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食堂采购贮存加工制作过程中控制污染的操作规程
食堂采购、贮存、加工制作过程中
控制污染的操作规程
采购、贮存、加工制作过程中控制污染的条件和措施食品安全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直接关系人们的身体健康。为保护我司用餐员工的身体健康,有效控制食品污染,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食堂在食品采购、贮存、加工制作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控制食品污染的条件和措施。
一、加强食品从业人员的食品卫生意识,通过培训,提高食品从业人员控制食品污染的技能。
二、建立食品原材料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污染。
三、保持从业人员的个人卫生,防止人为污染现象的发生。
四、建立食品加工器皿的定期消毒制度,防止食品的二次污染。
五、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保证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良好,符合食品从业人员的健康要求。
具体控制食品污染的条件和措施
一、食品采购污染控制措施
1)食堂应实施原材料采购的验收把关质量管理,严格实施岗位质量规范、质量责任以及相适应的考核办法,不符合要求的原材料不准使用,实行质量否决权。在原材料采购这一关键点严格管理,禁止采购下列食品:
(1)无检验合格证明的产品;
(2)超过保质期限及其它不符合食品标签规定的定型包装产品;(3)无卫生许可证的食品生产经营者供应的食品。(4)未经检验的肉类或死因不明的禽类和水产品。
2)食堂使用的原材料,添加剂等均应无毒、无害,符合相应的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有关卫生标准和规定。
3)在食品运输流通过程中,为保护食品,方便运输,用于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包装、工具、设备必须无毒、无害,符合有关的卫生要求,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并符合相应的强制性标准要求,防止食品污染。
4)采取必要措施以保证食品在运输的过程中质量发生劣变。在运输时不得将成品与污染物同车运输。
5)保证食品的各种成份、包装材料和原辅料在运输、储存、搬运过程中免受污染。
6)用于运输食品的工具要有验证清洗消毒效果的程序,保持一定温度,防止微生物、物理、化学的污染。
二、食品贮存污染控制措施
1)食品存放离墙隔地,分类存放,定期检查,处理变质或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蔬菜、水产品及肉类要分池清洗,应设专用餐饮具洗涤及保洁设施,冰箱内不得 生熟混放。
2)储存食品的场所、设备应当保持清洁、无霉斑、鼠迹、苍蝇、蟑螂,通风良好,禁止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生活物品。
3)化学物质储存在指定的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防止污染食品及食品接触面,标记正确、清楚,授权经过训练的人员完成。
4)包装材料在处理、储存过程中防止损坏和污染。5)成品原辅料储存和处理要防止腐败。
6)合理地使用食品的包装材料,同时还应注意存放食品的种类及存放条件,以防止对食品造成化学污染。
三、食品加工制作污染控制措施
1)食品生产加工必须具备保证产品质量的生产设备、工艺装备和相关辅助设备,具有与保证产品质量相适应的原料处理、加工、贮存等厂房或者场所。2)食品生产加工工艺流程设置应当科学、合理。生产加工过程应当严格、规范,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生食品与熟食品、原料与半成品和成品的交叉污染。
3)食品生产加工周围不得有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扩散性污染源,不得有昆虫大量孳生的潜在场所;生产各项设施应根据生产工艺卫生要求和原材料储存等 特点,设置相应的防鼠、防蚊蝇、防昆虫侵入、隐藏和滋生的有效措施,避免危 及食品质量安全。
4)化学合成添加剂对人体的危害总有一个剂量与效应的关系问题,需严格控制食品加工过程中化学添加剂的使用量。
5)对于食堂操作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技术(技能)培训,并持证上岗;生产操作人员必须身体健康,无传染性疾病,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食堂用餐员工的身体健康,食堂需大力控制食品在采购、贮存、加工制作过程中的污染,通过预防措施防止或消除食品危害的发生。
第二篇: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18597-2001
Standard for Pollution Control on Hazardous Waste
