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字潜江”为江汉油田腾飞插上翅膀
“数字潜江”为江汉油田腾飞插上翅膀
潜江新闻网讯(记者 尹铃瑕 通讯员 龚汉彬)近年来,江汉油田借助“数字潜江”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构建地面工程信息化系统,对企业生产实现精细化管理,推动“数字潜江”与“数字油田”的和谐共建。19日,江汉采油厂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油田工程技术人员把该系统称为井站管理的“导航仪”、工程设计的“辅助器”、生产管理的“好帮手”。“数字潜江”成果的应用,也为江汉油田的建设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江汉油田是潜江市境内最大的国有企业,也是潜江市的支柱产业之一。“数字潜江”建成后,市测绘部门根据江汉油田采油厂的管理需要,向采油厂地面工程信息化系统提供了地理空间信息支持,不仅帮助企业管理者随时了解油井生产状况、工程进度、各类故障处理,而且在企业精细化管理、科学决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去年年底,在该厂组织的地面工程大调查工作中,五七作业区利用地面工程可视化系统,将原计划需用两个月完成的工作量缩短到10天。他们还利用系统分析功能,对管线、设备使用年限、规格型号、使用现状等参数进行统计与优化,提高了统计规划的科学性。
通过地面工程可视化管理系统,直观、实时地监控油井运行状况,不仅缩短了油井故障处理响应时间,而且有效提高了设备安全系数。从2009年12月至今,五七作业区通过本系统累计发现、处理非正常停井70余次,大大提高了采油时率。在生产管理中,该系统还能够轻松、快捷地确定站点、管网及油水井分布、走向,提供沿途地形、地貌、道路状况,合理规划员工巡检路线及施工抢修路线。
截至目前,该厂共采集录入地面工程对象数据11大类,56项,11642条记录,系统访问量达1700人次,及时处理流程故障90余起,应用于管网大修改造20多次,用于重点站库改造5次,初步实现了地面工程的规范化、网络化、可视化管理。
数字化,让老油田如此蜕变
——采油二厂以数字化助推发展工作回眸
1人=5人,5分钟=24小时,这是数字化扎根老油田结出的丰硕果实。回眸采油二厂41年的发展历程,数字化变革触碰着该厂每根管理“神经”,劳动产业的转型使昔日以“肉搏”换油吃的石油人彻底翻身得解放。如今,走进采油二厂每一个井站,数字化的烙印清晰地镌刻在采油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井场无人值守、生产数据自动采集、生产状态实时监控等一系列高科技数字化信息技术在老油田的应用,让41岁的采油二厂蹒跚的步履走得更加铿锵有力。
石油人变身”新白领“ 发展——“多”与“寡”的思辨
对于和长庆油田几乎“同龄”的采油二厂来说,从1971建厂的1.4万吨从2008年的272.5万吨,40余年的砥砺奋进使采油二厂稳坐“采油一哥”的宝座,但是近年来,随着油田公司大规模的开发和建设“西部大庆”的召唤,该厂“排头兵”的地位早已几度易主。
其实仔细分析一下该厂走过的风雨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曾一度因历史原因造成的“大马拉小车”现象:员工基数大、人工采出比低、吨油成本高,尤其是2008年后,更是面临矿权缩减、后备储量不足、低成本发展压力大等前所未有的“窘境”。
面对如此的发展现状,如何实现用最小的工作量产出最多的油和气?如何用更低的成本开发更多的储量?如何用最少的人员管理最大的油田成为摆在这个厂面前最主要的发展难题。
观念一转天地宽,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油田发展的需求,唯有革新传统管理模式和生产组织方式,才能适应长庆大发展的需要。2009年,油田公司在陇东先后组织召开了第一、第二阶段数字化管理推进会,为这个厂全面推行数字化、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契机。至此,这个厂迎来崭新的发展之路。
