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闻采编与写作
新闻采编与写作(一九九八下江苏专)(专)(本)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有关新闻的基本特征,就目前国内新闻界已发表的意见来看,主要是指存在性、_____、价值性、传播性。
2.新闻的载体主要是指报纸、广播和______。
3.在新闻作品各部分中,______的写作具有重要意义,它为整体内容定下了基调。
4.新闻背景安排的方法,主要有明嵌和______。
5.悬念式结构是______结构的发展和完善。
6.人物消息的特点之一“新”,是指______新和时间新。
7.电视新闻解说词的字数受______长度的限制。
8.广播消息的导语应该突出最重要的新闻要素:何时.______。
9.记者和编辑的关系反映在新闻写作上,需要记者确立三种意识,即供需意识、______和版面意识。
二.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要政治家办报”,这是()的一句名言。
A.邓小平
B.毛泽东
C.江泽民
D.胡乔木
2.19世纪()年代,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报纸的发行面不再限于上层社会,开始向中下层社会扩展,出现了廉价的“一分钱报纸”。
A.20
B.30
C.40
D.50
3.()同志说:“记者应多问少讲。”
A.胡乔木
B.田流
C.穆青
D.徐迟
4.电视记者在采访时主要是用()来表达。
A.书面语言
B.身体语言
C.方言俚语
D.口头语言
5.新闻的(),是指受众在解决了“不知道”的问题后,后面再有同样的消息,就不再有阅读和收视的兴趣。
A.瞬间性
B.一次性
C.排他性
D.机遇性
6.标题中的副题都是()
A.实题
B.虚题
C.肩题
D.正题
7.早期的导语写作要求新闻诸要素俱全,这就是所谓()
A.第一代全型导语
B.第二代导语
C.第三代导语
D.直接导语
8.著名新闻作品《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是运用了()安排层次的主体展开方式。
A.按时间、空间顺序
B.按逻辑顺序
C.将时、空顺序和逻辑顺序结合起来
D.按主次关系
9.“可读性”的概念,把()明确摆在大众传播的重要位置。
A.记者
B.受众
C.采访对象
D.编辑
10.从表现主题角度看,()是新闻素材中的主要材料。
A.骨干材料
B.细节材料
C.特定性细节材料
D.一般性材料
11.选材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用最精当的材料把()表现得更充分、更突出、更深刻。
A.新闻结构
B.新闻语言
C.新闻主题
D.新闻背景
12.新闻作品的(),就是记者按照“用事实说话”的原则和表现主题的需要,用一定的组织方式把一系列事实材料加以合理安排。
A.题材
B.文体
C.结构
D.立意
13.()撰写的《哥德巴赫猜想》,在许多段落都运用了跳笔,使全文跌宕多姿。
A.黄纲
B.艾丰
C.徐迟
D.陈祖芬
14.衬笔又称衬托法,作衬托的对象,叫()
A.主体
B.客体
C.本体
D.衬体
15.()的主要特点是把客观事实与主观感受交织在一起,感受糅合于事实描述之中。
A.特写性新闻
B.印象式新闻
C.纯客观新闻
D.新闻述评
16.狭义的新闻就是指()
A.消息
B.通讯
C.新闻素描
D.简讯
17.消息文体中最简短的一种是()
A.特写
B.简讯
C.动态消息
D.新闻公报
18.把全国或某个地区或某一场合的新情况概括在一条消息中的综合手法叫做()
A.动态综合 B.问题综合 C.横向综合 D.纵向综合 19.新闻根据有两个组成部分,即()和价值性。
A.时效性
B.客观性
C.概括性
D.主观性
20.评述性消息兼具两种功能,即新闻和()
A.评论
B.叙述
C.说理
D.分析
21.以夹叙夹议、边述边评的方式写成的消息称为()
A.新闻公报
B.新闻述评
C.综合消息
D.特写性消息
22.通讯按时间或事物发展的顺序安排层次和材料的布局方式叫(A.对比式结构
B.倒金字塔结构
C.横式结构
D.纵式结构
23.工作通讯的基本特点是()
A.现实针对性
B.生动性
C.典型性
D.概括性
24.人物专访中的三要素是人物.记者和()
A.问题
B.时间
C.现场
D.事件
25.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1936年开播于())
A.美国
B.日本
C.英国
D.加拿大
26.“猎奇”是社会新闻报道中的()
A.特色
B.误区
C.侧重点
D.主旋律
27.判断广播新闻价值诸要素中最重要的一项是()
A.简洁性
B.传真性
C.及时性
D.生动性
28.经济新闻通常分为两大类:“大经济”、“小经济”,其中“小经济”是指()报道。
A.生产建设
B.流通消费
C.金融证券
D.市场行情
29.编辑对新闻稿件的加工处理属于()
A.重复性劳动
B.创造性劳动
C.一般性劳动
D.互补性劳动
30.1997年6月新华社播发的《丢掉幻想、走向市场》是一篇()
A.评述性消息
B.特写性消息
C.动态消息
D.综合消息
三.多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有一至五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全部选出,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正确答案没有选全或有错选的,该题无分。每小题1分,共5分)
1.电视采访与一般采访相比有较大的优越性,表现为()()()()()
A.观众参与感明显
B.可信性强
C.亲切自然
D.有背景音乐
E.即兴发挥
2.粗笔也称()()()()(),是一种用“取其大而略其小”的笔触,描绘事物的表现手法。
A.工笔
B.白描
C.白画
D.跳笔
E.素描
3.人物新闻要求以新鲜材料为主,所谓新鲜材料是指()()()()()
A.新近发生的事
B.事情本身很新鲜
C.事实鲜为人知
D.突发事件
E.先进事迹
4.事件通讯的特点有()()()()()
A.典型性
B.事件性
C.时效性
D.多样性
E.综合性
5.电视新闻与报纸、广播等新闻媒介相比具有()()()()()特点。
A.真实性
B.视象性
C.综合性
D.生动性
E.即时性
四.名词解释题(第1.2小题各3分,第3小题4分,共10分)
1.变笔
2.通讯
3.社会新闻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新闻工作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必须处理好哪几种关系?
2.简述记者和采访对象的关系。
3.记者的版面意识具体表现为什么内容?
六.写作题(30分)
阅读下面一篇新闻稿,并对原稿予以改写:
[本报讯]张国良教授曾于1981年和1988年两度赴日本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学习与研究大众传播学,十多年来,张教授发表译著和著作近二十部,在我国传播学界产生重大影响。4月11日,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张国良教授应邀来到苏州,给江苏省宣传文化研究生班讲学。他结合当前大众传播的实际状况,对新闻传播学的基本原理和重要概念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述。
晚间,张教授在他下榻的东园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张教授说,苏州这座城市很美,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曾数次来苏州,这次来,与宣传文化研究生班学员的接触,对他来说十分有意义。
张教授谈到,知识经济已成为影响当今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已开始意识到这一现实,并努力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借鉴,重视信息产业的发展,加强自身结构的转换,加快资产重组,进行最有效率的资源配置,他注意到苏州对此已作出了积极的反应。
在预测我国传媒发展前景时,张教授说,传播事业在不远的将来肯定会发生重大改革,传统的“泡沫传媒”终将消失,技术的分工也将趋于模糊。他提醒说,这对当前的传媒事业提出了严重的挑战,我国的传播和新闻工作者应该及早为此作出技术和心理上的准备,面向未来,接受挑战。
改写的具体要求:
(l)主题要集中,思路要清晰,据此要求合理选用.安排原稿中的事实材料;
(2)结构形式和语言文字应符合新闻体裁特点;
(3)为改写后的新闻制作标题,做到题、文统一。
(专)(本)
第二篇:新闻采编与写作基础知识
新闻基础知识记忆点
●普利策奖也称为普利策新闻奖。现在,不断完善的评选制度已使普利策奖被视
为全球性的一个奖项。
●中国最高新闻奖长江韬奋奖原分别为范长江新闻奖和韬奋新闻奖,2005年根
据中央关于《全国性文艺新闻出版评奖管理办法》的精神,将两奖合并为“长
江韬奋奖”。
●现在常说的“两报一刊”,即重要宣传口径要以“两报一刊”为依据,这“两
报一刊”指的是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解放军的《解放军报》、中共中
央机关刊物《求是》。
●新华通讯社,简称“新华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通讯社
●中新社:中国新闻社,简称中新社。是中国内地仅有的两家通讯社之一,以
海外华侨、外籍华人和港澳台同胞为主要服务对象,向境内外媒体提供供稿服
务。●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指导方针 四个“以”: 宣传工作的“四个以”:“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
舞人。”
●中国的记者节11月8日确定为“记者节”。记者节像护士节(每年的5月12
日)、教师节一样(9月10号),是我国仅有的三个行业性节日之一。按照国务
院的规定,记者节是一个不放假的工作节日。
●新闻工作者应有的素养是多方面的,诸如政治素养、道德素养、文化素养、作风素养、科学素养、技能素养等。
●新闻敏感:
1、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迅速判断某些事实(事件)的社会意义以及可能产生的社会意义的能力。
2、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判断某些事实在全局中的地位、在事物发展阶段上影
响大小的能力。
3、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判断某些事实能否引起读者、听众兴趣和兴趣大小的能力。
4、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在同类事实中,迅速判断哪个重要、哪个次要、哪个无关紧要的能力。
