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产企业典型税务稽查案例
生产企业典型税务稽查案例
课程介绍:
税务稽查是国家税收管理的重要部分,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不可避免地接受稽查的“洗礼”。而稽查中出现的税务风险点,往往就是企业在日常经营中面对的“疑难杂症”。如果企业不能对经营中出现的问题有准确的税务理解,在稽查的税企博弈中就可能要承担补缴税款和滞纳金的责任,甚至受到税务行政处罚,不但会对企业的经营带来沉重的资金负担,更可能造成企业的信誉受损。
铂略财务培训《生产企业典型税务稽查案例》在线课程,以生产企业经营中典型的涉税疑难问题为切入点,运用典型案例对涉税疑难问题进行详细分析,使税务管理者对经营中的涉税风险有较强的防控能力,避免企业在税务稽查中处于不利地位。流程:
生产企业典型税务稽查案例 案例一:利息支出税收风险防控
HX电气集团有限公司主要从事互感器、高低压电器开关生产、销售业务,注册资本200万元。税务稽查机关进行检查时发现,该单位财务费用科目发生额较大且繁杂,经过对财务费用科目及相关科目的梳理,发现:(1)支付给某小额贷款公司利息100万元,取得小额贷款公司开具的利息发票,此笔贷款的一半无偿转借给其关联公司;
(2)支付A银行利息400万元、利息相关咨询费100万元,取得银行利息单据400万元和银行开具的服务业发票100万元,此部分借款专门用于建造生产线;(3)支付B银行利息50万元,取得银行开具的名头为该单位法人代表的银行利息单据;
(4)向其自然人股东借款500万元,按照同期同类贷款利率支付利息50万元,取得自然人股东开具的利息收条作为原始凭证。
请问:
(1)小额贷款公司是否属于金融机构?支付其利息是否有税务风险?(2)将取得的贷款无偿转借给其关联公司有何涉税风险?
(3)支付A银行的咨询费属于什么性质?专门用于建造生产线的利息如何进行处理?
(4)支付B银行的利息取得利息单据是法人代表个人名头的能否税前列支?(5)向股东借款利息税前扣除的限制条件是什么?自然人股东开具的利息收条能否作为税前扣除的凭据?企业是否有义务扣缴相关税款? 案例二:研发支出的涉税风险 SY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偶合器制造业务,具有自主研发能力,并拥有多项专利权。税务稽查机关在检查时发现以下情况:(1)SY公司提供的专门从事研发人员名单中,有两人也同时从事车间生产工作。(2)经董事会审议,研发某新型液力偶合器,发生研发支出20万元,但最终没有研发成功。
(3)委托某工业大学重点实验室研制新产品,取得某大学开具的研发费用发票16万元,但没有提供费用支出明细情况。
(4)研发支出中含有研发人员发生的差旅费2.6万余元。
(5)与A公司共同研发设备,共发生研发支出18万元,协议规定SY公司承担其中的70%,但全部在SY公司加计扣除。
(6)SY公司所在的区科技局拨付专项研发资金30万元用于研发,SY公司作为不征税收入进行了申报,所有款项均用于研发支出。
(7)SY公司将研发成功的一台样品出售,将销售收入直接冲减了研发支出。请问:
(1)非直接从事研发工作的人员工资能否享受加计扣除政策?(2)研发失败是否不能享受加计扣除的税收优惠?
(3)委托其他单位进行研发,研发支出加计扣除的条件是什么?受托方是否也可以享受加计扣除?合作进行研发如何加计扣除?可以加计扣除的具体项目有哪些?
(4)政府补助的财政性资金作为不征税收入后能否享受加计扣除?如果将补助作为征税收入又如何?
(5)研发成功的样品销售应如何缴税? 案例三:如何区分和掌握企业所得税不征税收入
K集团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铁路专用设备制造,税务稽查机关在检查时发现,K公司有从政府取得财政性资金的情况,具体的情况如下:
(1)为了响应国家“走出去”战略,K公司赴欧洲参加产品展览,取得市商务部门的参展补助35万元,此笔款项商务部门没有具体管理要求。(2)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的研制,取得科技部拨付的专项经费430万元,此笔款项科技部配套出台了规定资金专项用途的资金拨付文件,但K公司没有对该经费进行单独核算。
(3)取得市发改委拨付的工业基地发展基金500万元,专门用于新建一条生产线,K公司从该生产线建成后共计提折旧90万元并在税前扣除。(4)取得所在街道拨付的企业发展基金120万元。另外,K公司下设一从事交通运输业的全资子公司M公司,2013年8月“营改增”后,因为税负上升而取得当地财政部门发放的“营改增”税负增加的财政补贴。请问:
(1)财政性资金的具体范围如何界定?财政性资金界定为不征税收入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2)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形成的费用能否税前扣除?免税收入所对应的成本
费用能否扣除?