2003年首次进行数字化管理“实验”的西峰油田,经过2009年的数字化升级改造后,由以前的6个整建制单位减少到3个,用工总量从原有的1656人减少到1104人,综合单井用人从0.98人降至0.62人,降幅达到38%,万吨用人比升级改造前降低37.5%,年节约人工费4000余万元,真正的实现了石油采掘的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变。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场“脱胎换骨”的油田管理变革在这个厂百里油区燎原开来。这个厂按照油田公司“两高、一低、三优化、两提升”的数字化建设总体思路,坚持“五统一、三结合、一转变”的工作原则,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根据不同区块生产管理实际,探索不同配套建设管理机制,有效地推进了数字化管理工作深入开展。西峰油田探索形成了“保增配升”老油田数字化改造模式;城华油田探索形成了“关停并转”基础上实施数字化改造的建设模式;马岭油田探索形成“三关、两改、一优化”建设模式。与矿权调整初期相比,这个厂在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油水井总数不断增长的情况下,用工总量却下降了1300余人,降幅达1/6,为这个厂可持续发展夯实了根基。
数字化的调控中心
2010年,这个厂将数字化建设的坚毅目标投向了华池、城壕、温台、南梁等老油田。同年7月,当第一座数字化增压撬“落户”华池,这个厂仅用月余时间,便完成城华油田12座站库、234座井场、688口油水井的数字化建设工程,华池油田万吨用人从22人下降到12人,降幅达到45%。成功“瘦身”的“大马”一扫“老态龙钟”,瞬时让老油田发展的“艰涩”步伐变得轻快而明朗。
截至今年上半年,这个厂先后完成了10个作业区的88座站库、1179座井场、3097口油井、1210口水井数字化升级改造任务,至此,全厂前端数字化建设全面完成。中端建设完成全部4个子系统、35个功能模块的开发、数据录入和系统推广应用工作。全厂原油生产、集输、站库运行等各类生产运行参数实现数字化运行管理。
按照规划,到2014年这个厂将彻底实现由传统管理模式向数字化管理模式转变,实现生产现场数据自动采集和实时汇总分析,优化整合各项数据资源,建立支持生产管理、指挥决策的综合信心管理系统。
生产——“繁”由“简”的延伸
1人=5人,5分钟=24小时……如今,数字化管理使传统的劳动组织方式终于“含羞下岗”了,这个厂也从“老态龙钟”得到完美蜕变,走进这个厂的角角落落,数字化带来的勃勃生机让人耳目一新。
“几十秒钟就对近百口油水井的运行情况浏览了一遍,如果采用人工巡井,完成这个程序最少也得三天时间。”7月27日,这个厂南梁作业区生产副经理王钊走进中控室,看着清晰显示在电脑上的油井生产状况感慨地说“以前的油井生产资料很多都是纸质版,要在一大摞资料中寻找某一口井的运行参数就如大海捞针。现在不一样了,你想要哪方面的资料,就要轻点鼠标,一切便尽收眼底,方便、快捷,而且还不会出错”。
数字化落户,让这个厂实现了所辖油井实时数据采集、电子巡井及多种工艺流程无缝衔接等数字化管理功能,使原来需要“集团出兵”才能完成的工作变成了“单兵作战”,只要轻点鼠标“一指禅”,便如同拥有了“千里眼、顺风耳”,千里油区的一切皆在掌握之中。
在采访中了解到,数字化改造让更多的员工从以前繁重枯燥的工艺操作解放出来,工作不仅变得轻松、简单、安全,而且还有充分的时间去学习数字化操作技术。走进这个厂梁102配水间,整齐简单的稳流配水阀组俏立“枝头”。当班员工杨勇勇说:“以前要2小时调配一次水量,遇到注水站压力波动时,半个小时就得跑一趟,就这样都经常出现超注和欠注现象。现在装上稳流配水阀组,只要将瞬时流量设定,它会根据压力大小自动调节,而且注水情况完全可以从电脑上监控到,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这项繁琐的工作”。