5、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见微知著,从看来无关紧要的事实中发现它具有新闻价值的能力。
6、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注意宣传口径并且能发现某些宣传口径有所变化的能力。
●新闻线索的获取渠道
1、通过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及负责同志的活动、讲话获取之。
2、通过各种会议、简报获取之。
3、通过记者耳闻目睹获取之。
4、通过对日常情况的积累获取之。
5、通过广大受众、亲友的提供和与他们的接触获取之。
●采访提问的三种形式
1.正面提。
2.侧面探。
3.反面激。
●具体地讲,报纸编辑工作的内容包括:制定报道计划、组织稿件、选择稿件、修改稿件、配置稿件、组织和撰写言论、制作标题、安
●排版面等几个方面。
版面的元素包括有版面空间、字符、图像、线条、色彩等等。
●新闻策划的流程有五个步骤:
A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策划的主题,进行目标定位
B拟订报道方案
C实施方案与保障措施
D信息反馈与目标校正
E效果检验
●如何明确报道思想:
(1)采访目的受报道思想制约并服务于报道思想
(2)报道思想要符合客观实际
报道思想能够引导记者更好地深入实际、挖掘新闻事实,但这仅仅是就一般情况而言。
报道思想是对以往实践的科学总结,是指导记者深人实际的指南和依据。●如何获取新闻线索:
(1)通过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及负责同志的活动、讲话获取之。
(2)通过各种会议、简报获取之。
(3)通过记者耳闻目睹获取之。
(4)通过对日常情况的积累获取之。
(5)通过广大受众、亲友的提供和与他们的接触获取之。
●新闻稿件的配置:
新闻稿件的配置主要分为综合性配置、同一性配置、延伸性配置和解释性配置。其中综合性配置,就应作到“六个结合”:(1)点面结合(2)长短结合(3)多种问题结合(4)褒贬结合(5)庄谐结合(6)图文结合●消息的分类
1、动态消息;
2、经验消息(无农不X);
3、人物消息;
4、综合消息;
5、述评消息(或名评述性新闻);
6、新闻特写。
划分标准很难一致:社会新闻、公报新闻、暴露性新闻、预告性新闻
●新闻的五要素是五个“ W ”和一个“H” 即Who ,What ,When ,Where ,Why;How英语不一定记
新闻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消息的结构
(一)标题(旧的关于一行题、两行题、三行题的说法有些含混)
1、单一题
•新婚妻子为婚房甩话:不买别墅就让孩子叫你伯伯
(两个短语,仍是单一题。如《错批一人 误生三亿》。同样长度的两个短语中间不用标点,其他文体也是这样。两个同样长度的新闻标题如
小男孩大哥大报案
三歹徒一小时落网(这种形式也有的书上叫双行题)
仍是单一题。长句转行的也可能是单一题。
2、组合题
(1)由引题(眉题、肩题)加主标题(主标)的两项式组合题
(2)由主标加副题(辅题、子题)的两项式组合题
(3)由引题(眉题、肩题)加主标题(主标),再加副题(辅题、子题)的三项式组合题;注意子题与提要的区别。
(二)导语
其前的电讯头、本报讯是编辑加的表示发布权、消息来源、独家新闻等。导语最好专列一小节。少数报道,正文只有一大段,如毛泽东亲自写的《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南渡长江》。导语都是第一小层次。常见导语写法:
1、叙述式
2、描写式
3、提问式
(三)消息主体的结构
1、倒金字塔式
2、金字塔式
3、倒金字塔式与金字塔式并用结构
4、并列式(如镜头
一、镜头
二、镜头三)
5、悬念结构
6、自由式结构。等等。
(四)消息的背景
消息背景又称新闻背景。起交代说明等作用。
1、说明性材料(政治背景、人物背景、条件背景、历史背景、地理背景等);
2、注释性材料;
3、对比性材料
第三篇:纪检监察信息采编及新闻写作(精选)
纪检监察信息采编及新闻写作
海安县纪委、监察局
2010年7月
信息工作和新闻报道都是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处中心但服务中心,不做决策但影响决策。信息是下级向上级汇报日常工作的重要渠道,是上级了解下情的重要途径,是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是领导指导工作、解决问题的依据和保障。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是时代的忠实记录,是活着的历史,具有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传播知识,凝聚人心,团结力量,弘扬正气,鞭挞邪恶,指导和推动实际工作等重要作用。
信息与新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广义上讲,信息与新闻都属于信息,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都具有客观性、真实性、时效性,都能影响人们的认识和行动,在一定意义上都具有指导性。新闻的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原因等五要素缺一不可。信息作为一种应用文体,具有一般新闻特点,也具备五个基本要素。主要区别表现为信息的内部性和新闻的公开性。也可用一句话来概括:信息是内部新闻,新闻是公开信息。具体表现为:一是服务对象不同。新闻的服务对象是社会大众,帮助人们及时了解时事政治和热点问题,发挥宣传教育作用。而信息主要为各级领导机关服务,帮助各级领导及时沟通、掌握情况,为实施科学决策、指导工作提供翔实依据,其服务对象的范围要窄得多,层次也比较高。二是写作手法不同。从结构来讲,新闻一般要求五要素俱全。根据工作需要、领导要求和信息的内容,信息有时只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而不必强调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结果。从表现形式上来讲,新闻形式灵活多样,语言要求生动活泼,而信息语言要求准确、平实。新闻经常使用比喻、拟人、反问、借代、双关等修辞手法,而信息要求规范,避免任何歧义。新闻的篇幅长短不一,而信息则是越短越好,只要能把问题讲清楚就行了。三是干预能力不同。新闻只是让读者了解情况,并不具有约束力,产生的是舆论影响作用。而信息直接传递给各级领导,无论是收集情况、反映问题,还是提出建议,都是为领导科学决策作参考的,发挥参谋助手作用。新闻与信息相比,权威性有一定的差距。
第一部分:信息采编
一、信息的选题
上报信息要围绕领导机关的决策需要来选题。在实际工作中,领导机关的决策意向要靠信息工作人员来追踪和揣摸,这里有一个主动服务和经验积累的问题。因此,信息的选题要围绕以下几点来进行:一是领导关注的‚重点‛。紧紧围绕反腐倡廉建设中影响全局、事关长远的问题,注意研究领导决策需求。二是具有特色的‚亮点‛。突出地方特色,及时反映本地本部门在反腐倡廉工作中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出现的情况、存在的问题。三是群众反映的‚热点‛。关注社情民意,反映群众呼声,既要如实编报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好经验、好做法,又要客观反映漠视群众疾苦、侵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四是工作落实中的‚难点‛。重点报送上级没有作出安排部署,但基层工作普遍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
要把服务领导决策作为信息采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围绕以上四个方面,重点编发十类信息,即:表明态度的反馈型信息、介绍动态的工作型信息、阐明观点的讲话型信息、聚焦热点的社会型信息、叙述案情的案件型信息、总结成绩的经验型信息、说明条款的制度型信息、反映问题的忧患型信息、分析特点的调研型信息、提出对策的建议型信息。具体来讲,应注意把握以下五个方面:
(一)围绕全党工作大局选题。一方面,这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需要。近年来反腐倡廉工作与党的中心工作联系越来越紧,与有关部门的合作越来越多,要求我们必须掌握更多的相关信息。只有站在全党工作大局的高度,才能捕捉到必要的相关信息。另一方面,实践证明,胸中有了全局观念,才能拓宽信息选题的视野,延伸信息工作的触角,选准领导关注的信息,提高信息参与决策的作用。围绕大局采编信息,要突出这样几个方面:贯彻中省市重大会议及中央领导人重要讲话精神情况;基层党组织和政权建设中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落实重大改革措施中的情况;对领导决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苗头性、倾向性、政策性问题;重要社会动态、突发性事件及其他紧急情况,等等。如,《海安县纪委召开十届五次全会》、《海安县纪委监察局迅速学习传达中央纪委十七届五次全会精神》、》,等等。
(二)围绕反腐倡廉中心工作选题。信息的选题必须紧密结合纪检监察工作实际,在及时有效地反映各地各部门纪检监察工作情况的基础上,突出反映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工作重点。每年纪委全会都部署新一年的任务,不同时期都有特定的工作重点,我们信息工作的重心要随着不同阶段工作重心的转变而转变。一般来说,信息的选题主要是重点工作的贯彻落实情况;落实中省市关于反腐败工作重大决策部署和阶段性 工作进展情况,采取的重要措施、遇到的困难、阻力和存在的问题与建议;重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政策推行中的问题,开展工作的典型经验、好做法及正反典型等。比如,去年中纪委部署开展的工程领域专项治理执行情况,今年中央颁布的《廉政准则》的贯彻落实情况,中央纪委下发3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办案安全工作意见》等等。这方面的信息如,《海安县纪委监察局出台五项制度促进依法依纪文明办案》等。
