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导师介绍

时间:2019-05-13 09:08: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导师介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导师介绍》。

第一篇: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导师介绍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导师介绍

谭国龙

楚天学者特聘 教授 教育:

1983.9---1987.7, 景德镇陶瓷学院, 陶瓷工程系, 获学士学位。1990.9---1993.3, 浙江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获硕士学位。1995.3---1998.7, 浙江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获博士学位。国外工作经历: 1998.9---1999.9博士后, University of Aveiro, 葡萄牙。1999.10---2001.4德国马普协会微结构物理研究所。2001.5---2002.7研究助理教授, 美国Hampton 大学.2002.8---2004.12博士后:美国宾州大学 & 杜邦研究与发展中心.2006.8---2006.12客座科学家, 德国马普协会金属研究所, 斯图加特.社会兼职:

美国陶瓷协会会员 美国材料研究协会会员 研究内容: 1.半导体纳米量子点的制备、物理性能及其在能源领域中的应用.2.纳米复合块体材料的制备及物理性能.3.多晶材料界面的物理与化学.4.固态材料的光学性能与价带电子结构.官建国

官建国,男,1969年9月出生,博士,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学科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纳米复合材料学术带头人,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并入选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资助。兼任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协会理事、目标特征控制技术控制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和武汉市青年科技协会副会长等。2007年获 “湖北青年五四奖章”、第8届“湖北省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省“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建设工程有功个人”称号。【主要学术经历】

1987-1990年 西安交通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本科生 1990-1992年 华中理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硕士生

1992-1995年 华中理工大学电子材料与元器件专业工学博士生 1995-1997年 武汉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 1997-1998年 武汉工业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 1998-2000年 武汉工业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

2000-2001年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产品与机械工程学院材料工程系和国立教育学院化学系研究员

2001年-目前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

隐身与电磁屏蔽防护材料 电磁流变液智能材料与器件 导电高分子材料与器件

低介电常数聚合物的制备与应用 减阻与阻尼涂料

【在研项目】

1.国家863高技术项目(项目编号:2006AA03A209),“200722JB01”,2007.1.1-2009.12.31。2.国家863高技术项目(项目编号:2006AA03Z461),“高性能水性电磁屏蔽涂料的设计与制备研究”,2007.1.1-2009.12.31。

3.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优选资助课题)资助项目(项目编号:101049),“纳米铁氧体中空粒子的制备与性能研究”,2006.3.15-2008.12。4.国家重大基础能力科研专项(项目编号:D1420061057),“200622GC01”,2006.1-2009.12。5.教育部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编号:NCET-05-0660),“磁性金属中空纳微粒子的制备、结构与性能研究”,2006.1-2008.12。【科研奖励】

1、电/磁流变液新材料及其智能减震结构的基础研究,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4)

2、土木工程结构的振动理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02)

3、某些导电高分子的制备和改性的新方法,湖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2002)

4、《跨世纪的高分子科学(1-4分册)》,国家优秀科技图书奖三等奖(2003);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优秀科技图书奖一等奖(2002)

5、武汉理工大学师德先进个人(2001)【专利情况】 授权专利:

1.聚苯胺-Fe3O4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号:ZL 99 1 16542.X,2.亲水性聚合物包裹的磁性粒子及其制备方法以及由其组成的水基磁流变液,发明专利号:ZL 2004 1 0060854.5

3.端芳香氨基聚醚化合物和制备方法及其在胶粘剂中的应用,发明专利号:ZL 03 1 25244.3 4.用作环氧树脂固化剂的α,ω-端氨基聚醚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号:ZL 2005 1 0019877.6

5.多模式磁流变液阻尼器,发明专利号:ZL 2006 2 0097119.6

6.镍钛合金丝医用支架化学镀镍钴钨的镀液和该镀液的配制方法,发明专利号:ZL 2004 1 0061157.1 7.镍钛合金复合化学镀载药镍钴钨薄膜的镀液和工艺方法,发明专利号:ZL 2005 1 0018226.5 申请专利:

1.纳米复合粒子及其制备方法以及由其构成的涂料,国防专利申请号:03105867.1 2.镍钛合金化学镍钴钨的镀液和工艺方法,发明专利申请号:2004100611571 3.导电磁性核壳复合粒子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其应用,国防专利申请号: 200610055280.1 4.一种制备磁性空心球的方法,发明专利申请号:200510019864.9 5.升船机地震鞭梢效应的智能自适应减震控制装置,发明专利申请号:200410013003.5 6.动态流化气氛炉,发明专利申请号:200610125566.2 7.一种导电填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发明专利申请号:200710053260.5 【联系方式】

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逸夫楼)电 话:+86-27-87218832;传真:+86-27-87879468 E –mail:guanjg@whut.edu.cn

邵刚勤

邵刚勤,男,1965年1月出生于湖北省汉阳县。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美国陶瓷学会会员,中国颗粒学会超微颗粒专业委员会理事。【主要学术经历】

2001.03-2003.08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材料学博士后 1995.09-1999.12 武汉工业大学材料学博士 1989.09-1992.04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硕士 1982.09-1986.07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学士

1992.04-现在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 1986.07-1989.08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材料结构研究所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

开发纳米原位复合技术以制备诸如纳米金属陶瓷、纳米陶瓷、纳米复合材料、新型结构-功能材料等先进材料,涉及金属-非金属的纳米复合原理与制备技术、纳米/超细及亚微米粉体的表面物理和化学、分散原理与技术、特性测试与表征,相关氧化物、碳化物、金属陶瓷等块体与薄膜材料的成型/烧结机理、相变与增韧机理、晶粒细化与生长抑制规律、高强/高硬特性、热/电/磁/气敏特性等。主要包括:(1)以液相或气相前驱体制备WC-Co,ZrO2-Ni,TiC-NiAl,WC,ZrO2,TiC,NiAl,Al2O3,Al2O3-ZrO2,Al2O3-WC-ZrO2-Co,ZrO2-Y2O3-CeO2,BaTiO3,LaMnO3等亚微/纳米粉末;(2)液相或气相合成系统的原位监测与闭路控制、计算模型的建立;(3)纳米粉末坯体的成型;(4)通过真空、低压、热等静压、热压和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使纳米粉末在低温下致密化;(5)开发纳米材料在结构、电、热和化学应用方面的特异性能。【在研项目】

1、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纳米材料专项)项目:―纳米复合碳化钨-钴硬质合金的制备技术‖(2002AA302504),项目负责人,2002.10-2005.10;

2、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超细晶硬质合金的工业化制备技术‖(863-715-009-0010),技术负责人、项目负责人,1996-2000;

3、湖北省科技攻关项目:―纳米晶高硬材料‖(2001AA101B03),项目负责人,2001-2003;

4、武汉市科技攻关项目:―纳米晶碳化钨-钴硬质合金材料及应用研究‖(20041003068-04),项目负责人,2004.8-2006.8;

5、武汉市科技攻关项目:―用连续原位复合法制备金属-非金属纳米材料‖(20011007088),项目负责人,2001-2002;

6、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金项目:―金属-陶瓷纳米/微米复合研究‖(中博基[2001]5号文),项目负责人,2001-2003;

7、中国博士后王宽诚(香港)工作奖励基金:―金属-陶瓷纳米/微米复合研究‖,项目负责人,2001-2003;

8. 国防科工委军工项目,项目负责人,2003-2004;

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No.50220160657):―多相材料的微结构设计‖,技术骨干,2003-2005。【科研奖励】

1.邵刚勤,段兴龙,谢济仁,吴伯麟,魏明坤,袁润章,无η相碳化钨-钴纳米复合粉末的工业化制备方法,中国发明专利ZL 99 1 16597.7,1999年8月13日

2.邵刚勤,谢济仁,段兴龙,蔡虎,余晓华,袁润章,镍-氧化锆金属陶瓷的制备方法,中国发明专利ZL 02 1 15711.1,2002年4月12日

3.邵刚勤等,氧化锆等离子喷涂粉末的制备方法,中国发明专利ZL 94 1 20137.6,1994年12月29日

4.邵刚勤,易忠来,段兴龙,谢济仁,张卫丰,李佳,碳化钨-钴纳米复合粉末的直接还原碳化制备方法,中国发明专利 200410012902.3,2004年3月26日申请

5.邵刚勤,段兴龙,易忠来,孙鹏,王冲,史晓亮,谢济仁,一种多气氛可倾斜式回转炉,中国实用新型专利 200420017540.2,2004年3月26日申请 6.罗志平,贾世骢,潘牧,邵刚勤等,螺旋送粉均化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 94 2 49215.3,1994年12月29日

7.潘牧,张汉平,罗志平,周少华,邱凤襄,潘庆鸿,邵刚勤,造纸机用陶瓷涂层真空吸水箱面板,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96 2 39845.4,1996年12月10日 【专利情况】

1.邵刚勤,段兴龙,谢济仁,吴伯麟,魏明坤,袁润章,无η相碳化钨-钴纳米复合粉末的工业化制备方法,中国发明专利ZL 99 1 16597.7,1999年8月13日

2.邵刚勤,谢济仁,段兴龙,蔡虎,余晓华,袁润章,镍-氧化锆金属陶瓷的制备方法,中国发明专利 ZL 02 1 15711.1,2002年4月12日

3.邵刚勤等,氧化锆等离子喷涂粉末的制备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ZL 94 1 20137.6,1994年12月29日

4.邵刚勤,易忠来,段兴龙,谢济仁,张卫丰,李佳,碳化钨-钴纳米复合粉末的直接还原碳化制备方法,中国发明专利 200410012902.3,2004年3月26日申请

5.邵刚勤,段兴龙,易忠来,孙鹏,王冲,史晓亮,谢济仁,一种多气氛可倾斜式回转炉,中国实用新型专利 200420017540.2,2004年3月26日申请 6.罗志平,贾世骢,潘牧,邵刚勤等,螺旋送粉均化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 94 2 49215.3,1994年12月29日

7.潘牧,张汉平,罗志平,周少华,邱凤襄,潘庆鸿,邵刚勤,造纸机用陶瓷涂层真空吸水箱面板,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 96 2 39845.4,1996年12月10日 【联系方式】

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逸夫楼)电 话:86-27-87216912;传真:86-27-87216912 E –mail:gqshao@mail.whut.edu.cn shaogangqin@126.com

王为民

王为民,男,近年来在陶瓷基复合材料结构设计、界面评价与控制、材料先进制备技术、原位合成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关系、复合材料低成本制造技术等方面进行较多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承担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武汉市晨光计划等国家及重点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一百多篇。【主要学术经历】

1988年毕业于武汉工业大学获学士学位

1991年毕业于武汉工业大学获硕士学位

1998年毕业于武汉工业大学获博士学位

2000-2001年在荷兰Dufe理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

新型材料的燃烧合成

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结构及高强韧性可加工陶瓷的研究

陶瓷材料的低成本制造技术和方法 【在研项目】

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武汉市晨光计划等国家及重点项目多项 【联系方式】

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逸夫楼3楼)E –mail:shswmwang@mail.whut.edu.cn

张辉

张辉,女,1970年6月生,博士,教授。国际衍射数据中心(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Diffraction Data,缩写ICDD)技术委员会委员。【主要学术经历】

1989.09~1993.06 原武汉工业大学材料科学系材料科学专业攻读学士学位

1998.09~2001.03原武汉工业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无机非金属专业硕士学位 2002.03~2006.06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

2002.10~2005.10 DAAD基金资助的德国亚琛大学(RWTH)中德联合培养博士生;1993.07~1998.10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助教

1998.11~2001.10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助理研究员 2001.11~2006.05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

2006.6~目前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理学院,教授 2006.10-2008.10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博士后 【主要研究方向】

1.新型功能化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与性能探索; 2.新型热电材料

3.新型微波介电陶瓷、无铅铁电材料 【在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571059):A6B5O18型类钙钛矿新化合物的合成、结构与微波介电特性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0572078):新型类钙钛矿陶瓷AnBn-1O3n的结构与微波介电特性研究

3.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 4.国际衍射数据中心(ICDD)Grant-in-Aid 项目(No.02-05, N0.04-004, N0.04-056, 05-005,05-060,06-006)

【科研奖励】

1、系列新铌、钽酸盐晶体化合物的发现、合成、结构与性能研究,获2007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三等奖(第二完成人)

2、系列新铌、钽酸盐的发现、结构与性能研究,2007年度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中国硅酸盐学会建筑材料科学技术奖(简称中国建材奖)基础研究类一等奖(第二完成人)。3、2007年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

4、“无团聚亚微米α-Al2O3粉及微晶刚玉瓷球制备技术”2000年3月获国家建材局“建材行业科技进步二等奖”,主要完成人 5、3次获得国际衍射数据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Diffraction Data,简称JCPDS-ICDD)颁发的重要贡献证书,2007年3月当选国际衍射中心委员.【专利情况】

1.张辉, 方亮,袁润章等.发明专利:铌酸盐高频介电陶瓷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ZL 03128132.X 2.张辉,方亮,袁润章等。发明专利:三层类钙钛矿结构铁电-铁磁功能复合体的新制备方法(Novel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triple perovskite-like ferroelectric and ferromagnetic composite body)专利号:ZL 02115948.3

3.张 辉;方 亮;孟森森;刁春丽;刘再权;刘红飞;陈 亮,发明专利:谐振频率温度系数近零的高频介电陶瓷及其制备方法,申请号:200610018113.X,公开号:CN1793005 【联系方式】

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研究与测试中心521室

电 话: 027-87651843-8521 ;传真: 027-87878641 E –mail:huizhangskl@yahoo.com

黄志雄

黄志雄,男,1963年9月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学术经历】

1982-1986年 华东理工大学 学士学位

1990-1993年 武汉工业大学 硕士学位 1999-2003年 武汉理工大学 博士学位 1986年-至今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 【主要研究方向】

1、树脂基复合材料

2、功能复合材料

3、材料合成与加工工艺 【在研项目】

近五年来,主持项目情况。主要在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低压片状模塑料增稠机理及模压理论的研究

2、科技部―863‖项目 低压成型纤维增强片状模塑料研究 【科研奖励】

1、国家建材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年

2、复合材料原理(科技教材)国家建材科技进步三等奖,1999年

3、大理石用胶粘剂,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年

4、新型耐高温树脂 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年 【联系方式】

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复材楼312室 电 话: 027-87860735

E –mail:

zhixiongh@mail.whut.edu.cn

沈强

沈强,男,1970年出生,武汉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先进复合材料(特别是功能梯度材料、结构陶瓷)及其薄膜的研究工作,先后参与了二十余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的预研、立项、论证以及项目的研究工作。近年以来,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工项目、国防预研基金等项目的研究。2003年获得了武汉市优秀青年计划(晨光计划)的资助,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并作为主要成员参与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在―梯度材料设计与结构控制‖、―连续梯度结构的形成设计‖、―波阻抗梯度飞片材料的物理设计、结构设计与结构控制‖、―新型热电材料的合成与性能改善‖以及―高硅硅钢片的制备新技术‖等领域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主要学术经历】

1988.09-1992.06 武汉工业大学,本科学习,获工学学士学位

1992.09-1995.06 武汉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习,获工学硕士学位 1995.07-1998.06 武汉工业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助教 1998.07-2001.05 武汉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讲师 1998.09-2001.12 武汉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在职攻读博士学位,获工学博士学位 2000.04-2001.03 日本东北大学,金属材料研究所,研究助手

2001.06-2004.11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 2002.04-2004.03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物理学博士后流动站,在站研究 2004.11-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 2007.02-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

先进复合材料,特别是功能梯度材料

结构陶瓷及其薄膜材料的制备技术、结构与性能关系 【在研项目】

1.国家973计划项目(子项),Mg-Si基热电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2007.07-2010.12。2.国家军品配套研制项目,2007.01-2008.12。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准等熵压缩条件下典型金属材料的状态方程研究,2006.01-2008.12。

4.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宽频高透波陶瓷基梯度天线罩材料的设计与制备,2006.01-2008.12。

5.国家军品配套研制项目,2006.01-2007.12。【科研奖励】

1.非均质材料的物理设计、构筑方法及结构控制理论,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03年 2.新型耐高温树脂,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年 【专利情况】

1.组分连续变化的梯度材料的致密化方法,发明专利ZL 2003 10111356.4,2006 2.具有塑性变形能力的Fe-6.5wt%Si复合块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ZL 03118559.2,2005 3.沉降式激光反射像点粒度测量方法,发明专利ZL 03128257.1,2005 4.一种制备连续梯度材料的共沉降仪,实用新型ZL 02284075.3,2003 5.一种磷酸作为添加剂的氮化硅多孔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申请号:200610018178.4,公开号:CN 1803716A)

6.一种磷酸锆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申请号:200610018872.6,公开号:CN 1844042A)【联系方式】

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逸夫楼4楼)电 话:+86-27-87217492;传真:+86-27-87879468 E –mail:sqqf@263.net

余家国

余家国,男,1963年1月出生于湖北省利川市。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近几年在纳米二氧化钛基半导体光催化材料、介孔材料、一维纳米结构材料、材料的仿生合成与形貌控制等方面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研制出一系列性能优异的新型光催化材料和其它相关材料。光催化超亲水TiO2基薄膜自洁净玻璃已经实施产业化,并形成批量产品销售。多篇研究论文发表在多种国际著名刊物(SCI影响因子大于3)如:J.Am.Chem.Soc.、Chem.Mater.、Chem.Commun.、J.Phys.Chem.B、Appl.Cata.B、J.Catal.、langmuir,Environ.Sci.Tech.等上。共发表论文130余篇,其中国际刊物论文60余篇,论文被SCI收录70余篇,EI收录60余篇。被SCI他人引文330篇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7项,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一项(排名第二)、湖北省科技成果推广二等奖一项(排名第一)、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排名第二)、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发明二等奖一项(排名第二)。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二项(排名第一)。最近主持的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中国-希腊科技合作项目(2002-2005年)、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等。担任多种国内外知名杂志的论文评阅人。【主要学术经历】

1981.9~1985.7 华中师范大学化学系本科,获理学学士学位

1985.9~1988.6 西安交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硕士研究生,获理学硕士学位 1996.9~2000.6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专业在职博士研究生,获工学博士学位 1988.6~至今 武汉理工大学(原武汉工业大学)新材所工作

2000.11~2002.5和2003.7~2004.7 香港中文大学化学系做博士后研究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

1、半导体光催化材料

2、材料的仿生合成与形貌控制

3、纳米结构材料

4、多孔材料 【在研项目】

近五年来,主持项目情况。主要在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3—2005年,项目名称: 单分散介孔氧化物微球的超声聚合诱导剪裁制备与表征(编号50272049), 项目负责人。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5—2007年,项目名称: 一维氧化钛和钛酸盐纳米材料的制备和光催化性能(编号20473059),项目负责人。

3、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教人司[2002]350#], 2003—2005年,介孔氧化物微球的超声聚合诱导剪裁制备与表征, 项目负责人.4、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项目名称: 单分散介孔氧化物微球的超声聚合诱导剪裁制备与表征,(教外司留[2003]14号),项目负责人.5、中国─希腊科技合作项目(2002-2005年), 项目名称: 可见光活性二氧化钛光催化剂在环境中的应用, 项目负责人.【科研奖励】

1、高活性TiO2基光催化材料及其在玻璃自清洁中的应用原理, 2004年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排名第2

2、高活性TiO2薄膜光催化自洁净玻璃, 2004年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发明二等奖(部级), 排名第2 3、超细增韧聚酰亚胺树脂粉及其推广应用, 2003年湖北省科技成果推广二等奖, 排名第1

4、光催化超亲水二氧化钛薄膜自洁净玻璃, 2003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排名第25、2001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个人

6、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专利情况】 表面氟化处理增强二氧化钛光催化活性的方法,专利号:ZL03118769.2, 排名第1 2 纳晶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低温溶剂蒸发诱导结晶方法制备,专利号:ZL03118501.0, 排名第1 3 提高树脂金刚石砂轮耐磨性的方法,专利号: ZL02138869.5, 排名第1 4 减少树脂金刚石砂轮气泡和提高其使用寿命的方法,专利号: 授权通知, 排名第1 【联系方式】

