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政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

时间:2019-05-13 20:02: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民政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民政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

第一篇:论民政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

论民政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

溧阳市民政局姜建才朱亚洪

摘要:本文试图从构建和谐社会民政的职责和定位出发,从构建和谐社会民政的职能出发,就如何进一步强化民政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和地位作出思考和探讨。

关键词:构建和谐社会民政职责思路和对策

党的十六大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构建和谐社会任务的提出,对民政工作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使民政工作的作用和地位在构建的过程中更显突出,面临的挑战和任务也更为严峻和繁重。因此,认真探讨和谐社会和民政工作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1、构建和谐社会是民政部门的基本职能

《民政词典》在“民政”条目中阐释:民政一词,最早见于北宋时期(公元960——1127年)。民政的涵义颇为广泛,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往往有特定的内容。广义地说,民政是泛指政府机关以人民群众为对象,与人民群众切身权益有关的一些社会性、政治性的国内社会行政管理工作。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民政工作的内容,虽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有所不同,但其共同之点都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有关,都是以人民群众为对象而为民施政的工作。民政部长李学举最近在一次讲话中,对民政工作有过精辟简练的概括,指出:“民政“的含义就是主理民众的事务,涉及民生、民权、民利。国家机关的行政序列和编制中明确规定:民政部门是国务院的重要职能部门,其基本职能定位是社会福利服务与社会行政事务管理,具体负责救灾救济,最低生活保障,优抚安置,福利服务与社会福利事业单位管理,民间组织管理,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建设,婚姻登记管理,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福利服务等多项工作。承担了中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框架中“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四大部分中,除“社会保险”以外的所有部分,其工作范围和服务是典型的“公共服务、社会服务与社会福利事业”,集中体现了现代“服务政府”的职能定位和民政部门“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传统职业道德。

“和谐”一词在中国源远流长,千百年来,中国人一直在追求政治和谐,社会和谐。《现代汉语词典》对“和谐”的解释是:配合得适当和匀称。老子提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体现了中国古代哲人在理解“和谐”上的辩证思维;孔子的“君子和而不同”,则成为中国人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准则。由此可见,“和谐”既有协调、融洽、合作的意义,同时,又不是指无差别的、完全的同一,而是指事物多样性的有机统一。“和谐社会”简单来说就是建立在全体成员和谐相处基础上的社会。

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总结人类社会思想史关于和谐社会认识的基础上,创造性提出的新概念,其基本要素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其基本特征包括了六个方面: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学术理论界认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良性运行,协调发展,兼顾公平和效率的社会,并且认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社会的基本原则。因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时也是民族和睦,家庭和睦,以社区和睦为基础的各阶层、各单位和谐相处的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深刻内涵和民政部门的职能定位,决定了民政部门在建设和谐社会中肩负着极为重要的使命,同时也明确地展示,构建和谐社会是民政部门的基本职能。

2、构建和谐社会民政部门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极为艰巨繁杂的系统工程,在这一过程中民政工作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具体到我市是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群体上:

一是生存困难群体。这主要指是缺乏或丧失了基本的劳动能力,需要社会予以关心和帮扶。此类型对象在我市有16000人左右,虽然大部分已经得到救助,但救助和保障水平还不高,覆盖面也需进一步扩大。

二是老年人群体。目前我市老年人逐渐增多,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12.24万,占全市人口的15.5%,其生活主要靠退休金或家人保障,大部分生活质量不高,其中独居或无自理能力的老人更是明显。

三是残疾人群体。残疾人群体由于自身的生理缺陷,在社会竞争中处于弱势,就业困难、生活贫困。目前我市约有残疾人25000人,占全市人口的3.1%,其中相当一部分不具备劳动能力,只能依靠国家救济或家人抚养,有相当一部分残疾人靠政府救济。

四是下岗失业群体。全市现有在册城镇失业职工为4091人,他们因年龄偏大、职业技能较低、就业竞争能力弱等原因,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弱势群体。特别是双失业家庭,多数上有老、下有小,经济负担沉重,极易陷入贫困境地。

五是增收困难群体。全市现有农村劳动力31.21万人,其中纯粹以务农为生的人口为10.82万人,占全市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4.66%。这部分人群及其家庭主要依赖于传统农业收入来维持其基本生活,文化水平低、收入来源单

一、生活质量差、思想观念陈旧,是我市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逐步走向贫困的群体。

六是外来务工群体。外来务工人员已成为我市人口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一群体的大部分人工作在生产第一线,工作环境差、收入水平低,由于户籍身份关系,其生存、居住、教育和劳动等基本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七是其他类型群体。是指因偶然因素而造成贫困的弱势群体。据调查,我市弱势群体中,因为家庭主要劳动力死亡、发生交通事故和自然灾害等偶然因素致贫的约占弱势群体总数的8%左右。

