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决定
【发布单位】83102
【发布文号】渝委发[1997]6号 【发布日期】1997-02-21 【生效日期】1997-02-2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决定
(渝委发〔1997〕6号 1997年2月21日)
自1993年市委、市政府作出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若干规定以后,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促进了我市个体贯彻落实,促进了我市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已经成为我市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增长固素,成为各地经营发展的重要力量,成为国家税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增长因素,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成为国家税收和地方财力的一个重要来源,成为吸纳社会劳动力的一条重要途径。但是,与全国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与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不很适应,比重过小。当前,我市经济与社会发展正面临新的历史机遇,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为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搞好国有企业的同时,大力推进个体经济的发展特作如下决定:
1.各级领导和各职能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正确处理“以公有制为主体”和“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关系,在全市形成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大气候,把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作为增加我市经济总量和效益,繁荣我市经济的一项战略措施,摆上位置,列上重要议事日程。尤其是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较差的地方,思想要更加解放,胆子要更大一点,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推进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
2.各级党委和政论要把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计划之中,使之与经济、社会中长期发展的总体要求相衔接,使个体私营经济有长期发展的目标。这样,既有利于鼓励、引导个体私营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又有利于实现我市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
3.进一步搞好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试验区。试验区要在观念、模式、管理、体制等方面有所突破,允许试验区根据本地实际民政部制定更加灵活和宽松的政策措施,为全市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创造经验,作出示范。要在总结现有试验区经验的基础上,有计划地逐步扩大试验范围。
4.正确引导个体私营经济健康发展。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注意引导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与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三峡移民安置、支柱产业配套、小城建设和城乡人民生活服务相结合;要注意引导个体私营经济采取承包、购买、租赁、兼并、入股等多种形式,参与中小型国有集体企业的产权改革,促进企业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经营机制;要注意引导企业以质量为中心,效益为目标,逐步使企业向企业制度转变,向资金技术型转变,产品向优质名牌型转变,向出口创汇型转变。5.规范管理,依法行政,提高执法服务水平。各有关职能部门要依照国家的政策法规和职能分工,各司其职,能力合作,规范管理行为,以服务促管理,以管理促发展。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与有关行政部门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对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加强监督管理和指导服务,规范其生产经济行为和财务管理,引导他们守法经营、文明经商、照章纳税交费。
6.依据产业政策,优化产业结构,扶持效益好、有优势的私营企业。既要培育一批投入少、见效快的劳动密集型和私营企业,注意发展第三产业,又要培育一批上规模、上水平的技术密集型、科技型私营企业,以增强实力,提高效益。对列入50强和外出返乡兴办实业以及与库区移民、扶贫开发相关的私营企业,要在贷款、税收、用地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对那些重点产业以及私营企业兼并、购买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之后的转产项目要给予政策扶持,使期业主有业可创,有利可图,以吸引更多的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在政策引导下健康发展。
7.进一步放宽登记注册条件,简化办照手续。各有关部门,要树立服务观念,采取便民措施,实行政务公开,一站式服务,为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办证、办照提供方便。除办理采掘、建筑、车船运输、药品等外,其他许可证均不作为注册登记的前置条件。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的营业执照,除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有权依法收缴、扣押、吊销外,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收缴、扣押、吊销。对乱收执照而给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造成经济损失的,要按照《赔偿法》处理。
8.发挥好税收的调节作用。公平税赋,涵养税源。凡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领取营业执照的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可以享受国家和地方对街道乡镇集体企业扶持的税收优惠政策;只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其投资方向调节税,可申报减税或零税率;新办从事咨询、信息、技术等中介服务的独立核算的企业,从开办之日起,全额返还所得税2年,减半返还所得税3年;新办从事公用事业、商业、物资业、对外贸易业、旅游业、服务业、餐饮业、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私营企业,自开业之日起,可减、免所得税1年;私营企业对亏损企业进行承包、租赁、兼并,从盈利年度起,先用利润弥补亏损,补亏完毕后,再全部返还所得税2年,减半返还所得税2年;对用于公益事业的捐赠以及按政府规定定额缴纳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支出,允许税前对支。
9.坚决治理“三乱”,严格控制收费。由市物价局牵头,会同市财政局、市工商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统一制发《重庆市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收费卡》,明确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应缴纳的收费项目、依据、标准和单位。收费部门必须持物价部门核发的《收费许可证》和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收取。坚决执行国家法规,禁止一切部门向私营企业收取行政管理费。凡在商品交易市场中的行政性收费,应统一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一家收取,一票包干,再按规定昔拨给有关部门。对执法人员利用取权,向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吃、拿、卡、要,故意刁难,甚至借故进行敲诈勒索的,要按照党纪、政纪、和法规予以严肃处理。
