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孝敬公婆 勤俭持家 做好儿媳
孝敬公婆 勤俭持家 做好儿媳
英俊镇卫星村六社胡美丽
我叫胡美丽,今年36岁,爱人叫徐国斌。虽然家里的生活不是很富裕,但是我们一家人和和睦睦,老人开心,兄弟同心,邻里关心,感觉生活非常充实。
十多年前,我还是一个青春年少的农村姑娘。我同所有的女孩一样有着美好的梦想。父母也希望我找一个家境好些的、品行端庄的对象。但她心中有自己的主意,找对象是一生的事,一定要人品好,才能幸福一生。1996年经人介绍,我结识了卫星村六社的徐国斌。他人品很好,我们一见钟情,对于他困难的家境,我没有太在乎。我想:“只要夫妻合心,诚实正直,勤劳肯干就一定能过上好日子。”
几个月后,我们商量结婚的事儿。当时,别的女孩结婚前都要这要那的,什么冰箱、彩电、DVD、洗衣机、摩托车、金银手饰等。但我什么都没有要,我知道对象家经济拮据,要那么多东西,花那么多钱,将来欠下一大堆外债,婚后日子该怎么过呢。以后条件好了,有了钱再买不也一样吗,就是晚用几年吗。别人都说我傻,要那些东西欠的外债也不都是我还,还有他父母。但是我只是一笑了之。而且我还非常清楚,我爱人还有个弟弟,也马上到结婚的年龄了,对于只靠种地为生的二老来说,是个多么大的压力呀。既然选择了穷家,就得接受现实。
在农村,一般情况下,新过门的儿媳妇都要休息一两个月。走走亲戚,串串门,各家各户都认识认识。可是我没有,结婚的 第2天,就在家里收拾屋子、做饭、洗衣服、打水等,把家收拾得利利索索。婆婆和丈夫都劝我,刚过门,不用干啥,在家里歇着就行。我说,既然嫁到你们徐家了,就是家中的一员,就应该什么活都干,再说,咱们家经济不宽裕,二老年纪又大了,我们年轻的要多干点,勤快点儿,以后日子就能过好了。一番话,说得婆婆心里热乎乎的,笑容堆满脸上。
婚后的几年里,虽然生活不算宽裕,但全家人和和气气,婆媳关系融洽,夫妻之间相敬如宾,并且又添了一个小宝贝,感到生活非常快乐。但天有不测之风云,一有旦夕之祸福。2002年,公公由于劳累过度,得连重症胸膜炎腹水。给这个平静的家庭罩上了一层阴影。俗话说:“没啥别没钱,有啥别有病。”在农村,一般的家庭里没得过大病的看上去都挺好的,还能维持。可是一旦有得重病的马上就变成了贫困户,生活会一落千丈。我家就是这种情况。因为家里没有存款,根本承担不起高额的医疗费用。全家人都犯愁了,都不知道上去弄钱去。我劝大家:“愁不顶饭吃,不顶钱花,钱是人挣的,没钱也要治病,都出去借,哪管花利也成。”我从娘家借了6000多元,丈夫也借了5000多元,在加上家里仅有的2000多元,赶紧把公公送进了医院。由于治疗及时,公公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缓解,经过几个月的治疗和精心调养,病情有了很大的好转。但是从此却不能承担重体力劳动了。在我们一家人的精心照料下,公公的病好了。可是债还得还呀,全家人又犯愁了,这一万多元的债务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还上的。我想我和丈夫还有弟弟及弟媳妇都年轻,能干,可二老却年龄大了,干 不了重活,我们年轻人应该把债务接过来。我就找我的妯娌谈,我的妯娌也很开通,答应了老人看病的债务分担下来。我承担了7000元,老二承担了4000元。当时公公、婆婆都非常感动,逢人就夸娶了两个好儿媳妇。
可是债务领了,说话得算话,就得赶紧挣、赶紧还。看来只靠种地还债是很困难的了。我劝丈夫出去打工,自己在家打理承包田,在闲时也出去干零工,能挣一分挣一分。经过3年的努力,我终于和丈夫一起还清了债务,并且自己还有了积蓄。婆婆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全家人都沉浸在幸福和喜悦之中。我们夫妻俩现在每年都外出打工,一个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每个月都不忘给老人200元钱做生活费。
结婚十多年来,我总是喜欢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人品和性格,有人说我缺心眼,竟然干了些傻事、吃亏事。但我想,做人,应多些爱心,多些善心,多些感恩,日子才能过得有滋有味,幸福快乐。
