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察工作程序范文合集

时间:2019-05-13 09:14: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环境监察工作程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环境监察工作程序》。

第一篇:环境监察工作程序

环境监察工作程序

一、污染源监察工作程序

(一)计划管理

(1)按废水、废气、噪声、固废等分列辖区内重点、一般污染源名录。

(2)按规定进行现场监督检查。

(二)现场检查

检查的主要内容:生产规模、生产工艺、地理位置、污染物排放强度、污染源治理情况是否发生重大变化,是否办理相关环保手续。

(1)正常

填写检查记录。

(2)异常

检查人员现场取证制作现场检查(勘察)记录和询问笔录,必要时,进行相关的声、像取证,并填写检查记录,按环保行政处罚工作程序执行。

(三)复查

对异常情况按规定期限进行复查。检查处理意见(结果)的落实情况。

(四)总结归档

(1)所有检查记录、材料分别存入相应企业档案。

(2)季度终了10日内总结季度监察情况、注明发现的问题和处理建议汇总上报监察大队。

(3)年终总结全年监督检查情况。

二、污染防治设施监察工作程序

(一)分类归档

(1)监察大队负责上级机关验收的污染防治设施有关档案资料按辖区移交各监察中队。

(2)监察大队、中队负责对辖区内废水、废气、噪声、固废等验收合格的污染防治设施分列名录、登记编号。并逐家按台(套)建立设施档案。档案中应载明企业的基本情况,污染防治设施的名称、型号,设计处理能力,实际处理能力,处理率和处理效果,处理费用,验收(改造)日期等。

(3)目标管理。每月对每台(套)污染防治设施的检查不少于2次。

(二)现场检查

检查内容:检查企业生产情况,污染源治理设施运行情况,污染物排放情况,设施运行记录、监测记录和设施管理人员岗位执行情况,各项制度的建立、完善和规范情况;设施停运或拆除设施需暂时停运、拆除、闲置、关闭、改建、扩建的,排污口需改变原设位置或增减的,是否办理相关环保手续,设施停运或拆除期间,采取的达标排放相应措施执行情况。

(1)正常

填写检查记录。

(2)异常

视情处理:a、超标排放:征收超标排污费,材料上报建议限期治理、限产限排停产治理,同时执行《环境监察行政处罚程序》。b、设施运行不正常,擅自停运、拆除、闲置、关闭,擅自增加和改变污染物排放口或未按规定设立规范化的污染物排放口及计量、监控装置的,执行《环境监察行政处罚程序》。

检查人员现场取证制作现场检查(勘察)记录和询问笔录,必要时,进行相关的声、像取证,并填写检查记录,按环保行政处罚工作程序执行。

(三)复查

对异常情况按规定期限进行复查。检查处理意见(结果)的落实情况。

(四)审批管理

设施需暂时停运、拆除、闲置、关闭、改建、扩建的,排污口需改变原设置位置或增减的,必须向环境监察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环境监察部门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立刻或限时办理。

(五)总结归档

(1)所有检查记录、材料分别存入相应设施档案。

(2)季度终了10日内总结季度环境监察情况、注明发现的问题和处理建议汇总上报相关部门。

(3)年终总结全年监督检查情况,污染防治设施的运行率、处理率和达标率。

三、建设项目“三同时”监察工作程序

(一)建立档案

(1)登记辖区内审批的建设项目单位。

(2)对有“三同时”的建设项目逐项建立档案。

(二)现场检查

检查内容:听取建设单位的建设项目进展情况汇报并现场检查核实有关情况。对有“三同时”审批意见的建设项目,未投入生产或使用的,检查污染防治设施主体工程是否同时施工;试生产期间的,检查污染防治设施是否建成并投入试运行,运行效果如何;已投入正常生产使用的,检查是否有验收手续,污染防治设施是否同时建成并投入使用。对没有办理相关环保手续的,属于异常。

(1)正常

填写检查记录。

(2)异常

检查人员现场取证制作现场检查(勘察)记录和询问笔录,必要时,进行相关的声、像取证,并填写检查记录,按环保行政处罚工作程序执行。

(三)复查

对异常情况按规定期限进行复查。检查处理意见(结果)的落实情况。

(四)总结归档

(1)所有检查记录、材料分别存入相应档案。

(2)季度终了10日内总结季度环境监察情况、注明发现的问题和处理建议汇总上报相关部门。

(3)个别严重情况应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四、限期治理项目监察工作程序

(一)建立档案

根据政府的有关通知和决定,建立辖区内限期治理项目、停产治理项目和关停项目名录,并逐项建立档案。

(二)现场检查

检查内容:限期治理项目在规定的期限内治理进展情况、是否治理到位、是否通过验收,未通过验收的是否停产治理;停产治理项目是否停产到位,有无未经同意擅自生产现象;关停项目是否关停到位,相关生产设备是否拆除到位,有无擅自生产现象。

(1)正常

填写检查记录

(2)异常

检查人员现场取证制作现场勘察记录和询问笔录,必要时,进行相关的声、像取证,并填写检查记录,按环保行政处罚工作程序执行。

(三)复查

对异常情况按规定期限进行复查,检查处理结果的落实情况。

(四)总结归档

(1)所有检查记录、材料分别存入相应档案。

(2)季度终了10日内总结季度监察情况、注明发现的问题和处理建议汇总上报监察大队和机关相应股(室)。

(3)个别严重情况应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五、行政处罚基本程序

(一)立案调查

1、立案登记:信访股对群众来信、来访、来电、举报的环境污染事件及上级领导交办、转办的环境违法案件初步核定后,填写《立案登记表》登记立案。经主管领导批示后交有关部门处理。

2、调查取证:对案件进行调查时,应出示有效证件,并向当事人或有关人员说明来意。执法人员现场制作《现场勘察(检查)笔录》和《询问笔录》,并由被检查单位的陪同检查人员阅核后签名,如陪同人员不签名,可由第三方见证人签名。必要时可采取照相、摄像、录音、监测采样及委托具有法定资格的单位进行技术鉴定的方法进行取证。

(二)提出处理建议并上报

1、撰写调查终结报告:调查人员调查终结后,撰写《调查终结报告》,报部门负责人进行审查。根据不同情况,分别提出处理意见:

(1)违法行为轻微的,可以不予行政罚款,由承办单位下达《责令改正(限期改正)环境违法行为通知书》,并对其督促、落实整改情况。

(2)违法行为较重、在规定期限内对违法行为整改不到位的或两次以上重复违法的,给予行政罚款和其它处罚。

(3)没有违法行为的,不得给予行政处罚。

(4)违法行为已经构成犯罪的,逐级上报,移送司法机关。

2、下达《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告知通知书》。对需做出行政处罚的单位,书面告知其将要作出处罚的事实、理由、依据及当事人依法享有陈述和申辩的权利。

3、听取陈述和申辩:法制股下达《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告知通知书》,指定专人负责听取陈述、申辩,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进行复核并制作申诉笔录,有法制股组织举行听证。

(三)处罚、执行

1、作出处罚决定:属于污染防治设施、不按规定进行排污申报的、不按规定缴纳排污费的违法案件,由法制股下达《环境违法行政处罚决定书》。

2、送达:法制股在做出《环境违法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3个有效工作日内,负责送达。

3、督察落实:各部门负责《环境违法行政处罚决定书》的落实工作,按时检查被处罚单位的整改执行情况,及时催交罚款。

4、强制执行:对超过起诉和复议期限不履行处罚决定的,及时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四)结案归档

处罚履行完毕,由调查人员将行政处罚案件资料一案一卷,立卷归档。

六、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调查和处理程序

(一)现场污染控制

1、环境监察机构接到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报告后,应进行登记,经初步审查,对已经发生或有可能发生危害后果的,并属于环保部门管辖的,应立即向本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汇报,组成事故调查组及时赶赴现场;对不属于环保部门管辖的,应及时通知有关部门。

2、事故调查组到达现场后应立即采取措施:已发生污染的,立即采取减轻和消除污染的措施,防止污染危害的进一步扩大;尚未发生污染但有污染可能的,立即采取防止措施,杜绝污染事故的发生。

3、必要时通报或疏散周围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群众,避免人员伤亡。

(二)现场调查和报告

1、调查组需实地勘查并记录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现场状况,记录污染破坏范围、周围环境状况等。

2、调查组必须全面、客观、公正地进行调查,收集有关证据;证据应包括:书证、物证、视听材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和现场记录等。

3、按照《报告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暂行办法》,于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的48小时内,将有关事故的基本情况进行上报。

4、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后,在速报的基础上上报有关确切的数据、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及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基本情况。

(三)依法处理

1、审查小组对调查材料、调查处理、调查意见、处罚建议进行书面审理,讨论、研究、决定事故处理意见。

2、审查小组依据调查分析结果合理确定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给受害单位和个人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提出处罚意见和具体赔偿金额,报局相关部门。

