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恰逢其时

时间:2019-05-13 09:06: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恰逢其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恰逢其时》。

第一篇: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恰逢其时

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恰逢其时

“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符合政策规定条件的,可享受减征企业所得税、免征增值税、营业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水利建设基金、文化事业建设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等税费减免和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提出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一系列支持措施,并将实施《鼓励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三年行动计划纲要》,实现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同发展。

从出外打拼到返乡创业,不仅可以纾解长期困扰农民工的来往奔波之累和异乡思亲之苦,更能对摆脱融入城市之难和致力改变家乡面貌发挥积极的破题效应。长期以来,许多农民工出于生计的需要,不得不离乡背井、舍老别子到外地务工。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农民工总量 2014年已达到2.74亿,每年还有新增的600多万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尽管这种大批量劳动力的城乡流动,具有填补城市用工短缺和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寻求就业出路的双重功效,但也同时带来了农民工自身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以及农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生产生活无依等社会问题。因此,政府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推出包括降低门槛、减免税费及资金扶持等在内的一系列惠民减负措施,顺应了广大农民工群体“想回到家乡就地打工创业”的迫切愿望,也有助于发挥农民工通过多年打拼成就的资金、技术与信息优势,从而推动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的发展进程。

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需要破解创业成本和融资之困等经济难题,也需要门槛降低、程序简化的便民创业通道,更不可或缺地方政府对其创业实践中的精神鼓励、能力培训、信息服务及有针对性的排忧解难。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等8个种类的税费减免,无疑减轻了农民工的创业负担;“一址多照”、集群注册等企业住所登记制度改革,简化办证程序、放宽经营范围,便于农民工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和兴办各类农村社会事业;提供创业担保贷款并按规定给予适当贴息,有望破解创业的融资难题。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有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举国争创环境,配套政府出台的涵盖资金、程序、平台等多个层面、“加”“减”并举的综合性激励措施,广大农民工建设家乡、造福当地的创业激情,势必会催生出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创业创新局面。善政更要善为,人们期待着好政策不折不扣落实,能够早日助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梦想照进现实。

第二篇: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实施方案

马政„2011‟57号

关于引导和鼓励农民工创业和返乡创业工作的通 知

各村、乡直有关单位:

近年来,我乡不少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工陆续带着信息、技术、资金、项目等返乡创业。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乡实际,经乡政府同意,现就引导和鼓励农民工创业和返乡创业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工返乡创业“两手抓”的方针,把引导和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作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完善创业政策,强化创业服务,广泛调动农民工返乡创业及各方支持创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和城乡统筹就业的工作机制。

(二)、工作目标。到2011年,返乡创业农民工达到90人,返乡创业企业吸纳就业总量达到500人,培训返乡创业农民工200人。

二、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乡农村劳务开发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全乡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统筹协调和指导工作。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确保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及农民工返乡创业各项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部门配合。乡劳动保障、经济发展办、国土、农业、财政、卫生、工商、税务、扶贫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加强督查,形成合力,确保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取得实效。

(三)、加大宣传力度。要充分利用广播、标语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引导、鼓励、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规定。积极开展“十佳”返乡创业之星和优秀返乡创业企业评选活动,对作出贡献的返乡创业者,给予适当的奖励。多种形式搞好农民工返乡创业先进典型、先进经验的宣传,大力弘扬农民工返乡创业精神,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政策扶持

(一)、放宽准入条件。要清理、取消不利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规定。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和限制的行业和领域,都应鼓励返乡创业者进入,不得自行设置限制条件。在符合城乡规划、市(镇、村)容、安全、环保、卫生、消防等要求的前提下,允许返乡创业者以租借商业用房和临时商业用房作为创业生产经营场所,供电、供水等部门应给予支持。

(二)、落实创业用地。引导和鼓励返乡创业农民工通过租赁、承包等合法方式利用闲置土地、闲置厂房、村边角地、农村撤并的中小学校舍、荒山、荒滩等场地进行创业。允许通过村庄整治等方式盘活集体建设用地存量,将置换出来的集体建设用地优先用于农民工返乡创业,减半收取集体非农用地规费。

(三)、支持从事个体经营。有关部门要为返乡创业农民工提供法律、法规、政策、证照办理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对返乡创业人员手续合法、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设立登记申请优先办理,当场核准、发照。

(四)、享受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各部门要把返乡创业农民工纳入招商引资范围,与外地客商享受同样的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农民工,要按规定享受扶持发展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企业、农产品加工业以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优惠政策。

马家乡人民政府 二O一一年四月十日

第三篇:关于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调研报告

关于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调研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数以亿计的我国农民基于“穷者思变”的变革激情和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从农村到来到城市,从内陆到来到沿海,从落后地区来到发达地区,或务工或经商,或就业或创业,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但也正是这种单向性的流动,使得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拉大,同时也产生了诸如“留守儿童”等社会新问题。因此,科学合理地引导和鼓励那些已经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开阔了视眼、学到了本领、积累了资金、掌握了信息的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对于协调城乡、地区发展,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新矛盾,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了推动这一工作的进展,我们对元子街镇农民工返乡创业进行了一次自下而上的全面调研,与30多位创业业主或相关人员进行了面对面地交谈讨论,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元子街镇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基本情况

元子街镇总面积101.5平方公里,辖11个村民小组,9172人,2010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4275元,农村劳动力3872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3524人。

