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群众文化建设思考
以宽阔的眼界、宽阔的思路、宽阔的胸襟,用战略和全局眼光,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努力繁荣群众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提升文化发展力,才能为构建和谐港城提供精神支撑。
在更高层次上确立群众文化发展理念,发掘和谐港城建设的源头活水。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能提升人们的文化素质,陶冶人们的品德情操,给人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因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达地区的实践反复表明:文化与经济、文化与社会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互为支撑,文化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文化建设,就是一个地区发展灵魂的建设、精神世界的建设、和谐活力的建设。文化兴,则精神振;精神振,则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努力推进群众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为构建和谐港城注入亟需的精、气、神。发展繁荣群众文化的过程,就是弘扬正气、凝聚人心、提神鼓劲、化解情绪、沟通感情、增进融会、激发干劲的过程。必须要从建设和谐港城的时代高度,不断打开群众文化新视野,开拓群众文化新境界,与时俱进,推动群众文化事业不断前进。必须要从和谐港城建设的需要出发,大力开展健康、有益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努力拓宽群众文化的领域,积极与科技、教育、体育、旅游、信息等相关行业相交融互动,从形式和内容上不断创新,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必须从和谐港城的发展要求出发,加强对现有群众文化的体制、内部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文化产业的开发、艺术生产的机制等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观念、创新机制、创新管理,使群众文化与和谐港城建设的步伐同步。
整合群众文化资源,优化群众文化服务,努力提升和谐港城建设的文化魅力。连云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群众文化方面,既有体现古海州特色的古城群众文化,又有体现沿海特色的滨海群众文化,更有体现内陆特色、中原特色的诸多地方群众文化。近年来,连云港从建设国际性滨海城市目标出发,推出了“在海一方”、“连云港之春”等大型特色群众文化品牌,但从整体来讲,文化发展上的不平衡、资源利用上的不充分、特色建构上的不鲜明,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连云港群众文化品牌的打造和形成。打造群众文化品牌,擦亮连云港群众文化的金字招牌,必须要在整合资源、优化服务、提升品位上下功夫,通过增加投入、加大建设,盘活资源、优化配置,激活机制、引进民资,立足山海、彰显特色等带有基础性、长远性和先导性工作,真正让文化特别是群众文化走进城乡、走进家庭、走进市民,在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群众文化熏陶和感染中,凸显群众文化的和谐魅力,彰显人文关怀,推动和谐港城的构建,建设共同的美好家园。
第二篇:对群众文化建设管理的几点思考
对群众文化建设管理的几点思考
文化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它是各种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经历沉淀,形成各自特征,并赋予一定社会意义的整体印象。群众文化则是以群众为主体,由群众直接或间接参与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加强群众文化建设管理工作的创新,是推动文化建设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研究群众文化建设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群众文化是人们职业外的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发展的社会性文化。在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群众文化工作既要面对市场竞争,不断寻求自我的生存和发展,又要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公益性文化的责任,发挥其自身的功能。而群众性的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发展是人们以自我意识认识和把握群众文化的主观实践。
一、群众文化的现状。
我国群众文化源远流长,而且是最早产生的、最古老的文化艺术活动的基本形态,她几乎贯彻我国整个历史。然而,进入八十年代以来,特别是国家改革开放以后,传统的群众文化变得冷清了许多,市场经济下的多种选择给传统的群众文化形成了一定的冲击
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选择更加自由,更加多元,个体满足更容易引起人们的认同感,目前,多元化的市场文化消费,大众传播媒介的突起和群众文化结构的多元都对传统的群众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冲击。首先,市场经济条件下,多元化的文化消费给群众文化带来一定的冲击。人们的文化消费多了需多选择,如以商品形态存在的舞厅、音乐餐厅、电子游戏室、卡拉OK厅、桌球室、网吧等。其次,大众传播媒介对群众文化的冲击。如电视在人们的文化生活中的位置已经越来越重要。因此,谁占领了媒介市场,谁便能拥有最广泛的群众。再次,群众文化结构的多元化,个性化对群众文化的挑战。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自主和独立意识越来越强,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文化上的自我参与和自我欣赏,审美需要也越来越趋于多元化。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传统的群众文化必须做出改变。在实际工作中,应当在普遍中求特殊,在共性中表现个性,将工作做到小型化、多样化、具体化和实用化,以满足不同群众的不通文化需要。