3、依法追究造成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单位或个人的法律责任,进行行政处罚。

(四)结案归档

将全部材料及时整理,装订成卷,按一事一卷要求,填写《查处环境污染事故终结报告书》,存档备查。

七、环境污染纠纷调查处理程序

(一)登记审查

1、环境监察人员接到环境污染纠纷调查申请时,应先认真登记备案。

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登记后根据管辖权和时效进行审查,确定是否立案受理。

(二)立案受理

1、环境监察机构应在自接到当事人申请之日起7日内做出立案受理决定。

2、对符合立案受理条件的,正式立案受理,并发出受理通知书,同时将受理通知书副本送达申请人,要求其提出答辨;不答辩的,不影响调查。

3、对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告知当事人其解决问题的途径。

(三)调查取证和鉴定

环境监察机构要依法客观、公正、全面的收集与案件有关的证据,调查核实污染事实,请相关专业部门做出鉴定。

(四)审理

1、对调查取得的证据、信息及双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进行汇总分析,理顺案情辨明是非,分清责任。

2、如果双方当事人都愿意接受调解,召开当事人参加的协调会,做好会议纪要,制发《环境污染纠纷调解协议书》,盖章后送双方当事人。

3、调解过程中,当事人一方向法院起诉,调解处理终止。

(五)结案归档

1、双方当事人通过调解达成协议的,双方当事人和监察部门备留一份调解协议书存查,并写出纠纷处理过程的结案报告。

2、双方调解不成的,在告知双方当事人可采取民事诉讼途径解决之后,写出结案报告。

3、将全部材料及时整理归档。

八、现场处罚工作程序

(一)及时取证

环境执法人员对在环境监察中发生或发现的符合现场处罚条件的环境违法行为,及时取证,制作《现场检查询问笔录》、《现场勘察记录》。

(二)陈述

(1)环境监察人员说明违法单位或个人的违法事实及证据;

(2)环境监察人员说明对违法单位的处罚理由及法律依据。

(三)现场处罚

(1)环境监察人员填写《现场处罚决定通知书》一式二联。

(2)《现场处罚决定通知书》第一联交被处罚单位或个人签收,第二联由环境监察机构存档。

(四)报告情况

将《现场处罚决定通知书》第二联、证据材料及《现场检查询问笔录》、《现场勘察记录》呈报主管领导审阅。

(五)强制执行

对超过起诉和复议期不履行处罚决定的,填写《强制执行申请书》,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六)结案归档

填写《查处案件终结报告书》,按一案一卷归档。

九、排污申报工作程序

(一)正常申报

1、监察大、中队于每年的12月15日前负责将《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统计表》分发给辖区内各排污单位,并负责对排污单位所填写的《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统计表》进行初审。初审内容包括:填写内容是否完整、填写格式是否正确、数据是否基本符合实际、所附材料是否齐全。

2、各中队需于元月15日前将辖区内所有排污单位填报的《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统计表》一式三份,连同所有排污单位的通讯录(包括单位名称、联系人、联系电话、地址)报送监察大队申报股。

3、监察大队申报股负责对各所初审后的《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统计表》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规定进行审核。凡审核不合格的,由监察大队申报股直接退回中队重新申报登记,监察大队申报股也可根据具体情况组织有关人员直接对排污单位进行核定;核定合格的,监察大队申报股将审核同意的《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统计表》存档(1份),并退回中队(2份)纳入正常管理。

4、监察大队申报股于每季度末10日内,对排污单位的排污情况,依据《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统计表》和该排污单位本季度的实际排污情况进行核定,下发《季度排污量核定通知书》,由各中队负责在7日内送达排污单位

5、排污单位对核定结果有异议的,首先由各中队做好解释工作,需到现场进行核实的,各中队应将排污单位的复核申请连同有关资料于2日内报送监察大队申报股,由监察大队申报股组织人员到现场进行重新核实。6日内由监察大队申报股做出复核决定,各中队负责在2日内将《()季度排污量复核通知书》送达排污单位。

6、对不按规定时限和内容进行排污申报的排污单位,各中队可依法对其做出处罚建议,或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责令排污单位限期补报。

(二)变更申报

1、排污单位因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排放去向、排放方式、排放口设施、污染物处理设施发生变化,需要对《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统计表》所报内容作变更、调整的,应在变更前15日内履行变更申报手续,填报《排放污染物变更申报表》;排污情况发生紧急变化时,必须在变更后3日内报告并提交《排放污染物变更申报表》。

新建、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项目的排污申报登记,应在项目试生产前3个月内和污染防治设施竣工并验收合格后1个月内(总局10号令)办理排污申报手续。

在建制镇以上范围内产生建筑施工噪声的单位必须在开工前15日内办理排污申报登记手续,填报《建设施工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统计表》。

2、各中队应在接到排污单位填报的《排放污染物变更申报表》7日内,将初审后的意见及有关变更资料报送监察大队申报股。

3、监察大队申报股按照有关规定对《排放污染物变更申报表》进行审核,并在7日内完成排污申报变更工作。

4、排污申报变更工作按正常申报工作程序进行。

十、排污费征收现场监督检查工作程序

(一)建立辖区内排污单位缴纳排污费档案。

(二)按国家规定的期限,及时建立未缴纳和未足额缴纳排污费单位名录。

(三)检查。现场检查未缴纳和未足额缴纳排污费单位的生产经营情况,下达《限期缴纳排污费通知书》,填写送达回执。

(四)对逾期未执行《限期缴纳排污费通知书》要求的单位,现场制作询问笔录和勘察记录,按环保行政处罚工作程序执行。

(五)总结归档

(1)所有检查记录、材料分别存入相应档案。

(2)季度终了10日内总结季度排污收费情况汇总上报主管领导。

十一、排污量核定工作程序

根据国家、省关于排污费征收工作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局环境监察部门的工作职责,为了顺利开展排污量核定工作,制定本工作程序。

(一)排污量实行按季申报、按季审核的原则。

(二)各监察中队应于每季初的五日前,将初审过的本辖区内排污单位的《排污申报季报表》连同有关资料送交大队排污申报股。

(三)排污申报股应于每季初的十日前,完成本季缴纳排污费单位的排污量核定工作,并将制作好的《排污量核定通知书》移交各监察中队。

(四)各监察中队在接到《排污量核定通知书》后,需直接送达排污单位的,应在三日内将《排污量核定通知书》送达排污单位;对需以挂号信的方式邮寄《排污量核定通知书》的排污单位,由监察中队二日内以大宗挂号信的方式发出。送达回执及大宗挂号信登记本及时移交征管股。

(五)征管股应将各监察中队转来的送达回执以及大宗挂号信登记本按季归档,以备调阅。

(六)排污单位在接到《排污量核定通知书》七日内对排污量提出复核的,负责排污申报的监察中队需在三日内提出复核初审意见,连同有关材料报排污申报股。排污申报股应在接到监察大队初审意见后七日内做出复核决定,并下发《排污量复核决定通知书》。《排污量复核决定通知书》的运行程序,参照《排污量核定通知书》的运行程序执行。

(七)排污申报股应在每季初的十五日前将《排污量核定通知书》转交征管股,《排污量复核决定通知书》在下发的同时转交征管股。

(八)排污申报股应根据各监察大队初审的情况,对申报不准确、不平衡问题进行重点审核,并根据工作需要定期在各监察大队区域内进行现场抽查。

(九)排污申报股及时将排污申报材料及抽检情况汇总、归档。

十二、征收排污费工作程序

为规范排污费征收工作程序,进一步加强排污费征收管理,确保排污费依法、全面、足额征收到位,根据国家、省关于排污费征收工作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一、排污费的征收实行按行政区域申报开征,按季征收的原则。

二、每季征收排污单位的污染因子及排污费金额由局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

三、监察大(中)队、根据局长办公会议的意见及《排污量核定通知书》的送达情况,于每季初三十日前制作《排污费缴纳通知单》,同时将收费金额在局宣传橱窗或环境监察网上公示。

四、监察大(中)队应于三日内,将需直接送达排污单位的《排污费缴纳通知单》送达排污单位;对需以挂号信的方式邮寄《排污费缴纳通知单》的排污单位,监察大(中)队应于两日内发出。直接送达和邮寄送达的“回证”应于两日内转交征管股。

五、征管股应将各大队转来的送达回证按季归档,以备调阅。并将每一份送达回证的签收时间及时录入电脑,实行微机管理。

六、对收到《排污费缴纳通知单》七日内不缴纳排污费的单位,由征管股核对后下达《排污费限期缴纳通知单》,责令其限期缴纳,限期缴纳时间为七天,监察大(中)队负责在两日内送达《排污费限期缴纳通知单》,并将送达回证两日内转交征管股存档。

七、对收到《排污费缴纳通知单》七日内提出减、缓、免的缴纳排污费单位,按照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减免及缓缴排污费等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综[2003]38号)文件办理。

八、对已经下达《排污费限期缴纳通知单》,责令其限期缴纳,但逾期仍拒不缴纳排污费的排污单位,应由监察大(中)队负责对排污单位进行排污费处罚调查取证,并将相关材料整理齐全后报稽查股,由稽查股对材料进行审核把关后进入行政处罚程序。同时报请政府对该企业进行停产、停业整顿。

