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和寮镇第十四次党代会工作报告

时间:2019-05-13 09:17: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4、和寮镇第十四次党代会工作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4、和寮镇第十四次党代会工作报告》。

第一篇:14、和寮镇第十四次党代会工作报告

和寮镇第十四次党代会文件(14)

锐意创新,铁心创业

倾力打造现代生态资源产业镇

——在中共和寮镇第十四次代表会上的报告

(2011年7月28日)

林 伟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和寮镇第十三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这次大会,是我们在走完“十一五”征程,进入“十二五”和面临新机遇、迎接新挑战、谋求新发展的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它将对我镇今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必将有力地促进和寮人民创造新的业绩。这次代表大会的任务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实事求是地回顾和总结我镇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工作,提出今后五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选举产生和寮镇第十四届党委领导班子、纪委班子和出席中共廉江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代表,进一步动员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与时俱进、抢抓机遇、转变观念、理清思路、全面发展、奋力开创我镇各项工作的崭新局面。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我镇政府经济拮据、艰难运作的五年。世界金融危机、台风 “黑格比”“灿都”等自然灾害,对我镇的经济、生活、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困难,在严重的困难面前,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镇委领导班子团结一致,带领全镇人民齐心协力,审时度势,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化解金融危机,动员全镇人民奋力抗击自然灾害,保证了我镇人民的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平稳发展。

2010年全镇生产总值(GDP)21368万元,比2006年增长73.4%;农业生产总值25340.9万元,比2006年增长155.8%;工业生产总值17307万元,比2006年增长1057.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7.79万元,比2006年增长256.1%;农民人均纯收入2129元,比2006年增长37.0%;全镇居民存款余额达2.03亿元,比2006年增长90.1%。

(一)加强党的领导,抓好党的组织思想和作风建设。镇委深刻认识到,抓好班子建设,做好党建工作,是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镇委通过开展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召开民主生活会等活动在班子中抓学习、促认识,同时制定了学习计划,每周一班子成员集中学习,提高了班子的思想政治素质、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1、抓好党支部的建设,增强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力和凝 聚力。使党员过好组织生活,发挥党员在教育战线的带头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镇委对中小学党支部重新进行优化细化,建立小学党总支,全镇共设立了14个中小学党支部。

2、在党员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一是在加快和寮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上创先争优;二是在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上创先争优;三是在转变作风抓落实上创先争优;四是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上创先争优。同时出台了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奖励办法。在创先争优活动期间,我镇党员干部实事求是,敢于解放思想,为群众办实事好事。

3、抓好党费收缴、党员发展工作。除了完成每年党费收缴工作外,在扶贫济困日,我镇积极响应上级号召,每个党员缴交一次特殊党费,是廉江市缴交特殊党费最快最好的镇。镇委针对本镇党员年龄偏高、文化偏低、新党员少的实际,抓发展党员工作,五年来全镇共发展新党员96名,充实党员队伍,开创了党建工作新局面。

(二)科学调整产业结构和农业布局。

1、做大做强养殖产业。在上级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五年来我镇不断扩大饲养规模,部分村委、村民相继办起了猪、牛等养殖场。截止2010年,全镇共有100头以上养猪场200个,500头以上规模户养猪场46个,全镇生猪养殖量32万头,出栏量30万头,其中能繁母猪10648头,年产猪仔27万头,排全市第一,2010年我镇被评为广东省生猪养殖专业镇。现有南德 文牛养殖村5条1637头。三鸟饲养量45.32万只,出栏量32.5万只。

2、大力发展种植业。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发动群众开垦荒山劣岭种植“速生林”,五年来共发展种植“速生林”8000多亩,采伐“速生林”1.5万多亩,实现销售收入1500多万元。2010年西埇村委试种“新选048号”良种型木薯30亩,经济效益相当可观,今年在全镇推广种植,面积达1010亩。

(三)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效果显著,村集体经济飞跃发展。我镇全方位、多角度广泛深入开展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总共投入帮扶资金646.69万元,建立56个项目(养猪场、养牛场、乡道建设、饮水工程、良种木薯种植、危房改造等),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五年举办养殖技术培训班20期,参加培训人数达2300人次,农村劳动力技能免费培训3300多人,劳力输出11000多人。2010年有948户贫困户、3984人脱贫,超额实现湛江市委、市政府下达的2010年40%的脱贫目标。村集体经济项目38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达2.89万元。

(四)大力保护耕地资源,做好耕地流转工作,促进耕作机械化。严厉打击非法开采高岭土、粘土、砖坭,杜绝侵占、毁坏耕地行为,有效保护我镇耕地资源。着力提高和寮镇农业耕作水平,镇成立农业机械合作总社,15个村委成立了农机合作社,全镇购入农业机械129台,有理事会成员203人、社员8602人。努力消除弃荒耕地,提高农村农业效益,我镇大力推广机 械化耕作同时,推动农村耕地流转工作,把弃荒耕地或连片耕地流转给个人或集体进行集约经营,增加农民和村集体经济收入。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生活环境和生产条件。

1、公路圩镇建设大突破。完成主干道“廉和”公路和寮至吉水段水泥硬底化建设,五年全镇共完成乡道、村道水泥硬底化100多公里。圩镇街道硬底化道路建设1.3公里;解决了圩镇街道排污难问题;修建公路桥9座;安装街灯39盏,村道路灯21盏,建设村级文化广场4个。

2、水利和群众饮水工程进一步发展。受强台风“黑格比”“灿都”袭击,我镇许多山塘水库等水利设施被冲毁损坏,五年累计修复扩建水库、山塘、水陂等水利工程15宗,增加和恢复灌溉面积3080亩;完成黄竹窜、山背垌等自然村的安全饮水工程,解决1200多人安全饮水问题。

(六)关注民生,关爱弱势群体。帮助全倒房重建家园160户,农村危房改造1308户,新增低保人群118户630人,残疾人救助218人,民生资金达521万元,帮助单亲特困母亲建安居房14户。

(七)精神文明和社会各项事业建设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继续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建立层级管理责任制,有力地推动了计生四术任务及各项指标的完成。2010年全镇出生率为12.03‰,计划生育率为96.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7.31‰。加大教育投入,改善教学设施建设,扫除校园危房,优化育人环境,注重教师技能培训,强化素质教育管理,2010年,我镇中考上廉江中学、廉江一中线有59人,小学上廉江一中6人。着力抓好农村信息化建设,每村配置电脑三台并开通网络,拓宽农民致富路。文娱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多次成功举办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合唱比赛、文艺晚会;举办了广东省首届“万村”农民篮球赛(和寮赛区)。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我镇有3条自然村获市生态文明示范村称号;数字电视整体转换100%完成。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医药管理,规范医药市场秩序,合医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2%以上。反腐倡廉工作和村务E路通工作,得到市纪检、监察部门的充分肯定。按时按质完成我镇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林权改革工作得到湛江市的表彰。环保、安全生产、殡葬改革、移民、武装、工会、妇女、儿童、老龄、人防、档案、宗教等工作得到新进步。

(八)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充实信访维稳综治中心力量,配备6名专职工作人员,镇主要领导亲自抓信访维稳综治工作。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早控制、早化解”的要求,坚持做到村(居)委会半月一排查,镇一月一排查,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五年共受理各种纠纷256宗,成功化解矛盾纠纷250宗。定期开展严打和专项整治,严厉打击赌博、“两抢一盗”及 “私彩”,拦路打劫、盗窃案件得到遏制,全镇社会稳定、治安良好。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提高全镇人民的知法、守法意识,五年为镇19间中小学校上法制课130场次。

认真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必须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强镇富民的第一要务,必须始终走符合和寮镇实际的发展道路,必须始终发扬依靠群众的优良传统,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讲团结、干实事,以干群的合力推动经济社会大发展。过去的五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是全镇干部群众努力拼搏,艰苦奋斗,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镇第十三届党委,向所有为和寮改革、发展、稳定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一是镇党委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干部教育、监督、管理工作需要继续强化;二是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不够,农业产业规模不大,科技化水平不高;三是经济总量小,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四是个别党组织还不同程度存在软弱涣散现象,个别党员观念不够强。这些都需要镇党委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工作打算

今后五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是我们实现跨越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 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结合我镇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坚持“生态立镇、农业稳镇、工业强镇、产业富镇”的发展战略,集中力量打基础,突出重点抓生态,调整结构建支柱,发挥优势创特色,解放思想增活力,全面发展促和谐,切实加快强镇富民的步伐。

(一)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是:建设现代生态旅游资源产业镇,构建和谐幸福和寮。“十二五”时期,全镇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13%,2015年达到3亿元;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2015年达到4亿元;农业总值年均增长15%,2015年达到5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2015年达到300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2015年达到186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2015年达到3500元;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初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8%。

(二)“十二五”期间的工作重点是:打造以养殖为主导的产业链,以木材、工矿、农产品加工为主导的工农业发展平台。

1、建设三个基地:百万头生猪养殖基地、万亩良种木薯种植基地、原始椎树林保护基地。

2、开发扩建镇区面积、改造黄花街、规划建设汽车站、改造和寮至英桥路凤飞路段、改造干部危房、改建政府办公楼。

3、五年内发展资源型工业6家,建设和寮工业基地,其中规模以上工业3家。

4、扶贫开发“双到”工作,2012年实现上级下达的脱贫指 标,五年内实现100%脱贫。

5、五年内完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90%以上。

6、全镇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1.9‰以下,2015年达到9.6%,计划生育率达到96.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89‰。

7、逐年建设村级敬老院,五年内实现一个村委一个敬老院;三年内建成镇中心骨灰楼。

8、修复小二型水库4宗、山塘8宗,水陂9宗;农村饮水工程投资650万元,解决1.65万人饮水难问题。

9、加大教育投入,彻底消灭学校危房,美化、净化校园,改建镇中心幼儿园。

10、五年内建起镇文化综合楼和村委及300人以上的自然村的文化楼。

为实现以上目标,我们必须抓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提升财政支撑为重点,加快科学理财进程。加强财政监管力度。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要求的通知》精神,厉行节约,建设节约型机关。财政支出重点倾向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健全政府预算体系,规范公共财政预算,加强对基建、教育、卫生等社会关注热点、重点财政资金的监督检查。

