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表扬抗击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通报
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 四川省军区关于表扬抗击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通报
各市(州)、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省直各部门,各军分区(警备区)、预备役师(旅)、各县(市、区)人民武装部:
今年以来,我省气候异常,灾害频发,特别是“7〃18”特大洪水和“8〃13”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省军区的坚强领导下,灾区各级领导身先士卒,广大党员干部尽职尽责,军警民团结奋战,最大限度减少了人员伤亡、最大程度减轻了灾害损失,谱写了一曲曲抢险救灾的英雄赞歌,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为表彰先进,激励全省人民继续弘扬抗灾救灾精神奋力推进“两个加快”,省委、省政府、省军区决定,对在抗击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共都江堰市龙池镇党委等60个先进集体和马远见等117名先进个人予以通报表扬。
希望受表扬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珍惜荣誉,发扬成绩,再接再厉,再立新功。全省广大干部群众要向受表扬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学习,学习他们面对灾害冲锋在前、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学习他们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公而忘私的崇高品质,学习他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顽强意志。灾区各级党委、政府要团结带领干部群众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进一步落实各项防灾减灾措施,组织好恢复重建工作,为推进“两个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附件:全省抗击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名单
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
四川省军区 2010年12月9日
第二篇:抗击山洪泥石流先进事迹材料
曾学莹同志抗击山洪泥石流先进事迹材料
经历了“5.12”汶川大地震严重创伤后的芦山县于2010年又遭遇了罕见的山洪泥石流地质灾害,严重威胁到全县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和抗击山洪泥石流工作形势异常严峻。进入七月汛期后,受极端天气影响,芦山县遭遇多年不遇的局部强降雨,而我县地理位置特殊,地处四川盆地与青藏高东南缘的过渡地带,山高崖陡,沟谷纵横,加之当地农民居住分散,多散居于山林中。因而地灾排查、抗洪防泥指导工作极难开展。
千难万难,百姓的安全最重,千险万险,阻当不了我局地灾防治人员的工作脚步。曾学莹就是我局学习的楷模与榜样。她,日夜奋战在抗击山洪泥石流第一线;她,身先士卒,哪里有险情就出现在哪里;她,冲锋在前,哪里险情最重,哪里就有挥汗如雨的身影。她,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心系群众、无私无畏的精神;她,以柔弱的身躯守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芦山县抗洪防泥的巨大胜利有她浓墨重彩的一笔。
重排查,她足迹踏遍全县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
2010年8月19日,入夏以来的最强的一场降雨突袭了芦山县,我县大川镇、双石镇、太平镇等多个乡均受到山洪泥石流的严重威胁,县国土资源局根据汛期特点果断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指挥部。曾学莹同志主动请缨,会同蜀通公司等相关资深专家深入到各乡镇居民点逐一查看,排查地质灾害隐患。她首先强化各乡镇基层组织抗洪防泥工作能动性,检查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落实情况,随后又亲率专家对各乡镇上报的疑似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拉网式排查,足迹踏遍全县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为全面掌握我县地质灾害隐患点个数、分布位置、特征等相关情况获取了可贵的第一手资料。同时她又根据专家意见对排查地灾隐患点进行梳理,形成专家意见后反馈给各乡镇工作站,协助各乡党委、政府细化了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并针对每一个点的具体特征提出了不同的防灾避险意见。在这些应急预案的指导下,汛期期间双石镇避险六十六户二百四十一人,太平镇十二户二十八户,清仁乡十二户四十一人,龙门乡四户十二人,宝盛乡七户二十八人。
