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平安创建会仙和谐新农村经验材料
平安创建文明安康和谐新农村经验材料
突出综合治理 强化平安创建 努力建设文明安康和谐的新农村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们会仙镇位于县中南部,是我县重点镇。全镇总面积174.5平方公里,人口5.4万人,下辖16个行政村。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平安会仙、法治会仙、和谐会仙的目标,不断强化政法综治工作的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坚持从基层组织建设、基层工作机制建设、基层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等方面入手,把政法综治工作紧紧抓在手上,落到实处,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年来,会仙镇先后被市委、市政府和市政法委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镇、社会稳定工作先进镇。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健全政法综治网络
1、强化组织领导。为了切实抓好政法综治工作,镇党委、政府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镇党委书记李双林同志亲自挂帅任组长,镇纪检、综治、司法、派出所、安全、青年、妇联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各村、各单位也都明确了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并把这项工作作为年终一项重要的考核内容,镇政府与各村、各单位签定目标责任状,明确奖惩,实行一票否决。镇党委、政府投资20余万元新建了政法综治服务中心,软硬件设施一应俱全,规章制度规范上墙。服务中心作为主要牵头单位每周召开一次专题会议会议研究全镇政法综治工作,分析存在的问题,制定新的工作方案。为了加强对日常工作的督促检查,服务中心配备了6名工作人员,全镇16个村每村均有一名副书记或副主任与治调主任一起具体抓,村民小组长兼管本小组的治安和调解工作,镇直镇办各单位也都明确专人负责,全镇形成了领导到位、责任明确、队伍稳定的政法综治工作网络。
2、抓好队伍建设。目前我镇有保安联防队队员68名,为了保持这支队伍的稳定,我们克服了财政困难,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保证联防队员的工资发放。目前每村配备了2名专职联防队员,每人每月工资500元,并为每村配备了一辆巡逻摩托车。目前全镇已形成了镇、村、组三级联防网络。另外,我们还完善了16个村的警务室,充实了软硬件设施,基本上达到市局“八个一”的要求,极大的方便了辖区群众,对防范案件、服务群众、保一方平安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加强基层工作机制建设,夯实政法综治基础
1、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确保调处中心人员、经费、办公场所、办公设施“四到位”,定期排查调处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及时排查和化解群体性利益矛盾以及可能引发去省进京集访或群体性事件,严重危及社会稳定的重大矛盾纠纷,全力压降“民转刑”案件。
2、建立健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机制。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加强管理、完善服务”的原则,积极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居住、就业、计划生育、子女入学等方面的服务,同时,严格对流动人口的治安管理,不断提高发现、控制和打击流动人口犯罪的能力。
3、建立健全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机制。按照“帮教社会化、就业市场化、管理信息化、职责规范化”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今年以来,我们帮助30多名刑释解教人员落实就业或劳务输出或自主创业。
4、建立健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机制。配齐配强中小学校法制校长,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在全镇开展了“青少年网络文明行动”、“青少年远离毒品活动”、“青少年维权岗在行动”、“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等一系列活动,全面推进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深入开展。
