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
小营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动队
荣获上城区2013年度洪涝灾害应急演练综合考评第一名
已经过去的“菲特”台风让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经受了此次强台风的考验,同时更给公共卫生之自然灾害事件应急处置敲响了警钟。
10月29日中午12时31分,随着一通仓促的电话铃声响起,上城区2013年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正式拉开序幕。6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动队约五十余名应急队员参加。其中我中心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机动队13名队员接到指令后,立即整装待发赶赴演练现场。
此次由上城区疾控中心组织组织的突发性公共卫生应急演练以上城区发生重大洪涝灾害为背景,采取拉练的形式,从应急反应能力、物资准备和疫情处理的现场操作(包括灾后疾病监测现场操作、消杀理论、采样检测理论和健康教育操作技能测试)等方面综合考评。小营中心应急机动队表现优异,荣获综合考评第一名。荣誉的取得和大家平素的训练、充足的准备以及队员们付出的汗水与艰辛分不开。
今年中心进一步充实壮大了应急机动队伍,根据上级要求及时制定了演练方案,由中心主任为队长、分管主任、街道爱卫办主任为副队长负责此项工作,从健康管理科、预防保健科及检验科挑选多名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队员为队员,负责具体实施事宜,通过平时认真研究演练方案、训练热情饱满、精神面貌抖擞,充分利用中午、晚上和双休天等休息时间加紧训练,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前期刻苦努力训练的基础上,演练当天,队员们以良好的工作作风和过硬的业务素质圆满地完成了此次演练任务,获得了区卫生局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通过演练,进一步检验和提高了小营中心对疫情的应急处置程序及技术要求的掌握程度。提高参练人员应急业务技能,从而建立一支拉得出、能打仗的卫生应急队伍。更重要的是,为今后做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积累了经验。
第二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方案
建昌县中医院卫生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方案
为提高建昌县中医院片区卫生系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综合应对能力,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葫芦岛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建昌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建昌县中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建昌县片区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应急预案》等的规定和要求,制定本预案。
一、演练目的提高建昌县中医院片区卫生系统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急指挥、现场处置和医疗救援的应急综合处置能力,降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减少人员伤亡和伤害程度,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二、组织领导
应急演练实行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组建应急演练指挥中心,中医院院院长任总指挥,负责片区演练工作的组织,分管公共卫生的副院长任副总指挥,负责应急演练工作的具体实施和安排。
三、演练形式
采取综合演练形式,按照应急演练指挥中心安排的演练方案进行模拟演练。演练前,参演人员必须复习好各自专业的操作规程,按照要求认真进行综合演练,达到预期演练目的。
四、演练内容
演练内容由建昌县中医院中心卫生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根据片区具体情况需要,决定在突发传染病疫情、突发重大自然灾害、突发重大食物中毒、突发交通事故等方面中选取一个项目进行演练。
演练中把协调指挥、快速反应、现场处置、病人转运、医疗救治、消毒隔离、自我防护、流行病学调查、卫生学调查作为重点演练事项。
五、演练时间和地点
演练时间不定,由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根据片区实际情况决定,每年进行1—2次;演练地点在演练前临时决定。
六、参加演练的单位
建昌县中医院中心卫生院。
七、演练经费
片区医疗单位自筹部分资金,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给以投入部分资金,再面向社会争取部分赞助资金。
八、总结评估
按照演练项目对应的应急预案要求,对每次演练进行全面评估,评估内容主要为:演练事件概况、现场处置情况、患者救治情况、各项措施的效果、应急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取得的经验及提出改进的措施。
第三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脚本
石棉县2012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应急演练脚本
背 景
2012年11月16日下午2点,接X医疗单位电话报告:发现疑似甲型H1N1流感病例3人,病例均有发热、咳嗽、头痛、咽痛等症状,并且3人均因为同学关系于11月月15日与一名在绵阳X中学就读初中同学有过聚会,听说该同学是因学校发生甲型H1N1流感疫情放假回石棉。经X医院医生会诊分析,认为此事件为一起疑似甲型H1N1流感疫情,立即报告县CDC请求调查处理,并将3名学生留置在隔离病房。
场景一 疫情报告
一、时间:2012年11月16日下午2时10分
二、地点:县疾控中心办公室
三、场景内容:县疾控中心值班电话铃响,值班人员接听(电话8862015或8860072): ——你好,县疾控中心吗?
