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年春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试卷
试卷代号:
姓名: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5年春季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试题(开卷)
2015年7月
一、论述题(50分)
1)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20分)
2)结合自己工作实际,谈一谈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才能做到实事求是?(30分)
作答要求:在回答第二个问题时,措施一定要合理、合法、可行,而且一定要结合自己得工作实际去谈。
二、材料分析题(50分)阅读以下材料,运用相关理论分析说明自己的观点。材料1:
2013年8月,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一刻也不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把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资料来源——《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
材料2:
国际家庭日前夕,全国妇联14日在北京举行全国“最美家庭”揭晓仪式。全国妇联主席沈跃跃为100户全国“最美家庭”揭榜并讲话。
沈跃跃说,全国“最美家庭”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良好家风的典范。她希望全国广大家庭注重家庭建设、加强家庭教育、传承良好家风,用好家风支撑起好的社会风气。她要求妇联组织立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三个注重”重要指示精神,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常态化推进寻找“最美家庭”活动,为实现中国梦凝聚起亿万家庭强大力量。
此次荣登全国“最美家庭”光荣榜的,有几世同堂、孝老爱亲家庭,有夫妻和睦、相携进步家庭,有传承家风、教子有方家庭,有勤俭持家、节能环保家庭,有热心公益、乐于助人家庭。这些家庭展现了我国亿万家庭崇德向善的精神风貌,反映出家庭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
材料3: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中央宣传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在中国网络电视台公开发布王进等“中国梦·劳动美”最美职工。王进、刘军、沙夕兰、谢坚、郑久强、秦世俊、鲁朝忠、钟日胜、肉孜麦麦提·巴克、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所特种发动机团队等个人和团体,热爱祖国、立足本职、锐意进取,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卓越的劳动创造、忘我的拼搏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梦·劳动美”的价值追求,展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品格,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为进一步学习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大力弘扬“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在全社会唱响“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主旋律,营造“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浓厚氛围,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决定,授予他们“中国梦·劳动美”最美职工荣誉称号,号召全国广大职工向他们学习。
材料4: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是基础性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要区分层次、突出重点。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干部带头作用,用他们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带动群众。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使之融入社会生活,让它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突出道德价值的作用。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激励人们崇德向善、见贤思齐,鼓励全社会积善成德、明德惟馨,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资料来源——《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
请根据材料回答:
1、结合材料,并联系实际,论述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20分)
2、联系材料,论述“最美”活动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分)
作答要求:在回答两个问题时,一定要结合材料展开论述。
试卷代号: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5年春季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开卷)
(供参考)
2015年7月
一、论述题(50分)
1、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20分)
答题要点:
第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第二,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制定和坚持贯彻这条思想路线,其目的是为了在客观存在的事物中找出其固有的、能够作为我们行动向导的客观规律性,用以指导实践、求得现实问题的解决。
第三,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出发点、根本点,是毛泽东思想的逻辑起点,贯彻毛泽东思想的始终。实事求是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出发点、根本点。
说明:本答案内容仅供阅卷教师参考。只要学生答题基本精神正确,论证能够自圆其说,应酌情给分,不要求学生答题文字与本答案完全一致。
2、结合自己工作实际,谈一谈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才能做到实事求是?(30分)答题要点:
说明:此题属于开放性的题目,只要考生结合实际,论述的合理、合情、合法,逻辑清楚,就可以适当给分。
二、材料分析题(50分)
1、结合材料,并联系实际,论述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20分)
答题要点: 第一,文化的内涵及其作用。狭义的文化是一种观念形态,与经济、政治并列,有关人类社会生活的思想理论、道德风尚、文学艺术、教育和科学等精神方面的内容。一定形态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形态的文化,一定形态的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地位。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和精神层面的质的规定性,凝结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价值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第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说明:本答案内容仅供阅卷教师参考。只要学生答题基本精神正确,联系材料的论证能够自圆其说,应酌情给分,不要求学生答题文字与本答案完全一致。
2、联系材料,论述“最美”活动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30分)
答题要点:
第一,“最美”评选活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集中表现。第二,“最美”评选活动本质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说明:此题属于开放性的题目,只要考生结合材料,论述的合理、合情、合法,逻辑清楚,就可以适当给分。
第二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卷
试卷代号: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5年春季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试题(开卷)
