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3 09:34: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海关文化建设”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海关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第一篇:“海关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海关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上海特派办、上海海关学院联合课题组

一、调研工作情况

(一)背景情况

为深入了解辖区各海关单位贯彻落实《海关文化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基本情况以及广大关警员对海关文化的需求,科学研判形势任务,理清总体思路并提出对策建议,上海特派办与上海海关学院组成“海关文化建设”课题联合调研组,于2011年5月下旬开展了专题研究。

调研期间,恰逢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举行以及总署党组扩大会议召开。调研小组根据中央和总署党组关于文化建设的部署和要求,对课题研究方向和内容进行了调整,就海关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过程中所肩负的使命,以及海关文化建设的新方向、新内涵进行了深入探讨。

(二)调研开展情况

课题调研以海关文化建设的现状、成功经验、典型事例、内涵外延,以及深入推进海关文化建设的思路、途径、方法和措施等为主要内容。调研组坚持“调查-总结-分析-提高”的总体思路,于2011年7月至10月,在上海特派办辖区内选取武汉、上海、西安、厦门、拉萨、青岛、杭州等7个直属海关和13个隶属海关开展现场调研。通过听取情况介绍、问卷调查、座谈会与个别访谈、现场走访、调阅档案资料、查阅网上论坛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了实地调研,并对辖区内的其他海关进行了书面调研。

调研期间,共召开26场座谈会和研讨会,共计260余人次参与了座谈,个别访谈20余人次,系统收集了45份海关文化产品,各方建议50余条。调研共发放并回收问卷620份,有效问卷580份,问卷有效率94%。问卷覆盖面较广,其中,受访者男女比例分别占总人数的60%和40%;35岁以下和35岁-50岁之间的关警员分别占52%和41%;具有大学本科文化程度的占77%;中共党员占79%;科员占20%,副科和正科级关警员占67%;综合职能部门、业务职能部门和隶属单位分别为20%、24%和52%;在海关工作10年以上和在海关工作10年以下的关警员分别占51%和49%。

二、海关文化建设的现状与主要问题

(一)海关文化建设的现状

总体来看,辖区海关单位认真贯彻落实《纲要》精神,科学谋划文化建设格局,紧密结合地域特点和关区特色,扎实推进文化建设的各项主要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1、“文化建关、文化兴关、文化育人”的观念逐步确立,文化自觉不断增强。

一是对海关文化建设的地位、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自觉意识日益增强。各关都能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认识加强海关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自觉地把文化建设作为增强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现代化海关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如上海海关坚持把“文化铸魂、以文化人”作为主导理念,从发挥文化的培育、辐射、融合和规范功能入手,积极提高海关文化建设水平;杭州海关隶属绍兴海关扎实做好文化建设基础工作,明确提出“文化育关”;西安海关隶属宝鸡海关坚持以人为本,以“家园文化”凝聚队伍等。在访谈中,广大关警员对海关文化建设的功能作用也有很高的认同度。问卷调查显示,仅有1%的人认为海关文化建设“没什么作用”。近年来在海关文化影响下,68%和67%的人分别认为在人生价值目标、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方面变化很大或有一定改变;70%、77%、76%和75%的人分别认为在社会参与意识、生活方式、团队精神以及物质金钱观等方面变化很大或有一定改变;80%和82%的人分别认为在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法治意识和纪律观念方面变化很大或有一定改变。

十七届六中全会后,各关党组积极响应中央和总署党组的号召,更加自觉地把加强海关文化建设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采取了各种举措深入推进。这些都充分说明海关文化建设在广大关警员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和越来越深刻的认知。

二是对海关文化建设的规律、特性的把握不断深化,自觉意识日益增强。在调研中,广大关警员普遍认为海关文化建设需要理性思考,需要对文化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关警员从不同层次、不同视角对文化发展规律进行了深入的思考、研究和探索,普遍认为要注意把握文化发展的阶段性、文化构成的多样性、文化内涵的特色性、文化建设的长期性。因此,必须立足于现实条件,切实增强实效性,分阶段有步骤推进;必须坚持“壮大主流、百花齐放”的原则,既要有“阳春白雪”,又要有“下里巴人”,使海关文化呈现多样化发展;必须始终坚持和展现海关行业特点,努力吸纳、融会地域文化、传统文化、民间文化等内容,形成关区文化特色;必须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体现文化建设的长期性。

这些观点的普遍提出和广泛认同充分说明了各关和广大关警员对海关文化建设规律的理解把握正在逐步加深,自觉程度日益增强。尤其是杭州、宁波、合肥、南昌等海关大力开展海关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将研究成果付诸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在海关文化建设中善于抓关键、积极创特色、敢于求创新,文化自信显著提升。

一是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开展文化建设,文化凝聚人心、推动工作的功能得到有效发挥。各关以服务大局、促进中心工作为宗旨,不断提升文化建设的推动力:与文明创建工作相结合,开展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口岸共建、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大力弘扬文明风尚,大力培育海关队伍文明服务、规范执法、奉献社会的良好气质,展示海关文明形象;与各类主题教育相结合,以先进事迹报告、巡回演讲、表彰奖励等形式,全方位、立体化地宣传可亲可学的模范形象,着力拓展先进典型教育的实践载体,激励关警员立足岗位建功立业,一批工作业绩优、群众基础好、示范作用强的典型人物脱颖而出,形成了具有海关特色的先进典型群体;与提高队伍整体素质相结合,开展高雅艺术、文体活动,提高关警员修养,丰富关警员文化生活;与准军事化建设相结合,展现海关作为准军事化纪律部队的精神风貌。

二是充分利用各类资源打造鲜明的文化特色,海关的文化形象逐步鲜明。各关重视对海关历史文献、档案、文物等海关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保护和运用,注重加强海关荣誉室和关史陈列室建设,在新关员入关、关员授衔、入党宣誓时,利用其开展海关历史、海关荣誉、海关传统、海关文化等教育,激发海关人的职业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充分发挥关史陈列室的辐射作用,努力将其建设成为展示海关文化的平台,沟通社会大众的窗口。如拉萨海关关史馆先后被自治区授予“西藏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西藏自治区国防教育基地”。上海、青岛、武汉海关对历史资料进行了抢救性的挖掘和整理。青岛海关建成了青岛海关历史博物馆,以历史、艺术的视角浓缩了青岛海关百年历史,隆重举行了庆祝党领导的第一个人民海关——烟台海关成立60周年华诞系列活动。苏州工业园区海关扶持地方特色文化“吴门画派”,西安、南昌、西宁海关充分利用关区独特的历史传统、革命传统和高原地区文化资源,努力建设独具地域特色的海关文化。

此外,各关实施海关文化“走出去”工程,加强与国际海关、社会各界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海关文化在国内外的影响。积极健全新闻宣传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及时、主动地报道海关重要活动,科学、准确地介绍海关工作的重大方针政策调整情况和取得的成效,全面展示海关建设与发展的成就,争取社会各界对海关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如南京、宁波海关以“网络文化建设”为突破口,积极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网上文化平台。合肥海关建立专兼职网络管理员制度,充分发挥关员自发参与网络的积极性。

三是积极鼓励海关文化创作,繁荣景象初步呈现。各关以服务海关为主旨,积极发动、鼓励和支持关区各类文化人才开展海关题材的文学、艺术创作,同时支持专业文艺组织和艺术家创作海关题材的文艺作品,通过“写身边的人,唱身边的歌,演身边的事,拍身边的景”等活动,努力打造海关文化精品并推向社会。如武汉海关编辑出版的由关警员集体创作的《大江月色》文集,面向社会举行大规模签名售书活动。由《关花》改编的反映海关题材主旋律的30集电视连续剧《国门卫士》现已完成拍摄。杭州海关隶属绍兴海关积极采用多媒体技术加强海关文化建设,做到内容“正”、形式“潮”、方法“活”,编写的《绍兴海关之歌》在关员中广为传唱。厦门海关隶属石狮海关、同安办事处广泛开展书画、文集制作,营造勤勉敬业、博学思辩、儒雅高尚、活泼进取的文化氛围。

3、各类海关文化建设机制逐步建立,文化自强正在逐步实现。

一是文化建设有效融入海关日常工作,为文化强关提供了舞台。各关切实加强体制机制建设,理顺组织关系,健全组织机构,充分依据《纲要》精神,纷纷制定了本单位本部门文化建设的实施办法。

