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材料作文“懒蚂蚁效应”写作指导及
新材料作文“懒蚂蚁效应”写作指导及范文
【金题回放】
在日常活动中,大部分蚂蚁都很勤快地寻找、搬运食物,少数蚂蚁却整日无所事事、东张西望。人们把这少数蚂蚁叫做“懒蚂蚁”。有趣的是,当生物学家在这些“懒蚂蚁”身上做上标记,并且断绝蚁群的食物来源时,那些平时工作很勤快的蚂蚁却表现得一筹莫展,而“懒蚂蚁”们则“挺身而出”,带领众蚂蚁向它们早已侦察到的新的食物源转移。原来“懒蚂蚁”们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侦察”和“研究”上了,它们能观察到组织的薄弱之处,同时保持对新的食物的探索状态,从而保证群体不断得到新的食物来源。此现象被称为“懒蚂蚁效应”。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题目自拟;③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④议论文或者记叙文;⑤不少于800字。【审题立意】
思路引路:①找出对象 ② 抓关键句 ③ 由果溯因 立意结论:
因: 结论: 审题立意
勤蚂蚁:1.踏实勤奋离不开正确思想的的指导(踏实勤奋不一定能成功);2.不仅要埋头赶路,还要抬头看路;3.苦干离不开巧干(苦干加巧干才能成功)。
“懒”蚂蚁:1.“懒”于杂物才能勤于动脑;2.成功因有准备而实现;3.做一只善于思考的“懒”蚂蚁;4.学会探索;5.不“为”浮云遮望眼。
相互关系:1.团队合理分工(各司其职);2.团队合作;3.团队需要“懒”蚂蚁;4.每个人发挥特长才能求得团队的发展;5.个体要有所贡献才能实现自我价值。果:
请注意,从材料看,“懒”不是不劳而获,不是少劳多得,“勤”不是知识短浅,不是死板,不是缺陷,而是需要完善。“懒”与“勤”的关系不是主角与配角,不是领导与被领导,它是取得成功的两个要素。有的同学对材料进行了“二次引申”,甚至随意“转换词语”,以致“探索=创新”、“未雨绸缪=智慧”“实现个人价值=责任”“合作=团结”而跑题、偏题。【分析探究】
一、同学标题
1.防患未然 未雨绸缪 忧患意识 2.团结 3.学以致用 4.由浅入深 5.厚积薄发
6.透过事物看本质 7.各司其职 8善于“思考” 9.盲做不如思考 10.“懒”亦有收获
问题标题: 切题标题:
偏题:积累、厚积薄发、探索的艰辛、知识的价值、少劳也可多得、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团结、责任、职责、创新。
擦边球:长远的眼光、全面看待事物、未雨绸缪。
二、同学语段:请立足命题材料,分别找出下面四个开篇的问题并探究相应的策略。
1、古人云:磨刀不误砍柴功。材料中的“懒蚂蚁”正是因为不断探索,才保证了集体的食物来源。蚂蚁如此,我们人类更应如此。所以,我们要不断探索,必能事半功倍。《磨刀不误砍柴功》
问题: 策略:
2.蚂蚁寻食分工明确,有负责侦查的,有负责搬食物的,也因此它们的食物源源不断,人类生产中也如此.精细的分工.提高了产值.推动了现代工业快速发展。《分工的优势》 问题: 策略:
3.懒蚂蚁看似无所事事,实则一直为未来的窘境做着充分的准备,是他们的“机智”挽救了整个益群。而作为人的我们,也应学会懒蚂蚁未雨绸缪的品质。只有我们防患于未然,才不至于陷入“临渴掘井”的窘况。《勿临渴掘井》
问题: 策略: 4.“懒蚂蚁”看似无所事事,但最终成为发现食物源的成功者。“空闲”的蚂蚁并不是无所事事,它们是在为以后的成功做准备。因此,“空闲”并不代表无所事事,而是在为成功做准备。《“空闲”只为成功做准备》
问题: 策略:
三、优秀开篇
1.面对粮食危机,勤快蚂蚁一筹莫展,而懒蚂蚁们早已探索、开拓了新的粮食来源,并还在继续探索。人亦如此,只有平时不断观察、探索,开拓新出路,才能在困境前从容以对,保持探索亦将助我们克服一个又一个人生难关。《观察与探索》53分
2.懒蚂蚁虽好像整天显得无所事事,但却是群体不可缺少的部分,倘若没有这些“侦察者”“研究者”的存在,蚁群可能会面临很多困境。人亦如此,我们不应总是机修式的埋头苦干,而更应该学会思考,学会探索。《勤于探索》53分