根据上述分析,以上群体从需求分类看,有衣食需求、住房需求、教育需求、医疗需求、就业需求、安全需求、社会交往需求、社会参与需求和信息需求九大类型。其中,应当优先保障其衣、食、住等基本生活需求,在此需求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应当注意保障其就业需求、医疗需求,然后逐步保障其他需求,促进弱势群体的全面发展,最终改变其弱势地位。民政部门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代言人和利益维护人,应把为民解困工作当作一项首要的政治任务,要加大对贫困群体的救助力度,不断完善创新社会救助工作,逐步扩大覆盖面和受益面,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更好地为困难群体解决他们所面临的各种困难,保障他们的生活、医疗、教育以及全面参与社会的合法权益,以促进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求得社会的和谐发展。

3、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路和对策

3.1、树立“民政意识”,强化民政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

笔者认为,李学举部长关于“民政的含义就是主理民众的事务,涉及民生、民权、民利”的提法,说的既是民政部门的职责,同时也可以理解为是“民政意识”,即作为民政工作者应该有这么一种意识,即民政工作就是从民生、民权、民利的角度出发,去主理民众的事务,去履行民政部门的职责,履行“执政为民”的理念。由于民政职能的规定性,决定了民政部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扮演不可或缺和举足轻重的角色,发挥着基础性的兜底式的作用。因此民政工作者,必须有强烈的“民政意识”,通过履行自己的职责,去强化民政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去肩负越来越重的历史责任。

3.2、深入调查研究,把握构建过程中的新情况、新特点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是一个主动创造和具体实施的过程。“和谐社会”是一种动态的和谐,是一种不断打破旧的平衡,创造新的平衡,从而达至新的和谐的过程,是一种波浪式的发展,螺旋式的上升。这就要求民政工作者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努力把握构建过程中,不断产生的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密切关注弱势群体的困难状况、不同利益主体的各种利益诉求,积极参与消除来自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风险源。不但要着力解决已经出现的属于民政职能范围内的各类矛盾和问题,也要通过调查、研究、预测、预警等手段,将一些可能出现的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协同各职能部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不协调、不平衡和不公正的现象,消除和化解障碍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矛盾和问题。

3.3、积极推进民政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建立健全民政政策法规体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职能有四个方面,即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作为民政部门来说,主要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二项。社会管理,对于民政部门来说就是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化解社会矛盾,调节收入分配,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依法享受各种权利。在政策法规配套上,要优先健全包括城乡居民最低保活保障、灾民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等一系列社会救助法规,基层社区自治组织法规,民间组织管理法规等,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和完善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体系,保证民政社会事务的高效和有序运作。

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要根据不同群体不同的需求和社区逐渐多元化的特点,满足不同层次群体的需求,扩充服务项目,拓展服务内容,改善公共设施,美化社区环境,在关注居民的物质生活的同时,注重居民的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及时提供居民迫切需要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特别在关注弱势困难群体和推出更加人性化的养老服务模式等方面要有所创新和完善。

3.4、努力提高民政工作队伍素质,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服务对象众多,服务工作量大。因此,民政工作队伍的建设应该是广义的,它包括三个层次,即民政机关的公务员,专职的社会工作者,义务的志愿者。国外有资料证明,要真正有效地开展社区服务,其服务队伍的人员结构是1:10:100,即一个公务员,10个专职社工,100个义务志愿者。公务员主要是掌握政策法规,配置社会资源;专职的社会工作者,都是经过专业培训的,是某一个方面的专家,包括医生、护士、心理社工等;义务志愿者是一个伟大的群体,由于他们的广泛参与和细心服务,使整个社会充满和谐、友爱的氛围,服务对象得到了细致的服务,志愿者们也从中陶冶了精神,得到了奉献的快乐。从根本上说,和谐社会得以可能,需要相应的物质、制度保障,更需要特定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来维系。因为人最需要的就是人。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民政工作队伍的建设必须是广义的,同时也是规范的,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综上所述,“意莫高于爱民,行莫高于厚民”,民政部门要承担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要积极为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进一步做好“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宗旨的各项民政工作,自觉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承担更大责任,为维护社会安定和发展做“稳定器”。

第二篇:谈民政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文章标题:谈民政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是中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也是顺应社会发展和人民要求的科学选择。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发展、社会财富增长的前提下,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也存在着不平衡、不和谐的因素。包括人与自然之间、地域之间、城乡之间、贫富之间的不和

谐问题。特别是因利益分配不平衡,带来了不同人群的利益分化,引发社会深层次的矛盾。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的经验以及世界各国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都表明,减少低收入群体,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利用财政、税收、保障、福利和社会救助等工具进行社会调节,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优化社会结构,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谐社会建设是一项广泛的系统工程,其关键应该是人与人的和谐,是不同社会成员之间利益的和谐。从民政工作性质和职能看,民政工作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这是和谐社会建设对民政工作的必然要求。我们从民政工作实践的角度出发,就民政工作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以及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如何发挥民政工作的作用等方面,做些初步的探讨。

一、民政工作的宗旨就是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政部门把“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作为工作宗旨,在职能上体现“调节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稳定”的作用。在这一点上,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目标是一致的。中央提出和谐社会建设,一方面要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处理好资源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另一方面要加强民主法治和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在平衡社会利益,发展社会基层组织和维护社会贫困群体的利益方面,民政工作是与和谐社会目标要求结合最紧密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民政工作领域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扩大,但根本的职能都体现了社会和谐的作用。

