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材料自己整理 - A4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保护概论
1.我们《环境保护法》是如何定义环境的? P1环境有哪些特征? P2-3 环境的定义: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的特征:1环境的整体性2环境的区域性3环境的有限性4环境的多变性和稳定性
2.什么是环境要素?其主要包括哪些种类?P4 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要素。
环境要素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两大类。3.什么是环境质量?什么是环境容量?P5 所谓环境质量,是指一个特定的、具体的环境,或者构成该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生存、繁衍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群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
环境容量,又称环境负载容量,是指在人类在人类生存和自然不致受害的前提下,某一环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4.什么是环境污染?P6环境污染源主要有哪些?P7污染物迁移和转化的方式主要有哪些?P8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环境污染源主要有1〕工厂排出的废烟、废气、废水、废渣和噪音;2〕人们生活排出的废烟、废气、噪音、脏水、垃圾;3〕交通工具(所有的燃油车辆、轮船、飞机等〕排出的废气和噪音;4〕大量使用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等化学物质的农田灌溉后流出的水;5〕矿山废水、废渣。6〕机器噪音,电磁辐射,二氧化碳污染等。
污染物迁移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物理迁移、化学迁和生物迁移。污染物的转化可分为物理转化、化学转化和生物化学转化。
5.当前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P9-14 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或酸性降水、有害有毒废弃物的越境转移和扩散、生物多样性锐减、热带雨林减少、沙漠化、发展中国家人口及贫困问题等以及由上述问题带来的能源、资源、饮水、住房、灾害等一系列问题。
6.我国存在哪些突出的环境问题?P14-19 1〕大气污染严重2〕水污染问题严重3〕土壤污染日益严重4〕农村环境形势严峻5〕环境风险不断凸显
7.什么是雾霾?二者有什么区别?P14
雾霾是雾和霾的统称。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雾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出现时空气很潮湿,一天内会随气温不同出现明显变化;霾则是由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霾则是大量极微细尘粒、烟粒浮游在空中的产物,出现时空气相对干燥,日变化一般不明显,持续出现时间较长,有时可持续10天以上。
8.什么是PM2.5?其来源有哪些?P15
PM2.5也称为可吸入肺颗粒物,或细颗粒物,是指大气中直径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PM2.5来源可分为自然源和人为源,自然源包括风扬尘土、火山灰、森林火灾、海盐等;人为源包括一次颗粒物和二次颗粒物。一次颗粒物由燃煤烟尘、工业粉尘、机动车排气、建筑及道路扬尘等污染源直接排放;二次颗粒物由排放到大气中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氨、挥发性有机物等通过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而产生,是大气中PM2.5的主要来源。
9.我国雾霾天气频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P15
一是全国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大,远超出环境承载力。二是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日趋明显,京津冀、长三角等重点区域单位面积污染物排放强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以上。三是机动车污染问题更加凸显,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机动车对PM2.5的贡献率达20%~25%。四是受近地面静稳天气控制,不利气象条件导致污染物持续累积。
10.简述人类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历程。P19-22
1〕人类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经历了“沉痛的代价、富贵的觉醒、奋起的飞跃”三个阶段2〕人类正确处理环境与经济大致分为三个类型:一是绝处逢生型二是奋起直追型三是跨越发展型3〕发达国家环境保护进程中的经验教训。
11.简述发达国家环境保护进程中的经验教训。P22 主要教训是发达国家曾走过了“先污染后治理、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老路,我国不能重蹈覆辙,必须努力避免,积极探索环境保护新路。
12.简述我们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历程。P23-25
1〕第一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初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2〕第二阶段: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2年3〕第三阶段:从1992年到2002年4〕第四阶段:从2002年到2012年5〕第五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
第二章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其实施
1.什么是可持续发展?P34其战略目标P38和指标体系P39有哪些?
