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全省科技创新工作会议汇报材料:以科技创新推进高质量发展
2018年全省科技创新工作会议汇报材料:以科技创新推进高质量发展
xx高新区由1992年设立的县级火炬产业园演变发展而来,XX年8月更名为xx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区26年来,xx高新区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高质量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把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持续推动产业存量绿色化、增量高端化。特别是XX年,xx高新区全面对接中科院等国内外顶尖科研院所,积极推进科技同经济对接、科技成果同企业产业对接,以“中科院+”加快换道超车,全区经济保持了强势赶超、增比进位的良好态势,R&D高达5.6,主要指标位居全省高新区前列。许勤省长对xx高新区科技创新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莅临xx科技谷调研时又作出重要指示。《xx新闻联播》连续三天头条播出我区“致力科技创新、跨入质量时代”的经验做法。成功入列京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京津冀产业转移承接重点平台、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以评审全省高新区第一名的成绩入列省综合示范试点开发区。
一、筑巢——搭建成果转化平台。建设“一谷一园”,构建“研发中心-中试基地-产业园”全链条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引领产业选择和产业发展。一谷,就是xx科技谷。科技谷总投资x亿元,占地x多亩,总建筑面积x万平方米,建设科技轴、专业配套区、综合配套区、六大科技园“一轴两区六园”九个组团。目前,一期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的专业配套区已投入使用,建设了绿色化工、能源材料、生命健康、节能环保四大快速转化和中试平台,建成国家级孵化器和国家级众创空间2个、院士工作站4个、省级以上工程实验室1个,对接35所京津高校启动建设了21个高校工作站和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产业化基地。二期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的综合配套区、新能源新材料科技园已申报省重点,正进行PPP项目采购。一园,就是中国雄安(xx)产业园。着眼服务雄安、错位发展,承接xx科技谷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制造业、生产型企业等非首都功能疏解,规划建设新型功能材料、大健康、高端装备制造三个专业园区。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园,重点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源、储能材料装备、高分子新材料等产业;大健康产业园,重点发展营养保健、重大生物创新药物以及干细胞、抗体等生命科学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重点发展新一代发动机发电机、高端医疗器械、测量测试仪器仪表、整机整车等高端制造业。目前正进行园区规划和承接产业目录编制。
二、引凤——对接顶尖科技资源。把主攻目标锁定在以中科院为核心的高端科技资源,按照市场化运作思路,以股份合作和公司运营模式,持续深化推进与中科院等院所的对接合作。特别是10月25、26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赴中科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两院两校”所属6个研究所专题对接,达成一系列重大合作成果。与中科院力学研究所、计算机网络中心、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清华大学抗肿瘤蛋白质药物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其中,已与中科院力学研究所签署共建钱学森工程科学基地战略合作协议,将在xx高新区建设先进力学综合试验中心和力学所xx科技成果孵化中心、综合性中试基地、产业化示范园区;正与中科院计算机信息网络中心合作,积极推进建设10P运算能力、20PB存储能力、50PB灾备能力的中国雄安(xx)超算中心;正与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合作,积极推进建设北京大学分子医学产业研究院、程和平院士工作站、高端生物仪器和生物医药产业化基地。截至目前,xx高新区已与以中科院为“主力军”的12家国内外顶级科研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初步形成了国内外科研院所集中集群发展的“气候群”。
三、转化——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一方面,把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嫁接到传统产业,催生老树新花。由中科院过程所牵头组成专家组,开展化工企业“三评级一评价”和“一企一策”整改方案编制,推动化工产业向绿色、生态、高效、安全方向转型。目前38家化工企业的“三评级一评价”已全面完成,2020年前将实现全产业的革命性转型升级。由中科院过程所和行业领军企业发起,创设xx省工程设施装备质量促进会、中国工程设备产业创新联盟,成立全省首个认证联盟,推出全省首个行业品牌,形成核心技术标准,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以中科转化中心为平台,推动实施14项院企产学研合作项目,这些项目将于2018年全部完成,预计年增产值超过x亿元。一方面,以世界前沿领域科技成果为引领,培育新兴产业。以中科院超临界co2发电设备、新能源新材料钒钛全系、聚光光伏与余热利用、空气能热泵、超级计算中心、中美国际生命科学产业苑为代表的一批引领世界技术革命的重大项目落户建设,3年内产值有望突破x亿元,成为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支撑力量。
