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江苏省奖励和保护见义勇
【发布单位】江苏省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2-10-23 【生效日期】2002-10-2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江苏省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条例》的决定
(2002年10月23日江苏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
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23号
《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江苏省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条例〉的决定》已由江苏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于2002年10月23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2年12月1日起施行。
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02年10月24日
江苏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了《江苏省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条例》修正案(草案),决定对《 江苏省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条例》作如下修改:
一、将第一条修改为:“为了规范和加强见义勇为人员的奖励和保护工作,弘扬中华民族见义勇为传统美德,匡扶社会正义,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二、将第二条修改为:“奖励和保护在本省行政区域内见义勇为的人员,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见义勇为是指以下行为之一:
(一)在国家、集体利益和他人生命财产受到违法犯罪行为侵害时,挺身而出,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
(二)在抢险救灾中,不顾个人安危,保护国家、集体利益和他人生命财产,表现突出的;
(三)其他见义勇为事迹突出的。”
三、将第四条修改为:“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的工作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日常工作由公安机关办理。
“公安、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人事、财政、教育、卫生、金融、保险等部门和机构应当密切配合,切实履行相关职责。”
四、将第五条修改为:“奖励见义勇为人员应当实行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
五、将第六条修改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见义勇为人员的表现和贡献,应当给予下列单项或者多项奖励:
(一)嘉奖;
(二)记功;
(三)授予荣誉称号;
(四)其他奖励。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见义勇为人员进行上述奖励的同时,发给一定数额的奖金。”
六、将第七条修改为:“荣誉称号分为„见义勇为英雄‟和„见义勇为先进分子‟。
“„见义勇为英雄‟称号由省人民政府批准授予;„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称号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授予。”
七、增加一条作为第九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见义勇为人员评定制度。”
八、将第九条修改后作为第十条:“对需要报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奖励的见义勇为人员,由见义勇为行为发生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公安派出所、见义勇为人员的工作单位向县级以上公安机关申报;村(居)民委员会也可以直接向县级以上公安机关举荐。
“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应当对报请奖励的见义勇为行为进行调查核实,符合本条例规定条件的,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及时办理奖励的申报工作,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九、增加一条作为第十一条:“对见义勇为工作作出突出贡献者,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给予表彰。”
十、将第十条修改后作为第十二条:“见义勇为的行为受法律保护。对因见义勇为受到损害的人员,其所在单位、有关部门和司法机关应当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帮助解决生活、医疗、就业、入学、优抚等实际问题。”
十一、将第十一条修改后作为第十三条:“各级公安、司法机关和有关单位对需要保护的见义勇为人员及其亲属,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予以保护;对行凶报复见义勇为人员及其亲属的违法犯罪行为,应当依法从重处罚。
“对不宜公开的见义勇为事迹及其人员应当保密。”
十二、将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合并修改后作为第十五条:“见义勇为人员负伤致残或者牺牲的,符合享受工伤、医疗保险条件的人员按工伤、医疗保险规定执行,治疗期间其他待遇不变。
“不享受工伤、医疗保险的人员,按以下规定执行:
(一)由民政部门参照国家伤残抚恤管理暂行办法办理;
(二)由当地人民政府解决医疗费用;
(三)除按规定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外,可以由当地人民政府增发一定的生活补助;
(四)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农民,由当地人民政府发给基本生活费。
“见义勇为人员符合本条第一款规定,但有关待遇不能落实的,按照本条第二款规定执行。
“本条规定的具体实施办法,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十三、将第十七条修改后作为第十六条:“获得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见义勇为荣誉称号的人员,在同等条件下,享有就业、入学、入伍等优先权。
“获得„见义勇为英雄‟称号的人员,享受省劳动模范待遇。”
十四、增加一条作为第十七条:“因见义勇为牺牲并符合革命烈士条件的人员,由省人民政府批准为革命烈士。”
十五、将第十九条修改后分别作为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第十九条内容为:“省、设区的市以及有条件的县(市、区)人民政府可以按照国家规定,建立见义勇为基金会,其办事机构设在同级公安机关。”
第二十条内容为:“见义勇为基金的来源是:
(一)各级人民政府拨款;
(二)省内外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捐赠;
(三)见义勇为受益者捐赠;
(四)其他捐赠。”
第二十一条内容为:“见义勇为基金应当用于:
(一)奖励、抚恤、慰问见义勇为人员;
(二)对见义勇为牺牲人员家属和伤残人员生活困难提供资助,为伤残人员康复治疗提供经费补助;
(三)为见义勇为人员办理人身保险;
(四)宣传见义勇为人员先进事迹;
(五)按照规定可以支付的其他费用。”
十六、将第二十条修改后作为第二十二条:“见义勇为基金会或者见义勇为专项资金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见义勇为基金或者专项资金的管理制度,成立监事会,定期公布基金的使用情况,依法接受有关国家机关和社会的监督。”
十七、增加一条作为第二十三条:“对见义勇为人员负伤、致残、死亡负有责任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十八、将第二十一条修改后作为第二十四条:“国家工作人员在国家、集体利益和他人生命财产受到侵害时,因未采取力所能及的措施直接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视其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
“负有相关法定职责的国家工作人员有前款行为的,或者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规定的责任人,应当从重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十九、将第二十三条修改后作为第二十六条:“有关部门和单位没有按本条例规定落实奖励、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措施的,由同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对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对贪污、挪用见义勇为专项经费或者基金,尚不构成犯罪的,应当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其他条文顺序作相应调整。修改后的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作为“第四章经费”。原“第四章罚则”修改为“第五章法律责任”。
本决定自2002年12月1日起施行。
《江苏省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条例》根据本决定作相应的修正,重新公布。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2011年2月12日在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李全林
各位代表:
我受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托,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过去一年的主要工作
2010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新胜利,又好又快推进江苏“两个率先”的关键一年。省人大常委会在中共江苏省委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省工作大局,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齐心协力,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一、做好地方立法工作,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地方性法规是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行使地方立法权是省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责。一年来,我们坚持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贯穿于立法工作始终,把提高质量放在立法工作突出位置,按照“不抵触、有特色、可操作、少而精”工作思路,认真制定与国家法律法规相配套、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具有江苏特色的地方性法规。全年共审议和制定地方性法规10件,修订2件,修改24件,废止6件,批准南京、无锡、徐州、苏州市制定的地方性法规28件。
以科学发展为导向,突出经济立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是地方立法的重要任务。为了促进政府调控手段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在全国率先制定发展规划条例,确立以人为本、注重实际、统筹兼顾、民主决策编制原则,明确政府权限、编制程序、实施主体和监督评估要求,保证各级各类规划统一协调和有效实施,更好地发挥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制定城乡规划条例,对加强统筹协调、扩大公众参与以及修改变更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对公共绿地等重要地块规划监督、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管理、加强群众合法权益保护等事项作出具体规定,使城乡规划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依据。围绕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修订节约能源条例,拓展节能工作领域,强化政府节能管理责任,加强节能引导鼓励,促进节能技术开发、推广和应用,增强全社会节能意识;制定散装水泥促进条例,加强部门协同、制度规范和政策引导,推动散装水泥发展。制定渔业港口和渔业船舶管理条例,明确相关规划、建设、管理制度,强化政府管理、调节和服务职能,促进渔业经济健康发展。制定审计条例,维护财政经济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立法。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切实加强社会领域立法,完善推进社会事业、健全社会保障、加强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法律制度。审议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强化农产品生产、贮运、销售环节质量安全管理,保证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审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条例,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推动解决农民因病致贫问题,提高农民健康水平。重新制定实施义务教育法办法,进一步明确政府及相关部门责任,落实促进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经费保障机制等措施,推动义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制定城乡供水管理条例,着重就供水规划与建设、饮用水源地保护、水质监测、计划和节约用水等作出明确规定,推进城乡供水“同水源、同管网、同水质”,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制定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建立和完善特殊困难老年人救助制度,构建养老保险、医疗保障和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倡导和营造敬老养老社会氛围。修订消防条例,对消防宣传教育、消防监管、技术服务、应急救援、执法监督和法律责任等条款作了修改充实,推动火灾预防和消防组织建设,进一步减少火灾危害。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等立法项目进行调研。
以提高立法质量为出发点,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是立法工作的重要原则,也是提高立法质量的根本途径。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政治参与和利益诉求需要,通过立法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坚持立法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与江苏“两个率先”进程相适应。统筹兼顾立法工作中的各种关系,合理规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加强立法计划科学论证,健全立法立项制度。把立法为民贯穿立法工作全过程,在体现立法内容民主的同时,努力体现立法程序民主。坚持立项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所有法规草案都在江苏人大网站公布,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实施义务教育法办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等法规草案在媒体公布,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及时向立法咨询专家通报情况、组织论证,充分发挥专家在立法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组织常委会委员、省人大代表进行立法调研,便于他们有针对性地发表审议意见,不断提高法规审议质量。
以维护国家法制统一为目标,完成地方性法规集中清理任务。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统一部署,组织专门力量对169件现行地方性法规进行集中清理。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反复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对省实施职业教育法办法等24件法规进行集中修改,对海岸带管理条例等6件法规予以废止。指导南京等4个有立法权的市开展法规清理。通过集中清理,保证我省地方性法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维护国家法制统一。
二、依法履行监督职能,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围绕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改进监督方式,增强监督实效。一年来,听取和审议省政府、省法院、省检察院7项专项工作报告,开展2项执法检查,推动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促进“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
