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李清照学案公开课
知人论世 走近一代词宗李清照(学案)
北师大大兴附中
李海霞
李清照生平事迹介绍
01.前期生涯
李清照(1084~ 1155)号易安居士,生于济南(今山东市名)历城西南的柳絮泉.父亲李格非,字文叔,熙宁九年进士及第,其文章曾受苏轼等人激赏,是一个能文的官吏,也是一位很风雅的官员.母亲,文学造诣极深.丈夫赵明诚,山东诸城人,历任地方官职,对于金石学很有研究,其父亲曾任宰相.相传,李清照十二三岁时 ,美女兼才女之名不胫而走,传遍了汴京,虽然当时有许多人上门提亲,但因女儿东挑西捡,直到及笄之年仍待字闺中.当时有一位太学生赵明诚,一日读到李清照的一阙「点绛唇」,便道:「安得娶此词女为妻,则了无遗憾矣!」其父知此心意,寻寻觅觅,赵李两家终于缔结秦晋之好.婚后,两人过着只羡鸳鸯不羡仙的甜蜜生活,沉浸在无边的幸福之中.当明诚离开她时,这个不堪寂寞的少妇,不免黯然神伤,顾影自怜,写出了像「醉花阴」,「一剪梅」,「凤凰台上忆吹箫」......若以1127年的大变乱为界的话,李清照前后期作品有显著的区别.前期作品中,在幼年和婚后的词里可以看出李清照女性柔情的一面,反映在词里是清丽,活泼,缠绵,柔婉,仅限于闺情一类,但是李清照前期的词并非一无是处,像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都是脍炙一时的名作.01.前期作品的赏析 A.出嫁前 a.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b.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B.出嫁后 a.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b.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
是绿肥红瘦。C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郞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叫郞比并看。
02.后期生涯
李清照在年轻时,北宋皇朝已濒临末日,北方的金人日强,汴京却还在歌舞升平之中,当金人南侵,皇帝投降之后 ,他们夫妇在山东无法安居.建炎元年,他们流亡到南京,由山东入苏北,渡江到金陵.这时,宋高宗已在南京登基,赵明诚到金陵后,高宗委他为湖州太守.这次流亡,对赵明诚的健康是有着损害的,他到南京的次年,就病倒了,这样拖到建炎三年,赵明诚一病不起.享年只四十九岁.明诚死后,清照陷入悲苦的困境中 ,金兀术引大兵南侵,于建炎三年攻南京,清照又仓皇走上流亡之途.李清照走了不少地方,后来临安(杭州)光复,她才回到临安居住.对于南渡朝廷的政治,清照是愤懑不平的.她看在眼里,发而为诗。她晚年的生活非常凄苦,其居住的地区也很流动,大致在金华的时间为多.她的暮年是孤独的,大家在山明水丽的临安享乐,我们的女词人行吟双溪,不与当时的权贵同调.到了后期,凄凉的身世之感深刻地影响了她的创作思想,风格突变,由清丽婉约一变而为凄怆沉痛,「武陵春」词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声情激越,『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武陵春》),这种愁苦之词所反映的不仅是个人的情感,同时也是南渡人士辞乡别土,破国亡家的共同哀愁,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02.后期作品的赏析 a.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b.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c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第二篇:《李清照词两首》学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李清照词两首》学案
【课前导学】
1填空:李清照,号 居士,代女词人。早期生活优裕,致力于 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遂流寓南方,丈夫病死后,境遇孤苦。前期词多写 生活,词风,后期词多,沉哀凄苦,有时也流露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 手法,自辟蹊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崇尚,提出“ ”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后人辑有《 》。(易安 宋 金石书画 悠闲 清丽婉转 叹悲惨身世 白描 格律 典雅情致 “词别是一家” 《漱玉词》。)
问答:课文所选的两首词写作时代是否相同?
