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地市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议发言材料五

时间:2019-05-13 09:09: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全国地市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议发言材料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全国地市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议发言材料五》。

第一篇:全国地市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议发言材料五

全国地市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议发言

材料五

以人为本 均等便利 全民共享 让绚烂的城市文化为世界石油城铸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人民政府

克拉玛依市是随着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的勘探开发而发展起来的石油工业城市,下辖克拉玛依、独山子、白碱滩、乌尔禾四个行政区,总面积7733平方公里,总人口45万人。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多项国家荣誉。全市四个行政区中有三个区被评为全国文化建设选进区。

随着综合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和城市功能的逐步完善,我们以科学发展为指导,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依靠数字化城市建设的科技网络支撑,发挥政府与企业共建城市文化的优势,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十一五”期间上了一个大台阶,增强了广大群众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不断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我市现有公共图书馆3个、文化馆3个、基层体育场馆142个、街道文化站11个,社区(村、牧场)文化活动室96个,农家书屋6个,展览(博物)馆2个,影剧院5个,基本形成面向基层、均衡布局、便利服务、惠及百姓、较为完备的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为广大群众接受公益性文化服务提供了便利。

(一)大力加强大型文化设施建设。“十一五”期间,我市投资近30亿元,规划新建占地面积78公顷的克拉玛依文体中心和27万平米的6个文体设施。目前,6.1万平米的科技博物展览馆已完成90%的结构主体施工任务,2.6万平米的图书馆、3.1万平方米的文化馆、6万平米的体育馆和3万平米的少儿活动中心项目均已开工。新的文体中心建成后,我市公共文体设施总面积将达到118.64万平方米,人均占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2.64平米。

(二)大力加强图书馆建设。目前,全市图书馆都已达到文化部颁布的三级标准,其中,国家一级图书馆1个,二级图书馆1个,图书总藏量达108.2万册,人均占有藏书2.4册。共有11个街道(乡镇)建成了公共电子阅览室,并纳入到市图书馆的管理平台,实现了文化资源在全市范围内共建共享。2008—2010年,市图书馆总借阅人数40万人次,总借阅书籍85.15万册次。2011年底,我市公共图书馆(室)联建、共享一体化的一证通服务体系建设完成后,共享资源达到241.06万册,全市人均图书拥有量将上升为5.36册。

(三)大力加强文化馆建设。目前,全市群艺馆和文化馆已达到文化部颁布的三级标准以上,其中,市群艺馆和独山子区文化馆被评为国家一级馆和自治区特级馆。街道(乡镇)综合文化站的设备配置、活动开展和人员配备等均已达到《乡镇(街道)文化站建设标准》。

二、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一)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各级文化部门依托克拉玛依水节、百日广场文化活动竞赛、乡村百日文体活动竞赛、社区文艺展演等文化活动平台,发动全市群众参与文化活动,集中展示优秀群众文化成果。已连续举办克拉玛依水节11届、百日广场文化活动竞赛9次、社区文艺展演8届、乡村百日文体活动竞赛3次,年平均开展文化活动1200余场,参与群众30余万人次,受众率达111%。

(二)加大优秀文化产品供给。以政府采购的方式引进深圳交响乐团音乐会,白俄罗斯国家明星舞蹈团专场等多种精品和高雅文化产品,向社会免费提供。以活动冠名等方式,吸引企业参与优秀文化产品供给。积极争取中国文联支持,以艺术家下基层采风的方式提供优秀文化产品。

(三)实施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我市图书馆、群艺馆、文化馆、展览馆自建成以来一直实行免费开放和免费服务,每年接待10万余人次。电子阅览室为社会公众提供免费上网每周达50小时以上。2008—2010年共举办各类培训2052次,培训人数5万余人次;举办各类艺术比赛活动7次,组织演出及电影放映255场,总服务人次达11万。2008—2010年市展览馆总观展人数达8.8万人,其中未成年人1.37万人。

三、不断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规划、同实施、同投入,按代建制要求规范项目组织工作,实现了对所有在建和规划文体设施的土地无偿划拨。充分发挥政府与企业共建城市文化的优势,整合各类文体设施及文化人才资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从2008年起,我市22所中小学校和15家企业文化体育场馆全部向社会免费开放。2011年底,我市将完成联建、共享一体化的一证通服务体系建设,把全市107个街道社区(村、牧场)的图书室,88个企事业单位的情报室、资料室、职工之家阅览室和市属48个中小学校的学生阅览室和教师资料室的图书资源纳入统一管理平台,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资源共享。