3.在多数人看来“懒蚂蚁”是无所事事的,但实际上,“懒蚂蚁”则将大部分时间花在了侦察与研究新食物源上。我们不可否认,其他蚂蚁的确勤快,但在粮食危机面前却一筹莫展。由此可见,我们不能只一味机械地按部就班,应该善于思考,善于发现,不断探索,跟上时代的脚步。《不按“食”就“搬”》
分析上面三段的优点:
四、【例文】
试从文章的审题立意、论据、结构、语言、思想、分析说理、扣题等角度赏析以下两篇文章。
生活中不可缺少“懒”
生物学家发现,当蚁群食物源断绝时,常常是那些平时看上去无所事事的懒蚂蚁挺身而出,带领团队找到新的食物源。貌似无所事事的“懒蚂蚁”,关键时刻展现了其超凡的才能,帮助蚁群度过了“粮食危机”,因此,“懒蚂蚁”在蚁群中是不可缺的!
那为何懒蚂蚁会有如此超凡的才能?原因在于它们虽然平时很少做出体力上的付出,但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了对组织薄弱环节的观察和新食物源的研究上。对待这种有趣的“懒蚂蚁效应”,人类还能简单地用“勤”与“懒”加以评论吗?“懒蚂蚁”真“懒”吗?
“懒”蚂蚁其实不懒。它们靠的是自己一副勤奋思考的大脑和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这种脑力劳动的勤奋对于只知道搬运食物的体力勤快的蚂蚁来说,显得更加难能可贵,更值得人们肯定和称赞!
动物世界的生存需要“懒蚂蚁”,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同样需要这样的“懒蚂蚁”。有人曾经戏谑地说:“世界是懒人创造的。”此话乍听虽有些偏激,但如果换个角度思考,又觉得包含着耐人寻味的哲理。是的,纵观人类社会的每一步发展,“懒人”在其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他们渴望省力、方便、快捷,才会想方设法制造先进的器械代替低效的人工:大机器生产代替了体力劳动,激光照排印刷代替了手工抄写,电话、电报代替了千里投递,汽车、火车、飞机的高速行驶代替了双足步行„„“懒”促使人们不满足于已有的生产生活状况,“懒”激发了人们改变社会的热情,“懒”逼迫着人们千方百计提高生产效率,让人类逐渐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
物质生产的高速发展使得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化,社会需要四肢勤快的体力劳动者,也需要东张西望、不满现状的脑力劳动者。他们常常能够想别人之未想,见别人之未见,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诸葛孔明既无关云长之勇,也无张翼德之猛,手无缚鸡之力,从未披挂上阵,羽扇纶巾,谈笑自若,看似逍遥自在,实则胸怀无限韬略,腹有万卷兵书,指挥若定,料敌如神,排兵布阵,百战不殆。诸葛亮虽不能动刀动枪,却善于用心动脑,他对刘备的作用是十个、百个关、张都无法替代的。
二十世纪的科学巨匠爱因斯坦生活自理能力很差,常常蓬头垢面,衣冠不整,是常人心目中典型的“懒”人,但正是这样的“懒”人,在不到三十岁的年龄就创立了举世闻名的“相对论”,跻身于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的行列。爱因斯坦生活上的“懒”恰恰成就了他科学上的“勤”,如果人们求全责备,要求爱因斯坦成为常人眼中的“完人”,那么人类就会失去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因此,我们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和固定不变的思维来衡量和评价身边的每个人,也许你眼中的“懒”人将来就可能是诸葛亮,可能是爱因斯坦。
有趣的“懒蚂蚁效应”揭示了“懒”在生活中是必不可缺的道理,如果今天的人们还死抱着传统评价标准不放,不懂得“懒”的重要性,那就更加迂腐可笑了!