二、发展群众文化的策略。
新形势下,我们只有开动脑筋,以创新的精神改变传统群众文化活动僵硬死板的模式,我们的群众文化事业才能为广大群众所接受和喜爱。
1、拓展群众文化的发展空间。群众文化不能拘泥于任何一个环境和方式,而应该开展多种形式,利用多种空间。如目前流行的企业文化、校园文化、街头文化、商业文化、老年文化、青少年文化和老年文化等,都是新时期群众文化的发展空间,如果这些空间利用好了,那么群众文化工作就能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
2、发展通俗文化事业。通俗易懂的文艺作品,比较接近平常人的心态,更能亲切、生动地反映普通人的思维和情感,直视平凡的人生。首先,要彻底改革群众文化工作的旧模式、旧体制。比如,长期以来,在提到城市群众文化工作时,人们往往能想到各类文艺比赛,省级城市搞省级大赛,市级城市搞全市大赛, 县级城市搞县级大赛,而在群众眼中,这些大赛是最缺乏观赏性和可看性的,因为这些大赛很难在外在环境上为观众提供集中于艺术作品和艺术欣赏的特殊氛围,所有的大赛程序都是雷同的,而且在演出过程中,组织者要开题演讲,评委要频频亮分,工作人员在场内来来往往,最后还有领导的颁奖环节等等,这些很难激发观众再次欣赏这类艺术的活动的欲望和情绪,像这种严重缺乏欣赏性的各类文化大赛活动应当得到彻底的改革。其次,要注意培养自己的人才,培养自己的通俗创作群体和表演人才。应当创造条件让群众文化工作者到通俗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学习经验,以提升群众文化工作者的整体水平。另外,加大投入,逐步完善和应用现代化的音响设备、器乐设备也是发展通俗文化所不能缺少的,因为通俗的现代艺术离不开这些物质设备。它们也是现代艺术的组成部分。
3、发展城市广场文化。广场文化是现实城市文化环境和综合文化实力的重要标志。已成为了城市居民主要的精神活动场所。改革开放以来,广场文化虽没有以前那种特殊的地位,但仍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表现形式。首先,广场文化要避免政治、经济色彩过浓,避免过于功利性。广场文化应该有利于减轻人们日常劳作的疲劳和压力,使人们精神享受的愉悦的生活方式。其次,市场文化要考虑大多数人的审美心理和经济承受能力。虽然我们城市居民的收入有所上涨,物质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文化娱乐消费支出的比例仍然比较低,因此,必须考虑人们的经济承受能力。再次,要具有导向性和激励性,广场文化应当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宗旨,弘扬时代的主旋律,必须铲除那些低级趣味,于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相背离的腐朽的和落后的精神垃圾。
三、构建一支高效的群众文化服务团队。
在群众文化工作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日趋需要的今天,群众文艺工作能否跟上快速发展的社会地并脱颖而出,关键的一环就在于群众文化辅导人员是否能构建一支高效的群众文化服务团队贯穿在整个群众文化工作之中。但从长远的利益看,团结并培养社会文化群众群依旧是大部分群众文化管理机构必须坚持的一个的原则
1、建立稳定的群众文化服务人员群,团结和培养高水平的群众文化团队。稳定的群众文化人员群是获得高质量的有内涵的文化的重要保证。高质量的群众文化则是群众文化管理机构发展的基础。其一是要广泛团结和邀请一批具有较高创造水平的社会作者成为群众文化管理机构的创造主力军。如赵本山来到下的“二人转”,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团结一大批优秀的群众文化服务人群,在全国首创赵本山小品社团,并且至今一直不断邀请一批批东北文化一线的专家给其撰稿。由于赵本山小品社团拥有了一批批高水平的社会作者群,使得赵本山小品社团一直以深受群众喜爱相声小品,为全国的观众奉献上高品质的精神食粮,备受全国观众赞誉。不仅使得赵本山红遍大江南北,也使得他们团队人才辈出,连续在多年的春晚上演,全国观众不仅熟知赵本山的“东北二人转”,还知道他们团队的相声、小品、甚至几部电影,仅《乡村爱情》这部电影就拍演了第一部和第二部,深受广大群众追捧。
2、坚持“以群众文化服务人员为本”的管理理念,建立科学的人才管理机制。
群众文化服务人员是群众文化发展的第一资本。其素质、责任感,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是办好群众文化生活、办出精品、提高品位、增强权威的关键。现代社会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人才的竞争,群众文化服务人员无疑在期刊的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人才角色。要更新管理观念,创造、搭建有利于群众文化服务人员人才发展成长的环境和舞台,建立科学的人才管理机制,培养、依靠高素质的群众文化服务人员人才队伍,办出精品群众文化。
3、要建立公平完善的竞争机制。一方面各各基层文化馆要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把群众文化服务人员视为最重要的资本,给他们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要建立透明、公平、民主化的决策机制,营造“尊重、平等、互爱”的氛围,促使群众文化服务人员主动、自觉、自主地工作,主动参与 群众文化的管理,把群众文化视为展示自己才华的神圣舞台;另一方面各各基层文化馆要加大人事制度的改革力度,完善资源分配制度,打破“终身制”,让正式员工与聘用制员工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按岗位、责任定岗定酬。实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建立内部人才流动机制,建立人才管理动态增长机制。同时要知人善用,用其所长,鼓励群众文化服务人员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在想象力和观察力所获得的创意和策划引领下,大胆提出具体的文化创造、编排、演出、辅导等实施方案。各各基层文化馆要认真分析和采纳群众文化服务人员的创意、意见,尊重和保护他们富有见地的独到见解,要及时地、动态地汇集相关群众文化服务人员不同的创意、方案、成果,并把它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最终实现群众文化服务人员创造力的最大值。
