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档案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论文
摘要:构建和谐社会是党和国家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我们党顺应历史发展变化,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档案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工具和载体,是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的钥匙。档案作为一种历史记录,它承载着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与人类文明的产生、发展相伴随,并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和对档案利用的增长,越来越深入地渗透到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每个档案工作者都应主动发挥自身优势,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整合资源,协调关系,积极参与,加强宣传,在社会发展中不断创新档案工作,才能更好地贡献构建和谐社会,充分发挥档案工作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档案;和谐社会;有效作用
一、档案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凭证作用
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记载了人们在各种活动中用文字、语言、图象等方式形成的信息材料,记录了整个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教育、卫生等各行各业方方面面的情况,记载着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特定实践活动的过程。档案工作是维护党和国家历史真实面貌的重要事业,是党和国家各项建设事业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活动的真实记录,它具有凭证作用和参考作用。
二、加强档案资源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平台
构建和谐社会、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功能,离不开以档案资源建设来失去和保障服务创新。近年来,国务院和地方政府大力推行政府信息的公开,个人查阅档案利用率近年来呈直线上升之势。利用者一方面是工作查考,另一方面是个人查找工龄档案、婚姻档案、公证档案、知青档案、房地产档案等。但在开发利用档案信息的过程中,普遍存在馆藏结构单一、资源相对不足的缺陷。现状是,仍有许多与公众利益相关的档案尚未接收进馆。因此,档案部门应着手研究调整优化馆藏结构,加强档案征集向渠道,建立公共档案资源网络,以资源共享的办法来弥补资源配置的缺陷,最终达到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平台的目标。
三、主动参与社会资源整合,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物质保障
档案工作是一项基本性极强的工作,其主体是档,即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它作为社会共享的知识资源,无疑是社会前进和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富贵财富,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这些富贵的文化资源,充分发挥档案的社会服务功能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起着积极的失去作用。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档案事业的发展,而档案事业与其他社会事业的同步、协调发展,也是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之一。
四、大力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
随着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等各种科技手段在社会生活的广泛运用,人类社会步入了崭新的信息化时代,其显著标志就是几乎所有信息都可以转化为可被计算机识别和处理的电子文档,這给档案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了应对挑战,使档案工作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构建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也就尤为历史发展的必然。建设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的阶段性目标是使信息传递网络化、信息检索智能化、用户使用共享化,即以数字化信息为档案管理内容,以计算机应用为管理手段,以网络传递为利用方式的一种新型档案管理体系。当前,档案部门应当依托电子政务工程,把现行公开文件信息化纳入档案信息化建设,加快档案数字化加工步伐,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公开文件目录信息和全文信息数据库,逐步实现公开文件计算机查询、触摸屏自助查询和网上查询,同时,加强区域公开文件信息共享建设,构建共享信息网络。
五、加强档案队伍建设,提高档案工作者的整体素质
人才是任何工作的决定因素。对档案工作者而言,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还必须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科技知识和一定的外语能力,除了要在工作实践中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提高外,还必须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提高,否则其业务水平、知识结构和陈旧观念必然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的要求。与此同时,加快引进高素质人才,把具有活力、刻苦学习,能及时掌握最新科技手段、方法、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充实到档案工作队伍中来。
档案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工作,面广量大,触角深,档案既是构建和谐社会实践活动的真实记录与反映,又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参谋与助手。档案及档案工作的性能和地位决定了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构建和谐社会,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协调等各个方面,我们要转变观念,拓宽视野,不断提高服务能力,积极做好档案工作,使档案事业更好地为其他各项社会事业服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方针,充分发挥档案作用,以保障档案事业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正确轨道内顺利发展。
第二篇:充分发挥档案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充分发挥档案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 2006-05-15 点击:
1706 次
绍兴市档案局 杜园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档案部门应主动发挥自身特有的优势,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整合资源,协调关系,积极参与,加强宣传,真正发挥档案馆“四位一体”功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一、积极主动参与社会资源整合,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物质保障
档案工作是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协调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程,而档案资源是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档案利用服务工作要以人民群众需要为第一信号,想人民群众所想、急人民群众所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充分挖掘和完善档案馆藏,为构建民主法治的和谐社会提供物质保障。
一要着眼需要,注重收集热点档案。档案资源建设是档案事业的立业之本,也是档案馆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档案收集的范围越来越广,服务的领域越来越宽,发挥的作用也将越来越大。档案部门要在日常资料收集整理的基础上,着眼于社会需求,注重把改革发展实践中的各种新型档案收集进馆,有重点、有计划地征集散失在境内外的珍贵档案和具有地方与部门特色、反映城乡变迁等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档案,不断丰富档案馆藏,保障建设民主法治的和谐社会的需要。如要着眼于人才流动、劳务输出、下岗职工再就业需要,收集整理劳动就业专业档案;着眼于农民进城务工组织、管理服务的需要,收集整理农民工档案,为解决农民工的困难提供科学依据;着眼于社区处理经济纠纷、邻里矛盾、司法调解、社会保险提供依据需要,收集整理社区档案;着眼于各行各业的需要,收集整理重大活动档案、特种载体档案、婚姻登记档案,等等。2003年12月,绍兴市档案局聘任新华社特约记者、《绍兴日报》首席记者袁云为摄影记者后,将其20多年来直接参与重大活动的拍摄和收集的20万余张照片(底片)档案资料,接收进馆,为记录绍兴历史、保存绍兴历史起到积极作用。二要扩大利用,加大档案解密力度。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原因及馆藏档案时效性滞后,档案部门的不少馆藏档案仍处于一种原始的静止状态,不仅很难适应信息时代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不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档案部门要在不违背《档案法》关于档案保密期限有关规定的前提下,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尽可能地扩大服务利用,加快档案的整理、鉴定及密级变更等基础业务,将原始的、分散的、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的档案进行系统的综合分析和加工,使过去的“死”档案变成系统的、有序的、动态的“活”信息,使档案信息能更迅速、准确、全面、完整地被利用。绍兴市档案馆近年来积极开展提前开放档案
工作,对市委、市政府和人事、劳动等利用频率较高部门的档案提前开放,扩大了学籍档案、公证档案、工资档案、婚姻档案、房产档案等与人民群众关系密切的档案利用范围,深受社会各界欢迎。仅2004年,绍兴市档案馆就接待利用婚姻档案916人次,占该馆档案利用总数的43.91%;出具婚姻证明652份,占出证总数的55.77%。因祖屋确权、申领房产证,拆迁证据保全,老房产析产、房产公证,解决信访,法院判决等需要,公众赴馆利用房产档案238人次,占档案利用总数的11.41%,出具房产证明114份,占出证总数的9.8%。
三要主动服务,促进信息资源公开。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需要落实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从而确保社会、人人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随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逐步开展,社会各界对文件、档案等政府信息的需求急剧增加,对文件、档案的利用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政府上网工程的启动,不仅为政府信息公开搭建了一个很好的服务平台,也为拥有大量信息资源的档案工作部门提供了一个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有利时机。档案管理部门要改变传统手工操作方式,采用现代化手段提供服务,提高档案管理技术水平,将保管对象由单一的纸质档案拓展为以纸质档案为主,兼管电子档案和其它载体档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档案数字化工作,通过网络,最大程度地达到资源共享。如可通过建立文件查阅中心等形式,开展面向公众的档案查询利用服务,配合政府部门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重视政府公开信息收集,明确政府公开信息送交的范围、内容、时间、渠道、形式、格式和手续,确保政府公开信息全面、准确、及时,保障公民知情权。2002年初,绍兴市档案局在全省率先建立党政文件查阅中心,通过文件原文上传、开放档案目录即时上传等途径,主动向社会公众开放提供“原汁原味”的红头文件,不仅在协调公共关系中提供了有效的政策法规支持,展示了政府良好的窗口形象,维护了社会稳定,也提高了自身的政策法规意识,促进了自身建设。仅2004年,该中心网上查档和文件查阅访问量就达21612人次。同年,该局窗口接待利用档案也达2279人次,利用岗位自2001年始连续四年被评为市级机关“巾帼建功”文明示范岗。
二、积极主动参与利益关系协调,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保障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利益关系的调整,加之信息的不对称,一些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和矛盾不断显现,有的甚至最终演化成激烈的冲突,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档案部门要利用掌握大量信息资源的有利条件,在参与协调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经济活动和政府管理中发挥其他部门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最大程度地运用好档案信息资源为社会管理服务的作用,积极开辟新领域,努力探索新途径,继续扩大服务内容,不断创新服务机制,协助有关部门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为构建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积极担当好“缓冲器”的角色。
