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电大专科财政与金融农期末复习资料

2021-01-12 10:00: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2017年电大专科财政与金融农期末复习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7年电大专科财政与金融农期末复习资料》。

财政与金融(农)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财政: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集中分配一部分社会产品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形成的分配活动和分配关系。

2.财政职能:是指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具有的职责和功能,它是财政这一经济范畴本质的反映,具有客观必然性。

3.财政收入:是指国家预算收入,包括中央及地方各级政权的预算内收入及部分预算外收入。

4.财政收入规模:是指财政收入的数量界限。

5.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对社会产品所进行的强制的、无偿的分配,以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6.税收制度:是国家规定的税收法令、条例和征收办法的总称。

7.国债:是国家公债的简称,是国家为维持其存在和满足其履行职能的需要,采取有偿方式,筹集财政资金时形成的国家债务。

8.公募法:亦称公募拍卖法、公募投标法,即通过在金融市场上公开招标的方式发行国债。

9.财政支出是财政分配活动的第二阶段,是国家(政府)把筹集到的财政资金用于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分配活动,是政府履行其职能而支付的相应的费用的资金。

10.政府采购:又称统一采购或公共采购,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实体为了开展日常政务活动和为公众提供社会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的需要,在财政的监督下,以法定的方式、方法和程序,从国内外市场上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公共部门购买所需商品和劳务的行为。

11.行政管理支出:是指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及外事机构行使其职能所需要的经费支出。

12.国防经费支出:是指用于国防建设、国防科研事业、军队正规化建设等方面的费用支出。

13.社会保障:是国家向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就业机会以及遇到其他事故而面临经济困难的公民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

14.财政补贴:是指在某一确定的经济体制结构下,财政支付给企业和个人的,能够改变现有产品和生产要素相对价格,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无偿支出。

15.财政政策:指政府为了实现预定目标所采取的相应措施与手段。

16.银行信贷资金管理体制:是国家关于各类银行及其各级银行对信贷资金管理权限划分的规定。

17.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中央银行借助一些短期的、数量化的金融指标作为实现货币政策工具实施效果的传导体和指示器。

18.保险:可以从两个角度定义:一方面,保险是一种经济补偿制度;另一方面,保险是一种因合同而产生的法律关系。

19.起征点: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开始征税时应达到的一定数额。课税对象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但达到起征点时,全部课税对象,都要征税。

20.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或劳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商品和劳务,也包括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

21.复式预算:在预算年度内将全部财政收支按经济性质分别编制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通常分为经费预算和资本预算。

22.货币政策:中央银行为实现宏观的经济目标而采取的组织和调节货币信用量的经济政策,包括货币政策目标和货币政策工具两大内容。

23.信托:是财产的所有者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通过鉴定合格,将其财产委托信托机构全权代为经营、管理或处理的行为。

24.免征额:课税对象中免予征税的数额。对有免征额规定的课税对象数额中,只就其超过免征额的部分征税。

25.保值国债:在国债发行时已确定利率基数,但为了避免物价上涨损害债权人的利益,国债利率还随市场的物价水平的上涨而上涨。

26.信用:经济上的一种借贷行为,它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

27.货币政策目标: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所要达到和实现的某些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

28.国家预算:是国家财政的收支计划,它是以收支一览表形式表现的、具有法律地位的文件,是国家财政实现计划管理的工具。

29.转移支付制度:主要是指中央政府(或上级政府)对地方政府(或下级政府)进行无偿的财政资金转移所制定的制度,包括转移支付的原则,实现的目标,转移的形式、标准等方面的规定。

二、填空题

1.财政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经济条件),二是(社会条件)。

2.财政具有(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三大职能。

3.按收入形式可将财政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和(非税收)收入两大类。

4.财政收入按社会产品的价值构成分类,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剩余产品价值)部分。

5.我国现行税率可分为三种:(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和(定额税率)。

6.新中国成立后制定的《全国税政实施要则》是(1950)年公布实施的。

7.决定国债利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金融市场利率)、(银行利率)、(政府信用状况)和(社会资金供给量)。

8.国债的特征:(有偿性)、(自愿性)、(灵活性)。

9.安排财政支出的原则有(量入为出)原则、(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原则和(厉行节约、讲求效益)原则。

10.一个完整的政府采购程序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拟定采购计划)、(预测采购风险)、(选择采购方式)、(进行资格预审)、(执行采购方式)、(签订采购合同)、(履行采购合同)、(验收采购合同)、(办理资金结算)、(进行效益评估)。

11.行政管理支出按最终用途划分,可分为(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

12.文教科学卫生支出的性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文教科学卫生支出属于(社会消费性)支出和(非生产性)支出。

13.现代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保险)。

14.世界各国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主要是(由取得工资收入的职工和职工雇主各交纳一半的社会保障税)和(财政支出中的转移性支出资金)。

15.财政补贴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减少补贴项目)、(明确补贴重点)、(规范补贴方式)、(提高补贴效率)。

16.以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为标准分类,财政支出可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17.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模式大致分为:(高度集中)、(分散管理)、(统分结合)的管理模式。

18.我国中央国库业务由(中国人民银行)代理。

19.狭义的财政管理体制就是(国家预算)管理体制。

20.信用形式主要有(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民间信用)。

21.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是特殊的金融管理机构。

22.西方通货膨胀成因理论中,需求拉上论侧重(社会总需求)的过度;成本推动论侧重(社会总供给)的增加。

23.税收的形式特征,通常被概括为三性,即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征。

24.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方法有(成本——效益)分析法、(最低费用)选择法、(公共劳务)收费法。

25.我国统一货币流通包括(现金流通)领域和(转账结算)领域。

26.信托的职能有(财务管理)、(资财融通)、(信用服务)。

27.紧缩财政政策的措施主要有(削减)财政支出和(增加)税收。

28.各国金融机构体系一般包括三个环节:(商业银行)、(中央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

