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领群众奔富路 加快建设新农村(兰堡)

时间:2019-05-13 09:58: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带领群众奔富路 加快建设新农村(兰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带领群众奔富路 加快建设新农村(兰堡)》。

第一篇:带领群众奔富路 加快建设新农村(兰堡)

带领群众奔富路

加快建设新农村

——记沙河镇兰堡村党支部先进事迹

位于临泽县城西郊的沙河镇兰堡村,兰新铁路和312国道穿境而过,辖8个合作社,共404户1404人,耕地面积3078亩。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319元。村党支部下设8个党小组,78名党员,其中女党员12名,青壮年党员39名。自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村党支部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基本理论为指导,立足实际,创新思路,强化措施,进一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全面提升党建工作整体水平,推动了全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健康发展。兰堡村党支部曾多次被县、镇命名为“红旗党支部”、“先进党支部”。

一、完善机制,争创一流班子。村党支部以党建工作统揽全村各项工作,提出了“夯基础、提素质、强产业、促和谐”的发展思路,为做好全村各项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是抢抓村两委班子换届机遇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以热心农村工作,具有较高组织协调能力、作风民主、办事公道、清正廉洁、密切联系群众、能够积极带领群众致富增收为标准,在全村党员群众中选拔文化程度高,关心支持公益事业的同志进入村两委班子,优化了班子结构,提高了党支部班子的向心力和战斗力。二是健全配套调解、治保、民兵、共青团、妇代会等组织机构,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解决“有章理事”、“有人办事”的问题,提升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增强党支部在党员群众中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三是按照有利于党员发挥作

用的原则,合理划分党小组。在原有玉米制种党小组,日光温室蔬菜党小组,红枣产供销党小组的基础上成立了民事纠纷调处党小组,引导广大党员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促进党员发挥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先锋模范作用。四是进一步加大党员干部的培训力度。结合党员远程教育,依托县镇党校、农广校等培训阵地,积极组织党员群众参加劳动力技能、科技致富、设施农业等各类培训,增强了党员干部发展意识、科技意识、大局意识,提高了在工作中为民办实事、办好事,谋利益的能力。

二、加强管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一是抓学习,提高干部党员思想认识。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认真制定学习规划,精心组织集中学习党的政策和理论,农村实用技术、与农民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记写学习笔记,撰写、交流学习心得等方式,使党员干部思想认识明显提高。二是抓作风,提高为民服务意识。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健全和完善“三会一课”制度、民主生活制度、村务、党务公开制度等10项,多渠道征求对党员干部的意见、建议,通过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兑现党员服务承诺、监督党员履行应尽的义务等措施,干部作风明显好转,突出表现在今年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干部、党员积极参与调处,纠纷双方互谅互让,12起矛盾纠纷得到妥善调处。通过支部办实事,党员做好事等党性实践活动开展,党群、干群关系密切,村风、民风淳朴。三是抓管理,提高党员素质。在健全完善各项制度、全面落实“三会一课” 制度的基础上,结合“联心帮富”、“ 联户帮带” 等系列党性实践活动,对党员分类

管理,分层施教,结合党支部开展的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服务承诺、党员底线管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等活动,以设置的4大类8个岗位为基础,因人制宜在党员中推行服务承诺,使党员在不同的岗位发挥作用,进一步深化了党员设岗定责活动。2011年党支部培养党员科技示范户12户,党员致富明星户5人,培养产业化经营带头人10人,培养致富带头人中的先进分子2名,培养后备干部3人。

三、夯实基础,增加农民收入。村党支部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一在特色产业发展下功夫,提高产业效益。在稳定精品玉米制种面积的基础上,鼓励引导发展以日光温室、钢架大拱棚蔬菜、花卉制种为主的现代设施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今年,兰堡村按照 “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与张掖市金种源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合作,落实种植3250亩制种玉米;在八社集中连片流转土地150亩,新建钢屋架大拱棚15座,种植杂交白菜、四季豆、西葫芦、麦杆菊、锦葵、百叶草等蔬菜花卉制种;按照“合作社+公司+自管流转基地”的运行模式,起草制定了《沙河镇兰绿蔬菜专业合作社章程》,正与工商部门联系注册沙河镇兰绿蔬菜专业合作社。二扩大红枣基地建设。在村社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在312国道两侧集中连片定植红枣2986亩,在三、四社建成300亩红枣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目前已完成苗木移栽工作,为全县红枣基地建设起到了积极地示范带动作用。三依托地域优势,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促农增收。村党支部鼓励农户发展养殖、劳务输出、个体经