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是:1)恢复增长,改变增长的质量2)满足就业、粮食、能源、水和卫生的基本需要3)保证人口的可持续水平4)保护和加强资源基础5)重新调整技术和控制危险6)在环境和经济纳入到决策中。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由驱动力指标、状态指标、响应指标构成。
2.简述中国对全球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立场。P40 1)坚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三大支柱统筹原则。2)坚持发展模式多样化原则。3)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等里约热内卢环发大会各项原则。3.简述中国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P40-41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发展经济为第一要务,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发展能力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开放、科技创新为动力,全面推进经济绿色发展,社会和谐进步。4.简述中国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总体目标。P41 人口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素质明显提高,科技教育水平明显提升,人民生活持续改善,资源能源开发利用更趋合理,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持续提升,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局面基本形成。5.简述中国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的主要做法。P42-431)坚持政府引导,注重市场调节作用 2)坚持完善政策法规,强化能力建设 3)坚持试点示范,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 4)坚持务实合作,共享可持续发展经验。6.什么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P44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社会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通过采取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发展模式。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指以环境友好的方式推进经济增长,以对生态环境无害的方式进行社会生产与生活,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并对消耗资源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再利用和循环利用。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其目的在于追求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更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二者有机结合,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完整地涵盖了社会经济系统中物质流、能量流、废弃物流等物质代谢的全过程。
7.简述我们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提出过程。P44-461992年联合国里约环发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中,200多处提及包含环境友好涵义的“无害环境的”概念,并正式提出了“环境友好的”理念。2002年召开的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所通过的“约翰内斯堡实施计划”多次提及环境友好材料、产品与服务等概念。2004年,日本政府在其《环境保护白皮书》中提出,要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2005年3月12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进一步明确提出,“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2005年10月11日,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2006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战略目标。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等发展目标。2011年3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2012年12月,十八大报告在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中增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
8.简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意义。P46-471.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和谐发展的需要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9.简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途径。P47-481.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3.加大环境保护力度4.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
10.简述无锡市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主要任务。P49-521.积极构建两型产业体系1)做大新兴产业体系2)发展现代服务业3)发展现代农业4)加大环保科技创新5)推进各类示范工程建设2.积极推进集约节约利用体制机制改革1)发展循环经济2)调整能源结构3)健全土地节约机制4)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5)推行建筑节能3.积极推进环境综合治理体制机制改革1)实施以太湖为重点的水环境综合治理2)推进节能解排3)加快淘汰落后产能4)实话“蓝天工程”5)规范工业固体废物处置6)发展绿色低碳交通4.积极健全公众参与制度体系1)加强“两型社会”建设宣传教育2)建立资源环境信息公开制度3)建立绿色采购、绿色信贷、绿色消费机制4)健全公众参与监督机制5.积极完善两型制度政策体系1)建立两型科学决策评估制度2)建立两型扶持制度3)完善两型试点示范项目推进机制4)健全环境保护倒逼机制 第三章生态文明及其制度体系建设
1.简述生态文明的概念和特征。P58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为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
生态文明理念及建设实践具有鲜明的特征:1)在价值观念上,强调以平等态度和充分的人文关怀关注和尊重生态环境,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2)在实现路径上,走出一条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新道路,倡导和推行自觉自律的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的绿色繁荣。3)在目标追求上,注重增进公众的经济福利和环境权益,促进社会和谐。4)在时间跨度上,是长期艰巨的建设过程,既要补上工业文明的课,又要走好生态文明的路。2.简述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P59-61 第一,作出生态文明建设总体部署。第二,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第三,牢固树立生态红线观念。第四,探索环境保护新路。第五,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第六,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3.简述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主要任务。P63-64 1)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2)划定生态保护红线3)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4)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4.简述“三同步,三统一”方针。P73 “三同步,三统一”方针的具体内容为: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三同步”的前提是同步规划,实际上是“预防为主”思想的具体体现。“三同步”的关键是同步实施。“三同步”的目的是同步发展。