近年来,元子街镇各地抓住各项政策优惠及经济发展的大好时机,出台了一系列引导和扶助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引导了一大批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回到自己家乡创办经济实体。元子街镇根据各自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做法与经验,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优化硬件环境。地方政府采取创建“返乡创业一条街”等方式,为农民工回乡创业提供良好的硬件环境,引导创业人员走规模发展、聚集发展和集约发展之路,以降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成本,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2、优化融资环境。地方政府通过信贷担保,解决农民工返乡创业过程中的融资困难问题。

3、免费培训服务。为农民工提供免费培训,为个体发展培训工人,降低企业生产运营成本。元子街镇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及个体经营的发展需要与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系,为个体发展特别是农民工返乡创办的小型企业进行员工技能培训,一年培训规模达40人,培训周期根据实际工种的不同,从一个星期到两个月不等,平均为一个月左右,培训经费由劳动与社会保障局直接按培训人数拔发给培训机构,其经费来源一部分是国家财政预算,一部分是地方政府财政配套投入,主要是通过争取扶贫项目或其他创收部分等来予以保证。

4、成立行业协会。为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相关行业以及生产上游供应商与下游销售厂商联系,畅通市场信息渠道,地方政府牵头成立行业协会以引导当地的主导产业做大做强。

5、城乡管理一体化。为了让农民工回乡安心创业与就业,不少县区已开始取消对农村户口入居城镇的政策性限制,对经常居住在城镇,或主要在城镇务工经商的农村人员,在购买住房和转城镇户口方面已经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政策限制。同时引导建立民办学校吸收学生,公立中小学校对城乡孩子就学一视同仁,不对农村或外来学生收取任何附加费用。

6、实施 “绿卡”制度。对经审核批准可以经营生产的企业,强化项目跟踪服务机制,为回乡创业的投资者提供“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办结”的高效服务,政府主要领导到企业现场办公,开通“特别快车道”,为企业发展提供“保姆式”服务,同时严禁对回乡创业者的“吃、拿、卡、要”现象等。

7、税费减免。镇政府把属于地方税种的一部分返还给企业,同时减免其它相关费用,如工商管理费、环保费、卫生费等,以降低企业生产运营成本,提高创业的成功率和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

8、用地优惠。政府向返乡创业者提供低于市场价的土地资源,其差价由政府财政予以补贴。

二、元子街镇农民工返乡创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我们的调查,目前元子街镇农民工返乡创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创业与发展的过程中也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与困难,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服务思想不够明确。元子街镇目前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比例只有10%,我们发现,这与我们有些地方政府的服务思想还不够明确有很大关系。对于农民工返乡创业“到底想返什么乡”,“主要能创什么业”问题的思想认识还不够明确;对返乡创业农民工中大多数人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需求到底是什么认识不够深入;对于怎样才能把他们的现实需求与国家发展的长远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有些地方政府在认识上还相当的不明确。

主要表现为,一是总以为农民工“返乡”,就是要返回到原来居住的乡村,不能把返乡创业与城镇化建设统一起来,这是与把农村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到非农产业,从农村转移到城镇的城乡统筹发展方向相悖的。二是总觉得农民工返乡“创业”,就是要创办有相当规模的企业,要创“大而强”的企业而不是“小而多”的企业,这与绝大多数返乡农民工的财力、物力与经营管理能力相去甚远。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人返乡农民工,即使是搞“农业产业化”的农民,他们最希望返的“乡”,也不是原来出去的村庄,而是当地的城镇;他们绝大多数人能够创的“业”,也主要不是规模企业,而是微型企业、个体企业,不是资本、技术密集型的生产型企业,而是劳动密集型的服务型企业。如果我们不能看透这些实质性的问题,并根据返乡农民工的现实情况和实际需要出发来制定相应的引导政策与措施,要提高农民工返乡创业比例就难有大的起色。

2、创业和融资环境较差。从对许多地方农村创业环境的调查情况来看,农民普遍反映创办个体工商户困难重重。农民的任何经营行为,甚至是季节、临时性非正规的创业,也必须注册登记。各政府部门授予的资格证、许可证等变相审批程序太多,不通过注册登记和许可的农业和非农业经营,就认为是非法经营。

农民返乡创业,特别是创办规模型企业能不能成功,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能不能融到资金。当前农民工返乡创业过程中所出现的资金困难问题,小规模的一般都是通过向亲友借贷,但细节没有规范化,一般是根据彼此之间的相互信任通过口头承诺来担保归还日期等。很多人也不愿意去银行贷款,认为贷款一是手续烦,二是要求人,三是利息过重。镇上一家饮食店李姓老板谈到自己更愿意通过自我积累来扩大经营规模,而不愿意贷款负债经营,认为那可能会增加投资风险。更大的问题还在于思想观念上,以为能够返乡创业的农民都是在外赚了大钱的人,所以,对他们的融资困难体会不深、关心不够、融资创新步伐不大。我们在调查时发现,相当普遍的地方官员和金融界人士认为,“我们地区的经济本来就不发达,建设资金本来就非常短缺,我们还指望返乡农民工多带点资金回来呢!”

