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十二五-自然基金委工材学部优先发展领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工程与材料学部
“十二五”优先发展领域
光电功能材料:
主要研究方向:高效光—电/电—光转换的基本过程和新机理;光电材料的设计与制备;表界面工程与微纳结构及其功能调控;光电功能材料和器件的理论与模拟;光电原型器件的制备及性能表征。能源材料:
主要研究方向:高效能源转换与储存新机制;高效低成本太阳能电池相关材料及其关键技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材料和中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关键材料;高容量储氢材料;高效二次电池材料及关键技术;超级电容器关键材料及制备技术;反应堆核能材料。
环境材料:
主要研究方向:新型环境治理材料的设计及反应机理研究;有毒有害元素替代材料的生态设计;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技术;可完全降解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及降解机理;调光、调温、调湿功能材料的设计;材料环境负荷的表征及评价方法。高性能结构材料: 主要研究方向:宏观、介观和微观多尺度上结构和力学性能的相互关系;材料在耐极端苛刻服役条件下的组织和性能演化;先进复合材料的组织和界面结构控制;材料的强韧化和长寿命设计;材料制备过程中形态结构的控制;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
材料科学基础理论、制备与表征技术:
主要研究方向:材料模拟和材料计算;材料成分和结构、制备加工工艺、性质和使用性能之间的协同关系;材料设计与制备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材料表征与测试的新原理和新技术;材料器件一体化设计。
资源高效开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规律:
主要研究方向:深部裂隙岩体工程力学特性;煤层气与煤共采理论与方法;深部钻井的基础理论;提高煤炭、石油、天然气采收率的物理化学基础理论;资源开采中的重大灾害形成机理及控制;矿区生态保护与复垦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冶金与材料制备过程中的界面科学:
主要研究方向:冶金过程界面的基础理论;有价组分高效利用与循环冶金理论与方法;外场及特殊条件下的冶金及加工过程理论;金属凝固过程与控制;高纯净、高性能、高附加值冶金及材料制备工程;高效、节能、减排冶金理论。复杂机电系统的功能原理与集成科学:
主要研究方向:复杂真实机构的集成设计理论与方法;机械驱动与传动中的能量传递、转换与精密复合运动的创成;复杂机电系统功能生成中的界面效应、行为规律与调控;复杂机电系统物质流、能量流与信息流融合协同设计;复杂机电系统多学科设计优化与集成设计理论;极端服役条件下系统的结构损伤与系统可靠性。
化石能源高效清洁利用:
主要研究方向:燃煤污染物综合防治理论与技术;低碳排放的煤基多联产利用;化石能源利用中的温室气体捕获与资源化利用;化石能源的高效洁净利用新方法;燃烧化学反应机理与燃烧过程检测。
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CCS):
主要研究方向:能源动力系统中燃烧前、纯氧燃烧、燃烧后捕获CO2的理论与方法;煤基化工动力多联产系统与CO2分离过程的一体化控制原理与方法;低能耗捕获CO2的革新技术与方法;CO2分离溶剂变化过程与热能转换过程的耦合方法与规律;CO2液化与运输过程的热物理问题。
智能电网基础:
主要研究方向: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电力输送及接入基础;智能电网多信息融合自愈理论与技术;电力信息与控制的安全及其支撑技术理论与方法;智能电网互动机制与实现的理论与方法、智能电网的电力市场机制与实现等。
城乡建筑节能设计原理与技术体系:
主要研究方向:建筑热、湿环境热力学分析新方法;高品质建筑声、光、热环境设计理论和方法;我国典型气候带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营造机理;乡村建筑节能和人居环境改善技术基础理论和评价体系;工业建筑污染物控制通风理论及应用方法等。
环境变迁中的城市科学:
主要研究方向:工程结构与工程系统的环境作用模型;大规模工程系统中、长尺度灾害危险性分析方法;环境变迁中的地域人居环境设计理论;历史建筑的损毁机理、防护技术与保护策略;城市形态变迁、交通模式演变、交通需求演化相互作用规律;城市交通系统的供需平衡机理与平衡控制理论。
海洋工程基础理论与前沿技术:
主要研究方向:深海浮式结构物系统环境载荷与动力响应;深海装备安全设计和测试的前沿技术;船舶航行性能与多学科优化设计;水下探测与通信;先进轮机系统的性能优化理论与方法;新概念海洋装备与设施的开发方法与设计理论;结构安全性综合分析方法与风险分析。
工程结构的全寿命设计与控制:
主要研究方向:环境与荷载耦合作用下工程结构性能演变机理;工程结构与工程系统的灾害作用物理模型;基于微结构演化的材料-结构多尺度寿命预测理论和方法;工程结构寿命全过程精细化分析理论与性能评定理论及方法;工程结构与工程系统的基于整体可靠度的性态优化与性能设计理论;工程结构的性能监测与性能控制。
第二篇:工信部发布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和《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工业和信息化部1月19日公布了《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加快医药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培育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促进医药工业由大变强。
医药工业“十二五”主要发展目标
一、产业规模平稳较快增长。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
二、确保基本药物供应。基本药物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集约化水平明显提高,有效满足临床需求。基本药物生产向优势企业集中,主要品种销售前20位企业占80%以上市场份额。
三、技术创新能力增强。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重点骨干企业研发投入达到销售收入的5%以上,创新能力明显提高。获得新药证书的原创药物达到30 个以上,开发30个以上通用名药物新品种,完成200个以上医药大品种的改造升级,开发50个以上掌握核心技术的医疗器械品种。
四、质量安全上水平。全国药品生产100%符合新版GMP要求,药品质量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加快国际认证步伐,200个以上化学原料药品种通过美国FDA 检查或获得欧盟COS 证书,80 家以上制剂企业通过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或WHO 的GMP认证。
五、产业集中度提高。到2015 年,销售收入超过500 亿元的企业达到5 个以上,超过100 亿元的企业达到100 个以上,前100位企业的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50%以上。
六、国际竞争力提升。医药出口额年均增长20%以上。改善出口结构,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品种显著增多,制剂出口比重达到10%以上,200个以上通用名药物制剂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注册和销售。“走出去”迈出实质步伐,50 家以上企业在境外建立研发中心或生产基地。
七、节能减排取得成效。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较“十一五”末降低21%,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清洁生产水平明显提升。
重点领域包括生物技术药物、化学药新品种、现代中药、先进医疗器械、新型药用辅料、包装材料及制药设备等五大领域
第三篇:发改委和工信部发布《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发改委和工信部发布《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发改委和工信部昨日发布《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对食品安全问题做了重点关注,提出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建立责令召回和退市制度,使食品召回及退市制度切实可行,重点推进乳制品、肉类、酒类等行业可追溯体系建设。
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
近年来,“地沟油”、“毒奶粉”等引起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广泛关注。《规划》中提出,目前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食品质量安全已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我国食品质量标准体系尚不完善,一些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自律意识不强,诚信缺失。