29.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又是个(历史)范畴。

30.国债的发行价格一般有三种:(平价)、(折价)、(溢价)。

31.财政信用措施主要有:(公债)和(财政贷款)。

32.(股份制)银行是现代商业银行的主要形式。

33.原始存款的策源地是(中央)银行,派生存款的策源地是(商业)银行。

34.中央银行具有(政策)职能、(管理)职能、(服务)职能。

35.外汇市场有(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之分。

36.我国的预算年度采用(历年制),即从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对日止。

37.《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三、单项选择题

1.财政属于(B)范畴。A.生产

B.分配

C.交换

D.消费

2.财政是以(A)为主体的分配关系。A.国家

B.企业

C.个人

D.法人

3.目前,我国税收收入约占财政收入的比例为(D)。A.60%

B.70%

C.80%

D.90%

4.财政收入数量的下限实际上就是政府履行(C)对财政收入的最低需要量。A.各项工作

B.各项任务

C.各项职能

D.各项计划

5.征税的依据是(C)。A.生产资料所有权

B.产品所有权

C.国家政治权

D.剩余价值支配权

6.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主要是起因于(B)的不同。A.纳税人

B.课税对象

C.税率

D.加成和减免

7.(A)是通过在金融市场上公开招标的方法发行国债。A.公募法

B.承受法

C.出卖法

D.支付法行法

8.当国债采取(D)发行时,如果银行无法将国债全部推销出去,则可能导致非经济货币发行,从而引起通货膨胀。A.直接公募法

B.间接公募法

C.承受法

D.出售法

9.衡量和考察财政支出的指标通常是以财政支出的(A)来表示的。A.绝对量

B.相对量

C.实际指标

D.效益指标

10.财政支出过程实质上是一个(D)过程。A.发放补贴

B.利息支出

C.回笼货币

D.资源配置

11.下列属于人员经费的是(A)。A.职工福利费

B.公务费

C.业务费

D.修缮费

12.现行的预算管理办法于(C)起实行。A.1995.1.1

B.1996.1.1

C.1997.1.1

D.1998.1.1

13.(A)是国家财政对农村集体经济单位和农户的各项生产性支出的支援。A.支援农业生产支出

B.农林企业挖潜改造支出

C.农林部门科技三项费用

D.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的事业性支出

14.(A)是指社会保障完全靠当前的收入满足当前的支出,不为以后年度的保支出作资金储备。A.现收现付制

B.完全基金制

C.部分基金制

D.先收后付制

15.国家财政对某些企业或项目的贷款利息,在一定时期内给予全部或一定比例的补贴,称为(D)。A.价格补贴

B.外贸补贴

C.房租补贴

D.财政贴息

16.在全国或整个地区建立一个管理机构,集中管理社会保险事务的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模式是(A)。A.高度集中

B.分散管理

C.统分结合D.其他

17.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相联系的信用形式是(A)。A.商业信用

B.银行信用

C.国家信用

D.消费信用

18.银行在技术上的创造货币能力能否发挥,从根本上说,取决于(D)。A.银行贷款

B.银行存款

C.提现率

D.社会再生产等若干内在因素

19.(B)具有“信用创造”的功能。A.中央银行

B.商业银行

C.保险公司

D.证券公司

20.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必须同时具备(C)。A.强制性、相关性、可控性

B.可测性、可控性、固定性

C.可测性、可控性、相关性

D.可靠性、可控性、相关性

21.表示远期汇率低于即期汇率,称为(B)。A.升水

B.贴水

C.平价

D.兑换收入

22.(B)银行是现代商业银行的主要形式。A.私人

B.股份制

C.国家

D.中央

23.保险是一种(B)制度。A.经济管理

B.经济补偿

C.社会保障

D.社会福利

24.(D)是在买进或卖出即期外汇的同时,卖出或买进远期外汇,以避免汇率风险。A.即期外汇交易

B.远期外汇交易

C.地点套汇

D.掉期交易

25.一般而言,社会成员中,通货膨胀的受害者是(C)。A.政府

B.企业

C.居民

D.投机商

26.(A)是因进出口商品而引起的收支。A.贸易收支

B.劳务收支

C.单方面转移

D.特别提款权

27.财政产生的条件是(B)。A.政治和文化

B.经济和政治

C.经济和效益

D.政治和历史

28.(C)的利率是根据市场物价变动幅度而浮动的。A.固定利率国债

B.市场利率国债

C.保值国债

D.普通国债

29.地方各级政府预算由本级(B)审查和批准。A.政协

B.人民代表大会

C.法院

D.财政部门

30.在编制预算时就已经安排了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称为(C)。A.决算赤字

B.财政赤字

C.赤字财政

D.财政结余

31.在财政收入中居于主导地位,起着决定作用的是(C)。A.C

B.V

C.M

D.C+V

32.财政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的无偿的、单方面转移的支出是(B)。A.购买性支出

B.转移性支出

C.可控性支出

D.不可控性支出

33.下列属于公用经费的是(A)。A.公务费

B.工资

C.职工福利费

D.补助工资

34.财政赤字是否具有扩张社会需求的作用,主要取决于(C)。A.财政透支

B.动用上年结余

C.是否具有“创造货币”的性质

D.发行国债

35.财政分配的目的是为了满足(C)。A.个人消费的需要

B.企业生产的需要

C.社会的公共需要

D.家庭的生活需要

36.劳动力再生产费用也是决定(A)高低的主要因素。A.剩余产品价值率

B.产品合格率

C.工资增长率

D.物价指数

37.国债是指(C)以债务人的身份,采取信用方式,通过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所形成的债务。A.企业

B.团体

C.政府

D.个人

38.财政补贴的对象是(B)。A.政府机构

B.企业和居民

C.失业者

D.伤残人

39.(B)是商业银行经营资金的主要来源。A.银行资本金

B.存款负债

C.向中央银行借款

D.同业拆借

40.我国的中央银行是(A)。A.中国人民银行

B.中国银行

C.中国工商银行

D.中国农业银行

41.(B)是指保险人将其承担的保险业务,以承保形式,部发转移给其他保险人的保险。A.原保险

B.再保险

C.单一保险

D.综合保险

42.(A)是金融机构之间旨在调剂资金头寸余缺的一种短期资金融通的货币市场业务方式。A.同业拆借

B.票据承兑

C.票据贴现

D.国债回购业务

43.(B)是由银行发行的一种票据,俗称钞票。A.支票

B.银行券

C.大额存款单

D.股票

四、多项选择题

1.资源配置职能是通过财政收支改变资源在(ADE)的配置。A.地区之间

B.国有和集体企业之间

C.个人之间

D.产业部门之间E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之间

2.经济稳定的含义包括(ABDE)。A.充分就业

B.物价稳定

C.企业收支平衡

D.国际收支平衡

E.合理的经济增长率

3.在现实经济社会中,V与M的比例关系的确定,主要表现为(AD)。A.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B.物价高低