3、用地难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很多农民工刚返乡创业时都是租用厂房、民房,或是用自家住房进行生产运营,当企业需要进一步扩大规模生产经营时,就直接涉及到用地的问题。我们调查到的业主普通反映当前用地存在严重困难,地难批问题严重地限制着企业的规模生产。在涉及到征用农民土地问题的时候,也存在政府部门没有处理好与被征地农民之间的关系而导致企业办了全部用地手续,但当地被征地农民依然来闹事的问题,而且被征地农民普通反映被征用地价格太便宜,被征地成本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

5、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企业发展需要。农民工回乡创业一般都在城镇和县城开办,这是因为集镇更靠近市场,物流量相对较大,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相对较好,在集镇和县城办厂开店,既增加了集镇和县城的实际人口,又增加了经济总量,特别是扩大了税源,是成本较低的一种小城镇发展之路。我们调查中发现各地方普遍存在水、电、路、通信、交通、能源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及其配套设施建设跟不上企业发展需求的问题。镇一级地方的基础设施建设普通存在道路过窄、路况不良、通信设施差、信息不畅通等问题,这不可避免会直接导致交通运输成本高,产品交易周期拉长等问题,增加了企业的投资附加成本,降低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和市场竞争力。

6、人文环境差。农民工返乡创业人文环境差的主要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社会治安不好。在我们调查的过程中,有80%左右回乡创业的人都反映了对社会治安问题不同程度的忧虑。二是当地服务业不发达,文化娱乐活动场所不多,生活环境差,很多年轻的当地劳动力考虑到这些问题,即使是同样的工资,他们也更愿意在发达地区工作而不愿意回乡就业。而如果以高薪引进高技术管理人才和较高工资招收普通员工,那又会导致回乡创业的成本优势尽失。镇砖厂的樵老板说,他们厂招的工人一般都是因为照顾家庭而未外出的妇女、小孩和年龄偏大的人,其实内地普通劳动力成本并不具有什么大的优势,但成分偏差大,流动性强,不稳定,随便有一点儿什么事,动不动就请假回家了,这对员工的日常化、正规化管理非常不利。

三、关于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建议

农民工基本上都是从内陆贫困落后地区外出到思想观念比较开放、政策环境比较好的经济发达地区务工经商的,要想把他们吸引回乡创业,安心创业,我们认为,应尽快在元子街镇政策化、制度化地统一推广农民工返乡创业方面走在前面乡镇的成功经验,坚持推进改革和制度创新,出台更为科学合理的鼓励政策和制定切实可行的扶助措施,我们的建议是:

1、增加返乡农民工的创业便利

要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要保护已经开始具有市场意识的返乡农民工的创业热情。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放宽对农民创业的限制,实施至少等同于甚至是优越于外资的优惠政策,除国家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领域之外,所有的行业与领域都应当向创业者放开,把一切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生产要素都调动起来,放手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现,形成良好的创业氛围。

政府要根据农民工返乡创业所处的不同时期和所进不同门槛的行业,把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做小做多”和“做大做强”有机地结合起来,返乡创业农民工能力、财力和物力非常有限的特点决定了地方政府既要鼓励创办大而强的企业,更要通过制度创新和实施各种优惠政策来引导与扶助创办数量众多的小型、个体企业。要清理不合理的审批、注册和许可程序,应当允许一些非登记性的经济实体存在,允许农民进行非正规创业和季节性经营,切实在更宽松意义上落实中央有关农民创业不进行工商登记的文件精神,而只对其进行备案。同时,要正确引导农民工返回当地镇和县城所在地创业,以促进小城镇经济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

2、增加返乡农民工的融资便利

农民工返乡创业一般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创业初级阶段,在这一发展阶段基本上是利用自己所积累的资金和掌握的技术与经营管理经验回家租厂房、民房或是用自己的住房进行生产经营;二是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生产技术更加成熟后准备进行扩大再生产的阶段。政府在制定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时必须要考虑到不同行业中的创业者和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的具体情况与面临的实际困难是各不一样的,要根据各地的具体实际情况,对不同行业中的创业者和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给予不同的财政与信贷支持。要发展乡村中小金融机构,尽快发展乡村、集镇等社区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和贷款公司,扶植民间融资。可以考虑设立行业协会基金担保公司,由政府牵头组织成立行业协会,协会要求成员企业根据企业的发展规模,按企业利润的一定百分比提取费用组成协会基金,由协会用统一账号把基金存入开户银行,再由政府或用公用基金做担保,为符合要求,有发展前景的新进入企业,以及进行规模扩张时遇到融资困难的企业向银行贷款做担保。要允许农民利用承包土地、房屋等进行抵押融资,解决创业过程中出现的融资困难问题。

3、加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税费减免

一方面要设立科学合理的税收体系,参照引进外资的税收减免政策,用等于或是优于外资的政策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给予一定期限的税收减免,着眼现实、立足长远,先引导、鼓励和扶助企业发展起来,做大做强,再按照正常的税收标准征收税款。可以参照农业税减免、农业反补贴、出口退税等办法等来对关系国计民生、社会经济和谐均衡发展或中长期效益显著的弱质产业发展进行税收减免、提供财政扶助与补贴。

另一方面要逐步取消对农民创业的一切收费和罚款项目,对农民投资经营经济实体,特别是对经营个体、微型和中小型企业的,实行“零收费”政策。对生产特殊产品的企业,如涉及环保和安全方面的企业,可以科学设定一定的收费项目,但不能以收费和罚款为目的。政府各职能部门针对农村经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创业所进行的所有管理都不得收费。设臵在农村的一些行政和执法机构,如果没有财政拨款或全额财政拨款而是靠从农村和小城镇中收费运转的,要么予以财政拨款,要么进行机构并转,要么解散安臵,不能再让这些机构成为农民创业的沉重负担。

