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产品质量振兴方案
裕丰公司产品质量振兴方案
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质量振兴的意见》和《甘肃省推进质量振兴工作方案》精神,为保证农产品质量振兴工作目标和措施的落实,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立足日光温室产业发展基础和资源优势,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调整。以日光温室有机蔬菜及有机水果为重点,加快农业标准制修订工作,大力发展标准化,努力构建农产品标准化体系。以农业投入品控制为重点,坚持源头控制,全面提升土壤环境质量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我公司农产品的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
二、主要目标
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我公司主要农产品的标准化技术覆盖率达到95%以上,基本构建起戈壁日光温室农产品及有机青饲料基地标准化体系。我公司日光温室蔬菜、桃、杏、葡萄及有机基地玉米、苜蓿、大豆等优势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业面源污染以及土壤环境重金属污染情况得到有效改善,农业土壤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具体目标是:
优势主导产业:到2015年,我公司日光温室蔬菜生产基地面积达到180亩,产量达到1400吨,日光温室水果生产基地面积达到60亩,温室水果挂果面积达到60亩,产量达到120吨,优质果品率达到85%; 日光温室及有机青贮饲料基地面积1万亩,产量达到5万吨,标准普及率达到95%;
日光温室及有机青贮饲料基地环境质量提升:加强农业环境监测,完善农业环保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协调、有序、高效的农业环保和生态建设支撑体系;加强农业资源化利用水平,加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力争到2015年,我公司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90%以上;加强生态农业建设,促进农业环境根本改善,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主要任务
(一)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
要把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作为我公司农产品质量振兴的重点任务,按照日光温室及有机基地建设分产业明确建设任务。
日光温室产品:要以日光温室有机辣椒、有机茄子、有机西红柿、有机黄瓜、有机豆角、有机豇豆、有机葫芦、有机土豆、有机洋葱等作物为重点,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标准化示范园。通过示范,带动优势特色园艺作物质量振兴总体目标的实现。
围绕我公司优势特色产业,以农产品中生物农药的残留限量规定、农产品产地环境条件、农产品品质规格、农产品包装标识、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控制等方面的标准为重点,制定我公司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力争到2015年实现主要农产品和有机基地农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有标可依,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我公司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和技术水平。
(二)大力提升我公司优势主导农产品的质量水平和竞争力
要把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作为推进我公司质量振兴,促进创效增收的重要措施之一,不断完善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工作,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提升品牌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和市场竞争力。
1、大力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通过三品一标工作的监督、检查、整改、促进工作,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工作,不断增加日光温室及有机基地作物的品牌数量,提高农产品质量。力争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基地体系的有效推进,加强有机产品管理、生产、销售的记录控制,提高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
2、强化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管。要以生物农药、农膜、肥料等农业投入品为重点,加强农产品原料采购环节监管,建立满足农产品原料质量要求的合格供方台账,原料采购严格执行采购招标交易平台流程。推广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农业综合防治技术。通过不间断对我公司职工进行培训,强化农产品生产过程职工的安全用药意识,督促和指导其按照标准使用生物农药,建立健全农业投入品使用台账,严格执行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和休药期的规定,使我公司合理安全用药的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
3、积极推进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建设。以我公司生产技术部为主导,按照从部门、作业区、班组到职工的农产品质量管理流程的监管,建立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责任机制和承诺机制,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落实到每个生产单位和职工,把好农产品产地准出质量安全关口。力争到2015年,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基地实行产地准出制度,基地的地理标志登记农产品纳入产地准出制度管理范围。
