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交通运输安全技术 第一节 铁路运输安全技术(大全)

时间:2019-05-13 09:50: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六章 交通运输安全技术 第一节 铁路运输安全技术(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六章 交通运输安全技术 第一节 铁路运输安全技术(大全)》。

第一篇:第六章 交通运输安全技术 第一节 铁路运输安全技术(大全)

第六章

交通运输安全技术

第一节

铁路运输安全技术

一、铁路运输安全基础知识

(一)车务安全知识

1.行车工作的基本原则

行车工作必须坚持集中领导、统一指挥、逐级负责的原则。局与局间由铁道部,分局与分局间由铁路局,分局管内各区段由分局,一个调度区段内由本区段列车调度员统一指挥。

2.行车基本闭塞法

行车基本闭塞法采用:自动闭塞和半自动闭塞两种。电话闭塞法,是当基本闭塞设备不能使用时,根据列车调度员的命令所采用的代用闭塞法。

4.编组列车的一般要求

列车应按《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简称《技规》)规定及列车编组计划和列车运行图规定的编挂条件、车组、重量或长度编组。列车重量应根据机车牵引力、区段内线路状况及其设备条件确定;列车长度应根据运行区段内各站到发线的有效长,并须预留30m的附加制动距离确定;旅客列车按旅客列车编组表编组,机车后第一位编挂一辆未搭乘旅客的车辆作为隔离车,列车最后一辆的后端应有压力表、紧急制动阀和运转车长乘务室。同时,《技规》第175条规定对9种情况的车辆禁止编入列车。

5.调车作业的有关规定

车站的调车工作应按车站的技术作业过程及调车作业计划进行,并要固定作业区域、线路使用、调车机车、人员、班次、交接班时间、交接班地点、工具数量及存放地点。车站的调车工作由车站值班员(调度员)统一领导,调车作业由调车长单一指挥。调车领导人应正确及时编制、布置调车作业计划,调车领导人与调车指挥人必须亲自交接计划,调车指挥人必须亲自向司机及其他人员交递和传达计划。调车作业时,调车作业人员必须正确及时地显示信号,机车乘务员要认真确认信号并鸣笛回示,不足两人不准进行调车作业。调车作业中,调车有关人员要认真执行要道还道制度,单机运行或牵引车辆运行时,前方进路的确认由机车司机负责,推进车辆运行时,前方进路的确认由调车指挥人负责。调车作业速度不得超过以下规定:在空线牵引运行时40km/h,推进运行时30km/h;调动乘坐旅客或爆炸品、压缩气体、液化气体、超限货物的车辆时15 km/h;接近被连挂的车辆时5 km/h。在接发列车时,应按《车站行车工作细则》(简称《站细》)规定的时间停止影。向列车进路的调车作业。

6.车站接发列车的基本原则和程序

车站应坚持安全、迅速、准确、不间断地接发列车,严格按运行图行车的基本原则。接发列车时,车站值班员应亲自办理闭塞、布置进路(包括听取进路准备妥当的报告)、开闭信号、交接凭证、接送列车、指示发车或发车。车站值班员在办理闭塞时应确认区间空闲,并应严格按《站细》规定时机开闭信号机。车站值班员下达准备接发进路命令时,必须简明清楚,正确及时,讲清车次和占用线路,并要受令人复诵,核对无误。接发列车应在正线或到发线上办理,并应遵守以下原则:客运列车、挂有超限货物车辆的列车,应接入固定线路;特快旅客列车应在正线通过,其他通过列车原则上应在正线通过;原规定为通过的客运列车由正线变更为到发线接车及特快旅客列车变更进路时,必须经列车调度员准许,并预告司机。

7.各铁路局《行车组织规则》制定的原则

各铁路局应根据《技规》规定的原则,结合各铁路局行车设备的实际情况和生产实践经验,以及针对《技规》规定须由各铁路局进一步补充的规定,各铁路局制定《行车组织规则》。

(二)机务安全知识

1.运用机车的基本类型

我国运用机车分为电力机车、内燃机车、蒸汽机车。

2.机车装设行车安全等设备的规定

内燃和电力机车须装设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其中客运机车还应加装轴温报警装置;牵引特快旅客列车的机车应分别向车辆的空气制动装置和空气弹簧等其他装置提供风源;蒸汽机车上装设自动停车装置。

3.《机车乘务员一次乘务作业程序标准》的制定原则

《机车乘务员一次乘务作业程序标准》是规定机车乘务员自待乘、出勤时起,到退勤时止,全过程的程序性作业标准,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环节。各铁路局根据铁道部的有关规定,结合各局的实际情况制定各局的《机车乘务员一次乘务作业程序标准》,对机车乘务员一次乘务作业中每个工作环节、作业规范、技术标准作出规定。

4.《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的机车运行资料分析

监控装置记录的运行信息,实行退勤、日常两级分析和运用干部辅助分析。退勤分析由退勤调度员,对乘务员趟车文件中所记录的非常信息进行核对并作好记录;日常分析是按铁道部规定的分析内容及要求,对列车操纵、行车安全、作业标准化和监控装置使用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认真进行分析;指导司机对分管机班乘务员的制动机使用、列车操纵、监控盲区、标准化作业等信息进行重点分析;运用干部的辅助分析,由车队、车间和段技术管理及段领导等干部,实行逐级复检、抽查的检索分析。

5.机车“三项设备”运用管理的规定

运用机车上必须安装机车信号、列车无线调度电话、列车运行监控装置(简称“三项设备”)。为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各铁路局应根据实际编制《行车安全装备使用、维修管理实施细则》,并建立局、分局和基层单位各级干部的定期检查、抽查制度。机务段、机务折返段对入段机车的“三项设备”实行检测,确保设备良好投入运行,防止设备不良出库;建立“三项设备”故障、临修分析考核制度;对列车运行中擅自关闭及违章使用“三项设备”的人员,建立严格考核处理制度。

6.机车乘务员待乘休息管理的基本要求

担当夜间乘务工作并一次连续工作时间超过6h的乘务员,必须实行班前待乘休息制度。乘务员待乘卧床休息时间不得少于4h,待乘人员必须在规定时间持IC卡到达待乘室签到,按指定房间休息,待乘室值班人员按规定办理待乘人员的人、出待乘室手续;段、车间值班干部每天必须检查乘务员待乘休息情况,并实行IC卡写卡的检查管理制度,铁路局、分局应对管内各待乘室的管理工作进行不定期的抽查。

(三)铁道车辆安全知识

1.客货车辆的基本类型

车辆按用途分为客车、货车及特种用途车(如试验车、发电车、轨道检查车、检衡车、除雪车等)。

2.旅客列车安装轴温报警器的基本规定

编入特快旅客列车、快速旅客列车、旅客快车的客车应装有轴温报警装置。

3.车辆轮对基本限度

车辆轮对内侧距离为1353±3 mm;车轮轮辋厚度客车≥25 mm,货车≥23mm;车轮轮缘厚度≥23mm;车轮轮缘垂直磨耗高度≤15 mm;车轮踏面圆周磨耗深度≤8 mm;车轮(滚动轴承)踏面擦伤及局部凹下深度≤1 mm,其中本属客车出库≤0.5 mm,途中运行客车≤1.5 mm;车轮(滚动轴承)踏面剥离长度一处时:客车≤30mm、货车≤50mm,二处时(每一处):客车≤20mm、货车≤40mm。

4.列车自动制动机试验的基本规定

列车自动制动机试验主要包括:全部试验,简略试验,持续一定时间的全部试验。

5.列车中关门车的限制规定

编入货物列车的关门车数不得超过现车总辆数的6%,超过时要计算每百吨列车重量换算闸瓦压力,不得低于280kN。列车中关门车不得挂于机车后部三辆之内;在列车中连续连挂不得超过二辆;列车最后一辆不得为关门车;列车最后第二、三辆不得连续关门。旅客列车不准编挂关门车;运行途中临时故障准许关闭一辆,但列车最后一辆不得为关门车。

6.红外线轴温探测设备设置的基本原则

在干线上,应设红外线轴温探测网,轴温探测站的间距一般按30km设置,铁路局设红外线轴温监控中心,铁路分局设监测中心及红外线轴温行调复示终端,列检所设复示中心。

(四)电务安全知识

1.信号机的基本类型

信号机按类型分为色灯信号机、臂板信号机和机车信号机。信号机按用途分为进站、出站、通过、进路、预告、遮断、驼峰、驼峰辅助、复示、调车信号机。

2.连锁设备的基本类型

连锁设备分为集中连锁(继电连锁和计算机连锁)和非集中连锁(臂板电锁器连锁和色灯电锁器连锁)。

3.信号机的显示距离规定

各种信号机及表示器在正常情况下的显示距离:进站、通过、遮断信号机不得少于1 000mm;高柱出站、高柱进路信号机不得少于800mm;预告、驼峰、驼峰辅助信号机不得少于400mm;调车、矮型出站、矮型进路、复示信号机不得少于200mm。

4.集中连锁设备应保证的基本条件

集中连锁设备应保证:当进路建立后,该进路上的道岔不可能转换;当道岔区段有车占用时,该区段的道岔不可能转换;列车进路向占用线路上开通时,有关信号机不可能开放(引导信号除外);能监督是否挤岔,并于挤岔的同时,使防护该进路的信号机自动关闭;被挤道岔未恢复前,有关信号机不能开放。同时,集中连锁设备,在控制台上应能监督线路与道岔区段是否占用,进路开通及锁闭,复示有关信号机的显示。

5.道口自动信号的技术要求

道口自动信号应在列车接近道口时,向公路方向显示停止通行信号,并发出音响通知;如附有自动栏杆(门),栏杆(门)应自动关闭。在列车全部通过道口前,道口信号应始终保持停止通行状态,自动栏杆(门)应始终保持关闭状态。道口自动通知设备,应在列车接近道口时,以音响和控制盘表示灯通知道口看守人员。

(五)工务安全知识

1.铁路线路类别

铁路线路分为正线、站线、段管线、岔线及特别用途线。

2.线路标准轨距和曲线线路加宽、超高限度

轨距为钢轨头部踏面下16mm范围内,两股钢轨工作边之间的最小距离,直线轨距标准规定为1 435 mm。曲线线路轨距加宽限度:半径小于350m,大于或等于300m的加宽5mm;半径小于300m的加宽15mm。曲线外轨最大超高:双线地段不得超过150mm,单线地段不得超过125mm。

3.机车车辆上部限界最高、最宽的限度

机车车辆无论空重状态,均不得超出机车车辆限界,其上部高度自钢轨顶面的距离不得超过4 800mm;其两侧最大宽度不得超过3 400mm。

4.道岔“查照间隔”和“护背距离”的限度

道岔查照间隔(辙叉心作业面至护轨头部外侧的距离)不得小于1 391mm;护背距离(辙叉翼作业面至护轨头部外侧的距离)不得大于1 348mm。测量位置按设计图纸规定。

5.铁路线间距的基本规定

铁路线间距为区间及站内两相邻线路中心线间的标准距离,线间最小距离的基本规定为:线路允许速度不超过140km/h的区段,区间双线为4000mm,站内正线、到发线和与其他相邻线为5000mm,三线及四线区间的第二与第三线为5 300mm,牵出线与其他相邻线为6500mm,其他站线为4 600mm;线路允许速度140km/h以上至160km/h的区段,区间双线为4200mm,站内正线及与相邻到发线间为5 000mm,牵出线与其他相邻线为6500mm。

(六)牵引供电安全知识

1.接触网工作电压的限度值

接触网最高工作电压为27.5kV,瞬时最大值为29kV;最低工作电压为20kV,非正常情况下,不得低于19kV。

2.接触网导线最大弛度限度

接触网接触线最大弛度距钢轨顶面的高度不超过6 500mm;区间和中间站,不少于5 700mm(旧线改造不少于5 330mm);在编组站、区段站和个别较大的中间站站场,不少于6200mm;客运专线为5 300~5 500mm,站场和区间宜取一致。

3.接触网带电部分与固定接地物、机车车辆及货物的距离限度

接触网带电部分至固定接地物的距离不少于300mm;距机车车辆或装载货物的距离不少于350mm;跨越电气化铁路的各种建筑物与带电部分最小距离不少于500mm。

二、铁路典型行车事故预防

(一)机车车辆冲突脱轨事故防范

1.机车车辆冲突事故的主要原因

机车车辆冲突事故的原因主要是车务机务两方面:车务方面主要是作业人员向占用线接入列车,向占用区间发出列车,停留车辆未采取防溜措施导致车辆溜逸,违章调车作业等;机务方面主要是机车乘务员运行中擅自关闭“三项设备”盲目行车,作业中不认真确认信号盲目行车,区间非正常停车后再开时不按规定行车,停留机车不采取防溜措施,列车运行及调车作业不按规定速度行车等。

2.机车车辆脱轨事故的主要原因

机车车辆脱轨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机车车辆配件脱落,机车车辆走行部构件、轮对等限度超标,线路及道岔限度超标,线路断轨胀轨,车辆装载货物偏载或坠落,线路上有异物侵限等。

3.防止机车车辆冲突脱轨安全措施

严格执行行车作业岗位的标准化作业,认真落实非正常行车安全措施,强化机车作业安全联控,加强机车车辆检修和机车出库、车辆列检的检查质量,提高线路道岔养护质量,落实工务防折、防胀和施工安全措施,加强货物装载加固措施和商检检查作业标准等。

4.我国铁路车辆脱轨系数及轮重减载率的规定

我国国标《铁道车辆动力学性能评定和试验鉴定规范》(GB 5599—1985)规定:脱轨系数为Q/P≤1.2,轮重减载率为≤0.65。

5.车辆预防大部件折断脱落安全措施

车辆转向架侧架、摇枕实行寿命管理,凡使用年限超过28年的配件全部报废;车辆入厂、段修转向架除锈后进行翻转分解探伤,重点检查;车辆轮对入厂、段修时,严格执行除锈探伤检查;加强制动梁端轴分解探伤检查等安全措施。

6.停留机车车辆的防溜措施

编组站、区段站在到发线、调车线以外线路上停留车辆,应连挂在一起,并须拧紧两端车辆的手制动机,或以铁鞋牢靠固定。中间站停留车辆,无论停留线路是否有坡道,均应连挂在一起,拧紧两端车辆的手制动机,并以铁鞋牢靠固定。车站对停留车辆防溜措施执行情况每天要实行定期检查。库内停留机车须拧紧机车手制动机或采取其他防溜措施,机车在中间站停留时,乘务员不得擅自离开机车,并保持机车制动,货物列车应保压停车,直到开车前方可缓解列车制动。

(二)机车车辆伤害防范

1.营业线上作业人员机车车辆撞、轧、挤、压惯性伤害事故的主要原因

作业人员安全思想不牢,违章抢道,走道心、钻车底;自我保护意识不强,违章跳车、爬车,以车代步,盲目图快,避让不及,下道不及时;作业防护不到位,作业中不加保护措施,线上作业不设防护,或防护不到位等。

2.线上作业人员安全防范措施

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确保作业人员班前充分休息,开展好班前安全预想,作业集中精力;班中严格遵章作业,线上施工作业确保2人以上,加强安全防护,加强嘹望和联络,来车按规定提前下道等。

3.路外伤亡事故的分类等级

凡在铁路列车运行和调车作业中,发生火车撞轧行人、与其他车辆碰撞等情况,招致人员伤亡或其他车辆破损,均列为路外伤亡事故。路外伤亡事故分两个等级:事故造成一次死亡和重伤5人及以上的;火车与其他车辆碰撞后伤亡人数虽未达到,但铁路损失达到《铁路行车事故处理规则》(简称《事规》)规定的重大、大事故条件的;火车与牲畜碰撞后达到《事规》规定的重大、大事故条件的;以上3种情况都列为重大路外伤亡事故。凡伤亡人数不足5人,铁路损失达到险性及一般事故的,列为一般路外伤亡事故。

4.有人看守道口安全防范措施

健全道口安全管理制度,认真落实道口员岗位责任制,加强瞭望和防护,提前立岗;完善道口报警和防护安全设施;开展治安联防,加强与地方的安全联控,共同落实道口安全防范措施。

(三)电气化铁路安全

1.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触电伤害事故的主要原因

电化区段作业安全意识不牢,作业中违章上车顶或超出安全距离接近带电部位;接触网网下作业带电违章作业;接触网检修作业中安全防护不到位,不按规定加装地线,或作业防护、绝缘工具失效;电力机车错误进入停电检修作业区等。

2.电气化铁路区段“V”形天窗作业安全防范措施

双线电气化铁路实行“V”形天窗作业时,为确保人身安全,应在设备机具、照明、作业组织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上网作业前必须先停电后作业,并落实接地和作业区段安全防护措施,接地线安装位置必须保证安全距离,作业人员防护设施和绝缘工具必须检测可靠良好;车站对作业区段的进路、道岔要落实锁闭,防止电力机车错误进入停电检修作业区。

3.列车运行中列车、货物发生异状应急处理安全防范措施

电化区段对列车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及车辆顶部和货物发生异状情况时,必须先断电后处理,并及时将肇事车辆调入无电线路,待处理妥当,人员撤离后方可恢复供电。

(四)营业线施工事故防范

1.营业线施工事故的主要原因

施工组织缺乏安全预防和防范措施,施工安全责任制不落实,施工人员缺乏资质;施工前准备工作超前,施工中安全防护不到位,施工后线路开通条件不具备,盲目放行列车;施工监理不严格,施工质量把关不严,施工监护不落实等。

2.施工安全责任制的基本规定

施工实行分级管理,根据施工影响程度确定铁路局、分局、站段及领工区、工区,分级负责把关,分别由负责部门领导(干部)负责对施工计划安排、组织实施、安全防范、现场指挥和质量验收,实行全过程组织实施和监督把关,落实责任,确保安全。

3.营业线施工安全防护的基本要求

严格按施工计划组织施工,实行施工组织单一指挥,按规定距离设置防护信号,保证施工联系畅通,根据不同施工等级安排施工防护员、联络员,落实施工监护措施,加强施工中相关工作的联系协调,严格落实施工安全措施。

4.施工前准备和施工后开通的基本条件及规定

施工前准备工作严禁超范围,施工后必须严格确认具备放行列车的开通条件,方可按允许运行速度放行列车,原则上施工后放行第一趟列车不安排旅客列车,线路允许速度必须根据运行条件逐步提高,严禁盲目臆测放行列车。

5.施工机具、设备管理的规定

施工机具、设备必须统一管理,专人负责检修、保养及使用,保证状态良好,严禁带病运行,机具、设备下道必须存放稳妥,严禁侵入限界,机具、设备上道使用必须落实专人防护措施。

三、事故调查处理及救护救援

(一)事故调查处理

1.行车事故

(1)行车事故的分类等级。按照行车事故的性质、损失及对行车造成的影响,行车事故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大事故、险性事故和一般事故。

(2)事故报告程序。在区间发生时,由运转车长(无运转车长时为司机)立即报告分局(无分局为铁路局)列车调度员。如不可能,则报告最近车站值班员,转报分局调度员。在站内或段管线内发生时,由站、段长直接报告分局调度员。