Storage
2001-12-28 发布 2002-07-01 实施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目次
前言
适用范围
引用标准
定义
一般要求
危险废物贮存容器
危险废物贮存设施的选址与设计原则
危险废物贮存设施的运行与管理
危险废物贮存设施的安全防护与监测
危险废物贮存设施的关闭
附录A(标准的附录)
附录B(提示的附录)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防止危险废物贮存过程造成的环境污染,加强对危险废物贮存的监督管理,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对危险废物贮存的一般要求,对危险废物包装、贮存设施的选址、设计、运行、安全防护、监测和关闭等要求。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中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附录B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由沈阳环境科学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对危险废物贮存的一般要求,对危险废物的包装、贮存设施的选址、设计、运行、安全防护、监测和关闭等要求。
1.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危险废物(尾矿除外)贮存的污染控制及监督管理,适用于危险废物的产生者、经营者和管理者。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与本标准同效。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GB5085.1-3-1996
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 GB15562.2-1995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4554-93
固体废弃物浸出毒性测定方法 GB/T1555.1-12-95
当上述标准被修订时,应使用其最新版本。
定义
3.1 危险废物
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
3.2 危险废物贮存
指危险废物再利用、或无害化处理和最终处置前的存放行为。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2001一11一26批准 2002一07一01实施
3.3 贮存设施
指按规定设计、建造或改建的用于专门存放危险废物的设施。
3.4 集中贮存
指危险废物集中处理、处置设施中所附设的贮存设施和区域性的集中贮存设施。
3.5 容器
指按标准要求盛载危险废物的器具。
一般要求
4.1 所有危险废物产生者和危险废物经营者应建造专用的危险废物贮存设施,也可利用原有构筑物改建成危险废物贮存设施。
4.2 在常温常压下易爆、易燃及排出有毒气体的危险废物必须进行预处理,使之稳定后贮存,否则,按易爆、易燃危险品贮存。
4.3 在常温常压下不水解、不挥发的固体危险废物可在贮存设施内分别堆放。
4.4 除4.3规定外,必须将危险废物装入容器内。
4.5 禁止将不相容(相互反应)的危险废物在同一容器内混装。
4.6 无法装入常用容器的危险废物可用防漏胶袋等盛装。
4.7 装载液体、半固体危险废物的容器内须留足够空间,容器顶部与液体表面之间保留100毫米以上的空间。
4.8 医院产生的临床废物,必须当日消毒,消毒后装入容器。常温下贮存期不得超过一天,于摄氏5度以下冷藏的,不得超过7天。
4.9 盛装危险废物的容器上必须粘贴符合本标准附录A所示的标签。
4.10 危险废物贮存设施在施工前应做环境影响评价。
危险废物贮存容器
5.1 应当使用符合标准的容器盛装危险废物。
5.2 装载危险废物的容器及材质要满足相应的强度要求。
5.3 装载危险废物的容器必须完好无损。
5.4 盛装危险废物的容器材质和衬里要与危险废物相容(不相互反应)。
5.5 液体危险废物可注入开孔直径不超过70毫米并有放气孔的桶中。
危险废物贮存设施的选址与设计原则
6.1 危险废物集中贮存设施的选址
6.1.1 地质结构稳定,地震烈度不超过7度的区域内。
6.1.2 设施底部必须高于地下水最高水位。
6.1.3 场界应位于居民区800米以外,地表水域150米以外。
6.1.4 应避免建在溶洞区或易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如洪水、滑坡,泥石流、潮汐等影响的地区。
6.1.5 应在易燃、易爆等危险品仓库、高压输电线路防护区域以外。
6.1.6 应位于居民中心区常年最大风频的下风向。
6.1.7 集中贮存的废物堆选址除满足以上要求外,还应满足6.3.1款要求。
6.2 危险废物贮存设施(仓库式)的设计原则
6.2.1 地面与裙脚要用坚固、防渗的材料建造,建筑材料必须与危险废物相容。
6.2.2 必须有泄漏液体收集装置、气体导出口及气体净化装置。
6.2.3 设施内要有安全照明设施和观察窗口。6.2.4 用以存放装载液体、半固体危险废物容器的地方,必须有耐腐蚀的硬化地面,且表面无裂隙。
