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思考(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3 09:15: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思考》。

第一篇: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思考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思考

【摘要】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是防范金融风险保障银行体系安全、稳健运行的关键,本文试图阐述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内涵,然后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最后对完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活动提出建议。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控制活动

一、引言

1934年美国《证券交易法》首次使用“内部会计控制”一词,此后,西方许多研究机构和学者对内部控制的概念,功能和设计做了非常详尽的研究。国有商业银行的稳定,直接关系到我国银行体系运行的安全。强化国有商业银行风险防范能力,除加强其外部监督管理外,国有商业银行自身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则显得更为重要。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以下简称《指引》)中定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是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度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评价的动态过程和机制。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活动是为了确保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目标得以实现而采取的一系列控制方法、程序、手段和技术的总称。具体的说,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活动的目标是确保银行的合规合法经营,确保自身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全面实施,确保将各种风险控制在规定的范围之内,确保财务和管理信息的可靠与完善。

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政府进一步完善了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相关的立法,而内部控制建设也越来越受到我国商业银行决策者的普遍重视;并已经在银行体系中初度建立了一套具有较强科学性和严密性的内控制度,基本上形成了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内控机制.比如,国家相继出台了《商业银行法》和《贷款通则》等一些列法律,法规,从不同层面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在沿海经济开放地区,一些商业银行开始试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贷款风险管理和审贷分离制度,并借鉴国外银行内控方面的经验,加强了对授权授信的管理然而随着我国商业银行规模的扩大,银行的内部结构越来越复杂;银行的不良资产不断增加并产生巨大损失;国内市场情况越来越变化莫测;国际金融风险不断加剧。这些对我国商业以行的内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我国的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体系依然处于初创阶段,依然存在着很多薄弱的环节,亟待加以研究和解决。

四、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风险控制意识不足,对内部控制问题认识有偏差

尽管国有商业银行在深化改革、转换体制上已取得一定成果,但在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体制建立前,传统的经营意识和行为方式还有较大的粗放经营行为惯性。在同行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国有商业银行原有积累的不良资产无法消化,资产失去流动性,当面临支付危机时,国有商业银行违规经营、高风险运行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不系统、不科学,难以适应业务发展的

需要

1.制度建设滞后

绝大多数银行实行综合柜员制处理相关业务,而在实际运行中,由于对综合柜员之间、会计和储蓄综合柜员之间,综合柜员与上级机构内部往来控制以及综合柜员制业务检查等制度建设上,没有能根据业务发展状况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基层机构照搬照抄原会计、储蓄业务柜员制的有关规定,内部控制出现薄弱点,表现在:片面追求扩大业务规模,创新业务品种,对伴随业务发生的各类型风险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心理准备,没有制定出完善的操作程序和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导致风险积累、扩大,造成巨额损失。

2.内部控制制度制定脱离实际、针对性差,且贯彻执行落不到实处

(1)部分制度不切合实际,执行流于形式或难以实施。如大额现金支付的审批制度规定,5万以上的现金支付需办事处分管领导审批,但在基层网点遇到此类情况处理时常常事后补签,达不到内部控制的目的。

(2)部分针对性差。由于经常不考虑每个行的具体情况,比如预约取款查证制度在业务较大的网点执行时延长了其他客户的时间,招致了客户的不满,一段时间下来后,基层网点机构往往又回到以前的做法上去了。

(3)制度贯彻不力。许多规章制度流于形式,只发文件不抓落实,遇到具体问题,灵活性讲得多,原则性讲得少,以种种“理由”加以变通和回避,甚至视内控制度为绊脚石,对某些规章制度不予理睬,这是银行经营风险增加的直接原因。

(三)内部组织结构不科学,机构和岗位之间分工不明确,权力难以制衡。

银行内部分工不明确,缺乏严格的授权管理和集体决策程序。一些银行给分支机构的权力过大或授权不明,责任不明,造成分支机构滥用职权,引发巨额资产风险。行长负责制没有配以完善的民主决策机制、真正的职能参谋系统以及权力制衡机制,使行长一人责任过重,权力过大,一方面降低了决策的科学性,另一方面增加了恶意违规操作以谋私利的机会,两者都使决策风险大大增加,内部控制不力。而另一些银行过分强调集权,将贷款权上收至总行或一级分行,削弱了基层行的积极性,同时由于总行得到的信息有限,造成逆向选择,贷款风险并没有减少。比如说上级强调抓降(降低风险),下级就非常积极地抓降,但同时对放贷也持消极态度,甚至不贷;上级要控制风险,下级就上存资金,下级上存给上级由上级来贷。

(四)风险控制手段不足,风险控制系统不健全

我国商业银行缺乏正常的风险补偿、风险转移和风险分散的机制。在风险补偿方面,由于我国利率仍未真正实现市场化,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浮动,因此商业银行通过金融产品定价方式来实现风险补偿的能力就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其次与国外通行做法相比,中国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呆帐准备金提取较少。在风险转移方面,衍生金融市场的发育尚未成熟,除信贷风险可采取抵押或担保形式部分转移外,对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还缺乏必要的控制手段。在风险分散方面,由于我

国银行业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银行业务主要集中于信贷业务,中间业务占总收入的比重不超过10%,信贷风险的分散只能主要依靠贷款期限、贷款行业、客户的分散来实现。