九、对因排污费处罚调查取证材料不全而无法进入处罚程序的排污单位,在起诉期内未提出诉讼且拒绝缴纳排污费的,监察大(中)队在排污单位起诉期满后十日内,直接提出强制执行的排污单位名单以及相关材料一并报征管股,征管股负责整理有关材料转交稽查股,稽查股负责核算滞纳金,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十、如果排污单位因破产、倒闭、更换法人等情况未缴纳排污费的,由监察大(中)队负责对排污单位进行现场调查取证,认真填写《破产、倒闭、更换法人排污单位登记表》,并将经过调查整理好的材料及时转交排污申报核定股。监察大(中)队对调查的真实性负责,排污申报核定股负责核定,并将核定情况提交局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

十一、排污申报核定股根据局长办公会的意见,将符合事实的《破产、倒闭、更换法人排污单位登记表》,加盖核定章后转交征管股,征管股根据局长办公会议的意见办理。

十二、稽查股应将已立案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单位及时录入排污费征收软件电脑,以备查询;征管股应及时与财政对帐,认真核对排污费缴库数额,按局要求将缴费情况通过网络反馈监察大(中)队,并按照有关要求完成账目归档工作。

十三、环境突发污染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为了具体落实市环保局突发性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充分发挥环境监察的现场工作职能,根据巩环[2005] 25号文的要求,特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1、生物化学或爆炸等恐怖袭击造成的环境污染事件;

2、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遭受严重污染事件;

3、危险化学用品生产、运输、存储、销售、使用过程中造成突发环境污染事件;

4、工业企业突发造成的环境污染事故等。

(二)组织体系与职责

为配合做好环境突发污染事故的处置工作,提高全市环境监察系统应对突发性污染事故的能力,环境监察大队设立环境突发性污染事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长:郜舒适

副组长:刘学周成员:董敬轩

席应辉

周志远

贺火德

王铁军

钟卫华

徐黎明

赵爱华

曹红玲

刘宏涛

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刘学周任主任,办公室设在环境监察稽查股。

主要职责:在市环保局环境突发性污染事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环境突发污染事故的现场处置工作;参与环境突发污染事故的现场调查,及时向上级环境监察部门报告环境突发事故的处置情况;完成上级环境监察部门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应急任务。

(三)应急处置预案

1、接到环境突发污染事故的报告后,12369环保热线人员立即赶赴现场对事故的原因、性质、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初步评估,并将评估的情况及时上报;

2、由大队办公室、环境监察稽查股、12369热线受理股和事故发生地的环境监察中队组成突发性污染事故现场应急处置具体承担事故处置工作;

3、在市环保局突发性污染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协助技术部门迅速确定污染源性质、污染物的类别、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及影响的范围;

4、协同其他部门积极参与污染源的技术处置工作,将事故的环境影响减到最小;

5、对参加事故现场处置的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和现场指导,防止人身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应急处置程序

1、信息接受。

确保12369热线受理电话24小时畅通,值班人员全天在岗;环境监察突发性事故应急处置小组所有成员的通讯工具必须保持开机状态,以便随时联络。

2、工作程序

1、值班室值班人员及时要认真记录污染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并及时报告带班领导。

2、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根据事故发生状况及时上报上级部门。

3、应急调查处理组及时做好赶赴现场的准备工作。

4、突发污染事故处置程序中所有指令均应以书面形式由领导小组和组长签发后下达,紧急事态可先下达指令后补办书面指示。

5、事故调查处理完毕后,相关材料交市环保热线受理部门进行汇总,编写事故污染调查处理报告,并将所有材料整理归档。

第二篇:环境监察执法工作程序

限期治理项目环境监察工作程序

1、收集信息

环保系统内部沟通;日常现场监察信息

2、现场监察

听取治理单位介绍有关情况;检查有关文件;检查治理进度。

3、视情况处理

正常:记录、登记;

异常:对治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下达整改意见,并向主管部门报告;对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加倍征收排污费并填写《环境监察处罚建议书》上报。

4、总结归档

按项目立卷归档,注明发现问题的处理意见;所有记录、材料分类归档。污染源环境监察工作程序

1、污染源监察的计划管理

计划管理是污染源监察的基础工作之一。它的目的是对辖区内的污染源进行污染调查、排污核算、分类管理,在此基础上制定具体环境监察计划。

为了对污染源进行分类管理,首先要收集污染源的信息,污染源的信息采集有以下方法:

①污染源调查。污染源调查是全面、完整获取污染源信息的最有效的方法。在开展污染源监察的初期,应首先考虑采取调查方法,通过全面调查,搞清辖区污染源的基本情况,确定重点污染源、一般污染源名录和各污染源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污染源调查获取的资料是污染源监察工作的基础,然后通过一定频率的污染源监察,充实我们掌握的污染源资料。

②排污申报登记。环境监察部门依据排污单位的排污申报登记情况对污染源进行正常监督管理,并对拒报、谎报、瞒报的排污单位进行处理。

③环境保护档案材料。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件》的规定,所有从事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都必须执行环评制度和“三同时”制度。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查、审批和检查、监督。在宏观管理中所积累的各种建设项目的档案材料是获取污染源信息的重要来源之一。此外,在日常环境监察中对有关污染源的违法行为的调查、处理积累的材料也是污染源监察的信息来源。对采集来的污染源信息要进行加工整理。按污染源的位置分布,所属行业类别,排放污染物的类别、规模大小、经济类别,所属流域、污染物排放去向等分类,建立污染源原始信息数据库,并应广泛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化管理设备对数据进行管理。应积极运用这些软件,以提高信息的提取速度和准确性。另外用计算机管理还容易对变化了的情况进行随时补充和修改。

污染源原始数据库建立后,下一步就是要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结合本辖区环境的特点,找出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确定目前的主要环境危害,绘制主要污染源分布图,图中不仅仅要标识出污染源的位置和名称,还应该将污染负荷标识清楚。一般来说,在地图上标识这么多的信息很难做到清晰和具体,有条件的地方应绘制计算机图形使之成为数据库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制定污染源现场检查计划。

2、污染源现场监察

这是污染源监察的第二个步骤,即按制定的计划进行现场环境监察,确定污染源排污是正常还是异常,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有时需要委托监测站采样分析,以获取污染源违章排污的确凿证据。

3、工况调查

工况调查是污染源现场监察中所采用的重要手段,是发现问题的有效途径。工况调查的主要内容如下:

(1)检查生产及工艺状况。

(2)检查现场技术资料与运行记录。(3)检查环保设施运行及管理情况。现场技术资料与运行记录是实际发生的生产活动记录,从中可以反映出原材料的利用、产品的产出、辅助原材料的消耗、工艺设备的维护和运行情况、事故发生、生产变动等情况。这些都很难从污染源原始数据库中找到。

(4)走访现场操作人员及有关管理人员。分两种情况。一般性的查询,了解近期生产与环保活动的基本情况;针对具体环境问题进行查询,以了解问题发生的过程和性质。

(5)现场取证。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现场取证。有实物证据,如采集的样品,有关的文字记录材料,拍摄的录像片、照片,有查询的现场笔记、录音、群众的反映等。现场取得的证据需经污染源单位有关人员签字。

4、视情处理

对异常情况,除依法征收排污费外,还要做出相应处理:对环境违章的填发《当场处理决定通知书》;对环境违法的,属现场处罚范围执行《现场处罚工作程序》;属环境监察机构处罚范围执行《环境监察行政处罚工作程序》;超过上述处罚范围填写《环境监察行政处罚建议书》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5、定期复查

对异常情况按规定期限进行复查,以监督检查污染源单位整改措施的落实,切实保证违章行为得到纠正。

6、总结归档

要求按期总结污染源监察情况,注明发现的问题,处理意见以及处理结果等,并写出相应的监查报告。对所有的原始记录、材料要分类归档备查。污染防治设施监察工作程序分为六个步骤:

1、收集信息。要掌握辖区所有的污染防治设施的详细概况,其中包括总的数量,分类数量,分布情况,各污染防治设施的运转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常见违章单位和违章行为。这类信息资料一般来自三个方面。一是环保系统内部沟通;二是通过日常现场监察获得,如监察中发现的有关污染防治设施存在的问题,发现的违法行为等;第三是通过群众举报获得的有关停运、拆除污染防治设施运转异常等的信息。要重视群众举报,许多污染防治设施违章行为都会给人民群众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带来影响。常见的如有的单位废水处理设施不正常运转,使废水中污染物浓度大大增加,使周围群众受到极大影响;再如除尘装置运转不正常,会使周围空气中的粉尘浓度增加,群众日常生活中感到呼吸不舒服,室内外浮尘增加。利用好这些信息,既可提高污染防治设施监察的效率,又可及时解决社会环境热点问题,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2、分类建档。辖区内所拥有的每台(套)污染防治设施都应建立详细的档案,记录内容主要是:基本情况:所属单位及生产、经营情况,建设日期,类型,“三同时”验收技术资料等;技术参数:处理的污染物来源,成份,防治设施的原理,设计处理量和处理效果,添加药剂种类,数量,排放口情况等;管理情况:负责人,管理机构,有关管理制度和有关规定等;存在问题:有哪些缺陷和隐患,如哪些设备不稳定,与变化了的生产经营状况是否相适应,发生污染事故的可能性和实际情况等。违章情况:发生过哪些违章行为,处理结果等记录情况。