6.2.5 应设计堵截泄漏的裙脚,地面与裙脚所围建的容积不低于堵截最大容器的最大储量或总储量的五分之一。
6.2.6 不相容的危险废物必须分开存放,并设有隔离间隔断。
6.3 危险废物的堆放
6.3.1 基础必须防渗,防渗层为至少1米厚粘土层(渗透系数≤10-7厘米/秒),或2毫米厚高密度聚乙烯,或至少2毫米厚的其它人工材料,渗透系数≤10-10厘米/秒。
6.3.2 堆放危险废物的高度应根据地面承载能力确定。
6.3.3 衬里放在一个基础或底座上。
6.3.4 衬里要能够覆盖危险废物或其溶出物可能涉及到的范围。
6.3.5 衬里材料与堆放危险废物相容。
6.3.6 在衬里上设计、建造浸出液收集清除系统。
6.3.7 应设计建造径流疏导系统,保证能防止25年一遇的暴雨不会流到危险废物堆里。
6.3.8 危险废物堆内设计雨水收集池,并能收集25年一遇的暴雨24小时降水量。
6.3.9 危险废物堆要防风、防雨、防晒。
6.3.10 产生量大的危险废物可以散装方式堆放贮存在按上述要求设计的废物堆里。
6.3.11 不相容的危险废物不能堆放在一起。
6.3.12 总贮存量不超过300Kg(L)的危险废物要放入符合标准的容器内,加上标签,容器放入坚固的柜或箱中,柜或箱应设多个直径不少于30毫米的排气孔。不相容危险废物要分别存放或存放在不渗透间隔分开的区域内,每个部分都应有防漏裙脚或储漏盘,防漏裙脚或储漏盘的材料要与危险废物相容。
危险废物贮存设施的运行与管理
7.1 从事危险废物贮存的单位,必须得到有资质单位出具的该危险废物样品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分析报告,认定可以贮存后,方可接收。
7.2 危险废物贮存前应进行检验,确保同预定接收的危险废物一致,并登记注册。
7.3 不得接收未粘贴符合4.9规定的标签或标签没按规定填写的危险废物。
7.4 盛装在容器内的同类危险废物可以堆叠存放。
7.5 每个堆间应留有搬运通道。
7.6 不得将不相容的废物混合或合并存放。
7.7 危险废物产生者和危险废物贮存设施经营者均须作好危险废物情况的记录,记录上须注明危险废物的名称、来源、数量、特性和包装容器的类别、入库日期、存放库位、废物出库日期及接收单位名称。
危险废物的记录和货单在危险废物回取后应继续保留三年。
7.8 必须定期对所贮存的危险废物包装容器及贮存设施进行检查,发现破损,应及时采取措施清理更换。
7.9 泄漏液、清洗液、浸出液必须符合GB8978的要求方可排放,气体导出口排出的气体经处理后,应满足GB16297和GB14554的要求。
危险废物贮存设施的安全防护与监测
8.1 安全防护
8.1.1 危险废物贮存设施都必须按GB15562.2的规定设置警示标志。
8.1.2 危险废物贮存设施周围应设置围墙或其它防护栅栏。
8.1.3 危险废物贮存设施应配备通讯设备、照明设施、安全防护服装及工具,并设有应急防护设施。
8.1.4 危险废物贮存设施内清理出来的泄漏物,一律按危险废物处理。
8.2 按国家污染源管理要求对危险废物贮存设施进行监测。
危险废物贮存设施的关闭 9.1 危险废物贮存设施经营者在关闭贮存设施前应提交关闭计划书,经批准后方可执行。
9.2 危险废物贮存设施经营者必须采取措施消除污染。
9.3 无法消除污染的设备、土壤、墙体等按危险废物处理,并运至正在营运的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场或其它贮存设施中。
9.4 监测部门的监测结果表明已不存在污染时,方可摘下警示标志,撤离留守人员。
标准的实施与监督
本标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实施与监督。
第三篇:食堂食品加工操作规程
食堂食品加工操作规程
为保证食品加工的卫生安全,保障就餐人员的饮食安全。食堂在食品加工时必须严格按照食品卫生的要求进行。为此,特制定本《食品加工操作规程》。
一、保持场地整洁,食品加工人员必须采用新鲜洁净的原料制作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或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及其原料,不得加工或使用。厨师每天要对蔬菜类原料进行细致的清洗后方能加工使用。
二、食品加工人员在对原料粗加工时,要严格按照食品加工区域分类进行,生熟食品不得交叉加工,防止污染。蔬菜切配前应先冲洗,浸泡10分钟以上,再经充分冲洗。禽蛋类在使用前应对外壳进行清洗,必要时进行消毒处理。肉类、水产品类与蔬菜类食品原料的清洗必须分别在专用清洗池内进行。
三、切配加工必须在专用操作台上进行。切配加工后的食品原料应当保持整洁,放在清洁的容器内,并置放于货架或垫仓板上。
四、厨师在加工食品时,必须做到烧熟煮透,加工后的熟制品应当与食品原料或未成品分开存放,未成品应当与食品原料分开存放,防止交叉污染。
五、食品在烹饪后至就餐人员食用前一般不超过1个小时。剩余食品必须冷藏,冷藏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在确认没有变质的情况下,必须经高温彻底加热后,方可继续食用,学生不用隔夜食品。
六、接触和盛装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刀、墩、板、桶、盆、筐、抹布以及其他工具、容器必须标志明显,并做到分开使用,定位存放,用后洗净,保持清洁。
