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江西遴选材料分析题——普通话推广也是一种扶贫
2018年江西遴选材料分析题——普通话推广也是一种扶贫
【导语】2018各省遴选考试在陆续进行,由于遴选考试信息非常繁多,中公公务员遴选考试网会及时公布最新的遴选考试信息,便于考生查阅。
背景链接
2018年2月28日《中国青年报》报道,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语委日前印发《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年)》,其中强调,要将普通话普及率的提升纳入地方扶贫部门、教育部门扶贫工作绩效考核,列入驻村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的主要工作任务,力求实效。要将普通话学习掌握情况记入贫困人口档案卡,消除因语言不通而无法脱贫的情况。
中公解读 [现状问题] 将普通话普及率的提升纳入扶贫绩效考核,表面看,是给地方扶贫工作增加了一项内容,尤其是在落后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相关部门肩上的担子可能更重了。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西部和东部的普通话普及率相差20个百分点,大城市普及率超过90%,而许多农村和民族地区只有40%左右,有的贫困地区、民族地区甚至更低。有人因此认为,扶贫考核普通话普及,徒增负担,不要也罢。
[意义] 将普通话普及纳入扶贫考核,不仅很有必要,而且意义重大。宏观上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需要有一个“共同语”,以方便交流,进而增强人民凝聚力、向心力和国家认同。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重要目的之一便是提升国民整体的语言文化素养。这种素养的提升,城市居民不能落下,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民族地区也不能落下。
微观上说,在扶贫工作中推广普及普通话,可以助力精准扶贫脱贫。长期以来,一些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存在的语言交流问题,日益成为精准扶贫的障碍之一。很多群众不会说普通话,甚至不少基层乡镇干部也说不上几句,这种状况极大地制约了扶贫开发、创业指导、技术培训、推送致富信息等活动的开展。而这些地区青壮年劳动力即使外出打工,也会因“语言关”面临应聘难、租房难、学习技术难等问题。
曾有一位少数民族全国道德模范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不能掌握普通话,在工厂里掌握技术技能各个方面都会遇到很多困难。普通话给了我用知识、用技能改变命运的机会。”另据报道,全国政协一个扶贫调研小组在云南怒江州福贡县走访了3个贫困村的9家贫困户,其中8户仍深陷贫困状态,只有1户刚刚脱贫,而其脱贫的原因,是学了点修摩托车的手艺,还学了一点普通话。
对策措施
一是各地扶贫、教育部门一定要提高认识、凝聚力量、群策群力,在扶贫中抓好抓实推普工作,积极组织开展针对基层干部和青壮年农牧民的普通话培训;二是同步推进职业技能培训与普通话推广,强化学校在推普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做好双语教学送教下乡等。
资料来源:
工人日报:推广普通话也是一种扶贫 何勇海
第二篇:2018厦门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普通话推广也是一种扶贫
2018厦门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普通话推广也是一种扶贫
|背景链接* 2018年2月28日《中国青年报》报道,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语委日前印发《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年)》,其间着重,要将普通话遍及率的进步归入当地扶贫部分、教育部分扶贫作业绩效查核,列入驻村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的首要作业任务,力求实效。要将普通话学习把握情况记入贫穷人口档案卡,消除因言语不通而无法脱贫的情况。
|公考视点中公解读* [现状问题]
将普通话遍及率的进步归入扶贫绩效查核,外表看,是给当地扶贫作业增加了一项内容,尤其是在落后贫穷区域、少数民族区域,相关部分肩上的担子可能更重了。相关统计数据显现,我国西部和东部的普通话遍及率相差20个百分点,大城市遍及率超越90%,而许多乡村和民族区域只要40%左右,有的贫穷区域、民族区域乃至更低。有人因此以为,扶贫查核普通话遍及,徒增担负,不要也罢。[含义]