四、不断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措施

首先,保证公共文化的财政投入。完成了市图书馆、群艺馆、展览馆、歌舞团全员聘用制工作,在改革的基础上,加大经费保障力度。2010年度文化系统所属单位行政事业费总额达983.8万元,为以上4个单位拨付公共文化设施抗震加固费1713.7万元。文化活动的费用和奖励费用持续增长,2010年全市基层文化活动总费用高达875.75万元,人均文化活动费用达21.35元。其次,落实公共文化机构人员编制。截止2010年底,克拉玛依市、区、街道(乡镇)、社区(农村)四级公共文化机构文化工作在编人员232名,市级文化单位业务人员占职工总数70%以上,区级文化单位业务人员占职工总数80%以上,基本满足我市文化工作需求。

第三,加大人员培训力度。结合我市打造世界石油城以及2020年率先在全疆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中心任务,制定了《克拉玛依市中长期文化人才发展规划》,提出了我市文化人才发展的长期目标和任务。通过“送出去”、“请进来”及“在职进修”、“交流培养”等多种途径,培养文艺骨干、创编人员和文化经营管理人员2000余人。委托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举办了三期基层文化骨干培训班。投入经费46万元,聘请文化部和北京各大院校的专家教授授课。重点培养我市的文化艺术高级专业骨干人才,2010年选派一批文化专业人员赴北京大学、中央音乐学院、北京舞蹈学院、武汉大学和兰州大学等14所院校进修,为期一年。

五、有序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评估工作

探索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制度,对全市公益性文化单位进行考核。每年向公益性文化单位下达下农村、下基层服务指标,通过下发《关于全面部署我市年度社会文化服务工作的通知》、《年度文化进社区工作方案》、《年度文化下乡工作方案》、《年度文化拥军及国防教育工作方案》等文件,要求各区、市文化系统各单位发挥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和专业优势,把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将其纳入我市文化系统各单位年终考核内容,不断促进了农村和基层文化活动的开展。为将我市文化设施建成精品工程、阳光工程,制定了《克拉玛依市科技博物展览馆、文化馆工程财务资金管理细则》、《克拉玛依市科技博物展览馆工程印章使用管理办法》、《工程建设单位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明确相关单位、部门的责任和义务,严格规范了各项工作程序。

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我们虽然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创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地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制度设计、体制机制创新、服务手段优化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与提升;在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管理与运行方面,还需探索新的模式和途径;在制定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事业建设的政策方面,还需有所突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努力向创建成功的城市学习取经,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做法,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努力开创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局面,让绚烂的城市文化为世界石油城铸魂。

第二篇:全国地市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议发言材料三

全国地市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议发言

材料三

以“欢乐乡村”文化工程为抓手 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化建设 河北省邯郸市人民政府

邯郸位于河北省最南部,地处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区域,人口963万,经济总量居河北省第三位。邯郸有着8000年文明史、3100年建城史和158年建都史,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成语典故之都和中国太极拳之乡。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先后26次来到邯郸,他预言说:“邯郸是要复兴的。”近年来,邯郸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要把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转化为现实的文化产业,转化为全市人民文化修养文明素质的大提升,在河北率先建成文化强市、率先建成文明城市,把文化建设摆上更加突出位置,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科学发展考评体系,纳入全市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事内容,坚持统筹城乡、重心下移,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着力打造特色文化活动品牌,让更多人民群众享受到文化发展成果。“邯郸红歌汇”吸引城乡百万群众参加,近百支红歌队伍长年活跃在城市广场、公园、社区,央视《焦点访谈》全面报道。连续6年举办有13城市参加的中原民间艺术节,荣获文化部“群星奖”。“欢乐乡村”农村文化工程开展一年多来,举办大型活动1000余场,参与农民群众上百万,实现了“以十带百、以百带千、以千带百万”的链条式发展,达到了强基础、固阵地、带队伍、种文化的体系化目标,初步探索出一条“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支持、市场运作”的农村文化活动新路子。得到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中宣部副部长、文化部部长蔡武,中央文明办专职副主任王世明等领导同志的批示肯定,中宣部、文化部调研组专程来我市调研考察,中央文明办召开现场经验交流座谈会。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三个激活”、“两个创新”。

