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高校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思考.(最终版)
对高校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思考
物理与电子科学系 张恬恬
[摘要] 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华传统道德的继承和发展,是当前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同时它还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就如何在高校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实践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高校荣辱观建设,使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作一些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社会主义荣辱观;实践;大学生
一、在高校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要性
荣辱观是人类精神世界价值取向的一个永恒主题,在不同的时代和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标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指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1]。
由于外来思想文化的大量涌入、正在转型的社会环境、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 对社会风气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其中消极的一面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带来严峻挑战, 也致使有些大学生相信利高于义,物质利益高于精神利益,个人利益高于集体利益;扭曲了人的价值追求和道德人格的塑造,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要求格格不入, 更严重制约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背离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就迫切地需要我们在全社会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 迫切地需要对广大青少年尤其是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3]。
二、当代大学生荣辱观践行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荣辱观现状不容乐观,高校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践行教育势在必行。总的来讲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方面, 大学生的主流是好的。但是目前大学生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比如在对待祖国、人民这样一些在老一辈人心目中非常神圣而崇高的观念,在一些大学生心目中淡漠了。他们对个人利益想得多,而对国家的前途, 民族的命运和人民的利益却想得少,甚至根本没有考虑;有个别的学生好逸恶劳、损人利己、见利忘义、违法乱纪;害怕吃苦,不愿艰苦奋斗的错误观念, 在大学生中也不同程度的存在。这些学生忘记了自己肩负的历史重任,对政治活动不感兴趣, 对专业学习和能力培养提不起精神, 整天在校园无所事事,白白消磨时光,有的连自己的学业都无法完成。在大学生荣辱观中存在的这些问题 ,不仅直接妨碍到他们的成才,而且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是否后继有人的问题。
目前高校大学生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情况;二是部分大学生价值取向扭曲, 社会责任感缺乏;三是部分大学生诚信意识和法律意识淡薄;四是少数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问题较突出[5]。
三、大学生荣辱观践行的路径分析
鉴于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在高校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要性,本文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加强大学生荣辱观教育:(一)拓宽教育形式,加强实践教育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重在实践教育。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大学生反思和改变自我价值观上的某些模糊认识,养成谦虚谨慎的品格和艰苦奋斗的作风[8]。应当充分利用暑期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主题教育、参观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切实使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有机结合。班级党支部应采取多种形式,及时组织大学生认真学习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学习,准确掌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时代背景、深刻内涵以及社会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 全面提高道德修养。(二)加大正面教育和引导, 典型引路
正因为大学生的可塑性强,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强,所以对大学生实施正面教育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形式。通过抓典型、树典型、典型引路,通过课内课外教育, 通过各种载体, 大力宣传新时代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 宣传身边的先进人物和突出事迹,激励他们向先进看齐,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生活中的失衡现象,帮助他们认识市场经济的双重效应,做到头脑清醒、立场坚定。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进网络工作,结合新的教学大纲,开办以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的专题讲座,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入耳、入脑、入心。教育中要善于用典型事例、用身边的榜样教育大学生,避免空洞说教。(三)要知荣明耻,加强自我教育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本。”在大学生中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青年学生首先要自己做到自省自律、知耻改过。古已有之:“知耻近乎勇”、“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宁可穷而有志,不可富而失节”、“宁可毁人,不可毁誉”、“过则勿惮改”,都说明古代的仁人志士将荣辱放到了与人格一样重要的地位[9]。
大学生要在高度发展和竞争激烈的社会立足,必须自觉运用先进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 用过硬的本领提高自身实力。积极参加学校党、团和社团组织活动, 使自己在党团活动中净化心灵、熏陶思想、升华认识、提高觉悟。荣辱观教育必须结合当代大学生思想实际,敢于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解决深层次问题,避免 “一刀切, 笼统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出了更具体的内容, 丰富了思想道德教育的内涵。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这一荣辱观,属个性心理倾向的上层部分,对个性心理倾向正逐步趋于稳定、成熟阶段的大学生,仍需要教育者在这方面予以及时扶持和引导。因此不失时机地加强这方面的教育, 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寓于学生管理的具体工作中