(二)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加快建设幸福和寮进程。继续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年内争取脱贫率累计达到80%以上。组织农村劳动力参加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解决农村饮水 难问题。加快乡村道路建设,今年计划完成村道硬底化建设12公里。抓好干部危房改造工程,今年计划改造80户安居房。逐步完成村级敬老院建设工程。

(三)强化社会管理,注重统筹平衡协调,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主的社会建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认真落实信访维稳工作主体责任,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历年积案处理力度。大力开展无群体访、无越级访、无群体性事件的信访“三无村”创建活动。重点对学校周边环境、网吧、出租屋等公共场所进行整治。加强无业闲散青少年以及流动人口等重点人群的管理。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保持对刑事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加大黄赌毒的查处力度。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对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危化物品和烟花爆竹等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确保无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抓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积极引导农民、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转产转移就业和创业。完善机制,规范城乡低保管理。加大对城乡困难群众突发性临时困难的救助力度,进一步提高医疗救助保障水平。加强救灾救济款物管理,提高灾害预防和救助能力。依法加强殡葬管理,积极筹建农村生态公墓。

加快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着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不断巩固普九成果,控制学生流失率,进一步加大助学力度。完善优 秀教师奖励机制,加强教学管理,促进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巩固计生基础工作,推进计生民福工程,依法维护生育秩序。全面实施文化强镇、强村战略。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果,切实减轻人民群众用药负担。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卫生防疫、卫生监督和健康教育工作。严厉打击非法开采行为,切实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完成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清查工作。继续抓好人事、物价、金融、武装、工商等工作,大力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工作,促进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四)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和寮的科学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创建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五个好”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五带头”优秀共产党员为主要内容,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通过各种形式的理论学习活动,不断增强党员干部服务为民的能力。认真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列》,把镇、村二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政治坚定、团结协作的坚强领导集体。同时要带好队伍,努力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建设一支素质高、过得硬的干部队伍。切实抓好发展党员工作,进一步优化党员结构。

(五)强化效能建设,不断提高执行能力,努力塑造人民满意政府。新的时期、新的任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今后必须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规范行政行为,创新工作思路,提高办事效率,努力建设务实创新、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政府。进一步弘扬扎实苦干、勇于担当的精神,进一步完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管理办法。坚持依法行政,增强政府公信力,努力建设法治政府。进一步抓好政务公开,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民主监督、群众监督和新闻监督。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反腐倡廉力度。进一步规范权力运行,完善项目和资金管理制度,切实抓好源头控管。强化行政监察,加强财务审计,严查违法违纪行为。

各位代表、同志们,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继承“十一五”的辉煌,开创“十二五”的伟业,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任重而道远,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镇委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开拓创新、实干快干,确保“十二五”开局良好,为全面建设平安、富裕、和谐、幸福和寮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15、寮镇第十四次党代会纪委工作报告

和寮镇第十四次党代会文件(15)

中共和寮镇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

——在中国共产党和寮镇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2011年7月28日)

莫奕伟

各位代表、同志们:

我受中共和寮镇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委托,向大会报告镇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党的纪律检查工作,请予审议。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2006年以来的五年,在上级纪委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镇纪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依靠全镇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反腐倡廉战略方针,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快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力度,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圆满完成了镇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全镇经济平稳增长、事业持续发展及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履行职责,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有力地推进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一是积极主动做好党委的参谋助手。根据上级纪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安排部署,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每的工作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真正做到了年初有安排,平时有督促,年终有考核,确保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任务落到实处。二是认真抓好组织协调工作。积极组织协调各部门发挥职能优势,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活动。对重点项目建设和专项资金发放等工作,督促各部门做到按程序办事,有效地保证了群众利益不受侵犯,党员干部不犯错误。三是全力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坚持把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构建责任体系为核心,通过制定目标、明确责任、强化措施、严格考核、责任追究,建立了党委书记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党委成员结合分管工作齐抓共管的责任体系,形成了层层抓落实的良好格局。

(二)狠抓落实,不断深化反腐倡廉工作。

一是加强干部廉洁自律工作。认真落实廉政规定,不断完善机关综合管理制度,深入开展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领导干部谈话制度和述职述廉制度,确保了我镇的党员 干部干好事、不出事。二是强化案件查处力度。坚持依纪依法、安全文明办案,大力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尤其是群众反映较大,影响社会和谐的案件。镇纪委认真把握案件办理的各个环节,严格办案程序。认真落实纪检信访接待制度,争取信访问题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理。对党员干部存在的违纪问题或损害群众利益的违纪案件,一经发现及时处理,决不姑息。五年来,共受理信访举报80件(次),立案查处党员干部违纪案件6件,处理违纪党员8人,挽回经济损失100多万元。三是认真履行监察职能。积极引导镇村干部强化服务意识。大力开展机关干部作风建设,督促各单位各部门办事公开,严格执行干部考勤制度、首问责任制、四大办公室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形成了经常性督促检查、目标管理和干部考核“三位一体”的监察工作机制,全镇工作效率得到提高,工作作风得到改善。

(三)标本兼治,真正强化反腐倡廉教育。

五年来,镇纪委深入开展“八荣八耻”荣辱观教育,“用权为公、廉洁自律”警示教育、“践行廉政准则、优化政治生态”主题教育和“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等系列主题教育,认真抓好党政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增强了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自觉性。一是抓好党政领导干部的廉政学习,增强意识。镇纪委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组织党政班子成员开展政治学习,认真学习了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 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学习中纪委发布的换届选举中的“五个严禁、十七个不准,五个一律”的纪律要求,学习上级廉政建设文件精神和党的有关廉政理论,组织观看反腐警示教育片。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求党政班子成员结合工作实际,撰写学习心得体会。二是召开党政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专题民主生活会,加强民主。镇纪委每年组织召开党政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专题民主生活会,要求班子成员深入剖析,对照检查,及时整改,自觉接受党员、干部和群众监督。通过召开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班子成员之间互相沟通了感情,查找了问题,对一些不良苗头及时敲响了警钟,增强了班子团结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做到了党政领导干部的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三是开展党员干部的针对性宣传教育活动,强化教育。利用“七一”党员大会、民主生活会、中心组学习、镇村党员干部大小会进行党的政治纪律教育,推进廉政文化进机关、家庭、学校、企业和农村,优化党员干部的从政环境,通过多层次、宽领域、立体式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了党员干部的勤政廉政意识,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拒腐防变能力。

(四)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热情接待工作。积极热情接待来信来访,做到热情接待,以情感人,客观公正,注重证据,做到不言则已,一言既出,决策拍板,答复问题,言之有据,论之有理,旗帜鲜明,态度坚决,决不拿原则做交易,严于律已,清正廉洁,对具有倾向性来信来访以较快的速度认真及时化解工作,切实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做到群众到来,一句问好,一张椅子、一杯水、进来满意,回去愉快,认真做到有调查,有了解,有回音,有答复,及时化解矛盾,落实解决实际问题,得到了群众的高度好评。

(五)强化财务管理。

全面加强对涉农资金的监督检查,会同有关部门治理“小金库”、检查农业直补资金和抗灾救灾款物的发放,检查结对帮扶款的使用,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制止,确保各项资金管理规范,发放使用到位。在资金的使用上实行逐级审批,从严开支,特别是非生产性支出严格审查,五年来,镇纪委会同财政所对16个村(居)委会进行了财务审查,同时要求村级重大事务一律向群众公开,村级组级财务定时公开,党内事务和村重大决策随时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

五年来,我镇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离上级的要求和全镇人民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适应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需要的新措施和新办法不多;二是如何进一步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研究探讨的不够,停留在制度层面上的东西较多;三是制度出台后执行得还不够到位。这些都需要我们 在今后的工作中着力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工作思路。

今后五年,全镇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指导思想及目标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上级纪委的部署和要求,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加强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重点的作风建设,加强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拓创新、狠抓落实,不断取得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新成效,为推动全镇经济发展,顺利实现镇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任务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和纪律保证。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全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关于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决定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提高认识,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列入到党的组织建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结合起来,与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与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及村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对领导干部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督促他们以身作则,做廉洁自律的表率,督促他们抓好对分管部门和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全镇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全面发展。

(二)深化反腐倡廉教育,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为

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把学党章与理想信念教育、从政道德教育和纪律教育结合起来,深入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树立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道德观念;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健全机关干部监督机制,完善基层站所考核管理制度,强化村级组织民主监督,推进村级干部述纪述廉制度,深入推进“村务公开”建设,健全完善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运行和考核制度,着力完善村务监督工作机制、保障机制。

(三)加强党内监督工作,深入推进政务公开 认真贯彻执行党内监督条例,加强对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述职述廉等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行使权力实施有效制约的监督;积极推行党务公开;认真落实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切实保障党员参与党内日常生活、维护自身权益、对党组织和其他党员进行监督等权利;按照严格依法、全面真实、注重实效、及时便民和利于监督的原则,进一步扩大政务公开范围,规范公开内容,完善公 开制度,增强公开实效;积极扩大村务、政务公开规范化建设,全面推进学校、医院等机关单位的办事公开,加强监督检查,促进规范运作。

(四)强化职能作用,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取得新的成效

一是抓好党员、干部党风廉政教育。通过支部大会,开好党员民主生活会,开展民主评议党员活动和主题教育,组织观看廉政警示教育片等形式,加强党员、干部的廉政宣传教育,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从思想源头上根除党员、干部腐败土壤,增强干部廉洁意识和党员的党性观念,提高干部素质,纯洁党员队伍。二是严格依纪依法办案,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坚持有案必查,严肃查处群众反映较大,侵害群众利益、影响社会和谐的各类案件,严格办案程序,提高办案效率和质量;进一步抓好信访举报工作,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完善领导干部接访约访制度,切实提高解决信访问题的能力,及时化解矛盾,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维护社会稳定。三是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共和寮镇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提出的各项奋斗目标,我们必须把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作为一个重点,彻底纠正群众办事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镇纪委要专门设立举报箱,让广大党员、群众对这些违纪违法行为进行举报、监督。同时,镇纪委要 把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延伸到站所、部门负责人和村主要干部,要求部门、所站办负责人和村主要干部定期或不定期向镇纪委报告领导干部个人和部门执行廉洁自律的情况,接受党委、纪委监督;结合民主考评基层所站办活动,镇纪委要组织各部门及其干部进行民主评议,接受群众监督。四是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加强班子团结。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与否,工作的顺利开展与否,关键在于这个地区的党政班子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如何,关键在于领导班子的团结问题。因此,党政机关、各部门、各村要高度认识这个问题,要推进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让群众参政议政,建立健全议事制度和议事规则。

各位代表、同志们,反腐倡廉工作任务光荣而艰巨,让我们紧紧团结在镇党委的周围,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从严治党,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为和寮镇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做出全新的、最大的贡献!

