积极组织民警参加警衔晋升、公务员初任等培训。以联合办班、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重点加强心理咨询、戒毒管理、应急处置等业务培训,进一步提升民警专业化水平。在报销学费、对考试获证人员奖励等措施鼓励自愿报名的基础上,挑选优秀民警报名参加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逐步壮大心理咨询人才队伍。
(三)抓好在线学习。根据省委组织部、省公务员局和省局关于在线学习的要求,督促指导各科室、大队抓好民警在线学习工作,引导广大民警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完成学习任务,确保注册率、参训率、学时完成率达到100%。
三、大力加强认识警务工作
(一)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制定我所深化干部人事改革配套制度,推进科级领导干部竞争性选拔干部常态化,推行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等选拔干部制度,推进票决选拔干部工作,完善干部实绩考核办法,落实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意见,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认真贯彻落实轮岗交流制度,加强干部轮岗交流工作。
(二)规范人事警务工作。积极推进干部选拔任用纪实监督系统建设,前移监督关口,严防违规用人。加强检查督促,规范我所人事任免、人员调配、档案管理和警员职务套改工作,以及警衔、警号、警衔标志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人事警务工作规范水平。
(三)抓好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宣传普及科学人才观,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落实《海南省第二劳教所人才选拔和管理暂行办法》,建立我所人才库,加强人才评选培育工作。
四、扎实开展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
按照所党委部署,扎实开展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着力加强基层队伍建设。
(一)加强我所党委班子建设。以《团结公约》为标准,加强学习教育,促进班子成员团结协作,不断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号召力。打造能带队伍、强业务、促发展的领导班子。
(二)切实充实大队警力。深入基层加强调研,科学、合理配备警力,所部管理教育科室前移,精简机关,压缩非执法岗位民警人数,警力下沉。确保大队民警达到场所民警总数的75%,直接管理民警达到劳教、戒毒人员总数的8%。
(三)切实提高大队民警的福利待遇。落实大队民警工资、福利、津补贴、抚恤政策,警员职务套改、民警住房、职级晋升、进修培训、立功创模等政策向大队倾斜,提高大队民警的政治、经济、生活待遇。
(四)扎实开展“六个一”活动。在我所组织开展“六个一”活动,即民警职工读一本好书、做一件好事、提一个合理化建议、改正一个缺点、查找一个问题和部门领导与每名部门民警职工进行一次谈心,了解并帮助解决工作、生活困难。
(五)加强民警心理健康工作。贯彻落实省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劳教人民警察心理健康工作的意见》,配合省局组织的心理辅导团队,对我所民警进行心理辅导教育,帮助指导民警调节心理,缓解工作压力。
五、大力加强政工部门自身建设
(一)扎实开展“一迎双争”主题活动。按照中央组织部、省委组织部、厅政治部、局政治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在我所广泛开展“迎接十八大胜利召开,争当‘三服务’优秀标兵,争创‘两满意’模范部门”为主题的“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活动,开展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加强政工队伍党性教育,努力建设模范部门,打造过硬队伍。坚持把“一迎双争”活动贯穿政治工作始终,切实抓出成效。继续深化向李林森同志学习活动,弘扬政工部门优良作风,建设优秀政工文化。
(二)加强学习,进一步提升业务水平。积极组织政工干部加强业务学习,着重抓好组织人事工作政策法规和劳教戒毒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增强政治工作业务能力。年终,组织全体政工干部参加厅政治部组织的测评考试,力争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严格落实政工干部教育、管理和监督措施,不断增强组织人事工作纪律意识,坚决防止政工干部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
(三)夯实基础,进一步规范政工工作。加强基础工作信息化管理,建立人事档案、警衔晋升、表彰奖励和教育培训等工作信息库,规范工作标准、程序、流程,形成管理规范、衔接有序、协调畅通、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工作效能。
第三篇:20121226173012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关于转发201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学院、部门: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发〔2004〕16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今年继续设立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负责组织实施。现将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课题类别及资助额度
本次项目分为:(1)一类课题,每项资助经费原则上为5-6万元,研究年限为2年;(2)二类课题,每项资助经费原则上为2-3万元,研究年限为1年;(3)辅导员骨干专项课题,每项资助经费原则上为1万元,研究年限为1年。
一类、二类课题可根据课题指南(详见附件)提出的重点研究方向申报,也可在符合课题立项宗旨前提下,结合实际自拟题目,并在课题名称后用括号注明所依托重点研究方向的序号。
辅导员骨干专项课题由高校专职辅导员(指在院系一线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在编在岗人员,包括院系党总支副书记、学工组长、团总支书记等)自拟题目申报。课题应立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问题设计研究题目,切忌空泛抽象。
二、申报条件
1.本次项目限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申报;每所高校最多只能参与每类课题的2个项目申报;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可单独申报1项。
2.申请者必须能够实际从事研究工作并真正承担和组织项目的实施;每个申请者限报1个项目;所列课题组成员必须征得成员本人同意,否则视为违规申报。
3.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不得申报本次项目:
(1)在研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含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基地重大项目、后期资助项目、一般项目)负责人;
(2)所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自2010年(含)以来因各种原因被撤销者;
(3)在研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含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后期资助项目、西部项目和单列学科等各类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负责人(若已结项需附相关证明);
(4)申报201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其他类别项目者。
三、申报办法
本专项以高校为单位集中申报,不受理个人申报。具体申报办法和程序如下:
1.本次项目采取网上申报方式。《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申请评审书》(以下简称《申请评审书》)启用2013年新版本,以前版本无效。
2.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以下简称社科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平台项目申报系统”(以下简称“申报系统”)为本次申报的唯一网络平台。网络申报办法及流程以该系统为准。
3.12月12日开始受理项目网上申报。申请者可登录社科网申报系统下载《申请评审书》,按申报系统提示说明及《申请评审书》填表要求用计算机填写、打印,并由学校科研管理部门通过申报系统上传《申请评审书》的电子文档。
其中,申报辅导员骨干专项课题的高校专职辅导员在填写《申请评审书》“申请者本人近三年来主要研究成果”栏时,请同时填写个人工作实绩。