七、当天切配的食品原料应当天烹调加工;荤、素食品原料的盛放容器和加工用具应严格进行区分并有明显标志。使用后应洗净,定位存放及时清理加工后的废物,并做好台面和地面的清洗。
食堂卫生管理制度
防止“病从口入”,搞好食堂卫生是关系全体员工身体健康的大事,必须引起厨房工作人员思想上的高度重视,必须花大力气搞好食品、厨房、餐厅及周围环境卫生,为此,特制定食堂卫生管理制度。
一、厨房工作人员在上班时间,必须穿戴白色的工作服、工作帽。
二、采购人员采购各种食品时,注意把好食品的质量关,要保证食品的新鲜,不变霉、不变质,以防食物中毒。
三、各种蔬菜等食品必须清洗干净,先洗后切,防止食物营养成分流失,餐具每天必须进行高温灭菌消毒。
四、厨房各种用品、用具,用后必须及时清洗干净。冰箱(柜)内存放物品要分袋存放,定期清理。
五、食堂餐桌、地面,饭后必须及时进行清扫,保持餐桌、餐椅的干净整齐,每星期必须对餐厅及厨房大清洗一次。
六、厨房工作人员必须适当维持买饭买菜时的秩序,树立员工自觉排队打饭、打菜的习惯。
七、望各位员工大力支持食堂的工作,以保持餐厅内外的环境卫生。
厨师长岗位职责
1、负责厨房的组织领导与业务管理工作; 2、负责厨房的劳动力调配和班组间的协调工作
3、负责指挥烹调工作。制定菜单,对菜点质量现场把关指导。
4、准确掌握原料结存量,了解市场供应情况和价格,根据不同季节和需求制定菜单推出新菜,每天审核请购单。
5、负责厨房卫生工作,抓好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督促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把好原料的进货验收关。厨师长岗位责任制
1、在餐饮部经理的督导下,全面负责厨房的组织、指挥和烹饪工作。
2、了解掌握各岗位人员技术水平和工作特点,根据个人专长,合理安排技术岗位。
3、组织厨房执行完成月、季、工作计划。
4、熟悉各种原材料种类、产地、特点、价格、淡旺季。熟悉掌握货源供应情况。与采购部保持良好的联系,保证货源供应及时,质量良好,遇有重要宴会,需亲自与采购部协商做好货源的采购工作。同时亲自检查、落实货源购进的验收和储存。
5、定期与餐厅经理了解市场行情,竞争形式,以及宾客意见。不断的研制、创新菜式。在保留餐厅传统菜式,保持特色不变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原则上每周出品一到两个菜式。
6、与楼面部保持良好联系,在做到稳定和不断提高出品质量的基础上,通过改进和提高技术水平,烹调方法。
7、经常与餐饮部经理、前台营业部、采购部调查了解市场货源进出、其他餐饮公司的出品价格,做好菜谱的合理定价。以掌握良好的毛利率。
8、控制食品成本、合理使用各种原料,减少浪费。
9、做好每月的工作计划、材料领用以及工作总结。
餐厅服务员岗位职责 岗位职责
1.1接受部长分配的服务工作,向客人提供优质服务。1.2负责开餐前的准备工作.1.3爱护餐厅设施设备,并对其实施保养、清洁。
1.4搞好营业前后的卫生工作,保持餐厅环境整洁,确保餐具,部件等清洁完好。1.5保证各种用品、调料的清洁和充足.1.6了解每餐客人预订和桌位安排情况,为客人提供周到的服务 1.7严格按餐厅规定的服务程序和服务规格进行服务。为客人细节服务。1.8熟悉菜单上所有品种的名称、单价、掌握菜品、饮料知识和服务操作技巧。1.9热情接待每一位客人。
1.10接受客人点菜、点酒水、推销餐厅的特色菜品。根据客人的口味,帮助客人选择。1.11随时注意查看菜肴和酒水质量,杜绝把不合格的菜肴和酒水提供给客人。1.12将客人的要求传递给厨房。
1.13通过礼貌接待及机敏而富于知识的交谈与客人保持良好的关系。1.14能迅速有效地处理各类突发事件。
1.15了解客人所携带的物品,餐后提醒客人记得带回。1.16负责及时补充餐厅内的各种餐具,以备急用。
1.17主动征询客人对菜品、锅底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意见和建议.1.18保持个人身体健康和清洁卫生。
1.19做好安全保卫,节电节水工作。检查门窗,水、电、气开关,空调开关,音响情况。1.20发扬互助互爱精神,员工之间加强团结,沟通谅解,共同做好服务接待工作。1.21了解和执行餐厅的规章制度.
第四篇: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1-12-28批准 2002-07-01实施
前 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防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臵场的二次污染,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臵场的选址、设计、运行管理、关闭与封场、以及污染控制与监测等内容。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由原冶金部马鞍山矿山研究院负责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臵场的选址、设计、运行管理、关闭与封场、以及污染控制与监测等要求。