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逸夫楼)电 话:86-27-87651839-8512, 87883610;传真: 86-27-87879468 E –mail:jiaguoyu@yahoo.com

段兴龙

段兴龙,男,1965年4月出生于湖南省龙山县,高级工程师。【主要学术经历】

1982.9-1986.7:天津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获学士学位;

1986.7-至今: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工业大学新材所)从事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及开发工作。【主要研究方向】

1、纳米金属陶瓷、纳米陶瓷、纳米复合材料、新型结构-功能材料等先进材料

2、纳米一维材料合成及其在结构材料与功能材料中的应用

3、超硬复合材料

4、高密度合金材料 【研究项目】

已完成的研究项目: 1.国家十·五“863”(纳米材料专项)项目:纳米复合碳化钨-钴硬质合金的制备技术(2002AA302504),技术骨干,总经费160万,已完成; 2.国防科工委民口配套研制项目(200322PT01),XXX高性能纳米复合XXX材料研制,技术骨干,总经费50万元,2003-2004,已完成;

3.湖北省科技攻关项目:纳米晶碳化钨-钴高硬材料(2001AA101B03),技术骨干,总经费15万元,2001-2003,已完成; 在研项目:

1.武汉市科技攻关项目:“纳米晶碳化钨-钴硬质合金材料及应用研究”(No.20041003068-04),技术骨干,总经费40万元,2004.8-2006.8;

2.国家自然科学金项目:场活化条件下载碳化钨碳纳米管增强金属陶瓷制备及研究(50502026),技术骨干,总经费24万元,2006-2008;

3.教育部科学技术重点研究项目:金属-非金属的纳米复合技术(105123),技术骨干,总经费10万元,2005-2006; 4.武汉市晨光计划项目:一种新型热沉材料的制备及其物性研究,技术骨干,总经费4万元,2007-2009;

5.郑州市科技攻关项目:新型超硬材料粉末的制备及其超精细加工应用,总经费30万元,技术骨干,2006-2008;

6.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开放基金资助项目:类铂碳化钨系纳米复合催化剂的制备与催化性能研究(No.2006-05),总经费4万元,技术骨干,2006.7-2007.7。【科研奖励】

1.国防科工委民口配套研制项目(200322PT01),XXX高性能纳米复合XXX材料研制,2006年12月获得国防科学技术奖三等奖(No.2006GFJ3396-1),排名第二。

2.“无团聚亚微米α-Al2O3粉和微晶刚玉瓷球制备新技术”获1999年建材行业部级科学技术进步贰等奖,排名第二。【主要学术论文】

1.段兴龙,邵刚勤,汪静,等。立方氮化硼粉末的热处理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Vol.29 No.10:121-123。【联系方式】

Lab: 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110 电 话: ***、027-87216912;传真:027-87216912 E-mail:duanxinglong@126.com

瞿伟廉

瞿伟廉,男,1946.01出生,武汉理工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1967年本科毕业于同济大学应用力学专业,1981年研究生毕业于武汉工业大学结构工程专业.长期以来,主要从事工程结构抗震抗风设计理论,工程结构地震和风振反应的控制的研究.至今已出版书著一本,发表论文141篇(其中被SCI收录9篇,被EI收录12篇),获得过教育部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现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建筑环境与结构工程学科评审组成员,部级优秀中青年专家.担任中国振动工程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地震学会和中国空气动力学学会等四个国家一级学会和所属二级学会的理事.被聘为建筑结构学报,振动工程学报,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和世界地震工程等国内著名杂志的编委,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和浙江大学等三所国内著名大学的兼职教授,是国内公认的结构振动控制专家.【主要研究方向】

工程结构地震和风振反应的振动控制理论与应用 土木工程结构振动的智能控制

工程结构健康监测与损伤诊断的理论与应用 【在研项目】

主要在研科研项目(项目负责人):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重大项目(2005-2008):重大工程结构振动智能控制的理论和应用,经费100万元。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4-2006):输电塔结构节点联结螺栓松动的损伤诊断理论与应用,经费29万元。

3、国家高技术863计划项目(2002-2005):智能材料与智能结构系统设计及其在重大土木工程中的应用,经费100万元。

4、深圳市政府项目(2002-2005):深圳市民中心屋顶空间网架结构的智能健康监测,经费260万元。【科研奖励】

近五年共发表学术论文72篇,其中被SCI收录14篇和EI收录38篇。主持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各一项,参加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各一项。【联系方式】

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E –mail:

qwlian1946@163.com

孙明清

孙明清,男,1969年8月出生,教授、博导。【主要学术经历】

1994.09-1997.06 武汉工业大学复合材料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

1998.09-2001.12 武汉理工大学结构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

2002.07-2003.06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访问学者

1997.07-1999.10 武汉理工大学工程结构与力学系讲师

1999年 副教授

2004.10 教授

2006.12

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

智能材料与结构 【在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碳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力电、电力效应研究(50209013)(项目负责人:孙明清,23万元,2003.1-2005.12)。

(2)教育部留学回国启动基金,智能混凝土研究,2万元(05-06)。

(3)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纳米炭黑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机敏性与机理研究(项目负责人:孙明清,10万元,2007-2009)。

【科研奖励】 1、2006年12月获教育部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二等奖一项(项目名称:水泥基智能复合材料及其结构系统研究;本人排名第二)2、1999年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项目名称:水泥基智能复合材料研究;本人排名第四)3、2003年获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奖(2003年)。联系方式】

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理学院 E –mail:

sunmqing@whut.edu.cn

徐庆

徐庆,男,1966 年9月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系系主任。【主要学术经历】

1984.09-1988.07:武汉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专业,工学学士

1988.09-1991.03:武汉工业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工学硕士 1994.12-1998.06:武汉工业大学材料学专业,工学博士 1991.04-1994.03:武汉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助教 1994.04-1997.09:武汉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 1997.10-2001.09: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 2001.10-至今: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2002.09-2003.09:韩国全北国立大学先进材料工程研究所,博士后研究人员 2003.01-至今: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

1、钙钛矿结构、层状类钙钛矿结构复合氧化物电子-离子混合导体材料

2、钙钛矿型结构无铅铁电/压电材料 【在研项目】

近五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交流合作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博士点科研专项基金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军工科研项目、湖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武汉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等科研项目。

主要在研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军工科研项目等。【科研奖励】

1、半导体陶瓷制冷材料与器件的研究,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0年度,排名第二

2、新型大功率PTC元件,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1年度,排名第二

3、环境友好型内墙涂料用红外辐射填料的研制与应用,2005年度,武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联系方式】

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逸夫楼5楼 电 话:027-87863277 E –mail: xuqing@whut.edu.cn

陈文

陈文,男,1963年4月28日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武汉理工大学校长助理,武汉理工大学产业集团董事长、产业集团总裁,产业集团党的工作委员会书记;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首席教授。专业:材料学

主要研究方向:功能材料结构与物理效应 电子信箱:chenw@whut.edu.cn 主要从事纳米材料、电子功能陶瓷材料方面的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科技项目、军品配套以及省、市科研项目。2002年以来,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其中150多篇(次)被三大检索系统收录,授权发明专利12项。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武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第四届中国硅酸盐学会青年科技奖、第三届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第六届湖北省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第四届武汉优秀青年科技创新奖、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研究领域】

1、纳米材料:钒氧化物纳米管/棒、有机/无机层状化合物纳米复合材料、有序介孔材料

2、电子功能陶瓷材料:半导体陶瓷、铁电压电陶瓷、红外辐射陶瓷 【近五年获资助科研项目】 1.钒氧化物纳米管气敏特性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672071),30万元,2007.1-2009.12,在研纵向

2.钛基有序介孔-钒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的构筑与光学性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772085),30.0万元,2008.01-2010.12,在研纵向

3.聚合物-层状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和物理化学性能研究(武汉国际合作项目),5.0万元,2005.11-2007.12,在研纵向

4.钒氧化物纳米管的流变相-自组装合成及拓扑反应修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372046),25万元,2004.1-2006.12,结题纵向

5.聚合物修饰V2O5薄膜阴极材料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172036),21万元,2002.1-2004.12,结题纵向 6.功能型红外辐射粉料及其抑菌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342014),10万元,2004.1-2004.12,结题纵向

7.聚合物-层状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和物理化学性能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研究项目(中-俄):50511120094),9.6万元,2004.1-2005.12,结题纵向

8.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50万元,2002.1-2006.12结题纵向 9.钒氧化物纳米管/棒有序阵列的构筑及其功能性研究(教育部科技重点项目),18.0万元,2004.1-2006.12,结题纵向

10.聚合物/层状氧化物纳米复合体系界面结构与电致变色性能研究(教育部科技研究重点项目),12.0万元,2002.1-2004.12,结题纵向

11.200501PT02,国防科工委军工配套项目,70万元,2005.01-2006.12,结题纵向 12.200101PT03,国防科工委军工配套项目,50万元,2001.01-2003.06,结题纵向 【主要奖励及荣誉】

1.半导体陶瓷制冷材料与器件的研制,省级鉴定―国际先进‖,获2000年度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序第一)(2000.12),2.新型大功率PTC元件,省级鉴定―国际先进‖,获2001年度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序第一)(2001.12),3.第四届中国硅酸盐学会青年科技奖(2000.12),4.第三届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2002.04),5.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2002.12),6.第六届―湖北省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2002.05),7.第四届―武汉优秀青年科技创新奖‖(2002.09),8.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2.07),9.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人选,10.省优秀教学成果奖―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一等奖,排序第二(2001.09)

11.省优秀教学成果奖―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综合改革与实践‖一等奖,排序第二(2005.10)

12.省优秀教学成果奖―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发展态势及教学规范化研究‖ 二等奖,排序第二(2005.10)

13.环境友好型内墙涂料用红外辐射填料的研制与应用,获武汉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序第二)(2005.12)

【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1.具有抑菌功能的红外辐射陶瓷釉层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人:徐庆,陈文等,专利授权号:ZL 01128407.2 2.一种有机酸络合燃烧合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方法 发明人:陈文等,专利授权号:ZL 02147763.9 3.大功率热敏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发明人:陈文等,专利授权号:ZL 02147764.7 4.空穴传导型半导体陶瓷制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人:陈文等,专利授权号:ZL 02147765.5 5.电子传导型半导体陶瓷制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人:陈文等,专利授权号:ZL 02147766.3 6.金属阳离子掺杂的钒氧化物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人:陈文等,专利授权号:ZL03125385.7 7.二氧化钒纳米棒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人:陈文等,专利授权号:ZL03125408.X 8.发明名称:高温型蜂窝陶瓷蓄热体及其制备技术 发明人:黄学辉 陈文等,专利授权号:ZL02147767.1 9.发明名称:二氧化钒纳米棒由B相向M相转变的处理方法 发明人:陈文等,专利授权号:ZL200410060859.8 10.一种表面修饰的纳米LiMVO4正极材料及修饰方法 发明人:陈文等,专利授权号:ZL200410061373.6 11.LiFePO4纳米棒的制备方法

发明人:陈文等,专利授权号:ZL200510019360.7 12.具有红外辐射和抑菌功能的陶瓷粉料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人:徐庆

陈文等,专利授权号:ZL200410060860.0

李士普

李世普,男,1946年8月出生于辽宁省新民市。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武汉理工大学首席教授、武汉理工大学生物材料与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主要学术经历】

1965.9~1970.7 北京建筑工业学院硅酸盐工程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

1970.7~1987.2 武汉理工大学(原武汉工业大学)硅酸盐工程系,教研室副主任、讲师 1987.3~1990.1 武汉理工大学(原武汉工业大学)硅酸盐工程系,副教授

1990.2~1995.2 武汉理工大学(原武汉工业大学)生物材料研究中心、湖北生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学术带头人、教授

1995.3~1997.1 武汉理工大学(原武汉工业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教授 1997.2~2000.5 武汉理工大学(原武汉工业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教授

2000.6~今

武汉理工大学生物材料研究中心、湖北生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

1、无机非金属材料显微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2、材料在体内组成、结构变化的规律及如何参与有生命组织的过程

3、纳米粒子的制备与表征、纳米粒子生物学效应

4、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 【科研项目】

主持完成了国家―863‖、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40余项。近5年主持项目:

1、国家―973‖项目子课题:自组装生物材料及其诱导组织生长的机理(2005CB623905),2005.12~2010.12,120万

2、国家―973‖项目子课题:生物医用材料基本科学问题的研究(G1999064701),1999.11~2004.11,85万

3、湖北省重大攻关:磷灰石系列纳米粒子研究(2002AA105A06),2002~2004,20万

4、教育部重点项目:钛合金表面梯度诱导成骨多重复合材料的骨结合特性研究(09088),1999.10~2002.10,10万

5、湖北省自然基金:全降解钙磷生物材料结构和代谢过程及对机体影响的研究(2002AB046),2002~2004,15万

6、武汉市重大项目:人工髋关节与骨内固定的研究开发(20016001009),2001.5~2003.6,70万

【科研奖励】

1、锅炉电接点水位计,全国科学大会奖,1978

2、纯刚玉—金属复合型人工股骨头,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85

3、纯刚玉—金属复合新型人工股骨头假体,国家发明奖三等奖,1985

4、复合型磷酸钙生物陶瓷材料研究及临床应用,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998

5、骨植入复合型磷酸钙生物陶瓷材料研究及临床应用开发,国家建材局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98

6、生物降解陶瓷材料的降解机理研究,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0

7、生物可吸收PDLLA/HA骨内固定件的制备技术及应用,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2004

8、生物可吸收PDLLA/HA骨内固定件的研究及应用,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 奖,2004

9、人工髋关节及骨内固定件的研究开发,武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 【著作】

1、主编《生物陶瓷》,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89

2、主编《特种陶瓷工艺学》,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0

3、主编《生物医用材料导论》,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

4、译著《电子陶瓷》,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3

5、参编《生物医学工程学》,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6、参编《中国科学技术前沿》中国工程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7、参编《中国材料工程大典》,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专利情况】

1、纯刚玉—聚甲基丙烯酸甲脂—钴铬钼合金复合型膝关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85205456,1985

2、生物活性纤维复合生物无机骨水泥,中国发明专利:CN 92105781.4,1992

3、电泳共沉积—烧结法制备金属/生物玻璃陶瓷梯度涂层技术,中国发明专利:CN 01106418.8,2001

4、生物医用复合材料的复合与制备方法,中国发明专利:CN 01114210.3,2001.5、生物可降解内固定骨螺钉及其配套的丝锥与旋锥,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 02284236.5,2002

6、自燃烧法合成羟基磷灰石微粉,中国发明专利:CN 02138721.4,2002.7、常压低温烧结高性能氧化铝生物陶瓷,中国发明专利:CN 02154183.3,2002

8、具有片状解理晶粒结构的β-TCP生物陶瓷粉末的制备,中国发明专利:CN 02154182.5,2002

9、引导骨组织长入的骨内种植体及其制备方法,中国发明专利:CN 03128139.7,2003.10、有机泡沫微球作为成孔剂的热压铸多孔陶瓷的制备方法,中国发明专利:CN 03128065.X,2003

11、水基凝胶注模成型法制备多孔陶瓷的工艺,中国发明专利:CN 03128066.8,2003

12、从D,L-丙交酯重结晶残液中-釜法回收D,L-丙交酯,中国发明专利:CN 03119079.0,2003

13、聚乳酸自修饰羟基磷灰石/聚乳酸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中国发明专利:CN 03119058.8,2003

孙志刚

孙志刚,男,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

【主要学术经历】

07/1997 – 06/2000 :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磁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理学博士。指导教师:沈保根 研究员、韩宝善 研究员。

09/1994 – 06/1997 :武汉大学物理系,理学硕士。指导教师:田得诚 教授;

09/1987 – 07/1991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物理系,理学学士。指导教师:吴杏芳 教授; 2005年12月受聘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5年6月受聘武汉理工大学教授。

10/2002– 03/2005 :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纳米技术研究部门,―科学振兴会(JSPS)‖特别研究员。项目合作者: 秋永弘幸 博士(主任研究员)

09/2000 – 09/2002 :德国莱布尼兹固体材料研究所,洪堡(AvH)学者。项目合作者: L.Schultz 教授、J.Eckert 教授。

01/2000 – 04/2000 :台湾国立清华大学材料系,访问研究。指导教授: 金重熏 教授 07/1991 – 08/1994 :武汉工学院微观中心,助理实验员; 【主要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稀土—过渡族金属间化合物、新型稀土永磁材料、大块非晶、磁性薄膜和磁电子学、半导体异质材料、纳米技术等方面的科学研究。系统地研究了2:17型稀土过渡族金属化合物的结构和磁性,并利用磁力显微镜开展了纳米复合磁性材料,磁性薄膜等材料的磁畴结构的研究,获得了一些比较重要的结果。比如在锰基稀土过渡族金属化合物中发现了3:29型结构的新相,锰替代钴导致化合物的磁晶各向异性的转变,在新型纳米复相永磁材料中观察到交换畴结构等。在德国工作期间,从事大块非晶材料的非晶形成能力和磁性研究,在Nd基大块非晶中首次用磁学手段证明了两种非晶相的存在。在日本产业综合研究所工作期间,在Au/GaAs异质结器件中发现高达1,000,000%的磁电阻效应,并发明了一种新型制备多孔状硅基底的方法。该方法在获得日本专利,同时也申请了美国专利。【在研项目】

磁性薄膜材料、铁磁铁电复合材料、自旋电子学、以及大块铁磁非晶材料的制备和研究等。

【主要学术论文】

目前在SCI收录的国际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50篇左右(其中署名第一作者的论文有28篇, 署名第二作者的论文有9篇)。发表国际国内会议文章共23篇, 其中第一作者共14篇。【联系方式】

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

翟鹏程

翟鹏程,男,1968.10出生,博士,教授,主要学术兼职。日本航空宇宙技术研究所角田宇宙技术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 国际计算力学协会会员获获奖中国力学学会评为全国力学教学优秀教师,2002年湖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获得者,2004年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基金资助获得者,2005年湖北省优秀研究生导师,2005年Hack.SuspiciousAni。【在研项目】

主要研究领域材料复合原理与材料设计 复合材料宏细观力学理论 多尺度分析与仿真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

1、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国防973)子课题,2005~2007,40万元,项目负责人

2、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基金项目,先进复合材料多尺度结构形成过程模拟与多尺度分析,2005~2007,50万元,项目负责人

3、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金属-陶瓷梯度隔热涂层高温蠕变性能与剩余寿命预测研究,2004~2005,10万元,项目负责人

4、湖北省科技厅项目,光学镜片注塑成型工艺数值模拟与优化设计,2004-2007,100万元,项目负责人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纳米和梯度热电材料与太阳能光电、热电、风力发电系统,2003~2007,300万元,子项目负责人。【联系方式】

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 电 话: 87651820

陈晓明

陈晓明,男,1961年6 月出生于湖北省恩施市。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武汉理工大学生物材料与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学术经历】

1978年9月—1982年7月

华南理工大学 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 工学学士 1986年9月—1987年8月

武汉工业大学硅工系助教研究生班 结业 1996年9月—2001年11月

武汉理工大学 材料学 工学博士 1982年7月—1990年1月

武汉工业大学硅工系 任教和研究

1990年2月—现在 武汉理工大学生物材料与工程研究中心 研究和教学 【主要研究方向】

1、生物医学材料的研究及其医疗器械的研发;

2、组织工程学;

3、先进陶瓷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及产品研发;

4、功能薄膜、涂层及材料表面与界面 【在研项目】

1.新型生物降解、可诱导成骨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国家―863‖项目,80万元

2.电沉积-烧结法制备高稳定性钛合金/钙磷生物活性梯度涂层,教育部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6.0万元

3.生物陶瓷人工半髋关节的产业化,国家中小型企业创新基金,80万元

4.高稳定性钛合金生物活性梯度涂层的牙根种植体,湖北省重点项目,3万元 5.新型牙根种植体的产业化,省攻关项目,5万元 6.钛合金表面梯度诱导成骨多重复合材料的骨结合特性研究,教育部重点项,10.0万元.7.金属种植体在骨内实现生物和机械协同固定新技术研究,省人事厅(百千万工程),2.0万元