(三)围绕领导关注的大事和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选题。群众反映强烈、集中的热点、敏感问题,往往是领导关注的问题。从近两年情况看,以下几个方面领导都很关注:一是涉及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的重大政治问题和违反政治纪律的信息。现在,有的党员干部在公开场合公然发表反对中央已经作出决定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历史结论,歪曲党的历史,诋毁党的领袖人物和党的优良传统,散布错误观点,造成恶劣影响。这都是严重违反党的政治纪律的行为,必须引起各级党委和全党同志的密切注意和警觉。所以我们做信息选题时必须要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坚定性。二是司法腐败问题和发生在执法执纪部门影响恶劣的案件。如《河南安阳市一交警队长用警车护送三吨炸药赴山西开黑矿》、《江西省公安厅原副厅长许晓刚索贿受贿近500万元包养情妇6名》等。三是发生在重点行业部门的重大案件和严重违纪问题及典型案件,以及主要部门主要领导的严重违纪违法案件。如《湖南龙山县统计局局长被调查期间报复举报人雇凶伤人》、《重庆石柱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在营业性娱乐场所殴伤县委组织部长》、《海安纪委查处一起严重违反换届纪律串通拉票搞非组织活动案件》等。四是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及国有企业法人严重违纪违法等问题。如《广东佛山市一居委会党支部书记伙同他人侵占集体资金千万元赌博挥霍》、《村主任违纪被查处,120余村民围堵政府机关达9小时》等。
(四)围绕一些倾向性、苗头性信息选题。问题信息对领导机关决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虽然还没有形成气候,但是也要及时报告给上级领导,否则成了一种歪风,制止纠正就很难。一般来说,这类信息特点突出。当然,不同的地方、不同的部门、不同的行业、不同时期,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不一样。拿部门来说,党政机关、执法部门、经济部门、文化部门、科技部门,各有各的特点;拿时间来说,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热点问题。反映问题,要突出地方、部门、行业的特点,做到有个性、有特性、有典型性。如《招投标领域中违纪违法案件的主要形式》、《商南清纠6辆违规公务车》等。
二、素材的收集
素材收集是整个信息处理的第一环节,也是做好信息工作的基础。要 使信息收集广泛而重点突出,必须充分利用一切有可能的信息渠道,增加信息来源。收集信息的渠道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从基层挖掘信息。要把信息触角向社会、向基层、向群众延伸,拓展社会舆情信息来源。支持和鼓励全县所有乡镇、部门向县纪委办公室报送信息,并对信息报送情况实行动态管理。目前,全县共编印信息108期,被市纪委采用5篇,其中乡镇和部门上报的信息被采用的不足10篇。这说明我们基层的信息采编和报送工作还十分薄弱。希望大家进一步增强信息敏感性,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把此项工作做好。
二是从媒体上发现信息。媒体具有信息来源广泛、传递迅速等特点,要善于借助宣传部门、新闻单位掌握反腐倡廉工作有关情况的优势,充分利用媒体网络资源,坚持每天从报刊、网站、广播、杂志中查找有价值的、能供领导决策参考的信息,及时反映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增加进入领导决策的信息量。
三是从党委政府、人大政协获取信息。要主动加强与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等部门的联系沟通,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从中挖掘、筛选一批与反腐倡廉工作相关的信息。
四是加强与公检法等职能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公检法、审计、信访、财政等部门,是纪检监察系统信息重点联系单位。我们应从这些部门下发的文件、报送的工作总结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使领导了解掌握更多、更真实、更全面的工作情况。
五是从机关各工作部门中发现信息。要主动与本机关各工作部门进行协调联系,紧紧围绕本机关各个时期中心工作的进展情况,从工作总结、领导讲话、文件通报上及时了解各项工作开展情况;注意与领导及有关同志交谈,获取最近有什么新任务,安排了什么新工作,有什么新措施,取得了什么新成果等,充分挖掘内部信息资源潜力,扩大信息来源。
六是通过参加会议发现信息。每次会议都包含大量的信息,通过纪委全会、常委会、办公会、联席会、工作会、座谈会、研讨会、动员会、表彰会等,认真阅读会议文件材料,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线索。如纪委全会上重要工作部署及主要领导在会上的重要言论等,学习研讨会上提出的对当前工作有指导、借鉴意义的新观点、新意见、新建议等,都是重要的信息线索。
三、信息的写作
(一)信息主题的提炼
主题是信息的灵魂,材料的取舍、结构的安排、语词的使用,都要围绕表达信息主题的需要来进行。确定纪检监察信息主题,一要新。即观点 明确、角度新颖。对于已有观点,如果紧密结合上级要求,选择一个新的角度来确定主题,信息就会焕发生命力,价值就会更高,容易引起上级机关及领导同志关注。二要深。就是深刻、典型、有高度。抓住深层次的东西,主题才会有高度。如中纪委办公厅采用《浙江宁波市一村支书任职一年贪污诈骗近千万元》的信息,就是抓住了当事人级别只为村级干部、上任时间只有一年、但是贪污诈骗数额特别巨大等典型特点。三要准。观点不准确,写得再精彩,也不能算是好信息。信息工作人员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任务的熟悉,是主题观点准确的前提。
(二)信息的文字要求
信息文字的要求是准确、简短、鲜明、朴素。
1、文字准确。一是规范。纪检监察信息属于公文,公文的语言风格特点是:庄重典雅,运用规范的书面语言。二是选用专业术语。纪检监察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在长期的工作中形成了许多专业术语。如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查办案件、治理教育乱收费、减轻农民负担、优化投资环境等等固定词语,就能准确反映专业概念,言简意赅。换成其它词语,就会失体,影响意思的准确表达。三是不用错别字,不生造词语。有些信息会发现一些错别字、生造词语,这些都会影响信息概念的准确表达,所以在信息工作中尽可能避免错别字、生造词语。四是不用模棱两可的词语。弹性大,不确切的模糊语言,会让人产生歧意,也会影响信息内涵的准确表达。
2、文字精练。对于纪检监察信息中的语言,尽可能做到言简意赅,集中明确写出表达意思,不添油加醋,不罗嗦,能用短句不用长句,能用一句不用两句,把意义不大的装饰性词语去掉,保留最能说明事理的实词,压缩、压缩、再压缩,用最少的语言说明工作情况。到底一条信息写多长为好呢?中纪委有一个标准,大家可以参考:单条信息字数300-500字,综合性信息千字左右,专刊最长不超过2000字。
3、文字鲜明、朴实。鲜明就是用词新颖,语言有生机和活力,朴实就是用语典雅朴素。如《商南开展干部作风和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商南党务政务服务中心投入运行》、《白浪镇严查信访案件确保村‚两委会‛顺利换届》等信息,词语就十分朴素、鲜明。
(三)几种常用类型纪检监察信息的写作
依据内容的不同,纪检监察信息一般可分为动态性信息、综合性信息、经验性信息、负面信息、调研性信息、反馈性信息、案件类信息、政策性信息、预测性信息等。下面介绍常见的几种纪检监察信息的特点及写作要 求。
1、动态性信息:动态性信息,是指反映某项工作、活动或事件的发生、发展、变化的客观情况的信息,重在说明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客观情况。动态性信息是大量的、最常见的一类信息,它能向领导机关及时提供情况,也是领导机关全面了解情况、掌握动态的重要渠道。这类信息主要反映反腐倡廉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及纪检监察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一般是一个地方、部门召开了什么会议,出台了什么办法,开展了一项什么工作等等。比如,《海安开展万人政风行风问卷测评活动》、《海安工程建设系统召开警示教育大会》等。
编写动态性信息要注意把握以下几方面:一是尊重事实。动态性信息是客观情况的直接反映,必须采取写实的手法,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情况。无论是反映工作上的进展、社会各界的反映,还是反映某一事件的过程都必须实事求是,以‚实‛为本,全面反映情况,既要报喜,又要报忧,忠于事实,有明确而单一的主题,反映成绩和经验的情况不能拔高、夸大、追求完美;反映问题的情况不能渲染,更不能追求所谓‚轰动效应‛。动态性信息反映的数据必须准确无误,反映客观情况的过程要全面,尤其是反映某一事件的动态性信息,对主要问题、过程情节及时间、地点都必须交待清楚。二是快写快报。信息的价值体现在时效性,信息工作者必须具备雷厉风行的作风,能快速从日常实际工作中理出最新进展和最新动向,从变化的客观情况中抓住有用的信息素材,尽早动手,快速编写,快速传递,及时上报。三是简明扼要。要简单明了、朴素实在,详略得当、干净利落。尽量使用确定性语言,是就是,不是就不是,语义界限要分明;尽量使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更不必翻来覆去解释,用最少的语言说明情况;尽量使用规范化语言,用词和句式要合乎语法,通俗易懂,文理通顺。
2、经验性信息:经验性信息,是指反映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对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做法和经验的信息。对实际工作有指导、启迪和借鉴作用,是经验性信息的核心。一条经验性信息的质量好坏、价值高低,关键在于它的指导作用。经验类信息要有成果、有做法。成果要充分,令人信服、令人称赞,做法要具体、有可操作性、有特点,能说明做法与成果的因果关系。