一要为民谋利,主动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由于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相应的制度建设尚不完善,不和谐因素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档案部门要通过提供法规性、政策性、公益性档案文件资料,为社会公众了解法律法规和政策、了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服务,为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联系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维护合法权益服务。如2004年底,绍兴市2212名街道企业退休人员,为解决养老金偏低问题,先后向有关部门上访。由于其反映的问题追诉时间过长,政策法规变化较多,有关部门在处理协调过程中心有余而力不足,致使问题久拖不决,引起退休人员很大不满,影响了当地社会稳定。该市档案馆主动提供档案利用服务,指定专人配合问题调查处理,从大量档案资料中查找有用信息,找到了相关依据材料,使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深受退休人员的称赞,也为有关部门解
了难。自2005年1月起,该市为这些街道企业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增加退休金101元,每月共计增加223412万元。
二要情系企业,积极支持企业经济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依法经营的理念日益增强,产权归属、经济纠纷、劳资矛盾不断增多,对政策法规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档案部门要充分利用自身掌握的档案资源,为国有经济改革发展壮大和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服务。如绍兴县骆家葑村金属压延厂因经营不善,欠国税款14万、银行贷款70余万元。由于营业执照中该企业性质为村办企业,法院判决村委会应对上述款项予以偿还。后经查阅档案证明,该企业已于1994年公开拍卖动产,租赁不动产,承租人在承租期内所有债权债务与出租方无涉,法院据此改判骆家葑村村委会与此债务无关,从而使该村委会避免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又如新昌皮尔轴承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各类轴承的中美合资企业,企业信誉良好,产品质优价廉,主要出口美国和欧洲,出口占企业销售额的95%以上。2002年,该公司遭国外反倾销调查,一旦调查事实成立,企业将面灭顶之灾。在应诉准备和配合调查时,由于有扎实的档案工作基础,能根据应诉要求及时提供翔实、齐全的材料,使该公司在应对反倾销调查中始终处于主动地位,为最终取得反倾销应诉的胜利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该公司董事长吴守明深有感触地说,这次应诉主要靠档案资料,是档案给了企业第二次生命。
三要参政议政,努力提供决策咨询服务。提高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的能力,是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工作水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档案部门要充分利用丰富的馆藏档案资源,深入挖掘和开发利用涉及经济建设和社会各个领域的各种专业档案、科技档案、专门档案,克服难有作为、无所作为的模糊观念,积极参政议政,为党委、政府在领导经济工作中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制定政策等提供有效服务。如绍兴市档案局在市委、市政府公开“12345”市长公开电话受理中心成立三周年之际,编写了一册《心系群众、情系热线——绍兴市“12345”市长公开电话开通三周年纪实》,内容包括工作综述、工作制度、工作实例等,为各级各部门切实为民办好事、办实事,进一步总结经验、创新工作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作用,为进一步增进政府与群众联系,营造公平、团结和谐的氛围创造了条件。又如2003年6月,绍兴市政府准备向社会拍卖严家潭一块土地,严家潭原来所属的府山大队认为该地原先未被完全征用,部分土地仍属集体所有,不能拍卖,少数群众情绪激动。该市档案馆紧急查询,查证了市政府1985年的一纸批文,确定了“府山大队的85亩土地已全部征用,农业人口就地转为非农业人口”的事实,及时向市政府提供了确凿的档案证据,不仅使该地成功拍卖,还化解了政府与群众之间潜在的矛盾,维护了政府决策的权威性。四要服务大局,认真配合抓好“三农”工作。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历来是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档案部门要配合有关部门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维护农民合法利益,确保农村稳定上有所作为。如在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调整过程中,要切实健全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管理,加强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和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的管理;在村级领导班子换届选举中,要注意档案的流向和安全,确保村务档案完整齐全;在村务公开工作中,要保管好村级工程建设、财务会计凭证、村级集体经济方面的档案资料,并积极提供公开、利用。有条件的,还要努力为农民建立健康档案,促进农村卫生保健事业发展。
三、积极主动参与先进文化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环境保障
档案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记录,承载着大量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是维
护历史真实面貌、服务现实发展需要的重要信息资源。因此,档案部门要主动参与先进文化建设,积极为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整体素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为促进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的和谐社会构建提供环境保障。一要依托阵地,有效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经济转型期,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和行为取向也日趋多样化,对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档案部门要充分依托和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以记载中国共产党光辉革命历程的历史档案和反映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现行档案为内容,通过寓史料性、教育性、时效性于一体档案的陈列、展览、出版等形式,为大力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服务,为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服务。为让更多的人了解日本政府拒绝承认细菌战这一被长期隐藏的历史的真实,承担战争犯罪责任,向中国细菌战受害者谢罪赔偿,2005年1月,浙江省新四军研究会会员、侵华日军细菌战中国受害者索赔诉讼原告团成员茹桢,专程赴绍兴市档案馆查询日本军队于1937年至1945年间在绍兴开展细菌战的有关材料。该馆及时向其提供了以大事记、当事人口述等形式记载的侵华日军在绍暴行的馆藏资料,为其调查取证工作提供有效线索。