(五)内部控制以事后控制为主,缺乏必要的事前和事中控制

一些必要的监测监控机制还不完善,事前、事中的预警,预报机制差,主要表现在有的银行对放款和资金交易等重要档案的管理没有设立专房,专柜保管;防火、防潮、防盗措施不够完备,没有建立有限接触和存取登记制度,内部审计以“救人”和“堵塞”等事后监督为主,重点对发生问题的机构进行事后查处,以采取补救措施,对资产质量、资金交易、业务经营效果缺乏定期分析,重大问题报告不及时,从而不能有效的控制风险,当风险发生时也不能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六)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1.在激励机制方面:大多数实行的是官本位的激励机制,通过行政级别的升迁而不是经济利益来实现激励,高层管理者的任免受各级政府的影响,从而造成高级管理层注重短期业绩,实际工作中短期行为明显,很难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在员工的绩效评价方面,缺乏量性相的评价标准体系,很多银行仅以完成存款的多少来考核和评价员工的业绩和决定其工资待遇,而不考核资产的风险情况,不利于风险控制。

2.在约束机制方面: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对违规违纪人员的处罚条款,执行主体不够明确,如对信贷人员放款造成的风险损失怎样处理

无明确的操作性规定,贷款风险无法得到控制。行长违规违纪不与员工同罚,行长的最高权威使得银行的“纪检、监察、工会”等机构很难对行长的行为形成制约.五、完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活动的对策

(一)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内部控制认识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主要是不良贷款)数额巨大,不良资产率较高,应充分认识不良资产的危害性,并发掘不良资产的资源性,使板结的不良资产能够重新流动和活化。同时,坚持资本约束的理念,在选择客户、扩展业务时,首先考虑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和控制能力,并逐步加强收益抵补的分析,通过差别化授权和内部控制利率杠杆、风险限额等手段,发挥风险政策的组合效应,引导好信贷结构调整工作,确保信贷资产的安全和质量的好转。

(二)完善组织结构,建立相互协调和相互制衡的约束机制 商业银行要按照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进行内部组织结构和经营机制调整,减少组织的管理层次,从而减少组织的人员,加快组织中信息的传递。明确划分各部门的权限职责,建立严格的责任制,使分工明确,权限清楚,相互制约。在银行内部建立三道监控防线,即建立一线岗位双人、双职、双责为基础的第一道监控防线,相关部门,相关岗位之间相互监督制约的第二道防线,以内部监督部门对各岗位、各部门各项业务全面实施监督反馈的第三道防线,以保证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授权制度和岗位责任制

一是在一级法人制度下,要按照分级经营、分类授权的原则,建立完全的经营授权制度。二是要实行一把手定期轮换制度,限定各分行一把手的任期,期满必须轮换,并实行离任审计。三是要建立和完善岗位责任制,针对不同的业务部门,不同的岗位,明确工作任务,赋予各岗位相应的责任和职权,将岗位职责建立文册,一岗一册,换人不换册,做到有章必循,违章必究。

(四)加大创新业务,增加风险控制的手段

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积极拓展中间业务,有效的分散银行风险,我国银行正推行逐步向混业经营过渡。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的规定,除了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我国商业银行可以开展支付结算类、银行卡、代理类、担保类、承诺类、交易类、基金托管、咨询顾问以及其他类共9类中间业务。随着中国人民银行于2003年先后两次取消了多项业务的行政审批,为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开拓了广阔的空间。商业银行应该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积极创新,开发新的金融产品,拓宽业务范围,为有效的分散风险创造条件。

(五)采取以事前、事中控制为主,事前、事后控制相结合的内部控制方法开展内部控制活动。

我国商业银行以事后控制为主,缺乏必要的事前,事中控制。事前控制存在相当的难度,可能因为一些无法预测的因素的影响,使信息不准确造成预测不准确,从而可能让内部控制失效。事中控制是在行动过程中,一旦发生偏差,马上进行纠正,其目的是要保证本次活动尽可能的少发生偏差,但是它对管理者的要求较高。所以在商业银

行的信贷业务中应采取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的“三查”制度,将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相结合,以更好地控制信贷风险。

(六)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1.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有效的激励机制,要突破传统束缚,拉开工资、奖金等收入差距,按照国际、国内市场先进水平设计年薪制,让高级管理人员的收入确实能够与自己的工作业绩即银行的业绩挂钩,不断提高高级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此同时,逐步推行股票期权制度,把高级管理人员的可能收益和他对银行未来业绩的贡献联系起来,让他们关注银行的长远发展。

2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

首先,应该加强岗位责任制监督制度执行。二是构建职业行长制,要明确职业行长的标准,首先是道德水平,其次是理论水平、管理能力和客户资源等;要对职业行长实行标价制度,实行有偿转让和流动。另外,由于行长等高管在银行内的特殊地位,不妨依靠不受行长制约的外派力量,以实施实时、全程检查监督。具体的说,可由其上级行或当地银监部门,派专人驻守商业银行,专司监督防控之职,以规范行长经营决策权,促其依照既有的法规制度,正确履行职责。六.结束语