C.外贸顺差

D.劳动力再生产费用的多少

E.原材料消耗的高低

4.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ABCDE)。A.生产技术装备程度

B.劳动者的技术熟练程度

C.劳动组织和管理水平

D.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

E.自然条件

5.税收具有(ACD)的特征。A.强制性

B.层次性

C.无偿性

D.固定性

E.深刻性

6.我国现行流转税的税种有(ABCD)。A.增值税

B.消费税

C.营业税

D.关税

E.资源税

7.国债的偿还方式主要有(ABCDE)。A.分期逐步偿还法式

B.抽签轮次偿还法

C.到期一次偿还法

D.市场购销偿还法

E.以新替旧偿还法

8.国债偿还的资金来源主要有(BCDE)。A.企业税后留利

B.国家预算资金

C.预算盈余

D.发行新债收入

E.偿债基金

9.以国家职能为标准分类,财政支出可分为(ABCDE)等。A.国防支出

B.行政管理支出

C.社会文教支出

D.债务支出

E.经济建设支出

10.政府采购制度的基本内容有(ABCD)。A.政府采购政策

B.政府采购法规

C.政府采购程序

D.政府采购管理

E.政府采购特点

11.我国行政管理支出包括(ABCDE)。A.行政支出

B.公安支出

C.国家安全支出

D.司法检查支出

E.外交支出

12.国家可以利用(CDE)等多种手段,全方位支援农业生产发展。A.国家预算的支农资金

B.预算外资金的支农资金

C.银行发放的农业贷款

D.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

E.减免农业税

13.社会保障主要包括的内容有(ABCD)。A.社会保险

B.社会救助

C.社会福利中的一部分

D.社会优抚

E.社会分配

14.按补贴的经济性质分类,财政补贴可分为(AB)。A.生产补贴

B.生活补贴

C.现金补贴

D.实物补贴

E.财政贴息

15.影响财政收入规模下限指标的因素,一类是刚性的,下列中属于刚性因素的有(ACDE)。A.国防费支出

B.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支出

C.行政管理费支出

D.警察部队支出

E.教育费支出

16.分税制包括(ABCE)等多方面内容。A.分税

B.分权

C.分征

D.利润分成E.分管

17.商业银行的管理原则可概括为(ACE)。A.盈利性原则

B.行政性原则

C.安全性原则

D.政策性原则

E.流动性原则

18.金融市场的功能有(ABDE)。A.融通资金

B.积累资金

C.管理资金

D.降低风险

E.宏观调换

19.财政是个(ACD)范畴。A.经济

B.政治

C.历史

D.分配

E.文化

20.国债偿还的资金来源主要有(BCDE)几个方面。A.企业税后留利

B.国家预算资金

C.预算盈余

D.发行新债收入

E.偿债基金

21.内在稳定器主要包括(ACE)。A.累进的公司(企业)所得税

B.增值税

C.个人所得税

D.消费税

E.有明确条件规定的个人的转移支付

22.保险的职能有(ACE)。A.分散危险

B.组织收入

C.组织经济补偿

D.安排支出

E.融通资金

23.具有代表性的西方国家通货膨胀成因理论有(ABCDE)。A.需求拉上论

B.成本推动论

C.菲利普斯曲线论

D.结构失调论

E.国际传导论

24.财政具有(ACE)职能。A.资源配置

B.经济核算

C.收入分配

D.储藏

E.经济稳定

25.税收三要素是指(ABC)。A.纳税人

B.课税对象

C.税率

D.附加和减免

E.违章处理

26.决定利率水平的基本因素是(BD)。A.税率水平

B.平均利润率

C.企业管理水平

D.借贷市场中资金供求对比状况

E.固定资产使用率

27.国际租赁包括(ABCDE)。A.金融租赁

B.经营租赁

C.维修租赁

D.衡平租赁

E.回租租赁和综合性租赁

五、判断并改错

1.财政是以企业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错。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2.社会保障是现代社会保险的核心内容。

错。社会保险是现代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

3.信用是一种经济上的借贷行为,它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双方面让渡。

错。信用是一种经济上的借贷行为,它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

4.借款负债是商业银行经营资金的主要来源。

错。存款负债是商业银行经营资金的主要来源。

5.信托的基本职能是信用服务。

错。信托的基本职能是财务管理。

6.财政是国家凭借全社会生产资料所有权集中分配一部分社会产品。

错。财政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集中分配一部分社会产品。

7.财政补贴的主体是企业。

错。财政补贴的主体是国家。

8.信用的基本职能是提供和创造货币的职能。

错。信用的基本职能是资金再分配的职能。

9.商业银行存款是中央银行最主要的资金来源。

错。流通中货币是中央银行最主要的资金来源。

10.降低风险是金融市场的基本功能。

错。融通资金是金融市场的基本功能。

11.财政在社会再生产四大环节中属于流通环节。

错。财政在社会再生产四大环节中属于分配环节。

12.确定税种的主要标志是纳税人。

错。确定税种的主要标志是征税对象。

13.广义的财政管理体制就是国家预算管理体制。

错。狭义的财政管理体制就是国家预算管理体制。

14.利率灵敏性率大于1,市场利率上升,银行收益减少;市场利率下跌,银行收益增加。

错。利率灵敏率小于1,市场利率上升,银行收益减少;市场利率下跌,银行收益增加。

15.掉期交易一般是为了投机牟利。

错。掉期交易一般是为了轧平头寸。

16.奴隶社会财政范畴得到延伸,产生了国家公债和国家预算。

错。封建社会财政范畴得到延伸,产生了国家公债和国家预算。

17.市场经济中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能够自动出现。

错。市场经济中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不能自动出现,因为就业和物价的整体水平是由总需求水平确定的,并与当时的生产能力有关。

18.劳动生产率是决定剩余产品价值率中M所占比重大小的决定性因素。

错。劳动生率的高低是剩余产品价值率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19.定额税率是不分课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只规定一个比例的税率。

错。定额税率是按单位课税对象直接规定一个固定税额。

20.起征点就是课税对象数额中免于征税的数额。

错。起征点是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开始征税时应达到的一定数额,课税对象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但达到起征点时,全部课税对象都要征税。

21.市场利率国债的利率是随市场物价变动幅度而浮动的。

错。市场利率国债的利率是依市场的供求关系等随时变动。

22.国债不存在社会负担问题。

错。国债的负担存在三个方面:一、认购者,即债权人的负担;二、政府,即债务负担;三、纳税人的负担。

23.所谓量入为出,就是用支出制约收入。

错。所谓量入为出,是指在合理组织财政收入的基础上,根据收入安排支出,支出总量不能超过收入总量。

24.转移支出是指政府在商品和劳务市场上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

错。转移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的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主要包括政府部门用于补贴、债务利息、失业救济金、养老保险等方面的支出。政府财政付出了资金,却没有获得任何商品和劳务所得。

