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如何做好街道群众文化建设
文化站试用期转正论文
论如何做好街道群众文化建设
论如何做好街道群众文化建设
XXX
克拉玛依市XX区XX街道文化站
文化站试用期转正论文
论如何做好街道群众文化建设
如何做好XX街道群众文化建设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基层群众文化大发展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在基层文化建设中尤其是群众文化建设方面,群众文化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多元性、广泛性、归属性特点。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提高居民的综合素质,有利于促进经济建设,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实施。XX镇地区群众文化建设中主要存在未能与时俱进,观念滞后,文化发展未能符合民众要求等问题。加强群众文化建设,完善硬件,优化软件,同时要注重文化队伍建设,群众文化活动要做到有目的、有特色,深化改革,建立科学化的管理机制,注重老年文化发展。
关键词:基层,群众文化,发展
I 文化站试用期转正论文
论如何做好街道群众文化建设
目录
目录.................................................................................................................................................II
一、群众文化建设的主要特征和意义......................................................................................(一)群众文化的主要特征..............................................................................................1、地域性....................................................................................................................2、多元性....................................................................................................................3、广泛性....................................................................................................................4、归属性....................................................................................................................(二)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1、有利于增强社区居民的凝聚力............................................................................2、有利于提高居民的综合素质................................................................................3、有利于促进经济建设............................................................................................4、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实施........................................................................二、XX街道群众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街道基本情况..........................................................................................................(二)街道存在的主要问题..............................................................................................1、未能与时俱进........................................................................................................2、观念滞后................................................................................................................3、文化发展未能符合群众要求................................................................................三、加强群众文化建设的构想..................................................................................................(一)完善硬件,优化软件...............................................................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更新观念,加强群众文化队伍建设....................................................................(三)群众文化活动要做到有目的、有特色................................................................(四)注重老年文化发展................................................................................................参考文献:..................................................................................................................................II 文化站试用期转正论文
论如何做好街道群众文化建设
近年来,XX区XX镇常住人口大部分迁向克拉玛依市区,不少外来人口流入该辖区。人群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伴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增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逐步确立,推进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也成为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群众文化建设的主要特征和意义
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直接从事社会精神文化生活的基本形式,人民群众通过参与文学、美术、科学、体育、娱乐等活动,达到了精神世界的主体和创造者地位的追求,从而推动整个社会向前发展,它在整个社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日趋呈现出多元化和个性化的需求,群众对于社会公共文化服务形式和内容均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要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创新理念,在群众文化多元化与社会化、科学化与制度化、专业化与规范化、系统化与品牌化等方面加强理论研究,以实现群众文化在新形势的科学发展。
(一)群众文化的主要特征
1、地域性
文化是伴随建设同步形成的,由于受到地理条件、居住人口、风俗习惯的约束,它具有一个地域的文化个性,形成的历史越悠久,文化积累越深厚,地域文化特色就越鲜明。
2、多元性
由于居民的职业、经济地位、文化水平的不同,在文化的形态和运作方式上都有充分的体现。居民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文化生活的形式和内容,都能在中找到“知音”。
