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推动大质检文化建设的战略思考
推动大质检文化建设的战略思考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干部培训中心 贺行强
文化、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它在一个组织与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可以创造生产力、提高竞争力、增强吸引力、形成凝聚力。新时期,质检事业在产品质量和民生安全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良好的发展机遇,如何利用大质检文化建设来开创“大质检”工作的新局面成为当前质检两局共同面对的战略课题。要推动大质检文化建设,做到以下几点尤为重要。
一、深刻理解大质检文化的内涵是推动大质检文化建设的动力引擎
大质检文化是质检部门和质检干部职工在长期的工作和实践中培育形成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体现质检部门自身特点的科学文化、具有共同价值取向、思想道德、职业操守的总和。也是当前客观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益补充。
大质检文化强调加强质检系统两局的“融合、整合、联合”,重视达成“融合以促成合心”、“整合以促成合力”、“联合以促成合作”,从“思想、形式、行动”三个方面要求我们进行大质检文化的建设,形成一种“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大质检工作局面。大质检文化的本质关键在一个“大”字,要充分体现融合性、协调性,以促进队伍融合、加强资源整合、实现工作联合,增强全系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升质检工作的整体水平。大质检文化的核心理念是形成融合、整合、联合的工作机制,核心价值观是促成合心、合力、合作的工作氛围,为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创新型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深层次、更大范围的服务。
二、深刻剖析大质检文化建设的误区是把握大质检文化建设先进性与方向性的关键导航仪
提到文化建设,我们就会想到“盖房子”。要建设一座大厦,我们最先做的是构画蓝图,对建筑进行总体设计,然后打压地基,构建好基础平台,接下来就是现场施工。大质检文化的建设好像也遵循这样的流程,先设计愿景、使命和价值观,为质检系统设计“蓝图”和理念体系,然后设计制度和相应的行为规范。
首先,文化建设不能停留在静态建设上。大质检文化建设要更强调体系和规范,比如理念体系、规章制度、行为规范和推进系统等,这些都是大质检文化建设的重要措施,但我们更应该把这些“静态”的理念与思想转化为质检系统的日常管理和工作行为,使得文化建设“动起来”。若过多的把焦点集中在“静态建设”上,而忽略了文化的动态传扬。则这种系统的文化理念体系和推进方案对质检系统的服务与管理不能起到实质的推动作用。
其次,大质检文化建设不能随意“捏造”。构建大质检文化建设,不是说质检系统原来都没有文化而在一块空地上“塑造”或者“再造”了新文化。质检两局原来都有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服务与管理,各自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有许多可圈可点的人物和事迹,也有很多独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这些都是质检系统的智慧结晶和宝贵财富,是质检系统文化应该继承和发扬的。所以说,大质检文化建设并非“平地起”,而是在原有质检文化的基础上,“提炼、提升和明晰”!