在政策措施一项中,《规划》表示:要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建立健全符合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明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职责,堵塞监管漏洞。此外建立和完善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和超过保质期的食品主动召回、责令召回及退市制度,明确食品召回范围、召回级别、召回处置等具体规定,使食品召回及退市制度切实可行。
分析称我国召回制度不完善
2006年,国家发改委在《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中提到,鼓励食品加工企业建立严格的食品召回制度,支持流通企业建设完善的食品溯源制度。去年5月23日起,国家质检总局公开征求《食品召回管理规定》修改意见。征求意见稿规定,食品生产企业发现其生产的食品属于不安全食品的,应当立即停止生产,并在3日内向地方质量监督部门提交食品召回计划,召回已经销售的食品。
据悉,在2008年三聚氰胺危机以后,2009年我国将召回制度列入了《食品安全法》。
乳业专家王丁棉昨日表示,“从实施情况来看,我国的召回制度并不完善,缺乏对企业在实施中的监督及召回产品如何处理的监督。此外,也存在国家相关部门职责分配不清的情况。”
关于食品行业可追溯体系建设,王丁棉举例称,近期发生的蒙牛致癌**,企业本应该按照国家对于可追溯体系建设的要求,向公众公布问题饲料来源的查询追溯,但企业至今未公布。
王丁棉表示,在美国及欧盟,召回制度及可追溯体系的建设相对完善,“在执行过程中全程都有专人跟踪到位。”
■ 相关
鼓励乳制品企业兼并重组
《规划》对于乳制品工业做了较为详细的部署。积极引导企业通过跨地区兼并、重组,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从而提出了培育形成一批年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的骨干企业。
“培育技术先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改变乳制品工业企业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严重的局面;加快淘汰规模小、技术落后的乳制品加工产能,推动形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乳制品工业新格局。”
《规划》中要求在大城市周边产区,原则上不再布局新的加工项目。支持乳制品加工科技的研究与产业升级,率先实现乳业现代化;鼓励新型乳制品的开发,主要发展巴氏杀菌乳、酸乳等低温产品,适当发展干酪、奶油、功能性乳制品。目标到2015年,原料乳产量达到5000万吨,增长33.4%;乳制品产量达到2700万吨,增长15%,其中干乳制品(乳粉、炼乳、奶油、干酪素、乳糖等)产量900万吨,液体乳产量1800万吨。
■ 链接
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目标
到2015年,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强、保障安全和营养健康,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食品产业。
●食品安全和营养水平明显提升。完善食品工业标准体系,加强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制(修)订国家和行业标准1000项;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到2015年,食品工业总产值达到12.3万亿元,增长100%,年均增长15%;利税达到1.88万亿元,增长75%,年均增长12%。食品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提高到1.5:1。
●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食品安全控制、新型节能环保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掌握和开发一批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食品加工核心技术和先进装备。●企业组织结构不断优化。培育形成一批辐射带动力强、发展前景好、具有竞争力优势的大型食品企业和企业集团,提高重点行业的生产集中度,到2015年,销售收入百亿元以上的食品工业企业达到50家以上。
