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孝敬婆婆的好儿媳
孝敬婆婆的好儿媳
人们常说:“百善孝为先”。孝道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来被人们所颂扬。在荣成王连街道办事处东岛刘家村,就有这么一位普普通通的女性,用自己朴实无华的行动日复一日演绎着以孝感人、至纯至真的孝女情怀,她就是人们争相传颂的孝敬婆婆的好儿媳——刘桂英。
刘桂英是荣成王连街道办事处东岛刘家村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今年四十一岁了,刘桂英的公公五十多岁就去世了,她的婆婆今年六十八岁,患有腰椎颈椎增生错位,肌肉萎缩,已经卧床不起十几年,生活不能自理,而刘桂英的丈夫在冷藏厂上班,每天早出晚归,所以照顾婆婆的重任就落到了刘桂英头上。刘桂英每天默默无闻、勤勤恳恳地重复着洗衣、做饭、干农活这些再普通不过的事情,没有什么丰功伟绩,也没有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她却以自己的善良、淳朴、贤惠、细心的良好品质,几十年如一日地孝敬婆婆,赢得了人们的称赞。走进刘桂英的家里可以看到,炕的对面挂着一张老人的六寸照片,镶在一个古朴的木质相框里,相框里的老人齐耳短发,光滑而整齐,坐在木椅上精神奕奕,刘桂英介绍说这是婆婆六十岁岁时的照片。提起老人,刘桂英打开了话匣子说:“我妈以前时候身体都挺好的,那时候时候还自己走路遛弯呢,后来因为自己得病以后,我们把她送到医院治疗,最后还是落下了毛病,就不能走路了,卧床不起十几年了。”
老人刚得病时候,刘桂英不放心婆婆一个人住,就和婆婆搬到一间屋子里同住。有时晚上婆婆腰疼的睡不着,刘桂英就起来陪着婆婆说话,给婆婆揉腿揉背。婆婆怕自己大小便失禁弄脏床,晚上经常是半个小时就要起来上一次厕所,因为丈夫白天干活比较累,加上手劲比较大,刘桂英怕丈夫弄疼婆婆,所以抱着婆婆上厕所的任务也落在了刘桂英的头上。婆婆体重有90多斤,刘桂英抱起来已经很吃力,再加上已经六十多岁身体有病的老人的身体很脆弱,刘桂英又得小心翼翼,轻手轻脚,所以每次抱婆婆上厕所她都累得满头大汗。一个晚上七八次折腾,刘桂英又困又累,但就是这样,她也从没对丈夫有过半句埋怨,更没对婆婆使过半点脸色。
这几年,老人的岁数越来越大,眼睛由于白内障的原因几乎看不见东西了,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刘桂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她每天重复做着几件事:给婆婆洗脸梳头,为婆婆喂水喂饭,抱婆婆上厕所,给婆婆洗脏衣服,陪婆婆说话。
婆婆年轻时特别爱干净,现在年岁大了也一直保持着这个习惯,所以每天早起第一件事刘桂英就是为婆婆用热毛巾擦脸,给婆婆把白发梳的服服帖帖。一日三餐,为了让老人吃好,她自己总是省吃俭用,为了给婆婆增加营养,她变着花样给婆婆做可口的饭菜。她总是笑呵呵地对人说:“老人身体好就是我们最大的福分!”可是她忘了自己也需要补充营养。为了不让婆婆感到寂寞,刘桂英还专门买了彩电,没事时就陪婆婆说话聊天。为了保证婆婆的健康,不生褥疮,刘桂英坚持夏天每天为婆婆擦一次澡,冬天也定时为婆婆擦身。由于身体瘫痪,婆婆不能像普通人一样方便,刘桂英便为婆婆购买了坐便椅,每次用过后都收拾得干干净净,有时候老人大小便失禁,她总是不动声息地为婆婆换上干净衣物,及时地把脏衣服洗干净,所以婆婆的衣服总是干干净净,没有一丝异味,从外表上根本看不出来她是一个已经瘫痪了十年的老人。
刘桂英照顾婆婆无微不至,甚至胜过了嫁到外地的老人的俩个亲女儿。
虽然这些年的辛苦操劳让刘连英很累也很疲惫,但她从来也没因自己累而少关心婆婆一点点。婆婆逢人便说:“要是没有兴珍,就我这个病怎么也活这么久!”感动之情,溢于言表。
