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邹德凤事迹报告会
“行如微尘,大爱无疆”
--记邹德风先进事迹报告会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无私奉献最好的阐释。“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这让我们明白了付出了给予自己也会快乐。“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这让我们知道了小小善行,也会给人带来希望的种子,也会铸就大爱的人生。在2017年的11月2日南昌运输职业技术学校很荣幸的邀请了南丁格尔奖获奖者邹德风主任莅临我校进行先进事迹报告会。为学生讲述了她这些年来所做的一些感人、奉献的先进事迹,给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无私奉献”课。
当天下午我校17级的新生整齐划一的坐在礼堂中央。大家脸上都洋溢着兴喜的表情,带着学习、疑惑、尊崇的心情期待着邹德风主任的到来。邹德凤主任身穿一身灰色上衣和肩袖在接待人员的引导下走进了礼堂,顿时礼堂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在舞台上邹德风给学生讲解了十九大的一些新内容,传递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以及讲授了“中国梦”包含的内容,给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讲解的过程中,学生听得是热血沸腾,感受颇多。在讲授自己为什么从事志愿者这份职业的时候,邹德风主任讲了自己亲身护理社区老人的事情,让台下的听众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心中为之一振。在提问环节,不时的有学生向邹德风主任询问一些志愿者的问题以及她从事这份职业的动力是什么?家人是否理解等等。邹德风主任都走向学生身边一一的进行了解答。针对是否后悔选择这份职业的时候,她说:“刚开始犹豫过、试着放弃过,但是看到自己护理的老人那渴望、等待的目光时,我选择了坚持”。学生的好奇与疑问推动了报告会的进程,让这个并不是很大的礼堂显得热闹。
报告会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半小时,但是给学生心里种下了“奉献”的种子。在她的影响下南昌运输职业技术学校建立了青年志愿者协会,并组织志愿者到南站街道铁路三村东社区践行了志愿服务。邹德风主任的报告会虽已结束,但是的她的精神已经融入到了学生的心里,为学生点燃了“奉献”的明灯,引领学生航行的方向。对南昌运输职业技术学校铁路运输管理专业的学生践行“以服务为宗旨,待旅客如亲人”的铁路客运服务宗旨做好了推动作用。
第二篇:关于学习第44届南丁格尔奖邹德凤心得体会
关于学习第44届南丁格尔奖邹德凤心得体会
2013年9月3日下午,我有幸作为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护士代表参加了关于第44届南丁格尔奖邹德凤学习动员大会。会议让我对邹德凤老师有了一些了解,通过对邹德凤老师的了解,我被邹德凤老师的所作所为震撼了。
邹老师从16岁卫校毕业后,分配到了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工作,在四附院邹老师是出了名的最不怕脏、最不怕累、最不怕危险、最有爱心的护士。邹老师从事护理工作40余载,十年如一日,就算在遭到病患、家属的不理解,白眼时都没有退缩,还是很坚定的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患者,到病人家属理解,再到期盼邹老师的到来,这一步步都是邹老师的付出得来的!一个普通的人,干着一件平常的事,但因为坚持,就成了不凡。正是邹德凤老师的十年日一日的坚持付出,才获得了第44届南丁格尔奖章,所谓舍得就是有舍必有得!