我学到了:
做一只善于思考的“懒”蚂蚁
古往今来,许多成功者既不是那些最勤奋的人,也不是那些知识最渊博的人,而是一些善于思考的人。一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这是最平常的现象,但牛顿却感到好奇——苹果怎么会往地上掉呢?许多自以为聪明的人闻之哑然失笑,认为太荒唐了,但牛顿却偏要寻根究底,结果发现了万有引力,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
水开了,蒸汽便会将锅盖顶起,也许这是千百年来天天发生的事情,许多人熟视无睹,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英国人瓦特却偏要弄个明白——蒸汽怎么会冲起锅盖呢?结果他发明了蒸汽机,从而引发一场工业革命。
科学发明是这样,我们做其他任何事情也不例外。一个人如果不善于思考,不敢创新,可以肯定,不管他学识多么渊博,也不管他如何刻苦勤奋,他都不可能有什么大的成就。唯有那些眼光敏锐、思维活跃、具有独立性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有可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发明大王爱迪生曾经说过:“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许多人片面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认为成功只需要付出超常的勤奋,但却忽视了一点,如果没有百分之一的灵感(也就是那种带有爆发力的积极思维),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都将自流。
中国有句成语,叫做“三思而后行”,意思是说思考是我们工作和事业的指南。在生活中人们也经常会说:凡事多动动脑子想一想。其实要想第一次就将事情做对,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做事时多动一动脑子,多想一想,不要一味蛮干,要想好了再干。懒于思考、不会思考的人,做事不可能成功;不会独立思考的人,往往随波逐流,一生也不会有多大的成就。有句老话说得好“会者不忙,忙者不会”,还有句话是说“君闲臣忙国必兴,君忙臣闲国必衰”,一个道理。笔者认为,凡是像上面的勤蚂蚁一样忙得昏头昏脑的旅行社老板,一定是一个不懂管理的老板。如果一个管理者不懂得管理,他就永远不会发现问题的关键,可能会一次次延续错误的方法,这样的企业难以成功。
我学到了:
第二篇:2014年高考作文素材:“懒蚂蚁效应”写作指导及
2014年高考作文素材:“懒蚂蚁效应”写作指导及范文 【金题回放】
在日常活动中,大部分蚂蚁都很勤快地寻找、搬运食物,少数蚂蚁却整日无所事事、东张西望。人们把这少数蚂蚁叫做“懒蚂蚁”。有趣的是,当生物学家在这些“懒蚂蚁”身上做上标记,并且断绝蚁群的食物来源时,那些平时工作很勤快的蚂蚁却表现得一筹莫展,而“懒蚂蚁”们则“挺身而出”,带领众蚂蚁向它们早已侦察到的新的食物源转移。原来“懒蚂蚁”们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侦察”和“研究”上了,它们能观察到组织的薄弱之处,同时保持对新的食物的探索状态,从而保证群体不断得到新的食物来源。此现象被称为“懒蚂蚁效应”。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题目自拟;③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④议论文或者记叙文;⑤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津】
勤蚂蚁:1.踏实勤奋离不开正确思想的的指导(踏实勤奋不一定能成功);2.不仅要埋头赶路,还要抬头看路;3.苦干离不开巧干(苦干加巧干才能成功);4.人要有忧患意识(防患未然、未雨绸缪)。
“懒”蚂蚁:1.“懒”于杂物才能勤于动脑;2.藏器于身,待时而动;3.时势造英雄;4.不鸣则已,一鸣惊人;5.成功因有准备而实现;6.做一只善于思考的“懒”蚂蚁;7.学会探索;8.不“为”浮云遮望眼。
相互关系:1.团队合理分工(各司其职);2.团队合作;3.团队需要“懒”蚂蚁;4.每个人发挥特长才能求得团队的发展;5.个体要有所贡献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请注意,从材料看,“懒”不是不劳而获,不是少劳多得,“勤”不是知识短浅,不是死板,不是缺陷,而是需要完善。“懒”与“勤”的关系不是主角与配角,不是领导与被领导,它是取得成功的两个要素。有的同学对材料进行了“二次引申”,甚至随意“转换词语”,以致“探索=创新”、“未雨绸缪=智慧”“实现个人价值=责任”“合作=团结”而跑题、偏题。
偏题:积累、厚积薄发、探索的艰辛、知识的价值、少劳也可多得、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团结、责任、职责、创新。
擦边球:长远的眼光、全面看待事物。【参考例文】
[范文1]换一种眼光看“懒”
生物学家发现,当蚁群食物源断绝时,常常是那些平时看上去无所事事的懒蚂蚁挺身而出,带领团队找到新的食物源。
为何懒蚂蚁会有如此超凡的才能?原因在于它们虽然平时很少做出体力上的付出,但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了对组织薄弱环节的观察和新食物源的研究上。对待这种有趣的“懒蚂蚁效应”,人类还能简单地用“勤”与“懒”加以评论吗?