在学习型组织建设中着力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教育,通过集中学习、辅导讲座、参观考察、主题实践等多种形式,积极利用网上在线学习的平台,全面推进学习型海关、学习型处室和学习型科室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注重用主流文化鼓舞人、激励人、引导人,紧扣时代主题,利用重要节庆日、纪念日和重大事件,运用关员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了融思想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大力弘扬“爱国、爱党、爱关”思想,创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增强了针对性和实效性。如拉萨海关基于所处的特殊地缘政治环境和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提出了“政治立关”的战略思想和“五个幸福”(生活幸福、工作幸福、守边幸福、报国幸福、奉献幸福);在问卷调查中,80%的关警员认为自己所在单位或部门对社会各种突发事件和思潮有应变预案。同时,坚持将思想引导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及时掌握关员思想的新特点、新动向、新趋势,加强对关员心态的监测、评估和预警。在问卷调查中,82%的关警员认为自己所在单位或部门对关员思想的新特点和新动向等有及时的评判和引导,54%的关警员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很有效果。

在廉政工作中自觉增加廉政活动的文化含量,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廉政文化活动,推动廉政文化“进机关、进科室、进课堂、进家庭”,不断扩大廉政文化覆盖面和影响力。如厦门、福州海关开展上廉政课、廉政短信、征集廉政书画摄影作品、开设网上“廉政文化”专栏等,厦门海关隶属东山海关开展“家庭助廉”活动,同安办事处和东渡海关开展廉政法规知识竞赛、“廉政情景片段模拟”活动等等;上海海关定期开展“清风三送”、“警钟三鸣”、“关爱三访”、“勤廉三树”等活动。问卷调查显示91%的关警员认为海关爱民、勤政、廉政情况很好或较好。

二是海关文化阵地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为文化强关提供了保障。各关不断完善文体基础设施,逐步推进“四室一场”等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基本活动场所建设,积极共享社会文化资源开展海关文化活动;努力改善关警员的办公、生活、文化条件,创建文明有序、整洁美观的办公环境。如西安海关不断加强阵地建设,新建关史荣誉室、职工体育馆、瑜伽练功房等文化活动场所,并对礼堂进行改造,为文化生活提供良好的条件;把文化建设经费列入年度预算,有些海关如上海、厦门海关还克服困难,不断加大文化建设自筹经费投入;许多海关还积极拓展文化工作阵地和渠道,探索实施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建立了与地方心理专家、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辅导机构的交流、沟通、培训、授课机制。如青岛海关成立了心理协会,心理协会37人中有25名关员考取了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抓住“三个关键”(即关键的事、关键的人和关键时机)加大心理疏导力度,帮助关员解决心理难题。

三是群众性文体活动蓬勃开展,文化自强更加具有吸引力。各关充分依靠群众,发挥关区文体骨干的特长和作用,形成了群体性文体活动的组织网络,同时积极开展行业性、地域性、群众性的文体活动,小型多样、健康有益、群众参与度高的文化活动在基层蓬勃开展,广大关警员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生活幸福指数明显提升,为缓解干部职工工作压力、营造和谐氛围起到了极大作用。在问卷调查中,97%的关警员认为自己所在单位或部门经常或定期组织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如福州海关积极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荣获全国海关首届智力运动会总决赛桥牌冠军,荣获华东赛区比赛2项冠军与拼搏奖。青岛海关隶属龙口海关促进和谐团队建设,全关50余名关警员中的40余人参加管乐队,践行了努力打造“活力、和谐、幸福青关”的要求。青岛海关隶属日照海关开展覆盖全体干部职工包括家属子女的文化服务,突出文化建设中的人文关怀。问卷调查显示77%的关警员对目前文化环境中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很满意或基本满意;75%的关警员对同事关系和谐程度很满意或基本满意。

海关文化建设在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积极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弘扬海关精神这一海关文化建设之魂;离不开充分尊重关员主体地位,紧密贴近关员实际这一海关文化建设之本;离不开努力传承海关文化传统,努力推进地域文化、关史文化融合创新从而形成关区文化特色这一海关文化建设之源;离不开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科学谋划文化发展新格局这一海关文化建设之路。这为进一步推动海关文化建设的发展和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海关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对海关文化在海关事业发展和队伍建设中的地位、作用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些单位还存在着重业务建设、轻文化建设以及文化工作边缘化的现象,海关文化建设与思想理论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学习型组织建设等工作结合得不够紧密。二是对海关文化建设的整体性规划有待进一步提高。问卷调查显示:50%的关警员认为自己所在单位或部门文化建设属于随意型或搞突击型,另有17%的关警员认为自己所在单位或部门文化建设有计划但不实施。这充分说明部分海关在实现文化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方面尚有不足。部分海关把文化建设放在海关工作的大局中进行思考、部署的力度,文化建设与业务建设的有机结合度还不够。此外,调研中发现,各关在开展文化建设中工作机制、条件保障、人才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部分海关文化设施硬件配置较为薄弱,海关对文化建设的经费投入需要进一步加大。

三是对海关文化建设主体的培育有待进一步提高。尽管大家都认识到海关文化建设的重点在基层、主体在广大关警员,但是文化建设中基层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广大关警员的主体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在文化建设中构筑广大关警员的共同精神家园和价值追求,文化对人的塑造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有待进一步显现。问卷调查也显示:50%的关警员对所在单位或部门文化建设只选择个别有兴趣的参与或仅仅关注但不参与。

四是对海关文化建设新方法、新路径的思考有待进一步提高。在以互联网为标准的“第四媒体”的影响日益扩大的背景下,对海关文化建设新方法、新思路、新途径的研究探索需进一步加强,覆盖各关区的各具特色的海关文化链和文化品牌工程需要进一步形成。

三、调研的体会与思考

10月27日,于广洲署长在总署党组扩大会上对海关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提出了要求,指出海关要全面履行职责,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把握海关文化的发展方向;扎实推进海关文化建设,为海关事业科学发展提供精神力量。于署长的讲话为课题组进一步深化对海关文化建设的理解指明了方向。

根据总署党组关于海关文化建设的新要求,结合对海关文化建设现状的调研,我们感到,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不断提高对海关文化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增强在新时期新阶段加强海关文化建设的紧迫感,不断挖掘海关文化的深刻内涵和外延,进一步思考海关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切实有效发挥海关文化在引领思想、凝聚力量、鼓舞士气、弘扬正气、激发活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要站在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高度来认识海关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

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决定明确指出,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海关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鼓舞海关人不断前进的精神源泉,是全体海关人共同追求的理想信念,为实现现代化海关事业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因此,海关的科学发展离不开文化建设,在当前海关立足新起点、谋求新发展的关键时期,应当立足时代和实践新发展,以新的视角认识海关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海关文化建设既是推动海关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又是海关文明进步的重要目标。海关文化建设可以在广大关警员中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在海关系统形成尊重人、信任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和谐氛围,达到激励海关干部职工投身海关各项业务改革和建设,为海关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助推力,为各项改革的顺利实施提供思想保障。此外,正如于署长在总署党组扩大会议上战略性地指出的那样,要提高海关文化建设的综合效益,实现海关业务建设、队伍建设、文化建设同步发展。这更加明确地把文化建设作为海关文明进步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目标,标志着海关在文化建设地位作用认识上的新飞跃,反映了海关在文化建设上的战略眼光。

海关文化建设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又是直接关系民生幸福的有效载体。加强海关文化建设,将进一步提升海关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当海关文化被广大关警员所认同之后,它就会成为一种粘合剂,从各方面把全体关警员团结起来,使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整体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在文化建设凝聚人心的同时,在广大关警员文化需要更加突出、更加迫切的背景下,我们讲改善民生,文化应该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讲生活质量,文化应该是一个显著的标志;我们讲幸福指数,文化应该是一个必备的衡量尺度。当前,关警员的思想困惑、精神焦虑有所增多,海关可以用文化温润心灵、舒缓压力、涵养人生,丰富人们精神世界,切实保障关警员的文化权益,最大限度地促进关警员的全面发展。海关文化建设既是推进业务建设的加速器,又是推动队伍建设的新平台。按照“把好国门,做好服务,防好风险,带好队伍”的“四好”要求,既要加强三大风险防范制度建设,同时又要加强廉政文化建设,通过两者的有机结合,强化关警员守法、服务、创新、高效、清廉的意识,提高其自我要求、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自觉性,从而充分发挥“文化把关”作用,积极推进海关业务建设。同时,海关作为全国仅有的三支衔级部队之一,必须根据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政治坚强、业务过硬、值得信赖”的海关队伍建设要求,通过文化建设,做到外树形象、内强素质、令行禁止、严格自律,在新阶段使队伍建设迈出新步伐。