(3)从所在街道取得的企业发展基金是否可作为不征税收入?(4)M公司取得的“营改增”补贴是否属于不征税收入? 案例四:职工教育经费中的常见税务检查事项
B公司为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军工、造船、海洋工程、修船等业务,税务局稽查局在对其进行专项检查时,发现以下情况:(1)取得某酒店开具的会议费发票,所附说明显示,会议内容为技术人员培训。(2)在职工教育经费中报销了该单位财务总监MBA学费25.8万元。
(3)在职工教育经费中奖励该单位会计小朱自学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金额20000元。(4)该单位下属有独立核算并对外经营的培训中心(该培训中心无法人资格),该单位本身也在该培训中心进行培训,取得培训中心开具的加盖有发票专用章的收款收据,金额共计15.6万元。
请问:
(1)在酒店内以会议的形式进行技术培训,属于会议费还是职工教育经费?应准备哪些相应的证明材料?
(2)财务总监的MBA学费是否可归集为职工教育经费?
(3)奖励给小朱的20000元是否属于职工教育经费的范畴?小朱取得的奖励性质所得,是否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应如何缴纳?
(4)取得下属的独立核算的培训中心开具的盖有发票专用章的收款收据,是否能作为税前扣除的凭据? 案例五:视同销售业务纳税调整
L公司主要生产笔记本电脑、一体机、台式电脑、服务器、手机、平板电脑、打印机等类商品。
(1)2014年6月,L公司将一批某型号台式电脑直接捐赠给西藏阿里地区某希望小学,数量共50台,此型号产品售价为4200元,成本为3800元,该单位按照成本价格190000元计入营业外支出。
(2)2014年国庆节,将本单位生产的某型号平板电脑奖励给中层以上人员,共奖励30台,此型号产品售价为4000元,成本为3200元,该单位按照成本价96000元计入管理费用。
(3)参加电子科技节,提供10台某型号电脑(与捐赠电脑型号相同)促销,作为抽奖环节的奖品奖励给中奖者,按照成本价格38000元计入销售费用。另外,该单位计划2016年4月采取实物投资的方式注资给某科技公司,共投资200台某型号电脑(与捐赠电脑型号相同)。
请问:
(1)将电脑直接捐赠给希望小学,L公司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在企业所得税上是否可能会有税务风险?(2)奖励中层以上人员的平板电脑,按照L公司的账务处理,是否会产生涉税问题?(3)在促销中提供10台电脑作为奖品,应如何进行账务处理?如果按照视同销售处理,相应的销项税是否应计入销售费用之中?是否涉及个人所得税的问题?(4)实物投资有哪些相关的政策?应如何进行税务处理? 案例六:母子公司之间派遣人员工资税收争议
R集团是专门从事建材生产的大型集团,E公司是R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在一次国地税联合检查时,发现R集团有限公司将与其签订《劳动合同》的6名管理人员派遣到E公司工作,在工资薪金业务处理上,工资社保由总公司发放缴纳,但费用由子公司承担,母子公司按期结算。
请问:
(1)在上述情况下,6名管理人员的个人所得税在何处缴纳?工资薪金在哪个公司税前扣除,如何税前扣除涉税风险较低?
(2)假设母公司向这6名管理人员支工资,子公司支付奖金,个人所得税如何缴纳?如何进行税前扣除?
来源:http://www.xiexiebang.com/events.asp
第二篇:商业企业典型税务稽查案例
商业企业典型税务稽查案例
课程介绍:
税务稽查是国家税收管理的重要部分,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不可避免地接受稽查的“洗礼”。而稽查中出现的税务风险点,往往就是企业在日常经营中面对的“疑难杂症”。如果企业不能对经营中出现的问题有准确的税务理解,在稽查的税企博弈中就可能要承担补缴税款和滞纳金的责任,甚至受到税务行政处罚,不但会对企业的经营带来沉重的资金负担,更可能造成企业的信誉受损。
铂略财务培训《商业企业典型税务稽查案例》在线课程,以税务机关在对商业企业稽查过程中的常见涉税疑难问题为切入点,使税务管理者对经营中的涉税风险有较强的防控能力,避免企业在税务稽查中处于不利地位。
流程:
案例一:确实无法偿付的应付款项税务分析
RY煤炭物资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6月,主要从事煤炭购销业务。2014年税务稽查人员对该单位进行纳税检查,发现应付账款科目有以下情况:(1)该单位2010年形成一笔应付黑龙江某煤矿的款项为12万元,系因为从煤矿购进煤炭卡数低于合同约定标准,对方单位也承认煤炭质量不达标,该单位不打算支付此笔款项;
(2)发现2013年8月从本市另一家煤炭公司购进低卡煤,尚欠货款6万元,经税务稽查人员查询,该煤炭公司已经注销;
(3)发现2013年该单位从内蒙古某矿业公司购进块煤,尚欠5万元货款,该单位每年都与内蒙古方面联系付款事宜,但电话打不通,发送传真也无人接收,无法联系。
(4)该单位2007年形成一笔7万元的应付账款,系发生的运费,因为对方一直没有开具发票,所以就一直未付款,但运输公司一直在索要此笔款项。请问:
(1)关于以上应付款项是否都可以认定为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2)在征管实践中,如何把握确实无法偿付?
