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社区群众文化建设(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4 05:40: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社区群众文化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社区群众文化建设》。

第一篇: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社区群众文化建设

吉首大学学年论文

吉首大学

JISHOU UNIVERSITY

学 年 论 文

目 作

者 所 属 学 院 专 业 年 级 专业班级 指 导 教 师 写 作 时 间 学 号

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社区群众文化建设

××× ××××××× ××××××× ×××××××

××× ××××××× ×××××××

吉首大学学年论文

目录

摘要 〃〃〃〃〃〃〃〃〃〃〃〃〃〃〃〃〃〃〃〃〃〃〃〃 1 绪论 〃〃〃〃〃〃〃〃〃〃〃〃〃〃〃〃〃〃〃〃〃〃〃〃 1

一、我国社区文化建设现状 〃〃〃〃〃〃〃〃〃〃〃〃〃〃 1

二、我国社区文化建设突出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社区文化设施建设滞后 〃〃〃〃〃〃〃〃〃〃〃〃〃

(二)社区文化专业队伍建设薄弱 〃〃〃〃〃〃〃〃〃〃〃

(三)、社区居民的社区活动参与热情不高

(四)社区居民对社区活动的认识不到位 〃〃〃〃〃〃〃〃

三、加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意义 〃〃〃〃〃〃〃〃〃〃〃

(一)满足居民的精神需求 〃〃〃〃〃〃〃〃〃〃〃〃〃〃

(二)有助于社区凝聚力 〃〃〃〃〃〃〃〃〃〃〃〃〃〃〃

(三)有助于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 〃〃〃〃〃〃〃〃〃〃〃

四、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

(一)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

(二)、加强社区文化队伍建设 〃〃〃〃〃〃〃〃〃〃〃〃

(三)、完善社区文化建设管理体制 〃〃〃〃〃〃〃〃〃〃

(四)提高居民社区文化参与意识 〃〃〃〃〃〃〃〃〃〃〃

参考文献 〃〃〃〃〃〃〃〃〃〃〃〃〃〃〃〃〃〃〃〃〃〃2 2 2 3 3 3 4 4

555 6 7〃〃〃〃〃〃〃〃〃〃〃〃〃〃吉首大学学年论文

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社区群众文化建设

×××××

(吉首大学 法学与公共事业管理学院)

摘要:社区群众文化是社会和谐的推进器,胡锦涛同志指出:“实现和谐社会,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而建设和谐的社区群众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因为社会与社区是整体与局部、宏观与微观的关系。社会不断规范着社区,社区也会不断影响着社会。

关键词:和谐社会,社区文化建设,社区群众文化

一、我国的社区文化现状:

法国社会学家F.滕尼斯在将人类群体分为两种类型,即社区和社会。社会是社会共同体,以目的、利益、契约以及距离为基础;社区则是生活共同体,以地域、意识、行为以及利益为特征。

社区文化主要泛指通行于一个社区范围内的特定的文化现象,包括社区内的人们的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地方语言和特定象征。也有人从广义和狭义角度对社区

吉首大学学年论文

区还存在着资源闲置的现象,有效资源没有得到利用。(二)、社区文化专业队伍建设薄弱

在任何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专业的队伍是不可缺少的,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也是一样。城市社区也需要专业的人才队伍,但是当前缺少的就是这样的专业队伍,有的社区各种部门职责没有得到细分,乃至其各项工作内容和性质相混淆,在社区里有着年龄和文化还有思想观念的差别,没有这样的专业队伍的带领,根本就无法开展具有特色的活动,不能满足人们的口味。

(三)、社区居民的文化活动参与热情不高

在城市里普遍存在着这样的一个问题,即使邻居,也有“鸡犬相闻,老死不相来往”的现象,这就使人们之间的人情味淡薄了不少,人们对社区居民集体活动也日益缺乏了兴趣,他们开始不大参与这样的集体活动,这必然对居民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有着很大的消极影响,以至于他们对城市社区文化缺乏了解,主人翁意识不足。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中,城市社区文化活动缺乏互动和活力,渐渐的就脱离了居民的文化需求。

(四)、社区居民对于社会文化活动的认识不到位

由于对社区文化建设意义认识不足,社区文化在很长时间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建设④。造成了社区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很多人还存在着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只是为了休闲、健身娱乐及丰富居民的 精神文化生活的模糊认识,认为社区文化建设是点缀、是花架子;社区文化建设只停留在形式上的更新,而没能从社区文化建设的品质上、内涵上

吉首大学学年论文

(二)、助于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任何的组织都是离不开凝聚力的,凝聚力将社区的稳定牢牢粘合,它成为社区稳定、和谐、进步的重要因素,也是现代社会倡导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在城市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每一项文化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社区居民的支持和参与。加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有助于增强社区凝聚力,而凝聚力又对稳固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着促进的作用,故三者之间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循环机制,共同服务于社区文化建设。