25.业务费属于人员经费支出。

错。业务费属于公用经费支出。

26.工资、职工福利费属于公用经费支出。

错。工资、职工福利费属于人员经费支出。

27.财政投融资是一种政策性投融资。

对。

28.价格补贴是一种世界性的金融经济现象。

错。价格补贴是因国家价格政策形成有关方面的利益变动而由国家给予的补贴。

六、简答题

1.简述财政三大职能的含义。

答:资源配置职能是通过财政收支改变资源的配置,实现资源结构的合理化,使社会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得到高效利用,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收入分配职能是指国家财政通过集中性收支调节社会上收入与财富的分配,使之达到公平与公正的分布状态。经济稳定职能是指通过财政分配实现经济稳定的目标,即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合理的经济增长率。

2.简述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及其实质。

答:国家预算管理体制是在中央与地方政府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规定预算收支范围和预算管理职权的一项根本制度。其实质是处理预算资金分配和管理上的集权与分权,集中与分散的关系问题。

3.简述国际金融市场的概念及其特点。

答:国际金融市场是国际货币金融业的总和,它由经营国际货币业务的金融机构所组成。其具有以下特点:它不受任何一国法规的确管制市场的范围广,包括西方国家所有的离岸金融业务中心,非居民投资者和借款人可以任意选择投资和借款地点。市场上的借贷活动,主要是在外国贷款人或投资人与外国借款之间进行的。市场上的借贷的货币,以西方发达国家的货币为主。

4.简述国债的特征。

答:有偿性:通过发行国债筹集的财政资金,政府必须作为债务如期偿还。还要按事先规定的条件向认购者支付一定数额的利息。自愿性:国债的发行和认购建立在认购者自愿承购的基础上,认购者买与不买,购买多少,完全由认购者自己根据个人和单位情况自主决定,国家并不能指派具体的承购人。灵活性:国债发行与否以及发行多少,一般完全由政府根据财政资金的丰裕程度灵活加以确定,不能通过法律形式预先加以规定。

5.简述相机抉择稳定器的概念及主要的财政政策工具。

答:相机抉择稳定器指为了使经济达到预定的总需求水平和就业水平,政府根据不同情况所采取的财政措施。相机抉择稳定器主要包括调整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水平;调整税率;调整税收起征点和减免税规定;调整转移支付条件;调整加速折旧政策等。

6.简述中央银行一般性政策工具的内容。

答: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在法律赋予的权限内,通过调整法定准备金率,控制商业银行信用创造规模,从而间接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操作方法。再贴现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再贴现率,直接影响金融机构的资本金和准备金,间接干预市场利率及货币市场的供求关系,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操作方法。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直接参与有价证券买卖,从而影响和控制市场货币供应量及利率的一种操作方法。

7.简述中央银行三大职能的含义。

政策职能:根据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相应确定货币政策目标和制定金融政策,通过利率、信贷、汇率汇率等措施,改变社会货币信用的总量和方向,影响金融机构的可用资金和利润,最终使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在微观领域得到落实。管理职能:为保证金融体系的健全和稳定,防止金融紊乱给社会经济造成的危害,必须采取法律的、经济的、行政的措施,对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进行必要的管理和监督。服务职能:中央银行有义务对政府、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多种金融服务。主要体现在其办理的各种业务中。

8.简述治理通货膨胀的一般措施。

答:紧缩政策:通过紧缩财政支出和银行信贷达到收缩货币供应量以抑制通货膨胀的措施和方法。紧缩财政支出的措施主要有削减财政支出、增加税收;紧缩货币政策的措施主要有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供给政策:通过发展生产,增加社会总供给,以弥补供需缺口,从而解决通货膨胀的措施和方法。供给政策运用的措施一般有:降低所得税、提高固定资产折旧率、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更新设备和调整产业结构等。控制物价和工资:政府采取限制物价和工资上升的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时物价上涨的过猛势头,但不宜长久使用。币制改革:当通货膨胀已达到恶性程度时,应该是实行币制改革。历史上曾采用过废弃、恢复和减值三种。

9.简述制约信用扩张与收缩的因素。

答: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了保障存款人的利益,减少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以及实现金融的宏观调控,中央银行用法律规定商业银行在吸收存款中必须缴存存款准备金的比率。它与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和派生存款量成反比。2、付现率:亦称现金漏损率,指借款人以现金形式支取贷款的数量占贷款总量的比例。借款人以提取现金形式支取贷款,使得银行的存款余额减少,在法定存款准备金不便的情况下,意味着银行必须减少贷款的发放,由此引起整个银行体系信用规模的缩小。

10.试述金融市场的功能。

答:1、融通资金的功能:是金融市场的基本功能。一是资金供需双方的融资;二是金融机构间的融资;三是地域间的资金转移,有利于国际与地区间的经济合作和往来。2、积累资金的功能:金融市场上资金短缺方运用股票、债券的发行筹措资金,从事生产活动;资金盈余方则通过购买股票、债券,将自己的一部分积蓄提交给证券发放者,从事投资活动,这样,以金融工具为媒介,完成了资金投资、增值、积累的全过程。3、降低风险的功能:金融市场拥有众多的金融工具可供投资者选择。金融工具有高度的风险性,金融市场的运作有以严格的法定规则为依据。这一切使投资者一方面能分散风险,另一方面有可得到法律的保护,起到降低风险的作用。4、宏观调控的功能:金融市场是中央银行推行货币政策的场所,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吞吐基础货币,直接调控社会货币供应量。金融市场上金融工具的买卖和发行,实质是资金的重新分配和组合,利率的变动使资金得以优化配置,实现经济的宏观调节。

11.税收有哪些特征?如何理解?