10.切实改善对个体私营经济的金融服务。各商业银行和地方银行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以符合产业政策、经营水平高、经济效益好、还贷能力强的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应在信贷、资金结算、贴现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城市合作银行应重点为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服务。金融机构要支持个体私营经济的互助基金会以及农村合作基金会发挥融资作用,帮助解决城乡个体工商房、私营企业对资金的需求。
11.要切实加强对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的法律保护。任何部门、单位不得平调个体、私营企业的财产,不得强制非法改变个体私营业主财产的权属关系。要认真清理产权主系不明的“私挂公”企业。对目前一些产权关系不明确的私营企业,要从实际出发,本着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原则,创造条件,允许他们恢复本来面目。对在明晰产权关系中出现的问题,具体民政部具体对等,协商处理。今后,凡属自然人出资新办的企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按私营企业登记注册,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政法机关要及进查处侵害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财产和人身安全的违法行为,及时受理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的经济纠纷案件以及从业人员侵吞企业资产的案件,以维护其合权权益。
12.积极妥善地解决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的经营场地。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经商、办厂需用土地,只要符合用地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的原则,经审批后,县以上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及时办理用地手续。市场是发展经济的载体,各级政府要按照管办分离的原则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市场,搞好交通、通讯、金融服务等配套设施,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培育发展好适合当地特点的专业市场和批发市场。
13.鼓励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市的有关部门对确有出口创汇能力和私营企业,要给予积极支持,为实力强、素质高的私营企业争取自营出口权;支持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与外商兴办三资企业,发展边境贸易,进行海外投资。对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申请出境商务洽谈、建厂办店、技术交流的,按国家有关规定,积极支办理;对香港地区有商务活动的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应按规定要求为其办理往返证件,以方便其业务开展和信息交流。
14.认真清理、取缔无照经营。为更好地保护合法经营,要坚决制止以证代照、以票代照的非法行为。坚持清理整顿与疏导相结合,对符合办照条件的应及时核发营业执照,使其合法经营;对条件或手续不完全具备的,可发给临时营业执照,并在划定的摊区经营。
15.根据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情况,注意安排个体私营代表人士进入各级人大、政协和群团组织,充分挥个体私营经济代表人士的参政议政作用。
16.提高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业主的素质。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业主要努力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法律知识,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富裕与奉献、竞争与诚信、自强与自律的关系,依法经营,勤劳致富,为实现共同富裕做出贡献。私营企业要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确立长远的发展目标,逐步建立先进的企业管理制度。
17.成立重庆市发展个体私营经济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常务副市长任组长,市级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市个体私营经济统筹规划、领导,研究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政策措施,解决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督促、检查、落实领导小组的各项决定,处理体私营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各区市县应有相应的机构,加强对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工 领导。严格实行目标责任制,每年进行一次检查,对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贡献大、成绩显著的领导和有关部门及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18.建立和完善个体私营经济领域中党组织和工会等群团组织。有条件的私营企业要逐步建立共产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属地化管理。要逐步建立工会组织,通过工会开展职工教育,协调员工与业主的关系,调解纠纷。
19.充分发挥工商联的积极信用。按照中共中央〔1991〕15号文件精神,工商联作为党领导下的以统战性为主,兼有经济性、民间性的人民团体,要配合党和政府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进行团结、帮助、引导、教育。政府部门应支持工商联认真履行职能,引导教育会员爱国、敬业、守法,在发展我市个体私营经济中发挥积极作用。
20.充分发挥个体劳动者协会、私营企业协会等群众组织的积极作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个协、私协要在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接受同级工商行政管理局的指导,认真履行职能,积极开展工作,对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开展政治和业务知识培训,交流经验,积极引导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守法经营,优质服务,健康发展。21.“两市一地”、市级有关职能部门和近郊21个区市县,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相庆的贯彻意见和措施。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职能部门落实《决定》的督促检查,发挥法律监督、民主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保证有关法规、政策及本《决定》的贯彻实施。
