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实施细则
凌源市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实施细则
第一条 为了完好保存和有效地利用党和国家的档案财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各级各类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的规定》(国家档案局令第9号)和《档案馆工作通则》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收集工作的指导思想。全面、系统地收集各个历史时期反映凌源市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民族、宗教等活动的各种门类、各种载体的档案,建立内容丰富、结构合理、利用便捷、具有凌源特色的馆藏体系。
第三条 收集档案的载体和门类。收集档案的载体包括:纸质档案,声像档案(照片、影片、唱片、录音带、录像带等),实物档案,电子档案及各种新载体档案。收集档案的门类包括: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专门档案及各单位在职能活动中形成的各种业务档案。
第四条 档案收集包括档案接收和档案征集。档案接收指按照国家规定,接收党政群机关、人民团体、国有企事业单位移交档案的过程。档案征集指按照国家规定,征收散存档案,散失和其他有关文献的活动。
第五条 档案馆接收下列单位具有永久、长期(30年)保存价值的各种门类和载体的档案及相应的电子文件。基建和设备档案随其实体所属。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在凌源市的党组织和革命团体形成的革命历史档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形成的档案:(l)中共凌源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纪委
和市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等机关及其工作部门和临时机构、派出机构形成的档案。
(2)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市文联、市残联、市工商联、市侨联等人民团体及其所属部门形成的档案。
(3)属于本市和上级部门双重管理的单位和在本市的中央、省属单位形成的反映地方某项事业或建设的可移交的档案。
(4)乡镇(街道)党(工)委和政府(办事处)及其工作部门形成的档案。
(5)己撤销的市委、市政府工作部门及其所属单位形成的全部档案。
(6)能够反映本市企业、事业单位发展面貌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工厂(包括:已破产的国有企业)、医院、学校、文艺团体和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专业户、个体户形成的属永久、长期(30年)保存的档案;
(7)市委管理的副科级以上干部死亡后的人事档案。第六条 档案馆应加强接收下列内容的档案:
1、凌源市重大活动(重要事件、重点工程等)形成的档案,主要包括:(1)党和国家领导人、省部级主要领导同志在凌源的公务活动;(2)外国政要、国际组织及其负责人、外国对华友好团体和著名友好人士等在凌源市的参观访问活动;(3)国家及省在凌源召开的重要会议、举办的重要活动、建设的重点工程项目等;(4)市领导参加的国内外和省、市重要公务活动;
(5)在凌源市范围内产生重大影响的自然灾害、生产事故、突发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的处置活动;(6)其他具有重要影响及重大意义活动形成的档案。
2、反映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各类民生档案。主要包括:房地产、婚姻、知青、招工、土地承包、林权制度改革、社会保障、移民安置、拆迁、复退军人档案等。
3、市直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在业务活动中形成的反映本市科技发展的科技档案、专门档案。
4、凌源日报社、凌源电视台等媒体参与拍摄重大活动(重要事件)形成的声像档案。
5、凌源市被授予国家级、省级荣誉称号以及在对外交往活动中形成的有纪念意义的凭证性和标志性的实物档案。