4、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坚持“以群众文化服务人员为本“的管理理念,还要注意体现群众文化服务人员自身的价值。作为社会的人,人人都希望得到社会的价值认可,群众文化服务人员亦不例外。这种价值认可在实际生活中往往具体体现为工作待遇和社会荣誉,这也是人的一种本能价值诉求,无视人的这种本能价值诉求,一味地强调无私奉献,无疑是对“以人为本”的漠视。因此,作为一个文化单位,也应从人本思维的角度出发,努力为自己团队的每一个成员创造追求价值的条件,发挥机制的激活作用。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无疑是实现群众文化服务人员这种价值诉求的重要手段。各各基层文化馆可以通过实行“岗位管理、工效挂钩、人尽其才、合理流动”的人才管理机制,让每一个团队成员尽可能地找到适自己发展的位置,不仅可以到得与自己付出基本相等的薪酬,也能得到可以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工作岗位,让每一个团队成员觉处“物有所值”、“劳有所得”,充分体现自己的价值,从而增强群众文化服务人员在团队内努力工作的认同感。在今天,随着群众文化业的不断发展,还可以引入股份制机制,通过一定的管理措施让每个成员都能享受到劳动的股份报酬,同时又能最大限度提高群众文化服务人员自身的积极性和风险责任意识。这样不仅可以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也可以充分体现重视人、尊重人的人文关怀,还能够极大地激发“人”的热情,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5、建设一支复合型的办刊人才队伍。
在今天,随着群众文化市场化的不断发展,群众文化服务人员已经不能是简单的文化职能,而必须是一个集采、编、撰、排及策划、经营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群体。新的社会环境和时代对群众文化服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各各基层文化馆应根据“个性化发展,整体性提高”的人才队伍建设要求,努力建设一支复合型的优秀文化队伍。要把培养创新型群众文化服务人才作为文化单位的长远战略任务,有针对性地制订和落实人才培养计划,并适应新的发展要求不断地修订计划与方案。具体而言可以通过组织群众文化服务人员学习科技期刊创新发展的新知识、新经验、新方法,加强与国内外和行业间、相关学校、研究机构、各各基层文化馆间的交流与合作,探寻有效的合作机制,选送具有创新精神和一定能力的青年群众文化服务人员到相关单位进修、合作研究和实践群众文化服务人员工作等手段,让群众文化服务人员通过对新知识、新经验、新方法的学习,切实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在工作实践上要积极组织群众文化服务人员投身群众文化的相关实践和创新实
践环节,让他们在充分施展才华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与群众文化服务人员出版业务能力,朝着“学者化群众文化服务人员”或“群众文化服务人员学者化”的“群众文化服务名师”目标迈进。
第三篇:群众文化建设经验材料(精选)
抓好“四头”工作 打造文化品牌 力促三个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XX镇群众文化建设经验介绍
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在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人口综合素质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我镇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文化建设放在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位置上加以重视,把文化建设作为全镇社会发展的大事来抓,把文化环境作为营造可持续发展的大环境来建设。近年来,我们重点抓好‚四头‛(领头、地头、龙头、人头)工作,使我镇的文化建设步入了群众化、多元化、科学化的运行轨道,推动了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一、抓好“领头”,明确方向
抓好‚领头‛工作,就是指抓好领导干部的带头工作。为此,我镇领导班子在统一认识,明确方向的同时,不断加强基层文化骨干队伍建设,突出三个‚强化‛工作。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的由党委统一领导,分管党群的副书记和宣传委员亲自抓,各职能部门分工负责的体系和机制,把文化建设纳入全镇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二是强化工作方向的引导,紧抓繁荣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用鲜活生动、内容丰富的文化形式和文化活动教育人、鼓舞人、塑造人。三是强化资源配置,将文化建设的人、财、物落实到 1 位。
为了让广大人民群众接受和享用先进文化,我镇还采取了集中培训和载体培养的方式,建设起一支活跃的、扎根基层的文化骨干队伍。如沙涌村的金鳌乐社、文边村的曲艺队、XX镇的雁声歌舞队、红叶艺术队、摄影协会、书画协会等等,他们坚持训练,定期举办活动,并且扎根群众、贴近群众,都是很好的育人载体。
二、抓准“地头”,落实硬件
抓准‚地头‛工作,就是指抓准文化阵地的建设。我镇在搞好组织领导、文化骨干队伍建设、服务管理等文化软件建设的同时,主要从三个方面抓好文化硬件,即文化阵地及配套设施的建设。
(一)打造大型文化广场这一亮点工程。XX镇总面积71.2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8万,外来人口约18万。XX是文明古镇,更是经济强镇。在这样一个外来人口居多文明古镇和经济强镇中,大型文化广场是必不可少的。我镇投资了700万元,建造了占地面积41.3亩的XX文化广场。广场自2001年春节建成投入使用以来,镇委、镇政府按照‚每周有活动,月月有特色,打造龙头文化设施‛的目标,不断加强文化广场的管理和建设,积极开展主题化、系列化的群众文化活动,打造了鲜明的广场文化特色,使其成为我镇最大的休闲娱乐文化场所和群众文艺活动的集散地。去年年底,我镇又投资了120万元,建造了一座现代化的电子显示屏,进一步提升了我镇文化广场的档次。
