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行政管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的地位与作用(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2 14:40: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工商行政管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的地位与作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工商行政管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的地位与作用》。

第一篇:工商行政管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的地位与作用

工商行政管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的地位与作用

全州县工商局 唐学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工商行政管理通过发挥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职能,运用行政和法律手段,对市场经营主体及其市场行为进行的监督管理,建立和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工商行政管理是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证

和谐社会是物质文明发达、全社会共同富裕的社会,需要有坚实的物质基础作保障。国家必须通过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工商行政管理通过依法维护市场秩序、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把好市场准入关,积极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近年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化对促进科学发展、推动社会和谐职能作用的认识,更加注重社会功能,进一步拓展了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的空间,在促进和谐社会建社,促进国家宏观调控等方面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

严格市场主体准入,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工商行政政管理通过执行国家的产业布局、产业结构目标,通过市场主体登记职能,控制市场主体进入的数量、规模及结构,从而实现产业布局、产业结构的目标;通过控制市场主体进入市场的规模条件,实现产业组织的合理化,实现生产规模适当集中和规模经济的要求。改革开放30多年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积极鼓励、引导、扶持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同时又相互促进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格局。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完善市场经济体系、优化经济结构;有利于扩大社会就业、改善民生;有利于繁荣城乡经济、促进经济增长。

二、工商行政管理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因素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灵魂,是社会和谐的标志,社会信用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工商部门是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市场主体信用数据的提供者,失信行为的惩罚者,信用市场的维护者。提升信用是巩固和谐的基础。工商部门通过不断加强诚信建设,构筑和谐基石,大力倡导经营者增强诚信意识,发扬诚信传统,弘扬诚信美德。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遵守信用是市场经济良好运行的基本条件,企业的信用缺失是市场秩序混乱的源头之一。市场主体的信用提高了,就会使市场交易各方融洽相处,诱发市场不稳定的因素就减少了。因而加快企业信用建设,进而

2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高各类市场主体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是构建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通过实行企业信用分类监管,不断健全企业信用分类监管评价机制,强化对企业准入行为、经营行为、退出行为的全程监管。还通过加强企业的信用教育,推行信用承诺制,深入开展“守合同、重信用”、“百城万店无假货”、“消费者满意街区”等活动,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促进诚信经营,健康发展。

三、工商行政管理通过完善12315举报、维权工作机制,打击非法传销,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力量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当前市场上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事件不断发生,对市场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产生严重危害。工商部门通过开展12315申诉举报网络进乡镇、进社区、进市场、进学校等活动,引导消费者以合理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切实化解矛盾,凝聚人心。工商行政管理通过完善12315举报、维权工作机制,加大对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的非法生产经营活动的查处力度。加强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电子游戏经营场所、洗浴中心、保健按摩等服务行业的监管,查处各种违法经营行为,查处取缔“黑网吧”。密切配合有关部门

3开展打黄扫黑、反洗钱、反假币等专项行动。积极参与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炮竹、民爆器材、环境治理等专项行动,打击了违法行为,促进了安全生产,为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

当前,非法传销在全国有蔓延的趋势,成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一大顽症,严重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稳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通过推动建立完善全国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工作格局,加大打击传销专项行动力度,积极营造诚信和谐的市场环境。此外,通过开展禁止传销主题宣传活动,教育公众特别是在校学生主动远离传销、自觉抵制传销,形成全社会共同防范、协同整治的局面,大力扼制传销蔓延势头。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工商行政管理通过国家赋予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职能,始终坚持监管与发展的统一,正确处理履行监管职责与促进科学发展的关系;坚持监管与服务的统一,正确处理履行监管职责与服务大局的关系;坚持监管与维权的统一,正确处理履行监管职责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关系;坚持监管与执法的统一,正确处理履行监管职责与推进依法行政的关系,打造和谐执法氛围,积极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篇:浅论律师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浅论律师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摘要:建设和谐社会是一项重大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努力。民主法治、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基本的价值取向,也是律师根本职责。本文从和谐社会的定位出发,梳理当代律师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地位与作用,并为律师自身业务的不断精进,提供指引。

今年2月1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为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应当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党中央审时度势,对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明确的方法步骤,也对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律师,其使命的实现提出了新挑战,如何认识和发挥律师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实践。

一、律师制度的存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而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要素为一体的系统工程,既要通过发展不断增强社会和谐的物质基础,又要通过推进法制建设来不断提供社会和谐的制度保障。胡锦涛同志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概括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六个方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增强全社会的创造力,通过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来维护公平,通过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来形成良好的人际环境,通过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来维护社会稳定。通过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来保证可持续发展,其中每一个方面都与法治建设密切相关。归根结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一个融洽、有序的法治社会。

法治是社会融洽的基础,规则是社会有序运行的基石。和谐的社会关系需要制度去调节,而制度的确立和实施最终需要法律的保障,从这种意义上来讲,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一个建立和健全法治社会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无论从应然还是实然的角度,律师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律师制度是公认的社会利益的平衡机制,目前全国已有律师事务所近1.7万家、律师近20万人,大多是拥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级人才,是法治的工程师和践行者,他们在排解纠纷、消弭社会冲突、提供法律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成员相互沟通、/ 6