最后,大质检文化不能只重视建设忽略体验。文化必须经历从“建设到体验”的浴火后,才能成为重生的“凤凰”!大质检文化建设也是这样,必须要让质检系统职工“亲身体验”到,让职工感觉文化就在身边,跟自己的工作息息相关。要做到这种境界,一方面质检系统文化要出现在质检两局的各个角落,不但要有能够体现两局的办公环境、建筑和设施,在办公区、会议室、板报、内刊、局域网等传播媒介和公众场合,更要注意时时宣扬和阐释质检系统的文化,尤其是大质检文化理念。另一方面文化建设的关键是让职工改变观念,按照大质检文化的要求行动起来。人都有惰性或者叫惯性,都不愿意改变,要改变这种情况,除了要积极进行沟通和培训外,重要的是必须让职工行动起来,即使是带一定强制性的,但必须按照要求做,也就是进行“文化体验”。建议在体验时,要能够给职工一些利益,轻松的沟通环境、更加灵活的激励机制、发些小礼品、有鼓舞性的庆典活动,这些细节可以让职工在实际工作中感受到大质检文化的力量。根据心理学的观点,人的行为是其思维模式的体现,因此文化建设关键还在于让职工形成新的思维模式,自觉、自愿地认同大质检文化,并体现在实际工作中。要形成思维模式,首先要进行反思,发现自己思维中的盲点和死结,进而改善自己的心智模式,然后产生顿悟,达到自我超越的目的。要结合质检系统的文化,重新思考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制定改善的方案和策略。
三、找准大质检文化建设的着力点与结合点是大质检文化建设的高效杠杆
“建立大质量工作机制、推动大质检文化建设”,是国家质检总局今年确立的工作思路。当前如何将大质检文化建设与大质检工作结合起来,推动质检事业向前迈进,是大质检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故加大力度探索研究大质检文化建设的导向、凝聚、约束、激励和辐射等功能,是找准大质检文化建设的着力点与结合点的关键杠杆。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值得探究:
第一、如何通过思想融合形成合心? 紧扣“大质量、大安全”的核心理念,组织质检两局系统内外干部与专家开展大质检文化建设理论政策研究,为开展大质检文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这样才能在思想上融合,形成合心干事业;同时依据这些理论形成共同的核心价值与理念,然后用此价值理念指引质检两局的工作行动,才能保证我们的质检事业在同一个方向上不断前进。同时也要营造浓厚氛围将大质检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机关党建、文明创建、廉政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地创新载体,丰富内涵。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大力开展争先创优活动,组织开展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评选表彰活动;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巩固文明创建成果,开展经常性的文化体育活动;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进质检系统行风建设。
第二、如何整合两局资源促成合力? 针对性地开展大质检文化建设试点工作,挖掘吸取好的经验与方法,找准聚焦点和结合点,不断完善工作方案,要把大质检文化渗透到大质量机制的方方面面,体现到干部职工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之中。可通过质检两局干部交流挂职,促进干部队伍的深度融合;做好质检两局重大技术能力装备建设的统筹规划,开展检测资源共享试点工作;要不断加大地方两局干部的交流和联合培训,加强资源整合,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结果共认等工作机制,有了这些具体实在的工作机制做保证,大质检文化建设的整合功能才能沉下去,真正落到实处,我们“合力断金”的局面才能真正形成。
第三、如何让联合变成实效性的合作?大质检文化建设要充分体现融合性、协调性,以促进队伍融合、加强资源整合、实现工作联合,增强全系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升质检工作的整体水平。推动各地两局建立合作机制,在大质量工作机制建设、开展质量提升活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以及质量状况分析、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专项整治、执法打假、检验业务委托等方面,加强工作联合。在实际的工作中与质量提升活动结合起来。开展质量提升活动就是要紧贴地方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需要,进一步找准质检工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始终牢记服务理念,引导企业走质量振兴之路,这与质检文化的引领方向是高度一致的。整个质检系统要积极行动起来,全国一盘棋,各地质监局与检验检疫局要在职能范围内寻找共同点,加强交流合作的力度。在坚持以质取胜、保国安民的道路上携手合作,共同为打造一个安全、和谐、稳定的产品市场而努力。
第二篇:质检文化建设
恪守职业道德