8.生物可吸收高分子骨内固定材料和高分子复合材料人工骨的研究开发,湖北省重点项目,15万元.9.人工髋关节与骨内固定件的研究开发,武汉市重大项目,70万元 【科研奖励】

1.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入选湖北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二层次);

2.―复合型磷酸钙生物陶瓷材料研究及临床应用‖项目199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3.―生物降解陶瓷材料的降解机理研究‖2000年获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4.―生物可吸收PDLLA/HA骨内固定件的制备技术及应用‖ 2004年获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5.―《特种陶瓷工艺学》‖ 1997年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6.―《生物陶瓷》‖1994年获中南地区大学出版社优秀图书一等奖。【联系方式】

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逸夫楼 7楼 7-4室)电 话:027-87651853 E –mail:xmchenw@126.com

李卓球

李卓球,男,1950年1月 出生于湖南新化 【主要学术经历】

1982年1月 武汉理工大学(原武汉工业大学)力学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

1986年6月 武汉理工大学(原武汉工业大学)固体力学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

1988年

破格晋升为副教授

1994年

晋升为正教授

1997年

评为博士生导师,现任武汉理工大学理学院院长、新材料复合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兼职教授,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复合材料学会理事长 【主要研究方向】

主持承担了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其中主持了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并承担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共发表论文160篇,主编专著2部,。获4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在智能混凝土材料机敏性能研究、智能结构识别诊断理论与实验研究方面发表论文13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有15篇,并在这一领域获3项部级科技成果奖。此外,长期从事玻璃钢管道和容器的结构分析及其设计研究,在国内著名玻璃钢制品生产企业中具有较大影响。【在研项目】

1.机敏混凝土及其结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0238040),项目负责人:李卓球,2003-2006,150万

2.碳纤维智能层的多场耦合机理及其场域诊断,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项目负责人:李卓球,2007-2009,28万

3.无机非金属类智能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性能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9432060),项目总负责人:沈大荣;课题负责人: 李卓球 李健保(清华大学);1995-1997,74万 4.智能混凝土结构体系的物性参数识别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9678002),项目负责人:李卓球,1997-1999,10万

5.机场跑道智能化除冰系统的若干理论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078042),项目负责人:李卓球,2001-2003,17万

6.热敏混凝土及其结构,国家“863”高技术项目(2002AA005010-1),项目负责人:李卓球,2002-2004,20万

7.CFRC路面智能化除冰系统的基本理论研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负责人:李卓球,2001-2003,5万

8.高性能机敏混凝土材料研究,教育部访问学者基金,项目负责人:李卓球,1999-2000,5万

9.玻璃钢结构设计及计算机软件开发应用等企业委托项目,项目负责人:李卓球,2000-2007,项目总经费:520万

【科研奖励】

1.工程力学专业改革的探索与实践,部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李卓球(1)1997年;

2.水泥基智能复合材料及其结构系统研究,国家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李卓球(1)2006年

3.玻璃纤维增强定长缠绕夹砂顶管关键技术及应用,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李卓球(1),2005年

4.玻璃钢夹砂污水管道泥水平衡顶管工程技术应用,广州市人民政府,李卓球(3),2006年

5.水泥基智能复合材料研究,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李卓球(2)1999年 【联系方式】

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 理学院 E –mail:science@whut.edu.cn

唐新峰

唐新峰,男,1962年8月出生于湖北省应城市。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学术经历】

1979年09月~1983年07月 大连交通大学材料学专业,获学士学位 1985年09月~1988年05月 西南交通大学材料学专业,获硕士学位

1997年09月~2000年10月 日本东北大学材料物性学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1983年08月~1985年08月 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助教

1988年06月~1997年08月 武汉工业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讲师﹑副教授

1997年09月~2001年03月 日本东北大学金属材料研究所 研究员、助手

2001年04月~至今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教授、博导 【主要研究方向】

1、半导体热电材料、器件和系统

2、功能梯度材料 【在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 纳米和梯度热电材料与太阳能光电·热电·风力发电系统

300万,2003.9-2007.8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原子复合填充方钴矿基化合物的热电传输特性研究 30万元,2004.1-2006.12 3.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项目:热电转换技术的研究 30万元,2003.1-2005.12 【科研奖励】

1.日本粉体与粉末冶金协会研究进步奖(2001年)

充填スクッテルダイト化合物の合成と熱電特性の向上に関する研究 2.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03年)

非均质材料的物理设计、构筑方法与结构控制理论

3.2002年1月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湖北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称号; 4.2002年12月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 5.2002年入选湖北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

6.2003年7月被湖北省高工委授予―湖北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联系方式】

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逸夫楼2楼)电

话:027-87662832 E-mail:tangxf@mail.whut.edu.cn

张东明

张东明,女,1964年出生,教授。

【主要学术经历】

1982-1989在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学习,获学士及硕士学位。1989年至今在武汉理工大学(原武汉工业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1998年在职攻读博士学位,2002年获武汉理工大学工学博士,同年晋升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 1 脉冲电流烧结技术 2 金属基和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 【在研项目】

国家军工项目和湖北省科技攻关项目。【科研奖励】

博士学位论文《陶瓷材料脉冲电流烧结机理的研究》2003年获得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奖,2004年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 【专利情况】 张东明、傅正义等,二硼化钛纳米粉的制备方法,中国发明专利ZL02115664.6 2 张东明、傅正义等,一种硼酸铝晶须的制备方法,中国发明专利ZL200410012603.X 3 张联盟、张东明等,具有塑性变形能力的Fe-6.5wt%Si复合块体材料的制备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ZL03118559.2 4 张联盟、张东明等,硅-铁均匀包覆型复合粉的制备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ZL03118558.4 【联系方式】

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逸夫楼4楼)电

话:027-87217492;传真: 027-87879468 E –mail:zhangdongming71@whut.edu.cn

程旭东

程旭东,男,1954年12月出生于湖北省黄梅县。博士、教授。1998年晋升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02年评为硕士导师,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要成员完成了国家与省、部级各项基金与科技攻关项目、企业委托项目与工程产品制造等十多项科研任务,获得机械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和优秀科技成果奖各一项(排名第一),发表科研论文十多篇,制定国家标准三项,合编著材料工程手册与技术丛书二本,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一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一项。二十多年来一直从事涂层材料与工艺的研究工作。

【主要学术经历】

1978.2-1982.1 武汉大学物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 1996.9-2000.12武汉理工大学获材料学博士学位; 1978.2~1982.1 武汉大学

1982.1-2001.10在机械工业部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工作,任热喷涂研究室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2001-至今在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

1、表面涂层及表面改性基础技术

2、功能型特种涂层结构设计与制备技术

3、特种涂层材料性能表征与测试 【在研项目】

从事的主要项目工作 1.机械工业―九·五‖技术发展基金课题(95JA0505)―高性能陶瓷喷涂粉末及其涂层的应用研究‖,1996.9~2000.1,经费27万元,课题负责人。获机械科学院2000年度科技成果一等奖,被机械工业联合会评为―九·五‖机械工业优秀科技成果奖。2.机械工业―八·五‖技术发展基金课题(92J50501)―提高陶瓷涂层质量的基础研究‖,1993.9~1996.1,经费12万元,课题负责人。获机械科学院1996年度科技成果二等奖,1997年度机械部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年均获经济效益达4百万元以上。3. 国家―八·五‖舰船防护重点攻关课题,―螺旋桨导流罩防泡腐蚀材料研究‖,1992.9~1996.9,经费36万元,课题第二名。

4.中船总公司四六一厂委托项目―039工程某关键件Cu基密封面材料及工艺研制‖,1995~1996,经费15.6万元,项目负责人。5. 中船总公司七一九所委托项目―09工程用Al2O3·TiO2陶瓷涂层高压泵柱塞研制‖,2000.1至今,已通过委托方验收作为合格产品,合同经费18万元,项目负责人。

6. 机械工业基金项目―高耐磨弥散碳化物复合粉末的研究‖课题第二名,用于等离子喷焊大口径热轧无缝钢管顶头上,使用寿命提高三倍以上,获经济效益三年年均达1千万元以上。发明专利86108069.6共同发明人。7. 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酸泵柱塞等离子喷涂陶瓷涂层技术研究‖,课题第二名,获―七·五‖科技攻关奖。

8. 哈尔滨电机厂有限公司委托项目―水轮机大型耐磨密封环陶瓷涂层研制‖,研制4个具有陶瓷涂层的4剖分耐磨环(Φ1515㎜,400㎏),经费16万元,项目负责人。

9. 黄石镀铝薄板厂委托项目―连续热浸镀铝薄板生产线用沉没辊,稳定辊耐高温熔液侵蚀磨损陶瓷涂层的研制与应用‖,1996~1997,经费17万元,项目第二负责人。

10. 铁道部大桥局委托项目―大桥钢振臂梁抗滑移涂层材料的研究‖,1998.9至今,前期预研经费2万元,课题负责人。11.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三峡工程钢结构第效防护复合涂层在长江水域的腐蚀机理研究‖,1995.1~1996.6,课题主要成员。.12.铁一院委托项目―三峡工程专用公路钢管混凝土拱桥长效复合涂层研究‖,课题负责人之一,1995年通过专家审查,已完成三座拱桥施工任务,被三峡总公司评为优质工程。

13.胜利油田委托项目―海洋石油平台水过滤罐体耐海水腐蚀和磨料磨损复合涂层的设计与施工‖,1997.12~1998.4, 共计17万元,项目负责人

在研项目

1.新一代等离子喷涂纳米氧化锆热障涂层粉末材料; 2.航天器用高热辐射热喷涂涂层材料;

3.抗空泡气蚀纳米金属陶瓷涂层的设计与制备; 4.抗海水腐蚀复合保护涂层材料与涂层制备技术。【科研奖励】

1、高性能陶瓷喷涂粉末及其涂层的应用研究,机械工业优秀科技成果奖,2001

2、提高陶瓷涂层质量的基础研究,机械部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997 【联系方式】

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507室(逸夫楼5楼)电 话:027-87651841-8507、027-62864582 *** E –mail:xdcheng54@.163.com

刘韩星

刘韩星 教授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电话:027-87642079,传真:027-87651779 E-mail:lhxhp@whut.edu.cn 办公室:机电大楼三楼 学习经历

1984.7,于武汉大学物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

1987.7,于吉林大学理论化学研究所获理学硕士学位 1990.12,于吉林大学理论化学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1.1~1993.1 武汉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博士后 1992.10

武汉工业大学

副教授 1995.10

武汉理工大学

1997.7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

博士生指导教师 其中国外工作经历:

2002.3 ~2003.4 耶鲁大学,美国

主要荣誉与奖励

教育部跨世纪人才计划

1999 湖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

2001 学术兼职

亚洲固态离子学会

执行理事 湖北省物理学会、武汉市物理学会

副理事长 中国固态离子学会

事 中国仪表材料学会

常务理事 研究领域

1、类钙钛矿结构设计与新型功能材料特性及其应用

(1)电介质材料的设计、制备与性能

(a)陶瓷基高工作温度、高介电常数介质的结构设计、制备与性能(b)树脂基功能复合原理、计算与性能预测、制备技术

(c)织构型类钙钛矿无铅压电材料的制备方法、性能与器件

(d)微波介质陶瓷及其器件

(2)有机-无机类钙钛矿结构设计以及材料特性研究

2、锂离子电池及其电极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1)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设计与制备

(2)电极膜制备技术与锂微电池制造技术研究 实验室:逸夫楼五楼

话:027-87864492;027-87864681 研究组人员: 孙文华教授 曹明贺博士 郝

华博士 郭丽玲博士 罗大兵博士 余志勇博士 联系我们

址:逸夫楼五楼

话:027-87864492;027-87864681;027-87653330 传

真;027-87879468 E-mail:lhxhp@whut.edu.cn

caominghe@tsinghua.org.cn

王皓

王皓,男,1969 年9月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工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学术经历】

1987.09 ~ 1991.06:武汉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专业、工学学士

1991.09 ~ 1994.06:武汉工业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工学硕士 1994.12 ~ 1999.12:武汉工业大学材料学专业、工学博士

2002.02 ~ 2002.09:国家教育部中国赴日本国留学生预备学校出国培训

1994.07 ~ 1997.05:武汉工业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见习研究员 1997.06 ~ 1999.10:武汉工业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助理研究员 1999.11 ~ 2000.04:武汉工业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 2000.05 ~ 2005.04: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 2002.10 ~ 2004.09:日本国立大阪大学产业科学研究所、博士后研究人员 2005.05 ~ 今: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

2007.02 ~ 今: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

1、新型高性能透明陶瓷材料

2、多功能纳米复合材料与结构-功能一体化陶瓷复合材料

3、材料合成与制备新技术

【在研项目】

主持科研项目情况:近五年来,主持了国家863高技术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预先研究项目、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武汉市优秀青年晨光计划、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是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以及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的核心成员。

主要在研项目:国防预先研究项目、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等。【科研奖励】

1、中国硅酸盐学会第七届青年科技奖,2007年度

2、陶瓷复合材料蒸发坩埚低成本制造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研究,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6年度,排名第三;

3、反应合成与加工材料基础研究,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002年度,排名第四;

4、自蔓延高温合成瞬间冲压快速制备复相陶瓷新技术,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2001年度,排名第三;

5、特种陶瓷粉料的自蔓延高温合成,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7年度,排名第五;

6、特种陶瓷粉料的自蔓延高温合成,建材行业科技进步一等奖,1996年度,排名第五 【专利情况】

1、一种半透明氮化硅陶瓷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人:王皓,傅正义,王为民等,专利授权号:ZL 200510019277.X

2、一种半透明氮化物复相陶瓷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人:王皓,傅正义,王为民等,专利授权号:ZL 200510019276.5 【联系方式】

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逸夫楼3楼)电 话:027-87160401 E –mail:shswangh@whut.edu.cn

张联盟

张联盟

男,1955年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理工大学副校长。【主要学术经历】 1975.9-1978.7 武汉工业大学 复合材料专业

学士学位 1983.9-1986.7 武汉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硕士学位 1992.10-1995.12 日本东北大学 材料物性学专业

博士学位 1978.8-1983.8 武汉工业大学

助教 1986.8-1987.3 武汉工业大学

实验室主任、讲师 1987.4-1988.4 日本神奈川大学、东京大学

客员研究员 1988.5-1997.3 武汉工业大学新材料研究所

副教授、教授 1997.4-2000.4 武汉工业大学材料学院

院长、校长助理、博士生导师 1999.6-1999.12 日本东北大学

客座教授 2000.5-

武汉理工大学

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校长 【主要研究方向】

1、先进复合材料

2、功能梯度材料

3、超高温陶瓷材料

4、薄膜材料 【在研项目】

1、军工项目: JPPT-115-2-1095, 2007.01-2010.12, 400万2、973项目: 5133102-1W,-4W, 2006.01-2009.12, 180万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不同化学计量比B-C系列薄膜的脉冲激光沉积与成分控制, 2008.01-2010.12, 32万

4、军工项目: JPPT-115-2-1268, 2007.01-2009.06, 155万

5、军工项目: 51312040404, 2006.01-2010.12, 100万 【科研奖励】

1、非均质材料的物理设计、构筑方法及结构控制理论, 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2003年(排名第1)

2、陶瓷-金属梯度材料设计理论,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2003年(排名第3)

3、新型耐高温树脂, 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4年(排名第1)

4、耐高温乙烯基酯树脂的研究与应用,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中国硅酸盐学会三等奖, 2004年(排名第1)【专利情况】

1、沉降式激光反射像点粒度测量方法, ZL03128257.1

2、具有塑性变形能力的Fe-6.5wt%Si复合块体材料的制备方法, ZL03118559.2

3、硅-铁均匀包覆型复合粉的制备方法, ZL03118558.4

4、组分连续变化的梯度材料的致密化方法, ZL200310111356.4 【联系方式】

电话:027-87217492 E-mail:lmzhang@ whut.edu.cn

戴英

戴英,女,1964年6月出生于湖北省仙桃市。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学术经历】

1985年毕业于武汉工业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1991年毕业于武汉工业大学硅酸盐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1999年毕业于武汉工业大学材料学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1985-2000 湖北工学院,任教

1999 Vaas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nland,访问学者

2000-2002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 2002-至今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任教 【主要研究方向】

1、一维纳米结构的有序构筑及功能性研究;

2、功能陶瓷

【在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半导体氧化物纳米材料形态控制生长及机理研究‖,2004-2006

2.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有序异形纳米ZnO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相关性研究‖, 2005-2007

3.国际合作项目,Nippon Sheet Glass Foundation for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Japan), ―Applications of functional oxide nanostructure arrays‖, 2004-2005 4.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ZnO纳米线阵列的控制生长及性能研究‖, 2004-2005 【联系方式】

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逸夫楼503室 电 话: 027-87887684 ;传真: E –mail: daiying@mail.whut.edu.cn

罗志平

罗志平,男,工学硕士,教授。1991年获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硕士学位。现在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燃料电池关键技术与材料的研究。【主要学术经历】

1988年-1991年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获硕士学位

自2002年开始带硕士研究生,近四年来,所带硕士研究生有12人。1992年-2000年 武汉工业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2000年-至今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燃料电池的研究及开发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

燃料电池关键材料与关键技术研发。主要从事燃料电池发动机总体设计、负责燃料电池流场设计、燃料电池堆组装工艺、燃料电池增湿研究、燃料电池发动机设计与集成、燃料电池控制策略等研究。【在研项目】

近五年,负责和完成多项科技项目,主要有:―1kW燃料电池摩托车研制‖、―5kW燃料电池高尔夫球车燃料研制‖、武汉力兴电源―大功率燃料电池增湿研制‖、东风公司重大项目―25KW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研制‖,参加了东风公司重大项目―25KW燃料电池轿车研制‖,参加了―十五‖863重大课题―CCM纳米/微米复合技术的研究‖,该项目已经圆满完成。现在承担湖北省、武汉市攻关项目―50KW燃料电池发动机中巴汽车研制‖,项目正在进行中。【主要学术论文】

发表相关学术论文近20篇,被EI、SCI等收录约10篇。【联系方式】

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燃料电池课题组(一楼)电 话:*** E –mail:luozhiping@mail.whut.edu.cn

王继辉

王继辉,男,1962.4 出生于湖南益阳。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学术经历】

1978 ~ 1982 武汉工业大学复合材料专业本科生,获学士学位 1984 ~ 1987 武汉工业大学固体力学专业研究生,获硕士学位 1988 ~ 1992 武汉工业大学力学系讲师 1992 ~ 1997 武汉工业大学力学系副教授

1994 ~ 2000 武汉工业大学材料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获博士学位

1998 ~ 1999 英国布里思托大学(University of Bristol)Research Fellow 1997 ~ 1998 武汉理工大学工程结构与力学系教授

2000 ~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 2001 ~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博士生导师 中国复合材料学会 理 事 中国玻璃钢/复合材料学会 常务理事 玻璃钢/复合材料》 编 委 全国纤维增强塑料标准化委员会 委 员 国际计算力学协会 会 员 【主要研究方向】

(1)高性能低成本复合材料技术(2)材料设计与计算机模拟

(3)复合材料力学、结构和产品设计;

承担过研究生及本科生的《复合材料工艺与设备》,《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微观力学》,《材料残余应力测试概论》,《有限元及边界元分析》,《计算力学》,《固体力学近似方法》,《有限元程序设计》,《工程力学》,《专业英语》等十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指导研究生14人,其中已毕业硕士研究生十名。为北京玻璃钢研究设计院培养了23名在职硕士研究生。【科研奖励】

目前承担有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一项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项目,一项教育部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访问学者基金项目和多项研究院所与企业委托项目,已经完成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一项为项目负责人,一项为主要参加者)和一项国家863项目和一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多项省部级项目,共获得研究经费近一百万元。已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三等奖一项,获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和全国计算力学大会青年优秀论文奖和中国硅酸盐学会优秀论文奖各一项。目前正在参加国家863结构材料组高性能低成本复合材料技术项目的申报。【联系方式】