4、强化农产品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检工作。扩大农产品监测的范围和数量,对各作业区的产品加大抽检力度,增加检测项目,逐步把我公司蔬菜、水果重点生产区域使用的主要农药品种全部纳入到有机检测项目的范围,力争实现全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达到99%以上的目标。及时开展监督抽查,做到对不合格产品追溯率达到100%。
(三)着力改善和提升农业环境质量
1、进一步加强农业环境质量监测。在我公司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的基础上,设立监测单元和监测点,为农业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管理、污染源监督管理与控制等提供科学依据。
2、加强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积极发展我公司循环农业。根据省政府《关于加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意见的通知》和《省级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进一步加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力争到2015年,我公司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90%以上。进一步提高我公司生产、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分类处理的能力,减少对我公司周围农业环境的污染。
3、切实加强农业环境保护。控制在我公司农业基地和灌溉水源附近堆放有害固体废弃物,确须堆放的,应采取防止渗漏、径流、扬撒等措施。在生产经营中造成或可能造成农业环境污染事故的,必须采取紧急措施,及时上报,避免和减轻污染危害。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农用城镇垃圾、粉煤灰和污水沉淀污泥不得应用于农业生产。综合防治农业病、虫、草、鼠等灾害,保护天敌;严格控制化学防治措施,正确合理选用化学生物农药,严格执行生物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生物农药;积极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和土壤有机质提升行动,扩大成果转化利用,使用有机肥,科学合理施用化肥;逐步使用易分解、无污染地膜,及时回收残留地膜,防止对土壤和农产品的污染。
四、实施步骤
(一)启动阶段(2011年11月—2011年12月)。按照《方案》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结合我公司生产经营实际,完成我公司产品质量振兴宣传材料的准备,同时对公司管理技术人员进行产品质量管理的系统培训,使管理技术人员形成较强的质量意识,营造推进农产品质量振兴的良好氛围。
(二)实施阶段(2012年1月—2015年10月)。我公司各相关部门按照本方案,扎实推进各部门的工作,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通过努力,使我公司农产品的质量水平总体得到显著提升:
1、认证有机农产品15个;
2、登记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10个以上;
3、建设蔬菜、水果、园艺作物温室352个以上;1万亩青贮饲料基地一个。
4、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稳步推进。
(三)总结阶段(2015年11月—2015年12月)。公司农产品质量振兴领导小组组织阶段性考核验收工作,总结经验,改进不足,巩固成果。
五、保障措施
(一)开展宣传教育,营造“以质取胜”良好氛围。
1.加强培训,普及质量知识。开展质量培训工作,把质量教育作为提高劳动技能的重要内容,全面提高职工的素质和质量意识。
2、对各作业区及班组进行广泛宣传,牢固树立“质量是企业生命”的观念。深入开展 “质量兴企”活动,形成“质量振兴、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公司基础管理工作,提高公司的质量管理水平。
1.把品牌建设纳入企业的发展目标,深入开展质量体系认证,加强标准化、计量管理等基础工作,加快技术创新,提升产品档次,建立产品质量检测室。
2.强化企业质量管理。树立现代管理理念,积极引进先进管理方法和手段,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制定可持续性发展计划,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益,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3.建立质量激励机制。总结和推广质量振兴中的先进事迹和经验,表彰奖励在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和质量管理方面成绩显著的作业区和个人。对因违反纪律、工作失职等造成质量事故的责任者,要进行严肃处理。
(三)改善生产设施和装备条件。
实施蔬菜设施化工程,加快设施蔬菜规模扩张和老旧棚室升级改造,推行结构合理、性能优良的新型棚室,提高采光保温性能。推广悬臂式卷帘、肥水一体化以及喷灌、通风等自动化控制装备,提升机械化操作水平,降低劳动强度。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加强水、电、路等田间基础设施建设,为蔬菜生产提供保障。
(四)推行标准化生产和标准化基地建设。加快制定、完善技术规程,建立生产档案,依法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加强对蔬菜病虫害统防统治、菜地质量修复与平衡施肥等技术指导,大力推广使用蔬菜良种和高效低残留农药(含生物农药)、防虫网、杀虫灯等技术、设备。
(五)健全质量检测监管体系。建立健全质量检测、质量追溯和质量监管体系。加大对生产各个环节的农药残留、重金属和违禁添加剂的监测力度,开展蔬菜种植环境污染物的限量监测,逐步形成产地有准出制度、产品有标识和身份证明,信息可得、成本可算、风险可控的全程质量追溯体系。
第二篇: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方案
新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建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提高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新郑市农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推进无公害、标准化生产为基础,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市场二级农产品质量检测监控体系为保障,以推进市场准入制和加强市场监管为主要抓手,确保我市区域内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组织机构