加强计划预算执行情况监督,推动经济调控政策措施落实。督促和支持政府全面落实经济调控政策措施,推进稳增长、调结构、抓创新、惠民生紧密结合,科学合理地管好用好财政资金,全力以赴保持经济回升向好势头。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预算执行情况报告以及审计报告,审查批准2010年政府债券收支安排及省级预算调整方案。结合经济运行情况调研,组织开展卫生专项资金和农业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视察,听取全省高校债务化解情况汇报,加强对计划预算执行情况跟踪监督。科学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关系江苏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系“两个率先”目标顺利实现。根据省委部署,常委会党组两次专题讨论制定“十二五”规划有关问题,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进行专题学习和专题调研,有关委员会多次听取政府相关部门工作汇报,并就“十二五”发展中前瞻性、普遍性和战略性问题,提出意见建议供省委决策参考,为省政府编制规划纲要提供支持,为本次会议审查批准“十二五”规划纲要做好准备。
加强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工作监督,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增创发展新优势的重大战略举措。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报告,督促政府及相关部门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心环节,完善鼓励技术创新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和市场环境,着力培育自主知识产权、打造自主品牌、壮大创新型企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以服务业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是实现我省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目标。在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旅游业发展情况报告时,提出强化规划引导、完善旅游产业体系、提高行业管理水平、推进旅游法治建设,促进江苏尽快由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转变等意见和建议。
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监督,推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加强节能工作,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紧迫任务。检查节约能源法和省节约能源条例实施情况,督促政府增强做好节能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推进源头治理、技术进步、政策体系建设和节能宣传教育,全面落实节约能源法规和政策措施,坚决淘汰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产能,确保“十一五”节能目标全面实现。机动车尾气超标排放严重影响环境,损害居民健康,是广大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检查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实施情况,督促政府采取更加坚决有力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机动车尾气危害,切实改善区域大气质量。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情况报告,督促有关方面进一步加强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发挥水利事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检查我省实施清洁生产促进法情况,落实促进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和避免污染物产生的措施,促进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监督,推动改善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也是人大监督工作的重要内容。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和发展情况报告,促进政府进一步做好养老保障制度巩固和完善工作,提高养老保障能力、养老保险管理和服务水平,推进城乡养老保险一体化,实现城乡居民老有所养。认真督办加强城镇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等议案,对城镇低保和特困职工家庭住房情况进行调查,督促政府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完善基本住房保障制度,努力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妇女权益保障工作情况报告,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对贯彻实施妇女权益保障法进行执法检查,督促政府全面发展妇女事业,落实保障妇女权益各项措施。
加强司法工作监督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推动法治江苏建设。刑事审判工作和刑事审判法律监督工作事关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公平正义和公民权利保障。听取和审议省法院关于全省法院刑事审判工作情况报告、省检察院关于全省检察机关加强刑事审判法律监督工作情况报告,督促审判、检察机关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认真研究解决司法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加强基层基础建设,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维护司法公正,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开展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加强对抽象行政行为监督,是促进政府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召开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会议,明确备案审查工作任务和要求。全年共审查省政府、各市人大常委会和较大市政府报送的规范性文件25件,处理公民提出的审查建议3件。
三、不断改进代表工作,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
代表工作是人大工作的基础。为了更好地保障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发挥代表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作用,积极推进代表工作机制创新、载体创新、方式创新,努力提高服务保障水平。
进一步完善代表联系机制。畅通人大常委会与代表之间、“一府两院”与代表之间、代表与选民之间联系渠道,是保证代表知情知政、履行职责的必要条件。做好通报情况工作,通过寄送资料、召开情况通报会等方式,帮助代表了解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审判、检察工作情况。搞好主任接待代表日活动,常委会负责同志逢双月轮流接待省人大代表,认真处理代表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做好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工作,全年共邀请90名省人大代表、18名全国人大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开展走访联系省人大代表活动,常委会和各专门委员会、工作机构负责同志到各地调研时,坚持走访联系在基层工作的省人大代表,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组织开展执法检查、立法调研、专题视察时,结合活动内容邀请相关代表参加,努力扩大代表参与面。
进一步完善代表活动机制。丰富代表活动内容,创新代表活动形式,有利于增强代表工作活力。为了加强和改进省人大代表小组活动,常委会主任会议讨论通过《关于进一步加强省人大代表小组活动的意见》,对开展省人大代表小组活动的内容、形式、组织和服务保障等提出明确要求,通过提高代表活动参与率、深入实际开展调研、抓好活动成果转化、为代表小组活动提供良好服务保障等,着力提高代表小组活动质量。改进省人大代表专题调研活动。围绕常委会会议重要议题,组织各市省人大代表小组进行会前调研,邀请参与调研的省人大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发表意见,这样做既有利于代表小组调研内容与常委会会议审议议题紧密结合,又有利于增强代表活动的实际成效。组织省人大代表会前集中视察活动。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省人大代表进行集中视察。为加深省人大代表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了解,促进南北挂钩合作,组织苏北五市省人大代表到对口合作的苏南五市进行视察。通过集中视察,为代表审议人代会各项工作报告、提出高质量的议案和建议创造条件。组织代表进行履职学习。围绕形成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贯彻实施监督法、制定省“十二五”规划等,举办省人大代表专题学习培训班,召开履职学习视频会议,丰富闭会期间代表活动,增强代表履职意识和能力。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认真组织香港特别行政区全国人大代表团在江苏的视察活动,取得良好效果。
进一步完善代表议案建议办理机制。提出议案建议,是代表的神圣权利。认真办理代表议案建议,是常委会的重要职责。围绕提高建议办成率,改进工作方式,加大督办力度,增强办理效果。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代表提出的608件建议、批评和意见均已按时办结,交由政府系统承办的代表建议办成率达53.5%,代表对建议办理工作反馈的满意率达98.4%。在代表所提建议中,选择“加强通榆河水源保护工作”、“加大对苏北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扶持”、“制定出台海外人才居住证政策”、“关于进一步完善定向培养农村卫生人才政策”、“加强在政府工程中优先采购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加大苏北地区区域供水规划实施力度”等10件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建议,由常委会负责同志和相关委员会牵头督办,有关方面重视程度高,解决问题措施实在,督办工作收到明显效果。组织省人大代表视察承办单位办理建议情况,督促承办单位认真落实建议办理制度,加强与代表的联系和沟通,进一步提高代表满意率和建议办成率。
进一步完善基层人大代表工作机制。推动各地抓好“一个载体、两项制度”建设,着重在巩固提高、取得实效上下功夫。建设好“人大代表之家”,积极开展代表接待选民日活动,完善县乡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制度,促进基层人大代表活动正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密切人大代表与选民的联系。中央新闻单位对此进行了集中报道。
四、加大自身建设力度,提高履职能力和水平
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对人大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把加强常委会及其机关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努力提高常委会履职能力和水平,推进人大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深入贯彻全省人大工作会议精神。省委召开的全省人大工作会议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意见,为新形势下做好我省地方人大工作指明了方向。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会议和文件精神,常委会负责同志分别带队到市县开展专题调研,了解贯彻落实情况,总结推广好的做法和经验,认真研究市县人大反映的问题,积极探索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充分发挥地方人大在全局工作中重要作用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并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对人大工作领导、优化人大代表结构和常委会组成人员结构、加强基层人大工作、重视人大机关干部培养使用、大力推进工作创新等方面提出建议。
切实加强调查研究。围绕立法、监督议题,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工作机构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情况、分析问题、研究办法,为审议有关法规、开展专项监督提供参考、做好准备,使常委会决策建立在坚实的调查研究基础之上,更好地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对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等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形成了一批有份量的调研成果。适应推进人大工作创新的需要,进一步改进调研方法,建立特约研究员和省市联动调研机制,提高调研工作的科学性、开放性和实效性。
改进人大宣传工作。始终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突出地方立法、监督工作、代表工作和常委会重大活动报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期刊和网络传媒,不断拓展人大宣传工作的广度与深度。健全新闻发布制度,地方性法规通过后,常委会有关委员会联合政府相关部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传法规内容,推动法规实施。首次举办全省人大知识电视竞赛活动,在全社会宣传宪法法律知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我省人大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加强人大机关建设。持之以恒地加强机关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廉政建设。围绕“服务科学发展大局,创建学习型和谐机关”,在机关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向纵深发展,进一步加强机关基层党组织建设,激发机关党组织和党员的生机活力。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调动干部职工积极性,更好地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加强培训工作,增强机关干部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各位代表,人事任免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一年来,我们依法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72人次。坚持拟任人员法律知识考试、任职表态发言、颁发任命书制度,增强被任命干部的法制意识、公仆意识和责任意识。
地方人大对外交往是国家总体外交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坚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外交大局,从人大对外交往特点出发,巩固和完善与外国地方议会定期交流机制,推动各层次友好往来。一年来,美国、英国、法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等17个国家和地区议会代表团共48批587人次应邀来访,特别是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欧洲议会议长、美国国会前临时参议长访问江苏取得圆满成功。常委会及其工作机构组团出访部分国家和地区,与外国地方议会和相关部门就节能环保、社会保障、文化遗产保护等问题进行交流。与外国友好省州和友好城市议会交流取得实质性进展。这些活动,发挥了推动务实合作、增进人民友谊、扩大江苏国际影响的作用。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党的领导是做好人大工作的根本保证。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使人大工作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依法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积极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联系,充分发挥人大在体察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方面的优势和作用;必须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扬民主,依法集体行使职权、集体决定问题,不断加强人大常委会制度建设。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省人大常委会取得的成绩,是在中共江苏省委领导下,全体省人大代表、常委会组成人员和省人大机关工作人员团结协作、辛勤工作的结果,也是与省政府、省法院、省检察院的密切配合,与市县人大常委会和全省人民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的。在此,我代表省人大常委会表示衷心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监督机制还不够完善,地方立法质量需要继续提高,常委会自身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我们将更加自觉地接受人民监督,虚心听取代表意见,不断改进工作,推动常委会工作再上新台阶。
2011年的主要任务