5.简述我们环境保护三项基本政策。P74-75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政策“谁污染谁治理”政策和“强化环境管理”政策简称为环境保护的“三大政策”
6.简述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的主要内容。P82 首先,它明确了保护环境的主要责任者、责任目标和责任范围,解决了“谁对环境质量负责”的这一首要问题。其次,责任制容量很大,各地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确定责任制的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第三,责任制的各项指标可以层层分解,使保护环境的任务落实到方方面面、各行各业,调动全社会参与保护环境的积极性。
7.简述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内容。P84 1)环境影响评价的确立2)环境影响评价的委托3)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4)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审批等内容。
8.简述“三同时”制度的内容。P88
三同时”制度内容:是指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区域性开发建设项目的污染治理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制度。9.简述排污许可证制度的主要内容。P91
排污许可证制度,是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污染总量控制为基础,规定排污单位许可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方式等的一项新的环境管理制度。我国现有的排污许可证管理制度包括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和物排大气污染物许可证等。
10.简述排污收费制度的内容。P96-97
1)排污即收费2)强制征收排污费3)属地分级征收4)征收程序法定化5)排污费“收支两条线”6)核定收缴制7)实行公告制8)征收时限固定9)专款专用10)缴纳排污费不免除其它法律责任 补充1.P58(多选题)
建设生态文明①以把握自然规律、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②以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③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 补充2.32字方针。P72 1972年提出,“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方针,简称“32字方针”
第四章自然资源保护欲可持续利用
1.什么是自然资源?P104,其有哪些特征? P104-106 1)自然资源的概念是指可以被人类利用的自然状态的物质和能量。狭义的理解,资源仅指自然资源,即可以被人类利用的自然状态的物质和能量。2)自然资源的特征(1)天然性;(2)可用性;(3)有限性;(4)整体性;(5)区域性;(6)多宜性;(7)社会性;(8)可塑性。
2.简述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现状及存在的问题。P107-110
基本现状 1)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 2)人均占有资源量少,资源相对紧缺,生存空间狭小; 3)资源质量相差悬殊,低劣资源比重偏大; 4)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组合错位; 5)资源开发强度大,后备资源普遍不足。
主要问题 1)出现大量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2)浪费和破坏资源的不良后果;3)没有正确核算自然资源; 4)自然资源不能统筹进行保护和利用。3.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途径有哪些?P111-112
1)大力发展生态产业体系;2)综合开发资源,加强资源开发管理;3)提高可更新资源的生产力;4)大力发展不可再生资源的课替代资源;5)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6)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4.水危机产生的原因有哪些?P114-115 1)自然条件影响;2)城市与工业区集中发展;3)水体污染;4)用水浪费;5)盲目开发地下水。
5.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水资源的措施有哪些?P116-118 1)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开辟第二水源;2)调节水源流量,增加可靠供水;3)加强水资源管理;4)增加下水道建设,发展城市污水处理厂。
6.无锡市可持续利用水资源的措施有哪些?P118-121 1)加强饮用水源保护;2)控制工业点源污染;3)加快污水厂和污水管网建设;4)强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5)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6)实施调水引流和生态清淤;7)生态防护林和湿地建设;8)河道环境整治。7.我国土地资源有哪些特点?开发利用中存在哪些问题?P124, P125 特点1)土地资源绝对数量多,但人均占有量少;2)土地类型多样,山地面积大;3)土地资源分布不平衡,且生产力的地域差异很大;4)后备耕地资源不足。存在的问题1)盲目扩大耕地面积促使土地资源退化;2)土地沙化严重;3)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4)土壤污染 8.森林有哪些重要功能?森林资源破坏对环境有哪些影响?P129-130, P130 重要功能1)森林是木材产品和林副产品的生产基地; 2)森林是地球的“肺”;3)森林具有综合的环境效益;4)森林是生物多样性资源库。
影响1)环境质量退化;2)给野生动植物种带来不利的影响;3)引起气候变化、增加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 4)对热带森林的破坏,加剧了大气温室效应的严重性。9.我国森林资源有哪些特点?保护森林资源有哪些措施?P130,P132 特点1)森林资源丰富;2)人均森林资源少,覆盖率低; 3)森林资源分布不均;4)森林结构不合理;5)森林地生产力低
保护措施1)对森林实行限额采伐,鼓励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扩大森林覆盖面积;2)做好森林火灾的预防和补救工作,组织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3)禁止毁林开荒和毁林采石、采沙、采土及其他毁林行为;4)禁止在幼林地和特种用途林内砍柴、放牧;5)对自然保护区以外的珍贵树木和林区内具有特殊价值的植物资源,应当认真保护,未经批准不得采伐和采集。10.我国的物种资源有哪些特点?我们物种资源保护对策有哪些?P133-134 特点1)生态系统多样性;2)物种多样性;3)遗传资源多样性。
保护对策1)查明现状,制定保护规划;2)加强法制管理;3)加强保护生物资源的科学研究;4)建立保护区;5)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11.什么是外来物种入侵?防止外来物种入侵的措施有哪些?P135, P136 定义:是指生物物种由原产地通过自然或人为的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的过程。
措施 1)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加强对无意引进和有意引进外来入侵物种的安全管理;2)开展全国范围的外来入侵物种调查,查明我国外来物种的种类、数量、分布和作用,建立外来物种数据库; 3)分析外来物种对我国生态系统和我中的影响,建立对生态系统、环境或物种构成威胁的外来物种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风险评价方法和风险管理程序;4)逐步建立健全精干高效的外来入侵物种监测系统;5)加强对外来入侵物种危害性的宣传教育,提高对外来入侵物种的防范意识;6)加强对外来入侵物种识别、防治技术、风险评估技术、风险管理措施的培训。