解答:醉花阴写于前期,是写给丈夫赵名诚的,声声慢是后期的作品。
2醉花阴的上片和下片分别写的是什么,他的主旨是什么?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 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抒发的是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上片寥寥数句,把一个闺中少妇心事重重的愁态描摹出来。下片写重阳节这天赏菊饮酒的情景。,它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词人的寂寞与相思情怀。作者使用了比喻、烘托、设问等手法。
3读《声声慢》,整体把握全词的内容和写法。
全词透过残秋景象层层的描述,以表现作者悼亡之悲、怀旧之哀、家国之痛。通篇纯用白描,层层铺写,满纸呜咽。
【易错辨析·强化能力】
1有人说:李清照的愁是因人瘦而愁,你同意这说法吗?
分析:单从字面上可能同意这个看法,但联系全词,看作者的深层的思想却不是这样。解答:因为“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这两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节傍晚于东篱下菊圃前把酒独酌的情景,衬托出词人无语独酌的离愁别绪。重阳佳节,把酒赏菊,本来极富情趣,然而丈夫远游,词人孤寂冷清,离愁别恨涌上心头,即便“借酒销愁”,亦是“愁更愁”了。结尾“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直抒胸臆,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全词开篇点“愁”,结句言“瘦”。“愁”是“瘦”的原因,“瘦”是“愁”的结果。贯穿全词的愁绪因“瘦”而得到了最集中最形象的体现。可以说,全篇画龙,结句点睛,创设出了“情深深,愁浓 浓” 的情境。瘦因愁而生,愁因丈夫流落在外而生,可见全词抒写的是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2.《声声慢》下片“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写的“憔悴”指菊花憔悴还是人憔悴,或者是两者兼而有之?
解答:下片这几句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深远。
【疑难点津·探究拓展】
1你从哪些信息知道作者在《醉花阴》中写的是思念丈夫?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这三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佳节孤眠独寝、夜半相思的凄苦之情。“玉枕”,瓷枕。“纱厨”,即碧纱厨,以木架罩以绿色轻纱,内可置榻,用以避蚊。常言道:“每逢佳节倍思亲”,今日里“佳节又重阳”,词人又怎能不更加思念远方的丈夫呢?一个“又”字,便充满了寂寞、怨恨、愁苦之感,更何况,玉枕、纱厨往昔是与丈夫与共的,可如今自己却孤眠独寝,触景生情,自然是柔肠寸断心欲碎了。显然,这里的“凉”不只是肌肤所感之凉意,更是心灵所感之凄凉。
2.《声声慢》中“寻寻觅觅”以下七组叠字分别写出了怎样复杂的感情?
这七组叠字可分三个层次:「寻寻觅觅」,叙写恍恍惚惚,若有所失的精神状态,这是第一个层次。这个遗失的东西,可能是流亡以前的太平生活,也可能是与赵明诚间的幸福与爱情,更有可能是钟爱一生的书画金石;总之,是她十分喜爱的东西,如今不复存在,所以她要「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叙写外在环境的寂寞;「凄凄惨惨戚戚」,转写内在的心理状态分别为第二、第三个层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将历经丧乱、家破、夫亡之身世,飘零、孤寂、不幸的遭遇,细致表达出来。
3.《声声慢》一词作于秋天,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 ”,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 ”对“乍寒还暖 ”应该怎样理解?
分析:“乍暖还寒时候”是此词的难点之一。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 ”,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 ”。所以,这首词是写一日之晨,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 ”。至于“时候”二字在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殊了。“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基础知识·基础技能】 课内阅读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1.醉花阴一词中刻画了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试简要分析。
词里出现的女主人公是一个多愁善感、弱不禁风的闺阁美人形象。“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这两句借助室内外秋天的景物描写,表现了词人白日孤独寂寞的愁怀。从清晨稀薄的雾气到傍晚浓厚的云层,这漫长的白昼,阴沉沉的天气真使人愁闷。那雕着兽形的铜香炉里,龙脑香已渐渐烧完了,可心中的愁思为何总缕缕不绝呢?可见,这两句虽为景语,却句句含情,构成一种凄清惨淡的氛围,有力地衬托出思妇百无聊赖的闲愁。结尾“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直接抒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
2.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用的是什么抒情方法?