各位代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确定了“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目标任务、重大举措,描绘了未来五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实现小康并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时期,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做好2011年工作,对于“十二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对于加快“两个率先”、促进社会和谐,意义十分重大。
省人大常委会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按照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部署和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要求,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依法行使职权,更加注重提高立法质量,更加注重增强监督实效,更加注重发挥代表作用,更加注重提升自身素质,在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加强立法工作,着力在提高质量上下功夫
按照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新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法制统一,进一步提高地方立法质量,保障和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拟制定和修订11件法规。围绕经济建设,制定信息化条例,加强信息化管理,推进信息化建设;制定行业协会条例,规范行业协会组织和行为,促进行业协会健康发展;修订科技进步条例,促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教与人才强省战略、创新驱动战略实施;制定水库管理条例,加强水库安全管理,充分发挥水库综合效益。围绕社会建设,制定学前教育条例,坚持公益性原则,完善准入制度,加强规范化管理,促进学前教育健康发展;制定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条例,规范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工作,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修订公证条例,健全公证制度,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修订防震减灾条例,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制定耕地质量管理条例,保护和提高耕地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制定通榆河水污染防治条例,加强跨地区水污染防治,保护和改善通榆河水质。围绕民主政治建设,修改《江苏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实施细则》,贯彻落实新修改的选举法,做好代表选举工作。同时,对我省实施劳动合同法办法、非税收入管理条例等14件法规进行立法调研。
完成今年立法任务,必须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在提高地方性法规质量上下功夫。完善法规审议制度,进一步提高审议质量。充分发扬立法民主,通过多种形式扩大公民有序参与,坚持和完善法规草案公布机制,增强立法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实效。选择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社会关注程度较高的法规,启动立法后评估工作。
二、加强监督工作,着力在增强实效上下功夫
继续把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改善民生作为重点,进一步加大监督力度,提高监督水平,增强监督实效。
一是加强对宏观经济政策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江苏省201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关于江苏省2010年省级财政决算草案及2011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关于2010年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2010年省级财政决算,加大对政府投入项目监督力度,进一步强化财政绩效监督。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地方储备粮体系建设情况报告,进一步增强政府对粮食安全的调控能力,有效保障和促进区域粮食安全。检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实施情况,推动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村专业合作经济发展。二是加强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监督。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当前物价形势及监控措施报告,督促政府采取综合性政策措施,加强价格调控,改善市场供求状况,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保证经济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检查劳动合同法实施情况,落实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各项规定,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选择一些人民群众关注程度高的民生问题,组织人大代表和常委会组成人员进行视察和专题调研,促进问题解决。三是加强对社会建设和管理的监督。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全省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情况报告,督促政府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物业管理情况报告,推动解决突出问题,依法保障业主权利。听取和审议省法院关于知识产权案件审理情况报告,推动审判机关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为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供司法保障。继续依法做好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
综合运用各种监督方式,进一步增强监督实效。把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开展执法检查结合起来,把推动改进工作与修改完善法规结合起来,把开展日常监督与加强跟踪监督结合起来,实现监督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有机统一。根据监督法规定,在审议有关专项工作报告时进行专题询问,请省政府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答复问题。对重点难点问题一抓到底,着力推动全局性、普遍性、倾向性问题的解决,促进建立和完善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完善常委会信息公开机制,依法公开重要监督事项、过程、结果,进一步提高监督工作透明度。
三、加强代表工作,着力在发挥作用上下功夫
尊重人大代表主体地位,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提高服务水平,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行职务,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的重要作用。
组织好代表的履职学习。组织代表开展形式多样的履职学习活动,提高法律素养,增强履职能力。扩大代表对常委会工作的参与度。坚持和完善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主任接待代表日等制度,多层次、多渠道联系代表。邀请更多代表参加常委会组织的专题视察、执法检查、调查研究等活动,不断拓展代表参与的广度和深度。组织代表开展专题调研和会前集中视察活动。继续组织各市省人大代表围绕常委会会议重要议题开展专题调研,并邀请参加调研的部分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增强代表活动实际成效。组织苏南五市部分代表到对口挂钩的苏北五市进行视察。提高代表议案建议办理质量。及时交办本次会议上代表提出的议案和建议、批评、意见,进一步完善办理程序,落实办理责任,提高代表满意率,提高议案建议办成率。继续选择事关发展全局、社会普遍关注的10件建议,由常委会负责同志和相关委员会牵头进行重点督办。进一步增强服务代表意识,努力为代表履职提供便利条件和物质保障。加强对基层人大代表工作的指导。坚持不懈地推进“一个载体、两项制度”建设,完善基层人大代表工作长效机制。
四、加强自身建设,着力在提升素质上下功夫
紧紧围绕服务大局、服务人民、服务代表,不断加强常委会及其机关建设,不断提高依法履职能力和水平,更加充分地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
进一步加强学习。紧密联系我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结合人大常委会工作特点和要求,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发扬求真务实精神,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提高审议质量和工作效率。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积极探索做好新形势下地方人大工作的有效途径,加大制度建设和工作创新力度,重点抓好贯彻党委主张、切合省情民意、民主科学的权力机关决策机制,以人大为主导、专家与群众相结合、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地方立法机制,以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为主要内容、规范高效的监督机制,支持和保障人大代表依法履职、密切代表同人民群众联系的代表工作机制,以及适合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特点、充满活力的人大机关运行管理机制等五大机制建设,不断提高人大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进一步加强省人大机关建设。通过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引导党员把政治热情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的强大动力。全面加强机关建设,落实各项工作制度,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主动性、创造性,为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密切与市县人大常委会联系,加强工作交流,总结推广市县人大依法履职的好做法、好经验,共同推动全省人大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坚持党管干部和依法任免有机统一,做好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任免工作。按照我国外交工作基本方针和总体部署,继续加强地方人大对外交往工作,进一步扩大与外国地方议会特别是友好省州、友好城市议会的交流,更好地发挥地方人大对外交往的作用。
各位代表,今年是“十二五”发展的开局之年,我们要实现的目标催人奋进,要完成的任务艰巨繁重。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中共江苏省委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团结一致、扎实工作,为加快“两个率先”、建设美好江苏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2014年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2014年1月21日在江苏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张卫国
各位代表:
我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罗志军主任委托,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过去一年的主要工作
2013年是新一届省人大工作的开局之年。在中共江苏省委的正确领导下,省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紧围绕全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认真履行各项法定职权,着力增强人大工作科学性、人民性、规范性和创造性。一年来,共制定和修改7件地方性法规,对2件法规草案进行初次审议,批准有立法权的市通过的13件地方性法规;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12个专项工作报告并结合有关议题开展专题询问,检查4部法律法规实施情况,对33件规范性文件进行备案审查;依法任免地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112人次。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交付省人大常委会审议的8件代表议案已办理完毕,583件建议、批评和意见全部办结并答复代表。这些工作,有力推动了中央和省委重大方针政策贯彻落实,促进了法律法规有效实施,维护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较好地完成省人代会提出的各项任务,实现了新一届人大工作良好开局。
一、编制五年立法规划,努力开创地方立法工作新局面
地方立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编制本届五年立法规划,统筹做好立法工作,对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快建设法治江苏,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全面实施八项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罗志军同志亲自担任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并就做好立法规划编制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省人大常委会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中央关于立法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结合江苏实际,对未来五年立法工作作出总体设计,使地方立法更好地服务于全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先后两次在新闻媒体发布公告,请社会公众提出建议,召开多种类型座谈会,并书面征求省人大代表意见,对各方面提出的557件立法建议项目逐一进行研究、论证和反复协商,使立法选项更加贴近发展大局、更加符合省情实际、更加顺应群众期盼。规划围绕五个方面的内容共安排立法项目112件,其中正式项目59件、调研项目53件,在继续完善经济立法的同时,统筹兼顾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立法;在完善实施性立法的同时,加大创制性立法的力度;在制定新法规的同时,把对现行法规的修改完善作为立法的重要形式。省委及时批转《江苏省人大常委会2013-2017年立法规划》,并召开全省立法工作会议,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作了重要讲话。会议深入分析我省立法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明确做好新一届人大立法工作的原则要求,对今后五年立法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拉开了江苏新一轮法制建设的序幕。
一年来,常委会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对立法工作的部署要求,不断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首次召开立法表决前评估论证会,反复权衡法规制度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对增强立法科学性起到很好作用;坚持开门立法,“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扩大社会公众参与立法途径,使制定的法规更好地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利益诉求;建立新一届省人大代表法制专业组和立法专家咨询组,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和专家学者作用,在提高地方立法质量上下功夫,使我省五年立法规划的实施有了良好开端。