第二篇:孝敬公婆好儿媳征文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孝敬公婆好儿媳征文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公公、婆婆也是我的爸爸、妈妈,所以我把他们就当成自己的亲生父母。俗话说: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我一直牢记这句话。也许是因为我们全家都是农民出身,且老家相隔不远,我们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正所谓:“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比如我们都是那么坦率真诚、朴素善良,又有些腼腆。在公公、婆婆、小姑、老公、我,后来又添了儿子一起相处的五年多日子里,以至于以后更长的日子里,我们越来越熟悉彼此的性格、癖好、为人处事的态度,从中我们也进一步做到了彼此间谦和理解,互相支持。
婆婆长年患类风湿病,骨骼已经严重畸形,走路都十分疼痛,动针线时间稍长一点,手就肿得老高;平时像洗衣、做饭这样可能接触凉水的活,我们都不敢让她做。此外,她老人家还有高血压,最怕着急上火,所以我们从不敢让她着急。当她不满时,我从不当场解释,而是事后当她心情平静后再解释。公公也患有高血压,心脏不好,再加上我老公大部分时间出差,所以我总是力所能及地关心和照顾老人们。只要有时间,我就收拾屋子,做饭炒菜。这时,儿子也常常喜滋滋地加入我的劳动大军,这样更有意思了。若是上班回到家,我必然先要看看婆婆气色怎样,感觉如何。吃完晚饭,给婆婆打好一足浴盆的热水,泡上包好花椒、水果皮的布袋,请她老人家泡脚。泡完脚后,再把盆子里的水倒掉。虽然有些费力,可是我总是坚持让她天天泡,这样对她的身体好。去年四月,婆婆因为风湿病加重起不了床,疼痛难忍,当时我公公加班脱不开身,我背着她下楼,我小姑在背后往上推着,又怕闪了老人家,她又一点力气也用不上,所以虽然婆婆不是很重,120多斤,压在我身上却好像大山似的,终于背下了楼,抬到出租车上。到医院后挂急诊,婆婆又吐了一片,我帮她擦身上,地下,一点点都打扫了。上班以后虽然很忙,但我每天都抽时间伺候婆婆,三个星期后,终于出院了。这是我嫁过门来后第一次看到婆婆病得这么厉害,当时我们的心情都很沉重。后来一直到现在一年的时间里,她又去了三趟医院,每次我们都守在她身旁。人得病时,心情也极差,我们都能理解,所以我们默默忍受她的一些埋怨。我们知道,病魔折磨她那么痛苦,她是实在难以忍受,才会说一些事后自己也知道小心眼的话。我也经常和谈起一些生活得更痛苦但是很坚强的人,让她看到希望,“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车道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从而使她充满自信,迎难而上。日常生活中,我时时处处提醒她注意保养身体,别凉着,吹着。每天傍晚,早点替她拉好窗帘,并且将边边角角都掩好。我婆婆性格直爽,非常要强,就怕给我们添麻烦,我就主动关心她,给她干活,比如经常和她聊天,替她端尿盆,搓洗内衣内裤,把这些事当成自己的事去做。
孝敬老人首先要尊重他们,不管他们的意见和我有多大的区别,我都做到换位思考,从好的方面去思考原因。俗话说,“锅碗哪有碰不着瓢盆的”,我和公婆有时也会闹一点意见,比如关于我儿子的教育管理问题。我的孩子是我公公婆婆帮忙照看大的,孩子是他们的心肝宝贝。平日里,我就发现他们对孩子有些娇惯,有时我会提出来,可是他们却不以为然。在孩子两岁半的时候,肠胃不好,经常闹肚子疼,又皮肤过敏,弄得我很烦躁。可能因为烦躁,我发现孩子的毛病越来越多,尤其是吃饭问题,总是不好好吃饭,等着喂,追着喂,哄着喂,挑食。有一次,我警告他自己吃,他拿我的话当耳旁风,我就严厉地批评了他,把他说哭了,全家人都没了吃饭的好心情。婆婆公公立刻心疼了,拉下脸来对我说:“吃饭时,别逗孩子哭!”我很气愤地说:“我那是逗他哭?难道他就不该管管吗?全让你们惯坏了!”饭都没吃完,就跑到自己的屋里。我越想越觉得委屈,于是,开始写日记,想倾诉一下自己的愤怒。翻开日记本,我看到了以前的日记,那里记下了我怀孕时,我们一家那么欢快地照相;孩子生病时,全家人怎样共同努力,终于孩子的病好了„„想到这些,我主动走出屋子,来到婆婆公公和孩子跟前,说:“小伙子,你大了,应该自己吃饭了,别怪妈妈说你,妈妈也是为你好。爸,妈,你们也别往心里去,我这个人不会说话。”我婆婆说:“那倒没事,我是怕孩子吃饭做病”。事后,我又找孩子不在身边的时候和公公婆婆谈了心,表达了我的意见,并且说,孩子不爱吃饭,虽有身体不适的客观原因,但大人也不能一味迁就他,他们都很赞同。通过这次谈话后,我们对孩子的教育管理有了更多的默契和一致。