一是民政工作的保障性是和谐社会的基本体现。民政保障的重心是社会贫困群体,是在社会保险之外最需要救助的弱势群体,包括孤老残弱、无固定生活收入或低收入人群。民政部门通过最低生活保障和实施社会专项救助,为困难群体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和社会福利,在政府层面调节了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投入的逐步增加,让社会弱势群体最大程度地享受社会发展成果。没有困难群体的生活改善和充分保障,就谈不上社会的和谐发展。从这一方面来讲,充分发挥民政保障作用,是和谐社会建设最根本最直接的体现。

二是民政工作的民本思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民政工作与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民政部门贯彻“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理念,以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为己任,最直接的体现了执政为民的宗旨,也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做好民政工作可以促进人与人的和谐,尤其是社会弱势群体与其他群体之间的和谐。

三是民政工作的社会管理职能为调节社会秩序发挥促进作用。民政工作重心在基层,根基在群众。民政工作通过改良社会习俗,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依法规范社会团体和社会成员的方式,体现着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促进社会行为和社会秩序的和谐发展。同时,民政部门的工作重心是发展和培育公共服务与社会福利事业,创造公平的社会生活环境。在基层组织中,社区具有基础性作用,民政部门指导构建人居环境、设施、工作队伍和文化相协调的和谐社区,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平台。因此,做好民政各项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重要力量。

二、创新发展民政事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民政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要求民政部门必须创新思维,因势进取,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研究分析新时期民政工作的特点和方式方法,紧紧围绕和谐社会建设发展民政事业。

(一)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促进社会分配体系的和谐。社会和谐的关键是解决发展中的贫困问题,平衡社会群体之间的收入差别,确保低收入人群生活没有后顾之忧。要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医疗、教育、住房、临时救助为辅,以经常性捐助、慈善救助、结对帮扶为补充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我们在社会救助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极创新扶贫帮困的新形式,改革过去存在的帮扶单位好的救助的多,帮扶单位差的救助的少的问题,在全区各街道创办了“爱心超市”,将机关捐助的款物集中起来,统筹使用,根据帮扶对象的贫困程度给予相应的扶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社会保障问题上,进一步转变观念。针对以保险为主的社会保障,没有将最需要救助的弱势群体包括在内的实际,从1997年实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据统计,到目前为止,我区已保障城乡低保对象1448户2836人,但还有相当一部分生活比较困难,不符合低保条件的家庭处在最低保障的“边缘”,对这一部分困难群体的救助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第三篇:浅论律师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浅论律师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摘要:建设和谐社会是一项重大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努力。民主法治、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基本的价值取向,也是律师根本职责。本文从和谐社会的定位出发,梳理当代律师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地位与作用,并为律师自身业务的不断精进,提供指引。

今年2月1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为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应当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党中央审时度势,对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明确的方法步骤,也对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律师,其使命的实现提出了新挑战,如何认识和发挥律师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实践。

一、律师制度的存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而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要素为一体的系统工程,既要通过发展不断增强社会和谐的物质基础,又要通过推进法制建设来不断提供社会和谐的制度保障。胡锦涛同志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概括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六个方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增强全社会的创造力,通过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来维护公平,通过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来形成良好的人际环境,通过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来维护社会稳定。通过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来保证可持续发展,其中每一个方面都与法治建设密切相关。归根结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一个融洽、有序的法治社会。

法治是社会融洽的基础,规则是社会有序运行的基石。和谐的社会关系需要制度去调节,而制度的确立和实施最终需要法律的保障,从这种意义上来讲,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一个建立和健全法治社会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无论从应然还是实然的角度,律师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律师制度是公认的社会利益的平衡机制,目前全国已有律师事务所近1.7万家、律师近20万人,大多是拥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级人才,是法治的工程师和践行者,他们在排解纠纷、消弭社会冲突、提供法律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成员相互沟通、/ 6

恰当反映不同阶层意愿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律师的职责与使命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容与要求高度契合。

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律师有不可替代的责任和功能

律师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发挥的职能作用日益凸显,从传统的代理诉讼到办理非诉讼法律事务,参与人民调解、涉法涉诉信访工作,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提供法律服务等,都充分体现了律师的作用,根据律师的职责和特点,我们可以将律师在构建和谐法治社会中的作用可以概括为“服务发展,维护稳定,建设法治,弘扬诚信”。具体而言,应充分发挥好以下四个功能:

(一)充分发挥律师疏导社会矛盾的功能

疏导社会矛盾,保持社会各种利益的平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环节。疏导社会矛盾具体体现在律师的如下业务工作中。

第一、在刑事辩护中,律师通过依法提出被告人无罪、罪轻,应当减轻处罚、免除处罚的证据和意见,维护被告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来促进和谐。

诉辩审相互制衡的诉讼构造设计,是一种和谐,如果没有律师参与的刑事诉讼难免有所失衡,尤其是在我国刑事诉讼已从纠问式审判方式过渡到控辩式审判方式的情况下,律师的作用尤为突出。律师的参与得以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以及从轻或减轻、免除处罚的证据和意见强化,在一定程度上对公权力实现制约,人权得到尊重,使法律得到正确实施、减少和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

