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苏省江阴市法院“审判新模式”调查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调查
“1+1+1>3”的效应
——江苏省江阴市法院“审判新模式”调查
本报记者 唐亚南 本报通讯员 黄剑 王晓丹
“案多人少矛盾不是只要增加人手就能解决问题,关键是采用什么样的审判模式。”江苏省江阴市人民法院院长王立新这样告诉记者。
2013年6月9日,江苏省江阴市人民法院滨江法庭,法官助理卞钱忠正独立调解一起赡养纠纷,他告诉记者,在以前,这样的调解工作要法官亲力亲为,自从他被任命为法官助理后,这样的工作他也可以独当一面了。与此同时,与他搭档的副庭长龚理坚和书记员正在开庭审理一起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短短一个上午,这组配合默契的“审判员+法官助理+书记员”组合(1+1+1审判模式)审结了4件案子。龚理坚告诉记者:“我只负责案件的审理与裁判,其他事务性工作交由法官助理做,效率提高了,加班明显少了。”这样的变化缘于江阴法院今年以来推行的审判组合模式改革。
破解难题寻找出路
一年结案数突破2万件、一线法官93人、人均结案200余件——这一串数据表明,江阴法院的人案矛盾已经非常突出。随着经济飞速发展、外来人口激增,江阴法院审、执结案件大幅增加,仅今年1至5月,已受理各类案件8345件,许多一线法官如同高速运转的陀螺,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
在审判任务繁重、法官编制有限的情况下,法官只能靠加班加点、拼体力的“粗放式”工作方式完成任务,白天在院里审案,晚上抱着案卷回家写判决书成为很多法官的“家常便饭”。“在传统‘一审一书’模式下,法官除了调解、审理、撰写法律文书,还要诉讼保全、接待当事人,工作量很大,每个月三四十件案子在手中周转,压得法官身心疲惫,许多法官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加上没有时间学习充电,业务能力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和审判的需要,最终影响的还是案件质量和司法公信力。”江阴法院分管法庭工作的副院长章见良如是说。
依靠人力、物力的大量投入是这种“粗放型”审判模式的主要特征,一线法官人数告急就继续增加人员。近几年,江阴法院新招录的公务员,只要通过司法考试,做满2年书记员,通过初任法官培训后随即被任命为助理审判员独立办案。实践证明,这种“赶鸭子上架”的做法并不利于青年法官成长,由于社会阅历、办案经验不足,历练不够,这些年轻法官审起案来往往畏手畏脚,遇到疑难复杂案件更是信心不足,难以驾驭。
谈及这些问题,王立新的爱警之情油然而生:“干警们不辞辛苦地工作,我在为他们敬业精神感到欣慰的同时,也深感愧疚,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这样下去迟早会撑不住。作为院长,我有责任带领干警从长期繁重的工作压力中解放出来。”他意识到要从根本上解决面临的困境,光靠干警们个人的“死拼”是行不通的,审判运行机制内部进行改革才是解决之道。“要改革不尽合理的审判组合模式,推行法官助理制度,实行专业化审判,重树法官信心,培养法官良知!”王立新下定了改革的决心。
审判组合模式改革牵涉到人事制度改革,需要的不仅仅是探索者的勇气,更需要实践和创新。“表面看来江阴法院审判组合模式改革试点还不到半年,但我对这项改革的关注和探索由来已久。”采访过程中,王立新向记者娓娓道来,“早在2000年前后,我在无锡惠山法院前洲法庭做庭长时,法院只有2名法官,通过为法官各配备2名书记员的方式,成立了2个审判组,年结案超过1200件,从中我尝到了甜头。”
“2011年,我有机会到美国法院访问,发现一个美国法官一年可以办理六、七千件案件,之所以有这么高的效率,主要得益于法官背后有一个分工明确、运作高效的法官助理团队。”那时,王立新对如何改革“一审一书”传统模式已经有了明确的方向和思路。
无独有偶,现任华士法庭庭长、时任滨江法庭审判员的张勇自2008年起也试行“1+2”审判组合,配备了2名书记员,其中1名负责庭前调解、证据交换、起草法律文书等工作,实际上承担了法官助理的工作职责,另1名书记员负责财产保全、送达、开庭记录等,职责的明确界定和辅助人员的配强为法官多办案、快办案、办好案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张勇连续五年成为无锡法院办案状元。
经过前期调研和精心部署,2013年乍暖还寒的初春,一项集审判方式、审判组织和人事制度改革为一体的综合性改革,在江阴法院开始运作起来„„
牛刀不杀鸡菜刀要斩牛
“我被任命为江阴市人民法院法官助理,我宣誓忠于祖国,忠于
人民„„”“五四”青年节前夕,江阴法院首批任命的15名法官助理身着制服,面对国旗庄严宣誓,他们成为审判组合模式改革的实践者。这标志着这项改革从制度层面在全院铺开,《法官助理管理办法》、《法官助理工作绩效考评办法》等规定相继出台。
法官助理制度是审判组合模式改革的核心内容,在传统“一审一书”基础上,通过增加法官助理这一新的变量,重新配置审判资源,法官助理负责案件事务性工作,书记员主要负责庭审记录,三者之间相互配合,分工负责不同的法官可以通过协调调配法官助理和书记员,这样由传统的A法官+A书记员变成了A法官+A助理+A书记员或B法官+A助理+A书记员等等,即由一个组合可以变成多个组合,提高了效率,节约了司法资源;法官得以从一般性事务中解脱出来专司审判,促进了审判事务的合理分工,提高了司法效率。
不像“坐堂”的,倒像“跑腿”的——有人这样形容“一审一书”模式下忙于取证、调解、送达文书等大量事务性工作的法官们。在这种模式下,从收案到结案法官全部大包大揽,每天要花费大量精力用于处理琐碎的事务性工作,难以全身心投入到案件裁判中。
“现在不一样了,法官助理承担了调取证据、主持庭前证据交换、庭前调解、诉前保全、草拟法律文书等多种职责,实现了审判力量的优化配置和集约化审理,体现了‘牛刀不杀鸡,菜刀要斩牛’的用人理念。目前我庭一个组合每季度审案约200件,一年下来可达800件,当然简易案件居多。”临港经济开发区法庭庭长吴海强这样形容审判组合。
“对于我这样踏上工作岗位不久的年轻人来说,要学的东西很多,做法官助理的时间正是我法律理论的学习期、审判经验的积累期、交际能力的锻炼期、法官道路的缓冲期。”进法院工作2年的高勇这样描述做法官助理的感受。