(二)要在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及落实“四好”总体要求的实践中积极推动海关文化建设的发展和繁荣。

一是要始终突出海关文化建设的核心。积极推动海关文化建设的发展和繁荣,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紧紧围绕并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唱响时代主旋律,培育时代新风尚,努力提升海关文化的内在价值和文化品位。于署长提出要从“爱国、厚德、增信、创新、奉献”5个方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10字精神既充分结合海关工作特色,又全面融入了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道德追求,创造性地继承和发扬了海关精神,是新时期的兴关之魂。

面对当今文化发展的开放性和多样性,为了使海关人能够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形成思想共识,就必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伟大旗帜,自觉把新时期海关10字精神这一崇高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融入海关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并转化为广大关警员励志图强、创造辉煌的实际行动,自觉保持行业文化的先进性,不断丰富海关文化的时代内涵。

二是要忠实履行海关文化建设的使命。积极推动海关文化建设的发展和繁荣,既要在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充分发挥海关的把关职能,促进对外文化交流,为优秀文化“引进来、走出去”提供优质服务,推进文化贸易便利化;又要积极推动海关自身文化建设的发展和繁荣,时刻高扬海关的文化理想,时刻高举海关的文化旗帜,努力建立海关的文化认同,努力保障关警员基本文化权益,努力树立海关的文化形象,以高度政治自觉切实承担起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历史责任。

海关所处的特定工作环境,决定了必然面对外来文化的涌入和冲击,必然面对社会思想意识的多元多样多变。在这样的背景下,海关文化建设更加要把传承民族和海关优秀文化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用其滋养海关文化生命力、激发海关文化创造力、建设好海关人共有的精神家园;更加要关注关警员对实现自身文化权益越来越高的要求,用优秀文化成果满足他们的要求,保障他们的文化权益,促进他们全面发展;更加要注重用特色鲜明的海关文化铸造鲜明的海关形象,不断提升海关在社会文化发展中的影响力。

三是要全面理解海关文化建设的内涵。积极推动海关文化建设的发展和繁荣,需要贴近海关行业实际,努力建立起具有时代特征、海关特色和内涵丰富的海关文化体系,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海关文化是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具有海关职业特色的行业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海关在长期工作实践中形成的价值标准、理想信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群体意识、精神风貌、形象标识等具有海关特色的各种活动的总和,主要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四个层面内容。

因此,建设海关文化必须大力培育具有感召力和向心力的精神文化,铸就兴关之魂;必须努力推广和展示文明形象的行为文化,塑造海关之形;必须积极完善刚柔相济的制度文化,夯实建设之基;必须注重提升凸显行业品牌和个性的物质文化,彰显文化之特。只有动员各方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达成上述目标和任务,才能真正使之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形,真正使海关文化在建设中发展,在发展中繁荣,在繁荣中共享,真正实现以文兴关、以文育人。

四是要牢牢把握海关文化建设的关键。积极推动海关文化建设的发展和繁荣,必须紧紧依托基层文化建设,引导鼓励广大关警员参与文化建设,让广大关警员共享文化建设成果,更好保护广大关警员的文化权益,使海关基层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不断满足广大关警员的文化需求。文化建设的源头来自于基层,文化建设的成就体现于基层,文化建设的根基必须深深扎在基层。

没有基层关警员的广泛参与,也就形成不了文化发展的动力,产生不了文化生产力,文化建设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基层文化建设是海关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立足于基层,使基层成为海关文化建设的主体,让蕴藏于基层的文化创造活力得到充分发挥;必须激活基层,充分发挥基层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基层掀起学习文化、实践文化、享受文化的热潮;必须服务基层,为基层提供丰富的文化产品,让广大关警员亲身体验和感觉文化就在身边,从而感受文化的力量,领略文化的真谛,自觉接受文化所倡导的价值理念和规范。只有让每一位基层关警员从文化中受益,海关文化才真正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才有坚实的发展基础。

五是要不断增强海关文化建设的动力。积极推动海关文化建设的发展和繁荣,必须充分利用各种文化资源,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扎实稳妥地推进文化创新,不断增强文化建设的动力。文化资源是文化建设的土壤,不同的文化土壤培育出不同的文化风格,展现出不同的文化亮色。文化改革和创新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是激发文化活力、展示文化魅力、永褒文化生命力的根本所在,也是文化繁荣发展的制胜之道。

因而,海关文化的建设和发展需要不忘本来,海关文化有其既有的传统、固有的根本,深厚的传统文化资源是海关文化安身立命的根基和精神命脉;需要吸收外来,以开放包容的胸怀、辨证取舍的态度和转化再造的能力积极吸收外来文化、关区的地域文化和其他行业文化等资源推动海关文化繁荣兴盛;需要着眼将来,从海关现代建设实践中,从文化建设自身的良好局面中,从与业务建设、队伍建设有机结合中,从加大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等改革创新力度中,从抓好一批体现海关特色并具有生命力的文化工程中,把握海关文化发展前景。

四、进一步推进海关文化建设的建议 于署长在党组扩大会议上精辟地提出海关既要从“大文化”着眼,发挥进出境环节的“文化把关”作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和对外文化交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也要从“小文化”着手,坚持“文化兴关”,在落实“四好”总体要求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海关文化。同时,总署党组在新形势下提出了“学军”这一海关准军事化纪律部队的建设方向。我们感到,进一步加强海关文化建设是形势所趋、任务所需、使命所在。我们必须立足实际,顺势而为,不断提高认识、做好规划、完善机制、培养队伍、创新实践、搭建平台,从而实现文化建设与业务建设和队伍建设的协调发展,大力推进“文化把关”和“文化兴关”进程。

(一)更新文化理念,强化文化认知,进一步加强新时期海关精神文化建设。

文化偏重的是精神领域,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在海关文化建设中处于核心地位,具有统领作用。一是要进一步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文化建设中的灵魂作用。依据这一论断,切实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海关文化建设全过程,认真贯彻“四好”要求以及于署长提出的10字精神,并切实转化为全体关警员的自觉追求,是海关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二是深入挖掘提炼海关共同的价值取向。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灵魂,而价值取向就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不论社会制度、生活方式,或风俗习惯、精神风貌都是价值观的展现。只有表达了人类最优秀的价值观,文化才能展现魅力、形成凝聚力和感召力、发挥创造力。所以讲文化建设,首先要思考和推动价值观建设。建议在海关系统开展海关价值观大讨论,挖掘提炼出全体海关人认可、认同的海关价值取向,使之与海关精神一样,成为全体海关人的共识和行动指南。同时,在各关和海关院校各层级的培训中增加文化建设主题的课程,以提升各级领导和关警员对文化建设的认知程度。

(二)做好发展规划,全面推动海关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按照“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总体要求和内在精髓,大力推进《海关文化建设纲要》的贯彻实施,积极实行文化建设目标管理,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系统设计、科学规划,确定海关文化定位,制定海关文化建设发展战略和各层次、各阶段的海关文化建设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海关文化建设发展的目标、方向、原则、内容、载体等,提出工作的具体步骤和方法,从而系统地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建设规划方案。建议每个关区结合关区实际和海关的发展战略,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提出文化发展主线、形成文化发展思路、设定文化发展目标、打造本关区的共同价值追求,形成完整的文化建设框架,从而构画出海关文化发展的前景蓝图,促进海关文化建设的大发展大繁荣。

(三)强化机制建设,持久保持海关文化建设的活力。建立健全具有可操作性的系统、规范、健全的海关文化建设新机制,逐步形成与现代化海关相适应、遵循文化自身发展规律、符合海关文化建设要求的海关文化建设机制。

研究机制,设立海关文化建设研究中心(可设置在海关院校),对国家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中外文化建设的规律、海关文化建设特点需求等进行前沿研究、宏观研究、理论研究、运用研究、比较研究、跟踪研究等。

激励机制,建立与海关现行的激励机制相吻合、相衔接、相配套的海关文化建设激励机制,以调动各类文化工作者、海关文化骨干、广大海关关员参与的积极性。建立海关文化建设“金点子”激励机制,鼓励和支持广大关警员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踊跃参与文化建设,积极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评估机制,对文化建设发展状况、取得成效、存在问题进行评估,定期进行考核指导,标准要科学,制度要规范,时间要常态,结果要公示,先进要奖励,落后要惩罚,以促使各关更好地履行职责,激发员工积极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