由市政府牵头,整合行政管理资源,成立由市政府分管市长侯国俊为组长,农业、工商、质监、环保、卫生、食品药品、水产、商务、公安、财政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新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确立联席会议制度,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政策制定、工作协调、重大决策及检查考核等。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
三、建设目标
通过五年左右时间,建立健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市场准入体系、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质量追溯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通过整套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覆盖全市,全力提高我市农产品品质,确保人民身体健康。
四、工作任务
(一)构建农产品市场准入体系。从2009年底开始逐步推行市场准入制,由城区向乡镇、村,由蔬菜猪肉向所有农产品逐步展开,对进入中心城区市场的批量农产品坚持“凡进必检”,由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站检测合格并规范标识后方能进入市场,不合格的产品依法禁止销售。
1、入市免检制度。对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食用农产品,并与基地种植相符的实行入市免检制度,凭认证证书和专用标志直接进入市场销售;外地进入我市的农产品,持有农产品安全检测合格证明的,可以直接进入市场销售;国外入境上市农产品凭入境检验检疫证书入市经销。
2、索证抽检制度。对行业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产品和实行定点屠宰并取得检疫合格证的畜产品,实行索证抽检制度。凭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近期产品检测合格证明和畜产品定点屠宰印章、检疫合格证可以直接进入市场销售;无近期产品检测合格证明的,进行现场抽检,合格后方可进入市场销售。
3、现场检测制度。对来源于非认证基地的农产品并且未取得任何认证的产品,实行现场检测制度,由市场开办者检测合格后,允许进入市场销售。凡列入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目录的农产品,按有关规定,予以正确标示或标注。
(二)、构建市级和生产基地、市场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体系
1、完善监测体系。力争用三年时间,建立由市检测站和生产基地、企业、农贸市场、农产品超市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强制检验、检测制度,形成农产品生产者、经销者和市场开办者严格自检、委托社会中介检验检测机构检验、执法机关监督抽检相结合的检验检测机制。
2、加强质量检测。农产品质检部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职能加强对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农产品配送中心以及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企业、畜产品定点屠宰企业的产品质量抽检,建立农产品质量例行监测和定期公示上报制度,定期分析市场农产品质量规律,公示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及信息并接受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抽查。任何单位必须提供相关的资料和便利条件,不得拒绝检查或不提供检查人员所需的相关资料。
3、完善检测制度。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农产品配送中心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畜产品定点屠宰企业等要强化自我检测机制,加大对农产品质量检测设备的投入。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必须建立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自检制度,在产品上市前进行农药残留速测自检,从生产源头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及农产品配送中心开办者必须建立农产品质量验证、检测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告示制度,设立农药残留检测室和专业检测人员,对进入市场的农产品按照市场准入制度进行销前验证与检测,对检测结果有异议的农产品,委托有资质的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进行定量检测。
4、强化检测队伍。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畜产品定点屠宰企业质量检测人员,由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组织业务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三)构建不合格农产品报告和安全追溯体系
1、实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身份编码识别管理制度。按照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性编码规则》要求,制定完善本辖区农产品产地编码规则,随时补充完善编码,提高编码的时效性和科学性。加快编码的普及应用,逐步实现生产者在每批上市农产品上应标明产地编码,以便追查农产品产地来源和生产者,并将产地编码作为农产品追溯的重要依据,更好地为我市农产品顺利进入各地市场服务。
2、推行标识管理。根据不同农产品的特点,逐步推行产品分级包装上市和产地标识制度。对进行市场准入的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率先实行农产品标识挂牌销售。标识牌要注明产品名称、产地、生产者、生产日期、产品质量等内容(标识牌的制作、发放由市场准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安排)。
3、实行农产品生产、销售登记、记录制度。按照从生产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可相互追查的原则,生产基地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储藏(保鲜)到市场销售的各个环节的记录;经初级加工、有包装的农产品,生产(加工)者应当在产品包装物上标注其产品的加工单位和原生产基地;生产者在生产中要严格农业投入品合理使用规定,记载农业投入品的名称、来源、用法、用量、和使用、停用的日期以及防疫、检疫情况;逐步实现生产记录可存储、产品流通可追踪、储运信息可查询,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及时有效的追溯发生问题的环节和责任。