●区域结构布局更加合理。到2015年,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食品工业产值占全国比重提高到60%左右,全国建成数百个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强区域影响力的现代食品产业园区。
●资源利用和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产品结构取得明显改善。
据《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第四篇:工信部:新材料产业十二五规划摘要
报告摘要:
多数致冷剂产品价格下滑。由于逐步进入淡季、出口减少及厂家库存上升等因素影响,进入七月中旬,氟化工产品在制冷剂R22的带领下,价格不断下滑,近期R22华东地区的成交价在22000元/吨。
有机硅产品价格低位趋稳。目前有机硅市场主要受以下几种因素影响。一,人工成本、甲醇等原料成本不断增加;二,行业内减产限产较多;三,夏季下游建筑等领域开工率提升,需求也有一定恢复。
聚氨酯行业:受益于“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方案出台。近期“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的工作方案出台,这将使聚氨酯产业链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另外拜耳位于上海漕泾一体化基地的年产25万吨甲苯二异氰酸酯(TDI)项目将于近期投产,届时国内总产能预计将达到88万吨/年左右,市场供不应求的状况将被改变。
玻纤行业:欧盟对华玻璃纤维布反倾销调查。7月28日,欧盟对原产于中国的编制/缝合玻璃纤维织物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本案的倾销调查期为2010年4月1日~2011年3月31日。在本案中,欧盟初步选定美国作为计算中国涉案产品正常价值的替代国。这是今年以来欧盟对华出口产品发起的第4起贸易救济调查。
本周相关公司重要事件。奥克股份承办的河南省电动汽车产业联盟第六次工作会议在焦作市召开。
重点产业高端材料工艺突破实现进口替代
投资要点
我国工业普遍大而不强,重点产业面临升级、转型压力。我国GDP已超日本成为第二经济大国,但“工业大而不强”,工业增加值率26.5%,低于发达国家和全球平均的40%、35%的水平。国内的重点产业包括汽车、钢铁、电子信息、物流、纺织、装备制造、有色金属、轻工、石化、船舶等,占到了工业增加值的80%、GDP的1/3,重点产业的升级、转型,提升高端产品的质量和比重,将是十二五期间发展的重点。
高端材料具有一定技术/工艺壁垒,但进口替代空间巨大。国内未来以市场、资金换取国外先进技术,将愈发困难甚至不可能,这就需要实现关键高端材料的自主技术突破。高端材料的核心内容在于配方、处理工艺等参数,其技术/工艺壁垒往往只是一层“窗户纸”,并非不可逾越。国内的高端材料技术发展相对落后,进口依赖度很高,即使需求市场没有高增速,实现进口替代也可为企业提供发展蓝海。远期来看,进口替代以后还可进一步依托成本优势拓展海外市场。
人造金刚石是工业的牙齿,高端产品应用潜力巨大。我国人造金刚石产量占据了全球市场的70%,但高品级产品不足。随着国内高品级产品占比的提高、下游应用领域上的拓展,以及金刚石切割线、金刚石膜、宝石级人造金刚石等高端产品的逐步推出,我们认为国内金刚石产业将在几年内迎来产业升级。
核电材料受益建设提速,国产化比例将继续提升。核电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控制驱动机构、核级泵阀、应急柴油机等主要设备的国内制造,将对核级材料(碳素钢、低合金钢、不锈钢、镍基合金、钛及其合金、锆合金等)提出国产化要求,后期随着核电站建设的大规模进行,进口依赖度预计将逐步下降。
高端电子信息材料空缺,尚处于起步阶段。以TFT-LCD为例,材料成本占器件总成本的70%以上,其中玻璃基板和液晶材料毛利率可达30%,是非常关键的部分。但我国总体上还处于空白和起步阶段,90%以上的材料需要进口。
高铁领域需应用多种新材料,碳纤维材料具有战略重要性。目前高铁所用的轮、轴承、受点弓等零部件还要依赖进口;车体材料方面,纤维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机械性能、符合车身轻量化趋势。我国碳纤维原料及其复合材料一直严重依赖进口,比例在90%以上,提升T300以上的高端产品生产能力,在军事、空天、汽车等领域均有巨大战略意义和进口替代潜力。
投资思路和风险因素。重点产业高端材料具有潜在下游需求,研发有一定蛰伏期,而业绩爆发后成长惊人。短期适合做一定技术布局,需长期跟踪进展。
风险在于企业层面,研发成功的不确定性、同行业公司率先突破等等。
化工新材料行业:“掘金”高性能纤维