3、广泛性
文化具有自娱自乐、自我管理的特点,群众自发的组织和参与,广泛发动群众是文化得以很好开展的基础和关键。
4、归属性
由于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它对相对稳定的居民,通过不同的文化形式去引导、示范,使人们共享的文明,因此,文化是稳定的粘合剂,是维护社会安定、文化站试用期转正论文
论如何做好街道群众文化建设
和谐、进步的重要内容。
(二)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以自身为活动主体,以娱乐为主要内容,以满足自身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目的的文化活动。基层群众文化是当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体系的基础部分,决定着当代中国文化体系的面貌和走向,在时代的呼唤中脱颖而出,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情况下,逐渐成为了两个文明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文化部也曾指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是先进的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是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条件,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它关系着基层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千家万户农村乡镇农民和城市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层次,是一项需要长期抓实抓好的基本任务。群众文化建设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及活跃群众思维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是建设和谐基层社会、活跃基层人民群众健康向上的文娱生活的重要手段。具体而言,有以下四个方面:
1、有利于增强社区居民的凝聚力
通过发展群众文化,组织各种群众文化活动,协调社区与居民之间的广泛交往,互相了解、互相协作与配合,特别是居民之间的感情交流,人们参与文化活动越多,越有认同感和归属感,就会自觉地维护利益,增强凝聚力。
2、有利于提高居民的综合素质
群众文化能够激励居民的参与意识和进取精神,通过举办各种培训班,提高居民科技文化水平。将思想政治教育、科技知识普及、文化水平的提高,寓于各种文化活动之中,人们在自我参与、自我表演、自我娱乐、自我教育中培养自己的情操、美化自己的心灵。使成员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创造一个热爱美,追求美的文明时代,造就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境界。
3、有利于促进经济建设
文化是一种亟待开发的文化资源,特别是对传统文化、民间文化的继承和开发。一方面打出品牌,寻求市场,使其更具生命力,另一方面文化本身的广告效应,对树立形象及宣传具有重要作用。群众文化的发展和建设依赖于经济发展,但是群众文化的发展也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动力支持,尤其是在当前,完全可以带动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4、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实施
文化站试用期转正论文
论如何做好街道群众文化建设
通过发展群众文化,组织各种群众文化活动,吸引广大居民参与,使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到居民之中,满足居民的文化需求,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提高居民的文明程度。
二、XX街道群众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街道基本情况
2013年2月6日,XX街道办公场所由XX镇永新108号搬迁至永新路14号。辖区总面积约为250平方千米,下辖4个社区居委会,2个人收调节税流动人口管委会,现有住户1721户4618人,其中少数民族562户1 550人,流动人口963户2 818人,辖区企业单位12家,事业单位5家,改制企业4家,非公有制经济组织45家。
(二)街道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未能与时俱进
针对新时期人际关系的新特点,在思想上、组织上和文化设施上没有进行相应的调整。群众文化建设与发展目标还不协调,培育积极向上的“精神”,促进社会生活共同体的形成还没有更多新的办法。根据本人对XX街道辖区的走访了解,现在的人际关系呈现出了许多新的特点。
(1)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独门独户的空间使家庭私密化倾向越来越严重;
(2)XX镇的进一步开发开放打破了原有同一单位、同一家族、老邻居的格局,代之以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重新组合,在习惯、风俗、文化等方面差异不断扩大;
(3)人际交往冷漠化或简单化,参与群众文化活动不够积极,活动老年化、女性化倾向严重;
(4)人际交往、情绪情感宣泄等缺乏有效平台、途径和渠道。
2、观念滞后
XX街道文化站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基层组织对文化事业的发展重视仍然不够。受一贯的“重经济”观念的影响,普遍认为文化工作是软指标,不能体现政绩,文化工作常常被忽视,很多错误观念没有这种认识到本地的特色文化就是一种资源,更是一种产业,更没有认识到文化对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支撑文化站试用期转正论文
论如何做好街道群众文化建设
作用和张力。即便是在当前。党发出了促进文化发展的号召,在基层的发展当中,仍然坚持经济建设、无视精神文化发展的现象,比比皆是。由于缺乏具有前瞻性的观念和科学性、可操作性的管理体制,XX街道文化站群众文化建设还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文化事业整体发展的要求,还未实现真正的资源共享,政府的公益性职能难以完全实现。
3、文化发展未能符合群众要求
文化服务能力与群众日益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文化需求还不适应,需要更加贴近群众,坚持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创造更多符合区域特点、体现人文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
当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物质财富的积累和社会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人民群众对于丰富精神文化的愿望就会日益强烈,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尤其急迫。因此,仅靠简单的节庆活动,或者只有名号没有实质的社区活动已经无法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文化活动响应力不够,民众不积极,很大程度上说明目前的文化活动不能很好的顺应广大群众求之、求乐、求变的心愿。文化形式单
一、文化品位不高是XX街道文化站基层文化建设面临的最大问题。当前辖区群众对文化建设的主要需求,一是文化活动的阵地,二是专业人员的培训,三是文化体育活动。但是,受XX街道特殊的区域环境、流动人口居多等等因素的影响,辖区的文化活动非常单调,除传统的民族舞蹈、秧歌舞外,缺乏其他的形式且内容陈旧。
三、加强群众文化建设的构想
根据实际条件下XX镇群众文化的基本特征,本人认为群众文化的优化模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完善硬件,优化软件
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把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服务居民和丰富居民精神生活上。XX街道群众文化则是较为单一的、单调的,同时也是封闭的和滞后的。要发展群众文化事业,就要有功能完善的“硬件”和性能先进的“软件”。故此,群众文化硬件和软件必须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