恰当反映不同阶层意愿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律师的职责与使命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容与要求高度契合。

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律师有不可替代的责任和功能

律师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发挥的职能作用日益凸显,从传统的代理诉讼到办理非诉讼法律事务,参与人民调解、涉法涉诉信访工作,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提供法律服务等,都充分体现了律师的作用,根据律师的职责和特点,我们可以将律师在构建和谐法治社会中的作用可以概括为“服务发展,维护稳定,建设法治,弘扬诚信”。具体而言,应充分发挥好以下四个功能:

(一)充分发挥律师疏导社会矛盾的功能

疏导社会矛盾,保持社会各种利益的平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环节。疏导社会矛盾具体体现在律师的如下业务工作中。

第一、在刑事辩护中,律师通过依法提出被告人无罪、罪轻,应当减轻处罚、免除处罚的证据和意见,维护被告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来促进和谐。

诉辩审相互制衡的诉讼构造设计,是一种和谐,如果没有律师参与的刑事诉讼难免有所失衡,尤其是在我国刑事诉讼已从纠问式审判方式过渡到控辩式审判方式的情况下,律师的作用尤为突出。律师的参与得以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以及从轻或减轻、免除处罚的证据和意见强化,在一定程度上对公权力实现制约,人权得到尊重,使法律得到正确实施、减少和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

第二、在民事诉讼代理方面,“立法表明有法,司法表明法治”。民事权利的救济靠司法。随着法制不断完善,普法的广泛深入,社会成员遭受非法侵害时,逐渐拿起法律武器,通过司法寻求恢复失衡的利益关系。鉴于法律的庞杂、深邃、立、改、废的频繁以及日渐强化的技术性要求,当事人寻求公平与正义时,急需被奉为维护私权利的保护神的律师的协助,使他们的法定权利变为现实的权利。使权利失衡的不法状态得以矫正,从而达到社会的和谐。

第三、在促进依法行政中。在行政执法中,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官本位”思想的影响,政府权力扩张。与之相对应的私权利空间则必然狭小。公权力侵害私权利便时有发生。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之一是建设法治政府。律师对于法制政府建设也越来越有所作为:/ 6

一方面,律师对政府依法行政提供支持;公职律师和政府法律顾问应运而生,他们凭借专业优势,面向社会广泛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民众遵章守法。对政府公务人员通过进行以人为本、文明执法以及依法执法、守法执法的指导培训,强化他们的法制观念、人权观念,淡化官贵民贱的官本位思想,树立执法为民的理念。就政府而言,如此一来,行政执法一改以往执法的强制性形象,不仅维护法律的公平和权威,同时也体现了人文关怀的精神。从全体社会成员角度,公民人权得到尊重,基本权利不受非法侵犯,特别是不受来自国家权力本身的非法侵犯。二者的有机结合,同处于一个矛盾统一体中,正所谓“政通人和”。

另一方面律师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法治政府应是有限政府、责任政府,面对形形色色的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钱法交易、粗暴执法的不和谐现象,律师作为特殊职业属性的群体,积极参与到行政听证、行政诉讼中,为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利而提出正确的代理意见,起到了对权力的监督和对抗作用。有效地防止了合法权利受到行政权的损害,遏制了行政权力的滥用,避免了法律不能正确有效的实施。在权力与权利的抗争过程中,律师通过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和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加速了政府权力与社会权利相互监督与制衡局势的形成。

第四,通过调解等非诉讼手段疏导矛盾。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社会矛盾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要求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诉讼不再是解决矛盾和纠纷的唯一途径,更不是首选手段,调解、仲裁等非诉讼手段在解决纠纷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包括崇尚和推行事后惩戒的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发挥法庭调解、社区调解的作用,这种趋势和做法值得借鉴。律师参与法庭调解和社区调解的工作,将法治精神和人文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律师疏导和解决社会矛盾的“调节器”和“减压阀”的作用。与法院通过判决定纷止争相比较有着更为直接、理性的一面。

(二)充分发挥律师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功能

当前,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的加快,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对法律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多,与此同时,弱势群体请律师难的问题开始显现,因经济困难无法得到法律帮助的情况越来越突出,急需法律帮助的人越来越多。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里,律师的服务绝不能成为少数人的奢侈品。近年来,黑龙江律师积极开展义务法律援助,据统计,2010年省内律师办理法律援助案达5000多件,律师成为了当前黑龙江省法律援助事业的主体力量,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律师们所积极开展的法律援助龙江行、法律咨询、送法进社区、送法进企业(笔者所在律师多年来坚持为处于发展上升阶段的中小企/ 6

业提供免费的全方位的法律服务与辅导)等多样化的法律帮助,使那些虽不属于法律援助范围,但确实需要法律帮助的弱势群体能够得到有效的法律服务。

(三)充分发挥律师参与社会与公共事务管理的功能

从律师制度的起源和发展来看,律师职业本身便是为适应国家和社会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因此,律师的执业活动与社会管理具有很高的关联度。例如,律师在立法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律师以其独特接触社会生活的触角、法律理念和丰富的法学知识,参与到立法项目的调研论证,对法律的立、改、废提出意见,当前,律师已成为参与立法不可或缺的重要社会力量,我国13万律师中,已有约1600余名律师成为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律师参与立法活动的客观和公正,丰富的时间经验能够从独立第三方角度,全面、客观地看待各方利益纠纷,对利益分配是否公平、制度设计是否合理、法律实施效果是否达到等都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矛盾的多发期,对公共事务管理的合法性、恰当性、公开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律师作为顾问和咨询方所作出的方案,无论是对服务管理方,还是对被管理方,都有着专业、客观、高效、合理的价值,更加科学的推动社会与公共事务管理水平。