总之,我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我国商业银行虽然能够再激烈的竞争中维护市场份额,但是仍然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压力,而薄弱的内部控制却对此无能为力。所以,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在做好

市场开发和业务拓展工作的同时, 积极学习国外银行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控制理念,尽快在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程序、信息系统与沟通、控制活动以及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全方位的研究和变革,将强化内部控制作为一项基础性,常规性,连续性的工作,加快内部控制建设,努力改善内部管理和控制状况,建立起一套有效的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以保护我国商业银行的财产和经营安全,保证其稳定,健康的发展。参考文献

[1]崔文杰.“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的内控制度”.《经济论坛》,2004,[2]姜建军.“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模式的探索”《.经济论坛》,2004,[3]姚铮.“银行再造”中的五个问题 ”.《经济论坛》,2004, [4]孙孟强.“完善银行业内控机制的思考”.《金融教学与研究》,

第二篇: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摘 要:近年来,我国的商业银行不断对其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探究深化,旨在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但是,就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基于此,本文以巴塞尔协议为理论基础,参照人民银行、银监会内部控制指引,针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相关性的解决对策,进一步完善的构建内部控制体系。

关键词: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措施

金融企业作为现代经济的发展核心,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而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必须不断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系统,以此来适应全新的金融环境。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内部控制也是商业银行的一种自律行为。加强内部控制能够有效地保护银行资产的安全,预防金融风险,保障会计信息数据的真实可靠,提高银行的经济效益。所以,商业银行应该自觉主动的建立完善内部控制的各种规章制度,并对其工作人员的业务经济活动进行风险控制,才能够真正的开拓银行的市场之路。

一、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定义

内部控制是保障银行内部正常运营的保障,为保障经营目标的充分实现和各项业务的正常开展,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而制定并组织实施的,对内部各部门和人员进行相互制约和相互协调的一系列制度、措施、程序和方法。

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为确保经营目标的实现和各项业务的正常开展,防止和化解金融风险而制定并组织实施的,对内部各个部门和员工进行相互制约和相互协作和调节的一系列制度、措施、程序和方法。就内部控制理论发展,它大致经历了萌芽期―内部牵引阶段、发展期―内部控制阶段、完善期―内部控制结构阶段、成熟期―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

1.控制的相关定义

COSO委员会提出了内部控制的相关具体概念:“内部控制是企业董事会、经理当局以及其他人员为达到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等三个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2.内部控制的构成

报告认为,内部控制由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督。监督是对内部控制系统的运行质量不断进行评价的过程,即不断地对内部控制的设计、运行和修正活动进行评价。

3.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目标为

(1)确保国家法律法规及本行内部规章制度的有效执行;

(2)确保银行内部各个业务板块各项经营管理目标的全面实施和充分实现;

(3)确保实施全面风险管理,以健全的内控制度和严密的控制措施为保障,以健康的内部控制文化,先进、安全的信息系统等要素为支撑,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4)确保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能及时全面有效地识别、计量、评估、控制、监测和化解各类风险,确保因哈根内部各个业务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合规、稳健、高效、持续地开展。

4.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应遵循“全面性、优先性、制衡性、适当性、适应性、成本效益、有效性”的原则,具体包括:

(1)全面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覆盖零售业务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的所有流程及操作环节,覆盖实施经营管理的所有部门、岗位及人员。所有参与经营管理活动的部门和人员都有相应的内部控制义务和职责,任何人不得拥有不受内部控制约束的权利,任何决策或操作均应当有案可查。

(2)优先性原则

内部控制以防范风险、审慎经营为出发点,银行内部业务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应事先制定有关政策、制度和程序,识别、计量和评估相关风险,提出风险防范措施,以体现“内控优先”的要求。

(3)制衡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互相制约和互相监督。

(4)适当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适当有效,既能有效防范风险又不影响经营效率,确保内部控制不疏漏、不过度。

(5)适应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与各项业务的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

(6)成本效益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7)有效性原则

(8)内部控制应当有效可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应当能够得到及时反馈和有效纠正。

二、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内部控制环境

在内部控制环境上,主要存在管理人员对内控的重视度不足,且对风险的认知不够,只是片面强调经济业务上的开拓,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却忽视了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要性。比如法人代表的自我约束软化、管理不健全,重建设轻管理等问题。而另一方面,我国的商业银行在组织机构的建立上也较不合理。比如在部门、岗位的职责划分上就模糊不清,有的部门之间在出现问题之后,出现互推责任,使得内部控制制度不能发挥其作用,最终导致了银行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衔接不紧密,脱节现象频发。

2.内部控制活动

一方面,我国商业银行的控制制度的建立仍较不健全,管理部门之间的衔接也较不充分,使得银行在控制分散和控制上存在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商业银行没有明确的划分各部门的风险防范职责,就导致了部门业务环节在实施关键控制活动上有所缺失,且大多数的银行在内控方式上也偏重于业务的事后补救和监督,不够重视风险的规避,也缺乏进行连贯的整理搜集和综合监测银行的监督机构或是组织。

3.监督评价机制

只有通过连续的评价监督,才能够保障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运行,所以,必须监督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内控制度主要是由内部审计进行连续的监督和评价,因此内部审计就必须保持客观独立性,正确履行职能,揭露内部控制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为决策者提供准确的信息,以便及时提出应对措施。但是,目前的监督评价机制仍旧存在以下问题:一个是内部审计工作的不规范及其审计手段较为落后,另一个是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在内控制度的检查评价上仍有不足。

