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盟“最美乡村教师”事迹材料孙艳宏

时间:2019-05-13 09:42: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兴安盟“最美乡村教师”事迹材料孙艳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兴安盟“最美乡村教师”事迹材料孙艳宏》。

第一篇:兴安盟“最美乡村教师”事迹材料孙艳宏

兴安盟“最美乡村教师”事迹材料 突泉县东杜尔基镇中学 孙艳宏

我叫孙艳宏,出生于1981年,中学一级历史教师,毕业于呼和浩特市教育学院。2006年5月,怀揣着对乡村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踏进了突泉县东杜尔基镇中学。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始终如一地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廉洁从教。在教育这片肥沃土地上默默地挥洒着汗水,播种着理想,奉献着感情,创造着自己的人生价值,收获了满园芬芳的桃李。

十几年的寒去暑往,我的内心不曾有一丝的懈怠,认真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在思想上与时俱进,积极参加各种业务学习、培训、研讨等活动。在教育教学中,能够因材施教、平易近人,将所学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课堂教学能做到得心应手;在班级管理中,我本着爱一切孩子、发展一切孩子优点的原则,去教育学生、感化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迸发出自己的闪光点。对特殊学生(学困生、离异家庭子女、留守儿童)给予充分的关爱。“让每一位学生在我所做的工作中有所收获”是我事业追求的目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是我的自律信条。

一、严抓文化教学,桃李之花适时开

参加工作以来,在教学方面,不断学习:从书本中学习,从培训中学习,从老教师那里学习,从自己的跌倒处学习……在教育教学上掌握了适合乡村教育、适合自己的教育方法。农村学校,孩子大部分是留守儿童,其心思重,压力大,缺乏情感交流、倾诉对象,甚至容易思想偏激,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要想提高学习成绩,必须先通过谈话、走访等形式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并及时与他们沟通,释放其心理问题,让学生乐于接受学习,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我们班姚猛同学头脑聪明,但是学习比较懒散,多次劝说无效。后经他人了解,我得知他是离异家庭的孩子。于是,我站在他的角度想他的想法,终于找到了和他交心的切入点。他将心理问题向我倾诉,我以“朋友”的角色,接近他、开导他,鼓励他变得更阳光,他没了心理负担,学习成绩提高很快,并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带动了其他厌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总之,对于后进生,我总是给予特殊的关爱,在课堂上多提问,课后多谈心、多辅导,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大力的表扬,帮助他们重拾信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我得到了学生的信任,我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做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现在,在课堂教学中,我能敏锐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根据这种思想动态,合理设计课堂教学,轻松驾驭课堂教学。十几年的潜心学习与研究,我收获了丰硕的成果:2008年获得县级基本功大赛二等奖,2012年参与《历史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课题研究获得县级一等奖,2013年获得县级《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学反思二等奖,2015年获得盟级基本功大赛二等奖。

2012小升初时,较好的学生大多选择进县里就读初中,选择在杜尔基镇中学上学的学生多半是底子差的。我从七年级带班,刚开始感觉压力很大,任务很重,但我觉得每个孩子智商水平都很高,成绩不佳只是底子差而已,我不能有放弃他们的心理。于是,我利用各种方法,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并利用课余时间对他们进行耐心细致的辅导,并与其它学科教师进行沟通、协商,制定详细的“赶、超”计划,时时对他们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让他们放下思想包袱,让他们坚信自己能创造奇迹。每节课的课前十分钟,我都在班级督促学生做好课前预习。班级这一好的学习习惯得到了任课教师的一致称赞。早晚自习我一直跟着,晚自习坚持到十点,与学生一起回宿舍。一个学期下来,人瘦了一圈,我窃笑道:“衣带渐宽终无悔,为生消得人憔悴。”工作很苦、很累,但我能做到乐此不疲。三年的拼搏与付出,换来了满园的花香:2015年中考成绩尤为突出,斩获初中历史学科全县第二的好成绩。这会催促我在教学上更加勇敢,鞭策我在教学道路上阔步向前。