将普通话遍及归入扶贫查核,不只很有必要,并且含义严重。宏观上说,言语是人类最重要的外交工具,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言语、多方言的人口大国,需求有一个“共同语”,以方便沟通,进而增强公民凝集力、向心力和国家认同。国家推行全国通用的普通话,重要意图之一就是进步国民全体的言语文化素质。这种素质的进步,城市居民不能落下,乡村尤其是贫穷区域、民族区域也不能落下。
微观上说,在扶贫作业中推行遍及普通话,能够助力精准扶贫脱贫。长期以来,一些贫穷区域、民族区域存在的言语沟通问题,日益成为精准扶贫的妨碍之一。许多大众不会说普通话,乃至不少底层乡镇干部也说不上几句,这种情况极大地制约了扶贫开发、创业辅导、技术训练、推送致富信息等活动的展开。而这些区域青壮年劳动力即使外出打工,也会因“言语关”面临应聘难、租房难、学习技术难等问题。曾有一位少数民族全国品德榜样在接受采访时表明:“假如不能把握普通话,在工厂里把握技术技术各个方面都会遇到许多困难。普通话给了我用常识、用技术改变命运的时机。”另据报道,全国政协一个扶贫调研小组在云南怒江州福贡县走访了3个贫穷村的9家贫穷户,其间8户仍深陷贫穷状况,只要1户刚刚脱贫,而其脱贫的原因,是学了点修摩托车的手工,还学了一点普通话。[对策办法]
一是各地扶贫、教育部分一定要进步认识、凝集力气、齐心协力,在扶贫中抓好抓实推普作业,活跃安排展开针对底层干部和青壮年农牧民的普通话训练;
二是同步推进职业技术训练与普通话推行,强化校园在推普过程中的基础性效果,做好双语教学送教下乡等。
第三篇:2018江西遴选材料分析题:“许愿”不“还愿”也是为官不为[定稿]
2018江西遴选材料分析题:“许愿”不“还愿”也是为官不为
背景链接
在基层,一些干部为了能够顺利完成工作,特别是碰上重要的工作、棘手的工作,喜欢给群众“许愿”“承诺”。然却是“干打雷、不下雨”,只“许愿”不“还愿”,只承诺,不践诺。群众对这种“许空愿”颇有微词。
中公解读
[表明观点]
“许愿”不“还愿”,承诺不践诺危害甚大。它不但破坏了干群之间的血肉联系,影响政府和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公信力,而且极易滋生群众对政府和党员干部的不满意,甚至诱发上访、请愿、告状等群体事件,成为不稳定因素。
[综合分析]
领导干部许愿”不“还愿”,承诺不践诺,实质是一种“为官不为”。在基层,有些干部工作不上心、不用心,只满足于完成任务,考核过关,不求深研细究,精益求精;对政策的理解仅限于文字,缺乏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能力,把握和运用也是囫囵吞枣,甚至一知半解;面对矛盾,不做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不“解剖麻雀”找寻解决的办法,不掌握第一手资料作判定、决策依据,面对问题和矛盾,便盲人摸象、手足无措,于是,便以“政府”“干部”的身份对群众许下“诺言”,以此为“手段”求得工作的正常开展。这,都是“为官不为”的真实表现,必须严厉整治。
实践证明,基层工作的确千头万绪、错综复杂、矛盾突出,但再复杂的问题、再棘手的工作都有解决的办法,这不仅需要干部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处理复杂问题的技巧以及对政策理解、把握、运用的能力,更需要干部有履职的意识、担当的精神、对工作认真负责、求真务实的态度。如果以“许愿”“承诺”来达到目的,事后又不能承诺兑现,那也只是暂时的“风平浪静”,矛盾,已是“暗流涌动”。
参考对策
党员干部对群众的“许愿”、承诺是庄严的,必须“言出必诺”“有诺必践”。
一方面要彻底整治“为官不为”,教育党员干部勇于担当、有所作为。作为党的干部,要牢记宗旨,以为党、为民担当、负责为唯一选择、最高使命,把为人民谋福祉,带领人民过上幸福的好日子作为不懈的追求,在工作中砥砺担当情怀,敢于担当,奋力担当、勇于负责、锐意进取,谋求更新、更快、更大的发展。
另一方面要做一个有诚信的党员干部。“言出必诺”“有诺必践”是我党的优良作风,每个党员干部都要把对群众的“许愿”、承诺当做宣言书、责任状。首先是要认真调查研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做到“诺不轻言”;其次一旦承诺,就应该积极为践诺想办法、思对策、添措施,把庄严的承诺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坚决杜绝“许愿”不“还愿”,承诺不践诺的现象发生。
原标题:“许愿”不“还愿”也是为官不为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作者:李海泉
第四篇:2018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普通话推广也是一种扶贫
深圳人事考试网温馨提示您关注深圳公务员考试网,随时掌握2018年深圳公务员考试公告、考试时间、报名时间和报名入口、准考证打印时间以及笔试成绩查询、资格审核公告和面试公告等信息,提供深圳公务员考试培训、方法技巧、行测、公基、面试、时事政治等备考资料!