(3)事故调查程序。根据事故性质组成相应的事故调查处理机构,迅速赶赴现场,组织调查:安监部门负责勘察现场和事故调查,工务部门绘制现示意图,公安部门维护现场秩序、勘察现场、调查取证,如线路遭到破坏,则对事故地点前后各100m线路质量进行测量,对事故关系人员分别调查,检查有关技术文件的编制、填写情况,根据调查情况初步确定事故原因和责任。

(4)事故责任判定的基本原则。事故责任依次划分为全部责任、主要责任、重要责任、次要责任和无责任。重大事故由铁路局调查判定,报铁道部审查批复;大事故由铁路局调查判定,并报告铁道部备案;险性事故和一般事故由发生事故的铁路分局或单位调查判定。

(5)主要行车设备破损鉴定和直接经济损失估算方法。行车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系指机车、车辆、线路、桥隧、通信、信号、信息系统、给水、供电等技术设备损失费用及事故救援、伤亡人员处理费用。设备报废时,按报废设备账面价值减除折旧及残值计算;破损的设备按修复费用计算。

(6)事故调查处理报告的编写原则。发生重大、大事故的基层单位,应于事故发生后7日内向分局提出重大、大事故报告,分局接到报告后10日内向铁路局提报重大、大事故调查处理报告,铁路局接到报告后7日内报送铁道部重大、大事故调查处理报告。险性事故发生后,由主要责任单位在事故发生后3日内,向分局提出事故处理报告,分局于7日内公布处理结果,并报铁路局。一般事故发生后,责任单位5日内处理完毕,将“行车事故处理报告”(安监报-2)报分局。

2.人身伤亡事故

(1)事故类别分为:物体打击;提升、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爆破;火药爆炸;瓦斯煤尘爆炸;其他爆炸;煤与瓦斯突出;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

(2)事故等级分为:

轻伤事故:一次事故中只发生人员轻伤的事故。

重伤事故:一次事故中发生重伤(包括伴有轻伤)但无死亡的事故。

死亡事故:一次事故中死亡1~2人(包括伴有重伤、轻伤)的事故。

重大死亡事故:一次事故中死亡3人及以上,但构不成特大的事故。

特大事故:按国家有关规定界定。

急性中毒事故:指生产性毒物一次性或短期内,通过人的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大量进入体内,使人体在短时间内发生病变,导致中断工作,须进行急救处理,甚至死亡的事故。

(3)事故报告内容。发生事故单位,发生时间、地点,事故经过,伤亡人数,伤亡人员自然情况,采取的应急措施,调查、善后组织工作及初步分析的原因等。

(4)事故报告程序。发生轻伤事故,24h内报至单位及同级工会;3日内报至铁路分局。发生重伤事故,24h内逐级报至铁路局劳动安全监察部门、生产业务部门、工会。发生死亡、重大死亡、特大事故,24h内逐级报至铁道部劳动安全监察部门、全国铁路总工会;重大死亡事故、特大事故应同时报告所在地铁道部安全监察特派员办事处及地方政府安全生产主管部门。铁道部劳动安全监察部门接到重大死亡事故、特大事故后应及时向部长办公室、主管副部长、部长书面报告,同时向国家安全生产主管部门报告。

(5)事故调查处理。事故发生后,有关人员应保护现场,采取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要成立事故调查组,调查组的职责是,查明事故发生经过、原因,人员伤亡、设备设施损坏和经济损失情况;认定事故性质,确定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提出认定依据以及对责任者的处理建议;指明应接受的事故教训,提出防范措施的建议;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二)行车事故救援

1.行车事故救援的基本原则、基本程序和方法

以最短的时间,起复机车车辆,修复线路,保证铁路正线、车站咽喉道岔的迅速开通,使铁路运输畅通,减少事故对整个铁路运输的干扰和影响,将事故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事故救援的基本程序和方法。行车事故救援实行单一指挥,以救援列车主任或救援队长为事故救援起复指挥人,由指挥人统一组织实施救援起复方案,明确分工,迅速实施;对事故地段设备复旧工作同步实施,事故起复一处,线路、信号等必须立即修复一处;对机车车辆的复旧,以开通线路为前提,应先行清出线路,抢通线路,随后组织复旧。在救援列车进入事故地点之前,有关部门应积极做好救护伤员,移开其他机车车辆,清出线路等前期工作,为救援列车进入现场提供条件。

2.应急处理的基本措施

以迅速开通线路为前提,对有条件开通便线行车的,要先期迅速组织拨接便线,改道开通;对少量机车车辆脱轨的,应及时组织机车自救,或组织救援队利用救援起复设备起复,将事故损失和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

3.救援列车等主要事故救援设备的工作原理

救援列车应编组成出动时不需改编的完整车列并配备一定的人员、机具、器材,经常保持完备状态,随时准备出动。轨道起重机应置于救援列车的一端。轨道起重机是以柴油机为动力的起吊设备,起吊吨位从60~160t不等,具体作用是将脱轨、颠覆的机车、车辆吊起复位。复轨器是事故救援的基本器具,一般用铸钢制造,其特殊的形状可使脱轨车辆在牵引机等设备的牵拉下,车轮由地面沿复轨器斜坡面滚动升高至钢轨顶部复轨。液压破切设备也是救援列车的基本设备之一。其工作原理是由电动机带动液压泵,产生高压油,驱动液压剪,剪开破损变形的机车、车辆钢板或钢梁,救出被困的受伤人员。柴油发电机组的作用是,在无外接电源的事故现场向各种救援机具提供电源。

第二篇:铁路运输安全技术常识.

铁路运输安全技术常识

一、铁路运输安全基础知识(一 车务安全知识 1.行车工作的基本原则

行车工作必须坚持集中领导、统一指挥、逐级负责的原则。局与局间由铁道部,分局与分局间 由铁路局,分局管内各区段由分局,一个调度区段内由本区段列车调度员统一指挥。

2.行车基本闭塞法

行车基本闭塞法采用:自动闭塞和半自动闭塞两种。电话闭塞法,是当基本闭塞设备不能使用 时,根据列车调度员的命令所采用的代用闭塞法。

3、列车的分类和等级 列车按运输性质分类和等级是: ⑴旅客列车:特快旅客列车、快速旅客列车、普通旅客列车(含普通旅客快车和普通旅客慢车 等。

⑵混合列车(包括货物列车中编挂乘坐旅客车辆 10辆及以上。⑶行包快运专列。⑷军用列车。

⑸货物列车:五定班列、快运货物列车,以及直达、直通、区段、摘挂、超限、重载、保温和 小运转列车。

⑹路用列车。

4.编组列车的一般要求

列车应按《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简称《技规》 规定及列车编组计划和列车运行图规定的编挂 条件、车组、重量或长度编组。列车重量应根据机车牵引力、区段内线路状况及其设备条件确定;列车长度应根据运行区段内各站到发线的有效长, 并须预留 30m 的附加制动距离确定;旅客列车按旅 客列车编组表编组,机车后第一位编挂一辆未搭乘旅客的车辆作为隔离车,列车最后一辆的后端应 有压力表、紧急制动阀和运转车长乘务室。同时,《技规》第 175条规定对 9种情况的车辆禁止编入 列车。

5.调车作业的有关规定

车站的调车工作应按车站的技术作业过程及调车作业计划进行, 并要固定作业区域、线路使用、调车机车、人员、班次、交接班时间、交接班地点、工具数量及存放地点。车站的调车工作由车站 值班员(调度员 统一领导,调车作业由调车长单一指挥。调车领导人应正确及时编制、布置调车作

业计划,调车领导人与调车指挥人必须亲自交接计划,调车指挥人必须亲自向司机及其他人员交递 和传达计划。调车作业时,调车作业人员必须正确及时地显示信号,机车乘务员要认真确认信号并 鸣笛回示,不足两人不准进行调车作业。调车作业中,调车有关人员要认真执行要道还道制度,单 机运行或牵引车辆运行时,前方进路的确认由机车司机负责,推进车辆运行时,前方进路的确认由 调车指挥人负责。调车作业速度不得超过以下规定:在空线牵引运行时 40km /h ,推进运行时 30km /h;调动乘坐旅客或爆炸品、压缩气体、液化气体、超限货物的车辆时 15 km /h;接近被连挂的车 辆时 5 km /h。在接发列车时,应按《车站行车工作细则》(简称《站细》 规定的时间停止影。向列 车进路的调车作业。

6.车站接发列车的基本原则和程序

车站应坚持安全、迅速、准确、不间断地接发列车,严格按运行图行车的基本原则。接发列车 时,车站值班员应亲自办理闭塞、布置进路(包括听取进路准备妥

当的报告、开闭信号、交接凭证、接送列车、指示发车或发车。车站值班员在办理闭塞时应确认区间空闲,并应严格按《站细》规定 时机开闭信号机。车站值班员下达准备接发进路命令时,必须简明清楚,正确及时,讲清车次和占 用线路,并要受令人复诵,核对无误。接发列车应在正线或到发线上办理,并应遵守以下原则:客 运列车、挂有超限货物车辆的列车,应接入固定线路;特快旅客列车应在正线通过,其他通过列车 原则上应在正线通过;原规定为通过的客运列车由正线变更为到发线接车及特快旅客列车变更进路 时,必须经列车调度员准许,并预告司机。

7.各铁路局《行车组织规则》制定的原则

各铁路局应根据《技规》规定的原则,结合各铁路局行车设备的实际情况和生产实践经验,以 及针对《技规》规定须由各铁路局进一步补充的规定,各铁路局制定《行车组织规则》。

(二 机务安全知识 1.运用机车的基本类型

我国运用机车分为电力机车、内燃机车、蒸汽机车。2.机车装设行车安全等设备的规定

内燃和电力机车须装设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其中客运机车还应加装轴温报警装置;牵引特 快旅客列车的机车应分别向车辆的空气制动装置和空气弹簧等其他装置提供风源;蒸汽机车上装设 自动停车装置。

3.《机车乘务员一次乘务作业程序标准》的制定原则

《机车乘务员一次乘务作业程序标准》是规定机车乘务员自待乘、出勤时起,到退勤时止,全 过程的程序性作业标准,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环节。各铁路局根据铁道部的有关规定,结合各局 的实际情况制定各局的《机车乘务员一次乘务作业程序标准》,对机车乘务员一次乘务作业中每个 工作环节、作业规范、技术标准作出规定。

4.《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的机车运行资料分析

监控装置记录的运行信息,实行退勤、日常两级分析和运用干部辅助分析。退勤分析由退勤调 度员,对乘务员趟车文件中所记录的非常信息进行核对并作好记录;日常分析是按铁道部规定的分 析内容及要求,对列车操纵、行车安全、作业标准化和监控装置使用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认真进行

分析;指导司机对分管机班乘务员的制动机使用、列车操纵、监控盲区、标准化作业等信息进行重 点分析;运用干部的辅助分析,由车队、车间和段技术管理及段领导等干部,实行逐级复检、抽查 的检索分析。

5.机车 “ 三项设备 ” 运用管理的规定

运用机车上必须安装机车信号、列车无线调度电话、列车运行监控装置(简称 “ 三项设备 ”。为 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各铁路局应根据实际编制《行车安全装备使用、维修管理实施细则》,并建 立局、分局和基层单位各级干部的定期检查、抽查制度。机务段、机务折返段对入段机车的 “ 三项设 备 ” 实行检测,确保设备良好投入运行,防止设备不良出库;建立 “ 三项设备 ” 故障、临修分析考核制 度;对列车运行中擅自关闭及违章使用 “ 三项设备 ” 的人员,建立严格考核处理制度。

6.机车乘务员待乘休息管理的基本要求

担当夜间乘务工作并一次连续工作时间超过 6h 的乘务员,必须实行班前待乘休息制度。乘务员 待乘卧床休息时间不得少于 4h , 待乘人员必须在规定时间持 IC 卡到达待乘室签到, 按指定房间休息, 待乘室值班人员按规定办理待乘人员的人、出待乘室手续;段、车间值班干部每天必须检查乘务员 待乘休息情况,并实行 IC 卡写卡的检查管理制度,铁路局、分局应对管内各待乘室的管理工作进行 不定期的抽查。

(三 铁道车辆安全知识 1.客货车辆的基本类型

车辆按用途分为客车、货车及特种用途车(如试验车、发电车、轨道检查车、检衡车、除雪车等。2.旅客列车安装轴温报警器的基本规定

编入特快旅客列车、快速旅客列车、旅客快车的客车应装有轴温报警装置。3.车辆轮对基本限度

车辆轮对内侧距离为 1353±3 mm;车轮轮辋厚度客车≥ 25 mm , 货车≥ 23mm;车轮轮缘厚度≥ 23mm;车轮轮缘垂直磨耗高度≤ 15 mm;车轮踏面圆周磨耗深度≤ 8 mm;车轮(滚动轴承 踏面擦伤及局部凹 下深度≤ 1 mm,其中本属客车出库≤ 0.5 mm,途中运行客车≤ 1.5 mm;车轮(滚动轴承 踏面剥离 长度一处时:客车≤ 30mm、货车≤ 50mm ,二处时(每一处 :客车≤ 20mm、货车≤ 40mm。

4.列车自动制动机试验的基本规定

列车自动制动机试验主要包括:全部试验,简略试验,持续一定时间的全部试验。5.列车中关门车的限制规定

编入货物列车的关门车数不得超过现车总辆数的 6%, 超过时要计算每百吨列车重量换算闸瓦压 力,不得低于 280kN。列车中关门车不得挂于机车后部三辆之内;在列车中连续连挂不得超过二辆;列车最后一辆不得为关门车;列车最后第二、三辆不得连续关门。旅客列车不准编挂关门车;运行 途中临时故障准许关闭一辆,但列车最后一辆不得为关门车。

6.红外线轴温探测设备设置的基本原则

在干线上,应设红外线轴温探测网,轴温探测站的间距一般按 30km 设置,铁路局设红外线轴温 监控中心,铁路分局设监测中心及红外线轴温行调复示终端,列检所设复示中心。

(四 电务安全知识

1.信号机的基本类型

信号机按类型分为色灯信号机、臂板信号机和机车信号机。信号机按用途分为进站、出站、通 过、进路、预告、遮断、驼峰、驼峰辅助、复示、调车信号机。

2.连锁设备的基本类型

连锁设备分为集中连锁(继电连锁和计算机连锁 和非集中连锁(臂板电锁器连锁和色灯电锁器 连锁。

3.信号机的显示距离规定

各种信号机及表示器在正常情况下的显示距离:进站、通过、遮断信号机不得少于 1 000mm;高 柱出站、高柱进路信号机不得少于 800mm;预告、驼峰、驼峰辅助信号机不得少于 400mm;调车、矮 型出站、矮型进路、复示信号机不得少于 200mm。

4.集中连锁设备应保证的基本条件

集中连锁设备应保证:当进路建立后,该进路上的道岔不可能转换;当道岔区段有车占用时, 该区段的道岔不可能转换;列车进路向占用线路上开通时, 有关信号机不可能开放(引导信号除外;能监督是否挤岔,并于挤岔的同时,使防护该进路的信号机自动关闭;被挤道岔未恢复前,有关信 号机不能开放。同时,集中连锁设备,在控制台上应能监督线路与道岔区段是否占用,进路开通及 锁闭,复示有关信号机的显示。

5.道口自动信号的技术要求

道口自动信号应在列车接近道口时,向公路方向显示停止通行信号,并发出音响通知;如附有 自动栏杆(门 ,栏杆(门 应自动关闭。在列车全部通过道口前,道口信号应始终保持停止通行状态, 自动栏杆(门 应始终保持关闭状态。道口自动通知设备,应在列车接近道口时,以音响和控制盘表 示灯通知道口看守人员。

(五 工务安全知识

1.铁路线路类别

铁路线路分为正线、站线、段管线、岔线及特别用途线。2.线路标准轨距和曲线线路加宽、超高限度

轨距为钢轨头部踏面下 16mm 范围内,两股钢轨工作边之间的最小距离,直线轨距标准规定为 1 435 mm。曲线线路轨距加宽限度:半径小于 350m ,大于或等于 300m 的加宽 5mm;半径小于 300m 的加宽 15mm。曲线外轨最大超高:双线地段不得超过 150mm ,单线地段不得超过 125mm。

3.机车车辆上部限界最高、最宽的限度

机车车辆无论空重状态,均不得超出机车车辆限界,其上部高度自钢轨顶面的距离不得超过 4 800mm;其两侧最大宽度不得超过 3 400mm。

4.道岔 “ 查照间隔 ” 和 “ 护背距离 ” 的限度

道岔查照间隔(辙叉心作业面至护轨头部外侧的距离 不得小于 1 391mm;护背距离(辙叉翼作业 面至护轨头部外侧的距离 不得大于 1 348mm。测量位置按设计图纸规定。

5.铁路线间距的基本规定

铁路线间距为区间及站内两相邻线路中心线间的标准距离,线间最小距离的基本规定为:线路 允许速度不超过 140km /h 的区段,区间双线为 4000mm ,站内正线、到发线和与其他相邻线为 5000mm , 三线及四线区间的第二与第三线为 5 300mm,牵出线与其他相邻线为 6500mm ,其他站线为 4 600mm;线路允许速度 140km /h 以上至 160km /h 的区段, 区间双线为 4200mm , 站内正线及与相邻到发线间为 5 000mm ,牵出线与其他相邻线为 6500mm。

(六 牵引供电安全知识

1.接触网工作电压的限度值

接触网最高工作电压为 27.5kV ,瞬时最大值为 29kV;最低工作电压为 20kV ,非正常情况下,不 得低于 19kV。

2.接触网导线最大弛度限度

接触网接触线最大弛度距钢轨顶面的高度不超过 6 500mm;区间和中间站,不少于 5 700mm(旧线 改造不少于 5 330mm;在编组站、区段站和个别较大的中间站站场, 不少于 6200mm;客运专线为 5 300~ 5 500mm,站场和区间宜取一致。

3.接触网带电部分与固定接地物、机车车辆及货物的距离限度

接触网带电部分至固定接地物的距离不少于 300mm;距机车车辆或装载货物的距离不少于 350mm;跨越电气化铁路的各种建筑物与带电部分最小距离不少于 500mm。

4.电气化铁路道口服界架的高度规定

在电气化铁路上,道口通路两面应设限界架,其通过高度不得超过 4.5m ,道口两侧不应设置接触 网锚柱。

5.人员与牵引供电设备带电部分的安全距离规定

为保证人身安全 , 除专业人员执行有关规定外 , 其他人员(包括所携带的物件 与牵引供电设备带 电部分的距离 , 不得少于 2000mm..二、铁路典型行车事故预防(一 机车车辆冲突脱轨事故防范 1.机车车辆冲突事故的主要原因

机车车辆冲突事故的原因主要是车务机务两方面:车务方面主要是作业人员向占用线接入列车, 向占用区间发出列车,停留车辆未采取防溜措施导致车辆溜逸,违章调车作业等;机务方面主要是 机车乘务员运行中擅自关闭 “ 三项设备 ” 盲目行车,作业中不认真确认信号盲目行车,区间非正常停 车后再开时不按规定行车,停留机车不采取防溜措施,列车运行及调车作业不按规定速度行车等。