4、加强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改革

土地资源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建立健全和完善的情况下,建立健全土地资源承包权和经营使用权自由转让、承租和入股的土地交易市场,在政府的引导下允许按市场供求关系和根据自愿互利原则对土地资源的承包权和经营使用权自由进行承租、转租、转让和入股,试行“土地交易所”和县级“土地臵换”,挖掘土地产权与交易的变革空间。与此同时,国家对农民工返乡创业者在市场规则下要倾斜性地进行土地使用财政补贴,即为返乡创业农民提供低于市场价格的土地资源,其差价由国家财政予以补贴,以降低企业生产运营成本,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5、强化硬件基础设施建设

要把农民工返乡创业纳入城镇建设规划,以镇政府为中心搞好小城镇发展规划,突出抓好城镇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工业园区和市场建设,使之承载创业项目的能力不断增强,减轻创业者辅助投资的压力。降低农民工返乡创业者入居门槛,对入居的企业推广“绿卡”制度,允许其“先上车,后收费”,并成立“农民工返乡创业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统一给业主提供政策和信息指导,代理业主办理相关的手续和证件,以提高政府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与信息导向性和创业成功率。

6、加强软环境建设水平

加强内陆人文环境建设水平主要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大对创业企业周边环境的整治。要推行投诉举报制度,重点加强对强行搭车收费、强买强卖、强揽工程、强行摊派的整顿与治理,对故意扰乱、破坏自主创业经营发展环境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公开曝光,做到有诉必查、有查必果、快查快结,有效净化社会风气,为创业者营造良好宽松的创业环境。二是加强对返乡创业人员和当地普通农民工的定期免费培训。应当规定由当地政府劳动部门或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组织,针对当地经济主导产业,邀请相关的专家学者、著名企业家,特别是返乡创业的成功典范定期搞专题讲座或做专题报告,宣传国家支持与扶助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大好优惠政策,帮助他们了解市场发展动态和消费需求,传授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现代经营管理理念,解决他们生产经营过程中碰到的实质性问题,为他们提供政策和法律咨询服务,真正为这些经济实体的发展与做大做强出计献策。由政府劳动部门组织,采取“订单式计划,委托式培训”的模式为企业提供熟练工人,降低企业的生产运营成本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政府对返乡创业老板和农民职工的培训费用必须要纳入财政预算,由政府根据实际培训人数上报给财政,由政府按培训所耗实际费用予以报销。三是把村干部引导与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工作成效指标化,并将其作为评价其政绩的重要依据。为了使各村真正能够高度重视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把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纳入工作日程,制定并认真落实积极引导和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要根据各地社会经济发展具体实际情况,把引导多少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创办多少“回流型”企业、引入投资多少、带动多少人就业、政府培训多少返乡创业农民工和农民职工、“回流型”企业的年产值以及所上交的税费等具体化为一个可以评价地方政府在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过程中的工作成效的综合评价指标,并把指标作为评价村干部工作绩效的一个重要依据。只有这样,才能激发村干部引导和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积极性,使他们把工作做到实处,做出成效。

第四篇:关于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调研报告

关于返乡农民工创业调研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数以亿计农民从农村到来到城市,从农村来到城市,务工经商、就业,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也正是这种单向性的流动,使得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拉大,同时也产生了诸如“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因此,科学合理地引导和鼓励那些已经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开阔了视眼、学到了本领、积累了资金、掌握了信息的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对于协调城乡、地区发展,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新矛盾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基本情况

为了推动这一工作的进展,我们对元子街镇农民工返乡创业进行了一次自下而上的全面调研,与30多位创业业主或相关人员进行了面对面地交谈讨论,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根据调查统计显示。

(一)返乡主要原因: 47%因企业停产或裁员而返乡;19%因企业降薪,收入水平下降而返乡;15%因家庭原因而返乡;16%因合同到期或工程结束、身患疾病等其他原因而返乡;3%回乡创业。

(二)返乡农民工主要特点:一是年龄普遍较年轻。35岁以下的占47%,36岁至45岁的占35%,46岁以上占18%。大都属于青壮年群体。二是文化程度、业务技能偏低。初中及以下学历占87%;高中学历占11%;中专技校高职及以上学历占2%。三是从事职业的技术含量低下。原从事加工制造、建筑、商贸流通、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占返乡总人数的76%。四是省外返乡农民工占绝大多数。省外占93%,省内为7%。五是外出务工仍是返乡农民工意向的主流。滞留人员有再继续外出务工意愿的占的90%。同时,有15%的返乡农民工有意愿立足家乡创业,有65%农民工的愿意就近就地转移就业。

二、返乡农民工创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返乡农民工在创业与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不少的问题与困难,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服务思想不够明确。元子街镇目前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比例只有10%,我们发现,这与我们有些地方政府的服务思想还不够明确有很大关系。对于农民工返乡创业“到底想返什么乡”,“主要能创什么业”问题的思想认识还不够明确;对返乡创业农民工中大多数人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需求到底是什么认识不够深入;对于怎样才能把他们的现实需求与国家发展的长远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有些地方政府在认识上还相当的不明确。

主要表现为,一是总以为农民工“返乡”,就是要返回到原来居住的乡村,不能把返乡创业与城镇化建设统一起来,这是与把农村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到非农产业,从农村转移到城镇的城乡统筹发展方向相悖的。二是总觉得农民工返乡“创业”,就是要创办有相当规模的企业,要创“大而强”的企业而不是“小而多”的企业,这与绝大多数返乡农民工的财力、物力与经营管理能力相去甚远。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人返乡农民工,即使是搞“农业产业化”的农民,他们最希望返的“乡”,也不是原来出去的村庄,而是当地的城镇;他们绝大多数人能够创的“业”,也主要不是规模企业,而是微型企业、个体企业,不是资本、技术密集型的生产型企业,而是劳动密集型的服务型企业。如果我们不能看透这些实质性的问题,并根据返乡农民工的现实情况和实际需要出发来制定相应的引导政策与措施,要提高农民工返乡创业比例就难有大的起色。