编写经验性信息要把握好三个方面:一要深入挖掘。经验性信息不仅要注重总结经验,更要重视启发他人、指导工作。采编经验性信息要选好角度,角度太大,面太宽,则容易面面俱到,没有特色,没有新意;要突出特色,立足本地、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抓住工作中最有特色的东西深入挖掘,总结出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经验;要作风扎实,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第一线,广泛进行调查研究,取得第一手资料,进而编写出高层次信息。二要善于提炼主题。经验性信息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题提炼得是否深刻、新颖。立题时要紧紧抓住事物本质,准确揭示其深刻内涵,做到小中见大,点中见面;要尽可能提炼得高度凝炼,重点突出,观点鲜明。提炼主题要从全局出发思考问题,善于把隐藏在事物内部的深刻意义挖掘出来,对大量的一般的感性认识进行认真的分析、比较、提炼。三要注重典型导向。经验性信息一定要注重典型导向,注意围绕工作重大部署收集编发一些新的做法、措施与效果,指导实际工作;同时,要注意围绕工作重点和难点,报送基层工作中的一些成功经验,为领导推动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对一些新颖、成功的做法,要写具体、写清楚,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切不可简单地罗列情况或泛泛地空发议论。今年我们编发的信息《江苏海安建‚网上回帖员制度‛ 回应社会关切 畅通民意诉求》,被中纪委刊用,中纪委副书记张惠新作批示,并安排专人到我县进行了调研,扩大了这项工作在全国的影响。
3、综合性信息:综合性信息,是指按照上级需求和内在联系,围绕一个主题,将获取的初级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归纳整理,形成的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某一特定事物全貌的系统性信息。我们平时收集到的大多是反映事物表象的、零散的、琐碎的初级信息,要形成系统的、高质量的、高层次的信息,必须对这些初级信息进行总结分析、归纳提炼,由点到面、由偏到全、由单一到整体,客观反映事物全貌,揭示事物本质属性。只有把某一个问题、一个事件,或一个乡镇、一个系统、一个部门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情况汇集在一起,综合分析、加工提炼,反映出具有全局性的问题和倾向,才能更好地为领导决策服务。
编写这类信息需要注意,不能只发空泛议论,只讲道理没有生动具体的内容不行;不能简单的进行现象堆积和罗列,反映不出规律性、实质性的问题也不行。目前,各乡镇、各部门上报的信息,有很多是反映一般性工作动态的,缺乏有新意的工作思路,这类信息如同一杯白开水,平淡无味;有的信息标题很吸引人,但正文却没有具体事例做依据,没有情节,没有数字,也没有统计分析的东西,都是一些空话、套话,没有特色。因此,我们一定要注意,报送信息必须有实在的东西,不能简单的进行罗列、堆砌。在综合性信息的采编过程中,要通过对信息材料的分析、研究、提炼和加工改造后,通过主题反映出事物的本质特点,提醒人们注意某一问题、动向和苗头。确定主题要讲究‚新‛和‚异‛,‚新‛就是要善于挖掘深层次的问题,用新的观点表达信息主题;‚异‛就是指观点、语言要与众不同。要善于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来观察、分析问题,研究事物的多面 性,寻找事物的个性特征。在编写时要突出重点,把最有价值的部分反映出来。
4、负面信息:负面信息也叫问题性信息,是指反映本地、本单位工作中存在问题及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的信息。负面信息对于领导决策至关重要,因为它反映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无法回避的,只有认识它、反映它并采取措施解决它,才能改变其存在方式。由于负面信息具有倾向性、苗头性和警示性的特点,因而它对领导制定决策、实施决策、完善决策更具有参考作用。根据负面信息滞后性、阶段性、时效性等特征,编写负面信息要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是专题专报、观点鲜明。负面信息要做到专题专报,紧扣主题,注意针对性,坚持一事一报和快写快报。二是情况要搞准、吃透。负面信息要求情况必须真实,不能谎报情况或情况不实。情况一定要吃透,不能听风即雨;一时不能明了的,必须经过调查核实,把情况吃准后再报,确保信息的真实性。三是定量定性要适度。定量分析要避免虚报和夸张,定性分析要揭示本质。在写成效类信息时,估价和肯定成绩的词是用 ‚显著‛、‚优异‛‚巨大‛‚很大‛,还是用‚较大‛‚较好‛‚明显‛,都要认真进行比较掂量,客观求实,留有余地,不要把话说得太满、太过。特别是负面信息,用‚问题严重‛、‚形势严峻‛,还是‚不容乐观‛、‚不容忽视‛,或是‚应予关注‛、‚值得沉思‛、‚应当引起重视‛,都需要信息编写者根据内容细心揣摩。对问题严重程度的界定,用‚绝大多数‛、‚大部分‛、‚部分‛,还是用‚少数‛‚、一些‛;对损失的界定,用‚巨大‛、‚严重‛,还是‚重大‛,都要依照规定从负面信息问题的程度、性质、范围上进行界定和区别,尽量避免用词不准确,给领导决策造成误导和错觉。四是巧选编写角度。负面信息难报,主要是领导对报忧有疑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注意把握好编写的角度,掌握好处理的艺术和技巧。要善于反题正做,将反映某地、某单位的问题改为某单位采取何措施治理(解决)存在的问题,以积极的态度来看待和解决问题,就能取得反题正做的效果。
5、案件类信息:案件类信息不仅要写明案件性质、案件情况、作案手段、案发时间、查处时间、进展程度(刚刚立案?正在深入查处?审理?还是已受到纪律处分?什么处分?),还要写清楚案件当事人及与案件有直接关系人员的姓名、所在单位、职务、身份,不要用某某单位、张某某、李某某之类的代词,张三或是李四,要写清楚。时间要具体到某年某月,避免使用‚最近‛、‚近来‛、‚一个时期以来‛等模糊概念。数量要准确,避免用‚许多‛、‚无数‛等无定量词。地点要确定,看过之后能让人明确具体方位;事件要准确、清楚,不能含糊其词。既然上报,就没有必要隐 瞒,更不必闪烁其词。对于一些案发时间距今较远的案件信息,在报送时要用一个简短的导语说明查处时间,否则,就会给人一种过时的感觉,影响信息的参阅价值。
四、信息的报送
(一)必须真实。信息工作掺不得半点水分,不论是喜是忧,都要客观真实,不能为了提高上报率而上报。信息是为领导决策服务的,一定要避免粗枝大叶,不能似是而非,更不能做夹生饭。
(二)注重时效。就是要及时、适时。及时,就是及时发现、迅速捕捉、快编快写、快速报送,如果落后于客观实际,就失去了信息的应用价值。要注意避免迟报、缓报,更不能压报、瞒报、漏报。有的乡镇和部门发生的事情在报刊、电视、广播等新闻煤体早已公布了才报送信息,这样的信息就缺乏时效性,报了也是事后诸葛亮、马后炮。由于纪检监察信息的内部性,其时效性比新闻还要强,如果落后于新闻,其内部性也就没有了。
(三)注意报送格式。
1、报送信息编号。县级按照‚海安2010-X‛编号,乡镇和部门参照县级编号。上报信息除了在信息标题上方标明编号外,在邮件的‚主题‛栏也要同时注明编号和信息标题。
2、报送渠道。信息一般应通过网络报送,重要紧急情况可通过传真或其他方式进行。涉密信息必须由专人送达或电传,不涉密信息可通过邮箱报送。报送信息邮箱应相对固定,如有变更须及时上报。传输信息时要逐条发送,并在‚邮件主题‛栏写上信息标题以备查阅检索。信息内容要复制在正文,同时选用WORD文件格式作为附件一并发送。发送信息时要做到附件文件名、邮件主题和信息题目一致。
(四)注意报送纪律。要严格按照正常渠道报送信息。对媒体热炒的与本乡镇、本部门反腐倡廉有关的事件和反映,要及时报送事实过程和处理情况,严禁漏报、瞒报。对县纪委要求核查的情况,必须及时认真核实,严禁推诿搪塞。
第二部分:新闻写作
一、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从纪检监察工作的性质和实践出发,纪检监察新闻报道工作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坚持真实性;二是坚持思想性;三是坚持时间性;四是坚持用事实说话。这四项基本要求是纪检监察新闻工作的一切方法、技能的出发点和总原则。
(一)坚持真实性 所谓真实性,即指新闻报道必须反映事物的原貌,通常也叫做准确性。从根本上说,新闻的本源是事实,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先,新闻在后,有了事实,才有新闻。主张新闻必须真实准确、老老实实地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去反映它、解释它,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那么‚真实性‛都有哪些具体要求呢?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因果等,都必须真实。因为这些都是新闻赖以成立的起码要素,若有半点虚假,必然会招致人们对整个新闻事实的怀疑,故千万不能有半点马虎。二是新闻所反映的事实的环境和条件、过程和细节、人物的语言甚至动作等,都必须真实。新闻报道不同于文学创作,即使在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时,要调动文学艺术手段,也必须绝对服从、忠实于事实的真实,否则,就不成其为新闻报道。三是新闻引用的各种资料,如数字、史料、背景材料等,都必须确切无误。在可能的情况下,要找到原始材料,并请权威人士或当事人、知情人核实,若引用已经转手、加工过的资料,当慎之又慎。四是新闻中涉及的人物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等,都必须是当事人所述,决不能为当事人代说、代想。五是讲究分寸,留有余地。在许多情况下,单就某一个事实而言,是绝对真实的,但是将该事实放到全局、大背景下进行考察,就失去了原来意义上的真实性。这是因为,整体不是个体的简单相加,宏观也并非微观的简单放大;微观科学固然是宏观科学的前提,但宏观科学更是微观科学的指导和保证。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纪检监察新闻报道中,必须从辩证角度出发,科学地把握报道的口径和尺寸,做到既客观又全面,防止片面化、绝对化。
(二)坚持思想性
所谓思想性,即指新闻报道的政治倾向,也就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闻报道中的体现。力求在新闻报道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国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之一。一般来说,广大编辑和读者衡量一篇新闻的质量的高低,往往并不是先看其写作技巧如何,而是先‚掂分量‛,即看新闻是否提出和解答了当前有普遍指导意义的问题。这个‚提出和解答了当前有普遍指导意义的问题‛就是思想性。那么,在具体写作中,我们应该抓住哪些问题来突出体现较强的新闻思想性呢?一要抓住党的方针政策贯彻执行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抓住了这些问题进行正反典型的及时报道,或能起树臶引路、排难解惑的作用,或能起引以为戒、免走弯路的效果。二要抓住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实践证明,凡事群众普遍关心、议论纷纷的问题,都是实际工作、生活中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如能从这一方面入手抓问题,往往能与受众的心理需要一拍即合,产 生极强的思想性、指导性。