半个多月来,她一直奔波于各乡镇,人瘦了,她不管,人黑了,她不顾。只是时刻关注着各地质灾害隐患点动态目测情况。
救险情,她是最有战斗力的突击队员
2011年8月18日,又一轮强降雨再次来袭。全县抗击山洪泥石流工作更加严峻,各乡镇抗洪防泥形势极为严峻。8月18日晚10时,坚守在县国土资源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值班室的曾学莹同志接到县人民政府的紧急电话:太平镇发生山洪泥石流灾害,66户241人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其中8户农房损毁严重。险情就是命令!曾学莹同志接到电话后,立即联系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专家火速前往太平镇,与县水务、安监、防洪办、太平镇政府等相关部门一道,在现场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迅速组织受灾群众撤离受威胁区域,并细心安置灾民生活。论精神,她是一面飘扬的旗帜
2011年7月18双石镇遭遇局部特大强降雨,双石镇西川村灵关河水位暴涨,严重威胁灵关一百多人的生命财产安全,25日西川村境内大型泥石流爆发5户农房被夷为平地,由于及时启用预案,未造成人员伤亡。灾情发生后,曾学莹同志于当夜凌晨3点不顾个人安危奔赴现场,配合乡党委政府开展抗洪救灾工作,保护群众生命安全。大灾面前,曾学莹同志以她的实际行动,彰显了一个情系人民群众、舍生忘死、无私无畏的精神风貌。在这次抗击山洪泥石流工作中,她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奋勇当先、顽强拼搏,会同省厅汛期督查组专家一道对双石镇境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拉网式排查,从7月25日凌晨3点至7月30日,每天都高强度连续工作10余个小时。手,磨破了,被汗水渍透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最终她患上了重感冒,喉咙已经不能说出一句话,但她仍然坚持着„„。她,感染了现场所有的参战人员和群众,局党组也对他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而曾学莹同志却说:“大家都很拼命,巡查、排查是我们的责任,成绩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工作。”淡定的话语诠释了我局同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优秀精神。
第三篇:抗击特大冰雪灾害工作汇报
抗击特大冰雪灾害工作汇报
自xx年1月中旬以来,持续肆虐的强降雪使我县遭受了史无前例的冰雪灾害,强烈的冰冻给我县人民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我县的基础建设遭到极大的破坏,农村公路和公路桥梁破坏特别严重,路面结冰、路基塌方、山体滑坡、涵洞破损、桥梁桥面结冰严重,桥梁断裂等事故到处发生。灾情就是命令!为确保道路安全畅通,滞留车辆尽快通行,我站紧急启动应急方案,一场迎战暴风雪的抗灾大行动在我县县乡公路上拉开了帷幕。
根据上级部门的部署和安排,元月22日,我单位成立了以XXX负总责的抗灾工作领导小组,并分成二个工作组下分别带领路政、养护、安全、工会等科室人员下驻各县乡公路,对重要路段指派专人24小时值守,指导除冰保畅通工作,发现险情及时告之过往车辆和行人。同时对全县28座桥梁都指定专人负责,实行安全责任制,重要桥梁开展了洒盐除冰、扫冰工作,危桥实行封闭,严禁通行,以防发生交通安全事故。我单位广大干部职工接到灾情报告后冒着严寒,赶到出险路段进行除险,并在路陡弯多的农村公路和公
路桥梁上树立安全警示标志牌。在面对50年一遇的冰雪自然灾害面前,我单位职工发扬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同时单位里也拿出专项资金近5万元,专项投入应对冰雪灾害。元月23日,XX大桥、桥面结冰达5cm,车辆及行人无法通行,我单位立即从县盐业公司购进工业盐 吨开展洒盐除冰、扫冰工作,并在桥两端树立安全警示标志牌,提示车辆和行人缓慢通行。
