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4 04:12: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第一篇: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篇一: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现状的调研调查报告

宝塔村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

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2005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再一次引发人们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关注和思考。为了对宝塔村农村文化建设现状进行一次调查,我深入宝塔村,采取走访党委书记的形式,对宝塔村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情况进行了调研,在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完成本篇调研报告。

一、宝塔村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

宝塔村位于皖宣城市狸桥镇,是一个由多个村合并而成的村。调研发现,调马村的文化设施相对较为齐全。村里有文化活动室、祠堂、寺庙、广播等文化设施,另外村里还有好几个篮球场。

每到大型节日,村里都会举办划龙舟、庙会等文化活动,尤其每逢到了春节,都会有舞龙舞狮、唱戏等活动,吸引了许多村民的参赛和观看。

二、新农村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分析

(一)数量较少。村里文化方面有特长的人才十分缺乏,村里都没有专业的吹、拉、弹、唱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即使是一知半解的也很少。在村里开展相关体育比赛时,都没有专业的裁判,也没有专业的文艺辅导教师,对繁荣农村文化生活造成了很大阻碍。

(二)素质相对低。村里没有自己的文化队伍,文化队伍建设缺乏引导。村里庆祝重要节日时,只能花钱请乐团来表演。

(三)经常性差。村里往往只是在春节前后,组织开展一些简单 的文化活动,没有形成规模;村里搞一些比赛,但也不经常,也不是很正规。农民在农闲时间文化活动十分单一,集体的文化娱乐活动非常缺乏。除了看电视、录像,就是打麻将、打牌等,很少从事其他文化活动。

三、加快我村新农村文化建设步伐的思考与建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经济建设,也离不开文化建设。文化与经济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相辅相成。农村文化建设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与进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小康社会目标能否早日实现。加快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步伐,就有了如下的建议和对策:

(一)加强对农村文化人才建设的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及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农村文化人才建设的重要意义,要把农村文化人才建设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要把文化人才培训工作同其他社会经济工作共同部署,共同推进。

(二)加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尽快完成乡镇文化站的恢复重建工作。以乡镇为依据,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采取“投、引、捐、集、融”资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法,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农村文化事业。逐步构建出县有文化馆、乡有文化站、村有文化活动室、自然村有文化活动户的四级文化活动网络。

(三)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市、县文化馆等部门要面向农村、面向农民开展好服务工作,加强对农村文化干部、文化骨干和文化中心户的免费培训辅导,充分发挥出农村文化能人的引带、辐射作用。

如充分发挥农村文化能人、文化中心户的作用,不断稳定和发展专、兼职结合的农村文化队伍,逐步提高农村文化队伍的整体素质。

(四)做好农村文化建设的试点工作。繁荣和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绝非一朝一夕之事,本着先点后面,先试点后普及推广的原则,先在全市确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做好农村文化建设的试点工作,在试点村,要把文化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全面开展。边试点边总结经验,然后逐步在其他村进行推广,力求我市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五)不断加大财政的投入力度。县、乡、村每年都要拿出一定的资金用于发展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确保专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合理分布,为乡镇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及室外健身场所等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六)不断地创新载体,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文化部门和农村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组织开展好农民书画展、农民歌手大赛等常规性的文化活动,引导和推动农民自演自赏、自娱自乐的文化骨干队伍的形成,营造祟尚科学、文明向上的文化氛围。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改革专业剧团组建文工团,增强专业剧团综合演出功能。文艺工作者要把新农村建设中的新人新事创作编排成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深入乡、村巡回演出,以激发广大农民自娱自乐的积极性。要以文化下乡为载体,改进服务方式,深入农村,流动服务,变文化“下”乡为文化“留”乡,变“送”文化为“种”文化。抓好乡村文化、家庭文化、农村校园文化,推进农

村文化普及工作,提高农民群众文化活动质量。

三、调研总结

这次的调研得到了村支书的大力支持,得以完满完成。通过这次调研,我们队家乡有了更深的了解,也亲身体会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巨大成就。那原来一栋栋泥砖房的地方钻出了一栋栋的新房子,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见证。以前那一条条弯弯曲曲的泥路也已经变成了笔直的水泥路,成了引着我们走向更加富裕的道路。宝塔村虽然只是我国千百村落中普普通通的一个,但却有着一般的代表性,是在党的领导下,一步步走向繁荣的代表。宝塔村还有其缺陷,但在党的正确领导下,走向繁荣,走向更美好的明天!篇二: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文化是新农村建设的软动力,具有其他社会要素无法取代的作用。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和重要切入点,在提高农村文明程度和农民整体素质,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些年来,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改善,农村文化建设呈现较好的发展局面。在新农村建设中,文化日益发挥出重大作用。但是,当前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仍然存在着对农村文化建设重视不够,或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农村文化建设滞后等问题。特别是随着农村文化建设的不断加强,人才问题几乎是所有农村文化工作者的共同优虑。主要表现在:农村文化队伍整体素质不高,能独当一面、挑大梁的业务人员很少;业务人员专业素质良莠不齐,知识已趋于老化;知识结构偏低,创新能力不够,对各项现代技术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的掌握尤其欠缺,许多民间民俗文化处于后继无人的状态;文化队伍不稳定,文化活动难开展,严重制约了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