2、创业和融资环境不是很理想。从对许多地方农村创业环境的调查情况来看,农民普遍反映创办个体工商户困难重重。农民的任何经营行为,甚至是季节、临时性非正规的创业,也必须注册登记。各政府部门授予的资格证、许可证等变相审批程序太多,不通过注册登记和许可的农业和非农业经营,就认为是非法经营。

农民返乡创业,特别是创办规模型企业能不能成功,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能不能融到资金。当前农民工返乡创业过程中所出现的资金困难问题,小规模的一般都是通过向亲友借贷,但细节没有规范化,一般是根据彼此之间的相互信任通过口头承诺来担保归还日期等。很多人也不愿意去银行贷款,认为贷款一是手续烦,二是要求人,三是利息过重。镇上一家饮食店李姓老板谈到自己更愿意通过自我积累来扩大经营规模,而不愿意贷款负债经营,认为那可能会增加投资风险。更大的问题还在于思想观念上,以为能够返乡创业的农民都是在外赚了大钱的人,所以,对他们的融资困难体会不深、关心不够、融资创新步伐不大。我们在调查时发现,相当普遍的地方官员和金融界人士认为,“我们地区的经济本来就不发达,建设资金本来就非常短缺,我们还指望返乡农民工多带点资金回来呢!”

3、用地难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很多农民工刚返乡创业时都是租用厂房、民房,或是用自家住房进行生产运营,当企业需要进一步扩大规模生产经营时,就直接涉及到用地的问题。我们调查到的业主普通反映当前用地存在严重困难,地难批问题严重地限制着企业的规模生产。在涉及到征用农民土地问题的时候,也存在政府部门没有处理好与被征地农民之间的关系而导致企业办了全部用地手续,但当地被征地农民依然来闹事的问题,而且被征地农民普通反映被征用地价格太便宜,被征地成本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

4、人文环境有待加强。农民工返乡创业人文环境差的主要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社会治安不好。在我们调查的过程中,有80%左右回乡创业的人都反映了对社会治安问题不同程度的忧虑。二是当地服务业不发达,文化娱乐活动场所不多,生活环境差,很多年轻的当地劳动力考虑到这些问题,即使是同样的工资,他们也更愿意在发达地区工作而不愿意回乡就业。而如果以高薪引进高技术管理人才和较高工资招收普通员工,那又会导致回乡创业的成本优势尽失。镇砖厂的樵老板说,他们厂招的工人一般都是因为照顾家庭而未外出的妇女、小孩和年龄偏大的人,其实内地普通劳动力成本并不具有什么大的优势,但成分偏差大,流动性强,不稳定,随便有一点儿什么事,动不动就请假回家了,这对员工的日常化、正规化管理非常不利。

三、关于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建议

农民工基本上都是从内陆贫困落后地区外出到思想观念比较开放、政策环境比较好的经济发达地区务工经商的,要想把他们吸引回乡创业,安心创业,我们认为,应尽快在元子街镇政策化、制度化地统一推广农民工返乡创业方面走在前面乡镇的成功经验,坚持推进改革和制度创新,出台更为科学合理的鼓励政策和制定切实可行的扶助措施,我们的建议是:

1、增加返乡农民工的创业便利。要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要保护已经开始具有市场意识的返乡农民工的创业热情。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放宽对农民创业的限制,实施至少等同于甚至是优越于外资的优惠政策,除国家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领域之外,所有的行业与领域都应当向创业者放开,把一切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生产要素都调动起来,放手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现,形成良好的创业氛围。

政府要根据农民工返乡创业所处的不同时期和所进不同门槛的行业,把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做小做多”和“做大做强”有机地结合起来,返乡创业农民工能力、财力和物力非常有限的特点决定了地方政府既要鼓励创办大而强的企业,更要通过制度创新和实施各种优惠政策来引导与扶助创办数量众多的小型、个体企业。要清理不合理的审批、注册和许可程序,应当允许一些非登记性的经济实体存在,允许农民进行非正规创业和季节性经营,切实在更宽松意义上落实中央有关农民创业不进行工商登记的文件精神,而只对其进行备案。同时,要正确引导农民工返回当地镇和县城所在地创业,以促进小城镇经济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

2、增加返乡农民工的融资便利。农民工返乡创业一般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创业初级阶段,在这一发展阶段基本上是利用自己所积累的资金和掌握的技术与经营管理经验回家租厂房、民房或是用自己的住房进行生产经营;二是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生产技术更加成熟后准备进行扩大再生产的阶段。政府在制定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时必须要考虑到不同行业中的创业者和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的具体情况与面临的实际困难是各不一样的,要根据各地的具体实际情况,对不同行业中的创业者和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给予不同的财政与信贷支持。要发展乡村中小金融机构,尽快发展乡村、集镇等社区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和贷款公司,扶植民间融资。可以考虑设立行业协会基金担保公司,由政府牵头组织成立行业协会,协会要求成员企业根据企业的发展规模,按企业利润的一定百分比提取费用组成协会基金,由协会用统一账号把基金存入开户银行,再由政府或用公用基金做担保,为符合要求,有发展前景的新进入企业,以及进行规模扩张时遇到融资困难的企业向银行贷款做担保。要允许农民利用承包土地、房屋等进行抵押融资,解决创业过程中出现的融资困难问题。