4.风险评估

一方面,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商业银行没有充分的考虑到可能遇到的各种对其不利的内部影响及其外部因素变化所带来的风险,所以就可能导致银行内部结构的变化其管理层的变动或是经济周期的波动等。另一方面,我国对于银行风险的测评缺乏连续性,就导致了风险发生后,银行才意识到制度上存在的漏洞或是经营中隐藏的各项风险,不能够根据不断变化的环境及时作出反映。最后,我国商业银行也没有针对经营中所面临的各项风险建立科学统一的风险体系,这就导致了我国部分银行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较为不足,且风险评估手段也极为单一。

5.信息交流与反馈

现如今,内部信息传递在我国商业银行,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信息传递不畅通,在一定程度上还依靠着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来实现。关于信息传递的真实性准确性,而信息传递的效率和信息的时效性也会被受到影响,原因是庞大的组织结构、过长的传递链条,准确的完整的信息、逐渐递减,顶端管理层的指示很难准确的传递到最基层,而基层机构的经营活动状况也难以准确的传递到最高层。

三、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措施

1.协调社会环境,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从广义的视角来考察内部控制环境,就必须考虑到西方市场经济的国家社会信用体系是否足够完善。我国商业银行能否稳健运行,不仅需要银行内部能够有效控制,更需要社会环境尤其是社会信用制度的大力支持,才能够协调好商业银行的内部发展。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其金融法律法规相对齐全,且信用制度也得到了广发的建立及其严格遵守,使得商业银行的抵御信用风险和交易风险等风险都有了较为坚实的基础,而这种社会信用支持能够保障我国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所我国应该重视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逐步完善和协调社会环境,健全法治社会。

2.加强合规管理,营造良好内控环境

加强合规管理,就是指商业银行应该遵守包括监管和立法机构所规定的基本法律法规、行业协会所规定的行业规则及其适用于商业银行职工的内部行为准则等。基于此,所谓的法律法规、行为准则不仅仅是单纯的包括具有法律约束的文献,更包括广义上的诚实守信,公正客观的道德行为规范准则。而为了能够打造一个良好的银行内控环境,我国自2000年以来也相继成立了适应金融业发展的合规部门,比如2004年工商银行就将合规管理与内控职能相结合,成立了内控合规部门,这样一来,使得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便于管理,更营造了良好的内控氛围。

3.重视外部监督,真实披露信息制度

银行监督会作为商业银行的监管部门能够有效地对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定期的评价,并以外部监管的视角,协助银行找寻内控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在督促银行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了内控机制管理,提高内控的管理水平。所以,在我国商业银行不断公开上市的情况下,商业银行有必要重视起来自投资者和证券市场监管者的外部监督。基于此情况下,我国也强烈要求着上市公司必须设立并维持相应的内部控制结构,建立定期披露制度,真实客观地反映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而健全披露制度的同时也能够有效的促进商业银行提高对内控体系的建设,并能够充分利用外部监督的优势,完善内控体系。

4.有效发挥内控,提高内控效率

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着重分析了具体流程中的风险,并据此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风险控制。所以,在实际操作中,可能由于控制的需要就将业务操作流程设计得较为复杂,且处理环节也增多,控制成本相对较高,内控效率低下。基于此,就必须对商业银行的业务流程、管理流程及其企业文化等进行重新构造,以此展开全新的商业银行管理模式,将客户作为中心,辅之以市场经济为导向来进行业务流程设计,再根据具体的业务流程重新塑造商业银行的管理流程,打造更加完善的企业文化理念。以此达到简化业务流程步骤,降低控制成本,提高内控效率的目标。

5.内控流程与操作和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效结合

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确保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及时了解本行的经营和风险状况,确保相关部门和员工及时了解与其职责相关的制度和信息。

就我国商业银行而言,商业银行内部应建立健全信息系统控制,通过内部控制流程与业务操作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效结合,加强对业务和管理活动的系统自动控制。商业银行应建立健覆盖所有业务和全部流程的管理信息系统和业务操作体系,确保及时、准确记录经营管理的信息,确保信息的完整、连续、准确和可追溯。应当加强对信息的安全控制和保密管理,对各类信息的实施应该分等级的安全管理,对信息系统的访问实施权限管理,确保信息安全。

四、结束语

我国商业银行在实施内部控制上仍存在较多不足之处,不仅在理论研究上起步晚,在实践经验上更为不足。所以,商业银行就必须在建立内控制度的过程中去慢慢摸索,不断的去完善内控机制,才能够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最终效率,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路开强.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4.[2]焦敏.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研究[J].金融经济,2010,08:39-40.[3]周莉莉,陈杰.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0,05:130-136.[4]黄为娥.内部控制理论的新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厦门:厦门大学,2006.[5]Barton J,Waymire G.Investor Protection under Regulated Financial Reporting [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4(1):35-38.[6]Bowen PL,Rohde FH.Fifth International research symposium on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s,2005,6(3):157-158.[7]Angella Amudo,Eno L.Inanga.Evaluation of Internal Control Systems:A Case Study from Uganda[J].Intern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2009,P125-P143.