一、激活主体,量身打造“十项活动”

坚持突出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比赛、展示为载体,让农民群众从台下走到台上,由观众变成演员。根据农村实际情况和农民文化需求,我们对活动科学分类、规范引导,精心策划了十项活动,即“布谷之声”农民歌手大赛、“说唱脸谱”农民戏曲票友大赛、“田野之歌”农民合唱比赛、“乡音乡情”农民器乐大赛、“欢快的舞步”农民秧歌舞大赛、“品味幸福”农民民俗绝活儿(手工艺品)展示、“情趣乡村”农民小品曲艺比赛、“美丽新家园”农民摄影作品展、“多彩的生活”农民书画剪纸比赛、“魅力家乡”农民舞龙舞狮大赛。全市宣传文化部门协调联动,组织村、乡、县、市自下而上,层层举行选拔赛,每项活动推出百名“乡村艺术家”,从而打造千支乡村文化队伍。为扩大活动影响力,市县媒体全程报道,电视台实况转播,形成巨大的“磁场”。全市农村各类文艺人才竞相登场展现才艺,很多地方出现了一人参赛、全家上阵、全村加油的盛况,能够在家门口的舞台上过把“明星瘾”成为令人羡慕的“正经事”,“人人都关注、户户传歌声、村村都参与”,带动了上百万农民群众参与,成为邯郸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群众文化活动。

二、激活阵地,着力构建“四级网络”

“欢乐乡村”工程实施以来,一大批处于闲置状态、落满灰尘的文化场所和文体器材被高效利用起来,全市文化场所良好使用率达到90%以上。一些工地、厂房、农家小院也充分利用起来,成为文化活动新阵地,一些民间艺人还自筹资金建起了农民剧场。在此基础上,我们加快构建市、县、乡、村四级文化服务网络。市一级,重点抓好大型标志性文化设施,总投资12亿元的市文化艺术中心即将竣工,总投资5.5亿元的市传媒中心即将开工建设,3年内建设成语典故博物馆、兰陵王纪念馆、冀南民俗博物馆、磁州窑遗址博物馆等九大博展馆;整合全市“三下乡”资源,开展了部门共建、城乡共建、区域共建、工农共建,将有限资金和资源优化配置、捆绑使用,点对点地按需帮扶落后地区农村文化建设。县一级,重点加强图书馆、文化馆建设,开展县城数字电影院建设攻坚活动,全市16个县城全部建起了数字电影院。乡一级,重点培育示范村、示范户,加快推进每个乡镇有一个综合文化站建设。村一级,3年内实现每个村建起一支文艺表演队伍、建好一个文化场所、打造一个农民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建设一条文化街、建好一个广播站、打造一条健身路径的“六个一”目标。

三、激活队伍,积极探索“送文化”的新途径

在“欢乐乡村”活动中,全市各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方法手段,推动更多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推动更多专业文艺人才深入农村,把送演出与带徒弟结合起来,促进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普及普惠。艺术院校和市县文艺院团、群艺馆、文化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各类专业人才,下乡包片包点,和乡村文艺骨干同台演出、相互交流,手把手、面对面地进行培训和辅导,提高创作水平,引导创作方向。成立“名人名家艺术团”,经常性地开展“文艺进乡村、欢乐手牵手”公益演出,在30多个乡村采风基地定期培训乡村文艺骨干。2010年以来,全市共深入乡村辅导400多场次,培训文艺骨干4000余人,专业院团和专业人才队伍成为一支支文艺“轻骑兵”,驰骋在农村大地。

四、创新方式,积极搭建“种文化”的新平台

我们积极引导农村民间文化成长,挖掘蕴藏在农村的特色文化,一大批乡土文化人才脱颖而出,促进了农村文化的内生增长、创新驱动。我们“修台垒灶”后,鼓励农民群众自己定菜单并“掌勺下料”,自编自演、自娱自乐,以身边人、身边事为题材,创作出一大批积极健康、清新质朴、乡土气息浓郁、具有独特传播力和影响力的文艺作品,占领了农村宣传文化阵地。截至目前,全市共扶持发展1900多支民间文化队伍,培树5000多个乡土文化能人。我们将各级文艺爱好者、民间文化传承人等2万余人分类入档,建立了市县乡三级文化人才数据库和专门的网络平台,实现双向选择、重点联系。去年,全市共表彰1000个“乡村艺术家”、200个文化示范村、100个特色文化户。这些文艺人才和文化户,如星星之火,带动乡村文化活动搞了起来、广场用了起来、广播响了起来、农民乐了起来,传播了优秀文化,引领了文明乡风。