(3)如果被税务稽查认定为确实无法偿付,但后来又支付出去,如何处理?(4)如果税务机关认定应付款项为确实无法支付款项并入收入征税,举证责任在哪一方?
案例二:总分机构移送货物涉税分析
某家纺贸易公司属于跨地区经营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的商贸企业,总部设在上海闽行区,在南京、杭州、合肥设有三个分支机构。2014年10月~12月,公司账面反映有1400万元产家纺产品分别运到了上述三个分支机构,进项税金190万元。但该公司发到上述发货点上的货物只销售了1280万元,其中进项税173.7万元,并且已开具发票,其余120万元货物因发生质量问题准备削价处理,但这批货仍在存放在分支机构。请问:
(1)该家纺贸易公司这种货物移送行为,应该如何缴纳流转税?(2)该家纺贸易公司这种货物移送行为,是否缴纳企业所得税?
(3)做为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三个分支机构是否具有企业所得税独立纳税资格?应该办理何种营业执照? 案例三:会议费的争议处理
LX油品贸易有限公司,主要经营成品油批发销售业务。税务稽查人员对其进行纳税检查时发现以下情况:
(1)2012年发现列支一笔会议费仅取得了某酒店开具的“会议费”发票,后未付任何有关此次会议的相关材料,据稽查人员了解,某酒店并不具备召开会议的条件。
(2)2012年还发现该单位以“会议费”科目进行账务处理,后附发票却是餐费发票,全年业务招待费已经超支。请问:
(1)对于税务稽查人员发现的问题,财务人员解释说,是和客户开展“餐桌会议”,进行探讨下一的合作事宜,实质上是会议,应该作为会议费税前扣除,您怎么看?
(2)在全年业务招待费已经超支的情况下,以会议费之名列支餐费,是否涉嫌偷税?
(3)自2013年8月1日起纳入“营改增”范围,“会议展览服务”属于征收增值税的范围,在“营改增”后如果企业在报销会议费时,有2013年8月1日以后开具的地税票,能否作为税前扣除的凭据?还有酒店业尚未纳入“营改增”范围,如果酒店营业执照中经营项目有会议服务,在酒店举行会议,应该取得何种发票税前扣除?
案例四:赠送实物礼品涉税风险管控
某经贸有限公司在日常营销活动中,为了拓展业务,向有关人员(非本单位职工)赠送实物礼品,2012共赠送外购的礼品价值金额合计 90000元,礼品的增值税进项税已抵扣。在税务稽查人员进行检查时,发现该单位对此笔业务直接计入销售费用90000元。
在检查中,该单位财务人员向稽查人员咨询,该单位为了提升企业形象,购置某著名山水画家的6副山水画,共计花费60万元,该单位不确定应该如何进行处理。请问:
(1)该单位的账务处理是否正确?
(2)此笔业务涉及哪几个税种?如何计算缴纳?
(3)在该单位上述业务,是否可能被处以行政处罚?
(4)该单位作为一个经贸公司,购买高价山水画的应该如何进行涉税处理? 案例五:工资类费用税前扣除涉税分析
某食品销售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知名速冻食品的经销业务。2014年国税稽查机关对该单位进行日常检查时,发现以下情况:
(1)该单位在本市内各大超市设有销售专柜,在节假日期间雇佣在校大学生进行促销活动。2013年共支付给兼职促销的大学生费用合计24000元,在销售费用中直接列支,未作为工资项目。
(2)该单位有自己的仓库来储存货物,保管员是残疾人,每月支付工资2600元,未缴纳社会保险费用,在所得税汇算清缴时支付给保管员的工资进行了加计扣除。
(3)该单位为部门经理以上职工按照工资总额的7%缴纳补充养老保险。
另外,地税稽查在检查中发现该单位2012年少缴房产税35600元,已经在2014年补缴税款,企业财务人员询问,此笔税款是在2014年税前扣除还是追补至2012年扣除。请问:
(1)该单位对于支付给兼职促销大学生的费用处理是否正确?