二、突出转型升级重点,积极促进我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江苏正处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一年来,省人大常委会加强对经济领域重点工作的立法和监督,着力推动在转型升级中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促进“十二五”规划实施和经济平稳运行。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是法律赋予人大的重要职责。常委会通过听取和审议“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中期情况的报告,促进政府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处理好速度、质量、效益的关系,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绿色发展,确保我省“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听取和审议上半年计划和预算执行及审计等报告,审查批准省级财政决算和预算调整,强调根据形势科学统筹施政,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加强财政收支管理,统筹安排财力,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提供有力支撑。统计数据是宏观调控和决策的重要依据。制定统计条例,补充细化统计法相关规定,规范政府和民间统计调查活动,加强统计保障和监督,充分发挥统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促进创新发展和结构调整。创新驱动是江苏发展的核心战略。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情况的报告,推动政府及有关部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积极构建并不断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认真办理“关于提升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助推江苏创新型省份建设”代表议案,抓紧完善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相关法规,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法制保障。根据网购、快递市场迅猛发展的新情况,修订邮政条例,着力解决邮政管理中的突出问题,规范邮政服务和快递业务,维护邮政安全保障,促进邮政事业和快递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促进“三农”工作健康发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听取和审议全省村级集体经济扶持发展情况的报告,推动有关部门创新体制机制,加大扶持力度,使省级财政资金扶持范围逐步覆盖所有经济薄弱村,化解债务范围逐步扩大到苏北、苏中所有经济薄弱村,保障村级集体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制定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从农机生产、销售、使用、维修等各个环节全面加强农机安全监管,促进农业机械化健康发展。重点督办扶贫开发、农村道路改造等代表建议,常委会负责同志先后3次到西南岗地区、成子湖地区现场调研,组织召开推进会,督促政府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更有力度地抓好扶贫项目统筹推进,加快苏北贫困地区扶贫开发步伐。
三、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着力推动民生改善和社会治理创新
维护和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人大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省人大常委会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目标追求,积极推动社会事业发展和社会治理创新,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聚焦民生热点问题。江苏是全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省份之一,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是全省人民的热切期盼。常委会把全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为监督重点,通过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办理代表议案建议、开展专题询问等方式,切实增强监督实效。在常委会会议上,12位委员、代表就如何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养老事业、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破解养医结合难题等提出问题,省民政厅、财政厅、卫生厅等7个部门主要负责人现场作答,主流媒体对此作了充分报道,引起社会积极反响。省政府认真落实常委会审议意见,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大力推进养老事业发展。顺应人民群众对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卫生环境的要求,制定爱国卫生条例,就烟草烟雾危害控制专门召开立法表决前评估论证会,邀请人大代表、立法专家、普通市民和有关部门代表对相关规定进行评估、论证。条例的及时出台,对于推动城乡环境卫生治理一体化、控制烟草烟雾危害、促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对代表提出有关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5件建议进行重点督办,促进政府及有关部门强化专项整治,建立健全监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检查义务教育法实施情况,督促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大义务教育发展统筹力度,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关注社会治理创新。城市管理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常委会听取和审议全省城市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推动各级政府更新治理理念,坚持建设、管理与服务并重,完善城管工作体制机制,充分发挥街道、社区重要作用,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推进公正文明执法,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努力使城市成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针对我省对外开放面临的新形势,听取和审议全省出入境管理情况的报告,督促有关部门加大联动执法力度,建立出入境管理信息共享平台,在强化管理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适应公民法制观念不断增强和民事案件大幅上升的新形势,常委会听取和审议省检察院关于全省检察机关开展民事诉讼法律监督工作情况的报告,要求检察机关贯彻司法为民理念,加大对民事案件法律监督的力度,着力解决裁判不公、违法执行、滥用职权等问题,努力让老百姓在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总结我省社区矫正试点十年实践经验,在全国率先出台社区矫正工作条例,构建社区矫正工作体制机制,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社区矫正工作,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听取和审议全省宗教事务管理情况的报告,推动各级政府全面贯彻相关政策法规,健全基层宗教管理工作机构,解决宗教团体办公场所、活动经费等问题,更好地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对行政复议法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推动政府提高行政复议质量,进一步发挥行政复议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
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更好地落实资源环境保护基本国策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民生福祉,关系江苏长远发展大计。省人大常委会把保护资源环境、改善生态质量作为工作重点,加强立法和监督,同心协力谱写美丽中国的江苏画卷。
推动资源集约利用。水土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常委会依据修改后的水土保持法,重新制定水土保持条例,明确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治理区,规范林木采伐和取土、挖砂、采石活动,实施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我省湖泊资源比较丰富,在维护生态平衡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开展湖泊保护条例执法检查,督促政府及有关部门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科学利用湖泊资源,严格湖泊管理与保护,严厉打击侵占、损害湖泊的违法违规行为,积极推动湖泊综合治理和长效管理。执法检查后,各地有效查处侵湖案件100多起,仅洪泽湖沿岸就清除违法圈圩4.7万亩,维护和改善了湖泊生态功能。
推动水污染防治。我省80%以上的饮用水取自长江,长江水环境直接关系民生福祉和可持续发展。常委会会同沿江各市,采取重点检查与委托检查、法律监督与舆论监督、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长江水污染防治条例执法检查,推动各级政府充分认识长江江苏段水环境的严峻形势,增强责任感紧迫感,落实最严格的水源保护制度,优化沿江地区产业布局,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加大长江水污染防治执法力度,推进沿江地区联防联治,保障人民群众生命线安全。重点督办“全面实施农村河道整治”代表建议,督促有关部门科学规划,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促进农村水环境好转。
推动大气污染防治。机动车排气污染已经成为城市大气主要污染源之一,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常委会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进行修订,修订后的条例,在机动车准入标准、清洁能源和新能源车推广应用、合理控制机动车保有量、引导公众绿色出行等方面作出规范,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排气污染。重点督办“建立重污染天气条件下环境空气质量预警、控制、应急机制”代表建议,推动有关部门建立健全重污染天气预警预报制度,做好应急和防控工作。认真办理“加快出台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议案,加快立法调研等前期工作,为今年出台相关法规做好准备。
五、密切联系人大代表,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
人大代表是人大常委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省人大常委会把密切与人大代表的联系作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举措,积极推进代表工作机制、载体和服务创新,为人大代表依法履职、发挥作用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加强常委会与代表的联系。有计划地对人大代表开展初任培训和履职培训,按选举单位和地域分布把省人大代表编成78个代表小组,各委员会牵头成立8个专业代表小组,同时根据代表职业和专长建立代表资料库,为组织闭会期间代表活动奠定良好基础。邀请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注重听取和吸收列席代表提出的意见,全年共有来自基层一线的15名全国人大代表、88名省人大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坚持和完善主任接待代表日制度,常委会负责同志定期到各地接待基层省人大代表,面对面听取意见和建议。每位常委会组成人员与3名以上基层省人大代表保持经常联系。通过召开情况通报会、寄送刊物资料等方式,帮助代表深入了解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以及人大常委会和“一府两院”重要工作。
创新代表联系群众工作。根据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的新要求,认真总结各地做法和经验,专门制定出台相关制度,使代表联系群众工作规范化、长效化。围绕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结合常委会会议议题,组织在苏的全国人大代表和省人大代表开展专题调研。本次人代会前,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民生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各代表小组到原选举单位行政区域开展集中视察,为代表审议人代会各项工作报告、提出高质量的议案建议创造条件。根据市、县(区)人大常委会的安排,省人大代表积极参加当地走访、接待群众的活动,自觉接受人民群众和原选举单位的监督。
认真办理代表议案建议。以解决问题为核心,以代表满意为标准,不断提高办理工作质量。制定省人大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重点处理工作程序,选择6个方面18件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建议,由常委会副主任牵头重点督办,邀请提建议的代表全程参加,既听取承办单位办理情况的汇报,又实地进行调研考察,加大协调力度,强化跟踪问效,推动相关问题解决,代表满意率、建议办成率均有明显提高。
六、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切实加强常委会及机关建设
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重要决策。省人大常委会按照中央和省委统一部署,紧密结合人大工作实际,扎实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树立常委会及机关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强化理论武装。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化对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认识,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制定常委会学习计划,坚持每次常委会会议期间有针对性地举办专题讲座,围绕“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开展深入讨论,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进一步树立进取意识、机遇意识、创新意识、责任意识,提高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改进工作作风。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先后召开120多场座谈会,走访195个基层单位、478名基层人大代表,征集到各类意见建议1200多条。深入查找“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剖析根源,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6个方面34条整改措施,制定整改任务书和时间表,逐条进行落实整改。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十项规定,紧紧围绕全省工作大局和人大工作重点,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切实精简会议活动和文件简报,把更多精力放到重点工作的调查研究和推动落实上。
创新制度规范。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围绕更好体现人大工作人民性和人大代表主体性,出台关于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进一步密切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意见,成为常委会密切联系群众的“路线图”。就完善常委会会议制度,加强常委会和机关集体学习、推进人大机关干部交流、改进公务接待工作等出台一系列制度,努力形成规范有序的工作机制。
通过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省人大常委会及机关群众观点、宗旨意识进一步增强,保障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在人大工作中进一步体现,人大代表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的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发挥,人民群众有序参与人大工作的渠道进一步拓宽,人大机关联系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形成,为做好新一届人大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年来,我们发挥地方人大对外交往优势,积极推进与外国地方议会友好交流和务实合作。先后接待来自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代表团30余批280多人次,组团出访了一些国家和地区,积极宣传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宣传江苏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扩大了江苏的国际影响。
一年来,我们把处理好群众来信来访作为联系群众、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切实加强人大信访工作。完善重点疑难案件督办机制和机关干部参加接访制度,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12700多件次,在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年来,我们注重与市、县(区)人大常委会的联系,加强工作交流和指导。举办全省地方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学习班,加深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解和认识,更好地把握新形势下人大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提高依法履职的能力和水平;常委会负责同志经常深入基层,就各地人大工作开展调查研究,分片召开座谈会,加强分类指导;召开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秘书长、各委员会负责同志等各层次工作座谈会,加强上下沟通和工作协调。通过多种形式,总结宣传淮安市“万名代表回选区见选民”、睢宁县“百名代表问项目”等典型经验,推动全省人大工作创新发展。