群众文化设施的建设和合理使用是我们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基础条件,它不但是群众文化工作者开展工作的“阵地”和广大群众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而且也是文明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几年来,XX区政府也确实对文化设文化站试用期转正论文
论如何做好街道群众文化建设
施的“硬件”加大了投入,可以看到XX区XX街道办事处自搬迁以来,各种文化设施现已基本完善。如:XX街道文化站的书画室、阅览室、手工制作室、健身室、乒乓球室、舞蹈室、音乐室以及街道体育馆已建成,这是我们有目共睹的。这些活动场馆都以现代化的设施、较先进的设备和崭新的格局,为群众文艺的繁荣提供了场所的保证。
群众文化建设的资源需要通过多种渠道解决。首先,政府支持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人、财、物的具备才会使群众文化建设得到充分的保障。其次,要充分调动街道周边的非公企业或个体的资源,通过产城融合、个体参与等各种方式带动群众文化建设,以扩大人才队伍、建立文化基金、达成资源共享等形式为其文化的发展开辟道路。
(二)更新观念,加强群众文化队伍建设
群众文化是以人民群众活动为主体,以自娱自教为主导,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历史现象。发展好群众文化,既可增加经济效益,更能提高幸福指数。那么如何加强群众文化队伍建设?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是积极打造特色队伍。因地制宜的挖掘基层文艺特色,为群众文化队伍输送新鲜“血液”,组建群众喜爱、参与度高的基层文艺团队。XX街道由于组成人群的特殊性及其地理环境的影响,适合将辖区内爱好文艺的群众聚集起来,打造一支综合性的文艺团队,截至2014年8月底,XX街道已成立一支30人的特色文艺团队,在街道文化站的指导下,各社区还分别组建了五支各12人的合唱队,这些文艺团队的队长是由各社区文艺骨干担任,至今舞蹈队、手工艺制作书画队、锣鼓队、戏曲队等各项特色队伍在不断完善、细化并将走向正轨,各种民间文体队伍的壮大更丰富了XX街道群众文化活动。
二是加强对群众文化队伍的培训与指导,积极发挥文化站各活动室作用。根据XX区2014年“文体基层建设年”工作实施要求,制定XX综合文艺团队培训指导方案,聘请专业教师针对辖区内所有舞蹈、声乐、手工艺制作、书画、戏曲等爱好者进行专业培训,从而整合辖区文艺人才,使其走向专业化;通过开展交流学习,取长补短,提高文化队伍综合素质;建立科学规范的综合考核体系,对文艺人才的考核应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评价,营造不拘一格评价和使用人才的规文化站试用期转正论文
论如何做好街道群众文化建设
范和社会氛围,这是队伍建设尤其是文艺人才脱颖而出的一个重要保证。同时,XX街道体育馆和文化站的各活动室对群众实行全年免费开放,为文艺人才提供良好的服务和环境。
三是支持鼓励文艺创作。每个地方都有与众不同的地方特色、地方文化,我们要善于总结、提炼和发展,不断赋予新的内涵。XX镇地区是多民族融合,流动人口多的地方,所以群众性文化交流较快,经过不断的锤炼、提升,可以创造了一些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为了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我们应该成立群众自发性文艺组织,支持和鼓励群众自创、自编、自演文艺节目,最好以身边的事例为素材,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创作出一大批贴近实际、寓意深刻、文化气息浓厚、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通过一些公益文艺巡演、广场文化艺术周等载体,发挥潜移默化的宣传、教育作用。通过一系列规范化,科学化的体系,构建出更适合百姓,适合现代发展的基层文化建设。
(三)群众文化活动要做到有目的、有特色
群众文化活动是群众文化工作的主要方面,群众文化活动必须要强调活动目的,不能盲目照搬。围绕活动主题,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既要考虑群众需求,又要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还要考虑自己财力的允许。2014年,XX街道文化站高度重视群众文化活动,根据本辖区群众文化特色,以“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为主题,动员街道各部门、各社区先后开展了“爱祖国爱家乡”老年人唱红歌暨有奖竞答、“培养爱国主义•民族团结”宣讲讲座、“保护环境•爱我家园”教育实践、“热爱家乡•感恩自然”科普展以及暑期“爱护环境•保护地球”抢答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活动开展没有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这将继续成为我们长远发展的目标。
所谓群众文化特色,就是指某地域内群众文化独特的个性,是某地域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等情况在文化生活上的外化。特色是群众文化的活力之源,没有个性,民族群众文化就失去光华。围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按照白区文体局规定的要求,深入开展“扭起大秧歌•和谐邻里情”秧歌舞文艺汇演、“做有文明有礼的克拉玛依人”道德讲堂、“民俗风情”少数民族科普知识讲座、“讲故事·知新疆”青少年故事会、“浓浓民族情 老少同欢乐”金秋文艺晚会等文化进万家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活动结合本土特色,组织多民族大团文化站试用期转正论文
论如何做好街道群众文化建设
结的活动、演出,为XX街道今后的群众文化特色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注重老年文化发展
老年文化的开创和发展,给群众文化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老年文化开创之初,特别是有了老年文化活动中心、老年大学这些载体之后,如何开展活动,开展何种项目,文化人才何来,谁是活动主体等等,都是急待解决的问题。作为母体的群众文化,必须向老年文化辐射,必须对老年文化进行热心的辅导和热情的服务。XX街道文化站尚未成立老年大学,但街道办已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今后文化站可以很好的将其利用,也将会成立老年大学,聘请专业文化教师定期开办各类文化培训班,开展各种文化培训活动;派文化业务骨干开办各类文化教学班,培养老年文化人才。在培训和教学活动中,贯彻老年教育方针,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医、老有所乐”。并特别注意老年大学为结合,发挥文化站的职能,带动社区开展,团结了一大批中老年的业余文艺骨干。
在文化站一方面开展群众文化的培训活动,一方面开展老年文化活动。既完成了群众文化对老年文化的业务辅导,又把群众文化与老年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既给群众文化的业务骨干提供了用武之地,又培训了大批老年文化骨干,并使老年文化活动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使这些老年业余文艺骨干,在学为结合中重新崭露头角,使他们的二度青春熠熠生辉。
第二篇:论如何从基层做好企业文化建设
试论如何从基层做好企业文化建设
【摘要】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成长壮大、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运用企业文化已成为一些企业共同的心声。当前烟草企业想要持续健康地发展,必须重视基层企业文化建设。如何从基层做好企业文化建设,应从提高思想认识、完善各项制度、加强文化监管等方面入手,探索企业文化建设推广体系,促进企业文化理念落地,为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提供坚实的保障。
【关键词】基层企业文化建设