树立“三个形象” 将质检文化建设提升至更高阶段
(XXXX)
文化是人类社会在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内涵丰富、外延宽广。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又高瞻远瞩地提出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
质检文化,是我们质检系统干部在长期工作中形成的,由职业道德、思维方式、工作方法、价值理念等构成的有机系统,是质检系统干部的血脉和精神家园。质检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质检部门的集中体现。由于身处服务第一线,质检文化更多地强调使命感和责任意识,捍卫着国家和群众利益的最前沿,是质量安全的堡垒,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主阵地,使命神圣,责任重大,为此,我们必须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切实把质检文化建设作为系统工程抓细抓好。
建设质检文化,应当结合当前基本国情和时代特点,保持质检干部固有的风清气正。经过全体质检干部半个多世纪共同努力,质检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但还存在一些影响长远发展的问题,存在广大群众迫切希望解决的食品安全、商品质量、使用安全等问题。在新的发展阶段,加快转变服务方式、推动科学发展,要牢记党的宗旨,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切实把目标定位在
惠及广大人民、切实改善民生上,使经济发展与人民群众的福祉高度融合,切勿摆花架子,做表面文章,不实实在在地为人民做事。
建设质检文化,应当突出严格作风和科学手段,提高质检执法的效果。天下难事,必成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质检的落实是保障社会稳定、规范社会行为的重点,更是增强法律权威性、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过程。质检工作中,要符合部门的工作特点和管理实际,突出执法监督检查这一重点,切实将法律法规落到实处。同时伴随时代发展,我们也要不断创新管理体制和管理理念,大力学会使用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手段,将我们的工作提升至一个新的更高的阶段。
建设质检文化,应当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营造人人干事、处处和谐的良好氛围。大力宣传工作成就,巩固认识基础。许多新参加工作的年轻同志,大都对质检系统筚路蓝缕、艰苦卓绝的创建过程缺乏深刻了解和切身感受。因此,应持续开展好党史教育和工作教育,引导大家自觉把个人前途与工作效能结合起来。直面理论热点,筑牢思想阵地。围绕广大干部职工关注的热点难点和流传的各种错误言论,邀请领导干部、专家学者、理论骨干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清讲透。注意结合优秀典型,培养荣誉观念。广泛开展“当能手、树标兵”系列活动,组织恳谈会、DV展播等活动,增进友谊,形成浓厚的团结氛围
就现阶段质监文化建设的整体看,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文化理念不统一,缺乏开拓进取的团队意识;窗口建设不规范,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各地建设不统一,进度不平衡等问题。在今后的质检文化建设中,最根本的就是坚持好职业道德,自我完善,自我超越,在团结协作中创先争优,在敬业奉献中廉洁自律,不断适应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最核心的,就是按照树平局长的要求,努力做到“三个形象”。
XXX在今年质检系统“纪律教育月”动员会上指出,我们质检人基本的职业道德,就是刚正廉明的依法行政形象、科学权威的技术执法形象、可亲可信的人民质检形象这三部分。
刚正廉明的依法行政形象,就是说我们立身要正,在监管和执法的过程中要自觉抵制各种诱惑。《论语.子路》中,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肩负质量把关重任的政府部门,不刚正廉洁就会丧失公信力,会损害政府形象和群众利益,会影响产业发展和国际形象。因此我们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必须以身作则,切实的严格要求自己刚正不阿,维护好单位形象,要敢于说实话,敢于依法行政,不畏惧任何压力;要加强自身道德学习,两袖清风,加强对各种诱惑的“免疫力”。
科学权威的技术执法形象,就是说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掌握各种先进的检验技术。我们质检进行的是技术执法,目标是“检的出,检的快,检的准”,而“检的准”恰恰处于其中最核心的位置。在当今世界高度重视产品质量的大形势对我们的质检工作提出了新任务和新挑战,“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一个小小的