四、保障——促进科技金融合作。以每年新增不低于1亿元的增幅持续加大科技投入,联合各金融机构和企业财团,打造“四基金一银行”,确保科技创新“不差钱”。“四基金”,就是创设近百亿规模的“康熙通宝”四只基金(康,就是高康创业风投基金;熙,就是“蓝火熙业”投资基金;通,就“银政通”业务基金;宝,就是宝云产业发展基金)。目前已为企业融资x万元。正在依托蓝火熙业基金,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注入和省级基金支持,加快形成创业天使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等多支基金组合。“一银行”,xx高新区与xx农商行、xx市科技局合作建设了xx科技银行,目前合作协议已经签订,资金已经拨付到位。
在新的一年里,xx高新区将认真贯彻落实许勤省长批示指示精神和全省科技工作会议精神,始终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根本要求,突出加快发展这一主旋律,用好科技创新这把金钥匙,持续深化推进“中科院+”创新发展模式,抓好国家高新区申创、xx科技谷建设、重大成果转化落地、科技金融合作示范区打造“四件大事”,推进产业存量绿色化、增量高端化,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先进制造业承接平台,为经济强省、美丽xx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科技创新汇报材料
弘扬创新精神打造科技特色
-----株洲县育红小学创建湖南省科技创新教育基地汇报材料
株洲市株洲县育红小学
我校创办于1909年,现有教学班32个,在校学生1800人,在校教职工97人。在一百多年的历史进程中,我校一贯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的办学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校特色发展.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自学·引导·发现教学”实验获株洲市科学进步奖,受到时任国家教委常务副主任柳斌的高度评价。学校于2003年被录入《中国名校600家》之列。2004年,《思疑展合教学》实验研究获湖南省教研成果一等奖。除此以外,我校另有其它6项实验研究,均获得省、市和中央教科所的表彰奖励。近几年来,学校先后被认定为湖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实验学校、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株洲市示范学校、株洲市科普文明大院、株洲市知识产权试点学校、株洲县科普特色学校。
教育科研的实践活动不但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教师的创新精神,培养了学生大胆探索、主动思考的习惯。我校学生在各级各类科技创新大赛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近五年来,有汤宇轩等63名学生在省、市科技创新竞赛中获奖,奖项达90次,其中县级59次,市级26次,省级5次,申请国家实用专利12项,已有7项获得国家专利证书。有陈潇等同学在市、县科幻画比赛中获奖,市级44次,县级60余次。有蒋鑫森等同学在电脑制作中获奖,市级24次,县级14次。科技教师袁兴台设计的《听话的气球》等四个实
验被入选省编《科技活动》教材,撰写的论文《三个有趣的科学小实验》获全国一等奖,并在《华夏教育教学》杂志公开发表,袁兴台老师被省市教育系统评为“优秀科技教师”、“科技教育精英奖”。胡敏老师执教《压缩空气》被评为湖南省教育规则“十一五”重点课题示范课。罗文娟、苏俊等10来名教师在科幻画、科技制作比赛中多次荣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为学校赢得了荣誉。(具体获奖情况附后。)
为了打造我校的科技特色,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
创新精神是社会进步的源泉和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是我校科技教育的指导思想。
二、明确两个奋斗目标
近期目标-----每年申请3~5项国家专利,每年有3~5件作品获省、市级奖励,力争成为省级、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
长期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使每一位学生获得生活和未来需要的科学知识和技能,牢固树立“科技兴国”的信念,培养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三、实施六个具体措施
(一)队伍强劲
我校现有教师97人,其中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的94人,中、高级职称的87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县级骨干教
师4人。学校领导坚持改革创新,科研兴校的理念,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带头参加课题研究活动。学校教研室积极开展教学教研,通过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每期一次的校级展示,每年一次的课堂验收,着重培养教师基础教育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
(二)课程到位。
学校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开齐、开足科学、科技活动课程,在教学中细心捕捉学生创新的思维火花。常年开设了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满足少年儿童的兴趣爱好和不同层次学生的渴求。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到科研基地参观学习,让学生的奇思妙想走向社会、走向自然,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思考。