多年的关爱,让婆媳俩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老人脖子上常挂着一个像小孩子吃饭时挂的那种大襟,刘桂英用宠溺的语气解释说:“我妈年轻时就爱干净,不能自理后吃饭老把衣服弄脏了,我怕她穿着脏衣服不习惯就总给她换洗衣服。我妈看我年纪也大了,心疼我老是洗衣服,就自己要求围上了这个大襟,现在围习惯了平常都不摘下来。”
回想起婆媳相处的这二十多年,刘桂英感慨万千,她说,我们娘俩能成一家人,是我们有缘分,我哪能不对她好呢?婆婆一生生育了几个子女,在最大孩子刚结婚时候,丈夫就去世了,是她靠着自己的双手将一个有一个的孩子们拉扯大。刘桂英刚嫁过来时就被婆婆的坚强和深厚的爱心所感动,从心底里敬重她。年轻时,刘桂英在家洗衣做饭抢着干,不让婆婆受半点累,而且对婆婆百依百顺,婆媳间从未因任何事有过口角,在大家庭中,她们婆媳间的关系是最融洽的。现在婆婆老得动不了了,刘桂英又用自己的至孝之心孝敬她,让老人安度晚年。刘桂英说:“这么多年我们都走过来了,照顾婆婆这么多年我没觉得怎么苦,你要是把这件事当成是理所应当的,当成自己应该做的,你就不会觉得苦了。”就是这句朴素的话,这个简单的理,支撑着刘桂英走过这么多年的孝敬婆婆之路。
去过刘桂英家中的人会永远记得这样的画面:一张农村普通的大炕,铺着白底蓝花的床单,整齐而干净,靠近炕头的一边铺着一床蓝色的被褥,一位满头鹤发的老太太在床上安然入睡,太阳从窗子照进来,落在老人的身上,显得很温暖。百善孝为先,只有孝心才能创造出如此幸福、如此温暖的画面!
第二篇:孝敬婆婆的好儿媳
孝敬婆婆的好儿媳
(口播)人们常说:“百善孝为先”。孝道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来被人们所颂扬。在枧坝镇黄鱼村,就有这么一位普普通通的女性,用自己朴实无华的行动日复一日演绎着以孝感人、至纯至真的孝女情怀,她就是人们争相传颂的孝敬婆婆的好儿媳——皮跃琼。
提起老人,皮跃琼感慨万千。(同期 “我们娘俩能成一家人,是我们有缘分,我哪能不对她好呢。”)由于皮跃琼的丈夫是当地小学教师,兄弟二人中又只有他离家近,她便主动让近70岁高龄的婆婆和她们一起生活。一进这个家门,皮跃琼就对洗衣做饭抢着干,不让婆婆受累,对婆婆百依百顺,婆媳间从未因任何事有过口角,她们婆媳间的关系非常融洽。现在,婆婆老了,身体不好,皮跃琼就尽心尽力地孝敬她,让老人安度晚年。
随着年龄的增长,婆婆身体逐渐衰弱。2004年6月,婆婆在赶集途中突然晕倒,一听到这个消息,皮跃琼把还未断奶的孩子交给邻居后,连夜将婆婆送到遵义医学院。这一照顾就是一个多星期。(同期声
皮跃琼)
俗话说:“病起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为了医治婆婆的病,她和丈夫访遍了当地当时比较知名的内科医生,请教了许多知名老中医,查阅了许多有关中风方面的资料,希望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使婆婆的病情得以好转。经过大夫的积极治疗和家人的精心护理,婆婆的病情逐步好转,尤其是肢体活动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人们又可以在乡间的田埂上看到老人散步的背影。这时,皮跃琼才松了一口气,疲惫 的脸上显出了久已不见的笑容。
(同期“作为一个儿媳妇,我只有一个心愿,就是要婆婆过得开心快乐,全家人都和睦地把日子过好。”)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每天皮跃琼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为婆婆穿鞋、洗脸。为了让婆婆多吃点饭,保证充足的营养,皮跃琼还变着花样为婆婆准备各种吃的,还一小勺、一小勺地喂到嘴里。在阳光充足的日子,她就把婆婆带到屋外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病后的婆婆脾气越来越暴躁,经常夜里哭闹不止,她就向对待孩子一样耐心细致地哄她,给她讲故事,一日三餐给老人喂饭喂水,大小便不能自理时她就抱上抱下,毫无怨言,定期擦洗身子。婆婆有时心情不好会拿皮跃琼出气,发点牢骚。虽然受了不少委屈,但她没有丝毫责怪婆婆的意思,仍然一如既往地精心伺候婆婆。婆婆逢人便说:“就是亲闺女也不一定会比我这个好媳妇孝顺。”(同期声:
皮跃琼婆婆)
皮跃琼孝敬老人的事迹逐渐在村子里传为佳话,并慢慢成为村中妇女们争相效仿的楷模。(同期声:
邻居)面对人们的赞誉,皮跃琼总是不好意思地摇头笑笑,她认为孝敬老人是每个人的本分。她说:“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没有什么特别的,身为父母要给孩子做好榜样,谁都会有老的那一天的。”
第三篇:孝敬婆婆好儿媳先进事迹材料
孝敬婆婆好儿媳 先进事迹材料------记机修车间朱英霞 朱英霞,机修车间职工,她十几年来如一日,孝敬婆婆的事迹,受到婆婆乃至全矿上下的一致好评。朱英霞的婆婆今年快 80 岁了,由于早年守寡,独自一人 把 6 个子女拉扯大,大半生的穷苦日子,让他落下了不少病根,除了腰酸腿疼的小毛病之外,又换上了老年抑郁症。她和丈夫结婚以后,婆婆就一直跟着她过,经常陪婆婆拉家常,到操场上散步,交流感情,使其保持乐观情绪。老人的饮食是个大问题,既要保证吃饱,又要保证吃好,成天变着花样给婆婆做饭,温水开水随喝随有,从来没感到过麻烦。英霞与婆婆相处 14 年,从没给婆婆红过一次脸,给婆婆一点气。单位住房紧张,儿子十多岁了还和他们睡在一起,把**大卧室留给婆婆住。家里经济宽裕点了,买了空调,先给婆婆按上。有时暖气不热,先给婆婆插上那个电暖气。上次单位分房,按职务工龄打分,本来能挑个好的楼层,但考虑到婆婆年龄大了,身体不好,上下楼不方便,就挑了个带院子的一楼。由于婆婆有病,婆婆脾气特别怪,一点不顺心就发脾气,摔桌子,扎板凳。但老太太特别爱干净,屋里屋外都得一尘不染,英霞擦地从不用拖把,都是跪在地上用抹布擦,一遍又一遍。大家给她开玩笑说她家像宾馆。老太太还喜欢穿白色衣服,弄上一点污渍都不好洗,用手都搓半天,有时都搓破了皮。婆婆还埋怨她洗不干净。可她从没反驳过一句。
第四篇:孝敬公婆好儿媳征文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孝敬公婆好儿媳征文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公公、婆婆也是我的爸爸、妈妈,所以我把他们就当成自己的亲生父母。俗话说: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我一直牢记这句话。也许是因为我们全家都是农民出身,且老家相隔不远,我们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正所谓:“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比如我们都是那么坦率真诚、朴素善良,又有些腼腆。在公公、婆婆、小姑、老公、我,后来又添了儿子一起相处的五年多日子里,以至于以后更长的日子里,我们越来越熟悉彼此的性格、癖好、为人处事的态度,从中我们也进一步做到了彼此间谦和理解,互相支持。