“懒”蚂蚁其实不懒。它们靠的是自己一副勤奋思考的大脑和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这种脑力劳动的勤奋对于只知道搬运食物的体力勤快的蚂蚁来说,显得更加难能可贵,更值得人们肯定和称赞!
动物世界的生存需要“懒蚂蚁”,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同样需要这样的“懒蚂蚁”。有人曾经戏谑地说:“世界是懒人创造的。”此话乍听虽有些偏激,但如果换个角度思考,又觉得包含着耐人寻味的哲理。是的,纵观人类社会的每一步发展,“懒人”在其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他们渴望省力、方便、快捷,才会想方设法制造先进的器械代替低效的人工:大机器生产代替了体力劳动,激光照排印刷代替了手工抄写,电话、电报代替了千里投递,汽车、火车、飞机的高速行驶代替了双足步行„„“懒”促使人们不满足于已有的生产生活状况,“懒”激发了人们改变社会的热情,“懒”逼迫着人们千方百计提高生产效率,让人类逐渐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
物质生产的高速发展使得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化,社会需要四肢勤快的体力劳动者,也需要东张西望、不满现状的脑力劳动者。他们常常能够想别人之未想,见别人之未见,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诸葛孔明既无关云长之勇,也无张翼德之猛,手无缚鸡之力,从未披挂上阵,羽扇纶巾,谈笑自若,看似逍遥自在,实则胸怀无限韬略,腹有万卷兵书,指挥若定,料敌如神,排兵布阵,百战不殆。诸葛亮虽不能动刀动枪,却善于用心动脑,他对刘备的作用是十个、百个关、张都无法替代的。
二十世纪的科学巨匠爱因斯坦生活自理能力很差,常常蓬头垢面,衣冠不整,是常人心目中典型的“懒”人,但正是这样的“懒”人,在不到三十岁的年龄就创立了举世闻名的“相对论”,跻身于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的行列。爱因斯坦生活上的“懒”恰恰成就了他科学上的“勤”,如果人们求全责备,要求爱因斯坦成为常人眼中的“完人”,那么人类就会失去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因此,我们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和固定不变的思维来衡量和评价身边的每个人,也许你眼中的“懒”人将来就可能是诸葛亮,可能是爱因斯坦。
有趣的“懒蚂蚁效应”揭示了换一种眼光看问题的道理,如果今天的人们还死抱着传统评价标准不放,不懂得换一种眼光的重要性,那就更加迂腐可笑了!