“在没有进行数字化改造之前,我们都是扛着管钳满山跑,靠人工有时候两三天时间都不能把一个井区的所有井跑一遍。”已经有着24年工龄的老师傅南永忠如是说道。尤其这个厂80%左右的生产单元在层层山峦中星罗棋布,看似在眼前,可是要到达却得绕好几个山头,费时费力不说,还严重影响到生产的正常进行。如今,坐在中控室,轻点鼠标,所有的油井生产状况尽收眼底,方便快捷,而且生产组织也有了针对性。如今,以前那种不管刮风下雨,徒步巡线、测井、开井等工作都成了员工茶余饭后的谈资。现在动动手指,这些工作便可轻松解决,数字化改造是真正的将员工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了,也让广大员工变了个活法。
面对近期频繁降雨给生产上带来诸多问题,让我们再一次深刻的感受到数字化给这个厂带来的深刻变化。2010年,同样是连续暴雨“鞭挞”油区,同样的生产难题萦绕心头,但是当时那种“赶着毛驴去测井”的经典早已尘封于历史。时隔两年,面对雨雪天气带给督查、取样、试井的诸多困难早已烟消云散。数字化改造的实现,将现场搬进“办公室”,从计量、生产数据录取到停启井,以前每天需要人工上井手脚联动才能完成的作业,而今在办公室操作电脑就可以完成,劳动效率成倍提高,劳动强度大大降低。
在这个厂南梁作业区采访时了解到,随着数字化的“安家落户”,该区综合治理得到明显改观,以前井场明目张胆盗油的破坏行为几乎销声匿迹。“以前出去巡线,发现盗油分子破坏,我们是马不停蹄的赶往井场,等翻过七拐八歪的山路,别人早跑得没影了。如今我们只做守株待兔的„狩猎者‟,任何破坏行为都逃不出„电子警察‟的法眼。”该区保安队员胡君如是说。数字化的实现让油区治安中的传统管理方法悄然发生变化,以前靠“人海战术”分区域巡逻的保安人员,被集中起来进行资源共享,而安装在各个井场、关键路段的“电子警察”24小时对油区一切动向进行监控,有效遏制了不法分子的不法行为。
民生——“心”与“爱”的交融
“见个面面容易拉话话难”、“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进门是床头,出门看山头”。用信天游的这句歌词描述石油人曾经的工作环境,最贴切不过。
曾几何时,在采油二厂百里油区,数千口油水井、近百座井站和数千米输油管线,遍布在大山深沟。长期以来,油水气井看护、井口数据录入、油样采集、井口启停等工作都需要大量人员现场才能完成,员工工作负荷重,劳动效率低,管理难度大。工人终年与荒山为伴、以井站为家,重重大山封闭着员工的心灵,时间长了,交流都变得困难。
第二代数字化抽油机落户老油田
1997年上班的老师傅巩振杰说起刚参加工作时那段住井岁月便侃侃而谈。“那会一个人住一口井,周边连个老乡都看不见,除了平时送菜、督查人员之外,一个月几乎看不到其他人。那时候也没电视,更别谈什么业余生活了,幸运的一点是我自己比较喜欢音乐,所以那把被用做擀面杖的笛子倒陪我打发了不少无聊的时光”。
“那时就天天想,如果能有„千里眼、顺风耳‟,足不出户就可以巡井该多幸福啊。可是身处大山,连坐车巡井也都成了奢望。”已做了20年采油工的老师傅关庆太的一席话表达了当时所有采油工的心声。
俗话说:人多智谋广,柴多火焰高。要想走出矿权锐减、老油田开发难度大等诸多“困境”,更需要将7000颗滚烫的心紧紧贴在一起,收指成拳,万众一心才能谋取更大的发展。“企业要发展,要走的更远,关键是靠人!”,这个厂的“家长”张应科的一席话道出了人本管理的最核心思想。
改变员工的生活、工作环境,提升员工的幸福指数,让员工切实享受到企业发展惠及员工的各种好处,数字化无疑是最大的一项民生工程。
“不怕苦与累,就怕孤单来尾随!”处于子午岭深处的南梁油田是这个厂最为偏远的生产单位,远离城镇、交通闭塞,对于常年住单井的员工来说,最可怕的莫过于寂寞和孤独了。
2010年,采油二厂对南梁油田实施数字化整体配套建设,将“以井为本”的传统体制彻底颠覆,取而代之的是“以人为本”和谐氛围的形成。以前上班是一个人、一口井、一把铁锨一条狗,见面容易说话难。经过数字化改造之后,南梁作业区不仅实现了大部分看井房“退役”,而且许多员工回到基地过上了“群居”的生活,不但告别了单井单调、枯燥、孤独的“单身”生活,还可以在业余时间通过网络与亲人朋友进行视频聊天,实现了员工“生活丰富多彩”的目的,对于稳定员工队伍、培养爱岗奉献的团队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井在景中