婆婆长年患类风湿病,骨骼已经严重畸形,走路都十分疼痛,动针线时间稍长一点,手就肿得老高;平时像洗衣、做饭这样可能接触凉水的活,我们都不敢让她做。此外,她老人家还有高血压,最怕着急上火,所以我们从不敢让她着急。当她不满时,我从不当场解释,而是事后当她心情平静后再解释。公公也患有高血压,心脏不好,再加上我老公大部分时间出差,所以我总是力所能及地关心和照顾老人们。只要有时间,我就收拾屋子,做饭炒菜。这时,儿子也常常喜滋滋地加入我的劳动大军,这样更有意思了。若是上班回到家,我必然先要看看婆婆气色怎样,感觉如何。吃完晚饭,给婆婆打好一足浴盆的热水,泡上包好花椒、水果皮的布袋,请她老人家泡脚。泡完脚后,再把盆子里的水倒掉。虽然有些费力,可是我总是坚持让她天天泡,这样对她的身体好。去年四月,婆婆因为风湿病加重起不了床,疼痛难忍,当时我公公加班脱不开身,我背着她下楼,我小姑在背后往上推着,又怕闪了老人家,她又一点力气也用不上,所以虽然婆婆不是很重,120多斤,压在我身上却好像大山似的,终于背下了楼,抬到出租车上。到医院后挂急诊,婆婆又吐了一片,我帮她擦身上,地下,一点点都打扫了。上班以后虽然很忙,但我每天都抽时间伺候婆婆,三个星期后,终于出院了。这是我嫁过门来后第一次看到婆婆病得这么厉害,当时我们的心情都很沉重。后来一直到现在一年的时间里,她又去了三趟医院,每次我们都守在她身旁。人得病时,心情也极差,我们都能理解,所以我们默默忍受她的一些埋怨。我们知道,病魔折磨她那么痛苦,她是实在难以忍受,才会说一些事后自己也知道小心眼的话。我也经常和谈起一些生活得更痛苦但是很坚强的人,让她看到希望,“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车道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从而使她充满自信,迎难而上。日常生活中,我时时处处提醒她注意保养身体,别凉着,吹着。每天傍晚,早点替她拉好窗帘,并且将边边角角都掩好。我婆婆性格直爽,非常要强,就怕给我们添麻烦,我就主动关心她,给她干活,比如经常和她聊天,替她端尿盆,搓洗内衣内裤,把这些事当成自己的事去做。
孝敬老人首先要尊重他们,不管他们的意见和我有多大的区别,我都做到换位思考,从好的方面去思考原因。俗话说,“锅碗哪有碰不着瓢盆的”,我和公婆有时也会闹一点意见,比如关于我儿子的教育管理问题。我的孩子是我公公婆婆帮忙照看大的,孩子是他们的心肝宝贝。平日里,我就发现他们对孩子有些娇惯,有时我会提出来,可是他们却不以为然。在孩子两岁半的时候,肠胃不好,经常闹肚子疼,又皮肤过敏,弄得我很烦躁。可能因为烦躁,我发现孩子的毛病越来越多,尤其是吃饭问题,总是不好好吃饭,等着喂,追着喂,哄着喂,挑食。有一次,我警告他自己吃,他拿我的话当耳旁风,我就严厉地批评了他,把他说哭了,全家人都没了吃饭的好心情。婆婆公公立刻心疼了,拉下脸来对我说:“吃饭时,别逗孩子哭!”我很气愤地说:“我那是逗他哭?难道他就不该管管吗?全让你们惯坏了!”饭都没吃完,就跑到自己的屋里。我越想越觉得委屈,于是,开始写日记,想倾诉一下自己的愤怒。翻开日记本,我看到了以前的日记,那里记下了我怀孕时,我们一家那么欢快地照相;孩子生病时,全家人怎样共同努力,终于孩子的病好了„„想到这些,我主动走出屋子,来到婆婆公公和孩子跟前,说:“小伙子,你大了,应该自己吃饭了,别怪妈妈说你,妈妈也是为你好。爸,妈,你们也别往心里去,我这个人不会说话。”我婆婆说:“那倒没事,我是怕孩子吃饭做病”。事后,我又找孩子不在身边的时候和公公婆婆谈了心,表达了我的意见,并且说,孩子不爱吃饭,虽有身体不适的客观原因,但大人也不能一味迁就他,他们都很赞同。通过这次谈话后,我们对孩子的教育管理有了更多的默契和一致。
我的孩子是在六口之家的大家庭里长大的,从小我就教育他孝敬老人,尤其是爷爷奶奶,因为他们一直照看你,不孝敬他们就是没有良心。我还给孩子买了《论语》,《弟子规》,《三字经》等书籍,和孩子一起诵读,再结合一个个小故事,让孩子知道应该如何孝敬老人。比如有什么好吃的,让她先给爷爷奶奶吃;多关心老人,比如主动给他们搬板凳,倒水,捶背,不惹老人生气着急„„对于《论语》,《弟子规》,《三字经》大部分内容,孩子背得都很好。我还经常结合词句教育他:“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在教育孩子同时,我也用这些话来反省自己,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我一定要为孩子树立榜样!