第二、在民事诉讼代理方面,“立法表明有法,司法表明法治”。民事权利的救济靠司法。随着法制不断完善,普法的广泛深入,社会成员遭受非法侵害时,逐渐拿起法律武器,通过司法寻求恢复失衡的利益关系。鉴于法律的庞杂、深邃、立、改、废的频繁以及日渐强化的技术性要求,当事人寻求公平与正义时,急需被奉为维护私权利的保护神的律师的协助,使他们的法定权利变为现实的权利。使权利失衡的不法状态得以矫正,从而达到社会的和谐。

第三、在促进依法行政中。在行政执法中,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官本位”思想的影响,政府权力扩张。与之相对应的私权利空间则必然狭小。公权力侵害私权利便时有发生。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之一是建设法治政府。律师对于法制政府建设也越来越有所作为:/ 6

一方面,律师对政府依法行政提供支持;公职律师和政府法律顾问应运而生,他们凭借专业优势,面向社会广泛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民众遵章守法。对政府公务人员通过进行以人为本、文明执法以及依法执法、守法执法的指导培训,强化他们的法制观念、人权观念,淡化官贵民贱的官本位思想,树立执法为民的理念。就政府而言,如此一来,行政执法一改以往执法的强制性形象,不仅维护法律的公平和权威,同时也体现了人文关怀的精神。从全体社会成员角度,公民人权得到尊重,基本权利不受非法侵犯,特别是不受来自国家权力本身的非法侵犯。二者的有机结合,同处于一个矛盾统一体中,正所谓“政通人和”。

另一方面律师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法治政府应是有限政府、责任政府,面对形形色色的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钱法交易、粗暴执法的不和谐现象,律师作为特殊职业属性的群体,积极参与到行政听证、行政诉讼中,为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利而提出正确的代理意见,起到了对权力的监督和对抗作用。有效地防止了合法权利受到行政权的损害,遏制了行政权力的滥用,避免了法律不能正确有效的实施。在权力与权利的抗争过程中,律师通过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和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加速了政府权力与社会权利相互监督与制衡局势的形成。

第四,通过调解等非诉讼手段疏导矛盾。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社会矛盾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要求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诉讼不再是解决矛盾和纠纷的唯一途径,更不是首选手段,调解、仲裁等非诉讼手段在解决纠纷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包括崇尚和推行事后惩戒的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发挥法庭调解、社区调解的作用,这种趋势和做法值得借鉴。律师参与法庭调解和社区调解的工作,将法治精神和人文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律师疏导和解决社会矛盾的“调节器”和“减压阀”的作用。与法院通过判决定纷止争相比较有着更为直接、理性的一面。

(二)充分发挥律师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功能

当前,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的加快,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对法律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多,与此同时,弱势群体请律师难的问题开始显现,因经济困难无法得到法律帮助的情况越来越突出,急需法律帮助的人越来越多。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里,律师的服务绝不能成为少数人的奢侈品。近年来,黑龙江律师积极开展义务法律援助,据统计,2010年省内律师办理法律援助案达5000多件,律师成为了当前黑龙江省法律援助事业的主体力量,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律师们所积极开展的法律援助龙江行、法律咨询、送法进社区、送法进企业(笔者所在律师多年来坚持为处于发展上升阶段的中小企/ 6

业提供免费的全方位的法律服务与辅导)等多样化的法律帮助,使那些虽不属于法律援助范围,但确实需要法律帮助的弱势群体能够得到有效的法律服务。

(三)充分发挥律师参与社会与公共事务管理的功能

从律师制度的起源和发展来看,律师职业本身便是为适应国家和社会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因此,律师的执业活动与社会管理具有很高的关联度。例如,律师在立法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律师以其独特接触社会生活的触角、法律理念和丰富的法学知识,参与到立法项目的调研论证,对法律的立、改、废提出意见,当前,律师已成为参与立法不可或缺的重要社会力量,我国13万律师中,已有约1600余名律师成为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律师参与立法活动的客观和公正,丰富的时间经验能够从独立第三方角度,全面、客观地看待各方利益纠纷,对利益分配是否公平、制度设计是否合理、法律实施效果是否达到等都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矛盾的多发期,对公共事务管理的合法性、恰当性、公开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律师作为顾问和咨询方所作出的方案,无论是对服务管理方,还是对被管理方,都有着专业、客观、高效、合理的价值,更加科学的推动社会与公共事务管理水平。

(四)充分发挥律师在普法中的作用

和谐社会的实现有赖于完善的法律对社会关系的全面有效调整,没有完备的法律则无和谐社会。然而,“徒法不足以自行”,不但需要完善的法律,而且必须增强全社会的守法意识和法制观念,可以说,普法工作是构建和谐法治社会的基础性工程。律师对于普法工作有着天然优势:律师直接面对群众,接触的都是群众所关心的热点问题,以案说法生动活泼;律师的代理工作本身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普法工作(当事人出现纠纷的时候,也是其最希望知道法律规定的时候,这时律师利用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为其释疑解惑、析法明理,对当事人来说是最好的法制教育);随着律师社会责任意识增强,更多的律师开始选择“主动普法”——送法上门、送法进企业、送法进社区、结合3.15、12.4等纪念日开展各类主题普法活动等等,这都得到了社会的积极评价。