中国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需求将日渐强劲,尤其是航天航空、汽车、风电等领域。根据JEC集团研报显示,最近几年全球复合材料需求增长一半都在亚洲,亚洲尤其中国市场增长较快,预计到2013年中国将占据全球复合材料市场增长43%的份额;目前国内复合材料用于交通运输的比例相对比较小,只占5%,低于全球24%平均水平;在工业设备领域比例为10%,也低于全球26%的平均水平。目前高性能纤维在飞机上的比例为50%-80%,波音公司预计到2025年中国运输飞机数量将是原有的3倍;国内风电和汽车领域需求旺盛,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作为一种先进的轻质高强材料,符合风力发电机组大容量发展趋势,迎合汽车安全、轻型化发展方向。
世界三大高性能纤维:1)碳纤维:目前全球碳纤维产能已供过于求,虽然国内碳纤维进口依赖率高达83.9%,进口替代空间大,但国内碳纤维技术仍待突破,目前进口碳纤维产品价格已逼近国内生产成本。我们认为碳纤维价格若维持低位,将促进碳纤维在高端产业和工业领域中的普及应用,由于碳纤维每一级的深加工都有高幅度的增值,碳纤维下游复合材料企业将从中直接受益。
2)芳纶纤维:目前全球芳纶纤维整体已出现供过于求局面,但其中芳纶1414的供求形势依旧偏紧。国内芳纶纤维消费旺盛,年复合增长率约为30%。我们认为,随着供给增加,国内高温滤料用芳纶1313或将出现产能过剩,芳纶1313在需有一定技术含量的防护领域、芳纶纸高端产品应用领域市场潜力大;国内芳纶1414主要依靠进口,供给是关键。3)超高分子聚乙烯纤维:目前全球超
高分子聚乙烯纤维供不应求,供给缺口为9万吨以上;国内供给缺口为8000吨左右,国内部分企业产品已达世界先进水平,供给是关键。
投资策略及重点公司。由于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性能要求高、生产工艺复杂、技术壁垒高,是未来产业升级的关键要素,建议投资者关注其中具有技术、规模优势的公司,如生产航空航天复合材料产品,技术垄断优势明显的公司:博云新材。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低于预期;公司业绩受原材料、产品价格波动影响。
博云新材:海外市场快速扩张买入评级
公司的C/C复合材料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C/C复合材料凭借优异的性能,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领域,并有望成为新一代制动材料。飞机刹车副业务打破市场垄断格局,即将进入新一轮高速增长期。民族证券预计2011年公司飞机刹车副业务有望保持35%-40%的增长率,若能成功联姻HONEYWELL,其产品有望迅速打入欧美市场,实现海外市场的快速扩张,这或为公司的业绩增长提供想象空间。
民族证券认为,公司募投项目将在2011年逐步达产,产能有所扩张,预计2011-2013年EPS分别为0.33元、0.64元和1.16元,对应动态PE分别为53倍、28倍和16倍。虽然2011年公司PE估值水平仍较高,但考虑到公司股本小、各项业务均具有高技术壁垒,应该给予一定估值溢价,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安泰科技:多项目相继投产明后年业绩高速增长
调研情况及投资建议:我们本次对安泰科技进行调研,主要了解公司整体发展战略、新建项目投产情况,以及未来企业的业绩成长。整体看,公司未来主营业务涉猎广泛,多个在建项目明年陆续投产,未来盈利能力大幅增长。我们预计,2010-2012年公司每股收益将达到0.31元、0.45元和0.71元,维持公司“增持”评级。
1.公司盈利增长点将来自于多项目的陆续投产
公司背靠中国材料领域研发实力最强的中国钢铁研究总院,技术实力雄厚、研究领域广泛,因此主营业务较为复杂,主要产品并不突出。经过多年有选择的整合、重点突破,已经形成了四个主要业务板块、九个产业类别,发展路径逐步清晰。2009年,公司主营收入中超硬及难熔材料占比33.61%,功能材料14.08%,精细金属制品18.07%,生物医用材料1.20%,其他业务33.04%。
钢研高纳:业绩略低于预期买入评级
事件:营业利润同比增长21.47%
2010年1至3季度,公司营业收入21,551.13万元,同比增长8.05%;营业利润3,641.07万元,同比增长21.47%。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3,090.73万元,同比增长13.86%。基本每股收益0.262元。
点评:业绩略低于预期、募投项目进度推迟
财务:业绩略低于预期
公司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3.86%,当季度的营业收入同比下滑6%,略低于预期。但是公司各项业务毛利进展顺利,1-3季度毛利率逐步增加,分别为25.89%、25.93%及27.80%。