济。目前全村有养殖大户60户,劳务输出750多人次,从事个体经营和沿路经济42户;积极建设生态文明新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基础设施的完善,使全村走上了一条班子带动、产业拉动、项目支撑、强村富民的发展路子,有力地推动了全村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一是广泛开展政策、法律、科技等方面进农村活动,以宣传“建设新农村,弘扬主旋律”为主题,由6名党员参加组成“自娱自乐”的文艺宣传队,用相声、小品等节目,传播新科技、赞扬新风尚,充实了党员群众的精神食粮,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二是村党支部还组织群众开展“平安中心户”和 “五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五好家庭”等争创评选活动,使村风、民风有了较大的转变。三是着力改善村容村貌,全面提升了农民群众生活质量。村上开展了 “晾被子、净灶台、树新风、促发展”为主题的清洁家园活动,引导村民搞好环境卫生,树立文明新风,建立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广泛动员群众栽植国槐、榆叶梅等风景树800棵;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广泛动员农户,对农户房前、院后、屋顶、墙头、路旁的柴草、秸秆等三堆杂物集中开展清理整治,对个别防火意识差、行动迟缓的农户,村委会下发《柴草限期清理通知书》,并分批次组织到村委会集中观看高台4.24火灾事故警示教育片,进行再教育,增强了清理柴草的主动性。经过清理使全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力推进农村环境田园化建设。

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生活质量。结合“千名干部

下基层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紧紧抓住国家、省、市、县一系列政策机遇,加快实施以农田水利、电网改造、农民公寓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村上规划修建4幢110户农民公寓楼及村委会办公阵地、村文化广场建设,已完成项目立项、土地报批、地质勘测、信息采集、图纸设计等工作,目前工程预算及招投标等工作正在有序进行;兰堡村6.3公里渠道衬砌积极争取立项,已经财政一事一议奖补项目批文下达。

第二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带领群众奔小康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带领群众奔小康”的调查

今年暑假参加了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活动的主题是关于农村贯彻新政策问题。在这短几天里,我受益匪浅。现在的大学生,基本都待在学校学习,很少了解学校之外的情况。所以很感谢学校给我们这个任务,让我们有机会去体验学校以外的生活,并从中获取知识。我这次的主要任务是调查了解农村是如何落实新政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带群众奔小康。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任务。这是党中央从全局出发,总结经济社会发展经验,分析农村改革发展形势,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作出的战略决策。我们要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理解和把握新农村的科学内涵和时代特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带领群众奔小康。

第一天去村委会宣传部门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特点。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

“十一五”时期的新农村该是个什么样子,这是我们在建设中必须把握的。对此,《建议》提出了五条标准,也是五点基本要求,即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生产发展,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全局,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从而为增强农业富裕、农村繁荣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生活富裕,是指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广大农民收入,不断改善广大农民生活水平,使广大农民切实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

乡风文明,是指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切实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农村营造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风尚。

村容整洁,是指建设环境优美、生态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面貌。村舍整洁卫生,布局科学合理,社会治安良好,农民安居乐业。

管理民主,是指进一步健全农村各项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健全农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不断促进农村各项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程序化、制度化,从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的各项利益,使农民享受到更高、更充分的民主权利。

接着三天,我去采访了村干部,大概了解了一下村里的初步计划,随后又跟随干部和各负责人到处走访查看了一下,以下是获得的资料。

二、汪集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10年奋斗目标

1、搞好农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全镇着力培育、壮大蔬菜瓜果、棉花,水稻几大特色农业,同时,加快发展地方草鸡、瘦肉型猪等优势产业,确保全年经济产量有较大的提高

2、扩大农村三产总量,在发展规模上实现重大突破。要提高三产专业村发展水平,扩大药材、板凳、五金、钣金、纺织、服装、古董等三产专业村的规模,力争各个专业村的专业户再发展20%以上,全镇三产从业人员增加500人以上,在总劳动中占比达42%以上。要做好医疗保健、养老托幼、网上销售、仓库储运等新兴三产项目开发工作,大力拓展三产发展领域,要兴建投入50万元以上三产项目5-8个,以项目建设加速第三产业的发展。