法官助理制度并非新生事物,自20世纪30年代起,美国联邦法院法官就开始雇佣法学院优秀毕业生担任助理。2004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关于在部分地方人民法院开展法官助理试点工作的意见》,首批18家法院开展法官助理试点工作。江阴法院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做法的同时,更加注重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探索适合自己的改革路径。
“审判组合模式改革契合了刑诉法修改确立的一些新制度,如庭前会议制度,法官助理从中也得到了历练,培养独立处理疑难案件的能力。”刑事庭副庭长张震星说。据悉,江阴法院刑事庭对于案情重大复杂、证据材料较多的案件,先由法官或法官助理主持庭前会议,进行证据展示、交换,归纳争议焦点等,大大节省了庭审时间,对于附带民事诉讼案件,法官助理可主持当事人调解。
“审判效率的大幅提升并不是以牺牲审判质量为代价的,相反,由于定案的法官少了,加上专业化审判,类案的裁判尺度更为统一,审判流程更趋于规范,案件质量也更能得到保证。今年1至5月,我院在审判人员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审结案件6486件,同比增加28.4%,综合绩效指标在无锡基层法院居前,法庭有多个审判组合结案200件以上。”章见良介绍。
科学激励机制是攻艰克难的法宝
江阴法院审判组合模式改革正在全面推开,随之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和困难也在考验着改革者的决心和信心。
“法官助理模式与‘一审一书’模式并存的情况下,法官工作考评机制如何体现公正;法官及法官助理的工作积极性如何调动;法官员额如何科学界定等,都是我们必须要面对和考虑的问题,有问题是正常的,改革的过程也是不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江阴法院政治处主任朱行军清楚地认识到改革的困难。
采访中,王立新递给记者3本书:《类案审判工作流程》、《审判执行工作流程》与《综合管理工作流程》。记者翻阅发现,“三大流程”不仅对立、审、执及综合管理工作各个流程、节点甚至所需时间做了详细规定,同时还对劳动争议、买卖合同、民间借贷、交通事故等十大类案件审理流程作了归纳总结。不仅有详细的文字说明,还配备绘制了流程图表,图文并茂,一目了然。
“这是今年5月份我院全面推行审判工作流程化管理而出台的制度性规范,一方面旨在进一步加强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科学量化各业务条线的工作量,为确定法官员额奠定基础。我们还打算制定不同业务条线的《法官助理工作流程》,为审判组合工作安排和差错问责提供依据,实现法官助理科学化管理。”王立新介绍说。
记者提出疑问,这样的“模式”怎样激励法官?“关键是打开法官上升的通道,建立科学的竞争和工作考评机制,对于优秀的法官,我们建议上级法院建立法官遴选制度,为‘愿意干、有能力干、干得好’的人才提供‘往上走’的机会,也为优秀法官助理留出上升空间。同时,我们也在积极争取地方党委、人大和政府的支持,明确法官助理的行政职级待遇;法官助理在法官员额空缺时,其司法技能经验、法学理论功底、职业道德伦理、沟通协调能力达到一定标准,经考核可以任命为助审员,特别优秀的直接提请任命为审判员。”王立新回答。
据悉,为推进审判组合模式改革不断深化,江阴法院正在建立和完善一系列配套制度:强化主审法官责任制,完善定案把关机制,主审法官对所审案件有权定案并承担责任,逐步减少院、庭长签发法律文书的范围;建立科学的法官竞争和评价标准,除了案件数量,还综合考量案件类型、根据难易程度制定繁简案件折算办法,调研、宣传、信息、司法建议等工作也成为考核审判组合的指标,以此促进法官综合素养提升;书记员实施职务单独序列和专业化管理,根据技能等级和工作业绩确定薪酬„„
“在推进审判组合模式改革中也难免遇到一些困难甚至阻力,但我们的改革举措目标明确,符合司法规律。省高院院长许前飞也要求我们大胆尝试、积累经验,这给了我们莫大的鼓舞,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唯有坚持勇往直前、攻坚克难,经过较长一段时间不懈努力,改革的综合效果一定会显现。”王立新对改革前景充满信心。
纵深阐释
解决案多人少矛盾的有益探索
武汉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 莫洪宪
党的十八报告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的大背景下,建立公正高效的司法制度,是确保法律有效实施、实现依法治国目标的重要保证。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基层法院普遍面临着一些困难:首先,案多人少矛盾依然突出。由于经济形势错综复杂、起落不定,诉讼案件明显增多,如江阴法院今年1至5月新收各类案件8345件,同比增长50%;“人少”即审判人力资源的匮乏,不仅表现在相对于案件而言法官数量的缺乏,更是“一审一书”传统审判组合模式无法将现有的人力资源效益最大化,甚至还存在着审判资源浪费的情况。其次,法官司法能力不足。克服司法“行政化、地方化、非专业化”是司法改革的方向和目标,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也对法官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些都需要更多在专业领域有所建树的专家型法官去实践和承载。第三,法官培养模式不尽科学合理。目前行政化管理体制下,经验丰富的优秀法官担任领导职务后,一般很少承办具体案件。一线办案法官流动过快,既造成司法资源的浪费,也与司法稳定性的要求不相适应。
为提高法官队伍整体素质,促进法官职业化建设,以建立法官助理制度为途径的审判组合模式改革应运而生。1999年10月以来,最
高人民法院先后公布了3份“五年改革纲要”,均提到了“实现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等法院工作人员的分类管理”。近年来,国内一些法院推行法官助理工作遇到困难和阻力,改革热情似乎日渐式微,但不容否认,无论从法院去行政化管理还是法官职业化、提升司法能力的角度,推进专业化、高效化的审判模式改革势在必行,而法官助理制度是很好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江阴法院推行的审判组合模式改革符合司法规律,贴近基层实际,举措稳妥有序,可以说实现了多方共赢:一是立足优化审判资源配置,提高工作效率。在传统审判组合模式下,法官花费大量精力用于处理琐碎的事务性工作,不利于集中精力裁判案件;通过增加工作量或增配人员的方法应对案件增多,存在“边际效应”问题,不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法官数量多意味着“脑袋多”,既增加管理成本,也不利于类案裁判尺度的统一。江阴法院瞄准传统“一审一书”模式的弊端,在借鉴国内外法官助理实践经验的同时,能够着眼解决实际问题,因地制宜探索改革举措。二是着眼强化法官中心地位,促进公正廉洁司法。推行新型审判组合模式,形成以法官为核心,法官助理协助、书记员和其他人员辅助法官办案的新格局,有效彰显法官居中裁判的核心地位;换言之,司法裁判权的神圣通过法官助理制度衬托出来。实行法官助理制度后,负责案件审理和裁判的法官一般不与当事人直接接触;而从事庭前准备工作的法官助理不具有最终实体裁判权,这样的设置使得在法官与当事人之间形成了隔离带,有利于维护司法公正和廉洁,重树司法权威和公信。