(二)投资兴建村级文化阵地。近年来,我镇镇村两级共投入了2000多万元建起了高质量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场所。目前,我镇29条村共拥有村级公园41个、篮球场46个、乒乓球室32间、羽毛球场8个,图书室6间,老人活动中心15个,为广大群众的文化娱乐、休闲锻炼和学习提高开辟了主要阵地。今年年初,我镇旧水坑村又投入300多万元,建设了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可容纳4000人的旧水坑文化中心。
(三)进一步完善镇广播文化站的基础设施建设。广播文化站是宣传地方文化的重要喉舌。为了更好地开展文化宣传工作,我镇投资了近600万元,对全镇的电视传输光纤网络进行了改造,并增添了一批现代化的广播设备设施,使我镇的广播文化站达到了省级文化站的标准。
现在,我镇又已立项投资3000万元建造XX文化中心
三、抓紧“龙头”,把握关键
打造能够融合汇聚地方文化品牌、有牵动力量的‚龙头‛文化,是提升一个地区文化品位的重要途径。我镇立足于打造广场文化这个‚龙头‛,通过开展主题化、系列化的群众品牌文化活动,体现了政府来搭台、群众来唱戏、来捧场的现代文化活动形式。
(一)延伸发展外来工卡拉OK大赛品牌。XX镇外来工卡拉OK大赛创办于1994年,每年一届,从不间断,至今已成功举办了10个年头。十届大赛期间,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2000多名歌手参了比赛,观看比赛的观众也达20多万人 3 次。外来工卡拉OK大赛不仅增强了外来员工的归宿感,激发了他们热爱XX、建设XX的工作热情,也为外来员工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平台。
(二)开发免费电影专场品牌。为了满足广大群众欣赏电影,提升艺术水平的愿望,文化广场自2001年建成投入使用以来,共播放了免费电影240场次。尤其是文化广场建起了现代化的电子显示屏后,不但经常播放群众关心的电视节目和时事新闻动态,还将免费播放电影做大做强。仅2004年上半年,电子显示屏就免费播放了电影150场,达到了日均0.8场的纪录。
(三)鼓励个性化文化活动。XX文化广场是举办地方文化活动的大舞台,从投入使用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各类主题文艺晚会93台,大型文体活动87次,讲座、象棋赛、书画展等文化体育活动93次,观众多达64万人次。我镇内容丰富的广场文化特色逐渐形成。
四、抓活“人头”,推进目标
抓活‚人头‛工作,就是指要充分调动起广大干部群众从事文化工作和参与文化创作的热情。围绕‚农村文化建设必须要走‘大众化文化和文化大众化’路子‛的目标,我镇主要抓了两方面的开发工作:
(一)发掘民间文化的潜在力量。为了弘扬民间文化,我镇一方面深入挖掘深厚的地方文化资源和文化底蕴,树立优秀的民间文化风尚。像沙涌村的鳌鱼舞,新桥片各村的赛龙舟、大龙村的孔子诞、凌边村的七夕等等,都极具民间特 4 色,广为群众称道。二是围绕XX淳朴的民风和三个文明建设成果,积极开展文化创作。近年来,我镇群众创作的快板小品《夜渡》获得2003年广州市法制文艺演出二等奖;粤剧《辣椒仔斗货郎》获得第七届羊城粤剧大联展一等奖;古装小品《禺山胜地聚灵猴》被广州市选送省的艺术花会参评。这些民间创作和传统文化活动的开展,吸引了广大群众的自觉参与,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成为了我镇文化建设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2001年,我镇的沙涌村被国家文化部评为‚全国民间艺术之乡‛。
(二)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让青少年尤其是未成年人在丰富、健康的文化熏陶中成长,这对一个地区的发展,对全民素质的提高都有着深远的意义。我镇现有中小学校31 所,在校青少年学生19860人。一直以来,我镇以‚校校有特色‛为方针,大力鼓励学校建设属于自己的校园文化,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如傍西小学的红领巾广播文化、罗家小学的舞蹈艺术文化、前锋小学的手抄报文化等等都开展得有声有色。XX中心幼儿园还把本镇的民间艺术作为幼儿文化教育的突破口,建立课题研究,编排成舞蹈进行演出。校园文化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加强了青少年尤其是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建设和家庭文化生活质量的提高。
我镇文化建设的蓬勃发展,大大促进了城乡居民整体素质和文化程度的提高。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活动,不仅凝聚了人心,陶冶了情操,鼓舞了斗志,提高了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形成了环境优美、人际关系 5 和谐、文化生活丰富的浓厚氛围,还进一步改善了治安环境,维护了社会稳定,实现了精神文明建设的丰收,推动了我镇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全面进步。近年来,我镇先后获得全国百强乡镇、全国乡镇工业示范区50强、广东省卫生镇、广东省教育强镇等光荣称号。
目前,我镇文化事业的发展方兴未艾,相信不久的将来会以更旺盛的势头勇往向前。在农村的城市化进程中,我们将一如既往、创造性地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搞好基层文化建设,与时俱进,努力促进三个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第四篇:学校文化建设几点思考
学校文化建设几点思考
学校文化是由一所学校长期积淀形成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素质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其内涵非常丰富,包括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组织文化、制度文化等方面。本文具体就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从校园物质文化等五方面作了理论思考和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的阐述,探讨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一、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我校共有30个班级,学生达1678人,教职工133人。长期以来,我校围绕着育人的终极目标,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在努力建设校园环境,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制订校风建设目标,健全学校管理制度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存在着一些问题。