第三篇: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定稿)

抢抓新机遇 实现新突破 为建设绿色开放和谐互助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互助土族自治县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1年8月10日)

师 存 武

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互助土族自治县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是在我县经济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的情况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臶,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为建设绿色互助、开放互助、和谐互助而努力奋斗。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互助土族自治县第十三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以审议。

一、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取得的工作成就

县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县党员和干部群众解放思想、真抓实干,胜利完成了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

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不断跃上新台阶。全县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明显增强,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取得重要进展。“十一五”末,全县生产总值达到46.16亿元,比“十五”末增长了1.59倍;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98亿元,比“十五”末增长了2.26倍;工业增加值13.77亿元,比“十五”

末增长了3.49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1亿元,比“十五”末增长了1.1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24亿元,比“十五”末增长了1.43倍。其中县内生产总值、行政辖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四项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均居全区第一。

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提升到新水平。开放型经济逐步形成,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利用外部资金额度不断提高,各类开发园区集聚效应明显,成为全区乃至全省的突出亮点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农村综合改革、政府机构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不断创新开放合作方式,连续三年成功承办“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开幕式,积极参加省内外各类洽谈会、博览会和推介会,提高了互助知名度。强力推进招商引资,五年累计到位资金24.17亿元,引进千万元以上项目31个。

富民进程明显加快,社会事业取得重要成果。五年来,我们通过统筹城乡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劳务输出和就业渠道、改进扶贫开发模式、实施城乡保障性住房建设等行之有效的措施,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生活水平明显提升。2010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4864元,比“十五”末增长了1.25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300元,比“十五”末增长了0.86倍。五年来,政府每年承诺为民办8件实事,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我们致力于教育均衡发展,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育质量明显提高,高考上线率、重点率居全区前列;致力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重点实施了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室的升级改造工程,初步形成

了覆盖全县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救助体系,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致力于文体事业长足发展,新建和修缮了彩虹剧场、鼓楼、新城区体育场、乡镇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室等一批文化体育场所,积极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扎实推进;扶贫开发成效显著,在全县18个乡镇的171个贫困村实施了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完成了15个小型易地扶贫项目;科技事业快速发展,通讯和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人口和计生事业、残疾人事业快速发展,抗灾救灾能力不断提高。

城乡面貌显著变化,群众生活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五年来,我们集中财力、物力、人力,实施了一大批改善城乡面貌的基础设施项目。城市化快速推进,全县城镇化率从15.35%提高到28.04%,城市形象全面提升,中心城镇集聚带动功能增强。青稞酒文化广场、西北过境公路、振兴大道、供排水管网改造、天然气供暖等一批市政工程建成使用,毛斯河、塘川河治理成效显著,县城绿化率由17.5%提高到30.4%;不断加快丹麻、加定等7个建制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大新农村建设投入力度,分阶段、分批次、逐村实施全面改造,农村面貌明显改善;全县路网结构进一步完善,运输能力进一步提升,群众出行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一批重点人饮工程和农田基础水利配套工程相继实施,有效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强,森林覆盖率由32.03%提高到34.6%,被评为全国绿色小康县。

社会日趋和谐稳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色逐步凸显。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新的进展,继续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积极支持县人大依法履行法律监督和工作监

督职能,支持县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重视和加强统一战线、民主党派、工商联、民族宗教工作,大力支持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认真履行职责。依法治县步伐加快,“五五”普法顺利完成;维护稳定成效明显,群众信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平安创建深入推进,治安防范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加强党管武装工作,扎实推进全民国防教育。公民道德建设初见成效,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取得丰硕成果,获得省级文明县城荣誉称号。

党的建设得到加强,党员干部队伍更加奋发有为。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党员干部的工作不断深入,学习型干部队伍建设全面展开,各级干部抓发展、谋民利的积极性持续高涨,想干事、会干事、干好事的氛围更加浓厚,推动互助跨越发展的思路更加明确、信心更加坚定。汶川和玉树发生大地震后,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群众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纷纷捐款捐物,支援灾后重建,玉树援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深化农村“三级联创”活动,统筹城乡党建发展,扩大党组织覆盖率,形成城乡互动互联的大党建格局。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大违纪违法案件查办力度,在全县上下形成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五年来,我们在实践中不仅创造了丰硕的物质成果,也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主要是:

——必须坚持解放思想这个强大动力。解放思想是一切事业前进的力量源泉。五年来,我们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大力破除影响发展的思想障碍,以解放思想推动工作落实。在每一次重大部署出台前,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远学理念、近

学方法。特别是在农业发展、城市经营等方面大胆引入市场化理念,在扶贫开发、人才使用、融资平台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大胆实行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营造加快发展的浓厚氛围,为加快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必须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五年来,我们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明确了现代农业、新型工业、城镇建设和旅游发展等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四项重点工作。坚定不移地推进以园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农业和新型工业,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坚定不移地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大城镇的带动作用;坚定不移地把旅游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注重生态保护与建设结合,加大项目工作力度,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县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核心。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科学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五年来,我们紧紧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突出“住有所居、病有所医、学有所教、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的目标,不折不扣地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坚持每年为群众承诺办几件实事好事,不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力度,使广大群众最大限度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有效凝聚了民心,鼓舞了斗志,形成了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

——必须坚持党的建设这个保障。五年来,我们一直重视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使一批会干事、干成事的同志被选任到领导岗位,担当重任。扎实开展作风建设,大力倡导“实干就是能力,落实就是水平”的理念,在干部群众中形成善于谋事、勤于干事的工作氛围。创新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三级联创、四培双带”、创先争优等主题实践活动,加强思想、组织、作风和干

部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广泛凝聚各大班子、社会各界的力量,激发全社会参与发展的热情,为科学发展提供广泛的思想、组织、人才等保障。

这些基本经验,是我们在改革发展中积累的宝贵财富,是全县各族干部群众智慧和心血的结晶,也是我们继续前进的不竭动力,我们要倍加珍惜,并在新的实践中坚持运用和不断完善。

回顾“十一五”,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互助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的五年;是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基础设施显著改善的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加快、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是各项事业建设力度最大、城乡面貌变化最快的五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地委、行署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以县委为核心的几套班子和衷共济、开拓奋进的结果,是历届县委统筹谋划、打好基础及老领导、老同志关心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发展创造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互助县第十三届委员会向全县各条战线的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向驻地部队全体官兵和公安干警,向一切关心支持互助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五年来的成就,为今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五年来的实践,为继续前进积累了精神财富。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的差距、前进中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县的经济总量依然偏小,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绿色工业产业比重较小,农业产业不强,旅游产业小而散,经济基础依然薄弱,基础设施仍显单薄,人均GDP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二是贫困人口相对较多,贫困面较大,因灾因病返贫率较高,部分群众生活仍比较困难;三是各级党组织服务发展的能力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

有差距,少数党员干部的群众观念淡薄、行政执行力不强;四是经济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维护公平正义、加强社会管理的任务很重,等等。对于上述困难和问题,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带领全县人民,以更大的决心和更加有力的措施,认真克服并加以解决,同时,将以更加有为的状态,更加扎实的作风,立足新起点,描绘新蓝图,把握新机遇,实现新跨越。

二、奋勇开拓,科学谋划“十二五”宏伟蓝图

今后五年,是互助进一步发挥区位与资源优势,实现后发赶超的攻坚期;是深化改革开放,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加速期;也是全面推进“四个发展”、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应该看到,未来五年,我们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国家将继续深化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对青海等省藏区发展的支持力度,并将土族纳入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范围;曹家堡临空综合经济区、海东国家级高原特色生态农业示范区和东部城市群建设已经拉开帷幕,互助将迎来又一次重要的战略机遇。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与支持,社会各界的帮助,更为互助的发展增添了信心、注入了力量。同时,我们对县情的认识不断深化,符合实际的发展思路逐步完善,主导产业正在形成,市场化程度不断增强,体制机制日趋完善,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全县上下谋发展、促和谐、奔小康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还应看到,互助发展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全省各地竞相发展的势头越来越强劲,互助与周边地区的发展还存在一定差距。机遇与挑战并存,压力与动力共生,机遇大于挑战,全县上下务必强化不进则退的忧患意识、稍纵即逝的机遇意识和只争朝夕的发展意识,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努力开创互助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为主线,紧紧围绕“四区两带一线”发展战略,以“加快发展、缩小差距、打好基础、普惠民生”为基本方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紧紧围绕东部城市群、曹家堡临空综合经济区、青海海东国家级高原特色生态农业示范园建设,以园区经济为引领,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旅游特色化,努力实现跨越发展;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大力发展特色城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努力缩小城乡差别;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努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提高人民富裕和文明程度;强化党的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绿色互助、开放互助、和谐互助。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十二五”时期,力争经济保持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生态建设步伐加快,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十二五”期间,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8%以上,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

要实现以上目标,我们必须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强化“四抓”。“抓大”,以大企业、大项目、大招商为抓手,培育发展的新动力;“抓特”,以特色种养业、特色旅游业等特色经济为抓手,创新发展新模式;“抓新”,以新园区建设、新城区建设、新农村建设为抓手,构建发展的新平台;“抓优”,以

优化发展环境、优化体制机制、优化人才队伍为抓手,营造发展的新氛围。

实现“五个翻番”。县内生产总值突破13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26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比“十一五”末至少翻一番。