5、建立健全社区矫正工作机制。按照“抓住重点、培育亮点、形成特色”的要求,逐步使社区矫正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6、建立健全基层系列平安创建活动推进机制。深入开展平安镇、平安村、平安企业、平安学校等一系列基层平安创建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政法综治和平安创建各项措施在基层的落实。
三、加强基层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升政法综治水平
基层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政法综治工作的基础工程,按照“平安新沂”建设的目标要求,我们进一步严密点线面结合、内外部联动的治安防控网络。为此,我们做到了“三个确保”:
一是确保保安人员的工资待遇。除正常发放保安队员的工资外,我们还为他们配备了统一服装、巡逻用具和必要的通信工具,统一免费安排食宿,保证了工作的需要。
二是确保大防控体系建设经费的投入。
1、为提高技防水平,我们投资近20万元在镇区主要交通道口及华丰、夏塘、老范、耀南、会仙、程徐等六个村安装了监控设备。实现了镇区、农村联网,扩大了监控覆盖面。目前,不少个体业主和单位都积极要求加入监控系统,居民的防范意识明显增强。
2、各村在增加警务室投入的同时,也都增加了对治调主任和值班人员的补助,为提高村级防控力量奠定了基础。
三是确保各类宣传培训等基础性工作的经费。一年来,我们用于政法综治和平安创建宣传和相关人员培训上的经费近5万元,举办各类法律法规知识讲座14期,受训人员达2000余人次。
各位领导、同志们,以上是我们会仙镇近年来在政法综治工作中的一些做法,我们的工作与各级领导的要求和兄弟乡镇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今后我们将以这次现场会为动力,认真查找自己的不足,扬长避短,以更加务实的作风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为创建稳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打造出一个文明、富裕、和谐、美丽的新会仙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平安创建经验
上下联动 全民参与 着力构建和谐小营 今年以来,我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部门的精心指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今年综治和平安创建目标任务,坚持把加强基层政法、综治组织规范化建设作为维护稳定工作的着力点,加大投入力度。突出科技防范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实现了“案件少、治安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效果,全乡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迅猛,人民安居乐业。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落实“四个到位”打造平安创建的坚实平台
(一)领导到位,确保有人负责。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平安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综治办。各村加强了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治安组织建设,健全了融治保、调解、普法、帮教、巡逻为一体的综治网络,各单位加强了内保组织建设,全面落实了第一责任人的职责。
(二)宣传到位,确保深入人心。重点对村两委干部、乡直单位负责人进行了法律法规和党的政策教育培训。每个村都建立了平安创建法制宣传栏,并采取宣传车、广播喇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平安创建的目的意义,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营造了“上下联动千家创,万人防范保平安”浓厚氛围。
(三)制度到位,确保有章理事。乡党委、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平安建设工作,并把“五五普法”纳入到“十一〃五”规划中,使这项工作达到党委有决定、人大有决议、政府有规划、办事有机构的“四有”要求。同时,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落实了村、乡直各单位、企业主要负责人在“平安创建”活动中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实行了乡干部包村责任制,制定了考核奖惩细则,每月对“平安创建”活动进行检查,对措施得力,创建活动开展好的村、单位和企业,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对达不到要求的,实行“一票否决”,在全乡通报批评,向党委政府写出书面检查,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真正做到了分解责任,传递压力,确保条条有压力,块块有责任,上下有信心。