(四)充分发挥律师在普法中的作用

和谐社会的实现有赖于完善的法律对社会关系的全面有效调整,没有完备的法律则无和谐社会。然而,“徒法不足以自行”,不但需要完善的法律,而且必须增强全社会的守法意识和法制观念,可以说,普法工作是构建和谐法治社会的基础性工程。律师对于普法工作有着天然优势:律师直接面对群众,接触的都是群众所关心的热点问题,以案说法生动活泼;律师的代理工作本身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普法工作(当事人出现纠纷的时候,也是其最希望知道法律规定的时候,这时律师利用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为其释疑解惑、析法明理,对当事人来说是最好的法制教育);随着律师社会责任意识增强,更多的律师开始选择“主动普法”——送法上门、送法进企业、送法进社区、结合3.15、12.4等纪念日开展各类主题普法活动等等,这都得到了社会的积极评价。

二、律师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提高素质,更好地肩负起历史使命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 6

期。这为律师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发挥更大作用提供了广阔空间,同时,也蕴含着律师服务与发展的巨大机会和挑战,关键是有没有做好应对的准备。为满足和谐社会的构建于发展对律师的客观需求,笔者试从政治素质、服务理念、服务能力、工作作风以及管理水平等角度,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紧紧围绕“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的政治定位贯穿到执业活动中去,自觉坚持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坚定不移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捍卫者;

努力学习,深入研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科技进步和创新、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重点领域的法律问题,拓展法律服务领域,提升法律服务层次和质量,提高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面向群众、面向基层、面向社区开展法律服务,积极向困难群众提供公益性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帮助他们平等享有社会公平正义。

第四,严格遵守“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恪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正确处理惩治犯罪与保护人权的关系,使真正违法犯罪者受到应有制裁、让无辜者免受法律追究、让守法者得到保护。

第五,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中发挥作用,积极参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积极参与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处理,积极参与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处置,为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提供良好法律服务,努力使各种矛盾纠纷在法治的轨道上得到依法妥善解决。

律师的存在和发展,已经是现代社会民主和进步的标志之一。律师是实现和谐社会要求的民主法制、公平正义、价值追求的重要参与者,新的社会形势赋予律师定位新的内涵。律师应当做到守道而忘势、行义而忘利、修德而忘名,切实履行社会职责,积极地投入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

(作者:黑龙江三维律师事务所律师 郑峰)/ 6/ 6

第三篇:论民政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

论民政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

溧阳市民政局姜建才朱亚洪

摘要:本文试图从构建和谐社会民政的职责和定位出发,从构建和谐社会民政的职能出发,就如何进一步强化民政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和地位作出思考和探讨。

关键词:构建和谐社会民政职责思路和对策

党的十六大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构建和谐社会任务的提出,对民政工作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使民政工作的作用和地位在构建的过程中更显突出,面临的挑战和任务也更为严峻和繁重。因此,认真探讨和谐社会和民政工作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1、构建和谐社会是民政部门的基本职能

《民政词典》在“民政”条目中阐释:民政一词,最早见于北宋时期(公元960——1127年)。民政的涵义颇为广泛,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往往有特定的内容。广义地说,民政是泛指政府机关以人民群众为对象,与人民群众切身权益有关的一些社会性、政治性的国内社会行政管理工作。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民政工作的内容,虽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有所不同,但其共同之点都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有关,都是以人民群众为对象而为民施政的工作。民政部长李学举最近在一次讲话中,对民政工作有过精辟简练的概括,指出:“民政“的含义就是主理民众的事务,涉及民生、民权、民利。国家机关的行政序列和编制中明确规定:民政部门是国务院的重要职能部门,其基本职能定位是社会福利服务与社会行政事务管理,具体负责救灾救济,最低生活保障,优抚安置,福利服务与社会福利事业单位管理,民间组织管理,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建设,婚姻登记管理,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福利服务等多项工作。承担了中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框架中“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四大部分中,除“社会保险”以外的所有部分,其工作范围和服务是典型的“公共服务、社会服务与社会福利事业”,集中体现了现代“服务政府”的职能定位和民政部门“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传统职业道德。

“和谐”一词在中国源远流长,千百年来,中国人一直在追求政治和谐,社会和谐。《现代汉语词典》对“和谐”的解释是:配合得适当和匀称。老子提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体现了中国古代哲人在理解“和谐”上的辩证思维;孔子的“君子和而不同”,则成为中国人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准则。由此可见,“和谐”既有协调、融洽、合作的意义,同时,又不是指无差别的、完全的同一,而是指事物多样性的有机统一。“和谐社会”简单来说就是建立在全体成员和谐相处基础上的社会。