自1992年发起成立铁路中心医院志愿服务组,20多年了,邹德凤老师爱心奉献的涅槃之路走得艰辛,但走得坚定。在邹老师的带领下由起初的十几个志愿服务者到后来的4000多志愿者,其中注册的有1000多名。邹老师不仅带领志愿者参加义务服务,更是身体力行,邹老师每年参加义务献血和并带头加入了遗体器官捐赠。
邹老师一直身体力行的参加各种义务活动,1974年的南昌铁路局的虐疾疫情、2003年的非典事件、2008年的抗冻救灾事件都有邹老师的身影。2002年,邹德凤老师加入了省红十字志愿护理服务中心,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此后的11年,她每天8小时之外,几乎都献给了爱心事业。每到周末,她就带队进社区,挨家挨户上门看望病患和孤寡老人。为此,她徒步走过了二万五千公里的路程,相当于走完了两段长征路;徒步登上3.5万层楼,相当于攀上了12座珠穆朗玛峰。她累计做义工达1.9万小时,超出红十字志愿者最高奖项终生志愿者的标准整整5倍,成为名副其实的“超级义工”。当有人问邹德凤同志你这样值得吗?牺牲了这么多的时间和经历去做这些,难道你不累么,你的家人不会抱怨么?邹老师说“我是一名医护工作者,我还是一名光荣的中共党员,这是我应该做的。”多么简谱而动 容的回答啊!而邹老师的家人也由刚开始的不理解到后来的支持,为此邹老师的爱人还给邹老师取了个情切的外号“老宋”。
作为一名刚参加护理工作不久的我,为邹德凤老师的所作所为而动容。我们每天上班,为病人打针、发药、治疗、注射等忙的时候我们难免会抱怨几句,但邹老师50多岁了每天不仅做好每天的8小时,还把她8小时之外的时间都献给了社区,献给了社会上的那些需要帮助的空巢老人160多位。从邹老师身上我学会了少些抱怨,多份理解,能帮助患者的尽量去帮助。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已到退休年龄的邹德凤老师依旧不停的在社区间奔走,邹德凤老师爱心奉献团执着不渝传递爱心的质朴情怀,彰显了高尚的道德品质,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新时期践行雷锋精神的群体典范,更是全社会学习的先进楷模。通过对邹老师的事迹的了解,让我明白了无私奉献、大爱无疆的真正意义。作为一名刚参加护士工作的我,更应该学习邹老师那种事事为患者想,处处以患者先,心里永远装着患者的精神。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我要用自己柔弱但坚强的双肩为患者撑起一片安全的天空,用汗水浇灌“南丁格尔”精神,用爱呵护生命,用爱铸就病人的康复之路!再多的豪言壮语也是多余,我们只有用自己的双手把爱送给病人,让病人在病痛的折磨中感受到我们无微不至的爱,让我们的爱战胜病魔!护士,不仅是一个职业,更是一个信念!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积极努力,以邹德凤老师的精神来鞭策自己,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做好每一份事,尽好每一份责任,带着饱满的热情、坚韧的性格、勤奋的态度,去迎接机挑战!用爱心,耐心,责任心,与患者搭建起一座彼此信任的桥梁。为患者提供好的服务,好的质量,争做一名合格的白衣天使。
吴 欣 2013-9-3
第三篇:事迹报告会发言稿:圆梦中国 德耀中华
事迹报告会发言稿:圆梦中国 德耀中华
事迹报告会发言稿:圆梦中国德耀中华
我叫陈昊,中国曲艺家协会xx分会会员,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范xx先生再传,何xx先生亲传弟子。
我生在xx,长在xx,并深深的爱着这片土地,因为正是这片沃土养育了我。在1997年11月,我第一次离开这片土地,穿上军装远赴他乡参军报国。军营是个大熔炉,考验并历练了我,给了我军人钢铁般的意志,给了我爱党爱民的崇高思想;军营还是一所大课堂,它教会了我怎样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关爱身边的同志,是人民军队让我心中有了大爱!
999年夏天我犯急性阑尾炎,被送到空军第四六三医院住院治疗,手术后的第五天,晚上十点多钟。我突然听到楼下有急刹车的声音,声音很刺耳。我顺窗户往下一看,在马路上的路灯旁围着一群人,路边还倒着一辆摩托车,看来是出车祸了。我马上穿上军装奔下楼去,来到人群中看见两个人倒在马路边,其中一个人顺着耳朵流了很多血,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两个字“救人”,我很快去急诊室推了辆平车出来,并努力将伤员移到车上,可这时伤员已没有任何意识且四肢瘫软,试了几次也没有成功。这时候我着急了,高声向人群喊道,“谁来帮我救人?”喊了几声没人作答,又过了一阵,人群中有人问,“人要是动了,出了事谁负责?”我沉下头想了几秒钟,看了看身上的军装,答道,“我负责!”这时一位穿白背心、黑短裤的青年人挤了出来,同我一起把两位伤员送进了急诊室。之后,医生及时地对两位伤员进行检查救治,使病人及时脱离了危险,我紧绷的神经也终于放松了。出院后我回到了所在部队,一直没有提及此事。因为我觉得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是自己应该做的,何况自己当时就是部队的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本身就是医务工作者的神圣天职。