二、强化三大网络建设夯实平安创建的防控基础
(一)强化了信息监控网络建设。建立健全了稳定信息员、联络员制度,全乡共配有10名“三员”人员。村每周由村支部书记主持召开矛盾纠纷排查会议,各村每周向乡平安创建办公室上报各村可能存在的治安隐患和信访苗头。
(二)强化了矛盾纠纷调处网络建设。加强了调解中心力量,做到了人员、制度、报酬三到位,各村成立调解委员会,利用村干部和无职党员、老党员、老干部担任矛盾纠纷调解员,发挥民间调解优势,解决民间矛盾纠纷。对调委会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上报乡调解中心,真正织起了一张组
织建设走在工作前,预测工作走在预防前,预防工作走在调解前,调解工作走在激化前的调解网络。
(三)强化了治安网络建设。既让群众吃好饭,更让群众睡好觉,全乡10个村全部建立了治安联防组织,并实行治安承包责任制、十户联防制、站岗巡逻制、邻村治安防范联动制管理,织密了防控网络,有效预防了各类案件的发生。
三、抓好“平安进万家”活动,全面提高平安创建的核心竞争力。家庭是最大的基础,社会是由千千万万个家庭细胞组成的,只有将平安工作延伸到每个家庭,抓好群众基础,形成“人人关心治安、家家参与防范”的良好局面,才能真正抓住平安创建的根本,提高平安创建的核心竞争力。为此我们确立了以提高家庭成员的文明素质、道德素质、法制意识和科技素质为重点,以宣传教育为主线,以家庭的平安促进社会平安的“平安家庭”创建工作思路,建立了从乡到村的创建“平安家庭”活动组织网络,开展了内容为平安意识、治安防范、矛盾调处、法律知识、致富技术、文明新风、安全知识进家的“平安进万家”活动。
四、齐抓共管,形成平安创建的新合力平安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智慧与力量,努力营造、全民发动、全社会参与、齐抓共管、共建平安的强大合力和浓厚氛围。
总之,我乡的平安建设工作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各个部门大力支持下,高点定位,零点起步,奋发作为,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有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在今后的平安创建工作中,我们将以“富小营百姓,保小营平安”为主线,科学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新工作思路,提升创建理念,向兄弟乡镇学习借鉴先进的工作经验,向县委、县政府再交一份合格而满意的答卷。
第三篇:平安创建经验材料
突出矛盾化解 共建平安家园
2009年以来,****县人武部深入***镇扎实开展“一部一镇”平安共建活动,我们始终坚持按照“第一要务谋发展,第一责任保稳定”的要求,把平安共建作为推进镇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举措抓在手上,通过不断强化组织领导,狠抓措施落实,平安建设步伐不断加快,辖区内社会稳定,公众安全感普遍增强,全镇上下思平安、创平安、保平安蔚然成风,镇域经济社会保持了健康、快速、和谐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强化组织领导,切实把平安创建的切入点防在突出矛盾化解上
一是坚持强化职能意识。**镇地处**县西北部,辖15个行政村110个村民小组,版图面积205平方公里,地域偏僻,交通、信息相对落后,群众素质相对较低,群众信访量高居不下,治安状况较为复杂。县人武部党委意识到,人民军队的主要职能就是驻守一方,呵护一方太平。他们认真学习军区关于部队参与平安创建活动的指示精神,深刻领会上级会议意图,召开专题会议与干部职工统一思想,并研究制定了一套详细的援建方案使平安创建工作落实有制度、开展有抓手、建设有保障。二是坚持实地调研论证。***镇地理位置偏远,经济建设落后,社会成员受教育水平参差不齐,群众之间矛盾较多。平安共建活动开展之初,人武部部长政委坚持每月至少深入村镇一次,带领干部职工分成3个工作组深入住户了解情况,很多地方不通公路,他们就徒步沿着陡峭的山路挨家挨户的进行调查,每天都要走几十公里,脚底起泡了、鞋子磨穿了,但脚步永不停息。他们将材料汇总归档,将重点村