答:1、强制性:指国家依据法律征税,而并非一种自愿缴纳,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否则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2、无偿性:指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就成为国家所有,不再直接归还纳税人,也不需要付给纳税人任何代价。3、固定性:指国家征税以法律形式预先规定征税范围和征收比例,便于征纳双方共同遵守。

12.简述分税制的概念及其优点。

答:分税制是在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事权的基础上,按税种划分各级政府财政收入的一种预算管理体制。其优点:1、有利于理顺并规范各级政府间的财政分配关系,消除政府之间财力分配的随意性,使各级政府真正建立起独立的一级预算。2、有利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在促进整个财政收入增长的同时,逐步提高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增强中央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3、有利于实现政企分开和政府职能的转移,有利于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4、通过建立统一、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对老、少、边、穷地区的财政支援,逐步缩小地区是的差距。

13.财政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

答:1、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2、财政分配的对象主要是剩余产品。3、财政分配的形式一般采用货币分配形式。4、财政分配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

14.简述收入分配职能的含义及主要内容。

答:收入分配职能是指国家财政通过集中性收支调节社会上收入与财富的分配,使之达到公平与公正的分布状态。主要内容:1、调节企业利润水平。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调节使企业的利润水平能够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和主观努力状况,使企业在大致相同的条件下获得大致相同的利润。2、调节居民个人收入水平。既要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要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15.财政收入的分类。

答:1、按收入形式分类。(1)税收收入。(2)非税收收入。2、按国民经济部门分类。(1)农业收入;(2)工业收入;(3)建筑业收入;(4)交通运输业收入;(5)商业收入;(6)服务业收入;(7)其他行业收入。3、按社会产品的价值构成分类。(1)生产劳动中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2)劳动者创造的新价值。

16.影响财政收入数量的下限和上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财政收入数量的下限指标的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刚性因素,是政府存在、实现其固有职能必不可少的开支。另一类因素可以带有一定弹性,但也要有一定保证,主要是指生产性支出。财政收入数量的上限指标,要受三个因素制约:国民收入总量;剩余产品M总量;M中留给企业自行支配的总量。

17.税收有哪些分类?

答:1、按课税对象分类可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五大类;2、按税收的计税标准分类可分为从价税与从量税;3、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类可分为价内税与价外税;4、按税负能否转嫁分类可分为直接税与间接税;5、按税收的管理权限分类可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

18.税制由哪些要素构成?

答:税制由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附加和减免、违章处理等基本要素构成。

19.简述国债的种类。

答:国债的种类有:1、按照国债发行的区域为标准,可分为国内债务和国外债务。2、按照偿还期限为标准,可分为短期国债、中期国债和长期国债。3、按照债券是否流通,可分为可转让国债和不可转让国债。4、按照利率情况为标志,可分为固定利率国债、市场利率国债和保值国债。5、按照借债的方法不同,可分为强制国债、爱国国债和自由国债。6、按照国债的计量单位为标准,可分为货币国债、实物国债和折实国债。

20.论述财政支出对经济的影响。

答:一、购买性支出对经济的影响:1、对流通领域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和劳务必须通过市场销售以后才能进入消费,市场上必须有足够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销售才得以实现。2、对生产领域的影响。(1)当购买性支出增加时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增长,这会导致市场价格水平上升,生产企业利润提高,企业会因利润率提高而扩大生产,所需的生产资料的增多,又可能推动生产生产资料的企业扩大生产,所需劳动力的增多,又引起就业人数的增多,从而引起消费品的社会需求膨胀,生产消费品的企业的生产规模同样可能因之而扩大。(2)

21.简述政府采购制度的特点。

答:政府采购制度具有以下特点:1、采购行为法律化、制度化;2、采用集中或相对集中的管理体制;3、采购过程中遵循竞争、透明和公平原则;4、采购方式灵活多样;5、具有国际性和开放性。

22.如何控制行政管理费的规模?

答:第一,合理调整规划支出范围,严格支出的管理与监督,硬化预算约束力。第二,精简机构,控制人员编制,提高行政支出效率。第三,深化与优化行政组织结构,转变行政职能和完善行政体制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改革。

23.简述文教科学卫生支出的内容。

答:一、按支出的部门划分:文化事业费、教育事业费、科学事业费、卫生事业费、体育事业费、通讯事业费、广播电视事业费,此外还包括出版、文物、档案、地震、海洋、计划生育等项事业的事业费支出。二、按支出的用途划分:1、人员经费支出,2、公用经费支出:公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业务费。

24.试论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与筹资模式。

答:从世界各国的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看,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由取得工资收入的职工和职工的雇主各交纳一半的社会保障税;二是财政支出中的转移性支出资金。社会保障资金的筹资模式,大体上有以下三种:一、现收现付制:社会保障完全靠当前的收入满足当前的支出,不为以后年度的保险支出作资金储备。其特点是:在社会保险开始实施时,保险费率比较低,但随着社会事业的不断发展,其收入要随支出水平平均上升幅度经常作出调整。二、完全基金制:为社会保险设立一种基金,这项基金在数量上能够满足今后向投保人支付保险津贴的需要。其特点是:投保人的缴费水平可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不变,从而可以避免缴费水平随着保险支出增加而不断调整,但完全基金制要求在实施社会保险初期实行较高的缴费率,以建立基金。三、部分基金制:缴费水平在满足一定阶段支出需要的前提下,留有一定储备。其特点是:根据分阶段平衡的原则调整缴费率,缴费率在保险举办初期较低,以后随着支出的提高分阶段提高,从长期看,缴费率呈阶梯式的上升趋势。

25.大多数国家能接受的国家预算的原则有哪些?

答:影响较大并为大多数国家所接受的国家预算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条:1、公开性:是指全部预算收支必须经过人代会(议会)审查批准,并向社会公布,使之置于人民监督之下。2、完整性:是指国家预算应包括它的全部财政收支,不准少列收支、造假账、预算外另列预算。国家允许的预算外收支,也应在预算中有所反映。3、统一性:是指国家预算是由中央级预算和地方总预算组成。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都要列入各级预算中;下级预算都要包括在上级预算中;各级预算都要统一在国家预算中。4、可靠性:是指预算收支数字的依据必须可靠,计算正确,不能假定,更不能任意编造。5、年度性:是指国家预算必须按年度编制,要列清全年的财政收支,不允许将不属于本年度财政收入的内容列入本年度的国家预算之中。

26.试比较单式预算与复式预算的不同特点和作用。

答:复式预算同单式预算比较,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作用:从对财政活动的反映程度看,单式样预算具有全面性和综合性,可以较为明确地反映财政活动的总体情况,更符合统一性和完整性的预算原则;缺点是没有按财政收支的经济性质分别编列和平衡,看不出各项收支之间的对应平衡关系,特别是不能反映经济建设工程效益的具体情况,不利于进行宏观调节与控制。复式预算正好相反,虽然总体功能较弱,但对收支结构和经济建设工程状况的反映则较为明确,可以根据财政收入的不同性质,分别进行分析与管理,有利于国家职能的分离,有利于提高财政支出的经济效益,有利于实行宏观决策和管理。从操作过程来看,单式预算简洁、清楚、全面,编制和审批也比较容易;复式预算科学、严谨,便于政府对财政活动进行分析,有利于对收支的控制。