(2)支付给在本单位工作的残疾人的工资税前扣除税法有何特殊规定?该单位的处理是否合规?
(3)税法对于补充养老保险的税前扣除有何规定?
(4)被地税查补的房产税应在哪一年扣除?具体如何操作? 来源:http://www.xiexiebang.com/events.asp
第三篇:典型税务稽查案例学习研讨会
2013年新形势下税务稽查应对技巧
及典型案例分析
【课程背景】
2013年,国家税务总局重新制定了新的全国税务稽查工作要点,明确了税务稽查的重点对象和目标行业;各地也将按照总局的要求和本地区纳税人的实际情况拟定新的稽查工作方案。2013年下半年开始,税务稽查工作或许将再一次掀起新一轮的稽查风暴,广大企业和纳税人可能在不知不觉中面临巨大的税务稽查风险!
当前,我国的税制改革和政策完善深入推进,国家税务总局新政策新文件层出不穷,涉及纳税人生产经营和税务处理的方方面面。大量新文件的出现,增加了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难度,增加了企业税务处理和纳税申报的风险,企业和财务人员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考验!
2013年上半年,全国税收总收入同比增长7.9%,创下了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的新低。向征管要收入、向稽查要收入已迫在眉睫!毫无疑问,2013年,特别是2013年下半年,广大企业和纳税人将面临严峻的稽查考验!——资料来源:《中国税税务报》等媒体宣传资料
为答谢广大企业客户对宁波爱信诺公司的厚爱与支持,我们拟邀请本地的税务专业人士给大家分析近年来发生在宁波的典型案例,揭示企业税务稽查风险的关键点,介绍税务稽查风险防范的方法和技巧,使您未雨绸缪防患未然,成功防范稽查风险!
【课程特色】
一、案例真实:本次课程所选用的案例主要为发生在宁波大市区范围内的企业,贴近我们宁波企业的实际情况;
二、行业广泛:本次课程所选用的案例涉及到的企业涵盖机械设备、生物医药、电子电器、服装制造、商品流通、房地产、建筑安装等行业;
三、面向实务:本次课程所选用的案例涉及到的企业采购、基建、生产、研发、销售、投资、分配等经营环节,不讲理论,唯重实务;
四、突出重点:本次课程所选用的案例集中反映了近期的税务重点,如:
发出商品与预收账款、无票销售与小金库、在建工程、接受虚假发票等;
五、兼顾热点:本次课程选用部分其他省市的税务稽查案例,以大家了解目前的税收风险热点,如:资本市场交易、股权转让、特许权使用费、非居民企业承包工程作业和提供劳务案例等;
六、点评建议:主讲人员将结合典型税务稽查案例,分析探讨遭受企业税务风险的原因,为大家提供合理使用税收政策,防范税务风险的建议。
【课程日期】:2013年9月24~25日(周二至周三)
【课程地点】:江东日月宾馆,宁波江东兴宁路46号
【课程对象】:企事业单位财务负责人、财务总监、税务总监、总会计师、财
务经理、办税服务人员及相关业内人士
【报名电话】传真:87661574王老师:***
【报名回执】
请将课程费用汇款至以下账户:
【典型案例摘要】
“最杯具“的稽查案例——D区宁波XX贸易有限公司税案:2010年1月至7月,向税务机关申报出口退税约200万元,税局决定对该单位未退税款依法不予办理;
“最仔细”的稽查案例——C市HH有限公司税案解析:税务稽查人员大海捞针,发现端倪,根据一张会计凭证揭开了企业经营伪装的面纱。再回马一枪,斩获证据,查清企业偷税的违法事实;
“最常见”的稽查案例——Y市某塑化有限公司稽查案例:企业“帐外帐”偷逃税款,东窗事发受处罚。责令企业补交税款300万元,处以罚款185万元,并加收滞纳金;
“最冒险”的稽查案例——F市徐**虚开废旧物资发票偷税案稽查案例:经税局及公安机关侦查核实F市涉案企业共10家,当事人因犯虚开用于抵扣税款发票罪被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分别判处有期徒刑十三年并处罚金30万元和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5万元,另有8名当事人被刑拘,25名当事人被取保候审;
“最普通”的稽查案例——N县国税局查处宁波市CR电器有限公司的案例:发现该企业以支付7.5%手续费的方式,无货取得由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某贸易有限公司及宁波保税区某贸易有限公司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抵扣,最终被处以大额罚款;
“最无奈”的稽查案例——X县国税局查处的宁波某服饰有限公司税案:当事人购入48吨棉纱,金额逾百万元,货已入库。取得12份由上海某贸易有限公司开具的上海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抵扣,后经协查系统协查确认,证实上述增值税专用发票均为虚开。税局认定为偷税,追缴增值税款并按规定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