在提高新闻的思想性的同时,我们千万不能忘记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否则就会使我们的新闻脱离生活,脱离读者,报社的编辑更不会采用。为了使思想性和可读性能够做到有机的统一,在新闻写作时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引而不发,含而不露。就是尊重读者,相信读者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把思想观点藏在我们精心选择的事实以及对事实艺术的叙述之中,让读者看完新闻报道后自己去想,自己去领悟,自己去下结论,读者自然就会心悦诚服。二是借用知识,纠正偏见。新闻的思想性、指导性从根本上说,就是通过新闻报道,用新的信息和知识,去满足读者的求新欲和求知欲,用正确的思想和道理去矫正人们的错误认识或者是畸形歪曲的言行。特别是在当前,我国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开放环境下,新思想、新观点层出不穷,反腐倡廉建设理论不断丰富和完善,人们渴望新闻报道提供更多的信息和知识以充实自己。我们若能明确读者的这一心理需要,在撰写新闻稿件时自觉地、艺术地把知识性和思想性熔于一炉,那么新闻报道在思想性、指导性上往往能收到奇效。三是增强趣味,寓教于乐。人们均有讲究情趣的心理特征,如果我们在新闻报道中增强健康向上的情趣,将思想性、指导性寓于趣味性之中,那么,新闻报道一定受欢迎,思想性、指导性也一定能得以较好的体现。
(三)坚持时间性
所谓时间性,即指迅速、及时地报道新闻。这是新闻报道必须坚持的又一个基本要求。力求迅速、及时地把新近发生、发现的事实报道出去,最大程度地缩减新闻事实的发生与报道出去之间的时间距离,这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特征。新闻姓‚新‛,是‚易碎品‛,报道慢了,就成了‚旧闻‛,就成了‚雨后送伞‛,就‚贬值‛。就像春天采摘毛尖茶一样,如果迟采一天,毛尖茶就会变成春茶,其价值就会大打折扣。如果说‚真实性‛是新闻的第一生命,那么‚时间性‛ 就是新闻的第二生命。怎样才能克服迟缓、保证新闻的时效性呢?应该抓住三个关键:一是强化时间观念。新闻报道的高速、高效是我们信息化程度的一种标记。如果不能强化时间观念,对新闻本身和新闻工作意味着一种轻慢。大家知道,1997年的香港回归大典的报道被公认为‚世纪新闻大战‛。为了抢得最新的报道,几乎所有的媒体都派出精兵强将,使出一切手段,‚海陆空‛全面展开竞争。中央电视台更是派出两架直升飞机全程进行追踪报道。当然,不是要求大家也这样去做,我们也做不到。只是让大家知道,新闻媒体对新闻的时间性是多么的重视。加强时间观念,在最短的时间内尽最大可能把新闻报道发布出去,这是我们必须要做到的。二是转变工作作风。要彻底转变那种习惯在‚低速公路‛ 行走的精神状态,闻风而动、迅速出击、刻不容缓地采写新闻稿件,然后通过有关程序立即发给报社,力争一分一秒也不耽搁。三是先简后祥地进行连续报道。为了赢得时间,面对一个新闻事实,特别是突发事件,我们可以先就新闻的结果发一个简讯,然后再通过深入采访,就新闻事实、新闻事件的背景、起因、发展情况、影响范围及社会各界的评述等,做深度、连续的报道。这种快慢相交、长短结合的报道形式,不仅报社喜欢,而且读者欢迎。
(四)坚持用事实说话
所谓用事实说话,即指把我们的思想观点藏在精心选择的某个事实中,让受众通过这一事实自己悟出某种道理。事实是新闻最基本的内涵,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新闻的作用和威力全在事实中。在一般的情况下,文学靠的是虚构,评论靠的是论理,而新闻靠的则是事实。实践证明,那种充满空话、大话的新闻报道,人们根本不予理睬,而受众只是信服于事实,感染于事实。怎样才能较好地用事实说话呢?一是精选事实。不能‚捡到篮里都是菜‛,也不能不分主次、事无巨细地端出事物活动的全过程,而应当根据新闻主题的需要,在众多事实和事物活动过程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选出最为典型的事例。《新民晚报》在1997年3月刊载了《江总书记的茶杯》一文,说到江总书记的茶杯是用一只果酱杯替代的,由此反映了党风好转、干部廉政这一主题。由于角度新颖、事实典型、充满可读性和感染力,在读者中激起了强烈反响。由此可见,精选事实是较好地用事实说话的前提。二是巧述事实。要求我们在具体的表述中,不仅求平实,还要求新颖、求意境、求立体感。比如,有记者就这样来表述下雨过后农村大道上的行路难:‚……经常可以看到拖拉机深陷在泥里,自行车骑在主人的肩膀上,行人赤脚在泥泞里‘扭秧歌’……‛。寥寥几笔,就让一幅立体的、动感的、新颖的画面跃然纸上,让读者在这种不落俗套的表述中获得艺术上的享受。三是夹叙夹议。用事实说话并不排斥议论,但是,这种议论必须依托于事实并为事实服务,即通常讲的要成为点睛之笔。要做到这些,议论时就应当注意:一不能多,多了就喧宾夺主;二不能俗,俗了就为败笔。比如,在各方大力协助下共同救助了一名受伤女工人,要是记者在新闻报道中加上一笔:‚社会主义真好啊!‛那么,这就是新闻写作的败笔。因为,这一事件本身就已经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如果再发议论,就是画蛇添足。四是插叙场景、背景和人物形象。这种做法,旨在增强新闻的形象性和感染力。前面在新闻的真实性中已经讲过,事实不真实,新闻无生命;形象不真实,则生命就干枯,没有活力,不能给人以难忘的印象。在新闻写作中,插入必要的场景、背景和人物形象,对于刻画 人物和表现新闻主题确实不能低估。
二、常见新闻体裁的写作方法
我们在报刊上最常见的新闻体裁有消息、通讯、新闻照片、新闻评论,而运用最多、最广泛的是消息这一文体。下面,我就消息的写作方法作以重点介绍,其他三种简单的向大家作以说明。
(一)消息的写作方法
在了解消息的写作方法之前,我们要首先了解消息结构。消息结构,指的是消息这一文体的内部构造成分及其组合方式。所谓‚内部构造成分‛,通俗的讲,就是组成一篇消息的基本零部件。一般包括:标题、消息头、导语、新闻躯干、结尾等部分。所谓‚组合方式‛,指的是新闻报道的各种布局形式。也就是说,怎样把导语、新闻躯干等基本零部件进行有机的组合,使它们组成不同表现形式的新闻报道。消息采用最多的是‚倒金字塔式‛结构,在材料安排上通常采用‚时间顺序式‛、‚悬念式‛、‚并列式‛三种结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不同内容的新闻事件,在报纸上有不同的表现方式;有时即使是同一件事情,不同报社有时会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报道,而产生的报道效果是大不相同的。如果说,主题是一篇消息的‚灵魂‛,具体的材料是消息的‚血肉‛,那么,结构就是消息的‚骨骼‛。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坚实匀称的骨骼,血肉和灵魂才能有所依附,有所寄托,才能生龙活虎,运动自如。同样道理,只有找到了恰当完美的结构形式,才能把各种零散的观点和材料、情节和场面等串联交织起来,组成一篇生动活泼的新闻报道。
1、标题。
标题就是新闻的题目,是新闻内容的形象概括,是新闻的‚眼睛‛。要求‚一语破的‛,点明新闻精髓所在,令编辑与读者‚一目了然‛、‚一见钟情‛。标题变化多端、丰富多彩,一般分为单行标题和多行标题。单行标题就是一句话标题,如《海安新任领导干部任前廉政考试》。多行标题一般由主标题和辅标题组成。主标题是标题中最主要的部分,所用的字号最大,居于最显著的地位,一般用来点明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或观点。辅题又包括引题和副题两部分。引题在主标题之上而字号较小,又称之为‚肩题‛或‚眉题‛,主要是从一个侧面对主题进行引导、说明、烘托或渲染。副题是臵于主标题之后的次要标题,字号最小,主要起补充、注释作用。新闻标题,不论是单行题还是多行题,都必须处理好实标(或称实题)与虚标(或称虚题)的关系。
单行标题必须实标,也就是说,必须以叙事为主,点明必要的新闻要素,使人一见标题,就知道这篇消息报道的是什么事情。多行标题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二行题,一种是三行题。二行题,一般有‚引题+主标题‛或‚主标题+副题‛两种。不论采取何种类型,其中有一个必须实标,另一个可以实际,也可以虚标。虚标,即内容较为抽象含蓄,或者以说理为主,着重说明某个原则、道理、愿望等。
例如:
老有养 病有医 伤有赔 失业有保障 生育有补偿(眉题)
鄞州为百姓撑起民生‚保护伞‛(主标题)
天地正气 海上清风(主标题)
全国廉政文化大型绘画书法展上海巡展反响强烈(副题)
三行题,是‚引题+主标题+副题‛的系列标题。其中有一个必须实标,其余的可以虚标。但是副题一般是实标的。引题以虚标居多。
主标题可虚可实。三行标题均为实标亦不乏其例。
江苏召开行政权力网上透明运行推进会(引题,实标)着力打造阳光政府 确保权力正确行使(主标题,实标)
屈万祥出席并讲话(副题,实标)
制作新闻标题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一是传神。要从新闻中抽取精髓,使读者望题而知文意,不能题不对文,更不能歪曲、虚构。二是具体确切。新闻标题必须包含若干新闻要素,何人何事一般应在标题上交代明白。三是简练生动。新闻标题要求字少、意明,琅琅上口,最好能使人一见就怦然心动,激发阅读兴趣。
2、消息头。
报纸上刊登的消息,其开头部分往往冠以‚本报讯‛或‚XX社XX地X月X日电‛的字样,这就是‚消息头‛。消息头的形式主要有‚讯‛与‚电‛两类。‚讯‛,主要是指通过邮寄、电子邮件或书面递交的形式向报社传递的新闻报道。‚电‛,主要是指通过电报、电传或电话等形式向报社传递的新闻报道。‚讯‛与‚电‛只是传递手段上有所区别,其性质与作用是一样的。消息头是‚版权所有‛ 的一种标志,与新闻发布单位的声誉紧密相连,它可以使读者与编辑很容易地一眼把消息与其他文体区分开来。正规的新闻报道不可忽视消息头的运用。
3、导语。
导语,是‚消息‛这一新闻体裁特有的概念,是消息区别于其他文体的又一重要特征。新闻导语是消息的开头部分,它紧接在消息头的后面,一般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依托新闻事实的精辟议论组成。它担负着三项使命:第一,以省简的笔墨反映出新闻的要点和轮廓,使读者一见即知此消息主要传递的是何新闻信息;第二,一语定意,为整篇新闻报道定 下基调;第三,唤起读者的注意,最大限度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导语在写法上千变万化,但也有一些公认的基本要求与准则:一是出语不凡,巧于开篇,突出最有新闻价值的新闻要素;二是抓住事件的核心与精华,突出新闻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三是简要的交代新闻来源和新闻根据;四是突出最新的内容和最新的时间概念;五是清晰、简明、生动。新华社记者郭玲春,曾以其不同凡响的新闻报道而闻名全国。她说:‚我有一个追求,那就是:我要写得和别人不一样。‛我衷心的希望大家能够写出更多和别人不一样的作品。
