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人员密集场所灭火救援预案
xx市公安消防支队人员密集场所
灭火救援预案
随着我市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影剧院、礼堂、体育馆、大型娱乐场所、车站、机场、商场、图书馆、医院等人员聚集场所的大量兴起落成,这些场所一旦发生火灾,如果处置不当,易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事故。根据《xx市紧急救援预案》的要求,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在灭火救援战斗行动中,必须实行统一指挥,各级指挥员遵循“救人第一”的指导思想,积极疏散被困人员,在灭火战斗中,加强第一出动,以固定灭火设施与移动设施相结合,集中优势兵力,及时控制火势、迅速扑灭火灾。
二、火灾特点
(一)可燃物多,蔓延速度快。人员聚集场所,内部可燃物品多,设施全,且燃烧迅速、蔓延快,极易形成大面积燃烧。
(二)建筑空间跨度大,容易出现塌落。某些高大建筑,如影剧院、体育馆、博物馆等其大屋顶多为网架、悬索、钢结构屋架,火灾时短时间内会降低强度,很快变形、倒塌和落顶。
(三)人员密集,疏散困难,易造成人员伤亡。人员聚集场所人员密度大,人群在火场烟火威胁下逃生,易出现人流拥
支队全勤总指挥到达现场后,做好本级指挥工作;
7.确定信息发布人员,负责对外信息发布的审核和审批; 8.保持与社会灭火救援联动单位的联系;
9.战斗结束后,及时组织部队搞好战评。
(二)作战通信参谋职责:
1.根据指挥部作战意图及灾害事故现场情况,制定作战方案;
2.绘制灭火救援现场图、战斗部署图、为指挥部提供参谋决策依据;
3.协助指挥长督促检查作战部队贯彻落实命令情况; 4.记录指挥长下达的各项决策、作战命令和上级的指示、参战力量到场时间,抢救人员和疏散物资等情况;
5.收集灭火救援行动中的有关信息资料,编写简报和工作报告,做好战评准备工作;
6.做好灭火救援现场的作战、调度、信息控制,根据灾害事故现场情况及组网方案,负责现场指挥网和灭火战斗网的组建。
(三)调度参谋职责:
1.负责灭火救援力量的调度指挥、现场信息收集,及时将各类情况报告上级指挥长;
2.保持与社会灭火救援联动单位的联系; 3.保持指挥中心与现场指挥部的联系。
2.收集事迹材料,宣扬好人好事,树立先进典型,做好立功受奖评比工作;
3.做好抚恤等善后工作。
四、力量调集
(一)人员
xx市辖区内发生人员聚集场所火灾,调度中心要加强第一出动力量,按照先调集辖区大队、中队、周边普通型消防站力量、特勤大队、周边专职队的顺序调度力量,确保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第一力量足够。
(二)车辆、器材装备
全勤指挥车一辆、通信指挥车一辆、救护车、40米平台曲臂举高车、照明车、后援车一辆、泡沫车、抢险救援车、50米云梯车一辆、照明车一辆、水罐车、充气车;空气呼吸器、排烟机、呼救器、照明灯、缓降器、救生气垫等。
五、预案启动及调度
根据《xx市公安消防支队灭火救援全勤指挥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的规定,启动xx市公安消防支队人员聚集场所灭火救援处置预案,实施相应级别的全勤指挥长组织指挥。
六、灭火救援措施
(一)战术要点
1.坚持“救人第一”的指导思想,积极抢救人命,疏散被困人员;
充分利用内部灭火设施,选好依托阵地,围攻消灭火点。
(3)内攻外控。在内攻的同时,利用起火建筑外墙、门、窗、玻璃幕墙等部署水枪或举高车辆,从外部消灭火灾或控制烟火流动,阻止蔓延。
6.火场排烟。确定排烟方向,迅速利用排烟口、出入口自然排烟,机械排烟、喷雾水排烟、移动设施排烟。
7.火场供水。建立专门火场供水指挥机构,充分利用单位内部的固定消防设施向室内消防管网供水,就近占领水源,利用半固定设施和移动设施向火场增压补水。
七、勤务保障
(一)通信保障。所有参战单位均由通信保障组按照xx市公安消防支队通信保障方案建立统一的通信指挥网,保持通信畅通。担负内攻的人员可根据需要建立独立的作战通信网。
(二)装备物资。勤务保障组应根据辖区人员密集场所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加强登高、救生、照明、排烟等各类器材装备的配备和储备,加强操作和实战应用训练。
(三)供给保障。勤务保障组应坚持属地为主的原则,保证支队和增援力量灭火救援行动所需的油料、特种救援器材配件的供应;组织技术人员及时对现场车辆、装备进行维护保养,避免因车辆装备故障损坏而影响救援行动。
(四)饮食和医疗卫生。勤务保障组要积极与相关单位联系,做好现场人员(包括增援人员)食宿、医疗、服装、防暑、防寒以及长时间作战的勤务保障准备。
备进行清洗、检测和维护、保养,并组织全体人员对救援行动进行战评。
第二篇:人员密集场所应急救援预案
XXXX有限公司
人员密集场所应急救援预案
为了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人员密集场所安全事故,便于及时采取措施,高效、有序地组织开展抢险、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正常的生产工作秩序,依据上级有关要求,结合公司实际,制定人员密集场所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
一、应急救援组织
(一)公司成立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由公司总经理刘广担任,副组长由公司副总经理孔超担任,各部门负责人为小组成员。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下设救援组、保障组、善后组和信息组,牵头部门负责人任组长。
1、救援组由生产技术部牵头,综合办公室、业务一部、二部参加;
2、保障组由财务部牵头,综合办公室、生产技术部参加;
3、善后组由综合办公室牵头,生产技术部、业务一部、二部参加;
4、信息组由综合办公室牵头,生产技术部、业务一部、二部参加。