一、我市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农村文化建设有了一定发展,但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是文化专业人才少。我市农村文化方面有特长的人才比较缺乏,由于体制等原因导致乡镇文化馆站编制少、人员少,每个乡镇都

没有专业的吹、拉、弹、唱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即使是一知半解的“土八路”也很少。社区虽然开展了一些活动,但只停留在自娱自乐的层次上,没有形成真正的“文化大院”。在乡(镇)、村开运动会时,没有专业的体育裁判,也没有专业的文艺辅导教师,对繁荣农村文化生活造成了很大阻碍。

二是文化工作者年龄大。在农村,懂乐器,通曲艺的文化人多是在文革期间由于宣传需要而培养出的文艺才能。现在他们的平均年龄在55周岁以上,由于身体和工作等原因的限制,进行文化活动的时间很少。

三是文艺骨干素质低。民间文艺团队不少,但缺少高水平的群众文艺创作优秀人才。乡镇文化站没有财政编制,导致许多“老文化”不在岗或不专职,既不专业更不专心,部分专业人员既不爱岗更不敬业。现有的文艺团体均是自发形成,经费自给自足,演员忙时务农闲时演出。这些人最高学历往往只是高中,他们的文艺专长大都是靠自悟形成的,而且,都仅停留在“会”的层面上,根本谈不上“精”、“专”、“博”。仅停留在自娱自乐的层面上,根本谈不上“传”、“帮”、“带”。文化站管理人员不能集中精力从事文化工作的现象也非常突出,各乡镇(街道)名义上都配备了文化站管理人员,但有的在编不在岗,有的身兼数职,无暇从事文化工作,或被抽出包点,或变成“杂役”,一年到头,抓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等各项突击任务。上级文化主管部门因“三权”下放而鞭长莫及。

四是开展文化活动经常性差。有的社区往往只是在春节前后,组

织开展一些简单的文化活动,没有形成规模;有的社区搞一些象棋比赛、篮球比赛,但也不经常,也不是很正规。农民在农闲时间文化活动十分单一,集体的文化娱乐活动非常缺乏。除了看电视、录像,就是打麻将、上网,很少从事其他文化活动。

五是开展文化活动主动性弱。由于各种原因,演员们参加文化活动不积极,往往都是多次邀请才参加。有的文艺骨干,在为文艺团体服务中,不是推辞做不好,就是要报酬,从事这种文艺活动在他们看来注重的不是精神上的娱乐,而是经济上的收入,积极性不高;文化站“三权”下放乡镇,文广站的管理由以条管理变为以块管理后,对农村文化工作开展十分不利。乡镇文化干部只注重办好镇里交办的工作,文化部门布置的文化工作被束之高阁,从而形成农村文化工作管理上的错位,党的文化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难以落实到基层。

六是文化工作影响面小。即使组织开展一些文化活动,也仅限于邻里之间、本村之间,横向辐射面不大,群众的参与面很小。

二、主要原因。

先进的文化是前进方向,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和谐文化,建设好农村文化事业,没有稳定的队伍,没有名正言顺的机构,没有基层文化组织者的引导,没有基本的物质条件,只能是纸上谈兵,喊破嗓子。目前发展农村文化工作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农村文化体制不健全。有的乡镇名义上设有专门的文化站,有的乡镇则由一人主抓文化工作但并没有独立的部门,职能发挥不突出。农村社区干部抓文化工作的一般都是兼职,会组织开展文化工作 的较少。农村文艺人才的培训工作基本上“撂荒”,因此,乡(镇)、农村社区的文化工作处于无人组织,无人辅导的瘫痪状态。许多上级关于文化建设方面的政策不能贯彻落实到基层,市区开展一些大型文化活动,基层参与的积极性不是很高。

二是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簿弱。我市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比较簿弱,缺乏活动场所及必要的器材,乡镇的文化设施有闲置、挤占、挪用等现象。

三是对农村文化骨干的培训工作处于停止状态。市区文化馆负责对群众文艺骨干的培训工作,但由于文化馆专业人才数量不足,门类不全,加之开展城镇文化活动,时间有限,所以多年来对农村文艺骨干的培训工作支持和扶持较少。

三、建议和对策。

有文化才有魅力,有魅力才有活力。为正视现实,不回避问题,真正把握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全局,充分调动人的因素和工作热情。为构建和谐政治、和谐经济、和谐文化、和谐社会,丰富广大农村人民群众的精神物质文化生活,缩小城乡差别,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笔者认为,如何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可从以下几点着手。一要加强对农村文化人才建设的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及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农村文化人才建设的重要意义,要把农村文化人才建设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要把文化人才培训工作同其他社会经济工作共同部署,共同推进。各乡镇、村要成立文化工 作领导小组。健全文化组织机构,尽快配足专业人员,落实编制,形成农村文化有专人管,专人抓的工作格局。

三要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市、县区文化馆等部门要面向农村、面向农民开展好服务工作,加强对农村文化干部、文化骨干和文化中心户的免费培训辅导,充分发挥出农村文化能人的引带、辐射作用。一是尽快解决文化馆专业人才短缺和缺乏训练场所、教练辅导力量不足等问题,加强辅导人员力量。二是充分发挥农村文化能人、文化中心户的作用,不断稳定和发展专、兼职结合的农村文化队伍,逐步提高农村文化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扶持乡村建立各类文化协会,并指导各类协会组织开展好活动,逐步扩大农民文化活动的参与面,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文化生活质量,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道德风尚。四是从源头抓起,农村各中小学要辟建好文化第二课堂,设全并上满上好音、体、美等艺术课;加强农村艺术师资力量,建议在分配艺术院校毕业生时,优先满足农村对艺术人才的需求。