差错就有可能给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我们要不断加强学习,精益求精,使我们的工作方法和执法依据能够与时俱进。同时还要加强与国外相关机构的交流和学习,使工作、思路、理念、方法与国际接轨,执法标准能够符合国际惯例,维护好群众和企业的正当权益。
可亲可信的人民质检形象,就是要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人民质检,质检为民”,这是我们的工作理念。质检工作离不开群众的关心和信任。在质量安全问题频发的形势下,只有团结群众,打一场维护质量安全的“人民战争”,才能真正保持对造假行为的高压态势。质检工作离不开群众的检查和验收。在工作中,我们必须敢于勇立潮头、不断创先争优,把正在干的事情干得更好,把群众需求、群众满意作为信号和标准,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要把好的经验和做法用制度形式固定下来,促使贴近群众、服务人民成为部门的习惯和文化。
“三个形象”建设是质检文化建设的核心和基石,事关我们质检事业的兴衰成败。我们要以质检文化建设为契机,推进单位精神文明建设,改进党风、文风、会风,敬业奉献,勤俭自强,以身作则,不断学习,将自己与服务群众、改善民生融为一体,以此促使工作跨入新阶段、实现新水平。
第三篇:关于如何推动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考
关于如何推动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考
中共高安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长 刘晓维
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如何强化农村文化建设是一项摆在各级政府的现实问题。很多政府在推动农村文化建设方面除了建设一些文化设施和开展一些文化下乡活动外,很难有较好的作为和办法,似乎农村文化建设更多体现于“虚功”和“表面功夫”。笔者结合高安市的情况就如何推动当前农村文化建设谈几点看法。
思考一: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传承和发扬农村本土传统文化。
我国农村蕴涵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各地都具有浓郁的特色文化。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快速变革中,许多传统文化在年轻人面前失去往日的魅力,优良传统文化元素已难以年轻人当中自然传承。农村很多民间文化、古村落文化越来越少,出现不断衰败景象。笔者认为挖掘保护并发展繁荣地方特色文化应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点。
文化元素既具有个性化、本土化又有时代性、多面性。一方面,文化只有不断发展,不断创新,适应时代的需求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另一方面,文化要有自己的特点特色,才能有真正的价值,才能实现持续发展,“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对于农村传统和地方特色文化,既要通过挖掘保护,保留内在核心文化元素和思想,又要引入现代文化理念,发展新表现形式,使之具有经久不衰的吸引力。高安市在农村文化建设方面牢牢把握文化的特性,在发展中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使之不断繁荣兴旺。高安采茶戏就是很好例子。高安市采茶戏是全国颇有影响的江西四大地方剧种之一,数次进京为中央领导人献演,好评如潮,《孙成打酒》、《南瓜记》、《断鸡》、《四九看妹》等诸多曲目获得全国性各类文化大奖。高安市依托采茶剧团每年通过高校定向培养一批青年文艺骨干,使高安采茶戏能一代代薪火相传,经久不衰。同时在保留历史传统剧目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不断赋予时代发展的新文化内涵,创作编排了《孔繁森之歌》、《和谐新村新事多》、《金剑之光》、《布衣先生》等一大批具有乡土气息和时代特点的现代戏,延续和发展了这一传统剧种。并且通过送戏下乡、把戏曲搬上银幕、发行录像光盘等等,不断扩大和繁荣了戏剧市场,受到群众的喜爱,成为每次节日庆典必不可少的文化大餐。当地农民还自发地组织了十余支业余采茶戏剧团,自编自演,丰富了农民文化生活,陶冶了思想情操。去年该市还举办首届高安采茶戏文化艺术节,把这一特色文化以节日的形式进行宣传弘扬。
高安市还在新农村建设中注重保护和传承当地独特的历史文脉和民俗风情,坚持保护与开发并举,以古村古宅古文化为主线,对不同年代、不同风格的旧址、古迹加以修复,实施保护性开发,并组织专家学者收编、整理民间传说、历史故事、名人珍闻,对经典旧民俗、古风情、老工艺等传统民俗文化传承发展,注入新的内容。例如,该市上湖乡珠湖古村,以明清建筑为主,具有赣派建筑与徽派建筑特色;被誉为“中国古代农村活博物馆”高安市新街镇贾家古村至今仍保留完好明清古建筑有150多幢,形成极具特色的古建筑群。高安市委、市政府积极落实这类具有文化价值的古村落的保护措施,多次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对其进行考察挖掘。日前高安新街贾家古村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联合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称号。