“最增值”的稽查案例——D区×××××有限公司税案:稽查机关查处企业有以下违法行为:
1、未按规定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2、不得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申报抵扣、3、从供应商取得返利未将进项税转出、4、向客户单位收取价外费用未确认收入、5、未按规定取得其他增值税抵扣凭证申报抵扣进项税额;
“最细碎”的稽查案例——Z区国家税务局税务违法案件:查处宁波市YDF制品有限公司的违法事实:
1、采用直接收款方式销售货物未按规定计提销项税额并向税务机关申报缴纳增值税。2.购进货物用于不动产在建工程,未按规定转出增值税进项税额。3.购进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未按规定转出增值税进项税额。4.购进货物(茅台),用于交际应酬,未按
规定转出增值税进项税额等;
“最烦心”的稽查案例——B区宁波XX药品包装有限公司税案:查处的违法事实:1.取得政府部门返还的城建配套费,直接冲销“在建工程”。2.在税前列支与取得收入无关的利息(借款给个人部分的银行借款利息)。3.在税前列支应由外商承担的海运费。4.在委托他人进行货物运输过程中,取得由第三方承运人开具的公路、内河货物运输业统一发票。5.将无法取得合法凭证的职工食堂餐费补贴、住房补贴和零星费用作为通讯费在“制造费用”中列支。6.在“管理费用-办公费”中列支业务招待费。
“最意外”的稽查案例——Y区宁波**熔模铸造有限公司税案:稽查人员在仓库内发现了一袋帐外凭证。帐外凭证显示该企业有部分产品销售以现金方式收取货款,未开具发票未申报纳税。Y区国家税务局依法对该单位上述违法事实追缴增值税逾百万元,并加收滞纳金、处以罚款。
“最特别”的案例——J局浙江XXX化学有限公司税案:该公司按照控股方统一安排,作为关联企业之间融资平台。以银行委托放款方式从事关联企业间融资业务。稽查人员判定该公司关联企业间融资业务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而进行特别纳税调整,并加收利息。
第四篇:如何撰写税务稽查典型案例分析
如何撰写税务稽查典型案例分析
随着新征管模式的建立与运行,税务稽查在新征管模式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近几年来,我省国税系统通过深化税收征管改革,逐步完善稽查运行机制,建立了稽查四环节协调运行机制,在全省全面实行“一级稽查”,大大促进了稽查工作的开展,税务违法案件查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稽查部门查处了大量税收违法案件,而其中有许多案件的查处对税务稽查工作的有效开展具有很好的指导和借鉴意义。为了更好地指导案件查处工作,提高稽查人员查处涉税违法案件的质量和水平,对具有代表性案件进行总结分析,总结查案经验、做法,分析查案得失,撰写典型案例并进行分析、交流则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那么,如何撰写典型案例分析,使其能真正成为具有指导意义上的案例,有效促进稽查办案水平进一步提高,则是我们进行典型案例分析所要追求和达到的目标。
一、典型案例的内涵
(一)概念
所谓案例是指税务稽查查处涉税违法案件的范例和标本,它是从实际税务稽查案件中提炼而来的。而典型案例则是指案例本身所具有的典型性、代表性和可借鉴性。就案件本身而言,个案特色突出,所查处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查案经验和技巧方法有可推广交流的价值。在实际工作中,所有的稽查案例都是稽查案件,是对稽查案件查出过程的描写、叙述,但并不是对每一个案件的描写都能成为具有指导意义的典型案例,这就是案例与典型案例的本质区别。
(二)典型案例所具备的特点。典型案例所具有的交流、借鉴意义,关键在于突出个案特色,尤其在案件发生、案件性质、偷税手段,案情复杂程度,稽查组织和稽查方法等方面独具特色。所以,它必须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案件本身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所谓典型性是指税务稽查从选案、查案、审理到执行四个环节都独具特色或在某一个或几个方面独具特色,从选案对象的确定,检查的方式方法、检查的组织,方案的制定以及问题的思考和分析等方面具有代表性和借鉴价值。
二是案件组织查处有一定难度。案情较为复杂,偷税手段和手法较为隐蔽、情节恶劣、性质严重,查办案件难度较大,个案特色较为突出。案情复杂程度和案件查处深度、力度决定了案例的交流价值,它能否有效指导查案工作。