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电 话: 027-62201659(O), 027-87346806(H),***;传真: 027-87346806 E –mail:

jhwang@mail.whut.edu.cn

张清杰

张清杰,男,1958年11月1日生于河南省。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武汉理工大学副校长,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科首席教授,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科评审组成员(2004~20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科发展战略研究组成员,科技部―十一五‖863计划重点项目―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及系统示范‖总体专家组成员。【主要学术经历】

1990年10月毕业于原华中理工大学(现更名为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获工学博士学位,1991年至1992年在原武汉工业大学(现更名为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2年12月出站并留任武汉工业大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

材料合成与加工新技术的建模与计算机仿真 材料微观的力学与设计 【研究成果】

先后负责和承担了包括国家863高技术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在内的国家和省、部级重点科技项目10余项,在新一代复合材料(包括梯度复合材料、纳米复合材料、高性能复相陶瓷材料)的非线性性能和材料设计理论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创新性成果。提出了新一代复合材料二类重要非线性性质的预测与控制理论和方法,对这些关键新材料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近年来,张清杰教授同日本科学家新野正之合作,提出了将基于高效热电材料的太阳能热电转换技术与基于光伏电池材料的太阳能光电转换技术进行集成复合的太阳能热电—光电复合发电技术的新的科学构想,得到我国NSFC和日本JST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的支持,研制出了具有中日双方各50%知识产权的国际上第一台太阳能热电—光电复合发电的实验系统并试验成功,开辟了太阳能全光谱(200~3000nm)直接高效发电技术的新途径。在此基础上,根据太阳能高效热电—光电复合发电技术、工业余热高效发电技术和微小温差发电技术的发展对高效热电材料提出的重大需求,同团队成员合作,提出了通过研究在不同尺度下(原子—分子、纳米—介观和亚微观尺度)热电材料的电热协同输运规律,特别是低维结构和复合结构中的新的物理效应对电热输运过程的影响规律,研究热电材料微结构的形成规律与控制原理及热电材料的集成制备新技术,大幅度提高热电材料性能和发展新的热电材料体系的科学思想,这一科学思想得到了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的支持。作为首席科学家组织的―高效热电转换材料及器件的基础研究‖2006年获得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的支持。

在高性能热电材料的制备新方法、新技术和新材料体系的研究方面,同团队成员合作,提出并建立了非平衡状态下纳米晶热电材料制备新方法、应力诱导低维结构热电材料制备新方法、交叉共沉淀结合放电等离子体快速致密化制备纳米晶热电材料的新方法以及它们的集成制备技术;利用新的制备方法和技术,研制的P型和n型填充式CoSb3热电材料的最大性能优值ZT分别达到1.2(800K)和1.25(850K),P型Bi2Te3系热电材料的最大性能优值ZT达到1.35(300K),是目前国际上报道的这些体系的最好数据。相关研究在APL、JAP等重要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如APL90, 2007; APL89, 2006; APL87, 2005; JAP100, 2006; JAP97, 2005等)。

张清杰教授获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和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在Applied Physics Letters(APL)、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JAP)、Chinese Science Bulletion、Acta Physica Sinica等国际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SCI论文64篇,被SCI和EI等著名检索工具收录和引用20余篇次,编著并出版学术著作1部。【联系方式】

实 验 室: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联系电话: 027-87651457 027-87651969

方亮

方亮,男,1970年7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新型无机非金属功能材料的合成、结构与性能探索工作。国际衍射数据中心(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Diffraction Data,缩写ICDD)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协会青工委委员,美国化学会(ACS)与美国陶瓷学会会员 【主要学术经历】

1988.09~1992.06 原武汉工业大学材料科学系材料科学专业攻读学士学位

1992 09~1995.06 免试攻读原武汉工业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无机非金属专业硕士学位

1995.09~1998.06 原武汉工业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 1998.09~1999.10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助理研究员 1999.11~2003.04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副研究员 2003.05~2003.06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 2003.7~目前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物理化学学科博士生导师 2003.12~2004.12 德国亚琛大学(RWTH)访问学者,客座教授;2004.06~2004.12 德国尤里西研究中心电子材料研究所,客座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

1. 类钙钛矿结构新化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能探索; 2. 新型介电(包括微波介电陶瓷)、无铅铁电材料的合成、结构与性能研究; 3. 新型光响应材料的研究 4. 微波吸收材料 【在研项目】

1. 新型类钙钛矿有色金属复合氧化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能 经

费:40.0万元,项目负责人。起止时间:2008.1—2010.12 来

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0762002)

2.2006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6-0656)经费:50万元,起止时间:2007.1-2009.12 来

源:教育部

3.类钙钛矿新化合物A4B3O12的合成、结构与微波介电性能研究 经费:3万元,起止时间:2006.1-2008.1,来

源:教育部留学回国基金项目。

4.新型类钙钛矿陶瓷AnBn-1O3n的结构与微波介电特性研究 经

费:24.0万元,项目负责人。起止时间:2006.1—2008.12 来

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0572078),5.系列新复合氧化物的合成及其标准X射线衍射数据

费:3.5 万美元,项目负责人。起止时间2003.10-2007.3 来

源:国际衍射数据中心(ICDD)Grant-in-Aid 项目, No.02-05, N0.04-004, N0.04-056, 05-005,05-060,06-006),【科研奖励】

1. 系列新铌、钽酸盐的发现、结构与性能研究,2007年度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中国硅酸盐学会建筑材料科学技术奖(简称中国建材奖)基础研究类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 入选2006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3. 无团聚亚微米α-Al2O3粉及微晶刚玉瓷球制备技术”2000年3月获国家建材局“建材行业科技进步二等奖”,主要完成人

4. 8人次获得国际衍射数据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Diffraction Data,简称JCPDS-ICDD)颁发的重要贡献证书,2003年3月当选国际衍射中心委员.【联系方式】

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研究与测试中心521室

电 话: 027-87651843-8521 ;传真: 027-87878641 E –mail: fangliang001@yahoo.com.cn,fangliang001@263.net

梅炳初

梅炳初,男,1962年1月生,工学博士,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主要学术经历】

1982年 毕业于武汉工业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1989年 毕业于武汉工业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1995年 毕业于武汉工业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1993~1996年 武汉工业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重点国家实验室副教授 1996~1999年 武汉工业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 1999~今年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生导师 1998年~1999年 日本国大阪大学外国人教授 1999年~2002年 武汉理工大学科技处处长

2002年~今年 武汉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院长 【主要研究方向】

Ti3SiC2、Ti2AlC系耐高温耐腐蚀自润滑可加工陶瓷、金属间化合物、复合材料及制备技术研究原位合成、等离子放电烧结及微波等各种先进技术制备可加工陶瓷材料、金属间化合物以及复合材料;研究过程参数与材料微观结构、性能的关系以及微观结构形成机理;研究可加工陶瓷作为电极、电刷及自润滑材料的应用。【在研项目】

作为项目负责人目前承担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点基金、教育部重点、优秀青年教师基金、湖北省攻关等科研项目十余项。主要成果:

1.对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的合成与制备进行了系统的工作。解决了高熔点、难熔陶瓷材料,特别是难熔陶瓷-金属复合材料的合成与制备过程中的物相控制问题。由于这方面出色的工作,1998年被日本国大阪大学聘为外国人教授,进行合作研究。

2、在Ti3SiC2、Ti2AlC系可加工陶瓷材料方面,研究了各种先进制备技术对材料合成的影响。制备出了高纯Ti3SiC2、Ti2AlC可加工陶瓷,并研究了过程参数、制备工艺、掺杂对材料组成、结构及性能的影响,获得了该类材料结构与性能关系的规律性认识。在作为受电弓材料、电刷材料应用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科研奖励】

1、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

2、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

3、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4、部级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

5、第三届湖北省青年科技奖

6、省优秀博士论文奖。【主要学术论文】

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七十余篇,二十余篇被Sci和Ei收录并几十余次被国内外学者引用。【联系方式】

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电话:*** 电子邮件:bcmei@whut.edu.cn

王嘉赋

王嘉赋,男,1966年1月出生,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

凝聚态物理 生物物理 电子材料 【在研项目】 [1] 神经元系统的动力学行为研究,3万元 1999-2001 南京大学科研启动基金项目 负责 [2] 听觉信息处理动力学研究 8万元 2004-2007 武汉理工大学科研启动基金 负责 [3] 2万元 2005-2006 武汉理工大学国防预研基金 负责 【科研奖励】

1999年南京大学青年奖教金学术研究奖 【主要学术论文】

1.Jiafu Wang and Henrik Flyvbjerg, ―Sorting macro-molecules according to size: Statistical mechanics of size-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4th Topical Meeting on Biophysics--Biological Physics and Physical Biology, Copenhagen, May 22, 2001.2.J.Wang, B.Moss, B.Burrell, Z.Liang*, and N.Giordano, ―Time and frequency dependence of ion channel fluctuations‖, Biophys.J.84(2), 2003, 487A Part 2 Suppl.【联系方式】

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理学院 电 话: 87381549-9008 E –mail:jasper@mail.whut.edu.cn

章桥新

章桥新,男,1961年12月出生。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七·五‖攻关,863,高技术及省攻关,省部基金项目的研究工作。发表各类学术论文四十余篇,其中Sci、Ei收录十余篇,获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国家发明专利一项。【主要学术经历】

1983年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

1983-1985年在国营江山机械厂工作 1988年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获硕士学位

1988年后分别在武汉工业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机电学院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 1.纳米材料与技术 2.智能材料与结构系统 3.工业工程 【在研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微波表面渗硼层制备、性能与结构研究,2004-2006年,23万 国防配套项目:2003-2006,75万。2005-2007,30万。2005-2006,65万。

国家重点基金:电子屏蔽理论与相关材料的基础研究,2005-2007年,20万。企业委托项目:材料的烧蚀机理与防护层制备,2005-2006年,8万。湖北省基金:微波渗硼层的制备研究,2004-2006年,2万 【联系方式】

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逸夫楼 楼)电 话:027-62208393 E –mail:zhangqx@mail.whut.edu.cn

傅正义

傅正义,男,1963年1月出生。1984年于华南工学院获学士学位,1987年于华南工学院获硕士学位,1994年于武汉工业大学获博士学位,1990-1991年于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工学院开展博士论文工作。1995-2000年任武汉工业大学新材料研究所副所长、所长,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02-2005任国家863高技术计划新材料领域结构材料主题组专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基金获得者。现任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加工工程学科首席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复合材料学报》副主编、《Inter.J.SHS》亚太区负责编辑、总装先进材料技术专家组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学科评议组委员、全国博士后管委会第六届专家组成员。【主要研究方向】

自蔓延高温合成技术,原位反应合成与加工技术,机械力化学活化与反应技术,快速与超快速烧结技术,导电陶瓷材料,结构/功能一体化陶瓷与复合材料,金属/陶瓷、陶瓷/陶瓷纳米与精细复合材料,新结构与新材料体系探索。【主要学术成果】

国内较早开展燃烧合成技术研究的科研工作者之一,获得了若干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理论研究成果,包括“第二类基本燃烧合成模式”、“固-固反应瞬间点火模型”、“陶瓷材料快速致密化机理”等,得到包括俄罗斯科学院Merzhanov 院士在内的众多国际知名学者的好评;研制出多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材料合成与制备系统,包括大型燃烧合成技术与装置、燃烧合成结合快速加压制备复合材料技术与装置、通电加压反应合成密实化装置、大型真空热压烧结炉等;开发出若干高性能新材料,包括高纯硼化物陶瓷粉料、导电复相陶瓷蒸发坩埚、高性能复相陶瓷与金属陶瓷等,有的正在开展中试,有的已经实现产业化,形成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已获国家发明专利10项,发表学术论文150篇,SCI收录60篇。【在研项目】

国家863高技术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工项目、国家973子项、教育部创新团队计划、湖北省创新团队计划、其它纵向与企事业委托项目等。【科研奖励】

1.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7); 2.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996); 3.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01); 4.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2001); 5.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002); 6.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6); 7.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8.全国师德先进个人(2004)【联系方式】

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逸夫楼3楼)电 话:27-87662983;传真:27-87879468 E –mail:zyfu@whut.edu.cn

闵新民

闵新民,男,1953年出生于湖北应城,教授、博导。【主要学术经历】

1978.03-1982.01 武汉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专业, 本科生

1982.01-1983.09 中南民族学院化学系, 教师

1983.09-1985.09 吉林大学理论化学研究所, 硕士研究生

1985.09-1988.12 吉林大学理论化学研究所, 博士研究生

(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期间均由著名理论化学家, 中科院院士江元生教授指导)1988.12-今 武汉工业大学(现武汉理工大学)教师

1989.06-1991.06 武汉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博士后

1991.04-1996.12 武汉工业大学新材料研究所, 及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副研究员

1996.12-2005.03 武汉工业大学(现武汉理工大学)新材料研究所及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员

2005.03-今 武汉理工大学应用化学系, 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

在从本科生到博士研究生各层次多门课程(量子化学,结构化学,物理化学,计算化学,材料设计原理,计算材料科学等)的讲授中,教学与科研结合,多名硕士、博士研究生通过学习,在本人指导下,将量子化学、第一原理计算方法等应用于实际课题,使得学位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均顺利通过答辩,并获得优异评价,显著提了高学生的科学与教育工作素质,在加强素质教育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方面重视教学改革,重视新教材、新教学软件的建设,与合作者一起出版了―无机材料晶体结构(电子出版物)‖,该出版物获校教学软件一等奖;国家优秀电子出版物提名奖;教育部首届全国网络课程与多媒体课件大奖赛三等奖。

【在研项目】

1.钴酸盐类材料的热电传导机理研究和性能优化(20271040), 23万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聚合物基高导热高绝缘纳米复合材料(2005CCA00200),60万元, 973前期研究专项项目3.200522PT03,90万元, 军工项目

4.高岭石的表面复合相Au2O3及其表面化学活性机理研究(No.40172017),22万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类钙钛矿结构有机-无机分子组装材料的电子学特性研究,80万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科研奖励】

1、―透红外氟化物玻璃及硫卤玻璃的基础研究‖, 湖北省2002年自然科学一等奖;

2、―含锶钡硫铝酸钙的结构与特性及量子化学研究‖获国家建材局1996年科技进步二等奖;

3、―TiC-Ni系统复合材料的增强增韧机理及其应用研究‖ 获国家建材局1998年科技进步三等奖

4、―非氧化物玻璃的形成,结构与性能研究‖, 获国家教育部1998年科技进步三等奖

5、―无机材料晶体结构‖(电子出版物)获国家优秀电子出版物提名奖;武汉工业大学1999年教学软件一等奖 【专利情况】

1、CN94108837.5 反应烧结用于制备氮化铝及其复合陶瓷

2、CN200310111301.3 一种用于治疗人体胆道狭窄的可磁化医用金属支架 【联系方式】

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E –mail: whutmxm@126.com

王钧

王钧,男,出生年月: 1963-10-1,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学术经历】

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高分子

中国复合材料学会聚合物分会委员

工作于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 【主要研究方向】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在研项目】

指导96级大学生参加设计比赛论文Owens-Coring全球设计竞赛---玻璃钢自行车设计与制作

【科研奖励】

1996年度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联系方式】

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电 话: 62356860 87886462

周建

周建 教授

周建,男,1967年10月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工学博士、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科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并入选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989年7月进入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多年来一直从事新材料的微波外场合成与加工、新型薄膜材料及技术的研究工作,近年来先后承担了国家和省部级及企业委托项目10余项,作为主要成员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纳米科技基础研究‖的重点项目,教育部创新群体和湖北省创新群体。现有部级鉴定成果4项,中国实用新型专利2项,出版专著2部,2002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近年来发表论文六十余篇。【主要学术经历】

1985,9-1989,7 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系,获工学学士学位 1994,9-1997,6 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系,获工学硕士学位 1994,9-1998,9 武汉理工大学讲师 1998,9-2002,6 武汉理工大学副教授

1999,9-2002,1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专业在职博士生,获工学博士学位 2000,9-2001,9 美国宾州州立大学材料研究实验室访问学者 2002,6-至今 武汉理工大学教授

2003.1-至今 武汉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

1、薄膜材料与器件

2、新材料的外场合成与加工

3、电磁场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在研项目】

1.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编号:2003BA328C,2003,5-2005,12,500万元

2.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编号:NCET-06-0658,2007,1-2009,12,50万元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50472043,2005,1-2007,12,25万元 4.教育部重点项目,编号:重点104136,2004,1-2006,12,10万元

5.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编号:教人司[2003]355号,2003,9-2006,12,9万元 6.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编号:教外司留[2003]406,2003,9-2006,12,3万元 7.王宽诚教育基金会国际合作交流项目,编号:教港澳台办[2006]10,2006,1-2006,12,3000美圆

8.湖北省杰出青年人才基金,编号:2003ABB011,2003,9-2006,12,10万元

9.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编号:鄂人函[2006]105,2007,1-2007,12,1万元 10.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编号:2006ABA316,2007,1-2008,12,3万元

11.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开放基金,编号:WUT2004Z02,2004,1-2005,12,12万元

12.华中科技大学塑性成形模拟及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编号:03-11,2003,4-2004,12,1万元

13.横向开发项目,编号:652811,2004,7-2005,12,3.5525万元

1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纳米科技基础研究‖的重点项目,编号:90206047,2003,1-2006,12,120万元,参加

15.教育部创新群体,编号:教技函[2006]8号,2006,1-2008,12,300万元,参加 16.湖北省创新群体,编号:2005ABC004,2005,1-2007,12,40万元,参加 【科研奖励】

1、谐振腔型微波等离子化学气相沉积金刚石膜技术研究,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 【联系方式】

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逸夫楼二楼西侧 电 话: 027-62459023 ;传真: 027-87879468 E –mail:

jianzhou@whut.edu.cn

顾而丹

顾而丹,男,1956年6月15日生,武汉理工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聘任岗位:材料加工工程。博士生导师。【主要学术经历】

1982年在江苏省徐州师范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1985-1988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攻读硕士学位,获理学硕士学位,1988年底到英国阿伯丁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92年获博士学位。

1992年到1997年在英国剑桥大学物理系卡文迪许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包括超薄薄膜的生长机理,纳米结构,微磁结构,薄膜器件的结构和磁性等多方面的研究。

1997年底至2002年初,受聘于英国牛津仪器公司科研部,任高级工程师,从事薄膜生长,纳米结构,薄膜物理性质和超导器件等方面的研究。

2002年初至今,在英国Strathclyde大学光电研究所工作。

2002年11月受聘为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武汉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联系方式】

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潘牧

潘牧,男,近年来主要从事燃料电池及其关键材料的课题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作为项目负责人曾先后主持和完成10多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等科研任务,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建材局科技进步三等奖各一项(排名第一),发表科研论文40多篇,其中国际权威检索机构SCI、EI、ISTP收录10篇,合编教材1本,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由于工作成绩突出,荣获享受武汉市政府津贴专家称号。

【主要学术经历】

1981-1988于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系获材料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94-1999于原武汉工业大学材料(现为武汉理工大学)学获博士学位,1995.6-1995.12 作为澳大利亚MONASH大学的访问学者,B.Sc.(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Department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China Sep.1981 – Jan.1985.M.Sc.(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Department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China Sep.1985 – Mar.1988.PhD.(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Department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China Sep.1994 – Oct.1999.1988-至今在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2000年晋升为教授,现任新材料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Mar.1988 – Jan 2000 Assistant professor

Sate Key Lab of Advanced Technology for Materials Synthesis and Processing in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Research areas: Titanium alloy.Jan 1900 – Jan 1995 Lecture

Sate Key Lab of Advanced Technology for Materials Synthesis and Processing in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Research areas: Ceramic coatings, Plasma spraying Jan, 1995-Dec, 1995, Visiting scholar

Monash University, Melbourne, Australia.Research areas: Oxidation of Silicon Nitride Bonded Silicon Carbide Ceramics Oxidation resistant coatings Dec, 1995-Oct, 2000 Associate Professor Oct,2000-present Professor Sate Key Lab of Advanced Technology for Materials Synthesis and Processing in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Research areas: Fuel cell technology Nano-materials Surface Engineering 【主要研究方向】