1、极少数教师对校园文化建设认识偏颇,重视不够。受到应试教育影响,许多教师尚未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潜能,总认为校园文化无非就是务虚的事情,可有可无,这种认识态度造成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阻力。学校缺乏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教育目标不明确,成为当前学校素质教育开展的矛盾之一。
2、校园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不能满足需要。
在校园文化开展过程中,我校遇到设施建设远远落后于校园文化活动需求的矛盾。学校在教学上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忽视校园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大地制约了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成为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瓶颈”。
3、缺乏校园文化的理论研究,未能及时总结校园文化建设发展规律。我校校园活动开展虽然较为普遍,但是缺乏一定的理论指导,也未能在实践中及时找到校园文化建设理论与学校实际建设的切合点,难以从理论上客观上去把握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趋向,显得层次较低,缺乏科学、系统性和创造性。
4、校园文化建设墨守成规,创新较少。
校园文化建设需要随着社会主流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地创新发展,及时总结出一些适应当前学生素质发展、身心特点和适应当前国际形势的新兴载体来丰富充实,但许多学校在实践过程中缺乏创新精神。
5、社会文化的负效应对校园文化影响较大。由于校园文化建设难以跟上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不能及时提出让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而社会文化又有其较大的负效应,从而破坏了校园的整体文化氛围和精神面貌,使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正面临着市场经济的强烈冲击,使学生金钱观、人生观、价值观,受负面影响,产生不良倾向。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本校于2007年重新修订完善学校文化建设实施方案,以规范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达到培育跨世纪四有新人的目标。
二、学校文化建设内容与途径
1、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
根据学校 2007至2010年总体规划,整体规划好学校的文化环境,让校园充满教育性、体现文化特质; 从净化、绿化、美化入手整治校容校貌,按学校规划分批完成学校的净化、绿化,使校园环境达到花园式学校的要求;创设各种文化设施,开辟阅报栏、宣传栏、黑板报、图书室、阅览室等思想、文化教育阵地; 及时展出学生书画作品,开辟第二课堂,创办校报校刊等,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感染和熏陶。建成学校完善的校园电视电化广播系统,利用学校网络及时播发校园新闻和优秀事迹; 在学校主要部位悬挂名人字画,展示学校的校训和教书育人理念,提升校园文化层次; 加强学校网站、教师个人网站和班级网站建设,通过网络加强师生文化教育,提高文化修养。
2、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强化管理机制。
制度是校园文化建设初级阶段的产物,是为了达到无意境界而采取的一种有意识手段,是为了保障学校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目的是先用制度来强化,而后用情境来内化。俗话说:“不依规矩,无以成方圆”。学校应遵循教育规律,依据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规,围绕培养“四有”新人这个核心,建立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在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应充分发扬民主,经过师生充分酝酿和讨论,最后才以条文的形式定下来。学校的规章制度要体现三个特点:一是全。规章制度应该是全方位的,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如行政管理制度、德育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总务管理制度、内部体制管理制度等;二是细。内容具体明确,操作性强;三是严。纪律严明,赏罚分明。为了使广大师生了解和掌握各项规章制度,可按适用范围将教职工管理制度及学生管理制度分订成册,用知识竞赛或考试的办法,督促学生学习掌握制度的内容,使大家明白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违反了规定要受到什么处罚,合符条件将得到什么奖励,从而形成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环境。 为了保证制度的贯彻落实,有必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网络。如对学校的德育工作,成立以党支部书记挂帅,主管校长负责,工会主席、政教处主任、团委书记、年级级长、政治科科长参加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全程管理。即:“党支部与工会与团委”一条线,主管师生政治学习,组织师生开展各项政治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主管校长与政教处主任与班主任”一条线,主要负责师生的一日生活制度,贯彻落实师德规范和《行为规范》;“校团委与班委会、少先队中队与各班值日生”一条线,负责日常行为规范的自查自纠工作;政教处与保卫处还要负责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及安全教育。有了德育工作的管理网络才能保证德育管理制度的落实。要强调的是这种管理网络的建设必须立足于职责,从树立事业心和责任感入手,分工明确,职责分明,考核到位。