3、目标管理。按规定每年每台(套)污染防治设施至少计划监察和随机监察各一次。计划监察要进行全面的检查,是按计划定期进行的,需要污染源单位做好充分准备。在这种情况下,污染源单位一般要使污染防治设施在最佳状态下运转,因此反映的是最佳处理效果。而随机监察是在污染源单位正常工作状态下,未经特别准备,反映的是通常情况下污染防治设施管理水平、运转情况和处理效果。

4、日常监察。污染防治设施监察是污染源监察的一部分,一般应与污染源监察同时进行,除非有特别需要,如有群众举报。所以,日常监察可按污染源监察工作程序进行。

5、视情处理。即对违章行为依法进行处理。

6、总结归档。将所有记录,材料分类归档;按年总结,注明其运行率、处理率、达标率,并按规定向上级报告。建设项目环境监察工作程序

1、搜集信息

环保系统内部沟通;日常现场监察信息;群众举报

2、现场监察

听取建设单位介绍;对有“环评”及“三同时”审批意见的建设项目,已投入生产或使用,检查污染防治设施与主体工程是否同时建成并投入运行;未投入生产或使用,检查污染防治设施与主体工程是否同时施工。对无“环评”及“三同时”审批意见的建设项目,报告有关主管部门并按规定进行处罚。

3、视情处理

情况正常的属于例行监察。情况异常的,对违反建设项目环境管理规定的,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做出处理。属现场处罚范围执行《现场处罚工作程序》;属环境监察机构处罚范围执行《环境监察行政处罚基本程序》;超过上述处罚范围,填写《环境监察行政处罚建议书》上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4、定期复查。对异常情况按规定进行复查。

5、总结归档

按年总结,注明异常情况和处理结果;有关记录、材料按项目立卷归档。

第三篇:环境监察工作

环境监察工作制度

一、环境监察人员工作守则

(一)认真学习环保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环保专业知识。

(二)热爱本职工作,熟悉监察业务,掌握监察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

(三)做到依法行政,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四)正确行使职权,秉公执法,清正廉洁,遵守行为规范。

(五)查处迅速,及时报告监察工作情况。

(六)履行工作职责,恪守监察工作范围,严守被监察单位技术和秘密。

二、公开办事规则

(一)增加执法透明度,自觉接受各方监督。

(二)公开环境监察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

(三)公开环境监察执法依据和结论。

(四)公开环境监察举报电话和举报信箱。

(五)现场监察必须有两名以上监察人员参加。

(六)执行任务时佩戴统一执法标志,出示环境监察证件。

三、现场环境监察工作制度

(一)确定辖区内的重点、一般污染源名录,有计划的安排各类污染源的环境监察

频次。

(二)对重点污染源及其污染防治设施的现场监察每天不少于2次,按照相关规定做好暗访工作。

(三)对一般污染源及其污染治理设施的现场监察每天不少于1次。

(四)对建设项目、限期治理项目现场监察每月不少于1次。

(五)对群众举报的污染源及时进行现场环境监察。

(六)现场环境监察人员要求两人以上并出示证件,说明检查事项,进行现场检查,填写现场检查(勘察)记录,履行相关程序。

四、现场巡查监察工作制度

(一)保证现场巡查监察次数,提高巡查监察质量。

(二)开展节假日期间和夜间的值班巡查监察。

(三)现场巡查监察须带便携监测仪器和取证设备。

(四)认真询问,耐心回答有关问题。

(五)详细记录现场查访情况,认真填写《现场监察记录》,经被监察单位有关人员签字后,报监察机构负责人阅批。

(六)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取证并按规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五、征收排污费工作制度

(一)严格执行排污收费标准,坚持“依法、全面、足额”的征收原则。

(二)征收依据充分,核算金额准确,操作程序合法。

(三)对被征收排污费的单位公布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排污费征收标准,公布监测数据或排污量核定依据。

(四)统一票据、统一征收、统一收费专户、统一管理。

(五)符合排污费减、缓、免条件的,由缴费单位提出申请,按规定审批。

(六)排污收费应按月或按季结清,及时解缴国库。

六、污染事故和纠纷查处工作制度

(一)登记报告:对管辖范围内的事故,纠纷投诉及时登记,对重大、特大的事故或纠纷应及时按规定上报。

(二)快查快办:查处人员应尽快着手进行案件的查处工作,一般要求一周内立案,3个月内结案。

(三)现场调查:所有受理案件都应进行现场调查、取证,掌握第一手资料。

(四)查处结案:所有受理案件均必须进行查处,有调查情况,有处理意见,任何人无权扣压不办。

七、环境监察稽查工作制度

(一)监察大队对各监察中队工作负有指导、培训学习和监督检查的职责。

(二)监察中队必须积极参与大队组织的各项活动,按时完成交办的各项工作,及时报告完成情况。

(三)监察中队按规定时间向监察大队报告季度及辖区内环境监察工作的全面情况。

(四)监察大队对各监察中队的工作每季至少督查一次,对不能依法履行监察职责的责令改正。

(五)监察大队对各监察中队内不适宜从事环境监察工作的监察人员,可建议市局将其调离环境监察岗位。

八、对排污单位来文、来函的回复工作制度

(一)坚持分级处理,按权限回复的原则,做到件件复函。

(二)上级或主管部门批办件,一周内提出处理意见,报批办单位。

(三)对来文、来函应按收文登记、领导阅示、专人处理程序办理,由主管领导签发直接复函。

(四)来文、来函一般在15日内复函,对口头、电话报告,做好记录,一般不作正式复函。

(五)对已函复的来文、来函,监察人员应按函复意见执行。

(六)已来文、来函及函复件,全部资料应整理存档。

九、环境监察档案管理工作制度

(一)环境监察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资料应定期移交档案管理人员。

(二)档案管理人员对接收进库的各类档案资料要及时登记,进行科学分类、编目、排架。

(三)定期检查档案保存情况,发现破损和字迹不清的应及时修补、复制。

(四)档案库存做到帐物相符,搞好档案开发利用。

(五)环境监察人员可按规定查阅环境监察业务档案,借出使用需办借阅手续。

(六)非监察机构人员查阅档案资料,须经监察机构负责人批准后,方可查阅。

(七)需要摘抄、复制档案资料,须经主管领导批准同意。

(八)借阅档案资料必须妥善保管,注意保密。

十、环境监察报告制度

(一)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总局《环境监察报告制度》(试行),做好环境监察季报、半年报、年报的报告和管理工作,应于每季度第一个月的5日前报出。

(二)排污申报核定、排污费征收工作报告制度。排污申报核定季报应当在每季度终了后10日内、年报应当在第二年2月20日前上报上级环保部门;排污费征收季报应当在每季度终了后10日内、年报应当在第二年3月1日前、快报应当在第二年1月3日前上报上级环保部门。

(三)对环境污染事故,按事故的级别分越级上报和逐级上报。

(四)每月月底前向市支队上报《淮河太湖流域排污单位现场监督检查月报表》;

每月24日前向市支队上报《新密市环境监察部门现场检查情况汇总表》。

(五)对上级部门批转交办的群众投诉、信访案件的处理结果、结案情况及时上报。

(六)环境监察报告制度遵循保密原则,未经许可,报告内容不得公开发表。

十一、环境监察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一)环境监察人员均应接受岗位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二)县级以上环境监察机构负责人,应取得国家环保总局岗位培训合格证书,其他环境监察人员应取得国家环保总局或省环保局岗位培训合格证。

(三)新上岗或换新岗的环境监察人员应经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四)环境监察人员每五年至少接受一次业务培训,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上岗。

(五)积极引导鼓励环境监察人员学习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和环保业务知识。

(六)创造条件,充分利用每周五下午学习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组织环境监察人员互相交流,互相学习。

十二、执法文书使用管理制度

(一)执法文书由专人负责管理。

(二)领取执法文书,须经主管领导批准。

(三)填写执法文书,应按规定要求填写,内容规范、准确。

(四)送达执法文书须按管理权限经有关领导审核签发。

(五)送达执法文书,应有被送达单位的签字手续。

(六)执法文书使用完毕,按一事一卷的原则立卷归档。

十三、计算机使用管理制度

(一)大队各科室所用的计算机及其配套物品指定专人管理。

(二)所有计算机配臵的软件均应由专人管理,并标明软件内容及使用范围,方便使用和管理。

(三)所有计算机设备的维修和保养由大队统一管理。

(四)计算机使用人员禁止玩游戏和从事与工作无关的活动。

(五)任何人不得私自向外提供、泄露内部的各类数据资料,因责任人管理疏忽或过失造成设备损坏或数据丢失的,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附件2