新闻导语大体上可以分为三大类:叙述型导语、描写型导语和议论型导语。
(1)叙述型导语。大多数新闻采用的都是这一类型。它又包括直叙式、概括式、对比式等不同的类型。直叙式导语要求开门见山,把最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事实告诉读者,适合于快速的报道新闻。概括式导语又叫综合性导语,主要特点是对整篇报道的内容进行浓缩和概括,大气包举,笼罩全篇,为读者提供整篇消息的梗概,适用于内容复杂、过程曲折的消息。对比式导语就是把现在的情景和过去的情景,或者把此时此地的情景与另一处情景相对比,便之相映成趣,主要特点是着眼于当前,讲过去是为了衬托现在,使消息中所蕴含的新闻价值得以充分显露。
(2)描写型导语。描写型导语是以展示事物的形象或场景为主要特征的。有些新闻事实具有生动的形象或鲜明的色彩,富有个性的细节,在写导语时若能抓住其中一点绘声绘色,给读者以某种现场感或生动感,那就成为一条描写型导语。描写型导语最常见的有见闻式和特写式两种。见闻式导语一般用于记叙、描绘比较大的场面,以叙事为主,穿插一些形象的描写。而特写式导语则抓住人物表情或一些事情的局部细节加以描绘,给人留下特写镜头般的印象,使人有身入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之感。在采用描写型导语是要注意:第一,要明确描写的目的,让描写为生动地表现报道主题服务,不能为描写而描写;第二,描写要简明而传神,一般只寥寥几笔勾勒就行了,不能过多;第三,在描写时要尽力避免陈词滥调和过分矫饰。
(3)议论型导语。新闻报道以客观叙事为主,一般不允许直接在新闻稿里大发议论,但这并不意味着排斥一切议论。议论如果运用得巧妙,照样可以达到好的报道效果。议论型导语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引语式导语。就是作者不直接出面议论,而是借别人的口发议论。适当引用新闻中主要人物的精彩而有新意的语言,放在新闻导语中,往往给人以强烈的印象。二是设问式导语。作者故意在消息的开头提出某个尖锐的、读者关心的问 题,然后加以解答,这就是设问式导语。设问时要注意抓住读者有共同兴趣的问题,不能无疑而问,也不能连续提问。三是评论式导语。在叙述新闻事实的同时,对此事实作出画龙点睛的评价,用以揭示其涵含的因果关系和现实意义,这是评论式导语的主要特点。评论式导语适用于寓理于事、以小见大的报道,但要特别注意分析事物的复杂性,不能胡乱评论。
4、新闻躯干
在欧美新闻界和国内新闻学术界,把新闻导语到结尾之间的部分称之为新闻躯干。新闻躯干具有解释和深化导语以及补充新的事实两大功能。在写作新闻躯干部分时,有四项基本要求:一是要围绕一个主题取材。意思就是说要紧紧围绕导语中所确立的主题思想来选择和运用材料。对于材料虽然很生动、很感人,但若与所要表达的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那就一定要舍得割爱。我们要知道,写得多,不一定会使新闻分量加重。二是叙事要尽量具体、充实,使读者对于我们所报道的人物或事件有较为完整而真切的了解。要围绕报道主题,以生动具体的材料进一步阐释、深化、补充、完善导语中所涉及的内容。三是叙述要生动,行文有波澜,保持读者的兴趣。‚文似看山不喜平‛,就像园林布局一样,只有讲究峰回路转、曲径通幽,才能让我们的新闻报道转折起伏、摇曳多姿。四是层次段落要分明,起承转合要自然。新闻躯干部分在消息中所占的篇幅较长,在表述时,一定要注意材料安排的顺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力求层次分明、环环相扣,每一段最好只说一层意思,不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含糊不清。
5、结尾
结尾对人们的阅读心理有相当大的影响。心理学研究表明,由于识记材料的序列位臵,记忆的效果也不一样。一般而言,处于序列首尾位臵的材料容易记住,处于序列中间材料的位臵容易遗忘。为了尽可能取得好的报道效果,我们既要在导语上呕心沥血,也要仔细斟酌消息应在何处结尾为好,以何种方式结尾为好。
一般说来,消息结尾的常见方式有四种:一是自然结尾法。大多数消息采用这种方法,即按照新闻报道的结构安排,顺乎自然地把必要的新闻内容、事件、新闻诸要素交代完毕,而全文已具有‚水到渠成‛之势,就此戛然而止,不再旁生枝蔓,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二是拾遗补缺法。这种结尾有个较为明显的‚结尾段落‛,它主要用于补充消息导语和躯干部分未提及的新闻要素,使新闻报道完整、圆满;或者补充有关背景材料,使新闻报道更加充实、可信。三是卒章见义法。这种结尾主要用以画龙点睛,总括全篇,突出主旨。四是别开生面法。这种结尾,不拘一格,往往‚别出一层,补完题蕴‛。消息的结尾,不论采取何种形式,要特别注意:一是结尾要紧扣报道主题,使其为表现和深化主题服务。二是结尾要以叙事为主,切忌空泛,诸如‚受到众人一致好评‛、‚进一步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之类的空洞套话,应该摈弃。三是结尾宜顺势而行,既不要草率结尾,不当结处不硬结;也不能拖泥带水,该戛然墨止处,应如立马断崖。四是结尾要令人留恋,或取豹尾之势,遒劲有力,给人以强烈的印象;或取撞钟之意,余音缭绕,使人掩卷长思、回味无穷。
(二)通讯的写作方法
通讯是比较详尽、生动地报道新闻事件或人物的新闻体裁,是报刊、广播中大量采用的一种文体。与消息相比,具有取材范围更广、体裁容量更大、表现手法更活的特点。通讯无需在开头加‚本报讯‛或电头。它所报道的内容是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选择的材料要全面系统,要有故事情节;写作时要应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现手法,力求形象化;表达口吻上除了第三人称外,时常采用第二人称,有时作者进入‚角色‛,还用第一人称表述;在结构形式上通常按时间顺序、逻辑顺序、时间与逻辑顺序相结合等组合形式;篇幅较长,注重强调事态的发展过程及蕴含的思想性。通讯主要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和风貌通讯四种,今天我们主要了解前三种。
1、人物通讯。
人物通讯的报道对象有两大类:一类是先进个人和集体,如雷锋、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王瑛等,这类报道往往能影响不少人,甚至感染几代人。另一类是报道转变中的人物和有争议的人物,这一类报道近几年比较多,如《仇和到底会不会做官?》,这种报道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对社会各界产生了很大影响。在人物通讯写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从人物本身特点出发,提炼主体,选择材料,寻找报道对象与众不同之处,避免 ‚千人一面‛之流弊;二是要有时代气息,体现出当今时代的特征;三是通过刻画人物的言行与外在气质,表现其内在性格与精神境界;四是要在特定环境中表现特定人物;五是要抓住有特色的细节,写好关键性情节;六是要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并重,尽可能把人物写活。
2、事件通讯。
事件通讯是反映具有典型意义的新闻事件的通讯体裁。要求全面、客观地反映新闻事件的始末,形象、具体地描绘其细节,集中深刻地揭示其主题,给人们以较强的思想教育与启示。该体裁通常分为三种:一是以表扬、歌颂为题材,用以重大事件中所体现的时代精神、社会风尚和人们的 思想境界、道德水准,起鼓舞、激励、倡导等作用,如《问责,在强力推动中稳步前行——云南实行领导干部问责制》、《创建新机制,择优选人才——天水公开选拔村党支部书记纪实》等;另一种是以批评、揭露为题材,用以触及社会生活和工作中的弊端,起催人猛醒、驱邪扶正的作用,如《中行开平案追踪——中行开平案两主犯不愿认罪,拒绝余振东遣返模式》、《从书记到阶下囚——马晓蔷的堕落之路》等;再一种是介于表扬、歌颂与批评、揭露之间,即通过报道某一事件,揭示现实社会与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矛盾、热点,评说其意义,起活跃思想、启发思路的作用,如《一人沉浮千夫评说——步鑫生被免职后的种种议论》、《‚献血状元‛甜苦记》等。根据事件通讯典型性强、突发性强、思想性强、具体性强、政策性强的特点,采写时一定要闻风而动、精心选材、深入挖掘、历历如绘,特别要注意掌握好分寸。
3、工作通讯。
工作通讯是一种较为直接地反映和指导实际工作的新闻体裁。它可以通过报道各种生动、典型的事例,介绍本地、本单位贯彻党与政府各项方针政策的具体经验,批评和揭露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新形势下面临的一些新情况、新课题进行探讨和研究。工作通讯具有新闻性和理论性色彩,和一般的工作总结或理论文章是不同的,在材料选择上要突出一个‚新‛字,在写作手法上必须要有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和画龙点睛的议论,不能像工作总结一样只有叙述。在报刊上我们经常能够看到这类通讯,如《沃野清风劲——河南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纪实》、《向群众交一本放心账——广元市纪检监察机关抗震救灾款物监督检查工作纪实》等。在采写工作通讯时要特别注意:第一,题材要抓准,有现实针对性;第二,问题要抓得早,敢于说出大家普遍关心、想说而又未说出的话;第三,要 ‚钻进去,跳出来‛,写出思想深度;第四,要利用多种表现手法,尽可能写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通讯的写作手法很多,我们也不必拘泥于一格,可以用见闻式、日记式、对话式、随笔式、故事式多种形式来表现主题。当然,要写好通讯,必须多实践、多揣摩,方能行文自如。
(三)新闻照片
近年来,新闻宣传十分重视‚图文并茂‛,为新闻照片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新闻摄影是摄影艺术的一种,同时又是新闻战线上一支独特的轻骑兵。作为一名通讯员,不仅要会写新闻文字稿,而且要熟练地掌握新闻照片的拍摄技术,这样才能全方位、多层面、立体式地把我们的纪检监察工作报道好、宣传好。新闻摄影的基本要求和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有 这样几点要特别注意:一是要按照新闻价值去衡量每一个事件,决定哪个该拍摄,哪个不该拍摄;二是要善于运用图片画面表现人物和事件的内涵;三是要绝对真实,绝不允许‚摆布导演‛和‚组织加工‛;四是要有艺术感染力,切忌雷同、程式化和概念化;五是要写好文字说明,文字说明要言简意赅、准确无误,清楚地交代新闻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内容等,使文字说明和新闻照片相得益彰;六是要有熟练掌握照相机的技能和新闻敏感性,能够在新闻现场选择拍摄对象,及时抓拍;七是具备一定的操作电脑技能,能够运用网络传送新闻照片。现在,几乎所有报刊都要求采用数码照片,如果我们不具备这些技能,我们就落伍了。