三是案例分析恰如其分,针对性要强。分析必须是对查处案件过程中发现和存在问题的深入剖析,并有一定深度,尤其是查案得失的分析,不仅能够及时总结案件查处过程的得失,关键在于通过这种事后的分析,为以后查办案件提供帮助和借鉴,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和出现。从以上特点,我们可以看出,典型案例应包括案例(案件查处过程)和分析两部分内容,两者缺一不可。因此,一篇成功的典型案例“贵在典型,重在(案例)过程,关键在分析”。
二、目前在撰写典型案例中存在的问题
自96年以来,我省一直都非常重视对税务稽查案例的总结和分析,并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整理成册,供大家交流借鉴,这对案件查处工作确实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当我们重读这些案例时,能了解的却仅仅是这些案例是如何定性处理的,在哪种情况下应该怎样定案,可以说,通过这个案例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对税收政策的理解和操作使用。但不容忽视的却是对典型案例的理解形成了一个误区:这些案例分析就是稽查定案的范本,在实践中只需要比照执行。至于通过查处本案,在查案方法、技巧上有什么经验可汲取,有什么教训可引以为戒,却不得而知;从案例分析中却看不到问题所在和分析内容,更谈不上让人交流和借鉴之处。这是导致多年来案例分析千篇一律的关键。目前在案例分析方面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典型案例不典型。受过去查案观念的影响,案例分析只注重对查处案件的定性处理,忽视了对查案过程得失的分析,在代表性和典型性上不突出。有的案例案情单一,过程简单,没特色可言,根本不具备交流价值。
(二)在写作体例上过于刻板。有的案例在结构和内容上不很完整,有的甚至将税务处理决定书掐头去尾地照搬挪用,有的按照案例八要素的内容简单罗列,形成了三段式和八股制式,可读性不强。有的案例不是客观真实地描述案件本身,而是辞藻华丽,言语太过夸张,文学色彩甚浓,失却了典型案例的淳朴之色。
(三)缺乏对案例进行实质性分析。分析方法不得当,分析不是紧扣案件主体,不是从查案方法、技巧的得失、纳税人税收违法手段、征管漏洞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而是为了分析而分析,甚至将一些与本案无关的分析也挖空心思地进行概念式的内容罗列,泛泛而谈,大而空,没有针对性和说服力,无可借鉴之处,更难以让人信服。
(四)目前大多数典型案例仅仅是突出了案件检查环节的典型性,而忽视了对稽查选案、审理、执行三个环节可借鉴作用的挖掘分析。这种案例充其量也只能反映我们案件查处工作的一小部分,还不能算做是完整意义上的典型案例。分析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以下方面:一是各级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对案例分析的指导作用认识不足,在工作思路和方法上指导不到位;二是对典型案例挖掘不够,不善于总结分析,尤其是缺乏对稽查四个环节全面总结分析。三是为写案例而写案例,有敷衍应付的现象。
三、如何撰写典型案例分析 典型案例是衡量稽查水平和进行稽查经验交流的有效途径。一篇好的典型案例能全面反映出查办案件深度、力度和水平,具有较强的借鉴和指导作用。在撰写典型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典型案例应具备的八要素。撰写典型案例的目的在于通过稽查实例,分析研究各种偷逃骗税手法的突破方法和检查技巧,以及征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更好地了解偷逃骗税行为,拓宽检查视野,加强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检查质量。因此,一篇完整的典型案例应包括以下要素:
1、案件来源。案件线索是如何发现和确定的。
2、被查对象基本情况。既要有一定的数字概念,又要有经营规模、税务管理和纳税情况的介绍。
3、检查方式方法。检查方法要针对被查对象、行业以及生产工艺、会计核算特点,就检查方案的制定,实际检查方法、技巧的运用进行介绍。
4、作案手段及特点。税务违法犯罪的特征,作案的手段,通过案情的剖析充分描述出来。
5、违法事实及处理意见。违法事实表述条理清楚,证据确凿,援引法律法规准确。
6、案件审理、执行情况。对处理意见的审理,稽查补正情况,审理定性情况以及执行入库情况也要交代清楚。
7、征管薄弱环节和查案得失分析。要紧扣案件主体找准存在问题的关键环节,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既有一定的深度,也要触类旁通有一定的广度。
8、稽查对策及建议。对稽查发现的问题漏洞,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上述八要素要融会贯通在整篇案例中,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切记提纲式的简单罗列、描述,这样才不失为一篇完整的典型案例。(二)要突出“典型”、“案例”、“分析”