四要做好农村文化建设的试点工作。繁荣和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绝 篇三:新农村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目录

摘要?2

一、调研背景及目的??3

二、**镇概况3

三、调研内容?3 3.1调研人员???3 3.2调研时间及地点3 3.3调研对象???3 3.4调研方法???4 3.5调研内容???4

四、调研结果?4

五、给出建议?5 附录 调查问卷???7 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农村文化建设中作为新农村建设中的软力量,为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当前,我国正处于市场运作方式转变、经营模式与国际接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农村文化建设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和日益提高的物质生活水平相比严重滞后,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农村文化落后已成为制约农村发展,影响构建和谐社会进程的一个主要因素。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有利于加速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实现持续健康科学的发展。只有充分认识到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看清新农村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并采取有力的措施才能全面顺利的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

关键词:新农村文化农民精神需求农村发展

一、调查背景及目的:

当前,党和政府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在全国范围内积极开展。而作为当代大学生,投身社会,服务人民是我们不变的目标,更应该积极地走进农村,了解农村,帮助农村。在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围绕新农村文化建设这一与广大农民群众联系紧密意义积极的工作展开了相应的社会实践调研。借此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内容,学习其中的知识和理论,使我们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有了更新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调查中发现当下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积极为农村和农民服务。

二、**镇概况:

**镇位于**西部、地处**、**、**三区(县)交汇处,与**镇、**乡、**镇和**区**镇、**镇、**县**镇接壤,全镇幅员面积43平方公里,属丘陵(地形)地区。辖2个居委、3个行政村,33个农业社(居民小组),总户数3308户,总人口1.1万人,常年外出务工人员3500人。建有党委1个、党支部9个,有党员364名、流动党员72名。

三、调查内容

3.1调研人员:###、*** 3.2调研事件及地点:2012年7月,重庆市南川区神童镇。3.3调研对象:**镇当地居民

3.4调研方法:我们采用调查问卷为主,走访农户采访为辅的调研方式,并结合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和数据完成了此次调研。

3.5调查内容:我们的问卷问题主要有居民对新农村建设工程的了解、家庭收入、平时的家庭和个人文娱方式、信息的来源、当地的基础文化设施、和当地政府组织的公共文化娱乐情况等几类问题组成。并且根据被调查者的工作,文化程度和政治面貌整理分析了调查结果。同时,我们还走进农户家里深入交谈,更详细的了解了他们的文化生活情况。

四、调研结果

调研中我们发现,当地现在文化建设的总体情况如下:

有线电视,宽带网络,移动通信等基础信息渠道的情况还是非常喜人的。居民家里基本都有电视,部分居民还安装了电脑,接通了宽带,电视和网络组成了当地居民了解时事获取信息生活娱乐的主要工具。

另外,镇上还办起了图书阅览室、宣传板等公共文化设施。镇政府文化站还设有专门的村民活动室,为居民提供乒乓球,打篮球,唱歌,电影等多种多样的文娱活动。也有个人开设的棋牌室、网吧等经营场所,一定程度上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也为大家提供了一个获取信息、知识的文化生活平台。

调查走访中我们还了解到,虽然当地政府和民办文化娱乐活动场所等硬件设施较为乐观,但村民对这些设施的利用度和使用积极性不高,同时其他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当地地处偏远山区,交通较为不便,与外界的直接文化信息交流不够广泛,形式较为单一。镇上居民多为留守的老人,留守儿童,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而当地的主要收 入来源主要依靠种植业,养殖业和村办企业等现代化高利润的产业发展严重不足。交通不便、人口组成和产业发展不科学等诸多问题使得村民认识不到当前社会背景下科技、文化对农村和农民本身的重要性,自发地文化娱乐活动举办较为困难。同时当地的公共文化娱乐活动开展不多。通过走访我们得知,当地政府很少举办农业知识培训课程、文艺演出等村民公共文化娱乐活动。

以上问题导致当地居民在个人文化娱乐需求得到初步满足的同时,公共的、集体的文化娱乐活动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在当前信息时代,科技时代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畅、政府重视度不够、村民积极性不强等因素造成的农村科技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的问题在当地咸咸的尤为突出。

总体来说,神童镇文化建设中的硬件设施较为齐全,但是政府和群众对文化建设的重视度不够,文化活动开展不够深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中仍然存在这诸多不足。

五、给出建议

通过几天的走访调研以及研究和思考,我们给出以下建议,希望可以有所帮助:

1、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经济,如养殖,村办企业,彩色苗圃等,也可利用当地资源招商引资。既增加了当地政府和人民的收入,使得当地经济条件大大改善,有实力有财力举办各种农村文化娱乐活动。同时也可以促进当地居民在本地就业,减少人口流失,改善人口组成,使当地居民生活更有活力。

第二篇:农村文化建设专题调研报告

农村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政治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对于农村社会的发展、农民素质的提高、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期,我们深入部分乡镇村,通过与村干部座谈、入户走访、实地考察等形式,对全县的农村文化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我县农村文化建设的可喜成就