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党组(党委)统一领导,主要领导亲自抓,班子成员分工抓,党政工青妇齐抓共管,全体关警员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形成文化建设强大合力,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进一步明确总署、直属海关、隶属海关各层级文化建设组织管理机构(部门)和职责权限。借鉴部队文化管理经验和做法,在总署政治部设立文化建设处,加强对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在各关设立兼(专)职文化政工员,人力资源按照与海关总人数的适当比例进行配置,进一步丰富海关文化组织网络,为海关文化建设提供组织保障。进一步落实《海关文体建设预算管理办法》,加大文化建设的经费投入,改善基层海关文化建设硬件条件。

(四)推动实践创新,深入发掘海关文化建设的功能。抓住明年海关文化建设年的契机,继续贯彻落实《海关文化建设纲要》,深入开展文化兴关“五个一”建设,大力加强海关文化精品和文化品牌建设。按照“弘扬主旋律、讴歌先进性、展示新风貌”的宗旨,坚持贴近基层、贴近关员、贴进生活,加大海关文化优秀题材作品创作,创造出思想性、文学性、艺术性俱佳的文学、影视、音乐、美术、摄影、书法、曲艺等一系列海关题材优秀作品和优秀曲目,不断加强海关对外宣传,树立和提升海关良好的社会形象。切实加强文化落地项目建设,各单位要积极学习借鉴兄弟海关和其他单位文化建设的经验,尊重和发挥广大关警员的首创精神,精心培育植根群众、服务群众的文化载体和文化样式,及时总结来自基层、来自群众、生动鲜活的文化创新经验,形成创作源于关员、活动依靠关员、舞台成就关员、成果惠及关员的群众性文化氛围,不断增强海关文化的生机和活力。

(五)着眼队伍素养,不断提高海关文化建设的水平。学习借鉴军队、警察系统文化队伍建设“专职、专业”的成功经验,突出专业化水平,从文学、书画、网络、音乐、舞蹈、曲艺、体育等各个方面系统打造海关文化骨干队伍,造就一批高层次、高素养、高境界的海关文化人才队伍和文化组织人才队伍。积极探索海关各类文化人才的引进、导入机制,解决和破解文化人才招录的政策难题,为海关招录文化人才提供政策支持,创造条件加大海关文化人才引进力度。健全海关各类文化人才的培养、使用机制,通过定期举办专业培训和交流活动,不断提升文化人才的专业素养,努力为他们参与海关文化建设活动创造条件、搭建平台,积极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发挥作用。有效利用社会文化资源,鼓励专业文化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海关文化建设和群众文化活动,探索建立并逐步形成专兼结合的文化人才队伍。鼓励和支持文化工作者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增强关情了解,增加基层体验。

(六)搭建广阔平台,多方推动海关文化建设的繁荣。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充分利用各方资源,采取得力措施,搭建起支持文化建设的广阔平台,为文化建设各项工作提供推动力。积极搭建交流平台,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完善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政策措施,努力开展和积极参与海关内部、外部文化的对话与交流,大胆吸收借鉴一切有利于海关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和优秀成果。积极搭建网络平台,问卷调查显示,目前广大关警员认为平时接触较多的媒介排名居首的是网络(占36%),因此,应当重视借助微博、关员论坛等文化建设载体,充分利用网络视频、网络文学等文化建设样式,把互联网作为海关文化建设的新阵地、新平台。积极搭建传播平台,进一步加强海关刊物和出版社建设,努力构建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海关文化传播体系,提高海关文化辐射力和影响力。

进一步推进海关文化建设需要各关因地制宜、因时而宜、量力而行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实践活动;需要建立求同存异、百花齐放的文化建设大格局;需要充分调动广大关警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海关文化建设纲要》的要求惠及每位关员,真正把海关文化的根扎进群众的心里。课题组将及时总结和推广各关独具特色的鲜活文化建设实践和经验,不断推进海关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以上是调研组形成的阶段性课题报告。下一步,课题组还将进一步加强对海关文化建设的研究,将结合总署明年的海关文化建设年工作,认真抓好5项工作:汇编一套辖区各海关文化建设经验资料;探索设立一个辖区海关文化建设案例库;联手海关学会上海分会形成一批海关文化建设的学术成果;启动编撰一本针对上海海关学院海关专业大学生使用的海关文化建设教学讲义的前期准备工作;争取明年在上海海关学院的处长培训班中开设一门海关文化建设专题讲座。

第二篇: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组工文化不仅是组织工作精神内涵及价值观念的集中反映,也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工作的灵魂和支撑。因此,既要突显时代特征,树形象、创品牌,又要最大化丰富组工干部自身文化内涵,是对新时期组工文化建设提出的重要历史性命题。

一、主要做法

1.坚持公道正派,推进价值文化建设。通过开展一系列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引导组工干部大力弘扬“安、专、迷”精神,不断丰富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的文化内涵,使组工干部的价值追求与党和人民的要求吻合,与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同步,自觉做到公道正派、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一是加强党性修养。健全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及“三会一课”等制度,采取部长讲党课、专家讲座、老干部讲传统、优秀党员讲经验,开展“进组织部为了什么、到组织部干了什么、在组织部和人家比什么”大讨论,定期开展党性分析评议,不断加强组工干部党性修养,使组工干部切实做到党性坚强、政治过硬、忠诚可靠。二是塑造道德品行。充分发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四比一提高”“等载体作用,紧密联系实际,创新活动方式,深入开展以牢固树立群众观念为重点的宗旨教育,以强化公道正派理念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不断加强组工干部理想信念、宗旨观念、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引导干部形成积极向上、干事创业的精神追求。三是强化理论武装。坚持每周二、周五定为集中学习制度,开展“读书月”、“组工讲坛”等活动,采取专题辅导、专项测试和理论研讨等形式,深入学习党的基本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等,全面了解党的历史和党建理论,提高组工干部的理论素养,引导组工干部牢固树立公道正派的核心价值观、团结奋进的部门精神、开拓创新的工作理念。

2.完善制度体系,推进制度文化建设。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和长期性,我们致力于坚持常抓不懈,近年来先后修改完善《正镶白旗党委组织部精细化管理制度汇编》,建立组织工作调研“双带一自选”制度、“月初安排、月未总结”交流制度和《组工干部联系点制度》等工作机制,推出组织部长下访、约谈以及接待日制度,坚持开门评部,开展组织工作“金点子”征集活动,汇集“金点子”28个,设立干部监督信箱,出台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AB岗管理等多项制度,通过建立科学制度规范,完善组工文化建设与外部管理、自律与他律相互补充和促进的运行机制,教育引导组工干部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使公道正派的要求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的形式得以充分体现。

3.树立形象品牌,推进行为文化建设。近年来,我们按照“组工干部素质提升行动”要求,不断深化“四比一提高”活动,营造了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使形象建设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细化于行。一是规范组工干部工作行为。按照年初安排,将组织工作重点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分管领导和责任科室,跟踪督办,定期通报,推动落实。认真落实“月初安排、月未总结”工作制度,充分发扬“白加黑”、“五加二”的岗位奉献精神,有计划、有节点地推进各项工作。继续深化“组工干部下基层”活动,建立拓展组工干部联系嘎查村、社区和“党员中心户”示范户、扶贫开发贫困户等联系点29个,不断提升组工干部服务基层工作水平。二是规范组工干部的生活行为。坚持从严治部、从严律己、从严带队伍,严格执行“十严禁”等各项纪律规定,加强组工干部管理监督,以铁的纪律保证组织部门风清气正。通过认真组织学习李林森、涂红刚、兰辉等优秀组工干部的先进事迹,教育组工干部对照先进找差距,立足本职岗位比学习、比工作、比奉献。

4.营造和谐氛围,推进环境文化建设。通过努力创造工作、学习的良好环境,营造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精神氛围,促进组织部门正气充盈、精神振奋、开拓进取、共同进步良好部风的形成。一是加强硬件设施和文化载体建设。通过栽植有氧植物,创作摄影、书法作品,组织卫生评比等活动,打造清洁卫生、庄重典雅、蕴藏文化的科室工作环境。在硬件投入方面,实现了人手一台办公电脑,并于今年完成了“大组工网”分级保护建设任务,基本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和无纸化目标。营造浓郁文化气息,充分利用部会议室有限空间资源,建设“组工文化陈列室”,集中展示近年来正镶白旗组织工作取得的成果及组工干部昂扬奋发的精神状态,激励大家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崭新的形象,扎实工作,再立新功。二是情感本位管理。牢固树立“大组织”理念,坚持谈心谈话制度,完善干部职工及家属生病住院慰问探望、生日关怀和逢年过节家属慰问团拜、家庭重大变故或经济困难救助等制度,真心帮助干部职工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实际困难,使组工干部内心充满归属感、成就感和幸福感。