荣辱观教育要切忌口号化、公式化,要和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相结合,强调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三贴近”原则, 真正使荣辱观教育“入脑、入耳、入心”。从当前来看,要切实关心贫困学生,做好资助工作,确保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切实做好学生就业工作,将荣辱观教育与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就业的主旋律教育结合起来;要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学生责任感和生命观教育。拓宽大学生荣辱观教育途径,更新教育内容, 践行“八荣八耻”。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载体,大力宣传新时代的先进人物和事迹,宣传身边的先进人物和突出事迹,激励大学生们向先进看齐,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生活中的失衡现象,帮助他们认识市场经济的双重效应,做到头脑清醒,立场坚定。各校可以充分利用暑期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主题教育、参观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实践活动,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寓于学生具体工作。
(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利用良好的文化氛围进行教育
校园文化是学校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重要作用。要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校园文化传统,加强校园景点建设,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开展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推动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自我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对大学生的荣辱观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10]。社会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发挥功能齐全、渗透作用强、覆盖范围广的优势,学校要发挥教育的主阵和主渠道作用,学生个人要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共同营造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良好氛围。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做到“日三省吾身”。最后,尤需强调的是,要构建学校对大学生进行荣辱观教育的良好机制,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学生激励和约束体系。同时,加强道德激励和约束评估机制, 明确道德评价标准,让大学生明白到底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大学生只有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成为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科学技术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才能实现青年的远大理想,才能够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J].求是.2006(9).324.[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Z].2004208226.[3] 田瑞兰 ,于丽光.简论当代大学生的荣辱观特征[J].中国成人教育.2007(3).88~89 [4] 袁贵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方法论问题[J].新华文摘.2007(1).46~53 [5] 李杰,李朝晖.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践行路径[J].四川大学学报.2007(1).94~103 [6] 董世军.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现代性思考[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2006(3)[7] 章世和.发挥校园文化功能、营造良好育人氛围[J].
第二篇:如何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作为大学生如何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
任何价值观念都根植于社会实践尤其是现实生活之中。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和变化不仅在经济、政治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也在大学生身上产生了一系列影响。这些影响既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少数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特别是随着他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差异性的明显增强,在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上日益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同一社会虽然可以有多个层次和多元并存的思想价值体系,但国家层面的指导思想、理想信念、意识形态应当是共同的、一元的。尤其是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问题上,更要从指导思想的高度和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层面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统领和引导,必须确立一种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念,借以统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所以作为当代大学生是应该学习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自己的行为和思想进行指导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我们在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时,要注意处理好多样性与选择性、理想性与现实性、社会性与个体性的关系。一,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科学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这种价值体系强调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在科学原则中强调历史必然规律与中国国情的结合。在价值原则中,强调中国工人阶级利益、中国人民利益、中华民族利益和人类社会利益的辩证统一。因此,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在具备科学性的基础上还要有中国特点,才能成为执政党的行动指南、国家的主心骨、民族的灵魂。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所谓共同理想就是共同的价值追求、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就是通过一定的教育途径、方式和方法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转化为全社会和全体人民群众共同的价值追求、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构建和谐社会的共同的价值追求具体表现为:在人改造自然的活动中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生态文明;在经济活动中是在劳动本位的基础上追求效率、活力和全体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以及物质文明;在政治活动中追求民主法治、政治文明;在文化活动中是追求真、善、美及其统一的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在社会活动中是追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
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中华民族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的全体民族成员和社会成员所共同认可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爱国主义价值观是民族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在爱国主义价值观中,价值主体是中华民族、中华民族社会、中华民族人民;价值标准和评价标准是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根本利益和需要;价值目标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当代中国,价值目标实现的基本途径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也是中华民族人民具有历史必然性的价值路径选择。因此,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项基本内容。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这种时代精神中的核心内容就是中华民族社会的时代价值观。发展、富裕、民主、法治、公平、和谐、文明以及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成为绝大多数中国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的基本价值追求和价值取向,由此形成了一系列新的价值观念,例如自立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治意识、科学意识、生态意识、公平正义意识以及改革意识、开放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等等。这些新的具有鲜明时代特性的价值观念是促进中华民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四,社会主义荣辱观