近年来,我们抢抓库区移民搬迁补偿机遇和国家、省出台的相关政策机遇,围绕“活动设施完善、文化特色鲜明、组织规范有序、社会风尚良好”的目标,遵循整体部署、阶段推进、分类指导的思路,以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推动文明村镇创建、加强基层文化网络建设和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为主要载体,扎实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可喜成效。

(一)基层文化网络初步形成。近年来,全县上下紧抓国家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机遇,积极向上争取政策、争取资金、争取项目,建设农村文化阵地,完善农村文化设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初步形成。全县1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按照统一标准进行了新建或维修改造,站房面积均在500平方米左右,内设“三室一厅”(书刊阅览室、文化科技培训室、办公室、多功能活动厅)。同时作为共享工程服务中心,12个乡镇均配置了3台以上电脑、1台投影仪、1台易播宝,其中有8个乡镇配备了卫星三级站。全县192个村(居)委会建起了文化室,配备了兼职管理员;高标准建成农家书屋147个,每个书屋配有标准书柜5组,报刊架1个,实用图书1500册,电子音像制品100种,报刊杂志30种以及阅览桌椅、电视机、影碟机、电脑等设备。全县共有27户市级、101户县级、1360户乡镇级文化科技中心户。每个社区至少有1户文化科技中心户及1名文化信息员。这些由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以及文化科技中心户构成的农村文化网络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民群众看书读报、健身娱乐的需求。

(二)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积极开展各种文化文艺活动,组织各村、居委会以村文化室、农家书屋、文化科技中心户为载体,积极开展文化文艺活动,活跃农村文化。经常性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把科普知识送到田间地头,把义诊药箱背到偏远山村,把先进文化带到农家大院。全县每年送科技下乡达100多场次,送戏下乡达150多场次,送电影下乡达2000多场次,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与此同时,充分发挥文化馆、文化站等文化机构的组织和阵地作用,利用传统节日、重大节庆、广场文化活动等载体,开展了一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自2006年开始,全县开展了三次电视歌手大赛,每次大赛均吸引数千城乡群众参与,屈乡大地处处歌声飞扬,群众性文化活动由此高潮迭起、精彩纷呈。每三年一届的民间文艺汇演,也使一些沉寂多年的优秀民俗文化得以发掘,并绽放异彩。如民俗表演《开山号子》、《陪郎“四十八”揖》、《正月十五烧毛狗》、《灵牛耕地》,薅草锣鼓《象牙床》,山歌对唱《车风斗》,杨林堂鼓等,这些节目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一搬上舞台就在社会上引起共鸣,广为流传。目前,全县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6人,县政府连续表彰了三批48名县级优秀民间艺人。2009年,屈原镇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除此之外,茅坪、归州、沙镇溪等乡镇还投资数万元举办农民运动会或专场文艺汇演,广受群众欢迎。各乡镇的广场文化、节日文化蓬勃兴起,为乡村文化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三)农村文化队伍不断壮大。农民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他们既是农村文化成果的享受者,又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参与者。近年来,我们始终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在首位,注重在农民中发掘人才,建立起稳定的骨干队伍,逐步壮大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充分发挥他们的艺术才华,为农村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通过艺人传授、集中培训、交流学习等方式,培养了一批基层文化骨干,涌现出了一批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文艺节目和民间艺人。全县大大小小的民间艺术社团有40多个,大多由农民自筹资金、自置道具组建而成的业余剧团、文艺队、戏班子。这些社团活跃乡村,为农村的婚丧嫁娶及重大节庆提供演出服务,走出了一条以艺养艺,市场促艺的新路子。比如,杨林桥镇的民间文化能人组建了2支民间艺术表演团队,1个文艺节目策划工作室,全年开展演出活动达50多场次。梅家河、九畹溪等乡镇的民间艺人自发组建的文艺社团,年创收达数万元。这些文化社团的演出节目涵盖歌舞、小品、秧歌、皮影戏、吹打乐等特色艺种,原汁原味、诙谐幽默,颇受农民的青睐。

二、我县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文化建设观念滞后。部分领导干部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手软,一手硬”的情况依然存在,“只要经济搞上去了,一俊可以遮百丑”的观念依然存在。文化工作“排不上号,摆不上位”,出现了“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钱紧了扔掉”的现象。还有的片面的认为:“文化工作是吹吹打打,蹦蹦跳跳,可要可不要”,因此“上面检查装装样,任务来了一阵风,风头一过无影踪”。诸如此类,种种错误认识,导致文化工作得不到重视和支持。

(二)农村文化阵地总量偏少。近年来,在各级文化政策的惠顾下,全县各乡镇综合文化站虽然都完成了兴建或维修改造的任务,但内部配套设施有限,利用效率不高。村级普遍存在“阵地少、活动少、设施差”的现状。部分村里的农家书屋、文化科技中心户多年未购进新书,现有图书陈旧破损,内容过时,少有人借阅。少数村虽有文化体育活动场所,但因其设施简陋、设备陈旧而少有人光顾。这些现象,非库区乡镇较之库区乡镇,经济弱乡镇较之经济强乡镇,显得更为突出。截至目前,全县只有20%的村建有文化广场,农村文化科技中心户占全县农户的比例尚不足1%。这直接影响着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农村文化队伍十分薄弱。乡镇文化干部绝大多数为兼职,主要在节日期间组织一些文化娱乐活动,平时主要精力忙于其他工作;有的文化专职人员年龄偏大,知识结构陈旧,整体素质不高,在组织指导群众文化活动中发挥不到应有的职能作用。由于待遇偏低,条件较差,难以吸引优秀的年轻专业人才到基层工作,这已成为制约农村文化发展的一大障碍。