(四)、构建规范的市场流通体系
1、积极推行农产品“场地挂钩”工作。加强市场与生产基地或生产者的衔接,在认真核实确认已有“场地挂钩”基地数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引导、扶持力度,扩大和增加“场地挂钩”基地的数量、规模。加强对“场地挂钩”基地的督导检查,推进企业或基地严格自律。外地进入新郑市场农产品,首次进入新郑市区时,必须到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备案材料包括,省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定证书、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证书、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声明。在备案的基础上,经营者每次还应随车携带产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该批次农产品质量检测合格证明,并接受抽检和监督。鼓励“场地挂钩”基地与我市市场建立销售供应协议和相互信任的关系,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建立相对稳定的产销供求关系。协议中应规定:批发市场对进场交易的车辆以双方认同的方法对农产品质量进行检测,市场有权处理检测不合格的农产品;对多次检测不合格的商户有权依照协议采取退出机制;对不服从管理的商户有权依照协议禁止其再次入场经营。
2、逐步实现具有追溯标识的农产品和包装规范的品牌农产品进场。各市场要积极引入具有追溯标识的农产品和包装规范的品牌农产品进场交易,对有追溯标识的农产品进场交易予以优惠。
3、实行农产品质量公示制度和优质农产品的推介制度。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以及超市的开办者,应在场内显著位置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公示牌”,让市民了解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管理信息。公示信息应包括,农产品质量抽检情况,场内经营户违规行为查处情况。并向市民推介优质农产品及生产基地。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通过对农产品生产基地、经营单位的定期审核与监督检验,定期推出一批安全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基地及经营单位,向社会公布。
4、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制度。建立市场质量安全责任告知承诺制度,农产品市场开办者、商业零售单位对进入本市场经营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负有监督管理的责任,应当配备专职农产品质量管理人员,建立农产品流通档案,开展检测检验和组织生产经营人员的健康检查等,应当就经营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负责,向行政管理部门做出承诺,保证达到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制的要求。
5、鼓励无公害农产品规模经营、集中配送、净菜上市。在市内从事无公害农产品集中配送的单位或个人应先到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由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发放无公害农产品配送经营通行证,再向工商行政部门领取营业执照。建立无公害农产品配送绿色通道并确保畅通。
(五)、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1、推行不合格农产品的责任追究和退出市场流通的机制。积极开展对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和农产品配送中心的例行抽检工作,对查出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农产品要进行无害化处理或集中销毁;对违反规定,擅自销售未经检测、质量不合格的农产品或疏于管理,玩忽职守,弄虚作假,造成市场和超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失控、后果严重的部门和责任人,将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依法追究其责任。
2、对销售不合格农产品经营者的处罚。对销售不合格农产品的外埠基地,新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将通报当地省级主管部门,由当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该基地进行整改。对本市销售不合格农产品的基地或企业,农业局要对该基地进行整改。对连续三次抽检不合格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或企业将在一定时期内禁止进入市场;商业零售单位经营的农产品,凡连续三次抽检均有不合格农产品的,将实行停业整顿或责令退出农产品经营市场,并在新闻媒体上予以公布。
3、加大对农业投入品、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要严格种子、种畜禽、农药、兽药、肥料、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的生产和经营准入条件,依法加强监管;严格执行已公布的停产、禁用和限用的品种、目录和范围,对生产、经营和使用国家明令禁止农业投入品的行为,要依法严肃查处;严厉打击制售、使用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农业投入品的违法行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部门定期组织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检测,确保上市农产品质量符合安全标准。
(六)、构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
加快制定我市各类农产品安全生产标准,指导各农产品生产基地按标准化进行生产。建设一批省级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创建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努力打造出省级名牌、国家级名牌农产品。以建设示范点的方式逐步推开,到2011年,力争我市大宗农产品、龙头企业、生产基地普遍实行标准化生产,质量安全基本达到无公害要求,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推广面达到95%以上,“三品”标识率达到80%以上,主要名特优农产品98%达到国内同类产品质量标准。