6、在本级人事管理权限内的被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授予英雄、模范称号的人物和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档案。
第七条 市档案馆收集具有本市地方特色和地方意义的其它专门档案。
(一)属永久保存的市属各机关的会计档案、审计档案、财务报告档案(主要指各级财政部门的业务报表)、纪检案件档案、司法诉讼档案、公证档案、商标档案、工商登记档案(指具有典型意义的已关闭或破产企业的登记档案)、勘界档案、地图档案、环保档案(如环保规划、设计、监测、查处等活动形成的档案);
(二)特殊载体档案,指反映本市重要活动和重大事件的实物、照片、录音带、录像带、电子文件(光盘、硬磁盘);
(三)各类普查档案(如工业普查、农业普查、人口普查、地名普查、水利普查、经济普查等)。
第八条 协商接收档案的范围:
1、凌源市各民主党派形成的档案。
2、中央和国家机关、省驻凌单位形成的档案。
3、其它社会团体、群众组织形成的档案。
4、凌源市辖区内具有代表性的中外合资(合作)企业、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形成的档案。
第九条 在接收档案进馆的同时,还要将与档案内容有关的史料接收进馆。包括各机关编印的各种文件汇编、资料汇编、大事记、专题史料、史志、年鉴、地图、手册、图片、照片集,以及公开出版或内部发行的报刊、书籍、画报、回忆录、参考材料、会议特刊(专刊)、科技资料、科研成果汇编、产品目录、地方志等。
第十条 接收档案的期限:
1、列入本规定接收范围的档案,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有关规定按时移交,鼓励提前移交。
2、协商接收的档案,按协商双方达成的期限办理。
3、声像、实物档案和资料可随时移交。凡撤销单位和临时机构工作终止后,其档案全部移交。
4、破产企业及改制企业的档案,依照有关规定及时移交。
第十一条 列入市档案馆接收范围的档案,移交单位应按有关案卷质量标准进行整理,并编制档案目录(包括案卷目录、归档文件目录及电子目录、全宗介绍、组织沿革、大事记等)一式三份,经验收合格后,均填写《档案移交表》一式两份,交接双方签字盖章各执一份以作凭证,方可移交。
第十二条 征集散存在社会、民间组织和个人手中档案资料的范围:
1、历史档案。建国前反映本市各历史时期政治、经济、军事、外事、科学、文化、教育、自然资源、天文地理、民族民俗、宗教、党派、社团、名胜古迹等档案资料(包括各种文字、图表、照片、实物等)。
2、革命历史档案资料。建国前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我市各级革命组织形成的文件、电报、报纸、刊物等,重要领导人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著作、笔记、书信、日记、讲话稿、图表、照片、实物和后来撰写的传记、回忆录等。
3、名人档案资料: ①建国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凌源视察工作等活动形成的,散存在各单位和个人手中的各种文字材料、图表和声像档案资料。
②建国以来历任凌源市副市级以上领导人在公务活动中形成的尚未归档的各种文字材料、图表和声像档案资料。
③曾荣获全国和省(部)级先进、模范等光荣称号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在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形成的重要文字材料、图表、声像和实物等档案资料。
④在本市有一定社会影响的历史名人及各界知名人士的著作、日记、书信、任职文书和传记、回忆录、生平事迹记载、家谱、族谱、契约、墓志、碑文或拓片及声像史料等。
4、重要史志资料。反陕本市各历史时期全市的、地区的、行业的、专业的、专题的和典型基层单位的各种史志、大事记等资料,包括近年来各地区、各行业编史修志的重要成果资料的油印或铅印件。
5、“文革”时期的档案资料。“文革”时期本市各种群众组织产生和编印的各种文字材料、刊物、传单、照片、实物等。
6、重大历史事件与自然灾害档案资料。各历史时期发生在本市的重大事件与自然灾害所形成的文字、图表、照片、实物等档案资料。
7、地方特色档案资料。凌源地方名牌、老字号、民间工艺品、断档断代生活用品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等。
8、其它反映凌源历史面貌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类档案资料。
第十三条 征集办法:
1、征集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利用价值的档案资料,以捐赠、寄存和征购三种办法为主。