力求“四个突破”。以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为引领,打造高原特色制繁种基地,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上实现新突破;以曹家堡临空综合经济区建设为重点,打造新型产业基地,在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上实现新突破;以东部城市群建设为契机,打造青藏高原最美城市,在推进城镇化建设上实现新突破;以国家级休闲旅游度假区建设为龙头,打造高原旅游名县,在推动以旅游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三、奋力赶超,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壮丽蓝图已经绘就,美好前景催人奋进。实现“十二五”既定奋斗目标,需要我们凝聚全县智慧、统筹全局发展、集聚各方优势,在加速发展、率先崛起的征程中更加奋发有为,在把握机遇、迈步小康的进程中成就新的辉煌。

(一)立足特色优势,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河湟地区特色农牧业百里长廊”发展战略,以强卫书记提出的“互助农业发展的方向代表着全省农业发展的方向,互助农业发展的模式代表着全省农业发展的模式”为要求,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的目标。

围绕“科研、示范、推广、培训、加工、旅游”六大功能定位,以打造全国最具高原特色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目标,发展壮大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核心区重点抓好农产品综合批发交易市场、科技研发中心、专家工作站等建设项目,培育壮大互丰、汉尧等龙头企业;示范区做好六大基地建设,并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运用。到“十二五”末,示范园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面积分别达到5千亩、5万亩、50万亩以上,重点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以上,完成投资28亿元以上,带动辐射区农户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在抓好园区建设的同时,加快发展特色种养业。种植业发展马铃薯、油菜、蔬菜、蚕豆等为主的优势主导产业,以特色制繁种、农业综合开发、设施农业建设等项目为重点,不断扩大高原制种、冬小麦种植规模,重点实施总投资20.21亿元的良种基地建设、菜篮子建设、农业产业化建设等项目,努力将我县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春油菜制种基地和西北地区重要的马铃薯制繁种基地。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积极发展壮大八眉猪、肉奶牛、华热藏鸡、獭兔等特色优势产业,重点实施10万头生态养殖场、良种仔猪繁育和无公害商品猪生产基地等项目,努力使我县成为全国最大的优良八眉猪生产基地县和全省百万头良种仔猪生产基地县。到“十二五”末,全县优势作物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90%以上,制繁种面积达到40万亩,温棚总量达到5万栋,出栏猪羊牛分别达到60万头、40万只、5万头,种植业与养殖业产值分别达到21亿元、13亿元。

同时,着力在农业产业化、品牌化上下功夫。充分发挥“互丰杂交油菜”、“互助八眉猪”等品牌效应,吸引投资密度大、产业链条长、带动能力强的涉农企业到我县发展,逐步形成以互丰公司为主的科技型、以杨光公司为主的生产型、以西海油脂为主的加工型和以介实公司为主的物流型龙头企业集群。同时,大力实施农产品质量认证工程,建设一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到“十二五”末,各类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达到10个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150家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户占总农户的60%以上,省级龙头企业达到10家以上,农产品加工率达到45%以上,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面积占总生产总面积的60%。

(二)立足绿色环保,加快新型工业集聚发展。

发展工业是互助实现富民强县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把工业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按照“园区引领、产业集中、区域有别、提质增效”的指导方针,围绕园区抓工业,依托工业建基地,努力建设海东工业强县。

突出园区引领作用,积极做好曹家堡临空综合经济区建设,加大力度推进征地拆迁和移民安臵工作,有针对性地做好搬迁群众的技能培训等工作,妥善解决搬迁群众的长远生计问题。做好平北工业区的规划修编工作,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聚氯乙烯、多晶硅等新型产业项目。加快塘川片区企业向平北工业区转移,使其成为全省重要的有色金属、硅材料、化工和新型建材产业基地。绿色产业园区要结合城市总体规划,高起点、高标准规划,要始终以绿色经济、循环经济、高新技术作为园区建设的重点,努力使园区成为“十二五”期间互助新型工业发展的

重要增长极和青海最大的高原绿色食品加工基地,努力形成“以产带城、以城促产”的良性互动。到“十二五”末,园区实现工业生产总值150亿元,工业增加值54亿元。

继续坚持招商引资“第一县策”和“一把手工程”,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依托项目招商、园区招商、以商招商、创业招商、专题招商等多种方式,拓宽招商渠道,营造全民大招商、招大商的浓厚氛围。把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延长集群产业链、承接产业转移等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不断完善项目库和招商网络建设,提高项目包装水平,吸引更多的生产要素向互助集聚,“十二五”期间累计引进资金60亿元以上。支持企业扩大规模,促进战略重组,大力支持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做大做强,力争年内上市,“十二五”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以上,金圆水泥等企业延伸产业链,推进特色产业向规模化发展,扶持中小企业做优做精,孵育一批成长型企业。积极搭建创业平台,完善激励机制,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支持下岗职工和农村能人大户本土创业,鼓励机关事业单位人才离岗创业,让更多人想创业、能创业、创成业。

同时,全面加强节能减排。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导向,创新低碳经济发展体制机制。优化能源利用结构,降低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在重点领域推广先进低碳技术。强化对重点耗能工业企业管理,淘汰落后工艺和高耗能设备。认真执行加强节能评估和环境评价的法规政策,严把市场准入关,抑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

(三)立足品位提升,加快国家级休闲旅游度假区建设。

以打造高原旅游名县为目标,围绕“传奇王国、乡村夏都、浪漫酒城、彩虹故乡”的定位,全力打造“中国土族〃彩虹故乡”品牌,积极推进旅游资源的整合和开发,大力发展民俗旅游、宗教文化旅游、休闲观光旅游和健身疗养旅游,形成特色旅游板块。

以土族民俗旅游为主的威远镇景区按照“高起点规划、高品位建设、高水平经营”的思路,合理规划,整体建设,协调推进,着力抓好彩虹部落、精品度假区、彩虹故乡农业生态园等项目建设,加快实施地标性建筑、游客服务中心、梦幻谷国际游乐城、旅游商品购物中心等项目建设,将威远镇中心景区打造为民族风情、农业观光、休闲度假、健身娱乐、购物消费为一体的高端旅游中心景区。以生态旅游为主的北山景区按照“科学规划、三位一体、整体开发、加快建设”的思路,加大景点开发和配套设施建设,重点推进浪士当景点自然化模拟改造、扎隆沟生态谷和元甫沟野炊营地建设项目,积极开发精品景区和特色旅游景点,修建扎隆沟景区、元甫沟景区旅游公路,打通药水泉景区、石龙沟旅游环线连线道路,加快山门、广场、环卫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开发漂流、狩猎、探险等一批旅游项目,将北山景区打造成为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康体健身、科考探险为一体的著名高原生态旅游目的地。以宗教文化旅游为主的佑宁寺景区加快建设入口广场、停车场、展览馆、人工湖、商业街等工程,打造成为集养生度假、宗教朝拜、民俗体验为一体的祈福圣地。以休闲运动旅游为主的南门峡景区积极开发水上乐园、攀岩、滑雪、冰雕等游乐项目,建成集夏季避暑休闲、冬季运动体验为一体的度假基地。同时,依托高寨的区位优势、丹麻的文化优势、东沟的民俗优势、五峰的人文优势,加快发展特色乡村旅游,让特色旅游产业成为

经济增长的新亮点,使旅游业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同时,加大旅游产品的开发及品牌建设。重点实施总投资2500万元的旅游文化产业园项目,积极扶持一批旅游商品研发企业,努力建成全省最大的文化旅游商品加工、销售基地和旅游产品集散地。依托青稞酒公司、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深度开发小巧精致、便于携带的青稞酒、八眉猪肉、土族刺绣等特色旅游商品,着力打造一批独具特色、个性鲜明、吸引游客的旅游品牌。同时,积极发展“吃、住、行、娱、购、游”等旅游配套产业,逐步完善综合服务体系。力争到“十二五”末,完成投资30亿元,年接待旅游人数超过3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8亿元。

(四)立足特色城镇,加快城乡统筹发展。

城镇建设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点。要主动融入东部城市群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品位建设、高水平管理、高效能经营,加快城镇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不断拓展发展空间。

着力打造魅力城市。围绕“具有民族特色、现代城市形态、生态绿色的高原休闲度假旅游名城”的城市定位,做足绿文章、做活水文章、做亮特文章,突出做好新区开发、旧城改造、生态建设、产业发展四篇文章,把城市建设成为旅游休闲型、山水园林型、生态宜居型城市,努力打造青藏高原最美的城市。以新一轮城市规划为契机,全力推进新城区建设,按照“三年打基础,五年显形象”的目标,高起点谋划,大手笔建设。要以东扩和南伸带动新区建设,扩大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加快新城区新

安东路、振兴大道东路等路网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加快行政办公、城市休闲广场、文化娱乐、园林式居住和酒店商务等公用设施建设。加大旧城区及城中村改造力度,提升城区承载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强“三山”绿化和城市绿化,使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加强“三水”治理,着力打造水清、岸绿、流畅、循环的县城水系。突出城市的经济、人居、生态复合功能,培育特色主导产业,以产业集聚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增强城镇的人口吸纳能力。到“十二五”末,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14万人。

着力建设美丽乡村。按照“集镇提档,村庄改貌”的建设理念,围绕“村级规划、示范建设、集镇建设、环境整治”四个重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加快推进村镇建设。全面启动18个小集镇建设,大力推进乡镇特色化发展,加快公用设施建设和特色产业培育步伐,增强中心集镇的公共服务和居住功能,把丹麻、南门峡、加定、五

十、高寨和塘川建设成为功能较齐全、设施较完善、市场要素较健全的特色小集镇。做好林川、东沟、红崖子沟、东和、台子、哈拉直沟、巴扎等七个乡的撤乡建镇工作,促进集镇向建制镇发展。大力推进“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深入开展“美丽乡村”、“清洁家园”、“和谐村居”建设,重点抓好危房改造、奖励性住房、整村推进、环境整治等工程。到“十二五”末,建成初具规模、特色鲜明的小城镇10个,建制镇总数达到15个,建制镇人口增加到6万人以上,力争使全县50%的农户住房得到改造,农村居住条件发生明显变化,70%以上的村社面貌发生明显改善,逐步建成“见新房、见新院、见新村、见新貌”的美丽乡村。