22.本规定各项内容,由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如何加强个体私营经济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全党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推动社会进步,实现我国2010年远景目标规划的重要措施,也是保确保个体私营经济健康发展,更好的发挥其经济增长点作用的有力手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仅10余年时间,我县个体私营经济户数就增长了10多倍,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搞活市场流通,发展县域经济作出了不菲的贡献。
但不可否认,在个体私营发展中客观存在着日益滋长的拜金主义、利已主义、享乐主义。表现在经济活动中,就是在强烈的利润动机驱使下,使得少数人非法经营,偷税漏税、短斤少两、掺杂使假,制销假冒伪劣商品等一系列违反法律和有损于社会公德之事时有发生,这不仅使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受到损害,同时也使个体私营企业的公众形象大打折扣,无形之中降低了他们在竞争中的信誉,损害了经济利益。为了使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为自身进一步发展创造一个优化的和谐环境,就必须加强个体劳动者的精神文明建设,笔者认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应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一、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县个体经济得到了全面的恢复和发展。个体经济的迅猛发展,有力地补充了国有经济不足,增加了财政税收,促进了县域经济的的发展。但是,我们的着眼点不仅仅停留在发展指标上,还要放在提高人的素质上,放在精神文明建设上。如果只一味的强调个体私营企业经济发展中的经济效益,则忽视个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然导致负面效应,其结果是得不偿失,反而会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团结。
二、加强引导,优化服务,标本兼治
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就是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各职能部门,必须把扶持发展放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齐抓共管、因势利导,优化服务,形成一股合务,认真落实中央省区对发展个体私营企业政策,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要通过一定形式,激发他们追求先进文化、高尚道德的原动力,使广大个体私营经济从业者向往“真、善、美”的道德情操,唤起他们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社会责任和人格尊严意识,做到公公正正赚钱,堂堂正正做人,明明白白做事,在市场经济的广阔舞台上塑造现代人、现代企业家的良好形象。
各级组织特别是个私协会要采取多种形式为个私经济服务,鼓励、吸引他们加入到精神文明建设和行列中来,广泛开展文明经商、优信服务及城乡万店无假货的竞赛活动,让他们从自已群体的典型中吸取精神力量;组织他们开展健康的文体活动,增强他们的自尊、自爱、自强、自律的道德意识;鼓励和组织、私营企业人员加强文化科学知识、现代管理知识、法律知识学习,有条件的还可以动员他们参加涵大、夜大,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使他们成为精神上的富有者。常年性坚持开展“文明经营户竞赛活动”、“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示范摊(店)活动”、“消费者满意一条街”等活动。
当前与今后一个时期,不仅要做好行政机关与个协、消协、经纪人协会之间的横向联合,而且要做好与村镇、街道、社区、工会、妇联以及其他部门和组织的纵向联合,从“守法”、“诚信”入手,抓好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四有教育”,提高他们的“三自职能”,进一步深化以道德建设为内涵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三、大力推进法制教育,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
追求经济利益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这本无可厚非,古人早就有言: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但现在的问题在于,少数个体私营经济从业者置国家法律而不顾,采取非正当行为,追求高额利润,只管局部利益,注重短期行为,不惜损害群众的合法权益,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精神伤害,已经发展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现实要求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遏制这些行为,营造一个和谐有序的市场经营环境,从而保证个私经济始终沿着健康的轨道运行、发展。这就求经营者自觉遵守和维护法律法规,而要做到这一点,各行政职能部门应注重加强对个体私营从业者的思想法制教育,结合国家“三五”普法,可通过骨干培训、普及辅导、考试,知识竞赛等有效措施,把国家的根本大法和市场主体规范法、市场行为规范法、社会公德规范法全面系统的普及、落实到广大个体私营者之中,健全他们的法律意识。同时,有针对性的对个体私营企业开展社会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使广大个体私营企业经营者增强企业“自律”意识,逐步树立为他人,为社会的意识,进而做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此外,要注重以高尚的精神塑人,以榜样的力量鼓舞人,让更多的个体私营自觉投身于诚实守信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活动,大张旗鼓地表彰在“百城万店无假货”“光彩之星”“诚信单位”等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个人和集体,褒扬为社会捐资助残、助学、献爱心的个体私营业户,让光彩事业更放光彩。
四、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
各职能部门要强化管理,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把好市场准入关,对申请进入市场的经营主体、范围,要认真核审,对符合条件的才能给予登记注册。在管理过程中在严格执法,规范管理,对严重违法经营,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坑害群众、危害社会的不法行为要坚决打击,彻底取缔,决不手软,使之无立足之地,并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及时予以曝光亮相和公示,对于严重丧失信用或其它经营品德的业户,依法予以取缔。从而使诚实、守法、守信的有道德的经营户直面绿灯、越做越活;使不道德者处处红灯,路越走越窄。
只要全社会都积极行动起来,共同关心个体私营劳动者的精神文明建设,使精神文明建设成为一项务实性的工作,少一些关卡和压力,多一点激励和引导,多为他们倾注一点爱心。我相信,个体私营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必将结出硕果。
第三篇:如何加强个体私营经济精神文明建设
如何加强个体私营经济精神文明建设
沙湾县工商局 郑建明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全党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推动社会进步,实现我国2010年远景目标规划的重要措施,也是保确保个体私营经济健康发展,更好的发挥其经济增长点作用的有力手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仅10余年时间,我县个体私营经济户数就增长了10多倍,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搞活市场流通,发展县域经济作出了不菲的贡献。