业务:业务结构稳定、变形高温合金存在较大的增长空间
公司的各项业务相对比较稳定,铸造高温合金业务同比增长了11.3%,相对平稳,变形高温合金涡轮盘合同额增长较大,目前已经接近去年全年水平。大型难变形涡轮盘今年进入小批量生产阶段,为未来的持续增长提前埋下布局。
募投项目:项目进展偏慢、原来计划于2010年底投入生产的航空航天用粉末及变形高温金属材料制品项目推迟到2011年底。
公司看点:内外扩张发挥技术优势
公司作为高温合金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其技术实力为其带来持续增长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公司公告中提到“物色合作伙伴共同创业,并购相关企业,尽快扩大生产规模”,目前公司的订单量相对比较充足,募投项目进展较慢,如果能够通过横向并购扩张的方式,以充分发挥公司的技术优势,将带动公司的快速成长。
预计2010年至2012年,三年EPS分别为0.44元,0.56元,0.67元,鉴于公司的技术领先,壁垒较强,公司的募投项目将为公司提供持续稳定增长的动力,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厦门钨业:具备资源技术优势推荐评级
公司看点:
一、公司是钨业龙头,具备资源、技术及市场优势,产业链一体可充分享受钨行业向好带来的利好;
二、主营业务快速回归,同时新能源材料和硬质合金业务将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尤其新能源材料业务,在公司自身稀土资源的基础上,在当前新兴战略产业的广阔前景下,随着产能的逐步释放,公司电池材料发展前景乐观。
投资建议。我们维持公司“推荐”的投资评级,调高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10-2012年EPS分别为0.60元和0.82元,对应目前股价市盈率分别为92倍和67倍。公司作为钨业龙头,不仅可享受钨行业利好,并且积极培育新材料业务的发展战略使得公司发展前景十分可观。
宝钛股份:经营持续向好维持推荐评级
1、经营状况越来越好。公司整体生产经营继续保持向上的发展态势,进一步验证了我们之前钛行业需求开始复苏的判断。
1)销量继续快速增长。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上半年公司钛材销量陷入低谷,下半年开始复苏。中报披露,2011年上半年,公司钛材销售量已达到8325吨,同比增长65.7%,环比增长29.1%。
2)盈利能力大幅提升。中报披露,2011年上半年,公司钛产品毛利率达14.84%,同比提高5.65个百分点。我们判断其主要原因是上半年钛产品价格的上涨。2011年年初至今,海绵钛和钛板的价格分别上涨了61%和39%。
3)在建项目陆续投产,明年大幅贡献业绩。中报披露:5000吨/年钛锭熔铸项目已转固,3200吨/年锻造项目、5000吨/年板带项目也陆续开始调试和试生产。下半年将是新建产能的集中调试、投产期,但预计明年才能大幅贡献业绩。
2、行业需求继续复苏。航空和民用两大市场仍支撑行业需求持续复苏。
1)航空市场:随着全球经济复苏,航空制造业生产也开始恢复,订单不断增加。特别是2011年7月21日,美国航空宣布,将购买200架波音737和260架空客A320,此为波音和空客两家公司史上最大订单。美国航空业的强劲复苏将带来全球航空钛材的大量需求,作为全球第四大、国内唯一通过认证的航空钛材供应商,公司中长期将受益。
2)民用市场:化工用钛是中国民用钛材的主要消费领域。2010年中国化工用钛量19718吨,占全国钛材总用量的52%。另外,电力、冶金、医疗等领域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据中国钛会估计,2011-2015年,中国钛材需求将保持8%以上的年均复合增长率。
维持推荐评级:新建产能下半年将逐步产生收益,但真正贡献业绩是在明年。预计11-13年EPS分别为0.16元、0.41、0.62元,对应PE为169X、67X、45X。我们认为,公司产能投放与行业复苏形成共振效应,未来两年年均复合增速100%。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导致产品需求萎缩;
公司产能投放进度低于预期。
东方锆业:高端新材料拉动增长买入评级
传统业务高增长,核级海绵锆空间巨大,买入评级
锆行业目前处于高速增长阶段,东方锆业扩产项目前景乐观,传统业务有望保持50%左右复合增长。公司收购朝阳百盛快速进入核级海绵锆领域,核级海绵锆未来5年总需求超4000吨,成长空间巨大。我们测算,2010-2012年公司每股收益分别为0.28元、0.61元和1.05元,复合增速80%。鉴于公司核级海绵锆有望在2012年进入爆发期,我们给予公司2012年45倍估值,目标价格47元。
核级锆:核电行业首选标的,唯一需求加速增长产品