二、存在问题

组工文化建设深度不够,存在诸多问题:如组工干部对组工文化建设的概念把握还不够准确,容易与传统的文体活动相混淆;加强组工文化建设的具体方向和抓手还不明确,目前主要还落实在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的各项措施中;组工文化建设的社会参与度不高,吸引力、渗透力不强;抓组工文化建设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还不够强,等等。

三、几点思考

1.坚定理想信念。政治上的清醒来源于理论上的坚定。作为管干部的干部、管人才的人才、管党员的党员,其使命决定了组工干部必须以党的政治理念作为自己的政治信仰,以党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自己的价值取向、支撑自己的理想信念。组工文化建设要与创建学习型机关紧密结合,既要系统、深入、全面地学习政治理论,准确把握精神实质,不断用以指导思想和行动;又要认真学习组工政策法规,努力成为熟悉党务的“政策通”,清楚人头的“活字典”,掌握各项工作的“多面手”;还要加强对市场经济、科技、金融、法律、现代管理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不断提高思想境界,打牢坚持公道正派的思想基础。

2.恪守职业道德。组织部门作为党的重要部门,具有自身特色的职业道德内容。清正律己是组工职业道德建设的关键。组工干部带头清正律己,必须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做到光明磊落、胸怀坦荡,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革命气节;必须恪守职业道德,遵守组织人事纪律,严格保守秘密,做到不该说的不说,不该问的不问,不该拿的不拿,始终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言、慎微、慎欲、慎独。

3.健全制度体系。从组织工作全局出发,对组工文化的构建和发展做出全面规划、统筹安排,组织专门力量,深入调研,形成一套适于组工文化建设长期发展规划。巩固和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加强作风建设不放松,坚持和完善学习、培训、锻炼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机制,使组工干部选调任用、学习培训、考核评价和退出等机制更加科学规范;坚持和完善征求意见制度、谈心谈话制度、满意度测评制度、开门评部制度、部风监督员制度、部务公开制度等,使组工干部的行为得到及时、有效的监督;坚持和完善考核评价制度,将德、能、勤、绩、廉等指标进行细化量化,以科学量化的方式为组工干部个人价值的充分实现提供比学赶超、争先创优的平台,形成组工干部竞争流动的良好机制。

4.注重人文关怀。坚持把促进组工干部自身发展作为加强组工文化建设的出发点,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各项文化建设活动,使组工文化真正体现组工干部的意愿。积极引导组工干部找准组工文化建设和自身工作的契合点,使文化建设能够融入到个人具体的工作中,最大限度地发挥组工文化建设的实际作用。充分运用干部群众乐于参与的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组工文化活动。如组织开展主题征文、书法摄影作品征集、>演讲比赛等活动,不断提高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群众参与组工文化建设的热情。同时,努力创作一些反映组织工作、展示组工干部风采的文化精品,提升组工文化知名度。)

第三篇:校园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关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学院 专业 年级 姓名

中文摘要:校园文化是大学生活中的主旋律,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生活学习。校园文化从根本上来说是在各种因素的合力下促成的人文氛围与人文环境。校园文化从各个方面反映了学校的建设状况。建设积极、健康、活跃、严肃、认真的校园文化也是大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对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培养其高尚的的道德品质,提高其综合素质是极为重要的。关键词:

校园文化;大学生活;建设

一、调研背景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了解当代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新道路的看法,以及我校的校园文化。

二、调研目的

校园文化是高等院校特色的重要表征,是高校的生命所在,是催生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生命发展的深厚土壤,是高校人文传统和优良传统的根本之源。校园文化承载着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价值功能。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进行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意义十分重大。

三、调研方法

(1)走访重庆市内各个高校,进行调研。

(2)对本校学生进行抽样调研。

(3)根据网络资源,把问卷发到各个大学生群里,进行网上调研。

(4)电话调研,访问自己的朋友。

四、调查结果

大多数同学(约占56%)对于政治并不了解。但是,大多数同学(约占60%)关心校园文化的发展,同学们的课余时间主要用于学习,社会实践以及休闲娱乐。占近82%的同学注重个人素质的全面提高,约占81%的同学对校园社团活动比较满意。

与以往相比,各界大学生出现的问题都不完全相同,以前问题的原因大多在素质上,现在出现的问题原因大多在个性上,现在的大学生重视自我修养的提高,但是在某一些问题上更加重视自己的个性发展,自己的激情与愿望找不到发泄的出口,往往是导致这些问题的直接原因,所以如何为学生建设一个更好的表现的平台,将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重要一页。

五、调研分析

1、校园文化的畸形化

(1)课桌文化。当前,在大学生中有一个不良现象,就是在课桌上舞文弄墨,乱写滥画,直接的后果便是导致课桌上字迹斑斑,划痕累累,几乎很难找到一处“尚未开垦的处女地”。此外,刻画现象也很严重。从反映的内容来看,格调高雅的“精品”不多,而平庸之作过滥。或以桌面为考试作弊之依托,或宣泄个人情感之体验。课桌的整洁程度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大学生的公德修养,折射出大学生的心灵世界。随手在课桌上涂画,顺便把课桌当作稿纸挥洒,这便是大学生公德意识淡化的表现,反映了部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下降、自律意识淡薄。

(2)宿舍文化。宿舍是大学生的“家”,是集体学习、休息、娱乐与交际于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场所。学子们在这个自由天地里用自己的言行创造了具有自身特点和时代特色的宿舍文化。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折射、家庭文化的变异、社会文化的缩影。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对于培养合格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宿舍文化中出现了许多恢色的潜流,一定程度上污染了宿舍的精神环境,也影响了大学生良好风貌的形成。宿舍装饰渐趋世俗化,各种明星风采、美人玉照把宿舍装扮得花里胡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个人内在精神素养的提高。宿舍语言渐趋庸俗化,一些粗野的词汇在宿舍中使用频率极高,宿舍里的污言秽语与公共场所的高谈阔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广告文化。在五花八门的校园文化中,还有一种“广告文化”。学校专设的广告栏、宿舍楼的黑板、食堂的墙面以及其他人流量大的地方都形成了广告文化的地盘。广告名目繁多,海报、通知当属家常便饭,其他家教信息、售货广告也是屡见不鲜,其中更混杂着诸多非主流广告。近来,代考广告也名目张胆地出现在高校的广告栏中。

2、校园文化现象的不良表现:

(1)平时的轻松,考试时的紧张——成绩作为积分体制中最重要的元素,使得曾经风靡校园的“59分自费、61分浪费”的口号悄然无声,取而代之的是对高分的狂热追求。但大多数同学在平常不原付出太多努力,仅愿在最后一个月中打拼。

(2)逃课现象——上课虽然重要,但一些“逃课者”总会为自己构建各种理由,使自己信服。

3、校园非主流文化形成原因的分析

校园非主流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同时也与大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关系密切。它的形成主要受以下两方面的影响:(1)社会变革的影响。作为社会最为敏感、最为活跃而又富有文化知识的青年群体,大学生较之其他群体对社会变革有着更大的热情,这种激情使得他们容易成为接受、复制乃至创造新文化的先锋。总起来说,社会变革给校园文化注入了一股健康、清新和鲜活的血液。但同样不容忽视的是,就是激情与浮躁同存。成功期望目标与自身总体素质不相适应,许多尚未形成稳定的价值评价体系的青年学子一时很难适应,甚至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思想困惑、行为无序等。校园非主流文化正是这一现象的折射与投影。(2)大学生自身心态因素。社会变革使青年学生的心灵受到极大的影响。大学生脆弱的心理难以适应社会冲击所带来的困惑与阵痛,于是产生了许多的心理困惑与障碍,从而导致了一系列的浮躁化的言行,校园非主流文化即是其反映。

六、对策与建议

1.让学生随时了解,学习和贯彻党的新决策。加强这方面的宣传与讲解。能在党的领导下,发展和繁荣我国文化。

2.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以先进文化为指导,把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想内涵。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情操塑造人

3.确立面向现代化的校园文化建设目标,形成开放的校园文化建设观念。在社会文化的整体发展中形成有助于青年学生社会化的文化氛围,形成青年发展、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关系,推动校园文化向健康的方向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引导,树立校园文化全员共建意识。营造健康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设计和规划校园环境建设,从净化、绿化、美化入手整治校容校貌。同时要创设各种文化设施,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感染和熏陶;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