但不可否认,在个体私营发展中客观存在着日益滋长的拜金主义、利已主义、享乐主义。表现在经济活动中,就是在强烈的利润动机驱使下,使得少数人非法经营,偷税漏税、短斤少两、掺杂使假,制销假冒伪劣商品等一系列违反法律和有损于社会公德之事时有发生,这不仅使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受到损害,同时也使个体私营企业的公众形象大打折扣,无形之中降低了他们在竞争中的信誉,损害了经济利益。为了使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为自身进一步发展创造一个优化的和谐环境,就必须加强个体劳动者的精神文明建设,笔者认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应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一、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县个体经济得到了全面的恢复和发展。个体经济的迅猛发展,有力地补充了国有经济不足,增加了财政税收,促进了县域经济的的发展。但是,我们的着眼点不仅仅停留在发展指标上,还要放在提高人的素质上,放在精神文明建设上。如果只一味的强调个体私营企业经济发展中的经济效益,则忽视个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然导致负面效应,其结果是得不偿失,反而会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团结。
二、加强引导,优化服务,标本兼治
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就是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各职能部门,必须把扶持发展放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齐抓共管、因势利导,优化服务,形成一股合务,认真落实中央省区对发展个体私营企业政策,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要通过一定形式,激发他们追求先进文化、高尚道德的原动力,使广大个体私营经济从业者向往“真、善、美”的道德情操,唤起他们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社会责任和人格尊严意识,做到公公正正赚钱,堂堂正正做人,明明白白做事,在市场经济的广阔舞台上塑造现代人、现代企业家的良好形象。
各级组织特别是个私协会要采取多种形式为个私经济服务,鼓励、吸引他们加入到精神文明建设和行列中来,广泛开展文明经商、优信服务及城乡万店无假货的竞赛活动,让他们从自已群体的典型中吸取精神力量;组织他们开展健康的文体活动,增强他们的自尊、自爱、自强、自律的道德意识;鼓励和组织、私营企业人员加强文化科学知识、现代管理知识、法律知识学习,有条件的还可以动员他们参加涵大、夜大,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使他们成为精神上的富有者。常年性坚持开展“文明经营户竞赛活动”、“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示范摊(店)活动”、“消费者满意一条街”等活动。
当前与今后一个时期,不仅要做好行政机关与个协、消协、经纪人协会之间的横向联合,而且要做好与村镇、街道、社区、工会、妇联以及其他部门和组织的纵向联合,从“守法”、“诚信”入手,抓好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四有教育”,提高他们的“三自职能”,进一步深化以道德建设为内涵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三、大力推进法制教育,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
追求经济利益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这本无可厚非,古人早就有言: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但现在的问题在于,少数个体私营经济从业者置国家法律而不顾,采取非正当行为,追求高额利润,只管局部利益,注重短期行为,不惜损害群众的合法权益,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精神伤害,已经发展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现实要求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遏制这些行为,营造一个和谐有序的市场经营环境,从而保证个私经济始终沿着健康的轨道运行、发展。这就求经营者自觉遵守和维~律法规,而要做到这一点,各行政职能部门应注重加强对个体私营从业者的思想法制教育,结合国家“三五”普法,可通过骨干培训、普及辅导、考试,知识竞赛等有效措施,把国家的根本大法和市场主体规范法、市场行为规范法、社会公德规范法全面系统的普及、落实到广大个体私营者之中,健全他们的法律意识。同时,有针对性的对个体私营企业开展社会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使广大个体私营企业经营者增强企业“自律”意识,逐步树立为他人,为社会的意识,进而做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此外,要注重以高尚的精神塑人,以榜样的力量鼓舞人,让更多的个体私营自觉投身于诚实守信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活动,大张旗鼓地表彰在“百城万店无假货”“光彩之星”“诚信单位”等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个人和集体,褒扬为社会捐资助残、助学、献爱心的个体私营业户,让光彩事业更放光彩。
四、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
各职能部门要强化管理,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把好市场准入关,对申请进入市场的经营主体、范围,要认真核审,对符合条件的才能给予登记注册。在管理过程中在严格执法,规范管理,对严重违法经营,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坑害群众、危害社会的不法行为要坚决打击,彻底取缔,决不手软,使之无立足之地,并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及时予以曝光亮相和公示,对于严重丧失信用或其它经营品德的业户,依法予以取缔。从而使诚实、守法、守信的有道德的经营户直面绿灯、越做越活;使不道德者处处红灯,路越走越窄。
只要
全社会都积极行动起来,共同关心个体私营劳动者的精神文明建设,使精神文明建设成为一项务实性的工作,少一些关卡和压力,多一点激励和引导,多为他们倾注一点爱心。我相信,个体私营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必将结出硕果。
沙湾县工商局 郑建明
第四篇: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
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和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和《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国发〔2010〕36号),适应全面推进“314”总体部署对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迫切需要,现就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含技工教育,下同)作出如下决定。
一、坚持优先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重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并存,城乡、区域差距大。直辖以来,市委、市政府把职业技术教育摆在突出位置,推动职业技术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在扩大办学规模、改革培养模式、创新学生资助、加大投入保障、改善发展环境、促进移民致富等方面取得明显成绩,培养培训了大批合格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总体上看,职业技术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还不相适应,与人民群众期盼还有较大差距,在校企合作、专业设置、规范办学、“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强化举措。