12.建立自然保护区有什么意义和作用?P137
1)保护生物多样性 2)为人类探索自然规律提供依据和场所;3)维护生态系统平衡;4)巨大的经济效益 补充1.(判断题)P104
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虽然具体对象和范围是统一的客体,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补充2.自然资源的分类方法?P106-107
1)按照资源的地理学性质可将资源分为水利资源(含淡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2)按资源在不同产业部门中所占的主导地位分类,可分为农业资源、工业资源、能源、旅游景观资源、医药卫生资源、水产资源等等。3)按资源产生的渊源和可利用性分类,自然资源分为:原生性自然资源和次生性自然资源。补充3.水循环P112
地球表面的水在太阳辐射能和地心引力的相互作用下,不断地蒸发和蒸腾到大气中,并在空中形成云,在大气环流的作用下传播到不同的地域,再以降雨或降雪的形式回到海洋或陆地的表面。补充3.水资源的重要作用P114
1)调节气候2)水磨塑着地球表面的形态3)水具有物质运输的功能4)水是一切生物必不可少的物质5)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生产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补充4 我国水资源的主要问题P116
1)我国水资源人均和亩均水量少2)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水土资源组合不平衡3)水土流失严重,许多河流含沙量大4)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各地很不平衡。补充5 土地和土地资源P121
土地是指上自大气的对流层的下部,下至地壳一定深度的风化壳空间内的有关自然要素与人类劳动成果的综合体。土地资源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地。
补充5 土地资源的特点和土地资源的分类P122-124 特点:1)数量的有限性2)位置的固定性3)土地利用的永续性4)土地的双重性分类:耕地、林地、草地、水域(水面)、未利用土地、建设用地、工矿用地、交通用地。
第五章环境污染防治与应对气候变化 1.《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确定了哪些具体措施?P140-152 1)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减少多污染物排放;2)调整优化产业机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3)加快技术改造,提高科技创新能力;4)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供应;5)严格节能环保准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6)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完善环境经济政策;7)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严格依法监督管理;8)建立区域协作机制,统筹区域环境治理;9)建立监督预警应急体系,妥善应对重污染天气;10)明确政府企业和社会的责任,动员全民参与环境保护。
2.水污染防治的对策措施有哪些? P157-158 1)减少耗水量;2)建立城市污水处理系统;3)产业结构调整;4)控制农业面源污染;5)开发新水源;6)加强水资源的规划管理。
3.城市生活垃圾有哪些危害?P165-166 1)占用大量耕地,污染土壤2)影响城市景观3)污染水体4)污染大气5)火灾隐患6)有害生物的巢穴。4.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点与缺点?P167-169 1)填埋法 优点:工艺简单、处理量大,灵活性强,运行管理简单,适用范围广,投资及运行费用较低。
缺点:选址较困难、减容效果差、占地面积大、对周围环境及长远的绿色生态环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填埋的垃圾并没有进行无害化处理,残留着大量的细菌、病毒;
其垃圾渗漏液还会长久地污染地下水资源,不仅没有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处理,还占用了大量土地。2)焚烧法 优点:焚烧法一般可使垃圾大幅度减容,大大减少占地,并能回收热能用于生活取暖和发电。
垃圾焚烧处理后,垃圾中的病原休被彻底消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和烟尘经处理达标后排放,无害化程度高。
垃圾焚烧厂占地面积小,尾气经净化处理后污染较小,可以靠近市区建厂。
可全天候操作,不易受天气影响。缺点:焚烧法投资大,占用资金周期长。
焚烧对垃圾的热值有一定要求,一般不能低于5000kJ/kg,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
焚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恶英”问题,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进行处理。3)堆肥法
优点:投资较低,技术简单、有机物分解后可作为肥料再利用从而达到资源的循环利用,垃圾减量明显。缺点:对垃圾分类要求高、有氧分解过程中产生的臭味会污染环境,堆肥成本过高或质量不佳影响堆肥产品销售。
4)综合利用法。
优点:能产生多种产品,经济效益不错,无二次污染.废水不外排,气体可回收制沼气,沼气烧红砖,烧锅炉或作为民用燃料,还可解决部分下岗人员的就业问题,总之能使资源得到循环利用。
缺点: 技术还不够成熟,不能大规模的投入使用。
5.简述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方法,及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必要性。P166-167,P169-170 第一种分类法: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第二种分类法:有害垃圾;有机垃圾;无机垃圾。
必要性1)垃圾混置是垃圾,垃圾分类是资源;2)将垃圾分类收集,能有效减少垃圾总量;3)垃圾分类收集能提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6.气候变化对中国有哪些影响?P173-175 1)对农牧业的影响2)对森林和其他生态系统的影响3)对水资源的影响4)对海岸带的影响5)对其他领域的影响。
7.中国应对气候变化面临哪些挑战?P175-178
1)对中国现有发展模式提出了重大的挑战2)对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提出了巨大的挑战3)对中国能源技术自主创新提出了严峻的挑战4)对中国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提出了诸多挑战5)对中国农业领域适应气候变化提出了长期的挑战6)对中国水资源开发和保护领域适应气候变化提出了新的挑战7)对中国沿海地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提出了现实的挑战。
8.简述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若干问题的基本立场、指导思想与原则。P178-181
基本立场1)减缓温室气体排放2)适应气候变化3)技术合作与技术转让4)切实履行《气候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义务5)气候变化区域合作。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以保障经济发展为核心,以节约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为重点,以科学进步为支撑,不断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为保护全球气候做出新的贡献。坚持原则: 1)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应对气候变化的原则2)遵循《气候公约》规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3)减缓与适应并重的原则4)将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其他相关政策有机结合的原则5)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的原则6)积极参与、广泛合作的原则。9.简述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P181-184
1)控制温室气体排放2)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3)加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4)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宣传,提高公众意识5)加强应对气候变化机构和体制建设。