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它有强大的凝聚作用,凝聚人心,使员工有归属感;它有长效的激励作用,持续激发着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它有着有效的协调作用,增强着人们的互信,促进着沟通;它有着塑造形象的作用,树立信誉,提高品牌的价值;它有着强力的约束作用,这是一种自觉的软约束、自我约束。员工是企业文化的土壤,只有企业文化落地生根,企业文化才会有生命力。企业文化建设需扎根于基层,基层烟草单位是企业文化建设战略的重要执行者和贯彻者。下面笔者将对如何从基层做好企业文化建设进行浅谈。
一、认识基层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首先,企业文化可以进一步密切职工、部门以及企业与零售客户、卷烟消费者之间关系的功能,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增
强其主人翁意识,找准科学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推动企业长远发展。同时,企业文化建设可以深入改造干部职工的精神世界的功能,使其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振奋精神、陶冶情操,拒绝庸俗思想,远离低级趣味,不断追求健康高尚的生活情趣。其次,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调整干部职工工作思路和行为方向的功能,不断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为全面推进“卷烟上水平”提供强大动力。增强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自律意识和服务意识,使其积极践行“宽容开放、改革创新、敬业奉献、自律自强”行业精神,切实把“两个至上”行业共同价值观融入到实际工作中,进一步提高工作标准、改善服务质量,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最后,干部职工在企业文化氛围中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不断增强归属感和责任感。
二、做好基层企业文化建设的措施
(一)完善各项制度,推进企业文化在基层落实
1、建立组织机构体系。企业的领导干部特别是主管领导要有建设企业文化的自觉意识,充分认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把握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内在规律,带头践行企业文化理念,为员工当好表率。要建立完善的企业文化建设组织机构体系,成立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主要领导负总责;各职能部门负责分管工作领域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加大教育培训力度,鼓励员工参加相关方面的企业文化培训,邀请有关专家进行授课,并确保每个单位、每个部门都有专人负责企业文化的宣传贯彻和推广工作,从而自上而下建立起一个完整的企业文化建设组织体系,实现立体网络、全员覆盖,完善推进企业文
化理念落地的组织运行机制。
2、建立宣传教育机制。企业文化理念要落地,前提是让全体员工对文化理念普遍了解并广泛认同。这就需要建立有效的宣传教育机制,有目的地进行引导,提高员工的认识水平,进而影响他们的行为。企业文化的宣传教育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要从思想认识、行为管理、典型示范、领导带动、物质激励等方面入手,不断丰富内容,创新方法,逐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宣传教育工作机制。要坚持宣传教育常规化,充分利用网络、报纸等媒体开展文化理念宣传。将宣传标语、宣传栏、文化长廊、文化理念挂图等视觉系统配置到位,并统一规范宣传栏格式。规范文化手册配置,将企业文化理念和行为规范编制成手册,发放给员工,以便他们随时翻阅学习。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带动全员参与的积极性,使企业文化成为指导全体员工的行为规范。
3、建立载体推动制度。企业文化载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选用有效的活动载体,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有利于促进企业文化落地。根据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企业可以每年确定一个专题,有重点地进行宣传培育。建立企业文化经典案例搜集编写制度,以企业文化理念为指针,对先进管理经验、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等加以整理,编制成经典案例,发放给广大员工。举办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增强企业文化理念宣传的效果。建立和规范使用视觉识别系统,加深员工对企业文化理念的认识和理解,提升企业的整体形象。
4、建立投入保障机制。没有一定的人员和资金保障,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就难以开展。虽然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投入在短期内难以得到明显的经济收益,但企业领导干部要提高对企业文化重要性的认识,树立对企业文化建设投入就是对企业发展投入、对企业未来投入的理念,建立企业文化投入保障机制。在人员方面,要充分提供保障,设立专职工作人员,负责企业文化的宣传推广工作,并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工作人员的水平。在资金投入方面,每年要总体规划,做好预算,统筹安排,分步实施,抓好落实,为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物质保障。
(二)与时俱进,创新企业文化建设的培训机制。
1、要完善培训机制。企业文化作为一种软性管理的理论体系,认知了解要靠“传教士”“讲经布道”,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训导,因此有必要设置专兼职的企业文化“内训师”充当企业文化宣传的“传教士”,并与借助外脑相结合,及时传导新信息,巩固强化老文化。
2、创新培训方式。企业文化培训工作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年年讲年年搞,但是往往不得要领,缺少实效,不是想起来才做,就是有了问题才做的“救火式”培训,或是对所有人员一个模式的“大锅烩”式培训,还有就是形式单一,忽略了学习特性的“学习式培训”,形式隆重,但效果甚微。笔者认为应当从内容和形式方面入手进行企业文化培训。首先是在内容上要区分层次。针对不同层级和职能的人,设计不同的培训内容和形式,根据员工的工作特性,培训过程由
“硬”到“软”,课程从技术业务知识到沟通技巧再到文化、思维,不断深化提升。其次是在内容上注重生动性。企业文化不是学来的,而是“悟”来的,感悟是一种境界,需要综合运用各种培训方法,包括讲授式、案例学习式、研讨会、活动、游戏、拓展训练、团队训练等,每种方式都有自己的优点,要根据培训内容和对象来选择,充分调动受训者的兴趣,提高培训效果。要开展培训效果评价。促进培训双方认真对待企业文化培训工作,提升培训效果。
(二)加强企业文化监管
企业文化建设涵盖面大,内容丰富,是一个复杂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持续提升。因此要及时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回头看”活动,看企业文化建设是否遵循规律、切合实际、富有特色、扎实有效,切实做好文化工作开展状况的过程督促、现场监管,确保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相吻合。
1、内容要与时俱进。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它要与时俱进,从内容上不断充实和创新。如:宣传栏要及时更新,视觉系统覆盖、维护的更新。
2、措施随时改进。搞好企业文化建设,需要相应的措施作保证条件。方法应合理,形式要灵活,决不能重知轻行。要在文化建设措施上做努力,如开展“质量管理月”、合理化建议征集、树安全标兵等活动。
3、制度要及时完善。企业文化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只有把企业文化融入制度、融入管理,才能体现制度文化的概念,又促进了企业文化建设发展。当然,随着企业发展和文化建设的需要,制度也必须不断完善,并引导员工更加自觉地贯彻执行制度,变约束为习惯,真正达到较高的文化境界。
文化建设越来越成为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企业需要文化,员工也需要文化。企业文化建设应该从基层抓起,逐渐把文化转化为管理,让管理体现出文化,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功效作用。