27.试述预算外资金的特点。

答:预算外资金的特点;1、自主性:是指预算外资金作为地方财政、国有企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自收自支的资金,支配权和使用权属于上述单位,由它们自主支配和使用。2、专用性:是指预算外资金一般都有专门用途,应该专款专用,不能任意混用,如折旧基金是用于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的、养路费是用于公路维护保养的等等。3、分散性:是指预算外资金属于非集中性资金,其来源项目繁多,并分散由各地区、部门、企业和事业单位掌握使用,资金的支出有多种用途。4、灵活性:是指预算外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比较灵活,可以由各单位根据国家的有关制度规定,自行安排使用,而不必像预算内资金那样,经过繁琐的审批手续,管理方法也可以多种多样,以适应预算外资金的活动特点。

28.简述财政目标的主要特点。

答:财政目标有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财政目标一旦确定,便具有必须实现的约束力。政府对财政目标的选择不是任意的,而是对目标实现途径、实现手段以及实现方式进行科学的分析与思考之后,经过必要的程序确定下来的。第二个特点是财政目标既可以是一元的,又可以是多元的。一般地,一个国家的财政目标往往不只一个,而是多个。第三个特点是在时效上的阶段性。从根本上说,财政目标的确定与实现,最终取决于社会经济与政治条件,而在不同时期,在不同的社会历史阶段上,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与政治条件是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条件的阶段性,决定了财政目标在时效上的阶段性。

29.简述五种信用形式。

答:1、商业信用:是指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形式。通常所说的企业间赊销和预付货款就是其主要做法。在发生商业信用过程中,一般要“立字为据”,作为债权储务关系的证明,即所谓商业票据。2、银行信用:是指银行以货币形式向企业或个人提供的信用。它包括两方面活动:一是银行以吸收存款等形式,筹集社会各方面的闲散资金;二是通过贷款等形式运用所筹集到的资金。3、国家信用:是指政府的借贷活动,其主要形式就是由政府发行债券以筹措资金。作为国家信用的工具就是公债和国库券。政府发行债券有两种情况:一是发行短期国库券,期限在一年之内,目的是解决财政先支后收的矛盾;另一种情况是发行长期公债,以筹措资金弥补当年财政收支赤字或进行长期投资。4、消费信用:是企业或金融机构对消费者个人提供的信用,一般直接用于生活消费。消费信用有两种类型:一是类似商业信用,由企业以赊销或分期付款方式将消费品提供给消费者;一是属于银行信用,由银行等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以抵押贷款方式提供资金。5、民间信用:在民间个人之间存在的借贷关系,习惯上称之为个人信用或民间信用。这种借贷过去主要是用以解决生活困难。现在,民间信用常常是人们为发展生产和从事流通活动筹措营运资金的渠道,资金使用方向有了重大变化。

30.简述金融工具的特征。

答:金融工具一般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偿还性:是指各种金融工具(除股票外)一般都载明到期偿还的义务和期限。第二,可转让性,即流动性,是指金融工具可在金融市场上买卖、转让。金融工具持有人可随时将金融工具出售,获取现金。凡能随时出卖而换回现金的金融工具,一般称之为流动性强。第三,安全性:是指投资于金融工具的本金安全收回的保障程度,或者说避免风险的程度。第四,收益性:是指投资于金融工具能给投资者带来收益的能力。

31.简述制约货币供应量的因素。

答:实现上,银行在技术上的创造货币能力能否发挥,从根本上说,取决于社会再生产若干内在因素:1、企业和部门的贷款需求。在商业银行具有存款并可派生的条件下,如果国民经济运行状况不好,企业不愿扩大生产,也不打算向银行申请贷款,商业银行也难发挥其派生能力。显然,只有经济稳定增长,经济形势看好,企业才会积极寻求贷款以扩大生产,商业银行才有机会扩大贷款和存款派生能力,乃至达到派生的最大限度。可见,银行能否扩大货币供应,并不在于银行本身愿望,而在于经济发展状况。2、企业、单位和居民持有现金的状况。客户提现率是影响商业银行派生能力的一项因素。而客户愿意持有多少现金,是高些还是低些,又能由许多客观经济因素决定的,如居民收入水平的变化,金融机构发展的程度,流通体制和交易方式的变化等等。

32.简述现代银行的主要特征。

答:现代银行的主要特征有:1、利率水平适当,一般都低于社会平均利润率,如英格兰银行一开始就规定利率为4%~6%,这样就使职能资本家通过借贷进行投资有利可图。2、信用功能扩大,除经营存贷款外,还发行货币,代客户办理信托、汇兑、信用证、有价证券投资等业务。3、具备信用创造功能,早期银行具备“信用中介”功能,但不具备“信用创造”功能。现代银行是信用中介机构相信用创造机构的统一,而“信用创造”则是现代银行最本质特点。4、现代银行多为股份制形式的银行。5、现代银行的业务经营活动日趋现代化、多样化和国际化。

33.简述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特征。

答: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特征主要有:第一,经营目标是为了实现政府的政策目标。一般的金融机构经营活动更多的是考虑自身的利益;而政策性金融机构是隶属于政府的金融机构,严格执行政府的意图,不以盈利为主要经营目标。其经营目标是为了实现政府的政策目标。当然,政策性金融机构作为金融机构,也要在经营活动中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第二,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预算拨款。另外还有向政府借款、向国内外发行由政府担保的债券、向国内其他金融机构借款和向国际金融机构借款等。第三,资金运用以发放中长期贷款为主。贷款利率一般低于同期限的一般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第四,贷款重点是政府产业政策、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中重点扶植的项目。如对重点发展的产业开发贷款、基础建设贷款、改善环境的建设贷款、社会福利建设项目贷款。

34.简述商业银行的管理原则。

答:商业银行的管理原则:1、盈利性原则:是指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力争取得最大限度的利润,也就是要以最小的成本费用换取最大的经营成果。盈利性原则不仅体现了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企业的性质,而且反映了银行业竞争对商业银行的要求。2、安全性原则:是指银行避免资产损失的可靠程度。引起银行经营的风险大致有两类:一是市场风险。这是由于影响市场波动因素的不确定性,如利率升降、商品供求变化等因素所导致的银行资产损失的风险。二是违约风险。这是借款人不能履约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风险。3、流动性原则:是指银行保持资产在不发生损失情况下迅速变现的能力,即当银行需要资金时,能够通过迅速收回资产予以满足。