我的孩子是在六口之家的大家庭里长大的,从小我就教育他孝敬老人,尤其是爷爷奶奶,因为他们一直照看你,不孝敬他们就是没有良心。我还给孩子买了《论语》,《弟子规》,《三字经》等书籍,和孩子一起诵读,再结合一个个小故事,让孩子知道应该如何孝敬老人。比如有什么好吃的,让她先给爷爷奶奶吃;多关心老人,比如主动给他们搬板凳,倒水,捶背,不惹老人生气着急„„对于《论语》,《弟子规》,《三字经》大部分内容,孩子背得都很好。我还经常结合词句教育他:“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在教育孩子同时,我也用这些话来反省自己,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我一定要为孩子树立榜样!
不管到什么时候,我都愿意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全心全意地孝敬他们二老,因为我爱他们,他们也爱我,我们互相支持和理解,其乐融融!
第三篇:孝敬公婆的好儿媳
孝敬公婆的好儿媳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在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古韩镇阳泽河村有这么一位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多少年来无怨无悔悉心照料公公、服侍婆婆,她用执着和坚韧,善良和勤劳,诠释了中华儿女孝敬父母的美德。她就是李风英,是一位有口皆碑的孝亲敬老的好儿媳,她的可敬可爱和高尚情操广为传颂。
一;大爱之心从自己做起
聪明漂亮的她,总是和蔼可亲,面带微笑,在学校是班里的班长,学校的校花,学雷锋积极分子,模范学生,70年代初和同班级的男班长申振华结为夫妻,当时婆家弟妹多,家庭非常困难,仅有一个窑洞和五间破房,在娘家排行最小的她来婆家成了老大,下地干活,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照顾弟妹,婚后几十年来没分过小家,她与两位老人,弟妹们朝夕相处。弟妹们结婚后,产床前每次都有嫂嫂的身影,大人的血裤,小孩的尿布,都要收拾干净,“嫂子比母”这话用在她身上一点都不过。在教育孩子上,她本着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的原则,身体力行做榜样。孩子们走向社会,不管在做人,做事,特别是品行方面都是佼佼者,邻里乡亲都夸风英有两个可爱、懂事、孝敬老人的娃。人常说;“人生最难找到的是知音,人生最难教育的是孩子。”她以身作则,影响孩子,感染孩子,在法治健全的社会中,以德育人显得
多么重要啊!她诚信热情,敬老爱幼,乐于助人,不仅对家人这样,对亲戚邻居也是如此。人人都说她品德高尚,有教养,村里谁家有事都要主动帮忙,有老人到家串门,她总要把好吃的东西送给老人,冷的食品在炉子上烤烤,再倒杯开水。有人问她;“你这样做是为什么?”她淡淡一笑,“道理我也说不出来,但我只知道,作为一个人,应该多做好事,多做善事。看见可怜的人,看见需要帮助的人我心就发软,不帮,良心不允许,这就是我做人的起码要求。”几十年就这样一晃而过。
二;点点滴滴从细微之处做起
人常说闺女是妈的贴身小棉袄,李风英却是婆婆公公的贴身小棉袄。提起她,邻里乡亲无人不晓。大家都知道,她对公公婆婆细心呵护,百般照顾。家里弟弟,弟媳在北京,丈夫要工作,因此照顾婆婆公公成了她生命的主题。她要经常亲手帮婆婆擦身、洗脸、洗脚,虽为媳妇,胜过亲女。每顿饭她总是先要问问婆婆公公想吃什么,挑他们最喜欢吃的去做,因此,多少年来她一直是吃着适合老年人口味的饭菜。婆婆患十几种慢性疾病,个性强,脾气急,心里烦,不好受,看什么都不顺眼,经常喜欢唠叨,她能理解这是病魔带给老人的一种痛苦发泄,她都默默地听着,心平气和的和老人谈心,化解老人的不平和郁闷。常常跟公公婆婆拉家常,说开心事,聊弟妹们的成长成功的经历逗老人乐,公公婆婆很开