二、稳抓班级管理,桃李硕果累累结

在班级管理上,我从一开始的零经验、到处碰“钉”、手忙脚乱、无头绪、经常自己偷偷的哭,到现在轻车熟路,特别棘手问题也有自己的管理方法,将问题学生较多的班级管理得让家长、学校竖起大拇指。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在与学生相处时,我严于律己,做好表率,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化学生,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敬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2015年,我接过重组的班级,班级纪律较差,学习氛围不好,学生学情不好。我首先想办法管好班级的纪律,为想学习的学生提供良好的班级学习环境,并以良好的班级学习环境带动学习自律性较差的学生自主学习。我们班的王佳新、郭阳同学,上课小动作较多、爱吃零食、自律性较差,多次在课堂上提点无效。一次,由于特殊原因,没有吃饭便去看班级自习,肚子饿得咕咕叫,学生劝我吃些东西,我说:“上课时间不可以吃东西,我首先要做到。”学生们听完我的话,班级鸦雀无声。课后,经常课上吃零食的学生主动向我承认错误。在以后的课上,再也没有吃零食的学生。赵旭同学其他学科成绩都很好,只是英语小学时底子比较差,对英语产生了厌学情绪。我了解情况后,与英语老师沟通,并仔细分析原因,找到切入点,激发其学习英语的兴趣。在之后的学习中,该生成绩大幅提升。王昕宇、李申同学在九年级下学期初情绪不稳,严重影响了学习。我发现后,及时进行了解、沟通,长时间对其

心理问题进行疏导,最终这两名同学克服了心理问题,在最后的冲刺阶段,状态很好。最终这三名同学和班级的其他两名同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乌兰浩特市一中。2015—2016学年,我们班董佳琦、赵彬、谢佳乐等同学,学习底子差,但是爱好体育、擅长体育。我了解情况后,与本校体育老师协商,发展他们体育特长,让他们的闪光点得以发挥,并以此带动他们学习文化课的积极性。我利用课余时间辅导他们的文化课,在有空闲的时候陪他们一起参加体育训练,为他们做好“后勤”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几位学生于2016年6月参加全盟体育中考,取得优异名次。

三、常抓德育教育,桃李芬芳满校园

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问题,我认为时刻不可以放松,它与文化学习、班级管理息息相关,而且德育将伴随着学生的一生,就是小苗长成参天大树的肥料、修理剪。在初中这个重要的时期,我要让他们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价值观、荣辱观。我经常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在班会中让学生搜集一些关于友爱互助、孝长尊师的故事或者身边发生的事情,并在全班范围内进行讨论。2015年,我带九年级重组班级时,有几个学生爱打架,拉帮结派,欺负弱小,以称大哥为荣。经常因为打架问题,有家长来找我。后来,我特别注意这几位同学,随时掌握他们的行动,有一次及时阻止了他们的打架行为,并用训斥加教育的方

法对他们进行教育,并给他们找了一些未成年人触犯法律的事例,让他们懂得要尊重别人、遵守法律。在以后的班会中,我特意让他们来搜集法律的相关知识并给全班同学进行讲解,他们改变了许多,并对思想品德这一学科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每周,我都会布臵一些德育作业,例如:做一件帮助低年级学生的事情,给爸爸妈妈洗一次脚,用自己的零花钱给父母买一件礼物,去敬老院义务劳动,等等。一次我接到一位家长的电话,家长满是欣慰、感激的语气,她说,儿子原来很不懂事,经常从父母要钱,从不帮助父母干活,还经常在外惹事。最近,能体谅父母、帮助父母干活了,连街坊邻居都夸孩子越来越懂事了。放下电话后,我思索了很久,德育必须一直抓下去,它小到关系到班级、家庭,大到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未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更加重视德育教育,学生的德育水平一直在提升,体现在各个方面,我很有成就感。

学生事无小事,在关键时刻,小事影响着大事。学生进步、有好的发展,便是我最快乐的事。我的工作得到了学校领导及上一级教育部门领导的认可:2009年获得县级德育工作班主任荣誉称号,2013年获得盟级模范班主任荣誉称号,2016年所带班级获得县级温馨教室荣誉称号,2016年获得县级德育优秀工作者。

十年的乡村教育工作,有泪水也有欢笑,付出就会有回报,过程是艰辛的,但收获却是美丽的。这种美丽在于心理,在于实际行动。在这片广袤的乡村教育土地上,我会继续用心,用我的智慧、我的汗水画一幅令学校、家长满意的图画——驻足三尺讲台,辟出片片绿洲,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第二篇:2013最美乡村教师事迹