三、注重培养专家型法官,发扬团队协作精神。司法审判是一项专业性、理论性较强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经验性事务。在配置审判组合团队时,充分考虑了业务条线、案件类型专业化的特点,使得整个团队的审判工作更有针对性,既有利于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同时也为培养专业领域的审判业务专家创造条件,最终实现培养精英化、专家型法官的目标。同时,审判组合模式改革强调的是法官、法官助理和书记员之间的分工负责、协调配合,注重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法官助理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纽带作用,既能通过调解纠纷、接待当事人提升实践经验,又能在法官指导下草拟法律文书提升法律适用能力。三是突出兼容并包精神,多措并举有序推进改革。江阴法院采取审判组合模式改革既有长期规划,也有短期计划。一方面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采取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另一方面也注意借鉴国内其他法院开展法官助理制度的经验,吸取有的法院改革“夭折”的前车之鉴,使得改革更有针对性、避免走弯路。在探索新模式的过程中,并不完全抛弃原有模式。如设置审判组合时,充分考虑不同审判业务部门人员结构、案件数量和难易程度,配置不同组合的审判模式,同时继续保留“一审一书”传统模式,既能对照比较,又灵活机动;多渠道选任法官助理,既包括了法院内部产生的法官助理,也包括与华东政法大学等法律高校合作引入的短期法官助理。
下一步,江阴法院围绕审判组合模式改革的探索可以从三个方面提升总结:一是进一步认识推进审判组合模式改革的意义。可以采取实证分析的角度来总结提升推进这项改革的意义,譬如对于以往有的
法官进行的实践探索,对于案件和工作量进行全面分析,不仅要关注案件数量,还要注重案件所反映的工作量,毕竟不同类型的案件体现的法官工作量是不同的。要通过比较研究,分析审判组合模式改革前后的数据变化,真正找出变化的原因和审判模式改革的内在联系,还可以对不同组合进行对比,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图表对比分析、与办案人员专门访谈等方式进行实证分析,客观反映开展审判组合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这样得出的结论也更具有说服力。二是进一步分析研究当前审判实务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在推进审判组合模式改革中,要结合社会公众和最高法院关注的一些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从基层法院的角度作出回应、提出对策。譬如如何进一步扩大司法公开,满足人民群众知情权;在办案过程中,法官如何应对和处理案外因素压力,及时化解社会矛盾,有效避免冤假错案、群体性上访事件的发生;在刑事审判中加强被害人的权益保护的同时,如何有效减少被害人对审判的压力。相信这样改革更能契合当前法院工作的实际,也更有深化的空间。三是进一步推进司法实践和法学教育的良性互动。江阴法院还吸收了一部分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担任短期法官助理,参与到审判组合模式改革,这样的实践使得法院事实上也参与到了法学教育的改革,很有意义。目前法学教育和司法实践的良性互动,正通过高校教师和法院法官的交叉任职不断加强。法院提供了一个学生亲身感知司法程序、检验学校培养的法律人才是否合格的平台,有利于更新法学教育理念、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同时,法律高校可以进一步参与到法院审判组合模式改革,为推进改革进程、发挥改革示范效应提
供智力支持。
第二篇:法院审判监管情况调查总结
法院审判监管情况调查总结
月27至30日,市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洪斌的带领下,到市中院和基层法院对全市法院审判监督工作进行调查,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法院审判监督工作的基本情况
审判监督是对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错误裁判通过再审程序予以纠正的司法救济机制。审判监督工作的开展,对于法院切实纠正错案,保障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司法公正,实现司法为民,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全市各级法院十分重视审判监督工作,积极推进审判监督改革,建立了案件质量监督管理机制,依法受理、审结了一批再审案件,促进了全市各级法院办案质量的提高。年1月至今年月,全市法院共受理再审案件79件,审结77件;其中判决维持34件,改判16件,发回重审8件,其它19件。