剥削阶级社会里本位价值有权力本位、金钱本位等,而社会主义社会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本位价值就是劳动,是否劳动是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判断荣与
耻的基本标准。为人民服务既是社会主义价值观中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核心。“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既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又具有多方面的实践性;既具有内在的逻辑性,又具有现实针对性和工作上和生活上可操作性。因此,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操作化。大学生如何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
一,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以热爱祖国为荣
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二,实践。
我认为大学生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必备二个重要心理素质和条件:
(一)获得荣誉靠实干和奉献
达芬奇曾说过:“人的美德的荣誉比他财富的荣誉不知大多少倍,古今多少帝王公侯,可是都没有在我们记忆里留下一丝痕迹,就因为他们只想用庄园和财富留给后世,岂不见多少人在钱财上一贫如洗,但在美德上却是豪富呢?读了达芬奇的话后,我想,荣誉是不能靠金钱、地位和权力获得的,要取得真正的荣誉必须靠实干加上贡献。并且要尽力追求道德上的荣誉。
但取得荣誉的方法因人不同而不同。有的是以金钱取得,叫金钱荣誉观、有的以权力取得,叫权力荣誉观;关系取得叫做关系荣誉观;有的靠实干加贡献取得荣誉,叫做真正荣誉观。
我们的大学生和教师,是社会的比较优秀人才,有成为伟人,获得荣誉的能力和优势,我们应当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努力担负着社会责任,要甘于吃苦,甘于吃亏,多做贡献,这样才能获得社会高度肯定和评价,这样的荣誉才是永恒的我们要做自己发光的金子,事实说明,荣誉只能靠自己的实干和贡献争取。面对荣誉,我们要想这个荣誉是否做出来的?在这个荣誉里,我们贡献是什么?是名大小?要实事求是,获得安心合理,不能图有虚名。
(二)要不耻辱必须抛弃虚荣心
浮名浮利浓于酒,醉得人心死不休”金钱和名利是最令人陶醉的毒品。现在,有的青少年好逸恶劳、偷窃、吸毒、赌博等,成人社会的一些不道德现象也开始向青少年漫延,这就是上帝向人们发出警告。
总之我们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从大学生健康心理素质上看,“实干奉献”和“抛弃虚荣心”确定两个重要条件。胡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既然是现代社会道德准则,我们就要拿“八荣八耻”来衡量我们的言行和一切工作,符合的就坚持实践,不符合的就不能去做。实质不是一个做什么人?怎么样做人?怎样做好人的问题。一个人从人生大的方面来说,就是荣誉与耻辱,你是做八荣之人,还是当八耻之徒,人生的价值是不一样的。“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有一首民歌唱得好,“地要自己翻,苗要亲手裁,没有汗水洒,那有丰收来。”荣誉是靠自己的实干和奉献才能取得的,耻辱是因为虚荣心造成的。可见,实干、奉献与抛弃虚荣心,对于我们大学生师生实践社会主义荣誉观是多么重要啊 值观学习教育的“先行军”。
第三篇:关于高校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思考
关于高校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思考
刘礼明
高校既是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基地,又是人类先进文化和文明成果的重要发源地和集散地,在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实践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应该走在全社会的前列,成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示范区和辐射源。
一
高校的性质、任务和特点决定了高校理应成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示范区和辐射源:
首先,这是由高校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培养什么的人”和“培养为谁服务的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方向问题。我国的高等学校是社会主义高校,担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文化和服务社会发展的重大使命,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无论是高校的办学指导思想,还是教育教学实践,都应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确保培养出来的学生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此外,现代高等教育具有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育人功能,不仅通过培养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而且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成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高校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具有积极的重要作用。现代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正日益从各个方面对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和深刻的影响。高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摇篮,也是人类文化和文明传承、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先进文化和现代文明的重要推动力量。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有2000多万,每年都有数百万大学生毕业走向社会,他们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更是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和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创造者。因此,高校应以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志愿者服务、勤工助学等多种方式参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地带动全社会思想道德水平和社会文明风尚的提高,对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提高全体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起到潜移默化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再次,高校在社会主义荣辱观示范区和辐射源建设方面有着独特优势。高校是培养人才、探究学问的场所,其学科和人才优势十分突出,在研究传播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和借鉴外国进步文化成果,批判和抵御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糟粕思想,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校知识分子集中、人才荟萃,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教育、培养和塑造人方面,相比社会其他组织和领域,具有全面、系统、规范和多样化的优势。高校有着经过长期的追求、创造而积累形成的思想道德教育的优良传统和丰富经验,更重要的是有完善的思想道德教育整体规划、课程设置、配套教材和专职教师,以及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校园网络等育人载体。