35.简述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及主要方法。

答:资产负债管理理论是商业银行根据经济情况的变化,通过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的共同调整,实行资产和负债的统一、协调的一种管理理论。主要采用的方法有:1、资金汇集法:资金汇集法不考虑各种资金来源的性质,把商业银行吸收的活期存款、储蓄存款、定期存款、资本金等统一汇集起来,然后按商业银行经营需要进行分配和运用。2、资产分配法:是按不同资金来源的稳定程度确定资产的分配和运用。3、管理科学的方法:是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一种创新。它将管理科学方法引入银行经营管理,使银行管理的科学性和精确度大大提高。4、资金流动性管理方法:主要是通过建立一种自我清偿机制来满足流动性需求。具体操作是:将商业银行的资产和负债按到期日长短和金额大小,进行“梯次”排列,使到期需要清偿的负债都能顺利地由到期的资产来满足,然后选择一定的权数,加权计算资产和负债的平均到期日。5、利率灵敏性管理方法:商业银行的资产和负债可划分为固定利率资产和负债、浮动利率资产和负债两类。利率灵敏性管理的重点放在浮动利率的资产和负债方面。这种管理方法是根据市场利率变动趋势,比较浮动利率资产和负债的数额。

36.论述信托的职能。

答:1、财务管理职能:即财产事务管理职能,是指受托人,即各种信托机构接受委托人的委托,代为经营管理或处理财产的职能。这一职能就是“受人之托,为人管业,代人理财”。2、资财融通职能:是指信托作为金融业务,具有调剂、融通资金和物资余缺的职能。3、信用服务职能:是指信托机构可以根据社会各主体的实际需要,提供内容丰富的信用服务的职能。如:对企业代理发行股票、债券,代理催收欠款,代理收款付款,信用签证,履约担保和经济咨询等。

37.论述保险的职能。

答:1、分散危险:是指保险人在最大范围内,通过向各个相互独立的的经济单位或个人收取保险费的形式,将这些经济单位或个人可能遇到的危险损失化为必然,由保险人把“必然”的损失集中承担下来,并且使某些被保险人一旦遇到危险损失,由全体被保险人共同予以承担。2、组织经济补偿:指保险人把有共同危险顾虑的经济单位或个人所缴付的保险费集中起来,对遭受危险损失的经济单位或个人实行经济补偿,以对抗危险,保障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和人民生活安定。3、融通资金:指保险人通过利用聚集起来的保险基金而实现的货币资金融通。

38.简述保险公司设立的条件。

答:根据我国保险法的有关规定,在我国设立保险公司必须具备如下条件:第一,符合保险法和公司法规定的章程。第二,符合规定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我国规定这一限额为人民币2亿元。第三,具备任职专业知识和业务工作经验的高级管理人员。第四,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第五,有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和与业务有关的其他设施。除上述条件外,设立保险公司还必须经金融监督管理部门批准。

39.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相比具有哪些优势?

答: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相比,具有如下优势:第一,直接融资受资金供应数量和时间上的限制,有时供需双方很难达成协议,影响融资的顺利进行。间接融资不仅能突破资金数量和时间的局限,而且作为金融中介的银行等金融机构,可推出灵活多样的融资方式和工具,以满足资金供需双方的要求。第二,直接融资因证券购买方对证券发行者的资信状况难以作全面的了解,因而具有一定的风险。间接融资由于购入的是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证券,信用可靠,而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贷款和投资前又可凭借所掌握的各类资料和信息,进行可行性研究,然后决定是否贷款和投资,这样就能规避、防范和降低融资风险。第三,由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誉高于企业、单位,因而间接证券的流动性强于直接证券。

40.简述证券交易主要的四种方式。

答:1、现货交易:是指证券买卖成交后,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办理交割手续的交易方式。2、期货交易:也称定期清算交易。它是在证券买卖成交以后按契约中规定的价格、数量在远期交割的交易方式。3、信用交易:亦称“垫头交易”。这是客户凭借自己的信誉,通过交纳一定数额的保证金取得经纪人的信用。4、期权交易:是指交易双方不以有价证券为标的物,而以证券的买入或卖出权利为对象签订契约,买方在支付了一定数额的保险费和佣金后,可在规定时间内按约定价格享有买卖或终止买卖某种证券的权利的一种交易方式。

41.什么是通货膨胀?理解这一概念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从货币学角度看,通货膨胀终究是一种货币现象,因为在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一定量的商品要实现价值,必须要有相应量的货币与之对应。在货币供给过多,超过经济发展对货币的客观需求量,就会出现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这就是通货膨胀。在理解通货膨胀这一概念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通货膨胀是在纸质货币流通下所持有的经济现象。第二,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紧密相关,但不等同。第三,通货膨胀是持续的普遍的物价上涨过程。第四,通货膨胀的不同时期,对物价影响的程度不一样。

42.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有哪些?请简单说明。

答: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我国的通货膨胀成因不仅复杂,而且呈多样化趋势。其主要表现在:1、投资膨胀:是指因基本建设投资规模失控,引起社会总需求扩张的货币供给量的过度增长。因为投资膨胀的必然结果是基本建设规模扩大,基本建设战线拉长。基本建设项目投产后固然能增加生产能力,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却要增加货币供给并从流通中取走商品物资。因此,基本建设投资规模受到现有财力和物力的限制,超过这一限度,则会引起通货膨胀。尤其在我国,基本建设投资的资金主要来自财政和银行两个部门。这样财政支出过大,银行信贷扩张就成了货币供给量成倍增加、通货膨胀加剧的重要根源。2、消费膨胀:是指因消费基金的增长,引起社会总需求扩张的货币供给量的过度增长。在我国,消费膨胀表现在:第一,工资性货币投放的增长率高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第二,部分地区的高消费,由此使物价全面上涨。3、成本推动:是指因工资和生产资料的提高引起社会总需求扩张的货币供给量的过度增长。在我国,由于体制改革,一方面是企业对工资和产品价格自主权的扩大;另一方面是企业对市场的适应能力的滞后。企业为保证一定的利润水平,在成本上升的同时相应提高了商品售价,从而使货币供给量增加,形成通货膨胀。4、结构失调:是指社会供需结构的错位和产业部门结构的不协调,也是我国通货膨胀的重要的根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我国城乡居民的货币收入有了较大的增长,消费习惯、偏好、结构也有了很大的变化,高档商品消费比重迅速上升。但社会供给受技术水平和重要原材料、关键设备的制约,一时难以调整产业结构以适应消费需求。这样,未免出现部分商品的供不应求,价格看涨;另一些商品却积压滞销,使货币流通和市场出现不稳定现象。产业部门结构的不协调,也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造成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特别是两大部类之间比例的失调,第一部类增加过快;第二部类相对落后,以致投放于第一部类货币不能与第二部类提供的商品相对应,引起过多的货币滞留在流通领域,影响物价和市场的稳定。除上述四大通货膨胀的基本成因外,社会公众对我国通货膨胀的预期,以及较弱的心理承受能力所形成的抢购风潮,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通货膨胀。