XX年2月24日,早上八点五十分,在我驱车去x的路上,突然发现x公路上趴着一位老人,当时虽然车流不是很密集,但这也是很危险的,我迅速把车停到一边,走近一看,只见老人满脸是血,眼镜也摔破了,且脸色发白,还一个劲的踹腿想挣扎着起来,我伏下身,观察老人排除了心脏病的可能,慢慢的把老人搀扶起来,先打了110报警,又给老人家里打了电话,通知家人快点赶过来,很快官港派出所的民警先赶到了,我把大爷交给民警,看着大爷坐到了警车上,我的心也踏实了许多。在救助了老人后我还多次到医院和家中去看望老人,并指导他的家人为老人做康复训练。
有一句简单的话: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所以只要我们人人都献出一份爱,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感染并鼓舞身边的每一个人,就能携手共创美好和谐、欣欣向荣的大家园。
999年从部队复员后,我回到了xx。当月我就在流动献血车第一次无偿献血,就当这是一名老兵对自己的承诺:虽然不在军营,但心是火红火热的。五年后我又在原石化职工医院第二次无偿献血,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再一次证明了我思想上的进步。又过了五年,XX年6月我在xx红十字会留下了血样,成为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贡献自己的一份爱心。
爱生活、爱艺术、爱公益。XX年我拜xx市哈哈笑艺术团相声演员何xx先生为师,同年参加xx电视台选秀,成功的进入xx卫视《xxx》栏目组,成为固定演员,并在XX年5月无偿为xx残联创作小品“我要工作”在xx市滨湖剧院演出并获得三等奖;XX年7月随中共xx市委宣传部、统战部、市文联和xx市禁毒委员会来到戒毒所参与帮教演出,成为禁毒义务宣传员;在XX年内我还多次参加工委政府及街道组织的到解放军及武警部队的慰问演出;在XX年春节期间,到xx市残联游泳训练中心为残疾运动员慰问演出;XX年4月我根据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顾x、王x妇事迹创作了情景剧“生日”,随x新区xx文明办参加道德巡演。在街道、社区、部队、学校、企业,都受到了很好的反响,也得到领导的高度肯定。在采访的过程中,我深受感动,自己的思想觉悟得到了很大提高,为之后的工作和生活树立了很好的榜样。XX年我国四川境内省,时隔五年又一次发生大地震。4月26日我带领滨x区xx学雷锋文艺志愿者前往驻x街企业赈灾义演。4月28日我在xxx广播电视台录制了xx市禁毒公益广告。
XX年5月参加xx滨海好人榜评选,后救人事迹在xx人民广播电台播出。XX年5月22日被xx市禁毒委员会选入xx市禁毒公益人物。
我所在的小区里住着一位叫赵x的拥军模范,驻地战士都称呼她赵妈妈,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这位老模范说:“小陈,我好羡慕你呀!”这话我都听傻了,“为什么?”赵妈妈说:“我羡慕你的年轻呀,你还能学好多年的雷锋,做好多年的好事啊!”。听了这话有些心酸,我也暗自发誓:公益事业我要参与下去,助人为乐还会继续,学习雷锋好榜样,我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去传递正能量!。
当我做这些事的时候,我从来没想过会因此得到什么,只是觉得部队培育了我,我应该对社会有所贡献,自己也该用所学之长回报大家。因为我知道今天的收获是谁给的,我要始终坚持着以一颗感恩的心去回馈大家,回报每位给予我厚爱的人。所以我的座右铭是“珍惜拥有,心存感激!”谢谢大家!
第四篇:邹碧华同志事迹
邹碧华同志先进事迹
作者:如文
来源:法制网
公正为民的好法官、敢于担当的好干部邹碧华走了,可华夏大地回响着他厚厚实实、铿锵有力的步履声。
邹碧华用心镌刻在生命年轮上的47个春秋璀璨夺目。“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这是他生前最爱说的一句话!凡接触过邹碧华的人都听到过,他曾工作过的地方也都听到了……如今,一浪高过一浪的追念里,更声声回荡着这句生命誓言!