各位代表,省人大常委会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是中共江苏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和各位代表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的各项工作,得到了“一府两院”及有关部门和各市、县(区)人大常委会积极配合,得到了全省人民大力支持。在此,我谨代表省人大常委会表示衷心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与形势发展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常委会工作还有不少差距。法规起草过程中对群众意见的回应还不够及时充分,立法的部门利益倾向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监督工作中跟踪督查还不够有力,对一些难点问题缺少有效解决办法;人大代表对常委会工作的参与面还不广,加强对基层人大代表的联系服务仍做得不够。我们将认真听取人大代表和各方面的意见,切实加以改进,把人大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今年工作的主要任务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省人大常委会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关于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努力在立法质量上有新提高,在监督工作上有新突破,在决定重大事项上有新拓展,在代表工作上有新成效,在自身建设上有新进步,不断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大力推进法治江苏建设,为推进“两个率先”、谱写好中国梦的江苏篇章提供有力保障。
一、围绕提高立法质量,推进科学民主立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新时期人大工作的重要任务。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常委会要坚持立法决策与改革决策有机结合,及时将改革实践中的成功经验上升为法规制度,充分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为改革提供法律依据,以立法巩固改革成果。今年拟制定和修改农村扶贫开发条例、保护和促进香港澳门同胞投资条例、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建筑节能条例、企业技术进步条例、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关于地方人民政府规章设定罚款限额的决定等14件法规。同时,对养老服务条例、循环经济促进条例等14个立法项目开展调研。
在立法工作中,将着力健全和完善工作机制,不断提高立法质量。一是切实增强法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把握客观规律,贴近改革发展的实践,用立法及时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实行精细化立法,立法条文做到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二是充分发挥人大在立法中的主导作用。站在全局长远的角度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立场考虑问题、正确决策,把握立法主导权,防止地方保护和部门利益法制化。三是大力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采取措施鼓励和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立法讨论,扎实做好立法座谈、听证、论证、评估等工作,使法规经得住实践检验和群众评判。
二、围绕增强监督实效,改进监督方式方法。人大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常委会将突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加大监督力度,推动中央和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全年拟听取和审议10个专项工作报告:省政府关于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走出去”战略实施、现代服务业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等方面情况的报告,省法院关于全省行政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省检察院关于全省反渎职侵权工作情况的报告;开展2项执法检查:检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省条例实施情况,检查行政处罚法实施情况。同时,结合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组织开展2次专题询问活动,推动有关方面切实改进工作。
在监督工作中,将着力创新监督方式方法,不断提高监督实效。一是把开展监督工作与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结合起来。在突出监督重点的同时,健全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督促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依法向人大报告,及时把党委的决策主张转变为国家权力机关的决议决定。二是强化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建立健全全口径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制度,积极推动政府及相关部门改进预算编制工作,进一步完善细化各类预算决算内容,逐步把人大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审查监督落到实处。三是在执法检查中加强上下联动。选择与群众利益关系密切、社会关注度高、经过努力能够有所推进的共性问题,上下联动加强监督。今年拟就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省条例实施情况,与各市人大常委会联动开展执法检查,增强监督效果和社会影响。
三、围绕发挥代表作用,完善代表工作机制。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进一步完善常委会联系代表、代表联系群众的机制,提高代表履职实效,发挥代表在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方面的重要作用。完善常委会联系代表机制。坚持常委会组成人员走访联系基层省人大代表,完善主任接待代表日制度,提高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工作质量。组织更多代表参与常委会执法检查、调研、视察等活动,结合各委员会工作组织开展专业代表小组活动。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常委会重点议题,组织代表开展专题调研。在代表大会前组织各代表小组到原选举单位行政区域开展集中视察,组织不同行业、专业的代表开展定向视察。完善代表联系群众机制。通过代表定点联系、接待和走访群众,推动代表深入基层,听取和反映原选举单位和人民群众意见。建立和完善代表履职信息系统,开展省人大代表向原选举单位报告履职情况试点工作,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对代表履职情况登记汇总,并以适当方式公布,促进代表依法履职。完善代表议案建议办理机制。代表在本次会议上提出的议案建议及时交有关机关和组织办理,确定部分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建议,由常委会负责同志牵头、各委员会组织督办,进一步提高办成率和满意率。加强对基层人大代表工作指导,总结推广各地经验,发挥“人大代表之家”的作用,促进基层人大代表活动正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四、围绕推动制度创新,深化人大理论研究。今年是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实践充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符合我国国情,具有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结合纪念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省委将召开全省人大工作会议,对做好新形势下地方人大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围绕会议有关筹备工作,常委会将组织力量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提出新思路新举措,推动解决人大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为我省人大工作发展注入新动力。加强人大理论研究,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发展规律,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加强人大宣传工作,组织开展系列纪念活动,进一步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和人大工作取得的积极成效,为开创我省人大工作新局面营造良好氛围。
五、围绕提高履职水平,加强常委会自身建设。巩固和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加强常委会及机关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坚持不懈地抓好理论学习,增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自信,始终坚持人大工作正确政治方向,不断提高组成人员思想政治素质和依法履职能力。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努力提高常委会审议质量。坚持为民务实清廉作风,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做好人大信访工作,尽心尽力察民情、听民声、聚民意、护民权。加强制度建设,继续完善已有工作机制,根据需要研究制定新的制度和规则,不断推进人大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积极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和谐型人大机关建设,加大干部培养交流力度,努力锻造高素质人大干部队伍。
各位代表,我们正站在全面深化改革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的任务繁重而艰巨,承担的使命重大而光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江苏省委的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开拓进取,努力推动我省人大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推进“两个率先”、谱写好中国梦的江苏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四篇: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我受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托,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过去一年的主要工作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应对国际国内环境变化重大挑战、推动我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十分关键的一年。省人大常委会在中共江苏省委的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省工作大局,认真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凝心聚力,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一年来,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共制定地方性法规11件,修改9件,废止3件,批准南京、无锡、徐州、苏州四个较大市制定的地方性法规22件,地方立法质量有了新提高;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6项专项工作报告,对3部法律和2部地方性法规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对有关国家机关报送的33件规范性文件进行备案审查,监督工作进一步增强了实效;坚持党管干部和依法任免的有机统一,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91人次;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保障代表依法行使职权,高度重视代表议案建议的办理工作,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代表提出的11件议案和655件建议、批评和意见,已按规定全部办结。这些工作,对推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紧紧围绕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依法履行职权
一年来,省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督促并支持政府砥砺奋进、攻坚克难,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促进经济回升向好,全面实现全年发展目标。
(一)督促保增长促发展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带来的严峻挑战,中央和省委科学判断,总揽全局,统筹兼顾,正确决策,并采取了一系列保增长促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推动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省人大常委会作出了不懈努力。一是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以及审计报告,审查批准了江苏省2009年政府债券收支安排及省级预算调整方案。要求政府进一步加强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充分利用江苏的有利条件和优势,全力以赴保增长促发展,加大对经济运行的调节力度,加大对企业的引导支持力度,加大对国内外市场的开拓力度,加大对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培育力度,促进经济稳定回升。同时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压力,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发展创新型经济,切实增强我省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成为推动科学发展的过程。二是组织委员和代表对我省扩内需财政资金使用情况和全省15项重点建设工程进行视察。建议政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投资重点,优化投资结构,落实配套资金,加强资金使用情况监督检查,提高项目运作效率,以政府投资带动社会投资,为保增长促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三是对农村土地承包法、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保护条例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要求政府及有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二轮承包工作,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严格承包土地的征占用,加强执法体系建设,切实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四是听取和审议省法院关于全省法院应对宏观经济形势变化、依法服务“三保”工作情况的报告,听取和审议省检察院关于全省检察机关积极履行检察职能、全力服务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要求全省法院、检察院适应发展环境的变化,加强司法能力建设,帮助企业化解困难,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着力构建依法服务发展的长效机制,实现司法工作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为保增长促发展提供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保障。五是督办关于支持开办村镇银行的建议。推动政府及有关方面采取措施,解决村镇银行发展中配套扶持政策不够完善的问题,加快村镇银行发展步伐,为农民创业、农村中小企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六是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侨务工作情况的报告。要求政府及有关部门依法维护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支持侨港资企业发展,吸引海外人才归国创业,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