(三)、有助与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依照社会学家的角度来分析,一个社会的发展必须是经济、社会、文化的同步协调发展。城市社区文化是城市发展的助力器⑥,在世界的文化之林中,文化是最能体现一座城市和一个国家的整体社会形态和民族素质的,倘若文化落后,不仅阻碍文化建设,而且经济发展也将受到影响。而社区作为城市的基层组织,它的文化建设状况是有很大程度的体现出整个城市的文化建设状况,它的发展水平呈现出城市独特的文化氛围和特色。社区文化建设得好,对增强外来资本与知识、人才和技术的吸引力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当今知识经济的时代,建设好富有特色的社区文化,是树立城市品牌、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内涵。

四、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吉首大学学年论文

(三)、完善社区文化建设管理体制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城市政府、城市社区组织、城市社区成员。建立健全的城市社区文化体制,就要处理好以上三者关系,使政府的行政主导转向社区的民主自治。

1、加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制度的法律保障,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将法律融合到社区文化建设上来是使社区文化建设规范化、制度化的必然要求。尽快制定与公共文化设施、文化活动相关的管理条例,健全居民委员会规章制度,保证建设有法可依,充分保障居民的基本文化权利。

2、提高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的能力。要转变政府职能,减少直接行政要求而给予居委会宏观上的指导。

3、加强社区居委会自身的建设,就要加大民主决议、民主监督的力度。

(四)、提高居民的文化活动参与意识

要培养居民的社区意识。居民的社区归属感和社区认同感既是从社区活动中培养出来的,又对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社区应当加大对城市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工作的宣传,使居民群体对整个社区工作有全方位的认识。居民增强了社区意识,就会把自己当作社区的主人,关心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工作,从而参与到文化活动中去。

随着文化需求的不断上升,居民对城市社区文化活动的参与愿望在不断增强,应注意保护和发展群众文体活动的积极性。通过有意识

吉首大学学年论文

参考文献:

①杨从容.社区文化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和路径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 2009,(07).②1887年,法国社会学家F.滕尼斯在《社区与社会》 ③高春慧.构建和谐社会的社区文化[J].学理论, 2009,(15).④刘小流.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新思考[J].理论月刊, 2008,(04).⑤詹成付.关于社区建设的几个问题[J].中国非营利评论, 2009,(01).⑥赵素燕,李耿为.城市社区文化是城市发展的助力器——对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一点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9,(02).-

第二篇:《浅谈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社区文化建设》

《浅谈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社区文化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社会包括三个子系统:政治、经济、文化,文化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当今社会,文化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建设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在中共中央实行以“社区发展”为中心的城市发展和管理的新思路下,社区被提到一个很重要的议程上来。社区文化建设的意义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和谐社会的调节手段,而是通过文化的激发力和感召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

神动力和正确的发展方向。

一、社区与社区文化简述

(一)社区的渊源

社区一词虽然由英文community翻译过来并被沿用至今,但社区的内涵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管子•乘马》说‘方六里,名之曰社’,指的是人群聚居的区域。西晋人杜预对《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请致千社’中‘社’字的解释是:‘二十五家为社’,指的是以家庭为基础构成的社会群体。从这个角度看,汉语的社字,已包含现代人所谓‘社区’的内涵。”

“我国学者费孝通先生说:‘人和社会团体,各种机关、学校等分布在一个地区,形成一个结构,一个系统,这就是社区。’(参见费孝通《社会学的探索》)”⑴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在国家民政部的指导下,在城市的街道和里弄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社区,从此社区这一概念被引进老百姓的生活中。

(二)社区的内涵

社区是现代城市的基本细胞和基础。一般而言,社区是指社会中聚居于一定地域范围内、遵从一定文化规范和制度约束的居民群体及其组织化的共同体,它是现代公民社会的基本结构与细胞,也是一个社会经济运行、政治稳定和文化生活的基础。在传统意义上,社区是个内涵较大的广义范畴;而实际上,人们更多使用的是相对于散居式乡村而言的狭义社区概念,更多的是指涵盖大中小型城市里居民生活相对集中的区域群体。

如今,社区的内涵已经扩大到人群聚居的小市镇或大村落。社区是社会的基层单位,它聚集着各种社会组织,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区在现代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没有社区现代化,也就没有整个国家和社会的现代化。当前我国城市社区的兴起有着广阔的时代背景,它既 的利益格局。因而,不同利益主体、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尤其是利益矛盾大量出现了,人民内部的物质利益矛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而解决这些矛盾的难度也越来越大。面对这样的情况,社会的和谐发展问题自然要提上日程,提到比过去更为重要的位置。三是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⑶