(四)农村文化市场发育不足。为农民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总量偏少、质量不高,农民很难享受到一些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生活;农村特色文化资源的利用率低,农民群众文化增收的意识淡薄,渠道单一,许多民间艺术品、工艺品自产自用,很少进入市场流通,商品转化率低,对经济的贡献率较低;民俗文化活动大都由农民自发组织,没有与旅游产业结合,形成民俗旅游项目;文化产业发展滞后,缺乏规划指导,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尚没转化为产业优势。

三、加快我县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巩固文化阵地。文化阵地是广大农民群众树立共同的信念和目标,形成和谐的思想与文化,凝聚智慧和力量的有效平台。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建好县、乡(镇)、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一是要坚持“政府主导、多方支持”。当前,文化阵地建设的资金来源仍然要以政府投入为主,县、乡两级要纳入财政预算,确保有专项资金用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并在经济不断发展、财政不断增长的同时,逐年提高在这方面的投入比例。要继续实施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同时,要把项目带动战略引入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一些投资大、影响大的建设项目,可实行招商引资,采取商业化运作,推动一批公共文化工程的顺利实施,逐步缩小公共文化设施的城乡差别、区域差别。二是要坚持“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在有财力条件、有工作基础、有工作积极性的乡、村、农户率先建立一批质量较高、活动较正常的宣传文化中心、文化活动室、文化中心户。以点带面,通过建成一批巩固一批,示范一批带动一批,逐步在全县建立较为健全的网络阵地。三是要坚持“综合利用、资源共享”。集镇中心村可与乡镇宣传文化中心“共同使用”,村文化活动室可“一室多用”,并明确一名村干部为文化协管员,具体负责日常管理,充分发挥阵地的实际效用。充分发挥农村中小学在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方面的作用,提倡中小学图书室、阅览室、运动场所定时就近向农民群众开放,把中小学校建成宣传、文化、信息中心。在学校布点整顿中腾出的闲置校舍,可改造为村文化活动基地。

(二)拓展文化内涵。根据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变化,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不断充实活动内涵,创新活动形式。一要丰富文化活动。充分利用农村节庆日、农闲等时机开展文化活动。在活动形式上,要把经常性、小型多样的文化活动与定期举办大中型群众文化活动相结合;在活动时间上,要把“三下乡”与“常下乡”相结合;在文艺风格上,要将传统节目与现代节目相结合;在文艺内容上,要将民俗表演与政策形势宣传相结合。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既为群众提供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又增长农民的科技、法律等知识,提高依法致富的本领,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意识,培养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二要深化创建活动。要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广泛开展群众性文明创建的文化活动,倡导形成良好的公共秩序和社会风尚。积极开展“文明新风进万家、进社区、进农村”活动,充分发挥文化部门的资源优势,通过送戏、送图书、组织人民群众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文艺活动等形式,推进文明社区、文明乡村、文明家庭的创建工作,积极营造乡风文明的良好氛围,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移风易俗、抵制腐朽文化,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三要培育典型特色。通过特色文化增强文化的生命力、影响力和吸引力,对现有的民间文化资源要保护好、发展好,对民间文化资源要系统挖掘、整理,按照“抢救保护、传承创新、开发利用”的方针,加强对民间文化艺术的抢救工作,研究开发保护传承屈原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保护好高龄艺人,特别是在全省、全市有影响的民间艺人,对濒临失传的民间艺术和传统工艺,建立传承机制。建立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为抓手,原生态文化保护区为基础,优秀民间艺人和代表性传承人为重点,文化中心户为阵地,村文化室和农家书屋为补充的多层次的原生态文化网络体系。要积极开发具有当地传统和特色的民间工艺项目,创新民间艺术和民俗表演项目,开发文化生态游、农家乐等民俗旅游项目,实施特色文化品牌战略,培育一批文化名镇、名村。四是倡导自办文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扶持民间文艺队伍或个体办的文化实体,支持农民自办书社、演出队,促进农民自办文化的健康发展。力争到2015年,全县每个乡镇甚至行政村都有业余文艺队伍,最终以乡镇文化服务中心为基础,以民间文艺队伍、个体办的文化实体为补充,逐步形成文化网络,因地制宜地开展小型多样的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创新文化体制。农村文化建设不仅要靠外部支持,而且也要通过对现有文化体制的改革创新形成良好的运作机制。一要深化改革。县级文化馆、图书馆、电影公司、屈原艺术团等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其在农村文化中的主导作用。要不断深化文化单位的劳动、人事、分配制度等方面的内部改革,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的竞争、激励、约束机制和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同时要理顺乡镇文化站的管理体制,达到“管人、管钱、管事”的统一,人员编制进入县级文化主管部门,将行政管理、人事管理纳入文化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人员工资福利纳入全额财政供给,解决其后顾之忧;活动经费按照有关政策列进县财政预算的“盘子”,由县财政按渠道拨付。县级文化馆、图书馆、艺术团等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其在活跃农村文化中的积极作用。二是要多方支持。通过民办公助,政策扶持,鼓励农民自办文化,开展各种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的文化经营活动,使农民群众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积极扶持热心文化公益事业的农户组建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户、文化室、图书室等;对于现有民间艺术团体。如皮影戏剧团、花鼓戏剧团、龙狮演出队等,要大力支持其以市场运作方式,与旅游景区、婚庆公司嫁结,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三是要规范管理。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营造扶持健康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的社会环境。成立文化市场执法大队,充分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监管作用,健全农村文化市场管理体系,加强执法力量,加大监管力度,提高执法水平,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违法违规活动,取缔无证经营。重点加强对演出娱乐、电影放映、出版物印刷和销售、网吧等方面管理,坚决打击传播色情、封建迷信等违法活动。