3、加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税费减免。一方面要设立科学合理的税收体系,参照引进外资的税收减免政策,用等于或是优于外资的政策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给予一定期限的税收减免,着眼现实、立足长远,先引导、鼓励和扶助企业发展起来,做大做强,再按照正常的税收标准征收税款。可以参照农业税减免、农业反补贴、出口退税等办法等来对关系国计民生、社会经济和谐均衡发展或中长期效益显著的弱质产业发展进行税收减免、提供财政扶助与补贴。

另一方面要逐步取消对农民创业的一切收费和罚款项目,对农民投资经营经济实体,特别是对经营个体、微型和中小型企业的,实行“零收费”政策。对生产特殊产品的企业,如涉及环保和安全方面的企业,可以科学设定一定的收费项目,但不能以收费和罚款为目的。政府各职能部门针对农村经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创业所进行的所有管理都不得收费。设置在农村的一些行政和执法机构,如果没有财政拨款或全额财政拨款而是靠从农村和小城镇中收费运转的,要么予以财政拨款,要么进行机构并转,要么解散安置,不能再让这些机构成为农民创业的沉重负担。

4、加强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改革。土地资源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建立健全和完善的情况下,建立健全土地资源承包权和经营使用权自由转让、承租和入股的土地交易市场,在政府的引导下允许按市场供求关系和根据自愿互利原则对土地资源的承包权和经营使用权自由进行承租、转租、转让和入股,试行“土地交易所”和县级“土地置换”,挖掘土地产权与交易的变革空间。与此同时,国家对农民工返乡创业者在市场规则下要倾斜性地进行土地使用财政补贴,即为返乡创业农民提供低于市场价格的土地资源,其差价由国家财政予以补贴,以降低企业生产运营成本,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5、加强软环境建设水平。加强内陆人文环境建设水平主要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大对创业企业周边环境的整治。要推行投诉举报制度,重点加强对强行搭车收费、强买强卖、强揽工程、强行摊派的整顿与治理,对故意扰乱、破坏自主创业经营发展环境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公开曝光,做到有诉必查、有查必果、快查快结,有效净化社会风气,为创业者营造良好宽松的创业环境。二是加强对返乡创业人员和当地普通农民工的定期免费培训。应当规定由当地政府劳动部门或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组织,针对当地经济主导产业,邀请相关的专家学者、著名企业家,特别是返乡创业的成功典范定期搞专题讲座或做专题报告,宣传国家支持与扶助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大好优惠政策,帮助他们了解市场发展动态和消费需求,传授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现代经营管理理念,解决他们生产经营过程中碰到的实质性问题,为他们提供政策和法律咨询服务,真正为这些经济实体的发展与做大做强出计献策。由政府劳动部门组织,采取“订单式计划,委托式培训”的模式为企业提供熟练工人,降低企业的生产运营成本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政府对返乡创业老板和农民职工的培训费用必须要纳入财政预算,由政府根据实际培训人数上报给财政,由政府按培训所耗实际费用予以报销。三是把村干部引导与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工作成效指标化,并将其作为评价其政绩的重要依据。为了使各村真正能够高度重视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把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纳入工作日程,制定并认真落实积极引导和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要根据各地社会经济发展具体实际情况,把引导多少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创办多少“回流型”企业、引入投资多少、带动多少人就业、政府培训多少返乡创业农民工和农民职工、“回流型”企业的年产值以及所上交的税费等具体化为一个可以评价地方政府在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过程中的工作成效的综合评价指标,并把指标作为评价村干部工作绩效的一个重要依据。只有这样,才能激发村干部引导和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积极性,使他们把工作做到实处,做出成效。

第五篇:发展休闲农业恰逢其时

发展休闲农业恰逢其时

休闲农业是以农业、农村资源为基础,以休闲观光旅游为主题,横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紧密联结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的新型业态,是农业多功能的拓展和延伸,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全国涉农旅游业呈蓬勃发展之势,农家乐、观光采摘等休闲方式受到市场的广泛欢迎。无疑,休闲农业为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商机和活力。随着打工人群经济积累的增多和创业意识的增强,不少在外打工人员想回到农村创业,我们编辑部也经常接到读者咨询创业方面的电话,其中就有关于休闲农业的话题。办休闲农业企业国家有什么优惠政策,目前发展现状如何,在发展过程中又要注意什么?针对读者关心的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江西省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局副局长周群,请听听她是怎么说的。

记者:周局长,我们编辑部经常接到读者关于办休闲农业的咨询电话,今天很高兴能采访到您。请您谈谈目前全国休闲农业的发展情况,好吗?