2015年7月
一、论述题(50分)
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20分)结合自己工作实际,谈一谈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才能做到实事求是?(30分)
作答要求:在回答第二个问题时,措施一定要合理、合法、可行,而且一定要结合自己得工作实际去谈。
二、材料分析题(50分)
阅读以下材料,运用相关理论分析说明自己的观点。材料1:
2013年8月,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一刻也不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把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资料来源——《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
材料2:
国际家庭日前夕,全国妇联14日在北京举行全国“最美家庭”揭晓仪式。全国妇联主席沈跃跃为100户全国“最美家庭”揭榜并讲话。
沈跃跃说,全国“最美家庭”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良好家风的典范。她希望全国广大家庭注重家庭建设、加强家庭教育、传承良好家风,用好家风支撑起好的社会风气。她要求妇联组织立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三个注重”重要指示精神,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常态化推进寻找“最美家庭”活动,为实现中国梦凝聚起亿万家庭强大力量。
此次荣登全国“最美家庭”光荣榜的,有几世同堂、孝老爱亲家庭,有夫妻和睦、相携进步家庭,有传承家风、教子有方家庭,有勤俭持家、节能环保家庭,有热心公益、乐于助人家庭。这些家庭展现了我国亿万家庭崇德向善的精神风貌,反映出家庭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
材料3: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中央宣传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在中国网络电视台公开发布王进等“中
国梦·劳动美”最美职工。王进、刘军、沙夕兰、谢坚、郑久强、秦世俊、鲁朝忠、钟日胜、肉孜麦麦提·巴克、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所特种发动机团队等个人和团体,热爱祖国、立足本职、锐意进取,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卓越的劳动创造、忘我的拼搏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梦·劳动美”的价值追求,展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品格,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为进一步学习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大力弘扬“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在全社会唱响“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主旋律,营造“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浓厚氛围,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决定,授予他们“中国梦·劳动美”最美职工荣誉称号,号召全国广大职工向他们学习。
材料4: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是基础性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要区分层次、突出重点。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干部带头作用,用他们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带动群众。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使之融入社会生活,让它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突出道德价值的作用。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激励人们崇德向善、见贤思齐,鼓励全社会积善成德、明德惟馨,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资料来源——《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
请根据材料回答:
1、结合材料,并联系实际,论述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20分)
2、联系材料,论述“最美”活动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30分)作答要求:在回答两个问题时,一定要结合材料展开论述。
这科就是考试,领通知单时必须交回来,用A4纸手写,抓紧时间,答题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试卷上必须写好自己的学号和姓名。
第三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读书笔记
《反对本本主义》 历史背景
是毛泽东1930年5月为反对当时中国工农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关于调查研究问题的重要著作。原名《调查工作》。这是毛泽东最早的一篇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著作。那时没有用“教条主义”这个名称,而叫它做“本本主义”。基本内容
在这篇著作中,毛泽东从认识论高度第一次鲜明地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等著名论断;阐明了社会调查的重要意义,以及调查的目的、对象、内容、方法和一些技术细节;揭露了教条主义的错误及其对革命事业的危害,批评了红军中一部分人安于现状、墨守成规、迷信“本本”、不愿作实际调查的保守思想。文中还表达了学习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思想,这是第一次明确提出党的思想路线,首次提出是1929年6月[1],强调共产党人要坚持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历史意义:这篇著作提出和阐明的重要思想原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和生动概括,是作者应用马克思主义从事社会调查,同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作斗争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它反映了毛泽东思想的三个基本点,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思想雏型,标志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初步形成。读后感:通过学习《反对本本主义》,对于克服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养成密切联系群众,站到群众中去,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话虽如此,做起来并冒得那么简单!文-革后,党内坚持两个两个“凡是”的思想,教条主义的理解毛主席的话,让活人寒心,也让英灵不得安身!如让毛主席知道,不抽他们几个耳光子那还行?正是因为错误的思想,才是国家经济建设困难重重,徘徊难进。毛主席曾在文中指出:“盲目的表面无异议的执行上级的政策,这不是真正执行上级的政策,这是反对上级指示或者对手那上级指示怠工的最妙办法。”何以如此?不东脑筋啊,不深入调查,具体的制定具体方案,只顾生搬硬套,造成损失,却因看上去“未犯错”而难以罪责,美哉,妙哉!损失在谁?还不是国家。我认为,对这种不作为的领导,应该重责!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基本内容:这是毛泽东在1930年给林彪的一封信。是为答复林彪散发一封对红军前途究竟应该如何估计征求意见的信。毛泽东在这封信中批评了林彪以及党内一些同志对时局一种悲观的思想。1948年林彪向中央提出,希望公开刊行这封信时不要提他姓名。毛泽东同意了这个意见。在收入本书第一版的时候,这封信改题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指名批评林彪的地方作了修改。
此文,进一步阐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
1、写作背景