二、领导小组职责
(一)组织协调有关单位和部门按照《预案》迅速开展抢险救援工作,力争把伤亡和损失到最低程度。
(二)根据事故状态,统一部署《预案》的实施工作,并对救援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研究制定措施。
(三)在公司部门范围内紧急调用各类物资、设备、车辆、人员和占用场地,必要时协调其他单位援助。
(四)配合上级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五)督促做好稳定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及安抚工作。
(六)及时通报事故有关情况。
三、事故险情报告
(一)事故部室、车间必须以最快捷的方式,十五分钟内将所发生事故的情况报告公司总经理、分管安全生产副总经理或安委会办公室,并且在24小时内出具书面报告。
按照安全事故属地管理的原则,应及时报告当地安监局及公安、消防、卫生等有关部门,拨打110(临淄区公安局值班电话 大武派出所值班电话)、119(临淄区消防大队值班电话:)、120(临淄区人民医院急诊值班电话)、122(查询下)等相应救援机构电话请求救援。
(二)安全事故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事故(险情)发生的部室(车间)、时间、地点,伤亡(遇险)人数,事故(险情)的简要经过;
2、事故(险情)原因、性质初步判断;
3、已采取的救助措施和需要救援的具体要求;
4、事故报告单位、人员姓名、联系电话;
5、其他需要报告的内容。
(三)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办公室接到安全事故(险情)报告后,应立即报告公司救援领导小组组长或副组长,安委会办公室按要求及时报告物资集团总公司安委会办公室。
(四)安全事故(险情)发生后,必须严密保护现场,迅速启动公司的现场处置预案,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现场人员应立即采取自救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因抢救伤员、防止事态扩大以及疏散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必须做出标志、拍照、详细记录和绘制现场示意图,并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等。
四、应急救援实施
(一)安全事故(险情)发生后,事故(险情)当事人应在15分钟内通知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应立即启动本预案。各小组有关人员应迅速到位履行职责,及时组织实施相应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随时将事故(险情)应急处理情况报领导小组和有关部门。
(二)救援组应根据事故的种类、性质按专业及时协调有关部室和外部专家,研究调整现场处置技术方案,解决事故现场出现的问题和困难。
(三)保障组应全力提供资金、车辆、通信器材及其他设备设施保障,确保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抢险救援过程中紧急调用物资、设备、车辆、人员和占用场地,有关部门应积极配合、全力支持。
(四)善后组应配合开展伤亡救护处理,指导做好家属通知安抚及善后工作。
(五)信息组负责事故现场信息收集与内部通报、与新闻媒体的联络及对外信息的发布。
附件:
应急联络电话
第三篇:人员密集场所
人员密集场所
什么是人员密集场所
人员密集场所主要指:设置有同一时间内聚集人数超过50人的公共活动场所的建筑。新消防法(09版)第七十三条:
(四)人员密集场所,是指公众聚集场所,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和集体宿舍,养老院,福利院,托儿所,幼儿园,公共图书馆的阅览室,公共展览馆、博物馆的展示厅,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加工车间和员工集体宿舍,旅游、宗教活动场所等。
《高规》中人员密集场所
有规定的《高规》(2005版)和《建规》(新GB)内都有“人员密集场所”一词,但许多设计人员对如何理解还不很清晰,其实公安部第73号令《消防监督检查规定》(自 2004年9月1日起施行)中第三十五条已有规定,且面前消防部门都是按此规定来执行的,现抄录如下:第三十五条 本规定所称人员密集场所,是指下列场所:(一)宾馆、饭店、商场、集贸市场、体育场馆、会堂、公共娱乐场所等公众聚集场所;(二)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和集体宿舍,养老院、托儿所、幼儿园;(三)客运车站、码头、民用机场的候车、候船、候机厅(楼);(四)公共图书馆的阅览室、公共展览馆的展览厅;(五)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加工车间、员工集体宿舍。
人员密集场所注意问题
《建规》5.3.15的条文解释:5.3.15 本条文的规定是要保证疏散人流的畅通与安全,有利于疏散门在紧急情况下能从内部快速打开。1 设计采用带门槛的疏散门等,紧急情况下人流往外拥挤时很容易被摔倒,后面的人也会随之摔倒,以致造成疏散通路的堵塞,甚至造成严重伤亡。2 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的室外疏散小巷,其宽度规定不应小于3m,是规定的最小宽度,设计时应因地制宜地尽量加大。为保证人流快速疏散,根据实际管理经验,增加了室外不小于3m净宽的疏散小巷,并应直接通向宽敞地带的规定。当基地面积比较狭小紧张时,设计人员也应积极地与城市规划、建筑管理等有关部门研究,力求能够在公共建筑周围提供一个比较开阔的室外疏散条件。主要出入口临街的剧院、电影院和体育馆等公共建筑,其主体建筑应后退红线一定的距离,以保证有较大的露天候场面积和疏散缓冲用地,避免在散场的时候,密集的疏散人流拥入街道阻塞交通。此外,建筑物周围环境宽敞对展开室外灭火扑救等也是非常有利的。