3、搞好建筑企业,开发建设市场。

实行招商选资,扩大外资投入;拉长外贸短腿,扩大对外出口;鼓励出国就业,扩大劳务输出等等,以及党委对道路建设、水利建设、集镇建设、大文化建设和党建精神文明建设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实现党委提出的2010年的奋斗目标,各项事业都要有新思路、新举措,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在发展农业上,一抓高效农业,二抓项目农业,三抓质量农业。在社会事业建设方面抓好三个大块,一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二是集镇建设,三是大文化设施建设。

第五天参加了居委会干部会议,感觉干部对自身的要求都挺高的。对干部有了深深的敬意。真是人们的好公仆。

三、党员、干部要树立四股风气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党,关键在干部。党员干部要以“亲民、爱民、富民”为目标,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水平,促进党群、干群关系全面改善,党风政风焕然一新,实现“村美、民富、班子强”,在日常工作中树立好四股风气。

1、树立一股拼搏争先的风气。

在党员干部队伍中,有些人还缺少一种强烈的竞争意识,有的只满足于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有的缺乏远大的目标,工作做到哪里是哪里;有的认为当先进麻烦多,当后进批评多,不先不后居中游最稳妥。作为党员干部,要自觉地增强竞争意识,敢于同同行挑战,敢于同左右比高低,在争先中创造出一流的工作水平。唯有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以不屈不挠的毅力和精神奋力拼搏,就一定到达胜利的彼岸。

2、树立一股真抓实干的风气。

江泽民同志在一次讲话中要求每一位干部“在实干上下真功夫、苦功夫、深功夫”。所谓真抓实干,就是要出实招、干实事、求实效、出实绩,要象贤高村那样,逐步建成沟河成网、水质清爽、土地成方、绿树成行、大棚成片,体现田园风光,环境优美化,管理标准化,设施配套化,产品高效化,投资多元化,培训规范化,服务系列化,建造大公园、大花园、大菜园。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重的,要求是高的,困难是大的。如果一个干部布置工作时夸夸其谈,抓工作时蜻蜓点水,汇报工作时弄虚作假,瞎说一气,其结果必然是上级不信任、群众不喜欢、工作上去。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只要党委、政府一声号令,必须坚决响应,闻风而动,具体实施时雷厉风行、扎扎实实。凡能开一次会议解决的事争取不开第二次,今天能办的事不拖到明天,明天办成的事不拖到后天;能在下面办的事不带到上面来“研究”,能自己干的事不推诿给别人干,真正把各项工作抓到实处、落到实处。共产党员要做到“三干一吃亏”,首先是肯干,其次是会干,第三是带领群众一起干,在各种利益不好平衡的时候,自觉自愿地吃点亏。

3、树立一股勤政廉洁的风气。

作为一个基层干部,要做到勤政廉洁,首先自身行为要正。古语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要带领群众前进,干部自身必须做到“身正”。也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要牢固,勤于政务的态度要端正,秉公办事的原则要坚持,否则说话办事就会缺乏号召力,指挥人家就失灵。其次,自身形象要好。

四、搞好农业结构调整,加快步伐奔小康

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保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耕地和水资源紧缺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长期制约因素,人口增加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将对农业生产提出更高的要求。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不仅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因此,搞好农业结构调整是实现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需要。

1、提高农民对产业结构调整的认识。

在我国,人口不断增加,耕地不断减少,环境压力不断加大,已成为三大不可逆转的趋势。从我们中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来分析,中国有13亿人口,如果再不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人口膨胀,四海茫茫宿何处,土地减少,十亿敖敖吃什么?在旧社会里,我们的祖祖辈辈搞传统农业,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一熟棉花一熟麦,头发种来雪雪白,今年指望明年好,明年仍然一件破布袄”。解放后,毛主席领导农民翻了身,但人民生活改善进度不快,主要原因是大货隆,突出以粮为纲、队为基础,劳动强度高,农民收入低,七点钟八点钟,队长天天喊上工,学习毛选一刻钟,安排生活二十分钟,跑到田里九点钟,做出生活磨烊工,铁搭柄上撞瞌睡,未到点心望烟囱,一天只拿8分工,年终分配寥寥无几两手空。自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联产承包,搞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农民的积极性才得到了真正的发挥,老百姓才得到了真正的实惠,可打这样一个比仿:“初高级社是独木桥,走一步来摇一摇;人民公社是石桥,风吹雨打不牢靠;联产承包是幸福桥,人民生活象芝麻开花节节高;产业结构调整是金桥,创收致富有门道,百姓收入一年更比一年好。”