不管到什么时候,我都愿意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全心全意地孝敬他们二老,因为我爱他们,他们也爱我,我们互相支持和理解,其乐融融!
第五篇:孝敬公婆的好儿媳
孝敬公婆的好儿媳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在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古韩镇阳泽河村有这么一位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多少年来无怨无悔悉心照料公公、服侍婆婆,她用执着和坚韧,善良和勤劳,诠释了中华儿女孝敬父母的美德。她就是李风英,是一位有口皆碑的孝亲敬老的好儿媳,她的可敬可爱和高尚情操广为传颂。
一;大爱之心从自己做起
聪明漂亮的她,总是和蔼可亲,面带微笑,在学校是班里的班长,学校的校花,学雷锋积极分子,模范学生,70年代初和同班级的男班长申振华结为夫妻,当时婆家弟妹多,家庭非常困难,仅有一个窑洞和五间破房,在娘家排行最小的她来婆家成了老大,下地干活,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照顾弟妹,婚后几十年来没分过小家,她与两位老人,弟妹们朝夕相处。弟妹们结婚后,产床前每次都有嫂嫂的身影,大人的血裤,小孩的尿布,都要收拾干净,“嫂子比母”这话用在她身上一点都不过。在教育孩子上,她本着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的原则,身体力行做榜样。孩子们走向社会,不管在做人,做事,特别是品行方面都是佼佼者,邻里乡亲都夸风英有两个可爱、懂事、孝敬老人的娃。人常说;“人生最难找到的是知音,人生最难教育的是孩子。”她以身作则,影响孩子,感染孩子,在法治健全的社会中,以德育人显得
多么重要啊!她诚信热情,敬老爱幼,乐于助人,不仅对家人这样,对亲戚邻居也是如此。人人都说她品德高尚,有教养,村里谁家有事都要主动帮忙,有老人到家串门,她总要把好吃的东西送给老人,冷的食品在炉子上烤烤,再倒杯开水。有人问她;“你这样做是为什么?”她淡淡一笑,“道理我也说不出来,但我只知道,作为一个人,应该多做好事,多做善事。看见可怜的人,看见需要帮助的人我心就发软,不帮,良心不允许,这就是我做人的起码要求。”几十年就这样一晃而过。
二;点点滴滴从细微之处做起
人常说闺女是妈的贴身小棉袄,李风英却是婆婆公公的贴身小棉袄。提起她,邻里乡亲无人不晓。大家都知道,她对公公婆婆细心呵护,百般照顾。家里弟弟,弟媳在北京,丈夫要工作,因此照顾婆婆公公成了她生命的主题。她要经常亲手帮婆婆擦身、洗脸、洗脚,虽为媳妇,胜过亲女。每顿饭她总是先要问问婆婆公公想吃什么,挑他们最喜欢吃的去做,因此,多少年来她一直是吃着适合老年人口味的饭菜。婆婆患十几种慢性疾病,个性强,脾气急,心里烦,不好受,看什么都不顺眼,经常喜欢唠叨,她能理解这是病魔带给老人的一种痛苦发泄,她都默默地听着,心平气和的和老人谈心,化解老人的不平和郁闷。常常跟公公婆婆拉家常,说开心事,聊弟妹们的成长成功的经历逗老人乐,公公婆婆很开
心。邻里的婚丧嫁娶,亲朋好友办事上礼金,都要先听听公婆的意见,让他们感到在这个家还有地位、还有权、说话还算数。在日常生活中,她经常主动给老人买这买那,每当乡下赶集时,老太太一手拄拐杖,她一手搀着婆婆的腋下,迈着碎步陪伴左右,让老人的心不再孤独,知道的是媳妇,不知道的还以为是闺女呢!多少年来婆媳关系一直非常融洽,从未发生过不愉快,是邻里羡慕的和谐之家。