五、创新机制,不断探索“市场化”的新路子

我们在推进农村文化建设中,积极对接社会资源,运用市场运作方式,激发了各方面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一是社会“助办”,以文企联办、民办公助、冠名赞助等多种方式,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文化公益事业。“欢乐乡村”活动中,河北美食林集团出资100万元换取广告和冠名权,一次试探性的举动让企业在邯郸赚足了人气,该集团董事长说,“赞助的效果可以用震撼来形容,好比我们种下一粒小芝麻,结果收获了一颗大西瓜。”该企业的示范效应,带动了各县、区(市)筹集近千万元用于农村文化活动开展。有的民营企业家出资为农民群众送戏百场以上;有的民营企业家出资创办民间剧团,长年资助一批民间艺人“送戏下乡”。企业出钱、出力、出节目,支持农村文化活动在全市蔚然成风。二是群众“自办”,政府搭建平台,积极培育民间文化市场,多方位提供发展空间,鼓励农民群众自办文化。如邱县农民探索出“股份制文化”,永年县农民军乐团、复兴区农民剪纸协会在服务村民、满足自身文化需求的同时,积极开拓市场,成为致富渠道,初具乡村文化产业雏形。

一年多来,“欢乐乡村”坚持文化聚民、文化乐民、文化富民和文化智民,正一步步成为农民群众自娱自乐的综艺大舞台、没有围墙的乡村大剧场、永不落幕的快乐大本营。邯郸市委、市政府决定五年内市财政将投入2000万元引导资金,带动全市投入1亿元支持农村文化建设,建立起以“欢乐乡村”为抓手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常态化、长效性工作机制,推动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化、品牌化。

第三篇: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一、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内涵和特征

对于现代政府的职能,一般认为包括两个方面:政治统治与公共管理。随着社会的变迁,国家“首先是政治统治者其次才是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者”的特征逐渐被“公共服务”所取代。正如法国公法学家莱昂・狄骥所言:国家就是政府为着公共利益进行的公共服务的总和。可见,提供公共服务已成为现代政府的基本职能。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公共经济学和公共管理学的角度看,公共文化服务事业根本区别于经营性文化产业,它主要着眼于社会效益,是为社会提供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文化领域,与文化领域中可以实行市场化、产业化经营的文化产业一起,构成国家的文化建设的全部范畴[2]。近年来,我国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不断增强,表现在公共文化服务上,就是提出了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形成的普及文化知识、传播先进文化、提供精神食粮、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各种公益性文化机构和服务的总和。主要涵盖以下六个基本要素:一是公共文化政策法规。即鼓励、保障和扶持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如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及正在制定的《图书馆法》。此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制度基础。二是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这是指政府财政预算投入的各种文化设施和设备,也包括社会自愿参与投入的具有文化服务功能的设施设备等,如文化馆(站)、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广场、文化中心、影(剧)院等,是公共文化服务的物质保障。三是公共文化组织机构和人才。组织机构是指从事文化管理和服务的各级政府和文化事业单位;人才即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支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管理、辅助人员等,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核心力量。四是公共文化活动主体。作为大众文化建设主体的广大人民群众,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基,是实现文化“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目标的保障。五是公共文化活动方式。即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技术手段、方法和设备。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注重运用科技因素和现代服务的理念,如2002年以来,全国范围内实施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及流动图书馆、流动演出、网上博物馆、网上文化培训等,就是在公共文化活动方式上拓宽服务领域、延伸服务范围的体现。六是公共文化事业经费。包括政府拨款、贴息、集资、社会捐助、赞助、基金等,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正常运转、各种文化服务得以顺利开展的资金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不同于市场化的经营性文化产业,应具有如下特征:其一,公平均等性。公共文化服务应是公平分配的服务,公共文化设施和公共文化资源应均等分布,尽可能保证人人都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同等程度的公共文化服务。公共文化服务的公平均等性突出地体现了社会平等的伦理要求。其二,公益性。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具有公益性质,它不以营利为目的,追求的是全体公民共享文化成果的社会效益,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应降低收费或免费供人们享用。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体现着政府公共管理的人文关怀。其三,多样性。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的品种、层次和特色应该是多样的,应针对不同群体的不同文化需求,尽量提供多种相应的文化服务和产品。其四,便利性。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应是近距离的、经常性的服务,使人们随时随地能够方便获得。其五,普及性。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应面向大众,为全体公民所普遍享用。公民共同分享丰富的、基本无差别的文化内容,有利于新知识、新观念的传播和普及。新时期新阶段,包含多种基本要素、具有多样特征的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在积累、传承、创新和发展民族文化,落实公民文化权利,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承担着十分重要的社会功能;在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营造自主创新的文化环境,促进国际间文化交流,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提高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推动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亦具有重要实践价值。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义