2、对征集进馆的档案资料,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有关规定,市档案馆同有关单位或个人鉴定档案资料归属权和使用权协议。
3、对无偿捐献者,视其捐赠档案资料的数量及珍贵程度,发给荣誉证书,并给予奖励;对寄存档案资料者,发给证书;征购档案资料,由市档案馆按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四条 本细则自颁布之日起施行,原有细则自行废止。
第二篇:档案馆档案接收进馆范围
某某市档案馆档案接收进馆范围
为了确保进馆档案质量,实现档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和现代化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档案馆工作通则》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一、进馆范围
1、某某市委、市政府、人大、政协、市直机关、民主党派、群众团体、部分企事业单位形成的具有永久、长期保存价值的档案,由立档单位保管十年左右,即向某某市档案馆移交。
2、在机构改革中撤销或者合并的单位应向地方国家档案馆移交的全部档案资料。
3、国有企业资产与产权变动时,属于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应当移交有关管理部门或者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寄存到地方国家档案馆的档案。
4、其它某某地区在各个历史时期具有特殊意义和保存价值的各种档案资料。
二、质量标准
立档单位向档案馆移交档案时,应当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对其档案进行整理,经市档案馆检验合格后,方可移交。
1、文书档案2002年以前按《某某市档案馆接收档案标准(试行)》为标准立卷;2003年后形成的档案按辽市档发[2004]9号《关于印发〈某某市归档文件整理实施细则〉的通知》为标准对归档文件进行整理。
2、照片档案按照GB/T11821-2002《照片档案管理规范》、《关于印发〈辽宁省档案数字化技术标准〉和〈辽宁省照片、音频和视频档案目录数据库结构与交换格式〉的通知》(辽档发[2008]10号)执行、《某某市档案数字化技术标准(试行)》。
3、电子文件按照GB/T18894-2002《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执行。
4、各类专业(专门)档案按照国家档案局和有关专业主管机关共同制定的标准执行。
三、向市档案馆移交档案时,应当同时移交下列材料
1、报送本单位重点档案(永久)全文数据。
2、报送所移交档案案卷级、文件级机读目录和纸质目录。
3、报送所移交档案文件字号目录。将本机关及上级主管部门同一年来文、发文按文件发文序号排列编制文件字号目录。
4、立档单位保管期限表、分类方案、全宗介绍。
5、组织沿革、大事记。
6、编印的报刊、年鉴、方志、文件汇编、成果汇编、本系统的各类基础数字汇编等资料。
第三篇:档案馆档案保密制度
档案馆档案保密制度
为了搞好档案保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保密守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等有关规定,特制订本制度。
(一)档案工作人员必须认真贯彻执行有关的法律法规、条例、守则等,做到严守党和国家秘密。
(二)档案工作人员不得擅自复印、摘抄或传播具有内部和秘密性质的档案材料或内容。
(三)带有密级的档案,要在案卷的右上角标上密级标记,机密以上的档案,应专柜存放。
(四)对不归档或重份的带密文件材料,经保密工作领导小组审核,需要销毁的档案,必须造册登记,经馆长批准后,由两人以上共同监销。
(五)涉密档案一般不能外借使用,确为工作需要,需征得成文单位同意和经局长批准后复制使用,并在5
个工作日内将复制件缴回档案馆销毁。
(六)档案利用者必须严格遵守档案借阅利用制度,保证档案材料及其内容的安全,未经许可,不得私自抄录和复制,更不能擅自将档案材料带出档案馆。
(七)对保密档案的管理和利用、密级的变更和解密,必须按国家有关保密法律和行政法规办理。
(八)档案实行集中统一保管,专人管理,专柜、箱存放,非档案管理人员不得随意进入档案库房。
(九)违反本制度规定,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批评教育或纪律处分,泄露国家秘密并造成损失的人员,将按照《保密法》、《档案法》等有关规定,追究其法律责任。
—