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党的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入农村,国革命暂时进入低潮,毛泽东同志领导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但是,当时党内有“左”倾思想的人,仍幻想以大城市为中心举行武装起义;而以林彪为代表的有悲观思想的“右”倾机会主义者,在强敌进攻面前,怀疑革命根据地发展的前途,提出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他们不相信革命高潮很快就要到来,不愿经过艰苦奋斗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主张用轻便的流动游击方式去扩大政治影响,等到全国各地争取群众的工作做好了,再来一全国武装起义。历史意义:时中国革命的主观力量虽然弱,但是立足于中国落后的脆弱的社会经济组织之上的反动统治阶级的一切组织也是弱的。这样中国革命的走向高潮,一定会比西欧快。在1927年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若仅依据某些现象来看,党内同志们发生悲观的念头也是很自然的。但若从实质上看,那便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这在五卅运动及其以后的大革命运动已经得了充分的证明。马克思主义者对未来的发展和变化,只能说出个大的方向,不可能机械地规定时日。所谓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正如毛泽东所说的,“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的这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那时安定了不知多少党内的同志,使他们看到了希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正是这星星之火,使胜利的红色旌旗飘遍中国,点亮了中国革命的灯塔,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党凭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坚定信念和“艰难奋战而不溃散”的艰苦奋斗作风,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一个接一个的胜利。
读后感:做事坚持不懈,越挫越勇。当我们认定要做某一件事的时候,就要立场坚定,就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不要稍遇挫折时就产生悲观情绪,并把这一情绪一般化扩大化,从而感到胜利的渺茫就放弃所持,而应当越挫越勇,越是环境恶劣,越是艰难困苦就越要坚持,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成功机会。往往越到艰难的时刻,离胜利就越近。故毛泽东同志在信中提到,党内同志应该克服困难,在游击区域内建立红色政权以迎接革命高潮的来临。事实证明,正是共产党人的这一精神使他们走到了最后,走上了历史的最高舞台。成功首先要有坚定的信念,其次要有坚持不懈,艰苦奋斗的精神,最后要有正确的行事方法。三者缺一不可,没有信念,何谈奋斗;没有正确方法,何来事半功倍;没有锲而不舍,何以功成身就。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背景说明
是邓小平同志在1978年12月13日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这次中央工作会议为随即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充分准备。邓小平同志的这个讲话实际上是那次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基本内容 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主要谈的是:解放思想是当前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第二部分,确立解放思想的重要性之后,讲话强调,解放思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就是要真正实行无产阶级的民主集中制.我们需要集中统一的领导,但是必须有充分的民主,才能做到正确的集中.第三部分主要谈了对于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强调,处理遗留问题为的是向前看.最后一部分,讲话提出,要向前看,就要及时地研究新情况和解决新问题.历史意义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实际上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这个讲话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作了深刻系统的阐述。特别是提出“解放思想是当前的一个重大问题”、“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详尽地论述了解放思想的意义、任务、方法和重点,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禁锢,从而开始打破了党内长期存在思想僵化的状态,为开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莫定了极为重要的思想基础。邓小平在讲话中的这些重要思想观点的提出,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开端。读后感
在新时期的起始阶段及整个进程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世纪新征程中,始终是起统帅、开路作用的至关重要的问题。可以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一定要大力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以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创新而不可因循守旧的精神状态。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谨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时刻用这一思想武装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国家,我们更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并不断的丰富其内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的建设我们的国家,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时代背景
1979年1月18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理论务虚会,讨论工作重点转移后的理论工作问题。邓小平在会上作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1] 拨乱反正工作全面开始后,社会上极少数人曲解“解放思想”的口号,打着“社会改革”的幌子,夸大党在过去工作中的错误,企图否定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道路。基本内容
四项基本原则是:“第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第三,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第四,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这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国之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必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历史意义
四项基本原则从根本上规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性质、根本特征和根本方向,是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内容,是长期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体现了亿万中国人民的共同意志,是不可动摇的立国之本;而且写进了我国宪法,任何时候都要加以坚持。(3)四项基本原则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起着三方面的政治保证作用:一是保证有一个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二是保证有一个团结稳定的环境;三是保证有统一的意志和统一的行动。读后感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揭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反映了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要求,是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客观依据。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是党和国家团结、稳定、发展、进步的最重要政治基础:四项基本原则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就是通过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保证了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稳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全党就有一个明确的政治方向,全国各族人民就有一个团结凝聚的核心,一切活动和工作就 我们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