第三篇: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弊端及对策

热点论坛

升时, 银行净值的市场价值下降, 市场利率下降时则反之。如果存续期缺口为负, 则银行净值的变化方向和市场利率的变化方向相同;即当市场利率上升时, 银行的净值升值, 市场利率下降时则反之。由此, 可以根据对市场利率的预测, 制定积极的存续期缺口的管理策略。由于严密的监控与频繁的计算和调整, 存续期缺口分析变成非常繁杂和困难的工作, 为了避免这种麻烦, 有的银行部分地利用存续期缺口使资产负债对市场利率风险局部“免疫”。他们设计一部分负债的存续期和某一部分资产的存续期匹配, 即这部分资产与负债之间的存续期缺口为零, 从而使资产负债表上的这部分对市场利率风险“免疫”。由于金融革新和金融管制的放松, 这种局部“免疫”的作法已越来越可行。

41利用其他金融衍生工具转移风险。市场利率风险是一种系统性风险, 而系统性风险只能通过风险转移的市场交易转移到愿意接受风险的市场参与者身上, 利率期货、利率期权、利率互换等金融衍生工具对利率风险的转移成为商业银行进行利率风险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利率期货主要适用于规避资产净值的变化, 而不太适用于规避净利息收入的变化;利息期权则可用于保护净利息收入, 防止净利息收入的下降;利率互换比较适用于规避由利率变化所引起的净收入的变化。因此, 商业银行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灵活运用各种工具的搭配组合, 以设法从利率变动风险中获得最大收益。

(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防范措施

11首先抓好制度建设。要根据监管部门和上级出台的业务制度、政策与程序, 结合实际, 提出和实施开展各项经营活动的具体操作管理规定。要特别注意重要把握以下几点:(1)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2)要符合监管部门和上级提出的要求;(3)要覆盖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

(4)要有明确的质量与数量要求;(5)要有严格的奖惩规定;(6)要切合实际, 具有可操作性。

21搞好监督制约。一是要用制度化的措施确保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履行监督职责的人员到位;二是要有明确的制度安排确保每一个监督人员发挥作用, 三是要按照现代监督管理的科学架构, 明确内部审计部门的再监督职责, 有效发挥再监督机制的作用;四是要在银行内部形成透明的政策、制度、程序建设与执行框架, 推进相应的监控网络电子化。

31严肃查处违规的人和事。一是严格执行政策、制度与程序,在制度、政策、程序面前人人平等;二是坚决、严厉查处违规的人和事, 除按政策、按制度、按程序严肃处理外, 辅之必要的经济处罚, 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彻底改革“棉花棒子”的处置机制;三是制定严格的查处工作考核程序与管理办法, 严格问责。41科学组合基层银行的人力资源。一是按照银行基本制度规定设置岗位、配备人员, 严禁违规的混岗操作和“一手清”;二是定期进行岗位交流和强制休假, 适时介入独立的审计活动;三是关注员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既知工作之内的重大情况, 也知工作之外的重大情况;四是要实施开放的用人机制, 根据经营活动的最新发展不断淘汰落实员工, 引进新员工。

51强化信息交流。一是基层银行要将工作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向上级反映, 争取支持和解决;是上级要把关于操作风险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最新政策、发展方向向基层银行反馈;三是要与监管当局保持良好的风险情况交流, 不断促进监管措施和银行经营活动在包括操作风险在内的政策、制度、程序改善与创新, 推进银行稳健发展。

(作者单位: 农业发展银行河北临漳县支行)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弊端及对策

□顾远利 张保仁

一、商业银行加强内部控制的意义

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总结历史上银行业发展的经验和

教训,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那就是银行要保证各项业务的有效运行, 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 就必须有一套完整、有效、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针对我国商业银行现状, 加强内部控制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内部控制是保障金融行业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础。

金融业是一个关联性很强的行业, 银行间资金往来频繁, 一旦某一个金融机构出现问题, 往往会很快通过连锁反映殃及其它金融机构, 甚至酿成区域性或系统性的金融危机, 进而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例如90年代发生在泰国的金融危机, 引发了亚洲金融危机, 并通过连锁反应, 造成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金融动荡。就我国商业银行而言, 加强内部控制, 提高其抵御和控制风险的能力, 确保安全运营, 不仅仅是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对维护全社会的稳定意义重大。

(二)加强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自身约束的保证。

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提供金融服务的特殊企业, 为了保证其金融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 必须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自我约束机制。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 由于历史的原因, 资本充足率不足、不良贷款率偏高、资产利润率较低、大案要案时有发生, 风险较为突出。而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重要防线, 因此这就需要商业银行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 以加强自身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

(三)加强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 客观上要求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增强自控能力, 商业银行能否做到依法稳健经营, 不仅决定着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实力, 也关系到它的生死存亡。例如: 1999年, 由于衍生工具交易内部控制制度存在漏洞, 致使交易员尼克1 里森屡屡冒险进行期货交易, 最终造成816 亿英镑的巨额损失, 使拥有232 年悠久历史的巴林银行走上灭亡之路;再如2002 年, 由于内部控制失效, 交易员约翰1 鲁斯纳克违规进行外汇交易, 造成715亿美元损失,而使爱尔兰银行市值在一天之内暴跌1317%。这些事实一再证明, 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健康发展的生命线,是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