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文化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显著改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日益增长,文化消费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为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力地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市场的繁荣,同时对公共文化产品、基础设施、服务网络、资源配置等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广大农村和西部地区,文化设施还比较落后,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严重不足,农民群众以及城镇低收入居民、农民工等特殊群体文化生活还很匮乏,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任务十分艰巨。对此,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有重点分阶段地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抓紧抓好。

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任务

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努力建设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设施网络、资金人才技术保障、组织支撑和运行评估为基本框架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加大众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党的十七大把“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公益性文化服务建设。党的十七大以来,明确指出了今后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重点在农村,主要目标是:

1.完成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任务,建立农村公共文化机构经费运行保障机制,使文化机构能正常运转,图书馆有钱买书、文化馆站有经费组织群众文化活动、剧团能够下乡演出,把它们的活力调动起来。

2.加大重点工程实施力度,特别是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每个乡镇和每个村都要建立基层的服务点,实现“村村通”,继续推动送书下乡、流动舞台车等重点文化工程。

3.充分挖掘优秀非物质文化资源,包括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等,使这些非物质文化资源得到很好的利用,推动各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文化重在积累,要从基础做起,特别是从农村作起,扎扎实实地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好,以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的文化需求。

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政策建议及措施

明确了公共文化服务应坚持的基本价值理念以及公共文化服务的目标任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就有了发展的方向。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收到实效,还需要政府出台相关的政策,落实具体的措施。

1.健全公共文化投入机制。政府要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总体发展规划,纳入工作部署,纳入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纳入考核奖惩,落实领导责任,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十一五”时期受到应有重视,得到长足发展。通过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等重大文化工程,加大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逐步健全政府主导、财政投入稳定增长、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的公共文化投入机制。首先,保障公益文化事业单位经费投入。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各级财政要逐年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投入,保障其必需的事业经费支出。其次,设立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专项资金,制定专项资金的管理办法。复次,以奖代补。对新建文化设施要给予适当的经费资助,以此调动建设基层文化设施的积极性。2.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立足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口结构、环境条件和文化建设需求,统筹规划公益性文化单位、文化设施的数量、布局、类别。在城市和有条件的县(市)新建、改扩建一批具有时代气息和地域特色的标志性社会文化设施。进一步完善县、乡、村基层文化设施,“十一五”时期末,实现文化馆、图书馆达到国家规定标准;乡镇文化站(中心)、村文化大院建有文体娱乐场所,能够开展图书阅览、艺术培训、科技推广、文化娱乐等多种活动。在全面建设城乡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过程中,还要注重提高建设水平和质量。

3.壮大公共文化服务队伍。把培养造就文化人才、专业文化艺术队伍和公益性社会文化服务队伍,作为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大力提高社会文化服务队伍的人员规模、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省、市、县三级都要制定出台专业文化艺术队伍和公益性社会文化服务队伍建设规划;在注重引进人才的同时,对现有从业人员进行大规模培训,通过在职教育、举办各类专业技能竞赛评比活动,建设一支作风好、业务精的公共文化服务队伍。

4.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社会文明程度的日益提高,以及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不断增长,必将对公共文化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必须创新内容和形式,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吸引力。要指导和支持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创新服务方式,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在广泛开展社区文化、广场文化、企业文化、节庆文化、校园文化等活动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文化内容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进程,用现代传播技术和先进科技手段,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活力和效能。继续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进一步拓宽传输渠道,确保文化信息资源能够及时、通畅、高质量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5.提供优质公共文化产品。实施精品战略,集中力量抓好精品生产,推出更多反映时代精神、体现地域特色、深受群众欢迎的优秀文艺作品。艺术创作要注重挖掘民族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文化,借鉴国内外文化产品生产的新形态,大胆推进文化内容、形式和手段的创新,形成拥有一定原创性和核心竞争力的知名文化品牌;要多生产群众买得起、看得懂、用得上的图书及音像制品,多生产赞美生活、塑造典型、讴歌劳动、陶冶情操的戏剧、影视节目等精神产品,最大限度地占领市场,最广泛地赢得群众。