二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和引导师生明辨是非,区别善恶,分清美丑,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高校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任务。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贵在落实,关键要在“四个结合”上狠下工夫:
首先,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时代精神教育相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产物。社会主义荣辱观汲取了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对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如“八荣八耻”中包含的热爱祖国、服务人民、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艰苦奋斗等观念都是我国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确立要求我们在继承传统美德的基础上,树立起现代思想道德理念,如诚信理念、合作理念、竞争理念、科学理念、法制理念等。我们在进行荣辱观教育时,要融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使其成为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坚实的思想支撑。
其次,课堂教育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人文社会科学专业课、基础课都应融入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容,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大学生荣辱观教育的主渠道。同时,应重视校园文化所具有的独特育人作用。要营造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校园物化环境和大学精神氛围,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让师生在浓厚、高雅、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要开展丰富多彩、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特别要抓住重要纪念日等时机,强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激发广大师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让广大师生在参与活动中领悟荣辱观的真正含义,并积极地进行自我充实、提高和完善。
第三,日常教育与自我修养相结合。学校在日常思想教育和行为管理工作中,应以“八荣八耻”为标尺来衡量师生思想和行为的对与错、合适与不宜,并及时做出肯定与否定、赞扬与批评的评价,让师生在点滴言行中明荣辱之分,做当荣之事,避可辱之行。正确荣辱观的形成需要教育、培养和引导,更需要人们的自我感悟、自我体验、自我评价、自我修养。“荣辱之责,在乎己而不在乎人。”(唐•魏徵《群书治要•韩子大体》)只有引导广大师生按照“八荣八耻”,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正确处理好义与利、集体与个人、奉献与索取的关系,努力做到内省、慎独,广大师生才能成其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践行者和辐射源。
第四,阶段性集中教育与长效机制建设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表明,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需要集中一段时间大张旗鼓地加以教育和强化,但是一个人正确荣辱观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因此,高校应紧紧抓住当前全社会都在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的有利时机,迅速掀起教育活动热潮,使“八荣八耻”入耳、入脑、入心,成为广大师生的思想座右铭和道德修养标准。在此基础上,要注重教育的系统性和长期性,形成长效机制,不断强化教育效果。只有这样,高校才能在坚持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方面走在社会的前列,真正发挥好示范、辐射和引领的作用。
三
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高校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发挥好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推动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全社会的树立和弘扬。
首先,牢固树立示范、辐射和引领社会的意识。服务社会是现代大学的一项重要职能。事实上,现代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社会中的每一机体与其他机体都有着某种共荣共辱、共存共亡的紧密关系。高校的发展不仅依赖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而且必须尽其所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因此,面向社会传播先进文化思想,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既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又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高校各级组织和广大师生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使命,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投身到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伟大实践中,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其次,多渠道、多层面、多形式向社会传播、辐射先进思想丈化和良好的道德风范。一是充分彰显人格魅力。在人们心目中,大学是知识的殿堂,大学教师是真理的化身,大学生是天之骄子。在社会生活中,高校师生要以自觉的文明言行向人们展示“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二是利用高校的学科和人才优势,组建讲师团,深入农村、社区、部队、企事业单位,分专题宣讲社会主义荣辱观,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三是通过大学生假期“三下乡”、志愿者服务、专业实习、参观考察等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使学生在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同时,将“八荣八耻”向全社会传播。四是充分发挥高校社会科学理论研究的优势,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发展历史、基本内涵、本质要求、重要意义以及人们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解决办法等方面,开展深入理论研究和探索,形成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提供理论支撑,指导和推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在全社会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再次,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高校要成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示范区和辐射源,产生巨大的示范、辐射影响,除了要有责任意识、积极实践外,还必须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一是组织领导机制。高校要把这项工作纳入学校整体规划议事日程,进行科学规划。有关职能部门分工协作,有计划;有组织地加以落实,研究和探索荣辱观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切实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制度保障机制。高校要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量化细化工作目标、任务和要求,落实必要的经费、设施、待遇等。三是激励机制。各高校要大力培养、宣传和表彰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中的先进事迹和模范人物,对在活动中做出突出成绩的个人和部门予以表彰奖励,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个校园人深入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原载《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年第7期)