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总结人类社会思想史关于和谐社会认识的基础上,创造性提出的新概念,其基本要素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其基本特征包括了六个方面: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学术理论界认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良性运行,协调发展,兼顾公平和效率的社会,并且认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社会的基本原则。因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时也是民族和睦,家庭和睦,以社区和睦为基础的各阶层、各单位和谐相处的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深刻内涵和民政部门的职能定位,决定了民政部门在建设和谐社会中肩负着极为重要的使命,同时也明确地展示,构建和谐社会是民政部门的基本职能。

2、构建和谐社会民政部门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极为艰巨繁杂的系统工程,在这一过程中民政工作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具体到我市是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群体上:

一是生存困难群体。这主要指是缺乏或丧失了基本的劳动能力,需要社会予以关心和帮扶。此类型对象在我市有16000人左右,虽然大部分已经得到救助,但救助和保障水平还不高,覆盖面也需进一步扩大。

二是老年人群体。目前我市老年人逐渐增多,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12.24万,占全市人口的15.5%,其生活主要靠退休金或家人保障,大部分生活质量不高,其中独居或无自理能力的老人更是明显。

三是残疾人群体。残疾人群体由于自身的生理缺陷,在社会竞争中处于弱势,就业困难、生活贫困。目前我市约有残疾人25000人,占全市人口的3.1%,其中相当一部分不具备劳动能力,只能依靠国家救济或家人抚养,有相当一部分残疾人靠政府救济。

四是下岗失业群体。全市现有在册城镇失业职工为4091人,他们因年龄偏大、职业技能较低、就业竞争能力弱等原因,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弱势群体。特别是双失业家庭,多数上有老、下有小,经济负担沉重,极易陷入贫困境地。

五是增收困难群体。全市现有农村劳动力31.21万人,其中纯粹以务农为生的人口为10.82万人,占全市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4.66%。这部分人群及其家庭主要依赖于传统农业收入来维持其基本生活,文化水平低、收入来源单

一、生活质量差、思想观念陈旧,是我市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逐步走向贫困的群体。

六是外来务工群体。外来务工人员已成为我市人口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一群体的大部分人工作在生产第一线,工作环境差、收入水平低,由于户籍身份关系,其生存、居住、教育和劳动等基本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七是其他类型群体。是指因偶然因素而造成贫困的弱势群体。据调查,我市弱势群体中,因为家庭主要劳动力死亡、发生交通事故和自然灾害等偶然因素致贫的约占弱势群体总数的8%左右。

根据上述分析,以上群体从需求分类看,有衣食需求、住房需求、教育需求、医疗需求、就业需求、安全需求、社会交往需求、社会参与需求和信息需求九大类型。其中,应当优先保障其衣、食、住等基本生活需求,在此需求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应当注意保障其就业需求、医疗需求,然后逐步保障其他需求,促进弱势群体的全面发展,最终改变其弱势地位。民政部门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代言人和利益维护人,应把为民解困工作当作一项首要的政治任务,要加大对贫困群体的救助力度,不断完善创新社会救助工作,逐步扩大覆盖面和受益面,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更好地为困难群体解决他们所面临的各种困难,保障他们的生活、医疗、教育以及全面参与社会的合法权益,以促进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求得社会的和谐发展。

3、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路和对策

3.1、树立“民政意识”,强化民政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

笔者认为,李学举部长关于“民政的含义就是主理民众的事务,涉及民生、民权、民利”的提法,说的既是民政部门的职责,同时也可以理解为是“民政意识”,即作为民政工作者应该有这么一种意识,即民政工作就是从民生、民权、民利的角度出发,去主理民众的事务,去履行民政部门的职责,履行“执政为民”的理念。由于民政职能的规定性,决定了民政部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扮演不可或缺和举足轻重的角色,发挥着基础性的兜底式的作用。因此民政工作者,必须有强烈的“民政意识”,通过履行自己的职责,去强化民政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去肩负越来越重的历史责任。

3.2、深入调查研究,把握构建过程中的新情况、新特点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是一个主动创造和具体实施的过程。“和谐社会”是一种动态的和谐,是一种不断打破旧的平衡,创造新的平衡,从而达至新的和谐的过程,是一种波浪式的发展,螺旋式的上升。这就要求民政工作者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努力把握构建过程中,不断产生的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密切关注弱势群体的困难状况、不同利益主体的各种利益诉求,积极参与消除来自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风险源。不但要着力解决已经出现的属于民政职能范围内的各类矛盾和问题,也要通过调查、研究、预测、预警等手段,将一些可能出现的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协同各职能部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不协调、不平衡和不公正的现象,消除和化解障碍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矛盾和问题。

3.3、积极推进民政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建立健全民政政策法规体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职能有四个方面,即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作为民政部门来说,主要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二项。社会管理,对于民政部门来说就是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化解社会矛盾,调节收入分配,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依法享受各种权利。在政策法规配套上,要优先健全包括城乡居民最低保活保障、灾民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等一系列社会救助法规,基层社区自治组织法规,民间组织管理法规等,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和完善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体系,保证民政社会事务的高效和有序运作。