第三篇:群众文化建设思考
以宽阔的眼界、宽阔的思路、宽阔的胸襟,用战略和全局眼光,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努力繁荣群众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提升文化发展力,才能为构建和谐港城提供精神支撑。
在更高层次上确立群众文化发展理念,发掘和谐港城建设的源头活水。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能提升人们的文化素质,陶冶人们的品德情操,给人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因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达地区的实践反复表明:文化与经济、文化与社会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互为支撑,文化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文化建设,就是一个地区发展灵魂的建设、精神世界的建设、和谐活力的建设。文化兴,则精神振;精神振,则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努力推进群众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为构建和谐港城注入亟需的精、气、神。发展繁荣群众文化的过程,就是弘扬正气、凝聚人心、提神鼓劲、化解情绪、沟通感情、增进融会、激发干劲的过程。必须要从建设和谐港城的时代高度,不断打开群众文化新视野,开拓群众文化新境界,与时俱进,推动群众文化事业不断前进。必须要从和谐港城建设的需要出发,大力开展健康、有益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努力拓宽群众文化的领域,积极与科技、教育、体育、旅游、信息等相关行业相交融互动,从形式和内容上不断创新,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必须从和谐港城的发展要求出发,加强对现有群众文化的体制、内部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文化产业的开发、艺术生产的机制等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观念、创新机制、创新管理,使群众文化与和谐港城建设的步伐同步。
整合群众文化资源,优化群众文化服务,努力提升和谐港城建设的文化魅力。连云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群众文化方面,既有体现古海州特色的古城群众文化,又有体现沿海特色的滨海群众文化,更有体现内陆特色、中原特色的诸多地方群众文化。近年来,连云港从建设国际性滨海城市目标出发,推出了“在海一方”、“连云港之春”等大型特色群众文化品牌,但从整体来讲,文化发展上的不平衡、资源利用上的不充分、特色建构上的不鲜明,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连云港群众文化品牌的打造和形成。打造群众文化品牌,擦亮连云港群众文化的金字招牌,必须要在整合资源、优化服务、提升品位上下功夫,通过增加投入、加大建设,盘活资源、优化配置,激活机制、引进民资,立足山海、彰显特色等带有基础性、长远性和先导性工作,真正让文化特别是群众文化走进城乡、走进家庭、走进市民,在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群众文化熏陶和感染中,凸显群众文化的和谐魅力,彰显人文关怀,推动和谐港城的构建,建设共同的美好家园。
第四篇:论企业文化建设
略论企业文化建设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的作用已成为企业市场竞争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企业除了事业留人、待遇留人外,更重要的是文化留人,使各类人才在企业中感受到尊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和人生目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能够科学整合企业的所有生产要素,引导企业形成共同价值观,增强企业凝聚力,构建和谐企业,使企业在激烈地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美国《财富》杂志曾经评价说,世界500强胜出其他公司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公司善于给他们的企业文化注入活力,这些一流公司的企业文化同普通公司的企业文化有着显著的不同。从中可以看出企业文化及其变革之于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国内成功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都形成了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并通过相应的制度和措施将其保留和继承,成为激励企业不断进步、员工不断进取的巨大精神动力,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寻求更科学、更系统、更完整的管理体系。企业文化提供了必要的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当代企业要保持持续发展,就必须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管理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一、企业文化概述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是市场竞争的主体,是商品经济条件下进行独立生产、自负盈亏的经济法人。
所谓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管理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共同价值观、信念、行为准则及其独具个性特色的行为方式和物质表现的总和。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制度规范和行为方式,也就有什么样的物质表现形式。企业文化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核心层是呈观念形态的价值观、信念及行为准则,通常称为精神文化;中间层是呈行为形态的员工工作方式、社交方式、管理制度等,通常称为行为制度文化;外围层是呈物质形态的企业产品设计、质量、厂容厂貌、员工服饰等,通常称为物质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内在思想观念与外在行为方式 和物质表现的统一,是具有相对确定性和稳定性的企业群体规范,具有导向、激励、凝聚、协调和控制等多种功能。
企业文化对企业经营管理起作用,是靠其对职工的熏陶、感染和引导。企业文化中包括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作为一个群体心理定势及氛围存在于企业员工中。在这种企业文化面前,员工会自觉地按照企业的共同价值及行为准则去工作、学习、生活,发自内心地为企业创造财富,这种作用是无法去度量和计算的。企业文化又是一种信念力量、道德力量、心理力量,这三种力量相互融通、促进,形成了企业文化优势,这是企业战胜困难,取得战略决策胜利的无形力量。
从企业的层面上看,企业文化是企业所依赖的一种文化价值观。企业是一个经济实体,企业里的一切生产要素围绕着生产和经营展开活动,但是在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中无不充满着文化的气息,企业的价值观始终主宰着企业的一切营销活动。企业文化已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溶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方方面面。因此,企业文化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由于企业文化的抽象性,在日常的生活中不被人们所认识与重视。