1、正确把好立案关,保障确有错误的案件进入再审程序。按照“立审分立”的原则,对全市法院申诉复查、再审案件的审查立案,从审监庭划归到立案庭统一管理和监督。正确把握和畅通提起再审程序的主要途径,按照提起再审程序的五种情形(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的;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的;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对当事人的申诉,人民检察院的抗诉,人民法院对本院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由立案庭统一受理审查,依照法定程序由院长提请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启动再审程序。一年来,全市法院依法共启动再审程序79次。
2、加强组织、制度建设,为审监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一是认真落实“审监分立”的要求,市中院和6个基层法院设立和健全审判监督机构,成立了审判监督庭,配备了一些精干法官。二是进一步明确审判监督职责范围,将原属于审判监督庭职责的信访接待等工作分离出去,明确审判监督庭承担再审、抗诉、赔偿确认等职责,使审判监督庭“纠正错误裁判”这一职能更加明确和强化。三是进一步规范再审程序,制定一些规范庭前准备和庭审环节的制度,特别是实行庭前证据交换、无争议事实庭前认定、繁简分流等措施后,增强了庭审工作的透明度,保证了再审工作依法、有序进行。
3、加强案件质量管理,减少再审案件的数量。首先,市各级法院重视对一审案件质量的管理和监督,市中院制定并实施《案件质量评查规定》,对案件办理的程序、实体、文书制作、审判纪律等10个方面,由评查专班审核把关,审核结果每季度在全院进行通报,年终据此进行奖惩。一年多来,市中院案件评查专班共核查各类诉讼案件1140余件,发现有质量瑕疵的案件442个。其次,严肃认真地审理二审案件,市中院民一庭、民二庭、刑二庭等主要二审业务庭审慎纠正上诉案件中的错误,一年多来,各类二审案件656件,审结545件,其中维持原判266件,改判123件,发回重审75件,其他66件,较好地保证了审判质量。再次,加强对案件审理流程的全程跟踪监督,每一件案件进入法院后,即由立案庭对立案、开庭、结案、执行等各个阶段的工作进行安排并全程跟踪监督,审判各个环节的相互制约和监督,有效减少了超级别、超地域管辖立案和有案不立、乱立案的情形发生。这些工作的扎实开展,促进了全市法院办案质量的提高。
4、注重做好调解息诉工作,减轻再审工作的压力。全市法院坚持“能调则调、多调少判”的原则,规定再审民事案件要优先考虑调解结案,尽量促使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即使调解不成的案件,也要做好疏导工作,特别是注意避免强判。一年来,全市法院调解结案民事再审案件达12件,使一些多年缠诉、多次上访的案件得以解决,既减轻了再审工作的压力,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五是加强人大转办交办案件的办理,促进了再审案件的质量提高。市中院把认真办理市人大转办、交办的案件(包括信访交办案件)作为促进审判监督工作的动力,分管院长每件必看,承办部门认真研究收件、市人大转办交办的具体意见,对确有错误的案件,及时提请院长和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启动再审程序;院办公室负责全程跟踪督办。这些办理人大交办转办案件的措施带动和促进了再审案件的办理质量。一年多来,市中院共受理的市人大转办、交办案件96件,已办结73件。
二、审判监督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不足。
1、少数案件的办案效率不高。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少数案件反复审裁,有的长达十多年,至今尚未结案,当事人反复申诉上访。
2、少数法官素质难以适应繁重的审判任务。客观上讲,目前我市两级法院每年需要审理的各类案件多达上万件,案件量大,涉及面广,工作繁重;主观上看,极少数法官或法律素养不高,或责任心不强,或作风不正,或思想不纯,致使少数案件审理粗糙。
3、一些再审人员存在“怕得罪人”等错误认识。特别是在纠正本院裁判时,容易产生“自己人跟自己人过不去”、“有损法院形象”、“不利于单位内部团结”等错误想法。
4、法律对再审案件的抗诉规定不很明确,致使法院与检察院之间在法律认识上存在一些分岐,特别是在审级审限等问题上有不同认识,影响了审判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几点建议
1、要进一步加强审监队伍建设。“审监庭的法官是监督办案的法官,是监督法官的法官。”市各级法院要一方面切实加强审监人员的教育培训,特别是民商法律知识的学习,增强业务能力;另一方面,对业务能力不适应审判监督工作的法官及时进行调整,确保队伍业务水平的高标准。要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增强敬业精神,从根本上解决“为谁办案”的问题。要认真落实错案责任追究制度,根据问题性质、情节轻重对相关环节的责任人实行责任追究,切实增强办案人员的责任心;要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加强廉政教育,加大违法违纪事件的查处力度,确保司法廉洁。
2、切实加强对审判监督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市各级法院要继续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提高一审、二审案件的质量上,尽量减少再审案件的来源;要积极落实高法关于案件复查再审工作的要求,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耐心听取当事人的申诉,细致审查申诉材料;要坚持院长接待日制度,对确有错误的案件,坚决启动再审程序,切实解决“立案难”的问题;对不能进入再审程序的案件,要多做解释、说服工作。要重视调解工作,特别是对那些复杂、疑难、社会影响大、矛盾易激化的案件,要多做当事人的思想工作,尽可能促使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尽量避免强判,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双赢的结果。
3、审监业务部门要依法开展审判监督工作。审监业务部门要理直气壮地依法开展工作,克服怕得罪人的思想,对确有错误的案件,不管是谁审的,谁批的,都要排除干扰,秉公办案,依法纠正。要进一步加强再审过程中调查权的行使,重视重大疑难案件证据的重新调查、鉴定或勘验工作,重视证据的全面客观审查、核实工作,以保证再审案件的质量。