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要根据不同群体不同的需求和社区逐渐多元化的特点,满足不同层次群体的需求,扩充服务项目,拓展服务内容,改善公共设施,美化社区环境,在关注居民的物质生活的同时,注重居民的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及时提供居民迫切需要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特别在关注弱势困难群体和推出更加人性化的养老服务模式等方面要有所创新和完善。

3.4、努力提高民政工作队伍素质,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服务对象众多,服务工作量大。因此,民政工作队伍的建设应该是广义的,它包括三个层次,即民政机关的公务员,专职的社会工作者,义务的志愿者。国外有资料证明,要真正有效地开展社区服务,其服务队伍的人员结构是1:10:100,即一个公务员,10个专职社工,100个义务志愿者。公务员主要是掌握政策法规,配置社会资源;专职的社会工作者,都是经过专业培训的,是某一个方面的专家,包括医生、护士、心理社工等;义务志愿者是一个伟大的群体,由于他们的广泛参与和细心服务,使整个社会充满和谐、友爱的氛围,服务对象得到了细致的服务,志愿者们也从中陶冶了精神,得到了奉献的快乐。从根本上说,和谐社会得以可能,需要相应的物质、制度保障,更需要特定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来维系。因为人最需要的就是人。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民政工作队伍的建设必须是广义的,同时也是规范的,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综上所述,“意莫高于爱民,行莫高于厚民”,民政部门要承担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要积极为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进一步做好“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宗旨的各项民政工作,自觉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承担更大责任,为维护社会安定和发展做“稳定器”。

第四篇:谈民政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文章标题:谈民政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是中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也是顺应社会发展和人民要求的科学选择。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发展、社会财富增长的前提下,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也存在着不平衡、不和谐的因素。包括人与自然之间、地域之间、城乡之间、贫富之间的不和

谐问题。特别是因利益分配不平衡,带来了不同人群的利益分化,引发社会深层次的矛盾。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的经验以及世界各国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都表明,减少低收入群体,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利用财政、税收、保障、福利和社会救助等工具进行社会调节,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优化社会结构,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谐社会建设是一项广泛的系统工程,其关键应该是人与人的和谐,是不同社会成员之间利益的和谐。从民政工作性质和职能看,民政工作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这是和谐社会建设对民政工作的必然要求。我们从民政工作实践的角度出发,就民政工作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以及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如何发挥民政工作的作用等方面,做些初步的探讨。

一、民政工作的宗旨就是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政部门把“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作为工作宗旨,在职能上体现“调节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稳定”的作用。在这一点上,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目标是一致的。中央提出和谐社会建设,一方面要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处理好资源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另一方面要加强民主法治和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在平衡社会利益,发展社会基层组织和维护社会贫困群体的利益方面,民政工作是与和谐社会目标要求结合最紧密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民政工作领域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扩大,但根本的职能都体现了社会和谐的作用。

一是民政工作的保障性是和谐社会的基本体现。民政保障的重心是社会贫困群体,是在社会保险之外最需要救助的弱势群体,包括孤老残弱、无固定生活收入或低收入人群。民政部门通过最低生活保障和实施社会专项救助,为困难群体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和社会福利,在政府层面调节了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投入的逐步增加,让社会弱势群体最大程度地享受社会发展成果。没有困难群体的生活改善和充分保障,就谈不上社会的和谐发展。从这一方面来讲,充分发挥民政保障作用,是和谐社会建设最根本最直接的体现。

二是民政工作的民本思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民政工作与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民政部门贯彻“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理念,以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为己任,最直接的体现了执政为民的宗旨,也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做好民政工作可以促进人与人的和谐,尤其是社会弱势群体与其他群体之间的和谐。

三是民政工作的社会管理职能为调节社会秩序发挥促进作用。民政工作重心在基层,根基在群众。民政工作通过改良社会习俗,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依法规范社会团体和社会成员的方式,体现着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促进社会行为和社会秩序的和谐发展。同时,民政部门的工作重心是发展和培育公共服务与社会福利事业,创造公平的社会生活环境。在基层组织中,社区具有基础性作用,民政部门指导构建人居环境、设施、工作队伍和文化相协调的和谐社区,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平台。因此,做好民政各项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重要力量。

二、创新发展民政事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民政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要求民政部门必须创新思维,因势进取,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研究分析新时期民政工作的特点和方式方法,紧紧围绕和谐社会建设发展民政事业。

(一)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促进社会分配体系的和谐。社会和谐的关键是解决发展中的贫困问题,平衡社会群体之间的收入差别,确保低收入人群生活没有后顾之忧。要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医疗、教育、住房、临时救助为辅,以经常性捐助、慈善救助、结对帮扶为补充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我们在社会救助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极创新扶贫帮困的新形式,改革过去存在的帮扶单位好的救助的多,帮扶单位差的救助的少的问题,在全区各街道创办了“爱心超市”,将机关捐助的款物集中起来,统筹使用,根据帮扶对象的贫困程度给予相应的扶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社会保障问题上,进一步转变观念。针对以保险为主的社会保障,没有将最需要救助的弱势群体包括在内的实际,从1997年实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据统计,到目前为止,我区已保障城乡低保对象1448户2836人,但还有相当一部分生活比较困难,不符合低保条件的家庭处在最低保障的“边缘”,对这一部分困难群体的救助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第五篇:孝道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与地位