(七)、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体系
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情况,迅速启动相应级别应急预案,将事故控制在最小范围,把损失降到最低。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将另行行文制定。
第三篇:农产品质量安全行动方案
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百日严打”行动方案
为进一步提升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和要求,决定于2014年5月1日至8月10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百日严打”行动(以下简称“百日严打”行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目标任务
按照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
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的要求,严厉打击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群众反响强烈、带有行业“潜规则”性质的危害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行为,形成高压威慑态势,促进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一)抽检一批重点品种。加大监督抽检力度,以问题为导向,全市有针对性地监督抽检不少于50个批次农产品进行定量检测。各镇街道针对辖区内重点品种,开展几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每镇、街道快速检测批次不少于全年50%的任务量。
(二)深挖一批违法线索。通过监督抽检、风险监测、监管排摸、公开征集和群众举报、媒体监督等手段,挖掘案件线索。
(三)约谈一批违规农业生产企业和监管责任人。将违规农产品生产单位列为百日严打行动的重点对象,由局属各职能科站对主体负责人进行约谈,要求生产单位限期整改问题,整改不到位绝不放过;对符合《**市食品安全行政约谈制度》规定情形的,对其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进行行政约谈。
(四)整治一批重点领域和突出问题。根据日常监管、隐患排查、风险监测等掌握的情况,重点整治蔬菜、畜产品、初级水产品、食用菌中添加禁限用农业投入品的不法行为。
(五)查处一批农产品违法案件。由市农业行政执法大队组织,针对重点整治内容,营造强大声势,对不构成刑事犯罪的,依法予以行政处罚;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公安机关。
(六)公布一批黑名单。对符合《**省食品安全黑名单管理办法(试行)》和《**市食品安全红黑榜制度》规定情况的,公布一批农产品生产者“黑名单”。
二、打击重点
(一)重点行为
1.重点打击蔬菜、水果、食用菌、杭白菊上使用禁限用高毒农药的不法行为。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规模种植大户和蔬菜、水果、食用菌、杭白菊等产品为重点,组织开展蔬菜、水果、食用菌、杭白菊质量安全监督抽查,严厉打击违规使用禁限用高毒农药的不法行为。开展农药生产经营企业的执法检查,依法查处生产、销售禁用农药的违法行为,坚决取缔无证无照生产、销售农药的“黑窝点”。
2.重点打击饲料生产销售、畜禽养殖使用违禁物质和滥用添加剂的不法行为。一以饲料生产销售企业为重点,组织开展监督检查,严厉查处“三无”(无许可证、无标签、无产品标准)的生产行为,严厉查处饲料生产过程中非法添加违禁物质,超剂量、超范围添加药物饲料添加剂,以及添加未经批准的药物饲料添加剂的行为。二以养殖大户为重点,强化畜禽饲养环节监管,加强“瘦肉精”等违禁物质的监督抽检和安全用药监管,严厉查处使用“瘦肉精”等违禁物质和违规使用原料药、抗菌药物的行为。
3.重点打击私屠滥宰生猪(羊)、屠宰病死动物和检测不合格生猪(羊)、注水及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未按规定进行瘦肉精检测等行为。以城乡结合部、行政区域交界地、偏远农村、肉食品加工集中地等私屠滥宰多发的重点区域为对象,强化巡查检查的密度和力度,严厉打击对生猪注水违法行为,依法取缔私屠滥宰窝点,对查获的从事私屠滥宰活动,或者为私屠滥宰提供场所或储存设施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严厉处罚,涉嫌犯罪的移送公安机关查处。发现养殖场户和屠宰场出售屠宰、经营病死动物和动物产品的,要从重、从严、从快予以查处,涉嫌犯罪的要及时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开展生猪定点屠宰环节监督检查,重点检查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生猪进场查验和“瘦肉精”等自检制度落实。
4.重点打击初级水产品使用违禁药物的违法行为。以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标准化、规模化水产养殖基地为重点,排查在苗种生产、养殖、运输过程中违法违规使用违禁药物、添加剂和保鲜剂的违法行为。
(二)重点场所
1.农业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种植大户、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企业;
2.禽畜养殖场、收购贩运企业、饲料、兽药生产、经营企业;
3.水产养殖基地;
4.屠宰场所。
(三)重点品种
1.蔬菜、水果、畜产品、初级水产品、林产品(食用菌);
2.农业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种养殖大户及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企业里的农药、肥料、饲料、兽药等农业投入品。
各地及局属各有关职能科(站)要根据辖区内消费量大、安全隐患多的重点产品和重点区域,摧毁生产销售有毒有害农产品的 “黑作
第四篇:农产品质量追溯推广应用方案
农产品质量追溯推广应用方案
为进一步做好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落实和加快质量追溯推广应用工作,结合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一、工作目标
以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为主,全面落实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同时鼓励小农户参与试行。