一是要注重典型。案件的典型性要靠领导来挖掘和发现,要善于从所查案件中及时、准确地选择出在税收征管上有典型意义和普遍意义,具有代表性、可交流性和个案特征的案件。而不是不加分析地任意选择和随意确定。
二是案例要客观、真实反映案件查处的全过程。尤其要突出检查中采取的行之有效的稽查方法和技巧,突破疑点、难点的方式和方法。在撰写案例时要注意: 首先,内容要充分完整,结构要清晰合理,这是撰写典型案例最基本的要求。既要突出对查案过程的叙写,又要揭示出税收征管的复杂程度。既要有查案方式、方法的反映,也要有违法事实和作案手法的描写;既要有违法犯罪证据事实的分析和表述,又要有问题和成因的分析,以及建议思考的提出等等。
其次,对案件描述要客观真实、具体明确。典型案例重在客观真实地反映查案的过程和案件的来龙去脉,但对过程的描述应尊重客观事实,保持案件原貌,无须夹杂强烈浓厚的文学修饰。既要突出过程,又要注重情节。切记笼统、抽象和概括说明。
第三,要有可读性。案例八要素是对典型案例内容的原则性要求,也是一种规范化内容,但规范化并不等于僵化、教条,对案例内容的简单罗列,或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只能使典型案例黯然失色,没有了特色,也就不具有可读性,更无任何借鉴意义。
三是案例分析要透过现象,抓住本质。要善于剥开案情繁杂的表层现象,深入寻求实质性的东西。对查处过程要进行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真正找出问题所在。应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对查案过程得失进行分析,它包括从查案的组织、查案的方法、采取的措施等方面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可推行、借鉴,又有哪些失败的教训可吸取。同时,要对查案不足的地方进行分析,特别在查案过程中还存在哪些没有查深、查透、查清楚的地方,要进行认真总结。
第二,对偷税手段和手法、情节和心理进行分析,揭示偷税等税收违法犯罪的特点、动向和趋势,为今后查办案件时采取有效的对策和措施提供支持。第三,对征管中薄弱环节进行分析要言之有物。分析要紧扣案件本身,围绕着存在问题查找直接原因,尤其要找准问题的关键点和关键环节,深刻分析,提出建设性意见。
案例分析是典型案例的“点睛画龙”之处,它的作用和意义是深远的,能发人深思,给人以启发。
(三)注意写作方法和技巧。俗话讲:“文无定式”。这主要指从写文章的思路、方法、技巧、程式等方面并没有固定的格式。所以典型案例的写作要破除三段式、八股文,讲求写作形式上的多样化,尽量做到开门见山,文风质朴,文字流畅,切记不能搞“文学创作”。
(四)要注意挖掘,善于分析总结。在实际工作中,一个成功查处的案件能成为有普遍指导意义上的典型案例,这要靠各级领导去发现、去挖掘并加以分析总结和完善。切忌作为任务下达而成为稽查人员的负担。作为查案人员要认真执行有关制度,做好稽查工作日志,从开始查案就要为案例的撰写打下基础。案例培训已经成为国际上通行的做法,随着案例撰写水平的不断提高,案例交流幅度的加大,将会带来稽查人员查案水平的普遍提高。
第五篇:税务稽查案例
库尔勒市大华纺织机械股份公司于2003年1月注册成立,主要从事纺织机械设备制造销售,该企业采用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核算,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税率17%,购货都取得了增值税专用发票。XX市国家税务局稽查局于2009年6月25日对该公司2008年企业所得税核算、申报、缴纳情况进行了检查,检查中发现该公司2008有关资料如下:
1、该公司2008年发生职工工资支出1800万元,其中生产工人工资1200万元,销售人员工资280万元,管理人员工资200万元,在建工程人员工资120万元。
2、2008年管理费用1200万元,其中列支公司职工教育经费36万元,列支购货运输费用274万元,列支业务招待费200万元。
3、2008年底有关账户余额:原材料200万元,生产成本:500万元,库存商品:750万元,投资性房地产:0万元。
4、2008年营业收入18000万元,营业成本12000万元。
5、2008年8月份在建工程项目领用生产用原材料200万元(该种材料计价中已含运输费用),该项目2008年9月投产。
6、该公司存货采用先进先出法核算,2008年12月产成品明细账如下:
库存商品单位:台、万元
7、财务费用中列支流动资金借款手续费100万元,发行股票费用200万元,支付职工股利25万元。
8、2008年资本公积-其它资本公积明细账中余额有10万元,经查是2008年5月投资性房地产由成本计量模式转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所产生。