第四篇: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大学生是社会中一个具备特别力量的群体,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后备军和接班人。大学生的队伍不断扩大,其本身的道德素质和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出现了不同深度的问题,另外随着社会价值深刻变化,在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的同时,也给大学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甚至比较突出的负面影响。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促进大学生规范自身行为的调节器。现今社会规范呈现纷杂化,作为具有较高素养的大学生必须要明确应该提倡什么、抵制什么,使其行为准则有一个共同的规范去调节自身和社会的行为。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助于大学生把其作为规范自己行为的基本准则,使个人行为与社会规范相协调、与公共利益相符合。
在价值多元化的时代,“八荣八耻”的提出非常及时,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把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争做文明合格大学生。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八荣八耻”的荣辱观不但要领会在心里,更要落实到行动,从细微着手,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关注时事变化,热衷公益事业,勇担社会责任,使自己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合格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在我们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时,必须树立的社会价值观和个人人生观。它应当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共识,也应当成为每个人做人的准则。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反过来指导实践。实践与认识这种辩证关系表明,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只有通过千万
人的道德实践,才能蔚然成风,成为改善社会风貌的强大力量。因此,现在我们最重要的是如何实践好社会主义荣辱观,使之内化为人们的道德追求并达到造就良好的社会风尚的目的。
我们当代大学生,要做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表率,严于律己,改造自己,促进社会风气的好转,用自己的模范行为来带动和影响青少年,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环境,同时要敢于抵制和反对社会不正之风的侵袭,使我们都成为实践和弘扬社会主义观的钢铁长城。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加深对祖国的感情,坚定爱国主义的立场,把对祖国的热爱转化为献身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实际行动.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要做青年的先锋,带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从点滴小事做起,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争做文明合格大学生.愿我们在以后的日子里共同努力,让“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旗帜永远在大地扎根,在蓝天飘扬,在人民心中闪光!
第五篇:浅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文章标题:浅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密切结合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结合人们思想认识水平和道德状况的实际,落实和体现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的总体布局中。具体而言,就是要把准一个方向、贯穿两个过程、突出四个重点、坚持六个结合。
把准一个方向[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www.xiexiebang.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荣辱观的基础是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就有什么样的荣辱观,就有什么样的是非、善恶和美丑标准。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体现,在本质上与社会主义的性质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密切相关,也是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要求和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的。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应当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根本标准。
贯穿两个过程。
作为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精神激励或道德约束的强大力量,来引导人们的思想,规范人们的行为,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首先,应当把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一项长期任务,贯穿于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从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养成正确的荣辱观开始,不断改善社会风气和人们的精神状况。
其次,应当把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于社会主义公民教育和社会管理的全过程,通过教育和管理来不断培育人们的知荣明耻意识和尊荣斥辱观念,使社会成员的行为受到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激励和约束,营造出健康、积极、向上的良好社会氛围。
突出四个重点
要把遵守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道德要求逐步转化为广大市民的道德行为,就必须立足基层,着眼实践,注重养成,着重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树立正确舆论导向。正确价值观的确立,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离不开舆论力量的倡导和推动。要充分发挥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大众传媒的独特优势,运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宣传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的生动实践和新鲜经验,使“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成为社会共识。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方面的导向作用,切实加强对社会普遍关注的道德热点问题的引导,褒扬高尚品德,鞭挞不良行为,积极营造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的良好舆论氛围。要综合运用座谈、讲座、知识竞赛、图片展览等形式,充分发挥市民学校、社区学校、市民讲座等各类基层宣传教育阵地的作用,组织理论宣讲员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普及教育。要善于发现典型、宣传典型、学习典型,用先进典型激励群众争荣弃耻、见贤思齐。