第六章循环经济 1.什么是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有什么特征?P187,P188 定义:是一种以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特征:新系统观;新经济观;新价值观;新生产观;新消费观。
2.什么是“3R原则”?P189 减量化原则;再使用原则;再循环原则 3.简述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P191-193 1)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2)发展循环经济是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3)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4)发展循环经济是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迫切需要5)发展循环经济是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4.简述发展循环经济的途径。P193 从资源流动的组织层面来看,主要是从企业小循环、区域中循环和社会大循环三个层面来展开;从资源利用的技术层面来看,主要是从资源的高效利用、循环利用和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三条技术路径去实现。
5.简述我国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措施。P198-200 1)转变观念,宣传教育2)搞好规划,调整结构3)健全法制,完善政策4)加强领导,强化管理5)依靠科技,示范推广。
6.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哪些?P201 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个产业领域。7.简述清洁生产的内容。P207 清洁生产是指产品从摇篮到坟墓的全过程污染控制。清洁的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清洁的产品。8.简述推行清洁生产的措施。P208 1)调整产品结构2)调整原料结构3)调整企业技术结构4)设计物料闭路循环,开展“三废”综合利用5)强化企业工业生产管理6)采用低费用、高效能的净化处理设备设备
9.什么是生态工业园?P208 是以生态工业理论为指导,着力于园区内生态链和生态网的建设,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从工业源头上将污染物排放量减至最低,实现区域清洁生产的循环经济模式,是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之后我国的第三代产业园区。10.什么是生态农业?P210 是指在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总结吸收各种农业方式的成功经验,按生态学原理,应用系统工程方法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农业体系。
11.简述优先发展循环型服务业的内容。P218-219 以推进服务业实现生态化发展为目标,以生态旅游业、生态物流业、生态商贸餐饮业、生态信息服务业、环境服务业为重点,以资源共享为基础,将循环经济理念贯穿于服务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实现资源利用优先、环境
污染轻、重复利用高的服务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12.简述无锡市“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P222
总体目标:到2015年,基本建立我市循环经济发展的运行机制和支撑保障体系,重大支柱产业的发展充分体现循环经济的理念和要求,循环经济观念深入人心,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在全省领先、在全国有特色,经济发展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基本形成以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为特征的循环经济体系,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全面建立循环经济的生态保障体系,城乡环境污染得到根本治理,水环境和生态质量得到改善,有效解决能源、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与发展、经济发展速度与效益的良性互动,将无锡建成循环型、节约型、生态型城市。补充1节能环保产业?P201
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环境提供技术基础装备保障的产业,主要包括节能产业、资源循环产业和环保装备产业,涉及节能环保技术与装备、节能产品和服务等。
第七章低碳建设
1.什么是温室气体?《京都协定书》中控制的温室气体有几种?P226,P227
温室气体,是指能透过太阳短波辐射而使地球表面升温,同时又阻挡地球表面向宇宙空间发射长波辐射而使大气增温的一些气体。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六氟化硫(SF6)2.什么是碳源?什么是碳汇?什么是碳足迹?P227 碳源:指产生二氧化碳之源。
碳汇: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碳足迹:指企业机构、活动、产品或个人通过交通运输、食品生产和消费以及各类生产过程等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的集合。
3.什么是低碳?什么是低碳经济?其包括哪些内容?P228
低碳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经济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低碳经济的内容包括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低碳产业体系。
4.简述《京都议定书》建立的碳交易机制。P237 碳交易机制是规范国际碳交易市场的一种制度。《京都协议书》建立的碳交易机制包括:清洁发展机制(CMD)、排放贸易(ET)和联合履约(JI)。5.简述推进低碳经济转型的措施。P238
1)构建低碳产业体系2)发展低碳能源3)大力促进节能减碳。
6.简述发展低碳交通的措施。P238
1)大力发展低碳公共交通2)提高交通管理水平3)促进交通节能减排4)加快发展新能源交通工具。7.简述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措施。P240 1)推进节水型社会2)推进中水回用3)积极利用雨水。8.简述健全废弃物再生利用体系的措施。P241-242 1)提高垃圾收集利用水平2)推进废旧物质的回收利用3)推进工业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4)安全处置危险废物。
9.简述绿色行为方式的内容。P242-244 1)激励绿色消费模式2)提倡低碳生活方式3)推行绿色出行方式。
10.简述打造低碳人居环境的措施。P245-247 1)优化城市空间布局2)加强生态功能区建设和保护3)完善人居基础设施4)完善城乡人居环境建设。补充1.低碳P225名词解释
英文为low 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旨在倡导一种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减少有害气体排放。补充2.碳排放P227单选题
碳排放是指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中最主要的气体,所以将温室气体排放简称为碳排放。补充3.判断题P228 碳足迹标示一个人或者团体的碳耗用量。
补充4.我国政府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措施有哪些?P229 1)制定并实施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2)着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3)将单位GDP能耗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4)建立了地方、企业节能减排责任制,逐步进行考核。5)通过加大政策引导和企业参与、资金投入,大力发展水能、核能、太阳能、农村沼气等低碳能源。6)深化能源资源领域价格和财税体制改革。
第八章节能减排
1.什么是节能减排?我国节能减排存在哪些问题?P252
节能减排的概念是指节约能源、降低能源消耗以及减少污染物排放。