3、加强课余文化建设,丰富校园生活
⑾要积极开展各种健康有意的课外文化活动,占领学生的业余生活阵地。各班要利用班团会,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小型的文化娱乐活动,活跃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学生会、团委要发挥职能,以广大学生爱好、兴趣为纽带,增设让全校学生自主参与的活动,丰富第二课堂; 学校每两年要举办一次以上全校性的大型文化艺术节教育活动,倡导学生参加,使广大学生的艺术素质得到普遍提高,引导校园文化向健康高雅的方向发展;建设良好的校风。要结合本校实际,通过阐释校训、校旗、校歌、校徽等形式,弘扬校风,形成自己的特色,引导学生养成文明、守纪、勤学、上进的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总之,课外活动要兼顾教育与情趣、知识与娱乐、活动与安闲、努力让学生根据天资所好、扬长避短,各得其所,各行其乐。变命令式为倡导式,变禁绝式为诱导式,变接受式为参与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组织,主动参与,寓教于乐。⑿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教育。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教育片或优秀影视片;利用各种纪念日,组织开展读书宣传活动;每年组织新生开展入学教育,进行新党团员宣誓;举办各种知识竞赛或演讲会等活动,使学生从中受到直观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教育。
⒀抓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制定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学生行为评价和反馈体系,不断促进学生行为的养成;开展评选先进团支部、团小组、先进班集体等争先创优活动,用先进激励学生健康发展;注重法制教育,开设法律教育课,增强学生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开展学生值周活动,建立学生行为监督小组,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能力,从而养成自觉遵法守纪的良好行为。
⒁开展班级形象设计、宿舍美化等活动,浓厚学校文化氛围。
4、加强舆论文化建设,形成优良校风。
集体是一个熔炉,能把生铁炼成钢,也可能是个染缸,给尚未成熟的青少年以不良影响。学生在集体中,思想行为容易受到集体舆论的制约和同化,心理学上称之为“从众心理”。因此,学校要重视舆论文化的建设,真正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要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加强政治思想学习,注重养成教育。通过校会、晨会、级会、班会,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政治文件、法规制度、道德修养等文章,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及明辨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其次,要加强“爱校”教育,培养母校意识。向学生讲述学校光辉的历史,成立校史展览室,设计校旗校徽,制作校歌,统一校服,提高学校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使学生自然生发出强烈的荣誉感、自豪感、热爱母校的情感,从而产生凝聚力,形成学校精神。
第三、确定共同的奋斗目标。学校根据社会发展趋势及自己的实际情况、办学特点,提出校训和奋斗目标。各班相应地制定班级奋斗目标,直至帮助学校制定个人奋斗目标。并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争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先进学校,创优秀品质、优异成绩、优美
第五篇:机关文化建设思考
机关文化建设思考
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和建设强盛国家的重要途径。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进一步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要在全体人民中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一个民族有自己的文化,一个国家有自己的文化,企业有企业文化,机关有机关文化,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文化,而这些文化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机关文化,是机关每个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体现出来的精神风貌、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制度规范的总和。机关文化建设内涵丰富,外延广博,包括精神文化、管理文化、行为文化、廉政文化和环境文化等方面,渗透于机关管理的等各个领域,体现于干部职工的行为、习惯、交往等各个方面,涉及各个部门、各个科室的方方面面。从最一般意义上来说,机关文化包括三个层次。核心层是机关精神文化,中间层是机关行为文化,最外层是机关物质文化,这三个层次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文化场,产生文化力。在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