(四)建好文化队伍。切实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发展农村文化事业,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要稳定和发展专兼职结合的农村文化队伍。每个乡镇综合文化站(馆)至少有一名专职干部和相应的兼职干部。稳定和发展专兼职结合的农村文化队伍,逐步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强化对乡镇和村级文体活动的组织指导,充分发挥农村基层文化组织的职能作用。一要提高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素质。要经常组织文化工作者、文艺专职人员深入农村生产生活的第一线,从新农村建设的生动实践积累生活、激发灵感,为广大农民群众奉献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二要发挥好“文化协管员”的作用。村级文化协管员是最基层的专门从事文化管理的队伍,要通过加强培训和管理,充分发挥其组织、协调、辅导和开展农村文化活动的基础性作用。三要培养一批农民文化骨干。每年举办若干期农村文体骨干培训班,不断拓宽乡镇文化干部的知识层面,提高文化干部的专业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着力打造一支思想正、作风硬、业务精、能力强的乡镇文化干部队伍,强化对乡镇和村级文体活动的组织指导,充分发挥农村基层文体部门的职能作用。要让农民做农村文化的主角,注意发现、培育农民文化骨干和带头人,变“送”文化为“种”文化,特别是要发挥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活跃在农村文化事业中的“乡土艺术家”的作用,激发农村自身的文化活力,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文化经纪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积极作用。

第三篇: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精选公文范文--------------------------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class=““>为了推进全办经济转型跨越发展,为全办人民创造一个平安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街道党工委组织有关人员,经过近半个月时间,分九个片对全办×个村信访、宗教、基层组织、文化建设工作进行了大调研,通过调研一是掌握了引起群众上访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二是进一步摸清了全办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基本情况,三是进一步加强了对级组织工作的领导。下面主要对**办事处农村文化建设谈几点意见:

一、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

**办事处是**区的东大门,位于城乡结合部,经济文化比较繁荣,辖区内有×个行政村,×口人,×亩耕地。

总体来看,基础设施有所改善,文化生活有所体现,乡村优秀文化有所弘扬,人才队伍相对稳定,文化产业有所发展,----------------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文化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农村文化活动的范围较大,文化设施较齐全。各村都配备体育健身器材、投影仪、卡拉ok、图书室,有黑板专栏进行文化宣传,定期开展文化教育活动,促进了农村文化建设。

2、“两委”干部文化意识有所增强。各村“两委”干部农村文化建设意识有所增强,摆在农村工作议事日程,比较重视,财力物力有所投资。

3、部分民间文化得到了传承弘扬。村里在重大节目时常举办文艺表演,村民都积极参与。保持当地习俗,定期开办庙会、开放集市,在热闹非凡的活动中继承发扬当地文化传统。

4、文化下乡活动深受欢迎。区文化局、电影公司送图书下乡、一月免费演一场电影,普通收到广大群众的欢迎,条件较好的村,自筹资金唱大戏,较好地满足了农村群众这一文化需求。

5、自发性文化活动较为丰富。各村自----------------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发组织各类中老年艺术团、演唱团队,文艺表演队伍×个,都能利用重大节日、配合中心工作组织一些文体活动。农民自娱自乐、自发性的文化活动较活跃,农闲时大家聚在文化活动中心利用卡拉ok扭秧歌、跳舞、舞龙、跑马、唱戏、唱歌等,或自发组织学习练书法、绘画。各村都常年活跃着一只宣传队,逢年过节都自发举办文艺演出活动。

二、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农村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实效,但对群众文化的需求,差距较大,问题不少,现状确实不容乐观。

1、农村文化经济政策落实不够,农村文化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农村对经济文化贯彻不够,与村经济增长的幅度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2、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识不强,思想认识不到位。不少村干部对农村文化建设极易淡薄、甚至缺失,不知道农村文化建设如何抓,抓什么,以至不想抓、不----------------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愿抓,也有的村干部勉为其难、虚于应付。

3、村级文化建设引领作用不强,农民文化参与积极性不高。不少村农村文化生活单调贫乏,“两委”干部缺乏先进文化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以致封建迷信沉渣泛起,赌博打麻将之风盛行。但主要原因还是“两委”干部宣传力度不够,工作方法不对路,以致不能调动农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4、文化阵地建设滞后,村级文化设施奇缺。村村都有文化活动中心,但部分村文化设施不够齐全,不能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三、建议和对策

1、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全面落实各项农村文化经济政策。

近年来,有关农村文化经济政策也颁发了不少,村支部、村委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和兑现,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扶持村级文化的发展,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