第四篇:人员密集场所应急预案编制格式
一、总则
1.1 编制目的:规范对事故灾难的应急响应和处理程序,及时有效地实施应急救援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1.2 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制定《 预案》(以下简称《预案》)。
1.3 工作原则: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等事故,通过启动本《预案》,消除和控制事故扩大,安全疏导群众,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切实做到快速反应、统一指挥、分级负责、有效救援。
二、人员密集场所的基本情况 2.1 组织(牵头)单位及活动名称。2.2 活动内容。2.3 现场组织指挥人员。2.4 现场保安设置情况。2.5 其它相关情况。
三、应急救援组织体系及相关机构职责 3.1 指挥部机构设置。
总指挥一人,副总指挥根据需要分设。
3.2 指挥部及相关部门(单位)职责。(一般生产经营单位依据该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如属党政领导机关组织的大型活动,则应分别明确安监、公安、卫生、供电、供水、城管、建设、宣传、广电等相关部门的职责,可考虑设置综合协调组、安全保卫疏导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善后处理组、新闻报道组等,分项明确负责人及相关职责)。
四、应急救援预案的启动条件 4.1 火灾
4.2 拥挤、踩踏等突发事件 4.3 雷击、爆炸
4.4 重大治安案件 4.5 建筑物坍塌 4.6 其他突发安全事故
五、应急救援预案的启动和关闭程序
如发生上述六种启动条件之一,启动《预案》,调度程序如下:
5.1 事故的第一发现者必须在第一时间向现场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汇报,简明扼要说明事件情况,并协同就近岗位人员进行先期处置,以消除和控制事态的发展。5.2 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接到事故汇报后,视事件轻重情况,由应急救援现场总指挥决定是否启动本《预案》。在不影响活动进行的一般情况下,指派调度现场保安人员或救援专业力量现场处置即可;当上述紧急情况发生、严重影响了本次活动的正常进行、必须停止活动和紧急疏散现场人员时,要立即启动本《预案》。同时迅速报告政府有关部门,政府有关部门或上级启动相关《预案》后,本《预案》服从上级《预案》。
5.3 发生上述紧急情况,需紧急疏散时,由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播放事先拟好的《应急救援疏散广播词》,以稳定群众情绪。
5.4 所有工作人员和各岗位人员未得到指令不得擅自行事,必须坚守岗位,稳定群众情绪;接到现场总指挥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的指令后,迅速疏散群众。5.5 现场总指挥确定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结束,通知各部门及相关人员,事故危险已解除,关闭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程序。
六、现场安全防范及应急救援指挥的实施
6.1 事故应急救援现场指挥部相关人员集中在活动现场所设的临时指挥部,进行现场应急指挥,相关人员不得擅自离开。
6.2 现场应急指挥部人员在接到事故报告或发现事故后,要迅速组织调配相应救援人员参加抢险。
6.3 在现场总指挥的统一指挥下,各小组分工协作,迅速展开救援工作。6.4 为保持救援工作及时、有效,指挥部、各现场救援组负责人和各进出口警戒人员配备对讲机,确保通讯畅通。
七、纪律要求
7.1 有关人员要切实履行职责,严格遵守纪律,确保应急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7.2 未按规定时限快速作出行动反应或在应急救援过程中有失职行为、甚至不作为的单位和个人,将按照有关规定作出严肃处理。
八、附则
8.1 本应急救援预案报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公安部门备案。8.2 活动期间相关部门根据本预案制定相应的子预案。
8.3 事故发生后,按事故类别,本预案与其他专项子预案同时启动。8.4 本预案由本单位组织培训、演练和实施。附件:
1、应急救援现场指挥部组织机构图
2、应急救援现场指挥部通讯录
3、应急救援现场指挥部疏散广播词
4、关于安全防范措施与建议
5、活动场所平面图
注:本《预案格式》仅供普通人员密集场所作《预案》时参考,若涉及有危化品、高温、高压等危险因素的非一般人员密集场所,则应从实际出发,尽量做到让《预案》有效并切实可行。应急救援疏散广播词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们,现在因有紧急情况,需要进行清场,为了你和他人的安全,请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有序退场,退场时,请务必遵守以下准则:
1、请保安执勤人员、工作人员听从现场指挥安排,坚守岗位,履行职责。
2、请所有青壮年人员带头听从指挥,主动让方便给老幼残弱人员,并协助工作人员维持秩序。
3、组委会已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请朋友们不要在场内拥挤、吵闹,听从指挥有序退场。
4、如有特殊情况,退出场所后,在场外与工作人员联系,做好登记工作。
5、请大家配合公安执勤人员、工作人员做好退场工作,谢谢合作
第五篇:内蒙古自治区人员密集场所