二要创新载体,努力促进社区文化建设。社区是居民自治的基层组织,广大社区居民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热切的期盼。社区建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是保证人民安居乐业、维护社会团结稳定的有力保障。档案部门要充分凭借自身特有的优势,进一步创新载体,以建立社区档案为切入点,在促进社区文化建设,提高社区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上发挥引导服务作用。要加强社区居委会的档案管理,组织开展达标升级管理,开展档案进社区、进楼组、进家庭活动,积极指导、引导和推进家庭建档工作,发挥家庭档案陶冶情操、提升生活质量的作用。同时,要加大《档案法》的宣传力度,增强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解除档案的神秘感,结合社区居民的需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让档案管理部门的馆藏档案信息,走出“深闺”,主动贴近社区,贴近居民,提供服务,扩大影响。
第三篇:财政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财政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任炳才
〔内容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 “十五”期间六盘水财政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作出的贡献,结合实际,对下一步如何全面快速地提升财政在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使其更好地支持服务于构建六盘水和谐社会,提出了良好建议。
〔关 键 词〕 财政 构建 和谐社会 作用
〔作者介绍〕 六盘水市财政局一、六盘水“十五”发展状况
素有中国“凉都”之称的六盘水,“十五”时期,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牢牢把握加快发展这个富民兴市的第一要务,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机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各项事业发展呈现出良好势头:
“十五”时期,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7%,比“九五”时期快5.2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达到840美元;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7.6%,2005年达到27.4亿元,较“九五”末增长2.4倍;固定资产投入大量增加,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6.37亿元,是“九五”期间的2.85倍;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形成了西南地区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实现了市区到省城通高等级公路、县县通油路、乡乡通公路;以“西电东送”为重点的能源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盘南电厂、野马寨电厂、发耳电厂、响水煤矿、发耳煤矿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新的经济发展格局正在形成。“三农”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第三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7.5%。城市建设力度加大,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市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城市功能不断增强,城市形象明显改善;钟山大道、玉舍供水工程、岔河垃圾填埋场、市区防洪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成功打造“凉都”品牌,圆满举办了两届“凉都”消夏文化节;红果、平寨及其他重点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26.2%。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逐步改善。计划生育工作水平明显提高,200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62‰、人口计生率为95.87%;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全市“两基”攻坚目标提前一年实现,组建了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实现了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面向省内外招生和招收本科生的历史性突破,正式启动了六盘水矿业学院筹建工作;科技、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03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863元;五年间累计解决了20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局面进一步巩固。
二、六盘水财政在“十五”发展中发挥的作用
可以说,“十五”期间六盘水在构建和谐“凉都”的进程中,财政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从以下数字可以清楚地看出六盘水财政“十五”期特别是“十五”期最后两年的影响和决定作用:
1995年到2005年,我市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加上划中央和省的增值税、消费税收入)按现行口径计算从5.53亿元发展到27.39亿元,增长3.96倍,年均递增17.36%,年均增量2.19亿元;一般预算收入从2.25亿元发展到13.23亿元,增长4.88倍,年均递增19.39%,年均增量1.1亿元。财政总收入从5亿元发展到10亿元用了八年时间,从10亿元发展到20亿元仅用了两年时间!六盘水的建设及其全面发展的时期正是六盘水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的高速期。
六盘水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得益于国家积极财政政策、西部大开发、新阶段扶贫开发等政策效应,是宏观经济周期性变化的体现,充分反映了这一时期国民经济增速加快、效益提高的特征。另外,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加速、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城市经济膨胀、资源税计征额调高等因素有一定的助长作用。经济增长与税收效率形成了双推动的格局,经济总量不断壮大,经济建设跨上了一个较高的发展平台;经济效益得到了提升,企业积累增多、规模扩充,主要经济体产出率提高,财政收入占经济总量的比重逐步增加,对政府收入和社会事业的贡献增大;产业集中度提高,规模小、效益低、能耗大、资源破坏严重的小企业逐步淘汰,在煤炭、冶金、电力、建材等主要产业,形成了水城钢铁、盘江煤电、水城矿业、黔桂发电、盘南电厂、响水煤矿、发耳电厂、水城水泥、山城啤酒等企业集团,产业集约经营的格局逐步形成。财政支持和谐社会的构建,是核心和保证,只有财政强大了,才能保证社会发展过程中各项必须的支出需要。