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是国家的战略资源,是城市产业水平发展后劲的重要支撑。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大计;既是国计,也是民生。全面提高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水平,有利于加快城镇化、工业化和城乡统筹一体化进程,有利于推进教育科学发展、促进人口大市成为人力资源强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推进扶贫开发、移民安稳致富和“两翼”农民增收,有利于扩大就业、促进创业、保障和改善民生、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必须深刻认识职业技术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与作用,确保在规划上优先安排、在投入上优先保障、在资源配置上优先满足。把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作为推进兴渝富民的战略重点,作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作为提高劳动力素质和企业生产效率的关键举措,作为缩小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的主要抓手,作为解决就业难和招工难的民生工程。必须采取强有力措施,下决心把职业技术教育办好,切实推动职业技术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
二、努力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面向市场、面向就业、面向人人、面向社会为目标,坚持整合资源、优化结构,高端引领、多元办学,内涵发展、提升质量;加快形成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与城乡统筹发展和现代产业体系相匹配,与充分就业和市场需求相适应,开放灵活、发展协调、特色鲜明的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确保学有所教、教有所能、能有所用,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社会有用、终身受益的职业技术教育。
到2015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发展到40所,在校生达到25万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调整到180所(含技工学校50所),在校生达到55万人(含技工学校16万人),力争市外生源占25%以上,继续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规模大体相当。职业技术学校累计向社会输送技能人才90万人以上,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分别达到96%和92%。健全面向全体城乡劳动者的终身职业培训体系,每年开展各类技能培训200万人次。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技能人才总量达到40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70万人。完善职业技术教育多元办学体制和投入保障机制,畅通技能人才成长发展通道,基本形成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到2020年,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规模更加均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规模占普通高等教育的50%以上。职业技术学校累计向社会输送技能人才200万人以上。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技能人才总量达到55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110万人。职业技术教育综合实力和技能人才队伍素质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建成职业技术教育强市。
三、加快推进职业技术教育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优化学校布局。通过新建、改造、整合、提升等方式,优化职业技术学校总体布局。着力把主城区打造成为重庆职业技术教育的核心区,规划建设重庆江南职业技术教育新城,新建、迁建的职业技术学校原则上要向其集聚,培育职业技术教育新的增长点。把万州、永川建成职业技术教育重要基地,通过挖潜提质、内涵发展,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把涪陵、黔江、江津、合川打造成职业技术教育的区域中心。其他区县(自治县,以下简称区县)因地制宜办好现有职业技术学校,原则上不再开办新校。围绕产业布局和发展需要,重点建设一批优质职业技术示范学校(含技工学校,下同)和职业培训机构。鼓励职业技术学校入驻相关产业(工业)园区办学,推进产教一体化发展。
调整专业结构。瞄准市场需求,形成与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匹配紧密、结构合理、覆盖广泛、特色鲜明的专业结构体系。立足提升先进制造业水平,加快建设支撑和服务“6+1”支柱产业、“2+10”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专业和专业群,优先发展信息技术、加工制造、石油化工、材料与能源、资源环境等类别专业。着眼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上档升级,积极发展物流、商贸、旅游、护理、学前教育、金融事务、家政服务等相关专业。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加强农林牧渔等涉农专业建设。制定重点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建立中、高职有机衔接、融合贯通的专业体系,实现重点专业对重点产业的全覆盖。
构建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完善从初级工到高级技师纵向贯通的技能人才培养链条,打通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相衔接的职业技术教育通道。采取单独招生、技能考试招生、选优推荐、“3+2”、“五年一贯制”以及成人教育和网络教育等形式,力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接受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比例扩大到30%左右。支持示范、骨干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与本科院校合作试办应用技术本科专业,创造条件组建独立设置的应用技术学院,扩大普通本科院校应用技术专业和专升本招生规模,力争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接受应用技术本科教育的比例提高到15%左右。以建立学分银行和实施模块化培养为基础,探索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文凭证书认证互通机制和办法。鼓励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到技师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培训学习,获取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加快推进普职融通,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向技能型、实用型、应用型方向转变。
四、全面提高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质量和基础能力