“以前住井的时候,几乎两三个月不下山,所以连自己所在井区的同事都认不全,更别说作业区其他井区员工了。”1997年参加工作的老师傅赵强如是说。随着数字化管理的介入,不仅缩短了管理半径,使原来介于作业区与井站之间的井区一级行政组织被无形淘汰,减少了管理人员,而且将原来各井区的大班及维修人员整合起来,变原来的分区单干为现在的联合作业。这样不仅使员工之间形成心与心无间隙沟通,而且对于形成团结协作的员工队伍有着推波助澜的效果。
一花开引得百花开。探索集生产生活于一体的井站管理模式,重新梳理业务流程,搭建纵向贯通、横向共享的生产信息网络构架……一项项配套工作风生水起。正是数字化管理的推进,带来了劳动组织构架的革命性变革。通过将作业区(联合站)—增压点(转油站)—井组(岗位)”新型运行模式应用到日常的生产组织之中,不仅“剪”短管理链,而且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如今,走进这个厂的任何一个作业区,中控室内整齐陈列的电脑、身着白衬衣红工服的员工轻点鼠标,忙碌在生产单元的每一口井面前,俨然一副“白领”的派头。这是这个厂每个生产单位工作的真实写照,轻点鼠标“一指禅”便可产生“千里油区无人守,胜似千军在蹲井”的神奇效果。在中控室上班的员工赵刚说“现在我只要动动手指,整个井区的油井生产状况尽收眼底,对于生产不正常的井,给井区打个电话就能搞定,如今咱采油人也过上了干净、体面的„白领‟生活”。
言辞之间,石油人的幸福感油然而生,这一切,无不与数字化有关。
第二篇:为企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摘 要 行业的竞争取决于人才的竞争。潍坊高新城投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实施了“红领党建”工程,在发挥党建作用、凝聚用好专业人才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成效。
关键词 党校 企业 人才 发展
潍坊高新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是潍坊高新区管委会出资设立的国有控股公司,主营业务涉及房地产开发、热力供暖、市政建设、物业服务等多个领域,是具有一定区域影响力的重点项目投资、建设、运营主体,2009年5月成立党委,下设7个党支部,党员126人。20147年6月,公司党委被评为齐鲁先锋基层党组织。
一、一家企业党校的背后
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清醒地认识到党组织在凝聚培养优秀人才、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性。2010年6月公司党委成立企业党校,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建立起高新城投党校、项目分校和企业党建网站三级网络,变党员随意、零碎、短期、表层的学习为有计划、系统、长期和深层次的学习,为党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平台;在教育培训党员的同时,拓宽企业党建领域,积极向非党员中的业务骨干和中高级管理人员延伸,内容扩展到企业经营管理、新时期党建理论、制度创新、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企业文化建设等,为企业更好地培训各类经营管理人才。自党校成立以来,已开办各类培训136期次,培训党员职工、入党积极分子、技术骨干900余人次。公司党委在培养学习型党员的基础上,争创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企业,实行全部员工学习培训达标考核制度,考核结果直接列入综合考评。普通员工每年参加培训时间不少于40个小时,管理人员不少于70个小时,部门经理必须达到120小时以上,并与潍坊学院合作对口培养技术人才。通过多形式的教育培训,更好地统一了党员职工的思想观念,充分发挥了党组织在非公企业中的团结、凝聚、领导、引导、监督、促进作用。