搬离危险地段到集中安置房居住,他们就一户户地做工作,一遍遍地跑村组,同时严格落实相关政策,消除了群众的后顾之忧,促进了兴隆镇的移民搬迁有序推进。二是倾情帮助解难题。2010年***地区7.18特大洪灾后,平利县兴隆也是重灾镇之一,且地处偏远,多处道路损毁,多处良田冲毁,89户群众受灾。灾情发生后,人武部干部职工第一时间赶赴兴隆抢险救灾,他们冒着随时可能塌方的危险徒步行走40多公里,硬是把救灾物资送到群众的手中。他们还组织民兵抢修道路,疏散安置群众,积极参与灾后重建工作。龙池村村民左春华房屋被泥石流冲毁,人武部干部职工捐款5000元帮助他度过生活难关,并与镇政府协调帮助他重盖新居。两年多以来,县人武部部长郭峰,政委丁阳每人每年各拿出3000元资助2名失学儿童,几年来人武部干部职工共结对子资助10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在当地群众中反响强烈。三是法律援助化民忧。针对兴隆镇当地群众法律知识淡薄、法律意识不强的问题,县人武部党委一班人深刻认识到学法是守法的前提,他们成立了以副部长鲜明同志(取得国家A级律师执业资格证书)为组长的法律宣传援助小组。每年不少于4次给当地群众集中讲解法律知识,让群众学法懂法,通过开展普法知识进校园、进社区、进单位、进村组等活动,大大降低了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率。他们还无偿为村民提供法律援助,2009年,****镇军属唐伟在安康高速二线二里湾隧道施工时,被某局工程车碾压死亡,鲜明同志前去协调处理。在认定是工伤死亡还是侵权死亡的问题上产生分歧。按工伤死亡最多赔偿16万元,且无精神损害赔偿;如果认定为侵权死亡一次性赔偿30万元,还有精神损害赔偿。鲜明同志经过认真调查,在法庭上结合大量事实依据为军属辩护,最终法庭认定为侵权死亡,军属家中获赔55.4万元,受害者亲
理疏导,并资助他参加汽车修理学习,经过2年多学习他现在已经在一家汽车修理厂上班月收入3000元。每当提起他成长的经历他就说,如果没有县人武部的帮助我就走不到今天。***县人武部还在在平安创建办公室建立了失业和未就业人员信息档案,组织闲散人员参加县劳动就业培训中心举办的学习班。两年来,共协同培训未就业人员350人,让他们学到了技能、增长了知识,并且全员就业,直接创建经济收益60余万元,推动了地方稳定和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三是合力优化综合治安环境。成立了“一部一镇”平安共建治安联防巡逻队、法制宣传工作队、矛盾纠纷调处工作队、应急处突队,确保平安共建工作有机构管、有专人抓。建立健全目标责任考核机制,与各村各单位签订《综治维稳暨平安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将各项任务细化、量化,层层分解,进一步明确各村各单位在平安共建工作中的职责。同时,加大维稳暨平安共建经费投入,及时调整充实了各村各单位综治暨平安建设小组成员力量,建立健全了镇、村、单位群防群治组织,完善了治安防控体系,配齐配强了村级综治维稳干部,并给各学校配备了法制副校长,进一步增强了各村各单位综治维稳工作力量。定期组织法制宣讲,重大节日、活动组织民兵巡逻,并与公安建立联动机制,全力构建了一张治安管理的保障网,两年来***镇的犯罪率下降65%,经济建设突飞猛进,社会发展和谐稳定。四是合力打造平安创建文化。县人武部与镇党委政府一道积极抓好干部职工的宣传教育,努力增强全镇干部依法行政和参与平安建设的意识。组织法制宣传队进村入户开展平安共建宣讲活动,提高农民群众对平安建设的知晓率、参与率。几年来,联合组织开展各类平安共建宣传活动20余场次,达到了预期的宣传目的,全镇平安建设知晓率连续几年排在全县前列。他们充分
第四篇:创建和谐平安乡镇 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创建和谐平安乡镇 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阿子滩乡政府乡长:侯小红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20个字的目标充分表明,我们要建设的新农村,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与党的建设协调推进的新农村,是农村“三个文明”共同发展的新农村,是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那么,作为农村基层政府如何围绕这一目标,促进乡镇的平安创建工作呢?针对这个问题,我深入乡村调研,通过对干群反映的难点、热点、焦点、疑点等问题的调查,谈谈自己一些肤浅的看法,以供参考。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平安创建的关系
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是扩大内需,发展农村经济的有效载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因此,新农村建设既要治穷,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切实改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又要治愚,采取有力措施,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文明素质和法律意识,还要治乱,从农民群众最关心、直接、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着手建立农村治安新秩序,实现农村平安稳定。