背景链接
2018年2月28日《中国青年报》报道,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语委日前印发《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年)》,其中强调,要将普通话普及率的提升纳入地方扶贫部门、教育部门扶贫工作绩效考核,列入驻村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的主要工作任务,力求实效。要将普通话学习掌握情况记入贫困人口档案卡,消除因语言不通而无法脱贫的情况。
公考角度解读 [现状问题] 将普通话普及率的提升纳入扶贫绩效考核,表面看,是给地方扶贫工作增加了一项内容,尤其是在落后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相关部门肩上的担子可能更重了。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西部和东部的普通话普及率相差20个百分点,大城市普及率超过90%,而许多农村和民族地区只有40%左右,有的贫困地区、民族地区甚至更低。有人因此认为,扶贫考核普通话普及,徒增负担,不要也罢。
[意义] 将普通话普及纳入扶贫考核,不仅很有必要,而且意义重大。宏观上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需要有一个“共同语”,以方便交流,进而增强人民凝聚力、向心力和国家认同。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重要目的之一便是提升国民整体的语言文化素养。这种素养的提升,城市居民不能落下,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民族地区也不能落下。
微观上说,在扶贫工作中推广普及普通话,可以助力精准扶贫脱贫。长期以来,一些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存在的语言交流问题,日益成为精准扶贫的障碍之一。很多群众不会说普通话,甚至不少基层乡镇干部也说不上几句,这种状况极大地制约了扶贫开发、创业指导、技术培训、推送致富信息等活动的开展。而这些地区青壮年劳动力即使外出打工,也会因“语言关”面临应聘难、租房难、学习技术难等问题。
曾有一位少数民族全国道德模范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不能掌握普通话,在工厂里掌握技术技能各个方面都会遇到很多困难。普通话给了我用知识、用技能改变命运的机会。”另据报道,全国政协一个扶贫调研小组在云南怒江州福贡县走访了3个贫困村的9家贫困户,其中8户仍深陷贫困状态,只有1户刚刚脱贫,而其脱贫的原因,是学了点修摩托车的手艺,还学了一点普通话。
[对策措施] 一是各地扶贫、教育部门一定要提高认识、凝聚力量、群策群力,在扶贫中抓好抓实推普工作,积极组织开展针对基层干部和青壮年农牧民的普通话培训;二是同步推进职业技能培训与普通话推广,强化学校在推普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做好双语教学送教下乡等。
资料来源:
工人日报:推广普通话也是一种扶贫 何勇海
第五篇:2018江西遴选材料分析题:互联网慈善
2018江西遴选材料分析题:互联网慈善
背景链接
2018年上半年,民政部指定的第一批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为全国992家公募慈善组织发布1.1万余条募捐信息,为慈善组织开通的在线筹款功能筹款总额超9.8亿元,同比增长三成……近日,中国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平台“晒”出在线公益成绩单。随着今年5月第二批平台对外公布,民政部指定的募捐信息平台扩充至20家。
在人们对互联网的深度运用和依赖之下,“互联网+公益”能够让募捐信息通过各种渠道广泛传播,进而在更短时间内募集到更多善款。但“钱来得容易了,去向却更难追踪”这一问题无疑又困扰着很多热心公益人士,并考验着公益组织的管理水平和能力,影响着慈善组织的公信力。
“巨额的医疗费用已经让我们家负债累累,真的撑不下去了……”不久前,某慈善平台上一个题为“恳请大家救救4岁孩子的爸爸”的帖子,引发舆论关注。当事人在朋友圈传递出直面疾病的乐观态度令人动容,30万元目标金额迅速集齐。然而,当事人一家很快被质疑收入不菲,名下有公司和多处房产,与求助帖中的描述出入较大。反转的剧情,令网友大呼“受伤”。