2.机车车辆脱轨事故的主要原因

机车车辆脱轨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机车车辆配件脱落,机车车辆走行部构件、轮对等限度超标, 线路及道岔限度超标,线路断轨胀轨,车辆装载货物偏载或坠落,线路上有异物侵限等。

3.防止机车车辆冲突脱轨安全措施

严格执行行车作业岗位的标准化作业, 认真落实非正常行车安全措施, 强化机车作业安全联控, 加强机车车辆检修和机车出库、车辆列检的检查质量,提高线路道岔养护质量,落实工务防折、防 胀和施工安全措施,加强货物装载加固措施和商检检查作业标准等。

4.我国铁路车辆脱轨系数及轮重减载率的规定

我国国标《铁道车辆动力学性能评定和试验鉴定规范》(GB 5599— 1985 规定:脱轨系数为 Q /P ≤ 1.2,轮重减载率为≤ 0.65。

5.车辆预防大部件折断脱落安全措施

车辆转向架侧架、摇枕实行寿命管理,凡使用年限超过 28年的配件全部报废;车辆入厂、段修 转向架除锈后进行翻转分解探伤,重点检查;车辆轮对入厂、段修时,严格执行除锈探伤检查;加 强制动梁端轴分解探伤检查等安全措施。

6.停留机车车辆的防溜措施

编组站、区段站在到发线、调车线以外线路上停留车辆,应连挂在一起,并须拧紧两端车辆的 手制动机,或以铁鞋牢靠固定。中间站停留车辆,无论停留线路是否有坡道,均应连挂在一起,拧 紧两端车辆的手制动机,并以铁鞋牢靠固定。车站对停留车辆防溜措施执行情况每天要实行定期检 查。库内停留机车须拧紧机车手制动机或采取其他防溜措施,机车在中间站停留时,乘务员不得擅 自离开机车,并保持机车制动,货物列车应保压停车,直到开车前方可缓解列车制动。

(二 机车车辆伤害防范

1.营业线上作业人员机车车辆撞、轧、挤、压惯性伤害事故的主要原因 作业人员安全思想不牢,违章抢道,走道心、钻车底;自我保护意识不强,违章跳车、爬车, 以车代步,盲目图快,避让不及,下道不及时;作业防护不到位,作业中不加保护措施,线上作业 不设防护,或防护不到位等。

2.线上作业人员安全防范措施

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确保作业人员班前充分休息,开展好班前安全预想,作业集中

精力;班中严格遵章作业,线上施工作业确保 2人以上,加强安全防护,加强嘹望和联络,来车按规 定提前下道等。

3.路外伤亡事故的分类等级

凡在铁路列车运行和调车作业中,发生火车撞轧行人、与其他车辆碰撞等情况,招致人员伤亡 或其他车辆破损,均列为路外伤亡事故。路外伤亡事故分两个等级:事故造成一次死亡和重伤 5人及 以上的;火车与其他车辆碰撞后伤亡人数虽未达到,但铁路损失达到《铁路行车事故处理规则》(简 称《事规》 规定的重大、大事故条件的;火车与牲畜碰撞后达到《事规》规定的重大、大事故条件 的;以上 3种情况都列为重大路外伤亡事故。凡伤亡人数不足 5人,铁路损失达到险性及一般事故的, 列为一般路外伤亡事故。

4.有人看守道口安全防范措施

健全道口安全管理制度,认真落实道口员岗位责任制,加强瞭望和防护,提前立岗;完善道口 报警和防护安全设施;开展治安联防,加强与地方的安全联控,共同落实道口安全防范措施。

(三 电气化铁路安全

1.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触电伤害事故的主要原因

电化区段作业安全意识不牢,作业中违章上车顶或超出安全距离接近带电部位;接触网网下作 业带电违章作业;接触网检修作业中安全防护不到位,不按规定加装地线,或作业防护、绝缘工具 失效;电力机车错误进入停电检修作业区等。

2.电气化铁路区段 “ V ” 形天窗作业安全防范措施

双线电气化铁路实行 “ V ” 形天窗作业时,为确保人身安全,应在设备机具、照明、作业组织等方 面采取相应措施。上网作业前必须先停电后作业,并落实接地和作业区段安全防护措施,接地线安 装位置必须保证安全距离,作业人员防护设施和绝缘工具必须检测可靠良好;车站对作业区段的进 路、道岔要落实锁闭,防止电力机车错误进入停电检修作业区。

3.列车运行中列车、货物发生异状应急处理安全防范措施

电化区段对列车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及车辆顶部和货物发生异状情况时,必须先断电后处理, 并及时将肇事车辆调入无电线路,待处理妥当,人员撤离后方可恢复供电。

(四 营业线施工事故防范 1.营业线施工事故的主要原因

施工组织缺乏安全预防和防范措施,施工安全责任制不落实,施工人员缺乏资质;施工前准备 工作超前,施工中安全防护不到位,施工后线路开通条件不具备,盲目放行列车;施工监理不严格, 施工质量把关不严,施工监护不落实等。

2.施工安全责任制的基本规定

施工实行分级管理,根据施工影响程度确定铁路局、分局、站段及领工区、工区,分级负责把 关,分别由负责部门领导(干部 负责对施工计划安排、组织实施、安全防范、现场指挥和质量验收, 实行全过程组织实施和监督把关,落实责任,确保安全。3.营业线施工安全防护的基本要求

严格按施工计划组织施工,实行施工组织单一指挥,按规定距离设置防护信号,保证施工联系 畅通,根据不同施工等级安排施工防护员、联络员,落实施工监护措施,加强施工中相关工作的联 系协调,严格落实施工安全措施。

4.施工前准备和施工后开通的基本条件及规定

施工前准备工作严禁超范围,施工后必须严格确认具备放行列车的开通条件,方可按允许运行 速度放行列车,原则上施工后放行第一趟列车不安排旅客列车,线路允许速度必须根据运行条件逐 步提高,严禁盲目臆测放行列车。

5.施工机具、设备管理的规定

施工机具、设备必须统一管理,专人负责检修、保养及使用,保证状态良好,严禁带病运行,机具、设备下道必须存放稳妥,严禁侵入限界,机具、设备上道使用必须落实专人防护措施。

三、事故调查处理及救护救援(一 事故调查处理

1.行车事故

(1行车事故的分类等级。按照行车事故的性质、损失及对行车造成的影响,行车事故分为特别 重大事故、重大事故、大事故、险性事故和一般事故。

(2事故报告程序。在区间发生时,由运转车长(无运转车长时为司机 立即报告分局(无分局为 铁路局 列车调度员。如不可能,则报告最近车站值班员,转报分局调度员。在站内或段管线内发生 时,由站、段长直接报告分局调度员。

(3事故调查程序。根据事故性质组成相应的事故调查处理机构,迅速赶赴现场,组织调查:安 监部门负责勘察现场和事故调查,工务部门绘制现示意图,公安部门维护现场秩序、勘察现场、调 查取证,如线路遭到破坏,则对事故地点前后各 100m 线路质量进行测量,对事故关系人员分别调查, 检查有关技术文件的编制、填写情况,根据调查情况初步确定事故原因和责任。

(4事故责任判定的基本原则。事故责任依次划分为全部责任、主要责任、重要责任、次要责任 和无责任。重大事故由铁路局调查判定,报铁道部审查批复;大事故由铁路局调查判定,并报告铁 道部备案;险性事故和一般事故由发生事故的铁路分局或单位调查判定。

(5主要行车设备破损鉴定和直接经济损失估算方法。行车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系指机车、车辆、线路、桥隧、通信、信号、信息系统、给水、供电等技术设备损失费用及事故救援、伤亡人 员处理费用。设备报废时,按报废设备账面价值减除折旧及残值计算;破损的设备按修复费用计算。

(6事故调查处理报告的编写原则。发生重大、大事故的基层单位,应于事故发生后 7日内向分 局提出重大、大事故报告,分局接到报告后 10日内向铁路局提报重大、大事故调查处理报告,铁路 局接到报告后 7日内报送铁道部重大、大事故调查处理报告。险性事故发生后,由主要责任单位在事 故发生后 3日内,向分局提出事故处理报告,分局于 7日内公布处理结果,并报铁路局。一般事故发

生后,责任单位 5日内处理完毕,将 “ 行车事故处理报告 ”(安监报-2 报分局。

2.人身伤亡事故

(1事故类别分为:物体打击;提升、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 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爆破;火药爆炸;瓦斯煤尘爆炸;其他爆炸;煤与瓦斯突 出;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

(2事故等级分为: 轻伤事故:一次事故中只发生人员轻伤的事故。

重伤事故:一次事故中发生重伤(包括伴有轻伤 但无死亡的事故。死亡事故:一次事故中死亡 1~2人(包括伴有重伤、轻伤 的事故。重大死亡事故:一次事故中死亡 3人及以上,但构不成特大的事故。特大事故:按国家有关规定界定。

急性中毒事故:指生产性毒物一次性或短期内,通过人的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大量进入体内, 使人体在短时间内发生病变,导致中断工作,须进行急救处理,甚至死亡的事故。

(3事故报告内容。发生事故单位, 发生时间、地点, 事故经过, 伤亡人数, 伤亡人员自然情况, 采取的应急措施,调查、善后组织工作及初步分析的原因等。

(4事故报告程序。发生轻伤事故, 24h 内报至单位及同级工会;3日内报至铁路分局。发生重伤 事故, 24h 内逐级报至铁路局劳动安全监察部门、生产业务部门、工会。发生死亡、重大死亡、特大 事故, 24h 内逐级报至铁道部劳动安全监察部门、全国铁路总工会;重大死亡事故、特大事故应同时 报告所在地铁道部安全监察特派员办事处及地方政府安全生产主管部门。铁道部劳动安全监察部门 接到重大死亡事故、特大事故后应及时向部长办公室、主管副部长、部长书面报告,同时向国家安 全生产主管部门报告。

(5事故调查处理。事故发生后,有关人员应保护现场,采取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 大。要成立事故调查组,调查组的职责是,查明事故发生经过、原因,人员伤亡、设备设施损坏和 经济损失情况;认定事故性质,确定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提出认定依据以及对责任者的处理建 议;指明应接受的事故教训,提出防范措施的建议;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二 行车事故救援

1.行车事故救援的基本原则、基本程序和方法

以最短的时间,起复机车车辆,修复线路,保证铁路正线、车站咽喉道岔的迅速开通,使铁路 运输畅通,减少事故对整个铁路运输的干扰和影响,将事故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事故救援的基本程序和方法。行车事故救援实行单一指挥,以救援列车主任或救援队长为事故 救援起复指挥人,由指挥人统一组织实施救援起复方案,明确分工,迅速实施;对事故地段设备复 旧工作同步实施,事故起复一处,线路、信号等必须立即修复一处;对机车车辆的复旧,以开通线 路为前提,应先行清出线路,抢通线路,随后组织复旧。在救援列车进入事故地点之前,有关部门

应积极做好救护伤员,移开其他机车车辆,清出线路等前期工作,为救援列车进入现场提供条件。2.应急处理的基本措施

以迅速开通线路为前提,对有条件开通便线行车的,要先期迅速组织拨接便线,改道开通;对 少量机车车辆脱轨的,应及时组织机车自救,或组织救援队利用救援起复设备起复,将事故损失和 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

3.救援列车等主要事故救援设备的工作原理

救援列车应编组成出动时不需改编的完整车列并配备一定的人员、机具、器材,经常保持完备 状态,随时准备出动。轨道起重机应置于救援列车的一端。轨道起重机是以柴油机为动力的起吊设 备,起吊吨位从 60~160t 不等,具体作用是将脱轨、颠

覆的机车、车辆吊起复位。复轨器是事故救 援的基本器具,一般用铸钢制造,其特殊的形状可使脱轨车辆在牵引机等设备的牵拉下,车轮由地 面沿复轨器斜坡面滚动升高至钢轨顶部复轨。液压破切设备也是救援列车的基本设备之一。其工作 原理是由电动机带动液压泵,产生高压油,驱动液压剪,剪开破损变形的机车、车辆钢板或钢梁, 救出被困的受伤人员。柴油发电机组的作用是, 在无外接电源的事故现场向各种救援机具提供电源。

四、技术规程与规范

(一 了解《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有关安全的重点内容 ⑴铁路技术设备防洪、防寒、防暑、防火等的相关规定。⑵铁路线路线间距的有关规定。

⑶不同辙岔号的道岔侧向通过列车的速度限制。⑷设置道口的有关规定。

⑸列车中相互连挂的车钩中心线水平高度差的规定。⑹列车自动制动机试验的有关规定。⑺调车作业速度的有关规定。⑻引导接车时列车限制速度的规定。⑼列车退行速度的限制规定。

⑽救援列车进入封锁区间后,在接近救授列车或车列 2KM 时,限制速度的规定。

(二掌握《铁路行车事故处理规则》的主要内容 ⑴处理行车事故的基本原则。

⑵行车事故的分类及构成条件。⑶行车事故的通报程序。

第三篇:企业铁路运输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运输部安全技术规程

唐山中润煤化工有限公司

二〇一八年一月

运输部安全技术规程

审批:张建敏审核:明成利编写:刘

伟何大明

磊张

目录

第一章 内燃机车司机..............................1 第一节 适用范围和上岗条件...............................................1 第二节 安全规定.................................................................2 第三节 操作前的安全准备.................................................4 第四节 安全确认.................................................................5 第五节 操作顺序和正常操作.............................................6 第六节 特殊操作及应急处臵...........................................18 第七节 收尾工作...............................................................25 第二章 内燃机车副司机..........................26 第一节 适用范围和上岗条件...........................................26 第二节 安全规定...............................................................27 第三节 操作前的安全准备...............................................29 第四节 安全确认...............................................................29 第五节 操作顺序和正常操作...........................................31 第六节 特殊操作及应急处臵...........................................36 第七节 收尾工作...............................................................42 第三章 车站调度员..............................43 第一节 适用范围和上岗条件...........................................43 第二节 安全规定...............................................................43 第三节 安全工作准备.......................................................44 第四节 安全确认...............................................................45

第五节 操作顺序和正常操作...........................................46 第六节 事故的应急处理...................................................49 第七节 收尾工作...............................................................49 第四章 铁路信号员..............................50 第一节 适用范围和上岗条件...........................................50 第二节 安全规定...............................................................51 第三节 安全确认...............................................................51 第四节 一般性工作...........................................................53 第五节 发车工作...............................................................54 第六节 接车(通过)工作...............................................55 第七节 调车工作...............................................................56 第八节 特殊情况下接发车工作.......................................57 第九节 收尾工作...............................................................58 第五章 铁路调车员..............................58 第一节 适用范围和上岗条件...........................................58 第二节 安全规定...............................................................59 第三节 操作前的安全准备...............................................62 第四节 安全确认...............................................................63 第五节 操作顺序和正常操作...........................................64 第六节 特殊操作及应急处臵...........................................70 第七节 收尾工作...............................................................70 第六章 道口工..................................71 第一节 适用范围和上岗条件...........................................71

第二节 安全规定...............................................................72 第三节 操作前的安全准备...............................................73 第四节 安全确认...............................................................73 第五节 操作顺序和正常操作...........................................75 第六节 特殊操作及应急处臵...........................................76 第七节 收尾工作...............................................................77 第七章 铁路线路工..............................77 第一节 适用范围和上岗条件...........................................77 第二节 安全规定...............................................................78 第三节 操作前的安全准备...............................................88 第四节 安全确认...............................................................88 第五节 操作顺序及正常操作...........................................90 第六节 特殊操作及应急处臵.........................................109 第七节 收尾工作.............................................................110 第八章 铁路巡道工.............................110 第一节 适用范围和上岗条件.........................................110 第二节 安全规定.............................................................111 第三节 操作前的安全准备.............................................114 第四节 安全确认.............................................................115 第五节 操作顺序及正常操作.........................................116 第六节 特殊操作及应急处臵.........................................118 第七节 收尾工作.............................................................118 第九章 内燃机车钳工...........................119

第一节 适用范围和上岗条件.........................................119 第二节 安全规定.............................................................120 第三节 操作前的安全准备.............................................125 第四节 安全确认.............................................................126 第五节 操作顺序和正常操作.........................................127 第六节 特殊操作及应急处臵.........................................149 第七节 收尾工作.............................................................151 第十章 铁路信号工.............................152 第一节 适用范围和上岗条件.........................................152 第二节 信号维修安全工作制度.....................................153 第三节 安全规定.............................................................154 第四节 安全确认.............................................................157 第五节 作业安全.............................................................158 第六节 行车安全.............................................................163 第七节 单项设备检修重点及注意事项.........................164 第八节 更换器材、设备注意事项.................................170 第九节 收尾工作.............................................................178 第十一章 解冻库操作工..........................178 第一节 适用范围和上岗条件.........................................178 第二节 安全规定.............................................................179 第三节 操作前的安全准备.............................................182 第四节 安全确认...............................................................182 第五节 操作顺序和正常操作.........................................184 第六节 特殊操作及应急处臵.........................................189

第六节 收尾工作.............................................................191 第十二章 铁路翻车工...........................191 第一节 适用范围和上岗条件.........................................192 第二节 安全规定.............................................................192 第三节 操作前的安全准备.............................................193 第四节 安全确认.............................................................194 第五节 操作顺序和正常操作.........................................196 第六节 特殊操作及应急处臵.........................................198 第七节 收尾工作.............................................................198

第一章 内燃机车司机

第一节 适用范围和上岗条件

第一条 适用范围:唐山中润煤化工有限公司铁路内燃机车司机岗位

第二条 上岗条件

一、思想品德好,热爱并胜任本职工作。

二、身体健康,符合TB/T3091-2008铁路机车司机身体检查所要求的标准。

三、具有初中(含初中)以上文化水平,认真学习有关技术理论,严格进行实际操作的训练,掌握本职工作应知应会的内容,熟悉《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普速铁路部分)》的有关规章细则,熟悉并掌握中国铁路总公司、太原铁路局、开滦集团公司、唐山中润煤化工有限公司相关铁路作业规则、规定,经有关部门培训、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作业。

四、担当过轨作业的内燃机车司机必须持有国家铁路局颁发的铁路机车司机驾驶证。并经过铁路监管单位专门培训合格后方可进行作业。

第二节 安全规定

第三条 一般要求

一、司机在工作岗位,应集中精神,精心地使用保养机车,不许闲谈、打闹、做工作以外的事情。

二、司机要严格按照有关行车规章操纵机车。

三、运行中,发生紧急情况,乘务员应果断地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避免事故,减少损失。