内蒙古自治区人员密集场所 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提高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水平,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内蒙古自治区安全生产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商业零售、餐饮、文化娱乐、体育运动项目、旅游饭店经营单位(以下统称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适用本办法。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对消防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等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其他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 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第四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指导、协调和监督政府有关部门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商务、文化、体育、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本部门的职能职责,对本地区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实施行业监督管理;公安消防、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分别对人员密集场所的经营单位消防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等实施专业监督管理。
相关行业协会应当协助各级政府有关部门,指导会员单位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制定相关行业规范,提供相关服务。
检测检验等中介机构应当依法为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提供技术服务。
第二章 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职责
第五条 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是安全生产责任主体,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第六条 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应当遵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生产安全。
第七条 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
前款所称从业人员包括本单位的职工和在本单位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其他人员。
第八条 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人员密集场所的经营单位应当对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情况进行记录,记录至少保存2年。
第九条 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第十条 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安全生产例会制度,定期研究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制定有效的安全生产措施,并对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第十一条 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应当建立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制度,对本单位容易发生事故的部位、设施,明确责任人员,制定并落实防范和应急措施;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制定整改计划,落实整改资金,及时进行整改。
第十二条 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应当在每日营业开始前和结束后,对营业区域进行全面安全检查;营业期间每2小时至少进行1次安全巡查。检查和巡查应当做好记录。
第十三条 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的变配电室总额定容量在630千伏安以上且电压等级为10千伏的,应当安排专人24小时值班。值班人员应当做好记录。
在变配电室内不得存放危险物品和杂物。
第十四条 变配电室应当配备用电设备和配电线路平面分布图等安全技术资料,以及必要的作业工具和劳动防护用品,并在明显位置设置变配电系统操作模拟图板。
变配电室的门、窗、电缆沟应当设置防水设施和挡鼠板。
第十五条 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设置的电源线路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临时用电线路应当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电气设备应当安装漏电和过载保护装置。