4.2012年已开通账号的高校科研管理部门,以2012年的账号、密码登录系统,并及时核对单位信息;未开通账号的高校科研管理部门,请于12月21日前登录申报系统,登记单位信息、设定登
录密码,打印“开通账号申请表”并加盖管理部门公章,传真至010-58803011。待审核通过后,即可登录申报系统进行操作。
有关项目申报系统及技术问题请咨询社科网,联系电话:010-62510667,手机:***、***,电子信箱:xmsb2013@sinoss.net。
5.本次项目网上申报截止日期为2013年1月11日,申报个人须在此之前将所申报的材料进行在线审核确认,在线打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申报一览表》(以下简称《申报一览表》),连同《申请评审书》纸质件各2份,报送科研处,逾期不予受理。
四、其他要求
1.各申报单位网上提交的《申请评审书》和签字盖章的纸质件数量与内容要确保一致,否则不予受理。各单位纸质《申请评审书》要按照《申报一览表》顺序排序,以便核对。
2.本次项目评审采取匿名方式。为保证评审的公平公正,《申请评审书》B表不得出现申请者学校、个人等有关信息,否则作废。
3.申请者应如实填报材料,确保无知识产权争议。凡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即取消三年申报资格。
4.各申报单位应严格把关,确保填报信息的准确、真实,提高项目申报质量。如违规申报,将予以通报批评。
附件:201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类、二类课题指南
联系人:童岳嵩、沈承春
联系电话:0857-833042
4二〇一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附件:
201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类、二类课题指南
一类课题
1.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的研究
2.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路径和工作机制研究
3.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创新研究
4.在大学生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5.高校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研究
6.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的法律问题研究
7.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形成与引导研究
8.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标准研究
9.高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研究
10.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
11.增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研究
12.平安校园建设指标体系研究
13.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内涵及其培养机制研究
14.在大学生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研究
15.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研究
16.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研究
17.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究
二类课题
1.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认同问题研究
3.加强大学生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研究
4.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取向与趋势研究
5.高校校园及周边治安防控体系研究
6.基于学生满意度的高校学生工作绩效测评体系研究
7.网络舆情信息工作规律性研究
8.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发掘机制研究
9.青年学生榜样的形成与传播机制研究
10.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研究
11.大学生网络生活状况及特点规律研究
12.高校学生行为规律、群体特征与维护稳定工作研究
13.提高大学生班级建设质量研究
14.优秀辅导员成长规律与培育机制研究
15.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研究
16.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研究
17.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协同配合研究
18.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首要责任人作用的机制研究
19.高校网络自组织管理专题研究
20.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研究
21.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2.校园流行文化趋势及其引领机制研究
23.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度研究
24.高校廉政文化品牌建设研究
25.网上网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调育人研究
26.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研究
27.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中的法律问题相关案例研究
28.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程序正当研究
29.建立完善维护高校稳定动态舆情机制研究
30.网络社会环境下高校舆论危机事件应对机制研究
31.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特点及引导研究
32.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33.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34.高校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团学组织建设研究
35.大学生常见的异常心理及应对案例的研究
36.大学生党支部建设案例研究
37.培养国防生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研究
38.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研究
39.高职院校教学实践和技能训练中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40.民办高校党务工作队伍建设研究
41.加强高校博物馆、校史馆、艺术馆育人功能研究
42.基于“自媒体”的高校宣教网络建设研究
43.高教园区(大学城)维稳工作机制研究
44.新形势下社会热点问题对高校学生的影响及应对研究
45.以博客为载体开展学生思想疏导的案例研究
46.利用社交网络增强大学生思想疏导与教育实效性研究
47.高校海外留学生党建工作机制研究
48.高校统战工作主题实践活动品牌培育研究
49.跨学科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50.管理科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研究
5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性协同性研究
52.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质量控制与成果评价研究
53.高校党建工作的学科支撑研究
54.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成果转化应用研究
55.网络环境对大学生信仰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第四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高等学校工作中十分必要和迫切。这种必要性和迫切性来自于我们的社会生活发生的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以及大学生思想道德可塑性强等特点。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那么,他们就容易被不健康甚至腐朽的思想文化所侵蚀。