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我们的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我们的事业才能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第四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体系期末试题
一、论述题(50分)
结合实际,谈一谈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20分),理论联系实际,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它什么主义”?(30分)
二、材料解析题(50分)
材料1:
2013年7月23日,总书记在武汉召开部分省市负责人座谈会,他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这场伟大革命,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现在,走过了35年极不平凡的历程。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习近平指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需要解决的问题十分繁重。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研究、思考、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举措,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
习近平强调,要下大功夫总结和运用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下大功夫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改革开放的客观要求,下大功夫了解党内外对改革开放的各种意见和建议,下大功夫了解地方、基层和群众在改革方面做的有益探索。
材料2:
2013年9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八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作了为题《共同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发言。在发言中,他指出,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中国将坚定不移推进改革。我们正在就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总体研究,以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领域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加全社会创造活力。中国将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推进宏观调控、财税、金融、投资、行政管理等领域体制改革,更加充分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中国将努力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中国将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深化涉及投资、贸易体制改革,完善法律法规,为各国在华企业创造公平经营的法治环境,通过协商解决同相关国家的贸易争端。
材料3:
中国的改革又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头,美好的目标就在前面,风险和考验也摆在我们面前。总书记指出:“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矛盾越大,问题越多,越要攻坚克难、勇往直前。必须一鼓作气、坚定不移,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坚决打好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攻坚战。
---来源《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
1、理论联系实际,论述改革开放的目的?(25分)
2、结合材料,论述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性?(25分)作答要求:在回答问题时,一定要结合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展开论述。
第五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论文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的认识
***(姓名)
(***学院
***专业***学号)
摘要:在我国的分配体系里,按劳分配一直是最主要的分配方式,它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也为我国的经济建设与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分配制度的解放,而多种分配制度并存也激发了巨大的生产力,使我国经济发展实现了迅猛发展。但当前由于分配关系不顺,制度没有跟进,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问题没有处理好,使分配不当今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分配制度;按劳分配;公平;社会保障体系
一、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的形成
在建国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实行的是单一的按劳分配制度。这一时期收入分配制度演变的趋势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生活资料占有的均等化,实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进行的按劳分配。以公有制为基础,资源配置由国家计划决定.收入分配采取高度集中、完全排斥市场作用的单一的按劳分配制度。各部门、各企业的工资水平、就业量以及个人工资的调整都由国家计划决定。企业不是收入分配的主体。没有任何收入分配的自主权。这种分配制度忽视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权力过于集中。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咋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要“按照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计算报酬,克服平均主义”为标志.基本上完成了按劳分配原则在理论上的拨乱反正。批判和否定了在分配体制上的高度集中和平均主义的弊端。不仅正确地再现了按劳分配的基本精神.而且从根本上否定了平均主义。
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随着这一生产方式的普及,实现了农村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农村中传统的以“集体为主的集中统一分配”制度和“按工分取酬”的方式被“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的全是自己的”新型分配方式所取代。它明确划分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权、责、利关系,有效地将农民的收入同他们的劳动成果挂钩,使农村收入分配不再以生产队为基础,而是以农户为分配主体,因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农业劳动生产率有了大幅度提高,使农民收入水平、消费水平、生活水平也因此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在城市,1978年恢复奖励工资和计件工资制度,1980年企业开始试行“浮动工资制”.1983年企业调资首次同经济效益相结合,强调工资同职工的劳动成果挂钩,这是对多年来的“大锅饭”和“平均主义”的重大突破和否定。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实行以职务工资为主的结构工资制。与此同时。1981—1982年又重新调整了教科文卫、农林水气和机关事业单位知识分子的工资。实现了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起始目标。