老人上了年纪,经常发生便秘、小便失禁、咳嗽之类的老年病,她总忘不了按时喂老人服药。公公年老体弱,瘫痪在床,长时间把身上都黏的红肿,她发现后及时让儿子买好褥疮垫,解决了老人的后顾之忧。她不嫌脏不怕累,一天天,一年年,始终让老人的家里保持着洁净舒适。她端屎接尿,洗衣喂饭,翻身子,换被褥,帮公公洗脸、擦身、换衣服、喂药、喂水。公公胃口差,需少食多餐,别人三餐他要六餐,每餐都要亲自端到手中,甚至喂到口中,老人不能自理的,全由其媳妇为其服务。说实话,一个中年妇女为其公公擦洗身子,难免有羞涩之处,可为了尽孝,她无怨无悔,实在难能可贵。
三、善解人意,于无声之处做起
婆婆去世后, 瘫痪在床80多岁的公公精神受到严重打击,她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为了解除老人的寂寞,照顾更加方便,她打破了世俗陈旧的观念,主动和公公住在一屋,在公公最孤独痛苦的时候给他精神上带来了极大的安慰。一个年近六十岁的女人,患有高血压,腰椎、颈椎增生,严重失眠,眼底出血,双手皲裂症,尽管这样也没有影响到她对老人的照顾。公公大小便失禁,经常拉尿在被褥上,满手裂口的她,每次清洗都钻心的疼痛,到冬天更可想而知,但她从不叫苦叫累,从不嫌脏怕臭,不厌其烦地将床上用品和衣服搓洗干净,有时一天要换好几次。每天一边给公公刮脸,一边和他谈心,一边按摩,一边拉家常,始终让老人开心。为了照顾老人,直到今天她都不会打牌摸麻将,她在默默的学丈夫怎样给公公抠干粪便,以便丈夫不在家时担当这份工作。公公去厕所是件大事,也许是常人能做到的,可别忘了她是一个儿媳,刚一开始双方都难为情。一次,公公多日没解大便,憋得满头大汗,疼痛难忍,急的喊救命,她没想那么多,边做思想工作边用手抠着干粪便,她那么认真,耐心,细致,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操作,终于解除了干结大便带来的痛苦,公公当场放声大哭:“你救了我一命,孩子,你不是儿媳妇,你是我的亲闺女”。
李风英说:“人生最难做好的是细节,人生最难处理好的是关系,特别是婆媳关系。人人都会老,家家有老人,我也会老,敬老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个人应尽的法律义务,也是做人的起码道德。当今中央倡导和谐社会,每个家庭都是社会的一个细胞,家庭的幸福和睦是社会的重要
组成部分,家庭和谐,社会才和谐,家和万事兴,国强民才富。”
这就是她多少年辛勤劳动,用自己的爱心对长辈尽显晚辈孝心的感人事迹。这是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感人故事。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像她贤惠、仁慈的媳妇,多少年瘫痪在床的公公能否活过这么开心的80春?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一个人孝敬一下长辈并不难,难的是多少年如一日的孝敬长辈。俗话说的好“久病床前无孝子”,而她几十年细心照顾公公、婆婆的感人事迹,使我们为之震撼,为之感动。
多少年来,她就是这样承传着这个优秀的民族传统,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从细微之处关心婆婆,孝敬公公,尽一切努力让老人开心,让老人感受到生活的快乐。如今,公公已经84岁高龄,由于她的悉心关爱,老人对晚年充满着更多的期望和憧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这位朴实无华的普通农家妇女身上散发着沁人的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