思考二:怎样做好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相结合这篇文章。
当前,致富奔小康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广大农民最迫切的愿望。因此,农村文化建设必须很好地与农民致富奔小康结合起来,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
一方面要在文化建设中,弘扬、传播先进的现代文化理念,开拓群众思想,培育创新精神,激活创业潜能,使群众自觉依从于勤于致富、勇于创业、敢于发展的文化风气。我省提出要深入学习浙江经验。如何学,笔者认为关键要从思想精神上学,就是要学习“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江精神、“卧薪尝胆、敢为人先、不尚空谈、永不满足”的创业精神。而这种精神就是一种文化思想,需要我们在文化建设中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想,改变人们的习惯,根据历史沿革而凝聚成地方特色的产业文化。比如高安的货运业的发展源于农民朴素的致富思想,从八十年代高安第一代汽运人创业致富起,树立起开拓创新,发财创新的榜样,牵动起高安农民致富的梦想,这种梦想的力量在政府的大力引导和宣传中不断产生裂变,构成一种具有高安特色的汽运文化,吸引了大批农民投身于汽运产业,形成了今天“十万大军搞运输,万辆货车跑全国”的生动局面。
另一方面,农村基层文化工作要主动适应广大农民“求富、求知”的综合性文化需求,打破文化活动就等于唱唱跳跳的偏见,将狭义文化向广义文化延伸,在满足农民群众文化娱乐需求的同时,在活动中融入更多的科技、法律、市场知识,让农村群众从活动中学到更多致富本领。特别是要拓宽农村培训领域,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根据农业生产技术的不同要求和市场需求,按照不同行业、不同工种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的要求,安排培训内容,实行定向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适用性,让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进程中真正尝到文化的甜头,真切体会到文化的价值。高安市农村文化建设中十分注重知识技术文化传播与培训,按照“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要求,推行“政府埋单、部门协作、按需培训、有序转移”的运行机制,加大了农民教育培训力度,整合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阳光工程”、组织村建部门的实用技术培训工程、科协“科普示范”工程等部门培训资源,因地制宜、因业制宜、因人制宜地开展支柱产业、区域优势产业、地方特色产品关键技术和家政、餐饮、建筑、修理等适合农民就业特点的职业技能培训,每年举办各类培训班500期以上,培训农民近2万人。
思考三:培育农村新风、加强农民道德建设应着力于何处。
树农村新风、加强农民道德建设不是简单依靠书写一些标语,挂上一些规划要求的牌子和强加一系列的规范要求就能达到效果的。关键是要依据农村的地域文化风气,找准能切实有效改变旧风气,倡导新风尚的着力点。当前,农村村落基本仍呈宗族关系分布,宗族习惯与文化对农民有很大的约束力。因此,在农村文化建设方面要在利用和改造一些传统宗族文化习惯、注入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风尚、新文化的基础上,帮助农民群众制定符合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要求的新型村规民约,推动农民群众自我道德约束、自我管理。
高安市在推动新农村建设过程就在这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高安市八景镇组织农村老党员成立道德协会,采取“好事大家传、坏事大家管、歪风大家纠、村事大家办”的方式,引导农民破除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这种做法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响应,目前该镇11个村委都成立了农民道德协会,会员69人。高安市上湖南坪村成立了由中小学生组成的26个娃娃理事会,对每家每户的环境卫生定期进行打分评比并张榜公布,极大促进了村容村貌和村风民风的好转。这种“孩子管大人”的娃娃理事机制的成功做法,被人民日报等多家中央新闻媒体进行报道。还有很多乡镇村落都成立了诸如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协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各种群众自治组织。这种政府引导、群众自治的道德建设方式纠正农村存在的一些不良风气、弘扬了正气、倡导了新风。一些运作成功的示范村如八景镇上保蔡家村、石脑镇赤岸东头村、上湖乡南坪谌家村等基本做到“六无”(无纠纷械斗、无刑事案件、无封建迷信、无越级上访、无偷盗赌博、无不赡养老人),“八有”(老人生活有可靠保障,村民娱乐有齐全设施,就医保健有医疗诊所,农副产品销售有公司收购,农技知识咨询有专人负责,红白喜事有协会操办,环境卫生有组织监管,矛盾纠纷有机构调处)。