(二)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法制保障。地方立法对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省人大常委会继续加强经济立法,先后审议通过了专利促进条例、广告条例、收费公路管理条例、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修改了中小企业促进条例、贸易计量监督管理条例,审议了城乡规划条例(草案)。制定的专利促进条例,在鼓励发明创造、规范知识产权管理、加大专利保护力度等方面作了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新规定,对于推动自主创新、发展创新型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制定的广告条例,从内容、经营、发布等方面规范广告活动,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制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规范了合作社的设立、组织和运行,加大了政府服务和政策扶持的力度,有利于引导和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规范发展,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的组织程度,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制定的收费公路管理条例,从维护收费公路使用者和经营管理者的合法权益出发,规范了收费公路的建设、管理、运营等行为,完善了公路基础设施投融资和管理体制,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公路交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修改的中小企业促进条例,强化了地方财政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完善了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再担保机构的建设和风险补偿机制,促进中小企业在保增长促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以上地方性法规的制定和修改,既是解决当前经济发展中矛盾和问题的重要措施,又为经济长远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推动“十一五”规划和沿海发展规划的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是我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制定的五年规划,是全省人民共同努力的行动纲领。去年,省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省政府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情况的报告。这是省人大常委会根据监督法的规定,首次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实施中期情况进行监督。为做好这项工作,专门成立了审议工作小组,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十一五”规划的实施情况和各项政策的落实效果,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提出建议。常委会在审议中充分肯定了“十一五”规划实施取得的成效,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如服务业比重偏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环境资源压力持续加大、城乡和区域发展差距较大等,要求省政府高度重视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发展环境对“十一五”规划实施带来的影响,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十一五”发展目标不动摇,全力以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坚定不移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千方百计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确保“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圆满实现。去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江苏沿海开发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省人大常委会围绕省委关于把江苏沿海地区建成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的目标定位,按照省委关于推进沿海开发开放的战略部署,组织人大代表进行集中视察,实地了解沿海开发开放情况,促进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和实施意见以及相关政策措施的落实,推进沿海地区的大开放、大开发、大发展。
二、充分发挥人大在保民生保稳定中的重要作用
一年来,省人大常委会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综合运用立法、监督等各项职权,着力推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越是经济发展遇到困难,越是要高度关注民生。省人大常委会始终把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推动政府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是督办代表提出的促进就业的议案建议。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常委会把这方面的议案建议作为督办的重点内容,组织力量对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城镇就业困难人员这三大重点群体就业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督促政府及有关部门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帮助支持企业稳定就业岗位,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积极推进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把稳定和促进就业这一关涉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大事办好办实。二是对食品安全法实施情况进行检查。食品安全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在2008年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情况进行监督的基础上,去年又组织力量对食品安全法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督促政府及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理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推进食品质量安全信息共享,促进建立食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三是制定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学生体质健康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涉及千家万户。条例对学生体育活动的时间安排、体育设施建设和经费保障、学生卫生与营养干预机制的建立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对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增强学生体能素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四是对社会救助工作进行视察。督促政府进一步加强低保工作规范化建设,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加大财政资金保障力度,不断改善救助对象的生存发展状况。五是对残疾人保障法和我省实施办法的贯彻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督促政府推进残疾人康复、就学、就业创业,着力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使残疾人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六是制定慈善事业促进条例。对慈善活动的原则和范围、慈善捐赠和募捐的程序、慈善救助和服务的条件、政府的扶持责任等作出规定,推动我省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社会的和谐稳定与人民的幸福安康息息相关,与国家的兴旺发达紧密相连。省人大常委会从多方面采取措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一是加强公共安全和社会管理方面的立法。制定了特种行业治安管理条例,对特种行业的治安安全条件、经营者的治安责任、相关部门的监管职责作出规定,保证特种行业健康发展,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修改了公共场所治安管理条例,增加了对大型集市贸易场所加强治安管理的规定。制定了水上搜寻救助条例,确立以人为本的救助原则,实行优先和无偿救助人命制度。修改了安全生产条例,进一步强化了政府部门和生产企业的责任,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修改了宗教事务条例,进一步规范宗教事务管理,促进我省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二是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监督。听取和审议了关于全省防震减灾工作情况的报告,督促政府重点解决农民住房和中小学校舍抗震设防不到位等问题,不断提高地震灾害预防能力。三是加强对反腐倡廉工作的监督。听取和审议了全省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情况汇报,推动检察机关加快预防工作职能化、规范化和专业化建设,督促公职人员正确行使权力、提高拒腐防变能力。
(三)促进保护资源环境。近几年来,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省人大常委会把保护资源环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一是听取和审议了关于太湖水污染防治工作情况的汇报,推动各有关方面坚持依法治太、科学治水、铁腕治污,完善应急机制,全面落实调水引流、控流截污、生态修复、结构调整等措施,确保居民饮用水安全,确保太湖流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确保太湖治理目标任务如期实现。二是作出了关于促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决定,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和秸秆禁烧工作。决定作出后,常委会组织检查组在夏收和秋收时节赴基层、到田头检查落实情况,使决定的贯彻实施有了良好开端。三是制定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规范固体废物的处置和利用,对于维护环境安全,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三、努力提高代表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一年来,省人大常委会不断创新代表工作的思路、方法和载体,更好地发挥人大代表在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一)密切与代表的联系。把加强与人大代表的联系作为常委会工作的重要基础,紧紧依靠人大代表开展工作。一是坚持常委会主任接待代表日制度。常委会领导深入基层,与人大代表面对面交谈,认真听取代表的建议、批评和意见,汇总整理后及时交有关部门和单位办理。二是建立走访联系代表制度。常委会领导和省人大机关各委、厅、室负责同志,采取到代表所在单位走访、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进一步密切与基层代表的联系。三是扩大代表对常委会工作的参与。组织代表参加执法检查、立法调研、工作调研和专题视察等活动,让代表更多地了解常委会工作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继续邀请全国人大代表和省人大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重视吸纳代表在常委会会议上发表的意见。
(二)认真办理和督办代表议案建议。提出议案建议,是代表执行职务的重要形式。省人大常委会认真对待每一份议案建议,及时交办,积极督办。一是改进办理方式。重新制定省人大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处理办法,进一步完善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提出、办理和督办工作等方面的具体规定,把代表建议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对需由政府部门办理的代表建议实行“整体交办”,充分发挥省政府在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中的指导协调作用,增强建议办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首次启用代表建议网上提交办理系统,加强承办单位与代表的沟通交流,方便群众监督。二是加大督办力度。选择“加大财政扶持,促进科技型企业自主创新”、“建立农业机械报废更新制度”、“加强通榆河水污染防治”、“加快推进泰州高等教育发展”等10件事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的代表建议,由常委会领导和相关委员会牵头重点督办。对关于泗洪西南岗地区实行整体帮扶的代表建议,常委会领导连续五年进行督办,各承办单位高度重视,多方面采取措施,认真落实帮扶项目,成效明显,有力地促进了脱贫攻坚进程,当地干部群众给予了高度评价。三是注重解决问题。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衡量代表议案建议办理质量的重要标准,督促各承办单位落实领导责任,改进工作作风,在提高“办成率”上下功夫。代表对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所提建议办理工作的满意率达98.3%;交由省政府和各市政府承办的代表建议,已经有一半以上得到圆满解决。
(三)组织代表开展专题调研和集中视察活动。根据党的中心工作和全省工作大局,组织代表围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农村改革发展”两大专题进行年中调研活动。为了提高专题调研的质量和效果,专门举办培训班,邀请有关领导和专家为150多名代表进行集中辅导。代表们就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本次人代会前,组织代表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行集中视察,为代表审议大会各项报告,提出高质量的议案建议,做了较为充分的准备。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关于加强和规范闭会期间省人大代表活动的若干意见,对保障代表依法履行职责产生了积极作用。
(四)加强对基层人大代表工作的指导。召开全省人大代表工作座谈会,围绕增强代表工作实效,交流经验,研究问题,推动代表工作深入开展。指导基层人大继续推进“一个载体、两项制度”建设。截至去年底,全省已建立5961个“人大代表之家”,街道和乡镇全部建立了代表接待选民日制度,本届以来参加接待选民的人大代表达7.8万人次,32%的县乡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促进了基层人大代表活动的正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密切了人大代表与选民的联系。
四、切实加强人大常委会及其机关自身建设
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扎实推进常委会及其机关自身建设,坚定人大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努力提高常委会的履职能力和水平。
(一)努力提高思想理论素质。把学习作为常委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抓好学习制度的落实。一年来,常委会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常委会组成人员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中央和省委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和有关法律法规,学习中央领导同志关于人大工作的重要讲话和人大工作知识。在常委会会议期间,有针对性地举办专题讲座,请专家学者深入讲解立法法、监督法等法律,请有关部门和基层同志作科技创新、经济结构调整等专题报告。参加全国人大常委会举办的宪法和有关法律知识培训班。通过学习,增强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了政治鉴别能力、把握大局能力和依法履职能力,增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科学分析形势和解决新情况新问题的能力。