平安创建工作就是要解决治愚、治乱的问题,从而为治穷提供有力的基础保障,为新农村建设营造优良的社会治安秩序和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平安创建要达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不仅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安居乐业,影响农村社会大局的平稳,而且关系到农村各项改革是否能够深化、农村民主法制进程是否顺利推进,农村社会经济能否持续发展,农民收入是否得到不断提高。总之,新农村建设与平安创建相辅相成,平安创建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保障,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安创建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美好蓝图能否实现。新农村建设创造出的巨大的精神财富和物资财富又反作用于平安创建,不断优化平安创建的质量,提升平安创建的档次,最终实现良性互动互补。
二、当前乡镇平安创建工作存的困难和问题
(一)农村诱发社会不稳定因素的种类矛盾纠纷仍较突出。
当前,全县农村不稳定因素主要由以下六个方面的矛盾引 起:一是经济利益矛盾。主要为土地山林塘库承包、资源开发、灌溉用水、国家征有和土地与赔偿等过程中的利益分配矛盾。由于农村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农村老龄人的养老、医疗保险、贫困户的救济、“三无”(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等问题较为突出;农村私人借贷、交易、继承等方面后经济纠纷也较多,严重影响农村稳定。二是政治利益矛盾。如:在村民委员会直选过程中产生的当选者与落选者的矛盾。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权力之争等等。三是思想观念矛盾。封建宗教观念引发的宗派矛盾,新旧思想冲突引发的上下辈人之间的矛盾等等。四是婚姻家庭矛盾。如:离婚案件、赡养、扶养问题增加从而引发家庭纠纷等等。五是历史遗留矛盾。如:工程建设、村办企业、农垦场遗留的债务负担等历史矛盾。六是干群矛盾。极少数农村基层干部和执法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业务能力较差,导致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执法程序不规范、效率低下、执行不力等问题,引起群众不满,涉法涉诉上访案件居高不下,村级干部在经济管理中缺乏公开透明、分配不公、贪污腐化等引发的矛盾较多。此类矛盾引发大量群访和个访事件约占农村上访总的60%以上。
(二)农村社会治安问题仍然突出。一是诈骗、盗窃等侵财类案件仍居高不下。由于乡村公路交通的发展,运输条件的改善,诈骗、盗窃犯罪分子将手伸向农村。近年来,农村丢包诈骗、电子元件诈骗、假冒名贵药材诈骗、“兑换外币”诈骗、婚姻诈骗、利用迷信消灾诈骗等较为盛行;机动车辆、农机具、电力设施、通信设施、耕牛等生产资料以及牲畜、家禽等生活资料被盗现象比较严重;在山区盗伐林木、盗猎珍稀动物、非法采矿、采沙、采石违法犯罪突出。二是杀人、伤害、抢劫致死人命等八类案件时有发生。这些案件中,杀人、伤害案件大多因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矛盾、微小利益引起;抢劫犯罪大多因为贫图几千元,甚至几十元的财物而引发。三是农村一些地方成为收销赃物及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场所。由于城乡经济发展和消费水平存在的差异,农村一些地方成为机动车、家用电器、电脑、手机等被盗物品的收赃销赃场所。与时同时,假冒伪劣产品也充斥农村市场,特别是假种子、假农药、假肥料等农资产品对农民生产生活危害很大。四是劳务输出带来的治安问题。由于盲目外出,很多务工人员没有专业特长,文化素质偏低,异地生存困难,导致一些进城务工的农民走向违法犯罪;同时,由于农民工法律观念不强,加之国家缺乏保护农民工正当权益的政策和法律措施,致使拖欠民工工资、因工伤亡事故得不到妥善解决等事件屡屡发生;劳务输出也形成许多空巢家庭,导致农村照顾未成年人和老人关爱不到位,农村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由于农村青壮年男性外出打工,留守人员多为老、弱、病、残、妇、幼,造成村社群防群治力量薄弱,组织参与巡逻守护人力困乏,致使盗窃公私财物、拐卖妇女儿童、侵害妇女儿童和老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时有发生。
(三)农村各种安全隐患问题突出。一是交通安全事故增加。近年来,随着农村交通网络的扩展,机动车辆的增加,加之一些农民群众交通法律意识淡薄,农用车、拖拉机、摩托车违章超载等,致使交通事故呈上升趋势。二是生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在开掘乡村道路、修建塘库沟渠等过程中,因管理失控,安全意识不强,造成人员伤亡事故。三是农村消防安全隐患突出。目前,全乡广大农牧村群众有40%以上的居住在串木房里,建筑耐火等级低。同时,农村使用柴草、蜂窝煤做生活能源的占80%,柴草、燃油、煤气、农药等农用易燃物乱堆乱放现象严重,容易发生火灾。