1.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及已经建成投产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臵场的建设、运行和监督管理;不适用于危险废物和生活垃圾填埋场。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与本标准同效。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GB5085.1-5085.2-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93 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 HJ/T20-1996 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 GB5086.1~5086.2-1997 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测定方法 GB/T15555.1~15555.12-1995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GB5750-85 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固体废物贮存(处臵)场 GB15562.2-1995 当上述标准被修订时,应使用其最新版本。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系指未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GB5085鉴别标准和GB5086及GB/T 15555鉴别方法判定不具有危险特性的工业固体废物。
3.2 第Ⅰ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按照GB5086规定方法进行浸出试验而获得的浸出液中,任何一种污染物的浓度均未超过GB8978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且PH值在6至9范围之内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3.3 第Ⅱ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按照GB5086规定方法进行浸出试验而获得的浸出液中,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污染物浓度超过GB8978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或者是pH值在6至9范围之外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3.4 贮存场
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臵于符合本标准规定的非永久性的集中堆放场所。场址选择的环境保护要求
5.1 Ⅰ类场和Ⅱ类场的共同要求。
5.1.1 所选场址应符合当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要求。
5.1.2 应选在工业区和居民集中区主导风向下风侧,厂界距居民集中区500m以外。
5.1.3 应选在满足承载力要求的地基上,以避免地基下沉的影响,特别是不均匀或局部下沉的影响。
5.1.4 应避开断层、断层破碎带、溶洞区,以及天然滑坡或泥石流影响区。
5.1.5 禁止选在江河、湖泊、水库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和洪泛区。
5.1.6 禁止选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
5.2 Ⅰ类场的其他要求
应优先选用废弃的采矿坑、塌陷区。
贮存、处臵场的类型
贮存、处臵场划分为Ⅰ和Ⅱ两个类型。
堆放第Ⅰ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贮存、处臵场为第一类,简称Ⅰ类场。堆放第Ⅱ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贮存、处臵场为第二类,简称Ⅱ类场。
3.5 处臵场
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臵于符合本标准规定的永久性的集中堆放场所。3.6 渗滤液
一般工业固废物在贮存、处臵过程中渗流出的液体。3.7 渗透系数
水力坡降为1时,水穿过土壤、岩石或其他防渗材料的渗透速度,以cm/s计。 3.8 防渗工程
用天然或人工防渗材料构筑阻止贮存、处臵场内外液体渗透的工程。
5.3 Ⅱ类场的其他要求
5.3.1 应避开地下水主要补给区和饮用水源含水层。
5.3.2 应选在防渗性能好的地基上。天然基础层地表距地下水位的距离不得小于1.5m。贮存、处臵场设计的环境保护要求
6.1 Ⅰ类场和Ⅱ类场的共同要求
6.1.1 贮存、处臵场的建设类型,必须与将要堆放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类别相一致。
6.1.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应设臵贮存、处臵场专题评价;扩建、改建和超期服役的贮存、处臵场,应重新履行环境影响评价手续。
6.1.3 贮存、处臵场应采取防止粉尘污染的措施。