周群:休闲农业是一个新兴产业,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提高到一定水平时的必然产物。目前,全国休闲农业发展迅速,主要分布于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四川、湖南、湖北、福建、江西、山东、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等省、直辖市、自治区。截至2012年年底,全国有8.5万个村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活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单位达170万家,其中农家乐150万家,规模以上休闲农业园区超过3.3万家,年接待游客8亿人次,年营业收入超过2400亿元,从业人员2800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6.9%。经营休闲农业的农民,人均产值5.41万元,是同期全国农业劳动力人均产值的2.75倍;在13.5万个休闲农业经营主体中,农民占从业人员的92.4%;农产品销售占休闲农业经营收入的40%以上。

以江西省为例,全省现有各类休闲农业企业超过2200家,其中年营业收入超500万元规模的企业200多家,规模经营的农家乐11000多家。全省休闲农业从业人员已超过60万人,其中九成是农民就业。年接待游客超过1500万人次,综合收入近百亿元。目前,江西休闲农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休闲农业已成为提升产业层次、改变农村风貌、造福一方百姓的民生产业。

记者:江西省出台了哪些扶持休闲农业的政策和措施,请您重点介绍一下。

周群:2012年4月江西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全省休闲农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江西省休闲农业的发展目标、任务、原则、重点工作和措施。《意见》中提出,要坚持以农业为基础、以农村为特色、以农民为主体、以产业为依托,把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农民增收就业放在首位;要合理利用“三农”资源,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要加大政府投入,实施税费优惠,基本建设和财政涉农资金项目要向休闲农业倾斜;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将休闲农业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布局规划;要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休闲农业管理体系、信息统计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强化从业人员培训;要开展示范创建工作,以规范化、标准化推进产业升级;要鼓励休闲农业企业开发荒山、荒地、荒滩,提高土地利用率。

记者:发展休闲农业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有哪些作用?

周群:休闲农业在保增长、惠民生、扩内需、调结构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一是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休闲农业打破了传统农业单一的种养模式,产、加、销、观一体化经营,相互配套,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形成了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现代产业体系。作物变成了景观,农场变成了庄园,农产品在产地、在庄园就能销售,拓展了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了产品附加值。

二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农民利用农业生产、乡村文化资源发展农家乐,举办民俗节庆活动,在自己家门口就业创业,既增加了收入,又促进了城乡文化的交流。吃农家菜、住农家屋、观农家景、尝农家果、做农家活,游客参与其中,每个环节都能搞活,每个项目都能增值。如今,更多有文化懂技术的农民返乡创业,回到祖祖辈辈从事的农业上来,有的办起了农家餐馆,有的建起了摘菜采果园,发展了农业生产,增加了农村活力,展现了乡村魅力。

三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休闲农业大多以新农村建设村点、自然村或专业合作社为基本建设单位,为了给游客提供更优美的环境,必须做到三通(通路、通水、通电)、三改(改厕、改圈、改垃圾堆放)、三化(绿化、美化、亮化),从而促进农村脏乱差的有效治理,发展村级经济,加快新农村建设。

四是建设生态江西、发挥资源优势的有效手段。江西省80%以上的旅游资源在农村,休闲农业有效整合了农业和旅游资源,充分利用和发挥了江西省生态环境好的资源优势,以湖光山色、田园风光、优质服务吸引了游客,为城里人提供了休闲之地、养生之所。

五是建设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国际化的有效途径。休闲农业以新、奇、特农业品种和景观、以现代高效农业吸引游客,现代农业元素注入休闲园区,农业创意精品走进城里人家,走向世界各地。一批环境优美、雅俗共存、农味十足的生态农庄和农业景观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乡味浓郁的特色餐饮吊足了人们的味口,促进了城乡之间、国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记者:如何处理发展休闲农业与保护农村环境的关系?

周群:休闲农业必须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吸引游客,生态环境的好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休闲农业的经济效益,决定着休闲农业产业的发展前景。发展休闲农业要遵循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整合资源、持续发展、三效统一的原则。要依据当地自然、环境、气候、土壤、产业等条件,进行科学设计规划,合理分区布局,确定目标、合理定位、突出主题、打造特色。休闲农业的主要目标市场在城市,城市人是奔着农村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质和优美的环境而来的,因此,要特别注重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既要注重经济利益,也要注重环境保护。项目开发前要进行环境评估,项目规划设计中,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水则水,不能搞掠夺式开发,尽量减少山体、水体、植被的破坏。要注重园区垃圾的处理、污水的排放,不能成为周边环境新的污染源。在园区内要设置好厕所、垃圾桶的位置和数量,方便游客使用。游客遗留的垃圾要及时清理,时刻保持园区内的清洁卫生。

记者:就您了解的情况看,目前,休闲农业主要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周群:按功能划分,江西的休闲农业大约有五种发展类型:

1.参与体验型。包括农家乐、采摘、垂钓等,例如新余市鑫海农庄、上栗县红鱼文化村。

2.农业科技展示型。兼有科普教育功能,包括各种现代农业示范园、生态园、农业科技园、农博园等,例如江西省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石城县通天寨荷花园、修水县双井茶博园。

3.农业节庆型。包括婺源县油菜花节,南丰蜜橘节,赣南脐橙节,广昌、石城、莲花县莲文化节,靖安紫薇节,南昌市凤凰沟樱花节等,均以节庆活动带动旅游消费。

4.民俗文化型。包括农耕文化、民俗风情园等,是农业与传统农耕文化、乡土文化、民俗文化、民间歌舞文化、民族文化的结合,例如南昌市西湖李家、赣南五龙客家风情园等;

5.综合型。“吃、住、行、游、购、娱”六大功能齐全,既有农业观光,又能休闲度假,兼有会议、商务等功能,包括各种休闲农庄、度假村等,例如武宁县新光农业园、景德镇市得雨生态园、新建县溪霞怪石岭风景区、安义县清晨农庄等。

记者:江西省休闲农业的分区布局是怎样的?