主要问题1)对节能减排的紧迫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不能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的关系,存在思想认识不深入、政策措施不落实、监督检查不力、激励约束不强等问题2)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3)能源利用效率总体偏低4)政策机制不完善5)基础工作薄弱。2.简述我国节能减排的基本原则。P254
1)强化约束,推动转型2)控制增量,优化存量3)完善机制,创新驱动4)分类指导,突出重点。3.简述我国节能减排的主要任务。P252-260
1)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推动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2)推动能效水平提高加强工业节能电力、煤炭、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化工、化工、建材;强化建筑节能强化新建建筑节能、加大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力度;推进交通运输节能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城市交通;推进农业和农村节能完善农业机械节能标准体系;推进节能型农宅建设,结合农村危房改造加大建筑节能示范力度;因地制宜、多能互补发展小水电、风能、太阳能和秸秆综合利用;强化商用和民用节能;实施公共机构节能。
3)强化主要污染物减排加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强重点行业污染物减排加强重点行业污染预防、加大工业废水治理力度、推进电力行业脱硫脱硝、加强非电行业脱硫脱硝;开展农业源污染防治加强农村污染治理、推进畜禽清洁养殖、推行水产健康养殖;控制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提高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准入门槛、推进报废农用车换购载货汽车工作、全面提升车用燃油品质;推进大气中细颗粒污染物(PM2.5)治理。
4.简述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重点领域。P264-271
1)能源生产和转换制定和实施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制度创新和机制建设;强化能源供应行业的相关政策措施;加大先进适用技术开发和推广力度。
2)提高能源效率与节约能源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加强制度创新和机制建设;强化相关政策措施;强化重点行业的节能技术开发和推广;进一步落实《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提出的十大重点节能工程。
3)其他领域工业生产过程;农业;林业;城市废弃物。5.简述我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P271
我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积极推进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区域热电联产、余热余压利用、节约和替代石油、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建筑节能、绿色照明、政府机构节能、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等十大重点节能工程的实施,确保工程实施的进度和效果,尽快形成稳定的节能能力。
6.简述我国节能减排的保障措施。P275-278
1)坚持绿色低碳发展2)强化目标责任评价考核3)加强用能节能管理4)健全节能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5)完善节能减排投入机制6)完善促进节能减排的经济政策7)推广节能减排的市场机制8)深入实施节能减排科技专项行动9)强化节能减排监督检查和能力建设10)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
补充1.我国节能解排的总体目标P254 到2015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0.869吨标准煤(按2005年价格计算),比2010年的1.034吨标准煤下降16%(比2005年的1.276吨标准煤下降32%)。
“十二五”期间,实现节约能源6.7亿吨标准煤。2015年,全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347.6万吨、2086.4万吨,比2010年的2551.7万吨、2267.8万吨分别下降8%,分别新增消减能力601万吨;全国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38.0万吨、2046.2万吨,比2010年的264.4万吨、2273.6万吨分别下降10%,分别新增削减能力69万吨、794万吨。
第九章农村城镇化与环境保护
1.简述我国农村城镇化的成就。P281-282 农村城镇化,是指在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工业化的同时,参照城市先进的经济技术社会标准,在广大农村建设中小城镇。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城镇人口只有5000万,占总人口的10%,1978年我国城镇人口为1.72亿,城镇化率为17.92%,有城市191个、镇2100多个。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各地政府就逐步加大了当地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力度,使得过去一度发展停滞的城镇建设日趋活跃。进入21世纪,特别是“十一五”期间,明确提出大城市群政策,给予了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发展的机会。过去被抑制的城镇化能量由此井喷,成就了中国在世界经济低迷中的崛起。中国的城镇化无论是从规模还是速度上来讲,都是令世界瞩目的。数以亿计的人口从农村涌入城市,城市的扩张和新城的建设在全国如雨后春笋,成就了中国在世界经济低迷中的崛起。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了52.57%,有城市665人、城镇34000多个。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地区,正在形成巨大的城市群,引领中国经济持续发展。2.农村城镇化为什么会产生生态环境问题?P282 1)人口聚集所引起的有机物生态循环系统的改变2)农村工业生产活动的集中所引起的外部性。
3.我国农村城镇化过程中产生了哪些环境问题?P283-287
1)城镇人口增长过快,超过城镇承载能力2)高速城镇化加剧了生态环境恶化3)大规模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影响生态环境4)大量农田被侵占和毁坏5)乡镇工业污染不断加剧6)城镇污染向农村转移与扩散增加了农村环境污染7)城镇周边农村及农业污染严重8)城镇周围生物多样性减少。
4.简述城镇污染向农村转移与扩散的方式。P286
1)污染企业向农村转移2)污染物向农村转移与扩散。5.我国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环境恶化的原因有哪些?P287-289
1)缺失环保理念2)当前城市发展模式存在弊端3)资源价格管理机制的缺失4)缺乏科学合理的城镇规划5)城镇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不足6)城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7)环境监控能力薄弱。
6.协调农村城镇化与环境保护的对策有哪些?P289-295 1)建设生态型城镇2)建设宜居型城镇3)建设集约型城镇4)建设智能化城镇5)建设“绿色”城镇6)建设“低碳”城镇7)大力发展循环经济8)大力推广和发展生态农业9)遏制城镇污染向农村扩散。
第十章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1.谈谈如何践行低碳生活。P302-305
践行低碳生活从衣、食、住、行等生活细节去践行。2.谈谈如何转变消费方式。P306 1)反对浪费型消费2)反对劣质消费3)反对奢侈消费。3.谈谈如何自觉维护社会公德和公共利益。P307
1)不乱丢垃圾,不随地吐痰2)不在公共场合吸烟3)不损害公益设施、践踏城市绿地、攀摘花草树木4)不干扰野生动物的自由生活,不破坏生态5)做环保志愿者6)积极参加公益活动7)任何时候,都不要因物品免费而多取用8)办公室内节约用纸、用电、用水。4.谈谈如何培养环保意识、养成环保习惯。P307-309 1)垃圾分类回收2)节约水资源3)多用肥皂,少用洗涤剂4)拒绝“白色垃圾”5)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6)拒绝过分包装7)珍惜纸张8)优先购买绿色产品9)尽量购买本地产品10)少吃肉,多吃菜。
第二篇: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
加强环境保护 建设生态文明