以区级以上农业农头企业、区级以上合作社示范社、区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以及“两品一标”生产企业为主,全部纳入追溯体系管理。同时提高追溯标识加贴率,对追溯系统内,有包装农产品的质量追溯“二维码”标识加贴率达100%。
二、职责分工
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由全区统一样式,统一印制。区农业农村局负责日常宣传、培训,负责辖区内生产企业的开具指导、监督检查等工作;各涉农镇办负责做好发放备案和检查等工作;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负主体责任,按照企业生产实际,如实填写出具。
质量追溯应用,区农业农村局负责平台的完善和维护,企业纳入平台的审核,辖区内企业的宣传培训,信息现场核查,清理“问题”企业等;各涉农镇办负责使用指导和现场检查,加强平台内企业管理;企业对其录入追溯平台企业简介、检测信息、生产过程记录的真实性负责。
三、重点任务
(一)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工作
1.加强宣传和培训指导。各涉农镇办要充分调动一切力量,将一图看懂合格证、合格证制度告知书等宣传资料发放给辖区内所有生产经营主体;做好对食用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开具主体的指导服务,推动合格证制度全面试行;积极组织生产经营主体参加合格证制度宣讲和业务培训,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技术服务、农产品认证等相关业务与合格证工作相结合,全面提升生产主体质量意识。
2.开展辖区内生产者调查。各涉农镇办要对辖区内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将生产主体名单报区农产品质检中心,由区农产品质检中心建立健全辖区生产者名录数据库,包括生产者名称、地址、类型、生产品种等信息,确保试行范围规定的主体全面覆盖。
3.强化监督检查。将开具并出具合格证纳入日常巡查检查内容,对生产者是否按要求开具并出具合格证、合格证的真实性进行检查,严防虚假开具合格证、承诺与抽检结果不符等行为。严格产地准出,推动将食用农产品合格证、追溯码、“两品一标”标识等作为农产品外销的必要条件。对未能开展合格证管理的生产经营主体,加大质量抽检力度,防范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对于承诺合格而抽检不合格的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要依法严肃查处,加大联合惩戒力度;对于虚假开具合格证的,将移交农业执法部门,并纳入诚信管理。(“两品一标”农产品,有效的食用农产品质量追溯、耳标,以及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章同合格证证明,不必重复开具)。
(二)质量追溯推广应用工作
1.扩大追溯范围。各涉农镇办在开展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摸底调查的基础上,争取把规模化以上的生产者(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区级以上合作社示范社、区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以及“两品一标”企业)纳入进来,实现追溯全覆盖。同时积极督促和支持有包装农产品的生产者,做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二维码”标识加贴率达100%。
2.落实挂钩机制。加大《关于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与农业农村重大创建认定、农业品牌推选、农产品认证、农业展会等工作挂钩的通知》的宣传力度,严格执行“四挂钩”工作机制以行政推动和挂钩倒逼等手段推动追溯应用。
3.做好追溯应用服务指导。各涉农镇办要组织辖区内生产者参加追溯应用培训。深入生产者实地,指导督促生产者如实填报主体名称、产品名称、生产记录、认证情况等基本信息。积极通过系统培训、到点指导、远程协作等方式整体推进追溯系统应用能力。
4.加大宣传力度。要充分借助各类博览会、推介会等展销活动,宣传展示追溯产品,促进优质优价,提高农产品生产经营主要大力宣传追溯理念,提高追溯影响,推动形成关心追溯、支持追溯的社会氛围。
四、工作安排
(一)培训宣传阶段(2021年1-3月)。
各涉农镇办要组织农产品生产企业和种植、养殖大户参加追溯系统推广应用培训,利用科技之春、3.15等活动,借助网络、短消息等平台,开展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和追溯应用宣传。(二)全面落实阶段(2021年4一10月)。
各涉农镇办要组织工作人员深入农产品生产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开展合格证制度开具和追溯应用指导服务。(三)总结归纳阶段(2021年11月一12月)。
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各涉农镇办11月底前将总结报区农业农村局。五、保障措施
(一)加大落实力度。
落实合格证制度,加快追溯推广应用目标已明确,工作方法和路径清晰,各涉农镇办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工作人员,确定时间进度,落实职责分工及进度安排,确保任务落到实处,达到预期目的。(二)健全奖罚机制。
各涉农镇办要建立生产经营主体信用档案,落实“挂钩”机制,对于虚假开具合格证的、填报追溯信息不真实的生产经营主体,根据有关规定予以通报。对于承诺合格而抽检不合格的农产品,要追根溯源,找出原因,进行整改。区级今年将对各涉农镇办进行督查指导,对于工作滞后的涉农镇办将在一定范围内通报。(三)强化督促检查。
将合格证制度试行纳入重点工作,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技术服务等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水平,组织开展合格证制度宣传和培训,确保合格证真实开具、有效使用。加强追溯信息在线监控实地核查,重点对主体管理、信息采集、标识使用等有关情况实施监督,确保生产、流通信息及时准确上传。第五篇:夏季农产品质量安全方案
夏季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夏季是农产品农(兽药)药用药高峰期,为进一步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力保障全区群众放心消费,结合本时段农产品生产的季节性特点,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区食品办关于印发《门头沟区夏季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京门食办发„2012‟11号)要求,按照属地管理和着力为本的基本原则,围绕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大整治力度,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严厉打击违法行为,预防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确保人民群众消费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工作目标