第十六条 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应当保证安全出口的畅通;不得封闭、堵塞安全出口;安全出口处不得设置门槛。
疏散门应当向疏散方向开启,不得采用卷帘门、转门、吊门、侧拉门。门内和门外1.4米范围内不得设置踏步。
第十七条 营业区域内的安全出口数目、安全疏散距离、疏散门和疏散通道的宽度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第十八条 营业区域内的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及其转角处应当设置灯光疏散指示标志。灯光指示标志应当能够在断电且无自然光照明时,指引疏散位置和疏散方向。
安全出口和疏散门的正上方应采用“安全出口”作为指示标志;沿疏散通道设置的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应设置在通道及其转角处距地面高度1米以下的墙面上,且灯光疏散指示标志的间距不得大于20米;对于袋形通道,不应大于10米,在通道转角区,不应大于1米。
第十九条 营业区域内的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和重点部位应当设置应急照明灯。应急照明灯的连续供电时间不得少于20分钟;高度超过100米的高层建筑连续供电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其地面最低照度不得低于1.0勒克斯,楼梯间内不得低于5.0勒克斯。
第二十条 营业区域内落地式的玻璃门、玻璃窗、玻璃墙应当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安全警示标志应当明显,保持完好,便于公众识别。
第二十一条 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的库房,设置、设施应当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电气设备应当符合防爆要求。危险物品应当单独存放,专人管理。
第二十二条 设有集中收银区的超市等商业零售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收银区设置无购物出口,并设置明显标志。
营业区域内应当设置主要疏散通道和辅助疏散通道。主要疏散通道应当直接通向安全出口,其宽度不得小于2.4米;辅助疏散通道的宽度不得小于1.5米。疏散通道内不得设置摊位或者堆放货物及其他物品。
第二十三条 餐饮经营单位操作间的集烟罩和烟道入口处1米范围内,应当每日进行清洗。中餐操作间的排油烟管道应当每60日至少清理1次,清理应当做好记录。
第二十四条 国家实行强制性体育服务标准的体育运动项目经营单位,应当配备持有相应运动项目执业证书的从业人员,方可对社会提供服务。
体育运动项目经营单位应当为消费者提供合格的设施、器材。国家实行强制性体育服务标准的体育运动项目的设施、器材,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并在显著位置设置相应的使用说明和警示标志。
人工游泳池、天然游泳场应当按照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配备救生员。救生员应当持证上岗,并佩带明显标识。
第二十五条 歌舞娱乐场所的出入口、主要通道应当安装闭路电视监控设备,并保证闭路电视监控设备在营业期间正常运行,不得中断。
歌舞娱乐场所应当将闭路电视监控录像资料留存30日备查,不得删改或者挪作他用。
电影放映单位、演出场所经营单位等有固定座位的区域,不得增设临时座位。
第二十六条 文化娱乐场所与商场等单位设在同一建筑物内的,文化娱乐场所经营单位应当保证通往建筑物外的疏散通道畅通,并在商场等单位营业结束后安排工作人员指引人群疏散。
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应当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在发生危险时,能够在终端机显示器上以视频形式予以提示。
歌舞娱乐场所应当设置报警系统,并在包间、包厢的视频设备上设置开机安全提示语。
舞台幕布、银幕、窗帘等应当采用经过防火处理的材料。
第二十七条 旅游饭店应当在客房、会议室等经营场所的显著位置设置中英文对照的逃生疏散指示图;在客房内设置安全须知等安全提示标志或者资料、设施。
第二十八条 人员密集场所的经营单位在营业区域内进行装修、维修、改造等施工且不停止营业的,应当与施工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安全责任;施工区域应当与其他营业区域相隔离,并采取安全措施,确保安全。
第二十九条 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将经营场所出租的,应当与承租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对各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
第三十条 当接近最大容纳人数或者人员相对聚集时,人员密集场所的经营单位应当采取有效的控制和疏散措施,确保安全。
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的最大容纳人数,按照相关规定、标准、规范执行。
第三十一条 人员密集场所的经营单位应当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预案应当包括应急救援组织、危险目标、启动程序、紧急处置措施等内容。
应急救援预案应当每半年至少演练1次,并做好记录。
第三十二条 举办大型活动(会议)的单位应当与使用场所的经营单位(租用单位)签订使用合同(协议),在合同(协议)中应明确双方的安全责任,并制定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