在今后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达到经济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高度统一为目标,以生态意识强、生态产业发达、生态环境良好为内容,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一、高度重视,强化领导
我镇将始终把加强环境保护作为现阶段及以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已及时成立了永阳镇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府一把手镇长任组长,分管农业、城建、环保的副镇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开发区南区、企业服务中心、水务站、农业服务中心、村建办、市容办、三产办等单位负责人组成,层层发动,广泛宣传,提高认识,责任到人,进一步强化环保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力度。
二、迅速行动,落实措施
结合我镇实际,进一步落实有效措施,由分管镇长带队,采取包片包企业的做法,对辖区内所有企业进行了一次拉网式巡查,重点围绕走访企业污染源的产生及污染源的治理,形成永阳镇辖区内有污染源企业的第一手台帐资料,并及时上报给县环保局,作为下步整改的重要依据,同时对有污染源的企业,实施定人、定时、定责、跟踪督查制度。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污染企业,及时下达整改通知,确保不发生环境污染事件。
三、突出重点,认真落实环保“三同时”验收工作 坚持把环保“三同时”验收工作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抓手,及时召开环保“三同时”验收会议,对符合环保验收初步条件的辖区内企业,及时邀请县环保局监测中心专业人员,现场提供咨询服务,对符合验收条件的企业,及时申请验收,其他企业待整改措施落实到位后,尽快申请验收。对拒不申请验收又不整改的企业,将联合县环保部门严格执法,对污染严重又不能通过验收的企业,将坚决实行关停。同时对排污严重的企业,将实行严厉整顿,从根本上解决危害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生存环境的污染行为。
四、吸取教训,提高企业落户门槛
我们将认真总结,吸取教训,在今后的招商工作中将严格按照“两高一低”招商选资的总要求,着力引进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没有污染的好项目、大项目,提高企业落户门槛,坚决把产生污染源项目拒之门外,从源头上把住污染企业的准入关,要求新落户企业环评率达到100%,竣工验收环保“三同时”达到100%,坚决杜绝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以牺牲群众利益为代价换取GDP增长的错误行为发生。
第三篇: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
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
——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心得体会 党的十七大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写入党章,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一项战略任务首次明确下来。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中5次提到了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特别是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温家宝同志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若干重大问题的专题报告中,也突出强调了环境保护工作,是继年初“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后,又一次全面、深刻地论述了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习近平同志在学习实践活动工作会上,也多次强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中央领导的讲话充分表明,生态文明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标志,是环保部门在学习实践活动要着力推进的一项重要任务。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虽然我们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已经有了一些初步探索,正在收到积极成效,但从深层次来看,还缺乏对生态文明建设内在规律的把握、发展蓝图的规划和全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我们要在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中,对生态文明建设从发展战略上深入思考,从规划体系上大胆探索,从综合推进上加大力度,从制度建设上不断完善,努力开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一、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意义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又一重大创新成果,是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是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拓2-
高效生态农业、循环型工业及物流业等行业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提高城市化程度;提高人民的文明意识和整体素质。总之,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有助于南阳已有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六创一迎”目标的实现和“四个带动”发展战略的实施。
(三)建设生态文明是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迫切需要
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是人民群众生存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近几年,南阳的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快增长,有效改善了人民生活,但是在发展中生态破坏的现象的问题依然存在,由环境污染引发的信访也突显。今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群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这就提醒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一定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着力解决影响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各类环境问题,以对人民身体健康、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二、当前我市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环境保护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持续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来抓,环保工作总体来看势头很好,但也必须看到,随着全市抢抓战略机遇,加快推进以城市化为主导的率先发展战略的实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环境保护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一些制约环境保护发展的根本性矛盾和问题仍然存在。
一是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污水处理厂的配套管网建设还比较滞后,环境基础设施不完善,有些河流的水环境污染问题不容乐观。二是一些企业经营者生态文明意识淡薄,环境法律观念差。表现在新上项目不履行环保审批手续,擅自开工建设;不执行“三同时”管理规定,不落实环保措施;有环保设施的,受经济利益驱动擅自闲置处理设施,直接排放污染物;有的拒绝环保部门执法检查,瞒报谎报排污量,逃避应尽的环保义务,以至造成环境信访,引起周围群众的不满。
三、坚定不移地走建设生态文明的特色发展之路