2、认真学习外地产业结构调整的先进经验。

解放日报曾经报道过“四亩转乾坤”这篇文章,介绍湖南省桃江县红云村农民杨国峰家有4亩地的庭院,一座气派的楼房建在鱼塘上,鱼塘的东头有二个猪圈,猪圈上挂笼养鸡,猪圈下砌二个沼气池,鱼塘北边是一行柑桔树,鱼塘的西南栽种着时鲜蔬菜,鱼塘上还爬着一架葡萄,寸土必争,物尽其用。而杨国峰的奇特之处在于种养殖的物质循环在他的庭院里表现得淋漓尽致、天趣盎然。楼房下是鱼儿纳凉的去处,楼房里的厕所粪便直达鱼塘,粪便掉入鱼塘喂鱼,鱼塘上点燃的沼气灯通宵达旦,诱来无数飞蛾,坠水的飞蛾成了鱼的上好铒料。猪圈上养鸡落下的鸡粪喂猪,猪粪流入沼气池产生沼气,沼气渣出口通向鱼塘再喂鱼。鱼塘里放养青鱼、白鱼、黄鲢头、鲤鱼、鲫鱼和甲鱼。柑桔树行间蓄水放养牛蛙、栽种茭白。鱼鳖混养三大好处,鳖的上下窜动为鱼塘产生氧气;鳖吃病鱼、死鱼,避免了鱼病的传染,鳖粪还是鲢鱼爱吃的铒料。柑桔树行间蓄水放养牛蛙,既满足了柑桔对水的需要,又使牛蛙得以柑桔树庇荫。4亩地里,杨国峰完成了“种、养、喂、烧、排”自然生态大循环。在我们德胜,种4亩地以上的人家不少,许多人面对黄土背朝天,一熟棉花一熟麦,去掉成本每亩净赚七、八百,少则二、三百,急得日里夜里睡不着,迫切需要改良品种,改进布局,调整结构,科学种田,提高效益,这是农民的愿望和要求。农业结构调整农民是欢迎的,但到底怎么调、怎么种,不少农民缺少门路、缺少信息、缺少资金、缺少技术,迫切需要领导的关心、干部的支持和帮助。我们要引导农民认真学习在结构调整中的先进经验,带领他们外出走走,让有条件的村民出出远门,开开眼界,把外地的经验带回来。即使对比较困难的农户,也要组织他们在本镇范围内取长补短。

3、鼓励农民在结构调整中创新发展。

农业这一行,看起来象花工多、成本高、劳力强、收入低,认为致富潜力不大。其实农业是一门科学,搞好了,决不是一无所有,而是财源滚滚。例如文俊4组村民邓兴华,利用暖棚培育蔬菜的科学办法,种植反季节蔬菜,春天卖卖韭菜芽,夏天出售大山药,秋冬季节卖番茄,一年四季好价格,七楼七底楼房砌了一长埭。种植业的发展只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有好,就大有前途,大有奔头。实践证明,产业结构调整是摇钱树、聚宝盆。

在我镇,养殖业的发展为农村发财致富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例如,贤高村7组农民吴永平和吴永鑫,兄弟二人合作养鸡有信心,前几年首次养鸡亏本8万不灰心,总结经验和教训,继续看书学习动脑筋,调查市场摸行情,扩大规模添本金,第二年养鸡6000套,获得净利13万,一次扭亏增了盈,两家老小笑盈盈。近几年养鸡市场变行情,养户增加添竞争,吴家兄弟有信心,科学养鸡动脑筋,年年净赚十万八万不费心,继续越干越有劲。随着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前几年鸽子的销路越来越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例如,退休教师吴玉兰和张仁道,每月二、三千块旱劳保,生老病残有依靠,可以高枕无忧活到老,可是他们觉得清闲无事没劲道,寻找养鸽致富道,采取自繁自养加自销,只需买点鸽饲料,利润效益斜气高,年年钞票赚到一提包,存入银行藏支票,困梦头里都在笑。

总之,在市场经济十分繁荣的今天,寻求致富项目,拓展农业结构调整的空间,加快调整步伐,提高农业结构调整质量。鼓励农民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创新发展,发挥农民的一技之长,推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4、解决农民在结构调整中的活思想。