从企业员工个人的层面上来看,企业文化是员工行为的指导思想。现代企业的员工,已不仅仅只想通过劳动从企业中获得相应的经济收入,他们还需要被社会和企业认可,有一种个人的成就感和归属感。企业是员工赖以实现自身价值的环境寄托,企业也就是员工之家。让员工们认识到企业是自己的企业,这就是企业文化产生出来的积极作用。企业文化就是全体员工认可和共有的企业核心价值,它规划了员工基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并渐渐将其演变成一种习以为常的规则。而且这种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还能在新老主管、新老员工交替过程中具有延续性和稳定性,这样的企业文化能使企业真正立于不败之地。
从企业文化建设的宗旨方面来看。企业文化是一种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企业文化说到底是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的,重视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为了更好更快地促进企业发展,增强企业竞争力。所以,企业文化建设的宗旨就是服从服务于经济效益,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当前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和主要问题
多年来,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积极的努力,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形成了各自的企业精神,也积累了丰富的企业文化建设的宝贵经验。但是在探索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一些企业存在着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和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是盲目效仿,形式化严重。一些企业看到别的企业搞企业文化发展了,就跟着效仿,误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创造特色环境,在没有充分考虑客观情况、自身特点、决策层缺乏统一认识的情况下,盲目导入CI系统。虽然外观统一色调、统一标识,服装款式协调一致,但对企业的理念不能真正达成共识,使企业文化建设流于形式。
二是概念模糊,文体化泛滥。一些企业把内部开展的文体活动当成企业文化,热衷于活动的轰轰烈烈,并将其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硬性指标来完成;还有的企业把以前开展的一些文体活动都归纳为企业文化,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中并没有真正搞明白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
三是言行不一,空泛化至上。到一些企业,门口、走廊到处是标语口号,员工每天唱厂歌,而管理思想另行一套。有的企业总讲“以人为本”,但采取什么办法手段真正体现以人为本,起到凝聚、激励员工的作用,领导者却没有充分考虑,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积极的实践。
四是观念守旧,僵硬化继承。主要是对企业文化认识缺乏系统性和创新性。有的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制定和执行企业的规章制度,就是员工的文明礼貌、道德风范、企业的知名度等,把企业文化看成一旦形成就长此永久不变的信条。
三、努力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是时代的要求,发展的需要。所谓先进的企业文化就是把企业文化建设融入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和环节,通过管理创新,彰显企业精神,突出个性特色,提高企业信誉,增强企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推进企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人廉我先”的进取精神,努力打造与众不同的企业形象、产品形象、服务形象和信誉形象,促进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转型和再造。
企业先进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和途经有许多,但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是当前最需要强调的。
积极培育和塑造企业精神。企业文化理论中最深奥、最具魅力的内容,就是企业精神。一个企业要有一种能把企业全体员工的理想、意志、希望和信念都凝聚和统一在一个共同点上的理念,以推动企业沿着明确的发展目标前进。这种理念,是企业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力量源泉。这也是许多百年老店、百年老厂生存发展的根本之一。要使企业精神真正成为企业员工观念、意志、追求的综合表现,使企业员工对企业高度认同,对员工形成强大的凝聚力,需要经过长时间系统的培育过程,调动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广大员工产生扎根企业、热爱企业、建设企业的强烈愿望,从而为企业发展努力工作,促进企业稳定健康发展。
山东肥矿集团公司党政领导班子非常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组织有关部门,抽调精干力量,于2005年编写、印制了精美的《企业文化手册》,并做到每位职工人手一册。《企业文化手册》系统总结、阐释了“诚信务实、创新高效”的肥矿企业精神和人才、成本、安全等十二个方面的企业理念,对集团公司做强做大煤电铝主业,突出发展非煤产业发挥了巨大作用,使集团公司的安全生产连续多年来一直成为全国煤炭行业的一面旗帜,在主辅分离、副业改制、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等方面都走在了省管企业的前列。
大力强化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在企业之间的竞争中,人才的竞争是至关重要的。能否吸引人才,能否留住人才,尽量凝聚起大量的优秀人才是企业进一步生存发展的根本保障。深刻认识 以人为本,要把以员工为本、顾客为本结合起来。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新思想。要时时遵循全心全意依靠广大员工办企业的宗旨,把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落实到企业的长期战略中去,体现在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
优秀企业文化一般都比较注意发掘企业的典范、树立榜样。肥矿集团公司每年都各组织一次矿区劳模和优秀共产党员到矿区各单位做巡回报告,发挥了极好的示范作用和效果。在编印的肥矿集团公司《企业文化手册》中,还附有自1956年以来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的6位职工的大幅彩色照片。肥矿集团公司还在2005年下发“肥矿集团字[2005]97号文件”规定,自2005年1月1日起对获得矿区劳动模范称号的离退休职工每月给予50元人民币的荣誉津贴,在矿区引起了较大反响。这种做法体现了企业文化的魅力,使企业文化人格化、大众化,使员工能看得见、感觉得到,学有榜样比得上。
进一步加强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搞好企业的文化建设,必须进一步加强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首先,最基础的工作是认真学习和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胡锦涛同志为首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有针对性地解决企业文化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其次,突出理想信念教育,不断增强企业凝聚力;再次,坚持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要遵循民主原则,了解员工情绪,关心员工疾苦,真正把党和企业的温暖送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