END
—
第四篇:档案范围
档案管理与实务 考试题型:
一、填空题
20空×1分=20分(约10题)
二、名词解释
6题×4分=24分
三、辨析对错
2题×8分=16分
四、简答
3题×8分=24分
五、论述
1题×16分=16分
第一章 档案概论
一.档案的定义:
档案是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保存备查的各种形式和载体的数据,信息和知识的记录。
档案是有史以来最早产生的文献之一,也是现代社会的核心信息资源的重要门类。
它基本含义包含四个方面:
(一)档案是各种组织和个人在其特定的社会活动中积累而成的。
(二)档案是保存备查的文件
(三)档案内容的记录方式和载体是多种多样的
(四)档案是原始的历史记录
二.档案的知识属性和信息属性(档案一般属性的重要表现)p18~20 知识属性:档案是贮存和传播知识的一种形式 信息属性:档案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 三.档案发挥作用的规律性
(一)档案作用的时效律和扩展律
时效律由两方面的因素决定:一方面,许多档案的内容,只对解决某些实际问题在一定的范围内有现实的查考价值,超过这种时限之后其价值则缩小或失去作用;另一方面,档案载体的自然老化是难以避免的。
扩展律:从档案的主要部分来说,由于他的原始记录性、孤本的稀有性、内容的典型性、独一性等特点,档案的作用是可以扩大和发展的,发展又有一定的规律性,被称为档案作用的扩展律。
表现在两个方面:
1.档案作用的双重性
2.档案的作用向多元化扩展
(二)档案机密性递减律和社会性递增律
档案机密程度的强弱与保存时间的久暂成反比例
(三)档案行政作用弱化律和科学文化作用强化律 利用价值的主要条件:
1、档案利用实践
2、社会发展水平
3、社会档案意识
4、档案管理水平
第二章
档案工作概论
一、档案室与档案馆的性质和作用
档案室的性质:档案室是各组织(机关、团体、学校、工厂、企业、事业单位等)统一保存和管理本单位档案的内部机构。是整个机关的组成部分,属于单位管理和研究咨询性质的专业机构。党、政、军等机关单位的档案室,又是机关的机要部门之一,具有机要部门性质。档案室的作用:
1、档案室是单位内具有参谋和咨询作用的部门,它是单位工作的助手,为单位的领导工作和单位内部各部门的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的档案材料,为单位工作和生产活动服务,所以,档案室工作是单位工作的组成部分,是提高单位工作的组成部分,是提高单位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必要条件,是维护单位历史面貌的重要工作。
2、应向各级档案馆移交档案的档案室是整个档案工作的基础:单位档案是国家全部档案不断补充的源泉,整个国家档案的完整程度和连续积累,首先决定与档案室;在全国档案工作组织体系中,档案室是档案形成后首先提供利用、大量发挥现实作用的前哨;档案室是先期保管具有长远价值档案的过渡性机构,它为档案馆创造工作条件。特别是档案室管理的档案对档案馆的档案质量有决定性的影响。
档案馆的性质:档案馆属于党和国家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是永久保管档案的基地,是科学研究和各方面工作利用档案史料的中心。
档案馆具有科学文化事业性质,机要性
作用:集中统一的管理党和国家需要长远保管的档案和有关资料,维护历史的真实面貌,为现实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历史的长远需要服务。
二、我国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P51~57
(一)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国家全部档案
1、统一领导,统一管理。加强党和政府对档案工作的统一领导,统一地管理国家全部档案以及党政档案工作统一管理的原则,至今仍然适合我国的情况。
2、国家全部档案由各级档案机构分别集中保存,并实行党、政档案的统一管理。一切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形成的档案,必须按照国家的规定,均由本单位的档案机构集中管理,不得据为己有或由承办单位和个人分散保存。
3、全国档案工作,由各级档案行政管理机构统一地、分层负责地进行监督和指导。为了有效地实现档案的统一管理,不仅要把档案分别集中在各机关档案室和各级档案馆,而且要在全国范围内对档案业务工作进行统一的全面管理。
(二)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三)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