加强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突出诚信、敬业、乐业,培养德技双馨、身心双健的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加强职业技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推动先进文化、企业文化、产业文化进课堂、进校园、进学生头脑。把德育课程融入企业和社会,开展实践性德育课内外活动,建设一批德育工作基地和示范学校,选聘一批劳动模范、技术能手担任职业技术学校德育辅导员。加强职业技术学校党团组织建设,积极发展学生党团员。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需求导向、学生中心、能力本位、学做合一理念,积极探索工学结合、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和以双元制为基础的现代学徒制等模式,提高学生的创新求实精神和实践能力。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材改革,更新教材结构、内容和形式,开发和遴选一批符合职业技术教育规律和特点的创新性示范教材。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理论与实训一体化等教学方式,试行多学期、分段式教学组织形式,探索小班制教学。建设现代化技能教室、实训教室和职场化教学环境,推行仿真实训、模拟、案例等教学方法,落实学生技能实训和企业实习环节,强化实践性教学和动手能力培养培训。构建网络学习的平台,开发优质教学资源,促进共建共享共用。加强优质学校及重点专业建设。到2015年,重点打造国家示范(骨干)高等职业技术学校10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30所、国家示范技师学院和高级技工学校10所,建设一批市级示范(骨干)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市级示范和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支持优质职业技术学校跨省区招生,通过兼并、托管、结对办学等方式,带动我市边远地区职业技术教育发展。集中资源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重点专业60个、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重点专业120个(含技工学校25个)、技师学院和高级技工学校重点专业25个,全面提升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建设水平。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示范引领、校为基础、校企共建的原则,到2015年,新建国家级公共实训基地1个、市级公共实训基地5个、重点专业实训基地150个,进一步巩固和完善现有实训基地,支持企业面向职业技术学校建设公共专业实训基地100个,基本适应学生实训需要。
五、深入推进产教对接和多元办学
加强校企合作。修订《重庆市职业教育条例》。完善行业协调委员会工作机制,围绕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定期开展产教对话活动,实现“产教互动”。建立“二元双制”校企合作模式,实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深化“园校互动”办学模式改革,实现校长与厂长、学校与工厂、教室与车间、教师与师傅、学生与学徒、理论与实践、作品与产品、招生与招工、育人与增效的深度融合。支持行业、企业或职业技术学校牵头组建职业技术教育集团。建设一批“园校互动”的职业技术教育园区。支持职业技术学校与企业合作设立“厂中校”或“校中厂”,共建应用技术推广中心。
大力发展民办教育。认真落实《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意见》(渝府发〔2008〕65号),积极支持民办职业技术学校发展,鼓励民办职业技术学校扩大招生规模,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落实民办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土地、建设、财税等优惠政策,创新民办职业技术教育资本运作和投融资体制,合理确定民办职业技术学校收费标准,健全社会资本投入和合理回报机制。民办职业技术学校在招生就业、学生待遇、实训基地建设、学生资助政策、教师职称评聘等方面,与公办学校享有同等权利。市及区县财政根据民办职业技术学校收费和生均投入情况,按一定比例逐步给予适当公用经费补助。到2015年,民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保持在55所左右,在校生规模占比达到20%左右。民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发展到18所左右,在校生规模占比达到20%以上。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引进国外知名职业技术学校来渝合作办学,鼓励职业技术学校与国外相关机构合作开展培训、鉴定和教学科研。引进国际金融组织贷款,支持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做好国际劳工组织SYB创业培训项目。支持中德(重庆)职业教育合作示范基地、中德(重庆)汽车职业资格培训与认证中心、中澳(重庆)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中心建设。引进国际通行的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和认证体系。鼓励职业技术学校与世界500强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
六、积极构建面向全体劳动者的终身职业培训体系 全面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在终身教育和促进就业创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按照城乡统筹、就业导向、技能为本、终身培训的原则,大力实施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工程、在岗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工程、助推微型企业创业培训工程、建筑行业惠农转移培训工程、三峡库区移民技能培训工程、阳光培训工程、温暖工程和雨露计划。人力社保、财政部门会同培训项目主管部门统筹管理,统一培训计划、培训标准、培训机构、培训考核。坚持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司其职,加强对各类职业技能培训补贴资金的统筹管理。建立全市职业技能培训信息管理平台,推行政府补助培训实名制管理。健全以获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和培训合格证书为主要评价依据的政府购买培训成果机制,建立企业职工岗前、转岗、提升培训补贴制度,探索实施直补个人、直补企业的政府补助方式,按培训成本、培训工种紧缺程度、职业技能等级等动态调整补贴标准。完善以职业技术学校、企业和各类培训机构为载体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重点建设就业创业示范培训中心、行业企业示范培训中心、民办职业培训示范机构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示范机构各20家。强化企业履行职工培训的义务和责任,将职工培训纳入企业效益评价体系。
大力推进职业技能鉴定。充分发挥职业技能鉴定在技能人才培养中的评价和引导作用。职业技术学校推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加强课程标准、培训标准与国家职业标准的衔接,促进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完善市和区县两级以及企业、院校、区县三类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体系。探索建立职业技术学校学生职业技能统一鉴定模式。完善社会化职业技能鉴定制度,推进企业技能人才评价改革。依托公共实训基地,加强对高技能人才的评价考核。建立与职业培训补贴相配套的鉴定补贴机制,完善对大学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农民工和退役士兵(士官)的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制度,调整补贴方式,扩大职业工种补贴范围。
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按照政府主导、多元投入的原则,依托行业企业、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和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高技能专家工作室,实施紧缺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加快建设职业技能竞赛基地,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技能比武、岗位练兵活动,鼓励行业、企业和职业技术学校参加国家级和国际技能竞赛。