(四)农村平安创建的困难和问题突出。按照省、州、县部署,我乡经过一年时间的平安创建活动,在农村建成了一批平安示范村和平安示范单位,虽然基本符合创建标准,但创建的范围有限、量少质弱、档次不高,创建中遇到的困难较多,暴露出来的问题也不少。一是一些农牧村基层党员领导干部重视不够,村级组织软弱涣散。一些农牧村基层党员领导只重视抓经济建设,不能正确处理好平安创建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对治安工作特别是治安防范思想认识和工作重视不够,工作中缺乏主动性、创造性。部分村级组织软弱涣散现象严重,村干部素质不高,缺乏威信和工作责任心,致使平安创建工作在基层难以真正落实。二是经费严重不足,机构人员不到位。平安创建工作需要投入相应的工作经费,农牧村——特别是经济发展滞后的村组,村上无集体经济积累,无经营项目,加之农业税费取消,一些地方农牧村综治、群防群治经费未真正列入财政预算,导致平安创建办公场地、设施装备、巡逻守护人员待遇报酬、物防、技防设施建设以及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等工作难以落实,严重阻碍了农村治安工作的正常开展。综治办编制未列入三定方案,综治办主任及工作人员多为兼职,村社治保组织、调解组织、“两劳”帮教组织不健全或名存实亡,村治保主任由村支书和村主任兼职现象较为普遍。三是农村法制建设薄弱,治安防范机制不健全。目前,农村有的村社一年都没有开过群众会,对群众的法制宣传还是停留在放广播、写标语、发资料上,群众对与自己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一知半解,对党和国家的政策缺乏了解,致使出现纠纷、矛盾不能依法表达诉求,不会通过法律政策依法解决,从而酿成案件;同时外出务工人员法律意识淡薄,不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推进乡镇平安创建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农村约占全县地域面积的98%,农业人口约占全县人口99%以上,农村地域面积广、人口多,地形以山区、黄土高原为主,农民居住普遍分散,经济建设相对滞后,农村平安创建中存在的四个突出问题,决定了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工作中就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示范带动,政府支持,农民建设的原则;因此平安创建要紧紧围绕这个特点开展,积极融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去。
1、党政领导要重视。各级党政领导要高度重视平安创建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正确处理好平安创建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在将平安创建作为落实“三大要务”、“六项重点”的重要工作之一的基础上,把平安创建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同部署、同规划、同检查、同奖惩。
2、政策决策要科学。在制定出台新农村建设政策措施的时候,要对影响平安建设的因素和风险进行认真评估,科学制定解决农村历史遗留问题的规范性政策,依法治理,分步化解历史遗留矛盾,从而减少社会对抗因素,促进农村平安稳定。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特别要把解决农村贫困户、五保户、残疾人、老龄人口问题作为突破口,重点解决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问题,从源头上减少和避免影响平安创建的各类不稳定因素的产生。
3、规划设计要合理。在新农村建设部署、规划上,要把平安创建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在硬件上,村委会要设立“三室”:平安创建室、驻村民警警务室、民间纠纷调解室;在新农村布局规划上,要将物防、技防及消防通道、消防栓、消防池纳入设计范畴,农房设计要经过城建、消防部门审核批准;在土地划拨、资金补贴等方面对愿意集中修建房屋的群众予以优惠,充分调动农民群众集中建房的积极性,这样,既利于在改造完善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方面节约资金,又利于治安防范工作,减少巡逻守护工作中人、财、物等资源的浪费。
4、资金投入要到位。新农村建设,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需要国家、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和农民个人在资金方面进行大量投入。为此,要加大农村平安创建工作经费的投入力度,按照中央“谁受益、谁出资”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由各级财政、物价等部门牵头制定相关配套政策,由县、乡财政划拨和采取“一事一议”相结合的方式,适当向社会、企事业单位、个人筹措群防群治所需工作经费,用来解决农村平安创建办公、巡逻守护、宣传等工作经费及巡逻守护人员报酬问题;落实办公场地,改善办公条件。