环境监察工作程序

一、排污申报登记工作程序

(一)下达申报通知

1、申报范围:凡在我市境内从事生产、经营或其它公共社会活动时,直接或间接向环境排放废水、废气、废渣或产生噪声振动、放射性、电磁波等公害的单位或个人不论其隶属关系,必须在每年1月15日前进行排污申报登记;新、扩、改项目应在项目试生产前三个月内和污染防治设施验收合格后一个月内办理排污申报登记手续;建筑施工单位必须在施工项目开工前15日内,办理排污申报登记手续。

2、下达申报通知:根据排污申报范围,申报单位确定后,由环境监察部门向申报单位送达《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通知书》及《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表》,并现场制作送达文书。

(二)排污单位申报

根据《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通知书》规定的申报时间,地点和内容,排污单位应如实如期进行申报。排污情况有重大改变,应在变更前15日内向环境监察部门申请变更申报;属突发性重大变化,应在变更后3日内履行变更申报手续。

(三)申报审核

环境监察机构在收到排污单位的《排污申报登记表》或《排污变更申报登记表》后,应依据排污单位的实际排污情况,按照国家强制检定的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仪数据、监督性监测数据、物料衡算数据或其他有关数据对排污单位填报的《全国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表》或《排污变更申报登记表》项目和内容进行审核。经审核符合要求的应于每年元月15日前向排污单位发回一份经审核同意的《排污申报登记表》;不符合规定的责令补报,不补报的视为拒报。

(四)行政处罚

对拒报,谎报或多次催促逾期不报的单位,由市环境监察大队或监察中队依法收集,整理证据,填写《行政处罚立案审批表》报局法制科,按局行政处罚程序给予处罚。

二、排污费计核工作程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和《河南省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及有关环保法律、法规规定,制定以下工作程序:

(一)排污量核定:环境监察机构应依据法律、法规的要求,对排污单位正常生产与作业条件下申报的 《全国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表》按年进行审核,按月(或季)进行核定。市环境监察大队综合业务二科应在每季终了后10日内完成全市所有排污单位的核定工作。排污量核定后由辖区环境监察中队负责送达各排污单位,并制作送达回证,排污单位在接到《排污量核定通知书》之日起7日内,若有异议可向发出通知的环境监察机构申请复核,环境监察机构应在接到复核申请之日起10日内做出复核决定。

排污申报核定由3人以上小组核定,核定结果确认后,应将核定结果提交环境监察机构负责人进行审核,经审核符合规定的,环境监察机构负责人应签发《排污核定通知书》,并由辖区中队送达排污单位。

(二)排污费核定:根据排污单位排污申报情况和排污量核定情况,依据污染物排放标准,收费标准,收费原则和排污费计算方法,核定排污单位的排污费。

(三)文书送达:排污单位《排污费缴纳通知书》核定后,报大队领导审阅后移交区域监察中队送达排污单位,并同时向社会公告。

(四)归档:《排污费缴纳通知书》核定后,要及时归类汇总,上报,入档。

三、排污费征收工作程序

为促使我市排污费征收工作纳入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根据《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和《河南省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等有关环保法律、法规规定,制定以下征收排污费工作程序。

(一)征费文书送达

驻密企业的《排污费缴纳通知书》由市环境监察大队送达;市属以下企业的《排污费缴纳通知书》由各区域监察中队送达,并负责征收。

(二)依法征收

1、排污单位应当自接到《排污费缴纳通知书》之日起7日内将排污费汇入指定的商业银行征收排污费专用账户。

2、对逾期未缴纳排污费的单位从第8日起加收2‰的滞纳金,环境监察机构应制作《排污费限期缴纳通知书》继续催缴。

(三)行政处罚

对拒缴、逾期不缴,限期催缴无效和不按国家规定缴纳排污费的单位,由市环境监察大队填报《环境保护行政处罚立案审批表》报局法制科,按照局行政处罚工作程序给予处罚。

(四)强制执行

对逾期不缴纳排污费或不履行有关行政处罚决定者,由局法制科制作《逾期不缴纳排污费强制执行申请书》经局审批后,局法制科依照有关规定和程序申请人民法院给予强制执行。

(五)解缴国库

按规定及时将所有征收的排污费全额解缴国库;应上交上级环保部门的排污费,就分级解缴国库或由上级环保部门解缴国库。

(六)总结归档

征收排污费过程中的一切文件材料,票据等应按规定整理逐一建册归档。并按季度将排污费收缴情况书面上报上级环保部门。

四、污染防治设施监察工作程序

为加强对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的监督管理,提高污染防治设施的运转率、达标率、处理率和完好率,使其发挥最佳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依据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定以下工作程序。

(一)登记建档

凡在我市境内的一切排污单位,为防治废水、废气、废渣、粉尘、噪声、振动、恶臭、放射性物质、电磁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而专门建设的各种处理(处臵)、净化、控制设施,包括废物综合利用和城市污染物集中处理(处臵)设施必须进行登记建档。

新、扩、改建项目或限期治理项目的环境污染治理设施竣工验收合格后,排污单位应依据验收报告,及时填写《污染治理设施情况登记表》报市环境监察大队登记建档。

(二)监督检查

1、检查的频次:对审验合格的环境污染防治设施进行监督检查。重点污染源的防治设施全天24小时监督检查,一般污染防治设施进行巡查(一天只少一次),辖区内的所有防治设施每半年全面检查一次。

2、检查内容:(1)防治设施与产生污染物的相应生产设施是否同步运行,同等维护和保养。(2)是否有保持防治设施正常使用所需的管理和操作人员,是否有健全的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以及污染事故应急处臵措施和报告制度。(3)是否按照国家规定设立规范化的污染物排放口,并安装配套的计量装臵和监控装臵。(4)是否建立防治设施运行管理制度和污染物排放监测制度,是否如实填写防治设施日常运行记录,定期报告污染物排放监测结果。(5)防治设施的实际处理能力与污染物实际需处理量是否相适应,所排放的污染物是否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或控制指标。

3、污染防治设施停运审批:(1)污染防治设施需拆除、闲臵、关闭暂停运行的。(2)污染防治设施需改建、扩建的。(3)污染物排放口需改变原设臵或增减的,必须提前向环境监察机构提出书面申请,对需暂停运行时间不超过七日的,由环境监察机构自接到申请之日起在三日内予以批复。对其他情况的申请,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十日内予以批复。

4、现场检查处理:监察人员现场检查后应填写《环境保护现场监督检查表》详细记录污染治理设施运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以及依据有关规定现场提出限期整改建议,由受检查单位在场人员签字。

(三)违法查处

对现场检查中发现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可依照有关环保法律、法规规定,依法给予警告、通报批评或并处罚款:

1、对限期完善治理设施,逾期未完成的。

2、拒报或谎报治理设施运行情况的。

3、拒绝或妨碍环境监督管理人员对污染防治设施进行现场监督检查或在检查时弄虚作假的。

4、擅自增加和改变污染物排放口,或未按规定设立规范化的污染物排放口及计量、监控装臵的。

5、擅自拆除、闲臵、关闭或不正常使用大气、水、噪声污染物防治设施的;擅自拆除、闲臵、关闭或不正常使用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设施的。

6、治理设施所排废弃物未妥善处臵造成二次污染的。

7、治理设施不按规定进行专门管理、制度不健全的。

对于行政处罚、监察大队应当收集制作《行政处罚立案审批表》,按规定程序依法进行查处。

五、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调查处理程序

根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定,为有效杜绝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和蔓延,严厉查处环境污染事故,特制定以下工作程序。

(一)现场处理

环境污染事故的信息获得后,应立即组织调查组赶赴现场,通知排污肇事单位或个人采取处理措施。

1、对易发生污染的,立即采取减轻和消除污染的措施,控制污染危害的进一步扩大。

2、及时通报或疏散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群众,使他们能及时撤出危险地带避免发生人身伤亡。

3、对尚未发生污染但有污染可能的,立即采取其他应变措施,杜绝污染事故的发生。

(二)现场调查和报告

1、现场勘察,了解情况:实地勘察并记录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现场状况。详细记录污染破坏的范围、周围环境状况、污染物排放状况、污染途径、危害程序等。

2、调查取证:组织人员,会同监测人员利用各种监测方法,测定事故地点及扩散地带有害物质的种类、数量和浓度以及各种污染物在环境各要素、区域、地带和部门存在的浓度等;利用声像录制了解污染事故当事人的陈述和被害人的介绍,拍摄污染现状等进行调查取证;对重大或情况比较复杂的污染事故和破坏事故聘请有关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对事故所造成的危害程度和损失作出技术签定。

3、事故报告:事故发生后根据国家环保局《报告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暂行办法》规定,向同级政府或上级环保部门报告污染事故的发生程度及处理情况。

(三)依法处理

1、讨论、研究、决定事故处理意见:依据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实际情况及对周围环境污染状况、污染物排放情况、污染途径、危害程度等情况,根据调查取证材料和国家有关规定、研究、决定作出事故处理意见。