今年的冰雪灾害给我县交通行业造成了重大损失,截止到2月20日,此次冰雪灾害共造成我县农村公路垮塌桥梁2座,桥面结冰150处,路面结冰里程1500公里,山体滑坡800多处,倒塌挡土墙5430处,涵洞损害1800道。面对灾情,我县人民积极开展生产自救,我站也根据自身实际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将冰雪灾害所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点。我单位广大一线人员共疏通已中断的县道12条计110公里,乡道14条计80多公里,桥梁5座,涵洞150多处,清除倒塌的挡土墙300多立方,清除路面结冰100多处,最大限度地减少冰灾所带来的损失。元月30日至31日,我县又普降大雪,最深处达150mm,县城交通全面中断。2月1日,县政府办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单位立即开展铲雪除冰工作。当时正值我站召开全站职工大会,会上刘站长紧急部署,动员全
站一切力量积极响应县委、政府号召。2月2日上午,我单位在家的35名职工冒着严寒,手拿铁锹、扫帚对迎宾路五里广场至和森路段进行全面清扫,并出动大型铲车2台,整整一个上午大家都没有休息。吃完中饭后我们又对站机关大院进行全面清扫,没有一名同志叫苦叫累。
冰雪已然过去,可面对灾害我们没有退缩,我们没有畏惧,在这场有史以来的自然灾害面前,我们更的是感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党和政府的关怀,同时我们也积累了更多面对恶劣天气的意志、豪情、经验。
第四篇:秦巴山区山洪、泥石流灾害的防治措施
秦巴山区山洪、泥石流灾害的防治措施初探
谢兴发
(佛坪县水利工作队陕西佛坪723400)
摘要陕南秦巴山区每年汛期暴雨频繁,如何有效防御和减轻山洪灾害造成的损失,成为秦巴山区防洪减灾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佛坪“8.30”山洪、泥石流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提出针对秦巴山区山地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山洪灾害防御对策
2007年8月30日5时至10时,佛坪县普降大到暴雨,局部地区降特大暴雨。城区周围3小时持续降雨达150毫米,最大1小时雨量为68毫米,为历年来罕见。短时内的急骤暴雨迅速形成山洪、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多股山洪、泥石流涌入县城大街小巷,山洪、泥石流最高达1.5米,多处房屋被冲毁。城区街道淤积量达3万m3。市政基础设施严重受损,水毁、堵塞排洪沟及排水管6322米,检查井、雨水井430眼,水毁公厕2座,电力、供水等全部中断,通讯不畅,整个县城陷入半瘫痪状态。据初步统计,全县1.3万人受灾,紧急转移安置4000人,因灾死亡2人,受伤3人;农作物受灾470公顷,绝收120公顷;倒塌房屋600间,损坏房屋2000间,房屋进水5700间。水利基础设施继2002年“6.9”洪灾后又遭受重创,县境内三条县、乡公路全部中断,大部分乡村道路不同程度被毁,此次洪水、泥石流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非常惨重。
1灾害成因分析
此次山洪、泥石流灾害由大气降水、地质结构、地形地貌、岩土性质等因素共同作用引起,但也与人类活动如违章建筑占居排洪沟道等密切相关。
1.1气象自然因素
秦岭是我国南北气候的过渡带,佛坪地处秦岭南坡,属北亚热带北缘,受南北气候的影响而成为汉江北岸支流强降雨区,其降雨量充沛且大部分集中在夏秋两季,构成降雨集中、1
强度大。2002年6月9日在佛坪县城实测日降雨量222.8mm,暴雨强度50.4mm/h。2007年8月30日县城区3小时降雨量150mm,最大暴雨强度68mm/h,为佛坪历史罕见,加之进入8月份持续降雨,土壤含水极度饱和,从而形成了此次山洪、泥石流灾害。
1.2地形因素
佛坪属汉江北岸支流,总面积1279km,地形北高南低,山势险峭,沟峡谷深,最高海拔2904m,最低海拔510m,相对高差2394m,沟壑密度达0.78/km。坡面土层覆盖薄,降雨入渗少,含水保水能力极差,加之坡面和沟道比降大,坡陡流程短,各支流汇流迅速,极易形成陡涨陡落的山洪、泥石流灾害。
1.3地质因素
佛坪县位于秦岭褶皱带构造的中部,因经受了多期构造运动的强烈作用,地质作用复杂,岩土类型多,由于岩层大部分为花岗石、石英砂岩、千枚岩、石灰岩等变质岩系组成,成土速度极慢,土壤以粗砂为主,以至土层薄,岩土层面成节理面的倾角大,当与斜面一致时,在风化和重力的作用下,岩体的稳定性差,易于发生滑坡崩塌,形成了许多倒石堆,这些粗大的岩块积存在沟道或山坡上,遇强降雨时,则为泥石流提供了固体物质条件。
1.4人为因素