三、文件中心和档案寄存中心
1、文件中心是一种社会化、集约化和专业化的档案管理机构。文件中心不同于档案室,并不是一个单位内部的档案管理机构,而是介于单位和档案馆之间的一种过渡性的档案管理机构。
2、档案寄存中心是由国家综合档案馆设立的,为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以及个人提供文件与档案寄存服务的机构。
第三章
档案的收集
一、收集工作的要求:P68~72(需扩展)
1、丰富和优化库藏
2、加强馆(室)外调查和指导
3、推行入馆档案质量的标准化
4、保持全宗和全宗群的不可分散性
二、归档制度
各单位在工作活动中不断产生的文件,处理完毕以后,经由文书部门或文件工作人员整理,定期移交给档案室集中保存,称为“归档”。在我国,这是党和国家规定的一项制度,即通常所说的“归档制度”。
归档制度的内容:归档范围、归档时间和归档案卷的质量要求
第四章 档案的整理
一、档案整理工作的原则
(一)档案的整理应该充分利用原有的整理基础
它的含义和要求包裹一下两方面:
1、充分地重视和利用先前的整理基础,以确定档案整理的任务和要求,不要轻易打乱重整。
2、在档案整理过程中,应充分研究和利用原来整理的成果,不要轻易破坏以往整理和保存的历史状况。
(二)档案的整理必须保持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
所谓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就是文件在产生和处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内部相互关系。主要表现在文件在来源方面的联系、文件在时间方面的联系、文件在内容方面的联系和文件在形式方面的联系。
(三)档案的整理必须便于保管和利用
保持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不是整理档案的主要目的,所以不能“为联系而联系”。便于保管和查找利用,才是档案整理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要求。
二、全宗的含义及构成条件
含义:全宗是一个独立的组织、机关或人物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档案有机整体。
其基本含义包括三个方面:
1、全宗是一个有机整体。就有不可分割性。
2、全宗是在一定的历史活动中形成的。具有客观性。
3、全宗是以一定的社会单位为基础而构成的。说明特定的档案整体的来源和界限以及全宗单位的相对稳定性。
构成条件:
1、可以独立行使职权,并能主要以自己的名义单独对外行文。
2、设有会计单位或经济核算单位,自己可以编造预算或财务计划。
3、设有管理人事的机构或人员,并有一定的人事任免权。
三、全宗的补充形式
1.联合全宗: 两个或几个关系密切的立档单位形成的,难以区分而同一整理的档案整体。它是全宗的一种特殊形式。
2、全宗汇集:按照一定的特征组成的、档案数量很少的若干全宗的集合体。也是全宗的一种特殊形式。
3、档案汇集:有不同的立档单位形成的,按照一定特征集中起来的档案的混合体。
四、普通档案常用的分类方法
1、分类法:根据形成和处理文件的将全宗内档案分成各个类别。
2、组织机构分类法:根据文书处理阶段形成和处理文件的承办单位进行分类,即按照立档单位的内部组织机构将全宗内档案分成各个类别。
3、问题(主题、职能)分类法:按照文件内容所反映的问题(文书工作人员也惯称其称为“事由”)将全宗内档案分为各个类别。
五、档号的含义和编制原则
档号是档案实体管理编号的总称,它包括全宗号、案卷目录号、类别号、项目号、案卷号、件号、页(张)号等。
编制原则:
1、唯一性原则:档号应指代单一,一个编号对象只能赋予一个代码,一个代码只表示一个编号对象。
2、合理性原则:档号结构要与馆藏档案的整理分体系相适应,档号要保持完整等。
3、稳定性原则:档号一经确定,一般不应随意改变。
4、简明性原则:档号应力求剪短明了,使之易识、易写、易记,减少差错,节省空间。
第五章
档案的鉴定
一、鉴定档案的原则和标准
原则:必须从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用全面的、历史的、发展的、效益的观点,判定档案的价值。
1、全面的观点:把档案自身的特点和社会利用需要结合起来,全面评价档案的价值。
2、历史的观点:档案价值的形成总是同一定的历条件相联系的,当时是怎样进行活动的,档案就是怎样记录的。
3、发展的观点:保管档案室一项维护历史的行为,同时也是一项面向未来的工作。
4、效益的观点:档案价值鉴定必须充分考虑档案管理的成本、投入与档案效益之间合理关系的思想。