2、下达处理决定并提出赔偿意见:《污染事故决定书》作出后,送达排污肇事单位或个人。根据污染事故造成危害程度,损失范围,按照国家和地方市场价格,核算危害承受物的经济损失金额,对无可靠依据计算损失标准的或不能准确计算损失金额的,可根据情况作具体分析,提出若干计算方案,反复比较多方倾听意见,推出比较接近实际,双方基本能够接受的赔偿意见。

3、落实处理意见:依据调查分析结果赔偿金额确定后应及时督促企业事业单位或个人将赔偿款兑付受害单位和个人。

(四)结案归档

污染事故处理后,填写《查处案件终结报告书》,按一案一卷归档。

(五)处理意见

根据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发生的情节,危害后果严重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除追究造成环境污染与事故的单位和个人的行政责任外,还要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

六、环境污染纠纷调查处理程序

(一)登记受理

接到环境污染纠纷报告后,首先要对纠纷的情况进行初步了解,正确区分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若发现被控致害方的行为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查处,然后进行调解。受理环境污染纠纷案件必须符合以下原则:

1、属本市环境监察机构管辖范围

2、当事人必须有明确的书面材料或经陈述整理后,陈述人签字的申请材料。

3、当事人必须与环境污染纠纷损害有直接联系。

4、当事人提供的污染纠纷事实明确,依据充分,并有具体正当的事项请求。

5、双方当事人同意对环境污染纠纷进行调解。

6、重大污染事故应及时报告主管局长、由主管局长专题向局长汇报。

(二)立案、调查准备

纠纷案件受理后,组织人员到现场进行初步勘察,认为存在污染纠纷事实,由经办人填写《污染纠纷立案登记表》,报主管领导审签后,进行立案调查。

1、监察大队收到受害方申请材料五日内,将申请材料副本送达被控致害方,被控致害方在收到申请材料副本之日起七日内提交答辩书或有关污染依据,逾期不提交答辩书和有关内容的,通知被害方当事人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一般性环境污染纠纷在立案后一个月内调解终结、重大污染纠纷应在三个月内结案,需要延长时间的,应报告分管局长,待局长办公会议研究批准后再延期,但最长不得超过半年。

(三)调查核实

污染纠纷立案后,应组成二人以上调查小组,会同监测人员一起进行调查工作。

1、现场调查核实污染事实,调查时通知双方当事人到场,进行勘察,核查纠纷真实情况。

2、调查取证、签定,现场调查时要求双方当事人到场,进行拍照,录音或录像、绘制污染示意图,询问证人,搜取各种证据材料。

3、对难以定性定量确立的污染纠纷,可申请上一级环保部门会同具有法定资格的单位进行技术签定。

4、如果污染纠纷仍在继续扩大或损害受害人利益时,调查人员可履行权利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制止事态扩大和迅速排除危害。

5、调查后,根据调查材料分析致害原因、经过和结果,划清责任界线,明确责任主体,由调查小组写出环境污染纠纷调查报告,提出调解处理的初步意见和方案,报主管局长审批,重大案件或影响较大的案件报局长审批。

(四)调解处理

调解坚持公正、协调原则,使矛盾得到化解。

1、组成三人调解小组,首先采取单方接触交涉的方法,讨论通过调解处理意见和确定适当的赔偿数,对双方当事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穿插、完善、修改,使处理意见更符合双方的共同要求和利益。

2、赔偿数额的计算,要树立为企业服务,为民排忧解难的思想,不能过分苛求企业,也不能无原则地宽恕当事人的过分要求。一般在计算上采取直接监测方法和相应评估法,求得直接赔偿。

3、召开双方当事人参加的协调会,可邀请双方当事人所在政府和主管部门领导参加会议。相互交换意见,讨论通过调解处理意见,促成双方在赔偿问题上达成协议,双方签定协议书。

4、经三次以上调解双方达不成一致协议,在调解期满后视为调解无效,由调解小组提出调解终结意见,报主管局长审签后通知双方即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此纠纷即可终止。

5、污染事实清楚,而一方仍坚持自己意见而不愿赔偿时,调解人员可下达《环境污染纠纷处理意见书》,如当事人一方对调解意见书不服时,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6、调解结束,应制作调解终结报告,将全部材料整理归档。

7、在规定期限内,监察人员应对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和赔偿费用的兑现情况进行一次监督检查,并将结果报主管领导。

七、环境污染信访案件处理工作程序

(一)接待登记

对来访群众要热情接待,认真听取群众所提出的问题,批评和建议,并做好记录。对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或对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应耐心作好宣传、解释和疏导工作。对一切单位和个人的来信来访情况及时进行登记。

(二)分办信访登记后由信访管理人员填写《环境保护信访案件分办表》,由监察大队队长进行分办。

1、属监察大队职能范围内的,按内部职责分工进行分类办理。

2、涉及几个职能部门的报局、协调有关部门联合办理。

3、属其它职能部门主管的,报主管局长审批转送有关职能部门办理。

4、人民法院已立案或判决的不再受理,应将原件附上不予受理的理由退还当事人。

(三)调查核实

对受理的环境保护信访案件,组织两人以上的调查小组,对信访案件中涉及的问题逐一调查、核实。

(四)处理

对调查核实的信访案件,由调查人员写出调查报告提出处理意见报主管领导审批。案件结案后,对来访者应给予答复,同时将全部信访材料按规定立卷存档。

八、建设项目“三同时”监察工作程序

为了防止建设项目产生新的污染,破坏生态环境,确保建设项目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根据环保法律、法规规定制定以下工作程序:

(一)项目移交接管

建设项目经局审查批准进入正式施工阶段后,局建管科将《建设项目监督管理交接通知书》、《建设项目情况介绍表》以及建设项目有关环保资料,移交给环境监察部门进行监督检查。

(二)现场监督检查

1、检查频次:建设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环境监察部门应定期对建设项目及环保设施进展情况进行检查。重点建设项目每半月检查一次;一般建设项目每月检查一次。

2、检查内容:(1)检查环保设施是否纳入施工计划;(2)检查环保设施是否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3)检查环保设施是否严格按照原设计方案施工;(4)检查环保资金使用情况。(5)检查工程质量;(6)检查施工中为避免噪声、粉尘、振动等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而采取的相应措施。

3、检查信息反馈:环境监察人员到现场检查后要现场填写《建设项目现场检查情况表》。

4、检查信息处理:检查中若发现建设单位违反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或随意改变环保设施设计方案,挪用环保资金等其他违法行为,应立即进行调查取证,依照环保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执法程序进行依法查处。

(三)项目验收

建设项目竣工后,环境监察部门要及时通知建设单位准备材料报局建管科。由局建管科会同环境监察部门及有关单位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由建设单位依据验收报告填报《环境污染防治设施情况表》报监察大队登记建档,分辖区由各中队纳入环境污染防治设施正常监督管理。

九、限期治理项目监察工作程序

为促进污染源治理,保证限期治理项目的如期完成,依据有关环保法律、法规规定以下工作程序。

(一)项目移交接管

省、市人民政府限期治理项目下达后,局污管科将《限期治理项目现场监督管理移交通知书》、《限期治理项目情况介绍表》以及必要的有关资料,一并移交环境监察大队及其监察中队进行监督管理。

(二)现场监督检查

1、检查内容:(1)限期治理单位制定治理计划;(2)排污单位限期治理资金是否落实到位;(3)限期治理施工进度;(4)限期治理项目工程质量。

2、检查频次:重点限期治理项目每月检查三次,一般限期治理项目每月检查一次。

3、检查信息反馈:环境监察人员现场检查后填写《限期治理项目执行情况表》,报局污管科。

4、检查信息处理:若被限期治理单位,行动迟缓逾期没完成治理任务时环境监察部门除加倍征收排污费外,应及时进行调查取证,依照环保法律、法规规定,按照执法程序依法查处。

(三)限期治理项目竣工后,环境监察部门应督促被限期治理单位提交竣工验收报告,报局污管科,由局污管科会同环境监察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被限期治理单位依据验收报告填写《环境污染治理设施登记表》和《排放污染物变更申报表》,报环境监察大队并办理登记入档和排污费减免手续,污染治理设施纳入正常监督管理。

十、排污费缓缴工作程序

(一)申请受理

排污单位自接到《排污费缴纳通知书》之日起7日内,由于排污单位经济状况不佳,目前缴费确有困难或排污量有重大变化的,要求缓缴排污费的,必须写出书面申请报当地环境监察部门。

(二)申请核实

对申请单位提出缓缴排污费的,由申请单位填报《排污费缓缴呈报表》,由负责征收排污费工作的监察人员进行现场核查,经核查排污单位目前经济状况确实不佳,缴费确有困难,需缓缴排污费的,由负责核查的监察人员在《排污费缓缴呈报表》上签属核查意见,报环保局审批。