心。邻里的婚丧嫁娶,亲朋好友办事上礼金,都要先听听公婆的意见,让他们感到在这个家还有地位、还有权、说话还算数。在日常生活中,她经常主动给老人买这买那,每当乡下赶集时,老太太一手拄拐杖,她一手搀着婆婆的腋下,迈着碎步陪伴左右,让老人的心不再孤独,知道的是媳妇,不知道的还以为是闺女呢!多少年来婆媳关系一直非常融洽,从未发生过不愉快,是邻里羡慕的和谐之家。
老人上了年纪,经常发生便秘、小便失禁、咳嗽之类的老年病,她总忘不了按时喂老人服药。公公年老体弱,瘫痪在床,长时间把身上都黏的红肿,她发现后及时让儿子买好褥疮垫,解决了老人的后顾之忧。她不嫌脏不怕累,一天天,一年年,始终让老人的家里保持着洁净舒适。她端屎接尿,洗衣喂饭,翻身子,换被褥,帮公公洗脸、擦身、换衣服、喂药、喂水。公公胃口差,需少食多餐,别人三餐他要六餐,每餐都要亲自端到手中,甚至喂到口中,老人不能自理的,全由其媳妇为其服务。说实话,一个中年妇女为其公公擦洗身子,难免有羞涩之处,可为了尽孝,她无怨无悔,实在难能可贵。
三、善解人意,于无声之处做起
婆婆去世后, 瘫痪在床80多岁的公公精神受到严重打击,她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为了解除老人的寂寞,照顾更加方便,她打破了世俗陈旧的观念,主动和公公住在一屋,在公公最孤独痛苦的时候给他精神上带来了极大的安慰。一个年近六十岁的女人,患有高血压,腰椎、颈椎增生,严重失眠,眼底出血,双手皲裂症,尽管这样也没有影响到她对老人的照顾。公公大小便失禁,经常拉尿在被褥上,满手裂口的她,每次清洗都钻心的疼痛,到冬天更可想而知,但她从不叫苦叫累,从不嫌脏怕臭,不厌其烦地将床上用品和衣服搓洗干净,有时一天要换好几次。每天一边给公公刮脸,一边和他谈心,一边按摩,一边拉家常,始终让老人开心。为了照顾老人,直到今天她都不会打牌摸麻将,她在默默的学丈夫怎样给公公抠干粪便,以便丈夫不在家时担当这份工作。公公去厕所是件大事,也许是常人能做到的,可别忘了她是一个儿媳,刚一开始双方都难为情。一次,公公多日没解大便,憋得满头大汗,疼痛难忍,急的喊救命,她没想那么多,边做思想工作边用手抠着干粪便,她那么认真,耐心,细致,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操作,终于解除了干结大便带来的痛苦,公公当场放声大哭:“你救了我一命,孩子,你不是儿媳妇,你是我的亲闺女”。
李风英说:“人生最难做好的是细节,人生最难处理好的是关系,特别是婆媳关系。人人都会老,家家有老人,我也会老,敬老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个人应尽的法律义务,也是做人的起码道德。当今中央倡导和谐社会,每个家庭都是社会的一个细胞,家庭的幸福和睦是社会的重要
组成部分,家庭和谐,社会才和谐,家和万事兴,国强民才富。”
这就是她多少年辛勤劳动,用自己的爱心对长辈尽显晚辈孝心的感人事迹。这是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感人故事。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像她贤惠、仁慈的媳妇,多少年瘫痪在床的公公能否活过这么开心的80春?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一个人孝敬一下长辈并不难,难的是多少年如一日的孝敬长辈。俗话说的好“久病床前无孝子”,而她几十年细心照顾公公、婆婆的感人事迹,使我们为之震撼,为之感动。
多少年来,她就是这样承传着这个优秀的民族传统,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从细微之处关心婆婆,孝敬公公,尽一切努力让老人开心,让老人感受到生活的快乐。如今,公公已经84岁高龄,由于她的悉心关爱,老人对晚年充满着更多的期望和憧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这位朴实无华的普通农家妇女身上散发着沁人的芳香。
第四篇:孝敬公婆
孝敬公婆好儿媳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这句古语在王芳身上是最好的体现!在她的家里每天都演绎着以孝感人、至纯至真的亲情!