(三)设备齐全。
学校设有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多功能室、科技制作室、科技展览室。科技制作室里配有电脑、背投电视机、投影机、照像机、DVD、摄像机和空调,总价值达60000余元。仪器室按国家一类标准配齐。图书室有藏书20000余册。多功能室(美术室、音乐室、体形室、阅览室、电脑室)各一间,配置电脑50台。展览室新添置展览桌25张,有学生科技作品30多件。每间教室配备背投电视机。
(四)活动系统。
1、定期举办科技节,利用多种形式进行科普知识宣传,并进行“四小”(论文小作家、发明小博士、制作小能手、多彩小画笔)评
比,表彰和奖励科技小明星。
2、设立科技角、编写科技小报等活动让学生在自己的动手动脑过程中,培养科学意识,提高动手能力。
3、充分利用学校橱窗和廊壁形成科技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生动有趣、形象直观的各类活动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动手动脑的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五)经费支持。
为保证各项科技活动的顺利进行,我校提供了开展科技创新教育的专项经费。近两年来,学校自筹和政府资助资金达15万余元。
(六)激励得力。
为激励广大师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工作,我校设立了科技创新教育成果奖。
1、凡获得国家专利证书,每个项目奖励人民币1800元。
2、凡参加教育、科协等部门组织的各级科技创新、科幻画等比赛,获县级一、二、三等奖以实物奖励为主;获市级一、二、三等奖的分别奖人民币150、100、50元整;莸省级一、二、三等奖的分别奖人民币300、200、100元整;获国家级一、二、三等奖的分别奖人民币500、400、300元整。
3、对获奖同学在第一时间内,在全校给予通报表扬并予以张榜公布,能进行媒体宣传的,学校负责向媒体投稿。
4、对获奖同学,给其所在班级在文明班队评比中加分。市级一、二、三等奖分别加分3、2、1分;省级一、二、三等奖分别加分5、4、3分;国家级一、二、三等奖分别加分8、7、6分。
5、对指导老师除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外,视贡献大小,优先评先评优、提前晋级。
弘扬创新精神,创建特色学校,意义重大,任重道远,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积淀、思考和探索。我们将继续努力,力争使我校的科技创新教育工作再上台阶。
第三篇:以科技创新推动农业发展
以科技创新推动农业发展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由于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一系列正确的政策,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我国农业有了快速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基本实现食物自给有余。目前,我国的农业已经呈现出由依靠政策向依靠科技、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趋势。我们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改革、发展,以科技创新推动农业跃上新
台阶。好范文版权所有
当今世界,农业的国际竞争空前激烈,农业对科技的需求也空前巨大。我国要在人均零点零六七公顷的耕地上解决十三亿人口的吃穿问题,根本出路在于以科学技术武装农业,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解决我国农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将农业的发展从保证食物安全的单一目标转为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提高其效益的多重目标,在保证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同时,提高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都需要科学技术强有力的支持。
江泽民同志高瞻远瞩地指出“要进行一次农业科技革命”,为我国农业指明了发展方向。科技创新将为我国农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进行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就一定能够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发展道路。
十多年来,我国在依靠科技振兴农业、振兴农村经济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全国大部分的县(市)已开展“星火计划”,共实施了十万多个科技示范项目,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生产方式的转变,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十五”计划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科教兴农,加强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应用,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积极扶持农业科技产业的发展。在此期间,我国农业科技工作将围绕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效益、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国际竞争力,重点组织实施作物良种物质行动、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等“十大科技行动”;从农业的基础研究、农业高新技术、农业资源环境、农业基础生物学与生物高技术,到农业新材料、农业信息技术到区域农业综合开发,组织科技队伍着重解决上百项重大关键技术;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农业科技基地,国家级农业重点实验室、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科技园区和区域性农业研究开发中心;并培育一批农业科技企业,造就一支懂科技、善管理的科技型企业家队伍,建立队伍多元化、形式多样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积极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培育农业技术市场,建立优质高效的农产品示范基地。