6.推进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让广大农民群众享受文化权利、文化成果,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心,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努力方向。一是推进农村重点工程建设。继续通过加大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流动文化服务工程,“金钥匙”农村文化出版工程等,改善和提升农村文化基础条件和服务能力。二是加大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保证农村题材作品在艺术生产总量中占一定比例,对重要文化项目和文化产品采取政府补贴,以政府采购的方式直接送到农村;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把农民喜爱的文艺节目、图书、音像等送到田间村头。三是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发挥地域优势,办好诸如农村文化艺术节、农民电影年、庄户剧团文艺调演等活动;组织文艺专干辅导农村文艺骨干及群众文化活动;通过民办公助、政策扶持,鼓励农民自办文化。四是建立农村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把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纳入财政预算,保证文化馆(站)开展业务必需的经费、基层公共图书馆购书经费和农村电影放映补助经费等。县乡文化机构要面向农村、面向基层,制定农村公益性文化项目实施计划,结合当地实际和按照农民群众的意愿,提供文化产品和开展文化服务。

参考:【1】百度文库,【2】新浪网,【3】人民网。

第四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人人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局党委等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下,越秀公园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期间举办了多场花卉展、书画展、摄影展等专题展览,并且在每年的春节举办广州园林博览会,在国庆黄金周举办“与游客同乐”大型文艺演出等。在上级的正确指导下,我园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设施日趋完善,服务运行机制逐步健全,服务能力快速提高。现将近几年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及经验介绍如下:

一、大力建设公共文化设施,打造游客喜爱的生态公园

针对不同游客的文化活动需求,公园近几年兴建了多个文化亭廊、表演场和小舞台,在踏趣园、鲤鱼头、老人山增设了文体活动设施,并重点维护好韩国园、成语寓言园等专题文化园,为游客打造舒适的文化活动场所。

另外,园内设有有三大游乐场及两大游艇部,包括金印游乐场、东秀儿童乐园、北秀游乐场以及东秀北秀游艇部,大大满足了不同游客玩乐的需求。

二、着力提升公园文化内涵,为广大游客奉献精品大餐 公园每年都为游客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尤其利用节假日、重大纪念日等举办多项活动,活动形式多样,涉及层面广,让广大市民游客都能感受到公园的文化气息。

(一)展览方面,近几年来,公园举办了“哥德堡号扇艺展”、“南雪金石书画作品展”、“越秀墨韵书画展”、“迎亚运书画展”、“叶建强跑街摄影展”、“创建文明城市,建设和谐越秀图片展”、“鸟语花香,给力羊城摄影展”、“新加坡陶艺家烧陶个展”等展览。

(二)演出方面,公园以往每年邀请专业演出团队于春节或国庆黄金周期间为游客奉上精彩的演出节目,有歌舞表演、魔术表演、变脸表演,还有杂技表演等。现在,公园更创新形式,与园内游客合作,邀请常在公园表演的多个游客团体同乐演出,举办了多场“越秀公园与游客同乐演唱会”,更是广州公园首次举办此类活动,受到了游客的高度评价。

(三)兰文化方面,围绕兰花的生长特性,结合春节、五

一、国庆、元旦公共假期举办特色兰花专题展览。并积极开展兰文化宣传活动,向市民展示灿烂悠久的兰文化和丰富多彩的兰花名品,让广大游客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兰花以及兰文化。在兰圃的兰文化知识长廊内有各式各类、内容丰富的兰文化和兰花知识介绍,使人们在观赏兰花的同时,亦进一步加深对兰花的了解。

(四)文化科学方面。不定期举办花卉专业知识讲座,吸引了大批花卉爱好者前来听课。

三、抓重点,求突破,积极开展示范性文化品牌建设

(一)传承广州园林博览会这一知名品牌,不但举办艺术园圃、大型公共景点、植物造景、艺术插花、元宵灯会等园林艺术精品展览,还精心打造了多姿多彩的游览项目,极大地丰富了广大市民游客的节日生活。尤其是第十六届园博会,在公园免费开放、收入递减的情况下,为给广大市民游客提供一个娱乐休闲的场所,我园识大体,顾大局,不讲价钱,全体干部职工群策群力,上下齐心,迎难而上,勇于创新,克服重重困难,圆满完成了园博会的工作,为公园免费开放后最受市民关注的第十六届园博会的成功举办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结合科技活动周,认真组织开展“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为主要内容的科普宣传活动。集中精力,利用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等资源,重点打造扁颅蝠保护区,桫椤保护区等区域。