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讲话后,我国对分配方式的认识发生了理论上的创新和突破:一是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明确了分配体制改革的客观依据和目标。在分配问题上,应该承认差距。不能搞平均主义,但也要防止差距过大。出现两极分化,最终目标是走共同富裕之路。二是在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上,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就使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走上了一条既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又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三是在分配制度上。十四大报告提出“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个人收入分配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四是对企事业单位采取灵活多样和宽松的收入分配政策。
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地提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以党的报告形式正式确认了按生产要素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至此,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得以形成并完备。
二、我国分配制度形成过程中的经验与要求
首先,要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社会主义必须走共同富裕之路,但怎样才能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改革开放以前,人们把共同富裕看成是全体人民在同一时间以同等速度富裕起来,这是一种误读。完全平均的观点最终只能打击先进、鼓励落后,严重地挫伤了人们的劳动积极性。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的带动后富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认和允许人们在收入方面存在差别,并且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差距的扩大,有其客观必然性。主要是:其一,因为劳动者的个人禀赋和家庭负担的不同,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必然产生收入和富裕程度的不同。其二,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拥有不同生产要素的不同社会成员也必然会产生收入的差距和富裕程度的不同。其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价值规律和竞争的作用下优胜劣汰,是具有不同竞争能力的人在富裕程度上必然出现差距。其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以及不同经济领域和部门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差别,也必然引起收入的差别和富裕程度的不同。这些造成社会成员收入和富裕程度产生和扩大差距的因素,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会长期存在,这就决定了共同富裕的目标只能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
从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出发,在处理“先富”与“后富”关系上,在不同的时期也应该有不同的重点。在一定时期内需要着重强调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而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就应该逐步把“共富”作为重点。
其次,要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
由于社会制度和历史时期的不同,看问题的立场、角度不同,以及所采用的标准不同,人们对社会公平的理解也很不同。在西方经济学界,公平与效率是收入分配中的一对概念,公平是指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均等化,而效率是指资源配置最优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公平的实质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满两极分化。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是科学发展观题中应有之意。
自从人类社会进入到阶级社会以来,公平或平等就成了人们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根据所反映的社会关系领域的不同,公平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在生产力不够发达的社会里,在人们的温饱问题没有解决以前,“人人有衣穿,人人有饭吃”就是一种对社会公平的向往。这种对经济平等的追求,对公平分配的渴望,就是狭义的公平。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正是在收入分配领域使用公平这一概念的,我们这里讨论的也主要是狭义的公平。如果人们平等的愿望超出了经济领域,即不仅要求经济平等,而且要求政治平等、法律平等、文化平等等,一句话,要求在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都平等,这就是广义的平等或公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求的就是广义的社会公平。胡锦涛同志指出:要“在促进发展的同时,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依法逐步建立以权力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这里就是在广义上使用社会公平这一概念的。而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就是坚持公平分配的制度前提,没有这一制度保证,社会公平就是一句空话。
最后,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深化企业和事业单位改革,保持社会稳定,顺利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大意义。这是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应从实际出发,坚持广覆盖、适当标准和基本保障与补充保障相结合,建立健全完善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商业保险与慈善事业等制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企业还是个人都物理单独承担社会保障所涉及的各项内容。因此,动员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力量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缓解社会矛盾,保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资料:
[1] 宋桂霞.我国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理论逐步完善.未来与发展,2009(3).[2] 罗福群.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与分配公平的认识.广东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5(2).[3] 陈新.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问题的几点认识.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8(4).[4] 李增梅,孔庆梅.健全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中国卫生经济,2007(5).[5] 梁玉祥.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分配制度的合理性.科技信息(学术版),2007(25).[6] 陈发奋.社会主义公平分配的理论探索与实践选择.2009.[7] 高冠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税务与经济,2007(1).[8] 白书祥.实现效率与公平互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分配制度的内在要求.求是学刊,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