农业结构调整虽然在全镇范围内轰轰烈烈地展开,已经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是在一部分群众中还存在着不求进取的思想观念。一是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的精神状态。这些人只求小发展,不求大跨越,满足于“一天三屯白米饭,老酒一天吃二餐,一只晕来二只素小餐,天天一包红塔山”的自满情绪。有些人家有外来收入,贪图享受,肉打饱,酒洗澡,香烟当柴烧,家中楼房高又高,产业结构调整脑后抛,于是不求进取、缺乏远大的目标。二是一味求稳,怕把风险的短期行为。这种人光满足于在责任田里种点油菜种点粮,收多收少不去讲,做好生活荡白相,嘴里薄汤汤,手里白相相,穿着粗光生,他们前怕儿狼后怕虎,杨树叶子怕落破头,只求低水平,不求高质量,只图年纪,不图名气。三是无所作为、消极懒散的精神面貌。这些人老是东游游西荡荡,三天二头牌打打,输脱钞票眼睛白洋洋,逢年过节一副寒酸相,年终要吃救济粮,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剩脚撬,活一天算二个半天,没有理想,没有抱负。四是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传统观念。这种人光是死呆板板田里做,不动脑筋找门路,肯定没得铜钿多,日子倒是蛮艰苦。俗话说,开了门头七件事,婚丧喜庆人情行里,吃穿住用,油盐柴米,有些人家上有老下有小,孩子上学,老人生病,支出多收入少,如果一直搞传统农业,只能在船头上跑马,走投无路,只有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解放出来,才是唯一出路

五.我对干部的建议

上述四种对象虽占比不多,但在各个村里都有类似情况。我们党员干部要有针对性地做好这部分人的工作,对小富即安的人要开导他们开阔眼界,不要坐井观天。要让他们看到山外青山楼外楼,还有先进在前头,结构调整争上游,富裕幸福创一流。对一味求稳、怕担风险的人要给他们鼓气、助威,要让他们明确竞争就是战争,市场就是战场,要稳中求进。按老常规办事,保持老蓝颜色不能改变面貌,只有拼搏,才能幸福。对消极懒散的少数人要严肃对待,教育他们勤劳致富,必要时,把他们从睡懒觉的床上拔起来,从牌桌上拉下来。对因循守旧的农户要帮助他们学技术、找项目,必要时给予解决资金等方面的困难,让他们尽快接受新事物、落实新项目、寻求新发展。

我们应当确立“一花独放不是春,万花齐放春满园”、“一人致富只是优,万家致富才是乐”的思想,积极引导农民当农业生产的技术骨干、副业生产的行家里手、个私企业的能工巧匠、新时代的创业者,自己富了不忘大家富,使全镇人民共同走上富裕道路。

六 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结束了,虽然有点累,但是还是非常高兴,能够真正的走进生活,体会生活,感受到农村的新变化以及未来的美好图景。让同时也感受到了农民伯伯劳动很艰辛,因此我们要珍惜粮食和一切食物。我相信,只要我们在胡锦涛同志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确立“一个宗旨”,牢记“两个务必”,实践“三个代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服从镇党委的正确领导,带领全村人民一心想小康、二手抓发展、三产新突破、四方齐动员,达到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吃穿不愁、八马园全、究竟怎么样、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要把德胜镇建成农业特色大镇、工业重镇、建筑业强镇、城郊服务业新兴集镇、三大文明建设先进乡镇,使汪集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镇更新,使汪集成为新洲区的优秀小镇,共创未来,携手前进。

第三篇:攻坚克难筑富路全力建设新农村

攻坚克难筑富路全力建设新农村

新垛镇党委、政府(2010年3月3日)

近年来,我镇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破解交通瓶颈、改善民生、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头戏来抓,坚持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大干快上,农村公路建设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2.8 万农民群众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全镇农村交通面貌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到了快速推进,镇村之间实现了统筹协调发展。

一、坚持强有力推进,确保农村公路建设顺利实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全市启动农村公路建设后,我镇及时召开全镇农村公路建设工作动员会,分析形势,宣传政策,部署任务,成立了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协调、督办全镇农村公路建设。二是政策重点倾斜。我镇相继出台了《新垛镇关于加快通村公路建设的意见》和一系列优惠政策,为农村公路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组织保障。三是注重宣传发动。为切实引导好、调动好、组织好农民群众的修路热情,我们借农村公路建设的强劲东风,大张旗鼓进行宣传,做到以村组为主要阵地,以送政务到村活动为主要载体,以利用广播、电视、标语、展牌等宣传为主要手段,以省市农村公路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和相关政策为主要内容,全面展开宣传攻势,把农村公路建设工程的重大意义、政策、任务和要求宣传到户、到人,使全镇农民群众形成“交通好、流通活、群众富”的共识,极大地激发了建设公路的热情。