四、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不断加强文化人才培养 一方面以公共文明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加大跨部门、跨领域、跨系统文化项目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基层公共文化资源综合利用、共建共享。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理论政策和制度设计研究,探索建立符合我园实际、符合文化发展特点和公园发展规律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基本框架。另一方面,大力引进人才,努力提高原有人员文化知识构架,培养了一大批文化有特色、业务有专长的高素质人才。

“十二五”时期,文化建设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是今后我园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是公园党委、全体干部职工的重要职责和首要任务。

目前我园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文化专业人才缺乏、培训不够、经费缺乏等。今后将针对薄弱环节加强人才建设、体制建设,着力提升人员素质,打造一支具有越秀公园自身特色的高精尖服务队伍。

今年,我园将结合建党90周年以及辛亥革命100周年契机,举办相关的历史图片展览等。选定兰圃几处层次丰富,品种多样、较有特色的植物区作为科普植物区,详细介绍该区的品种和搭配特色,并增加科普设施,为游客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场所,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认树种、摄影、绘画场地。

下一步,我园将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以群众文化需求为导向,挖掘各类节庆活动的文化内涵,组织好群众文艺精品展演、客家山歌节等公益性文化活动,广泛开展群众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文化活动,努力形成繁荣发展的局面,丰富广大市民游客的精神文化生活。为和谐社会、文明广州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五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要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力度,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构建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是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重要保障,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统筹城乡文化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支撑。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文化事业经费投入不足,尚未建立比较完善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运行经费保障机制,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较大。

二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设施总量不足、质量不高、配置不合理的问题依然突出,基层文化建设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比较严重。

三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形式、方法与城乡居民的现实需求还不相适应,以群众文化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尚未形成。

四是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尚不健全,还存在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等问题,配套政策和法律法规不完善。

[措施]

中公教育专家总结以下措施,供考生参考:

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是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目的。各级文化部门要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加大投入力度,创新运行机制,加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一是继续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夯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硬件基础。以重大文化工程为抓手,以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以县、乡镇和社区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逐步形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二是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加强体制机制等软件建设。加快形成责任明确、行为规范、富有效率、服务优良的运行机制。积极推进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扩大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渠道,抓紧制定支持和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办法,确保政府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渐增长,建立分区域的人均基层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经费保障标准,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经费保障机制。

三是整合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促进公共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和契机,以地方党委、政府为主导,突破体制障碍,加大跨部门、跨领域、跨系统的文化项目的共建共享力度,加强基层文化资源的整合。

四是大力实施重大文化工程,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高度重视数字文化服务在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十二五”期间,努力将文化共享工程建成资源优质丰富、技术先进实用、服务便捷高效、网络覆盖城乡的数字文化服务阵地。

下载全国地市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议发言材料五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国地市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议发言材料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汇报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汇报近年来,在区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利通区文体工作以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综述

    新华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综述 2011-09-24 17:25:30 来源: 新华网 转发到微博(10) 有16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 新华网北京9月24日电 在上海,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可按需自主选择......

    4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精选合集)

    4.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实现文化发展繁荣的重要举措。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

    关于上饶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关于上饶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有关情况的调查报告 调查人:王雨星 单 位:解放军理工大学一旅十队 1 关于上饶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关情况调查报告 “建党九十周年......

    信阳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信阳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为积极配合市政协关于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题调研,我局及时召开了专题会议,明确责任,细化分工,提取了2000年至今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先进典型材料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推动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近年来,XX县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把构建覆盖全县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文化事业的重要任务来抓,初步形成了‚覆......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xx镇是于都的东大门,距于都县城仅17公里,323国道穿境而过,地势平坦开阔,交通便利......。近年来,xx镇党委、政府始终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作为加强农村精神......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经过历时五天的调查,分别到万州区高峰镇、百安街道的综合文化服务站、农家(社区)书屋、万州体育场施工现场和区博物馆实地察看了公共文化服务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