(四)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是就当天或最近报道的新闻事实,或者未见诸报端但有意义的新闻事实,所发表的具有政治倾向,以广大读者为对象的评论文章。报刊是新闻评论的生身之母,是新闻评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阵地,而新闻评论则是报刊的旗臶和灵魂。各家报刊可以发表同一条新闻,但却有很不相同的评论来表明自己的个性。可以说,没有自己的评论,这家报刊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新闻评论分为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和编后、署名评论五类。
署名评论的思想性、理论性、艺术性、可读性很强,写好一篇评论并不容易。评论写作的基本要求有:一要做到论据和论点相结合。这是评论一条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原则和方法。实践表明,新闻评论唯有体现论据和论点的统一,才具有说服人的力量。二要做到虚和实相结合。虚是指理论、观点、政策、思想,实是指事实、实践、业务、材料。在评论写作中,虚和实是矛盾的统一,只有做到虚实结合,评论才丰满匀称。三要做到破和立相结合。破就是反驳和批判错误的观点;立,就是正面提出和论证自己的观点。破与立是辩证的统一,以正面立论为主的评论需立中寓破,以批驳错误观点为主的评论则需破中有立。四要做到严肃和生动相结合。只有做到严肃和生动相结合,才能使评论由事入理、事理相融,才能使评论平易近人、理情并茂,才能使评论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相互渗透。
评论一般采用据事议理、比较分析、论辩交锋、算账说理等四种方法,在结构上要求布局合理、层次清晰、逻辑顺畅,能够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富有文采地阐明一个观点或道理,切忌套话连篇、啰嗦累赘、逻辑不清、拖拉冗长。
网络评论已成为当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评论形式。
三、新闻语言
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曾说过:‚语言作为工具,对我们之重要,正如骏 马对于骑士之重要。‛新闻报道要打动人,认真研究和准确使用新闻语言十分重要。新闻语言的核心是‚准确‛,基本要求是‚形象生动富有特色‛。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在‚准确‛的前提下又‚形象生动富有特色‛呢?一要注意词义差别,遣词造句要恰到好处,切忌词不达意;二要推敲词语的感情色彩,千万不能把褒义词、贬义词放错了位臵;三要讲究‚立言得体‛,不能使用含义不清、有歧义或带有人身攻击的字眼,避免使用方言土语,更不能‚添油加醋‛,力求运用书面语言;四要简洁明了,剔除可有可无的词句,一句话表达一层意思,宁用短句不用长句,宁用简单句不用复合句;五要尽力寻找有特色的字眼,尽量使用有表现力、有感染力的词句;六要注意长短句的搭配,句式太长可读性差,长句短句相搭配容易产生节奏感;七要注意刻画富有特色的细节,运用形象具体的描写突出事物最为显著的特点,解除读者心中的谜团;八要多用动词,给人以动感,让人如临其境,经久难忘;九要交替使用记叙、描写、引语等多种表现手法,产生生动活泼的报道效果;十要多使用形象化的语言,力求把一些庞杂的数字和深奥难懂的专业术语具体化、形象化,给人以清晰的印象。这十种语言技巧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有选择地使用。当然,大家可能还有更多更好的语言表达形式。总之一点,只要把新闻报道写得‚形象生动有特色‛就达到目的了。
四、新闻报送
新闻报送参照信息报送。在这里我要说明四点:一是新闻稿件写好后,一定要按照格式进行打印并仔细校对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不能有任何错误;在新闻稿件最后面要写上联系地址、邮编、联系电话,以便于稿件报送以及邮寄稿费。二是无论是那一种文体的新闻在投稿之前,必须在首页上方写上‚属实‛二字和当天日期,并加盖公章;如果你有熟悉的编辑,最好再写上‚XX编辑或老师收‛,这样做可以让编辑在同行面前有自豪感,也可以最大可能地保证稿件不丢失;然后最好给你熟悉的编辑打个电话,说几句客气话。三是投稿要用传真和电子邮件的方式同时进行,因为如果你的稿件被采用了,报社就要进行排版,有了电子邮件报社就更方便、更省力。四是不能把同一篇稿件同时发给两个以上编辑,这样就极有可能造成多个编辑都来编你这同一篇稿件,就会造成‚重稿‛,那样的后果将会十分严重:一方面给报纸版面送审造成很大麻烦,编辑也会因此被处罚;另一方面,会造成你的稿件在这家报社被永远‚封杀‛。
信息采编和新闻写作有很多相通之处,但二者并不相等。同一个题材,如果采用信息和新闻的形式同时撰写,需要进行两次加工。但这仅仅是写作手法和技巧的不同,其前期的准备工作基本上是一样的,都需要我们处处留心,事事留意,随时捕捉有价值的信息点和新闻点。信息采编和新闻 写作是一项苦差,两项工作都需要我们开动脑筋去观察、去思考、去写作。只有首先当一名‚写手‛,并且同时又是一名‚快手‛,才能算是一名真正的‚高手‛。这里说三点心得:一要围绕领导写。就是要围绕领导的决策需要和工作需要去写。有些重点信息、重大新闻、重要调研文章和署名文章,最好以主要领导的名义刊发。只有署上主要领导的姓名,文章的价值和指导意义才能得到最大的体现,读者才能给予高度的关注。如果署的是一般干部的姓名,文章的指导意义和读者的关注程度,肯定会大打折扣。因为,关注主要领导的人肯定比关注一般干部的人要多的多。二要围绕大局写。我们做一切工作都必须围绕大局来进行,纪检监察信息工作和新闻报道概莫能外。围绕大局写,就是要求我们运用信息采编和新闻报道的手段,最大限度地凝聚各方力量,更好地推进纪检监察工作。因此,该写什么,不该写什么,我们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决不能因一篇不恰当或者不真实的作品而破坏大局,甚至给自己带来麻烦。三要围绕工作写。宣传好、发展好纪检监察工作是我们的本职。围绕工作去写,就是要求我们时刻不能偏离反腐倡廉建设的航线,及时宣传党的反腐倡廉理论,及时报道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亮点工作,及时总结工作中的不足和差距,及时反映群众的呼声和建议,为推进工作、再创佳绩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新闻采编(定稿)
新闻采编考试复习资料
一、选择题
1.【 】新闻活动最早出现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的提出者是。
A、徐宝璜 B、李大钊 C、陆定一 D、范长江
3.【 】新闻工作者准确迅速地识别新闻事实的能力,称为。
A、政治敏感 B、新闻敏感 C、新闻价值 D、新闻线索
4.【 】新闻事业在本质上属于。
A、生产力 B、经济基础 C、政权机关 D、意识形态
5.【 】福克斯广播公司属 所有。
A、时代华纳 B、维亚康姆 C、贝塔斯曼 D、新闻集团
6.【 】当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是。
A、坚持党性原则 B、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C、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 D、坚持政治家办报
7.【 】舆论监督是社会的“排气阀”。这指的是舆论监督的 功能。
A、监测环境 B、社会调节 C、社会控制 D、社会制衡
8.【 】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突破口是。
A、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B、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
C、社会效益第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
D、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宣传工作
9.【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现在每天使用 种语言进行广播。
A、17 B、38 C、43 D、63
10.【 】“报喜不报忧”,实质上是一种。
A、正面宣传 B、鼓动性宣传 C、片面性宣传 D、指导性宣传
11.【 】我国第一部新闻采访学专著《实际应用新闻学》的作者是。
A、徐宝璜 B、邵飘萍 C、黄远生 D、邹韬奋
12.【 】在我国,新闻真实性的完整含义,应该理解为。
A、事实为政治服务 B、本质真实 C、现象真实 D、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的一致
13.【 】在当代信息社会,通常所称的大众传播媒介,应包括。
A、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电影
B、报纸、广播、电视、通讯社
C、报纸、广播、电视、摄影、通讯社
D、报纸、广播、通讯社、特稿供应社、电视
14.【 】中国共产党出版的第一份日报是。
A、《热血日报》 B、《人民日报》 C、《新华日报》 D、《解放日报》
15.【 】1947年在解放区发起反“客里空”运动的报纸是。
A、《解放日报》 B、《人民日报》 C、《群众日报》 D、《晋绥日报》
16.【 】新闻机构最主要的活动内容是。
A、进行政治宣传 B、服务社会生活 C、提供文化娱乐 D、传播新闻信息
17.【 】新华通讯社是。
A、政党通讯社 B、国家通讯社 C、商业通讯社 D、民间通讯社
18.【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次新闻改革是在 年。
A、1942 B、1948 C、1950 D、1956
一、选择题答案(每题2分,共36分)2 3 4 5 6 7 8 9
A C B D D A B A C11 12 13 14 15 16 17 18
C B D A A D D B A
二、名词解释
1、新闻侮辱行为
新闻侮辱行为是指新闻作品中使用了侮辱他人人格的语言,使他人名誉权受到损害的行为。
包括政治上的侮辱和才能上的侮辱。
2、新闻诽谤行为
新闻诽谤行为指新闻作品基本内容失实,使他人名誉权受到损害的行为。包括法律上的诽谤,道德、纪律上的诽谤和政治上的诽谤。特点是无中生有,故意或过失捏造事实。
3、新闻标题
新闻标题是在新闻之前对新闻内容加以概括或评价的简短文字,其字号一般大于正文。其作
用是划分与组织新闻内容、揭示新闻内容、评价新闻内容、吸引读者阅读。接不同的分类标