——X报告:我是X医院X医生,今下午在接诊病人中发现3人均有发热、咳嗽、头痛、咽痛等症状,并且因为是初中同学关系,3人均在11月15日与一名在绵阳X中学就读同学有过聚会,听说该同学是因学校发生甲型H1N1流感疫情放假回石棉。现在3名学生体温都是中度发热、病情不重,现在留置在医院病房内等待处置。
(1)县疾控中心值班人员详细询问并记录报告人的姓名、联系电话及联系方式,疫情概况、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和已采取的措施;
(2)疫情值班人员迅速向中心主任汇报,由中心主任向卫生局报告,报告信息完整。
四、现场评估要点:报告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
场景二 应急响应
一、时间:2012年11月X日下午2时50分
二、地点:中心主任办公室、疾控中心应急物质准备间、各科室和报告X单位。
三、场景内容:
1、中心主任启动应急预案,通知由中心应急办公室主任迅速组织应急队伍,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处理。
2、应急办主任立即组织流调组、消杀组、检测检验组人员到达现场,穿戴好防护服(二级防护)。
3、到达现场后,打开所带物品,评估组人员对各组所带物品检查是否齐备,并记录。
三、现场评估要点:响应及时性、应急人员组成、应急物质携带齐全性、应急人员穿防护服是否符合要求。场景三 流行病学调查和现场处置
一、时间:2012年11月X日3时
二、地点:X报告单位
三、场景内容:
1、流调人员与临床医生取得联系,核实疫情,了解初步情况。
2、划定疫点,进行标识和警示。由流调人员和消杀人员实施。
3、流调人员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让病人戴上口罩并测量体温,填写《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和密切接触者调查表。
4、完成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提出对病人、密切接触者管理,疫点处理等防控措施。
四、现场评估要点:疫点划分、流行病学调查情况。
场景四 采样与检测
一、时间:2012年11月X日下午3时20分
二、地点:X报告单位
三、场景内容:
1、病房内3名学生在各自床位上。
2、检验组人员对病人进行咽拭子,包装样品。填写采样登记表。
四、现场评估要点:采样规范性、样品包装和运输。
场景五 疫点消毒处置
一、时间:2012年11月X日下午4点10分
二、地点:X报告单位院坝、接诊室、病房、X学校操场、教师和单位大楼外。
三、场景内容:
1、消毒人员现场配药过程。
2、消杀组根据流调组划定的疫点,设置警示标识,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消毒区域内。确定消毒范围和消毒对象。根据消毒对象及其污染情况,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用手提式喷雾器进行院坝、接诊室、病房消毒,再到学生学校用电动超低容量喷雾器进行操场消毒,及手提式喷雾器进行教室、过道消毒。
3、应急人员返回后,人员、车辆等消毒处置。疫点消毒工作完毕,对消毒人员穿着的工作服、胶靴等进行喷洒消毒后脱下。将衣物污染面向内卷在一起,放在布袋中带回消毒。所用消毒工具表面用消毒剂进行擦洗消毒。
4、填写疫点终末消毒工作记录。离开疫点前,嘱咐在达到消毒作用时间后开窗通风,擦拭打扫。
四、现场评估要点:药物浓度、消毒情况。
场景六 防护用品穿脱
一、时间:2012年11月X日下午5时10分
二、地点:中心大楼大厅
三、参加人员:各组1名人员参加
四、现场评估:各组人员穿脱防护服规范性。
二0一二年十一月
第四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实施方案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实施方案
为检验我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强化实战意识,加强应急训练,锻炼处置队伍,检查备战状况,查找疏漏,及时整改。确保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能够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突发事件的危害,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保护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与生命安。我院提出演练计划报请院委会批准,准备进行一次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演练。为做好本次演练,特制定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实施方案如下:
一、组织领导
成立以科长为组长,其他相应的医务人员为成员的突发事件实战演练工作组。
组 长: 成 员:
二、职责分工
演练总策划: 演练评估: 物资准备:后勤科 现场秩序维护:
三、预期目的
(一)考核医务人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掌握程度;
(二)了解医务人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工作程序及技术要求的掌握程度;
(三)考验医疗机构的应急组织协调能力和现场应急处置能力;
(四)检验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疫情处置的知识储备及传染病疫情处置流程的掌握程度;
(五)及时发现应急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并尽快进行完善。
四、演练要求
(一)本次完成参加演练人员动员、培训工作。
(二)提前做好演练物资与演练场地准备。
(三)提前做好演练宣传工作,以免发生不必要的群众恐慌。
(四)现场秩序维护人员维护演练现场秩序,保证演练安全、顺利进行。
五、参加演练人员
(一)现场指挥:
(二)发热预检分诊台:
(三)发热门诊接诊与病例隔离治疗:
(四)疫情报告:
(五)疫点消毒:
(六)模拟病人:办公室派两名工作人员。
(七)现场照相:
六、演练物资准备
(一)专业参考资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二)通讯器材:电话、移动电话、电脑;