(三)申请批复

对提交缓缴排污费申请的单位,环保局从接到缓缴排污费申请之日起7日内进行现场核查和批复,但缓缴期限一般不得超过三个月。在批准缓缴后1年内不得再重新申请。

四、公告

环保局每半年向社会公告一次,申请缓缴排污费的情况,内容包括(缓缴单位名称、批准机关、批准文号、批准缓缴排污费的主要理由等)。

(五)材料归档

对缓缴排污费的单位提交的缓缴申请报告、《排污费缓缴呈报表》及其一切与缓缴排污费相关的材料,由监察部门负责整理存档。

十一、排污费减免工作程序

(一)申请受理

排污单位自遇到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和其他突法事件之日起30日内,写出书面申请(内容:排污单位名称、减免理由、减免数额、减免期限等)报环境监察部门。

(二)申请核实

对申请单位提出减免排污费的,由负责征收排污费工作的监察人员进行现场核查,经核查情况属实的;由监察人员提出核查意见,与书面申请一并报市环保局、财政局和物价局审批。

(三)申请批复

对提交减免排污费申请的排污单位,市环保、财政、物价部门从接到减免缴费申请之日起30日内进行现场核查和批复。

(四)公告

环保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价格主管部门每半年向社会公告一次,申请减免排污费的情况,内容包括(减免单位名称、批准机关、批准文号、批准减免排污费的主要理由等)。

(五)材料归档

对减免单位提交的减免申请排污费减免核查意见,及其一切与减免排污费相关的材料,由监察部门负责整理存档。

十二、污染源监察工作程序

为加强对辖区内污染源的监督管理,准确掌握污染源的基本情况,污染防治设施的基本情况,生产与工艺等情况,根据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制定以下工作程序:

(一)计划管理

按照行政区域进行管理。市环境监察大队负责驻密企业污染源的监督管理;各环境监察中队负责各自辖区污染源的监管工作,并列出重点、一般污染源名录。

(二)监督管理

对重点污染源每月检查不少于4次,对一般污染源的检查每月不少于2次。

(三)检查内容

1、查环保设施运行与管理情况;

2、查生产与工艺状况;

3、查现场技术资料与运行记录;

4、访问现场操作人员及有关管理人员;

5、现场取证(采样、录象等);

6、记录现场检查情况,当事人签名。

(四)视情处理

对违章行为,环境现场检查人员应填写《限期整改通知书》责令限期整改;对环境违法行为,则视情节,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五)总结归档

环境监察人员应及时总结现场检查情况,注明发现问题和处理意见,并将所有记录、材料分类归档。附件3 新密市环境监察机构职责

一、环境监察大队职责

(一)贯彻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规章。

(二)依据主管环保部门的委托依法对辖区内排污单位或个人执行环境保护法规的情况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并按规定进行处理。

(三)负责污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噪声、放射性物质等超标排污费和排污水费的征收工作。

(四)负责排污费财务管理和排污费收支预、决算的编制以及排污费财务、统计报表的编报汇审工作。

(五)负责对生态破坏事件的调查,并参与处理。

(六)参与环境污染事故、纠纷的调查处理。

(七)参与污染治理项目计划的编制,负责该计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八)负责环境监察人员的业务培训,总结交流环境监察工作经验。

(九)承担主管或上级环保部门委托的其他工作任务。

二、办公室职责

(一)全面安排和处理好一切行政事务,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

(二)统筹安排、综合平衡协调各科室之间关系和工作,督促检查各科室工作;

(三)做好上情下达,保证联络畅通,及时为领导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资料;

(四)认真做好公务和文件处理,加强印鉴管理;

(五)认真组织开展大队的政治、业务学习和各项义务劳动;

(六)负责做好车辆、考勤、卫生、安全保卫等日常事务。

(七)负责完成大队下达的其他临时性工作。

三、业务综合一科职责

(一)负责全市排污申报的注册登记工作。

(二)负责对排污单位申报的排污事项、内容、数据进行审核,并按规定对有异议的申报数据进行复核。

(三)负责对拒报和谎报国家规定排污申报登记事项的排污单位进行调查取证提出处理意见。

(四)负责对中队排污申报工作的检查与考核。

(五)负责全市排污申报工作情况的综合上报。

(六)负责完成大队下达的其他临时性工作。

四、业务综合二科职责

(一)负责对全市排污单位排污费的核定工作。

(二)负责对全市排污单位每季(月)《排污量通知书》和《缴纳排污费通知书》的制作工作。

(三)负责全市排污费计核数据的汇总上报和排污单位排污费的公示工作。

(四)负责对环境监察中队排污费计核工作的业务指导。

(五)负责完成大队下达的其他临时性工作

五、业务综合三科职责

(一)负责环境监察现场执法工作的综合管理工作。

(二)负责环境监察现场检查记录和各种执法文书的规范管理工作。

(三)负责环境违法案件查处的统计、审核、上报、移交工作。

(四)负责各种监察报表的上报工作。

(五)负责自动在线监控设备的监督管理与维护工作。

(六)负责污染治理设施档案的管理工作。

(七)负责完成大队下达的其他临时性工作。

六、稽查一科职责

(一)负责全市排污费的征收与管理工作。

(二)负责编制大队排污费征收工作计划。

(三)负责对全市排污单位的缴纳排污费情况进行稽查。

(四)负责排污费减、免、缓的受理、审核和上报工作。

(五)负责排污费征收情况的汇总上报工作。

(六)负责指导监察中队排污费征收工作。

(七)负责完成大队下达的其他临时性工作。

七、稽查二科职责

(一)负责全市水污染源稽查工作。

(二)负责省、市控重点排污企业水污染防治设施的日常检查工作。

(三)参与辖区水污染事故、污染纠纷的调查与处理工作。

(四)负责全市出境水质的监管工作,确保出境水质达标排放。

(五)负责指导监察中队水污染防治设施的检查工作。

(六)负责自动在线监控设备运行情况的稽查工作。

(七)负责完成大队下达的其他临时性工作。

八、稽查三科职责

(一)负责全市大气污染源稽查工作。

(二)负责驻密企业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的日常检查工作。

(三)负责驻密企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医疗垃圾及辐射管理工作。

(四)负责驻密企业建设项目和限期治理项目的监督检查工作。

(五)负责指导监察中队大气污染防治设施的检查工作。

(六)负责完成大队下达的其他临时性工作。

九、监控中心职责

(一)负责在线监控系统的正常管理。

(二)负责在线监控系统数据传输监控、汇总、上报。

(三)负责及时向领导或相关中队提供监控情况。

(四)负责在线监控系统的日常维护。

(五)负责对排污单位在线监控操作人员技术培训。

(六)负责指导监察中队在线监控设备的检查工作。

(七)负责完成大队下达的其他临时性工作。附件4 新密市环境监察大队岗位工作职责

一、大队长工作职责

(一)负责环境监察大队的全面工作,组织全队人员贯彻执行国家环境保护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

(二)组织制定大队环境监察工作计划,并定期检查和监督实施。

(三)组织开展排污费征收和环境监察工作,指导协调环境监察中队业务工作。

(四)主持召开大队队务会和大队全会、研究布署大队工作。

(五)抓好监察大队班子的自身建设和队伍建设。

(六)负责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党支部书记工作职责

(一)负责大队党务、纪检监察、工会、计划生育、共青团工作。

(二)组织干部、职工贯彻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上级文件精神。

(三)负责大队两个文明建设和廉政建设。

(四)负责大队干部职工的教育、培训、考核工作。

(五)加强环境监察队伍建设,维护大队领导班子团结。

(六)负责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副支部书记工作职责

(一)组织党员、群众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以及上级文件精神。

(二)根据大队制定的学习计划,负责大队的学习、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工作。

(三)负责大队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及队伍建设工作,做好政治思想工作,充分调动

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

(四)负责安排大队党支部日常工作,搞好大队纪检工作。

(五)负责完成党建中所承担的其他有关工作任务。

(六)负责完成支部书记交办其他临时性工作。

四、副大队长工作职责

(一)在大队长的领导下,贯彻落实国家环境保护的各项法律、法规;执行上级的决议和领导指示。

(二)协助大队长做好环境监察各项工作。

(三)负责做好分管工作并及时向队长汇报工作进度。

(四)负责监察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对基层中队的业务指导。

(五)在特殊情况下,主动承担大队长职责,并在事后及时向大队长汇报。

(六)负责完成大队长交办的其他临时性工作。

五、科长工作职责

(一)负责本科室的全面工作。

(二)负责制定本科室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三)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工作完成情况,提出工作建议,当好参谋助手。

(四)负责对本科室人员的日常管理,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执行“六项禁令”和廉政规定。

(五)负责组织本科室人员开展日常的政治、业务学习。

(六)负责完成大队下达的其他临时性工作。

六、档案人员职责

(一)档案管理人员要努力钻研业务,提高管理水平,做到业务熟悉,管理科学,查找迅速。

(二)负责环境监察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资料的管理。

(三)负责对接收进库的各类档案资料的及时登记,并进行科学分类、编目、排架。

(四)协助环境监察人员查阅档案资料,并办理借阅手续。

(五)负责档案资料的完整、安全、保密工作。

第四篇:城镇污水处理厂环境监察工作程序

城镇污水处理厂环境监察工作程序

第一条为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环境监管,规范现场环境监察行为,监督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促进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全省范围内建成并投入运行的城镇污水处理厂。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城镇污水处理厂,是指对进入城镇污水收集系统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雨径流进行净化处理的场所。