一般的核电设备将在未来几年迎来增长高峰,之后增速趋于稳定。而锆材却不同,作为核电站最重要耗材,核电装机规模的不断上升一方面将产生锆材的新增需求,另一方面每年对锆材的更新需求将不断增加。两方面叠加,决定了核级锆材的高增长将一直延续到2020年。我们测算2010-2015年核级海绵锆总需求量将超4000吨,复合增速60%,是核电行业首选标的。
收购朝阳百盛,跨越式进入核级海绵锆领域
公司完成对海绵锆龙头企业朝阳百盛的收购,朝阳百盛拥有目前国内最大的核级海绵锆生产线,产能达150吨,另外具有600吨工业级海绵锆产能。简单计算,如果现有产能全部利用,海绵锆业务将为东方锆业贡献业绩近0.30元。朝阳百盛核级海绵锆各项参数均达到我国和美国的核级海绵锆要求,有望快速实现销售。
核级海绵锆:近似寡头垄断市场维持高毛利
目前,包括华昌、美国西屋在内的四大海绵锆厂占据了全球海绵锆市场份额的近80%,整个市场近似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核级海绵锆每年保持5%的涨价幅度,毛利率近60%。我们测算,2011-2013年核级海绵锆业务将为东方锆业贡献EPS分别为0.08、0.18和0.39元。
争取澳大利亚锆矿,东方锆业有望成为最具成本优势的锆厂
东方锆业与DCM公司签订合作意向,共同开采澳大利亚锆矿。该锆矿属于精矿,含锆量达到66%,储量350万吨。在保持成材率不变的情况下,锆矿含锆量提高1%,将降低成本3%-5%。东方锆业是目前国内锆产品毛利率最高的厂商,相比国外竞争对手,公司产品价格低近30%。如果澳大利亚的锆矿能够谈成,东方锆业相对国内外竞争者的成本优势将更加明显,有利于掌握产品定价权。
传统业务扩产正当时,高增长有望延续
东方锆业是国内锆产品线最全的企业,目前锆行业仍处于高速成长期,公司完整的产品线能够最大限度受益行业增长。此外,包括人造宝石、陶瓷刀、高端陶瓷洁具在内的新产品需求快速增长,公司在硅酸锆、复合氧化锆的扩产项目前景乐观,传统业务有望保持45%-50%的复合增速。
西部材料:关注核电及除尘减排政策对业绩提升
对公司总体观点:公司依托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的技术实力,子业务开展众多,其中值得重点关注的业务有四块钛材、钛钢复合板、不锈钢纤维毡、银铟镉控制棒。产品主要应用于航空、化工、核电、火电等领域,业绩及股价均受益于国家核电发展及节能减排、除尘脱硫等环保要求。2010-2012年EPS为0.18、0.25、0.32元。
钛材:钛锭冶炼产能2000+5000吨/年已建成,钛材方面:管材1000吨/年,板材700吨/年,预计将建成1000吨/年,钛棒在建产能预计将达到3000吨/年。我们认为这块业务2010-2012年给公司贡献的EPS依次为0.05元、0.07元、0.1元钛钢复合板:由于火电改造,该业务需求向好,订单充足。在建的1万吨/年产能,已经投产,目前全部产能1.5万吨。2010年产量1万多吨,2011年产量可能增长20%,2012年满产。我们认为这块业务2010-2012年给公司贡献的EPS依次为0.05元、0.07元、0.9元。
不锈钢纤维毡:生产技术国内独有,逐步进口替代,产能5万米2/年,2010年产量预计在3.5万米2,目前价格1000元/米2。我们认为这块业务2010-2012年给公司贡献的EPS依次为0.08元、0.09元、0.10元。
银铟镉控制棒:核电用银铟镉控制棒材料同样是西部材料独家研制而成,产能0.5-1万只/年。根据国家规划,2010-2020年间,每年新增核电装机容量600万千瓦,因此国内银铟镉控制棒市场容量大于0.8亿元/年。我们认为这块业务2010-2012年给公司贡献的EPS依次为0.00元、0.02元、0.03元。
综上,2010-2012年公司EPS为0.18、0.25、0.32元。以目前24.85元股价计算,PE分别为138、99.4、77.66。
鉴于国家对核电产业发展的支持、对除尘脱硫等要求越来越严格,西部材料2011年或存在主题性机会,给予谨慎增持评级。
第五篇:工信部解析有色金属工业及铝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工信部解析有色金属工业及铝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印发《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及《铝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有色金属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要取得明显进展,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改善。工信部有关负责人30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对规划进行了权威解读。加速实现转型升级
据了解,《规划》为推动有色金属工业转型升级,加快我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步伐指明了方向。