中公解读
[存在的问题]
宏观层面整体分析
一是网络公益信息的真实性有待提高。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的特点,越来越多的公益组织和个人在网络上发表公益信息。如谎称自己是困难群体或自己的亲朋好友陷入困境,需要救助,通过发布虚假捐款信息,借机敛财。而这些信息因为带着公益的光环而更具迷惑性,人们往往只有在事后才能证实其真假,这导致不少爱心公益人士不敢轻易相信网络公益信息。
二是网络公益募捐信息的透明度有待提升。透明是助推公益事业长期健康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因而受到广泛关注。目前,我国网络公益募捐信息发布不够透明与专业。虽然近年来中国慈善行业的信息透明整体上处于平稳上升的状态,但慈善会与民办非企业在信息公开方面还有不少工作要做,整个网络公益募捐信息透明度有待提升。
三是网络公益共意动员的功效有待增强。网络公益作为现代社会公益的新业态,与传统公益相比,动员优势明显。具体体现在:捐赠主体由传统的富人、单位、企业向普通老百姓延伸;公益形式由传统的钱物捐助向技能帮护、心理关怀等方面延伸;公益信息传播由单向度向多向度转变;募捐手段也从传统的当面递交转变为网络支付;“微公益”理念正逐步深入人心等。在看到网络公益强大动员能力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其动员功效也还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受网络虚假公益信息的影响,人们参与网络公益的积极性不够高;网络公益的物质与服务资源分配不够均衡;网络公益的劝募数量有待提高。
微观层面具体分析
一是众筹起因源于违法行为。如在“众筹交通事故赔偿款”事件中,众筹发起人的交通肇事行为违法,以“不想坐牢”为由发起众筹项目在朋友圈筹款,仍然有大量人予以捐赠,这样的捐赠行为是否有助纣为虐之嫌尚且存疑。如果对此类因违法行为发起的慈善众筹不加以制止,将出现违法成本由他人买单而导致违法者有恃无恐。
二是众筹事件缺乏紧急程度。近年来,发起人坐拥豪宅、豪车而发起众筹项目筹集治病款的新闻引发人们唏嘘。反观此类项目,最大的特点是缺乏紧迫度,即慈善众筹项目发起人没有穷困窘迫到需要公众施以援手的程度。如果这类项目充斥网络空间,势必会给公众留下虚假烙印,降低人们对慈善众筹的信任度和关注度,导致真正需要众筹钱款治病的对象无法得到帮助。
三是众筹行为涉嫌非法集资。当前,我国对非法集资的认定标准为: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而一些虚假的慈善众筹项目未经网络平台实质审核就公布出来,以慈善筹款为幌子吸收公众存款,并在网络空间转发,突破了地域局限性,面对的是不特定网络使用者,游走在非法集资行为的边缘。
[原因分析]
宏观层面整体分析:
一是公益法律制度不够完善。虽然我国已出台了诸多有关慈善事业的法律法规,但是与我国快速发展的公益慈善事业还不相适应。未来还需出台相应规范性文件,对慈善法的具体实施进行细化。
二是网络运营技术水平较低。现在许多公益组织都开办了自己的网站,但从整体上看,其网络运营技术水平不高。表现在:内容维护更新缓慢,新闻变旧闻;信息互动交流弱,许多网站不注重信息的交互性,没能及时回应网民的关切;信息内容表层化,缺乏深度,有些信息报道重点把握不准,网民关注的关键信息语焉不详。此外,受资金、理念等因素影响,不少公益组织缺乏专业信息技术人才去运行、维护、研发网站。
三是网络公益组织的监督治理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统一的公益行业标准、职业准则,网络公益动员者素质参差不齐,网络募捐受到的规范与约束不严,对个人虚假网络募捐约束不力。民政等部门对网络公益监管不够专业、不够及时、不够有效。公益组织行业与会计师行业的系统对接不够。我国缺乏专业机构对网络公益组织的绩效进行评价,也没有建立规范的行业准入与退出标准。此外,有些组织对公益项目的落实情况重视、监管、跟踪不够,这些都影响了共意动员的实效。
微观层面具体原因:
一是事前筛选机制缺失,在网络平台上对慈善众筹实施“零门槛”,没有明确划定慈善众筹的种类和范围,导致任何人因为任何事都能自主发起众筹;
二是事中跟进力度不够,网络众筹平台对发起人的实时情况没有及时跟进和更新,导致捐款公众不了解受捐人实际情况,捐款去向不明,同时,在保护慈善众筹发起人隐私权和捐款公众知情权的选择上,也面临信息公开的平衡难题;
三是事后监管主体责任不明,基于慈善众筹缺乏法律规制的大前提,到底由谁对慈善众筹进行管理和规范,目前没有定论,慈善众筹中出现的虚假求助、滥用尾款等行为缺乏惩戒机制。