上海的夜空不会忘记邹碧华办公室经常亮着的灯光;作为上海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他深深地明白不仅要率先、带领好自己的团队,更重要的是要肩负起时代先驱者的使命,所以他有做不完的工作。众所周知,中国进入了改革发展的深水区、攻坚期,中国的法治建设、司法改革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上海法院的信息化如何引领、支撑司法改革,如何在新技术云涌的时代与时俱进……邹碧华甘当“燃灯者”,做出了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
好学、善用———才能改变世界
邹碧华生前主管法院的信息化工作。这是一项既没有先例可循,又必须履新适时、知难创新的开拓性工作。这项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法院系统的司法改革、审判执行、法院管理,以及司法为民、司法公开等方方面面。
邹碧华是杰出的,经过呕心沥血的努力、孜孜不倦的耕耘,终于在他生命的事业中绽放出6朵光彩夺目的绚丽之花:“司法改革科学化”,“审判执行过程可视化”,“司法为民便捷化”,“司法公开常态化”,“法官办案智能化”,“审判管理精细化”———璀璨耀眼!这被大家一致认可的6项全国法院系统首创成果,迎来了2014年全国各地兄弟法院信息化参观团近80批,众口交誉。邹碧华曾说:“法官专业化、职业化需要科学的思维方式武装头脑,也需要现代化的办案手段和智能化辅助工具。”他还提出“要依托信息科技打造公正廉洁为民的现代化法院”。为了这些目标,邹碧华日日夜夜为之努力着、奋斗着。
还在长宁法院当院长时,作为一名正牌文科生的邹碧华对信息科技接触并不多,甚至对许多信息化术语都是陌生的。邹碧华深深意识到作为一名现代化法院院长,首先要学会运用信息化思维,并以信息化促进管理可视化,从而以信息化的综合运用引领法院各项工作科学发展。邹碧华常说:“信息化的大趋势,云计算、大数据、可视化技术已扑面而来,深深改变着我们身处的时代。作为一名现代法官,不懂得应用信息化手段办案是落伍的,作为大都市的法院,不开发或没有能力应用最新科技服务进行审判实践,将无法与世界接轨。”怎么办?不懂就学!这是邹碧华一贯的人生和事业态度。那以后,他如饥似渴抓紧点滴时间学习最新信息技术。上下班途中,邹碧华的公文包里常 常放着沉甸甸的书籍;休假的时候,他更是集中时间研究平时积累下的“信息化难题”,前前后后仅大数据专题,他就啃完了近50本书籍。记得有次出差到北京,因天气原因飞机晚点5个多小时,其他同志都带着焦虑和不耐烦的心情,或聊天或打牌喝茶消磨时间。可邹碧华却有滋有味地阅读着有关互联网的书。由于聚精会神,后来航班起飞时他还差点误了登机。还有,邹碧华的“快学”捷径就是虚心向各方面专家请教。这里有交大和IT公司的大数据领域专家,有华为公司云计算技术能人,以及电信公司IT智能化方面的主管等;他潜心学习、认真研讨,并常常与上海高院信息处的同志一起切磋、商讨到深夜……
学以致用,在邹碧华身上体现的得淋漓尽致,他还常常现学现用。开发裁判文书智能分析软件时,他专心研究大数据技术和案例,同时请来通信运营商客户行为大数据分析专家、医院电子病历大数据分析专家,以及银行客户行为大数据分析专家等来高院实讲案例、传授经验,并要求信息处的相关同志一起参加学习讨论,研究法院如何运用大数据为法院办案服务;开发干警“一键通”办公软件时,他率领大家细心研讨出一整套广受欢迎的可视化技术方案;搞三年规划预算时,更提出了“专门研究云技术构架与法院审判业务应用”的大构想。因为好学、善学,邹碧华很快从门外汉成了法院信息化建设的专家和领导。
每次兄弟法院来学习交流信息化工作,他都当作是向别人学习的机会,总会精心准备好PPT内容,小到每一张图表都会亲自设计。他能将管理学理论与法院信息化建设完美融合并充分展现出来,他对法院信息化的深刻体会和独特见解总是赢得来宾们热烈掌声,称赞声 不绝于耳,最常听到的评价是“叹为观止”、“依靠信息化手段对审判业务管理精细化到如此地步实在是让人折服”,“这真的踩到了管理的要害上,是真正的信息化对审判业务的管理”。经常有来宾在他演讲结束后,悄悄地问:你们邹院长是学计算机专业出身的吧?当得知他是法学出身,是一名法学博士的时候,提问者惊讶的表情溢于言表。除了自己学习,他特别强调要把学习作为一种常态,作为一种习惯,还抽出专门时间给信息处同志培训,指导大家运用管理学的理论开展信息化项目的科学化管理,提高信息化管理的层次与水平。
创新、完美———才能改变世界
“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这是邹碧华同志的座右铭。他具有卓越的创新意识、开阔的眼界和前瞻性的思维,热衷于运用最新的科技手段来解决法院工作和管理中的现实难题,希望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一套规范的审判程序和审判体系,从而彻底地改变传统办案模式,打造出公正高效廉洁为民的现代化法院。