近年来,为追求经济效益,人们将原本天然生长的杂灌林木全部毁掉,栽种幼苗经济林木,由于幼苗成林的周期较长,加之原来植被破坏,导致树砍根烂,土体失去了树根的固结作用,一遇强降雨,土体水分饱和,加大了自重,再继续降雨,雨水渗透并润滑了岩体表面,土体失去稳定,沿基岩表面下滑,形成了集中剥蚀,“ 8.30”洪灾后,县城周围坡面随处可见梳状滑坡的泥石流这一重力水土流失痕迹。
1.5工程建设因素
据记载,佛坪县发生过三次大洪水。1925年一次、1980年7月2日一次(50年一遇)和2002年6月9日一次(100年一遇)。由于对山洪、泥石流的危害性还认识不足,所以公路矿山开采建设占用沟道、大量废弃渣土排入河道的情况并未改变;部分单位、学校及农民2
2为了省钱便利,占用河道骑沟修建房屋,人为缩窄行洪断面,造成行洪不畅,导致洪水中夹杂的树根、杂草、泥石流堵塞沟道,提高了洪水的势能,加剧了灾害的发生。县政府侧面的明月楼酒家为上世纪八十年代骑沟建房,曾两次遭受洪水袭击,由于2002年“6.9”洪灾仍未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未将房屋拆除,导致2007年8月30日的悲剧重演。“8.30”山洪,泥石流堵塞沟道,提高了洪水势能,洪水分成两股,一股直冲县政府办公楼,使县政府大楼淤泥1米多深,一股冲向粮食局家属院楼房,导致居民住宅淤泥达2米多深,明月楼酒家沙发、桌、椅、家电满街漂流,城区山洪肆虐,汪洋一片,造成县城排水设施全部淤积堵塞。另外,还有索家湾、堰沟湾沟口,塘湾、佛中等几处侵占沟道,骑沟建房,导致山洪泥石流堵塞沟道,途径和停积之处房屋淤积倒塌,公路、耕地被毁,桥涵堵塞。
2防治方案及措施
应总结 “8.30”山洪、泥石流灾害的教训,利用现代科技,走以防为主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路。针对秦巴山区山地自然灾害突发性强、危害性大的特点和规律,坚持“以防为主,防、抢、救相结合的方针”,因灾施治,因害设防,采取得力措施,主动防范。
2.1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
坚持“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原则。各级领导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选拔有一定专业知识,经验丰富和责任心强的专业技术人员抓防汛、防滑工作。每年汛前修订完善防汛、防滑工作预案,针对山洪、泥石流遇强降雨具有突发性、夜发性、群发性所造成灾害大的特点,制订出行之有效、切实可行的防、抢、撤方案和预警措施,预案印发前应对其合理性、实用性、可靠性进行严格的审查评估。要健全机构,充实人员,落实责任,使方案措施落到实处。大力宣传《水法》、《水保法》、《森林法》、《防洪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普及山地灾害科普知识。加强山洪、滑坡、泥石流等山地灾害防治知识的普及与宣传,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及群众防灾减灾意识。由于山洪、滑坡、泥石流具有点多面广、随机性大、突发性强的特点,必须依靠各级政府,广泛发动群众,实行村自为战,户自为战,人自为战的减灾战略,建立乡(镇)、村两级山地灾害群测群防网络。
2.2生态治理措施
加强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对荒坡进行植树并对陡坡地退耕还林。国家2000年己经实行了森林禁伐,投入了大量资金保护天然林,又实施了优惠的退耕还林政策,应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按规定做好幼林培育管理工作。要对育林区采取禁牧措施,做到育一块,成活一块,减少地表冲蚀及坡面水土流失。要引导群众在增产保收的前提下,大力推广科学耕作技术,变顺坡种槙为横坡种植,发展等高带状间作,采用横向沟垄种植,推广水平防冲犁沟种植方法,以减少地表径流、土壤流失和冲蚀。
2.3工程治理措施
面对佛坪县城2002年“6.9”和2007年“8.30”山洪、泥石流灾害两次惨痛教训,县委、政府以《防洪法》、《河道管理条例》为法律依据。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了具体治理方案,由水利行政主管部门牵头,有国土、城建、公安、水利、民政、交通、文教等职能部门参与,共同对侵占河(沟)道建房修路,违章建筑进行了彻底清除。政府筹集资金,因地制宜,为城镇人口密集的重要沟道、河段,修建防洪工程,统筹规划,统一设防标准,按部门分期、分块、分片包抓治理,并列入年终部门目标考核的内容,经过两年的工程和生物治理措施的实施,防洪成效显著,实践证明,只有把防汛、防滑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高度重视,尊重科学,合理规划,采取群防群治和综合治理的策略,才能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
3.结语