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特征。高等学校的性质主要是通过它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表现出来的,而这种素质的培养又主要靠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来实现的。思想政治教育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教育学生,不仅是实现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目标所必需,也是意识形态斗争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实践一再证明,即使在社会主义思想占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一旦对马克思主义教育有所放松,许多不正确的思想就会出来寻找自己的市场。
从社会来说,一些错误的思想和文化在我国社会生活的不少领域时有反映,并通过各种渠道直接、间接地影响着大学生。从当代的学生情况看,他们虽然热爱祖国,愿意振兴中华,但有的缺少长期艰苦创业的思想准备和献身精神,有的尚不能正确地进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对比,盲目崇拜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他们拥护改革,但由于对中国的历史和现状缺乏深切的了解,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肤浅,对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有时产生偏激情绪;他们渴望成才,但不少人存在着轻视政治的倾向,法纪观念淡薄,道德水平不高。可见,不能认为大学生毕业后就能自然而然地成为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人才。必须经过深入的系统的思想教育,使他们具备社会主义事业所需要的思想政治素质,他们才能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占主导地位。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学校的德育工作,他指出:“要加强各级学校的政治教育、形势教育、思想教育,包括人生观教育、道德教育。”学校教育就是要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但应当指出的是,在这里德育是起主导作用,占有主导地位,这是因为:
第一,从本质上讲,德育就是要把反映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政治关系和其他关系的立场、观点、思想意识、行为规范等社会意识形态灌输到后代身上去。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两代,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一定不能让我们的青少年作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俘虏,那绝对不行。”德育的重要作用就在于:一方面可以使青年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道德观念、行为习惯,从而调节他们的行为,维护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正确关系;另一方面,可以使他们树立科学的理想和信念,并使这种理想和信念转化为能动的精神力量,有力地支配着他们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的预定目标而奋斗。
第二,德育以其方向性贯穿于智育、体育、美育当中,起着主导作用。恩格斯说:“行为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成他的愿望和动机,才能使他们行动起来。”邓小平同志也曾说过:“学生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政治觉悟越是高,为革命学习科学文化就应该越加自觉越加刻苦。”大学生只有树立起正确的政治方向,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动机,智育、体育的培养和锻炼才能有强大的精神动力。
第三,科学的思想方法是学好专业和从事学术研究的方法论基础。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能帮助学生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而使他们形成科学的思想方法,培养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去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思想政治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等院校的性质、任务和特点,决定了它的重要地位和责任。高等院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在高等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二十一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力量,他们不仅要具有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具有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良好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人才良好素质的培养有赖于学校对他们进行良好的精神文明教育、熏陶和锻炼。高等院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对于培养合格人才,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这也决定了高等院校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基地。
二、如何抓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教育
(一)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中,充分体现当代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要求,积极配合思想政治理论学院全面加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推动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工作。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在授课中,注意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同各专业学生的职业观、道德观紧密结合,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打下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广大思想政治教育类教师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力地推动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和素养提高。
(二)利用重大节庆日和活动期间,采取主题、专题教育等形式,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理论知识素养,积极探索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教育资源和平台,将党的重要思想理论融入专题教育,利用建党周年,十八大、及十二届五中全会等重大会议等契机,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将我国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用多种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爱党、爱校情怀。邀请思政教学的教授举办各类讲座,将国际风云变幻、复杂的国际政治斗争等前沿问题给学生做透彻的分析讲解,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地政治立场和敏锐的政治嗅觉;同时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学生观看两会情况,开展各类征文活动、摄影比赛活动和新闻宣传月活动,使学生在亲身经历和参与活动后,能实实在在地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受到冲击和影响,帮助广大学生进一步明确奋斗目标,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提高校园人文环境,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 首先,重视推进校园文化硬、软件建设工程。