为解决司法公开难题,他亲自指导了上海高院互联网站改版,网站版面设计前后修改12次,并在最高法院三大司法平台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构建了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12368诉讼服务、律师服务等“十大司法公开与服务平台”,打造出全方位、多层次、互动式的司法公开与服务体系,向社会公开了65个方面830个信息项,并通过12368短信主动向案件相关当事人推送53个重要节点信息。他还亲自主导推出了“互联网上律师服务平台”。他认为,法官与律师尽管职责分工不同,但双方作为法律职业共同体,化解社会矛盾、追求公平正义和维护法律尊严的目标是一致的,因而有必要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建立良性互动关系。这就是他要求建立律师服务平台的动因。该平台提供5大类24项服务功能,在全国法院首次推出真正意义上的网上立案、庭审排期自动避让、关联案件和审判业务文件主动推送等功能。以往全国大多数法院推出的网上立案基本停留在“立案审查”阶段,当事人或律师必须前往法院领取案号和缴纳费用,而利用该平台,律师可以在网上进行材料提交、缴纳诉讼费、获取案号等“一条龙”服务,实现立案全程网上操作。因为平台改变了法院传统的窗口立案模式,也引起不少人的质疑与反对,为了在体制内寻求突破,他多次在银行、律协、法院内部之间调协,召开多次座谈会,强调平台建设的意义。他说上海律师每年要参与20万件案件诉讼,如果每个案件让办案律师减少一次跑法院的劳顿,就要节省近60万小时工作时间、10万次车辆往返。就在他逝世前一天,上海法院律师服务平台刚刚上线试运行,他在转发这条消息的同时也留下他朋友圈里的最后一句话:“希望让律师的执业环境越来越好。”他进医院抢救前留下的最后一条微信是发给信息技术人员的,要求做好律师服务平台调试,为宣传报道做好演示准备。
他主导开发的“裁判文书智能分析系统”,在国内法院首次提出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裁判文书进行智能评查,将法官办案的最后一道工序———撰写判决书———再智能化检查一遍,看是否存在人工不 易查出的逻辑推理及论述严谨性问题,看是否存在如诉讼请求和判决主文等“六个不一致”的问题,对案件裁判文书质量把关、辅助法官结案的论述说理等都具有突破性的意义,深受办案法官的欢迎。
他主导推进“法官业绩数字化评价”,在晋升条件中加大工作实绩的权重,为能干事想干事的同志提供了舞台。他还将案件大数据、案件权重测算法与工作量可视化展示等方法与手段运用到了司法改革之中,并被人称为“法律系统最优秀的产品经理”。如他研究的“案件权重计算理论”,在国内外法院算最先进实用的,彻底破解了长期困扰人民法院对不同案由、不同类型案件审理难易程度与科学评估法官办案工作量的难题,将案件权重系数分为对一般案件的一般权重系数、特殊典型案件的固定权重系数和案件特殊因素的浮动权重系数,为科学评价办案工作量,法院司法改革科学确定人员分类员额、岗位配比、法官人力资源办案占比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主导“信息中心设计”时,仅信息中心装饰设计方案,就修改了不下11稿,该中心的家具方案、位置安排、颜色搭配、灯光类型、电脑屏式样等,他都亲自把关,认真研究,并要求看实物样品、作对比分析等。这些足以感受到他的细微、严谨与完美。
勤奋、敬业———才能改变世界
“勤奋是可以感动人和带动人的”,他以身作则,爱岗敬业。他的日历里几乎没有节假日,他说是“5加2,白加黑,24小时工作制”。因为白天要开会或出差,研究信息化工作基本都是在下班后或者周末,在这种情况下,他能始终坚持标准,注重细节,按照法院工作的发展和需要推进信息化建设。他说:“在互联网时代,不尊重用户体验,不突出个性化服务,没有粘合度,这样的软件是没有市场的”。他要求上海高院开发的每一个软件都要具备人性化、便捷化、智能化特征。为搞好软件系统开发,他事无巨细,亲力亲为,每个信息化系统都凝聚了他的心血,大到软件的界面是否人性化、系统构造是否合理、用户体验是否良好等内容他都亲自把关,小到文本框的字体用什么颜色,下拉列表的内容是否对齐等细节他都能注意到,一个信息系统从开发到发布往往要修改10多次。一次到基层法院调研,大家突然找不到邹院长了,仔细一找,他正趴在某法官的办公桌上体验新开发的系统,随身带的笔记本上记得密密麻麻,上面记录着基层法官提出的种种改进意见。他曾说“群众的投诉是我们的黄金资源”,为此,他特别重视信息化沟通平台上每一条意见建议,要求信息技术部门及时处理并反馈情况。高院信息指挥中心改造时,他亲自把关,设计图纸前后修改11稿,施工时,为考查施工质量,他亲自爬上楼梯确定通风口及各种管道设施是否按设计施工,他的敬业程度让施工人员都大吃一惊。他还结合自己深厚的法学功底和扎实的管理能力对信息化进行深入的思考,并将这种思考融入到了他生活中的每时每刻。一次他晚饭后散步时迸发出灵感,想到用一张思维导图把“办公办案一键通”软件的功能与各部分之间相互的关联清晰地表述出来,他立刻将想法付诸实践,用一个周末的时间在办公室把图做了出来,使软件开发人员 茅塞顿开,极大地推进了软件开发进程。开发裁判文书智能分析系统时,专业技术人员不懂法律理解不了他说的很多思路框架和专业术语,他就每个周末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为他们讲解系统涉及到的法律知识,这样的讲解沟通一谈就是两三个小时,在系统开发的8个月里,只要没有公务安排他准是一头扎进该项目中。正如他家属所说,他真的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自己热爱的事业,献给了司法系统。