利用当地人文资源,开展“孝道文化”

教育的实践与意义

周鹏飞陈瑞生孙健龙

〖内容提要〗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在我们渌渚镇有一位南宋大孝子周雄,周雄以“孝”赢得历代百姓的推崇,受到历史上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六位皇帝的册封,一直以来周雄的孝道故事代代相传,孝道文化流传至今。而作为周雄故里的人们更应该学习他的孝道精神,并将孝道文化发扬光大。于是我们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2003年成立了周雄研究分会,建立了周雄事迹陈列室,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本着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抛弃糟粕,吸收精华,将周雄的尽心尽孝和助人为乐的事迹编写成德育读本,该书分《尽心尽孝篇》、《助人为乐篇》、《孝道故事篇》,在社会上传诵,并开展评选“周雄孝心奖”活动;在学校将“孝道”、“孝德”等内容贯穿到平时的课堂教学和活动中,还确立了研究主课题《挖掘孝道文化,构建家校新孝道教育的实践研究》,通过弘扬孝道文化来实现和谐社会的目的,效果甚好。

〖关键词〗孝道教育

一、提倡孝道文化的背景及意义

早在两千多年前,大教育家孔子便从儒家的思维角度出发,制订了一整套规范的孝道礼制,他提出了“孝为道之本”。在新社会我国许多老一辈革命家已为我们做出了光辉的榜样。朱总司令《回忆我的母亲》,拳拳孝子之情,溢于言表;陈毅元帅帮母亲洗衣的故事已被载入小学语文课本。还有一代名将许世友将军“生为国家尽忠,死为老母尽孝”的肺腑之言,令人强烈地感受到伟人们崇高的孝道。

而新时期中国正步入老龄社会,在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完善的情况下,很多农村老人感到有后顾之忧;一旦子女不承担养老责任,当今社会不乏其人,农村老人的生活就陷入困境。家庭如何养老、敬老已成为社会问题,社会迫切呼唤孝道。不远的将来,便是一对夫妇赡养多位老人。如果不从小对孩子进行孝道教育,强化他们的敬老意识,到时候不但他们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值得怀疑,而且必将引起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家庭也呼唤较早地对学生进行孝道教育。可是据对开展孝道前学校90名学生的随机测查表明,学生的孝道状况堪忧:

1.了解父母的(包括父母生日、爱好、身体状况)占21 %。

2.知道该孝敬父母的占69%。

3.知道怎样孝敬父母的占32%。

4.能坚持孝敬父母的占6%。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时期是培养和发展儿童良好意志品质的重要时期。为此,从小学开始,对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孝道教育,这对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对社会孝亲敬长风气的树立,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家庭和谐是当今倡导和谐社会最基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一个人连敬老

都做不到,还谈何家庭和谐,何况大家呼?故提倡加强孝道教育迫在眉睫。

二、开展教育的方法和内容

(1)学校主要采用教育实验法。(以小学为例)

结合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我们把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概括为新孝道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以及评价四个方面。

(一)新孝道教育的目标

对学生进行系统孝道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从小树立孝道理念,让他们永远的孝敬父母,不遗余力地赡养父母,并且不断地给予父母以精神上的安慰。进而促使全社会形成尊老敬老的风气。具体讲可以分三个层面。

1、小而言之,就是培养学生形成孝敬父母光荣,应该孝敬父母这一道德认同,使每一位在校学生掌握新的孝道规则并恪守之;使每一位毕业生为能在我校较早地接受系统的孝道教育而自豪,使每一位家长毋庸担心孩子将来的孝道状况。因为无论将来贫贱富贵,孝道理念已在我校学生的头脑中深深扎根。简单地说,就是使我校培养的学生无论何人何时何地无一不孝敬父母。

2、中而言之,就是形成区域特色,打造新时期渌渚人的精神品牌。我们参加富阳市德育课题实验的目的不是为了出名,不是为了做给人看,而是为了让渌渚人民得实惠,借课题研究的东风,培养渌渚孩子的好德行。我校承担的富阳市德育课题子课题《挖掘孝道文化,构建家校新孝道教育的实践研究》正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使他们具有强烈的孝道理念,真正让每一位渌渚人受益。

3、大而言之,便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使古代孝道的精髓得以延续,并不断地发扬光大。

(二)新孝道教育的内容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我们认为对学生进行孝道教育的内容应具有梯度性,由浅入深,从灌输教育逐步变成学生的道德认同。现以小学生为例,分年级草拟了具体的孝道内容。

1、一二年级,应着重对学生进行“听父母话”的教育。因为对刚入校的学生来说,养成教育很重要。而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求学生不淘气,不偏食,讲个人卫生,懂基本礼仪等,大都靠父母来进行最初的教育。没有一个父母希望孩子从小学坏,所以新孝道教育把“听父母话”作为基础性的孝道规范。

2、三四年级,应着重对学生进行“帮助父母”的教育。由于这一时期的学生,身体逐步发育,动手能力逐渐增强,帮助父母进行简单的劳动十分必要。从家务劳动,如扫地、做稀饭等;到个人自理,如洗衣叠被等;再到为父母服务,如帮父母洗头洗脚,伺候生病的父母等。