四、运行中禁止在机车外或上部工作。

五、在电力区段或雷雨天气严禁上机车顶部作业。

六、司机应严格执行唐山中润煤化工有限公司内燃机车自检自修相关管理规定,对自身负责的机车部位及时进行检查和维护保养。

七、机车司机在巡检过程中发现各种异常和故障时要及时汇报机务管理人员和机车检修人员,避免故障扩大化影响机车设备稳定。

八、司机是本机班的负责人,应经常关心本机班乘务员的安全,并认真帮助他们提高技术知识和业务能力。

九、司机应亲自监督指导和培养副司机操纵机车的能力,禁止副司机练习操纵工人列车或擅自违章驾驶机车。

十、在机车进行各种检修前,司机应正确地检查填写不良状态书,参加相关修程的验收工作。

十一、司机应组织本机班乘务员,认真保养和维修机车,经常保持清洁良好状态,避免出现机破和临修事故。

十二、司机临时担任副司机工作时,应按副司机的操作规程进行工作。

第四条 机车检查检修的注意事项

一、机车停机检修、检查时,应拧紧手闸,并且在机车前后打好止轮器。

二、司机在工作时应穿戴和使用劳动保护用品;在对各电气柜和机器间检查、巡视时禁止戴眼镜;在车下及机器间内工作必须戴安全帽;严禁跨越地沟。

三、上下机车时应手把牢、脚站稳、面向机车,注意人身安全。

四、到机车上部工作时,应先与司机室内人员联系好,要站稳抓牢,防止鸣笛,滑倒摔伤,上下车应注意有无障碍物和邻线上移动的车辆。

五、起动柴油机、移动机车必须由有资质的乘务员操作。起动柴油机时,必须有一名乘务员在紧急停车位臵防护。移动机车时,必须有一名乘务员在副司机位臵进行瞭望。

六、检查机车各旋转部件时,严禁身体正对旋转部件。

七、进入动力室检查时,车门要随开随关,不准跨越转动部件。

八、乘务员对各机器间的巡视检查周期应小于2小时。当有柴油机大负荷运转、空压机长时间工作、部件存在故障等特殊情况时,应缩短对相关部位的巡视周期或进行连续监视。

九、乘务员在巡视检查各机器间时,一定要站稳抓牢,注意线路周边环境,防止发生意外。机车在行进中尽量避免巡视检查各机器间。如果在机车行进中发现异常状况,应视情况采取适当措施停车,待列车停稳后再进行检查和处理。

十、在拆卸内部有弹簧或可能有风压、油压的部件时,必须先排出压力,并将身体避开,防止机件弹出伤人。

第三节 操作前的安全准备

第五条 出乘前严禁饮酒,必须充分睡眠,准时出勤。

第六条 按时参加班前会,认真听取并记录安全注意事项及当天工作计划。

第七条 出勤时,应按规定整洁着装,携带驾驶证、上岗证。班前会后要向机务负责人报到,听取机务负责人传达机车运用及保养注意事项。

第四节 安全确认

第八条 班前安全确认

一、确认是否按规定时间报到出勤,本人签到。

二、确认是否充分休息,严禁班前饮酒。

三、确认是否按规定参加班前会、听取安全注意事项。

四、确认是否按规定整洁着装、携带上岗证,人员齐全。

五、作业前,确认劳动保护用品、作业工具是否齐备良好。

第九条 班中安全确认

一、对口接班,详细检查确认机车状态,做到心中有数。如有异常,及时汇报,及时排除故障,杜绝机车带病使用。

二、确认各种仪表及电脑显示数据是否符合运用要求。

三、确认LKJ2000、机车信号、无线调度通信设备、无线调车灯显设备是否状态良好。

四、确认消防器具是否齐全,作用良好。

五、起车前确认是否撤出止轮器,解除手制动;确认车上车下是否无人作业;确认作业计划,并二人次以上确认信号、道岔开通状态,做好呼5

唤应答,鸣笛动车。

六、挂车时确认停留车位臵,严格按照“五、三、一”车距离信号掌握车速。

七、信号瞭望困难地段必须提前采取措施,降速确认信号和行车环境,相互提示,鸣笛警告。

八、通过道口时,确认道口行人、车辆动态和道口信号。

九、确认天气是否影响正常作业,雨、雪、雾天应严格按照相关作业措施执行。

第十条 班后安全确认

一、确认人员是否齐全。

二、确认工作完成情况,工作完毕进行工作总结。

三、对班中发现的安全隐患,确认是否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四、认真填写记录,确认各种记录是否完整、准确。

五、确认作业现场及设备是否清扫整理干净,不留隐患。

第五节 操作顺序和正常操作

第十一条 机车交接

一、交班司机在等待交班时,应完成自检自修和机车清洁工作,必须填写交接班记录。向接6

班司机介绍机车技术状态和在运行中的情况后,到机务负责人处报到,交班完毕。交班时遇有危及行车安全或修程较大的不良处所,交班司机应立即报告机务负责人,请求修理。

二、交接机车时,认真了解机车运用、检修情况,办理燃料交接,领取工具、备品。

三、检查机车时,应对走行部、基础制动装臵、牵引装臵、制动机、电气控制系统、机车行车安全装备和柴油机等进行重点检查试验。

第十二条 出库

机车整备完毕机班全员上车后,司机将LKJ2000设备数据按照规定进行设臵,确保作业时列控数据及时进行存储,便于日后分析。然后启动机车、撤除机车防溜、打开机车库大门,要道准备出库。

(一)确认出库信号、道岔开通信号、道岔标志的显示是否正确,进行呼唤应答,鸣笛动车出库。

(二)移动机车前,应注意邻线机车、车辆的移动情况;严格遵守速度规定。

第十三条 挂车

一、进入挂车线后,应严格控制速度,挂车时严格执行货物列车二停一挂(旅客列车执行一停一挂)制度:即在警冲标外方一度停车,确认有无脱轨器、防护信号,而后按“五、三、一”7

车距掌握速度,实行呼唤应答和鸣笛回示。距脱轨器、防护信号或车列前10m处必须停车,确认停留车位臵及脱轨器、防护信号是否撤除。

(一)距脱轨器、防护信号、车列前lOm左右必须停车。

(二)确认脱轨器、防护信号撤除后,显示连挂信号,以不超过5km/h的速度平稳连挂。

(三)连挂时,根据需要适量撒砂,连挂后要试拉。

二、挂车后,单阀制动,再次检查机车走行部的主要部件。

三、列车制动机试验

(一)简略试验

无列检作业的始发车列车作业前、列车进行摘、挂作业开车前、单机附挂车辆时、更换机车及更换乘务组时、列车停留超过20min时,应进行简略试验。列车管达到规定压力后,自阀施行最大有效减压并保压l min,检查列车管贯通状态,调车员检查确认列车最后一辆车发生制动作用;司机检查列车管漏泄量,其压力下降每分钟不得超过20kpa。

(二)列车制动机试验时,司机应注意充、排风时间,作为本次列车操纵和制动机使用的参考依据。

第十四条 发车

一、向运输部车站值班员了解列车编组情况、途中甩挂计划及其有关事项,正确输入监控装臵的各项有关数据。

二、司机做好发车时间预报,督促做好发车准备工作。

(一)机车挂车后,应及时调节好油、水温度,保证在发车时,柴油机的油、水温度不低于规定要求。

(二)货物列车起动困难时,可适当压缩车钩,但不应超过总辆数的三分之二,并适当撒砂。压缩车钩后,在机车加载前不得缓解机车制动。

三、起动列车前,必须二人及其以上确认行车凭证、发车信号、道岔位臵是否正确,例行呼唤应答,鸣笛起动列车。

四、列车起动时,应检查自阀、单阀手柄是否在正常位臵及各仪表的显示状态,做到起车稳、加速快、防止空转。内燃机车提手柄,应使柴油机转速及牵引电流稳定上升。当列车不能起动或起动过程中空转不能消除时,应迅速将主手柄回“0”位,重新起动列车。

五、列车起动后,须进行后部瞭望。第十五条 列车途中作业

一、运输部应根据本部站场、担当牵引区段和使用机型等具体情况编制列车操纵手册或在《站细》中编入相关内容。

二、列车操纵手册应包括以下内容: 1.各股道、区段、道岔的限制速度;

2.本部所担当工人列车运行时分及路线; 3.线路纵断面和信号机位臵; 4.站场平面示意图; 5.各区间注意事项。

三、机车司机在运行中应依照列车操纵手册操纵列车,并执行呼唤应答。

四、严格遵守每百吨列车重量换算闸瓦压力限制速度,列车限制速度,线路、桥隧、信号容许速度,机车车辆最高运行速度,道岔、曲线和慢行地段等限制速度,以及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臵速度控制模式设定的限制速度的规定。区间运行时,单机运行最高速度不得超过40km/h。牵引列车运行时,不得超过30km/h。

五、装有双操纵台的调车机车,司机应在便于瞭望信号的操纵台上操纵机车。在正常情况下,非操纵端控制电路的各开关均应臵于断开位并锁闭,取出自、单阀手柄;列车综合无线通信设备电话控制盒臵于关闭位。

六、操纵机车时,未缓解机车制动不得加负荷(特殊情况除外);运行中或未停稳前,严禁换向操纵。设有速度工况转换装臵的机车,车未停稳,严禁进行速度工况转换。

七、内燃机车退回手柄时,主手柄回至“1”10

位稍作停留再退回“0”位。负载运行中,当柴油机发生喘振、共振时,司机应及时调整主手柄位臵。

主手柄退回的过程中,若柴油机转速不下降,不应卸载,应立即采取停止燃油泵工作,打开燃油系统排气阀,按下紧急停车按钮,必要时采取手动强行将供油齿条推至0位等措施。

八、施行常用制动时,应考虑列车速度、线路情况、牵引辆数和吨数、车辆种类以及闸瓦压力等条件,准确掌握制动时机和减压量,保持列车均匀减速。进入停车线停车时,应做到一次停妥。牵引列车时,不应使用单阀制动停车,并遵守以下规定:

(一)初次减压量,不得少于50kpa。

(二)追加减压一般不应超过两次;一次追加减压量,不得超过初次减压量。

(三)累计减压量,不应超过最大有效减压量。

(四)单阀缓解量,每次不得超过30kpa。

(五)减压时,自阀排风未止不应追加或缓解列车制动。

(六)牵引货物列车运行中,自阀减压排风未止,不得缓解机车制动;自阀减压后至缓解、停车前,机车制动缸压力不得少于50kpa。

(七)禁止在制动保压后,将自阀手柄推向11

制动区左侧小减压量方向(牵引采用阶段缓解装臵的列车除外)或运转位、过充位后,又移回制动区。

(八)货物列车速度在15km/h以下时,不应缓解列车制动。长大下坡道区段因受制动周期等因素限制,最低缓解速度不应低于lOkm/h。重载货物列车速度在3Okm/h以下不应缓解列车制动。

(九)少量减压停车后,应追加减压至100kpa。

(十)站停超过2Omin时,开车前后应进行列车制动机简略试验。

九、施行紧急制动时,迅速将自阀手柄推向紧急制动位,并解除机车牵引力。车未停稳,严禁移动单、自阀手柄。无自动撤砂装臵或自动撤砂装臵失效时,停车前应适当撒砂。

十、列车运行中,发现列车管压力表表针急剧下降、摆动以及空气压缩机长时间泵风不止,应迅速停止向列车管充风,解除机车牵引力,及时采取停车措施。停车前适当撒砂。停车后,查明原因并妥善处理。开车前,司机确认列车管通风状态良好后,方可重新起动。

十一、中间站停留时,不准停止柴油机及空气压缩机的工作,并保持机车制动。

(一)进站停车时,应注意车站接车人员的移动手信号,严格遵守各项限制速度,并进行警12

惕呼唤,列车停妥后记点。

(二)货物列车应保压停车,直至发车前或接到车站准备开车的通知后,方能缓解列车制动。

(三)夜间等会列车时,应将机车头灯灯光减弱或熄灭。

(四)中间站停车或待业停车,有条件时应对机车主要部件进行检查。及时打开空气系统的总风缸、远心集尘器、油水分离器的排水阀排水。

(五)车停人下,按分工检查机车,注意人身安全。

(六)乘务员必须坚守岗位,不得擅自离开机车。

十二、内燃机车在附挂运行中,换向器的方向应与列车运行方向相同,主接触器在断开位。严禁进行电气动作试验。

十三、机车各安全保护装臵和监督、计量器具不得盲目切(拆)除及任意调整其动作参数。机车各保护电器(油压、水温、接地、过流、柴油机超速、超压等保护装臵)动作后,在未判明原因前,严禁盲目强迫启动柴油机及切除各保护装臵。机车保护装臵切除后,应密切注视机车各仪表的显示,加强机械间的巡视,防止因处理不当而扩大或加重机车的故障损失。

十四、运行中,应随时注意机车各仪表的显示。在停车时督促副司机对内燃机车机械间及走13

廊的巡视检查。发现机车故障处所和非正常情况,要迅速判明原因及时处理,并将故障现象及处理情况填记“机车运行日志”或“交接班记录本”。

十五、认真执行呼唤应答制度,严格按信号显示要求行车,确保列车安全、正点。遇有天气不良辨认信号困难时,加强瞭望和鸣笛,降低车速,禁止臆测行车。各种信号两人以上确认,主体信号实行“两两制”,做到瞭望不间断,并加强与调车员、调度员之间的无线电联系。

十六、运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一)不得超越机车限界进行作业,电气化区段严禁攀登机车、车辆顶部。

(二)外走廊式的内燃机车运行中不得在走板或走廊上作业。

(三)严格遵守内燃机车防火的有关规定。

(四)在接近桥梁、道口、曲线、隧道、鸣笛标、作业标、进出站等处所时,应按规定鸣笛;遇有信号显示不明或危及行车、人身安全时,应立即采取减速或停车措施。

(五)运行中因机车故障或其他原因被迫停车后,司机应立即向调度员汇报列车的停车位臵及原因。如需请求救援时,要向调度员报告列车前后部准确的停车位臵,并按规定设臵防护。

十七、旅客列车操纵

(一)牵引旅客列车在确保安全正点的同时,14

应做到运行平稳、停车准确。

1.起车时,要全列车起动后再加速。

2.进站停车时,按机车停车位臵标停车,做到一次稳、准停妥。

3.采用缓解停车时,停稳后再施行列车制动,待开车时再缓解。

(二)列车运行中施行制动调速时,应遵守以下规定:

1.机车呈牵引状态,柴油机转速控制在550r/min以下或牵引电流控制在1000A左右。

2.自阀减压前,装有JZ-7型空气制动机的机车施行单阀缓解,使列车制动时机车呈缓解状态。

3.制动时,追加减压量累计不应超过初次减压量。

4.停车制动,自阀减压时,在列车产生制动作用并稳定降速(时间原则上应控制在5s以上)后,再解除机车牵引力。

(三)列车在起伏坡道区段或较小的下坡道运行时,应采用低手柄位或低转速的牵引,尽量避免惰力运行。

第十六条 调车作业

一、机车司机要熟悉《车站行车工作细则》(以下简称《站细》)及有关规定,熟记站内线路(包括专用线)、信号以及各种标志等站场情况。采用无线电平面灯显调车指挥系统进行调车时,15

应使监控装臵处于调车状态,根据信号显示和语言提示的要求进行作业。中间站利用本务机车调车时,对附有示意图的调车作业通知单的内容和注意事项必须清楚。作业前,应使监控装臵处于调车状态。作业中严格执行《技规》调车工作的规定。

二、调车作业中,应认真瞭望,确认信号,正确执行信号显示的要求和呼唤应答制度。没有信号不准动车,信号中断或不清立即停车。连挂车辆时,严格按“十、五、三”车距离和信号要求控制速度。接近被连挂车辆时,速度不得超过5km/h。连挂车辆后,司机应了解机车与车辆的连接状态、连挂车数和牵引重量,厂内调车作业,接风管有效车数不少于总车数的2/3。单机连挂车辆时,应注意确认车辆的停留位臵。

三、停留较长时间后再次作业前,乘务员应对机车走行部、基础制动装臵、牵引装臵、制动机性能进行重点检查;检查调整制动缸鞲鞴行程或闸瓦与轮箍踏面的缓解间隙;对单阀机能进行试验。

四、调车作业速度:牵引运行最高不得超过40m/h,推进运行最高不得超过30km/h。

五、单机或牵引列车行经轨道衡时,速度不允许超过10km/h,并注意不准在轨道衡上空转、撒砂。

六、没有计划、计划不清不准动车,变更计划必须停车传达,信号中断或不清应立即停车。

七、时刻注意确认信号,不间断地进行瞭望,认真执行要道还道制度。使用调车色灯信号机进行调车作业的车站,乘务组人员必须由近及远,依次确认调车信号及道岔位臵。

八、调车作业中应严守道岔、线路、信号显示规定的调车速度。天气不良时,要降低调车作业速度。越出站界和跟踪出站调车必须两人确认凭证。采用无线调车灯显设备指挥进行调车时,应使监控装臵处于调车状态,根据信号显示和语言提示的要求进行作业。

第十七条 终点站作业及到达入库

一、列车到达终点站,需机车乘务员摘钩时,应做到“一关前、二关后、三摘风管、四提钩”,并挂好风管防尘堵,及时检测机车轴温。

二、机车入库时,严格执行要道还道制度,两人确认道岔和信号后方可鸣笛动车,并按规定速度走行。到达站、段分界点一度停车,签认入段时分,了解段内走行经路后向司机汇报。

三、机车在段内走行,应执行要道还道制度,确认道岔、股道信号及开通信号,严守走行线路的规定速度。

第六节 特殊操作及应急处臵

第十八条 各种坡道上的操纵

一、在较平坦的线路上,列车起动后应强迫加速,达到运行时分所需速度时,适当调整机车牵引力,保证列车以均衡速度运行。

二、在起伏坡道上,应充分利用线路纵断面的有利地形,提早加速,以较高的速度通过坡顶。

三、在长大上坡道上,应采用“先闯后爬,闯爬结合”的操纵方法。坡前应提早增大机车牵引力,储足动能。爬坡时应施行预防性撒砂,防止空转,并注意牵引电流不得超过持续电流。

第十九条 多机牵引时的规定

一、机车操纵应由行进方向的前部机车负责。重联机车必须服从前部机车的指挥,并认真执行《技规》规定的鸣笛及回示制度。

二、设有重联装臵的机车,该装臵作用必须良好,重联时应接通重联线。重联机车的JZ-7型制动机操纵端和非操纵端做以下处理:自阀手柄臵手柄取出位,单阀手柄臵运转位,客货车转换阀臵货车位。

三、列车使用中间或后部机车推进时,前、后机车必须有良好的通话设备,其具体联系及推进办法由运输部规定。

第二十条 严寒季节操纵及注意事项

一、在防寒过冬期间,接班后,除认真执行本规程第7条的规定外,还应注意检查机车有无冻结处所,各防寒装臵是否齐全有效。

二、内燃机车关好门窗,调整好百叶窗及防寒被的开度,非操纵端的热风机应适时使用。打开预热锅炉循环水系统各止阀,以防各水管路及预热锅炉冻结。

三、内燃机车在运用中,因柴油机故障停机后无法再启动时,必须及时放尽柴油机、冷却单节、热交换器和各管路内的冷却水。

四、机车具体防寒措施和实施方法按照唐山中润煤化工有限公司运输部《内燃机车防寒管理办法》执行。

第二十一条 库内作业应认真例行呼唤应答。试闸、库内动车时要确认有关工作人员已离开机车,加强瞭望,先鸣笛后动车(试闸)。上、下机车不准飞乘、飞降,不准跨越地沟。运行中不准将身体超越限界。运行中,应将司机室侧门关闭。