这是一种乐景写哀的方法。词的开头,描写一系列美好的景物,美好的环境。“薄雾浓云”是比喻香炉出来的香烟。可是香雾迷朦反而使人发愁,觉得白天的时间是那样长。这里已经点出她虽然处在舒适的环境中,但是心中仍有愁闷。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残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3简析下片是怎样写出自己的愁情的?
作者是采用铺叙日常生活的方法来写自己的愁的。看到院子里满地堆积的菊花,由于有愁而无心去摘取,挨到黄昏时分,忽又下起细雨,雨滴从梧桐树叶缝隙间不断的落下,观景的她心绪的哀愁悲凉透过雨景跃然纸上。最后用一个反问句收束全篇,含无穷之意于言外,更显愁之深重。
4.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结尾有什么作用?
这是对前文的概括,概括了“乍暖还寒、晚来风急、旧时雁过、满地黄花、梧桐秋雨”等情景,这些情景,浸满了作者凄苦的哀愁,然而作者的哀愁又何止这些呢?作者的愁太多太多了。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病等等,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包括得尽,概括得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了。正如她的词作《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中所写:“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创新思维·突破难点】 课外阅读
1.山东济南市趵突泉公园里,建有李清照纪念堂,郭沫若题有一副楹联: 下面写有上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
请你补出下联: 答: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2.“梧桐”两句借用了唐代哪位名家的哪几句诗,有什么作用?
答:借用唐代温庭筠《 更漏子》的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笔直情切。“点点滴滴”又与开头的“凄凄惨惨戚戚”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一字一泪,着意渲染愁情,缠绵哀怨,如泣如诉,极富艺术感染力。
3.阅读李清照的《渔家傲》,回答问题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情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词还是后期词,与她的婉约风格是否一致?
答:这首词是李清照后期的词,她的后期词虽然以写悲哀的婉约词为主,但也有不同于婉约风格的,这首词便是一例。此词又题为“记梦”,应该是南渡遭遇变乱后所坐,作者处在前途无望的环境里,幻想着精神上有一条可以寄托的道路,表现的是一种健举的气概。
【高考试题·实力检测】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7分)(2005年北京卷)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①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B.“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C.“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D.“漏声断”中“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答:[ ] ②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B.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D.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答:[ ] ③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3分)
相同点: 不同点: 答案:(7分)①D ②C ③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不同点: a 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墓年壮心不已的心境。b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第三篇:李清照词两首教案(公开课)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两首词所蕴含的情感及其异同。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重点:
体会词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两首词中作者情感的异同。
教学设备:
多媒体教室,PPT课件
教学方法:
点拨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如梦令
常记西亭日暮》导入。)
同学们,大家是否还记得初中学过的李清照的作品《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集体背诵)
这首词写在李清照少女时期,从词作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李清照少女时代常常和朋友一起饮酒游玩,过着幸福无忧的快乐生活;与张明诚结婚后更是过着夫唱妇随的安逸生活。但是,他们是不是就像童话中所写的“王子与公主从此过上幸福生活”了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李清照,走近她的情感世界,用心聆听,来感受浓缩了她一生痛楚的千古绝唱吧!展示PPT1(课题)李清照词两首
醉花阴
声声慢 二.赏析课文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本课的教学目标:
展示PPT2:教学目标:
1、体会两首词所蕴含的情感及其异同。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我们将通过三个环节来完成这两个目标。下面将进行第一个环节:
展示PPT3:《一》环节一:初读课文
疏通文意
1、找找看有没有你不会读的字。
2、找出你不理解意思的句子。
①请同学们用3分钟时间来找出两首词中不会读的字和不理解的句子 ②请同学们用两分钟时间讲找出的难字和难句与同桌进行交流,看同学之间能够自己解决。
③两分钟时间到。在这两首词中,同学们有没有不会读的字?(没有。非常好。)那看看还有没有讨论后依旧解决不了的难句?(本步奏视学生的回答而定。可以提前准备几个比较难理解的句子,比如:瑞脑销金兽,半夜凉初透,莫道不消魂,独自怎生得黑等等。)
④我们已经解决了字词句,下面就请全班同学集体朗读者两首词。(点评:字词都读得准确了,不过我觉得还欠缺了一点感情。可能是我们对这两首词的情感把握得还不到位。下面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两首词蕴含的情感。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
展示PPT4:《二》环节二:精读课文,把握情感
《醉花阴》:直接表现情感的字词:
间接表现情感的意象: 《声声慢》:直接表现情感的字词:
间接表现情感的意象:
1、请同学们用3分钟时间分别找出两首词中直接表现情感的字词和间 接表现情感的意象。
首先解释什么是意象。用学生学过的《沁园春 长沙》里“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之中的“万山”、“层林”、“漫江”、“百舸”来解释“意象”,即“蕴含着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
2、请同学们自由选择屏幕上1-2个问题进行思考,当然如果你能解决这四个问题,那时最好的。(三分钟完成)
3、(3分钟后)思考得怎么样?下面请同学们每四人组成一个小组就以 2 上四个问题进行讨论,探究,没完成的一起补充完整,看看4个同学之间还有那个问题没人解决,一起完成。本环节三分钟。
4、(3分钟后)通过讨论,学生基本找到了答案,本步奏就是让各个小组自由汇报他们的交流成果,教师再补充。最后多媒体展示答案。
《醉花阴》:直接表现情感的字词:愁
间接表现情感的意象:薄雾、浓云、酒、西风、黄花 《声声慢》:直接表现情感的字词:冷清、凄惨、伤心、憔悴、独自、愁
间接表现情感的意象:淡酒、晚风、飞雁、黄花、梧桐、细雨
请同学们看屏幕,在直接表现情感的字词中,有哪个相同的字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愁)两首词愁的程度一样吗?哪一首更愁?从哪里可以看得出来?(通过分析作者在文章中表达情感的方式即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来得出答案)
两相对比,我们不难发现《声声慢》的愁情更深重。两首词都是写“愁”,作者愁的是什么?哪位同学可以回答?(有人回答则说:“不错,可以告诉同学们你是从哪里看出的?”没人回答则说:“请同学看课文注解①②⑦)作者早年的作品和晚年的作品有什么区别呢?请同学们看看作者的简介。
展示PPT5:李清照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著名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词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词作有《漱玉词》。
生活经历与词风变化
李清照经历了南北分裂之乱,在南渡前后,她的词风变化很大。南渡前,李清照的词多描写少女、少妇的闺中生活,于轻快活泼的画面中见作者开朗欢乐的心情;婚后与丈夫经常是分居两地。词中多表现的是一种相思之愁;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的词风趋于含蓄深沉,表现了词人长期流亡生活的感受,国破家亡之愁。而丈夫死后,作者的哀愁更加浓重了。
环节三:总结两首词中作者情感的异同。(学生思考并讨论,教师总结展示PPT)
展示PPT6:两首词中作者情感的异同:
同:两首词表达的都是作者的“愁”情。
异:《醉花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寂寞与孤寂的心情;
《声声慢》则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夫死而感到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 3 心绪。
同学们,我们已经深入理解这两首词的情感,那我们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来朗读课文呢?(低沉,伤感)
学生集体朗读《声声慢》。(教师评价)
教师配乐示范朗诵《声声慢》。
请学生代表朗诵《声声慢》。
三、小结
展示PPT7:小结:在对这篇课文的学习中,我们总结一下把握诗词思想感情的方法: ① 寻找直接抒情的词语
② 体会蕴含作者主观情感的意象 ③ 结合作者简介以及注释
四、总结
有位文人用这样的衣服对联来概括李清照的《醉花阴》和《声声慢》,真是相当精准:
展示PPT8: 佳节又逢重阳,冷冷清清愁永昼
淡酒难消浓愁,惨惨戚戚对黄花
李清照的前半生是幸福的,但是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随着处境的凄惨,她的感情也更沉痛。对她的痛苦遭遇,我们深深的同情她。但同时,我们也感谢她给我们留下了如此凄婉、动人的词句。
付板书设计:
情感的异同:同:愁
异:程度不同:《声声慢》感情更沉痛
内容不同:《醉花阴》思夫之愁
《声声慢》国破、家亡、夫死之苦
第四篇:李清照词两首学案 2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
问题导读案
一、【学法指导】
1、熟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初步理解诗歌内容,然后完成本学案。
2、认真思考,规范书写,独立完成。
二、【学习目标】
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理解诗文内容。
2.反复诵读,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写作特色。
3.培养热爱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三、【知识链接】