同时,加大生态保护与建设力度。严格实行森林分类管理和分类经营制度,做好林地保护和利用规划,加大植树造林力度,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5.8%。加强林政管理,坚持重点区域“零采伐”制度,最大限度防控森林火灾,保护和建设好生态景观长廊,加强对古树名木、野生动物、珍稀植物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强化森林检疫和外来有害物种监控。深化林业管理体制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逐步加大生态补偿力度。

(五)立足以人为本,加快和谐互助建设进程。

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更加注重社会发展和进步,努力构建幸福互助、和谐互助、法制互助、文明互助,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学有所教、居有所安的社会发展新局面,大幅提升全县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全面完成教育布局调整任务,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完成3所高中、7所初中、24所小学及32所幼儿园的新建、改建项目;加强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加快培育发展文化产业,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加大文物和“非遗”保护力度,力争建成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土族博物馆、土族民俗文化研究中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强化医德医风建设,强化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完善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中心、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立医疗救助制度,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到2015年,完成投资3.2亿元,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100%;稳定低生育水平,广泛推行“康福家行动”,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继续保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省内领先水平;加快交通路网建设,完成县、乡、村公路升级改造,构筑“两纵一横一环两过境”交通主框架,到“十二五”末,完成投资15亿元,全面完成剩余104个村的村道硬化工程,实现100%的行政村通水泥路,60%的行政村通公交车;抢抓国家大兴水利建设机遇,实施南门峡水库等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松多水库、湟水北干渠田间配套设施等水利骨干工程及小流域综合治理、小型农田水利修建等工程,提升防汛抗旱能力;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和慈善事业,修建社会福利中心1处,乡镇敬老院19处;积极发展档案事业,推进地方志工作;加强气象工作,提升服务生产生活能力。

抓好民生工程建设,着力解决就业、住房、医疗、养老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拓展就业渠道,做好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和社会救助等制度,到2015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90%。加大城乡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不断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争取完成2万户农村住房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和5万户奖励性住房建设,新建城镇廉租房1420套、公租房2220套。提升城乡劳动力技能水平,按照培训、就业、维权、服务一体化的工作思路,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加大农村劳动力专业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工就业和在城镇创业的能力,不断壮大劳务经纪人队伍,有效带动富余劳动力向异地转移,力争到“十二五”末,累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5万人次以上,年劳务收入达到10.8亿元以上。

继续强化扶贫开发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整合资源,创新体制机制,全面实施扶贫开发综合措施,重点抓好整村推进、易地搬迁和产业化扶贫工程,培育扶持一批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通过产业化扶贫、技能培训等工作,注重提高劳动者素质,注重为群众创造发展机会,注重关怀救助贫困群体,不断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到“十二五”末,建立5个产业化生产基地,完成102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和45个村的易地搬迁任务,减少贫困人口13.78万人。加快实施城乡饮水安全工程,全面解决11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彻底解决蔡家堡、东山等地区群众饮水困难的问题,农村人畜饮水项目覆盖率达到100%。

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牢牢把握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积极推进社会管理理念、体制、机制、制度、方法创新,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重点解决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特殊人群帮教管理、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综合治理、网络虚拟社会建设管理、社会组织管理服务等问题。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整合应急资源,建立公共安全应急联动平台,提高处理突发事件能力,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坚持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创新信访工作机制,拓宽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开通党风政风行风热线,设立县政府公开办事大厅、群众意愿表达中心,开展“大接访”、“大走访”活动,完善“大调解”体系,及时妥善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建设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平安创建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打

击各种违法犯罪,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支持县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监督权、重大事项决定权。支持县政协依章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深化行政审批、公共资源交易、城乡统筹等重点领域改革,完善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政策体系。认真做好统一战线、民族宗教工作,加强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工作。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利,坚持和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深入开展“六五”普法依法治县工作,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行使职权,促进司法公正。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做好“双拥”共建工作,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加强区域形象建设,增强干部群众热爱互助、建设互助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深入推进文明县城、文明村镇等各级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城乡居民精神面貌和文明程度。继续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提升全民道德素质。加强网络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

四、奋发有为,全力保障“十二五”跨越发展

实现“十二五”目标任务,我们必须以改革创新的发展理念,以更优质的环境,更优良的党风和更扎实的作风,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一)推进改革创新,优化发展环境。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只有开放创新,才能解除思维禁锢,激活发展活力。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富民强县是总任务,解放思想是“总阀门”。实践证明,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改革的力度、开放的程度和发展的速度。当前,互助最主要的问题仍

然是发展不足、发展不快、发展不优。我们要旗臶鲜明地反对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小富即安、小进则满的落后思想,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改变发展方式,增强创新意识,着力解决发展思路不新、发展欲望不强、发展动力不足、发展速度不快的问题。要勇于超越。我们抓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超越的过程。勇于超越,就要敢于正视差距。互助最大的差距,是思想观念的差距,是胆识气魄的差距。目前,干部队伍中不同程度地存在怕担风险、怕负责任、怕遭非议等问题,凡事都要看领导讲没讲、别人干没干、过去有没有,缺乏先行先试、敢闯敢干的胆识,缺乏后发崛起、跨越突破的谋略,缺乏敢于担当、攻坚克难的气魄。这些问题束缚着前进的脚步,影响着发展的大局,必须切实解决好。全县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斗志和干劲,努力营造“咬定发展不放松,加速赶超不懈怠”的浓厚氛围,打破低点定位、常规发展的惯性思维,不甘落后,不畏艰难,勇于进取,不断超越自我、超越别人。要敢于突破。跨越发展,就要敢于突破发展中的难题。当前,互助的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既有交通瓶颈的制约,又有后发赶超的压力。面对新的挑战,如何解决老办法不灵,新办法不多的问题,唯有大胆解放思想。思想解放越彻底,解决困难的办法就越多;思想解放到哪里,办法就会出现在哪里。各级领导干部要发扬迎难而上、锲而不舍的精神,不惧困难,不畏风险,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只要坚守了“惠及民众、集体决策、不违法规、不谋私利”这四条底线,都可以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大胆地干。要善于创新。我们已站在一个新的起点,唯有创新,才能发展。各级各部门要创新思维方式,创新工作思路,拓宽发展视野。要有超人的智慧和胆识,准确把握

发展机遇和政策节点,积极加强与国家部委和省地部门的汇报衔接,善于将上级政策与互助发展结合起来,在政策里寻找空间,在改革中抢抓机遇,在创新中激发活力,高人一筹、快人一步,将县委的决策部署创造性落到实处。要艰苦奋斗。尽管现在互助发展势头良好,但仍然属于省定贫困县,部分群众生活仍然比较困难,必须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坚持勤俭办事,反对铺张浪费,真正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用在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上。要狠抓落实。严格落实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坚持鼓实劲、讲实话、报实情、求实效,全面提升行政执行力,提高落实效率和水平。进一步完善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加强督查,注重激励,促使各级党员干部把心思用在加快发展上,把精力用在为民造福上,把智慧用在干好工作上。

(二)加强党的建设,提供政治保障。

实现互助发展的宏伟目标,关键在党,核心在人。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一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为科学发展奠定思想基础。要强化理论武装。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完善各项学习制度,全面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努力使全县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把学习当作一种习惯、一种境界,带头读书学习,带头研究县情民情,提升理论素养,增强发展能力。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就现阶段而言,广大党员干部的理想就是建设富裕文明开放和谐新互助,因此要进一步坚定信念、牢记宗旨、爱岗敬业,自觉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县委保持高度一致,努力在富民强县的伟大征程中建功立业。

二要抓好人才队伍建设,为科学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完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发挥整体合力,真正把各级各部门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推进互助加速发展的核心力量。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讲政治、讲奉献、讲创新、讲廉洁,做团结和谐的表率、干事创业的表率、勤政廉政的表率。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加强年轻干部、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的培养和使用,加大从大学生村官中培养、选拔干部的力度。要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突出抓好技术创新型、经营管理型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全面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形成促进科学发展的人才保障机制。

三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要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积极创新活动载体,继续开展“五有五能”和“五讲五比”活动,激发活力,增强动力,努力形成先进带后进、党内带党外、支部带全部、党员带全员的创先争优浓厚氛围。要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工作。进一步完善县、乡、村党组织抓农村党建工作的责任体系,完善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等制度,加强活动阵地建设,着力搭建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平台。加强机关和城镇社区的党建工作,推进非公经济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进一步扩大基层组织建设覆盖面。要强化党员队伍的培养和管理。重视在基层一线、生产一线和知识分子等领域发展党员,改善和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加强党员管理,尤其要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继续做好选聘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工作。坚持完善村干部报酬正常增长和党内关怀机制,不断选优配强村党支部书记。

四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端正党风,惩治腐败,是社会所需,民心所向。“公生明、廉生威”,全县广大党员干部要做弘扬党规严守纪律的楷模,筑牢思想防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权力观,树立领导干部干净干事、勤政为民的良好形象。要强化教育监督。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有针对性地开展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和岗位廉政教育。做到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群众监督与专门机关监督相结合,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增强监督合力。深入推进党务公开,全面规范村务公开建设,积极探索村务监督委员会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法。要加大案件查办力度。严肃查办贪污贿赂、失职渎职、滥用职权等违纪违法案件,严肃查办商业贿赂案件和严重侵害群众利益案件,深化工程建设领域和公务用车、“小金库”等问题专项治理,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要保护干事创业的干部和经济发展的环境。鼓励创业者、支持改革者,全力保护与支持党员干部干事创业。以加强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为抓手,继续开展作风暗访、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依法打击各种破坏建设环境行为,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三)心系人民群众,强化执政基础。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强调,“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这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只要干部心中有群众,群众心中就会有干部。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之以恒、毫不松懈地改善民生,使人民生