5.以先进文化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各具特色、多层次、多格局发展的时代特点。

6.加强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做好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各种渠道做好宣传教育工作。通过舆论宣传,扩大教育效果,有意识地进行正面引导,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并最终成为制度的执行者和传播者。7.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8.完善各种咨询服务。大学时期是一个人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阶段。因此,正确引导大学生对一些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看法,培养他们判断事物的能力是重要的。

9.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物质文化是一种显性的校园文化,它往往会发挥规范与制约的育人作用。所以良好的物质文化建设,对校园文化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可小觑。

七、结论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广泛性、复杂性的特点。要做好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首先高校领导要给予充分的重视,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纳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的一项核心工作。其次,高校不仅要重视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等基础层面建设,而且要推进更深层次的文化发展。再次,要树立校园文化全员共建的意识,上至学院领导,下至每个师生员工都要重视、参与校园文化的建设。只有全体师生员工都充分认识到自己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有的责任,在教学、管理中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才能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第四篇:生态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生态文化建设调研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14级暑期“思政课”社会实践

专业:年级:班级:姓名:学号:

生态文化建设调研

婆石社区生态调研

社会实践时间:7月13日~7月24日 社会实践地点:香洲婆石社区港二路3号 调查对象及范围:社区居民 调查主题:社区生态环境 调查人员:50

生态文化建设调研

社会实践题目

(作者)

摘要:社区是构成城市人居环境的“细胞”单元,是城市生态建设的基础,也和居民的生活密切相关。生态文明社区建设不仅包括绿化、美化和改善居住条件等内容,更是 一项复杂的工程。根据以上情况我小组针对婆石社区的人居环境开展调查。

关键词:调研;走访;生态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建议

正文

一、调查背景

社区是构成城市人居环境的“细胞”单元,是城市生态建设的基础,也和居民的生活密切相关。生态文明社区建设不仅包括绿化、美化和改善居住条件等内容,更是 一项复杂的工程。根据以上情况是针对婆石社区的人居环境开展调查。

生态文化建设现已成为国家高度重视的项目。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从10个方面绘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十八大报告不仅在第一、第二、第三部分分别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成就、重要地位、重要目标,而且在第八部分用整整一部分的宏大篇幅,全面深刻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各方面内容,从而完整描绘了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社区概况

社区面积0.8048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037人,流动人口3450人。拥有东海、嘉海、中航、东信、蓝特五个工业区,有珠江食品厂、兄弟公司等知名企业较大型企业单位60多家。区内工厂多,外来人口密集,婆石社区党支部有党员25名,其中男党员19名,女党员6名,大学本科以上学历5名,大学专科学历4名,高中及中专学历9名,初中及以下学历7名。党员平均年龄44.8岁。婆

生态文化建设调研

石社区居委会现办公面积185平方米,为社区居民提供“一站式”开放服务平台窗口,方便社区居民办事。建立健全社区档案制度,社区档案达到省二级水平。社区内还活跃着一支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义工队伍,经常性地开展社区文体工作。居委会自成立之日起,以“服务社区,方便居民”为宗旨,发挥社区的各种资源优势,现有老年星光计划点、社区卫生服务站等,想方设法、多渠道地发展社区服务工作,是香洲区样榜社区居委会之一。

社区中有两个小区,小区内环境较好,有较好的物业管理。不过小区外是一个菜市场,菜市场环境较差,垃圾较多,社区居民普遍反映环境脏乱差问题。绿化方面,婆石社区绿化面积较大,并有花园等绿化场所。另外社区人流较为聚集,所以导致了脏乱的问题较为凸显

三、调查方式

1.问卷调查形式和实地调研形式相结合。

2.对问卷数据进行分类并汇总,并用EXCEL对其进行具体分析。

四、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1、问卷调查结果

对小区居民共发放

60份问卷,有效问卷50份。

1.1公众对生态文化的意识,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

您是否使用过珠海市公共自行车?

A.经常使用/18 B.偶尔使用/21 C.从未使用过/11 C.从未使用22%A.经常使用36%A.经常使用B.偶尔使用C.从未使用B.偶尔使用42%

生态文化建设调研

图1.您是否使用过珠海市公共自行车?

您如果要更换新能源或小排量汽车,最优先考虑的是

A.节能环保/19 B.使用成本/13 C.性价比/18 C.性价比36%A.节能环保38%A.节能环保B.使用成本C.性价比B.使用成本26%

图2.您如果要更换新能源或小排量汽车,最优先考虑的是

如果社区举办生态文化活动,您是否愿意参加?(根据1-5分评分,1分最低,5分最高)

□1/15 □2/19 □3/11 □4/2 □5/3

454%6%322%130%12345238%

1.2 公众对生态文化的满意度,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

您对周围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满意吗?(根据1-5分评分,1分最低,5分最高)

□1/10

□2/23

□3/9

□4/1

□5/7

生态文化建设调研

5414%2%318%120%246%12345

香洲区能让你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吗?(根据1-5分评分,1分最低,5分最高)□1/5 □2/8 □3/13 □4/4 □5/20 110%540%216%48%326%12345

五、调查结果分析

由此问卷反映出了很多亟待解决的疑难杂症,主要是市民的生态意识不够清醒以及政府对生态文化的宣传力度不够,有62%的人在近十天的经常骑自行车,有38%的人购车会优先考虑节能减排。尽管从数据中可以反映人们的出行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有所改善,但是人们更多的是因为这些与自己自身的利益相关,对生态文化的了解程度有限,生态环境的问题的认识仅停留在表面阶段。

在政府对生态文化的构建过程中,要充分继承和保护东阳传统文化精华,培育以“勤耕苦读、求实创新”为核心的现代文化,大力营造 “ 精致和谐、大气开放 ” 的人文精神。在规划建设中,要处理好保护好植被和公园建设的关系。遵循适度消费原则,在小区内大力倡导一种符合生态建设要求的、简朴的、实在

生态文化建设调研 的生活方式。、树立行业生态形象。以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医院、绿色商场和绿色工地等为抓手,以生态景区、生态乡镇、生态村、生态户创建为主要载体,促进全民参与,保护环境,美化家园。在生态市建设工程中,要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有计划地安排如“保护母亲河活动”、“清洁我们的家园”、“绿化美化我们的社区村庄”、“爱护大自然”等一系列公众参与的环保公益性活动。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之本。无论我们从事什么样的活动,所有的一切都离不开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生态环境,不去破坏她。尽量完善计划多与当地部门联系,尽量取得他们支持,得出相应的结论,争取做到实地实查,方案合理。争取为公园献出一份绵薄之力,使婆石小区恢复昔日的光景,从而使人们再一次享受它的美景。

六、主要对策建议及今后实施的意义:

1、贯彻循环经济思想,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促进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发展,是实现生态建设的重要经济实力保障。要大力发展生态种植业。推进园林产业结构调整,改善植被经济结构、品种结构。建设特色、优势垂钓生产基地,加快绿色无公害产品行动步伐。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科技之路,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推行清洁生产和绿色管理,逐步完善清洁生产和环境管理体系的地方政策和技术支撑体系,全面推行社区的清洁生产和环境管理体系。

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建设生态人居。

按照“适居性”、“特色性”和“城乡一体”的要求,把社区设成为布局合理、绿视较高、舒适度较好、城乡生态功能显著的人居环境区。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根据来广营乡的地形特征,按照一主城两片区、以港二路为中心向发展的住宅旅游区的规划,把握好住宅形态和总体空间结构,处理好居住用地与生态用地之间的关系。要建设完善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加快建设生活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

生态文化建设调研

无害化处置场,形成与这配套的污水收集系统和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网络。大力发展公园生态公厕,实施垃圾分散收集和集中处理。提倡绿色消费和绿色生活方式。合理配置绿地,提高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科学搭配各类植物,形成乔灌草结构合理的绿地系统,打造 “ 绿色通道 ”。把停车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中大型生态型停车场,尽早解决机动车剧增带来的问题。要改善城市能源结构。大力提倡建设节能型生态住宅、发展太阳能路灯、太阳能广告牌等,从多方面开发利用太阳能资源,逐步改善公园能源结构。传承文明,积极培育生态文化。