二是要发展先进文化,营造良好文化环境。文化环境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道德情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倡导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是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们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进一步加大优秀作品的创作生产力度,用高质量高水平的作品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形象地告诉人们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什么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使人们在美的享受中受到鼓舞,在情感共鸣中得到启发,在心灵震憾中获得教益。要大力发展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深入挖掘民间文化资源,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活动,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体现在基层文化建设中。要进一步完善文化市场监管体系,深入持久地开展“扫黄打非”工作,净化荧屏声频,净化互联网,净化文化市场,严厉查处各种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相背离的不良行为。依法打击各种社会丑恶现象,抵制腐朽文化。要发挥基层文化阵地的作用,大力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利用各种文化阵地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塑造美好心灵。
三是要找准合适切口,开展主题实践活动。荣与辱的抉择,不仅表现在事关国家、民族和群众根本利益等重大问题上,而且更多地表现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要把关注点放在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道德行为上,鼓励人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事情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自觉遵守“八荣八耻”根本要求。各行各业各个单位都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开展具有行业特色、职业特点的道德实践活动,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贯穿到生产、经营和管理之中。要充分发挥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社区的示范作用,进一步充实内容、创新形式、拓展领域,把树立社会主义
荣辱观的要求纳入到各种精神文明创建中来,让更多的群众在参与中受教育、受影响。要坚持抓好各类先进的评选活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各种形式、各种载体,推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使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蔚然成风。
四是要巩固教育成果,建立长效工作机制。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确立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长期规划与近期安排结合起来,锲而不舍、长抓不懈、一抓到底。要建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机制、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纳入公民道德建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全过程,渗透到社会宣传、精神文明创建、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要建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评价机制,各项行政规章、行业管理制度都要体现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道德原则,发挥规章制度对人们道德行为的激励约束作用,使“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更好地渗透到社会管理之中。要建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示范机制,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仅在本职岗位上贯彻党的宗旨、当好人民公仆,而且在社会生活中严格自律、严格要求,做“八荣八耻”的积极实践者,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和人格力量引领社会风尚。
坚持六个结合一是要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相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本质上是人民的荣辱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实现、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上两者是一致的。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把知荣明耻、尊荣斥辱的观念渗透到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过程中,使之成为人们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道德指南和价值保障。
二是要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结合。当前,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要求与具体实践,一方面用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和引导人们增强荣辱观念,明辨荣辱界限;另一方面也要用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不断发展的精神要求和文化需要来充实和丰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思想内涵,使社会主义荣辱观始终成为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进程中人的道德的“守护神”。
三是要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相结合。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属于思想道德建设的范畴。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过程中,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要紧密结合起来。要通过倡导人们树立“遵纪守法为荣、违法乱纪为耻”的观念来以德护法,不断增强人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人们学法、懂法、用法、守法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同时也要在运用法律手段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做到以法养德,用法制措施来保障人们的良好守法观念。
四是要与党的先进性建设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相结合。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全体社会成员提出的要求,但党员领导干部应该作表率、当模范。在党的先进性建设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要强化党员领导干部的荣辱观教育,促使他们在加强道德修养、明晓荣辱观念的同时,不断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任务和目标,以良好的党风政风引领整个社会风气。
五是要与先进文化建设和弘扬培育民族精神相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所倡导的“荣”的内涵与民族精神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二者都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要把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结合起来,使二者互相促进,互相推动,在提升人们知荣辱、明是非、辨美丑的能力中把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发扬光大。
六是要与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相结合。对于青少年而言,荣辱观是影响其一生的重要观念。当前,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与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相结合,使广大青少年明晓现实生活中“光荣”与“耻辱”的深刻内涵,自觉运用荣辱观念检省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自觉养成“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优良品德,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浅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浅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