活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要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办实事、谋好事、解难事。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始终和人民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这里,我要特别强调的是,作为领导干部,一定不要把自己当成什么官,而要时刻牢记,自己首先是群众的一员,更是人民公仆,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做决策、提措施、抓工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才能使我们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成为鱼水关系、水乳关系,才能永远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

同志们,互助是一块饱含历史沧桑的土地,先辈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需要我们代代传承,发扬光大;互助是一个蕴涵希望的热土,美好光明的前景,需要我们锐意进取、奋勇开拓!回首过去,我们倍感自豪,展望未来,我们满怀信心。让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勇担历史使命,不断开拓创新,团结和带领全县三十八万人民,为建设绿色互助、开放互助、和谐互助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德州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

德州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摘要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及历次全会精神,围绕“实现跨越发展、建设幸福德州”这一奋斗目标,解放思想、攻坚克难,团结拼搏、创新实干,圆满完成了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今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950亿元,是2006年的1.9倍;工业总资产达到2581.5亿元,年销售收入突破5000亿元,分别是2006年的1.6倍和3.3倍。境内财政总收入167.2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5.06亿元,分别是2006年的2.48倍和2.7倍。大力实施项目兴德工程,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58.4亿元,超过前十年的总和;新上投资过亿元项目134个,东北商贸物流城、汉能光伏产业园、黄河生态旅游文化大观园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以及京沪高铁、德龙烟铁路、德滨高速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或开工建设。

坚持转变发展方式,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把调优农业、调强工业、调大服务业作为主攻方向,三次产业结构由2006年的14.1:56.3:29.6调整为10.8:55.6:33.6。粮食总产实现九连增,成为全国第一个“亩均过吨粮、总产过百亿斤”的地级市。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异军突起,被命名为中国太阳城、国家火炬计划新能源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生物产业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现代物流业蓬勃发展,被列入全省五大物流核心区域城市、六大物流节点城市。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06年的17.4%提高到20.5%。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在海河流域7个省市考核、全国9大流域33个代表城市考核中获得双第一。节能减排任务圆满完成,荣获低碳中国突出贡献城市、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等称号。

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坚持城乡一体、统筹推进,全市城镇化率比2006年提高7.0个百分点。中心城区建设速度加快,老城改造效果明显,新城形象初步显现,城市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功能不断提升,被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佳人文宜居品牌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国家卫生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等称号。县城驻地和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两区同建扎实推进,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生产方式、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

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发展活力日益凸现。企事业单位、财税体制、金融体制、医药卫生体制、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市县两级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市政务服务中心正式启用,乡镇机构改革全面展开,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发展环境日趋优化。“南融北接、东进西联”战略深入实施,与济南市、青岛市、天津滨海新区等城市或地区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济德一体化步伐加快,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全面推进。对接央企成果丰硕。企业上市实现突破。开发区建设提档升级。外经贸工作力度加大。成功举办第四届世界太阳城大会、两届太博会等重大经贸活动,对外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坚持发展成果人民共享,生活水平大幅提高。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77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350元,分别是2006年的1.9倍和2.0倍;财政供养人员工资增长128%,城乡居民人均储蓄由2006年的7581元提高到15946元。着力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办成了一批惠民利民的实事好事,各级财政用于民生事业的支出比前五年增长3.52倍。城乡就业规模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及救助体系不断健全,各项社会保障待遇明显提高。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优化整合资源,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困难家庭住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农村文化大院、“四德工程”建设成为全国典型。市体育馆、全民健身中心、市博物馆等一批民生项目建成使用或即将运营,德州大剧院开工建设。广电、体育、防震减灾、气象、老龄、计生、妇女儿童、慈善等事业全面发展。援川工作三年任务两年完成。

坚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坚持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做好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工作,加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信息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建设,信访工作形势持续平稳向好。我市创出的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和信访大厅建在县委大院的做法,得到中央和省委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防控管教体系不断完善,社会治安秩序明显好转,人民群众对治安状况的满意率逐年提升。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社会管理组织网络,社会管理的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内容进一步拓展、机制进一步健全。强化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生产安全和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持续稳定。民主政治建设深入推进,人大、政协和爱国统一战线工作进一步加强。民族、宗教、对台、侨务、外事工作取得新进展。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党管武装工作、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取得新成绩,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坚持加强党的建设,执政能力不断提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和解放思想大讨论等活动,更加自觉地用党的最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工作,扎实抓好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各级干部推进科学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圆满完成县乡两级换届任务。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人才结构不断优化,规模不断扩大。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健全完善了农村党员干部星级化管理长效机制,机关、街道、国有企业、学校以及城乡社区、非公企业、社会组织等领域党建工作实现新突破。深入实施廉政效能管理工程,连年开展优化发展环境、机关效能建设等主题活动,严格落实机关作风八条禁令,健全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形成了干事创业、跨越赶超的浓厚氛围。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肃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

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今后五年全市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三主六大”总体要求,大力弘扬德州精神,全力实施产业强市、文化立市、生态美市、惠民安市战略,坚持改革促动、开放带动、创新驱动、实干推动,全面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着力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动科学发展,励志创新图强,共同谱写幸福德州建设新篇章。

未来五年要在确保完成“十二五”各项任务、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实现四大目标:

一是建设综合实力领先的区域中心。实施跨越进位行动,保持高于全省、高于周边的发展速度,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居全省前列、人均指标大幅前移,在优势领域争当单打冠军、薄弱环节攻坚突破,开创速度质量效益同步提高、实力地位形象全面提升的新局面。

二是建设特色突出的产业名城。着力打造环渤海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国家级新能源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生物制造业和现代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产业基地,培植若干技术领先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加快发展商贸、物流、旅游和现代服务业,建成具有较强辐射力的区域性服务业中心,形成三次产业深度融合、支柱产业高端发展的新格局。

三是建设优势明显的区域文化高地。“厚德、包容、创新、图强”的德州精神成为人民群众共同的价值追求,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之一,彰显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经济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互动并进的新优势。

四是建设共享幸福的美好家园。确保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五年倍增,城乡宜居、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社会和谐,让群众享受优质的教育、方便的医疗、充分的就业、完善的社会保障、满意的公共服务,满足广大群众过上更有尊严更高品质生活的新期待。

集中精力加快经济发展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实施产业升级行动计划,以建立和完善“10+3”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重点实施“四项工程”:一是新兴产业倍增工程,着力发展高端产业,重点打造新能源、生物技术、新材料、电子信息四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二是传统产业升级工程,着力培育装备制造、化学工业、食品加工和纺织服装四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三是服务业壮大工程,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商贸餐饮、城市综合体和文体旅游产业,打造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区域性物流中心、商贸名城和休闲旅游目的地;积极发展现代金融、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等新型服务业,增强城市综合服务能力。四是现代农业提升工程,着力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坚持用现代装备武装农业、现代科技提升农业、现代经营推进农业、现代知识培训农民,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农业科技创新、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社会化服务四大体系,培育壮大农产品(食品)加工产业,建设国家重要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和京津济优质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

推动城乡一体发展。坚持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统筹抓好中心城区、县市驻地、小城镇和农村社区建设。准确把握城镇化演进规律,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引领城镇化建设,以工业园区、商贸物流园区、技术创新园区支撑城镇化建设,以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城郊村改造推动城镇化建设,努力把德州建设成为外地人羡慕、投资者向往、德州人自豪的幸福家园。

不断提升创新创造能力。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努力建成创新型城市和人才强市。一是突出企业主体地位。组织动员各类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围绕扩能、产业升级积极开展产品研发和技术攻关,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和工程,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产品,引进一批拥有关键技术的战略合作者,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领军企业。二是加快创新载体建设。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施十家骨干企业、十个重点项目、十个研发机构、十个服务平台“四个十”科技创新工程,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形成一批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基地,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科技服务与创业支持。三是汇聚国际国内人才。强化柔性引才理念,加快实施人才发展规划,积极构建大规模引进、提升、对接、聚集四大人才板块,突出抓好811人才引进、双万人才提升、双千对接合作、1313人才聚集四项人才计划。推进重点人才工程落实,充分发挥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人才引进载体平台的作用,积极引进领军人才和急需人才。实行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完善人才激励选拔机制,努力营造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和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把各类人才集聚到建设幸福德州的宏伟事业中来。

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开放。继续深化重点领域的改革,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财税、金融、投融资体制改革,不断为发展增添活力。坚持用改革的办法着力破解融资难题,在引进金融机构、推进企业上市、建立产业基金上下功夫;着力破解土地制约难题,在促进增减挂钩、提高利用效率上见实效;着力破解城市扩张难题,在盘活土地资源及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上出实招;着力破解城乡统筹难题,在改革户籍制度、加快土地流转、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上用气力。牢固树立开放即发展、招商即发展的观念,把招商引资作为转型跨越的重大举措,坚持外资、外经、外贸、外智“四外”联动,产业链、基地化、精细化招商并举,大力承接产业组团式转移,着力引进创新技术好特别是能够推动转型跨越发展的高新型项目。推动骨干企业走出去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开拓国际市场,努力在合作竞争中实现更大发展。继续深化“南融北接、东进西联”战略,抢抓高铁开通的机遇,最大限度地放大“同城效应”和“拉动效应”。高起点推进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用足用活政策,突破乐陵、庆云,提升整体水平。加速融入蓝色经济区和省会城市群、京津冀、长三角经济圈,在更大范围内承接转移、更高水平上借势发展。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完善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坚持以政务信用为关键、以商务信用为重点、以社会信用为基础,强化信用体系建设,打造“诚信德州”品牌。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深入实施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四德工程”。坚持以创建文明城市为抓手,深化文明县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等创建活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积极健康的舆论氛围。着力弘扬新时期德州精神,进一步凝聚跨越发展的强大合力。

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建设功能完善的重大文化设施,把市博物馆、大剧院、体育中心打造成为德州文化发展的标志性建筑;高水平规划建设市图书馆、艺术馆、美术馆、科技馆,加快市县两级工人、青少年、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建设,推动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晋档升级。建立覆盖城乡的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大财政向基层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力争广播电视“户户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村(社区)文化大院建设、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建设进入全省先进行列。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集成与融合。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建设富有特色的机关、社区、企业、村镇、校园文化,形成文化大发展的生动局面。