同时,政府依靠这些农民自治组织积极开展了创建“文明村”、“信用村”活动和评选“道德农户”、“清洁户”活动。把创评“文明信用农户”与实施《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打造“诚信高安”、提高农民素质、解决“三农”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对评选出来的优秀农户代表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和农村小额贷款、子女就学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农民参与文明建设活动的积极性。目前,全市共评出文明信用农户11919户,优先放贷244.7万元,文明信用农户享受利息优惠21.8万元。
思考四:政府如何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和找准定位。
农村通过税费及其配套改革,精减乡镇机关人员,撤并站所,并且乡镇管理功能弱化也是今后改革的趋势。在这种现实与趋势下要切实有效推动在农村文化建设就需要政府能发挥作用和找准定位。
首先明确政府责任,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由于经济与历史原因,农村公共文化事业长期发展滞后,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资源匮乏。因此,政府应加大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力度,逐步改变城乡文化发展不平衡现角。笔者认为当前应抓住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的有利时机,把农村文化建设真正融入其中。要强化制度约束、量化目标考核,把文化建设内容纳入到新农村建设考核指标中当,进一步强化政府责任;要保证文化建设经费落实到位和有效投入,在新农村建设费用中要明确文化建设这一块,确保投入落到实处。其次,是以农民需求为方向,建设和完善文化基础设施。笔者在农村调研中发现,农民自己集资建成的一些文化设施往往利用率高,深受农民欢迎,而一些上级资金投入建设的样板设施则往往在热闹一阵子后就冷冷清清,甚至有的改作他用。因此,在文化基础设施方面一定把农民的实际需求作为建设的方向,不要搞千篇一律的样板工程,不要做统一标准的设施建筑。要根据各地的文化特色和文化需求的不同,进行不同布局。比如有的乡村戏剧文化氛围浓厚,则可建设一些戏台、戏院等;有的乡村农民爱好斗牛、拔河等运动赛事,则可建设公共运动赛场;还有的乡村农民急需科技文化知识,则可建立公共文化图书室,等等。在文化设施该“建怎样”与“怎样建”方面,可考虑采用由农民自主建成,由政府补贴买单的方式进行。这样既能让农民成为文化建设的主体,增强文化设施的实用性,又能体现政府文化建设职责,提高建设资金使效率。第三,要改革管理体制,规范文化市场,激活草根文化。农村文化体制改革关键是要改变原有政府一手操办的管理式文化活动体制。在当前农村,在文化管理与建设方面,既没有条件让政府全面负担(乡镇政府在税费改革后,人员减少,经费减少,机构减少),也没有必要让政府大包大揽,重回“官办文化”老路上来。农村文化繁荣与发展最终是要以农民为主体,通过农民的自我参与、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激活农民的创造力,使农村文化真正成为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草根文化”。政府一方面要通过监督和规划农村文化市场,防止一些不良文化垃圾进入农村;另一方面,要以文化经费的投入方向来引导农村文化走向,扶持鼓励农民自办文化,引导企业、团体等各方面社会力量和民间资金参与和支持农村文化建设。
联系地址:中共高安市委办公室
第四篇:质检文化建设征文
以文化建设为载体 加快锅检事业发展
文化是一个群体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质检文化,顾名思义,就是质检人在长期的工作实践和经验积累中逐步形成的体现质监人思想、素质和形象的一种文化。加强质检文化建设,对于质监系统凝心聚力,形成“合心、合力、合作”的工作局面,推动质监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作为质监局的二级机构,多年来,我所历届领导始终把质检文化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并将其贯穿于加强单位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员政治业务素质、推动事业健康发展等实际工作中,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三个层面不断挖掘质检文化内涵,努力建设一支团结和谐、具有较强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锅检队伍。
一、精神文化方面。