二、一支“红领”团队的力量
作为高新区的国有企业,高新城投既致力于引育高端技术管理“白领”人才,也大力培养政治坚定、模范先进、技能一流的“红领”人才,积极把其中的优秀分子团结到党组织周围,为企业自主创新奠定了雄厚的人才基础。公司党委大力推行“白领”变“红领”、“红领”上讲台、“红领先锋”评选等特色做法,激发广大党员在政治上求“红”、在技术上求“精”、在工作上求“进”、在贡献上求“多”的积极性。一批生产一线的普通技术工人,受到所在部门党员的影响,先后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如今已成为所在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并光荣加入党组织。为培养一大批既懂党务又懂生产的复合型人才,公司党委每年都把党支部中党性强、懂经营、会管理的党员骨干选配到班子中来,使党的领导渗透到公司的方方面面,使党员成为企业内部政治上的“红人”和企业内部经营上的“能人”。
三、一名党员带活一个项目
公司党委紧紧结合党员岗位实际促进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对公司党员提出了“思想觉悟高于一般职工、业务技能高于一般职工、工作业绩高于一般职工,争创一流党员”的“三高一流”要求,在生产工作一线深化推广了“三比”职工劳动竞赛,深入推行了党员示范岗、党员指导岗的创建活动,切实发挥了党员职工的模范带头作用。
公司还专门成立了负责文体活动的员工部,除了定期组织开展企业金点子征集、技术竞赛等活动,还积极开展文艺汇演、廉政文化进企业、革命传统教育等内涵丰富的活动,并与群团组织开展职工运动会、拔河比赛、知识竞赛、红色旅游以及扶贫帮困等活动,从而变党员教育的形式由“静态”为“动态”,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通过在战略、项目、研发、营销等重要环节组建支部,部门设立党小组,有效地把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渗透到公司各个领域,增强了党组织的导向作用,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生产、管理、营销等各领域的人才积极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先后收集到各种建议意见280多条,现已有136条建议意见被采纳落实。四、一个平台打造一片天地
聚才是基础,用才是根本。公司党组织“在企业发展中发挥政治引领作用”的要求,强化使用人才、用好人才的责任,着力搭建组织活动载体和作用发挥平台,积极引导各类专业人才在战略发展、科学决策、技术攻关等更高层面、更宽领域发挥作用。公司成立由14名专家组成的决策咨询委员会,定期召开专业人才党员恳谈会,围绕企业战略发展的难点疑点问题进行协商交流,增强人才建功立业、服务大局的意识,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决策咨询。围绕促进企业发展,在党员中普遍开展了“我为企业发展献一策、我为企业文化进一言、我为企业团队荐一才”的“三个一”活动,和“业务技术钻在前、生产经营干在前、危难险重冲在前、敬业奉献走在前、带动职工做在前”的“五在前”活动,引导“红领”人才争当业务标兵、创新表率和岗位先锋,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效的整合了人力资源和市场经营优势,把高新城投打造成为兼有实体业态与资本运作双重业务职能的城市综合运营商。
第三篇:为祖国插上腾飞的翅膀
为祖国插上腾飞的翅膀
熊微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朋友们:
大家好!
我叫熊微,来自襄樊运用车间。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为祖国插上腾飞的翅膀。” 在开始演讲之前,我想请大家用一个词,来表达您心中对祖国的印象。也许您会想到“发展、强大、勇敢、自信、坚强、团结”,而我心中对祖国的印象是〃〃腾飞!