Fundamental research in polymer or composite electrolytes, PEM fuel cells and their potential application

Synthesis of nano-materials and nano-composites Ceramic coatings and their application 【科研奖励】

As the leader of more than 10 national key projects, prof.Pan holds 5 patents and 40 publications of which about ten were indexed by SCI,EI,ISTP.He have received the second-class reward of S&T progress of Hubei Province and the third-class reward of S&T Progress of National Building-materials Bureau respectively.Due to the achievement, he was granted an honor expert title by Wuhan City.【联系方式】

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逸夫楼 楼)

朱教群

朱教群,男,1964 年出生,教授 硕导

【主要研究方向】

Ti3SiC2自润滑材料的开发研究; Ti2AlC/TiAl复合材料相形机理研究; 新型脱硫喷枪浇注料的开发研究 【联系方式】

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

肖金生

肖金生,男,1962年2月生,湖南望城人。现任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汽车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武汉理工大学档案馆馆长。【主要学术经历】

1978.09-1983.07 清华大学工程热物理专业 大学本科生 1983.09-1986.06 武汉水运工程学院轮机工程专业 硕士研究生 1995.03-1999.01 清华大学工程热物理专业 博士研究生 1986.06-1989.01 武汉水运工程学院轮机工程专业 助教 1989.01-1992.05 武汉水运工程学院动力工程系 讲师 1992.05-1996.10 武汉交通科技大学轮机工程学院 副教授 1996.10-2002.10 武汉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教授

2002.10-至今 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5.1-至今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学科责任教授 1999.2-2000.10 武汉交科大现代教育与信息中心 主任 2000.10-2003.9 武汉理工大学教学督导办公室 主任 2003.9-2005.5 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 馆长 2005.5-至今 武汉理工大学档案馆 馆长 【主要研究方向】

燃料电池计算机模拟、材料模拟与设计、计算力学、汽车CAD与优化设计、电动汽车建模与仿真。【在研项目】

(1)参加―环境噪声声场特性的边界元分析与实验研究‖,1987.2-1989.12,获中国科学院青年科技奖鼓励奖。

(2)参加―微机机械CAD/CAM系统开发‖,国家―七五‖攻关项目,1986.7-1987.12,获机电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3)参加―陶瓷活塞顶及缸套上圈研制‖,国家―七五‖攻关项目,1986.1-1989.12,获国家―七五‖攻关重大成果奖。(4)参加―陶瓷绝热复合发动机计算机软件开发‖,国家―七五‖攻关项目,1986.1-1989.12,通过国家教委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

(5)参加―莫来石复相陶瓷缸盖底板研制‖,国家―八五‖攻关项目,1990.1-1994.12,通过国家教委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

(6)参加―陶瓷组合缸套的研制与陶瓷无水冷发动机隔热效果的评价‖,国家―八五‖攻关项目,1990.1-1994.12,通过交通部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7)参加―大型低速船用柴油机气缸套应力分析‖,中国远洋(集团)公司合作项目,1995.7-1998.6,通过交通部鉴定为国内领先水平。

(8)负责―陶瓷/金属复合结构动态设计方法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995.1-1998.12,已通过国家基金委结题。

(9)负责―陶瓷/金属分层复合材料的动态结构设计与实验研究‖,武汉市青年科技晨光计划项目,1996.1-1998.12,已通过武汉市科委鉴定。(10)负责―球磨机或自磨机滑动轴承温度监测技术研究‖,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合作项目,1997.4-1999.4,通过省教委鉴定为国内领先水平。

(11)参加―陶瓷/金属复合材料设计中的并行多重网格算法开发‖,国家基金委与英国皇家学会联合资助的国际合作项目,1997.1-1999.12,已结题。

(12)参加―大规模数值计算中基于多重网格的并行算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98.1-2000.12,已通过国家基金委结题。

(13)负责―液化气及石油运输中突发性事故的机理研究与仿真‖,交通部重点科技项目,1997.1~1999.10,通过交通部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

(14)参加―液化气热响应特性仿真与事故机理分析‖,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99.1-2000.12,已结题。

(15)负责―液化气船及油船突发性事故的机理研究与仿真‖,中国海运(集团)公司合作项目,1997.6-2001.12,已结题。

(16)负责―提高内燃机可靠性及经济性的热障涂层的动态设计与热喷涂研究‖,交通部重点科技项目,1998.1-2001.12,已通过交通部鉴定。

(17)参加―液化气体类危险品运输中安全状态的预警系统研究‖,交通部重点科技项目,2000.5-2002.12,已结题。

(18)负责―陶瓷/金属梯度耐磨涂层在渣浆泵中的应用‖,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合作项目,2000.12-2001.12,已结题。

(19)负责武汉理工大学重点基金项目―液化气的失效机理仿真与事故预防研究‖,批准号:XJJ2002012。

(20)负责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流动与传热数值模拟及其性能优化‖,批准号:2003ABA088。

(21)负责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流动与传热的多学科仿真及优化研究‖,批准号:20030497012。

(22)负责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PEM燃料电池中水的输运机理及水管理研究‖,批准号:20050497014。

(23)负责武汉锅炉集团项目―锅炉传热与热应力分析系统研发‖,2005。【科研奖励】

(1)1994年 获湖北省优秀教师奖,并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1995年 被评为湖北省优秀青年教师;

(3)1996年 被确定为学校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4)1997年 获湖北省青年科技奖;

(5)1998年 被确定为交通部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联系方式】

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逸夫楼)电 话:133-2971-0997(实验室)131-1439-5196(手机)E –mail:jsxiao@mail.whut.edu.cn

第二篇:武汉理工大学所有导师名单

武汉理工大学所有导师名单

院系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学位 职称 学科名称 研究方向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武七德 男 1949.11 本科 副研究员 材料学 ①特种陶瓷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吴建锋 男 1963.04 硕士 教授 材料学 ①无机非金属材料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叶菁 男 1960.08 硕士 教授 材料学 ①粉体工程 理学院 孙恩杰 女 1962.09 博士 教授 应用化学 ①无机化学 理学院 郭丽萍 女 1960.03 硕士 教授 应用化学 ①材料化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陈袁魁 男 1956.02 硕士 副教授 材料学 ①无机非金属材料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周立秋 男 1953.08 硕士 副教授 材料学 ①窑炉燃烧工程理论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何峰 男 1965.11 硕士 副教授 材料学 ①玻璃及微晶玻璃材料研究及工程过程研究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丁庆军 男 1962.09 硕士 教授 材料学 ①高性能砼技术;②道路材料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徐晓虹 女 1963.06 硕士 副教授 材料学 ①无机非金属材料 理学院 魏明坤 男 1951.01 硕士 副教授 材料学 ①特种陶瓷;②晶须材料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余世浩 男 1956.06 硕士 教授 材料学 材料成形计算机辅助技术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袁坚 女 1964.09 硕士 副教授 材料学 ①无机非金属材料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王钧 男 1963.10 硕士 教授 材料学 ①高性能复合材料;②功能及智能复合材料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汪水平男 1951.04 本科 高级工程师 材料学 ①复合材料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王从祥 男 1947.01 教授 材料学 金属特种材料及工艺综合优化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张胜民 男 1963.07 硕士 教授 材料学 ①生态建筑材料;②生物医学材料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曲祖源 男 1946.05 大学 教授 无机非金属材料(测试中心)①活化煤技术;②过程设备物理模型研究;③节能技术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朱教群 男 1964.09 硕士 高级工程师 无机非金属材料(测试中心)①材料加工过程;②材料化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赵青南 男 1963.01 硕士 高级工程师 无机非金属材料(测试中心)①光电薄膜材料;②生态建筑材料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洪汉烈 男 1964.10 硕士 高级工程师 无机非金属材料(测试中心)①材料的微观结构与性能;②材料表面技术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杨淑珍 女 1947.01 硕士 教授 无机非金属材料(测试中心)①材料组成、结构与性能;②材料化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李银祥 男 1948.07 本科 研究员 无机非金属材料(测试中心)①仪器仪表;②新材料应用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薛理辉 男 1963.09 硕士 研究员 无机非金属材料(测试中心)①材料的谱学、性能与结构;②铁电晶体生长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程晓敏 男 1964.01 硕士 副教授 材料学 材料表面强化理论与应用 管理学院 方强 男 1962.01 硕士 副教授 会计学 ①企业财务;②国有资产 管理学院 张骏 男 1964.07 硕士 副教授 管理信息系统 ①管理信息系统;②决策支持系统 管理学院 刁兆峰 男 1962.12 硕士 教授 管理工程、企业管理 ①企业战略管理;②企业管理创新 管理学院 白玉 男 1961.06 本科 教授 管理学、企业管理 ①企业战略管理;②市场营销 管理学院 王基建 男 1953.10 本科 副教授 管理学、企业管理 ①企业战略管理;②市场营销

管理学院 胡艳 女 1963.04 硕士 教授 管理学、技术经济与管理 ①投资分析与管理;②高新技术产业化

经济学院 魏龙 男 1966.03 博士 教授 经济学、国际贸易学 ①对外贸易与投资;②企业国际化经营

经济学院 陶良虎 男 1962.06 硕士 教授 经济学、产业经济学 ①产业经济学;②市场营销 经济学院 赵玉林 男 1954.11 研究生班 教授 经济学、产业经济学 ①高新技术产业经济学;②企业技术创新管理

管理学院 张楚堂 男 1956.04 本科 副教授 管理学、企业管理 ①资金筹贷与公司理财;②审计与会计

经济学院 魏建国 男 1963.01 硕士 教授 经济学、产业经济学 ①投资分析与管理;②经济系统统计分析

管理学院 王学锋 男 1963.06 硕士 副教授 管理学、企业管理 ①人力资源管理

经济学院 杨兰品 女 1964.03 硕士 副教授 经济学、产业经济学 ①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②产业组织理论

经济学院 赵宏中 男 1957.02 硕士 教授 管理学、企业管理 ①人力资源管理;②企业技术创新

管理学院 宋先道 男 1951.02 大学 副教授 经济学、产业经济学 ①市场营销;②质量管理 管理学院 王海斌 男 1962.10 本科 副教授 经济学、市场营销 ①产业经济学;②市场分析与策划

经济学院 刘树林 男 1964.03 硕士 副教授 管理学、会计学 87395817; ①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②产业结构与产业组织

管理学院 喻小军 女 1957.07 硕士 副教授 管理科学与工程 ①企业战略管理与决策;②经济预测与决策

管理学院 李仁安 男 1955.02 硕士 教授 管理学、企业管理 ①战略管理与决策;②企业发展战略

管理学院 宋德昌 男 1960.11 硕士 教授 管理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①管理信息系统;②决策支持系统

管理学院 林根祥 男 1945.12 本科 教授 管理学 ①投资分析与决策;②投融资管理与公司理财

经济学院 周军 男 1963.12 硕士 教授 经济学、产业经济学 ①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万涛 女 1957.11 硕士 副教授 材料学、分析化学、生(生物中心 ①组织工程及材料;②生物医用材料及理化性能研究;③

艺术与设计学院 郑建启 男 1950.11 本科 教授 工业设计 ①工业设计理论与创新设计<一>;②时空环境o信息流程

艺术与设计学院 杨先艺 男 1963.08 本科 副教授 艺术设计学 ①艺术设计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 潘长学 男 1965.05 本科 副教授 工业设计 ①产品形态创造理论 艺术与设计学院 方兴 男 1962.10 硕士 教授 工业设计 ①数字化工业设计

艺术与设计学院 王艳 女 1962.04 本科 副教授 工业设计 ①现货室内、外装饰艺术设计 艺术与设计学院 陈汗青 男 1946.01.25 本科 教授 艺术设计学 ①设计艺术系统与创新设计

外国语学院 许之所 男 1953.12.22 本科 教授 英语语言文学 ①语言学;②社会语言学 外国语学院 魏万德 男 1953.08.04 本科 教授 英语语言文学 ①科技英语;②语言与文化 外国语学院 马云霞 女 1956.07 研究生 教授 英语语言文学 ①TESOL 外国语学院 李晓惠 女 1953.03 本科 教授 英语语言文学 ①应用语言学;②英语教学与测试;③历史语言学

机电学院 李威宣 男 1963.01 硕士 副教授 机械电子工程 ①测控技术与仪器;②光电检测 机电学院 杨光 男 1955.03 硕士 副教授 机械设计及理论 机械动力学、机械CAD 机电学院 赵奇平女 1957.07 硕士 副教授 机械电子工程 ①机电一体化测试技术;②图形技术

机电学院 陈作炳 男 1962.02 硕士 教授 机械设计及理论 ①智能CAD/CAM;②机械工程有自动化

机电学院 张一兵 男 1963.04 硕士 副教授 机械设计及理论 摩擦磨损及润滑、机械零件可靠性

机电学院 肖佩 男 1962.03 硕士 副教授 机械设计及理论 机电产品虚拟设计制造技术 机电学院 郭柏林 男 1953.02 硕士 副教授 机械工程 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 机电学院 常建娥 女 1962.05 硕士 副教授 机械工程 机械学

机电学院 王三武 男 1959.12 硕士 副教授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计算机辅助制造及数控技术

机电学院 田会方 男 1963.02 硕士 副教授 机械电子工程 ①机电控制及自动化;②数控技术

信息工程学院 盛步云 男 1964.08 博士 教授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CAD/CAPP/CAM 机电学院 章桥新 男 1961.12 硕士 研究员 机械设计及理论 ①机械工程材料

机电学院 卢红 女 1965.04 博士 副教授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现代设计及制造技术 机电学院 王晓光 男 1955.06 硕士 副教授 机械制造 机制自动化

机电学院 谭跃钢 男 1959.01 硕士 教授 机械电子工程 ①机器人与控制;②机电系统检测与控制;③图象处理

机电学院 容一鸣 男 1946.03 本科 副教授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广义系统动力学与智能控制

机电学院 张云 男 1958.01 本科 研究员 机械电子工程 ①传感检测技术

机电学院 余席桂 男 1946.03 本科 副教授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电工程控制与测试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曹明礼 男 1965.09 硕士 副教授 矿物加工工程 ①非金属矿深加工;②蒙脱石层间化学物的制备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朱瀛波 男 1944.10 硕士 教授 矿物加工工程 ①超细粉体工业与设备;②高强石膏粉及环保石膏涂料的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雷绍民 男 1953.03 大学 副教授 矿物加工工程 ①非金属矿物深加工;②资源环境规划与区域经济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张高科 男 1965.07 硕士 教授 环境工程 环境污染化学与新型环保材料、固体废物处理工程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梁开水 男 1945.09 大学 研究员 爆破工程 ①建筑物拆除控制爆破;②爆破安全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房泽法 男 1954.09 硕士 教授 爆破工程 ①控制爆破;②爆破专家系统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陈宝心 男 1956.07 硕士 副教授 矿业工程、采矿工程 ①岩石动力破碎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池秀文 男 1964.01 硕士 副教授 采矿工程 ①岩体稳定及结构智能监测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林启太 男 1947.04 本科 教授 资源开发系统工程 ①矿业经济;②岩土工程;③系统工程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吴自强 男 1945.02 本科 副教授 有机高分子 ①环保新材料;②水处理剂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侯祺棕 男 1945.04 本科 教授 环境工程 ①大气污染控制;②环境质量评价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罗亚田 男 1949.08 本科 副教授 环境工程 ①水污染控制;②环工现代物理处理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陈吉春 男 1949.02 本科 副教授 环境工程 ①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利用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李晔 男 1963.08 在职博士 副教授 环境工程 ①水污染控制理论与利用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王皓 男 1969.09 博士 副研究员 材料加工工程(重点实验室)①材料合成与加工技术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张东明 女 1964.05 硕士 研究员 材料加工工程(重点实验室)①外场作用下陶瓷材料的烧结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邵刚勤 男 1965.01 博士 副研究员 材料学(重点实验室)①纳米复合材料

信息工程学院 陈伟 男 1963.10 硕士 教授 通信与信息系统 信息传输入与处理

信息工程学院 郑建彬 男 1966.10 硕士 副教授 通信与信息系统 分布式远程监控系统 信息工程学院 周伟 男 1965.12 硕士 副教授 通信与信息系统 智能测控技术 信息工程学院 吴友宇 女 1963.12 硕士 副教授 通信与信息系统 计算机控制技术 信息工程学院 吕锋 男 1957.07 硕士 教授 通信与信息系统 ①计算机通信技术;②系统与信号处理;

自动化学院 邓燕妮 女 1962.05 硕士 副教授 控制科学与工程 鲁棒控制 自动化学院 陈进 男 1964.05 硕士 副教授 自动化 ①新型控制技术与应用;②智能测控与智能仪表

自动化学院 袁佑新 男 1953.12 学士 教授 自动化 ①计算机控制与管理;②新型控制技术与应用

自动化学院 谭思云 男 1963.03 硕士 副教授 自动化 ①计算机控制与管理;②新型控制技术与应用

自动化学院 雷升印 男 1946.04 学士 副教授 自动化 ①新型控制技术与应用;②智能测控与智能仪表

自动化学院 刘教瑜 男 1959.07 学士 副教授 计算机应用技术 ①人工智能;②计算机控制技术

自动化学院 陈静 女 1965.05 硕士 副教授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智能控制 信息工程学院 刘岚 男 1956.11 硕士 副教授 通信 ①模式识别;天线

信息工程学院 李庆 女 1960.09 硕士 副教授 通信 ①图像处理;②微波技术 信息工程学院 梁楚樵 男 1946.12 本科 副教授 通信 ①图像处理;②信号处理

信息工程学院 陈永泰 男 1953.09 硕士 副教授 通信 ①光纤通信;②无线电通信系统 理学院 翟鹏程 男 1968.10 博士 教授 固体力学、工程力学 ①新型材料的微观力学及其设计理论;②新型材料的热损

理学院 吴永桥 男 1957.05 硕士 教授 固体力学、工程力学 金属疲劳 理学院 黎明发 男 1957.08 本科 副教授 固体力学、工程力学 结构疲劳强度 理学院 邓京兰 女 1960.01 硕士 副教授 固体力学、工程力学 ①复合材料力学与结构及产品设计;②结构的残余应力计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袁海庆 男 1945.10 研究生 教授 结构工程

(一)①结构理论与计算方法;②交通土木建筑工程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龙炳煌 男 1955.12 大学 教授 结构工程

(一)①结构理论与计算方法;②钢筋混凝土结构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杨志勇 男 1956.08 博士 副教授 结构工程

(一)①结构理论与计算方法;②预应力结构阻泥新型建筑材料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魏文晖 男 1963.10 博士 副教授 结构工程

(一)①结构抗震抗风设计理论与振动控制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王小平男 1965.11 博士 副教授 结构工程

(一)①结构理论与计算方法;②新型纲结构理论与试验研究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谢伟平男 1965.06 博士 副教授 结构工程

(一)①结构理论与计算方法;②交通振动分析与控制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张季如 男 1964.02 研究生 副教授 结构工程、岩土工程 ①基础工程与土工构筑物的理论与计算方法;②岩(土)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汪声瑞 男 1955.12 大学 副教授 结构工程

(二)①建筑工程管理与施工技术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唐楚丁 男 1947.08 大学 高级实验师 市政工程 ①建筑给水排水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李孟 男 1972.01 博士 副教授 市政工程 ①给水处理理论与工程实践研究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姜增国 男 1960.11 研究生 教授 市政工程 ①交通土建工程与桥梁结构分析及工程监测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姜应和 男 1963.10 研究生 教授 市政工程 ①水污染控制理论及应用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金建华 男 1964.03 研究生 副教授 市政工程 ①给水排水工程系统及其优化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李巨川 男 1964.09 大学 副教授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①建筑设计原理及方法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常健 男 1963.01 大学 副教授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①建筑空间与行为理论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吕江波 女 1966.12 研究生 副教授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①建筑设计理论及方法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敖德学 男 1947.02 大学 副教授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①节能建筑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王红兵 男 1966.10 研究生 副教授 管理科学与工程 ①大型复杂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吴学军 男 1960.03 博士 副教授 管理科学与工程 ①产业经济学(建筑业、房地产业)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方俊 男 1964.02 研究生 高工 管理科学与工程 ①项目评价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王军武 男 1965.03 研究生 副教授 管理科学与工程 ①建筑房地产企业管理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唐祥忠 男 1963.10 研究生 副教授 管理科学与工程 ①工程经济学(投资与造价管理)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徐家云 男 1953.06 博士 副教授 管理科学与工程 ①结构抗震;②抗风设计理论与振动控制;③桥梁结构工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张光辉 男 1962.12 研究生 副教授 结构工程