3、五六年级,应着重对学生进行“理解父母”的教育。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习活动的深入,学生思维能力增强。他们开始能够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感情上具备了和父母交流的基础。家长人到中年,百事忧烦。或互相吵架,或工作不顺。孩子应充分理解父母,要善于察颜观色,和父母谈心,进行双向交流,为他们解忧去烦,做一个善解人意的孩子。

(三)新孝道教育的途径

对学生进行新孝道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社会和学校三位一体,共同努力。但最有效的途径是在学校,主要靠班主任和德育工作者。同时,要密切联系家庭,让家长积极配合,采取多种方法,使新孝道教育深入人心,成为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必须首先遵守的道德规范。具体途径如下:

1、学校把每周日设立为敬老日。班会时间组织学生汇报和讨论,教师进行点评。同时,结合《德育》读本和《思想品德》课本中关于孝敬父母的内容,定期召开主题班会。

2、学校每个班级每周安排一节孝道课,教材为学校编写的校本读物《德育》,用孝道文化来净化学生的心灵。同时对其他学科都要求渗透孝道教育,特别是作文教学,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敬老系列小作文的写作活动。其它学科也根据教材实际,有意识地渗透孝道教育。

3、举办多次专题孝道讲座。如重阳节聘请当地撰写《周雄传奇》的作者李仁贤为学生讲述周雄孝敬长辈、助人为乐的故事。随后,全校师生在写着“孝敬父母、尊老爱幼、以周雄为榜样,从我做起,从孝做起,让文明之花盛开”的长幅上签名。母亲节、父亲节等请一些“名”孝子进行现身说法,通过具体的典型事例,让学生感知什么是孝道。

4、创设敬老氛围。在校园内张贴孝道标语,“学中华美德做时代新人”,“从小孝父母,长大报国家”等,使校园具有浓厚的孝道氛围。其次,各班定期出刊敬老板报;举行读校本读物《德育》,撰写读后感并进行评比活动,定期举行孝道故事演讲比赛。

5、指导学生人人撰写敬老日记,每周至少二篇。通过记载,让学生把道德认同外显为道德行为。让学生到家找事干。从小事做起,每天孝敬父母。许多学生的敬老日记已经积累了厚厚的一本,有的还发表在学校的校报上。同时学校每学期还举行一次以班为单位的孝道手抄报竞赛。

6、确立了孝道教育基地,将“周雄纪念馆”确立为学校的德育教育基地。各班定期带学生到德育基地参观并身临其境的接受孝道教育。

7、定期召开家长会,并确立以家庭新孝道教育为核心的家长会内容,与家长共同探讨家庭新孝道教育。树立孝敬老人的风气,基本上应从学校的教育着手,但家庭教育同样十分重要。现在的许多家长过分溺爱孩子,溺爱孩子的结果只能培养孩子的自私心理,产生一切“以我为中心”的思想。孩子幼小的心灵只懂得接受别人的爱,而不知道爱别人、关心别人。如此下去,当他们长大后很难象他们父母那样孝敬老人。做父母的在子女年幼时,就应该注意培养他们关心、理解他人的观念,也包括尊敬、关心老人的观念。对父母尽孝也包括对下一代言传身教。给父母尽孝,是给其子女作榜样。

8、不断地利用重大节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新孝道教育。春节期间,开展了“爸妈给我压岁钱,我用此钱献孝心”活动;母亲节和三八节时,开展“我该为妈妈做什么?”主题教育,要求学生用实际行动报答妈妈日常的爱。九九重阳

节,开展了“我为老人洗洗脚”或者“我让老人笑开怀”活动。父母生日时,要求学生首先进行祝贺,高年级学生给父母写一篇祝贺信,低年级学生向爸妈说几句温馨的话。

(四)新孝道教育的评价

孝道评价是孝道管理的重要手段。我们进行孝道评价的指导思想是“以家长评价为主,以学校评价为辅。学校侧重于过程评价,即形成性评价;家庭侧重于结果评价,即终结性评价。”我们建立了三种评价体系,即日常评价体系、期末评价体系和终身跟踪评价体系。

一是日常评价体系的建立

学生日常评价体系的建立,是保障新孝道教育健康、持续、扎实发展的必要条件,它是以学校评价为主,注重于过程评价。

(1)广泛开展学生自评活动。

(2)扎实搞好班级评价,在班级中广泛开展“争做班级小孝星”活动,根据新孝道教育的内容,经过自评、班评的程序,由老师授予班级小孝星的称号。目前,全校有38%的学生获得过此项荣誉。附:班级小孝星的评选条件(1)坚持天天敬老,敬老日记每周二篇以上,且真实可信。(2)敬老事例突出,家长没有反对意见。(3)在班级活动中为父母争光,赢得同学好评。

(3)积极进行校级评价,每学期举行一次校级十佳小孝星评选,并将校级十佳小孝星的名字在校园醒目处公布,并通过学校校报《鼍江之星》,刊登其事迹。学校把各班获得校级十佳小孝星的多少作为评选文明班级的首要条件。