[范文2]做一只善于思考的“懒”蚂蚁
古往今来,许多成功者既不是那些最勤奋的人,也不是那些知识最渊博的人,而是一些善于思考的人。一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这是最平常的现象,但牛顿却感到好奇——苹果怎么会往地上掉呢?许多自以为聪明的人闻之哑然失笑,认为太荒唐了,但牛顿却偏要寻根究底,结果发现了万有引力,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
水开了,蒸汽便会将锅盖顶起,也许这是千百年来天天发生的事情,许多人熟视无睹,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英国人瓦特却偏要弄个明白——蒸汽怎么会冲起锅盖呢?结果他发明了蒸汽机,从而引发一场工业革命。
科学发明是这样,我们做其他任何事情也不例外。一个人如果不善于思考,不敢创新,可以肯定,不管他学识多么渊博,也不管他如何刻苦勤奋,他都不可能有什么大的成就。唯有那些眼光敏锐、思维活跃、具有独立性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有可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发明大王爱迪生曾经说过:“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许多人片面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认为成功只需要付出超常的勤奋,但却忽视了一点,如果没有百分之一的灵感(也就是那种带有爆发力的积极思维),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都将自流。
中国有句成语,叫做“三思而后行”,意思是说思考是我们工作和事业的指南。在生活中人们也经常会说:凡事多动动脑子想一想。其实要想第一次就将事情做对,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做事时多动一动脑子,多想一想,不要一味蛮干,要想好了再干。懒于思考、不会思考的人,做事不可能成功;不会独立思考的人,往往随波逐流,一生也不会有多大的成就。
有句老话说得好“会者不忙,忙者不会”,还有句话是说“君闲臣忙国必兴,君忙臣闲国必衰”,一个道理。笔者认为,凡是像上面的勤蚂蚁一样忙得昏头昏脑的旅行社老板,一定是一个不懂管理的老板。如果一个管理者不懂得管理,他就永远不会发现问题的关键,可能会一次次延续错误的方法,这样的企业难以成功。
第三篇:读“懒马效应”有感
读“懒马效应”有感
李国考
最近在简易经济学里读了这么一则职场励志故事:“两马各拉一货车,一马走得快,一马走得慢吞吞。于是主人为了抢时间、赶进度、讲效率,就把后面的货全搬到走在前面的一匹马拉的车上。后面的马笑了:“嘿,越努力越遭折磨!”谁知主人就让后边的马留在家里干零活。前边的马多干了一匹马的工作,吃得还是那些草料;后边的马不用再干重活,生活惬意,‘待遇’也没有降低,当然后边的马觉得很得意。但是,转眼来到年底,主人家准备过年招待客人,发现肉不足了,主人看到‘闲逛’的那匹马,就把它杀了,变成了美味犒劳了客人。那匹任劳任怨拉车的马,虽然累但还能继续活着。”读到此处,故事读完了,但是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也很受感动和鼓舞,从中也得到了点点启发,也许这就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懒马效应”告诉我们——没有危机意识,不能与时俱进,在竞争较为激烈的今天,是很难以生存的。职场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论是因为什么原因沦为“懒马”,要想有更好的生活,就一定要勇于改变。我们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们不能改变周围的环境,我们也不能去改变别人,我们能够做的,仅仅只能改变我们自己。如果我们真的迈出了第一步,你就会发现,所有事情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难,只是后悔当初不应该怎样、怎么样。人生只叹:生活中是没有后悔药买的。
“懒马效应”还告诉我们,当老板发现你可有可无,那么,你离“下岗”的日子已经不远了。为了我们的生活,为了我们的前途,那些已沦为或将要沦为“懒马”的人们,应该振奋起来,摆脱“懒马”的头衔,做一匹任劳任怨的马,虽然很累,但是赢得了生存的空间和时间。