(二)社区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

构建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体现。党的十六大将我国在21世纪头20年的发展目标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的小康是一个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社会。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环境共同和谐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还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和谐社会还应当包含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而社区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必要组成部分,又是其重要的功能体现。“社区文化对于社区建设的意义非同一般。社会越发达,城市化程度越高,城市文化就越会成为社会文化的主流,城市社区文化在整个社会的基层文化也就越居于主导地位。”⑷和谐社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部分,从物质基础的经济建设,到非物质的伦理道德、精神文化、社会文明和政治文明。作为基层文化,社区文化建设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和谐社会建设中最能体现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例如:“塘桥街道用先进的文化提高社区的组织化程度,现在已经拥有了由居民参与设计、创作的区标、区歌、社区‘温馨公约’、《2004—2010年社区发展纲要》、《‘温馨在塘桥’三年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扩充社区文化内涵的标识与章程。每年交叉举行的文化艺术节和体育运动会已成为社区广大居民共同参与的文化体育盛会。每月一日的广场升旗仪式,每月第一个周四的‘综合环境整治日’成为广大居民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固定载体。社区报、社区精神、各种‘塘桥杯’赛事为社区文化的发展增添了新亮点。塘桥街道社区建设取得了党群关系和谐、条块关系顺畅、管理与服务相通、信息反馈便捷的良好效果。”⑸

由此看出,先进文化有利于凝聚社区民心。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人与人的和谐,文化是人与人交流沟通的桥梁。社区文化以其特有的功能,通过文化活动这个媒介把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阶层的人联系起来,形成具有共同爱好的社会群体,以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丰富了社区群众生活,提升了人们的精神境界,提高了社区的文明程度,营造了广大居民守望相助的人际氛围与和谐共处的人文环境。因而社区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应有之义。

(三)社区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实现途径

45价值取向,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

“塘桥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就居民对社区服务的需求进行了访谈式调查,用近一个月的时间,深入不同人群,比较准确地掌握了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和共同爱好。在此基础上,找出和谐社区建设的切入点,即以‘温馨在塘桥’工程为抓手,贯穿‘兴办实事、提升服务、文化贯通、党建统领’的工作思路,积极打造具有时代特征、区域特点、公众认同的社区文化。体现了一切为了居民的需要,尊重居民的文化要求服务于民的社区文化建设方略。”⑾新河镇举办“阳光星期六”培训班,为广大社区居民提供民间音乐,交谊舞等培训,满足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

在和谐社会建设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也是和谐社会中文化建设最为关键的一点。历史表明,文化在人类进化过程中所起的根本作用,首先在于满足于人类最基本的需要。塘桥街道尊重居民需要,一切为居民服务,实现了社区文化蓬勃发展。

文化将动物的人变为创造的人、组织的人、思想的人。⑿只有不断满足人们根本利益和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文化,才是最具有生命力的文化,才能源远流长、永葆活力。

2、因地制宜原则

上海的古美街道社区,就依托闵行区每年举行的艺术节的契机,和临近的上海戏剧学院的人才优势,组织开展“共同的家园”为主题的社区艺术节,和“七彩的古美”文化周天天演的一系列的活动,丰富多彩,深受社区居民的喜爱,100多支文艺团体活跃着,形成亮丽的风景线。

“欧阳社区属于人口密集的老城区,其文化街集中了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区委党校、区教师进修学院、朱屺詹艺术馆等教育文化单位,这些场馆以前由于特定的服务对象和有限的开放时间,都有一定的闲置。社区实行通过错时、错位开放,这样一来,市民可以免费听到各类知识讲座,也能以低票价到朱屺詹艺术馆欣赏高雅艺术。如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以往开放时间仅为课余、双休日和寒暑假,现在工作日白天也免费对居民开放。文化街两端统一设置指示性街牌,在各教育文化单位所属活动点设置指示性标识和活动时间表‘菜单’”。⒀

由上可以看出,社区文化建设必须结合社区的状况、文化资源,有针对性地制定社区文化发展规划,开展社区区域范围内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符合传统文化观念和审美情趣的具有特色的文化活动。

3、开放性原则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差距在逐步减小,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也在不断地相互影响和融合。坚持开放性原则是以一种客观、历史和睿智的态度来看待文化,既要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又要吸收当代和国外优秀的文化。

“塘桥街道很好的运用了该原则,千方百计引进各种专业文化院团,为居民送上艺术大餐,在满足需求中努力提升社区的文化品位。2005年,塘桥街道先后与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上海民族乐团、交响乐团、上海沪剧院等单位沟通联系,安排了‘高雅艺术进社区----中华民乐进塘桥’大型民乐专场、‘仲夏之夜’----上海沪剧名家广场演出。同时在引进文化大餐,在鼓励社区文化体育团队积极开展活动的同时,引导文艺活动骨干重视活动品牌的原创性,在社区文化站的扶持下,已形成一些保留曲目,被称为塘桥名品。”⒁