以科技创新推进农业发展,一方面需要以现代信息技术、科学技术装备、改好范文版权所有造传统农业,并造就出一代能运用科学技术经营和管理农业的新农民;另一方面,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科技创新体系。通过创新机构、创新基地、创新机制、创新资源和创新环境的建设,建立起新型的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一支宏大的、高效精干的、富于创新精神的农业科技队伍,使之更好地担负起科技支撑的重任,把农业发展不断推向新高度。
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以科技创新支持农业的发展,更需要做大量、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实际工作中,既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原则,又做到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加强领导,善于引导,通过典型示范和科学普及的方式,引导农民自愿地学科技、用科技。防止一哄而起、一窝蜂、一刀切,强迫农民用“科技”;杜绝一些人好大喜功,假科技之名,搞“面子工程”;更要防止某些人借科技以营私,败坏科技的名声。这样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我国的农业一定能够完成这个伟大的历史性的转变。
第四篇:科技创新工作会议讲话
辉县市科技创新工作报告
2008年8月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召开全市科技创新会议,主要是贯彻国家科技创新会议精神,总结我市科技创新工作情况,表彰科技创新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和个人,部署下一阶段的科技创新工作,为建设创新型辉县扬鞭策马,进一步推动我市科技创新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我市技术创新工作的基本情况
1999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对如何促进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调整产业结构作出了具体部署。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抉择。2006年,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及若干配套政策,到2020年,中国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我市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亦相继出台了《辉县市“十一五”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等一系列科技创新政策文件,为我市科技创新制定了发展目标。
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科技工作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加快发展。在“科教兴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创新、产业化”方针指导下,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力实现经济强市的目标,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研究开发水平显著提高,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加快,初步建立了科技创新体系,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做出了贡献。
(一)领导重视,机制完善,科技创新环境进一步优化
市委、市政府始终把科技工作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常抓不懈。先后制定并出台了中共辉县市委、辉县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科技创新 促进经济发展的决定》、《辉县市专利申请资助资金管理办法》、《辉县市高新技术发展计划》等一系列促进科技进步及创新的政策和措施,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不断加大《科技进步法》、《科技成果转化法》、《专利法》、《科学技术普及法》等科技法规的贯彻、执行力度,推动了自主创新和科技工作的全面开展。-1-
(二)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
“科技引领、项目带动”是辉县市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近年来,全市累计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25项,其中国家、省级16项,共争取国家、省科技经费530万元。先后攻克了“高温耐磨镍铬合金”、“高精细球磨机”、“电脑数控绕簧机”、“粉状乳化炸药”、“超高功率石墨电极”、“马来酸氯苯那敏新工艺”、“超薄服装柔制革”、“高性能味精专用活性炭”、“高压电器启动柜”、“余热发电新技术”、“水泥粉煤灰回收新技术”、“造纸业废水循环利用新技术”、“高档次雪米饼生产新工艺”、“柴胡口服液新工艺”等一批产品和关键技术。