4、要进一步加强人大转办交办案件和检察机关抗诉案件的审理。接受人大监督和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是各级法院的义务。市各级法院要进一步增强接受人大监督的意识,认真办理人大转办、交办的案件,认真听取人大代表提出的批评意见建议,研究加强和改进审判工作。要认真对待检察机关的抗诉案件,加强与检察机关的沟通,研究解决法院与检察院之间在法律认识上存在一些分岐,协调解决在检察机关调卷、阅卷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努力提高司法效率。
第三篇:关于江苏省江阴市经济社会发展调查的报告
科学发展的先行者
——江苏省江阴市经济社会发展调查
编者按:改革开放30年,江苏省江阴市从乡镇企业起步,在每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始终明确自身的历史定位,准确把握中央的发展战略,将国家大政方针、外部环境变化与江阴的实际紧密结合,找准发展突破口,不断实现新飞跃,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创新之路,以大企业集团迅猛发展和成批上市而被誉为“华夏A股第一县”,以华西“天下第一村”为样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名扬全国,成为“苏南模式”的象征。
江阴的发展历程充分说明,只要立足科学发展,坚持解放思想,在求真务实的基础上敢为人先,不失时机地抢抓发展机遇,因地制宜地创新发展理念,就能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把比较优势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竞争优势,为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江阴曾是一个被誉为“江之尾海之头”的滨江港口城市。改革开放30年来,江阴找准发展突破口,不断实现新飞跃,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创新之路、发展之路。
一、30年来江阴的面貌发生了巨变
改革开放30年来,江阴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地区生产总值由4.3亿元上升到1190.56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263美元上升到13627美元;财政收入由8836万元上升到190.5亿元;进出口总额由219万美元扩大到110亿美元;
到2007年末,实际利用外资累计60亿美元。在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中连续5年位列第一。
江阴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由341元和199元提高到21013元和10641元;城乡居民人均储蓄余额由18元提高到30708元。
江阴的社会发展全面协调。一、二、三次产业比例由26:55:19调整为1.5.63:35.5;小学、初中、高中和高等教育入学率分别由97%、80%、19%和7%增加到100%、100%、95.7%和58.7%。江阴共获得经济、科技、文化、卫生、教育、环保等各个领域的全国性荣誉称号79项。
二、抢抓发展机遇 创新发展理念
江阴不失时机地抓住了3次发展大机遇。一是抓住了改革开放初期发展经济的机遇,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从而实现了由农业县向工业市的历史性跨越。这种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现象曾被誉为“苏南模式”的典型。二是抓住了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以后快速发展的机遇,利用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的有利契机,大力兴办与上海产业对接配套的民营企业和合资企业,实现了江阴由工业市向经济强市的跨越。三是抓住了21世纪推动科学发展的机遇,强力实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战略,促使江阴早在2005年末就率先在全省实现全面小康达标,实现了由经济强市向小康达标市的跨越。
江阴与时俱进地坚持体制创新。一是从行政管理为主到经济管理为主。利用江苏沿江深度开发和上海建设国际航运
中心的有利契机,江阴大胆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创立了全国第一个跨行政区划的经济开发区。2005年末,又打破原有“四镇两办”行政区划,设立临港新城,实施港城一体化发展。二是从资本经营为主到战略经营为主。资本经营造就了“江阴板块”和“江阴现象”,促进企业通过上市募集资金实现了规模化发展。战略经营则是将城市作为一个经营整体来运作,将城市建设的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推向市场,引入战略投资者进行经营。三是从政府包办为主到社会共建为主。江阴的公共事业建设工程不再单一依靠政府去做,而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提供政策、引导舆论的方式,组织和利用社会各种资源完成。近5年累计吸纳社会资本28亿多元。江阴坚持不懈地做强本土企业。一是优化企业结构,引领企业上档次。江阴始终坚持运用先进的管理和技术对传统企业进行改组改造改制。2007年,有10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有295家企业销售收入超亿元,有22家企业在境内外上市,数量居全国首位,本土企业所创造的产值占经济总量的79.5%。二是推动自主创新,打造民族品牌。江阴科技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8%以上,促使每年有1000多件专利产品诞生。到2007年,江阴有48种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在全国市场占有率名列第一,有86家企业参与国标和行标的制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6%,实现了企业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从加工制造向研发创造、从资源依赖向科技依托的飞跃。三是强化企业培训,提升企业家素质。近几年,江阴市