参考对策
一是划定慈善公益的范围,确立发起众筹的标准。慈善法第四条规定,“开展慈善活动,应当遵循合法、自愿、诚信、非营利的原则”。在筛选慈善众筹项目时,可以从真实性、紧急性、合法性三个方面考量是否允许发起,只有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才能允许慈善众筹项目在网络众筹平台上公布。
二是明确各方主体的权利义务内容。当前我国公开募捐平台服务管理办法中仅规定了网络众筹平台的提示义务,并没有规定实质审查义务,为虚假众筹者提供了可乘之机。为此,应当进一步明确网络众筹平台的审核责任和内容,明确平台及时更新众筹事项进展和钱款去向的信息公开义务。依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对网络众筹平台负有监管义务,一旦发现违法内容,应当及时断开网络链接,防止违法事项扩散传播。
三是引入惩戒机制,对滥用众筹款、虚假众筹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维护慈善众筹的“纯度”。慈善法规定,对“通过虚构事实等方式欺骗、诱导募捐对象实施捐赠的”情形,由民政部门予以警告、罚款等;“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假借慈善名义或者假冒慈善组织骗取财产的,由公安机关依法查处”“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此外,在对慈善众筹行为进行规范管理时,可以参照慈善法的规定执行,而不仅仅局限于适用合同法中对捐赠行为的法律规制。
文章素材
[精彩标题]
1.指尖爱心,构筑“公益共同体”
2.“互联网+公益”离不开“互联网+监管”
3.“互联网+公益”汇聚更磅礴的慈善力量
[精彩开头] 示例一
当公益插上“互联网+”的翅膀,不仅改变着人们的捐赠方式,更形成了一个庞大而自发的公益生态网络。不管是救助雪豹、帮助盲童,还是保护环境、医疗援助,一个个微公益
项目能在朋友圈、微信群刷屏,都是在严肃的命题中,注入有趣有料、见人见物的元素。这种“场景化公益”的构建,让爱心的表达更加轻松,也更加有趣。
示例二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公益事业蓬勃兴起,并以迅猛的姿态强势进入到社会生活当中,为公益事业的发展注入蓬勃的动力。互联网凭借其快速传播性及延生扩展无限的特性让公益辐射到更远的地方,影响和帮助了更多的人。微信、微博、博客、微信公众平台、论坛等都成为互联网传播的主要平台,丰富着互联网的传播形式。网上众筹、网上募捐等成为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公益手段,这一特性让爱心不受地域的限制,扩展到了更远的地方。
[精彩结尾] 示例一
网络微公益为慈善打开了另一扇窗户:慈善不必是沉重的,也可以很轻松;慈善也无需强求,因为爱心源于自愿;慈善更不可能单打独斗,要形成“公益共同体”。每个人奉献的爱有限,但借助“互联网+”就能汇聚成爱心洪流。
示例二
互联网就是有这样的优势,在短时间内引起大家的关注并迅速的做出反应,让温暖及时的温暖需要的人。互联网的发展,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让严谨的数据增添人文的气息,加上了现代人应有的情怀。“互联网+”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互联网将成为助推社会的重要力量,同时互联网也会为公益事业注入更为强劲的力量,让整个社会充满崇德向善的正能量。
原标题:“苦情圈钱”频上演 公益“众筹” 要有“监管”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吴 姗 钱一彬
原标题:网络公益的共意动员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肖灵
原标题:慈善众筹并非公益行为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 罗佳
原标题:指尖爱心,构筑“公益共同体”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李洪兴
原标题:“互联网+”让公益更有力量 来源:中国文明网 作者:宿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