2013“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最美乡村教师”主要事迹

1、阿力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巴音布鲁克区寄宿制学校):

阿力太是一名寄宿学校老师,最大愿望就是孩子们都不辍学,她的教育梦想是让每个家在远方、寄宿学校的孩子感受爱。因交通不便,阿力太的学生长达五个月不能回家,父母很少来探望,执教16年来,她用母亲般的关爱,连接起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情感的纽带。为了家访,她利用周六周日、寒暑假孤身骑马走遍23835平方公里大草原,踩冰踏雪、跨江过河、多次遇险。为了向学生家长传递信息,在收不到手机信号的草原上,她随身携带收音机,找到信号时就给当地专门为牧民传递信息的蒙语频道打电话,通过电台通知牧民。16年来她用坏了5部收音机。为了坚守自己的教育理想,她没见到母亲最后一面、不能守在儿子身边、连丈夫也被她带到高寒小学。执教16年,阿力太老师教出了300多名中专生,50多名大学生。

2、仲威平(黑龙江省伊春市铁力市工农乡兰河小学):

16年来,为了14名肢残、智障、困难家庭孩子有学上,仲威平老师放弃调转机会,留在偏僻乡村教学。她相信教育平等,“人人都有出彩的机会”。她的教育梦想就是让残障、智障、家庭困难孩子都能上学。16年坚守,当地人评价她有“五多一少”——“走路最多,讲话最多,课时最多,教材最多,备课最多,学生最少”。从家到学校,每天来回20公里山路,她骑坏了8辆自行车、落下了一身病。正因为她当年这个抉择,曾不被人接受的14个孩子,5个考上名牌大学、1个成为汽车制造工程师、一个成为学校所在村村长,其中小儿麻痹症的孩子目前研究生在读;也正因为她16年的辛苦付出,她的课堂让118名孩子成才,20多名考上大学、大专。

3、格桑德吉(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墨脱县帮辛乡小学):

为了让雅鲁藏布江边、喜马拉雅山脚下的门巴族孩子有学上,格桑德吉放弃拉萨的工作,主动申请到山乡小学。她的教育梦想就是让门巴族孩子都能上学。格桑德吉老师所在的帮辛乡小学是墨脱最后一个通公路的乡,因常年泥石流、山体滑坡,从未有过完整的路。为了劝学,12年来格桑德吉老师天黑走悬崖、在满是泥石流、山体滑坡的道路上频繁往返;为了孩子们不停课,别村缺老师时她不顾六个月身孕、背起糌粑上路;为了把学生平安送到家,每年道路艰险、大雪封山时,作为校长的格桑德吉跟男老师一样,过冰河、溜铁索、走悬崖峭壁,把四个月才能回一次家的学生们平安送到父母的身边。在格桑德吉老师十二年如一日的努力下,门巴族孩子从最初失学率30%,变成到今天入学率95%。12年来,她教的孩子有6名考上大学、20多名考上大专、中专,而她自己的儿子却留在了拉萨,一年才能见一次。村民们亲切地称她为门巴族的“护梦人”。

4、廖乐年(广东省梅州市大埔长教村百江德兴堂):

2001年,做了一辈子教师的马来西亚华侨廖乐年退休了,他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回到家乡免费教孩子们英语,一干就是十二年。廖乐年骑着车挨家挨户地动员招生,教学生不收学费,免费供孩子吃住,村民们不理解,称为他为“颠鬼”、“疯子”。为了让村民们接受自己,他学习中文和客家话;为了让路途远的孩子能免费住宿,他翻修了祖父留下的祠堂……。十几年下来廖乐年的学生总数突破5000人。而且他教的学生普遍英语成绩突出,好多孩子考了六级、八级。现在每年还不断有外地慕名而来的学生。面对越来越多的学生,廖乐年在教他们英语的同时,也不忘教他们做人的道理。他要求所教过的学生将来有能力时每个人也要资助两个孩子,让爱心和梦想传递下去。

5、廖占富、张兴琼(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碧溪乡火天岗村小学、石庙村小学):