七、不断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管理和服务水平
加强统筹管理。统一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规划、招生平台、政策支持、人才培养评价标准、就业指导。规范职业技术学校和培训机构设置标准,严格准入和审批程序。完善办学质量评价体系,严格执行规定学制和培养标准,加强办学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测。建立职业技术学校专业设置和培训项目公告制度,加强办学水平评估,完善学校退出和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健全顶岗实习管理制度,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推进公办职业技术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改革。
规范办学行为。统筹管理高等职业学校招生章程、宣传资料、信息发布和文凭发放,统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生计划编制、生源配置、信息发布、宣传发动、志愿填报、新生录取和学籍注册。完善统一、开放、公平和有序的招生平台,招生计划向职业技术教育资源富集地区倾斜,向优质职业技术学校倾斜,向市场需求旺盛的专业倾斜。加大对买卖生源、违规挂靠、虚假宣传、地方保护和中介招生等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强学籍的规范化、信息化和动态化管理,严肃查处学籍注册造假、套取资助资金等违法行为。
完善服务平台。建立与周边省区协作的招生机制,健全有效引导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就读职业技术学校的机制,扩大职业技术学校生源范围。建设职业技术教育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对学生学员、教师队伍、基本建设、条件装备、教学实训、就业服务、办学经费、资助发放等信息管理。依托并整合现有资源,成立重庆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研究院、重庆就业与职业能力建设研究院,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研究。充分发挥各级就业部门的作用,搭建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平台。落实好农村籍转户进城毕业生与城市居民在就业、社保、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享有同等待遇的相关政策。
八、着力建设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机制。研究制定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编制标准,实行总量控制、动态管理。部分编制可用于学校外聘兼职教师,实施职业技术学校特聘教师岗位计划,实行政府购买服务。严格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准入,新增专业教师须有行业企业工作经历和职业资格证书。多渠道培养和引进“双师型”教师。筹建重庆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充分利用国内外高校和企业资源,定向培养培训高水平师资。制定扩大职业技术学校招聘教师自主权、鼓励招聘企业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教师和实习实训指导教师的政策。鼓励普通高等学校教师到职业技术学校任教。完善符合职业技术教育特点的教师职称评聘办法,重点向“双师型”教师倾斜。确保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待遇标准与同级普通学校教师相当。
切实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加快培养一批专业技能领军人才和优秀“双师型”教学团队。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和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基地(流动站)建设。实施新一轮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全员培训计划,落实教师到企业参与专业技能实践制度。到2015年,职业技术学校师生比达到国家规定标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达到50%以上,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达到75%以上。
九、努力提高职业技术教育投入保障水平
加大财政投入。市和区县政府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财政教育经费增量重点向职业技术教育倾斜,并做到逐年增加;各类产业扶持发展资金或基金按一定比例安排用于职业技术教育;教育费附加安排用于职业技术教育比例不低于30%,落实农村科学技术开发、技术推广经费的15%—20%用于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规定。出台政府购买培训成果、课程教材、实训工位、教师岗位和实习保险的具体政策。制定职业技术学校(含技工院校)生均经费标准和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到2013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平均不低于6000元,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生均财政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平均不低于1000元,并逐步增长。加大对职业技术学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财政投入。确保同类同层次职业技术学校享有同等财政投入保障。
引导社会投入。以财政、税收、信贷、担保等多种手段,引导社会资本投入职业技术教育。鼓励职业技术学校适度利用市场资源实施非经营性教学设施设备项目。促进举办职业技术学校的有关单位和个人,按照规定的办学标准投入经费,确保办学质量。鼓励用人单位购买职业技术教育培训成果,探索建立用人单位适度补偿教育成本机制。行业企业及社会各界对职业技术教育提供资助和捐赠,按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对职业技术学校开展合作办学、校企合作经营收入、实训基地建设等减免地方税费。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其中60%用于一线职工的教育和培训。完善职业技术教育收费政策,部分专业可视市场需求调整收费标准。
完善资助政策。坚持实施学生资助惠民工程,全面落实国家和市的资助政策。继续实行对三峡库区移民、城镇低保人员、农村贫困家庭子女、退役士兵(士官)、适龄孤儿就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免学费、补助住宿费和生活费的资助政策。对家庭经济困难以及就读涉农、信息技术、学前教育专业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给予免学费、补助住宿费和生活费的资助。对“两翼”地区户籍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实行免学费政策,符合条件的还可享受住宿费和生活费补助。对市外来渝就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符合条件的,享受同等资助政策。
十、切实加强对职业技术教育工作的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定期召开职业技术教育工作会议,研究解决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把职业技术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大对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统筹和督导力度,促进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把职业技术教育纳入各级党政领导工作目标管理,作为考核区县党政班子实绩的指标。