(三)突出重点,强化集成,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我市充分发挥在建材、纺织、机械、化工、节能环保等领域的比较优势,突出重点,强化集成,不断拉长产业链条,积极培育骨干高新技术企业和特色产业基地,发展壮大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了特色明显、效益突出、规模较大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创建了以孟电集团为主的标号较高、质量稳定、绿色环保的水泥生产企业群;创建了以长城矿山、前进铸钢、宏宇铸件为主的铸铁、铸钢企业群;创建了以西关汽配、弹簧厂、长城矿山为主的汽车配件、机械制造企业群;创建了以城北化工、昊利达为主的精细化工企业群。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23%。
(四)科技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企业逐步成为科技创新主体
我市被省认定高新技术企业9家、高新技术产品14项;建立了新乡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辉县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全市各类科学技术和专业技术人才达17042人,其中,专业拔尖人才76人,专业优秀人才120人,市外在辉工作技术专家12人。近五年来,全市累计申请专利达400余件,其中发明专利占20%以上,连续5年在新乡市名列前茅,进入全省20强县(市),并被河南省列为全省专利试点县(市);全市累计获得新乡市级以上科技成果22项,专利、成果转化达到50%以上。全市80%以上的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技术合作关系,产、学、研相结合的风气日益浓厚,据不完全统计,我市限额以上企业都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技术依托关系,并有专职技术人才在企业兼职,研究开发的科研成果,直接用于企业转化生产,并把企业作为试验基地。如三力炭素、华能氟业等企业建立专家楼,为专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长城矿山、欧马汽配、九势制药、城北化工等企业的新产品,直接由科研院所提供技术。我市已有一部分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如宏宇的“镍铬钛合金铸件”、豫辉的“高性能味精专用活性炭”等。
(五)打造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推进农业科技进步
以实施农业星火和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为契机,组织实施了省重大攻关项目“优质小麦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建立了吴村、冀屯2万余亩优质小麦核心试验区和30万亩优质小麦辐射区,我市的优质小麦种植面积达到50万亩。组织实施了省中药现代化项目“柴胡规范化种植技术与示范”,带动了山丘区中药材种植,全市以柴胡、丹参、黄芪等为主的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4万亩。组织实施了省重大攻关 “太行山山楂规范化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 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00万元,主要对基地进行规划,对山楂品质进行分析鉴定,对山楂成份标准化研究及对山楂的研发生产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立山楂GAP基地。项目的实施带动了全市山楂生产,新增山楂果品50000公斤,创社会效益500万元。组织实施了国家“863” “北方半干旱区集雨补灌” 项目,项目总投资160万元,新修建水池2座,容量达1000立方米,新建水窖58座,容量达1700立方米,埋设地下管道4040米,实现了池窖、窖窖连通,修建水渠7500米,造林20余万株,解决灌溉面积6000亩,引进推广旱作物品种10余个,受益群众1万多人,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2006-2007年,由新乡市科技局和辉县市政府共同出资,先后在赵固、洪洲、上八里等乡镇花生地实施太阳能灭虫60000亩,据大面积抽样调查,每亩增产均在100斤以上,亩增收250多元,同时,每亩可节约农药20多元,两项合计,每亩实际获益在270元以上,60000亩花生群众当年可获益至少在1600万元以上,产生社会效益5000万元。
(六)科学技术普及和社会发展工作日益繁荣
我市成立了科普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科普联席会议制度,初步形成了政府指导、社会广泛参与的科普工作局面,建立了2个省级科技示范乡,4个市级科技示范乡,连续10年保持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称号。组织“科技活动周”、“科技下乡”等科普宣传活动100余场次,制作宣传版面300余块,发放宣传资料20余万份,直接受益群众达30万人次。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全民的科技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与建立经济强市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企业的科技投入偏低,好多企业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缺乏掌握核心技术的能力;三是农业对经济的贡献率还不够高,大部分还是自产自销,龙头企业带动的格局还没有完全形成。这一切,有待于我们今后加大科技宣传,加大政府、企业和社会的科技投入力度,加快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步伐。