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经费,组织企业家免费到中国和世界500强企业进行培训和考察。四是全方位服务企业,降低企业办事成本。为给企业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江阴为企业实行了全过程、一条龙、一站式、一单制、个性化的超市服务,极大地降低了企业办事成本,提高了企业经营效率。江阴坚定不移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江阴不仅培育出了华西村这个闻名中外的现代化新农村,而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近年来,江阴工业累计投入农业32亿元,农业规模化经营比例达到65.8%。同时,政府通过出台金融、税收、供地等优惠政策激励企业参与农业开发。目前,村企联姻村达70%,企业带动农户59215户。其次,江阴实施以90多个年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的经济强村对140多个经济相对薄弱村兼并联合,从而致使被帮扶薄弱村全部脱贫致富,脱贫标准为村收入达100万元以上,并以城镇带动乡村,利用城市各类优势生产要素建设大批农村新型社区,使农民能与城里人共同享受到公共基础设施及生活条件。现农民集中居住率已达70.6%。
江阴还以科技提升农业。目前,江阴已完成对农民各类专业实用技术培训2.8万人次,培育科技示范户2100户,共获得农业企业标准、无公害认证农产品、农产品绿色食品证书167个;以人才引领农民。江阴先后选拔近200名优秀人才和100名大学生进入农村基层领导班子,并有1500多名科技人才参与江阴农村创业;以财力激活“三农”。“十五”时期以来,财政直接投入“三农”建设资金近30亿元。
江阴不遗余力地构建民生工程。建立了阳光普照的社会保障体系。2007年,江阴用于惠民的各项财政支出达9亿元,占可用财力的15%。基本实现了养老、医疗、失业和最低生活等社会保障对城乡所有人群的全覆盖,尤其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覆盖率达到100%;实现了城乡居民较充分就业。2007年,城镇和农村登记失业率分别为
2.67%和3.47%,其失业人员大多为主动失业人群;促进了教育公平。在均衡城乡教育资源、普及12年教育的同时,江阴所有外来务工子女全部与城里孩子一样在公办学校就读;增加了城乡居民收入。2007年江阴企业职工平均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突破3万元、2万元和1万元,其中,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连续7年列全省第一;优化了生态环境。江阴饮用水源水质100%达标,空气优良率达到90%以上,污水处理厂排放93.4%达标;强化了社会管理。全力打造平安江阴,已投资1亿多元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城市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处臵指挥中心暨公安110指挥中心。
三、江阴的战略构想和发展目标
江阴的战略构想:以建设“幸福江阴”为目标,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幸福江阴”的内涵是:让每一个勤劳努力、善良淳朴的江阴人“以民生为本、力求个个都有好工作,以民富为纲、力求家家都有好收入,以民享为先、力求处处都有好环境,以民安为基、力求天天都有好心情,以民强为重、力求人人
都有好身体”。
为实现战略构想,江阴推出了具体举措:一是以幸福江阴为目标,坚定不移地推进民生工程。在江阴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基础上,让老百姓的就业更充分、口袋更饱满、生活更安逸、生活更丰富、身心更健康。二是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竭尽全力地释放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城市发展实力、体制机制活力和对外发展能力。三是以科学发展为准则,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促使结构调整更加突出调优调高,城乡发展更加突出统筹兼顾,环境建设更加突出生态文明。
江阴的发展目标:到2010年和2020年,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年均递减5%;常住人口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达到13000美元和25000美元(按现行汇率计算);预算内财政收入分别超280亿元和8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600美元和7500美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000美元和5000美元,城乡人均收入比分别为1.8:1和1.5:1;研究和开发费用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超过2.5%和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分别达到45%和60%。
第四篇:江苏省江阴市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江苏省江阴市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2014级 文化产业管理 223号 潘越
【内容摘要】:本文对江阴市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进行分析,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几点建议。【关键词】:江阴;旅游;开发;保护
旅游业广泛涉及娱乐、文化、商贸等产业,成为一种综合性的经济状态。为了更好推动江阴市旅游业发展,并更好地开发和保护旅游资源,在1月30日至2月4日,参观了江阴市博物馆及其他景点并阅读了一些文献。
一、调查内容