据介绍,2010年我国十种常用有色金属产量3093万吨,消费量约3424万吨,是世界上最大的有色金属生产和消费国。
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总的来看,有色金属品种较多,尽管不同品种发展特征不一致,但在国内外需求带动下产业仍将保持持续发展的态势。
《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目标,具体到铜、铝、铅、锌、镍、镁、钛、锡、锑、汞等十种常用的有色金属,产量将控制在4600万吨左右,年均增长率为8%,其中精炼铜、电解铝、铅、锌产量分别控制在650万吨、2400万吨、550万吨和720万吨,年均增长率分别为
7.3%、8.8%、5.2%和6.9%。
据介绍,目前,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在产业规模、技术装备、节能减排、结构调整方面取得明显成就,主要有色金属冶炼技术及装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行业快速发展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行业发展要素约束增强。国际上围绕资源、市场、技术、标准等方面的竞争更加激烈,迫切要求有色金属工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速实现转型升级。
“十一五”期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在优化产业布局上取得了一定进步。但随着生产要素的变化,部分产品产业布局亟待优化。电解铝、镁冶炼等产能严重过剩,2010年开工率分别只有70%、60%。
《规划》明确“十二五”有色金属行业布局调整要统筹规划,提出了引导行业进一步优化布局的方向和任务。以满足内需为主,严格控制资源、能源、环境容量不具备条件地区的有色金属冶炼产能。
《规划》同时指出,“十二五”期间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产品,到2015年,实现有色金属新材料产品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由2010年的8%增加到15%。提高资源保障能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有色金属的消费需求也快速增长,使得我国矿产原料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 工信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10年,铜、铝、镍的自给率分别只有23%、54%和14%。
资源保障程度低成为制约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重要瓶颈。目前我国矿山基础薄弱,再生资源不能满足需要,境外资源权益依然不多。我国企业境外铜矿资源实际权益仅占矿产原料进口量的不足4%;铝资源实际权益仅为矿产原料进口量的3%;锌资源实际权益仅为矿产原料进口量的2.8%。
为此,《规划》把提高资源保障能力作为“十二五”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并提出要加快资源基地建设。要
优先在境外,其次在境内。在境外,以加快境外铜、铝、铅、锌、镍、钛等原料供应基地建设为重点,积极推动境外资源勘探,在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依托具有国际化经营能力的骨干企业,建立与资源所在国利益共享的对外资源开发机制,加快境外资源开发项目建设,形成一批境外矿产资源基地。在国内,进一步加强重点成矿地带的普查与勘探,增加资源储量,提高查明资源储量利用率,积极开展现有矿山深部边部找矿,延长矿山服务年限。
同时,《规划》还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鼓励低品位矿、共伴生矿、难选冶矿、尾矿和熔炼渣等资源开发利用。促进铜、铅、锌等冶炼企业原料中各种有价元素的回收,冶炼渣综合利用,以及冶炼余热利用。建立完善铜、铝再生资源利用体系,规范回收、拆解,建设一批规模化再生利用示范工程。完善废旧铅酸电池回收利用体系,鼓励将废旧铅酸电池回收利用纳入矿铅生产体系,最大限度地降低重金属污染。
《规划》同时指出,我国有色金属行业要进一步增强创新能力,加强技术改造,加强标准化建设等,在“十二五”期间实现重点大中型企业建立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5%,精深加工
产品、资源综合利用、低碳等自主创新工艺技术取得进展,绿色高效工艺和节能减排技术得到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