5、工作机制要创新。一是实行农村平安创建目标责任制。把平安创建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二是建立挂钩联系制度。县各部门、单位均要挂钩联系一个村,对联系村的新农村建设与平安创建,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进行对口扶持。三是完善监督奖惩机制。首先要将科学创建与新农村建设纳入领导干部任期目标管理,制定科学的考核奖惩办法,与村干部任用、评优选模挂钩;其次,组织、人事、纪委、监察、政法、综治、目标督查等部门要充分履行职责,加强督促检查,对村干重视、措施有力、成效突出的村组、单位坚持表彰奖励;对因领导不重视、责任不明确、措施不到位、工作不到位,造成重大群体性事件、影响恶劣的治安灾害事故以及恶性刑事案件的,要追究其主要责任人的责任。对工作滞后的要实行黄牌警告、限期整改,直到一票否决。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共同点,就是要关注民生、改善民风、体察民意,体现民主。古人云:“为政之道,以厚民为本;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纵观我国几千年的历史,凡百姓安居乐业,则天下太平;凡民不聊生,必社会动荡。因此构建和谐社会新农村,作为直接服务于百姓的基层政府必须从解决民生、民风、民意,体现民主问题着手,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殷实,让人民群众得到真正的实惠,让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居住环境更加和谐稳定。
第五篇:某区平安创建经验材料
某区平安创建经验材料
平安创建经验材料
实施“一二三四五”工程全力打造平安中心城区
东区是攀枝花的中心城区,人流、物流、信息流量大,治安形势、社会管理难度大;经济社会关系复杂、影响稳定的因素较多。近年来,东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针对东区实
际,以建设平安东区为总抓手,大力实施实施“一二三四五”工程,为工业强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辖区人民安居乐业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营造了和谐稳定的治安环境。
“一二三四五”工程就是:
“一岗双责”抓稳定。我区把维护稳定、保一方平安作为各级党政领导的政治责任,作为检验领导干部是否讲政治、讲大局,是否贯彻“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标准,全面落实各级领导“一岗双责”制度,实施“一把手”工程,在全市率先聘任各派出所所长任所在街道(镇)的副主任或助理,做到领导力量、工作合力、经费投入、责任分解、检查督导“五个到位”,切实增强实效。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对综治工作做到“三舍得、四优先”:舍得派人、舍得拿钱、舍得出时间和精力,研究工作优先、解决问题优先、待遇保障优先,工作措施落实优先。区、街道(镇)财政每年都拿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专项经费,2005年我区仅专职联防队建设就投入100万元,为工作提供了较好的物质保障。综治委20余个成员单位认真履行职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积极主动地参与全区综治工作的实施、研究、督查、指导,2005年仅冬旅会期间各成员单位参与维护治安和稳定的工作人员就达600余人次。严格落实一票否决制度、重大案件防范责任查究通报制度,实行可防性刑事案件的“倒查”制度,从领导机制上保证了各项平安创建措施的落实。
两措并举抓打防。我区始终坚持打防结合,以打开路,以防为主。把“严打”作为综治工作的首要环节,始终保持高压态势,立足治安形势,什么犯罪突出就重点打击什么犯罪,把排查整治治安混乱区域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坚持滚动排查,滚动整治,抓反复,反复抓,落实长效管理措施,深入开展“打击两抢一盗”、“打击盗窃市政公用设施”等一系列专项斗争,在攀钢周边、渡口桥南、铁路沿线等地段进行重点整治和专项治理近百次,严厉打击突出刑事犯罪,切实改善治安混乱区域治安面貌,做到整治一点,平安一片。