三、六盘水“十一五”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十一五”时期,六盘水市确立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要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以上;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十五”期间增长1.8倍左右;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到“十一五”期末,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基本建成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和煤化工基地;基本实现小康、步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基本建成和谐文明、现代开放的中心城市。同时要努力做到: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做好“三农”工作;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努力扩大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对经济增长的强劲拉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夯实经济发展基础 ;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加快科学技术发展;加强人才资源开发和利用;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切实解决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四、“十一五” 完善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应做好的重点工作
一要做大煤电产业,推进结构调整。首先立足煤、电大项目,进一步壮大煤炭、电力、钢材、建材四大支柱产业。重点围绕“煤-焦-煤化工、煤-电-高载能”的发展思路,千方百计延伸和扩大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充分发挥能源原材料产业优势,走高效环保可持续发展之路,立足于建成西部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和煤化工基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积极促进交通运输、建筑建材、餐饮服务等行业的协调发展。
二要巩固国有企业,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六盘水有大企业聚集的优势,目前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国有经济,非公经济成分不到30%,发展潜力巨大。因此财源建设要着眼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切实帮助大中型企业作好电力、煤炭、原材料等生产要素的协调和服务,推进企业改制,支持骨干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其装备水平和科技含量,加快企业的发展的同时,要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提高政府部门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服务质量,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舆论环境和服务环境。要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农业、工业、服务业、共用事业、基础设施等领域,鼓励非公有制经济与其他所有制经济联合、参股,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要协调和引导金融机构提高对非公有制经济体的贷款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调整组织结构,强化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素质,增强发展活力,不断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三要发展城市经济,积极培育新兴财源。六盘水属泛珠三角、南贵昆经济区、攀西—六盘水资源开发区,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六盘水的交通枢纽地位更显突出,而与之相应的城市化却跟不上工业化进程。因此,要进一步加快城市化进程,壮大城市经济。建立健全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拓宽城市建设的投融资渠道,加大基础设施投入。通过基础设施投资带动房地产、金融等相关
产业的发展,扩大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增加城市人口总量,充分发挥城市经济辐射带动作用,为工业化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在搞好城市建设的同时,要认真研究培植新的财源增长点,尽快完成城区商业网点建设规划,合理布局城区商业网点和专业批发市场。着力构建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把六盘水打造成西南地区人流、物流中心,促进商业贸易、货运仓储业发展,繁荣城市经济,在增加财政收入总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要充分发挥六盘水气候资源优势,做好前景规划和旅游开发,全力打造“凉都”品牌,发展特色旅游,使特色旅游成为全市的特色产业。重点开发玉舍森林公园等近郊旅游,推进盘县坡上草原风景名胜区等远郊旅游,加快国家地质公园作为重点的风景名胜区申报工作。四要加强财政调查研究,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做好细致、全面的调研分析,通过对经济活动的观察和判断,把握动态、预测趋势,使各项收入任务指标更切合实际地落实到基层及征收单位,增强实现目标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强财政经济运行情况调研调度,根据变化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修正工作方式和方法,提高决策的针对性、及时性和正确性。加强任务执行的追踪管理,认真分析原因和查找收入缺口,尽快研究和制订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弥补。加强财政、税务、金融部门间及与其他经济管理职能部门间的工作联系和协调配合,加快信息流通,实现信息共享,形成促进经济财政增长的强大合力。
五要进一步完善体制,充分激励地方发展。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已十多年,国家应针对改革中不适宜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甚至阻碍经济推进的不利因素,对现行体制作必要的调整,以进一步释放生产力,加快地方经济发展。应增加中央财力性转移支付补助比重,改进和完善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和财政分配职能,按照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建立起有效的转移支付补助机制,在公平分配的同时,充分考虑象六盘水这样资源型城市在生态治理、地质灾害防治、移民安置、社会保障等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政策的有效性,充分调动各地发展经济和财政的积极性。