在校园文化的硬件建设方面,我们在环境营造、景观建设、人文氛围等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建成大校门景观区域,对学校各教学楼、主要干道进行命名,对学院的主要教学楼进行了名人名言和校园风光图片的配置,亮化、美化、绿化了校园环境,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大学校园文化氛围。其次,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和会场,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潜在教育作用,也是加强思想教育的有效措施。通过开展学术、科研、文化、艺术、体育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利用各种载体,陶冶情操,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并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利用艺术节、科技文化节、新闻宣传月、社团活动月、重大节日、事件纪念庆祝活动等,呈现出参与人数众多,内容丰富,影响力大的新特点。再者,坚持以学生为本理念,坚持为大学生创造良好学习、生活环境。近年来,通过校园信息化不断建设,有利于把国家和学校的相关精神、政策准确无误地传达给师生,同时也有利于师生进行信息交流和思想碰撞;完成了学院各大道路路牌的设计制作工作,为来校学习交流的上级领导、兄弟院校同仁以及来访学生家长赢得了赞誉。在学校的一些大型活动和重要事件中,我们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和学院做好宣传工作,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展示形象的机会和平台,尤其在一年一度的迎接新生和欢送毕业生期间,我们努力做好学生服务工作,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也让学生家长放心孩子在这样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好坏,对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大学生是我国青年中文化素养较高的一部分,他们学习和生活在高等学校,是备受社会关注的一个群体。当代大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比过去要广泛的多,他们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影响着社会风尚。由此可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成果具有十分广泛的社会意义,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示范和激励作用的重要部分。因此,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关系到我们的事业将由什么样的一代人来继承,关系到我们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能否代代相传的关键。
第五篇: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纪要
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纪要
文档编号:1125
3月18日,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在南京召开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省委副书记任彦申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王湛副省长出席了会议。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党组书记王斌泰就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了工作报告。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盐城师范学院、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等6所高校党委负责同志在大会上作了经验交流发言,南京大学等30多所高校提交了书面经验交流材料。会议自始至终体现了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地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这个主题。会议结束时,省教育厅副厅长姜映梅同志就如何认真贯彻好这次会议精神提出了明确要求。全省各高校党委书记、党办主任、宣传部长和各市委教育工委负责同志30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认为,去年以来,全省高校按照中央、省委和教育部党组的统一部署,全面贯彻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全会精神,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切实维护了高校稳定的大局,为保证全省高校顺利推进改革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会议指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面对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艰巨任务,面对高等教育的大改革、大发展,全省高校稳定和思想政治工作战线的同志一定要从全面贯彻xx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战略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从我省实现“两个率先”的战略高度,从建设教育强省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高校稳定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急迫性。
会议要求,20xx年是实现“十五”计划的关键一年,也是江苏教育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的重要一年。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xx大、xx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和教育部党组关于维护稳定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重要部署和要求,着眼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着眼于服务我省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大局,着眼于维护全省高校稳定的政治局面,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师生,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指导思想,全力引导和激励广大师生为实现“两个率先”的宏伟目标而奋斗。
会议明确,20xx年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要认真分析研究新时期学校工作的特点,切实维护高校稳定。高校党委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不断改进作风,深入师生、深入实际,帮助干部师生解决工作、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要根据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和规律,积极预防和解决矛盾,最大限度地减少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不稳定因素。要加紧制订高校稳定工作预警机制和突发性事件处置工作预案,按照及时、准确、全面的要求,建立灵敏、高效的预警机制,提高学校处置各类突发性事件的应对能力。要切实加强对校园网的管理,进一步采取技术措施,加强对有害信息的监控,加强网上正面宣传教育,有效引导和控制网络热点问题。要继续加大同“xx”斗争的力度,坚决防范境外各种非法宗教势力向高校渗透。要继续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重点抓好新校区、新建大学城周边的治安、交通问题。