积极创建学习型企业。国内外成功企业的经验表明,培训和学习是企业发展的主要原动力。只有通过有组织、有计划地鼓励企业员工不断地加强学习和知识更新,不断充实、调整企业的人才知识结构,才能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一个企业取得竞争优势,在于它的学习能力和知识迅速转化生产的能力。在学习上,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迅速的将新知识、新经验消化吸收,转化为生产力。肥矿集团公司非常重视企业员工学习力的培养和提高。集团公司党政在全集团公司明确提出了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当知识型员工”活动,公司党政在2006年先后下发了“中共肥矿集团公司委员会肥矿发[2006]42号文件”和“肥矿集团字[2006]281号文件”,通过多种行式,如规定根据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紧缺情况给予报销全部费用、部分费用或实行一次性奖励和奖学金等形式,鼓励员工参加各种函授学习、自学考试和在职攻读研究生学位,提高了集团公司员工的整体素质,保证了集团公司积极发展煤电铝三大主业和转产、转移、搬迁三大战略任务对各层次、各门类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保持了集团公司的平稳、良好发展态势。
兼容并蓄,学习借鉴。传承文明是从纵向来讲的,兼容并蓄和学习借鉴,则侧重于从横向上来认识和把握。只有兼容并蓄、学习借鉴,企业文化才有活力,才有生机,才能创新,才能发展。文化是没有国界的。尤其是企业文化和学习型组织理论,本身就起源于美国和日本等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必须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危机感和强烈的进取精神,对照国际一流企业找差距,用世界眼光看自己,查找自己的问题和不足,以永不服输的意志和干劲,向国内外先进企业看齐,向争创国际国内一流企业的目标迈进。在树立决心、坚定信心和鼓足勇气的基础上,还要坚持用先进的精神文化作指导,认真学习借鉴西方人创立的企业文化和学习型组织理论,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2006年以来,肥矿集团公司先后荣获“中国优秀企业形象单位”、“全国企业文化优秀案例奖”、“山东省企业文化建设创新成果奖”等多项荣誉。白庄矿成为全国30家煤矿企业文化示范单位之一。集团公司《质量标准化在肥矿的创新和发展》获全省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和全国管理创新成果二等奖。全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快速发展的经验做法和取得的和谐发展成果引起了各个方面的高度关注。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廉洁文化建设的做法在中煤政研会纪检监察学组第11次研讨会和中煤政研会第8次会员大会上做了重点发言。《人民日报》、《工人日报》、《中国煤炭报》、6 《大众日报》等30多家主流媒体对肥矿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情况给予了重点报道。
结合实际,准确定位。建设高层次的企业文化,必须做到准确定位。由于企业的性质不同、规模大小不同、发展历史不同、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不同、员工的文化技术素质不同,以及所处地域和环境条件不同等方面的原因,致使企业的状况千差万别,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实际和特点,外单位的经验再好,也要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来准确定位。所以,与其四面出击,不如集中优势兵力,实施各个击破,力求达到做一件、成一件的目标。然后通过系统整合,形成体系,在此基础上,再实施整体推进。
肥矿公司白庄煤矿,有效针对企业实际,全面扎实整体推进富有白庄煤矿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大大提高了白庄煤矿的知名度和全矿员工家属的荣誉感、自豪感,充分调动了全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全矿的安全生产、经济效益、员工收入和企业文化建设等各项工作都走在了集团公司的最前列。
制定规划,扎实推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决心下定了,主攻方向选准了,紧接着就是组织实施。而实施任何一项工程都要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有方向,做到有章可循,扎实推进。要制定本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规划。企业文化建设的规划要体现前瞻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既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也要有科学的创建原则;既要有宏伟的战略目标,也要有丰富的创建内容。在指导思想上,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胡锦涛同志为首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达到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提高整体竞争力、增强企业凝聚力、促进企业稳定协调健康发展的目的。
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会生生不息。良好的企业文化才是企业得以发展壮大的最持久驱动力、最长久的约束力和最强劲的凝聚力。企业只有正视企业文化创建过程中的种种不足,才能冲破重重阴霾,在大浪淘沙的竞争中彰显个性,固本培元。企业 只有让企业文化“落地”,才能使文化建设花而有实,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五篇:论班级文化建设
论班级文化建设
摘要:班级文化是一种区域性文化,班级集体智慧的结晶。班级文化一旦形成,它会影响到所有成员的思维、行为方式,成为一种有效的教育认同,直接影响到集体的凝聚力。因此班级文化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一个班级的整体。本文首先介绍了班级文化的定义,然后提出了一些具体方法如何建设班级文化。
关键词: 班级文化 建设 一,班级文化的概述及构成
班级文化是由班级成员(包括教师和学生)在学习和交往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态度,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及其物质表现形式。他是班级群体文化的简称,其主体标识有班级成员的言行倾向、班级人际环境、班级风气等,其物化反映有班级的墙报、黑板报、活动角及教室内外环境布置等。班级文化的构成主要有,青少年文化,同辈文化,教师文化,教育文化,其中教育文化是影响学生的主要文化,而班级在教育文化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重视班级文化。
二,影响班级文化因素 1社会文化
社会文化是与基层广大群众生产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由基层群众创造,具有地域,民族或群体特征,并对社会群体施加广泛影响的各种文化现象和文化活动的总称。一个地方拥有着什么样的社会文化,必定会产生与之对应的风土人情,学校的师资力量,生源等等大部分都是来自这个特有的风土人情的背景下所铸造的人民,因此一个地方的社会文化背景会影响到一个地方的学校教育,进而影响到班级文化建设。
2家庭文化
家庭文化是影响学生的基础文化,家庭文化的优劣取决于家庭成员的受教育状况、职业状况、经济状况、人格状况,尤其是家庭成员的人格因素,对学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所以家庭文化是影响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因子,3学校文化
狭义的学校文化概括为有“校园文化”说,以“校园文化”来指代“学校文化”,认为学校文化就是学校校园环境中存在的一切文化现象;有“校风”说,认为学校文化是学校的各种规范、行为和风尚;有“文化艺术活动厅”说,认为学校文化指在学校中开展的各种如歌咏、舞蹈、体育比赛等文艺活动;有“教风”说,认为学校文化反映的是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学风”说,认为学校文化反映的是一个学校的学习风气和氛围等等。学校文化实质上是一种德育隐性课程。通过学校文化,对学生进行道德熏陶,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道德规范,实现道德成长。学校文化既包括了校园建筑、环境布置等显性的要素,也包括了人际环境、心理环境等