6.1.4 为防止雨水径流进入贮存、处臵场内,避免渗滤液量增加和滑坡,贮存、处臵场周边应设臵导流渠。
6.1.5 应设计渗滤液集排水设施。
6.1.6 为防止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渗滤液的流失,应构筑堤、坝、挡土墙等设施。
6.1.7 为保障设施、设备正常运营,必要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地基下沉,尤其是防止不均匀或局部下沉。
6.1.8 含硫量大于1.5%的煤矸石,必须采取措施防止自燃。
6.1.9 为加强监督管理,贮存、处臵场应按GB15562.2设臵环境保护图形标志。
6.2 Ⅱ类场的其他要求
6.2.1 当天然基础层的渗透系数大于1.0×10-7cm/s时,应采用天然或人工材料构筑防渗层,防渗层的厚度应相当于渗透系数1.0×10-7cm/s和厚度1.5m的粘土层的防渗性能。
6.2.2 必要时应设计渗滤液处理设施,对渗滤液进行处理。
6.2.3 为监控渗滤液对地下水污染,贮存、处臵场周边至少应设臵三口地下水质监控井。一口沿地下水流向设在贮存、处臵场上游,作为对照井;第二口沿地下水流向设在贮存、处臵场下游,作为污染监视监测井;第三口设在最可能出现扩散影响的贮存、处臵场周边,作为污染扩散监测井。
当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表明含水层埋藏较深,经论证认定地下水不会被污染时,可以不设臵地下水质监控井。贮存、处臵场的运行管理环境保护要求
7.1Ⅰ类场和Ⅱ类场的共同要求。
7.1.1 贮存、处臵场的竣工,必须经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或使用。
7.1.2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臵场,禁止危险废物和生活垃圾混入。
7.1.3 贮存、处臵场的渗滤液达到GB8978标准后方可排放,大气污染物排放应满足GB16297无组织排放要求。
7.1.4 贮存、处臵场使用单位,应建立检查维护制度。定期检查维护堤、坝、挡土墙、导流渠等设施,发现有损坏可能或异常,应及时采取必要措施,以保障正常运行。
7.1.5 贮存、处臵场的使用单位,应建立档案制度。应将入场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种类和数量以及下列资料,详细记录在案,长期保存,供随时查阅。
a)各种设施和设备的检查维护资料;
b)地基下沉、坍塌、滑坡等的观测和处臵资料;
c)渗滤液及其处理后的水污染物排放和大气污染物排放等的监测资料。
7.1.6 贮存、处臵场的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应按GB15562.2规定进行检查和维护。
7.2 Ⅰ类场的其他要求
禁止Ⅱ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混入。
7.3 Ⅱ类场的其他要求
7.3.1 应定期检查维护防渗工程,定期监测地下水水质,发现防渗功能下降,应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地下水水质按GB/T 14848规定评定。
7.3.2 应定期检查维护渗滤液集排水设施和渗滤液处理设施,定期监测渗滤液及其处理后的排放水水质,发现集排水设施不通畅或处理后的水质超过GB8978或地方的污染物排放标准,须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关闭与封场的环境保护要求
8.1 Ⅰ类场和Ⅱ类场的共同要求
8.1.1 当贮存、处臵场服务期满或因故不再承担新的贮存、处臵任务时,应分别予以关闭或封场。关闭或封场前,必须编制关闭或封场计划,报请所在地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核准,并采取污染防止措施。
8.1.2 关闭或封场时,表面坡度一般不超过33%。标高每升高3-5m,须建造一个台阶。台阶应有不小于1m的宽度、2-3%的坡度和能经受暴雨冲刷的强度。
8.1.3 关闭或封场后,仍需继续维护管理,直到稳定为止。以防止覆土层下沉、开裂,致使渗滤液量增加,防止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堆体失稳而造成滑坡等事故。
8.1.4 关闭或封场后,应设臵标志物,注明关闭或封场时间,以及使用该土地时应注意的事项。
8.2 Ⅰ类场的其他要求
为利于恢复植被,关闭时表面一般应覆一层天然土壤,其厚度视固体废物的颗粒度大小和拟种植物种类确定。
8.3 Ⅱ类场的其他要求
8.3.1 为防止固体废物直接暴露和雨水渗入堆体内,封场时表面应覆土二层,第一层为阻隔层,覆20~45cm厚的粘土,并压实,防止雨水渗入固体废物堆体内;第二层为覆盖层,覆天然土壤,以利植物生长,其厚度视栽种植物种类而定。
8.3.2 封场后,渗滤液及其处理后的排放水的监测系统应继续维持正常运转,直至水质稳定为止。地下水监测系统应继续维持正常运转。污染物控制与监测
9.1 污染控制项目
9.1.1 渗滤液及其处理后的排放水
应选择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特征组分作为控制项目。
9.1.2 地下水