第四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到来之际,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今天在北京隆重开幕。来自各条战线、各个行业的近3000名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汇聚一堂,接受党和政府的表彰。这是全国各族人民的一件大事喜事,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我们向大会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全国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致以节日的问候。劳动创造历史,劳模书写崇高。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劳动模范是工人阶级的优秀代表,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以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胸怀大局,立足本职,积极进取,争创一流,集中展示了当代中国工人阶级的精神风貌和崇高品格。正是以劳模为杰出代表的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无私奉献和顽强拼搏,才有今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才有今日中国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不愧为民族的精英、国家的栋梁、社会的楷模。工人阶级作为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和主人翁的地位不能动摇,作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主力军的作用不能削弱,我们党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指导方针不能改变,这是我国改革和建设的实践得出的重要结论。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国家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先进模范人物,他们不仅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也在艰苦创业中铸就了一种伟大的精神,教育和激励着千千万万的人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懈奋斗。今天,我国人民正奋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征程上,新形势新任务需要我们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风尚。全国各条战线的广大职工及各族人民群众,都要自觉地向劳模学习,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爱岗敬业、勤奋学习,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维护稳定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这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构建和谐社会,既要紧紧地依靠工人阶级,又必将造福于工人阶级,既为工人阶级更好地发挥作用提供了广阔舞台,又对工人阶级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广大工人阶级要发扬主人翁的精神,紧跟时代步伐,立足本职工作,追求新知识,掌握新科技,提高新技能,增强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创业能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社会一切积极因素得到最广泛最充分调动的社会,必须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在这个进程中,我们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不断发展工人阶级的先进性,不断壮大工人阶级的队伍,不断提升工人阶级的素质,使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更好地体现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
今年“五一”,欣逢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80周年。80年历史经验证明,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联系工人阶级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广大职工利益的维护者。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各级工会要发扬光荣传统,不断开拓创新,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工会的领导,坚持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坚持切实代表和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坚持实行工人阶级队伍的广泛联合和工会组织的高度统一,坚持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开展工会对外交往,坚持推进工会的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和工作创新,为改革、发展、稳定多作贡献。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工会工作的重要性,为工会组织开展工作创造有利的条件。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壮丽又艰辛,工人阶级的伟大使命既光荣又重大。伟大成就来自不懈奋斗,幸福生活要靠劳动创造;爱国热情需要转化为强国行动,社会责任应当体现为推动发展。我们坚信,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劳模精神必定能够代代相传,光耀神州,广大劳动群众必定能够不负历史重托,创造新的光荣。
第五篇:妇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妇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我们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性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的战略任务。发挥妇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这既是现代妇女的工作新领域,也是现代妇女发挥聪明才智的一个新机遇。通过学习四中全会精神,我们认真总结了妇女工作实践经验,对如何充分发挥妇女自身优势,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作了如下初步的思考。