走进王芳的家里,迎面扑来的是一种温馨和幸福!婆婆抱着自己的孙子高兴地说:“有这样的好儿媳,是我们前世修来的缘分呀,谁说婆媳关系难处,好处的很哩,她把我们当亲生父母,她就是我们的亲姑娘”!公婆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其实很多时候,孝敬公婆不需要做出那些惊天动地的大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就能结出温馨幸福的果实!
每次回家休假的时候,王芳都义不容辞给公婆干这干那。
由于工作的需要,王芳在家里的时间是有限的,家在巨野县城三十多里的农村小学,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每天都是早晨匆匆赶到学校,回来时夜幕降临。为了在这有限的时间里给公婆带来更多的欢乐,她是想尽了办法,每当星期的时候,早晨陪着老人去散步,上午和老人去逛市场,下午和老人练太极拳,晚上的时候和老人探讨养生之道,她亲自下厨给老人做出可口的饭菜,用她的话说:要让老人吃的舒坦,吃出健康,食疗总比药疗强!婆婆自豪的说:“要说养生学,儿媳妇比专家还厉害,她把枯燥的文字,给我讲得栩栩如生,以前身上那些乱七八糟的毛病也少了,我们是越活越滋润呀!”利用业余时间,王芳还学习了很多按摩的知识,在家的日子里,她天天给老人做按摩,婆婆由于年轻的时候工作太劳累,身体落下的毛病不少,于是她就根据婆婆身体的特点进行按摩治疗,在她的努力下,婆婆的身体日益康健!婆婆经常自豪的说:“我家的儿媳妇都快成为我的家庭医生了!”看到老人健健康康,王芳比吃了蜜还甜,什么是和谐幸福的生活,王芳给了我们答案!
在关心公婆日常生活的同时,王芳还很重视他们的精神生活!王芳跟同事聊天的时候经常说:“老人最怕的就是孤独,咱们做儿女的要多给他们精神上的慰藉”王芳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在家的日子里,天天陪老人唠家常,给他们讲学校的那些新鲜事儿,聊电视上那些啼笑皆非的细节,常逗得老人开怀大笑,婆婆经常说:“凤格可幽默了,笑一笑更年轻嘛”!在家的日子毕竟是短暂的,王芳经常想:我们出去上班了,老人照样感到很孤独,这可是个大问题呀!因此她想到了女儿,因为在她的脑海里有一个真理,那就是:孩子是连结三代人之间的纽带!于是她每天告诉儿子:“爸爸妈妈走了,你一定要听爷爷奶奶话。”直到今天,王芳一直有个习惯,每次打电话的时候总是询问:“今天爸爸妈妈累不累?”这句话折射出她那种牵肠挂肚的关心!
王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华民族以孝为先的传统美德!在她的思想里,只有让老人快快乐乐才是衡量儿媳妇是否孝顺的唯一标准,她把自古以来认为婆媳难处的说法抛向了九霄云外!她不但让公婆在晚年生活里得到了快乐,而且把一颗善良的心灵传递给了周围的人们!王芳孝敬公婆的事例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启示:建立和谐社会就先从孝敬老人开始吧!