1、概况
江阴古称暨阳,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也有2500多年,是吴文化的源头。据调查,全国人文旅游资源50个景型中,江阴市有23个;历史遗产类旅游资源更加突出,全国21个景型中,江阴就有14个。
江阴旅游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1998年国内旅客111万人次,到1999年为220万人次,整整翻了一倍。改革开放以来,一批经济强村和企业的迅速发展壮大、长盛不衰,创造了城市发展的奇迹,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村企文化旅游的特色资源。
江阴市的人文历史古迹、自然旅游景观种类繁多,现代旅游景点开发、建设也较快。近年来,政府也逐渐深入挖掘旅游资源,优化整合旅游项目,旅游开发的成效明显。
2、人文历史古迹资源
江阴历史遗留下的古迹有370余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95处,其中江阴滨江要塞旅游区被评为国家级4A级景区。
20世纪90年代,江阴高城墩遗址、祁头山遗址、南楼遗址和佘城遗址4个重大的考古新发现,揭开了江阴厚重的历史面貌。漫长的历史也留下了众多古墓,现存的有梁敬帝墓、古酒圣杜仲宁墓、徐霞客墓、吴季札墓、楚春申君黄歇墓等等。江阴市保存较好的宗教建筑有始建于宋初的文庙古建筑群,北宋兴国年间的兴国寺塔。江阴市也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重要的战略要地,始建于明代的黄山炮台旧址、原国民党要塞司令部、江阴市渡江战役纪念馆等给人们留下了军事旅游价值。东晋王羲之书换鹅碑、明代晴山堂石刻和始建于北宋初万春园(今中山公园)墨华榭碑廊、嘉庆训谕碑等成为江阴市文化发展的重要物证。
历史古迹和文物保护种类虽然繁多,但都是小范围景点并且较分散,管理保护措施明显缺乏。如宋初文庙古建筑群如今成为一个小商品聚集地,并无什么旅游观赏性;忠义古街是一条古街,但除了门匾是当时保留下来的,周围很多建筑都已损毁或改建。同时旅游宣传杂乱甚至缺乏导致这些古迹的知名度很低,只有一些考古工作者来是实地考察,鲜少有人来参观,连江阴市本地人都不一定知道这些古迹。
像这些景点虽然都已竣工了,但是其规模很小,取得的经济效益也偏低。而在开发的同时,缺少宣传,也并未注重对这些人文古迹历史资源的后期保护。这也就说明,在开发时,缺少专业团队的规划,暴露了人才资源不足的缺点,并且政府对此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二、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现状
江阴的人文旅游资源地位突出,甚至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如华西村,是中国农村第一品牌,塑造享誉中外的“华西”品牌;江阴长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跨径超千米的特大型钢箱梁悬索桥,建成时在已建桥梁中位列中国第一、世界第四。江阴的自然景观也较为多样。然而这些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不高,自然景观也缺少知名品牌。
江阴现代旅游景点开发建设较快,近年来,江阴利用较强的经济实力加快了现代旅游景点的建设。华西村投资25亿元打造空中新大楼地标并提供观光直升机服务,百花电影节留下的电影资产,以及在亚洲最大的综合影城和万达广场,江阴本地最大的黄山湖公园,海澜集团斥资10亿元打造跑马场等成为江阴旅游业发展的一大特色。
江阴在做好原本旅游资源发展的同时,也在着力寻找现代旅游发展。然而,江阴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也具有一些问题。
1.资源开发缺少竞争力,自然旅游资源还是稀缺,大多是人工栽种的植物,缺少观赏树种。人文旅游资源缺乏历史背景其开发面临的问题包括投资大、搬迁量大、创意难等,难以用创意去展现和模拟再现历史。
2.江阴旅游资源缺小弱散。旅游项目有很多,但大多类同,多为纪念馆、展览馆等等,缺少像常州恐龙园一样具有广泛吸引力和巨大拉动力的龙头项目。江阴的旅游景点至今仍停留在小门票经济,旅游衍生品很少,产业链基本未成形,旅游产出值低。同时,品牌的市场转化能力。如“徐霞客”本质上是“文化品牌”,更多表现为学术研究、旅游纪念价值,而非“旅游品牌”。旅游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与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还有差距。并且,江阴市的景点布局分散,资源没有集聚,缺乏大规模景区,无法形成规模效应。
3.一些资源的保护力度不够,在开发的过程中有所损坏而不能将其历史还原,缺少一定的历史厚重感。后期游客对此也有一定的破坏,但缺少及时的管理与修复。
三、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对策建议
1.整合江阴的旅游资源不丰富也不贫瘠,为更好开发保护,可以对旅游资源进行整合。
山林资源的整合,关键在于使绿化脉络相互贯通为一体,议在建设中,将植被加入能体现一年四季变化的彩林景观。另外,依托森林公园的优美环境,布置旅游配套功能。如弥陀花果村——徐霞客游记诞生地,通过挖掘游记文学内涵,打造“徐霞客旅游文化体验园”,使森林公园旅游业态得到进一步完善。
水资源的整合,关键在于使沿江、沿河区域资源串联为一体,并进行功能开发。一方面,整合滨江现有旅游资源,按照度假区的发展模式和休闲概念进行整体运营,大力完善娱乐、购物、休闲、会务功能,吸引游客从单一观光转为复合度假。另一方面,以锡澄运河为轴线,串联起名人故居、历史文化街区、沿河风情区等几大功能区块,开发游船游览、灯会等水上旅游。2.结合苏锡常旅游资源
江阴要发展当地的旅游产业,应该融入当地的旅游区域发展大环境中,依托周围旅游业发展促进自身发展,同时也以自身的进步加快本地区整体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周边范围内的旅游业有发展良好的常州恐龙园、无锡惠山古镇、灵山大佛、三国水浒城、宜兴的紫砂壶竹林、苏州园林等都是全国有名的旅游景区,如果可以依托周边大量旅游客源量,吸引一部分路过游客来江阴度假旅游参观一日,这种连带效应带来的旅游相关产业发展和旅游消费水平也是相当可观的。3.加大政府投入,扩大宣传力度