周群:江西省休闲农业的布局原则是:以大中城市为中心,向城郊辐射;以风景名胜区为重点,向周边延伸;以民俗文化村为载体,发展多元化乡村文化综合体;以特色农林区、湖滨草洲区为主体,建设多功能休闲农业园区。

重点分布区主要有五个:中小城市郊区、风景名胜区、特色农林区、湖滨草洲区和红色古色乡村旅游区。

1.城市郊区。分布在南昌、赣州、九江、上饶、宜春、吉安、抚州、鹰潭、景德镇、新余、萍乡等城市郊区。以发展观光采摘、休闲农庄、都市现代农园、农耕文化园、农家乐为主。

2.风景名胜区。依托景区旅游资源和游客资源,以发展农家乐、休闲度假山庄为主,是山水观光旅游的配套产品。主要分布在江西省的庐山、井冈山、三清山、龙虎山“四大名山”旅游区周边和婺源等著名乡村旅游区。

3.特色农林区。依托广昌白莲、婺源茶叶、赣南脐橙、赣北桃梨、安义油菜、鄱阳湖大闸蟹等特色农业资源,发展农业节庆、观光采摘、农业博览园、休闲渔业、特色餐饮等休闲农业产品。

4.湖滨草洲区。分布在鄱阳湖、柘林湖、仙女湖等自然山水景观区,休闲农业以建设滨湖湿地公园、自然观光农园和渔家乐等模式为主。

5.红色古色蓝色旅游区。红色以瑞金、兴国为依托,古色以婺源、青原等县区为主,蓝色以赣南客家文化、永丰、峡江等少数民族村镇为主。结合乡村文化和产业资源,发展民俗风情园、特色文化产业园和民俗文化庆典活动。

记者:江西省休闲农业规划布局方面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周群:目前,江西省休闲农业园区普遍存在特色不突出、设计雷同、同质化较严重等问题。

休闲农业园区未结合资源特色而建。大多是建个果园、种些蔬菜,游客来了只是采采果、摘摘菜、吃吃农家饭,要么挖几口池塘供游人垂钓。没有合理定位和突出主题,使休闲农业园区千篇一律,似曾相识,没有新意。

休闲农业园区缺乏文体内涵。江西省有丰富的农业文化遗产,如万年的稻作文化、赣南的客家文化、上犹的梯田文化,同时还有农耕文化、餐饮文化、茶文化、酒文化、花文化、橘文化、傩文化等蕴藏在民间,可供休闲农业开发和利用。但这些资源利用得还很不够。

休闲农业园区服务接待设施不完善。休闲农业园区大多是由农场转型而来,产业较完善,但基础设施和服务接待设施简陋,停车场、厕所、游步道、标识标牌、游客接待中心、购物中心等设置不合理或缺失。特别是园区吸纳了当地农民做餐饮、宾馆服务员,由于文化水平低,农业知识肤浅,未进行专业培训,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水平较低,影响了园区的形象和收益。

记者:您认为休闲农业未来发展的趋势会咋样?

周群:休闲农业是受关注度、参与性较高的产业,预计未来几年江西省全省接待游客年增长率将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政策的不断倾斜,有钱、有闲人群增多,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休闲农业将成为缓解市民压力、娱乐休闲、提升生活质量的朝阳产业。同时,具有鲜明个性和文化艺术内涵的创意农园将逐渐兴起,创意产品、创意设计、创意文化、创意包装、创意景观将走进千家万户,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生命力。未来休闲农业将向产业化、集约化、个性化、多元化、品牌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本刊记者 绿洲)

下载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恰逢其时word格式文档
下载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恰逢其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民工返乡创业情况调查

    农民工返乡创业情况调查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在提倡全民自主创业政策的引导和鼓励下,不少在外打工、经商有所成就的农民工陆续带着信息、技术、资金、项目等返乡创业,......

    农民工返乡创业典型材料

    高飞在大山上的领头雁 (乡镇 上报人员) 姚海定、男、布依族、1976年10月5日出生、中共党员、蔗香镇蔗香村计生协会会长、蔗香镇创业致富带头人。 每当火龙果开花挂果季节,蔗香......

    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

    返乡农民工创业情况调查报告调查时间:2011年2月15日调查地点:吴家垱村调查对象:返乡农民工调查目的:近年来,由于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农民工返乡成为了人们关注的话题。在当下......

    农民工返乡创业证明

    农民工返乡创业证明兹我乡(镇)村,村民,曾外出务工,现返乡创业,在经营,符合农民工返乡创业人员的条件。特此证明年月日......

    农民工返乡创业经验交流材料

    近年来,××区××镇农民工的“返乡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并产生了聚集效应。“返乡经济”逐渐壮大,有力地促进了该镇的经济发展,近几年××镇主要经济指标均以高速增长,仅2008年......

    关于石屏县农民工返乡创业

    石屏县农民工返乡创业调研报告作者:孙荣芳来源:【字体:大 中 小】石屏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经济总量偏小,至今仍是云南省省级重点扶持贫困县,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2122元......

    农民工返乡创业调查报告

    农民工返乡创业调查报告 一、农民工返乡创业情况综述 在全国两会上,“保民生、促增长”依然是代表委员关注热议的焦点,“民生保障”是最受关注的五大民生焦点之一,人才强国战略......

    返乡农民工创业证明

    返乡农民工创业证明 玆有___ 乡镇(街道)______村______村民组村民____,性别___身份证号码________, 于___年___月外出务工,于__年_月_日返乡。 现(拟,已)创办____________企业。特此证明 乡镇(街道)人社中心乡镇街道)村民委员会 印章 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