陕南秦巴山区每年汛期暴雨频发,加之山大、坡陡,地质构造复杂,极易行成山洪泥石流灾害,针对秦巴山区山洪泥石流灾害的突发性、夜发性,危害大的具体特点,建议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群治的网络,采取坡面和沟道治理相结合、生态和工程治理相结合的措施,实现山、水、田、林、路的综合治理,以达到人水和谐,确保一方平安。
个人简介:谢兴发年龄53岁 佛坪县水利工作队现任队长职务,职称;工程师,专业领域;小型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施工。自78年陕西省水利学校毕业参加工作以来,参与了佛坪县现有八座小型水电站的勘测、设计、施工任务,参加了佛坪县“十五”、“十一五”水利发展规划编制,尤其2002年“6.9”佛坪县遭受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灾后,在县城区恢复重建工作中我代表甲方建设单位技术负责人,兢兢业业,严格按设计质量标准,圆满的完成了重建任务,受到了地、县有关领导的好评。
通讯地址:佛坪县水利工作队(邮编)723400手机:***
电话:0916-8915748邮箱:fpsgd@163.com
注:该论文用来评定副高职称。
第五篇:甘肃舟曲县特大泥石流灾害遥感初步解译报告
甘肃舟曲县特大泥石流灾害遥感初步解译报告
1.地理背景
舟曲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的白龙江中上游,东、北与陇南地区的武都、宕昌县为邻,南与陇南地区的文县、四川省南坪县接壤,西与本州迭部县毗连。东经103°51′—104°45′,北纬33°13′—34°01′,西秦岭、岷山山脉呈东南至西北走向贯穿全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境内多高山深谷,气候垂直变化十分明显,半山河川地带温暖湿润。海拔在1173至4505米之间,年均气温12.7摄氏度,年降水量400毫米至900毫米。全县总面积2983.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6.44万亩。共辖22乡,总人口13.47万多人。
2.地形特征
图1 地形比降示意图
如图,根据地形情况,将三眼峪分为3段,其中A-B段沟道比降为92.4‰,B-E段沟道比降为279‰,B-F段沟道比降为267‰;罗家峪分为2段,其中A-C段沟道比降67‰,C-G段沟道比降214.5‰。
3.地质背景
舟曲-武都处在西秦岭造山带南部,迭部-武都逆冲推覆构造带,白龙江复式背斜核部。主要出露中泥盆统碳酸盐岩建造及志留系黑色碎屑岩夹硅质岩。区内北西西向区域断裂发育,沿断裂带零星分布有印支-燕山期中酸性小岩株或岩脉。
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松潘—故孜地槽褶皱系和西秦岭地槽褶皱系两大构造单元的接壤部位,主要构造线呈NWW向。区内主要出露一套志留系至三叠系浅变质岩系。
图2 遥感解译地质图
地层岩性:下吾拉组(D2xw):深灰色薄-中层状灰岩、泥岩、泥灰岩夹钙质板岩;岷河组(C2m):灰岩、硅质条带灰岩、少量砂岩、千枚岩(或页岩)。大关山组(P1dg):灰—深灰、灰白色中厚层灰岩、结晶灰岩、鲕状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含燧石结核或条带灰岩夹碳质页岩。迭山组(P2ds):灰、深灰色鲕状灰岩,灰岩、角砾状灰岩。下部夹钙质泥岩。底部为黑色含碳钙质页岩夹薄层灰岩。当多组(D1-2d):中上部深灰、灰绿、褐紫红色板岩、变石英砂岩夹灰岩、铁质岩;下部深灰色灰岩夹板岩、变粉砂岩;底部变砂岩、板岩、含磷砂质灰岩益哇沟组(C1yw):以致密块状灰岩为主,其次为白云岩、泥质灰岩、燧石结核灰岩、白云质灰岩、角砾状灰岩。局部夹千枚岩。舟曲组、卓乌阔组并层(S2-3z-zw):灰—灰黑色板岩、千枚岩、粉砂质板岩夹变砂岩、硅质岩、灰岩。隆务河群(T1-2L):灰、深灰、灰绿色砂岩、粉砂岩、板岩夹薄层灰岩及砾状灰岩。自下而上,灰岩逐渐减少、变薄。
陇南地区是我省基岩滑坡最发育的地区,秦岭褶皱系伴随许多近东西向的深大断裂带,岩层受区域变质作用,经长期内外营力作用,最容易产生滑坡。根据滑坡的分布特征,将西秦岭陇南地区划分两个滑坡亚区带。
(1)礼县—成县嘉陵江上游滑坡带(II1)。滑坡主要分布在西汉水流域,主要以河流侵蚀作用形成的滑坡为主,次为降水作用形成的滑坡。该区滑坡较少,分布零散,不成群出现,规模较小,多以浅层的基岩滑坡和混合型滑坡为主。
(2)舟曲—武都白龙江滑坡带(II2)。白龙江受断裂带的控制,新生代以来山地上升,地震强烈,故在沿江两岸的变质岩中,滑坡成群分布,滑坡规模较大,主要以基岩滑坡为主。
4.泥石流灾害遥感初步解译
泥石流灾害发生在舟曲县北山的三眼峪沟和罗家峪沟,属粘性泥石流。如图3、4所示泥石流灾害分为流通区、掩埋堆积区、白龙江堆积区。碎屑堆积总体积约为169万m。3 图3 泥石流灾害遥感初步解译图
图4 泥石流灾害遥感初步解译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