第五篇:邹笑春事迹
邹笑春同志是新时期辽宁疾病预防控制战线涌现出的优秀代表,是全省广大党员学习的榜样。她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长期坚守在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第一线,以高度负责的专业精神和对艾滋病人的无私关爱,全身心投入到对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治疗、监测、关怀等防治工作中,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业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艾滋病防治工作者作出了表率,向社会传递了正能量。她在传染病面前临危不惧,在全省率先创立了以“理解、关怀、勇气、希望”为主题的艾滋病治疗与关爱中心,用精湛的医疗技术、领先的科研水平、优质的护理服务,最大程度地为艾滋病患者解除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赢得了患者的尊敬和信任。邹笑春同志心系患者、医者仁心,视患者为朋友和家人,为患者设计了温暖的家,开展“零距离”、心贴心式服务,悉心照料,精心护理,帮助患者重新树立生活信心。她把岗位责任和职业形象视为自己的生命,10多年来每个星期六都与患者一起度过,公布给患者的手机号24小时开机,给予患者无私的帮助,忠诚履行为人民健康服务的神圣职责,为全省突发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她先后荣获抚顺市“雷锋式十大杰出青年”、辽宁省“我最喜爱的健康卫士”等称号。邹笑春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生动诠释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和优秀,为广大党员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为表彰先进、弘扬正气,激励广大党员坚定信念、为民服务、敬业奉献、真抓实干,在推动辽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发展的征程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省委号召,全省广大党员要向邹笑春同志学习,学习她牢记使命、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自觉把人生追求与党和人民的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用行动体现信仰信念的力量;学习她立足本职、勤勉敬业的职业操守,把全部力量和满腔热情投入到工作之中,立足岗位当先锋,履职尽责作贡献;学习她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主动作为、攻坚克难,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新贡献;学习她乐于奉献、真诚助人的高尚品格,坚持从小事做起、从具体事做起,真心实意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学习她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道德情操,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不为名、不图利,用模范行动和人格力量彰显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
省委要求,各级党组织在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活动中,要充分发挥邹笑春同志等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以先进模范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弘扬担当精神,锐意开拓进取,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围绕树立和贯彻五大发展理念,落实“四个着力”要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动辽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