在生态文化的构建过程中,要充分继承和保护东阳传统文化精华,培育以“勤耕苦读、求实创新”为核心的现代文化,大力营造 “ 精致和谐、大气开放 ” 的人文精神。在规划建设中,要处理好保护好植被和公园建设的关系。遵循适度消费原则,在社区内大力倡导一种符合生态建设要求的、简朴的、实在的生活方式。、树立行业生态形象。以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医院、绿色商场和绿色工地等为抓手,以生态景区、生态乡镇、生态村、生态户创建为主要载体,促进全民参与,保护环境,美化家园。在生态市建设工程中,要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有计划地安排如“保护母亲河活动”、“清洁我们的家园”、“绿化美化我们的社区村庄”、“爱护大自然”等一系列公众参与的环保公益性活动。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之本。无论我们从事什么样的活动,所有的一切都离不开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生态环境,不去破坏她。尽量完善计划多与当地部门联系,尽量取得他们支持,得出相应的结论,争取做到实地实查,方案合理。争取为公园献出一份绵薄之力,使婆石社区恢复昔日的光景,从而使人们再一次享受它的美景。

第三,强化规划,严格执法。采取有力措施,加强规划建设执法力度,对该镇区内建设行为进行全天候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制止,并组织集中执法行动对违法、违章建筑进行了清理整治。共制止违法用地20起,实施拆违5起,规范不符合规划建筑行为6起,为控制会址南侧建筑,在五龙村内新规划一处安置社区,提供给农户建房,引导群众迁离该片严控区。

第四,健全机制,保持长效。为杜绝此次整治效果出现前清后乱,屡禁不止的反弹现象,我们积极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推进常规化运作。一是加强宣传教育

生态文化建设调研

力度,增强广大群众的意识,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二是加强巡查、督察制度到位,确保区内的环境卫生管理及时到位,建立一种不断“刷新”和“滚动式”的长效管理机制。

经过一个暑假的调查使得我对婆石社区的生态环境有了比较系统的了解,知道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知道了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利对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劝阻和举报。

加强保护区域水利设施和清水工程建设,晚上河道管护机制,落实管护责任和措施保障河畅水清,防洪安全。并且按照因地制宜,适度超前,突出特色的原则,加快和完善集镇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编制,加强规划管理队伍建设,强化对规划实施的管理和监制。积极推行生态建筑。健全垃圾收集,清运和无害化处理制度,落实垃圾处理经费,推行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建立健全环境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因地制宜,采用多种方式处理生活污水。根据经济很社会发展状况,逐步推行污水集中处理。

县人民政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统一领导组织,并分别确定一位领导分管保护和整治工作。及早安排,周密部署。县委确定了一名挂钩的领导专门负责该项目工作,牵头组织环保、城管、公路、该镇镇等相关部门人员,成立工作队,就环境卫生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勘察摸底,经过梳理明确了整治重点。制定了《工作任务分解表》,将责任落实到具体责任部门和人员,细化分解任务,明确工作责任和具体要求,并召开了由县文明办、交通局、环保局、公路局、交警大队等县直部门负责人、该镇镇全体机关干部及各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参加的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动员大会,进行专门的安排部署,确保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强力推进。

第五篇:农村文化建设专题调研报告

农村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政治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对于农村社会的发展、农民素质的提高、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期,我们深入部分乡镇村,通过与村干部座谈、入户走访、实地考察等形式,对全县的农村文化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我县农村文化建设的可喜成就

近年来,我们抢抓库区移民搬迁补偿机遇和国家、省出台的相关政策机遇,围绕“活动设施完善、文化特色鲜明、组织规范有序、社会风尚良好”的目标,遵循整体部署、阶段推进、分类指导的思路,以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推动文明村镇创建、加强基层文化网络建设和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为主要载体,扎实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可喜成效。

(一)基层文化网络初步形成。近年来,全县上下紧抓国家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机遇,积极向上争取政策、争取资金、争取项目,建设农村文化阵地,完善农村文化设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初步形成。全县1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按照统一标准进行了新建或维修改造,站房面积均在500平方米左右,内设“三室一厅”(书刊阅览室、文化科技培训室、办公室、多功能活动厅)。同时作为共享工程服务中心,12个乡镇均配置了3台以上电脑、1台投影仪、1台易播宝,其中有8个乡镇配备了卫星三级站。全县192个村(居)委会建起了文化室,配备了兼职管理员;高标准建成农家书屋147个,每个书屋配有标准书柜5组,报刊架1个,实用图书1500册,电子音像制品100种,报刊杂志30种以及阅览桌椅、电视机、影碟机、电脑等设备。全县共有27户市级、101户县级、1360户乡镇级文化科技中心户。每个社区至少有1户文化科技中心户及1名文化信息员。这些由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以及文化科技中心户构成的农村文化网络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民群众看书读报、健身娱乐的需求。

(二)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积极开展各种文化文艺活动,组织各村、居委会以村文化室、农家书屋、文化科技中心户为载体,积极开展文化文艺活动,活跃农村文化。经常性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把科普知识送到田间地头,把义诊药箱背到偏远山村,把先进文化带到农家大院。全县每年送科技下乡达100多场次,送戏下乡达150多场次,送电影下乡达2000多场次,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与此同时,充分发挥文化馆、文化站等文化机构的组织和阵地作用,利用传统节日、重大节庆、广场文化活动等载体,开展了一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自2006年开始,全县开展了三次电视歌手大赛,每次大赛均吸引数千城乡群众参与,屈乡大地处处歌声飞扬,群众性文化活动由此高潮迭起、精彩纷呈。每三年一届的民间文艺汇演,也使一些沉寂多年的优秀民俗文化得以发掘,并绽放异彩。如民俗表演《开山号子》、《陪郎“四十八”揖》、《正月十五烧毛狗》、《灵牛耕地》,薅草锣鼓《象牙床》,山歌对唱《车风斗》,杨林堂鼓等,这些节目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一搬上舞台就在社会上引起共鸣,广为流传。目前,全县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6人,县政府连续表彰了三批48名县级优秀民间艺人。2009年,屈原镇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除此之外,茅坪、归州、沙镇溪等乡镇还投资数万元举办农民运动会或专场文艺汇演,广受群众欢迎。各乡镇的广场文化、节日文化蓬勃兴起,为乡村文化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三)农村文化队伍不断壮大。农民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他们既是农村文化成果的享受者,又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参与者。近年来,我们始终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在首位,注重在农民中发掘人才,建立起稳定的骨干队伍,逐步壮大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充分发挥他们的艺术才华,为农村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通过艺人传授、集中培训、交流学习等方式,培养了一批基层文化骨干,涌现出了一批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文艺节目和民间艺人。全县大大小小的民间艺术社团有40多个,大多由农民自筹资金、自置道具组建而成的业余剧团、文艺队、戏班子。这些社团活跃乡村,为农村的婚丧嫁娶及重大节庆提供演出服务,走出了一条以艺养艺,市场促艺的新路子。比如,杨林桥镇的民间文化能人组建了2支民间艺术表演团队,1个文艺节目策划工作室,全年开展演出活动达50多场次。梅家河、九畹溪等乡镇的民间艺人自发组建的文艺社团,年创收达数万元。这些文化社团的演出节目涵盖歌舞、小品、秧歌、皮影戏、吹打乐等特色艺种,原汁原味、诙谐幽默,颇受农民的青睐。

二、我县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文化建设观念滞后。部分领导干部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手软,一手硬”的情况依然存在,“只要经济搞上去了,一俊可以遮百丑”的观念依然存在。文化工作“排不上号,摆不上位”,出现了“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钱紧了扔掉”的现象。还有的片面的认为:“文化工作是吹吹打打,蹦蹦跳跳,可要可不要”,因此“上面检查装装样,任务来了一阵风,风头一过无影踪”。诸如此类,种种错误认识,导致文化工作得不到重视和支持。

(二)农村文化阵地总量偏少。近年来,在各级文化政策的惠顾下,全县各乡镇综合文化站虽然都完成了兴建或维修改造的任务,但内部配套设施有限,利用效率不高。村级普遍存在“阵地少、活动少、设施差”的现状。部分村里的农家书屋、文化科技中心户多年未购进新书,现有图书陈旧破损,内容过时,少有人借阅。少数村虽有文化体育活动场所,但因其设施简陋、设备陈旧而少有人光顾。这些现象,非库区乡镇较之库区乡镇,经济弱乡镇较之经济强乡镇,显得更为突出。截至目前,全县只有20%的村建有文化广场,农村文化科技中心户占全县农户的比例尚不足1%。这直接影响着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农村文化队伍十分薄弱。乡镇文化干部绝大多数为兼职,主要在节日期间组织一些文化娱乐活动,平时主要精力忙于其他工作;有的文化专职人员年龄偏大,知识结构陈旧,整体素质不高,在组织指导群众文化活动中发挥不到应有的职能作用。由于待遇偏低,条件较差,难以吸引优秀的年轻专业人才到基层工作,这已成为制约农村文化发展的一大障碍。