二、律师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提高素质,更好地肩负起历史使命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 6

期。这为律师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发挥更大作用提供了广阔空间,同时,也蕴含着律师服务与发展的巨大机会和挑战,关键是有没有做好应对的准备。为满足和谐社会的构建于发展对律师的客观需求,笔者试从政治素质、服务理念、服务能力、工作作风以及管理水平等角度,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紧紧围绕“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的政治定位贯穿到执业活动中去,自觉坚持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坚定不移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捍卫者;

努力学习,深入研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科技进步和创新、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重点领域的法律问题,拓展法律服务领域,提升法律服务层次和质量,提高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面向群众、面向基层、面向社区开展法律服务,积极向困难群众提供公益性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帮助他们平等享有社会公平正义。

第四,严格遵守“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恪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正确处理惩治犯罪与保护人权的关系,使真正违法犯罪者受到应有制裁、让无辜者免受法律追究、让守法者得到保护。

第五,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中发挥作用,积极参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积极参与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处理,积极参与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处置,为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提供良好法律服务,努力使各种矛盾纠纷在法治的轨道上得到依法妥善解决。

律师的存在和发展,已经是现代社会民主和进步的标志之一。律师是实现和谐社会要求的民主法制、公平正义、价值追求的重要参与者,新的社会形势赋予律师定位新的内涵。律师应当做到守道而忘势、行义而忘利、修德而忘名,切实履行社会职责,积极地投入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

(作者:黑龙江三维律师事务所律师 郑峰)/ 6/ 6

第四篇:论物业管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目录

一、物业服务与社区文化建设的关系................2

(一)加强社区环境文化的建设的意义....................2

(二)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的作用....................2

二、现代城市中缺乏和谐的现象................3

三、发挥物业管理作用、创造和谐社会....................3

(一)重视对业主个人的人文关怀....................3

(二)重视对社区群体的人文关怀....................4

(三)关注公司员工的人文关怀.................4

(四)引导塑造城市文化....................5论物业管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物业管理吴丽指导教师桂凯

摘要

近代意义上的物业管理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的英国,当时英国正值工业革命发展时期,资本主义快速发展,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工业城市,城市原有的各种住房及其设施已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城市居住环境相当恶劣,为服务公众生活的物业管理便应运而生。而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时期,构建和谐社会更是我们的目标,所以物业管理这一服务行业在我国更有着现实的发展意义,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离不开物业管理行业的快速发展。关键词

物业管理;人文关怀; 社区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

当前,党中央在我国社会发展领域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而构建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建设和谐社会为物业管理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物业管理由过去的纯物质管理逐渐向业主的精神需求深入,服务由简单的日常生活服务转向精神服务。社区文化的提出,使物业管理公司将新型的居住理念贯穿于物业服务之中,真正做到了物与人的和谐统一。

一、物业服务与社区文化建设的关系

物业服务不仅是一种物质服务,同时也是一种文化服务。社区文化是物业服务的有效扩展和延伸,而物业服务中也体现着文化的内涵;良好的社区文化可以促进物业管理和服务,而良好的管理和服务也需要文化的内涵和氛围,这就是现代高尚文明社区的体现。例如笔者所在的建银物业就将“亲情服务,艺术管理”这种文化理念贯穿于整个服务过程中,将员工最美的一面展示给业主,使业主在享受服务的过程中感到愉悦,从而树立了公司良好的服务形象。

作为社区的服务管理者,物业管理公司有责任也有义务,为社区居住者提供交流的平台。通过开展社区文化活动,为大家创造沟通的机会,加强相互之间的了解,为社区营造一个安全、优美、温馨、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

从物业管理的角度来看,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大力开展社区文化建设,其效益是十分显著的:

(一)加强社区环境文化的建设的意义

加强社区环境文化的建设,可以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提高社区文化理念的深度和广度。物业管理的过程中,蕴含着很大的文化含量和文化附加值,社区文化作为物业管理企业文化的延伸,是现代物业管理企业独有的外延补充。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社区文化与物业管理企业文化之间具有相互渗透和促进的作用。一方面,社区文化通过物业管理企业的提倡和推行,促进培育和发展了人们高素质的思想境界和环保意识,从而推动环保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现代社会呼唤现代文明,而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文化内涵。

(二)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的作用

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既增强了社区凝聚力,又提高了社区的知名和荣誉。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个人财产占有量增大以及社会生活趋向复杂化等因素制约下,社区居民从个人家庭安全、避免矛盾等角度出发,相当一部分人存在着不愿与他人交往沟通的戒备心理,社区人际关系淡漠、沟通交流缺失。