(一)①结构理论与计算方法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管昌生 男 1957.12 博士 教授 岩土工程 ①岩土工程动力学和结构抗震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胡春林 男 1961.05 研究生 副教授 岩土工程 ①岩土工程近代监测技术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程康 男 1963.06 研究生 研究员 岩土工程 ①岩土工程动力学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王佶 男 1966.05 研究生 高工 结构工程

(一)①结构理论与计算方法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霍凯成 男 1950.11 研究生 研究员 结构工程

(一)①结构理论与计算方法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戴绍斌 男 1965.01 研究生 高工 结构工程

(一)①结构理论与计算方法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陈应波 男 1966.11 博士 高工 结构工程

(一)①结构理论与计算方法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陈瑜 男 1947.05 大 学 高工 结构工程

(二)①项目监理与审计 汽车工程学院 何天明 男 1960.11 硕士 副教授 车辆工程 ①汽车振动与噪声控制;②汽车CAD 汽车工程学院 刘成 男 1962.11 硕士 副教授 车辆工程 ①汽车动力学 汽车工程学院 黄妙华 女 1962.10 硕士 副教授 车辆工程 ①电动汽车 汽车工程学院 陈汉汛 男 1954.06 学士 副教授 动力机械与工程 智能机械 汽车工程学院 马力 男 1957.11 硕士 副教授 车辆工程 ①汽车计算机辅助设计 汽车工程学院 吴森 男 1948.12 本科 教授 动力机械及工程 ①现代设计方法研究

汽车工程学院 颜伏伍 男 1967.02 硕士 副教授 动力机械及工程 ①车辆排放控制技术研究;②发动机性能与电控技术研究

汽车工程学院 张国方 男 1965.06 硕士 副教授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①汽车营销服务工程;②物流与运输工程

汽车工程学院 朱杰 男 1964.11 硕士 副教授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①交通安全;②汽车市场营销

汽车工程学院 宋景芬 女 1963.12 硕士 副教授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①交通安全;②汽车市场营销

汽车工程学院 明平顺 男 1946.09 本科 教授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①汽车使用寿命可靠性;②智能运输系统

汽车工程学院 胡斌祥 男 1956.02 硕士 教授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①汽车营销服务工程;②智能运输系统

汽车工程学院 徐达 男 1948.10 硕士 教授 汽车拖拉机 ①汽车动力学;②车辆现代设计方法

汽车工程学院 邓楚南 男 1944.11 本科 教授 车辆工程 ①汽车测试技术与设备;②汽车设计

经济学院 凌丹 女 1963.03 硕士 教授 国际贸易学 国际市场营销、国际技术转移 经济学院 傅新平男 1962.08 硕士 教授 产业经济学 运输市场与运输政策 管理学院 康灿华 男 1959.04 博士 教授 国际贸易学 国际投资与跨国经营、股份制经济与证券投资

经济学院 王仁祥 男 1961.09 博士 教授 国际贸易学 国际融资管理、证券投资决策 经济学院 胡国晖 女 1968.03 博士 副教授 国际贸易学 国际金融管理、国际资本运营 经济学院 王恕立 男 1964.07 博士 教授 国际贸易学 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跨国公司经营管理

管理学院 孙泽厚 男 1963.10 硕士 副教授 管理科学与工程 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组织行为、企业文化

管理学院 程艳霞 女 1962.02 硕士 教授 管理科学与工程 公司战略、营销管理与市场策划、企业形象设计

管理学院 罗险峰 男 1968.11 硕士 副教授 管理科学与工程 风险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科技管理

管理学院 张武农 男 1949.08 本科 副教授 管理科学与工程 科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管理学院 秦远建 男 1959.01 硕士 教授 管理科学与工程 企业战略管理、市场营销 管理学院 胡继灵 女 1964.09 硕士 教授 管理科学与工程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组织行为学 理学院 吴庆余 男 1958.05 硕士 副教授 化工工艺 腐蚀与防护

理学院 王继勇 男 1966.12 硕士 副教授 化学工程与工艺 ①金属与防护②药物合成化学 理学院 郑化 男 1965.09 博士 教授 化学与环境工程 环境友好材料的合成及降解动力学 机电学院 王春麟 男 1951.11 硕士 副教授 控制科学与工程 智能仪器与智能检测 文法学院 王威孚 男 1947.07 本科 教授 法学,思想政治教育 ①党建②工程德育 文法学院 程森成 男 1948.10 本科 教授 法学,思想政治教育 ①党建②国防教育 文法学院 魏纪林 男 1953.03 大学 教授 法学,思想政治教育 ①科学法研究方向 文法学院 张怀民 男 1955.07 本科 研究员 法学,思想政治教育 ①传统文化 文法学院 田官贵 男 1957.02 大学 教授 法学,思想政治教育 ①工程德育

文法学院 李先保 男 1957.02 硕士 教授 法学,思想政治教育 ①市场经济与道德伦理 文法学院 雷绍峰 男 1953.11 博士 教授 法学,思想政治教育 ①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 文法学院 洪小夏 女 1954.08 硕士 教授 法学,思想政治教育 ①国防教育研究

文法学院 陶惠芬 女 1961.10 研究生班 教授 法学,思想政治教育 ①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 *** 文法学院 靳云全 男 1949.10 大学 教授 教育学,高等教育学 ①教育管理

文法学院 赵恒平男 1953.03 硕士 研究员 教育学,高等教育学 ①人力资源与高等教育②高教理论研究

文法学院 王培根 男 1945.05 大学 教授 教育学,高等教育学 ①教育经济与人力资源 文法学院 尚钢 男 1959.12 博士 教授 教育学,高等教育学 ①教育理论研究 文法学院 张安富 男 1957.08 硕士 教授 教育学,高等教育学 ①教育管理

文法学院 丁汉初 男 1956 硕士 研究员 教育学,高等教育学 ①教育与人力资源

文法学院 朱喆 男 1965.06 博士 教授 法学,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古代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 文法学院 吴时明 男 1953.07 师资班 研究员 教育学,高等教育学 教育评价与信息 文法学院 夏晓鸣 男 1948.10 本科 教授 教育学,高等教育学 教育与传播

文法学院 姜曦 女 1949.08 本科 副教授 法学,思想政治教育 邓小平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文法学院 李炼 女 1964.09 硕士 副教授 法学,思想政治教育 市场经济与伦理道德 文法学院 谢薇 女 1963.07 硕士 副教授 法学,思想政治教育 科技法 文法学院 黄莉萍 女 1965.10 本科 副教授 法学,思想政治教育 科技法

文法学院 陈茂国 男 1964.07 硕士 副教授 法学,思想政治教育 科技法 *** 自动化学院 熊和金 男 1966.01 博士 副教授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智能信息处理与只智能控制

自动化学院 李汉强 男 1945.10 博士(日)教授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 自动化学院 李志宏 男 1965.03 学士 副教授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计算机智能控制 自动化学院 刘清 女 1966.01 硕士 教授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智能控制技术与应用 自动化学院 陈三宝 男 1946.04 本科 教授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智能控制与信息系统 自动化学院 李志俊 男 1962.11 硕士 副教授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智能控制与信息处理 自动化学院 陈蕴基 男 1945.12 本科 副教授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现代港口信息控制及智能化技术

自动化学院 宋仲康 男 1964.12 硕士 副教授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计算机控制 自动化学院 徐华中 男 1958.01 硕士 教授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自动控制 自动化学院 曾春年 男 1958.03 硕士 教授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智能控制 自动化学院 陈昌巨 男 1946.02 学士 副教授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自动控制

自动化学院 全书海 男 1955.11 博士在读 教授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智能控制与智能信息处理, 自动化学院 罗惠谦 男 1955.02 本科 副教授 控制科学与工程 应用电子技术 自动化学院 李波 男 1963.12 本科 副教授 控制科学与控制工程 自动测试 自动化学院 张丹红 女 1968.01 硕士 副教授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智能控制

自动化学院 李中年 男 1949.08 本科 教授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智能电器;数控技术 自动化学院 王暖 女 1964.03 硕士 副教授 自动化 工业电气自动化

自动化学院 刘明兰 女 1947.05 本科 教授 控制科学与技术 智能控制与决策

自动化学院 苏义鑫 男 1965.05 硕士 副教授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智能运动控制;数字化技术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王慧觉 男 1945.08 本科 教授 环境工程 交通环保 汽车工程学院 乔维高 男 1964.08 硕士 副教授 车辆工程 汽车被动安全性

汽车工程学院 叶盛焱 男 1948.03 大学 副教授 动力机械与工程 车用发动机设计 汽车工程学院 邓亚东 男 1958.10 学士 副教授 车辆工程 电动汽车系统分析与设计 汽车工程学院 钟绍华 男 1964.09 硕士 副教授 车辆工程 电动汽车 管理学院 晏敬东 男 1962.02 硕士 教授 技术经济 产业经济;财税管理 管理学院 袁明鹏 男 1963.10 博士 教授 技术经济 科技管理;环境经济

管理学院 王虎 男 1961.09 硕士 副教授 管理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 管理学院 李赤林 男 1966.10 硕士 副教授 管理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 管理学院 郝继陶 男 1949.06 本科 教授 管理会计学 财务会计;日本会计

管理学院 王爱民 男 1961.04 硕士 教授 工商管理/管理工程 企业管理;市场营销 管理学院 云俊 女 1958.05 学士 副教授 管理科学与工程 系统优化;物流管理

管理学院 刘舒燕 女 1956.02 学士 副教授 管理科学与工程 系统优化;系统工程;系统仿真 管理学院 刘明菲 女 1963.06 硕士 副教授 管理科学与工程 营销管理;战略管理 管理学院 洪元义 男 1947.10 学士 副教授 管理科学与工程 企业集团管理 管理学院 罗帆 女 1963.10 硕士 副教授 管理科学与工程 预警管理;组织管理 管理学院 周国强 男 1965.02 硕士 副教授 管理科学与工程 财务决策 管理学院 石友蓉 男 1962.12 学士 副教授 管理科学与工程 财务管理

管理学院 黄长江 男 1953.08 学士 副教授 管理科学与工程 会计理论与政策;财务管理 管理学院 贺琼 女 1954.03 学士 教授 产业经济学 财务与会计理论研究 管理学院 肖全芳 男 1962.10 硕士 副教授 产业经济学 财务管理

管理学院 吴立扬 男 1950.05 硕士 教授 产业经济学 财务管理;审计理论与方法 管理学院 罗玲 女 1963.11 硕士 副教授 管理;企业管理 企业战略管理;市场营销 管理学院 熊伟 男 1955.01 学士 副教授 管理科学与工程 系统建模;决策分析 管理学院 叶厚元 男 1964.01 硕士 副教授 统计学;管理学 统计学;企业并购 管理学院 张浩 女 1962.07 硕士 副教授 管理科学与工程 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学院 冯艳飞 男 1966.03 博士 副教授 技术经济 产业经济 管理学院 喻金田 男 1966.08 硕士 副教授 技术经济 技术经济

管理学院 赵新娥 女 1966.03 本科 副教授 财务管理 财务会计理论研究 管理学院 唐玉莲 女 1961.07 硕士 副教授 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

管理学院 周盟农 男 1963.11 学士 副教授 财务管理 财务会计理论研究 管理学院 徐凤菊 女 1964.04 本科 副教授 会计学 财务管理 管理学院 胡华夏 男 1965.06 硕士 副教授 会计学 审计理论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陈先咏 男 1950.06 副教授 材料科学与工程 金属表面强化技术与热处理炉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叶卫平男 1955.06 硕士 副教授 材料科学与工程 金属材料强化及表面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于有生 男 1952.03 副教授 材料加工工程 焊接工程自动控制及计算机应用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姚三九 男 1951.12 硕士 教授 材料科学与工程 耐磨材料、镁铝合金、复合铸造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毛华杰 男 1962.10 硕士 副教授 材料科学与工程 汽车新材料与先进制造技术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陈友治 男 1969.04 博士 副教授 材料科学与工程 高性能水泥基建筑材料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赵前 男 1961.07 硕士 副研究员 材料科学与工程 水泥工艺及其计算机技术在水泥工业中的应用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黄从运 男 1963.03 博士 副教授 材料科学与工程 水泥材料化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万惠文 男 1963.09 硕士 副教授 材料科学与工程 水泥工艺及新型材料的研究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王勇 男 1956.03 硕士 副教授 材料科学与工程 复合材料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范晓明 男 1963.11 硕士 副教授 材料科学与工程 铸造复合材料、叠合结构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余小华 男 1955.06 本科 副教授 材料科学与工程 金属、复合材料研制;加工技术;过程自动化控制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余际星 男 1957.10 本科 副教授 材料科学与工程 节能清洁燃烧技术、材料近净成型工艺与设备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朱春东 男 1963.02 硕士 副教授 材料科学与工程 金属塑性成形过程控制与模拟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程培元 男 1957.10 硕士 副教授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近净成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强 男 1970.01 博士 副教授 材料科学与工程 新型复合材料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郭俊才 男 1950.12 本科 教授 材料学(校办)无机非金属材料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李曦 女 1968.09 博士 副教授 材料学(校办)无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材料物理学

理学院 吴传生 男 1957.01 本科 教授 应用数学、数量经济学 微分方程及应用

理学院 肖新平男 1965.09 在读博士 教授 应用数学、数量经济学 优化控制、系统工程 理学院 黄樟灿 男 1960.07 在读博士 教授 应用数学、数量经济学 数值计算、智能控制、计算智能、大系统控制

理学院 王建华 男 1965.05 硕士 副教授 应用数学、数量经济学 金融数学

理学院 桂预风 男 1963.10 硕士 副教授 应用数学、数量经济学 遥感、计算机视觉及图象处理

理学院 王仲君 女 1964.2.26 硕士 副教授 应用数学、数量经济学 计算数学及复杂性科学、计算机应用

理学院 刘军 女 1963.07 硕士 副教授 应用化学 功能高分子材料 理学院 徐瑛 女 1962.11 硕士 副教授 应用化学 材料化学

外国语学院 刘升民 男 1955.03 本科 教授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词汇学

外国语学院 王达金 男 1954.03 本科 教授 外国语言及应用语言学 科技英语翻译 外国语学院 吴志芳 女 1954.01 本科 教授 外国语言及应用语言学 翻译理论与实践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谢全敏 男 1968.08 硕士 副研究员 岩土工程 岩体稳定性评价与岩土工程灾害防治研究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陈铭 男 1966.09 大学 副教授 建筑设计及理论 城市住区问题研究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袁志宇 男 1966.04 硕士 高级工程师 市政工程 水污染控制及应用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冯仲仁 男 1962.08 硕士 副教授 市政工程 交通土建工程与计算方法

经济学院 王友顺 男 1947.10 本科 副教授 产业经济学 外贸运输 经济学院 朱金生 男 1964.04 硕士 副教授 国际贸易学 国际市场营销 经济学院 周毓萍 女 1968.02 在读博士 副教授 国际贸易学 国际投资、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

艺术与设计学院 朱明健 男 1956.11 硕士 教授 设计艺术学 环境艺术与公共艺术 艺术与设计学院 徐晓庚 男 1963.11 硕士 副教授 设计艺术学 设计艺术学

信息工程学院 杨春金 男 1950.10 本科 副教授 信号与信息系统 GIS、GPS及RS集成应用 信息工程学院 王虹 女 1962.12 硕士 副教授 信号与信息系统 信号处理 信息工程学院 阙大顺 男 1963.11 硕士 副教授 信号与信息系统 信号处理

信息工程学院 陈庆虎 男 1957.08 博士 教授 信号与信息处理 信号处理、智能识别

信息工程学院 胡耀祖 男 1966.12 硕士 副教授 信号与信息处理 量子通信及其计算机仿真

信息工程学院 王原丽 女 1965.05 硕士 副教授 信号与信息处理 光纤通信

信息工程学院 叶庆云 女 1957.10 本科 副教授 信号与信息处理 电路CAD及教学软件的研制

信息工程学院 廖传书 男 1951.11 本科 副教授 信号与信息处理 信号检测与控制 信息工程学院 刘皓春 男 1963.02 硕士 副教授 信号与信息处理 智能控制、信号处理 信息工程学院 黄涛 男 1968.06 硕士 副教授 信号与信息处理 工业网络、应用电子 艺术与设计学院 何方 女 1962.11 本科 副教授 设计艺术学 广告与装潢艺术设计

机电学院 黄继雄 男 1957.10 硕士 副教授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计算机辅助制造与数控技术

机电学院 曹献坤 女 1966.04 博士 副教授 机械工程 机械摩擦学

机电学院 周廷美 女 1956.12 博士 教授 机械设计及理论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

机电学院 余先涛 男 1968.06 硕士 副教授 机械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电一体化 机电学院 肖峻 男 1964.05 硕士 副教授 机械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电一体化 机电学院 黄安贻 男 1965.03 硕士 副教授 机械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制造信息处理与过程控制

机电学院 吴波 男 1962.05 硕士 副教授 机械设计及理论 先进设计技术、机械可靠性 机电学院 赵燕 女 1957.10 硕士 副教授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应用 人文社会科学系 杨怀中 男 1954.05 本科 教授 科学技术哲学 科技伦理学、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人文社会科学系 高建明 男 1957.10.硕士 教授 科学技术哲学 科技社会学

人文社会科学系 夏劲 男 1958.07 学士 副教授 科学技术哲学 科技史、科技管理 人文社会科学系 黄百成 男 1952.12.本科 教授 科学技术哲学 科技伦理学

人文社会科学系 洪涛 男 1964.10.硕士 副教授 科学技术哲学 系统哲学、科技哲学理论 人文社会科学系 龚时中 男 1946.08 学士 教授 科学技术哲学 科学哲学 人文社会科学系 毛传清 男 1963.06 硕士 副教授 中共党史 党史党建

人文社会科学系 高鸣放 男 1957.5 学士 副教授 中共党史 新时期党建理论与实践 人文社会科学系 文道贵 男 1962.11 硕士 副教授 中共党史 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 人文社会科学系 龙士云 男 1955.01 硕士 副教授 中共党史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人文社会科学系 邱观建 男 1953.02 学士 教授 中共党史 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物流工程系 刘刚 男 1961.12 博士 教授 机械设计及理论 结构设计及安全性评价、智能可靠性技术

物流工程系 董明望 男 1963.07 硕士 副教授 机械设计及理论 智能CAD/CAM、物流管理及决策支持系统

物流工程系 计三友 男 1963.04 硕士 副教授 机械设计及理论 散粒物料装卸理论及技术、可靠性技术

物流工程系 赵章焰 男 1963.08 博士 副教授 机械设计及理论 结构损伤、疲劳和断裂,机械振动、分析与控制

物流工程系 李勇智 男 1956.09 硕士 副教授 机械设计及理论 起重运输机械设计理论与方法

物流工程系 肖汉斌 男 1963.01 硕士 教授 机械设计及理论 机械故障监控系统研究、计算机辅助检测

物流工程系 周强 男 1963.10.硕士 副教授 机械设计及理论 机械故障诊断、钢丝绳断丝检测

物流工程系 郭兴 女 1967.03 博士 副教授 机械设计及理论 智能制造

物流工程系 胡吉全 男 1958.08 本科 副教授 机械设计及理论 起重机械设计理论与方法 物流工程系 张晓川 男 1947.02 学士 教授 机械设计及理论 机械结构分析、试验 物流工程系 张庆英 女 1956.03 博士 副教授 机械设计及理论 先进测量技术

物流工程系 张予川 男 1962.06 硕士 教授 机械设计及理论 机械产品设计方法学与智能设计技术,基于多媒体的机械

物流工程系 王长琼 女 1967.02 博士 副教授 机械设计及理论 智能CAD,智能故障诊断 物流工程系 张英 女 1963.04 学士 副教授 机械设计及理论 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