(三)现场文书:电话记录、病历、处方、化验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单等;
(四)取证器材:照相机等;
(五)发热预检分诊台:体温表、口罩、工作帽、手套、消毒物品(84消毒液、0.3-0.5%碘伏消毒液、消毒液盛放容器、含氯溶液测试试纸)、洗手设施、预检分诊登记本、健康教育宣传单等;
(六)发热门诊及隔离病房:体温表、口罩、工作帽、血压计、听诊器、手套、套鞋、消毒物品(84消毒液、0.3-0.5%碘伏消毒液、消毒液盛放容器、含氯溶液测试试纸)、喷雾消毒设施、毛巾、拖把、紫外线灯、洗手设施、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本、传染病报告卡、紫外线/臭氧空气消毒记录表、疫点消毒记录表、健康教育宣传单等。
七、演练
演练背景
门诊医师接诊病人,发现患者疑似传染病人。场景设计
场景一:发热预检分诊台 发热预检分诊流程演练。场景二:发热门诊与隔离病房
一、发热门诊接诊流程演练。(另含传染病病人登记与传染病报告卡填写)
二、病例转送隔离病房隔离治疗。场景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与报告流程演练。
二、报告方式:电话报告。
三、报告时限:自发现第1例病例2小时内报告。
四、报告的主要内容:事件名称、事件类别、发生时间、地点、涉及的地域范围、人数、主要症状与体征、可能的原因、已经采取的措施、事件的发展趋势、下步工作计划等。
八、演练结束
(一)由院长宣布本次演练活动结束;
(二)整理演练器材、设备,清理演练场地;
(三)对本次演练进行经验总结,查找应急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并尽快进行完善。
第五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实施方案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实施方案
为检验我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强化实战意识,加强应急训练,锻炼处置队伍,检查备战状况,查找疏漏,及时整改。确保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能够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突发事件的危害,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保护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与生命安。我院提出演练计划报请院委会批准,准备进行-
-次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演练。为做好本次演练,特制定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实施方案如下:
一、组织领导
成立以科长为组长,其他相应的医务人员为成员的突发事件实战演练工作组。
组长:XXX
成员:XXX
二、职责分工
演练总策划:
演练评估:
物资准备:后勤科
现场秩序维护:
三、预期目的(一)考核医务人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掌握程度;
(二)了解医务人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工作
程序及技术要求的掌握程度;
(三)考验医疗机构的应急组织协调能力和现场应急处置能力;
(四)检验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疫情处置的知识储备及传染病疫情处置流程的掌握程度;
(五)及时发现应急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并尽快进行完善。
四、演练要求
(一)本次完成参加演练人员动员、培训工作。
(二)提前做好演练物资与演练场地准备。
(三)提前做好演练宣传工作,以免发生不必要的群众恐慌。
(四)现场持续维护人员维护演练现场秩序,保证演练安全、顺利进行。
五、参加演练人员
(一)现场指挥:
(二)发热预检分诊台:
(三)发热门诊接诊与病例隔离治疗:
(四)疫情报告:
(五)疫点消毒:
(六)模拟病人:办公室派两名工作人员。
(七)现场照相:
六、演练物资准备
(一)专业参考资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二)通讯器材:电话、移动电话、电脑;
(三)现场文书:电话记录、病历、处方、化验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单等;
(四)取证器材:照相机等;
(五)发热预检分诊台:体温表、口罩、工作帽、手套、消毒物品(84消毒液、碘伏消毒液、消毒液盛放容器、含氯溶液测试试纸)、洗手设施、预检分诊登记本、健康教育宣传单等;
(六)发热门诊及隔离病房:体温表、口罩、工作帽、血压计、听诊器、手套、鞋套、消毒物品(84消毒液、碘伏消毒液、消毒液盛放容器、含氯溶液测试试纸)、喷雾消毒设施、毛巾、拖把、紫外线灯、洗手设施、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本、传染病报告卡、紫外线/臭氧空气消毒等记录/表、疫点消毒记录表、健康教育宣传单等。
七、演练
演练背景
门诊医师接诊病人,发现患者疑似传染病人。
场景设计
场景一:发热预检分诊台
发热预检分诊台流程演练。
场景二:发热门诊与隔离病房
一、发热门诊接诊流程演练。
(另含传染病病人登记与传染病报告卡填写)二、病例转送隔离病房隔离治疗。
场景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与报告流程演练。
二、报告方式:电话报告
三、报告时限:自发现第1例2小时内报告。
四、报告的主要内容:事件名称、事件类别、发生时间、地点、涉及的地域范围、人数、主要症状与体征、可能的原因、已经采取的措施、事件的发展趋势、下步工作计划等。
八、演练结束
(一)由院长宣布本次演练活动结束;
(二)整理演练器材、设备、清理演练场地;
(三)对本次演练进行经验总结,查找应急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并尽快进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