三、下步工作重点
(一)抓项目,为科技工作提供支撑。科技是发展的动力,项目是发展的载体。首先要抓住当前国家对中西部地区倾斜支持的机遇,力争得到国家和省市科技项目的支持。其次对
科技项目的管理要注入新的内容,用新理论、新思想、新方法创新管理体制,加强科技项目科学化、规范化管理。通过组织实施大批的科技项目,提高我市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第三,建立以企业为主的创新体系建设,企业一但成规模,就要建立企业研发中心,做到“人员、场地、设备、投入”四落实。同级财政要加大科技投入,企业更要加大科技投入,一般企业投入要达到销售收入的3%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要达到销售收入的5%以上。建立辉县市科技项目库,筛选储备科技项目,积极向上级科技部门推荐,争取承担更多的新乡市级以上的科技项目在我市实施。“十一五”期间,争取立项市级以上的科技项目25项,获得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励不少于10项。
(二)抓人才,为科技进步提供人力资源。一是抓住“人才第一”的观念,充分认识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有人才经济才能发展,有小人才,则小发展,有大人才,则大发展,人才济济,则全面发展。二是建立辉县市科技人才库,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聚集作用。建立企业与人才的信息互通网络,做到人尽其才,使广大人才英雄有用武之地。三是落实科技进步奖励措施,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建立规范有效的人才奖励制度,激发更多的科技人员为我市的发展奉献聪明才智。四是以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基础,以新技术、新产品开发为目标,开展院地、院企合作,坚持“请进来”的有效方法,借智引才,借梯上楼。在院地、院企合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由单纯的技术合作向项目、技术、人才全方位合作转变,不断提升合作的层次和水平。在“十一五”期间,组织全市90%以上的企事业单位与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在技术咨询、课题研究、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交流和合作,组织实施合作项目。五是坚持科技特派员制度。紧抓科技特派员试点的良好机遇,坚持以现有农业科技讲师团、星火科技播种队为依托,大搞科技培训,组织科技特派员送科技到田间地头,开展技术咨询、技术诊断、科普宣传,为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六是围绕培养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开展星火培训。依托星火计划,坚持从实际出发,就农、林、畜等各行业,培训农民技术骨干不少于20000人(次),“十一五”期间,利用高新技术协会,依托新乡梦工场,培训厂长经理不少于500人次,提高他们的政治视野和管理水平。
(三)抓服务,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一是建立起具有我市特色的技术创新体系。“十一五”期间,实施技改项目不少于30项,其中高新技术项目占到30%,年均开发县级以上新产品15项。二是抓好示范基地建设,为科技成果输出转化开辟新的渠道。建立、巩固、提高县级农业科技示范区5个以上,每个园区示范项目每年不少于2项,每个乡镇农业科技示范小
区不少于1个。每年建立科技创新型企业2家以上。三是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十一五”期间,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数量得到较快发展,传统产业技术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争创辉县市级以上名牌产品25项、省级名牌产品5项。四是加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力度。在工业方面,每年重点抓好一批科技含量较高、附加值高的产品,进行技术改造和开发。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通过星火、攻关、推广、产业化等科技计划,争取组织实施一批国家、省、市级的科技项目。通过技术创新基金项目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实施,转化、推广一批可以带动优化工业结构和产业技术升级的重大关键技术成果。“十一五”期间转化、推广工业高新技术成果10项。在农业方面,以调整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为主线,提高农业科技整体水平,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到“十一五”末,引进、选育、推广优良品种50个以上,推广转化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成果100项,主要粮食作物优良品种覆盖面达到100%,农业先进实用技术覆盖面达90%以上。
各位领导,同志们,科技创新涉及到全市的各个领域和各个行业,首先,各级领导应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应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第二,战斗在第一线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肩负着科技创新的历史重任,应该勤于钻研,不断进取,勇于创新。近年来,我市科技创新不断攀升,健康发展,举市上下,已形成了一个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最近,辉县市委宣传部、科技局、广电局、市新闻信息中心等联合开展全市第二届十大科技新闻人物评选活动,通过开展这项活动,将进一步在我市弘扬科技精神,激发创新热情,突显创新人物,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的良好风气。“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兰”,我们辉县科技创新的春天已经到来了。让我们在辉县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扬鞭摧马,奋勇拼搏,为把我市建设成创新型城市,为实现我市由经济大市向经济强市的重点跨越,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