一、妇女积极投身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和谐社会”反映了人类所追求的基本价值,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即:针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这一特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现实。如果稳定地度过当前这一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或者说高风险时期,社会就会进入一个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轨道,使人性和人的创造力得到充分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既体现我们党的执政能力、执政基础和执政水平,同时也将展示我们这个民族的能力和水平。本文所说的“和谐社会”,是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从我国当前社会内部良性运行的要求出发,对我国各种社会关系应具有的状态和特征所做的概括,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活动,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包括妇女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能缺失妇女视角。广大妇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我们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夯实党的群众基础的高度,树立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使当代妇女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实践,这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
二、妇女在以促进和实现家庭和谐,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的基础,是人们生活的港湾,是幸福的发祥地。家庭和谐了,和谐社会也就有了基础。由于天性和历史、社会的原因,妇女和家庭有着天然的联系,千百年来,妇女对婚姻和家庭有着更大的责任感,承担了更多的义务,在维系家庭的稳定及促进家庭的和睦幸福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无法替代的作用。妇女把家庭作为维系社会内聚力和约束力的根本,视个人命运、家庭命运与民族命运为一体。妇女的感情丰沛、温柔细腻,更有利于她们在家庭中扮演“多重角色”,为每个成员构建一个温馨的精神家园。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日趋上升,家庭成为人们休养生息、蕴育与传递文化的摇篮。而轻轻推动这个摇篮的,非妇女莫属。现代人在对名利的追逐疲惫之时,转向对身体、心理健康的日益重视,这时,妇女在家庭中适时扮演了“家庭护士”、“心理医生”、“营养师”的角色,为家人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面对外界“黄赌毒邪”洪水猛兽般地向家庭这块圣地肆虐而来,妇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把误入歧途的家庭成员拉出深深的沼泽地;当被金钱、美色冲昏了头脑的达官贵人正准备伸出“贪污受贿”的黑手时,“廉内助”深怀大义,纷纷自鸣警钟,高筑围墙,当好“监督员”、“守门员”,挽救了一个个濒临堕落的灵魂„„妇女以真善美的心灵,美化着家居环境,提升着家庭的文化品位,净化着家庭乃至社会的空气。在对家庭和谐幸福的执著追求中,妇女也在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完成一次次由蛹化蝶的蜕变。
现代妇女倡扬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家庭氛围,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内在的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之源。健康和谐的家庭有利于每个家庭成员的自由、平等、健康和全面发展,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与进步。现代妇女引领中华民族传统的家庭美德,争做尊老爱幼的模范、夫妻和睦的模范、勤俭持家的模范、邻里团结的模范,以促成人人讲美德、家家创文明的良好社会风气,营造平等发展、融洽和谐的家庭人文环境。崇高的精神追求是家庭和谐的内在动力。当代妇女组织开展各类家庭文明创建活动,关注下岗职工家庭、特困家庭等弱势群体,依靠和发动社会力量,切实开展社会救助和帮扶活动。
她们以“德”育人,推动了家庭美德教育;以“文”促学,提高家庭成员的素质;以“情”
睦邻,提倡新型邻里关系,以其妇女独有的智慧、澄澈的心灵和对美与艺术特殊的感悟带领家人浇灌出“家”字号的文化绿洲、爱与美的精神家园,充分发挥家庭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作用,彰显了妇女的风貌,展现了妇女的风姿。实践证明,现代妇女在促进和实现家庭和谐,夯实构建和谐社会基础中有可能、并且正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三、妇女在以“巾帼文明岗”创建为载体,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巾帼文明岗”创建活动找准了妇女工作与党的中心工作的结合点,极大地调动和发挥了现代妇女在各行各业中“半边天”作用。妇女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承载者、建设者和受益者。当代妇女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参政意识逐渐增强,议政水平不断提高;主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激发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成为推动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积极迈向发展新天地、取得事业新成就、创造美好新生活,努力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充实知识,增加本领,发挥才干,建功立业。在企事业单位里,她们勤奋敬业,诚实守信,热情服务,努力为单位的发展贡献才智,树立了良好的爱岗守业形象,涌现了一大批“巾帼文明示范岗”;在下岗失业队伍里,当代妇女以自强不息的精神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开拓了改革开放新天地;在社区里,当代妇女积极参与巾帼志愿者行动,扶贫帮困,热心公益,保护环境,弘扬文明新风,开展形式多样的“巾帼文明岗”活动,涌现了巾帼护巷志愿者、巾帼护绿队、巾帼护河团等一批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巾帼志愿者队伍;在家庭中,当代妇女追求男女平等、尊敬老人、科学教育子女、团结邻里,坚持不断学习,倡导文明的生活方式。
市、区、街、社“巾帼文明岗”充分发挥巾帼咨询服务站作用,努力为失业妇女再就业牵线搭桥。她们整合社会各方资源,成立“娘家人”再就业服务站,设立妇女再就业培训机构,组建中介咨询志愿队伍,举办妇女就业洽谈会,提供妇女就业岗位,打造各类“巾帼文明”示范基地、专业协会、合作经济组织,转移农村妇女富余劳动力,涌现了一些不等不靠、务工致富、昔日做打工妹、今天当女老板的优秀妇女。“巾帼文明示范岗”活动内涵不断充实,例如在教育卫生系统中开展了争创“学习型”、“创新型”示范岗活动;活动领域也积极延伸,在民营企业和新经济组织中开展了争创活动,促进了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妇女的建功立业,如:中国联通苏州分公司、民营诺亚鞋业等一批企业荣获了省、市“巾帼文明示范岗”荣誉称号;农村妇女也积极参与“双学双比”活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实践证明,“巾帼文明岗”创建活动能极大地调动和激发当代妇女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创造新岗位、创造新业绩、创造新生活的热情,使当代妇女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是妇女工作与党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的成功实践,是吸引、组织、凝聚现代妇女的有效载体,是新形势下妇女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广大妇女促进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有力抓手。