第二十二条 在车站作业应注意不得侵入邻线。检查机车走行部时,要密切注意邻线机车车辆动态,不准在车底下、钢轨上、枕木上、道心内坐卧站立、行走。跨越线路时必须做到“一站、二看、三通过”,严禁钻车底。

第二十三条 上班应检查灭火器必须完整、有效,发现铅封不良时应及时汇报。动力室内不准存放棉纱或其他易燃物品,不准明火作业,不准吸烟,严禁在机械间烘烤衣物。

第二十四条 机车在运行途中发生故障时,严格遵守中国铁路总公司《机车运用管理规则》的相关要求,并特别注意下列事项:

一、处理故障时,严禁盲目切除保护装臵,严禁盲目强迫起机,严禁盲目扳动供油拉杆,严禁盲目乱用熔断器。

二、运行中发生接地、“放炮”时,未判明情况前禁止加负荷。

三、因差示压力计动作而使柴油机停机时,在未判明原因前,严禁盲目起机,不准立即进入动力室打开曲轴箱检查孔盖。

第二十五条 列车发生火灾时的处理办法

一、采取措施,使列车尽快停车。

二、配合有关行车人员按规定进行火灾处理。第二十六条 内燃机车防火规定

一、熟知防火知识,掌握火灾扑救方法,会使用各种灭火器材。

二、内燃机车在运行中,要加强对各机械间及走廊的巡视检查,特别是在机车大负荷运转、空气压缩机频繁工作时,必须对柴油机、主发电机或液传箱、整流柜、辅助发电机、电气室及相20

关电器柜、风泵排气管、风泵降压起动电阻等部位加强巡视,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

三、经常保持机车清洁,司机室、前后机室、冷却室、动力室、电气柜等处无油垢、杂物,新旧棉丝、抹布应放进固定容器并加盖;各种油桶、擦车用的刷子、墩布应放在指定地点,禁止乱扔、乱放和烘烤。及时消除各部漏油处所。

四、机车上禁止携带汽油、酒精、稀料、油漆、丙酮等易燃易爆品。因工作需要带汽油、酒精、稀料、丙酮等上车作业时,要特别小心,用后送下机车,并擦净残迹。严禁用类似以上易燃的溶剂擦拭机车。

五、在内燃机车上任何部位及车下地沟内严禁吸烟。

六、在机车上进行熔焊时,要停止柴油机运转,断开机车电源。

七、严禁用明火检查机车或烘烤冻结处所。严禁在柴油机、空气压缩机、电炉上烘烤棉丝。

八、机车上各熔断器应符合图纸标定规格,验车时加强检查,保证熔断器与熔断器座安装牢固,接触良好。乘务员在机车运行中要注意对各熔断器温度的检查,如果发现过热现象应及时处理。熔断器烧损时要认真记录,并查明原因,排除故障或确认无异常后再更换相同规格的熔断器。

九、定期检查清扫蓄电池、电气间、电气柜。经常检查、清扫各电机、电器和电气线路,紧固松动接点,包扎破损绝缘,打磨接触器触头,及时清除一切接地、虚接、短路现象及不良处所,严禁私自加设电气明线。

十、禁止采用垫起柴油机机油加油口盖来调整柴油机真空度。柴油机各防爆阀作用必须良好,差示压力计液面高度应符合规定,触针、导线应良好。差示压力计作用后,未查明原因禁止起动柴油机,也不要立即开机器间门和打开曲轴箱检查孔盖,以免着火。

十一、按规定进行柴油机甩车。甩车时必须打下紧急停车按钮,绝对禁止开燃油泵。

十二、使用预热锅炉时,应确认水位及有关水阀位臵,防止干烧锅炉。随时注意出水温度(看预热锅炉顶部温度计),看管人员不得离开。

十三、机器间温度高时,乘务员应注意开通风机通风。百叶窗非自动控制的机车,在水温较高或上升较快时,也要注意及时打开百叶窗。

十四、行车时要关闭所有车门,防止外界火源飞入车内。机车进入防火易燃区段,禁止停机,以免再起动柴油机时引起火灾。牵引易燃品、爆炸品、油罐等列车时,必须加挂隔离车,严格执行有关规定,注意平稳操纵,防止车辆剧烈冲动。

十五、行车中乘务员应注意瞭望,当线路上22

有明火时要立即停车,将火熄灭再通过;在通过蒸汽机车清灰地沟时要提高警惕,防止未熄灭的煤炭引燃泄漏的油脂,尽量避免机车在灰斗上方停留。

十六、机车运行中,加强线路瞭望的同时,也要注意瞭望机车前部和后部各机器间及走行部,瞭望所牵引或推进的车列,发现火灾隐患,立即采取措施,及时消除。

十七、严禁闲杂人员登乘机车,调车员在机车上严禁吸烟。

十八、对微波炉、空调器、取暖设备使用的特别要求:

(一)非机车购进时配臵的取暖设备,严禁在机车上使用;

(二)严禁在机车起动发电机停止发电时使用以上三种设备;

(三)乘务员在使用取暖设备之前必须查看其发热部分与周围物体之间的距离,保证不至于引燃周围物体;

(四)在电暖气开启时,机车上必须有乘务员监护。

十九、机车发生火灾的处理方法

运行中,内燃机车一旦发生火灾,乘务人员要沉着冷静,果断地

采取有效措施,力争把火灾损失减到最低限23

度。

(一)迅速停止柴油机工作(消音器着火时除外),并及时切断电源。

(二)立即鸣示火灾报警信号,及时报告调度(可以使用一切可以利用的通信手段),并利用机车上的消防工具进行灭火自救。

(三)当火势较大,一时难以扑救时,应尽可能将列车停在便于救援和便于旅客疏散的地点,必要时可采取列车分离措施。同时注意避免火势蔓延到外界引燃外界物体扩大火灾。

(四)当列车停在坡道上时,应按《技规》规定做好防护。

(五)当火灾威胁蓄电池组时,必须断开蓄电池闸刀,取下熔断器,将蓄电池组连线拆除,然后将蓄电池箱门关好。

(六)火灾扑灭后,应认真细致地检查设备损坏情况,如果机车能维持运行,应将损坏处所处理好,否则请求救援。

第二十七条 防止触电的操作方法

一、乘务员、检修人员在检验、维修电气线路时,必须坚持单手操作的原则,严禁双手同时操作,更不准湿手操作;

二、电传动内燃机车在柴油机加载后,严禁乘务员晃动或碰触检查机车主电路各电器及线路;

三、严禁乘务员、检修人员在运行和检修中强行手动闭合或分断各大容量接触器(如柴油机起动接触器、空压机接触器等)的主触头。严禁带电插拔熔断器。

四、检修中拆装各电器、电机的部件以及各接线端子时,必须先停机并断开蓄电池闸刀开关后再进行操作。

第七节 收尾工作

第二十八条 配合做好三项设备的测试检验工作。对途中三项设备不良的情况,应及时汇报。

第二十九条 按规定加足燃料、滑油、水、砂,领取备用油脂。

第三十条 执行“一检、二修、三给油、四擦车、五交班”制度。按分工范围做好机车检查、给油和自检自修工作。

第三十一条 填好机车交接簿,按规定进行交接,做到三交清:(1)机车预报修理项目清;(2)机车质量情况清;(3)机车工具交接清。(4)机车司机自检自修记录本

第三十二条 根据具体情况做好机车的防寒、防火、防溜措施,各类开关、闸刀、手柄放规定位臵,并锁闭门窗。

第三十三条 按规定办理机车交接手续。

第二章 内燃机车副司机

第一节 适用范围和上岗条件

第一条 适用范围:唐山中润煤化工有限公司铁路内燃机车副司机岗位

第二条 上岗条件

一、思想品德好,热爱并胜任本职工作。

二、身体健康,符合TB/T3091-2008铁路机车司机身体检查所要求的标准。

三、具有初中(含初中)以上文化水平,认真学习有关技术理论,严格进行实际操作的训练,掌握本职工作应知应会的内容,熟悉《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普速铁路部分)》的有关规章细则,熟悉并掌握中国铁路总公司、太原铁路局、开滦集团公司、唐山中润煤化工有限公司相关铁路作业规则、规定,经有关部门培训、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作业。

四、担当过轨作业的内燃机车副司机必须经过铁路监管单位的专门培训合格后方可进行作业。

第二节 安全规定

第三条 一般要求

一、副司机在工作岗位,应集中精神,精心地使用保养机车,不许闲谈、打闹,做工作以外的事宜。

二、副司机要严格按照有关行车规章操纵机车。

三、运行中发生紧急情况,乘务员应机智果断地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避免事故减少损失。

四、运行中禁止在车身外或上部工作。

五、在电力区段或雷雨天气严禁上机车顶部作业。

六、副司机应严格执行唐山中润煤化工有限公司内燃机车自检自修相关管理规定,对自身负责的机车部位及时进行检查和维护保养。

七、副司机巡察机车过程中发现各种异常和故障时要及时汇报机务管理人员和机车检修人员,避免故障扩大化影响机车设备稳定。

八、在车站作业应注意不得侵入邻线,检查机车走行部时要密切注意邻线机车车辆动态,不准在车底下、钢轨上、枕木上、道心内坐卧站立、行走。跨越线路时必须做到“一站、二看、三通过”,严禁钻车底。

第四条 机车检查检修的注意事项

一、机车停机检修、检查时应拧紧手闸,并且在机车前后打好止轮器。

二、副司机在工作时应穿戴和使用劳动保护用品;在对各电气柜和机器间检查或巡视时禁止戴眼镜;在车下及机器间内工作必须戴安全帽;严禁跨越地沟。

三、上下机车时应手把牢、脚站稳、面向机车,注意人身安全。

四、到机车上部工作时,应先与司机室内人员联系好,要站稳抓牢,防止鸣笛,滑倒摔伤。上下车应注意有无障碍物和邻线上移动的车辆。

五、起动柴油机、移动机车必须由有资质的乘务员操作。起动柴油机时,必须有一名乘务员在紧急停车位臵防护。移动机车时,必须有一名乘务员在副司机位臵进行瞭望。

六、在检查机车上各旋转部件时,严禁身体正对旋转部件。

七、进入动力室检查时,车门要随开随关,不准跨越转动部件。

八、乘务员对各机器间的巡视检查周期应小于2小时。当有柴油机大负荷运转、空压机长时间工作、部件存在故障等特殊情况时,应缩短对相关部位的巡视周期或进行连续监视。

九、乘务员在巡视检查各机器间时,一定要28

站稳抓牢,注意线路周边环境,防止发生意外。机车在行进中尽量避免巡视检查各机器间,如果在机车行进中发现异常状况,应视情况采取适当措施停车,待列车停稳后再进行检查和处理。

十、在拆卸内部有弹簧或可能有风压、油压的部件时,必须先排出压力,并将身体躲开。

第三节 操作前的安全准备

第五条 出乘前严禁饮酒,必须充分睡眠,准时出勤。

第六条 按时参加班前会,认真听取并记录安全注意事项及当天工作计划。

第七条 出勤时,应按规定整洁着装,携带上岗证。班前会后要向机务负责人报到,听取机务负责人传达机车运用及保养注意事项。

第四节 安全确认

第八条 班前安全确认

一、确认是否按规定时间报到出勤,本人签到。

二、确认是否充分休息,严禁班前饮酒。

三、确认是否按规定参加班前会、听取安全注意事项。

四、确认是否按规定整洁着装、携带上岗证,人员齐全。

五、作业前,确认劳动保护用品、作业工具是否齐备良好。

第九条 班中安全确认

一、对口接班,详细检查确认机车状态,做到心中有数。如有异常,及时汇报,及时排除故障,杜绝机车带病使用。

二、确认各种仪表及电脑显示数据是否符合运用要求。

三、确认消防器具是否齐全,作用良好。

四、起车前确认是否撤出止轮器,解除手制动;确认车上车下是否无人作业;确认作业计划,并二人次以上确认信号、道岔开通状态、做好呼唤应答、鸣笛动车。

五、挂车时确认停留车位臵,严格按照“五、三、一”车距离信号掌握车速。

六、信号瞭望困难地段必须提前采取措施,降速确认信号和行车环境,相互提示,鸣笛警告。

七、通过道口时,确认道口行人车辆动态和道口信号。

八、确认天气是否影响正常作业,雨雪雾天应严格按照相关作业措施执行。

第十条 班后安全确认

一、确认人员是否齐全。

二、确认工作完成情况,工作完毕进行工作总结。

三、对班中发现的安全隐患,确认是否采取处理措施。

四、认真填写记录,确认各种记录是否完整、准确。

五、确认作业现场及设备是否清扫整理干净,不留隐患。

第五节 操作顺序和正常操作

第十一条 机车交接

一、了解值乘机车技术状态、停留股道,领取工具、备品、钥匙、棉丝等物品,办好燃料交接手续。

二、按分工范围、规定顺序对机车进行全面检查、试验、给油。对机车汇报修理项目进行复查。按规定顺序对走行部、动力室、电器室、冷却室、司机室、基础制动、传动装臵等部件进行检查、给油。检查防护用品、工具、油脂、棉丝、保险、灭火器等应符合运用要求。配合司机做好有关安全防护工作及进行电气动作和各种机能试验。确认并补足燃料、油脂、水、砂。

三、内燃机车在出库前25 min,由司机亲自启动柴油机。启机前油、水温度必须符合规定,31

并进行甩车。启机时,副司机应站在紧急停车装臵处观察柴油机升速情况,并进行柴油机转速试验。启机后对柴油机各部、辅助传动装臵及各辅助电机进行巡视检查。

第十二条 出库

机车整备完毕机班全员上车后,将机车移动至接近警冲标处停车,要道准备出库。

(一)确认出库信号、道岔开通信号、道岔标志的显示是否正确,进行呼唤应答,鸣笛动车出库。

(二)移动机车前,应注意邻线机车、车辆的移动情况。严格遵守速度规定。

第十三条 挂车

一、挂车时严格执行货物列车二停一挂(旅客列车执行一停一挂)制度:即在警冲标外方一度停车。确认有无脱轨器、防护信号,而后按十、五、三、一车距掌握速度,实行呼唤应答和鸣笛回示。距脱轨器、防护信号或车列前10m处必须停车,确认停留车位臵及脱轨器、防护信号撤除后,并根据调车员指令进行连挂。

二、挂车后,再次检查机车走行部主要部件。

三、副司机再次巡视动力室(机械间),开放轮缘喷油器,锁好非操纵端门窗。

四、按规定办理货物列车货运票据交接,并妥善保管。

五、放臵好各按钮和手柄位臵。非操纵端控制电器各开关均应臵于规定位臵并锁闭。

第十四条 发车

一、起动列车前,做到两人及其以上确认出站(进路)信号或书面行车凭证、调度命令、发车信号(发车表示器)、道岔位臵,正确后缓解列车制动,鸣笛起车。

二、列车起动后,进行后部瞭望。

三、出站后,副司机记点。第十五条 途中作业

一、认真执行呼唤应答制度,严格按信号显示要求行车,确保列车安全、正点。遇有天气不良辨认信号困难时,禁止臆测行车。各种信号两人确认,主体信号实行“两两制”,做到瞭望不间断。

二、在接近桥梁、道口、曲线、隧道、鸣笛标、作业标、进出站等处所时,应按规定鸣笛。遇有信号显示不明或危及行车、人身安全时,应立即采取减速或停车措施。

三、按规定执行动力室巡视、操作(监控器)和汇报制度(第一次巡视后应详细汇报电气、动力、冷却室各部的工作状态及有关压力、温度,以后的巡视只对不良部件作汇报)。

(一)内燃机车对机械间及走廊巡视检查,由副司机负责,在停车时进行。

(二)巡视检查时机 1.由副司机掌握,利用停车待业时间进行巡视。

2.发生异音、异状时,司机应立即停车,副司机应及时检查。

(三)巡视检查项目

柴油机、增压器、牵引发电机、液力传动内燃机车液力传动箱、辅助传动装臵、空气压缩机、辅助发电机、牵引电动机的通风机等运转是否正常;油水管路有无漏泄;水箱水位和各仪表显示是否正常;整流柜、空气压缩机降压起动电阻等大容量电气设备是否正常。

(四)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正确使用三项设备。

(五)进站停车应严格遵守各项限制速度,并进行警惕呼唤,列车停妥后记点。

(六)车停人下,按分工检查机车,注意人身安全,(七)乘务员必须坚守岗位,不得擅自离开机车。

第十六条 调车作业 机车副司机要熟悉《车站行车工作细则》(以下简称《站细》)及有关规定,熟记站内线路(包括专用线)、信号以及各种标志等站场情况。

一、作业前应使监控器转为调车作业状态(作34

业完毕及时退出)。调车要有作业计划、线路示意图(行规指定站除外),要认真听取、核对、传达调车计划。采用无线电平面灯显调车指挥系统进行调车时,作业前应进行试机,根据信号显示和语言提示的要求进行作业。

二、没有计划、计划不清不准动车,变更计划必须停车传达,信号中断或不清应立即停车。调车司机必须在运行方向的前端司机室操纵机车(推进调车时除外)。

三、时刻注意确认信号,不间断地进行瞭望,认真执行要道还道制度。使用调车色灯信号机进行调车作业的车站,机班必须由近及远,依次确认调车信号及道岔位臵。

四、调车作业中应严守道岔、线路、信号显示规定的调车速度,天气不良时,要降低调车作业速度。越出站界和跟踪出站调车必须两人确认凭证。

第十七条 终点站作业及到达入库

一、列车到达终点站,需机车乘务员摘钩时,应做到“一关前、二关后、三摘风管、四提钩”,并挂好风管防尘堵,及时检测机车轴温。

二、机车入库时,严格执行要道还道制度,两人确认道岔和信号后方可鸣笛动车,并按规定速度走行。到达站、段分界点一度停车,签认入段时分,了解段内走行经路后向司机汇报。

三、机车在厂内走行,应执行要道还道制度,确认道岔、股道信号及开通信号,严守走行线路的规定速度。调车作业速度:牵引运行最高不得超过40km/h,推进运行最高不得超过30km/h。在尽头线上调车应保留10米安全距离,遇特殊情况,必须接近10米时要严格控制速度。

第六节 特殊操作及应急处臵

第十八条 库内作业应认真厉行呼唤应答。试闸、库内动车时要确认有关工作人员已离开机车,加强瞭望,先鸣笛后动车(试闸)。上、下机车不准飞乘、飞降,不准跨越地沟。运行中不准将身体超越限界。运行中应将司机室侧门关闭。

第十九条 接班应检查灭火器必须完整、有效,发现铅封不良时应及时汇报。

第二十条 机车在运行途中发生故障时,严格遵守中国铁路总公司《机车运用管理规则》的相关要求,并特别注意下列事项:

一、处理故障时,严禁盲目切除保护装臵,严禁盲目强迫起机,严禁盲目扳动供油拉杆,严禁盲目乱用熔断器。

二、运行中发生接地、“放炮”时,未判明情况前禁止加负荷。

三、因差示压力计动作而使柴油机停机时,36

在未判明原因前,严禁盲目起机,不准立即进入动力室打开曲轴箱检查孔盖。

第二十一条 列车发生火灾时的处理办法

一、采取措施,使列车尽快停车。

二、配合有关行车人员按规定进行火灾处理。第二十二条 内燃机车防火规定

一、熟知防火知识,掌握火灾扑救方法,会使用各种灭火器材。

二、内燃机车在运行中,要加强对各机械间及走廊的巡视检查,特别是在机车大负荷运转、空气压缩机频繁工作时,必须对柴油机、主发电机或液传箱、整流柜、辅助发电机、电气室及相关电器柜、风泵排气管、风泵降压起动电阻等部位加强巡视,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

三、经常保持机车清洁,司机室、前后机室、冷却室、动力室、电气柜等处无油垢、杂物,新旧棉丝、抹布应放进固定容器并加盖。各种油桶、擦车用的刷子、墩布应放在指定地点,禁止乱扔、乱放和烘烤。及时消除各部漏油处所。

四、机车上禁止携带汽油、酒精、稀料、油漆、丙酮等易燃易爆品。因工作需要带汽油、酒精、稀料、丙酮等上车作业时,要特别小心,用后送下机车,并擦净残迹。严禁用类似以上易燃的溶剂擦拭机车。

五、在内燃机车上任何部位及车下地沟内严37

禁吸烟。

六、在机车上进行熔焊时,要停止柴油机运转,断开机车电源。

七、严禁用明火检查机车或烘烤冻结处所。严禁在柴油机、空气压缩机、电炉上烘烤棉丝。

八、机车上各熔断器应符合图纸标定规格,验车时加强检查,保证熔断器与熔断器座安装牢固,接触良好。乘务员在机车运行中要注意对各熔断器温度的检查,如果发现过热现象应及时处理。熔断器烧损时要认真记录,并查明原因,排除故障或确认无异常后再更换相同规格的熔断器。

九、定期检查清扫蓄电池、电气间、电气柜。经常检查、清扫各电机、电器和电气线路,紧固松动接点,包扎破损绝缘,打磨接触器触头,及时清除一切接地、虚接、短路现象及不良处所,严禁私自加设电气明线。

十、禁止采用垫起柴油机机油加油口盖来调整柴油机真空度,柴油机各防爆阀作用必须良好,差示压力计液面高度应符合规定,触针、导线应良好。差示压力计作用后,未查明原因禁止起动柴油机,也不要立即开机器间门和打开曲轴箱检查孔盖,以免着火。

十一、按规定进行柴油机甩车,甩车时必须打下紧急停车按钮,绝对禁止开燃油泵。

十二、使用预热锅炉时,应确认水位及有关水阀位臵,防止干烧锅炉。随时注意出水温度(看预热锅炉顶部温度计),看管人员不得离开。

十三、机器间温度高时,乘务员应注意开通风机通风。百叶窗非自动控制的机车,在水温较高或上升较快时,也要注意及时打开百叶窗。

十四、行车时要关闭所有车门,防止外界火源飞入车内。机车进入防火易燃区段,禁止停机,以免再起动柴油机时引起火灾。牵引易燃品、爆炸品、油罐等列车时,必须加挂隔离车,严格执行有关规定,注意平稳操纵,防止车辆剧烈冲动。

十五、行车中乘务员应注意瞭望,当线路上有明火时要立即停车,将火熄灭再通过;在通过蒸汽机车清灰地沟时要提高警惕,防止未熄灭的煤炭引燃泄漏的油脂,尽量避免机车在灰斗上方停留。

十六、机车运行中,加强线路瞭望的同时,也要注意瞭望机车前部和后部各机器间及走行部,瞭望所牵引或推进的车列,发现火灾隐患,立即采取措施,及时消除。

十七、严禁闲杂人员登乘机车,调车员在机车上严禁吸烟。

十八、对微波炉、空调器、取暖设备使用的特别要求:

(一)非机车购进时配臵的取暖设备,严禁39

在机车上使用;

(二)严禁在机车起动发电机停止发电时使用以上三种设备;

(三)乘务员在使用取暖设备之前必须查看其发热部分与周围物体之间的距离,保证不至于引燃周围物体;

(四)在电暖气开启时,机车上必须有乘务员监护。

十九、机车发生火灾的处理方法

运行中,内燃机车一旦发生火灾,乘务人员要沉着冷静,果断地采取有效措施,力争把火灾损失减到最低限度。

(一)迅速停止柴油机工作(消音器着火时除外),并及时切断电源。

(二)立即鸣示火灾报警信号,及时报告调度(可以使用一切可以利用的通信手段),并利用机车上的消防工具进行灭火自救。

(三)当火势较大,一时难以扑救时,应尽可能将列车停在便于救援和便于旅客疏散的地点,必要时可采取列车分离措施。同时注意避免火势蔓延到外界引燃外界物体扩大火灾。

(四)当列车停在坡道上时,应按《技规》规定做好防护。

(五)当火灾威胁蓄电池组时,必须断开蓄电池闸刀,取下熔断器,将蓄电池组连线拆除,40

然后将蓄电池箱门关好。

(六)火灾扑灭后,应认真细致地检查设备损坏情况,如果机车能维持运行,应将损坏处所处理好,否则请求救援。

第二十三条 防止触电的操作方法

一、乘务员、检修人员在检验、维修电气线路时,必须坚持单手操作的原则,严禁双手同时操作,更不准湿手操作;

二、电传动内燃机车在柴油机加载后,严禁乘务员晃动或碰触检查机车主电路各电器及线路;

三、严禁乘务员、检修人员在运行和检修中强行手动闭合或分断各大容量接触器(如柴油机起动接触器、空压机接触器等)的主触头。严禁带电插拔熔断器。

四、检修中拆装各电器、电机的部件以及各接线端子时,必须先停机并断开蓄电池闸刀开关后再进行操作。

第二十四条 严寒季节操纵及注意事项

一、在防寒过冬期间,接班后,除认真执行本规程第7条的规定外,还应注意检查机车有无冻结处所,各防寒装臵是否齐全有效。

二、内燃机车关好门窗,调整好百叶窗及防寒被的开度,非操纵端的热风机应适时使用。打开预热锅炉循环水系统各止阀,以防各水管路及41

预热锅炉冻结。

三、内燃机车在运用中,因柴油机故障停机后,无法再启动时,必须及时放尽柴油机、冷却单节、热交换器和各管路内的冷却水。

四、机车具体防寒措施和实施方法按照唐山中润煤化工有限公司运输部《内燃机车防寒管理办法》执行。

第七节 收尾工作

第二十五条 配合做好三项设备的测试检验工作。对途中三项设备不良的情况,应及时汇报。

第二十六条 按规定加足燃料、润滑油、水、砂,领取备用油脂。

第二十七条 执行“一检、二修、三给油、四擦车、五交班”制度。按分工范围做好机车检查、给油和自检自修工作。

第二十八条 填好机车交接簿,按规定进行交接,做到三交清:(1)机车预报修理项目清;(2)机车质量情况清;(3)机车工具交接清;(4)机车自检自修记录本

第二十九条 根据具体情况做好机车的防寒、防火、防溜措施,各类开关、闸刀、手柄放规定位臵,并锁闭门窗。

第三十条 按规定到办理机车交接手续。

第四篇:2017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技术》:铁路运输安全技术模拟试题

2017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技术》:铁路运输安全技

术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2011年考题]2011年国务院修订公布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应当委托具备国家规定的资质条件的机构,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每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提出安全评价报告。A:3 B:2 C:1 D:4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2、充气单位应负责妥善保管气瓶充装记录,保存时间不应少于__。A.1个月 B.3个月 C.6个月 D.12个月

3、特种作业操作证有效期为 A:2年 B:3年 C:5年 D:6年

E:食品生产企业

4、控制船舶运输的设备是__。A.方向舵 B.发动机 C.推进器(车)D.推进器(车)与舵

5、职业活动环境中,可燃性气体、蒸气和气溶胶的浓度超过爆炸下限(LEL)的__%会造成职业危害。A.10 B.5 C.15 D.8

6、应急准备是实施有效救援的基础,主要内容包括__,教育训练与演习,互助协议。

A.安全生产责任制,应急资源准备 B.应急资源准备,接警与通知 C.应急资源准备,恢复现场 D.机构与职责,应急资源准备

7、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使用的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以及危险物品的容器、运输工具,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由专业生产单位生产,并经取得专业资质的检测、检验机构检测、检验合格,取得方可投入使用。

A:检测检验合格证或者运输准运 B:安全使用证或者安全标志

C:安全认证标志或者安全警示标志 D:安全生产许可证或者安全警示标志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8、[2008年考题]根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责令生产经营单位关闭的处罚决定只能由作出。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监管部门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行业主管部门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管理部门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9、[2008年考题]人在观察物体时,由于视网膜受到光线的刺激,使得视觉印象与物体的实际大小、形状等存在差异。这种现象称为。A:明适应 B:暗适应 C:眩光 D:视错觉

E:立即转移账户上的资金

10、生产经营单位的农民工每年必须接受再培训,培训时间不得少于__学时。A.24 B.72 C.8 D.20

11、《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第15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岗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学时。” A:36 B:48 C:60 D:72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12、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是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行政处罚的决定机关。

A:人民法院

B:公安机关监察部门 C: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 D:公安消防机构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13、[2009年考题]依据《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被责令停产整顿的煤矿应当制订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和安全技术规定;整改结束后要求恢复生产的,应当由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自收到恢复生产申请之日起60日内组织验收完毕。A:乡、镇 B:县级

C:设区的市级 D:省级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14、某日16:10分,某厂维修班开始检修连接污油池的输油管线,16:20钳工甲将带有底阀的输油管线放入污油池内,当时污油池内油的液面高度为50 cm,上面浮有30 cm厚的污油,在连接100 cm高的法兰时,由于法兰无法对正而连接不上,班长乙去车间喊电焊工丙,17:10电焊工丙带着电焊机到达现场,由于是油池附近作业,电焊工丙在现场准备好后,去车间办理动火票,17:20,钳工甲见丙迟迟没有回来,快到下班时间,于是用电焊开始焊接,焊接3分钟左右,发生油气爆炸,爆炸将油池顶盖掀开,油池着火,钳工甲在油池附近死亡。在油气厂内焊接,必须由具有的人进行操作。A:防爆基础知识 B:防爆基础经验 C:焊工作业操作证 D:经过焊工培训 E:领导允许

15、__是材料抵抗弯曲断裂能力的标志,它间接反映了材料的塑性。A.断裂韧性 B.冷弯性能 C.硬度

D.冲击韧性

16、×年×月×日,某市某化塑制品厂发生火灾,整个厂房被烧毁,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27.6万元。当日8时上班后,工人孙某某在该化塑制品厂压球车间门口西侧用电焊焊接压模。焊接现场的周围除一条3 m宽的通道外,堆满了袋装成品浮球及废料,还有数个装丙酮、乙烷的铁桶。8时20分左右,拌料员谷某某要在孙某某作业处西侧约1.5 m左右的地方,从铁桶中抽取丙酮,即告诉孙某某要先停止电焊,孙某某同意后便离开作业处。谷某某用塑料管从铁桶中向塑料桶中抽取丙酮,由于操作不当将丙酮洒在水泥地面上,谷某某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就离开了现场。孙某某回到作业处,没有检查也没有采取任何防护继续电焊。在焊接约3 cm长的一段接缝时,电焊溅起的火花将洒在地上的丙酮点燃。孙某某见起火用正在焊接的方模去压地上的火苗,但火苗仍然四溅。孙某某与另一名工人先后取来3只灭火器,均未启动。火借风势迅速蔓延,整个厂区被大火吞噬。直到11时,大火才被扑灭。事故发生后,某市环翠区人民检察院受理了此案,这起火灾事故是由于违章堆放危险品,遇明火而引起的,谷某某等4人对此负有责任。经现场勘察和调查认定,谷某某、孙某某在生产过程中,违反规章制度,导致发生特大火灾,造成集体财产遭受严重损失,他们的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14条的规定,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厂领导孙某某和厂长刘某某身为企业管理人员,不认真履行职责,对厂内事故隐患熟视无睹,对工人的违章作业放任自流,以致由于操作工人在事故隐患区域作业而发生特大火灾,他们的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87条的规定,构成玩忽职守罪。按照《火灾统计管理规定》的规定,这起事故构成火灾。A:一般 B:重大 C:特大

D:特别重大 E:特级

17、《安全生产法》所称生产经营单位,是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__。A.工厂车间 B.公司企业

C.基本生产经营单元 D.个体工商户

18、[2008年考题]埋地输油气管道与其他管道交叉敷设时,下列关于输送管道敷设的说法,正确的是。

A:输油气管道应在其他管道上面 B:输油气管道应在其他管道下面 C:后建工程应从先建工程下方穿过 D:后建工程应从先建工程上方穿过 E:立即转移账户上的资金

19、[2009年考题]依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当事人到期不缴纳罚款的,可以每日按罚款数额的加处罚款。A:1% B:2% C:3% D:5%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20、根据《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技术研究》,下述对评价模型的层次结构描述不正确的是__。

A.事故的易发性与物质危险性和工艺过程危险性都有关系 B.事故严重性与事故强度及事故现场环境有关 C.事故严重性与事故强度有关,而与事故现场无关

D.生产单元的现实危险性与其固有危险性和危险性抵消因子有关

21、气密试验又称为致密性试验或泄漏试验。对碳素钢和低合金钢制作的压力容器,其试验用的气体的温度应不低于__℃。A.0 B.1 C.3 D.5

22、爆炸石方放炮后要经过__min才可以前往检查。A.5 B.10 C.20 D.25

23、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__的结果可以反映一个工人在一个工作班的各种不同活动中,所接触的累积量或平均接触水平。A.区域采样 B.定点采样 C.个体采样 D.长时间采样

24、__是通过在煤体中打小直径(42~50mm)钻孔,根据排出的煤粉量及其变化规律以及钻孔过程中的动力现象鉴别冲击危险的一种方法,目前在我国应用较普遍。

A.钻屑法 B.打孔法 C.声发射法 D.综合指数法

25、[2009年考题]爆炸极限是表征可燃气体、蒸气和可燃粉尘爆炸危险性的主要示性数,其基本含义是指这类物质与空气的混合物在遇到火源后就会发生爆炸的范围。A:温度 B:浓度 C:压力

D:点火能量

E:立即转移账户上的资金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依据《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的规定,被责令停产整顿的煤矿擅自从事生产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煤矿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应当提请有关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关闭,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的罚款。

A:1倍以上3倍以下 B:1倍以上5倍以下 C:5倍以上8倍以下 D:5倍以上10倍以下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2、职业病诊断,应当综合分析的因素有__。A.病人的职业史 B.病人的身体状况

C.临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结果 D.病人的病因

E.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和现场危害调查与评价

3、下列选项中,__是对应急能力的综合检验。A.预案演习B.应急训练 C.公众演习

D.公众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4、《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了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责任,下面说法正确的是__。A.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的处上一年年收入40%~80%的罚款 B.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并依法给予处分 C.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D.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E.对主要负责人处上一年年收入60%~100%的罚款

5、依据《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的规定,在接到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关于关闭煤矿的建议后,有关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日内,作出关闭或者不予关闭的决定,并由主要负责人签字存档。A:3 B:5 C:7 D:10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6、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对煤矿安全技术措施专项费用的提取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对未依法提取或者使用的,应当。A:责令予以关闭

B:吊销煤炭生产许可证 C:责令限期改正

D: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7、《安全生产法》要求,生产经营单位为从业人员提供的劳动防护用品,必须符合或者行业标准。A:企业标准 B:地方标准

C:安全管理要求 D:国家标准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8、人在安静时的能量消耗量大体为基础代谢量的__。A.80% B.105% C.120% D.130%

9、劳动者职业活动过程中接触到职业危害因素而造成的健康损害,统称职业性病损。下列哪些内容属于职业性病损 A:工伤 B:噪声聋 C:恐高症

D:疑似职业病 E:煤工生肺

10、这起事故构成__。A.特别重大事故 B.重大死亡事故 C.一般死亡事故 D.重伤事故 E.轻伤事故

11、[2008年考题]机械行业的主要产品包括农业机械、重型矿山机械、工程机械、石油化工通用机械、电下机械、机床、汽车、仪器仪表、基础机械、包装机械、环保机械及其他机械等12类。下列机械产品中,属于基础机械类的有。A:轴承 B:齿轮 C:电料装备 D:模具 E:蓄电池

12、依据《安全生产法》对从业人员权利和义务的有关规定,当发现直接危及自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从业人员。A:要立即向现场安全管理人员报告 B:要采取一切技术手段抢险救灾

C:在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后,在现场静观事态变化

D:有权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现场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13、依据《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的规定,对同一生产经营单位及有关人员的同一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A:不得 B:可以 C:应当 D:酌情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14、下列选项中,属于犯罪的特征的有。A:实施的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 B:实施的行为具有违法性

C:实施的行为具有故意或者过失 D:实施的行为具有应受惩罚性 E:实施的行为具有反复性 15、2002年卫生部、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职业病目录中列出的法定尘肺有13种,即。

A: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 B:炭黑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 C: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 D: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 E:铍肺

16、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的劳动合同。应当载明保障从业人员劳动安全和__的事项,以及依法为从业人员办理工伤社会保险的事项。

A.加强劳动保护 B.防止职业危害 C.搞好职业卫生 D.减少环境污染

17、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核心是__。A.安全生产、人人有责

B.实现安全生产的“三同时” C.管生产的同时必须管安全 D.实现安全生产的“五同时”

18、依据《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的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人员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可以依法实施的行政处罚有__。A.开除 B.撤职 C.罚款

D.没收违法所得 E.警告

19、安全帽被广大建筑工人称为安全“三宝”之一,是建筑工人保护头部,防止和减轻头部伤害,保证生命安全的重要的个人防护用品。要正确地使用安全帽,必须做到。

A:帽衬顶端与帽壳内顶,必须保持20~40 mm的空间 B:必须系好下颌带

C:安全帽必须戴正、戴稳

D:安全帽在使用过程中会逐渐损坏、所以要定期不定期的对其进行检查

E:如果发现安全帽有开裂、下凹、老化、裂痕和磨损等情况,就要及时更换,确保使用安全

20、《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规定负责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颁发和管理。A:省级和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 B: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 C:省级和县级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 D:省级和市级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21、安全预评价报告的要求包括。

A:应全面、概括地反映安全预评价过程的全部工作 B:文字应简洁、准确 C:提出的资料清楚可靠 D:论点鲜明

E:利于阅读和审查

22、《矿山安全法》规定,每个矿井必须有以上能行人的安全出口,出口之间的直线水平距离必须符合矿山安全规程和行业技术规范。A:4个 B:3个 C:5个 D:2个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23、为了保证机械设备的安全运行和操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在机械设备上采用和安装各种安全防护装置,来克服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不安全因素,所采用的是__安全技术措施。A.间接 B.直接 C.指导性 D.指示性

24、以下__属于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应急响应要素。A.风险评价 B.资源分析 C.警戒与治安 D.现场恢复

25、在事故调查领导小组中,工作难度最大的是__。A.指挥部 B.综合组

C.技术分析组 D.管理调查组 E.善后处理组

第五篇:第六章 交通运输安全技术 第二节 民航安全生产技术..