准标可以分不同的种类,制作方式也多种多样。
4、解说
解说是一种解释说明事物、事理的表述法。它往往用言简意明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能等解说说情。
5、电视新闻编辑
电视新闻编辑是节目的生产者、播出者、把关人、是电视新闻节目生产过程中的一个
重要环节,是节目艺术和电视技术二者的结合。
6、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就是运用现代电子技术,通过电视屏幕,形象地向观众传递新闻信息的一种手段,既传播声音又传播图像。
7、新闻策划的含义:新闻策划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新闻事件,新闻策划是对新
闻资源的统筹运用,其灵魂是不断创新。
8、电子编辑系统:对记录在磁带上的节目素材进行选择,然后根据编导人员的创作意图将选出的镜头按一定顺序合成一个完整节目然后记录在另一条磁带—
—节目母带上的过程。
三、简答题
1、简述《中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职业道德准则》的基本内容。
答:(1)《中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职业道德准则》共分责任、真实、公正、导向、品格、廉洁和附则七大部分。
(2)《准则》要求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必须(a)切实担负起弘扬民族精神、维护国家利益、传播先进文化、推动人类文明的崇高使命和社会责任;(b)坚持客观公正的职业理念,忠于事实,追求真理;(c)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d)恪守敬业奉献、诚实公正、团结协作的职业道德;(e)严格做到遵纪守法、清正廉洁,反对任何形式的“有偿新闻”。
2、简述正面宣传与新闻批评的关系。
答:(1)正面宣传和新闻批评都是新闻事业运用新闻手段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手段。
(2)正面宣传,指的是对社会主流与光明面所进行的肯定性和赞扬性的报道与评价;新闻批评,是指运用新闻手段对社会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及落后反动势力所作的揭露和批评。
(3)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不要大量集中展示消极面。
3、简述新闻传播的三个阶段
答:(1)选择事实阶段
新闻传播的起点是事实。事实作为传者的反映对象,是客观存在物,它具有不以人们意志
为转移的客观物质性。
(2)事实转换阶段
所谓事实转换,就是把新闻事实变成新闻成品。新闻事实要经过新闻媒介向社会广泛传播
以后,才变成了能为广大受众所接受的新闻。
(3)信息接受阶段
受众接受新闻成品,获得新闻信息,这是新闻传播过程的最后阶段,新闻传播在受众这里
最后完成。
4、新闻采访与调查研究的不同之处
答:(1)采访的目的在于传播
(2)新闻采访的基本任务是迅速了解典型的、有新闻价值的、真实的事实。
(3)采访的基本活动方式是社会活动。
5、新闻编辑的职责是什么?
答:(1)新闻信息的统合。如何将纷繁复杂的信息加以整合,给实时信息以传播价
值定位,使新闻的社会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是编辑部应该履行的职责。
(2)把关。如果把信息统合作为编辑部门的宏观新闻信息控制的话,“把关”就
是对新闻信息的具体控制。
所谓“把关”,就是按照一定标准对新闻信息进行的取舍。编辑部新闻取舍标准的制定,是与其自身的定位直接相关的。这种把关既包括杜绝新闻报道在政治思想
和政策上的差错,也,包括其事实的技术性差错。
(3)发言。新闻编辑的职责不仅在组织报道新闻事实,而且要作为承担社会
责任的主体,对新闻素材进行·一再认识”与“再创造”,并表达对新闻事实的评价。
6、人物同期声的主要作用:
(1)增加新闻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2)个性化的同期声语言,能够展示人物的个性化色彩;
(3)通过同期声的追述可以表现过去的形象。
7、目前,我国电视新闻现场直播实践中的不足有:
(1)题材选择不精,(2)“为直播而直播”的情况时有出现,(3)盲目求大、拖沓冗长,(4)报道者对事件进行干扰,(5)现场直播样式单一,(6)资源共享不足。
8、电视新闻栏目的基本特征:
(1)固定的节目主持人,(2)定时、定量、定期播出,(3)相对稳定的节目定位,(4)固定的目标收视群体,(5)同意的风格和形式。
四、论述题
1、论述新闻工作的“三贴近”原则。
答:(1)2003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中央宣传思想文化部门负责人会议上强调,要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入手,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
(2)贴近实际,就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真实反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从实际出发部署工作,按实际需要开展工作,以实际效果检验工作,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加具体实在、扎实深入。
(3)贴近生活,就是深入到火热的现实生活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反映客观现实,把握社会主流,从生活中挖掘生动事例、汲取新鲜营养、展示美好前景,激励人民群众同心协力,奋发图强,为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而共同奋斗,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加入情入理,充满生活色彩、富有生活气息。
(4)贴近群众,就是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盼,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加可亲可信,深入人心。
(5)用“三贴近”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提高引导水平,要求新闻宣传工作:第一,注意在内容上创新,改进宣传报道;第二,注意在方法上创新,按新闻规律办事,运用各种
生动活泼的新闻手段,在强化与群众利益的相关性和提高受众阅读的兴趣性等方面下工夫,把党的意志转变为群众的语言、新闻的语言,使之入耳入脑。第三,注意在体制上创新,积
极探索建立新形势下保证正确导向、富有经营活力的微观运行机制,完善新闻宣传宏观管理
体制,健全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工作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协调机制。
2、举例论述一个新闻编辑在遇到突发新闻事件时,应如何处理新闻信息以及
组织新闻播出?
答:以美国“9·11”事件为例,编辑在得到的“美国市贸中心大楼被撞了”的信息后,1)要在第一时间内迅速确定新闻报道的基本观点和切入角度;
2)从五个“W”和事件对受众的影响、关系以及事件的进一步发展入手组织
新闻事实,以最快的速度完成首篇消息;
3)根据消息的重要性确定播出的时间,必要时立即打断正在进行的节目;
4)根据手头稿件资源决定采取什么方式播出,仅有消息新闻就使用口播新
闻,有图象就用图象新闻;
5)结束首次播出后再思考下一步报道方案。
第五篇:新闻采编
新闻来源:新闻来源,新闻事实的提供者。新闻工作者在采访、写作时,必须弄清每一个事实的来源及其真相,避免失实。交待新闻来源,可以使读者、听众、观众判断新闻的可靠程度,是取得受众信任的重要条件这一,也有助于受众对新闻机构的监督,避免记者、编辑道听途说和主观臆断,以维护新闻真实性。
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事实所含新闻价值的能力,即新闻工作者的感官对新闻人物,事件,事实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力。
闭合式提问:这是一种有特有指向的提问,这种提问,问题问的比较具体,集中。问题的口子是封闭的,范围有严格的限制,采访对象往往要明确回答。
隐性采访:不公开记者身份或不申明采访目的的特殊采访活动。
埃德加.斯诺:著名美国记者,1928年来华,1936年6月访问陕甘宁边区,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体验式采访: 是一种角色带入的采访。体验式采访是指记者直接投入到所要报道的新闻事件中去体验生活,以获得新闻报道所需要的素材,以及对新闻事件的认识。体验式采访是新闻记者深入生活、体察民情的一种好方法,对于记者的思想作风和新闻写作都有好处。开放式提问:这是一种大而化之的提问,这种提问,问题问的比较抽象,概括,问题的口子是敞开的。
新闻采访:新闻工作者搜索新闻素材的活动。
新闻价值:新闻价值是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客观标准,是事实本身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素质的总和
1.简述什么是用事实说话?如何用事实说话?
用事实说话即指思想观点通过事实自然地得以流露。
①精选事实②多细节,少议论③多解释,少晦涩④插叙场景,背景和人物形象
2.新闻敏感是怎样形成的?我们在采访中可以从哪些途径去发现新闻?
①要及时学习、掌握党的新政策、新精神②要立足全局看问题③要十分熟悉“点”上的情况④要不断增强知识素养
3.新闻真实性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①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必须真实②新闻所反映的事实的环境和条件。过程和细节以及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等必须真实③新闻引用的各种资料必须确切无误④新闻中设计的人物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等必须是当事人所述⑤讲究分寸,留有余地
4.寻找新闻线索的途径有哪些?
①从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以及党政责任人的活动,讲话中获取②通过各种会议,简报获取③通过耳闻目睹获取④通过对日常情况的积累获取⑤通过广大受众,亲友的提供与他们的接触获取⑥通过互联网搜索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