今天,加强机关文化建设,已成为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建设强盛国家现实而紧迫的要求。
一、当前我市机关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误区
(一)主题缺乏系统性
表现为机关文化建设缺乏整体构思,没有很好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取向和社会实际有机衔接,没有深入群众中去和深入基层一线进行认真总结、挖掘、提炼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机关文化建设主题,往往是“到哪山樵哪山柴”。导致机关文化建设与现实割裂,出现“两张皮”现象,难以通过文化的力量来凝聚人心,净化心灵,从根本上提高人们的自醒、自警、自励、自律意识。
(二)表现形式简单化
不注重单位文化底蕴的积淀,一味追求外在形象,沽名钓誉、本末倒臵,导致机关文化建设流于形式。使机关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培训工作、文体娱乐活动等混淆,把机关文化建设单纯看成是办版报、办书画摄影展、开展读书活动、唱歌、跳舞、打球、讲座、培训等,致使机关文化建设简单化、肤浅化、文体化,让接受教育者难以达到触及思想、震憾灵魂的效果。
(三)成果反映形式化
部分单位认为报纸上有版面、电台里有声音、电视上有形象、网络里有平台是机关文化建设,单位内悬挂标语、制度上墙、成文成册是机关文化建设,花草树木整齐茂盛、衣冠服饰整洁大方、设备摆放整齐划一是机关文化建设,有些人甚至更加片面地认为机关文化建设就是机关人员业余文化生活,比如唱歌跳舞、打球摄影之
类的活动,其实这些都是对机关文化内涵的误解,而没有认识到机关文化建设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机关文化建设的主要成果反映在机关所有工作人员在思想上、行为上时时处处体现为人民服务、体现维护国家安定团结、体现创新社会管理模式上。同时机关文化建设包括思想观念、价值理念、规范制度等内容,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作,需要长期积累、总结和提炼。
(四)文化建设畏难化
有的同志认为机关文化建设是务虚的,没有必要,没有认识到它是一种实用的管理方法。也有的同志认为机关文化建设高不可攀,无从下手,对机关文化建设畏难发愁、敬而远之。以上问题和误区,都是对机关文化建设认识不全面、不深刻造成的,需要在今后的机关文化建设实践中不断予以纠正和完善。大力提倡和丰富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机关文化建设内涵和形式。
二、加强机关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与意义
机关文化建设是一种软实力,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对机关文化建设提出的必然要求,机关文化建设要与社会发展、人民需求同步,代表新的生产力,新的生产关系,新的生活方式和理念。机关文化是社会形成共识的基础,是遵循道德和法制的前提,是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合成剂。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特殊形势下,尤其是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机关文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机关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形成核心价值观,根本是体现“以人为本”。加强机关文化建设,对于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形势,全面落实科学发
展观,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建设强盛国家至关重要。
先进的机关文化对加强自身建设、增强干部素质、提高机关效能、维护社会安定、促进社会创新管理具有重大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一是机关文化具有吸引凝聚作用。当一种机关文化被认同之后,它就会成为一种粘合剂,从各方面把其成员团结起来,形成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使机关干部把个人的感情、目标与单位的发展紧密地联系起来,对单位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从而充分发挥出机关的整体优势。二是机关文化具有规范约束作用。机关文化对每位成员的规范和约束是一种不成文的软约束,主要体现在思想和行为方面。这种软约束与行政命令、苛刻强求等硬约束相比,显得更人性化,可以产生更强大、更深刻、更持久的约束效果,甚至可以更直观地表现在机关风气和职业道德对机关干部职工的规范作用上。三是机关文化具有激励促进作用。在机关文化的作用下,全体成员间有共同的价值观,可以营造理解人、信任人、尊重人、关心人的和谐氛围,能进行充分的交流,让每个人都能发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领导与同事的赞同和认可,激发为机关事业而努力拼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四是机关文化具有引导辐射作用。机关文化反映了机关整体的价值取向、共同的利益追求,能够潜移默化地将机关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转化成具体的奋斗目标、人生信条和行为准则,形成机关干部职工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这不仅对机关内部起作用,也可以通过干部的言行对社会产生影响,最终在社会和群众中树立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
挥良好的导向作用。