(一)李清照其人其词: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章丘明水(今属济南)人。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李清照她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她是一位在诗、词、文、赋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长、最有名的是词。她早年曾做《词论》,主张“词,别是一家”。注重词体协音律、重铺叙、有情致的特点,并批评了从柳永、苏轼到秦观、黄庭坚等词家的不足。清照文词绝妙,鬼斧神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李清照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
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她后期词则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伤情调,从而表达了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
李清照的词独具一家风貌,被后人称为“易安体”。李词的主要特点有:一是以其女性身份和特殊经历写词,塑造了前所未有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扩大了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二是善于从书面语言和日常口语里提炼出生动晓畅的语言;善于运用白描和铺叙手法,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
(二)写作背景
《醉花阴》: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赵明诚至仰天山罗汉洞观月,流连忘返;李清照独居青州归来堂,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
《声声慢》: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词人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这位女词人的心里点燃了爱国思想的火花。这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全词所写,不外一个“愁”字,但与她南渡以前所写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内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
一、1.解释下面的词语
永昼()瑞脑()把酒()
莫道()戚戚()将息()憔悴损()堪摘()怎生()
次第()了得()2.摘录其他不懂的词语向身旁同学请教
《李清照词两首》课堂导学案
一、整体感知
1.这两首词的中心句(词眼)分别是哪句?
《醉花阴》——
《声声慢》—— 2.这两首词的感情基调有何不同?
《醉花阴》——
《声声慢》——
二、赏析这两首词
(一)赏析《醉花阴》
1、这首词作于什么时节?有哪些时令特点?
2.除了“重阳”之外,词中还有三个表示具体时间的词,请找出来。
3.在这三个时间里词人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4.名句赏析——“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句运用了哪 些表现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二)赏析《声声慢》
1.这首词中的“愁”和《醉花阴》中的“愁”相比,含义一样不一样?为什么?
2.这首词中的时节和《醉花阴》中的时节是否一样?为什么?
3.这首词主要的抒情方式和《醉花阴》相比,是否一样?为什么?
4.名句赏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一句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三、质疑解难
对这两首词你还有没有什么疑难问题?如果有,请写在下面,看其他同 学能不能帮你解答。
《李清照词两首》 课后拓展
一、赏析下面两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衫,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这两首词也是李清照的作品,一首作于早期,一首作于晚期。你知道哪首早期,哪首晚期吗?有何依据?
2.这两首词在写“愁”的时候都运用了什么写法?起到了什么作用?你还能不能举出其他古典诗词中类似的例子?
二、课外提升
从《醉花阴》《声声慢》《一剪梅》《武陵春》四首词中任选一首写一段2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提示:可从意象、意境、手法等方面入手)
第五篇: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
第一课时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1)瑞.脑.销金兽:
(2)佳节又重.阳.
(3)有暗香盈.袖:(4)凄凄惨惨戚戚:(5)乍暖还寒时候: ....(6)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从唐五代兴起,而在宋代兴盛的一种新体诗是_____。前人评论宋词有“婉约”和“豪放”之说,并以之把宋词分成了最重要的两大流派。宋代“婉约”词的代表词人是_____和_____;“豪放”词的代表词人是_____和_____。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是_____,她著有词集_____。“寻寻觅觅,_____,_____ __ __”是她的词作_____中的名句。
3.李清照,号_____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市)人。_____女词人。著名学者李格非之女。十八岁时,与宰相赵挺之子_____结婚,生活安适美满。他们以_____互相唱和,并共同整理、收藏_____、金石。靖康元年宋室南渡后,她流寓南方,不久明诚病逝。金兵南下,她只身漂泊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晚年境遇更加孤寂凄苦。她论词强调协律、典雅、情致,提出词“_____”之说(见《词论》)。前期作品多写_____,内容缺乏深意。后期作品多抒发_____的身世之感,寄寓了对中原故土的怀念之情,风格曲折深隐、哀婉凉美。
二、合作探究 1.“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词人是如何渲染愁苦之情的?