建立职业技术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市职业技术教育联席会议由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召集,相关副市长协助,有关部门参与,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教育行政部门。各区县相应建立职业技术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职业技术教育工作的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协调、宏观管理。市人力社保部门负责技工学校及职业培训机构的规划、审批及管理。在人力社保部门设立职业培训统筹办公室,加强职业培训统筹管理。编制、发展改革、财税、金融、产业发展、国土房管、城乡建设、规划等部门各司其职,负责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相关工作。建立职业技术教育管理体制动态适应和调整机制。
营造支持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加大职业技术教育宣传力度,引导全社会树立劳动光荣、技能成才和行行出状元的观念。采取技能补贴、技能津贴、技能奖励等措施,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支持企业对取得高级工和技师、高级技师及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高技能人才,在政策上分别与大专和本科学历人员同等对待。对在聘的技师和高级技师,鼓励企业在工资、带薪学习、培训、休假、出国进修等方面分别给予工程师及高级工程师同等待遇。对有突出贡献的技师、高级技师,逐步建立政府津贴制度。市政府设立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成果奖、技能大赛奖。
各区县党委和政府、市级各部门,要根据本《决定》并《重庆市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规划(2012—2020年)》,结合具体实际,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实施方案,增添工作举措,确保各项任务全面落实。
第五篇:个体私营经济述职报告
2003年,XX个协、私协在XXXX的直接领导和X机关的帮助指导下,紧紧围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宗旨,本着鼓实劲、办实事、求实效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和渠道,不断提高了为会员服务的能力、质量和层次,较好地发挥了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助手作用。下面,我简单汇报一年来的几项工作:
一、认真开展了各种思想政治教
育,不断提高了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去年,我们在全省协会系统及广大会员中深入开展了各项思想政治教育,使广大会员自觉做一个“爱国敬业,诚实守信,优质服务,乐于奉献”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者。一是抓好十六大精神的学习。我们就紧密结合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协会工作、会员的思想和经营状况,先后采取开会、座谈、培训和宣讲的形式,认真组织广大会员学习十六大报告中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念、新论断,特别是认真领会了报告中关于对包括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在内的社会阶层的新的社会定位的重要论述。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增强党的阶层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要把“其它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等。这些重要观点,进一步排除了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障碍,突破了以往的重重“禁区”,打开了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平等参与政治生活的大门。从而极大地鼓舞了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的斗志、增强了发展信心。二是广泛开展了职业道德教育。我们始终把爱国敬业,诚实守信的高尚情操,作为企业发展的一条主线,抓紧抓好,先后在广大会员单位中开展“青年文明号”、“文明经营户”和“光彩之星”等争优创先活动,树立了一批典型。三是广泛开展了法制教育。根据中个协关于“四五”普法教育的要求和安排,着重开展了《产品质量法》、《合同法》、《税法》和《劳动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在宣传教育的基础上,还邀请了8名专家,先后到东莞、韶关、中山、肇庆、茂名等地为他们举办法律法规知识讲座。通过学习和教育,使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迈上了新台阶,得到了地方和中央有关部门的广泛认同。同时,广大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扶贫济困、奉献爱心的意识极大增强。如为清远市协会组织为“抗非”英雄邓练贤家属捐款和开展向英雄警察林奕兴亲属募捐义演活动等。
二、积极帮助企业实施营销战略,努力扩大了“私企”产品销售渠道
广东有生产型、科技型、外向型的私营企业5万多家,个体工商户近18万户。产品达1200多种。为大力拓展国内外市场、进一步提高私企产品的市场覆盖面和占有率。去年积极组织了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产品参加国内外各种展销会。4至6月,先后两次组织65家私营企业参加由省政府组织的粤辽贸易洽谈会,签订产销和贸易合同金额60多亿元。9至11月为促进各地市场的物资交流,互通有无,扩大地方和私企名优、土特产品的销路,协会又组织了90多家私企参加中国长春国际小商品展销会和广东东莞(常平)大京九农副产品展销会。此外,我们还经常开展产品质量评比、鉴定和认证活动,并利用新闻媒体加以宣传报导。通过一年不懈的努力,大大提高了私企产品的知名度,特别是许多私企产品在东三省建立了连锁店、经销网和固定客户。这些都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的高度评价。
三、注重为企业排忧解难,拓展和强化了为会员服务的各项工作
从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困扰私企发展的主要难题是流动资金短缺,人员素质较低,“三乱”现象普遍存在,另外还有部分私营企业设备简陋,技术落后,规模不大,后劲不足,缺乏市场竞争能力。这些都是制约私营经济向高层次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去年我们仍然把为企业解困工作作为重头戏,抓紧抓好,抓出成效。首先是想方设法解决企业资金短缺问题。一方面争取银行部门的支持,先后两次在中山、东莞组织私企老板和银行家座谈对话,共谋对策,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乡镇银行特别是信用社,都以个体私营企业为主要信贷对象,有针对性地为会员办理储蓄业务。另方面积极建议政府有关部门放宽财税和信贷政策,对私营企业实行“双定”、“带证”为主,查帐计征为辅的征税方式,一定一年不变。这些都为私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大方便和有力保障。其二是开展各项培训、办证服务。去年,仅省协会就开展技术培训25次,培训人员达1800多人次,进行技术考核定级1300多人。在各行业评审、认定初、中级技术职称200多人,申领、换发会计证4000多人次,为私营企业培训会计人员2000多名。为3000多名私企老板和员工出具和提供了往返深圳、珠海边防证和出国出境的政审和证明。其三是认真做好来信、来访的接待和处理,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处理好会员来信、来访,是协会的基本职责。去年,省协会共收到会员来信1500多封,通过处理来信来访,帮助会员解决了大量实际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各级协会为会员解决各类经济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