高雅的艺术享受既营造了社区的“文气”,又提高了居民的素质。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起来,形成当地社区的优秀文化,深受居民喜爱。

(二)社区文化建设的对策

1、从“栖息之所”到“精神家园”,有效激励打造社区文化

社区群众的参与意识淡薄,是社区文化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他们没有认识到自己是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缺乏责任感,甚至错误认为社区文化建设是政府的职责。还有很多居民每天朝九晚五的工作,回家后只把住处当作栖息的地方,根本没有时间与精力参加社区组织的文化活动。

笔者认为要调动社区群众积极参与和投入到社区文化建设中,必须努力营造良好的社区文化环境,提高文化服务水平,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社区文化,以满足社区内不同层次的群众,培养共同的社区意识。在开展文化活动过程中,要树立创新意识,实施激励手段包括情感激励,进一步挖掘有益的活动形式。

老年人是社区文化活动的主体,老有所长,犹有余热。社区文化中对于老年人开展的文化活动不应该再局限于吹拉弹唱这个范畴,可以利用网络、数字化传媒、无线通讯等现代科技手段,进一步挖掘有益的形式。信息时代,掌握网络、数字化传媒技术已经不仅仅是年轻人的专长,社区开展老年大学,与数字化传媒相结合,教会老年人使用电脑甚至运用网络开发第二职业。四川有个退休的老人利用网络开了个旧书店,每月为社区服务而快乐,又为社区赚到一定的收入。组建老年人的信息科普队等,与时代紧密结合,宣传数字化资讯,开辟了新的形式。这样的方式既丰富老年人的世界,又与时代紧密结合起来了。

对于上学的青少年,可以与社区内的学校活动相结合起来,学校组织与社区为主题的活动。古美社区并且坚持每年举办“青春无限,运动无限”的社区青少年乒乓球比赛、五子棋比赛,丰富了青少年的生活,并为青少年搭建了展示其智慧,风采的桥梁。组织学生“喜看古美新变化的活动”,和通过古美一日游“牢记共和国历史”爱国基地巡访等活动增强了社区内青少年的知识和主人公意识。

对于上班一族,可以采取以家庭活动带动的方法参与。从小“家”到大“家”,大“家”的活动渗透到小“家”中来,这样的以家庭为单位从情感激励对社区的热爱,和有效激励和社区服务奖惩结合起来,活动方式力求不繁复。比如:社区征文活动,可以在茶余饭后完成,不占用太多时间和精力。提倡“我爱我家”,“我爱我社区”的摄影征稿活动,能体现有文化内涵的上班族的水平又能保证广泛的参与面;或和家里的老人、孩子一起参与的活动。

对于参与的居民无论老人,上学的青少年,中青年上班族,均实施奖励,与社区服务结合。比如减免一点物业费用或者卫生费用做为对老人和中青年上班族的激励,加品德分作为对上学的青少年的奖励。实施有效的激励方式,让中青年上班一族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参加。

综上所述,应用有效的激励来增强社区凝聚力和和归属感,所有居民把社区当作精神家园形成社区的文化社会心理和意识,并逐渐形成和谐的社区文化,打造建设社区,更好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从“银发产业”入手,搞好社区文化产业

社区文化资源是社区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拓展社区文化资源,首先必须转变观念,与时俱进,探索和尝试利用社区文化资源的新模式,改变过去完全依靠政府财政拨款的单一性。

“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足够的物力和财力满足社区群众的文化需求,因此,必须从实际出发,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社区文化投资体系。采取市场运作方式,搞好社区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与经济相结合。”⒂

关于发展文化产业有很多的说法,笔者认为可以从“银发产业”入手,“银发产业”即老年产业。众所周知,从1999年开始,.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目前我国老年人口有1.3亿,老年人的公共支出是年轻人的3倍,已成为占第三产业比重很大的产业。老年人为社会经济带来一系列的负担,2000年,我国每100个劳动年龄人口只需负担15.6个老年人,2050年则要负担48.5个老年人。社区可以鼓励和扶持老龄产业,根据老年人口的特点和需要,即为满足老年人的特殊消费需求而为他们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它包括传统老年产业如服装、食品、特殊商品、交通、保健、老年福利设施以及现代老年产业如娱乐、旅游、住宅、社区服务业、老年教育等多种行业提供专用商品及精神文化用品、保健用品。老年服务业、咨询业及旅游业等都是大有发展潜力的老年消费产业。这一收入用在社区文化活动中,是取之于“银发”用之于“银发”。以老年产业来带动社区文