(四)农村文化市场发育不足。为农民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总量偏少、质量不高,农民很难享受到一些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生活;农村特色文化资源的利用率低,农民群众文化增收的意识淡薄,渠道单一,许多民间艺术品、工艺品自产自用,很少进入市场流通,商品转化率低,对经济的贡献率较低;民俗文化活动大都由农民自发组织,没有与旅游产业结合,形成民俗旅游项目;文化产业发展滞后,缺乏规划指导,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尚没转化为产业优势。

三、加快我县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巩固文化阵地。文化阵地是广大农民群众树立共同的信念和目标,形成和谐的思想与文化,凝聚智慧和力量的有效平台。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建好县、乡(镇)、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一是要坚持“政府主导、多方支持”。当前,文化阵地建设的资金来源仍然要以政府投入为主,县、乡两级要纳入财政预算,确保有专项资金用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并在经济不断发展、财政不断增长的同时,逐年提高在这方面的投入比例。要继续实施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同时,要把项目带动战略引入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一些投资大、影响大的建设项目,可实行招商引资,采取商业化运作,推动一批公共文化工程的顺利实施,逐步缩小公共文化设施的城乡差别、区域差别。二是要坚持“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在有财力条件、有工作基础、有工作积极性的乡、村、农户率先建立一批质量较高、活动较正常的宣传文化中心、文化活动室、文化中心户。以点带面,通过建成一批巩固一批,示范一批带动一批,逐步在全县建立较为健全的网络阵地。三是要坚持“综合利用、资源共享”。集镇中心村可与乡镇宣传文化中心“共同使用”,村文化活动室可“一室多用”,并明确一名村干部为文化协管员,具体负责日常管理,充分发挥阵地的实际效用。充分发挥农村中小学在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方面的作用,提倡中小学图书室、阅览室、运动场所定时就近向农民群众开放,把中小学校建成宣传、文化、信息中心。在学校布点整顿中腾出的闲置校舍,可改造为村文化活动基地。

(二)拓展文化内涵。根据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变化,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不断充实活动内涵,创新活动形式。一要丰富文化活动。充分利用农村节庆日、农闲等时机开展文化活动。在活动形式上,要把经常性、小型多样的文化活动与定期举办大中型群众文化活动相结合;在活动时间上,要把“三下乡”与“常下乡”相结合;在文艺风格上,要将传统节目与现代节目相结合;在文艺内容上,要将民俗表演与政策形势宣传相结合。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既为群众提供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又增长农民的科技、法律等知识,提高依法致富的本领,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意识,培养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二要深化创建活动。要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广泛开展群众性文明创建的文化活动,倡导形成良好的公共秩序和社会风尚。积极开展“文明新风进万家、进社区、进农村”活动,充分发挥文化部门的资源优势,通过送戏、送图书、组织人民群众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文艺活动等形式,推进文明社区、文明乡村、文明家庭的创建工作,积极营造乡风文明的良好氛围,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移风易俗、抵制腐朽文化,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三要培育典型特色。通过特色文化增强文化的生命力、影响力和吸引力,对现有的民间文化资源要保护好、发展好,对民间文化资源要系统挖掘、整理,按照“抢救保护、传承创新、开发利用”的方针,加强对民间文化艺术的抢救工作,研究开发保护传承屈原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保护好高龄艺人,特别是在全省、全市有影响的民间艺人,对濒临失传的民间艺术和传统工艺,建立传承机制。建立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为抓手,原生态文化保护区为基础,优秀民间艺人和代表性传承人为重点,文化中心户为阵地,村文化室和农家书屋为补充的多层次的原生态文化网络体系。要积极开发具有当地传统和特色的民间工艺项目,创新民间艺术和民俗表演项目,开发文化生态游、农家乐等民俗旅游项目,实施特色文化品牌战略,培育一批文化名镇、名村。四是倡导自办文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扶持民间文艺队伍或个体办的文化实体,支持农民自办书社、演出队,促进农民自办文化的健康发展。力争到2015年,全县每个乡镇甚至行政村都有业余文艺队伍,最终以乡镇文化服务中心为基础,以民间文艺队伍、个体办的文化实体为补充,逐步形成文化网络,因地制宜地开展小型多样的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创新文化体制。农村文化建设不仅要靠外部支持,而且也要通过对现有文化体制的改革创新形成良好的运作机制。一要深化改革。县级文化馆、图书馆、电影公司、屈原艺术团等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其在农村文化中的主导作用。要不断深化文化单位的劳动、人事、分配制度等方面的内部改革,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的竞争、激励、约束机制和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同时要理顺乡镇文化站的管理体制,达到“管人、管钱、管事”的统一,人员编制进入县级文化主管部门,将行政管理、人事管理纳入文化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人员工资福利纳入全额财政供给,解决其后顾之忧;活动经费按照有关政策列进县财政预算的“盘子”,由县财政按渠道拨付。县级文化馆、图书馆、艺术团等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其在活跃农村文化中的积极作用。二是要多方支持。通过民办公助,政策扶持,鼓励农民自办文化,开展各种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的文化经营活动,使农民群众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积极扶持热心文化公益事业的农户组建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户、文化室、图书室等;对于现有民间艺术团体。如皮影戏剧团、花鼓戏剧团、龙狮演出队等,要大力支持其以市场运作方式,与旅游景区、婚庆公司嫁结,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三是要规范管理。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营造扶持健康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的社会环境。成立文化市场执法大队,充分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监管作用,健全农村文化市场管理体系,加强执法力量,加大监管力度,提高执法水平,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违法违规活动,取缔无证经营。重点加强对演出娱乐、电影放映、出版物印刷和销售、网吧等方面管理,坚决打击传播色情、封建迷信等违法活动。

(四)建好文化队伍。切实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发展农村文化事业,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要稳定和发展专兼职结合的农村文化队伍。每个乡镇综合文化站(馆)至少有一名专职干部和相应的兼职干部。稳定和发展专兼职结合的农村文化队伍,逐步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强化对乡镇和村级文体活动的组织指导,充分发挥农村基层文化组织的职能作用。一要提高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素质。要经常组织文化工作者、文艺专职人员深入农村生产生活的第一线,从新农村建设的生动实践积累生活、激发灵感,为广大农民群众奉献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二要发挥好“文化协管员”的作用。村级文化协管员是最基层的专门从事文化管理的队伍,要通过加强培训和管理,充分发挥其组织、协调、辅导和开展农村文化活动的基础性作用。三要培养一批农民文化骨干。每年举办若干期农村文体骨干培训班,不断拓宽乡镇文化干部的知识层面,提高文化干部的专业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着力打造一支思想正、作风硬、业务精、能力强的乡镇文化干部队伍,强化对乡镇和村级文体活动的组织指导,充分发挥农村基层文体部门的职能作用。要让农民做农村文化的主角,注意发现、培育农民文化骨干和带头人,变“送”文化为“种”文化,特别是要发挥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活跃在农村文化事业中的“乡土艺术家”的作用,激发农村自身的文化活力,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文化经纪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积极作用。

下载“海关文化建设”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海关文化建设”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教师文化建设调研报告两篇篇一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师文化建设......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精选公文范文--------------------------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class=““>为了推进全办经济转型跨越发展,为全办人民创造一个平安和谐的生产、生活......

    社区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卧龙山庄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的调研报告一个城市的希望与生机所在,文化是其灵魂与内涵,亦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体现。社区文化是各项文化事业的基础,也是社区建设的重要方......

    社区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社区文化建设调研报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区建设逐步向深入发展,社区文化蓬勃兴起。挖掘社区文化资源,推进基层文化建设,对于繁荣城市文化、推进城市现代化进程,对于强化......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2010-06-29 18:20:15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2)一、我县农村文......

    校园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1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大学生调研报告 题目:校园文化建设情况调研区域 垫江 姓 名 况桂香 系 别 文产 专 业 文秘 指导教师 张淼 时 间 2014.8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生......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为了推进全办经济转型跨越发展,为全办人民创造一个平安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街道党工委组织有关人员,经过近半个月时间,分九个片对全办×个村信访、......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篇一: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现状的调研调查报告宝塔村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 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2005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