而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可以使社区居民为了共同的利益走到一起,增加了社区居民的互相交流、沟通,带来了生活情趣,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从而增强居民的社会责任感和社区的凝聚力,也提高了社区的知名度。促使物业管理水平和小区文化质量普遍提高。

二、现代城市中缺乏和谐的现象

在城市中,市民在一个急速运转的社会经济体系中充当一个螺丝钉般的功能性角色,他们越来越失去自律自主性,变成孤立、被动,彼此之间没有稳定认同感,对生活环境的变化显得无奈或者冷漠。这就是现代西方城市生活中的“社区失落”或“社区消失”。人们既喜欢享受大都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生活,又希冀保持自己个人的隐私权;既要独居清静,同时却又渴望广交朋友,享有归属感和认同感。当代社会之所以重视社区的重建,就是出于一种人类心灵深处对精神家园的向往,就是一种对现代工业文明的缺憾的补救。

中国社会长期以来是一个农业文明发达的社会,农业社会结构自然具有村社组织的各种特征。“人情”被视为与“王法”、“天理”并列的规范人们行为的三大原则。“不近人情”、“不懂人情世故”,要被社会批评,“合情”、“通情”,就会赢得赞赏。中国“人伦”关系的核心是家庭,由家庭再扩展出去,就是亲属、同乡、朋友,以至朋友的亲属、同乡与朋友,伦理关系的圈子就这样由此推而广之。中国传统社会是重关系、有人情味的社会,这样的社会是富有社区色彩的社会。但这种社区色彩并不同于西方社会建立在自由、独立人格基础上的现代社区的性质。因而,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体制的改革深化,这种重关系、有人情味的“社区”色彩在目前城市社会中就越来越淡薄,难怪有许多人兴起“人情淡薄”的感慨。

三、发挥物业管理作用、创造和谐社会

人的感受和需求是多层次、多方面的,除物质需求外,还有政治需求、文化需求等;除安全感外,还有满足感、自豪感和成就感等。特别是当人们的生存需要得到满足之后,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愿望就会日趋强烈。要高度重视人民群众主体感受上是否满意、是否赞成、是否高兴的情绪反应,充分关注每一个人自身成长与发展的需要,关注人的理想、信念和情感,努力创造让每个人都能够根据自己的选择发挥聪明才智的环境,使人人都有平等创业和凭借自身能力改变处境的机会,促进人的个性、才智和潜能的充分实现。要引导人们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精神境界,完善自我人格,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物业管理作为一个朝阳产业,也越来越被人们知道,认识,了解和接受。它的作用也日益突出,肩负着更大的社会责任和使命。但是现代物业管理如何更好的体现人文关怀、创造和谐社会,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重视对业主个人的人文关怀

物业管理要达到优质管理、精品服务的要求,裁判是业主、用户,因此要明确业主在物业管理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重要性。要学会换位思考,把自己放在业主“朋友”的位置,急业主所急,想业主所想,千方百计为业主排忧解难,在服务中体现一个“贴心”,广大业主的贴心朋友。以合肥信达建银物业管理为例:公司首先以“业主的需求,就是我们的追求”为服务方针,执行维修回访、上门走访等向业主广泛征询意见的多种方式,及时了解不同业主的需求与期望,从反馈意见中找到差距,解决业主潜在的不满意项目,让服务真正贴近每一位业主。

作为企业管理层人员要主动跟业主沟通,不能流于形式,应该通过与业主的零距离接触,和业主成为朋友,切实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如每天进出大门,都有相熟的业主热情招呼,遇到问题,也乐意互相交谈。如去年有业主反映,苍蝇、蚊子非常多时,物管领导极为重视,立即组织人员购买优质药水,对特产城进行全方位的卫生大清理,赢得了所有业主的认可和评价。

为弘扬蓬勃向上的企业文化,公司还充分利用节假日为业主举办各种活动。如拔河、猜灯谜等活动,既给业主之间提供了一个认识、了解、沟通的平台,又加深了物管企业与业主的友谊。此外,从所管理项目的特点出发,在创新上动脑筋。在管理与服务中拓展视野,真正做到“贴心”。

(二)重视对社区群体的人文关怀

一个良好的组织和居民广泛参与的社区,能够满足社区成员的共同生活需要,而社区成员通过参与志愿性的社区服务,增强市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当前,社区居民主动参与意识和自主意识较弱,需要继承法社区管理者及组织者引导和动员,各方面的积极性,以使社区文化建设真正满足广大居民的多层次、多方面的需要,使社区文化更为丰富多彩,目前社区有名目繁多的各类文体活动,如摄影组、书法组、国画组、时装表演组、腰鼓队、戏曲组、茶室等,满足群众的不同爱好和追求,引导了居民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进而以社区文化架起小区文明的“桥梁”。物业管理应以优质服务、文明家庭、文明居住区等系列社区活动,架起居民的实际利益、思想归属与住宅小区文明的“桥梁”,使小区内各种职业、性格的住户和社会团体,形成一条以居住区为依托、共同为居民服务、发挥各自功能的纽带,这样既建立了良好的社区秩序,也促进了居民身心健康和文明素质的提高,形成奉献爱心、尊老爱幼的良好社会风气。促进广大居民提高对社区归属和凝聚力的具体方法和措施很多,比如,物业公司可以充分利用起宝贵的人才资源,定期邀请区内知名的专家或资深业主组织开展一些专题知识讲座,业主间可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加强邻里关系的同时最终的目的也是达到业主互助的良好局面。为业主交流提供了场所和机会,为业主和物业服务公司的沟通搭建了良好的平台,缩短了相互之间的距离,扩展了邻里交往的空间,提高了社区文化建设的品位,建立起城市大家庭的理念,这些活动为社区的文化和谐活动奠定了基础。体现了物业公司对广大社区群体的人文关怀。