人员密集场所的经营单位在经营场地举办促销活动的,应当制定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活动举办期间,应当落实各项安全措施,配备足够的专职安全工作人员维护现场秩序。
建筑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的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根据标准、规范的规定,应当配备足够数量的专兼职安全工作人员。
第三十三条 人员密集场所的经营单位的有关负责人应当掌握应急救援预案的全部内容;其他人员应当能够熟练使用应急器材,了解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的位置以及本岗位的应急救援职责。
第三十四条 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应当设置能够覆盖全部营业区域的应急广播。
第三十五条 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应当迅速启动应急救援预案,采取有效措施,组织人员疏散,防止事故扩大。
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执行。
第三章 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的监督管理
第三十六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商务、文化、旅游、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和本办法,制定本行业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生产规范及实施细则。
第三十七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商务、文化、旅游、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当定期对人员密集场所的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以及容易发生事故的经营场所、设备、设施进行安全检查。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积极配合,不得拒绝、阻挠。
对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
(一)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的情况;
(二)制定和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情况;
(三)安全经营条件和安全经营状况;
(四)事故隐患排查和治理情况;
(五)事故预防措施及应急救援预案落实情况;
(六)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情况;
(七)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任职培训情况;
(八)特种岗位人员的培训、考核和持证上岗情况;
(九)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和使用情况;
(十)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和使用情况;
(十一)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和设备、设施使用情况;
(十二)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三十八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发现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存在安全生产问题,属于行业监督管理或者专项监督管理职责的,应当及时以书面形式督促有关部门处理。
第三十九条 商业零售、餐饮、文化娱乐、体育运动项目、旅游饭店经营单位违反本办法的,由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商务、文化、体育、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
违反本规定,按照安全生产、消防、特种设备安全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由有关部门依法处罚。
第四章 附
则
第四十条 对本办法所确定行业(领域)的说明:
(一)本办法所称商业零售经营单位是指建筑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或者地下建筑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包括百货店、购物中心、超市、仓储式会员店、家居建材店、专业店、专卖店、折扣店、小商品批发市场、大型农贸市场等零售店铺。
(二)本办法所称餐饮经营单位是指建筑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餐饮经营单位。
(三)本办法所称文化娱乐经营单位包括依法设立的电影放映单位、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演出场所经营单位、娱乐场所经营单位。
(四)本办法所称旅游饭店是指30间客房以上的宾馆、饭店、度假村等经营单位。
(五)本办法所称体育运动项目是指国家体育行政主管部门正式公布的体育运动项目。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具体解释工作由自治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