二、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现状及弊端

目前,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现状来看, 与风险控制的要求及国外一些知名银行的做法相比较, 还存在明显差距, 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一)内部控制环境欠佳, 内控理念不到位, 不能满足内控要求。

1.1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 组织结构不尽合理。按照《公司法》和《商业银行法》的要求,“商业银行应当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以及分工合理、职责明确、报告关系清晰的组织结构, 为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供11F INANCE & ECONOMY 金融经济必要的前提条件;商业银行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应当充分认识自身对内部控制所承担的责任”。目前, 我国银行业组织结构形式多样化, 还没有普遍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规范的董事会和监事会, 内部控制组织体系缺少真实的所有者主体, 严重影响着银行内部控制建设的结构完整性和推进速度;其次, 很多银行还没有设立内部独立的审计机构, 有的银行虽然设立了内部审计部门, 但独立性和权威性不够, 不能发挥有效的监督作用, 无法满足内部控制的要求。

2.1对高层管理人员的监督认识不足,忽视对经营管理者的制约控制。

近年来发生的一些金融案件表明, 对部分管理人员监管不严, 监督失控是发案的一个重要因素。个别商业银行的决策管理层把内部控制仅仅看做是领导者对下属员工的制约,将自己凌驾于内控制度之上, 使经营管理和重大经营决策活动缺乏必要的制约监督;二是行长经济责任审计流于形式, 个别行对高层管理人员的任期和离任审计, 不同程度地存在“先离后审”、“离而不审”现象, 对经营决策失误, 造成经济损失负有责任的管理人员, 不能及时

追究。

3.1内部控制缺少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目前, 国内商业银行的激励约束机制多侧重于业务经营指标, 与内控管理联系不够紧密, 往往是出现了重大风险或已造成资金损失时才给予处罚。日常管理中对个人业绩的评价缺少内控能力的硬约束, 导致员工有章不循、违章操作现象时有发生。在考核方式上, 对内控管理情况的考核都是通过对基层的不定期的内控审计来体现,所得结果往往是分散和滞后的, 对各职能部门的内控管理水平难以作出全面、准确的评价。

(二)风险识别、评估能力不强, 缺乏必要的风险管理系统和先进的风险管理办法。

目前, 各商业银行对各种风险缺乏全面、客观和科学的评估, 缺乏严格的风险考察、管理系统和评估体系, 内控制度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如对企业的信用分析仅限于过去的经营和财务资料的审查, 而对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和风险的预测不够,识别和评估风险的方式和方法相对落后,主观判断多、科学方法少, 难以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的风险状况。与国外先进商业银行相比, 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对风险缺乏系统的管理体系和管理办法, 风险防范处于“亡羊补牢”的被动局面。

(三)缺乏健全的信息系统, 信息传递不畅, 影响了管理层决策的科学性。

目前, 由于各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管理层次较多, 容易造成上情下达走样, 一些政策规定不能及时传达到基层机构和员工, 上下级之间的沟通不畅,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管理层决策的科学性, 政策执行效果自然不够理想;从横向看, 内部机构设置不合理, 各部门之间信息交流不畅通, 加之对外来信息缺乏灵敏性, 不能及时处理业务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严重削弱了商业银行应变市场的能力。

三、加强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建设的对策

(一)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11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 完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在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基础上, 要积极创造条件,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对我国现有金融机构彻底进行市场化改革, 完善董事会和监事会职能, 从根本上解决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权利制衡问题。通过调整组织结构, 形成科学合理的决策层、管理层、经营层、支持层、监督层, 建立具有现代企业特征的现代化商业银行。

21建立完善的决策制约机制和高层管理人员控管制度。为了保证商业银行每项经营决策的正确性, 应建立自上而下的、民主科学的决策程序, 健全议事规则, 控制决策风险, 提高决策效率。建立高级管理人员“问责制”, 完善以行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内部经济责任制度, 加强高层管理人员的能力素质培养, 不断提高其宏观决策能力和管理驾驭能力, 确保业务活动的高素质、高效率、高效益。

31培育商业银行企业文化, 实施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建立科学的现代商业银行内控体系, 应通过培育企业文化, 增强全员内部控制意识;加强以新业务、新技能和新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多层次、多形式和多渠道的在职培训,努力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 以适应内部控制的需要;实行高级管理人员定期交流、强制休假和重要业务岗位定期轮换制度;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增强制度执行的主动性, 为各项内控制度落实创造条件。

(二)建立和完善内部风险识别和评估制度。

树立全面风险意识, 建立严密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保障, 有效识别和评价内部风险, 是内控制度必不可少的内容。在开展业务之前,要对可能影响商业银行达到运作目标的内外部风险因素, 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科学评估, 确定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 并将结果提交给决策层做决策参考;借鉴国外先进的风险控

制方法,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风险考核指标, 并对业务发生后的风险状况进行跟踪监测, 随时掌握所面临的风险。对可控制的风险,可采取控制程序来减少风险, 对不可控风险, 可取消相关业务活动或降低经营活动规模。