2008年8月25日
第五篇:创新与科技发展
《创新与科技发展》教学实录
青州市口埠初级中学孙成强
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最大限度地发掘自身的创造潜能。
2.能力目标:正确把握好奇心,增强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
3.知识目标:懂得科技发展与创新的关系;明确好奇心与创新的关系。
教学重点:科技发展靠创新
教学难点:由好奇到创新
课时安排:计划用1课时授完。
第一课时 创新与科技发展
一、教师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语:
爱因斯坦在幼年时曾惊讶罗盘的指针永远指向北方,并由此产生了对科学研究的好奇心。后来,他说:“我没有特别的天赋,我只有强烈的好奇心。”一语道出了科学家成功的奥秘所在。今天,就让我们带着好奇,步入科技创新的殿堂,来学习《创新与科技发展》。
2.出示课题:创新与科技发展(多媒体出示)
三、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68,根据屏幕上的问题自己预习《创新与科技发展》一课,从课本中找出相关问题的答案,然后在组长的带领下交流学习成果。现在计时开始,五分钟后交流,看哪组的讨论气氛活跃。
(1)科技与创新的关系是怎样的?
(2)好奇心与创新有什么关系?
(3)好奇心怎样才能发展为创新?
2.学生预习课本内容,从书中找出相关问题的答案。
3.学生汇报交流预习成果。
(二)合作探究
1.科技与创新的关系
(1)请同学们看下面请看一组图片(多媒体出示)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占地面积达170平方米,重达30吨。每秒钟进行5000次加法运算和500次乘法运算。
2010年11月17日国家超级计算机TOP500组织正式发布我国研制的“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系统,以峰值速度4700万亿次、持续速度2566万亿次每秒浮点运算的优异性能位居世界第一。
(2)我说我想:
思考:计算机的快速发展靠的是什么?为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
①靠的是创新。
②创新是力量之源、发展之基;科学的本质是创新,科技发
展靠创新。
(3)自主创新光照世界
①多媒体出示2011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中国
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吴良镛、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家麟。
②教师介绍
吴良镛院士: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城乡规划学家和教育家,人居环境科学的创建者。
谢家麟院士:国际著名物理学家,我国粒子加速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③多媒体出示历届获奖情况历年获奖人物,请同学们迅速浏览,并记住他们的名字。
2000吴文俊(世界著名数学家),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2001王选(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创始人),黄昆(物理学家)
2002金怡濂(高性能计算机领域的著名专家)
2003刘东生(地球环境科学家),王永志(航天技术专家)
2005叶笃正(气象学家),吴孟超(肝脏外科学家)
2006李振声(遗传学家,小麦远缘杂交的奠基人)
2007闵恩泽(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吴征镒(植物学家)
2008王忠诚(神经外科专家),徐光宪(化学家)
2009谷超豪(数学家),孙家栋(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
2010师昌绪(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王振义(内科血液学专家)
2011吴良镛(建筑与城市规划学家),谢家麟(加速器物理学家)
④多媒体出示国家最高科技奖资料:为了奖励在科技进步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中国设立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5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国家最高科技奖为中国科技界最高奖项。
• 创办时间:2000年
• 主办单位: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 奖金:500万元
教师小结:看到我国在科技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而科学家们的创新精神,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想一想:国家设立科学技术奖的目的是什么?对我们国家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学生交流讨论发言。
(4)回眸历史,明确创新对国家和民族民族的作用
①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说一说我国历史上有哪些科技创新成就?