10111213-

第三篇: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警察文化建设

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警察文化建设

摘 要:警察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优良的警察文化能够创造和谐、上进的组织氛围,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对组织管理和警务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先进的警察文化对于增强公安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对于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建设和谐的警民关系、推动公安事业的有序开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和谐社会 警察文化 文化建设

一、警察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警察文化有利于提高警察的综合素质。加强警察文化建设有利于增强警察队伍的凝聚力,强化队伍管理。警察文化是公安队伍内在精神与外在形象的统一,加强警察文化建设不仅有利于凝聚警心,提高人民警察的文化素质,提高公安队伍的战斗力,更重要的是有利于营造和谐的警营文化氛围。警察文化是对公安事业内涵的扩大和深化,正确的警察价值观念取得警察群体的认同后,就会成为一种粘合剂,从各方面把警察成员团结起来,形成一种较强的凝聚力,培养广大民警热爱本职工作、献身于公安事业的政治理念。警察文化的核心是警察文化的价值观,它以一套自成体系的价值观念和规范标准,通过引导广大民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职业道德,塑造公安队伍的形象,进而增强民警共同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和大局意识,形成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公安事业的进步。

2.警察文化有利于密切警民关系。加强警察文化建设有利于密切警民关系,推动警民关系的和谐发展。公安机关要树立良好形象必须通过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和严整的警容风纪体现出来,其内在动力就是警察文化,它可以对民警队伍树立良好形象给予明确的导向。这种导向还能拉近民警和人民群众的距离,进而推动警察公共关系。警察文化的建设能够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在公安工作中推广警察文化能够强化群众与公安队伍之间的亲和关系,能够教育引导广大民警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法为民的理念,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推动警民关系和谐发展。警察文化越深入人心,得到人民群众和广大民警的拥护越广泛,公安形象就越高大,就越能为公安工作创造良好的和谐环境。

二、警察文化建设的主要理念

1.警察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和谐理念,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主体是人,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人和谐等诸多方面的和谐,才能构成和谐的乐章。和谐文化必须以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塑造人作为始终不渝的追求,以引导、培育人们和谐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为目标。我国警察队伍建设和公安工作在社会服务方面的价值取向就是立警为公、执法为民。这一价值取向集中体现了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和谐社会的宏观背景下,以人为本是警察文化建设的核心,也是公安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警察在执法过程中要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要更好地接近群众,更好地服务群众,推进人性化执法。在警察文化中,民警的思想道德、警务技能、精神面貌决定了警察文化的整体水平。警察文化建设必须同时以警为本,一切为了民警,尊重民警,关心民警,爱护民警,保证民警的心理健康,关怀民警的情感世界,促进民警的感性、知性和理性的全面发展。

2.强化文化育警的理念,创建学习型警营。一是建立学习型公安机关,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从应付式的学习向自发学习转变,使广大民警在工作中学习,不断自我完善、全面发展。要倡导公安民警终身学习的理念,提倡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和处处学习。二是形成浓厚的学习气氛,营造尊重知识、重视人才的舆论氛围。要以学用结合、以用促学、学用相长为原则,引导教育广大民警虚心向书本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在公安机关努力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为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不断提高公安民警的执法办案水平和综合素质。三是不断开辟民警学习的新途径。要广泛开展数字化学习,提倡普及网络化和社会化教学等适合成人学习的方式方法,努力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3.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警察文体活动。各级公安机关要丰富民警的文化生活,提高民警的知识水平、艺术修养、审美情趣和鉴赏水平,不断满足民警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民警的精神境界。为了丰富基层民警的业余文化生活,各级公安机关应加大投入,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广泛开展群众性的警体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增强活动的趣味性、益智性,寓教于乐,陶冶民警的思想情操,减轻工作压力,形成长效机制。

公安事业的发展需要警察文化的推动和促进。推进警察文化建设,更好地提高警察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既是新时期繁荣和发展警察文化和公安事业的需要,也是传承和创新中国警察文化的需要。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实践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达到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安宁,实现和谐社会的建设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各级公安机关要不断丰富民警的文化生活,确保文化活动更加贴近基层、贴近工作,切实提高公安队伍的亲和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肩负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神圣使命。

第四篇:浅析社区文化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浅析社区文化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文化是社会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系统工程。社区文化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举措。大力推进社区文化建设,对于提高大众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生活质量,培养爱国、守法、知礼、诚信的现代城市公民,促进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什么是社区文化,粗浅地理解,社区文化是指以生活在社区中的居民为主体,以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包括各种群众性的文娱、体育、教育、科普以及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等在内的一种群众性文化形式。