通过夏季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确保我市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完善监管、溯源、预警、应急、处罚工作机制,使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整治重点
以农产品(蔬菜、畜产品、水产品)生产基地为重点区域;以农药、兽药、渔药、肥料等农业投入品为重点品种,全面、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治理工作。
四、整治内容
(一)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
对农资市场及经营门店认真开展排查,扎实开展农药、兽药、渔药、种子(种苗)、肥料等专项检查,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和禁用、限用农药和渔药的行为,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布,宣传推介优质放心农资企业及其产品,推广农资连锁经营。
(二)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力度
狠抓产地准入和市场准入制度,重点对生产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大农产品抽检范围和频次,做好以蔬菜、水产品和畜产品药物残留为主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工作。
(三)深化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治理
休闲渔业场所要重点检查硝基呋喃类、孔雀石绿、氯霉素、红霉素、环丙沙星、磺胺类等禁限用渔药使用情况,进一步规范苗种生产,严厉打击在水产品繁育和养殖过程中添加有毒有害物质行为。
(四)规范生产者行为
蔬菜、水产品和畜产品生产基地要实施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建立完整、详细的生产经营档案,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严厉打击使用禁限用农药行为,推广抗病虫品种和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兽药和渔药。
五、时间安排
(一)部署摸查阶段(5月20日至6月20日)
区农业局执法部门要组织开展摸底调查,切实了解本辖区内范围内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紧密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整治方案,动员部署,迅速开展自查自纠。
(二)集中整治阶段(6月20日至8月20日)
全面排查,集中整治。区农业局执法部门要认真按照整治方案开展夏季专项整治,定期赴生产基地、农贸市场等地现场督导检查,并将督查结果及时上报,尤其对安全隐患开展集中治理并限期整改,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三)整改总结阶段(8月20日至9月20日)
巩固成果,总结提高。认真总结和梳理整治工作中形成的积极有益经验,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和长效监管机制,进一步加大对难点问题专项治理,最大程度地消除食品安全各类隐患,密切防范,巩固成果,认真总结,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品,健全长效监管机制。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确保专项整治行动落实到位。执法部门要明确本辖区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职责分工,定期组织专项整治情况进行检查。在稳步推进机构改革过程中,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力度不减,运转有效,过渡平稳,防止出现监管脱节。
(二)标本兼治,抓好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建设。各工作部门在突出抓好整治重点的同时,要在自己的工作职责范围内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机制建设。各监管部门要督促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强化安全责任意识,履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要义,加强行业自律,对社会负责,推进诚信体系建设。
(三)大造声势,营造专项整治良好社会氛围。充分发挥新闻媒体、报刊、网络等的优势,大造声势,大力宣传《食
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使安全意识家喻户晓,并正确引导消费。加大对龙头企业、名牌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的宣传力度,做好对外宣传推介,健全举报投诉制度,广泛发动和正确引导公众参与,形成生产、销售、消费安全农产品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防范为主,完善突发安全事件预警应急机制。各部门要按照方案具体要求,扎实做好各项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预警应急工作,发生突发安全事件,按照要求立即上报,控制事态发展,最大限度减少危害和损失,并及时消除负面影响。
(五)加强督查检查和信息报送工作。为确保整顿工作的实效,整治期间,管理科将适时组织各部门听取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行动的阶段性汇报,并会同相关部门对各部门整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检查。各部门要建立相应的信息报送制度,在每一阶段结束之前(即:6月19日、8月19日前)分别对该阶段整顿工作进行小结,并以书面形式或电子文档形式报送农业局管理科。对专项整治行动取得的重大成果、工作亮点、执法图片、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突发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等重要信息要及时报送,2012年9月12日前报送夏季整治工作总结。
门头沟区农业局
二〇一二年五月二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