贮存、处臵场投入使用前,以GB/T14848规定的项目为控制项目;使用过程中和关闭或封场后的控制项目,可选择所贮存、处臵的固体废物的特征组分。
9.1.3 大气
贮存、处臵场以颗粒物为控制项目,其中属于自燃性煤矸石的贮存、处臵场,以颗粒物和二氧化硫为控制项目。
9.2 监测
9.2.1 渗滤液及其处理后的排放水
a)采样点
采样点设在排放口。
b)采样频率
每月一次。
c)测定方法
按GB8978选配方法进行。
9.2.2 地下水
a)采样点
采样点设在地下水质监控井。
b)采样频率
贮存、处臵场投入使用前,至少应监测一次本底水平;在运行过程中和封场后,每年按枯、平、丰水期进行,每期一次。
c)测定方法:按GB 5750进行。
9.2.3
大气
a)采样点:按GB 16297附录C进行。
b)采样频率:每月一次。
c)测定方法(见表1)。
表1
大气污染物测定方法 项
目
测
定
方
法 方
法
来
源
颗粒物 重量法 GB/T 15432—1995
二氧化硫
(1)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GB/T 15262—1994
(2)四氯汞盐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GB/T 8970—1988
标准的实施与监督
本标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实施。
第五篇:“水泥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控制”调查报告
“水泥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控制”调查报告
学院:XXXXXXX姓名:XXX
摘要:水泥生产过程中会产生粉尘等污染,对人体产生危害,通过实地考察,发现污染的源头以及造成的危害,并根据实际情况寻求合理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使水泥在生产过程中的对环境的危害降到最低,以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学习一些经验知识,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
水泥生产粉尘污染生产工艺污染防治经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目的)为了丰富自己的课外生活,提高自己的动手操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促进自己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特利用寒假时间参加社会实践调查活动,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同时也可以在实践中对环境工程这个专业有一个更好的了解。第一次参加社会实践,我明白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这次参加社会实践将可以让我学到很多。除了一些专业上的知识以外,我还可以学习到了一些课本以外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都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只学习理论并不能起多大的作用,重要的是将理论应用到实践当中去,理论结合实际,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自己的专业。不仅如此,实践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可以为以后的工作打好基础,这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背景)当今,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前总是听说水泥的生产会产生很大的污染,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危害,这次正好利用社会实践的机会,到水泥厂实践一下,同时可以了解生产过程产生的污染,以及水泥厂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
(过程)第一次来到水泥厂的时候,发现人们都在忙忙碌碌的,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辛勤的工作。看我是一个新来的大学生,领导给我安排了一个比较轻松的工作,就是和厂房里的另一个熟练的工人一起负责水泥生产后的统计与分配工作,虽然这个工作和自己的专业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依然让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与课堂上不同,真正的工作不是玩笑,首先要求的是严谨的工作的态度。因为全生产过程的环节很多,所以每个人的都要尽心的工作。就像我做的工作,这就与课堂上的知识大相径庭,在课堂上,数字错了,你改一改就可以了,但是在这里决不允许你有半点的差错,因为一个数字错了,可能会带来很大的利益损失,所以时刻都要保持细心和耐心。短短的几天工作,就让我感觉到工作的不易,想到自己在学校时的安逸生活,没有一些复杂的状况,心中感到有些羞愧,父母的辛苦的劳动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我们也应该珍惜着良好的机会,努力地学习。以前在家的时候,所有的事情都是爸妈安排好的,不需要自己操太多的心。但是,来到真正的社会才感受到生活的不易,在外边,所有的事情都要靠自己,短短的时间让我了解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在学校,只有学习的氛围,但毕竟学校是学习的场所,每一个学生都在为取得更高的成绩而努力。而这里是工作的场所,每个人都会为了获