廖占富、张兴琼是一对教师夫妻,他们分别在四川凉山深处两所隔山相望的小学执教,一人撑起一座学校,让大巴山深处走出了二十多名大学生。当年,高中毕业的张兴琼在村长父亲的劝说下,当上了乡村教师,一人一校干了8年。8年后,村长父亲为了留住乡上派来的临村代课老师廖占富,撮合两人成婚。婚后,两个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三年前,丈夫被派到对面山头小学,在一间废弃寺庙里教14个山村孩子。两个山头,两所小学,之间是两个多小时的山路,从此夫妻二人一人守住一所小学,隔山相望,一周见一面。他们用自己的分离和坚守,守住了大巴山深处孩子的未来。

6、吉思妞(云南怒江州泸水县六库镇气象路云南怒江特殊教育学校):

16年前,吉思妞是从一所普通的乡村小学调来怒江特殊教育学校,来到了这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这是一所偏远山区的学校,百姓多不识字,一直以来都是学校老师进山去招生。而怒江地形险峻,为招生老师们常常要过索道、骑马、爬乡村山路,辗转两天时间才能到达。这是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现有79名孩子,大都是傈僳族和白族的聋哑儿童。聋哑孩子性格孤僻极端,因为不会说话,发脾气时很容易自虐,吉思妞也曾经想过退缩,但当孩子们不清晰地叫着“妈妈”,张开小手让她抱抱时,她决定留下来。面对这些特殊的学生,吉思妞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变化,从吃喝拉撒到青春期都得手把手教。吉思妞说,对于这些孩子,需要良心爱心更要有恒心。在吉思妞和其他老师的关心教育下,这些聋哑孩子也考上了大学,其中还有些孩子大学毕业后愿意回来任教。

7、王金花(海南省儋州市兰洋镇番打小学):

在儋州市兰洋镇番打小学有位30年划船接送孩子们上下学的女“艄公”王金花,她是学生眼里的好老师,也是他们的“好母亲”。从1997年转正开始,王金花每月有450元的工资收入。为了鼓励学生好好学习,她自设奖助学金,每月拿出工资的一半放到里边。她教过的学生几乎都得到过她的资助和奖励,少则50元,多则千余元。

8、杨元松(贵州省黔西南州安龙县万峰湖镇毛草坪小学):

在杨元松的眼里,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天赋。他注重培养有梦想的孩子,经常带孩子走出大山参观,给孩子讲乔布斯的励志故事,把梦想植入山村孩子心田。他还鼓励边远乡村孩子大胆追梦,并为他们创造实现梦想机会。在教学中他发现孩子们不善交流,就鼓励孩子们用写日记的方式打开心扉,并引导孩子们爱上写作。看到山村出现的辍学打工潮,孩子宁愿为打工荒废学业,杨元松就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学生日记出版成书——《中国留守儿童日记》,为让孩子们体会到成就感。26个留守孩子、220篇孩子的日记、12封孩子写给父母的信、21幅象征孩子梦想的画,《中国留守儿童日记》一经出版,就引发了社会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也为孩子们带来了人生第一笔稿费。高兴的杨元松挨家上门给孩子送稿费,他要让这些乡村长大的孩子知道,人的未来不只打工一条路。

9、刘坤贤(重庆市巫溪县高楼乡新田村小学):

刘坤贤是一位28年如一日,义无返顾、扎根山村的土家族老师。为了帮助贫困学生筹集书本费,他假期外出打工却遭遇事故高位截肢;为了保证正常教学,养伤期间他让妻子自修大专课程,为学生代课;为了让孩子们的回家路更安全,他卖掉家养猪,为孩子们在回家的路上修了两座桥;为了解决学生们吃水难的问题,他拄拐上山找水源,自己出钱铺设水管,接水进校;为了改善教学条件,他用转为公办教师后的第一笔工资为学生买了电脑、电视机。为了让孩子们的教育不中断,即使突发脑溢血,他也拒绝领导照顾他去条件更好的中心校的安排,因为他不愿意看到山村小学没有老师。由于身体不好,领导还提出过并校,可是“固执”的刘坤贤考虑到有19个孩子会因此要步行四小时上学,就拒绝了,他说“我在、学校就在,要坚持到最后一刻”。

10、潘立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上丰乡上丰中心学校南源村吴家坦教学点):