(二)认真总结人大工作经验。去年是我省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30周年。省人大常委会组织力量进行调查研究,回顾30年的光辉历程,系统总结人大工作经验,研究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新的起点上开创人大工作新局面的新举措,为省委召开全省人大工作会议暨江苏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30周年纪念大会做好充分准备,也对全省地方人大进一步把握工作规律、提高履职水平起到了指导作用。此外,还通过新华日报、省电视台、省电台、人民与权力杂志、省人大网站开展专题宣传,通过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举办征文和书画展等活动,在全社会广泛深入地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宣传我省地方人大常委会工作的成就和经验,宣传人大代表的风采,扩大人大工作影响,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加强调查研究,是做好人大工作的基础。对提请常委会审议的每一项议题,都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所有法规草案一审后,都通过省人大网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对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宗教事务条例等法规,专门召开立法听证会,直接听取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对法规草案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注重发挥专家、专业组代表的作用,反复研究,充分论证。坚持民主集中制,是常委会工作的重要原则。无论是立法、决定重大事项,还是审议专项工作报告、进行人事任免,都充分发扬民主,尊重每一位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权利和意见。对审议中意见分歧较大的法规草案,暂缓提交常委会会议表决。例如,关于促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决定原定一次审议通过,由于审议意见不够统一,常委会主任会议决定继续调查论证,进一步修改完善后提交下次常委会会议审议。工作中的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保障了常委会通过的决议决定和地方性法规更符合省情民意,更具有可行性。密切与市县人大的联系,是共同提高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先后召开了苏南片和苏北片市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座谈会,交流情况,介绍经验,相互启发,相互促进。邀请各市人大负责同志列席省人大常委会会议,请市县人大的同志参加省人大常委会组织的立法调研和执法检查等活动。举办多种类型的培训班,提高地方各级人大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四)努力抓好省人大机关建设。巩固和发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活动,使机关干部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对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逐项分解,明确分管领导和责任部门,明确工作要求和完成时间,提高了机关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以处室为重点,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提高人大机关服务大局、服务“三会”、服务代表、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全面落实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的规定,促进机关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坚持以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办法选人用人,调动了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了机关活力。有针对性地开展系列培训,拓宽机关干部的眼界、思路和胸襟。加强机关内控机制建设,从源头上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
贯彻中央的外交路线和方针政策,积极开展与外国议会的友好交往与合作,共接待来自美国、英国、日本、泰国、土耳其、玻利维亚等国的代表团41批400余人次,组团出访了一些国家和地区。通过开展高层互访,举办投资推介会、主题论坛、友好交流图片展等活动,推动友好省州关系的实质性进展。不断拓展交流范围和渠道,同7个国家的地方议会确定了开展友好交流的意向。与外国地方议会和有关部门在公众参与立法、环境保护与城市规划、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残疾人保障等方面进行务实深入的交流,既学习借鉴了国外议会有益的做法和经验,也很好地宣传了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我省改革开放的成就。
过去的一年,省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职取得了新成绩,工作中也积累了一些新经验。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地方立法工作中公民有序参与还需进一步扩大,对常委会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跟踪督办有待进一步加强,为代表履职提供优质服务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常委会自身的履职能力和工作水平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我们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倍加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2010年的主要任务
各位代表,2010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的最后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十二五”规划启动实施奠定良好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省人大常委会2010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省工作大局做好各项工作,着力提高立法质量,着力提高监督水平,着力增强代表工作的实际效果,推动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的有效实施,推动人大工作再上新台阶,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作出新的贡献。
一、进一步加强地方立法工作
以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为重点,继续加强经济立法;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大力推进社会立法。今年将制定、修改地方性法规12件。在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方面,制定发展规划条例,促进我省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更加科学、合理、规范,提高发展规划编制水平;制定渔港和渔业船舶管理条例,规范渔港和渔业船舶管理,为我省渔业发展提供法制保障;制定审计条例,进一步加强审计监督职能,促进财政资金的规范运行。在保护资源环境方面,修改节约能源条例,促进全社会进一步做好节能降耗工作,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制定促进散装水泥发展与应用条例,推广应用散装水泥,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在推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方面,制定城乡供水管理条例,加强供水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区域供水,提高供水质量,确保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修改实施《义务教育法》办法,进一步明确学校、家长和社会的责任,强化义务教育的保障措施,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加强对农业初级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制定农村合作医疗条例,建立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农民基本医疗需求相适应的、具有基本医疗保障性质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解决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制定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条例,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修改实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办法,进一步强化对老年人权益的保护,促进老年事业的发展;修改消防条例,完善消防责任和措施,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对信息化条例、水污染防治条例等14件法规进行立法调研。完成今年的立法任务,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提高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科学立法,通过加强对法规起草工作的协调和指导,加强立法过程中的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使制定的法规更加符合省情实际,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民主立法,认真贯彻落实推进民主立法的规定,进一步扩大社会公众参与立法的渠道,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常委会组成人员在立法中的主体作用,使制定的法规更好地体现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二、进一步加强监督工作
继续把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作为监督工作的重要任务,将听取和审议计划、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和审计报告,听取和审议省政府、省法院、省检察院7项专项工作报告,开展2项执法检查。今年的监督工作突出五个重点:一是突出计划、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推动经济调控政策措施的落实。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江苏省2010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关于江苏省2009年省级财政决算草案及2010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关于2009年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2009年省级财政决算,推动政府贯彻落实好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二是突出对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工作的监督,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推动各有关方面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和市场环境,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旅游业发展情况的报告,推动国家有关旅游业振兴计划的落实,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情况的报告,督促有关方面加强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发挥重点水利工程在经济发展和防洪减灾中的重要作用。三是突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监督,推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检查节约能源法和省节约能源条例的实施情况,检查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的实施情况,促进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四是突出对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监督,推动改善民生。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和发展情况的报告,促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妇女权益保障工作情况的报告,促进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贯彻落实,充分发挥妇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五是突出对公正司法的监督,推动法治江苏建设。听取和审议省法院关于全省法院刑事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和省检察院关于全省检察机关加强刑事审判法律监督工作情况的报告,督促司法机关依法打击刑事犯罪,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维护司法公正。召开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会议,明确任务和要求,依法做好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
三、进一步加强代表工作
把代表工作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总结经验,不断推动代表工作的机制创新、载体创新和服务创新,增强代表工作实际效果,更好地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一是继续有计划地开展代表履职培训和专题培训,进一步提高代表的履职能力。二是提高代表活动的组织程度,进一步提高代表活动质量和效果,努力形成一批具有较高质量的调研和视察报告。三是对本次会议期间代表提出的议案和建议、批评、意见及时交办,完善代表建议网上提交办理系统,为代表建议的提出和办理提供良好服务。继续选择10件建议由省人大常委会领导和相关委员会牵头督办。通过组织视察、听取汇报、承办单位与代表面对面反馈办理意见等措施,加大代表建议的督办力度。四是坚持和完善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主任接待代表日、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等制度,提高代表对常委会工作的参与程度。组织列席常委会会议的代表,结合会议审议内容,在会前进行专题调研,进一步提高代表审议发言的针对性。五是继续推进“一个载体、两项制度”建设,在“全覆盖、重规范、求实效”上下功夫,建立有效开展基层人大代表工作的长效机制。
四、进一步加强常委会及其机关建设
把加强常委会及其机关自身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扎实推进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一是认真学习贯彻全省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去年底省委召开的全省人大工作会议和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我省地方人大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并对全面加强人大自身建设作出了新的规定,体现了省委对人大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开创我省人大工作新局面,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要把贯彻落实全省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文件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组织人大代表、常委会组成人员、机关干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采取切实措施把会议精神和省委文件落到实处。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以科学发展观统揽人大工作全局,使人大工作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二是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照法定程序,集体行使职权,集体决定重大问题。三是加强作风建设。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密切与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联系,进一步提高依法履职的能力。四是努力改进人大宣传工作。把握宣传工作主动权,加强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大常委会行使职权、人大代表履行职责的宣传,增强宣传效果。五是认真做好人大外事工作。积极开展与外国议会的友好交往,推动有关领域的相互合作。六是进一步推进人大机关建设。坚持以制度规范机关各项工作,以制度规范干部职工行为,坚持不懈地加强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使全体干部职工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为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提供有力保障。
各位代表,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江苏省委的领导下,坚定信心,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为全面完成2010年的各项任务,把江苏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的决定
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的决定
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公告
第146号