隐性的要素。所以学校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对促进班级文化建设有积极的作用。
三,如何建设班级文化 1优化班级文化环境
班级文化环境,是指教室中的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班级环境中的物质,精神因素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开展,行为方式的选择,价值取向的培养。
1.1.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营造温馨且具有教育功能的物质文化环境 班级物质文化是指教室环境的布置及硬件构成,是班级文化的外在表现。教室是最重要的育人场所。一个整洁、美观的教室环境有利于振奋学生的精神,有利于班集体的建设。很多成功的班主任都非常重视教室环境的布置。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中,应注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双手来装扮教室,使学生在劳动中提高能力。
1.2.培养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正确的班级舆论,营造良好的精神文化环境 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基础,是班级文化得以实施和发挥影响的原动力。班级精神文明建设最重要的是构建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和培养正确的班级舆论。
1.21培养和谐的人际关系。一个有着良好人际关系的学生在班集体中必然会得到肯定和尊重,内心会充满归属感和安全感。
1.22培养正确的班级舆论能振奋学生精神,提升班中正气,对学生起着教育和约束作用。
2精心营造班级文化环境
2.1构建班级物质文化环境,营造育人氛围
2.11布置好教室:教室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布置一个温馨的学习环境可以让学生有家的感觉,增加安全感,并且可以给同学在学习方面予以促进。2.12办好板报:班级室内板报是学生施展才华,倾诉心声,掘取知识的宝库,文字编辑,新闻采写,版面设计要放手给学生们自己做,为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供舞台。
2.13建好图书角:图书角的开展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多写,多练,多看的机会,每个学期开展一次争当图书角的“佼佼者”活动,并且每个月举办一次读书心得体会的比赛,最后把所有的参赛者的作品张贴在图书角的一个专栏处,请大家通过投票的形式评比谁的作品最好,获胜者成为每个月的”佼佼者”,学期结束后月佼佼者中在诞生整个学期的“佼佼者“,最后在班长予以表扬,颁发奖状,这样子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读书积极性,使图书角发挥其应有的“文化源”作用。
2.2构建班级行为文化环境
2.21开展班级主题班会:主题班会是班级最常见的活动之一,形式可以是讨论,演讲,小品,相声等,内容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公民道德建设。阶段
性班级工作,重大节日纪念活动等为主,在开展主题班会时,要注意联系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尽可能挖掘身边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达到教育的目的。
2.23开展评比和竞赛活动:开展班级评比和竞赛活动,如前面提到的班级中图书角的佼佼者评比,其实每个班级时时刻刻都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评比,来发掘这个现象,比如,每周劳动之星,每周优秀班干,月考进步最大同学等等,通过这些评比活动发现学生的一些闪光点,一方面可以使他们增加自信心,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他们的进取心。
2.3构建班级制度文化环境
2.31让学生参与班级决策:让学生自己参加班级制度的制定,然后让每个学生思考定制哪些内容,最后有班干部总结,归纳争取全班同学的意见,然后实施,并且定期对不完善的要予以修订,这样可以让学生增强自己的遵守制度的意识,同时可以发散他们的思维。
2.32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学生是班级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权利也有义务参与班级的管理,实行班干部轮班制度,让每个学生都去体会班干部的酸甜苦辣,真切感受到在碰到问题,解决问题后的那种苦与乐,使所有的学生自主形成主人翁的意识。
2.4构建班级精神文化环境,培育班级精神
班级精神文化对于人的感染力是巨大的,他使置身于其中的每一个学生都感觉到一种无形的力量的存在。有意或者无形的支配着或者影响着学生的行为。陶冶学生的情操。
3开展集体活动
在学生学习紧张之余,如果能开展点带有娱乐性的集体活动,比如文体活动,不但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反而会是学生缓解那种紧张的气氛,对学习具有促进作用。在我们很多的中学,一些班主任是反对的学生参加一些学校的文体活动的,理由是影响学习,其实不然,参加学校的一些文体活动,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通过这些活动,而且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现和发挥自己的才能,在活动中即获得成功的体验有进一步发展了特长。
4正确利用网络
由于班集体成员是社会人,与外界有着密切的联系,班级文化建设不能不考虑到这些班级的周边文化因素,健全,拓展班级文化网络有利于班级文化更加健康
4.1关注学生的家庭文化
作为教师,我们无力改变学生的家庭文化,但可以通过学生或利用家长的望子成龙的心理,适度调控学生的家庭文化。首先教师通过家访了解每一个家庭的文化环境,研究可能对学生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其次,为每一个学生在家庭中争取一个独立的空间;最后,教师必须密切与家长联系,如电话、家校通短信、书信、家长开放日、家长会等,协调对学生的教育问题。并针对家庭消极文化对
学生的不利影响提出相应的调控方法,是家长懂得调控家庭文化对学生成长的作用。
4.2关注学生的社区文化
一个社区形成之际,便会产生一定的价值观,呈现出不同的社区文化特征。学生生活在一定社区中,便会受到这种社区文化的影响。调适社区文化对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也是重要的,教师要与社会的核心组织、村(或居委会)、村民小组加强联络。积极组织参加当地社区组织的一系列活动,让积极、健康、奋发向上的社区文化进入到学生的社区生活中,并有效的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拓展班级文化建设网络。
4.3关注大众传媒对学生的影响
信息化社会对学生的影响是无时不在、无所不有的。由于大众传媒的从业人员人文观念不强,受利益驱动,这种负面影响大有蔓延之势。每天电视中暴力凶杀的场面不断,各种用词不当的广告频频出现,互联网上怪异的网络语言,色情图片随处可见,这些对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巨大的障碍。作为教师,要经常根据热点信息,跟学生进行讨论、辩论,及时纠正负面影响,始终让先进的文化占领学生的教育阵地。
5正确利用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粹,正确利用这些节日,可以培养学生的一些爱国情操,和了解一些历史故事由来,比如端午节是纪念我们伟大诗人屈原的,中秋节是家人团聚的日子。。班主任可以开展一些娱乐性活动,如猜灯谜,诗歌朗诵等等,来增加学生对这些传统佳节的了解,并重视他们,让我们的文化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总结:班级是学生人格的熏陶者、学习的主阵地。班级文化建设搞得好,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有利于班集体的形成。作为班主任,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搞好班级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论班级文化的功能及建设—林冬桂 对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谭楚荣
班级文化的影响及营造—孟文静,张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