(三)关注公司员工的人文关怀

一个企业就是一个家庭,如果说一个领导者要将自己的满腔热情都投入在物业管理事业上,那么更需要把更多的爱奉献给与你并肩奋战的全体员工。作为“家长”的管理者,不仅管理上要事无巨细,更要用一个“爱”字来换得员工的尊敬、爱戴。

关爱员工既要落到实处,又要细致入微。以仁爱之心尊重他们的人格和价值取向,让他们感到自己在企业的地位。如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让他们体会领导、集体的温暖。物业管理企业的保安等人员,工作十分辛苦,为了小区的和谐、安宁,风里雨里24小时轮流值班,节假日也要坚守岗位,放弃了与家人团聚。作为领导,要多过问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尤其是节假日,对值班人员进行慰问,让他们感受到领导没有忘记自己,从而将领导的关怀化作力量,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夏季天气炎热,为防员工中暑,提供解暑汤、药物,充分体现了对员工人性化关怀。

物业管理属于第三产业,是服务行业之一,服务行业强调的就是一种服务意识,员工和是否拥有服务意识并不是单纯的依靠制度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只有心怀大爱的领导才能做好物业,员工才能心甘情愿的为公司服务,认真负责,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全心全意的为公司某利益。那怎样才能抓住员工的心呢?需要上层领导者注重人文关怀,用句通俗的话说就是人们常说的“人情味”,基层员工渴望得到尊重和关爱,当员工感受到浓浓的关爱的同时,也会将这种关怀延续,用感恩的心去对待我们的业主.心态好了,平时工作中许多看似十分棘手的事情也变的简单明朗起来。我现所在的单位信达建银物业管理公司就十分重视对广大基层员工的人文关怀,经常性的鼓励员工,对表现特别突出的员工都会第一时间给以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即非常重视模范员工的带动和影响力。尊重广大一线员工,公司上层领导班子能经常召开相关“提意见大会”,及时听取员工们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并采纳比较好的提议付诸实践,公司整体风气很好,公司上下团结民主,积极上进,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

4大的发展潜力。例如:建银物业公司十分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其中每年一次的阵容模宏大的“春节联欢会”就是企业文化一个很重要的组成表现形式。我作为建银的一名新员工在亲身体验了春节年会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企业文化的大爱和魅力,加强了我和其他员工的沟通,缩短了相互之间的距离。企业要十分重视对员工的人文关怀,因为只有爱和包容蔡会更持久,让员工对公司有主人翁的意识,积极主动的为公司服务。

(四)引导塑造城市文化

所谓人文精神,是指一种关注人生和世界存在的基本意义,不断培植和发展内心的价值需求,并且努力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去实践这种价值需求。在对人的存在的思考、对人的价值与生存意义的关注、对人类的痛苦与解脱的探索,这种属于对人的终极关怀的过程中,物业管理能做什么呢?因为物业管理最直接面对的就是人,所以物业管理在这个方面有不可忽视的意义。物业管理公司可以引入或组织社区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定期开展便民咨询、定期组织社区培训,以多种形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和谐社区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和谐社区应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作为物业管理企业,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严格按照政策规定和物业服务合同,实行阳光服务,公开服务标准和收费标准。同时,物业管理企业要积极支持社区建设,注重与开发商、居委会、公安部等机关政府部门的携手合作,利用与业主联系紧密的优势,开展一些社区文化活动,促进邻里交流,加强邻里团结,全面提高居民的居住质量,营造社会稳定、安全、舒适、健康的人居环境,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高明霞.发挥物业管理作用创建文明和谐社区.现代物业杂志,2005.7

[2] 于显洋.社区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

[3] 蔡晓红.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理论月刊,2006(1)

第五篇:论检察机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论检察机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治国理政目标,是新时期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将长期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对于和谐社会的内涵,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

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应当以促进和谐社会建立作为各项检察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充分履行职能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全面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做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助推器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民主是法治的追求,法治是民主的保障。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民主与依法治国是保障国家各项事业兴旺发达的基础。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本身的职能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密切相关。检察机关通过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的人身和财产权利;通过诉讼监督,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严;通过检察建议和司法解释,促进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健全与完善;通过进行法律宣传教育,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通过查办职务犯罪案件,促进国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职权,推进依法治国方略得到落实。所以,检察机关的每一项职权,都能体现民主与法制。检察机关要认真全面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项检察工作,成为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推进器。