《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的决定》已由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于2008年1月19日通过,现
予公布,自2008年3月22日起施行。
2008年1月19日
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的决定
(2008年1月19日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通
过)
为了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保障饮用水安全,维护人民生命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作如下决定:
一、本省行政区域内集中取用地表水的饮用水源地保护,适用本决定。地下水饮用水源地保护,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饮用水安全保障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综合评价体系,建立健全饮用水源地保护的部门联动和重大事项会商机制,加大公共财政对饮用水源地保护的投入和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组织开展饮用水源地安全状况调查评价,定期检查饮用水源地保护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
饮用水安全保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饮用水源地保护纳入领导干部考核的内容。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确定的水质保护目标和水域纳污能力,严格实行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确保饮用水源地水质不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当饮用水源地水质出现可能低于Ⅲ类标准的情况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责令相关排污单位削减污染物排放量,直至责令其暂停排污,确保饮用水源安全。
相邻行政区界断面出境水质超过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规定的水质保护目标的,上游地区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向上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向下游地区县级人民政府通报;上游地区县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责令排污单位立即削减污染物排放量或者暂停排污。上级人民政府及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督促检查。
三、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发展和改革部门应当会同水利、环保、供水、卫生、国土、林业、渔业等部门编制本行政区域内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应当包括饮用水源地周边产业布局、饮用水源地安全调查评价、饮用水源地保护范围、饮用水源地保护措施、饮用水源调(输)水工程建设、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及应急预案等内容。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应当在本决定施行之日起六个月内编制完成。
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饮用水源地水量调配和水源工程建设,保障饮用水源地的水量供给,对饮用水源地的水资源实行监督管理。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提出饮用水源地污染源整治意见,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加强饮用水源地环境质量及污染源的监控,对饮用水源地的污染防治实行监督管理。
经济贸易、供水、卫生、国土、农业、林业、渔业、交通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饮用水源地保护的有关工作。
四、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供水等部门应当按照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区域供水规划的要求,推进区域供水,加强供水设施建设,加快区域供水向乡镇延伸,推进自来水深度处理,保障供水安全。涉及跨行政区域供水的布局调整和建设,由省人民政府统一规划、协调建设。
五、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严格控制影响饮用水源地安全的各类项目建设,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外调水沿线及湖库汇水区污染综合治理;加快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的收集、处理;积极发展生态农业,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加强水源涵养、湿地保护和生态隔离带建设,开展河道疏浚和生态修复;加快清水通道、尾水专道建设,积极推行引排分开、清污分流和尾水资源化利用。
六、饮用水源地的设置,应当符合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和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由设区的市、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环保、供水等部门进行科学论证,提出意见,经本级人民政府同意后报省水行政主管部门。跨行政区域的饮用水源地设置,由相关人民政府协商后提出意见,报省水行政主管部门。
供水人口20万以上和跨设区的市取水的饮用水源地,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后报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核准;其他饮用水源地,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核准。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核准时,应当征求省环保、建设等部门的意见。饮用水源地名录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公布。
已有的饮用水源地,不符合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和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不能保障供水安全的,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予以关闭,并依照本决定重新设置饮用水源地。
七、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应急饮用水源建设,保证应急用水。有条件的地区应当建设两个以上相对独立控制取水的饮用水源地;不具备条件建设两个以上相对独立控制取水饮用水源地的地区,应当与相邻地区签订应急饮用水源协议,实行供水管道联网。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水质良好、水量稳定的大中型水库、重要河道、湖泊作为区域发展预留饮用水源地,按照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确定的饮用水源区的要求加以保护。
八、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预警预测系统和监测信息公布制度。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饮用水源地环境质量的监测,依法发布环境状况公报。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饮用水源地水量、水质的监测,依法发布水文情报预报。环境保护、水行政主管部门发现饮用水源地水量、水质未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的,应当及时向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报告,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和可能受到影响的供水单位通报。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水利、环保、供水等部门和供水单位,建立饮用水源地的日常巡查制度。巡查中发现可能影响饮用水源地安全的行为时,应当及时制止,并由相关部门依法予以处理。
在发生水污染事故及自然灾害等紧急情况,影响正常供水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紧急措施,并向社会公布信息。
九、对饮用水源地应当按照不同水域特点和防护要求,划定部分水域、陆域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包括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不得小于下列范围:
(一)长江干流:取水口上游五百米至下游五百米、向对岸五百米至本岸背水坡堤脚外一百米范围内的水域和陆域为一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以外上溯一千五百米、下延五百米范围内的水域和陆域为二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以外上溯二千米、下延一千米范围内的水域和陆域为准保护区。
(二)其他河道:取水口上游一千米至下游五百米,及其两岸背水坡堤脚外一百米范围内的水域和陆域为一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以外上溯二千米、下延五百米范围内的水域和陆域为二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以外上溯二千米、下延一千米范围内的水域和陆域为准保护区。
(三)省管湖泊、大中型水库:以取水口为中心,半径五百米范围为一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以外,外延一千米范围为二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以外,外延一千米范围为准保护区。
(四)小型水库:整个水域为一级保护区,集水区域为二级保护区。
(五)与划定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平交的河道,从交汇口上溯二千米及其两岸背水坡堤脚外一百米范围内的水域和陆域为二级保护区。
跨行政区域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准保护区的划定按照水污染防治法及其实施细则执行。
本决定施行之日起六个月内,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提出本行政区域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准保护区划定方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后予以公布。当地人民政府应当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准保护区设立明确的地理界标和明显的警示标志,明确保护范围和要求。
十、在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新建、扩建排放含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含汞、镉、铅、砷、硫、铬、氰化物等污染物的建设项目;
(二)新建、扩建化学制浆造纸、制革、电镀、印制线路板、印染、染料、炼油、炼焦、农药、石棉、水泥、玻璃、冶炼等建设项目;
(三)排放省人民政府公布的有机毒物控制名录中确定的污染物;
(四)建设高尔夫球场、废物回收(加工)场和有毒有害物品仓库、堆栈,或者设置煤场、灰场、垃圾填埋场;
(五)新建、扩建对水体污染严重的其他建设项目,或者从事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活动。
在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内,改建项目应当削减排污量。
十一、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除禁止第十条规定的行为外,禁止下列行为:
(一)设置排污口;
(二)从事危险化学品装卸作业或者煤炭、矿砂、水泥等散货装卸作业;
(三)设置水上餐饮、娱乐设施(场所),从事船舶、机动车等修造、拆解作业,或者在水域内采砂、取土;
(四)围垦河道和滩地,从事围网、网箱养殖,或者设置集中式畜禽饲养场、屠宰场;
(五)新建、改建、扩建排放污染物的其他建设项目,或者从事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活动。
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从事旅游等经营活动的,应当采取措施防止污染饮用水水体。
十二、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除禁止第十条、第十一条规定的行为外,禁止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其他建设项目,禁止在滩地、堤坡种植农作物,禁止设置鱼罾、鱼簖或者以其他方式从事渔业捕捞,禁止停靠船舶、排筏,禁止从事旅游、游泳、垂钓或者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
十三、违反本决定,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设施;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新建、改建、扩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设施;在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内新建、扩建对水体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设施,或者改建项目未削减排污量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责令拆除、关闭或者搬迁,并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其环境保护、水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处罚。
本决定实施前,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已建的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设施以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排污口,应当自本决定施行之日起一年内拆除、关闭或者搬迁。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已建的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和设施;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内已建的对水体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和设施,其污水不能达标排放或者不能截入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应当在本决定施行之日起两年内拆除、关闭或者搬迁。具体工作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十四、违反本决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环保、水利、渔业、港口等部门或者海事管理机构根据各自职责,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依照下列规定给予处罚:
(一)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准保护区内建设废物回收(加工)场、有毒有害物品仓库、堆栈,设置煤场、灰场、垃圾填埋场,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从事危险化学品装卸作业或者煤炭、矿砂、水泥等散货装卸作业的,处以三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二)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准保护区范围内排放省人民政府公布的有机毒物控制名录中确定的污染物的,处以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三)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从事围网、网箱养殖的,拆除违法设施,处以三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四)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滩地、堤坡种植农作物,设置鱼罾、鱼簖或者以其他方式从事渔业捕捞,或者停靠船舶、排筏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十五、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不依法履行职责,造成饮用水源安全事故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给予通报批评,并对主要负责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相邻行政区界断面出境水质超过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规定的水质保护目标,未向上级人民政府报告或者未向下游地区县级人民政府通报的;
(二)违法审批建设项目的;
(三)未按本决定规定责令拆除、关闭或者搬迁建设项目、设施的;
(四)发生水污染事故及自然灾害等紧急情况,影响正常供水时,未采取紧急措施或者未及时向社会公布信息的;
(五)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
十六、本决定自2008年3月22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