社区文化建设对于物业管理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 1.开展社区文化建设,有利于营造环境优美、团结友爱、文明高雅、蓬勃向上的氛围。通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密切业主之间的往来,为物业管理公司与业主互相之间的沟通提供了渠道可以使业主从现代人普遍存在的孤独压抑中释放出来,有助于形成和睦温馨的社区人际关系,守望相助、互相友爱的邻里情谊,提高物业管理服务的软实力。2.开展社区文化建设,有利于加强物业管理公司与业主的沟通交流,化解矛盾,赢得业主对物业服务的理解与支持。分析物业管理方面的投诉,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固然有个别物业管理公司自身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但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在于物业管理公司和业主之间缺乏沟通。我们可以通过运用电子显示屏、内部网络、宣传栏等宣传园地进行广泛宣传,倡导“物业管理无小事”、“物业管理是现场管理”、“零距离与业主沟通”的服务理念,增加物业管理的透明度,增进相互的沟通、理解、信任,使物业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3.开展社区文化建设,有利于对业主进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树立健康文明的社区风尚。每一个社区都是一个社会的缩影一个个的社区组成了我们的社会大家庭。通过举办各种各样的社4.开展社区文化建设,有利于唤起全体业主的荣誉感,制造物业服务名牌效应。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对于营造社区高雅的文化艺术氛围,提高小区的品质,形成小区的生活品味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形成高品质小区生活氛围,才有可能在潜移默化中倡导文明风尚,引导业主自觉践行文明公约和服务准则,对提升小区物业服务水平起到良性循环的作用。社区文化是我们物业管理行业的重要特征,是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提高居民生活品味的重要手段,是实施物业管理工作的润滑剂。社区文化建设得好与坏,不仅可以直接反映出物业管理企业的管理水平,还能够综合地反映该小区的形象和精神风貌,以及反映该小区居民的素质、精神境界和道德规范等。俗话说,安居乐业。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反映了小区的生命力,关系到房子的保值和升值,不仅可以增加业主对物业服务的忠诚度,而且形成物业管理公司品牌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

发挥社区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

社区文化并非单纯指一些娱乐性的群众活动,一种整体性的社区氛围,如同企业文化一样,对这个群体里的所有人均起着熏陶作用。一个社区文化氛围和格调的形成,与整个小区设计、开发、销售的各个环节紧密相关,只有在建筑设计、物业管理、营销及广告方面都有一个整体的以人为本的思路,才可能体现出物业和业主的特色,满足住户对文化的追求,照顾到人们对于所居住物业的精神需要,进而形成小区特有的文化氛围和格调。

由此可以看出,社区文化的建立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种高雅的社区文化的形成,是开发商、物业管理公司及业主共同努力的结果。在社区文化这一园地中,物业管理公司更多

像个园丁的角色,按照全体业主的生活模式、价值取向、道德观念、行为方式等来有的放矢地开展社区文化建设活动,精心培育社区文化。

把握正确的思想导向,奠定社区文化建设的思想基础。社区文化建设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根本,以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构建社会核心价值体系过程中,夯实社区文化建设的精神支柱。要把引导群众与服务群众结合起来,把道德教育寓于文化娱乐之中,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根植在社区住户心中,使住户在潜移默化中自觉实践“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以人为本,以服务为重点,变管理性文化为公约性化。物业管理公司应该重视社区文化建设中的社区精神、社区规范与行为模式的形成。通过无处不在的文化氛围体现对住户的尊重与关怀,让人在进入小区后,马上有舒适的感觉,感受到文明高雅、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同时安全有序的交通管理,方便快捷的通讯信息和管理人员的文明言行,都是社区文化最重要和最基本的东西。通过环境对文化的渗透,达到启发人们的自律意识,培养人们文明素质的效果。因而此物业管理从业人员首先是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有良好的文明习惯,还应体现在懂得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关注社会,做一名文明的使者。

建立和完善社区文化建设运行机制,构建社区文化职能体系。在社区文化建设中,进一步完善物业管理企业指导监督、文化社团运作和住户各方参与相结合的运行机制。物业管理企业要了解政府有关部门关于社区文化建设方面的政策、规划与计划,积极配合政府规划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应与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等配合开展相关活动。另外,物业管理企业还应开辰“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活动,物业服务人员要深入住户家中,了解大家的文化需求,听取意见和建议。同时,收集挖掘住户中文艺骨干信息,调动他们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成立各类协会、兴趣小组等,形成丰富的、多层次的社区文化组织,推进社区文化建设。