是啊!祖国,经历了31年的改革征程、沧桑巨变,31年的辉煌征程,实现了一个伟大民族百年的腾飞梦想!如今的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腾飞的东方巨龙让世界刮目相看。
作为一名铁路职工,我们看到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铁路新技术不断运用,中国铁路驶入了和谐发展的快车道!尤其是经过六次大提速后,直达列车捷报频传,长交路大轮乘全面实施。作为一名新时期的铁路人,此时,我不禁豪情万丈、胸潮澎湃,涌动在心头的不仅有对我国铁路的无限憧憬,更有对我们每一名可亲可爱铁路人的崇敬。
“为什么我情不自禁,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重”,是啊!为了祖国的腾飞,我们千千万万的铁路人,以纯正的心态,坦荡的胸怀自觉地融合起来,优化行车组织,提高运输效率,齐心协力、团结进取。在又好又快的发展中不懈追求和艰苦奋斗。在4.1调图期间,西线司机张云涛,面对机车牵引新交路、运行监控新模式的巨大挑战和家庭负担沉重压力,不向组织叫苦、不向困难低头,毅然把尚未满月的儿子和生病的老母亲托付给妻子,在整个调图阶段不仅自己一马当先,激流勇“上”充分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还影响和带动了身边一大批同志立足岗位、建功立业。正是一个个像他这样的铁路人,以昂扬向上、不屈不挠的精神,才使中国铁路
稳步迈入持续发展的快车道。为了祖国的腾飞!当我们面对触目惊心的地震,损失惨重的灾情时。我们手挽手,肩并肩,心连心,用智慧、汗水乃至生命保卫着祖国的大动脉畅通无阻。在这场战役中,我段乘务员以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没有一个请假,没有一个退缩。面对一次次不断袭来的余震,面对一次次擦肩而过的危险,他们依然睁大那双警惕的眼睛,确保了抗震救灾生命线的畅通。铁路人伟大的抗震救灾胜利再一次证明,我们永远都是祖国在危难时刻冲得上、打得赢、信得过的钢铁脊梁。
为了祖国的腾飞!在金融风暴面前,我们每一名领导者,凭着一腔热血、一份责任,一身正气,团结带领广大职工在保安全、保稳定、保经营,促和谐、促发展的实践中做出积极的贡献;我们可敬的机车乘务员,以旅客为亲人,视货主为上帝,开好每趟车,做好每件事,以自己精湛的业务技术和强烈的责任心,确保安全正点畅通无阻;我们可爱的检修工人,始终牢记在岗一分钟,干好六十秒。虽然岗位是平凡的,但是他们却用一颗不平凡的心,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多难兴邦,多难砺党。为了祖国的腾飞,我们经历了震撼,经历了感动。让我们将这些记忆好好珍藏,这是我们伟大民族的宝贵财富。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富足,少不了与困难斗争,在艰辛耕耘中播种希望、收获幸福。
为了祖国的腾飞!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新的形势,新的起点,作为一名光荣的铁路人,我们豪情万丈、激情满怀,我们一定能够勇敢地承担起这份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不管你是管理人员还是普通工人,不管你在什么岗位,只要你对可爱祖国的腾飞有一颗赤诚的心,脚踏实地、努力奋进!那么我们一定会在祖国腾飞的画卷上描绘出更加辉煌灿烂的和谐美景!
谢谢!
第四篇:为农村教育腾飞插上信息化翅膀
为农村教育腾飞插上信息化的翅膀
杨井中学
李
杨
怀着对教育的梦想,我捧着一颗火热的心踏上了神圣的讲台。几年已过去,我深刻体会到了做老师的艰辛和快乐,我把自己的青春倾注于我所钟爱的教育事业上,倾注于每一个学生身上。下面我对几年的工作作一总结,为以后的工作确立新的目标。
一、思想认识。
我在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党员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鞭策自己,力争思想上和工作上在同事、学生的心目中都树立起榜样的作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政治活动。我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好校内外的各项工作。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我会在党组织的关怀下,在同事们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缺点,取得更大的进步。在以后更加努力工作,勤学苦练,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经受得起任何考验的教师。
二、教学工作。
在教学工作方面,整学期的教学任务都非常重,担任七、八年级7个班级的信息技术课,但不管怎样,为了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我坚持经常看电脑报、信息技术奥赛书籍等,还经常网上找一些优秀的教案课件学习,还争取机会多出外听课,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平时还虚心请教有经验的老师。在备课过程中认真分析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三、学校工作。