如以“游圣”徐霞客故里为形象宣传,把霞客和江阴两个字眼,紧密捆绑在一起,进行长时间的广告投入,在全部旅游者印象中树立起江阴徐霞客故里的独特品牌形象,可以利用如央视这种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媒体进行宣传,使其形象深入人心。另外,政府重视,加大对资源保护开发的力度,起到引领带头作用。
4.引进专业人才
市园林旅游局管理部门应该开放更多旅游管理岗位,将发展重点着眼于地区旅游形象宣传、规划编制、人才培训、旅游晋升机制建设等,加紧地区旅游人员的能力培训工作,提高地区专业人员素质水平,完善鼓励导游工作机制,吸引旅游专业人才来本市从事旅游工作,将地区范围内的旅游景点纳入统一规划范围。
5.坚持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
江阴市本身所拥有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并不多,开发资金不足等问题,对于已发展起来的旅游资源更要加以维护和永续利用。一,保护江阴市本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风景资源;二,对影响旅游发展的社会环境进行评估,通过规划限制将危害降至最低;三,把握长三角苏锡常旅游发展大趋势,迎合市场趋势,保证旅游资源开发满足需求又不浪费开发资源;四,制定保证旅游发展项目与当地文化和自然环境相适应,景区建筑和景点规划标准要吸取当地居民的意见。
四、结语
在这个旅游业发展的时代,了解江阴的旅游资源情况,对旅游资源进行更好的保护与开发,推动江阴的旅游业发展,进而拉动江阴的经济增长,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新形象和最具幸福感与创新活力的滨江商务休闲生态旅游城市。
参考文献:
【1】 许一鸣 江阴市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2013 【2】 卞淼浩 江阴市旅游资源开发中的问题与整治,2011 【3】 赵爱民 江阴市旅游资源整合开发调查报告,2014 【4】 丁洁 江阴旅游资源的开发状况调查,2013 【5】 朱梦 江阴市旅游资源分析,2012
第五篇:法院审判文化建设
法院文化建设
1、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客观事物进行
分析,摆事实讲道理,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务虚与务实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相辅相成,有着内在联系。务虚是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务实则是重实际,重实干,重实效,属于操作与实施问题。如果只务虚不务实,工作就缺乏实践性,而只务实不务虚,工作就会出现盲目性。
2、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讲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内强
素质就是要把案子办好,把队伍带好,把管理搞好;外树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搞好宣传工作。我们把各项工作做好了,并适时地把工作情况宣传出去,争取社会的认可、民众的认可、领导的认可,同时也有助于鼓舞法院干警的士气,进一步促进我们的各项工作形成良性循环,可以这样讲,把工作干好只是完成了一半,这另一半就要靠抓信息、宣传和调研,就要强调务虚,就要善于务虚。
3、是要大力加强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信息宣传和调
研工作是既贴近领导,又贴近群众,位置十分重要,但工作艰苦,待遇清贫。因此,这项工作岗位上的每位同志都要有很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优良的工作作风。要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就必须要加强党的理论、政策学习,用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要做到撊財:上级文件必读;重要报刊必看;重大工作部署必知。:一是要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要有深入的理解、认识、把握;
4、要大力加强队伍的业务建设。信息宣传和调研工作
并不是简单的文字整理、资料统计,而是一项需要深入付出的复杂劳动,需要有高超的业务水平。从事这项工作的同志要具备较强的思维判断能力,通过分析综合,能够发现和揭示信息的现实价值和潜在价值;要有较强的表达能力,能够准确、真实、精练地反映客观情况;要有较强的文字处理能力,能够从全局高度对材料进行筛选和加工。这就要求同志们一定要学习、学习、再学习,钻研业务,练就干好工作的本领,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要勤奋学习。是很有道理的。要学习各种公文的章法,学习遣词造句,多读点书,多看点报,特别是对一些好的文件、文章、讲话,要做为范文精读细研,悟其真情。要勤磨多练,通过实际磨练,使每个同
志的笔头子更硬朗一些,工作效率更高一些,作品的质量更好一些。要精益求精,写文章。起草讲话、报告,一定要反复推敲,只要时间允许,就要不厌其烦地修改,每改一遍都会有收获,力求遍遍都有新提高,真正做到精雕细刻,一丝不苟,切忌马虎敷衍,草率应付。领导应该为他们提供和创造学习磨练的时间和条件,可通过短期培训、以会代训、以老带新,专题讲座、集体研讨等形式,培养提高业务素质。
5、要为信息宣传调研工作创造良好的内部和外部条
件。搞文字工作是一项繁重的、复杂的、高强度的脑力劳动,任务重,时间紧,经常加班加点,有时节假日也不得休息。用撁幻髅灰梗患⒚槐ィ煌昝涣藬来形容,是不夸张的。这项工作的特点是经常需要进行长时间的思考,这就需要一个比较安静的工作环境,并且,文字工作人员还需要经常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这是一项很辛苦的工作。我们的领导同志,应该了解他们的工作特点,在奖励政策、办公条件上向文字工作做适当的倾斜,主动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要充分运用现代化办公技术,优化文字材料的采集、编辑、整理、传输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