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就是以提高全市人民的生态意识和整体素质为基础,以发展具有南阳特色的生态经济为核心,以改善环境质量为重点,以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充分发挥南阳的生态与资源优势,推动南阳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以推进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抓手,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广泛推行清洁生产和环境认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降耗,构建低消耗、少污染的现代经济体系。
认真贯彻实施《清洁生产促进法》,实施企业清洁生产创建工程,对清洁生产实施效果良好企业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推动产业集聚区和有条件的企业建立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引导企业改进生产技术,淘汰落后产能,最大限度地回收利用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和副产品,减少生产过程中物料和能源的使用量及垃圾排放量。
(二)以实现污染减排,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努力改善生态环境。
继续开展“碧水”工程,加速推进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逐步完善县城区污水处理体系。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和案件。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专项行动,对老化废水处理设施进行整改,淘汰落后的处理工艺和设施;建立环保部门与其他部门的联合执法机制,建立案件移送制度,堵截环保违法行为查处的漏洞,形成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合力。
(三)以引导公众参与,提高全民生态素养为依托,积极培育生态文化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培育和倡导生态文明理念,利用世界环境日、地球日、水日、保护母亲河日、植树节等时机,组织开展讲座和竞赛等活动,在全社会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生态环境意识和责任感。
大力宣传建设新农村为农民带来的各种好处,切实让农民感受到环境改变所带来的发展机遇,使农民积极参与到各种环境治理和生态村建设的工作中,进一步夯实“三农”发展的基础。
积极开展创建“绿色社区”、“绿色学校”活动,通过改善、优化、美化、绿化人居环境,倡导生态文化,鼓励绿色消费,逐步在社区、学校中形成良好的绿色文明生活、道德氛围和社会文化。-5-
第四篇: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读本
行动起来,践行绿色生活
——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 亲爱的爸爸妈妈:
你们好!寒假里我读了《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读本》这本书,它让我知道了地球是我们人类唯一的母亲。很多年以前,她是美丽健康的,由于人们不懂得保护她,地球妈妈现在已经生病了。书中倡导我们采取低碳的生活方式,养成生态文明的良好习惯,争当环保小卫士。
读了这本书,我还明白了绿色生活其实很简单,可以从我做起,从家庭小事做起。如平时我们看电视,电视机的声音可以调小些,爸爸妈妈晚上的手机不用就关机,电脑长时间不用时也要提前关机,购买家用电器时,优选选购节能产品;家庭中“一水多用”是节约用水的最好选择,还要随手关掉水龙头,杜绝“长流水”;出门少开汽车,如果出门到不太远的地方办事、购物,骑自行车前往是最为便捷、节能的选择;做到绿色消费,多买绿色食品,自备购物袋,减少使用塑料袋,不买一次性筷子和杯子,减少环境污染,保护森林资源。这些节电、节水、节油等文明习惯便是在践行绿色生活。我们要养成节约资源的生活习惯,呵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希望爸爸妈妈能和我一起行动起来,践行绿色生活,为保护环境出一份力。
祝你们
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你们的女儿:李佳 2014年3月14日
第五篇: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 教案
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我国实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原因和具体的做法。
2、理解生态文明的内涵。掌握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3、了解美丽中国的目标。
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解,理解美丽中国建设的必要性。
2、增强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增强学生责任感,自觉践行低碳生活。为美丽中国建设作出自觉地贡献。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如何才能更好的建设美丽中国 教学方法:四环节一总结 教具 :
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展示禁烧秸秆图片。环节二: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的环境状况。
2、了解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
3、掌握 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
4、正确理解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环节三: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75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生1:针对环境问题国家采取的方针是什么?
生2:生态文明的理念是什么?
生3:我国的环境状况如何? 环节四:能力提升
解决上述一系列问题。
生1:为什么要建设美丽中国?
生2:怎样建设美丽中国? 环节五:测评反馈
1、多选:
①、春节,小健由“放炮族”变为“弃炮族”,让两串电子鞭炮承担了一家人热闹过春节的重任,你认为小健的这种做法
()
A、是安全意识增强的表现,可以减少意外伤害 B、是“年味儿”变淡了,阻碍了民俗文化的传承
C、是环保意识增强的表现,为减少空气污染尽
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D、显示了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值得我们学习 ②、为了更好的实现美丽中国的建设梦想,各社区各街道纷纷开设环保课程,这样做()A、有利于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 B、能够加强城市的环保意识 C、可以杜绝环境违法行为
D、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有重要意义
2、中华文明蕴含的生态智慧为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哪些启迪?
①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 ②树立发展和保护相适应的理念
③树立保护自然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理念 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⑤贯彻科学发展观 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⑦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⑧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⑨养成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习惯 环节六:环保倡议:
不乱扔废弃物。
不吃野生动物。
随手关闭水龙头。
庭院室内养花种草。
节约纸张、回收废纸。
买菜、购物多用布袋。
不用、少用一次性筷子。
吃完口香糖后包好、放好。
参加一次环境保护义务宣传活动。环节六:总结
保护环境,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大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