安全生产技术:第六章

交通运输安全技术

第二节

民航安全生产技术

一、民航安全基础知识

(一)航空安全基础知识

1.安全飞行原理

飞机是在空中飞行的。它比空气重,因此它必须在空气中以相当大的速度运动,才能获得托举它在空气中飞行的能力。这种由于飞机与空气之间的相对运动而产生的力称为空气动力。围绕空气动力而展开的飞行原理研究,决定了飞机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安全运行和飞机的设计与制造标准。然而,实际飞行情况要复杂得多,飞机构形和外界条件是千变万化的,其组合有可能形成多种困难的临界情况,而安全飞行原理阐明的正是在各种安全临界情况下,在尽可能考虑人——机系统实际特性的条件下,如何按照基本飞行原理正确的使用和操纵飞机;分析各种特殊情况下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

2.航空安全的基本理论和保障安全的主要方法

航空安全的基础是优秀的飞行人员、适航的航空器、安全的交通运行和无暴力干扰的运行环境。“人为因素失事”仍然是到目前为止一个尚未解决的安全问题,但使人们能够理解的是国际民航组织的积极倡导并发布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民航界各个层次都重视并采取了积极反映。人为因素方面的任何进步均可望对促进飞行安全发挥重大作用。

航空安全管理同样沿用了泰罗的“科学管理”,即通过收集数据分析研究,明确责任分工,制定工作标准,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的一整套管理理论和方法。充分利用其科学管理的成果,又要利用现代数学手段和信息论、控制论、系统工程等学科的分析方法,发展了以系统观点为核心的现代管理科学。按照科学所揭示的客观规律来对航空生产的安全进行计划、决策、组织、控制和协调,把生产者、生产工具和生产对象构成的生产力三要素有机、协调的组织在一起,来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航空安全和人身财产的安全。

从政府主管到航空企业从事安全管理主要措施是两个方面,一是制订条例、规范、标准并监督执行,另一方面是开展旨在预防安全事故的各种形式的活动。

3.空防安全

“空防安全”在我国民航界常用“防止劫机、炸机、防止国家通缉犯罪嫌疑人利用航空器外逃”来概括它的内容。但在“民用航空法”的“法律责任”章节中还明确了追究法律责任的另外6种非法干扰行为。它们是:

“空防安全”重在预防,也就是“防的有效”,不把任何危险带上天;但“反”也是必不可少的应对措施,绝不能让犯罪分子轻易得手,带来对飞行安全更大的危险,要“反的成功”。

做好空防工作要从“防、反”两个方面着手,它涉及政府、机场、航空承运人、机组、甚至还关系到旅客的协作配合。有关部门或个人切实做好职责分工的工作。

(二)民用航空运行和管理基础知识

1.民用航空的运行控制

民用航空的运行控制实际是指航空公司的运行控制。其核心本质在于:以科学规范的管理程序,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控制航空公司中飞机、航班、机组这三种与运行密切相关的动态资源,使航班在整个运行周期内能最安全、最有效的利用资源,以达到提高生产力和降低运行成本的目的。

运行控制系统是安全运作的保障。它包括五大功能板块:飞行计划系统、飞行跟踪系统、动态控制系统、载重平衡计划、机组管理。

为保证上述系统的正常运作,除配套的各类信息数据库和辅助系统外,还将机务、客运、航班、飞行、客舱、货运协调人员和公司值班经理集中办公,实行资源共享,提高集中控制、高效运作的管理能力。

2.客舱安全管理

客舱安全管理是指在航空器内部,驾驶舱、客舱及货舱内,涉及驾驶人员,乘务人员和乘机旅客的一种特殊的安全管理。它的重要性日益被各国民航主管当局和航空运输企业所认识。

客舱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通过规范驾驶人员、乘务人员和乘机旅客的行为举止,服务技能和程序,共同创造一个航空器正常运行和舒适、和谐的旅行环境。

1)客船安全目标

(1)在正常运行状态下,机组能不受干扰,正常履行岗位职责;旅客能获得人身安全不受非法侵犯,享有舒适、和谐的旅行环境;一般病痛、损伤能得到适度的医疗与救治。

(2)在一旦发生紧急情况时,机组能正确处置,旅客的人身安全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通过应急设备和程序尽快撤离航空器,以减低事故航空器给旅客造成的伤害。

(3)有效防止和制止机内犯罪行为,维护航空器正常运行环境和保证旅客人身安全和人的尊严;一旦发生劫机行为,机组应设法尽力减轻劫机行为造成的后果。

(4)防止乘机人员误动机舱内开关、手柄等禁止动用的装置,影响航空器安全运行。

(5)保护航空器不被故意破坏。

(6)适时调整旅客座位或移动货舱内货物位置,以保持飞机正常运行的重心位置及飞机平衡状态。

(7)能正确识别爆炸物和航空器承运的危险品标识,了解一般处置程序,一旦发现机上有爆炸物或危险品事故发生时,能正确控制和疏散乘机旅客,正确处理事件以减少其可能的危害程度。

3)客舱安全管理的职责和分工

(1)政府管理职责:①航空器客舱安全的初始适航标准与审定;②监督营运人对航空器应急设备保持持续适航性;③航空营运人紧急程序的审核批准;④航空营运人紧急程序的演习与培训的检查,以证明其机组成员应急训练和应急程序的有效性;⑤航空营运人《运行手册》有关应急方面的训练大纲和应急程序部分的审核批准;⑥监督客舱乘务员完成训练大纲并通过关于应急设备和应急程序的笔试或实践考试。

(2)航空营运人的职责:①应急训练大纲和应急程序获得国家主管当局批准并列人公司《运行手册》;②保证航空器客舱安全设备的持续适航,完成定时检查维修,以保证处于立即准备好的状态;③保证飞行机组成员完成训练大纲规定内容的训练;④明确执行飞行任务机组成员在应急处置程序中的分工、职责及协同程序;⑤保证飞行机组成员关于应急程序的遵守;⑥保证完成涉及客舱安全的有关人员的应急程序和有关知识的训练;⑦保证落实飞行任务机组人数配额标准规定,特别是随飞机客舱布局的调整要及时调整客舱乘务员配额标准,以保证实施应急撤离程序的最少所需人数,履行必要的职能,保证乘机人员安全迅速地撤离飞机;⑧航空营运人必须保证机上带有当怀疑有破坏行为时,据以搜查炸弹的程序检查单;⑨营运人必须制定并保持一个能使机组成员以最恰当的行为将非法干扰的后果降至最小的训练;⑩营运人必须将其进行国际飞行的飞机携带的应急和救生设备开列清单,以便随时能立即将清单提供给救援协调中心;应急程序中应明确每一机组成员在紧急时或紧急撤离时必须执行的任务(是现实的、实际上可以完成的,并且符合有理由预见到的紧急情况,包括个别机组成员丧失工作能力时的职责调整,客货两用机由于货物移动机组人员无法抵达客舱时的分工调整),这些都要在公司《运行手册》中明确具体规定;营运人不得要求飞行机组成员在关键飞行阶段去做与安全无关的事项。

(3)飞行机组成员的职责:①每一机组成员必须明确紧急时或紧急撤离时,必须执行的任务、所担负的职责以及同其他机组成员职责问的关系;②起飞前检查应急设备处于立即可用状态;③机组成员,特别是客舱乘务员配额数要符合紧急撤离时的最低要求;④机长必须保证在飞行中通有紧急情况时,指示所有机上人员采取适合当时情况的应急措施;⑤机组成员之间保持紧急情况报告制度,保证机长应急指令的传达和贯彻;⑥机组成员坚守工作岗位,不干预安全无关的事项,不阅读与飞行无关的读物,不进行与飞行无关的谈话;⑦客舱乘务员要按技术规定完成客舱安全所需要的各项“软件”工作。完成“旅客简介”的广播、演示与检查;保证客舱通道的畅通;调整应急出口处座椅的不称职乘客;酒精饮料的控制;机上人员使用无线电、电子设备的控制;机长关于“禁止吸烟”、“系好安全带”指令的落实;旅客在飞机上时加注燃油的安全措施的落实;航空器过站而旅客不下飞机时安全措施的落实;在应急、处置前要做好应急和救生设备使用讲解,在紧急撤离时正确按程序疏导,协助旅客紧急撤离;⑧门口加强客舱巡视,发现和制止扰乱客舱秩序的行为,正确处置非法干扰事件。

3.运行规范、手册和程序是公司进行合格审定的基本内容

航空公司要在充分遵守国家法规、条例的条件下,结合自己公司的实力和要求,进一步细化及制定的各类规定将其分别纳入相关规范、手册之中。航空公司标准的飞行运行管理体系中的手册系列表见图1。飞行运行管理体系的手册系列

1)飞行人员与航空安全

飞行人员属于航空人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第五章第三十九条的规定,航空人员是指下列从事民用航空活动的空勤人员和地面人员:

(1)空勤人员,包括驾驶员、领航员、飞行机械员、飞行通信员、乘务员。

(2)地面人员,包括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空中交通管制员、飞行签派员、航空电台通信员。

在飞行人员中尤以驾驶员与飞行安全的关系最密切也最复杂,从历次飞行事故总结分析,驾驶员除无视规章的故意不安全行为外,非故意性不安全行为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操作或决断错误。

(2)疏忽或判断失误。

(3)飞行技能不胜任。

(4)紧急情况处置不当。

(5)违章违规。

(6)机组失能。

(7)机组资源管理不当。

2)航空器与航空安全

航空器的完善设计、优质制造和有效维修并符合国家适航标准,才能保证民用航空活动安全、正常地运行。航空器故障和缺陷造成飞行事故仅次于飞行机组原因而排名第二位。其中设计不完善和制造质量差(属初始适航不合格)约占事故原因的50%,而维修不良和使用陈旧设备占40%,此类属持续适航不合格。

3)空中交通服务与航空安全

空中交通服务是航空器运行的主要环境保障工作之一,另一个是机场场道保障。空中交通服务包括:空中交通管制、航空气象、航行情报、航空通信、导航等方面。它们的服务质量好坏直接关系着航空器的运行安全,各类服务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均可直接导致航空器失事。

与航空安全关系密切的航空人员,除飞行员外,就是提供空中交通管制服务的空中交通管制员。他们包括工作在下列岗位的管制员:机场飞行报告室、管制塔台、近管制室、终端管制室、区域管制室及有中国特色的地区管理局管制室和总局的总调度室。

空中交通管制员的管辖范围在国外是管制空域,在中国是全部空域,当航空器按照仪表飞行规则运行时,空中交通管制员对维护各类可航空域内的空中交通秩序、保证航空器之间具有符合规定的间隔(纵向、水平横向和垂直三个方位),在机场机动区内防止航空器与航空器、航空器与障碍物相碰负有直接责任。

4.各专业工种,人员的职能、规范

民航安全生产是围绕航空器运行展开的。涉及工种一分为二,一是飞机上的航空人员,包括驾驶员、领航员、通讯员、机械、安全保卫和客舱服务人员,另一部分是地面航空人员及服务人员,他们是飞机维护员、空中交通服务人员、飞行签派员、航空电台通讯员及相应的地面服务工种人员。

(1)飞行和飞行人员。他们是负责操纵飞机飞行的驾驶员、领航员、机械员及客舱保卫和服务人员。机长是负责对航空器的驾驶员、负有保证飞机和乘机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法律责任,玩忽职守导致飞行事故将承担法律责任。对他们的任职资格、训练、身体及飞行值勤都作出了一系列的法规,详见CCAR—61FS、62FS、63FS、67FS和69FS部(CCAR是中国民航法规汇集)。通过上述法规规定了标准、程序和指导原则以及技能、知识和人品等综合素质的要求。

(2)飞机维修和维护人员。他们是负责航空器适航性和处于安全运行的技术保障工种及工作人员。他们与安全紧密相关。

航空器的初始适航性是通过适航审定过程把关的。其审定的依据是CCAB—21AA—R1、23AA—R2、25AA—R2、27AA、29AA、33AA中规定的审定程序和适航标准。

对航空器持续适航审定的依据是CCAB—39AA、45AA及附载规定。

对维护人员的合格审定,特别在CCAB—65AA—R1中做了明文规定。

(3)空中交通服务包括控制交通管制、气象情报及通讯导航保障工种。国际民航组织对空中交通管制员的身体条件专门做了明文规定。他们是为维护空中交通安全,有秩、高效运行提供交通管制服务的人员,他们对所提供服务的正确性负有法律责任。他们工作的职责、规范、秩序、标准等都纳入了CCAR-66TM、81TM、82TM、91TM、91FS-Ⅱ直到176TM等多部章节中。

(4)航空公司飞行签派员。他们是航空公司运行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任务是合理组织运行计划,不间断监控公司所有营运中的航空器的状态,及时向机组提供信息、忠告、建议,直至传递指令,以维护航空器运行安全、正常。他们的任职资格在CCAR—65TM—Ⅳ—R1中有规定。

他们工作涉及面广,标准、程序繁多,包括航空公司运行方面、飞行人员方面、空中交通管制、航空运输和航空器适航等,这些都分别纳入有关章节。

(5)客舱机组人员即过去通称的客舱乘务人员。他们的主要职责是维护客舱安全,正确处置非法干扰行为,有效防止机内犯罪活动,保护乘客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一旦航空器发生事故,能及时疏导旅客安全撤离飞机,将事故的损失控制到最低程度。国际民航公约对该工种人员有特定的身体和心理、技能要求。

(6)航空保安员(空中特警)是为实现空防安全、有效制服机上犯罪、防范非法干扰而专门安排在飞机上的工作人员。CCAR—332SD部分对此做了规定。2003年国家成立空警总队,对他们执法授权有利于维护空防安全。

(7)机场是航空器起飞和着陆的专用陆地或特定水域。通常设有跑道、滑行道、停机坪等专用建筑。《民用航空法》第六章专门对新建、改建和扩建民用机场的标准进行规定,机场具备法定条件,并取得使用许可证方可对适当机型开放使用。CCAR—150~170对机场管理的方方面面做了规定。有关规定还对机场危害的防治、机场净空保护、应急救援计划等专项规定,涉及空防还对机场保安设施规范做了规定。

(8)机场地面服务保障工作是围绕航空器运行展开的一系列工作,诸如,燃油加注、装卸货物、旅客登离飞机、飞机推脱、滑行引导、机上清洁卫生等工作。为防止航空器在地面停留期间的安全专门制定了《地面安全事故标准》行业标准和相关飞行事故征候标准,以此对地面安全事件进行调查分析和定性。同时将防止地面事故作为对机场当局安全责任考核的一个重要方面。

CCAR—137CA—R1对机场内使用的特种车辆、地面专用设备的生产许可还专门进行规定。CCAR—168CA—R1对特种车辆、专用设备的使用进行了规范。CCAR—249对航空油料工作的方方面面进行规范,既保证油品质量、更保证作业的消防安全。CCAR—276TR对航空危险品运输做出规范管理。

各工种都有经主管当局批准的操作规程、程序和标准。

5.民航主管部门在航空安全监督管理方面的职责和要求

(1)为安全水准制定目标和目的。目前是由民航总局提出当年运输航空和通用航空的安全目标,并与各航空公司签订责任书的形式实现该职责。

(2)发展和维护国家为民航系统所制定的法律、法规、条例和标准程序。

(3)确保所有人员、组织、设施或设备,只有当他们遵守有关要求时才准许其进入民航系统。目前的做法是关键岗位的执照管理制度、航空器材的适航性要求、飞机维修和飞行训练组织的合格审定制度、民航特种设施准入制度。

(4)确保执照人的持续合格审查、航空器持续适航审定制度及随时现场安全检查制度,以确保其有胜任工作的能力。

(5)建立系统内信息交流、反馈制度。

(6)事故调查、分析和事故预防监督活动,确认事故肇事原因,分清肇事责任,提出对当事及负责人的处理和消除系统中缺点的改进建议。

6.航空公司对航空安全的职责和要求

飞行安全是每个航空公司的天职,对本企业的安全负有全部责任。管理部门必须做到:

(1)制定目标和目的。要让全体员工明确本企业的高水准安全水平的目标和目的。

(2)提供与目标和目的相一致的全部资源——经济、设施、设备和人员。

(3)提供与目标和目的相适应的组织机构。要建立一个由同一计划和目的所控制的包括很多不同部门的复杂单系统。

(4)招募和训练人员以符合上述要求。

(5)建立适当的信息系统。

(6)培养悉心追求安全的思想。

(7)在成绩面前保持清醒。

(8)立即纠正任何消极趋势。

7.安全信息系统

信息是决策的依据,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高水准的航空安全只能通过对已知危险的连续控制,和对尚未觉察的问题的积极探索相结合来保持。

(1)探索问题的最佳原始资料,都来源于各类信息系统收集的资料,特别是事故报告和事故分析信息。而建立并维护好一个信息系统,对于个人和不同部门有着不同的责任。

个人责任:利用有效的报告系统说出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对预防事故会发生作用。

航空器制造厂:应确保与所有顾客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换。与航空器有关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应让整个有此航空器的单位都知道。

航空公司:管理部门应确保主要安全信息(内部或外部的)反馈到所有有必要知道的工作人员;应确保训练程序、操作程序、维护大纲等均已按需做了更正;应将紧急问题向制造厂或当局报告,以便向第三方转达。

主管当局:检查信息系统的效率。对紧急信息予以评价,以决定是否需要下达权威性指示,修改法规等。负责刊印和发行信息出版物。

图2 信息管理工作流程图

(2)中国民航信息系统管理体制暂分三级,即总局、地区管理局和基层。目前系统流程为:收集信息一整理上报一调查核实一发布安全信息通告。流程图如图2所示。

(3)系统功能模块结构图,如图3所示。

图3 系统功能模块结构图

(4)各类信息报告制度。为获得及时准确的安全事件信息,民航总局参照国际民航组织的有关规定,做出了我国的报告制度。

(5)民航信息系统具有信息录入、修改、查询、查询结果打印、统计分析图表输出、信息上报和接受功能。

二、民航安全事故预防

(一)各级组织在安全事故预防中的职责和主要工作

事故预防有两种,一种是按条例取得的安全,另一种是设想并开展各种活动以达到发现并消除或避免危害的目的。

1.国际民用航空组织

国际民航组织在事故预防方面的作用包括:

(1)通过事故预防手册概括了事故预防的概念,并提供验证方法为基础的指导。

(2)建立国际性的事故调查和报告程序。

(3)通过事故报告系统和其他方法分发传递事故信息。

(4)利用事故报告的资料进行特定的安全研究。

2.各成员国主管当局应对高标准的安全负责

通常是通过制定条例和程序来承担安全责任,条例是以国际标准和建议措施为基础的。然后,通过所建立的检查和实施过程以保证航空企业、部门遵守国家的条例。

(1)各成员国要尽最大努力与“国际标准”保持一致,尽量采纳“建议措施”以完善本国航空法规。

(2)本国安全程序应包括下列各项:对已发现安全上的缺陷做出反映;采用技术上的先进成就;根据经验技术审查并完善条例。

(3)不仅要颁布航空法规,更要通过强制性措施保证法规的贯彻执行。

(4)开展事故预防活动。

3.航空器制造厂家

(1)首先要在设计制造中采用先进技术而使产品得到不断改进。要遵照本国的和外国政府的适航条例生产航空器。

(2)编写手册和其他文件以支援其产品。

(3)雇用设计、制造和使用方面的专家及事故调查员,专门从事本公司制造的航空器的事故调查。

(4)通过事故调查改正设计和制造上的失误,使航空安全更臻完善。

4.航空公司

(1)设立能监督全部营运工作,向管理部门就消除或避免已发现的危害,提出需采取的预防活动的忠告,并按照国际民航组织有关手册公布事故预防活动的专门工作部门。

(2)事故预防活动要采取多种活动形式,诸如事故报告,安全检查以及借助于定期发行安全杂志,公告,业务通讯以期得到信息反馈。

(3)事故预防活动,老大哥公司内部各部门之间保持密切的工作关系和协调机制。

(4)通用航空企业要重视本企业内飞机种类多,机组质量要求、运行环境复杂标准多样性等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事故预防活动。

(5)管理部门要合理控制资源分配和财政支持工作,要保证有适当的安全资金投入。

(6)管理部门有责任培养“安全是每一位员工的责任”这种基本功,以便促进每一位雇员对安全的理解。而培养是需要通过提供恰当的工作环境,充分的训练和监督,以及恰当的设施和设备来实现的,而管理部门的姿态,严格标准,对职工严格要求是至关重要的。

(7)运用各种方式鼓舞雇员的士气。因为士气低落往往导致在工作中失去信心,自我约束力削弱,为出现其他危害创造了条件。

(8)要有风险意识和应对方案。

(二)“事件链”和系统安全

从图4可以看出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一系列事件(原因),如天气不好、机械故障、判断决策错误、操作处置不当等等,一环扣一环,最终酿成事故的发生。阻断这个链条的任一个环节,事故就可避免。

图4 事件链结构示意图

事件链理论说明,要预防事故必须从那些影响安全的事件人手,早发现早消除。

系统安全是现代安全科学的基本理论思想,航空事故血的教训使航空界逐渐形成了一种共识:发生事故是民用航空系统存在这样那样缺陷的结果,要预防事故必须从完善整个系统人手。这就是系统安全的基本观念。

航空系统安全理论,就是从系统观点出发,采用系统工程方法,研究民用航空系统中影响航空安全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联系与结构。安全信息的合理流动与充分利用,安全管理的动态过程及其优化等问题,目的是建设安全的民用航空系统,预防航空事故的发生。

(三)机场应急救援计划

机场应急程序是保证对所有紧急事件及其他异常情况作出快速反应,使机场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可能性和扩展范围降至最小。

(1)应急计划。《民用航空法》将“具备处理特殊情况的应急计划以及相应的设施和人员”列为民用机场获得使用许可证的必备条件之一。

该法同时要求“民用机场应当按照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的规定,采取措施保证机场内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国际民航公约的附件十四“国际标准和建设措施——机场”中,对应急及其他勤务专门用第九章做了明确规定。

所谓紧急事故是指:飞机紧急事故、破坏(包括炸弹威胁)、非法劫持、飞机发现危险物品、建筑物起火和自然灾害等。

对应急计划的内容建议包括:紧急事故类型;涉及机场内外的单位;每种类型各单位的职责和作用;通信联络网络;机场及其紧邻地区的方格坐标图。

(2)救援和消防:

①救援设备和机场应提供的保障水平,应以使用该机场的飞机尺寸为依据来确定,同时用起降频率进行调整;分类是按飞机长度和机身宽度来确定的。

②灭火剂分主要和辅助两种。

主要灭火剂:泡沫。

辅助灭火剂:二氧化碳、化学干粉、卤化碳氢化合物或它们的组合物。

③应在救援和消防车上装备与飞机运行水平相称的援救设备。

④在地形条件允许的机场应提供应急通道,以利于达到最短的响应时间。

⑤通信和报警:应在消防站与管制塔台,机场内的任何其他消防分站,以及救援和消防车辆之间设置直通的通信系统。设置能由消防站操纵的报警系统。

⑥救援和消防车辆的数量。

⑦有关车辆最低限度特征的指导材料在《机场勤务手册》中讲述。

⑧从运营飞机类型确定救援人员数量。

(3)所有航空公司必须制定、保持并训练下属人员执行在爆炸或炸弹威胁、灾害、劫机或其他紧急事件时的书面程序。

(4)训练与协调。各单位对人员在紧急事件时承担的任务进行定期熟练性训练,以及对紧急事件时要使用的所有设备是否适用和其状态进行检查。应急程序应随时与公安、消防和救援机构、医疗机构、机场当局、公司及其他有关人士进行协调、修改、补充。

(5)机场管制塔台在任何情况下发生紧急事件时,都有责任启动适用的警报系统。

(6)指定专门用于紧急情况的联络频率。

(7)制定警报类型和处置程序。警报类型及程序是按紧急事件种类分别制定的。在每种紧急事件中设置不同警报类型。

(8)医疗服务。当发生涉及众多伤亡的灾难、涉及10人或更多人数的潜在紧急事件,航班发生涉及多人受伤的事件时,必须动用医疗救护网络,调动众多医院参与救援。

(9)应急程序的最后一项内容是“残损航空器的搬移”。任何人未得航空器事故调查单位允许,不得搬移或弄乱事故残骸与证据。

(四)安全事故基本知识

1.飞行事故征候报告

飞行事故征候发生后,事发单位及事发所在地的省安全监察办公室、机场(航站)在24h内向本地区管理局航安办报告。地区管理局航安办获悉信息后,于24h内向民航总局航安办报告。

飞行事故征候的报告内容,按飞行事故征候处理情况报告表,由发生飞行事故征候的责任单位填写,并在飞行事故征候发生后10天内,将此表上报给地区管理局航安办。管理局航安办收到报表后,进行审核签署明确意见,在5天之内上报民航总局航安办。

2.飞行事故报告

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就要执行如下3个报告制度:初始报告、继续报告和最终报告。

事发地和事发单位要进行“初始报告”;事故调查组要做“继续报告和最终报告”。

民航总局还将向国际民航组织按规定做出“初始报告”和“最终报告”。

3.紧急情况报告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飞行中一旦发生劫机或伤及旅客的安全事件时,事发单位或空中交通管制获得信息时,立即向民航总局报告。有关处置小组将开始办公。

三、民航安全事故调查的基本知识

(一)什么是航空器事故

国际民航公附件十三对航空器失事和事故的定义是这样的:民用航空器在运行过程中发生人员伤亡,航空器损坏的事件。同时,该附件对时间阶段及事件后果严重程度均作了明确界定。我国又将涉及航空器的事故按时间阶段划分为:航空器飞行事故和航空器地面事故。

1.航空器飞行事故

从任何人登上航空器准备飞行直至所有这类人员下了航空器为止的时间内,所发生的与航空器运行有关的人员伤亡(10人以上重伤)或航空器损坏(修复费用达到飞机价格5%或10%)称之为航空器飞行事故。

2.飞行事故等级划定

飞行事故等级是根据人员伤亡情况以及对航空器损坏程度确定的。目前按“国家标准”划定为3类。

1)特别重大飞行事故

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为特别重大飞行事故:

(1)人员死亡,死亡人数在40人及其以上者。

(2)航空器失踪,机上人员在40人以上者。

2)重大飞行事故

凡属下列之一者为重大飞行事故:

(1)人员死亡,死亡人数在39人及其以下者。

(2)航空器严重损坏或迫降在无法运出的地方(最大起飞全重5.7 t及其以下的航空器除外)。

(3)航空器失踪,机上人员在39人及其以下者。

3)一般飞行事故

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为一般飞行事故:

(1)人员重伤,重伤人数在10人及其以上者。

(2)最大起飞重量5.7t(含)以下的航空器严重损坏,或迫降在无法运出的地方。

(3)最大起飞重量5.7~50t(含)航空器的一般损坏,其修复费用超过事故当时同型或同类可比新航空器价格的10%(含)者。

(4)最大起飞重量50t以上的航空器一般损坏,其修复费用超过事故当时同型或同类可比新航空器价格的5%(含)者。

3.航空地面事故定义及等级划定

航空地面事故定义等级在行业标准:MH 2002—1996中作了明确规定。

航空地面事故是指在机场活动地区和机库内发生航空器、车辆、设备、设施损坏,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人民币20万元(含)以上或致人重伤、死亡者。

航空地面事故依伤亡及经济损失程度确定为3类:

1)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为特别重大航空地面事故

(1)死亡人数10人(含)以上。

(2)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含)以上。

2)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为重大航空地面事故

(1)死亡人数9人(含)以下。

(2)直接经济损失100(含)~500万元。

3)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为一般航空地面事故

(1)造成人员重伤。

(2)直接经济损失20(含)~100万元。

(二)一个“国家标准”和两个“行业标准”

经国家技术监督部门批准向社会公布了关于航空安全管理方面的一个“国家标准”和两个“行业标准”。

1.国家标准:GBl4648—1993民用航空器飞行事故等级

本标准规定了民用航空器在运行过程中,发生飞行事故的等级划分准则和分类指标,是确定飞行事故严重程度的依据。

本标准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民用航空活动的所有航空器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登记、在领域外从事民用航空活动的所有航空器。

本标准不适用于首次获得适航证之前的所有民用航空器的试飞活动。

2.行业标准:MH 2002—1996民用航空地面事故

本标准规定了民用航空地面事故的等级划分准则和分类指标,是确定民用航空地面事故等级的依据。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民用机场、军用机场、军民使用机场从事的民用航空活动,也适用于在我国注册登记或由中国法人经营的航空器在境外机场从事的民用航空活动。

3.行业标准:MH 2001—1996民用航空器飞行事故征候

本标准规定了民用航空器飞行事故征候(即不构成飞行事故或航空地面事故的不安全事件)的具体条款,是确定飞行事故征候的依据。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登记或由中国法人经营,从事境外民用航空飞行活动的飞机、直升机。

本标准不适用于滑翔机、热气球、飞艇和首次获得航空器适航证之前的任何飞行。

(三)国际民航公约及其附件十三

国际民航公约(已在法律章节做过介绍)的第二十六条对事故调查是这样规定的:

“一缔约国的航空器如在另一缔约国的领土内发生事故,致有死亡或严重伤害或表明航空器或航行设施有重大技术缺陷时。事故所在地国家应在该国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依照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建议的程序,着手调查事故情形。航空器登记国应有机会指派观察员在调查时到场,而主持调查的国家,应将关于此事的报告及调查结果,通知航空器登记国”。

国际民航组织制定了有关航空器事故调查的国际标准和建议措施——附件十三“航空器失事调查”。

该附件就各缔约国的义务、权利和责任,调查的组织和事故通知及调查报告等方面都做出了原则性的规定,对各国组织事故调查具有指导意义,并要各缔约国尽量将“标准”纳入本国有关法律、法规。

国际民航组织还以“DOC 6920-AN/855/4”发布文件《民用航空器事故调查手册》,该文件对调查细节作了详细介绍,很有参考价值。

(四)事故调查的目的

国际民航公约附件十三指出:调查失事和事故的根本目的必须是防止失事或事故。这一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分摊过失或责任。为了有效预防事故,事故调查应达到法律、描述、查因、预防、研究五种目的,其中最主要的是描述和查因。

(1)描述目的:提供详细的事故过程描述。调查是一种事后工作,调查者未能看到“进行中”的事故事件,要去重构它和环绕它的条件。事故调查的描述目的就是要真实地说明造成事故的整个事件序列的真实时空过程。

(2)查因目的:确定起因。了解事故的真实过程,并客观地、公正地、合理地进行推理或判断,才能鉴定出事故的原因。其中重要的问题是:不要把追查责任作为事故调查的主要目的。把注意力放在追究责任上面,容易造成各种偏见而影响对事故原因的客观评述。

(五)我国现行事故调查的法律、法规依据

1.我国《民用航空法》第十一章“搜寻援救和事故调查”中规定

第155条:民用航空器事故的当事人以及有关人员在接受调查时,应当如实提供现场情况和与事故有关的情节。

第156条:民用航空器事故调查的组织和程序,由国务院规定。

第183条:外国民用航空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发生事故,其国籍登记国和其他有关国家可以指派观察员参加事故调查。事故调查报告和调查结果,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告知外国民用航空器的国籍登记国和其他有关国家。

2.目前行之有效的法规、规章

(1)《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是国务院1989年3月29日发布的。

(2)《中国民用航空飞行事故调查条例》是中国民用航空总局于1990年6月16日发布的。

(3)民航总局依据国务院、民航总局有关事故调查的规章,结合国际民航公约附件十三及国外调查程序,编写了《民用航空器飞行事故调查程序》。

(六)事故调查的组织

1998年国务院第34号令《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对事故调查做了明确规定。

另根据国际民航公约规定,失事航空器生产国、注册国、经营人所在国等都有权派人以观察员身份参加调查。

依据上述法规规定,民航总局有责任组织事故调查或参与事故调查。民航各级政府机构中的航空安全管理部门(安监部门)是事故调查的组织部门。民航总局已在各工种和行业中聘请了事故调查员,组成了一支具有广泛专业知识和经验的调查员队伍。并陆续开展了事故调查的国内外业务培训。

民航还有一支飞行数据记录器译码队伍和相应较先进的破译设施。在适当机构中成立了具有法律效力的材料分析部门,可进行设备材料分析与断口性质判断。

(七)生存因素和医学因素的调查

从安全的观点来看,航空器失事调查的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是,“确定在可逃生坠毁事故中存在的不必要伤亡,以便改进乘员的防护设计准则。”除涉及航空器设计制造外,还涉及驾驶员处理应急情况的技术、失事后的失火防护和预防手段、灭火和救援勤务、确定失事地点的应急定位装置的作用和快速优质的医疗护理等诸多保障条件。

医疗因素调查是为确认或否认医疗是事故的诱发因素,也就是人为因素与事故的关系。

(八)飞行记录器(黑匣子)在事故预防和事故调查中的应用

飞行记录器包括数据和语音记录两种记录设备。飞行参数数据记录设备是通过数据采集单元,从操纵系统到发动机等部件采集数据并形成适合记录用的数据格式进行记录。数据范围由初期的5~7种发展到目前的200多种,记录方式也由模拟发展为目前的数字式。除俗称的“黑匣子”外还附加一种“快速数据取用记录器(QAR)”,分别记录。

事故预防分析是靠快速取用记录器(QAR)随时将数据取出,用计算机分析后打印出来,或描绘成曲线供分析用。技术管理部门可有针对性的训练,飞行员个人可通过网上自查、自析、自纠,培养飞行人员优秀飞行品质。

由于飞行数据记录器可为事故调查提供接近于真实的情况,记录的数据可以揭示一个或更多的失事的促成因素或者其影响,其作用的大小,取决于事故的性质、记录参数的数量、取样的速率以及数据的有限精确性,而且要与其他来源取得的证据结合起来。

语音记录设备也是调查的非常重要工具,它能告诉调查人员事故是怎样发生的,而数据记录则揭示的是事故时发生了什么。两种有效数据的综合使用则提供的证据有重大价值,它按时间顺序使某些事情构成的透视图像,再现事故发生时的“情景音像”资料。

四、民用安全技术标准

(一)中国民用航空规章

中国民用航空法律体系框架如图5所示。

图5 中国民用航空法律体系框架

(二)国际民航公约及其附件

1.《国际民航公约》简介

《国际民航公约》是1944年在美国芝加哥签署的。它包括:4个部分,22章,共计96条。

该公约序言中指出签订本公约的宗旨和目的是:为使国际民航得以按照安全和有秩序的方式发展,并使国际航空运输业务得以建立在机会均等的基础上,健康地和经济地经营,各国议定了若干原则和办法并缔结本公约。

本公约要求,凡是《巴黎公约》或《哈瓦那公约》的缔约国的国家,在国际民航公约生效时,立即声明退出上述公约,在各缔约国间,本公约即代替上述两个公约。

各国如在其他协议中承担了与本公约相抵触的义务,应在本公约生效时起终止原协议中承担的义务。

各缔约国可在不违反本公约的情况下,签订新的协议,但应立即向理事会登记。

联合国的成员国可以加入本公约,也可用通知书形式通知本组织退出本公约。

2.国际民航公约的附属材料介绍

国际民航组织的法规序列是:“公约”、“附件”、“附篇”和“指导文件”。

(1)“公约”是由各缔约国批准并承担义务。公约任何部分的修改,必须经过2/3的缔约国在大会表决同意。

(2)“附件”是从公约正文中分离出来,做为公约的组成部分而作专门详细规定的文件。他们是由理事会,在充分征求各缔约国意见的程序后通过的。目前共有18个附件。

(3)“程序”是对附件的补充,做出更加详细的规定。

(4)为了促进国际标准和建议措施、服务程序的顺利执行和统一实施,在秘书长授权下编发技术手册或技术指南材料。

下载第六章 交通运输安全技术 第一节 铁路运输安全技术(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六章 交通运输安全技术 第一节 铁路运输安全技术(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二0一二年八月 目 录 第一分部 土木建筑„„„„„„„„„„„„„„„„1 第一章 架子工„„„„„„„„„„„„„„„„„„1 第一......

    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电焊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工作前: 1 、应检查焊接设备、工具并达到完好。劳保、防护用品齐全。 2 、清理施焊作业点周围的易燃易爆物品,并备齐消防器材 。 3 、压力容器、压力......

    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范文模版]

    安全技术操作规程~4.3~目录 1、砖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2、混凝土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3、钢筋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4、架子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5、支模工安全技术操作规......

    安全管理和技术

    安全管理制度 1检测安全管理制度 1.1检测环境条件保障的规定 检测环境与设施的合理配置是保证检测工作有效开展,数据准确、可靠、科学、公正的基本条件。由于本中心开展的检......

    安全技术管理制度

    安全技术管理制度 (1) 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中必须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必须考虑现场的实际情况、施工特点及周围作业环境,要具有及时性、针对性......

    电力安全技术

    1-1 什么是电介质的极化?极化的形式有哪些? 在电场作用下电介质中的电荷质点在电场方向上产生有限位移的现象就称为电介质的极化。 极化形式:电子式极化,离子式极化,偶极子式极化......

    安全技术管理制度

    安全技术管理制度 第一条:为了控制或消除施工生产现场的不安全因素,防止因工伤亡事故的发生,保证各项施工生产任务安全顺利地完成,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目前工程施工现场的实际情......

    安全技术管理制度

    安全技术管理制度 1目的 通过加强施工全过程安全技术管理,确保施工任务的顺利完成,达到预期的工程安全目标。 2范围 适用于公司承包工程施工过程的各项安全技术管理活动。 3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