标准:档案价值鉴定标准主要有档案来源标准、档案内容标准、档案形式特征标准和相对价值标准。
二、档案保管期限表的含义和类型
含义:档案保管期限表,就是用表册形式列举档案的来源、内容和形式,并指明其保管期限的一种指导性文件。它是鉴定档案保存价值和确定档案保管期限的依据和标准。
类型:通用档案保管期期限表、专门档案保管期限表、同系统档案保管期限表、同类型单位档案保管期限表、单位档案保管期限表。
三、档案的销毁
经过鉴定,将本无保存价值和保存期满的档案拣出销毁。在挑拣这类档案时,仍应直接审查档案,不能只根据档保管期限表和案卷封面上指出的保管期限就将档案拣出销毁。
(一)档案销毁清册
为了使领导人和有关机关审查批准需要销毁的档案,必须编制“档案销毁清册”。日后查考档案销毁情况的凭据。
(二)立档单位和全宗简要说明
为了使审批销毁清册的领导人和有关机关了解必要的情况,在送审档案销毁清册的同时,还应附送一份有关立档单位和全宗情况的简要说明。
(三)销毁方法
销毁清册批准前,准备销毁的档案应系统单独保管;批准后,一般送工厂,地区偏远的档案馆可自行销毁。严禁作其他用途和出售。销毁应派两名以上专人监销。销毁后,监销人注明“已销毁”,日期,签名。
第六章
档案的保管与库房管理
一、档案保管
含义:是指根据档案的成分和状况,所采取的存放和安全保护措施。
二、档案存放位置索引
含义:为了便于保管人员切实掌握档案馆(室)档案的存放情况和迅速地取放档案,还必须把所排放好的档案,作出存放位置的索引。
三、档案代理卡
含义:由于提供利用或档案馆(室)内部工作需要,经常需要将库房中已上架安排放好的档案暂时移出库外,为了便于库房管理人员掌握档案流动情况和安全检查,可以填制一种卡片放在档案原来存放的位置上,这就是通常所谓的“代理卡”或“代卷卡”。
四、全宗卷
含义:全宗卷是在管理某全宗过程中形成的,以全宗为单位组成的说明全宗历史情况的文件材料专卷。
第七章
档案的检索
一、档案检索的含义
档案检索是对档案信息进行系统存储和根据需要进行查找的工作。
二、档案著录标引的含义
档案著录是指在编制档案目录时,对档案的内容和形式特征进行分析、选择和记录的过程。
档案标引是在档案著录中对档案内容进行分析和选择,并赋予其规范化检索标识的过程。
三、档案检索工具
1、专题目录:指系统揭示档案馆(室)内有关某一专门题目档案内容和成分的一种检索工具。
一般采用卡片式,即专题卡片。
2、人名索引:揭示档案中所涉及的任务并指明出处的检索工具。
3、专题指南:按照一定的题目,以文章叙述的形式,综合介绍报道档案馆中
保存的有关该题目的档案的一种工具书,又称为专题介绍。
4、全宗指南:以文章叙述的形式介绍某一个全宗档案内容和成分及其意义的一种工具书,又称为全总介绍。
主要由“立档单位和全宗的历史概况”以及“全宗内档案内容和成分的介绍”两部分组成。
第八章
档案馆的编研工作
一、大事记
含义:大事记是按照时间顺序简要地记载一定历史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的一种参考材料。它系统扼要地记载一定事件的历史发展事实,揭示重要事件和活动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
类型:(1)机关工作大事记(2)国家或地区大事记(3)专题大事记(4)个人生平大事记
二、组织沿革的含义与类型
含义:组织沿革是系统记载一个机关,地区或专业系统的体制,组织机构和人员编制变革情况的一种材料.类型:(一)一个机关的(二)一个地区内的(三)一个专业系统的
三、专题概要
专题概要就是用文章叙述的形式,简要的说明和反映某一方面的工作,生产或其他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的产生,发展,变化的一种专题资料.这种资料的主要用途,是向利用者集中地提供某项工作,生产和其他方面系统的专题历史资料.第九章
档案的利用服务
一、如何正确处理利用和保密的关系
利用和保密的关系,在利用工作中表现的最为突出,应特别注意解决好。(1)在开展利用工作时,既要积极提供档案为各项工作服务,又要坚持保密原则。利用与保密,从根本上来说两者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合理的发挥档案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作用。
(2)应该全面的理解和处理利用和保密之间矛盾统一的辩证关系。档案在什么情况下提供利用,为谁提供利用,采用什么方式提供利用,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保密,范围多大,什么情况下能解密,都要在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这个大前提下,坚持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把两者结合起来。