2、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干部要增强农村文化建设主体意识,建立长效机制,积极推进农村文化事业向深层次发展,并纳入议事日程,制定发展目标,形成文化建设有专人管、专人抓的工作格局,加大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

----------------精选公文范文----------------

第四篇: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免费文秘网

免费公文网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2010-06-29 18:20:15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2)

一、我县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

1、各镇农村文化设施基础薄弱。就目前状况来看,已跟不上农民的需要。我县各镇文化广播电视站是农村文化建设的职能部门,但是全县16个站,只有3个达到400平方米以上,13个站都达不到国家的最低要求,有3个站的建筑面积在30平方米以下,最少的才6平方米。有些站的站址简陋,文化设施差,连最基本的“三室两场”(图书阅览室、电视室、科技讲座室、影剧场、篮球场)都没有。有些因长期不维修,已出现腐坏

现象。全县226个村委有水泥篮球场115个(这些篮球场95%以上是当地小学的,属于村委自己的少得可怜)。

2、文化队伍萎缩及文化经费投入不足。近年来,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财政支出,进行一系列的机构改革。我县各镇文化站和广播电视站合并成文化广播电视站,虽然继续保留原文化站的职能,但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因为目前从事文化工作没有多少经济效益,所以各镇站多以广播电视工作为主,忽视了群众文化工作。原有的文化专干用于做文化工作的时间较少,很难指导基层文化工作。基层文化工作的开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加上财政只拨文化专干70%工资,如果某个站没有闭路电视收费(如小江站)或收费不理想,文化专干的收入就比过去降低。文化工作没有经费,节日的文化娱乐活动只能靠镇政府拨一点,或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及个人赞助来开展,平时难以开展文化活动。

3、文化服务场所跟不上形势发展 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农民对文化知识渴求不再像以前

到文化站看看书报、走走象棋就心满意足了。而是要求文化部门提供更好更优的文化服务场所来让他们享受高科技信息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大餐。如有些农民想通过上网获取种养科技信息,但我县没有一个文化广播电视站设置有网络信息室;农民想在重大节日搞文体活动,但各镇现有的活动场所简陋,场地偏窄。

4、一些地方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的状况依然存在。全县藏书不到20万册(不含学校),其中县图书馆万册,农民人均不到一册,各镇、村拥有图书很少,且购进的新书较少,种类单一。一些镇的电影队无法维持,机器设备闲置生锈,电影站靠每年到当地中小学放电影专场维持,难以支撑。农民看戏指望县文体局组织的送戏下乡,但这种形式每个镇每年至多一至两次。传统的吹拉弹唱的镇、村级文艺宣传队能保持下

来的已为数不多,达不到原来的三分之一,能正常开展文艺演出活动的更是少得可怜。因此,当前我县一些地方,尤其是偏远山区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现象仍然存在。

二、我县农民自办文化的主要形式有:

1、曲艺表演

2、舞狮舞龙

3、跳岭头

4、龙舟赛

5、书社和诗社

6、节假日体育比赛(以篮球为主)

7、广播电视室。资金来源主要是自筹、经济能人及外出人员捐款筹办,没有经营收入(广播电视室除外),多是自发组织、文化氛围越来越浓厚。

三、我县农民最喜欢的文化活动是上级的送戏下乡和节假日的文体活动(包括龙舟赛、篮球运动会、香蕉节等

重大文体活动)。最需要的是科技下乡(科技种养、法律知识讲座)。

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几点措施和建议

1、党政领导要高度重视和支持。

要坚持先进文化发展方向,推进文化建设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与城乡建设相结合起来,要做到思想上有位置,工作上有规划,财政上有安排。把农村文化建设工作列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因地制宜,因镇而宜地制定指标,实行目标管理,并同他们的政绩挂钩。

2、合理配置文化队伍,切实解决文化经费。一个地方的群众文化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当地的文化氛围,而文化影响的好坏关键在于基层文化部门的文化建设,文化建设的优与劣与文化队伍的配置至关重要。因此,对各镇文化站要合理配置3至5个德才兼备的文化专干,这批专干要有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热爱文化工作,业务素质高。同时,财政部门切实按照财政预算拨足文化事业经费,以确保文化部门有足够经费来开展文化事业建设。当然,单靠财政拨款是不够的,还要依靠社会力量来建设文化,以“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吸收多种资金投入,形成政府、社会、个

人共同投入的格局,达到“政府主办、市场运作、农民受益”的目的。

3、加强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逐步完善基层文化建设工作管理。一是继续做好“三室两场”的建设或改建、扩建工作。力争两至三年内各镇“三室两场”的面积全部达

标。争取上级支持和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力争每个镇建有文化综合楼,配备电脑并组建电子信息中心,方便当地农

民群众学习和获取科技等信息。二是活动场所应有相应档次的设备,设备要新,种类多样,适宜老少娱乐。三是进

一步巩固县、镇、村文化设施网络,推进广播电视设施更新和广播电视光纤干线网建设,实现广播电

第五篇: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为了推进全办经济转型跨越发展,为全办人民创造一个平安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街道党工委组织有关人员,经过近半个月时间,分九个片对全办×个村信访、宗教、基层组织、文化建设工作进行了大调研,通过调研一是掌握了引起群众上访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二是进一步摸清了全办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基本情况,三是进一步加强了对级组织工作的领导。下面主要对**办事处农村文化建设谈几点意见:

一、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

**办事处是**区的东大门,位于城乡结合部,经济文化比较繁荣,辖区内有×个行政村,×口人,×亩耕地。

总体来看,基础设施有所改善,文化生活有所体现,乡村优秀文化有所弘扬,人才队伍相对稳定,文化产业有所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文化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农村文化活动的范围较大,文化设施较齐全。各村都配备体育健身器材、投影仪、卡拉ok、图书室,有黑板专栏进行文化宣传,定期开展文化教育活动,促进了农村文化建设。

2、“两委”干部文化意识有所增强。各村“两委”干

部农村文化建设意识有所增强,摆在农村工作议事日程,比较重视,财力物力有所投资。

3、部分民间文化得到了传承弘扬。村里在重大节目时常举办文艺表演,村民都积极参与。保持当地习俗,定期开办庙会、开放集市,在热闹非凡的活动中继承发扬当地文化传统。

4、文化下乡活动深受欢迎。区文化局、电影公司送图书下乡、一月免费演一场电影,普通收到广大群众的欢迎,条件较好的村,自筹资金唱大戏,较好地满足了农村群众这一文化需求。

5、自发性文化活动较为丰富。各村自发组织各类中老年艺术团、演唱团队,文艺表演队伍×个,都能利用重大节日、配合中心工作组织一些文体活动。农民自娱自乐、自发性的文化活动较活跃,农闲时大家聚在文化活动中心利用卡拉ok扭秧歌、跳舞、舞龙、跑马、唱戏、唱歌等,或自发组织学习练书法、绘画。各村都常年活跃着一只宣传队,逢年过节都自发举办文艺演出活动。

二、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农村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实效,但对群众文化的需求,差距较大,问题不少,现状确实不容乐观。

1、农村文化经济政策落实不够,农村文化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农村对经济文化贯彻不够,与村经济增长的幅度相

比,有一定的差距。

2、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识不强,思想认识不到位。不少村干部对农村文化建设极易淡薄、甚至缺失,不知道农村文化建设如何抓,抓什么,以至不想抓、不愿抓,也有的村干部勉为其难、虚于应付。

3、村级文化建设引领作用不强,农民文化参与积极性不高。不少村农村文化生活单调贫乏,“两委”干部缺乏先进文化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以致封建迷信沉渣泛起,赌博打麻将之风盛行。但主要原因还是“两委”干部宣传力度不够,工作方法不对路,以致不能调动农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4、文化阵地建设滞后,村级文化设施奇缺。村村都有文化活动中心,但部分村文化设施不够齐全,不能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三、建议和对策

1、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全面落实各项农村文化经济政策。

近年来,有关农村文化经济政策也颁发了不少,村支部、村委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和兑现,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扶持村级文化的发展,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2、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

干部要增强农村文化建设主体意识,建立长效机制,积极推进农村文化事业向深层次发展,并纳入议事日程,制定发展目标,形成文化建设有专人管、专人抓的工作格局,加大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

3、加强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农村文化设施作用。要充分运用国家相关的文化扶持政策,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农村文化体育事业,发挥好文化阵地和文化设施的功能和作用,加强管理,真正让其用于文化,发展文化事业,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各类需求。

4、发展文化产业,着力打造农村特色文化。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必须继承并弘扬传统文化,打造特色文化。对部分村一些颇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积极挖掘、整理,并加以继承、弘扬,并加以创新,让其承载更多更丰富的新内容,推陈出新。利用特色的农民艺术、食品和农产品,实施特色文化品牌战略,为农村文化建设增添后劲。

5、整合文化资源,积极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新路。随着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文化资源和文艺载体日趋丰富,我们应充分开发和利用,加以引领和疏导。加强村级组织的文化影响力、号召力、凝聚力,整合电视、广播、通信网络等文化资源,使广大农民了解掌握更多的文化、科技信息,以促进农业生产、丰富农民生活,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同事组织好农民书画展、文艺汇演和农村群众文化、体育活动,让先进文化占领、覆盖广大农村,以科学发展观引导和推动农民营造

自演自赏、自娱自乐和强身健体,崇尚科学文明文化的氛围

下载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全县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全县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文化建设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题中之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为推动我县新农村建设,促进和谐村......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为了推进全办经济转型跨越发展,为全办人民创造一个平安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街道党工委组织有关人员,经过近半个月时间,分九个片对全办×个村信访、宗教、基层组织、文化建......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一、我县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1、各镇农村文化设施基础薄弱。就目前状况来看,已跟不上农民的需要。我县各镇文化广播电视站是农村文化建设的职能部门,但是全县16个站,只有3个达到......

    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状况调研报告

    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状况调研报告 根据市委关于学习实践活动第一阶段工作安排,我深入到高平市马村镇西牛庄村、野川镇文化站、西沟村、河西镇苏庄村,通过实地察看、入户访谈、听......

    2组-关于农村文化建设 调研报告

    关于洛浦县农村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一个民族的魂,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文化的竞争与融合、文明的碰撞与......

    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年后陪同父母去老家拜年,发现村里过年文化娱乐方式还是十年前的老几套,比较新颖文化娱乐方式较少,为此我作了一次简单调研报告。 一、文化建设......

    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 农村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幸福、和谐社会的今天,已经成为提高农民群众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农村文化建......

    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逐渐摆脱贫困,在总体上由温饱向小康迈进。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