二、坚持多渠道筹资,破解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瓶颈制约 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是关键。我们在筹资过程中,创新工作思路,坚持多措并举,多渠道、多形式筹措地方配套建设资金,形成了“政府扶助、企业捐助、老板能人出资、群众自助”的筹资机制。一是积极争取上级补助和国债资金,确保以奖代补资金足额兑现到位。二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把交通建设作为带动经济发展的实事工程来抓,千方百计加大对交通建设的投入,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作为一个经济条件欠发达的乡镇,我镇在财力十分吃紧的情况下每年仍挤出一定资金用于公路建设。三是采取“一事一议”办法,发动农民群众义务投工投劳。四是倡导社会各界捐助筹集资金。五是鼓励民营企业、在外能人老板“反哺”农村公路建设。通过以上方式,共筹资1745万元,2003年以来累计完成农村公路53公里,为我镇农村公路建设的稳步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三、坚持高标准监管,打造农村公路建设放心工程

质量是农村公路建设的灵魂。为确保建成放心工程,我镇严把“五道关口”。一是严把市场准入关。我镇38个项目全部实行公开招标,增加了工作透明度。二是严把材料进场关。对工程材料均进行检查验收,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现场。三是严把工程技术关。从路基处置、灰土施工到路面铺设,都按设计要求进行。四是严把工程监理关。镇政府聘请专业质量监督员,建立起了镇、村、群众三级质量监督网络,并采取“分片管理、查巡结合”的监管方式,对重点部位、关键工序、隐蔽工程、薄弱环节实行监督。五是严把社会监督关。由建设工程所在村选派责任心强的老党员、三职干部对工程建设全过程进行监督。通过严把工程质量“五关”,我镇项目全部达标。

四、坚持规范化管护,努力保障农村公路建设成果

在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同时,我们把管护和建设放在同等位置,努力克服重建设轻管养的倾向,实现农村公路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镇相继制定出台了《新垛镇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办法》和《新垛镇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考核实施细则》,并对农村公路管养机制进行了改革,建立了镇、村两级农村公路管理网络,招聘了一批责任心强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同时,按照农村公路管养工作正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要求,明确了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和养护工作职责。并落实了管养补助资金用于公路保养和管理养护工的工资发放,使全镇农村公路管养机制得以初步建立。在管养方式上,采取了常年养护、季节性养护、临时性养护相结合的方式。在管养内容上,推行“五定”,即定线路和里程、定人员、定经费、定标准和定考核办法,对公路日常养护实行百分制考核,并予以奖惩兑现。在管养资金的筹措上,我们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多方开辟筹资渠道,充分发挥受益群众、受益企业的积极性,把企业投资、群众投劳作为养护好农村公路的补充,有力地保障了农村公路的通达和通畅能力。在管养工作中,我们还注重加强农村公路政策法规宣传贯彻和群众的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爱路、管路、护路”的意识和自觉性,努力营造“爱护公路、人人有责”的良好社会氛围。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建立和完善农村公路建管养长效机制,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四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村党支部如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材料)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村党支部如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大黄村位于大英镇西北部,地理位偏远,号称“大英镇西伯利亚”。全村十六个村民组,1316人,362户,耕地面积3221亩,主要生产一麦一稻或一油一稻。全村党员54人,下设五个党小组,党员结构不合理年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创新意识不强。

近年来,大黄村的经济纵向比有发展,但横向与经济发展较快的村相比,生产发展缓慢,农民增收步伐不快,究其根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农民缺乏农村实用科学技术

农民习惯于种植小麦、油菜、水稻,主要是靠过去各级行政宣传、推动和推广,使他们掌握了优良小麦、油菜、水稻的种植技术。而现代高产、商效的农业生产靠的是的农业科学实用技术。比如说科学养鸡、养猪,靠的是新的科学养殖技术,有的党员群众想干但不敢干,怕投投入生产成本而收入不高或亏损。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农民自身文化素质不高;二是缺乏农村实用的科学技术。

二、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制约了农民增收。

一是道路制约了发展。大黄村级主干道多年失修,路面高低不平,车辆无法行走,农民种的西瓜等农副产品无法外运,小商小贩不愿上门收购。二是生产用水制约了发展。大黄村地处丘陵,易涝易旱,全村3221亩农田的农业生产全部依赖于村三级电灌站,而电灌站所有设备均为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产品,严重影响农村的生产用水。三是土壤不良、田块不平制约了发展。常年施用单一肥料,造成土壤不良,全村农田多数没有经过低细致改造高低不平,不利于大面积发展经济作物。