教师总结:四大发明、地动仪、圆周率等
②了解世界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
第一次科技革命第二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
蒸汽机发电机电脑
③从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变化中你体会到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的崛起;二次科技革命推动了德国和美国的崛起;三次科技革命最大的受益者就是美国。科技创新对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重大意义。
思考:创新对国家和民族民族的作用?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1、与时俱进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创新是当代科技发展的主旋律。
2、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处于领先的地位。
1986年3月邓小平提出,即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现在我们我家正扬起创新的风帆,乘着科技之船而乘风破浪,扬帆远航。我们每个同学都应做时代的弄潮儿。
2.自主探究2好奇心与创新的关系
(1)我国伟大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常常一个人靠着家乡的一些来历不明的石头出奇的遐想,好奇的自问,为什么这里会出现这些孤零零的巨石?它们是借助什么力量到这儿来的。后来李四光走遍了全中国山川河流,作了大量的考察与研究,终于断定这些怪石是冰川的浮砾,是第四纪冰川的遗迹。纠正了国外学者断定中国没有第四纪冰川的错误理论。
思考:根据故事你能说出好奇心与科技创新有什么联系?
教师总结:好奇心是走上科技发明创造之路的起点,是创新的最初动力。
(2)探究天地:有了好奇心一定能创新吗?
清华大学的刘海洋“为了测试熊的嗅觉”将硫酸泼向北京动物园的5只熊。
有的人因为好奇,染上了吸烟、酗酒、网络游戏、浏览色情网站甚至吸毒等不良嗜好。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好奇心也需正确把握,否则会对人们的成长造成消极影响。
(3)好奇心如何发展为创新呢?
请看一组图片
多媒体出示课件:科学幻想画作品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三、自我展示
(一)请你选择:
1、兴起于20世纪40-50年代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是()
A、电的发明和电力的广泛应用;B、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
C、电子计算机、原子能和空间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D、生物技术、纳米技术、信息技术。
2、从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至今,计算机硬件的运行速度和信息容量不断增加。体积和耗能不断减小;软件从机器语言和高级语言程序发展到高级的系统集成软件;功能方面除了最初具有的数值计算功能越来越强外,还逐渐发展了信息处理、网络通信、控制管理和多媒体等功能。这一事实说明()
①创新推动了科技的发展;②创新依靠科技发展;③创新是力量之源、发展之基;④科技发展靠创新;⑤计算机是瞬息万变的,人类永远跟不上它的变化;⑥科学的本质是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计算机的进步。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C、①③④⑥D、②③⑥
3、好奇之心人皆有之,有人认为“有了好奇心就一定能成功”。对此,你的理解是()
A、是正确的,因为好奇心是走上科技发明创造之路的起点;
B、是错误的,因为只有把好奇转化为兴趣,进而发展为志趣,锲而不舍,才有可能打开成功的大门;
C、是正确的,因为好奇是创新的使者,好奇是创新的最初动力;
D、是错误的,因为好奇心容易使人产生盲目从众心理。
二、嫦娥二号发射成功,你有何感想?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参考答案提示:
(1)创新是力量之源、发展之基;科学的本质是创新,科技发展靠创新。
(2)与时俱进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创新是当代科技发展的主旋律。
(3)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处于领先的地位。
四、回首反思谈收获
创新与科技发展
(一):科技发展靠创新
1、创新是力量之源,发展之基;科学本质是创
新,科技发展靠创新。
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
发达的不竭动力。
(二)由好奇到创新
1、好奇心是发明的起点,是创新的最初动力。
2、由好奇到兴趣,再发展为志趣,锲而不舍才能
最终有所发现和创造。
五、课后提升作业
请同学们在课后搜集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取得的成就并进行交流。
六、教学反思:
创新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东西。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教师没有过多的进行理论上的讲解,而是结合学生的思维水平和知识储备,选取他们比较熟悉的事物,并且设计难
度适中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的思维,从而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逐步分解大问题,层层推进,最终形成完整、清晰的认识。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教学内容多,且不易理解,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设计了较多的问题,尽管效果不错,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权利,稍有老师“牵着学生走”的感觉。如果部分材料能够再精简一下,删除个别没有价值的问题,给学生更多自主思维的空间,效果可能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