2.“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作者为何特别提到重阳节?作者的凉意从何而来?
3.下片写赏菊饮酒,并抒发感受,中间作者本人的形象在内,说说词中作者是怎样的形象。
4.有人说:李清照的愁是因人瘦而愁,你同意这说法吗?
1、寻觅什么?寻了多久?寻到了没有?
2、乍暖还寒时候是何时?为何这时最难将息?
3、是因酒淡不能抵御急风吗?
4、雁过于什么时间?是孤雁还是群雁?为什么说是旧时相识?
5、是菊花盛开还是残花遍地?憔悴的是人还是花?
6、雨何时而下?听到雨打梧桐心情有什么变化?
7、现在都有哪些愁?和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时的'愁'有何不同?
二、分析意象:
用了哪些意象?有何象征意义?词人是如何通过意象来抒发心中的哀愁的?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1、2题。
忆秦娥·临高阁
李清照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注】本词作于南渡之后。
1.你认为这首词直接写作者“情怀”的是哪两句?请简析该句在词中的作用。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时,要在理解“梧桐落”的含义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探究叠句在表达方面的特点及效果。
参考答案:叠句“梧桐落”,进一步强调出落叶在词人精神上、感情上造成的影响。落叶片片,像无边的愁绪一样,飘落在她的心上;风声阵阵,像锋利的钢针扎入她受伤后孱弱的心灵。词人触景伤怀,引出后句“又还秋色,又还寂寞”,国破家亡的伤痛,背井离乡的哀愁,一下子都涌上了心头。【知识拓展】
叠 句 简 介
叠句是指意义相同的句子前后呼应地重叠。
叠句按照重叠的内容形式分两类:重章叠句和重词叠句。重章叠句是相同或相近的诗句、诗段重复出现的一种表现手法;而重词叠句是相同的词语重复出现的一种表现手法。题目中的“梧桐落”属于后者。
运用叠句既可以是语意对应、句式相同的句子重叠应用,也可以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答案
自主学习
1、【答案:(1)一种香料。(2)我国传统节日,农历九月初九。在这一天有登高的风俗。(3)充满。(4)寒冷萧条。(5)刚觉得有点儿暖和却又冷了起来。(6)光景,情形。】
2、【 答案:词 周邦彦 姜夔 苏轼 辛弃疾 李清照 《漱玉词》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声声慢》】
3、【答案:易安 南宋 赵明诚 诗词 书画 别是一家 闺情相思 孤寂凄凉】
4、【答案】 B(A.薄:bó;C.将:jiānɡ;D.枕:zhěn)
5、【答案】 A(次第:文中指光景,状况;今指次序,依次,一个接一个地)
6、【答案】 D [课文鉴赏] 词的开头,描写一系列美好的景物,美好的环境。“薄雾浓云”是比喻香炉出来的香烟。可是香雾迷朦反而使人发愁,觉得白天的时间是那样长。这里已经点出她虽然处在舒适的环境中,但是心中仍有愁闷。“佳节又重阳”三句,点出时间是凉爽的秋夜。“纱厨”是室内的精致装置,在镂空的木隔断上糊以碧纱或彩绘。下片开头两句写重阳对酒赏菊。从开头到此,都是写好环境、好光景:有金兽焚香,有“玉枕纱厨”,并且对酒赏花,这正是他们青年夫妻在重阳佳节共度的好环境。然而现在夫妻离别,因而这佳节美景反而勾引起人的离愁别恨。全首词只是写美好环境中的愁闷心情,突出这些美好的景物的描写,目的是加强刻画她的离愁。