物流工程系 郭燕 女 1962.09 硕士 副教授 机械设计及理论 大宗散货装卸理论与应用技术

物流工程系 魏军 男 1964.02 硕士 副教授 机械设计及理论 计算机图形学及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物流系统分析及规

物流工程系 顾毅 男 1961.11 硕士 副教授 机械设计及理论 物流装备自动化 物流工程系 朱宏辉 男 1956.02 硕士 副教授 机械电子工程 计算机辅助测试与控制,智能自动化及系统研究

物流工程系 刘有源 男 1955.09 博士 副教授 机械电子工程 智能CAD及计算机仿真,智能机器

物流工程系 吴青 女 1962.03 硕士 副教授 机械电子工程 测试系统智能化的关键技术研究

物流工程系 罗继湘 男 1953.12.大学 高工 材料加工工程 液态模锻技术及模具设计

航运学院 吴建华 男 1963.08 硕士 副教授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交通信息控制系统的研究、交通信息系统与工程

航运学院 谭箭 男 1961.12 硕士 副教授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船舶安全与海事分析 航运学院 刘明俊 男 1963.07 本科 副教授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船舶控制理论与技术、船舶安全与海事分析

航运学院 黄立文 男 1965.12 博士 教授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气象信息采集与处理 航运学院 郭国平男 1962.01 本科 副教授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船舶控制理论与技术、交通运输安全保障

航运学院 郝勇 男 1966.08 本科 副教授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海事管理与海事法 航运学院 王当利 男 1962.09 硕士 副教授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海事信息分析与处理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周新聪 男 1964.01 博士 副教授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设备与故障诊断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丁彰雄 男 1961.09 硕士 副教授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材料表面工程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海鹏洲 男 1946.12 本科 副教授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船舶轴系工程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李国栋 男 1945.03 本科 副教授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监测自动化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钟骏杰 男 1955.01 硕士 副教授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维修及可靠性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朱国宝 男 1945.04 本科 教授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计算机辅助工程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范世东 男 1963.10.博士 教授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维修及可靠性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陈辉 男 1962.12 博士 教授 轮机工程 轮机仿真及控制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吕林 男 1961.03 硕士 教授 轮机工程 内燃机性能与排放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李格升 男 1964.04 硕士 副教授 轮机工程 液化气热响应特性研究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喻方平男 1959.10.硕士 副教授 轮机工程 轮机控制与信息技术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程国瑞 男 1947.09 大学 副教授 轮机工程 动力装置CAD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向阳 男 1962.10.博士 副教授 轮机工程 结构健康诊断技术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周瑞平男 1964.11 硕士 副教授 轮机工程 船舶动力装置CAD,船舶动力装置动态仿真研究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王克 男 1953.08 本科 副教授 轮机工程 液化气安全运输技术的研究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马南琦 男 1954.02 本科 副教授 轮机工程 模糊控制、轮机自动化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李鹤鸣 男 1963.12 本科 副教授 轮机工程 轮机自动化、液化气安全运输管理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高岚 女 1965.06 硕士 副教授 轮机工程 轮机控制与信息技术 交通学院 姜曼松 男 1950.12 学士 高工 流体力学 实验流体力学 交通学院 高高 男 1949.02 博士 副教授 流体力学 船舶快速性

交通学院 王家楣 女 1951.08 大学 副教授 流体力学 计算流体力学,工业及环境流体力学

交通学院 吕运冰 男 1946.02 硕士 教授 工程力学 本构理论,断裂与损伤 交通学院 张谢东 男 1964.10.博士 副教授 结构工程 桥梁结构 交通学院 张开银 男 1960.06 硕士 教授 结构工程 结构动力学

交通学院 严仁军 男 1962.01 博士 副教授 结构工程 结构数值计算与仿真 交通学院 张少雄 男 1965.05 博士 副教授 结构工程 船舶水弹性力学

交通学院 何君雄 男 1965.09 硕士 副教授 结构工程 桥梁结构分析 , 桥梁施工控制 交通学院 胡幼常 男 1961.05 硕士 副教授 结构工程 岩土工程 交通学院 蔡千典 男 1945.08 硕士 副教授 结构工程 桥梁工程

交通学院 欧湘萍 男 1962.09 硕士 副教授 结构工程 工程地址、岩土工程 交通学院 陆永青 男 1946.11 本科 副教授 结构工程 地基处理

交通学院 宋春节 男 1968.04 博士 副教授 道路与铁道工程 工程管理,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研究

交通学院 杨德灿 男 1964.08 硕士 副教授 桥梁与隧道工程 索承桥设计理论 , 桥梁施工技术与工程控制

交通学院 胡勇 男 1965.10.博士 副教授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计算机辅助制造 交通学院 茅云生 男 1962.07 学士 副教授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计算机辅助制造 交通学院 罗薇 女 1959.08 硕士 副教授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船舶操纵与安全性 交通学院 谭廷寿 男 1956.03 学士 副教授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船舶快速性 交通学院 陈克强 男 1955.03 本科 副教授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船舶快速性 交通学院 毛筱菲 女 1962.05 硕士 副教授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新船型研究 交通学院 王丽铮 女 1964.08 硕士 教授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新船型研究

交通学院 李俊华 男 1968.07 博士 副教授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计算机辅助制造 交通学院 顿贺 男 1945.06 本科 副教授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计算机辅助制造 交通学院 刘家新 男 1954.09 本科 副教授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新船型研究 交通学院 张大有 男 1946.10.本科 教授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船舶快速性、高速船研究

交通学院 郑义彬 男 1962.12 硕士 副教授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交通管理、证券投资 交通学院 方芳 女 1946.06 本科 教授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国际航运与综合物流管理 交通学院 张庆年 男 1957.09 硕士 副教授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与优化决策、物流系统规划

交通学院 杨家其 男 1964.08 硕士 副教授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国际航运与综合物流管理

交通学院 刘清 女 1966.02 硕士 副教授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交通运输系统优化决策 交通学院 陈宁 女 1965.05 硕士 副教授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交通运输系统优化决策、国际航运与综合物流

交通学院 蒋惠园 女 1965.07 硕士 副教授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国际航运与综合物流 交通学院 詹斌 男 1966.11 硕士 副教授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交通运输系统优化决策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刘洪星 男 1963.03 硕士 副教授 计算机应用技术 信息系统,数据库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徐东平男 1958.02 学士 教授 计算机应用技术 分布式交互视景仿真,多媒体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徐凯声 男 1945.09 本科 副教授 计算机应用技术 计算机网络,IS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熊文龙 男 1944.11 本科 教授 计算机应用技术 计算机支撑环境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程胜利 男 1945.09 本科 副教授 计算机应用技术 信息安全,加密算法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杨国勋 男 1945.10 本科 副教授 计算机应用技术 数据库与信息系统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胡家宝 男 1950.01 大学 副教授 计算机应用技术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陈先桥 男 1961.11 硕士 副教授 计算机应用技术 并行处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杨克俭 男 1954.04 硕士 教授 计算机应用技术 仿真与建模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夏红霞 女 1960.01 大学 副教授 计算机应用技术 软件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冉春玉 男 1945.03 大学 副教授 计算机应用技术 网络及信息系统应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饶文碧 女 1967.01 博士 副教授 计算机应用技术 软件工程,计算机图形图象处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刘冠荣 男 1945.05 本科 副教授 计算机应用技术 网络与分布系统及网络并行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熊盛武 男 1966.12 硕士 副教授 计算机应用技术 分布式系统,网络安全,演化计算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张能立 男 1964.04 硕士 副教授 计算机应用技术 数据库应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高曙 女 1967.04 硕士 副教授 计算机应用技术 多Agent系统和分布式人工智能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刘冬飞 男 1962.11 硕士 副教授 计算机应用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潘昊 男 1964.09 硕士 副教授 计算机应用技术 神经网络,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应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胡燕 女 1965.03 硕士 副教授 计算机应用技术 计算机应用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佘明高 男 1958.09 硕士 副教授 计算机应用技术 工程数据库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闵联营 男 1956.01 学士 副教授 计算机应用技术 多媒体理论与数据库应用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吴业福 男 1964.12 硕士 副教授 计算机应用技术 电子商务与网络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陈天煌 男 1957.01 学士 副教授 计算机应用技术 多媒体与数据库应用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谈冉 女 1961.03 硕士 副教授 计算机应用技术 远程数据管理与网络实用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方安平女 1955.09 本科 副教授 计算机应用技术 计算机智能技术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姜洪义 男 1961.03 硕士 教授 材料学 材料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魏明坤 男 1951.01 研究生班 教授 材料学 应用化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张辉 女 1970.06 硕士 副研究员 材料科学与工程 无机非金属材料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王玉成 男 1963.09 硕士 副教授 材料学 材料加工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罗志平男 1961.08 硕士 副研究员 材料学 燃料电池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洛阳 黄迪宇 男 1959.12 硕士 高工 材料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张建 男 1964.01 硕士 副教授 材料学 功能材料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裴新美 男 1963.03 学士 副教授 材料学 无机非金属材料 机电学院 黄小文 男 1957.09 博士 教授 机械电子工程 软件开发和人工智能 机电学院 黎国华 男 1964.06 硕士 副教授 机械电子工程 数字粉体技术及装备 机电学院 冯雪梅 女 1966.12 硕士 副教授 机械设计及理论 智能磁液阻尼可控理论 机电学院 王志辉 男 1960.02 硕士 高工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建材装备及复合材料成型 机电学院 魏仁选 男 1965.10 博士 副研究员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数字制造、微机电系统 机电学院 沈顺成 男 1959.05 硕士 副教授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电一体化 机电学院 李维来 男 1949.09 学士 研究员 机械电子工程

交通学院 杨吉新 男 1964.08 硕士 副教授 结构可靠度分析

交通学院 郑绍春 男 1957.10 大专 副教授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制造 交通学院 孙光甦 男 1959.07 硕士 研究员 水声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刘军 女 1966.11 硕士 副教授 计算机应用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何克右 男 1956.03 学士 副教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顾治华 男 1959.11 学士 副教授 计算机软件及理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王舜燕 男 1957.04 学士 副教授 计算机应用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赵岳松 男 1946.06 学士 副教授 计算机应用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尹朝庆 男 1946.03 本科 教授 计算机应用技术 信息工程学院 聂明新 男 1966.01 硕士 副教授 通信与信息系统 信息工程学院 卢珞先 女 1962.01 硕士 副教授 通信与信息系统 信息工程学院 何伟 男 1958.04 硕士 副教授 通信与信息系统 信息工程学院 何嘉斌 男 1947.10 学士 副教授 通信与信息系统 自动化学院 张素文 女 1962.12 硕士 副教授 信号与信息处理 汽车工程学院 何耀华 男 1962.04 学士 高工 车辆工程 汽车工程学院 陈三昧 男 1948.09 学士 高工 车辆工程

航运学院 张兢 男 1956.05 硕士 副教授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航运学院 杨亚东 男 1963.11 本科 副教授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詹志刚 男 1965.08 硕士 副教授 轮机工程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钱作勤 男 1963.01 博士 副教授 轮机工程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王建平男 1962.02 博士 副教授 结构工程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黄斌 男 1968.03 博士 副教授 结构工程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蔡江勇 男 1966.01 硕士 副教授 结构工程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张建华 男 1963.01 博士 副研究员 环境工程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高惠民 男 1958.02 学士 副教授 矿物加工工程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张凌燕 男 1963.03 学士 副教授 矿物加工工程 理学院 宋显辉 男 1948.06 学士 副研究员 固体力学 理学院 李曦 女 1968.09 博士 副教授 应用化学 理学院 陈永熙 男 1945.08 硕士 教授 应用化学 理学院 陈军明 女 1966.07 博士 副教授 固体力学 理学院 巫辉 男 1959.08 学士 副教授 应用化学 理学院 鄢烈祥 男 1954.10 博士 教授 应用化学 管理学院 周朝阳 女 1967.03 学士 副教授 会计学 管理学院 孙习祥 男 1967.03 硕士 副教授 企业管理 管理学院 李柯 女 1966.03 硕士 副教授 管理科学与工程 管理学院 庄越 男 1965.05 硕士 副教授 技术经济及管理 管理学院 吕久琴 女 1966.09 硕士 副教授 会计学 管理学院 吴亚非 男 1955.05 学士 副教授 企业管理

文法学院 张志伟 男 1958.09 硕士 副教授 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 文法学院 王国华 男 1959.10 博士 教授 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 文法学院 柯育芳 男 1964.07 学士 副教授 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 文法学院 张荣国 男 1956.10 硕士 副研究员 高等教育学

文法学院 申来津 男 1965.07 博士 副教授 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教育 经济学院 朱汉民 男 1962.08 学士 副教授 产业经济 经济学院 陈霞 女 1966.10 硕士 副教授 产业经济 经济学院 梁娟 女 1964.11 学士 副教授 国际贸易

外国语学院 邹智勇 男 1958.10 学士 教授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 易西多 男 1962.07 学士 副教授 设计艺术学 设计艺术学 物流工程系 陶洪久 男 1962.12 博士 副教授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物流工程 物流工程系 郭建生 男 1964.01 硕士 副教授 机械设计及理论 物流工程 物流工程系 胡建华 男 1966.01 硕士 副教授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物流工程 物流工程系 李和平男 副教授

人文社会科学系 陈哲 男 1966.11 硕士 副教授 中共党史 人文社会科学系 王世超 男 1961.04 硕士 副教授 中共党史 人文社会科学系 赵经 男 1965.04 学士 副教授 中共党史 人文社会科学系 彭攀 男 1976.05 硕士 副教授 中共党史 机电学院 张佑林 男 1947.02 硕士 教授 机械设计及理论 机电学院 胡正前 男 1945.09 本科 教授 机械设计及理论 交通学院 陈小佳 男 1963.08 硕士 副教授 桥梁与隧道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杨开英 女 1946.07 本科 教授 计算机应用技术 文法学院 王二宝 男 53.07 学士 研究员 德育教育教育科学理论

汽车工程学院 过学迅 男 56.11 博士 教授 车辆工程 汽车传动系统仿真和控制,电动汽车设计技术

经济学院 黄蕙萍 女 66.07 硕士 副教授 国际贸易学 1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2可持续发展与国际贸易3国际技术

经济学院 陈 为 男 61.07 博士 教授 产业经济学,经济地理学 1人口与环境经济学2城市(经济)地理学3区域经济学

经济学院 董凳珍 女 65.10 学士 副教授 产业经济学 1运输经济2物流3企业经济

经济学院 杨琦峰 男 64.04 硕士 副教授 国际贸易学,电子商务 1电子商务应用2.CRM;SCM 经济学院(湖北经济学院 杨 军 男 65.05 博士 副教授 产业经济学,投资经济学 1产业投资2上市公司管理

管理学院 袁道焰 男 63.11 博士 副教授 技术经济与管理 技术创新战略管理,项目投资决策与管理,产业竞争力机

管理学院 何苇杭 男 64.06 MBA 副教授 管理科学与工程 计算机信息管理与决策分析 管理学院 陈晓芳 女 67.10 硕士 副教授 会计学 注册会计师审计理论与务实研究,会计理论与务实研究

管理学院 刘英 女 68.09 硕士 副教授 会计学 财务管理信息化,资本运营,财务管理国际化

管理学院 王家祺 男 66.05 硕士 副教授 企业管理 现代企业制度,市场营销策略,民营企业问题分析 管理学院(湖北经济学院 李卫星 男 57.10 硕士 教授 工商管理 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与方法,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定量方法 管理学院(湖北经济学院 王红 女 62.07 硕士 副教授 工商管理 营销战略与管理,商品流通经济理论,人力资源与管理 管理学院(湖北经济学院 陈向军 男 66.06 硕士 副教授 工商管理 营销管理与创新,民营科技企业管理,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王玉杰 男 56.08 学士 高工 采矿工程 爆破工程,安全工程,静态爆裂技术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谢恒星 男 58.10 博士 教授 矿物加工工程 矿物工程数学模型,粉碎理论与颗粒制备技术,矿物环境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葛英勇 男 61.11 硕士 教授 矿物加工工程 浮选药剂,表面活性,水处理药剂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方继敏 男 63.07 学士 副研究员 环境工程 水污染控制,化工新材料,铸造环保材料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曾德芳 男 55.09 学士 副教授 环境工程 新型天然高分子应用,新型环保材料研发,环境噪声控制

机电学院 柯常忠 男 55.12 硕士 副教授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机械系统与人工智能,制造自动化,机械产品造型设计

机电学院 韩少军 男 57.01 硕士 副教授 机械设计及理论 机械设计及理论,机电一体化 机电学院 阮祥发 男 53.03 学士 副教授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自动控制,微机测控及电子技术

机电学院 付风岚 女 60.02 学士 副教授 机械工程 机械精度CAD,检测,产品质量控制 机电学院 李鹏 男 68.10 硕士 副教授 机电一体化 高性能复合材料,纳米复合材料,计算机辅助设计

机电学院 郑钧宜 女 64.11 硕士 副教授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液压传动与控制,机械电气控制,微机控制

机电学院 姜彦 女 56.09 硕士 副教授 机械学 发动机摩擦学,摩擦学测试技术,压力成形加工中的摩擦

机电学院 赵秀栩 女 68.09 硕士 副教授 工业设计 工业产品设计及理论,数字制造理论,规模定制设计理论

自动化学院 夏泽中 男 58.08 博士 副教授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嵌入式控制与微机电系统,智能运动控制技术,控制网络

自动化学院 李彬 女 63.08 双学位 副教授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电路工程

自动化学院 王攀 男 71.09 博士 副教授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智能控制,决策分析,生物医学智能化系统

自动化学院 龚跃玲 男 61.03 硕士 副教授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智能控制,计算机控制技术

自动化学院 周新民 男 65.09 硕士 副教授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现场总线技术,虚拟仪器技术

自动化学院 杨莉 女 65.11 硕士 副教授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计算机控制技术,计算机与PLC控制,交流脉宽调速

自动化学院 孙晓明 男 56.12 学士 高级实验师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计算机控制技术与信息系统集成,智能控制

汽车工程学院 徐达伟 男 56.05 学士 高工 车辆工程 车辆及动力机械的测试设备研究,计算机辅助设计

汽车工程学院 杨慧萍 女 65.12 硕士 副研究员 车辆工程 汽车CAD,车辆及动力设备检测研究 理学院 郑连爽 男 54.01 博士 教授 应用化学 应用化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 陈飞 男 63.05 学士 副教授 艺术设计 现代美术与公共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及其理论

艺术与设计学院 蒋中秋 男 63.08 硕士 副教授 艺术设计 城市中的绿化环境,园林艺术的形成发展,家具的人性化

艺术与设计学院 阮争翔 男 63.08 学士 副教授 艺术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平面设计,广告包装装潢设计

艺术与设计学院 邹其昌 男 63.12 博士 副教授 艺术设计 中国美学与艺术学研究,艺术、设计与传播,艺术经典

艺术与设计学院 黄群 女 65.08 硕士 副教授 艺术设计 产品开发与设计营销,形态论,信息设计

艺术与设计学院(文化厅 蒋昌国 男 46.02 学士 国家一级美术师 艺术设计 现代美术与艺术设计,艺术设计管理

文法学院 陈波 男 65.08 硕士 副教授 政治学 比较现代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国传统

文法学院 陈智勇 男 52.06 硕士 教授 教育管理学 体育教育学,体育文化与身体素质教育,体育教育训练学

文法学院 刘同员 男 56.02 硕士 教授 教育管理学 体育教育与人口素质发展

文法学院(学位办)问青松 男 55.12 硕士 教授 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生教育产业

文法学院(黄冈师院)居继清 男 64.12 硕士 教授 马克思理论教学与研究 邓小平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研究

文法学院(黄冈师院)杨德平男 53.11 硕士 教授 教育经济与管理 教育经济,教育测量与评价,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文法学院(黄冈师院)张正才 男 53.09 学士 研究员 高等教育学 高校后勤社会化研究,高校财务管理研究,高校军事研究