43.我国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有哪些?

答:我国治理通货膨胀采取了双管齐下的方法,即:既紧缩过度增长的需求膨胀,又积极组织商品生产,增加社会总供给;既注意调整投资结构和产业结构,又注重货币供给的调控和管理、努力使社会的货币供给适应社会对货币的需求。具体地说,我国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有:1、控制基本建设投资规模,保证基本建设投资与国力相适应。控制基本建设投资规模的目的是克服社会总需求的膨胀。因为基本建设投资规模扩大,一是需要相应增加流动资金。从而使银行增发贷款;二是需要财政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支出,易引发投资膨胀;三是需要增加商品物资供应,直接会导致消费膨胀。控制基本建设投资规模,实质是控制社会经济主体的信贷、投资和消费行为,而三项行为的控制皆着眼于克服总需求的过度,因而对治理通货膨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制定合理的收入政策,克服消费基金膨胀。正确的收入政策必须使劳动者收入的增长建立在坚实的物质基础之上,即工资总额的增长率不应高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幅度。在收入分配结构上,要警惕收入分配不合理倾向,尽量防止社会各阶层收入差距过大,以避免社会成员因盲目攀比而牵动消费基金增长。3、促进生产结构的合理化,增加社会有效供给。发展生产,增加社会有效供给是解决我国通货膨胀的根本出路。发展生产的前提有两个:一是资金供给充裕;二是生产结构协调。4、保证财政收支的基本平衡。社会总需求膨胀,很大程度上是由财政支出过多而引起的。因此,要想根治通货膨胀就必须保持财政收支的基本平衡。如果难免出现赤字,也要尽可能通过发行公债来弥补,这样,才能避免财政性货币发行。5、强化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应的职能。中央银行对治理通货膨胀负有直接责任,要确保中央银行具有独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权力,以利于通货膨胀的治理。

44.简述国际金融市场的概念及其特点。

答:国际金融市场是国际货币经营业的总和,它由经营国际货币业务的金融机构所组成。它经营的内容主要是国际性的资金借贷、结算,以及证券、外汇和黄金的交易等。具体来看,国际金融市场具有如下特点:1、它不受任何一国法规的管制;2、市场的范围广,包括西方国家所有的国际离岸金融业务中心,非居民投资者和借款人可以任意选择投资和借款地点;3、市场上的借贷活动,主要是在外国贷款人或投资人与外国借款人之间进行的;4、市场上借贷的货币,以西方发达国家的货币为全。

45.分析我国银行走向世界,目前所要解决好的几个问题。

答:我国银行在走向世界,走向全球的过程中,既要积极主动,又要谨慎稳妥。目前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中央银行和金融宏观调控和货币政策的实施问题。第二,金融机构的设立与业务分工问题。银行等金融机构是经营货币信用业务的经济实体,追求最大的经营效益始终是设立金融机构和进行业务分工的首选原则。我国银行无论是走出去,还是留在国内从事金融业务都要符合效益最大化原则,切忌随潮流盲目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以至于降低银行效益。第三,银行业务的风险防范问题。这种风险既来自国家政局方面,又来自世界经济的循环和周转;既有市场汇率、利率变动带来的风险,又有债务人信誉方面的风险。

七、计算题

1.假设法定准备金率为20%,原始存款为300万元,试计算存款乘数、派生存款扩张倍数、银行体系的存款扩大总额、派生存款总量。

解:存款乘数=1/20%=5

派生存款扩张倍数=5-1=4

银行体系的存款扩大总额=300*5=1500万元

派生存款总量=1500-300=1200万元

2.一张票据面额为1000元,60天后到期,年贴现率为10%,问:银行向持票人的付现额为多少?

解:贴现付现额=1000*(1-10%*60/360)=983.33元

下载2017年电大专科财政与金融农期末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7年电大专科财政与金融农期末复习资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财政与金融 期末考题(定稿)

    1、 简述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含义。财政分配与其他分配机制有何不同?举例说明 2、 什么是财政职能?试论述财政的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及稳定和发展职能。 3、 论述公平与效......

    电大专科《西方经济学》复习资料

    电大专科《西方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每题2分,共20分) 1.对一般的商品来说,当其供给不变时,如果其需求增加,则该商品的:( B ) A.均......

    电大本科金融学期末复习资料

    本科工商管理、会计专业《金融学》期末复习说明 考试题型: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 二、判断正确与错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Χ。每小题1分,共10分)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

    电大行政管理专科《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复习资料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 填空题 1.(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结合是社会调查研究的最佳形式,这样才能更加深入、准确地认识社会现象和社会事物。 2.(自变量)是指能够影响其它变量,而又......

    财政与 金融

    财政与金融财政的职能? 答:第一、资源配置只能;第二、收入分配职能;第三、经济稳定职能。 增加财政收入的途径? 答:第一、发展经济、培育财源;第 二、加强管理、堵塞漏洞;第三、提高......

    财政与金融

    财政与金融 学习完《财政与金融》,我个人见解有一些。大致学习完,和大多同学们的想法没什么不一样的,满脑子就是些理论概述,宏观经济微观经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什么是宽松的......

    财政与金融

    财政与金融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财政 2.通货膨胀 3.货币流通 4.宏观调控 二.填空题: 1.国家财政的职能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方面。 2.财政分配的对象主要是......

    财政与金融

    财 政 与 金 融姓名:柳铖 学院: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学号:200910010408 建设和谐社会,财政应发挥的重要作用 通过财政与金融这门课的学习,让我真正的认识到,财政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