四、妇女在以人为本、推进妇女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本作用
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价值的核心和社会的本位,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本文所说的“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当代妇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点和立足点,是促进妇女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
妇女推进自身全面发展就是以妇女为本,以促进妇女全面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提高妇女素质为第一方略,以妇女满意为第一标准,以妇女改革创新为第一动力,以维护妇女权益为第一责任,促进男女平等协调发展,促进自身在广泛参与现代化建设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培养“四有”和“四自”时代新妇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妇女的根本利益,大胆探索体现时代特征、妇女特点和妇女特色的科学的创新发展之路。
实践证明,妇女积极投身跨越发展大业,努力促进和实现发展的和谐,更能准确把握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之道。她们深深懂得,发展是人类进步的永恒主题,是社会和谐的根本之
道和物质之基,解决一切问题的途径和方式,最终要靠发展。广大妇女紧扣发展主题,认真履职尽责,全力促进三个文明与和谐社会全面发展。一是在服务跨越发展大局中靠前站位。她们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善于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提供优质服务等方法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切实提高妇女工作的影响力、号召力、亲和力和吸引力。她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主动的态度、更加积极的行动投身到推进跨越发展的伟大事业中。二是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中提升能力。她们积极探索构建推进城乡妇女统筹发展、共同进步的工作平台和服务体系,切实增强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她们动员和组织广大农村妇女在深化农村改革、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劳动力有序转移、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她们动员和组织广大城镇女职工积极参与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推进产业优化升级,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力;她们动员和组织广大社区妇女积极参与社区卫生、文化、环境等社区服务工作,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三是在倡导和实践全民创业中奋发有为。她们主动适应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激发各行各业妇女的创造活力,真正使想创业的有机会,会创业的有舞台,创大业的有地位。她们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克服怕冒风险、怕担责任的保守思想,克服小胜即止、小富即满的享乐意识,勇于创业,敢于创业,善于创业,以投身创业的实践和成果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自身的人生追求。
她们努力提高妇女的就业比例和就业层次,着力提高妇女对经济机会、经济挑战的反应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提升妇女参政议政的层次与水平,推进妇女参政议政进程,提高妇女干部的领导水平,全面提高妇女的思想、科学文化素质,形成妇女学习文化、崇尚科学的氛围。她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意识不断增强,社会责任心和责任感不断提高,积极投身社会事务,在创建文明城市和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以及洁美家园等活动中发挥着中坚作用。
妇女在推行男女平等、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有着基本的核心作用。一是贯彻落实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实现男女平等和协调发展是促进社会和谐的一项具体内容。广大妇女切实增强男女平等的国策意识,加大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贯彻力度,充分履行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职能,密切关注改革进程中自身发展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及时调整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对策。她们充分挖掘和利用一切有利于促进男女平等的社会资源,充分调动一切有利于缩小性别差距的积极因素,旗帜鲜明地反对歧视妇女的各种观念和行为,汇聚起推进男女平等的时代洪流。二是依法维护妇女群众的合法权益。她们把维护妇女权益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切入点,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维权”,坚持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基层,加大源头维权和法律维权的力度,建立健全维护妇女权益和预防打击犯罪的社会化维权机制,切实为受侵害妇女上诉、申诉、申辩畅通渠道、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真正成为弱势妇女儿童根本权益的坚定维护者、积极参与者和大力推动者,成为实现妇女各项权益的帮助者和服务者,为促进社会公正、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履职尽能。三是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她们深深懂得,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对下一代的培育,必须切实维护好未成年人的利益。她们把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纳入重要工作日程,深入开展“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等活动,面向家庭和社区,以促进家庭道德教育为重点,以帮助家长提高素质、更新教育观念为主要任务,切实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不断完善家庭教育工作服务体系,提高家庭教育工作水平,切实保障未成年人享受良好教育的权利。
现代妇女党员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组织、带领现代妇女,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学好理论、学好知识、学好技能,推进三个文明建设,在众多领域正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