1、通过创建省级精神文明单位,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全所职工的整体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2、通过树立典型质检形象,激励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决心和斗志。新乡锅检所前所长、新乡市质监局前安监科科长秦跃进同志对工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人民称他为“人民忠诚的安全卫士”,秦跃进的事迹在质检系统被广泛学习,“秦跃进精神”更是我所质检文化建设构建的灵魂。我所还树立了身边的典型——职工韦谞
深,韦谞深同志因著有锅炉节能专著,在节能减排领域的特殊贡献被新乡市人民政府评为“新乡市劳动模范”。通过把身边的先进典型、事迹固化为质检形象、精神标志,树立了学先进、找差距、改不足、做贡献的标杆,所里要求全体人员以实际行动向秦跃进、韦谞深等同志学习,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职工争先创优,激发了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
3、开展“月读”、“月评”、“月考”“三个月”活动(即每月组织一次理论考试、读一本好书、写一篇读书心得),提高了干部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
4、组织拓展训练、登山比赛、各种文体活动等,丰富了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培养了干部职工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增强了干部职工的纪律感、合作意识、团队凝聚力。
5、以建所30周年为契机,举办职工征文、书画、摄影展,共同回顾了单位历史,增强职工爱所及主人翁意识。
6、通过组织红色旅游、每周党员学习及开展“学党史 报党恩 讲党性 当先锋”庆祝建党90周年系列主题活动,使广大干部职工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坚定广大党员干部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既是一种象征性标识,更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精神层面的文化建设,丰富了全所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构建了上下同心、内外和谐、积极向上的发展氛围。
二、物质文化层面。
扩大文化建设阵地,围绕质监文化建设工作,贴近我所工作实际,精心设计文化专栏,实现进入所内时时处处皆文化,营造浓厚的质检文化建设氛围。
一是规范的办公环境、检测场所、服务大厅以及相关设施。质检文化区别于其它行业文化的标志之一就是其检验技术及检验水平,我所高标准的检测场所、检验设备及相关设施为提高检验水平搭建了平台。改扩建后的所容所貌焕然一新,不仅拥有充足的、窗明几净的办公室,更有规范、专业、一流标准的元素分析室、金相检验室、机械性能室、机加工室、焊工考试室、油品分析室、水质化验室、仪器设备仓库、服务大厅等。
二是建立荣誉室。荣誉室珍藏了新乡锅检所建所三十年的历史和文化,展板上有我所的概况、历任领导、历史沿革、发展进程、检验、监检工作图片、服务企业图片、领导关怀指导图片及思想组织建设图片、精神文明建设图片、文体活动图片等等,走进荣誉室,就走进了锅检所的历史,走进了锅检所的文化。
三是组织编著了《浪花朵朵——新乡市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所30年事记》,以五、六万的铅字记录了新乡市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所30年艰苦创业,发展壮大的奋进历程,展示了新乡锅检人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不懈追求。
四是把楼道走廊作为文化建设的有效平台和阵地,在大厅设置了文化展板,积极宣传质监系统职业文化内涵,在各个楼层的楼道
走廊内悬挂了“淡如秋菊无妨瘦,清似莲花不染尘”、“树清廉风气人人争先,创文明单位个个一流”、“服务树立形象,文明提高素质”、“说话轻一点,脾气小一点; 做事多一点,理由少一点;行动快一点,效率高一点”等格言警句、廉政漫画,文化走廊感染着每一个人所言所行,以此种形式,让干部职工耳濡目染,让质监文化建设渐渐深入人心,真正入心、入脑。
五是利用墙体板块,创优文化载体。踏入所内,映入眼帘的是墙两边的两大板块,我所的政务公开情况、简介及穿着质检系统制服的全体人员照片,我所的工作思路、核心价值观、工作作风、发展理念、办所方针等都在这一载体上公开。下方还专门设置了交流板块,将我所党员公开承诺书及各种心得体会等张贴,使每一个来到我所的人,对我所的性质、职能等一目了然。
通过以上各种质检系统特有的文化载体的建设,将规范、高效、廉洁、科技的质监部门的整体形象展示给社会大众,同时使质检文化深深植入每个干部职工的心里。
三、制度文化层面。
一是严格执行国家质监总局“五公开”“十不准”“八严禁”规定,进一步加强行业作风建设。
二是制定了科学严谨的《锅检所管理制度》,包括日常管理制度、检验制度、岗位责任制等,规范干部职工的行为。
三是规范化检验,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每次检验都要求做出详细的检验原始记录,并在所内部联网,检验报告统一打印,三级签发,做到了检验精细、报告准确。制定了检验工作考核办法,严格考核检验人员的工作绩效。