三、农民负担仍然较重

现在虽然国家不再征收农民的农业税及以前的三提五统,切实减轻农民的不少负担,但农民仍然要承担许多必需的和不少预见的负担。比如说:

1、小孩上学。国家现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但还没有全部免除学费,一旦小孩上了主高中和大学所带来的经济压力是巨大的。据调查:一个小孩从小学到大学毕业,最少花费十三万元,这笔开支对目前尚不富裕的农民来说是一个沉重的包袱。

2、生灾害病。生病是人人不可避免的,高昂的医疗费用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国家公务人员有医疗保险作后盾,而农民却必须自己掏腰包,往往是一个人辛辛苦苦干了一辈子,一场病花光所有的积蓄。

四、农民思想守旧,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不快。农民思想保守、落后,习惯于种植常规农作物,每年主要种植小麦、油菜、水稻。全村3221亩土地,种蔬菜和经济作物的仅的200亩左右目的是图省事,安于现状,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缺乏勤劳致富精神。

五、村党支部在发展生产上的宣传、推动力度不够。农村税费免收后,村党支部主要抓学习,计划生育和社会稳定等工作,因无资金来源,在宣传和推动生产上年做的工作很少。全村生产发展主要靠农民自发行动缺乏宣传力、推动力,村干部,党员缺乏带头作用,仅靠几个带头致富的农户自然带动是不够的。

农村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要贯彻落实这一战略决策,同样离不开村党支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而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是基础、是核心。因此村党支部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要做直接的宣传者、组织者和推动者。在新的形势下,村党支部如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呢?

一、切实提高农民素质。

文化水平较低、素质不高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素质也有了很大提高,但仍有部分农民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特别是与新农村建设提倡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差距较大。为此,我们村党支部一定要采取一切措施,千方百计地提高农民素质。一是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农村基础教育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农民文化素质的高低。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支持力度,促进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使一部分因贫困而失学或辍学的中小学得以完成基础教育,做到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一个都不能少。二是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目前很多农民子弟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后难以继续深造,而是步入社会加入到劳动力大军之中。针对这一现状,村党支部积极鼓励他们继续参加一结职业技术学习,为其日后求职打下一定基础。同时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民的素质,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三是积极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开展经常性的“三下乡”活动,多渠道提高农民的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农民素质,为农民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二、充分挖掘内部增收潜力。

在国家扶持农民增收的前提下,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我们在这方面迈出了较大步伐,方向是正确的,成效是明显的。但总的看,战略性结构调整的深度还不够,水平还不高,还大有文章可做,前景十分广阔,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一是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要在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继续按照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原则,走精细化、集约化、产业化的道路。二是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既是农村经济组织创新的有效形式,又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带动力量;既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又是推进农业区域化、专业化和提高农产品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三是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不能单纯地依靠数量增长、外延扩张,要转变增长方式,注重可持续发展。

三、切实减轻农民负担,降低农业成本。

减负、节本,实质上就是增收。目前由于农产品出现阶段性、结构性剩余,农产品价格走低的问题一时难以明显改善;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乡镇企业发展速度和效益下降,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也在减弱,农民外出打工的困难增多;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还需要一个过程。这些问题使得当前农民增收十分困难,因此,要下决心减轻农民负担,下功夫降低生产成本,让农民休养生息。减少农民的不合理开支,可以使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这也是增加农民收入一条现实途径。

四、加大劳务输出力度。

目前,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相对过剩,合理地安置剩余劳动力,不仅能创造相当可观的社会财富,而且对一个地方的社会稳定起到积极作用。大黄村去年外出务工人员达到120人,按照每人每年6000元计算,全年因外出务所得70万元,仅此一项就使大黄村人均收入增加近600元。村党支部应积极与镇劳动服务站联系,掌握信息,有组织地开展劳务输出,增加农民收入。

中央近年来一系列加强农业、支持农村、富裕农民的政策,极大地保护和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农村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农村改革迈出重大步伐,农村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展。但是,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对农业的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薄弱的状况并没有改变;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有建立;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消除;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改观。这“四个没有”使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成为当前最突出的矛盾。因此,农村改革和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保持农村发展好势头的任务非常艰巨。我们一定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话”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建设,努力实现农村经济稳定增长,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生态环境逐渐好转,农村基础建设逐步加强,使社会主义新农村早日建成。