三、全面强化机关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开展机关文化建设要把握正确的途径,一是要抓住关键点,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机关干部的道德修养上下功夫;二是要找准切入点,在创建学习型机关,提高机关干部的综合素质上下功夫;三是立足根本点,在加强制度建设,促进机关各项制度的健全、规范及其有效运转上下功夫;四是要把握着力点,在创新机关文化活动载体,保障全员参与上下功夫。开展机关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服从大局、全员参与、彰显个性、与时俱进、常抓不懈的“六个原则”,以人为本是本源,服务大局是主线,全员参与是关键,彰显个性是特色,与时俱进是要求,常抓不懈是需要。
(一)培育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打造健康有益的精神文化 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规定着文化的性质和方向,机关文化的导向,直接决定着机关干部职工的作风、政风。要加强机关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始终把培育机关干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放在机关文化建设的首位,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机关干部,不断提高机关干部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个人品德的水准,以优良的机关作风带动政风、促进行风,推动整个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
(二)丰富机关干部的文化知识,打造精湛博学的素质文化 树立长期学习,不断钻研的意识。既要加强基本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又要围绕机关工作的目标和需求,加强人文、社会、自然等学科知识的学习。通过创建局域网、阅览室、活动室等载体为干部职工打造学习交流的平台,充分展示干部职工八小时之外的精
彩生活,让大家相互学习,增进了解,共同提高。同时,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对机关干部进行通识教育、前沿知识教育和知识更新教育培训。
(三)规范机关干部的言行举止,打造行为规范的修养文化 修养文化是机关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机关干部的言行不但体现着自身的文化修养,也代表着整个机关的文化形象。机关干部要按照《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发扬沟通、互助、协作精神;机关单位要结合自身特点,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行为规范或守则,以提高机关干部的文明水准。
(四)提升机关干部的能力本领,打造服务大局的职业文化 针对机关干部的岗位职责,对机关干部加强岗位培训、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机关干部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本领,促进机关干部在岗位上实现自己的理想、价值。要鼓励机关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发现和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把理论学习与工作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机关干部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成效,进而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五)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工作机制,打造全新的管理文化 要制定机关工作标准,明确机关工作的内容、程序、权限、时限、依据和责任人,促进机关工作运行规范化、服务标准化。要积极探索实行工作标准化管理和工作目标责任制,建立完善绩效考评机制,增强机关干部工作的责任感;整合工作资源,精简会议、文
件,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坚持品德与才能并重、学历与能力并重原则,加强干部的选拔与交流,对工作踏实肯干、成绩突出的干部,破格任用,为干部的成才发展创造良好外部条件和内部环境。
(六)鼓励机关干部解放思想,打造与时俱进的创新文化 创新是机关充满活力,工作不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开展机关文化建设,一方面要着力培育干部职工敢于面对挑战,否定自我、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另一方面要建立鼓励创新的机制,为干部职工提供展示创新成果和能力的平台,激发广大干部的创造热情;还要着力培养干部职工的创新能力,加快知识更新,使人人都“敢创新、愿创新、会创新”,形成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的良好风气。
(七)塑造党政机关良好的形象,打造名副其实的物质文化 要有工作需要相适应的物质条件,保障职工群众办事方便、快捷。要在机关醒目处张贴机关的核心价值理念、服务用语、行为规范等,让机关干部时刻牢记在心,指导自己的行动,也便于职工群众认识、了解机关文化,监督机关文化建设。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增强机关的凝聚力、吸引力,激励机关干部共同参与到机关文化建设中来。
机关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国机关文化建设必须要体现中国特色,符合机关工作和管理实际,具有坚定的爱国爱党理念,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文化修养、团队精神、进取理念、服务意识等。创建一套具有竞争激励、优胜劣汰的管理机制,培育一种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严谨高效的
工作作风。建设“以事业凝聚人,以情感感染人,以精神鼓舞人,以利益激励人”的机制,营造以人为本、健康向上、团结协作、充满活力的机关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