(3)为了处理利用与保密关系,首先要澄清“利用危险,保密保险”以及历史档案“无密可保”的错误思想;其次,要认真深入地审定档案内容,根据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情况,调整档案的密级,逐步扩大开放范围,减少烦琐的批准手续,方便广大利用者的正常利用。
二、制发复制本
1、含义:依据档案原件制发各种复制本。档案复制本,根据利用单位的不同需要,分为副本和摘录。
副本:反映档案原件的所有组成部分。摘录:只选取文件某些部分。
2、复制方法分为:手抄、打字、印刷以及摄影、复印等。
3、制发档案馆副本优点:a、方便用户的同时满足更多利用者的需要,充分发挥档案作用。b、利于档案原件的保护和流传。
4、针对档案复制本的方式的局限性的改进:提高复制技术水平,尽量满足不同的复制利用要求;在制发范围和批准权限等方面应该妥善处理。
5、档案复制本意义:是档案管理和利用服务的一种有效方式。
6、注意:档案复制本必须与档案原件仔细校对,并在文件余白或者背后注明档案馆(室)的名称,档案原件的编号。必要时加盖公章,以示对复制本的负责。
三、制发档案证明
(一)含义
档案馆(室)制发档案证明,是档案馆(室)根据机关、团体或个人的询问和申请,为了核查某种事实在本馆(室)保存的档案中有关的记载而编写的书面证明材料。是满足机关、团体和功名利用档案来说明一定事实的一种手段,是档案馆(室)提供档案为组织和公民服务的方式之一。(二)注意事项
1、档案证明必须根据机关、团体或个人的申请才能制发。
2、档案证明应根据档案正本或可靠的抄本来编写。只有在没有正本或可靠的抄本的情况下,才根据草案、草稿来编写,并在证明上加以说明。
3、在编写档案证明上,以引述或节录档案原文为主要的方法,如果必须由档案工作者根据档案内容综合或摘要叙述时,务必保证表述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4、在档案证明中还写明档案证明接受者(申请者)以及制发档案证明的档案馆的名称和证明制发日期。
5、档案证明写好后,必须经过认真校对、审查批准,并加盖档案馆或机关公章发出。
四、参考咨询
含义:是档案工作人员根据档案解答问题的方式,向利用者提供档案信息及有关情报的一项服务工作。
参考咨询的范围包括两部分:解答咨询,通过口头或书面(或信函)等形式,答复询问;协助检索,指导利用者使用检索工具,为查找馆(室)藏档案资料提供新的线索。
咨询工作一般按照的程序:
1、接受咨询问题
接受咨询时,首先要审明咨询的目的、内容、范围和要求的深度广度,以便确定检索途径和咨询方式。
2、查找档案材料
根据利用者提出的咨询问题,深入分析研究,确定查找范围,选定检索工具,明确检索途径和方法,查找有关的档案材料。
3、答复咨询问题
咨询问题的华大方式视其具体情况分别采取直接提供答案,提供档案复制本,介绍有关查找线索等途径。
4、建立咨询档案
回答的咨询问题,应有目的地建立咨询档案。
五、开放档案 :
就是档案管理单位根据档案价值实现的客观规律和特点,依法向社会公众和组织公开未列入保密与豁免公开范围的档案文件信息内容,并通过有效方式及时提供给有关组织及个人,满足其合法利用需求的社会化服务政策与措施。它是公民知情权、参政权、议政权等民主权利得以实现的必要保证,是国家政治民主化的重要标志。
第十章
档案统计
1、档案统计含义:档案统计就是以表册、数字的形式,揭示档案和档案工作的有关情况。
2、全宗单:全宗单是以表格的形式反映全宗全面情况的登记文件,是档案馆中一种重要的综合性登记文件。
全宗名册:全宗名册是登记档案馆所保存的每一个全宗的名册,是档案馆统计全宗数量和固定全宗号顺序所用的工具。
3、档案利用效果登记单:档案利用效果登记是档案馆档案在社会主义各项事业中发挥作用的实际反映,也是档案价值的具体表现。
第十五章
电子文件的管理
1、电子文件的概念:电子文件是在数字设备及环境中生成,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送的文件。
2、全程管理原则:电子文件的全程管理是一种全面的管理,涉及电子文件的流程、管理规则、管理方法以及质量要求,从而建立一个涵盖电子文件全部管理活动的目标体系、程序体系和技术方法体系。
电子文件的全程管理是一种系统的管理,建立在“大文件”的概念基础之上,注重电子文件生命周期内各个阶段所有管理活动和管理要素的统筹兼顾,强调各项管理内容和要求的无缝链接、系统整合和总体效应。
电子文件的全程管理是一种过程管理,是通过过程控制实现结果控制。由于过程的可控性强,过程控制的反馈周期短,因此,对电子文件生成、流转、利用、保管等每一项具体管理内容的实施过程进行监控,便于及时发现和纠正失误,不断调整管理策略。在过程管理中,所有有助于说明电子文件重要属性和有效管理过程的信息都被记录在案,以证实电子文件在管理系统中的运转状况,确保电子文件的管理质量。