从1976年高中毕业担任民办教师开始,潘立华开始在吴家山教学点任教,一个人一干就是37年。他手把手地教着山里的孩子,帮他们圆“看看大山之外”的梦想。吴家山教学点地处歙县北部高山地区,交通闭塞。为了方便山里低龄孩子就学,教育部门只得就地设置教学点。在教学点,潘立华是老师,负责所有不同年龄孩子的教学;潘立华是校长,负责教学点的所有事务;潘立华是保育员,每天要给孩子们热好各自带的饭菜,农忙季节或者天气不好时,他还要把孩子们送回家;潘立华还是安全员,坚持每日10分钟安全教育,下课学生活动的场地有安全隐患,他总站在高坝前以防学生发生意外。

11、“会泽七子”(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纸厂乡龙家村小学的7名80后教师):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纸厂乡龙家村小学位于海拔两千多米的山崖上。学校一共有127个孩子,8名教师。除了一位五十几岁的老教师外,其余七位都是“80后”。他们放弃了留在城里的机会,回到养育他们的大山,各显身手,给孩子们带来知识文化,并把山外的世界带给这些孩子们。在里条件艰苦,他们每个老师都都身兼数职,有的兼任食堂管理员,有的兼任采购员、记帐员。雨天山路泥泞,他们去集市买菜的破面包车经常陷在污泥里,这些年轻人们就扛上铁锹,集体去修山路。平时这七位“80后”吃住在一起,像兄弟姐妹一样。被当地人称为“会泽七子”。

第三篇:最美乡村教师事迹

用 热 血 谱 写 爱

南昌县蒋巷中学 李业军

九七年我大学毕业,怀着对家乡教育事业的热爱,我谢绝了在南昌市实习时学校校长诚挚的挽留,拒绝了叔父给我找公务员工作的好意,放弃了父母托人给找好的省城农行的高薪待遇。在时任校长的殷切期盼中,我毅然回到了养育我二十多年的故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怀着对家乡亲人的不舍,怀着对故乡的热爱,怀着对母校教育事业的一颗狂热之心,我踏进了母校―――蒋巷中学的大门,走上了教师的讲台。

刚到学校,时任校长兼恩师李小全同志就对我委以重任,当时学校分“快慢”班。初一(2)班是全校最差的一个班,全班80多人,全是刺头,前任班主任由于无法管理班级而不得不辞去班主任一职。学校无人敢接,我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想都没多想就把这个班给接了下来。有一个老教师曾戏谑地说:“小伙子,这个班接不得,接了你要打被子睡在这个班上了。”对此我只是淡然一笑。理想是美好的,可现实总是残酷的,由于前任班主任管理松散,再加上班上问题学生又多,全班80多人上课真正用心去听讲的人却没有几个,老师像泄了气的皮球―――蔫不拉几的。在第一节班会课上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自己的求学经历教育他们好好读书,长大后好要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才。又多次找到任课教师沟通,希望能提高班级的学习氛围,这一理想的举动不但没有得到学生的理解,连任课老师们也群起而攻之,老师们甚至嘲笑我不懂事,说我是三分钟热情,维持不了几天。接下来的工作便是对学生摸底工作―――家访了,为了全面了解全班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状况,我跑遍了蒋巷镇几乎所有的行政自然村。由于农村中学很少有老师愿意家访,有的家长误认为家访就是告学生的状,有的学生还没等我到他家门口,就拖着我,不让我到他家去,有的学生甚至怕我到他家去告状,还用石头砸我的玻璃窗户,我只好苦口婆心地向学生作耐心的解释,久而久之,学生不但不怕家访,还很乐意我到他家去。

由于刚到学校缺少教学经验,再加上自己的很多举动和老教师们格格不入,有时甚至还会遭到老教师们的嘲笑与非难,但我对这些都不予理会,依然坚持着用爱心去谱写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我甚至还把我们班上最调的两个李姓学生请到家里(说家,其实也就是八九平面的一间宿舍)和我一起住,晚上我备课时就监督他们做作业温习功课,等到他们学习累了就和他们聊聊班上学生的学习纪律情况,没几天全班同学就知道班上所有的事情都逃不掉“老班”的耳目,从此在学习上和我再也没有什么秘密了。班上刘琥同学的父亲在蒋巷供电所工作经常要到外面去抢修线路,母亲又犯有精神病,吃饭经常是有一餐没一顿的,我就干脆把他带到食堂和自己一起吃饭。通过和学生心和心的接触,学生渐渐地接纳了我,班上的学习风气也不断地在改变,老师们教学也更轻松有劲了,有的老教师甚至开始刮目相看了。初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奇迹终于降临到这个班上,全校最差的一个班,有两科成绩居然超过了快班,校长也大会小会地表扬我。