(三)建立和完善对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的内部控制制度。

11建立完善的责任分离、程序制约与岗位制约制度。适当的责任分离制度, 完善的岗位责任制和规范的岗位操作流程,是商业银行微观运行的基础。如在信贷业务管理中, 要进一步完善审贷分离制度及贷前、贷中和贷后三查制度, 防范信贷风险, 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在财会业务管理中要按照授权分责、监督制约、安全谨慎原则建立严密的会计控制制度, 杜绝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

21完善授权授信制度, 健全统一法人体制。建立健全以统一法人体制和法人授权授信为主要特征的内部授权、授信管理制度, 加强授权管理的科学性。管理层可以根据经营行的经营管理水平、风险程度等情况, 实行差别化管理, 科学测评出对各级构的授权, 同时加大对授权的监督和检查力度, 并根据业务发展状况和检查结果定期调整授权额度。

(四)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与反馈制度。

一个良好的信息系统有助于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商业银行应建立一个涵盖商业银行各项经营活动的内外部信息管理系统, 及时把握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市场经济变化、同业竞争情况等方面的信息, 保证各项有价值的信息能够及时、快捷、地传达到各机构;建立有效的内外部信息交流渠道, 减少信息传递环节, 保证在横向、纵向上信息交流渠道畅通无阻;建立信息交流与反馈制度, 确保信息共享,降低信息的收集和使用成本, 通过对信息运用情况的反馈, 及时调整经营管理策略;将电算化手段运用到信息的处理中, 提高商业银行的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 最终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五)建立独立和权威的内部监督评价与纠正制度。

在内控制度实施过程中, 首先要建立一套能够对商业银行日常工作实施科学监督的评价制度, 设立只对最高决策层负责的、地位独立、监管权威的内部审计部门,加大监督检查的频率和力度, 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总体有效性进行连续性监管;其次是要不断完善纠正机制, 对评审和检查监督过程中揭示的内部控制缺陷, 及时调整和完善内控制度, 加强对查出问题的整改落实力度, 促进内控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有效实施。

综上所述,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还有很多, 这就要求各商业银行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切实制定出一套科学、严密、有效的内部控制方案, 并将这套制度认真贯彻于经营管理的全过程, 从而实现商业银行“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的经营目标。

(作者单位: 潍坊学院)

12__

第四篇:商业银行内部控制

第一章:

一、内部控制的产生与发展

1、内部牵制阶段,在20世纪40年代前,用如结绳计数等方法为标志。到15世纪末,以

意大利出现的复式记账方法为标志。

2、内部控制制度阶段,它产生与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初,3、内部控制结构阶段,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标志是美国注册会计协会于1988年5

月发布的《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

4、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后,标志是COSO报告。

定义:COSO报告是有企业的管理人员设计的,为实现营业的效果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及合法合规目标提供合理保证,通过董事会、管理人员和其他职业实施的一种过程。认为内部控制由5个要素组成:

控制环境:是指职员履行其控制责任、开展业务活动所处的氛围,包括志愿的品性和

经营环境

风险评估: 它是指对应项作业目标达成的相关风险的辨认和分析,其前提是目标的确

定。

控制活动:它是指企业制定并予以执行的政策和程序,以帮助确保其用于处理影响目

标达成的风险之管理人员指令得到有效落实。

信息与沟通:它是指以一定形式和在一定的时间段内辨认、获得的,为员工在执行、管理和控制作业过程中所需的信息,以及信息的交换和传递。

监控:它是指评估内部控制运作质量的过程,包括持续性监控活动和个别评估。

二、内部控制设计和实施中存在的缺陷

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不到位,违规经营时有发生

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缺乏监督制约机制

内控制度不健全,不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

稽核机制不健全,影响内部控制的有效落实

风险控制系统不健全,对内部控制的评价与监督不够

三、内部控制的局限性

COSO报告强调了内部控制的局限性,为实现企业目标提供合理的而非绝对的保证,这

也是为什么说内部控制为发现和防止错误或舞弊只是提供“合理的”而非“绝对的”保 证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一下几方面

1、成本限制。一般来说,控制程序的成本不能超过风险或错误可能造成的损失和浪费,否则再好的控制措和方法也将失去其降低成本的意义

2、串通舞弊。不相容责任的恰当分离可以避免单独的一人从事和隐瞒不合规行为提供

合理的保证,但两个或更多人合伙作弊即可逃避这类控制,内控失效。

3、人为错误。内控系统发挥作用关键是取决于执行人员的实际运作,不能期望人们在执行控制职责时始中正确无误,人为错误会造成控制失效

4、管理越权。任何程序也不能发现和防止那些负责监督控制的管理人员滥用职权,管

理当局的干预一直是导致许多重大舞弊发生和会计报表是真的重要原因

5、修订跟不上环境的变化。被审单位为便于生存和保持竞争能力,势必要经常调整经

营策略,这就可能导致控制程序对新增业务内容失去了控制作用。

第二章

一、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定义: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

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素及相互关系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应当包括以下要素: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内部控制措施、信息交流与反馈、监督评价与纠正。要素的相互连结、相互作用就形成了内部控制系统