3、前端控制原则:
前端控制是对整个电子文件管理过程的目标、要求和规则进行系统分析、科学整合,把需要和可能在文件形成阶段实现或部分实现的管理功能尽量在这一阶段实现。
前端控制是现代文件、档案管理理念的重要内容,它以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把文件从形成到永久保存或销毁的不同阶段看作一个完整的过程。
第五篇:各级各类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的规定(九号令)
各级各类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的规定
(2011年11月21日国家档案局令第9号公布)
为了建设覆盖人民群众的、内容丰富、结构合理的国家档案资源体系,划定各级各类档案馆收集档案的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全国档案馆设置原则和布局方案》,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各级各类档案馆要贯彻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下,按照统一规划、分级管理的原则,依法开展档案收集工作,将属于本馆收集范围的具有长久保存价值的档案收集进馆。
第二条各级综合档案馆依法接收本级下列组织机构的档案:
1.中国共产党委员会及所属各部门;
2.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构;
3.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各部门和单位;
4.人民政协及其常设机构;
5.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
6.各民主党派机关;
7.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
8.国有企业、事业单位。
各级综合档案馆可全部或部分接收以上机构的下属单位和临时机构的档案。
乡镇机构形成的档案列入县级综合档案馆接收范围。
第三条新中国成立前本行政区内各个历史时期政权机构、社会组织、著名人物的档案列入综合档案馆收集范围。
本行政区内重大活动、重要事件形成的档案、涉及民生的专业档案列入综合档案馆收集范围。
经协商同意,综合档案馆可以收集或代存本行政区内社会组织、集体和民营企事业单位、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家庭和个人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利用价值的档案,也可以通过接受捐赠、购买等形式获取。
第四条各级部门档案馆,收集本部门及其直属单位形成的档案,但其中履行行政管理职能的档案,要按有关规定定期向综合档案馆移交。
第五条各级专门档案馆,收集本行政区内某一专门领域或特定载体形态的专门档案或档案副本。
第六条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设立的档案馆,收集本单位及其所属机构形成的档案。国有企业发生破产转制,事业单位发生撤销等情况,其档案可按照有关规定由本级综合档案馆接收。
第七条省级以上(含省级)档案馆接收保管期限为永久的档案,省级以下(不含省级)档案馆接收保管期限为永久和30年以上(含30年)的档案。
第八条档案馆要适应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收集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副本。有条件的档案馆应根据国家灾害备份的要
求,建立电子文件备份中心,开展电子文件备份工作。
第九条档案馆在收集档案时,应同时收集有助于了解档案内容、立档单位历史的资料,收集有助于管理和利用档案所必需的专用设备。
第十条各级各类档案馆要根据本规定制定本馆的收集档案范围细则和工作方案,经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同意后施行。第十一条本规定由国家档案局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各级国家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的规定》(1986年2月7日国家档案局发布)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