第四条各市、县(市、区)环境监察机构负责辖区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日常现场监察;省环境监察机构负责定期或不定期对城镇污水处理厂进行抽查、巡查。

第五条市级环境监察机构对辖区市级城镇污水处理厂现场监察每月不少于二次,对县(市)级城镇污水处理厂现场监察每月不少于一次;县(市、区)环境监察机构对辖区城镇污水处理厂现场监察每月不少于三次。市、县(市、区)环境监察机构每季度对本级城镇污水处理厂进行一次重点核查。

第六条环境监察人员必须持有国家或地方统一颁发的行政执法证件,两人或两人以上对城镇污水处理厂实施现

场监察。

第七条城镇污水处理厂现场监察分为日常监督检查和季度核查两种形式。日常监督检查实行明查与暗查相结合的方式。

第八条城镇污水处理厂环境监察内容

(一)日常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城镇污水处理厂进、出水部位的流量、化学需氧量、氨氮自动监控设施联网运行是否正常、稳定;生物处理单元的曝气设备运行,活性污泥颜色、浓度是否正常;二次沉淀单元的吸、刮泥设备运行,水质透明度、浑浊度、颜色、气味是否正常;污泥处理单元的浓缩、脱水设备运行是否正常,污泥临时堆放状况及厂外处理方式;消毒设备运行是否正常;出水水质是否达标排放;处理设施运行所需的耗电量、药剂量是否在正常范围。

(二)季度核查的主要内容:城镇污水处理厂粗、细格栅单元运行状况;沉砂单元设备运行状况;初次沉淀单元的刮泥设备运行状况;生物处理单元的曝气设备运行状况;二次沉淀单元的吸、刮泥设备运行状况;污泥处理单元的浓缩、脱水设备运行状况;消毒设备运行状况;出水达标排放、污泥处置情况;进、出水部位的自动监控基站联网运行、维护管理情况;建有深度处理设施的脱氮除磷情况;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所需电耗、药剂及药剂使用管理情况;超越管(溢流管)非事故情况下排放、分流情况;化验室日常监测情况;

总(中)控室自动监控情况;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档案及有关登记记录情况等。

第九条现场监察的主要程序:熟悉掌握城镇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建成规模及实际运行规模,污水、污泥处理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污水排放执行标准等基本情况和环境影响评价及批复要求;提前做好采集样品、制作笔录、摄影摄像等准备工作;进厂区检查时应当出示有效执法证件;根据日常监督检查和季度核查要求,现场监察各处理单元运行、自动监控基站运行及有关记录情况;填写现场检查记录,并由厂方相关负责人签字;发现环境违法行为时,依据有关规定及程序予以调查处理;将现场检查记录等资料备案归档。

第十条环境监察机构对擅自停止运行、闲置、不正常运行或者有其他环境违法行为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应及时调查取证、依法进行处理。

环境监察机构应要求辖区内城镇污水处理厂针对进水水质、水量突变、停电、重要设备故障、洪涝灾害、火灾等突发事件制定环境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第十一条环境监察机构应对现场监察中发现存在环境违法行为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实施后督察,督促其按时整改到位。

第十二条城镇污水处理厂现场监察实行季报和年报制度。现场监察季报和年报由各级环境监察机构填报,分别

于每季、年结束后的第15日内,报同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上一级环境监察机构。

环境监察机构应及时通报城镇污水处理厂的环境违法情况。

第十三条环境监察机构对城镇污水处理厂的现场监察作为定期核算环境监察系数和核定污染减排的重要依据。

第十四条环境监察机构应当建立城镇污水处理厂环境监察档案。其主要内容包括:企业基本情况登记表;审批文件;试运行文件;环境保护验收文件;现场检查记录;现场监察相关资料;企业守法信息登记表;排污申报表,排污费、电费缴纳单据复印件等。

第十五条本规定由省环境保护厅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节能监察工作程序

节能监察工作程序

一、向被监察单位下达监察通知

省节能监察监测中心拟制节能监察计划后,向法制监督科下达监察任务,法制监督科根据中心下达的监察任务,拟定任务书,其主要内容:

1、执行任务科室名称;

2、被监察单位名称;

3、具体监察内容;

4、具体监察时间;

5、完成节能监察时限;

6、具体工作、纪律等要求。

该任务书经中心领导批准并签字后,向监察科室下达。承担监察任务的科室,接到监察任务书后,填写《节能监察通知书》,经法制监督科审核批准后,向被监察单位下发。

二、现场监察

1、承担监察任务的科室,按照监察通知书规定的时间进入被监察单位;

2、向被监察单位负责人出示行政执法证件,并告知如下内容: ⑴告知依据《河北省节约能源条例》,根据《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年对重点耗能企业实施节能监察的通知》的要求,对该单位进行现场监察;

⑵告知当事人及相关人员有权对监察过程进行监督; ⑶告知监察人员对该单位技术经济情况有保密义务; ⑷告知当事人或有关人员协助检查,不得阻挠; ⑸告知本次监察的项目和依据的有关专业技术标准。

3、承担监察任务的科室与被监察单位共同组织召开有关人员参加的会议,承担监察任务的科室负责人说明此次监察的依据、内容及需要配合的相关事项,要求被监察单位必须保障监察工作顺利进行。

4、监察人员听取被监察单位主管能源负责人按监察通知要求所准备的情况介绍,并提供相关材料。

5、分组调查

⑴调查。在调查前监察人员首先要向被调查人出具行政执法证件,并告知被调查人要如实说明情况,不得弄虚作假、隐瞒事实真相。调查结束后要形成调查笔录,调查人和被调查人要在调查笔录上签字;

⑵收集相关资料。被监察单位所提供的资料必须由被监察单位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

⑶现场检查。根据监察的内容,监察人员进入现场进行检查核实,现场检查要由两名以上执法人员;现场检查结束后要进行汇总并形成现场检查笔录,监察人员和被监察单位的代表人要在现场检查笔录上签字;

⑷现场监测。根据节能监察的需要,对被监察单位的主要耗能设备进行现场监测。

6、汇总情况 监察科室负责人召集各组监察人员,进行情况汇总,分析并提出需与被监察单位交换意见的内容,其主要内容是需要进一步询问的事项,并告知被监察单位此次节能监察的过程及内容。

7、交流意见

监察科室负责人向被监察单位负责人通报本次已实施节能监察的事项,并进一步询问有关问题。并征求被监察单位对监察人员工作意见。

8、监察结论

监察活动结束后,承担监察任务的科室汇总资料,在规定期限(十天)内形成监察结论,法制监督科根据监察结论,制作《监察意见书》或《监察整改书》或《行政处罚决定书》,报中心主任批准后,向被监察单位下发。

9、案卷存档

监察工作完成后,全套文书资料整理形成案卷(按案卷的制作要求制作),送法制监督科审查、批准、登记后,交资料室编号、装订归档。

下载环境监察工作程序范文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环境监察工作程序范文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环境监理工作程序

    环境监理工作程序(试行) (1996年11月14日,国家环保局 环监[1996]888号) 一、污染源监理工作程序 1、计划管理 (1)分列辖区内重点、一般污染源名录; (2)按《污染源监理制度》制订现场......

    环境监理工作程序

    环境监理工作程序(试行) (国家环保局 环监〔1996〕888号) 一、污染源监理工作程序1、计划管理 (1)分列辖区内重点、一般污染源名录;(2)按《污染源监理制度》制定现场监理计......

    2010年全省环境监察工作要点

    2010年全省环境监察工作要点2010年全省环境监察工作,以开展“加强环境执法监管年”活动为主线,以保障群众环境权益为重点,以规范环境执法监察为工作抓手,通过“抓队伍、严执法、......

    环境监察2012年工作要点

    商南县环保局 2012年环境监察工作要点2012年,我县环境监察工作主要按照省、市环境保护工作会议要求,以“提高环境质量、改善民生”为工作目标,以“省级生态县”创建工作为主线,......

    环境监察工作自查自纠报告

    环境监察工作自查自纠报告市环保局:环境监察支队根据《环境保护厅转发环保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环境监察工作专项执法检查方案的通知》和环保局环境监察工作专项执法检查实施......

    环境监察稽查工作自查报告[本站推荐]

    环境监察稽查工作自查报告 为进一步加强环境监察队伍建设,规范环境执法行为,提高环境执法效能,我局从企业污染源现场环境稽查工作、环境违法案件现场调查取证工作等方面,认真进......

    2011年度河间市环境监察工作要点

    2011年河间市环境监察 及应急管理工作要点 2011年河间市环境监察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三级环保工作会议精神,紧密围绕全市环保中心工作和“环境执法年”活动要求,以......

    环境监察稽查工作自查报告

    环境监察稽查工作自查报告为进一步加强环境监察队伍建设,规范环境执法行为,提高环境执法效能,我局从企业污染源现场环境稽查工作、环境违法案件现场调查取证工作等方面,认真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