我严格要求自己,工作实干,并能完成学校给予的各项任务。由于我们是信息技术教师,这个特殊的职业决定了我们必须还有很多的学校工作要做,我服从党和学校领导的安排,兢兢业业,主要完成了学校电脑的维护,完成了学校领导安排的所有任务。在以后的工作,我将一如既往,脚踏实地,我会更加积极地配合学校领导完成各项任务,为学校的美好明天更加努力。
四、考勤方面。
我在做好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处理好学校工作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从不迟到早退,一边完成学校的各项任务,一边准备教材和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应更加勤恳,为学校作更多的事,自己更加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使自己的业务水平更上一层楼。
五、主要成绩。
在这几年里,作为刚参加工作的新老师,应该说我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的,学生从什么都不懂到会制作一个简单的课件、文字处理、发邮件、网上查资料等等,在以后的教学和学习中我会更加努力。
教书育人是塑造灵魂的综合性艺术。在课程改革推进的今天,社 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立足实际,认真分析和研究好教材、大纲,研究好学生,争取学校领导、师生的支持,创造性地搞好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使我们的工作有所开拓,有所进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第五篇:奋斗为理想插上腾飞的翅膀
奋斗为理想插上腾飞的翅膀
尊敬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奋斗为理想插上腾飞的翅膀》。
一只雄鹰有了对蓝天的渴望,才能翱翔天空;一棵大树有了对阳光的向往,才能直插云霄;一个人有了对理想的追求,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自古便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男儿不展凌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的教诲。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理想,并为自己的理想去努力,去奋斗。
我的理想就是成为一名优秀的主持人。每当我看到电视上的主持人绘声绘色地讲述新闻内容、主持节目时,心底总是涌起一阵激动,可是我从小就不善言谈,胆子也很小,学校组织的活动我从不踊跃参加。还是一次大队辅导员到班级选献词的学生时发现了我,那时我和几名男生都去了办公室,我怯怯的站在辅导员面前,朗诵着献词的内容,我觉得辅导员一定不会选我,但是辅导员老师却说我的声音好、语感好,把我留下了。在她耐心的辅导下,我们献词活动非常成功,台下经久的掌声让我对自己充满了信心,那年我九岁。从此以后,我渐渐变得爱说话了,胆子也大了许多。机会终于来了,去年学校艺术节上,辅导员老师选我当小主持人。听到这个消息时,我既高兴又害怕:高兴是因为老师相信我,而我终于有机会实现我的小理想;害怕是因为自己从来没有在大型演出中当过主持人。紧张的训练开始了,每天中午,当别的同学舒服地躺在床上午休时,我却要赶到大队部去背稿子,之后还要赶回班级继续上课;每天下午放学后,当别的同学轻松地写完家庭作业,进入甜蜜的梦乡时,我却还站在镜子前在一遍又一遍的背诵台词。那时爸爸给我很多鼓励和帮助,他告诉:我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如果不付出艰辛的努力,是得不到回报的。演出的序幕终于拉开,我穿着漂亮的礼服站在舞台上,往观众席看去,黑压压的一片,我克制住自己内心的慌乱,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在心底告诉自己:你一定行的!我大方地介绍自己:大家好,我是主持人.........晚会在雷鸣般的掌声中结束了,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内心无比激动。我终于当主持人了,这种感觉真棒,老师对我的表现非常满意。看着老师信任的目光,同学们崇拜的眼神,现在的我还是那个曾经胆小如鼠的杜博吗?事实证明,我的功夫没有白费,我已经可以大大方方的站在舞台上展现自己。我已经向我的理想迈出了第一步。为了我的理想,我会继续努力,也许,我就是未来的央视主持人!
没有理想的奋斗是不明智的,不去奋斗的理想同样也是无用的,同学们,要想实现你心中的那个梦想,现在就行动起来吧,让我们敢于在逆境中经受磨炼,在学习中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不再热衷于无聊地闲逛,不再沉醉于游戏的诱惑。国家的希望寄托在我们身上,让我们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奋斗,让奋斗为理想插上腾飞的翅膀,去创造辉煌的人生,去开创幸福的未来,这样,我们才能青春无悔!这样,中华的赞歌才能响彻寰宇!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