从此我便和班主任结下了不解之缘,重复着这平凡而又伟大的工 作。2001年我带高三毕业班,国庆节期间我和爱人结婚,由于担心学生放松学习,婚后的第二天我便放弃了休假上课,爱人戏谑地说,你是要学生还是要我,我无奈地说,没办法,高三学生的功课不能拉下,班级管理更不能松懈,等放了假我一定好好陪你。

2011年10月我所带的高三(5)班学生刘茂琦同学在紧张的考过程中被查出患有“脑瘤”,刘茂琦同学是一个命运多舛的学生。早在八个月大的时候母亲就因肺癌去世,9岁时父亲又因重病离开了人世,家里可谓是一贫如洗,只好由叔父抚养。但由于祸不单行,叔叔又患上了血吸虫病,一家早就被债务缠身。听到这种情况后我主动向学校领导反映,并及时和新闻媒体取得联系,发动学生进行捐款,先后募得善款十多万元,现在这个学生已顺利进行了第一期手术治疗,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在这里我希望刘茂琦同学能继续同病魔作斗争,完成自己的学业。

农村的教学生活是清苦的,记得我刚到学校上班的时候,学校由于住房紧张,就把我们和有家室的老师搭住在一起,有时甚至和两三个单身教师搭住在另一个有房子的教师家里。5年的时间我先后搬了7次“家”,最惨的一次是住在学校废弃的办公楼里,那可是50年代的建筑,一到夏天外面下大雨,里面就下小雨,连人都快发酶了,有一位和我同住一起的同事所有的书都发了黑。有时午睡睡得正香突然会从外面抛来一把土,让你满头是沙子,结婚后才搬到一间学生宿舍单住,为此爱人强烈要求我调往县城重点中学,都被我以种种理由拒绝。有人说班主任的工作就是平凡琐碎,而正是这无数个平凡琐碎的工作才成就了我们这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每天朝六晚九的日子―――早上六点起床,晚上九点到家,每天和学生打成一片,却无暇去管自己的孩子。十七年的班主任生涯,十七年的坚持不懈,正是这份对工作的狂热,甚至连婚假都顾不及休的平凡,才有了今天这个最美的乡村教师候选人。我用十七年的青春先后送走了六届初高中毕业生(其中一届复读毕业生),许多毕业后的学生每逢节假日都会送来最诚挚的祝福。

当一名老师我无怨无悔,当一位农村中学的教师我更是觉得幸福无比,其实教育就是一个字―――“爱”,只要我们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必然会收获学生对我们无限的爱。著名教育家陶行之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奉行的教育理念。

第四篇:最美乡村教师事迹之二

细腻无私的爱

作为一名教师,就是要有一颗爱心,因为师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老师对学生的爱是细腻的,是无私的。同学和同学是张老师先后教过的两个孤儿学生,在他们上学期间,每个学期到交书费的时候,张老师从来不催促孩子们,不让孩子们为难,总是不用孩子们张嘴,就会预先给他们垫付书费,让他们安心上学,而从不考虑孩子们是否会还上这些钱。当然,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也不仅限于经济上的资助。同学是个单亲孩子,从上学到就业,张老师一直在关注着他,而他每去一个新的城市工作,也都会和老师打个招呼。同是单亲孩子的同学,父亲一个人要照顾他和他的哥哥,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老师在学校生活中给了他许多的关心。初中毕业后,学习成绩还不错的同学想继续上学,但是家里的经济条件又不允许。为此,他的父亲找到老师,想让老师给孩子做思想工作,让孩子不要继续上学,而是去工厂上班。老师却回过头给学生的父亲做起了思想工作,让他同意孩子继续上学,而学费,则尽量不再让家长负担。然而,说来容易做来难,为了这样一个承诺,为了给同学选择一所合适的学校,张老师又是自掏路费,利用半个多月的时间,陪着他走遍了运城、洛阳的中专学校,最终让同学上了心仪的学校。

更多的人性关怀,也让老师收获了更多的不一样的幸福。同学是一名女生,家离学校也比较远,一天,正在上课的她得了急性阑尾炎,疼痛难忍。老师得知后来不及通知家长,第一时间把孩子送到了医院。就在他跑前跑后交完费,给孩子打上点滴,正准备给其家长打电话时,突然发现,同学的爸爸生病也在这所医院输液,而她的妈妈还在工厂上班。于是,老师就在医院照顾他们父女二人。无私的爱总是让人感动的,在之后的生活中,一家人就把张老师当成了他们的亲人。