大力繁荣地域文化精品创作。围绕运河文化、董子文化、大禹文化、汉唐文化、红色文化、民间文化和太阳文化等地域特色文化,推出一批有重要价值的研究成果,建设一批有重大影响的文化项目。组织广大艺术工作者走上改革发展第一线,从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中汲取营养,推出展示发展成果、反映群众心声的精品力作,打造新时期德州文化品牌。认真落实各级扶持文艺创作的政策措施,对文艺工作者要充分信任、热情支持、真诚关怀,为他们施展才华提供良好条件和广阔空间。

努力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发展。加快培植一批高端、高质、高效文化产业项目,做大做强一批文化企业。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兴办文化企业,力争五年内发展10家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的文化产业集团。着力优化产业布局,在重点发展主城区文化产业的同时,文化资源丰富的县、乡、村要规划布局一批特色文化产业,每个县市区至少规划建设1个文化产业园区。着力放大产业优势,加快发展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旅游等支柱文化产业,积极发展演艺娱乐、体育健身、艺术品交易等优势文化产业,努力培育文博会展、信息服务、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打造区域演艺文化名城、旅游文化名城、体育文化名城、鉴赏文化名城。

加快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创新。坚持政事分开、政企分开、管办分离,不断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府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坚持增加投入、转换机制、改善服务,大力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坚持创新体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在推进方法上,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与职工的承受程度统一起来,通过改革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共建共享令人向往的幸福家园

着力提高群众收入。把加速膨胀社会财富、提高群众收入作为重中之重,大力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统筹提高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促进群众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积极倡导创业富民。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完善落实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力争群众收入五年内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全力保障改善民生。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依法强化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提高统筹层次,增强保障能力,逐步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水平。进一步完善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制度。完善城乡低保标准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大力发展慈善事业、福利事业和残疾人事业,切实维护职工、青少年、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完善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制度,积极实施危旧房改造,力争到“十二五”末近半数农户住上新房。

积极发展普惠均衡的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投入、优质发展,加快学前教育发展步伐。发展公平优质的义务教育,整合资源,优化布局,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逐步实现城乡教育同等同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订单式”培养模式。大力提升高等教育,德州学院尽快升格为德州大学,高职院校力争建成省级示范院校,构筑鲁冀边界教育高地。加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积极探索公立医院改革。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加快城乡体育设施建设,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健康。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牢固树立以群众工作统揽社会管理的理念,在管理服务中加强群众工作,从“重管理”向“重服务”转变;牢固树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理念,从政府“包办”向运用社会力量、形成社会合力转变;牢固树立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的理念,实现由“事中处置、事后维稳”向“事前预防、事要解决”转变;牢固树立依法管理、综合施策的理念,从单一的行政手段向综合运用法制规范、经济调节、道德约束、心理疏导、舆论引导等手段转变。突出工作重点,着力抓好流动人口、特殊人群、“两新”组织、信息网络服务管理。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实行城乡社区扁平化、网格化管理。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渠道,让各种意见和利益诉求得到充分表达。健全完善市县乡村四级便民服务体系,充分发挥12345市民热线和政务服务平台的作用,全面提升便民服务水平。加强电子政务和政府网站建设。深入推进“平安德州”建设。健全完善安全生产监管机制,努力建设全国最安全城市。抓好依法行政,坚持廉洁公正高效司法,争创全省首批法治城市。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城市为目标,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依法淘汰落后产能,建成一批绿色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和示范园区,积极构建低碳产业体系。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构筑森林公园、绿色走廊、风景林地、林荫通道、防护绿带于一体的城乡绿地系统;做好中心城区水的文章,形成独具特色的水城一体风貌;抓好大气、水和固废辐射污染防治,让德州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新鲜。弘扬生态文化,普及生态道德文化知识,开展生态教育,树立低碳理念,自觉践行低碳生活方式。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凝聚干事创业、开拓奋进的精神力量。坚持理论武装与强化理想信念相结合,抓好党员干部信仰、信念、信心教育,注重强化领导干部党性教育。坚持理论武装与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相结合,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领导工作的本领。坚持理论武装与解放思想相结合,真正做到理论上与时俱进,行动上锐意进取,工作上创新发展。坚持理论武装与大规模培训干部相结合,培养造就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坚持理论武装与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相结合,着力构建促进工作落实的科学机制,努力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加强组织建设,打造德才兼备、堪当重任的干部队伍。把领导班子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提高全市各级领导班子科学、民主、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水平。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格外关注那些心系群众、会做群众工作的干部,格外关注那些埋头苦干、不事张扬的干部,格外关注那些长期在基层和艰苦环境中工作并创出实绩的干部,树立起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的导向。全面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继续搞好干部竞争选拔,扩大干部工作民主,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群众满意度。进一步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保持县市区、乡镇党政领导班子的相对稳定,加大年轻干部、女干部和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完善落实县乡党委书记党建责任制。进一步加强党员队伍建设。高度重视信息化发展对党的建设的影响。把创先争优活动作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工作,丰富活动内容,健全长效机制,形成学先进、赶先进、创先进的浓厚氛围。

加强作风建设,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建立完善直接联系群众的机制,开展机关干部大走访活动。推广领导挂帅、一线工作、挂牌督导、现场办公、限时办结、责任追究等工作方法。坚持典型示范、正面引导,深入优化发展环境。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坚决防止和克服讲排场、比阔气、图享受的奢靡之风。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实施廉政效能管理工程,积极构建具有德州特色的惩防体系。充分发挥教育的基础作用,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和从政道德教育,扎实开展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和岗位廉政教育,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严格落实《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充分发挥监督的约束作用,坚持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群众监督与专门机关监督相结合,重视新闻媒体和网络的监督作用,全面推行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充分发挥惩治的震慑作用,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始终保持惩腐强劲势头,对腐败分子必须依法严惩、决不姑息。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加强制度建设,形成共谋发展、共促跨越的强大合力。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不断改进领导方法和执政方式。各级党委要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主要精力用在把方向、议大事、管全局上。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和行使权力,使监督、决定重大事项和人事任免更好地体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支持政府依法行使职权,为政府集中精力抓发展创造条件,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积极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坚持依法治市,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维护法律尊严和权威。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及侨务政策,密切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发展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赋予更多资源和手段,支持群团组织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凝聚起建设幸福德州的强大力量。强化国防教育和双拥工作,抓好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促进军民融合式发展。

美丽的德州

德州市拥有“中国太阳城”、“中国功能糖城”、“中国中央空调城”、“中国粮油食品城”、“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城市名片,被命名为“生物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新能源产业基地”和“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德州是国家交通运输主枢纽城市。

德州地处黄河故道。德州之“德”源于“德水”。德水为古黄河别名,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更河名曰“德水”,以为水德之瑞。汉置安德县,意在“以其德水安澜耳”。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改“安德”为“德州”。

德州市位于山东省西北部,黄河下游北侧,东经115°45′—117°36′、北纬36°24′25″—38°0′32″之间。北以漳卫新河为界,与河北省沧州市为邻;西以卫运河为界,与河北省衡水市毗连;西南与聊城市接壤;南隔黄河与济南市相望;东临滨州市。距首都北京320公里。境内东西宽200公里,南北长175公里,总面积10356平方公里,占山东省总面积的7.55%。德州地处京沪、德石铁路交汇点,京沪(福)高速公路、青(岛)银(川)高速公路、德(州)石(家庄)高速公路和京杭运河穿越辖区,104、308、205国道本区过境,京沪高速铁路、德(州)烟(台)铁路以及德(州)商(丘)、德(州)滨(州)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中,区位交通优势突出。2006年德州被确定为全国交通运输主枢纽城市。

德州市为黄河冲积平原,历史上境内曾有两次黄河大迁徙,上千次决口,造就了西南高、东北低的地形。由于泛道与流速所致,加之风力堆积之因素,形成了平原之中起伏不平,岗、坡、洼相间分布等特点。全市地貌多象,大体可分三类:一是高地类,由河流、河床沉积而成,占土地总面积的34.3%;二是坡地类,由黄泛漫流沉积而成,占总土地面积的52.1%;三是洼地类,占13.6%。

全市跨省大河主要有黄河、卫运河、漳卫新河;跨市的骨干排涝河道有:徒骇河、德惠新河和马颊河。以上河流除黄河外,均系海河流域南系。除上述跨省、市大河外,市内有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较大支流两条:一是新赵牛河,位于禹城南部,齐河西部,属徒骇河流域;二是六五河,位于陈公堤两侧,属漳卫新河流域。300—1000平方公里的支流有12条,其中徒骇河流域的有苇河、四新河、管氏河、老赵牛河和邓金河,全部位于徒骇河之南;马颊河流域的有笃马河、宋家河、宁津河、跃进河;德惠新河流域的禹临河、临商河、跃进河。除以上主要支流外,还有流域面积100—300平方公里的支流53条,30—100平方公里的114条,基本形成了干支相通,流域相连,能排能调的河流水利系统。但因近年来黄河水源短缺,而境内河流均属雨源型河流,其水量与上游地区及本市降水量分布极不均匀的气候特点密切相关。雨季雨量剧增,水位上涨,出现洪峰,甚至漫延成灾,但到枯水期,多数河道先后断流、干枯。

德州市基本气候特点是季风影响显著,四季分明、冷热干湿界限明显,春季干旱多风回暖快,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多晴天,冬季寒冷少雪多干燥,具有显著的大陆性气候特征。光照资源丰富。日照时数长,光照强度大,且多集中在作物生长发育的前中期,有利于作物光合作用的进行,全市年平均日照时数2592小时,日照率为60%,太阳总辐射量为124.8千卡/平方厘米,均处全国、全省的较高值区。在时间分配上,尤以5、6月份最高,月光照时数280小时,日均9小时,光辐射量可达15千卡/平方厘米。全市年平均气温12.9℃。极端最高气温43.4℃(1955年7月23日德城区),极端最低气温-27℃(1958年1月15日德城区)。全市平均无霜期长达208天,一般为3月29日到10月24日,各县之间相差较大,武城县最长为225天,东西相差近月余。全市年平均降水量为547.5毫米,东部多于西部,南部多于北部。降水量的时间分配以7月最多,全市平均降水量190毫米,1月最少只有3.5毫米。按季节分,春季占有12.8%,夏季高达67.7%,秋季占16.9%,冬季只占2.6%,且有明显的“春季雨少多干旱,秋季雨少多晴天,夏季雨多常有涝,冬季少雪多干燥”的季节分配特点。