在末了三句里,“人比黄花瘦”一句是警句。“瘦”字并且是词眼。词眼犹人之眼目,它是全词精神集中表现的地方。
在诗词中,作为警句,一般是不轻易拿出来的。这句“人比黄花瘦”之所以能给人深刻的印象,除了它本身运用比喻,描写出鲜明的人物形象之外,句子安排得妥当,也是其原因之一。她在这个结句的前面,先用一句“莫道不消魂”带动宕语气的句子作引,再加一句写动态的“帘卷西风”,这以后,才拿出“人比黄花瘦”警句来。人物到最后才出现。这警句不是孤立的,三句联成一气,前面两句环绕后面一句,起到绿叶红花的作用。经过作者的精心安排,好象电影中的一个特写镜头,形象性很强。这首词末了一个“瘦”字,归结全首词的情意,上面种种景物描写,都是为了表达这点精神,因而它确实称得上是“词眼”。
1、明确:“薄雾”、“浓云”,意境凄凉,借景抒发孤寂的愁情。“永昼”,整日,点出愁的长久。
“瑞脑销金兽”,看着瑞龙脑在金色兽形的香炉里慢慢地烧尽。既写出了时间的漫长,烘托出了环境的凄寂,更写出了词人的百无聊赖的愁情。
2、明确:这说明作者思念丈夫,孤寂难眠。
3、明确:A表面上:重阳秋夜,天气转冷。玉枕纱厨,难御风寒。B深层面:独居家中,没有家庭的温馨,内心感觉到孤独凄凉。
4、重阳佳节,是夫妻登高求福的好日子,偏偏丈夫游玩不归,以佳节团聚反衬独处之悲。加深了凉意。
从树上落下来。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给我的感觉是雁过于天高气爽的中午时分。至于是孤雁还是群雁我觉得都可以,孤雁正衬她的孤独,群雁则可以反衬她的寂寞。个人感觉应是孤雁,因为黄昏时还下着雨呢,可见当时天气应该不是万里无云,大雁群飞的情景,一只受伤的孤独的大雁不就是词人自己吗?看到雁过更加伤心了,那不就是曾多次为她和丈夫捎过信笺的大雁吗?可现在丈夫已经去世,怎么可能再传递他们情谊呢? 雁可以回到北方,而人却只能客居江南,“旧时相识”在异乡相逢,使得种种情债汇集一起,更增加了词人的天涯沦落之感,真乃“物是人非事事休”。
5、明确:憔悴的是黄花,实际上是双关语,以花喻人属于正衬;憔悴的是人,黄花开得茂盛簇拥在枝头,乐景哀情,是反衬。不管是菊花盛开还是残花遍地,都是衬托出人已容颜憔悴,身心疲惫。
6、明确:词人这时才静下来,呆立或枯坐于窗前,但是内心更加不平静,怎么样才能熬到傍晚呢?还是寻觅吗,还是喝酒吗?可这些都不能排遣心中的苦痛啊。不仅仅今天余下的时间难以打发,余生有该怎样度过呢?其内心的种种苦痛都已尽在不言中。
7、明确:在古诗词意象中雨是哀伤﹑愁思的象征,梧桐是一种凄凉悲伤的象征,是一种悲怆凄婉的寄寓。黄昏时的细雨,点点滴滴不是落在梧桐上,而是打在词人愁苦的心上。
8、明确:这种情景,愁已到了极致,痛和赵明诚天上人间各半,悲同张汝舟的姻缘难全,伤大宋的半壁江山沦陷,恨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还用奸,苦自己形影相吊孀居晚年,愁漫漫余生如何捱过。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等等交织在一起,怎一个愁字了得!
二、【意象】淡酒、急风、秋雁、黄花、梧桐、雨、黄昏。
这些意象都具有凄凉、哀伤、愁苦的象征意义,每一个都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愁思,更何况这么多组合在一起呢,再加上作者又是一位多愁善感、命运多舛的女词人呢,这真是怎一个愁字了得!
三、1.C2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不同点: a 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墓年壮心不已的心境。b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