文法学院(黄冈师院)周德金 男 54.12 学士 教授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邓小平理论,邓小平哲学思想

文法学院(黄冈师院)梅福林 男 53.07 学士 教授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农村改革理论与实践

文法学院(黄冈师院)陈中文 男 65.09 硕士 副研究员 高等教育学 高校科技管理,教育学与人才资源

理学院 周树民 男 61.11 硕士 教授 应用数学、统筹学 图中Hamiltion圈存在性的研究,随即规划研究

理学院 王卫华 男 65.12 学士 副教授 计算数学 优化计算,数字制造技术 理学院 孙明清 男 69.07 博士 副教授 固体力学 智能材料结构

理学院 李瑶 女 68.06 硕士 副教授 固体力学 微观力学,复合材料学,传热学 理学院 朱四荣 女 69.08 硕士 副教授 固体力学 智能材料及结构,结构性能的计算机模拟 理学院 陈连喜 男 64.11 硕士 副教授 应用化学 应用有机化学,医用和生物材料,功能高分子

理学院 孙振亚 男 64.07 硕士 研究员 化学工程与技术 铁的生物矿化与环境化学,纳米材料

理学院 胡萍 女 62.10 学士 副教授 化学工程与技术 高分子材料合成,高分子材料优化设计,高分子材料研究 理学院 楼一层 男 60.02 学士 主任药师 化学工程与技术 复方中药的化学分析研究,制剂药用材料的研究

理学院 张学敏 男 61.01 学士 副教授 化学工程与技术 高分子合成,涂料与涂装工艺学,功能高分子与涂料

理学院 刘小平男 58.02 学士 教授/主任医师 化学工程与技术 中药成分分析,中药新剂型研究,中药新资源开发研究

理学院 彭斯俊 男 64.07 硕士 副教授 应用数学 演化计算,统计分析 理学院 陈盛双 男 64.11 硕士 副教授 应用数学 应用统计,金融数学

理学院 陈晓江 男 60.01 学士 副教授 应用数学、计算数学 偏微分方程,常微分方程,数值计算

信息工程学院 李方敏 男 68.06 博士 教授 通信与信息系统 嵌入式系统与网络通信,新型网络体系结构,信息安全

信息工程学院 胡君萍 女 68.02 硕士 副教授 信息与信号处理 信息交换技术与网络,计算机控制与应用,智能仪器

信息工程学院 孟哲 女 63.03 硕士 副教授 信息与信号处理 DSP及系统研究,计算机嵌入技术及实现,信息处理技术

信息工程学院 戴珩 女 63.01 学士 副教授 光纤传感技术 通信与信息系统,光纤传感技术与应用,光学

信息工程学院 梁磊 男 63.03 硕士 副研究员 通信与信息系统 光纤传感技术,智能结构与材料,通信与信息系统

信息工程学院 信思金 男 65.04 硕士 副研究员 通信与信息系统 光纤传感技术,智能结构与材料,通信与信息系统

信息工程学院 戴焯 男 44.12 学士 教授 通信与信息系统 现代网络感测系统,系统电路兼容性技术,社会服务信息

信息工程学院 陶洪久 男 64.12 博士 副教授 通信与信息系统 数字图象处理,遥感信息处理,流媒体技术

信息工程学院 杜谦 男 62.12 学士 副教授 通信与信息系统 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 外国语学院 甘文平男 65.07 硕士 副教授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美国小说,美国文化,英国文学

外国语学院 朱汉雄 女 68.06 硕士 副教授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英语测试学,英语小说研究,英语阅读教学方法

外国语学院 高文成 男 69.02 硕士 副教授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第二语言习得,外语测试,外语教学法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张南平男 61.01 博士 教授 计算机应用技术 电子政务,制造业ERP,网络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林泓 女 65.06 硕士 副教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软件工程,编译理论与技术,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

人文社会科学系 汪炜 男 65.10 硕士 副教授 科学技术哲学 知识产权法,高新技术产业保护法,交通法学

人文社会科学系 李运祥 男 54.08 硕士 副教授 中共党史 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人文社会科学系 贾民伟 男 69.10 硕士 副教授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科技伦理学,哲学,社会心理学

人文社会科学系 王能东 男 66.09 博士 副教授 马克思主义哲学 科学文化,教育哲学,科学教育

人文社会科学系 李兆荣 男 61.12 学士 副教授 科学技术哲学 科技法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董健 男 56.01 学士 副教授 轮机工程 内燃机代用燃料及排放控制,内燃机零部件可靠性研究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赵在理 男 52.07 博士 副教授 轮机工程 现代轮机管理工程,制冷系统研究与仿真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胡国梁 男 57.11 学士 副教授 船舶与海洋工程 船舶制冷与空调性能优化研究

人文社会科学系 黄岭峻 博士后

物流工程系 钱开元 男 46.03 学士 副教授 机械设计及理论 结构分析与设计 物流工程系 高清港 男 46.02 学士 副教授 机械设计及理论 结构分析与设计

物流工程系 卢瑞文 男 51.10 学士 副教授 机械工程 先进制造技术,自动识别技术

物流工程系 罗齐汉 男 62.10 硕士 副教授 机械设计及理论 绿色物流,新型传动系统,智能CAD/CAM 物流工程系 万会雄 男 63.09 硕士 副教授 机械工程 液压故障诊断技术与状态监测,电液控制系统

交通学院 张志宏 男 64.10 硕士 教授 流体力学 水动力学,工业及环境流体力学

交通学院 顾建农 男 63.06 硕士 副教授 流体力学 船舶力学,水下航行体超空泡特性,实验技术

交通学院 苗张木 男 57.11 硕士 副教授 工程力学 断裂与损伤,结构安全性与可靠性,实验应力分析

交通学院 向木生 男 61.11 硕士 副教授 固体力学 振动工程,桥梁工程

交通学院 龚昌奇 男 56.07 学士 副教授 船舶工程 现代设计方法与计算机辅助船舶设计 交通学院 肖波 男 65.04 硕士 副教授 结构工程 高度非线性结构碰撞动力学研究,结构计算方法与仿真

交通学院 周增国 男 57.02 学士 副教授 工程力学 计算结构力学极其应用,交通运输规划理论与方法

交通学院 邱红胜 男 66.06 博士 高工 土木工程 软土地基加固极其理论的研究 航运学院 郭志新 男 65.10 学士 副教授 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环境控制及污染,船舶安全与海事分析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赵玉民 男 51.08 学士 副教授 材料学 材料近净成形工艺,精密模具设计制造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周静 女 70.07 硕士 副教授 材料物理与化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顾少轩 女 67.07 硕士 副教授 材料物理与化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戴英 女 64.06 博士 副教授 材料物理与化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朱兴元 男 64.12 博士 副教授 材料加工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杜学铭 男 62.10 硕士 副教授 材料加工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秦岩 男 67.10 硕士 副教授 复合材料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韩建军 男 70.09 硕士 副教授 材料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李福洲 男 63.06 硕士 高工 材料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王友法 男 68.05 硕士 副教授 材料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戴红莲 女 70.06 硕士 副教授 材料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姜从胜 男 63.08 硕士 副研究员 材料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杨新亚 女 65.10 硕士 副高 材料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廖学红 男 63.04 学士 副教授 材料物理与化学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祝文化 男 66.03 硕士 副教授 岩土工程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孙吉主 男 70.10 博士 副教授 岩土工程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李保德 男 64.11 硕士 副教授 结构工程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饶云刚 男 58.11 学士 副教授 结构工程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车春鹂 女 67.05 硕士 副教授 结构工程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王晓 男 63.08 硕士 副教授 结构工程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王乾坤 男 64.10 硕士 研究员 结构工程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李书进 男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连岳泉 男 62.09 硕士 副教授 桥梁与隧道工程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赵彬 男 64.04 硕士 副教授 建筑设计及理论

第三篇:英文介绍武汉理工大学

As a key university under the direct administration of the Education Ministry,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WUT)has been one of the “State 211 Project” institutions.Under the auspices of this program, WUT has achieved great advances as an institu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particularly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lated fields.WUT is located in Wuhan, the biggest metropolitan city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in central China.Renowned as “the Thoroughfare Leading to Nine

Provinces”, Wuhan serves as the biggest inland junction of water, road and air transportation and offers an abundance of natural resources both regionally and within the city itself.The city is also famous as one of the foremost center for science, education and culture in Central China.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universities in Wuhan, WUT occupies an area of 267 hectares with the total construction area of over 1.52 million square meters.It has numerous campuses spread through the Wuhan metropolitan area.WUT has formed a system of diverse disciplines, including engineering, science, literature, management, economics, law, philosophy, history,education, medicine and many more.There are 79 undergraduate programs, 153 postgraduate programs(including MBA, MPA and MFA), 62 doctoral

programs and 13 post-doctoral research stations.WUT has also established 3 national key laboratories and industrial experiment bases as well as 24

provincial/ministerial key laboratories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s.WUT ha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its faculty.Currently, there are approximately 6,000 full time employees, among whom there are 3,000 faculty members, including 582 professors, 1,173 associate professors, 6 academicians both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the 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 2 scholars of the “One-thousand-talent Plan”, 2 chief scientists of the “973 Program” and the “Important Sci-tech Research Plan”, 5 Cheung Kong scholars, 13 Chutian Scholars, 75 young experts with prominent national and provincial contributions, 4 experts of the “National Excellent Youth Foundation”, 9 experts of the “New Century One-hundred-million-talent Project” and 212 experts with special

governmental allowances.In total, there are 36,100 undergraduate, 16,200 postgraduate and doctorate students and 450 overseas students.In recent years, WUT has undertaken massive projects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National 973 Program, National 863 Program, National Sci-tech Supporting Plan as well as ministerial and key provincial research projects.By grasping this myriad of opportunities to collaborate with industry and government, WUT has generated an annual

increase in its research fund, which reached RMB 420 million in 2008.In that same year, WUT also obtained 57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 prizes at the national, ministerial and provincial levels, 205 granted patents together with 1,223 Sci-tech papers indexed by SCI, EI and ISTP.Over the years, a series of advanced research achievements have been attained in a diverse array of applied and research oriented fields including fiber optic

sensors, high-speed ship engineering, electric vehicles, new materials, harbor machinery and advanced manufacturing.The WUT Sci-tech Park, located in Wuhan-China Optics Valley, has an area of 53.3 hectares, contributing an income of RMB 1.08 billion in 2008.On the basis of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and adaptable talent, great motivation and a strong atmosphere of innovation, WUT has demonstrated its dedication to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overall qualities and innovation abilities.Moreover, a set of national experimental teaching and demonstration centers(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xperiment Teaching Center,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Experiment Training Center, National Chemical Instruction Base for Fundamental Courses of Engineering, N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Culture and All-round Development Education Base, 3 Innovative Experiment Bases for National Talent Cultivation Mode)have become more and more mature, continually producing cutting edge educational

achievements.Furthermore, WUT is also a model university for the National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Reform.In 2007, WUT was graded as having excellent achievement i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by the Higher Education Evaluation Committee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Up until now, there have been 16 national excellence courses, 63 provincial and ministerial excellence courses, 9 national excellence teaching achievements and 68 provincial and ministerial teaching achievements.The post-graduation employment rate has been kept stable at over 94%.WUT has and continues to greatly emphasize internationalization.The university has established programs with over 100 universities and research institutes in the US, the UK, Japan, Australia, Germany, Holland, Russia,France and Italy.WUT has also invited distinguished scholar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to give lectures on campus and granted 200 of them guest and honorary professorships.Each year, as many as 1,000 foreign visiting scholars spend time on WUT's campuses, 600 students go abroad for further education and almost 400 teachers spend time overseas for visiting and cooperative research fellowships.WUT has also developed strong ties with industrial and governmental sectors.To this end, the university has successfully established 3 Boards of

Directors supported by enterprises in the building materials an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ransportation and automotive industries.These boards include representatives of 65 key businesses in the building materials sector, 50 in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and 66 in automotive industry in China.There are also now 52 Alumni Associations collaborating with the General WUT Alumni Office and 95 local-governmental joint bases for production, study and research throughout China's 32 provincial administration areas.WUT holds regular meetings of the board of industries and the board of alumni.With the principle of “Educating People First and Academic Advancement Prioritized”, WUT has always been striving to keep her motto--“Sound in Morality, Broad in Learning and Pursuing Excellence”.The university also endeavors to extend itself in four fundamental directions: promoting

individuality, harmony,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innovation.WUT presently

aims to transform itself into a first-class university in China and establish some of its featured programs as being among the best in the world.In attaining these goals, WUT will be an open, multi-disciplinary, and individualized research-oriented university by 2020.

第四篇:2012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学院研究生导师

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学院研究生导师组成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在校任职教师有三十多名,另一部分为校外有色局或者研究单位联系紧密的地质工程师,主要有北京,贵阳,昆明三个培养基地。实力雄厚,属于昆工传统的比较强大学院,其研究阵容强大。

刘星 教授主要从事矿物学,地球化学,矿物学博士。

朱杰勇 教授 从事信息类矿产勘探,单位总经理,高光谱,物探方面。吴静副教授 主要从事矿物,岩石鉴定。

许万忠 副教授 中南大学毕业,主要研究岩土工程和岩土稳定分析。陈爱兵 副教授 从事矿山边缘稳定研究。

燕永锋 副教授 主要从事矿山经济与数据处理。

黎应书 副教授

徐世光 教授级高工 云南地质总局总工程师,主要从事地热能,工程地质分析的研究。

李静 教授级高工 云南地调局总工程师,主要从事区域地质与岩石学的研究。

李文昌 教授级高工 主要从事区域地质矿产与地球化学,曾获国家科

技进步奖一等奖,“李四光地质学奖”。

李峰教授 主要从事区域成矿学与区域稳定性分析,中国科学技术进步评审专家,学院带头人。其毕业于中南大学。其导师是著名的地洼学说创立者陈国达先生。

温兴平副教授 曾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主要从事高光谱遥感分析研

究,对遥感地质方面有很深的研究。

韩润生 教授 主要从事构造成矿动力学,区域成矿研究。学术带头人,中国百千万青年人才专家。

胡炫昭 副教授 主要从事沉积盆地的地层,成矿研究。

李波 教授 主要从事矿产勘查,灾害地质学。

杨建宇 副教授

范柱国 教授 主要从事构造成矿分析研究。

北京研究生培养基地 有色地调中心

朱谷昌 教授 北京地调中心负责人,主要从事矿产勘查方法的分析。王京彬 教授 主要从事找矿预测,主要的项目在新疆西北地区,曾获

“李四光地质学奖”“黄汲清奖”。

杨生教授 主要从事地球物理找矿。

高珍权 教授 主要项目在加拿大,海外。

祝新友 教授 主要从事区域找矿。

侯增谦 教授 主要从事地球化学,973国家项目首席专家。以下是在学校的教师

梁永宁 教授 主要从事世界遗产,旅游地质遗迹的研究评价。高建国 教授 主要从事成矿预测,现任学院党委书记。

李元教授 主要从事成矿预测。

张兵副教授已调到学校外事部处长。

张世涛 教授主要从事矿床研究,也是博导。

刘世桃 教授

薛传东 教授 本院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

李俊副教授 研究生院副院长

洪托副教授

李文尧 教授级高工 是一位云南省物探专家,取得很多技术上的突破。

曹祝博士

郭建新 教授级高工

邓昭国 教授级高工

黄建国 高工

杨海林 副教授 主要从事古生物学,旅游地质研究。

杨光树 博士 主要从事地球化学研究。

陈忠 博士 全球地球化学研究。

宋涣斌 教授

徐则民 教授 主要从事工程地质,主要成果在滑坡工程地质问题的独

到研究,也是学校博士后流动站的研究人员。

曾普胜 教授级高工 北京冶金发展研究中心,主要从事造山带,地球化学研究。

段向东 教授级高工 云南地质调查局资源评价处处长主要从事区域地质,构造地质,地层学分析研究。

杨建龙 教授 主要从事矿山经济评价分析。

崔银亮 教授级高工

李玉辉 教授 主要从事旅游地质,自然地理研究。

李铁峰 教授

贵阳研究生培养基地

金中国 教授级高工 总工程师

刘幼萍 教授级高工

冯文杰 教授级高工 云南大学客座教授 云南地矿局调查院 主要从事岩矿鉴定,专家。

王峰教授级高工主要从事矿产勘查。

第五篇: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远程教育招生简介

武汉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武汉理工大学2001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全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学校之一,2002年成为教育部确定的网络教育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两所试点高校之一。热忱欢迎有志之士前来报考我校网络教育!

招生专业

1、专科:计算机应用技术、工程造价、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律事务、建筑工程管理、物流管理。

2、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汽车服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会计学、工商管理、物流管理、工程管理、法学。

报名条件

凡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品德优良,遵纪守法,身体健康,具备相应文化程度的在职人员和社会待业青年均可报考。报读高中起点专科的学生,须具有高中、职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毕业证书,年满18岁。报读专科起点本科的学生报名时必须交验经教育部核准的国民教育系列高等学校或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机构颁发的大学专科及以上毕业文凭原件和复印件,年满20周岁。

报名及入学考试

1、报名方式:持本人身份证、毕业证原件及复印件两份(A4纸),小2寸蓝底免冠彩色照片8张(免冠、正面、彩色、蓝底)办理报名手续。

2、报名时间:常年招生,参加武汉理工大学网络教育自主命题组织的统一考试,录取后即可入学。

3、学制:2.5年。

学习方式

网络教育是一种宽进严出的新型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武汉理工大学“以学生为中心”作为教学设计原则,确立了通过“多媒体课件学习、网上在线学习和教学辅导”三部分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

学生通过登录学院远程网络教学系统参与网络实时答疑、网上讨论、BBS答疑、邮件答疑和答疑集锦、网上自测练习等方式学习。

录取方法

武汉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视考试成绩择优录取,并审查高中专毕业证书或大学专科毕业证书,入学资格审查合格的考生,由武汉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颁发《录取通知书》,并报教育部进行学籍注册。

学历文凭、学位

学生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本科学生必须通过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二门课程的全国网络教育统考),成绩合格,由武汉理工大学颁发网络教育本、专科毕业证书,电子注册,国家承认学历。对符合条件的本科毕业生授予武汉理工大学成人教育学士学位。

下载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导师介绍word格式文档
下载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导师介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2013届【日语系】

    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2013届【日语系】 毕业实习及论文撰写日程安排1、2012年12月1日,日语系向毕业班全体同学作毕业实习和论文总动员,公布各位导师指导论文的方向。 2、201......

    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调频电台简介

    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调频电台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英语调频电台FM80.5兆赫是一个通过校园电波与广大学子交流和传递信息的平台。在我院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下,英语调频电台始建......

    武汉理工大学能动学院复试题目

    2012年有幸参加了武汉理工大学能动学院研究生招生复试下面是一些能够回忆起的考题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专业课考试部分:总分100 测试技术考题 1、 什么是压电效应?应用......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介绍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介绍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前身是武汉大学水利学院,成立于1952年11月6日,从二十世纪下半叶至二十一世纪初,走过了50年光辉的历程。 1950年5月,湖南大学水利......

    导师介绍 - 浙江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网-首页

    导师介绍 基本资料 苏洁 教授、硕士生导师 1987.9-1991.7 浙江丝绸工学院服装专业 本科 1991.9-1993.9 中国丝绸博物馆 1993.9-1999.9 杭州华王集团华王国际精品时装公司 经......

    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自强社章程[本站推荐]

    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自强社章程自强社简介: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自强社是以服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导向的公益性自强奋斗组织,社团始终坚持“资助育人,自强自立,回报社会”......

    武汉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生产实习报告

    1.生产实习动员大会 今天,我们召开了期待已久的生产实习动员大会。本次生产实习由杨老师、黄老师等四位指导老师带领我们自动化五个班全体同学一起完成。本次实习从 7 月9 日......

    武汉理工大学运动会

    武汉理工大学运动会 信息工程学院参赛人员名单及项目时间 11月4日 下午 径赛 13:30 教工混合组 4*50抱西瓜接力4/4 14:00 教工男子组50米赶猪45下 3/4詹思奇 10/3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