相互关系:内部控制环境是整个系统的基础,是影响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作用发挥的各种内部因素;风险识别与评估旨在发现和计量商业银行实现其目标的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为控制活动指明了方向;内部控制措施是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系统的核心,是具体实施内部控制的过程;信息交流与反馈为各个要素的沟通,引导内部控制系统有效运行,确保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个信息支持。监督评价与纠正是高管对内部控制的管理监督和内部稽核部门对内部控制的在监督、再评价与纠正偏差活动的总称,处于内部控制系统的最高顶层。

三、商业银行风险定义

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由于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导致银行蒙受经济损失或获取而外收益的机会和可能性。

四、内部控制措施(案例)

主要包括:岗位设置控制、授权批准控制、程序控制或标准化控制、会计系统控制、预

算控制、事物控制(限制直接接触、定期盘点、记录保护、财产保险)、内

部审计控制、风险防范控制

第三章

一、控制测试与了解内部控制的不同

控制测试指的是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这一概念需要与了解内部控制进行区分,了解

内部控制包括两层含义:

1、评价控制的设计

2、确定控制是否得到执行,测试控制运 行的有效性与去顶控制是否得到执行所需获取的审计证据是不同的二、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所做的研究和评价

1、了解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情况,并作出相应的记录

2、实施符合性测试程序,证实有关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的效果

3、评价内部控制的强弱,即评价控制风险,发现风险点

三、内部控制的描述

内部控制描述是指测评人员对于调查了解的内部控制情况和所做的控制风险初步评价进行适当的记录。内部控制调查记录的方法通常有:调查表、文字表述、流程图等。

四、内部控制的测试

定义:控制测试又称符合性测试,是在对内部控制初步了解和评价的基础上,对内部 控制制度的状况以及是否得到贯彻执行而进行的测试,其目的是确定商业银行的业务 处理是否符合内部控制制度的规定,判断内部控制制度的遵循程度,进而确定风险点 和关键控制点符合性测试的对象包括:控制设计、控制执行

五、控制风险的评价标准

控制风险的评价标准分为高、较高、中、低四个层次。风险低的标志是:内部控制健全、合理,且在测试检查有关业务活动时,未发现任何差错或仅发现极少的差错。风险中的标志是;内部控制比较健全、合理,还存在一定缺陷,且在测试检查有关业务活动时,发现有一定程度的差错。风险较高的标志是:内部控制设计不够完善或虽然设计了良好的内部控制,但实际运行中差错发生效率高。风险高的标志是:内部控制设计不完善或虽然设计了良好的内部控制,但实际运行中差错发生效率很高。

第五篇:商业银行内部控制

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将风险管理放在首位,对经营中面临的风险包括信贷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策略风险、信誉风险等进行有效的识别和评估,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技术的重视程度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有助于内部控制制度和职能的有效执行。

将内部控制管理的要求和措施真正落实到实处。健全完善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机制能够以内部管理要求为宗旨,能够对法人治理结构下的各方进行真实的监督和控制,通过内部控制管理的实施到位,能够有效提高商业银行风险预警和风险化解能力。

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中,建立股份制经营的相关机构只是股份制经营的开始,按照国际标准,实现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的根本性转变才是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核心内容。作为经营机制内容之一,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机制的根本性转变是指其内控制度的完善和内控体系的健全,内部控制机制的健全完善应该是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同步内容和要求。

完善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机制能够有效协调和约束股份制经营管理中的董事会、股东和经理等方面的关系,即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使委托代理下的各方利益能够得到有效的保证和协调。商业银行股份制经营模式下,董事会、股东和经理人存在着利益相关的委托代理关系,利益相关人之间在非正常情况下必然存在利益的对抗和冲突,这种利益的对抗和冲突必须要以适当的方式来调节。内部控制机制在股份制经营理念对董事会、股东及经理人三方权利和责任的规定指导下,通过对三方的行为监督和控制,从而实现对三方利益的相应调节,使商业银行股份制经营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平稳发展和延续。

在完善的现代法人治理结构下,通过完善健全的商业银行内控机制的监督控制,商业银行的企业信息得以充分批露,在这种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下,披露的信息具有较高的真实公平性,从而会引导银行监管部门如中央银行、银监会的监管深度、频度、广度加深,有利于提升法人治理结构的有效性,最终提升商业银行资本资源效率。

下载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思考(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思考(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及风险防范措施

    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及风险防范措施 摘要:在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趋势下,我国金融市场下的业务项目日趋多元化。即便是当前金融市场体系较为成熟的先进西方国家中,内部控制......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框架及案例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框架及案例分析 随着金融业的全球化,宏观金融风险的产生和国际传导出现新的特点,我国银行业既面临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经营风险。而内部控制已成为保......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促进商业银行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防范金融风险,保障银行体系安全稳健运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范文大全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 (修订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促进商业银行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有效防范风险,保障银行体系安全稳健运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全文) 时间:2014年11月14日 来源:中国银监会网站 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的通知 银监发〔2014〕40号 各银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国有......

    浅析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

    [论文摘要]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强弱关系紧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有效防止商业银行发生金融风险的关键,本文试图通过结合商业银行的公司治......

    商业银行如何强化内部控制

    商业银行如何强化内部控制 根据财政部等五部委《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通知》要求,《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自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

    关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分析与思考

    关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分析与思考 随着金融自由化、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越来越受到各国银行和监管当局的重视,它是商业银行实现自身经营目标、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