有很多人觉得老师这样做得不到现实的回报,觉得他傻。甚至有人调侃,说他对学生的关心,都快超过了对自己孩子的关心。他用这样一句话做了回应:“播种了爱,我们收获的不仅是爱,更多的是快乐、是感动。”

第五篇:最美乡村教师事迹之一

最美乡村教师评选事迹材料

平平淡淡才是真

——记老师

十数年坚守一线,在学校乐于奉献,对生活积极达观,待学生大爱无边。他用自己的方式教育着学生,他用自己的热情感染着学生,他用自己的奋斗激励着学生,他用自己的行动鼓舞着学生。

一、选择与坚守

2001年7月,师范大学毕业。大学毕业,很多学生会选择留在城市里发展,也有很多学生会签约到别的地方。当时的他,可以在招聘会上签约到市某高中,直接吃上财政,捧上“金饭碗”;与此同时,当时年少轻狂的他,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也想回到老家,把自己的一腔热血回报给家乡的教育事业。不过,面临的风险就是,回到老家,就意味着放弃了到手的“金饭碗”,还有可能会再也没有转正的机会。在这人生的十字路口,他没有过多的犹豫,就抱定一个回家乡发展教育事业的信念,选择了回来,尽管回来之后的好几年只是做了一名普通的民办老师,甚至有时连工资都没有。

选择靠的是勇气,坚守却需要毅力。从2001年回到家乡,回到自己的母校西社初中至今,老师一直担任两个班的课教学并兼任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从无一丝的抱怨和懈怠。期间,面对私立学校的高薪邀请,面对同学们下海经商的召唤,面对可能给自己人生带来大转折的公务员考试,他没有过丝毫的动心。他的从容,让许多人不理解,但他总是淡淡地回应着:“人这一辈子,有太多用名利无法换回的生活乐趣,我就乐在其中。”

下载兴安盟“最美乡村教师”事迹材料孙艳宏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兴安盟“最美乡村教师”事迹材料孙艳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最美乡村教师事迹之三

    不拘一格育英才 教学成绩对于每个老师来讲都是很重要的,对于老师也不例外。十数年来,他总是在为教学,为教育不同的学生,为让更多的孩子考取更好的成绩而做着不懈地努力。等同学......

    最美乡村教师孙影

    最美乡村教师孙影:绽放在山区的城市花朵 编者按:因为支教,她放弃了大城市的稳定工作;因为支教,年过30岁的她错失了爱情;因为支教,她5年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还欠下3万多元的外债。在物......

    “最美乡村教师”事迹简介

    事迹简介 女,51岁,1984年8月参加教育工作。三十年来,她一直坚守着个人品质上的诚实正直、善良无私、见义勇为,工作事业上的刻苦钻研、踏实肯干、默默奉献,像小草那样平凡而无悔,为......

    最美乡村教师事迹观后感

    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 孙彦峰 为您,有这样的老师而感动。您给了我们无数人良知,给了我们更多人精神支柱,是您打动了我们,是您让我们知道什么叫付出与坚守。 他从18岁便与大山呆在......

    最美乡村教师事迹简介

    2013年“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名单揭晓 9月9日,由中国中央电视台和光明日报社联合主办的“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正式揭晓了最美乡村教师名单。颁奖典礼将于9月10日......

    最美乡村教师事迹观后感

    “马 背” 学 校 ——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 为您,有这样的老师而感动。您给了我们无数人良知,给了我们更多人精神支柱,是您打动了我们,是您让我们知道什么叫付出与坚守。谢谢您可......

    “最美乡村教师”事迹有感

    “最美乡村教师”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开展广泛的学习活动,在我校教师中掀起了向“最美教师”学习的热潮,老师们都深深地被“最美教师”的感人事件所打动,都分纷纷表示要学习......

    大孙学校《最美乡村教师》心得体会

    襄城县双庙乡大孙学校 《最美乡村教师》心得体会 李海永 乡村教师是一个光荣又普通的职业,担负着传播知识、普及教育、培农村人才的基础工作。从另一个角度看,乡村教师生活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