内抓管理,外树形象是锅检所的一贯做法。通过制度文化的建设,实现质监工作各项规章制度的规范统一,引导和约束质监人员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行为,形成自觉遵章守纪的群体意识。
建设质检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通过多种载体、多种途径,才能有效提升质检自身履职能力,推动质检事业长远发展。
多年来我所把质监文化建设融入到日常工作中,贯穿于锅检工作的方方面面,不断增强文化建设的导向力,努力打造一个工作环境优良,管理制度科学规范、作风务实严谨、清正廉洁的锅检形象。通过全所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经过长时间的不断探索,锅检所以文化建设为契机,大胆创新,艰苦创业,取得了一系列骄人的成绩:各项工作稳步发展、管理模式日趋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面貌一新、队伍素质全面提高,社会形象大大提升。
第五篇:质检文化建设论文
浅议文化建设在促进院事业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质检文化是在长期的质检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具有鲜明质检特色的一种行业文化,是质检团队意识、价值观念、精神风貌、行为规范和管理方法等诸多非物质因素的总和,具有较强的导向、凝聚、约束、激励和辐射等功能,是推进质检事业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内在保障。
新时期质监文化是新形势下每个质监干部职工的奋斗目标和行为准则,其核心是塑造依法行政、热情服务、科学公正、廉洁高效的质监精神。它是质监文化建设的核心,也是质监队伍的灵魂。弘扬和培育新时期质监精神,是质监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
新时期质监文化的基本要求是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内强素质是根据质监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加强对干部职工的思想教育,着力提高质监群体认真履行职责,服务中心、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综合素质。外树形象是通过反映质监部门的工作和政绩,展示在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进一步提高质监部门的地位和威信。
二、充分认识当前质监文化建设的问题和不足
近年来,质监部门越来越注重质监文化建设,但是质监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文化理念和管理方式,需要在实践中发展,在创新中升华,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新任务。
就现阶段质监文化建设的现状看,还存在一些与质监事业发展不
相适应的问题:文化理念不统一,缺乏开拓进取的团队意识;窗口建设不规范,没有形成独特的文化氛围;制度建设纷繁复杂,没有一个标准的行为规范;职业素质参差不齐,不适应质监文化建设的要求;文体活动偏重形式,缺少深刻的文化底蕴和内涵等。
构建质监文化对于质监部门来说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提高干部职工的文化素质,树立质监形象,密切与社会和公众的情感,促进质监部门发展的主要手段和途径,构建新时期质监文化势在必行。
三、科学规划新时期质监文化建设的宏伟蓝图
构建新时期质监文化,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长远的工作。要正确把握新时期质监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以塑造团结、奋进、发展、创新的质监精神为核心,以倡导科学、公正、廉洁、高效的质监理念为主线,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干一流工作,创一流业绩,建一流环境,树一流形象,全面推进质监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首先,建设整洁美观、规范文明的礼仪文化,营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一是推进规范文明的礼仪文化建设。二是推进整洁美观的办公场所建设。三是推进健康向上的文明素质建设。其次,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特色活动,营造和谐、奋进的人文环境。一是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文体娱乐活动。二是开展活动,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对质监事业的自豪感、荣誉感和归属感。三是筹建高标准的质监文化中心。第三,建立优胜劣汰、选贤任能的激励机制,营造竞争向上的工作环境。一是深化优胜劣汰的绩效考核制度。二是加强典型的培育
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