挖掘社区资源,加强阵地建设,营造浓郁的社区文化氛围。物业管理企业要充分挖掘社区文化资源,利用好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阅览室、健身场所、宣传栏等文化体育设施,方便住户参加文体活动。社区内建有阅报栏、宣传窗、科普画廊、电子显示屏等文化宣传阵地,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引导住户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移风易俗。大力弘扬团结友爱、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等社会风尚,树立公益精神、慈善精神、互助精神、奉献精神,强化诚信意识,积极组织开展“扶贫帮困”、“送温暖献爱心”、“助残扶残”等社区公益活动。社区人际关系和谐融洽,邻里团结蔚然成风,形成讲文明、促和谐的环境氛围。

同时,良好的社区文化建设活动,能直接促进物业管理公司塑造服务品牌形象。社区文 化活动的参与主体是业主只有业主住得舒畅、舒心、满意,才有可能介绍给亲友。良好的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往往会使业主有一种自豪感。在社区开展重大活动时,他们会呼朋唤友前来参与。有了自豪感,自然增加了忠诚度。而且,良好的社区文化活动,往往具有新闻效应,物业管理公司如果在社区文化建设、塑造服务品牌的文化内蕴等方面投入人力、物力和 财力,最终总会赢得业主的心,得到行业的认同,并引起共鸣,从而提高企业品牌的社会知名度与美誉度,扩大企业服务品牌的社会影响。

以活动为载体,全面推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社区文化活动,是丰富人民群众思想感情、陶冶道德情操、增强社区凝聚力的重要形式,物业管理公司要充分利用重要节日、纪念日以及空闲时间组织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达到以活动吸引人、以服务凝聚人的目的。除此之外,还应力求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一是鼓励文化骨干深入社区,挖掘社区的新人新事,创作出具有社区先进文化内涵、居民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自编自演,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二是定期举办“邻居节”、“艺术节”,让住户走出家门参加活

动,从而增进邻里间的沟通与交流,促进和睦相处新风尚的形成。三是提高文化活动品位,积极创新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活动内容上力求丰富多彩,活动形式上不拘一格,改变社区文化缺乏艺术水准和新意的现象,通过聘请专家来社区“传经送艺”、培训文艺骨干等途径,提高文艺表演水平。

社区文化建设,将进一步推动社区住户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的形成,满足广大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促进社区综合实力的提升,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第五篇: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意识形态建设