深入贯彻“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全力抓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在各街道(镇)10支专职治保巡逻队100余名,辖区58个社区均成立社区警务室,均组建社区治保巡逻队,均制定本社区实际的治安防控方案,部分社区还有党员义务巡逻队、老年义务巡逻队、治安积极分子巡逻队和文明劝导队,大力加强护厂护校、护楼守院、门岗值勤力量建设,不断督促有关单位、部门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形成专群结合、点面结合的社会治安立体防控网络,收到实效,2005年1-10月,我区“两抢一盗”刑事案件发案比2004年下降4.5,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三级网络抓调处。在全区建立了区、街道(镇)、社区(村)三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络。区级网络主要由区综治委牵头,20个有关部门参加,成立领导小组,抓好全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调度、协调,落实领导包案制度、公开接访制度、政法部门“四长”接待日制度等,解决重大和疑难矛盾纠纷;街道(镇)级网络主要是由各街道(镇)成立立调解领导小组,采取“民情日”、“干群对话日”、“民情调研”等方式,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发挥主阵地的作用,将主要矛盾纠纷化解在初始阶段;社区(村)级网络由各社区(村)、单位设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办公室,各责任区、住宅楼区、商业网点设立调解员,定期、不定期地深入到职工、群众家中,发挥“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将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化解在最初始状态。三级网络坚持区级每月、街道(镇)、社区(村)级每半月集中排查调处制度和“零报告”制度,保证了信息畅通,不出问题,从源头上巩固了防范机制。
四项结合抓管理。常住人口管理——服务与宣传教育结合。向社区居民发放警民联系卡,加强邻里纠纷调解和社区稳定工作,积极搞好社区低保、社区就业、社区文体活动,通过良好服务建立和谐的社区人际关系。同时,在服务中加强法制宣传与综治宣传,推行进法制宣传与综治宣传进社区、进楼栋的“双二进”宣传策略,大力表彰见义勇为行为,积极组织辖区居民群众进行义务巡逻,切实增强社区居民的法制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调动了辖区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积极性。流动人口管理——经常性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如何管好流动人口、减少流窜犯罪是我区治安管理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在区、街道、派出所、社区警务室、社区(村、单位)之间形成了贯通上下、联动左右的管理网络,变公安机关独自管理为综治、公安、计生、房管等部门和社会各界齐抓共管,做到底子清、分布
明,切实加强流动人口和租赁房屋的规范管理。重点人口管理——改造与帮教相结合。对刑释解教人员“安其身、暖其心、正其人”,走出了一条“管理教育—技能培训—妥善安置—走向新生”的新路子,使重新犯罪率降到3%以下。社区和小区管理——治安承包与服务相结合。积极开展创建“平安社区”、“平安小区”活动,按照“民需我办,民求我应,民困我帮”的原则,加强幼儿园、社区门诊、门市部、文体活动室等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既增加了居民的安全感,又发展了社区服务业。四项管理措施的落实,使群防群治网络机制得到有效巩固。
“五长”联手抓教育。为有效控制犯罪低龄化趋势,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东区实施“五长”工程,组织各中小学法制副校长、教务处长、保卫科长、班长和学生家长等“五长”联动,利用学法板报、法制课堂、法制班会、红领巾交通岗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载体,有计划、有步骤地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法制教育,不断增强青少年学生法制观念和学法、知法、守法、护法的自觉性,减少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率。
通过实施“一二三四五”工程,各项平安创建措施深入落实,逐渐形成了社会面防范网格化、社区防范群众化、单位防范责任化、维护稳定制度化的“四化”平安创建大格局,可防性、多发性刑事、治安案件得到有效遏制,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初步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目标,为东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