二、强化诉讼监督,做维护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守护神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要求的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在人民群众心目中,腐败和执法不严、司法不公是典型的社会不公平,是正义和邪恶的颠倒。公职人员的贪污贿赂、渎职侵权行为严重损害社会公平正义,毒化社会风气,妨碍经济发展,诱发不稳定因素,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极大危害。因此,惩治和彻底消除腐败,真正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成为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所以,检察机关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查办职务犯罪的职能作用,加大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力度,严肃查办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以权谋私、贪污受贿案件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非法拘禁、刑讯逼供等侵犯人权的犯罪案件和滥用职权、玩忽职守造成重大损失的案件,让侵害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者得到惩处,让正义得到伸张。在加大查办案件力度的同时,加强对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研究,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预防腐败体系,实现在社会各阶层消除特权,平等共享社会利益。另一方面,要强化诉讼监督工作力度,将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执法、司法不公作为打击重点,紧紧围绕立案监督、侦查监督、审判监督、刑罚执行监督四项刑事诉讼监督,坚决纠正有案不立、漏捕漏诉、以罚代刑、量刑畸重畸轻、违法减刑假释等明显不公的案件,不断拓宽监督领域,更加注重监督效果,努力维护司法公正。在监督过程中,要追根求源,严查司法不公背后的职务犯罪问题,对于涉嫌徇私舞弊、枉法裁判的司法人员要严厉查处。对于判决确有错误的民事行政案件要依法提起抗诉,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对于正确的判决,要耐心做好服判息诉工作,维护司法权威。“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是检察工作永恒的主题。通过发挥检察机关的监督作用,要让人民看到客观公正的过程,得到体现公平正义的结果。检察机关要成为维护司法公正的坚强防线,成为社会公平正义的守护神。

三、正确处理化解矛盾,做维护社会稳定的消防兵

安定有序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康、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全团结。刑事司法系统基本功能之一就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也即是保障社会生活的和谐。检察机关作为刑事司法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效打击犯罪,及时遏制犯罪,努力改造罪犯,尽量减少社会中不良人群的数量,是包括检察机关在内的整个刑事司法系统乃至全社会所追求的目标。维护社会安全与稳定,是检察机关的重要任务。检察机关要从创造安全的社会环境的高度出发,对于破坏社会秩序的一切犯罪要从严从快打击,坚持“严打”方针,保持对犯罪的高压态势,严厉打击爆炸、杀人、抢劫、绑架等严重暴力犯罪,黑恶势力犯罪,盗窃、抢夺等多发性侵财犯罪和毒品犯罪,为人民群众创造安全的社会治安环境,维护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秩序。要严惩生产销售伪劣商品、金融诈骗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维护社会经济发展秩序。同时要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从源头上防

范和减少各类违法犯罪的发生。

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要求检察机关要正确对待人民群众的诉求,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来信来访,倾听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真心实意地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妥善地化解矛盾、排除纠纷,让人民群众的合理要求得到解决,确保不出现群体上访、越级上访,努力维护发展稳定大局。

四、严格依法办案,做诚信社会的领头

诚信友爱是和谐社会的又一基本特征。诚信是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之一。运用法律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自己的职能能够对人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财产权利等产生影响的检察机关更要讲诚信,以司法诚信带动整个社会诚实信用准则的确立,要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基本原则。在办案中,坚持实事求是,对于证据的收集采信,要客观真实,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绝不能搞刑讯逼供、打击报复,既要收集被告人有罪的证据,也要收集被告人无罪、罪轻的证据。既要查明对被告人从重、加重处罚的情节,又要落实兑现对被告人从轻、减轻处罚的法律政策规定。坚持文明办案,以人为本,要做到打击犯罪与保护人权相结合,维护法律尊严与人文关怀相结合。要把案件质量视为案件的生命,把每一件案子都办成铁案,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在人民群众中树立法律的权威,树立司法机关诚实守信的良好形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和谐是社会发展的至高境界,我们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整个社会的和谐,只有社会中的每个系统,每个组成部分,每一项工作都在规范有序地进行,整个社会才能实现和谐。检察机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要立足本身职能,找准自身位置,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整个社会的和谐运行发挥应有的作用。

下载论民政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民政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老年大学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大全)

    论老年大学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2010.7.30 襄阳老年大学是社会发展进入到老龄化时代的产物,是一个时代社会进步的客观反映。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大背景下,老年大学是构建终......

    浅谈工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吉林省总工会主席:浅谈工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包秦2005年11月11日10:01闭】【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小康社会建设的......

    工商行政管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的地位与作用(五篇模版)

    工商行政管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的地位与作用 全州县工商局 唐学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

    论调解制度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精选)

    论调解制度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和国家在新时期面对社会生活中各种矛盾纠纷日益增多的形势而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目标。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

    浅谈企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建设和谐社会,惠及全体人民,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心愿。企业作为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群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负有重大的责任和义务。 一、企业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作......

    影视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影视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摘要]和谐文化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我党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柱和具体方式。 为文化意识形态之一,在......

    老干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老干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老干部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

    妇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妇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我们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性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的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