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575.9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01.30万人,非农业人口174.70万人。全年出生人口6.97万人,出生率12.3‰;死亡人口3.22万人,死亡率5.7‰;人口自然增长率6.6‰。

第五篇:县委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调研材料

县委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调研材料

杨埠镇党委

今后五年,是余干调整结构、夯实基础、积蓄后劲、提升优势、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也是余干能否实现在鄱湖之滨快速崛起的关键期,更是我们杨埠实现快速崛起、进位赶超的黄金发展期。对于未来五年的发展定位,工作思路,我们应该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一、余干今后五年发展定位、思路和存在问题的思考

我们认为余干今后五年的发展定位应该是:积极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打造滨湖生态工业强县,建设南昌后园。工作思路应该是:以黄金埠电厂为依托,重点打造黄埠工业园;以城西大开发为动力,不断拉大城市框架,提升城市化水平。存在突出问题是:

1、如何解决工业强县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生态”主题之间的矛盾;

2、如何解决城区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土地收储,非法买卖土地及违法违规建筑等问题;

3、城市化的过程中必然导致大量农村人口向县城转移,我们如何完善城区的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城市的吸纳能力,最重要的是如何解决新增城市人口的就业问题。

二、杨埠未来五年的工作目标、思路和举措

杨埠乡位于余干县东南部、信江河东岸,全乡面积75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总人口33965人,耕地面积25807.75亩,山林面积62310亩。杨埠地处山区,山多田少,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底子薄,发展后劲不足,经济发展存在很多制约因素。但杨埠自然资源丰富,交通发达,尤其是余黄一级公路的全线贯通,使我镇的交通区位优势更加明显,这无疑是我们加速发展的催化剂。我们相信,未来的五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杨埠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一定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一)奋斗目标

把杨埠建设成为物产丰富、经济繁荣、人民富裕、城镇秀美、社会和谐的农业强镇和商贸重镇。

(二)工作思路

始终坚持“一个中心”:大力发展经济。紧紧抓住“两大机遇”:后经济危机期全球经济企稳回暖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级发展战略。坚决推行“三个一线”:把会议召开到一线,把工作落实到一线,把问题解决到一线。牢牢把握“四个着力点”:以杨埠商贸新街建设为着力点,开发中心集镇,进一步带动城镇化建设;以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为着力点,调整产业结构,稳健推进农业产业化;以加强党的建设为着力点,完善基层党建,全面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以实施民生工程为着力点,发展社会事业,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三)工作举措

1.全力打造杨埠商贸新街,促镇区经济繁荣

杨埠商贸新街规划全长1.5公里,宽26米,面积3900平方米,为城市三级次干道,双向四车道,项目总投资约2500万元,建成后将成为集娱乐、休闲、餐饮、物流、商贸于一体的综合性商业街,同时还将极大的促进我镇区域内新旧余黄公路沿线的开发,带动近2万农业人口转入城镇,大幅度提升我镇城镇化水平。评估、公告后,公开拍卖总价为1720万元。经过近半年的开工建设后,商贸新街东段土地平整工作已基本完成,其他各项工作也在紧张有序的进行,县主要领导在我镇考察工作时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

今后五年,我们将积极顺应建设商贸重镇发展战略,加强城镇规划、建设与管理。增强承载力,扩大辐射面,提高知名度,吸引更多农民成为市民,不断促进镇区的经济社会繁荣发展。一是继续完善城镇建设规划。按照打造商贸重镇的发展战略,严格按照规划设计,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建设杨埠中心集镇。既彰显特色,又凸显优势,形成规模聚集效应。二是大力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凝聚一切力量,确保杨埠镇商贸新街早日竣工;加快推进自来水厂三期项目建设,让杨埠百姓早日用上自来水;加快引进商贸、物流、服装加工企业,促进劳动力就地转移。三是努力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科学规划建设镇区垃圾池、公厕、停车场等公用设施;督促自来水、通信、电力、广播电视等单位,完善管网,更新设备,提高供给保障能力。四是加大城建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执行力度,严防规划区内抢建、乱建、滥建行为;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章建筑,下大力气整治镇区环境卫生,树立良好形象。

2.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培育优势产业。

一是充分利用我镇的林业资源丰富的优势,不断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杨埠拥有6万亩山地,林业资源非常丰富。今后的五年,我们将以牌坊试验林场为依托,发展以牌坊、高家、江坪等村为主的湿地松种植基地;以山林资源为依托,发展以花园、若源、柴店等村为中心的10000亩优质油茶种植示范基地。同时大力引进木材和油茶深加工企业,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从农产品转化升值中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培育集体经济,鼓励扶持多元投资兴办农林、畜禽产品加工业,促进农产品的就地加工转化。

二是以小城镇建设为中心,构建适合本镇实际的产业发展体系,夯实发展平台。加快培育优势产业,带动其它产业繁荣发展。一方面在招商引资上寻突破。充分利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我镇小城镇

开发的大好机遇,突破原来以引进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为重点的招商方向,把旅游开发作为新的招商方向,将引进小城镇别墅群度假村开发商作为当前招商引资工作的突破口,力争把旅游业打造成促进我镇经济腾飞的重要产业。另一方面积极发展新兴产业体系。加快发展商贸物流、餐饮服务业,把现代服务业作为未来商贸重镇的支柱产业来发展;继续做强果蔬、建材等批发零售业;积极谋划筹建专业农产品批发市场。

3.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以学习基本知识、建设基本队伍、开展基本活动、完善基本制度、落实基本保障“五个基本”为重点,着力构建未来五年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一是选好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认真做好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把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热心为群众服务,维护农村稳定的人选进村领导班子,特别要选准配强村党支部书记。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二是着力改善党员队伍结构。充分利用会议、远程教育设施对致富能手、外出务工返镇青年、复员军人等对象开展培训,择优发展党员。要突出党员标准的时代特征,把政治素质放在第一位,坚持吸收政治可靠、在本职岗位上成绩突出并得到群众公认的优秀分子入党。三是不断提高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采取有力措施,强化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突出教育培训的重点内容,加强《党章》、“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的交流学习。鼓励村干、专业户、农村优秀青年参加远程网络教育学习培训,努力培养有知识、有文化、懂技术的一代新农民。四是规范镇村制度建设。健全完善以主要领导负责,限时办结、责任追究三项制度为统领的各种行政效能制度。严格执行村级财经纪律、村级工程招投标和现金管理制度。

4.大力发展民生事业,全力构建社会和谐。

一是提高民生素质。加大教育资源整合力度,配合教育主管部门

开展各项工作,优化师资力量,平衡教育资源;支持各中小学改善教学、办公条件,进一步优化教学环境;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严厉打击非法胎儿性别鉴定等违法行为。二是保证民生健康。支持杨埠卫生院完善设施,进一步改善医疗条件,严格监管医疗收费;扎实抓好儿童防疫、妇幼保健工作,严防各类传染疾病传播;认真开展全镇育龄妇女“三查”工作,逐步加强计生服务职能。三是推进民生保障。做好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工作;做好低保、五保户和其它困难群众补助、救助工作;做好独女户、二女户养老保险投保工作,鼓励、引导居民、农民参加各类养老保险;积极与各用工单位衔接,为农村劳动力就近务工搭建平台。四是落实民生安全。深入开展平安创建工作,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加大各类违法犯罪打击力度,严厉打击各种带有黑社会性质犯罪团伙,确保一方平安;认真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加大检查、督查和巡查力度,切实保证烟花炮竹、交通、消防、食品、药品、学校等领域安全。

5.着力提高农民收入,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利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优惠政策,主动向上级争取建设资金,落实好配套政策,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重做好农田水利设施、人饮工程、沼气池等建设,实现农田水利设施更加完善、农村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的目标。二是引导农村新村建设。采取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群众自建的原则,推进新农村建设。三是帮扶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对土地流转的引导,进一步扩大土地流转面积,壮大经营规模,提高农业效益;继续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鼓励发展规模养殖,切实提高养殖的效益。

2011年6月1日

下载14、和寮镇第十四次党代会工作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14、和寮镇第十四次党代会工作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十四次党代会工作报告(2011年)

    服务全县大局 培植经济亮点 统筹城乡发展 促进社会稳定 努力打造城关镇“一城三区”新格局 ——在中国共产党城关镇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1年11月2日 刘 甲 华 同志......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学习心得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学习心得近日,中共东阳市横店第二小学支部委员会,组织全体党员教师学习了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会议精神。作为党员教师,我倍感鼓舞、令人振奋。报告系统总结......

    中共宣恩县第十四次党代会学习心得

    中共宣恩县第十四次党代会学习心得 2011年11月1日,中共宣恩县第十四次党代会在县礼堂隆重召开。这次大会,是我县处在打基础、攒后劲,推动发展提速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区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学习体会

    区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学习体会 在2012年*月*日召开的区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区委书记***同志所作的题为《开启新征程谱写新篇章为实现富民强区的历史使命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

    --镇党代会工作报告

    **镇党代会工作报告 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加快建设泉港后花园和最适合于人居住的生态镇 ——在中共**镇第八次党员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中共涂岭......

    镇党代会工作报告(范文)

    与人民群众同呼吸 与时代潮流共奋进 (2012年1月25日在中共××镇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 同志们: 现在,我受中共 X X 镇委员会的委托,向大会作报告,请予以审议。 中国共产......

    镇党代会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同志们:现在,我代表中共星城镇第三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xx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总结“十五”以来特别是XX年的各项工......

    2005年度镇党代会工作报告

    创新发展思路完善工作机制全力打造镇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镇第十届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的报告(二○○五年十二月二十日)各位代表、同志们:我受中国共产党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