9、2008年销售费用中列支销售机构业务招待费60万元,列支计提的产品保修费用5万元。
10、2008年12月21日,大华公司采取分期收款方式(5年)销售10台设备,约定每月21日收款5万元,该产品同期市场价格25万元/台(不含税价格),生产成本20万元/台,增值税税款在销售时一次性收取,本期已收款5万元,未确认融资费用按直线法摊销。
假定上述问题都未作纳税调整,除上述资料的有关问题外,该企业不存在其它问题。税法规定该公司2008年9月投产的项目净残值率为0,采用直线法折旧,折旧年限10年。为简化计算,对于查补的需进行分配的费用,只进行一次分配,不考虑其第一次分配后的进一步影响。做调整分录时不考虑结转利润及利润分配和补交所得税的调账分录。
要求:
(1)扼要指出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税收的影响;
(2)汇总计算应补企业所得税额;
(3)作出有关调账分录。
答案及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及影响:
1、资料6中多结转营业成本,审增应纳税所得额50×20-750=250万元。
多转成本250是这样计算的:采用先进先出法,期初结存产品的单位成本是1200÷80=15万元,12月12日销售产品70台,成本应该是70×15=1050万元。而该企业转了1260万元。故12月12日多转1260-1050=210万元,12月21日销售210台,成本应该是10×15+50×18+150×20=4050万元,多转4090-4050=40万元,共多转销售成本:210+40=2502、资料2中职工教育经费未按职工提供服务的对象进行分配,根据生产工人和在建工程人员工资计提的职工教育经费应计入生产成本和在建工程,不应计入管理费用。多计扣除,审增应纳税所得额36/1800*(1200+120)=26.4万元。
3、资料2中购货运输费用未计入原材料成本,不应当计入管理费用,多计扣除,审增应纳税所得额274/(200+500+1000+12000)*(200+500+1000)=34万元。需要说明的是库存商品企业结存金额750万元,由于采用先进先出法所计算的发出商品的成本多计250万元,所以实际库存商品的结存金额应该是750+250=1000万元。
4、资料2和资料9中业务招待费超标列支,审增应纳税所得额(200+60)-18000*0.005 =170万元。
5、资料5中领用生产用原材料未作进项税额转出,影响固定资产计价,少提折旧,审减应纳税所得额200*17%/10*3/12=0.85万元。
6、资料7中发行股票费用未计入资本公积,审增应纳税所得额200万元。
7、资料7中支付职工股利未计入利润分配,审增应纳税所得额25万元。
8、资料8中处置投资性房地产时,其对应的资本公积未转入损益,审增应纳税所得额10万元。
9、资料9中计提的产品保修费用不能税前扣除,审增应纳税所得额5万元。
10、资料10中,分期收款销售未按规定进行调整,审减应纳税所得额(25-20)*10-(5*5*12-20*10)/5*12-(5*5*12-25*10)/5*12=47.5万元。
分析:分期付款会计作帐
借:长期应收款5*5*12=300+
51贷:未实现融资收益 50
主营业务收入 25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51
同时结转成本200,形成利润50
税法按合同确认收入5,同时结转成本200/5*12=3.33,税法利润为1.667
会计在本期收款5万元时,按直线法摊销“未实现融资收益”50/5*12=0.833作帐:
借:未实现融资收益 0.833
3贷:财务费用0.8333
这样会计应调整0.8333
所以税会差异:50-0.8333(会计利润)-1.667(税法利润)=47.5
二、应补企业所得税:
(250+26.4+34+170+200+25+10+5-0.85-47.5)*25%=672.05*25%=168.01万元。
三、账务调整:
1、对第1项,借:库存商品 250万元贷:以前损益调整 250万元
2、对第2项,借:生产成本 24万元在建工程 2.4万元贷:以前损益调整 26.4万元
3、对第3项,借:原材料 4万元生产成本 10万元库存商品 20万元贷:以前损益调整 34万元
4、对第4 项不需账务处理。
5、对第5 项,借:固定资产 34万元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34万元 借:以前损益调整 0.85万元贷:累计折旧 0.85万元
6、对第6 项,借:资本公积 200万元贷:以前损益调整 200万元
7、对第7项,借:利润分配-应付股利 25万元贷:以前损益调整 25万元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5万元贷:利润分配-应付股利 25万元
8、对第8项,借:资本公积 10万元贷:以前损益调整 10万元
9、对第9项不需账务处理。
10、对第10项不需账务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