内容提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我国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应当正确把握构建和谐社会中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在规律,大力拓展意识形态的功能作用,积极探索意识形态建设的创新途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对新时期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适应这一要求,积极探索意识形态建设的创新途径,使意识形态的功能作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加强与拓展,已成为时代提出的重要课题。全面审视构建和谐社会对意识形态建设的新要求社会意识形态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总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任务的提出,必然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对意识形态建设的目标定位提出了新要求。意识形态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具有特殊的激励和引导作用。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核心价值目标的确立,但这种价值目标能否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共同的理想信念,并成为人们的行动指南,则取决于意识形态功能和作用发挥得如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意识形态工作应紧紧围绕这一主题,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对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容任务提出了新要求。具体来说,一是在指导思想上,进一步加强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始终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不动摇。同时,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思想保证。二是在价值取向上,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和谐社会氛围的形成。应注重激发社会主体的创造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增强民族凝聚力,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三是在舆论引导上,从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赋予舆论导向与舆论监督以新的时代内容。舆论引导讲求喜闻乐见、入心入脑,舆论监督着力化解矛盾、推动工作,努力营造“人心顺、士气高、干劲足”的良好舆论氛围。对意识形态建设的方法途径提出了新要求。好的方法可以充分有效地展现意识形态内容的科学性,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凝聚力。经过长期努力,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凝聚人心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但也必须看到,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相比,意识形态工作的方法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因此,应坚持与时俱进,在继承以往好的经验与做法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新时期意识形态工作的方法和策略,使其在内容、形式和方法上增强亲和力与渗透力。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努力形成有利于意识形态工作保持蓬勃生机与旺盛活力的新机制;紧密结合时代发展的新特点,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探索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文化需求的新方式;紧密结合现代传媒的发展趋势,根据人们接受信息途径发生的新变化,探索运用高新技术拓展意识形态工作的新手段,从而使主流意识形态牢牢掌握思想舆论阵地。科学把握和谐社会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在规律意识形态工作有其特定的规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着重从三个方面来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在规律。在为确立社会和谐理念提供理论支撑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意识形态作为一种观念体系,是社会意识诸形式中构成上层建筑的重要部分,表现在政治、法律、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形式中。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意识形态理论体系的确立和完善,有利于提高社会成员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增强人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从而坚定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对社会未来发展的信心。因此,必须立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实践,着眼于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作出新概括,开辟新境界,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为协调多元利益关系提供整合机制的过程中不断拓展。意识形态具有强大的社会整合功能,它通过对人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进行舆论引导,使人们对一些问题形成共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不同社会阶层和社会成员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意识形态的整合功能,通过多种形式的思想教育工作,引导人们妥善处理各种矛盾纠纷和利益冲突,理性合法地表达自己的利益和愿望,把人们的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统一到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繁荣先进文化的正确轨道上来。在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秩序保障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形式与方法的创新,既可以充分凸显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内涵与目标导向,又可以有效整合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关系,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应积极探索主流意识形态宣传的新形式和新方法,确保意识形态工作充满生机与活力。当前,尤其要充分利用以现代科技为基础的各种信息传播平台,丰富和拓展意识形态工作的载体及领域,进一步扩大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应进一步提高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水平,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把先进性与广泛性统一起来,把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统一起来,切实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适应构建和谐社会要求,使意识形态建设富于创造性创新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根本所在。要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不断加强和改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使意识形态工作富于创造性。正确把握意识形态建设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不同于其他阶级意识形态的一个根本特征,就在于它能够正确地反映和说明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因此,加强和改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努力探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规律,继续推进理论创新。首先,回答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时代课题是实现理论创新的首要途径。对时代课题进行正确的解答和系统的阐述,实质上就是理论创新的过程。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必须深入阐述党为完成历史任务所提出的纲领、政策和主张,把思想认识从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以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其次,遵循认识规律是实现理论创新的重要步骤。任何新理论的形成,既要以当时社会实践的新状况和新趋势为基础,又要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汲取前人和同时代人的优秀思想成果。要在批判与继承、理论与实践的矛盾运动中形成创造性的理论成果。再次,指导实践发展是实现理论创新的根本目的。理论创新并不是抽象的纯粹的思辨活动,而是基于对社会实践的概括、服务与指导。只有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才能不断经受社会实践的检验,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充分体现意识形态建设的广泛性。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不同于其他阶级意识形态的又一根本特征,就在于它始终反映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意识形态建设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为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提供思想保证。必须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立足于人民群众创造新生活的伟大实践,倾听人民群众的心声,努力运用各种宣传教育形式,使社会主义思想观念深入人心。理论只有掌握群众,才有战斗力。应关注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了解群众心理变化的特点和趋势,做到既统一思想又尊重差异,既引导群众又服务群众。应把逻辑的力量与事实的力量结合起来,把思想的严谨与表述的生动结合起来,做到尽可能用通俗的语言解开群众思想上的困惑,用身边熟悉的事例说明深刻的道理,使理论真正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并转化为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巨大力量。努力增强意识形态建设的艺术性。意识形态工作方式的创新,是提高意识形态建设成效的重要保障。必须在继承实践经验和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坚持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统一的原则,对于社会成员要区分层次,立足实际,因人制宜,采取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进行思想宣传教育工作。在继续巩固报刊出版、广播电视等宣传文化阵地的同时,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扩大主流意识形态在各种信息传播领域中的影响力,构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崭新平台。艺术性来源于实践性。主流意识形态应把丰富多彩、日新月异的生活实践当作思想源泉,不断从生活实践中吸取新鲜营养,增强宣传的艺术性和感染力。同时,意识形态工作还应积极拓展发展空间,努力在更为广阔的空间和领域展示先进的思想文化和价值理念。切实提高意识形态建设的实效性。一是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坚持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去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社会思潮。二是积极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的意识形态工作新方式。既要针对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构建主流意识形态宣传教育的多层次平台,又要通过对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的规范和引导,保证其正确的发展方向。三是充分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舆论导向作用。舆论导向的正确与否,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能否顺利推进。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坚持以人为本,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及时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呼声和要求,正确回答各种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下载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社区群众文化建设(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社区群众文化建设(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文明社区

    天津农村2011(4) 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文明社区 ---------------------------对津南区咸水沽镇社区文化建设的调研 鲍伯丰 社区文化指的是特定社会区域中人们各方面行为所......

    加强社区文化建设 构建和谐文明社区

    加强社区文化建设 构建和谐文明社区 摘要: 社区文化建设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同,文化综合实力也有高低之分,想要搞好社区文化建设还......

    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文明社区

    天津农村 2011(4) 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文明社区 ---------------------------对津南区咸水沽镇社区文化建设的调研 鲍伯丰 社区文化指的是特定社会区域中人们各方面行为......

    浅析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社区科普教育

    浅析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社区科普教育 择要:加强社区科普工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文章阐述了社区科普的基本任务,论述了社区科普在人的全面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分析了......

    论律师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论律师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法律的保障、规范和引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为律师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契机。律师应当切实肩负起历......

    论物业管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目录 一、物业服务与社区文化建设的关系 ................ 2 (一)加强社区环境文化的建设的意义 .................... 2 (二)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的作用 .................... 2......

    论地方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主导作用

    [摘要]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逐渐的过程。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地方政府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承担着更为繁重的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地方政府必须调......

    论检察机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论检察机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治国理政目标,是新时期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