二是期末评价体系的建立

期末孝道评价是对学生阶段性的评价,以家长评价为主,评价的范围包括全体学生。学校精心设计了家长评价卡,教师则对50%以上的学生进行家访,以取得直接真实的评价意见,我们还把每一个家长对孩子的孝道评价记录存档,以此作为衡量我们新孝道教育工作成效的重要依据。同时,让家长积极推荐小孝星,学校负责收集、整理他们的事迹,在学校初评的基础上,广泛征求家长意见,最终让家长代表民主评选出小孝星。届时举行了隆重的仪式,让小孝星发言,邀请多位家长代表和社会贤达人士参加。

三是跟踪评价体系的建立

对学生从小进行系统的新孝道教育,目的是为让他们长大后孝道精神长盛不衰,实现新孝道教育三个层次的目标。为此,我们建立了孝道跟踪评价体系。孝道跟踪评价主要以社会的评价为主。由于客观因素的制约,我们有选择地选取不同年龄段的90名学生作为跟踪评价对象,建立长期档案,进行判断分析,以评估新孝道教育的效果。

三、教育的实验成效

一年来,我镇各校的新孝道教育实验提高了学生的道德水平,据我们对学生的随机孝道状况后测表明,学生的孝道状况有了明显变化。

1.了解父母的(包括父母生日、爱好、身体状况)占93%。

2.知道该孝敬父母的占100%。

3.知道怎样孝敬父母的占81%。

4.能坚持孝敬父母的占62%。

二年级学生吴小芳的父母在外打工,爷爷十分疼她,她有时便撒娇、任性,自从学校开展了新孝道教育以来,现在她变得非常听话、懂事,还经常给爷爷端饭、洗脚。四年级学生邵伟原来清早穿衣要父母代劳,吃饭也挑三拣四,现在自理、自立能力却有了很大提高,还经常帮助父母干一些家务活。五年级的许多学生都会用笑话逗父母开心,活跃了家庭气氛,化解了家庭矛盾。据另一项新孝道教育内容的调查显示,学生对新孝道普遍认同,且自觉践行。

单项评价 综合评价(是否孝顺)

88.2% 前 测 后 测 前 测 后 测

听父母话 25.5% 88.4% 35% 帮助父母 36.8% 86.5%理解父母 9.5% 65.5%

同时新孝道教育实验又促进了学校全面工作的开展,学生的行为习惯有了较大改善。说脏话的少了,不浪费学习用具的多了。目前,学中华传统美德,做时代文明少年在我校已蔚然成风。同时,学生抱着“努力学习,不辜负父母期望”的孝道信念,学习劲头更足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提高。教师普遍反映,学生的学习目标更明确,学习兴趣更浓了。五年级学生吴凯,原来学习并不好,为了让父母高兴,让父母放心,现在他刻苦学习,较以前有了明显的进步。许多家长也纷纷给学校写感谢信,对孩子的变化表示满意。

(2)农村主要采用倡导、评选法

在当地,以前百姓们一直把周雄神化,将其尊为“太太菩萨”,成千上万的人们常来盲目地朝拜,而真正知道周雄其人其事的却寥寥无几。针对这一情况,镇文化站 一方面于2003年成立了周雄研究分会,着手整理周雄的事迹,由当地业余作者李仁贤撰写,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了《周雄传奇》一书,发放到每个家庭,让更多的人了解 周雄,倡导全社会学习周雄敬老爱幼、助人为乐的品格;另一方面,在镇、村两级开展“周雄孝心奖”和“孝男、孝女”评选活动,具体采用方式是:通过社会推荐、考察等,从社会公德、邻里家庭和睦等方面筛选确定获奖人员,然后召开大会隆重表彰,并将他(她)们的感人事迹编印成册,发放到每家每户,用身边鲜活的事例感染人们,效果十分明显,全镇已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敬老、养老氛围。目前,周雄孝道文化的挖掘已成为渌渚镇文化建设的一大亮点,不仅得到了许多媒体和领导的关注,而且使社会风气明显好转。数据表明2006年渌渚镇各类案例发生率比2005年减少20.36%。一个稳定、安逸、和谐的新型渌渚正展现在人们面前。

总之,在大力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开展“孝道”教育,不仅具有现实意义,能大大促进和谐社会的创建,而且在很大层面上能及大地提高公民的整体素养,“孝”永远贯穿社会发展的始终,在某种意义上象征着一个国家的文明。

下载工商行政管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的地位与作用(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工商行政管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的地位与作用(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工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吉林省总工会主席:浅谈工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包秦2005年11月11日10:01闭】【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小康社会建设的......

    浅谈企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建设和谐社会,惠及全体人民,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心愿。企业作为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群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负有重大的责任和义务。 一、企业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作......

    影视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影视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摘要]和谐文化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我党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柱和具体方式。 为文化意识形态之一,在......

    老干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老干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老干部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

    妇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妇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我们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性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的战......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到来之际,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今天在北京隆重开幕。来自各条战线、各个行业的近3000名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汇聚一堂,接受党和政府......

    浅谈企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浅谈企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建设和谐社会,惠及全体人民,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心愿。企业作为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群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负有重大的责任和义务。一......

    财政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财政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任炳才〔内容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 “十五”期间六盘水财政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作出的贡献,结合实际,对下一步如何全面快速地提升财政在经济社会事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