第五篇:孝敬公婆是我们做儿媳的责任
孝敬公婆是我们做儿媳的责任
——姚王镇王庄村土家族媳妇杨珍银的美德事迹
在泰兴市姚王镇王庄村盐泥十组,有一位人见人夸的好媳妇,她就是土家族姑娘杨珍银。她年龄不大,识字不多,但常说的四句话十分令人敬佩。“家和万事兴,睦邻能生金,勤俭成大业,孝老大似天”,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1995年,她刚20岁,经人介绍从四川省秀山县来到王庄村盐泥十组戴金余家做第一个儿媳妇,她一踏进戴家不仅心中一寒。
戴家有三个儿子未找到对象,一个女儿也没有出嫁,主要原因一是条件差,全家6口人挤住在80m2的平房里,穿的衣服也比人家差得多。二是公婆与邻居的关系不和谐,经常发生口角,争吵、打架,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一度她曾有离开戴家的念头,后来在好心人的劝说下留了下来。此时,她暗下决心改变戴家的“命运”。她觉得先从改善邻居关系做起。为了改善邻居关系,她主动到邻里串门,少数民族的语言不通,便慢慢学,说泰兴话。努力用自己的言语亲近人,用行动感化人。在家里,她总是对公公、婆婆好言相劝,讲明和气生财的道理,请他们不要为鸡毛蒜皮的事和邻居斤斤计较,总想占人家的便利。在外面,她又主动帮人家做事,说话和气,尊重老人和长辈,帮人家接送小孩上学。经过两年的精心努力,社会上对戴家的变化赞不绝口,都说戴家娶了一房好媳妇。邻里的关系改善了,给戴家带来了福音。不久,小姑子出了嫁,大哥、三弟也找到了对象,为了改变家庭的贫困面貌,她做过铸件厂的造型工、经营过小生意,晚上还到公共场所搞卫生。经过一家人的共同努力,盖起了五间三层楼房,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日子越过越红火。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婆婆突发重病,必须住院治疗,杨珍银主动担起了服侍的责任,起早贪黑,忙里忙外,吃苦受累,把婆婆服侍得舒舒服服、干干净净。公公见到来人便说,媳妇胜过了自己的儿女。
对婆婆的服侍用心用情,婆婆一天天恢复健康,全家人充满了喜悦。谁知半年后,婆婆的旧病复发,去医院抢救治疗无效,几天后就病故了。她主动和丈夫将婆婆的后事忙完,大胆的提出,不让在世的公公有后顾之忧,把家分开,公公随我们过,不让大哥和三弟在工作上、业务上分心,让他们专心忙自己的家庭和事业。
有人说小杨真傻,“婆婆是她服侍,殡葬的,公公应该有老大和老三抚养,或兄弟三个轮流过,现在不考虑将来会吃苦不讨好。”凡听到此类的说法,她总是一笑了之。她说如果公婆只养了我丈夫一个儿子怎么办,人一生忙的钱物到最后还不是地球上的,只要家庭和睦,不让老人受气,不让兄弟们牵挂就行。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2011年,公公突发性中风。这对全家如同睛天霹雳。她和丈夫立即将老人送人民医院抢救治疗。当时,儿子上学,丈夫做水电生意,她一个人忙里忙外,烧茶、煮饭、喂饭、拉屎、拉尿、擦身子、洗衣服,将公公服侍得井井有条。经过两个多月的抢救治疗,公公的命是保住了,但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说话口词不清,不能下地走动,常年坐轮椅,睡床上,上床、下床总要抱来抱去。
为了全家人的生活不受影响,她无怨无悔主动担起了服侍公公的生活重担。为提高公公的生活质量,她是一日三餐调剂伙食,尤其是在帮丈夫外出送水暖器材时,不论路程远近,都要赶回家做饭、喂饭,为公公拉屎拉尿。公公的身块大,需要抱上床、抱下床。夏天,她不怕外人说笑话,给公公洗澡、梳头、擦身子。年复一年,她把公公服侍得又白又胖又干净,凡是来看公公的人,总赞扬小杨是一个好媳妇,是个尊老敬老的好榜样。公公也伸出大拇指指着她,发出内心的幸福和夸赞。
公公生病已七年多,现年已八十多,她始终无怨无悔地精心服侍他。杨银珍常说,“勤俭成大业,孝老大似天”,服侍老人、尊重长辈是社会的美德,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更是做儿媳的应尽义务和责任。社会的赞誉给了她极大的鼓舞。2016年,她被评为姚王镇“十大孝星”。
供稿人:葛荣华
陈西川
2018年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