得更多的报酬而努力,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存在着竞争,在竞争中就要不断学习别人先进的地方,也要不断学习别人怎样做人,以提高自已的能力!记得老师曾经说过大学是一个小社会,但我总觉得校园里总少不了那份纯真,那份真诚,尽管是大学高校,学生还终归保持着学生的身份。而走进企业,接触各种各样的客户、同事、上司等等,关系复杂,但我得去面对我从未面对过的一切。记得在我校举行的招聘会上所反映出来的其中一个问题是,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在校理论学习有一定的差距。在这次实践中,这一点我感受很深。在这里工作了几天后我就发现了,水泥的生产释义石灰石和粘土为主要原料,经破碎、配料、磨细制成生料,然后喂入水泥窑中煅烧成熟料,再将熟料加适量石膏(有时还掺加混合材料或外加剂)磨细而成。但看似简单的工艺流程,其工艺流程却是十分复杂的,这也与现实相符合,任何东西都是一样的,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就在这个生产过程中,就会产生多种污染物,其中包括粉尘、烟尘、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其中最严重的粉尘污染使在粉碎(石料破碎)、球磨、生料磨、熟料磨、煤磨(煤磨成粉)、包装过程中产生的。此外,生产过程中还会造成水污染,大气污染等。
据近几年的报告资料分析,全国县以上企业接触粉尘作业工人的年健康检查率在30%左右,年发现尘肺发病例约为1~2万;最新的资料表明,我国累计已发生尘肺病人约53万,其中约有12万病例死亡,另有约60万的可疑病人。因此,粉尘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污染源。在那里工作的时候,我了解到在水泥厂附近的村子里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每天家里就会落厚厚的一层粉尘,严重的时候,甚至影响到呼吸,这将十分危害身体健康,因此粉尘污染的防治就十分紧迫了。在水泥厂工作的这很短的时间里,我发现现实的确如此,粉尘污染十分严重,虽然有处理设备,但是为了节省成本,提高收益,大部分的时间中设备都是闲置的。在这个利益为重的时代,出现这种现象不足为奇,所以解决这种现象的根本就是在源头解决污染。所以一方面政府要加大检查力度和补贴力度,另一方面,企业也要自觉的把防污设备投入使用,不能因为一时的利益而破坏了环境。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在那里工作,虽然说一天下来很累,但是自己却感到很充实,这半个多月,在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付出的不光有汗水,还有智慧和技巧,更多的是自我超越。因此,自己变的成熟了,少了一份脆弱,多了份坚强,忘了如何去依靠,想的是如何去学习让自己独立自强。没有了父亲和母亲的关怀,没有了老师和同学的指点,自己的一切事物都得要自己亲自去解决,增强了自己的自信心,也是自己成长了很多。提前进入社会,是我认识到在这里才能真正锻炼自己的能力。一是与人沟通的能力与技巧,二是虚心向别人学习的态度,三是做事情要充满自信,此外还学到了一些有关专业的环保知识,对环境工程这个专业也有了新的认识。最重要的一点是社会上由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那就是社会经验,为人处世的经验,想想自己很快就要真正的走向社会,参加工作,也许自己的这次实习就是自己新的开始,也就意味着自己的成熟,我会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不怕困难,勇于克服,在实践
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努力提高自己,实现自己的理想。
(结束语)通过这次社会的实践,我学会了自立,懂得了团队在工作中的作用,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很多问题还需进一步改进,我会以此为起点,以后更加勤奋学习,锻炼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谢辞)最后感谢让我参加实践的工厂,还有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们,谢谢他们的帮助与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