二是要重视抓好理论学习的指导,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各高校党委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高校党委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牢牢掌握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对思想理论领域的问题,要头脑清醒,冷静观察,掌握动态,心中有数,审时度势,慎重处理。对事关政治方向、重大原则的问题,要旗帜鲜明,分清是非,不能听之任之。切实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报告会、讲座、研讨会和学生社团的管理,杜绝各种不良思潮的传播。要继续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进一步引向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结合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实际,结合江苏实现“两个率先”的战略目标,重点抓好党委中心组的学习,加大对党政领导班子理论学习的检查考核。要重视青年学生的理论学习,以高校“两课”为主阵地、主渠道,深入推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进一步改革“两课”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在实效上下功夫。要进一步加强“两课”教材建设,启动高职院校“两课”教材的编写工作。继续抓好“两课”教育教学常规建设,认真开展“两课”教学检查评估工作。要加强“两课”教师培训基地建设,继续举办全省高校“两课”骨干教师培训班,并选拔一批优秀“两课”教师赴境外培训。
三要把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有效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校稳定、理论武装、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都要紧紧围绕为实现“两个率先”营造氛围、提供支持来展开。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积极探索符合青年学生特点的教育形式,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渗透到师生学习生活中、渗透到社团活动中、渗透到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努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起来,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为担负起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光荣使命做好准备。要坚持以人为本,紧紧围绕干部师生关心的实际问题、热点问题、难点问题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继续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推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各地各校要根据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设“信用江苏”的统一部署,认真开展诚信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干部师生的诚信意识,增强遵纪守法观念。要进一步加大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水平,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在师生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继续大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探索后勤社会化条件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认真总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团工作的经验和做法,不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高品位的校园精神;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和“三下乡”活动,促进青年学生了解社会、奉献社会、服务社会。
四要扎实推动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增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前提下,立足国情,立足当代,以深入研究重大理论问题和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以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眼光,深入思考和研究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特别是我省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为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智力支持。要紧紧围绕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组织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江苏实践的专题研讨活动。要根据中央和教育部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性意见,全面规划我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要进一步加强对教育部和省级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的建设,加强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有关学术活动的指导,加强对教育厅立项课题的检查和管理。要提高课题研究的组织程度,鼓励跨校、跨学科开展重大课题合作研究。要进一步研究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出人才、出成果的措施,形成有利于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良好环境。
会议要求各高校党委要加强领导,把稳定和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真正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各职能部门、院系和群团组织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工作体制,扎实做好今年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围绕全年工作的大目标、总任务,强化大局意识,抓主要矛盾,抓重点环节,抓关键措施。对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要深入研究,周密安排,集中力量,一抓到底,抓出成效。要从调查研究入手,深入到教师的工作和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深入到教学、科研第一线,了解情况,查找问题。各高校党委每年都要有针对性地列出1~2个重点问题进行深入的专题调研,随时掌握师生的思想脉搏,定期分析师生的思想动态。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依托院系基层党团组织,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齐抓共管、人人参与、全员育人的局面。要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的要求,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着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为高校稳定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组织保证。要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把那些政治上坚定、思想理论修养好、组织领导能力强、熟悉意识形态工作的优秀干部及时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要从政治上、政策上、工作上、生活上和使用上关心他们,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与会同志一致认为,这次会议时间虽短,但内容丰富、意义重大,是一次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会议,是分析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探索新办法,做好新形势下高校稳定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次全面动员,对做好高校稳定和思想政治工作,为江苏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提供有力的政治保证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