第五篇: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武家洼书记武传中投身林业服务群众奔富路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武家洼村书记武传中投身林业服务群众奔富路 2001年,为进一步加快全村林业经济发展步伐,武传忠主动带头承包村西土地面积225亩。种植优质杨树丰产林107品种118亩,林业育苗102亩,种植农作物5亩,年收入4.9万元,其中90%来源于杨树丰产林和林业育苗。在武传忠的带动下, 全村134户群众发展起速生林2500余亩。2005年,他又引进了雪枣,建成了占地200亩的沂蒙大雪枣基地,带动了周围110余户,年实现收入200余万元。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武家洼村书记武传中排解“群众难”。2003年,硬化了1000余米长、18米宽的村内主路。2004年借助“村村通”工程,新修了村南路2000余米,彻底解决了群众行路难的问题。我村由于地下水受污染,人畜吃水困难。2005年在各级的扶持下我们新上了人畜饮水解困工程,先后投资70万元,打120米深水井一眼,铺设地下管道30000米,架设输电线路1300米,彻底解决了全村900余户群众的吃水问题。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武家洼村书记武传中开辟“致富路”。由于我村紧靠大地玉米有限公司,附近食品厂、糖果厂较多,村里男劳力企业上班,妇女到厂子包糖和饼干,在第二轮土地延包后,村民自愿进行了土地流转,把村南的土地承包给了“雪枣大王”唐兆青建成了350亩的大枣示范园,农艺师徐新翔建成了200亩的黄金犁示范

园,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2005年全村新发展个体工商户30家,安置就业人员650余人,盘活出租了2家闲置厂房,新发展食品厂2家。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武家洼村书记武传中建设“新农村” 完善了村庄规划,健全了《村规民约》;设立了垃圾箱,选配了5名卫生保洁员,规划了专用柴草场,推行了门前卫生“三包”,投资50000元对沂博路排水沟进行了清淤、盖板;搞好了跋山绿色通道1800米绿化,共挖条带8000米,栽植绿化树木2400株;投资100万元建设了沿街商住楼2000平方米。争取投资50万元对村输电线路进行集中改造。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武家洼村书记武传中班子建设经常化。我们深知打铁尚需自身硬的道理,从强化思想教育入手,大力加强村两委班子自身建设,村干部定下了三条规矩:一不贪,二不沾,三不违法乱纪。凡是要求别人做到的,我首先做到,禁止别人做的,我首先不做,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同时健全了村两委的各项规章制度,每周一次政策、理论、法律知识和科学文化学习,每月一个党员活动日,每季度一次民主生活会,每半年一次总结会。针对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查摆的问题,认真梳理,制定了整改措施,明确了整改责任人,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到目前为止,已全部整改,群众比较

满意。特别是在农村转移支付工作中,我们严格按照上级要求,走好民主程序,建好台帐,在保障村五保老人生活和公益事业的前提下,用于支付村两委干部工资,2004年以来,先后为6个五保老人办理了集中供养,其余全部用于发放干部工资和办公经费。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武家洼村书记武传中让群众满意的好书记 投资购买了垃圾桶,配备了环卫工人,明确了人员分工,划分了责任区;与沿路两侧店铺签订了“门前三包”责任书。同时,规定每口人每年出10元用于村内卫生保洁和垃圾清理,由保洁公司负责日常清理,彻底改变过去那种脏、乱、差现象,巩固环境综合整治成效。通过党委、政府与上级协调,多方筹措资金,目前已建成了6000平方米拆迁户安置楼,解决了拆迁户住房要求。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武家洼村书记武传中投身林业技改创新思路求发展 在发展丰产林的过程中,武传忠苦心钻研,一方面探索出了立体化种植模式,积极发展林下经济,林下种植百合30亩,建设养殖大棚6个,养殖鸡、鸭12000只,仅此一项增加收入4万余元。另一方面武传忠积极延长产业链条,实行自己育苗自己栽植,建立“育苗基地”102亩,先后培育黑松、百日红、杨树等优质绿化苗木,年出苗木60000余棵,实现收入20余万元。并把杨树苗低价拨给邻村乡亲,既方便了群众,又获得了收益,受到周围群众的一致好评。

下载带领群众奔富路 加快建设新农村(兰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带领群众奔富路 加快建设新农村(兰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