事实告诉我们:从来没有一种真正的成功,可以毫不费力地生长于荒草从中,只有付出艰辛的努力,精耕细作,不舍白昼,锲而不舍地劳作,到了收获的季节,才能有收获或收益。当然如果你的付出与收获不对等,无须过多的抱怨,“牢骚太甚防肠断,风物常宜方眼量”,这样不但伤心,还伤肝和肺,想开点就是了;如果面临最彻底的失败,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还是不得不沦为“懒马”的行列,那也不必和命运较真,那只能是别的马“跑”得太快,虽然输了,也是力所不能及的,也无怨无悔。
第四篇:新作文指导九字真经(比较实用)
【作文指导】简洁实用 九字真经
我一直都在努力探索一种简明、具体、实用、有效的作文指导方法。“作文九字诀”就是我近三十年来努力探索、积极实践的结晶。“九字诀”是指学生作文时要重点把握并努力做到的九个要领,按从形式到内容的顺序,就是“工、足、新、顺、清、实、明、达、美”。为了便于记诵,我把它们写成“工新足、实顺清、美达明”。简要分享如下:
工:书写工整,赏心悦目;卷面整洁,避免涂抹。
新:立意新颖,独辟蹊径;高屋建瓴,避免俗套。
足:保质足量,篇幅丰满;写够字数,避免空白。
实:内容充实,贴近生活;真实可信,避免臆造。
顺:语言通顺,简洁精炼;用语恰当,避免语病。
清:思路开阔,敢于畅想;结构清晰,避免模糊。
美:意境唯美,思想积极;心态阳光,避免消极。
达:表达明确,分析到位;抑扬分明,避免含混。
明:主题鲜明,唱响时代;褒贬有据,避免臆想。
“作文九字诀”简洁明了,具体实用。在平时训练时,依“九字诀”作文,构思有依据,行文得要领;学生在自批、互批作文时,以“九字诀”为依据,就可做到既能关照到面,又能具体到点。
第五篇:2015年湖北高考写作:懒蚂蚁与勤蚂蚁
湖北自考网(www.xiexiebang.com)信息最齐全最实用的湖北自考门户网站。
2015年湖北高考写作范文:懒蚂蚁与勤蚂蚁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日常活动中,大部分蚂蚁都很勤快地寻找、搬运食物,少数蚂蚁却整日无所事事、东张西望。人们把这少数蚂蚁叫做“懒蚂蚁”。有趣的是,当生物学家在这些“懒蚂蚁”身上做上标记,并且断绝蚁群的食物来源时,那些平时工作很勤快的蚂蚁却表现得一筹莫展,而“懒蚂蚁”们则“挺身而出”,带领众蚂蚁向它们早已侦察到的新的食物源转移。原来“懒蚂蚁”们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侦察”和“研究”上了,它们能观察到组织的薄弱之处,同时保持对新的食物的探索状态,从而保证群体不断得到新的食物来源。此现象被称为“懒蚂蚁效应”。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题目自拟;③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④议论文或者记叙文;⑤不少于800字。
寻路者与行路人
每当人们折服于某人独具一格的思想时,往往拱手作揖,尊一声“大师”,而当不满于一件因循守旧的作品时,总斥其有“匠气”,勤劳的蚂蚁与“懒蚂蚁”之间,莫不是匠人与大师的区别,是行路人与寻路者的差异。
寻路者与行路人之间,差的不过是一种探索的精神。经验丰富的木匠总能在极短的时间内造出桌椅板凳甚至一些更精巧的活计,然而就算他们的手艺再快、再精、再绝,也还是个木匠,因为他们总在制造已千百次重复过的东西,而制造,却总是在创造之下的。同样是木匠的鲁班,在厌倦了日复一日简单重复的斧锯作业后,更深一步地探索工程设计、建筑构造时,他便从平凡的行路人变成了寻路者,成了后世木匠的“祖师爷”。同样的,爱因斯坦不甘于经典力学的局限,探索出了相对论,至此成为物理界的领跑;凡??高不拘泥于千篇一律的传统画风,另辟新径,终被敬作印象派的领头羊。研究与探索是寻路者最有力的武器,也是一代代先驱区别于茫茫终生的根本。
当普通的商品被贴上“限量”“定制”的标签时,其价格往往翻上几番,即便如此,也从不缺竞相抢购的消费者。无疑,没有人真正甘愿无休止的重复与相似。拾人牙慧往往嚼之无味。所有人都沿着先人的路,运用已证实的定理,如一群群勤劳的蚂蚁,不知疲倦的奔走以维生计。这个时代需要寻路者,时代欲发展推进,更需要寻路者,正如游客总需要导游,航行离不开灯塔。有人寻路,才可筑路、铺路,直至踏入人生的伊甸园。
如果说寻路者是道路上树立的丰碑,行路人就是可贵的铺路石。世界需要寻路者,也需要行路人,需要思想者,也需要实干家;需要大师的图纸,也离不开工匠的劳作;需要将军的谋略,也不可缺少士兵的拼杀。总有人要做勤劳的蚂蚁,有了这些蚂蚁的忙碌,蚁群才得以生存。
“不想做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去做一个寻路者,哪怕终究难脱匠气,也能于细微处,为自己添上闪光的一笔。
更多湖北高考辅导资料尽在湖北高考网:http://www.xiexiebang.com/g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